GII.3型諾如病毒GZ31597株變異情況及與受體組織血型抗原結合模式分析

作者:王婧; 張會芳; 靳淼; 謝華萍; 孔翔羽; 馮微宏; 李宇寧; 胡貴方; 何雅青; 段招軍 南方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學系; 廣州510515; 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蘭州73000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醫(yī)學病毒和病毒病重點實驗室; 北京102206;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屮心; 廣州510440; 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無錫214023;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科; 深圳518055

摘要:諾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引起非菌型胃腸炎暴發(fā)流行的主要病原體之一。為了解我國GII.3型NoVs毒株的變異以及受體結合模式,本研究對來自2015年一起中國廣州NoVs胃腸炎暴發(fā)的GII.3型毒株GZ31597株進行聚合酶區(qū)和完整VP1區(qū)基因擴增、序列測定和序列分析,并表達VP1突出區(qū)蛋白(P蛋白),通過P蛋白與不同血型唾液樣本的酶免疫分析法(EIA)測定實驗確定其組織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結合模式。GZ31597株聚合酶和VP1基因系統(tǒng)進化分析表明,GZ31597株為GII.P12/GII.3-SubD基因型(聚合酶/衣殼區(qū)),該毒株較先前的GII.3毒株相比,在既是抗原表位又是HBGAs受體結合位點的氨基酸385殘基發(fā)生了氨基酸轉換。根據(jù)Western Blotting結果,證實P蛋白成功表達。唾液結合分析結果顯示,該毒株P蛋白與A、B、AB、O型分泌型以及O型非分泌型唾液均可以結合,但結合值相對低。本研究表明該GII.P12/GII.3-SubD亞型的GII.3毒株在長期的流行過程中,通過氨基酸的轉換,改變抗原性和受體結合活性,使GII.3型毒株在人群中繼續(xù)流行。通過探索GII.3型NoVs在人群中長期廣泛流行的原因,為GII.3型諾如病毒性胃腸炎的預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據(jù)。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病毒學報

北大期刊 下單

國際刊號:1000-8721

國內(nèi)刊號:11-1865/R

雜志詳情

服務介紹LITERATURE

正規(guī)發(fā)表流程 全程指導

多年專注期刊服務,熟悉發(fā)表政策,投稿全程指導。因為專注所以專業(yè)。

保障正刊 雙刊號

推薦期刊保障正刊,評職認可,企業(yè)資質合規(guī)可查。

用戶信息嚴格保密

誠信服務,簽訂協(xié)議,嚴格保密用戶信息,提供正規(guī)票據(jù)。

不成功可退款

如果發(fā)表不成功可退款或轉刊。資金受第三方支付寶監(jiān)管,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