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03:18:10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語文課改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摘要:合作學習對于整個傳統(tǒng)方面的學習模式來說是一種具有突破性的變革。學生為了能夠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可以進行明確分工的共同協(xié)作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意識,使學生為了贏得個人利益以及集體的利益進行配合學習、相互促進,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以及理想。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新課改后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研究
1.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的實際應用
1.1 切實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對整個班級的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進行有關的了解與調查,然后進行合理的評價分析。在實際進行合作學習時需要對學生分組,而小組劃分一定要依照科學的基礎給予合理的組合,那么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充分掌握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前提。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對于所有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以及課堂參與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與此同時在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基礎之上還要了解到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對于小組在實際中的劃分工作來說,學生的特點也是能夠對其產生很大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依據(jù)具體了解到的狀況,教師必須要保證任何一個小組的構成都能夠促進小組之中所有成員的學習水平提升。
1.2 依照科學進行合理的分組。教師要根據(jù)實際了解到的情況進行小組劃分的人員安排,要切實考慮到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對于普通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并考慮到所有小組成員之間的男女比例、性格互補以及優(yōu)差生比例等相關因素,進行科學有效的分組。正常情況下,小組中的男女生人數(shù)達到均衡時能夠使學習效率達到最高;而性格互補實際上指的就是在小組成員之間其各自的性格特點能夠形成互補型存在。例如,在某個小組之中有性格內向的成員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安排另一名在性格方面較為外向并且具有足夠感染力的學生進入這個小組之中,經過性格之間的互補影響使性格內向的學生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有關的學習中去;在對于優(yōu)差生的相關因素進行實際的分組時,要求所有的小組在實力方面都能夠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小組之中一定要安排幾名優(yōu)等生給予帶動,讓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夠在小組的競爭之中產生足夠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1.3 科學合理地分配有關的學習任務。教師在給所有的小組分配相關的任務時,一定要在問題分配上應用多樣性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之間的任務都各有不同,鼓勵學生運用多角度以及多層次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自主找到問題的關鍵點進行分析探討,這樣做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向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學生找到對其感興趣的內容會使得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強,所以在實際學習的整個過程也能有更多的收獲。在此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各小組成員在進行問題延伸和探討的時候不能脫離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極力避免出現(xiàn)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探討內容。所以在實際確定課題以及之后的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以及指導。
1.4 模式及內容設計。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模式和合作學習內容設計時,首先應在對學生興趣了解基礎上,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興趣點出發(fā),設計出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合作學習模式和合作學習內容,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應針對在合作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應對策略的制定,對合作學習的操作理念有一個良好的掌握,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合作學習理念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應用。在對合作學習時間的分配上,一方面應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交流時間,另一方面也應保留相應的時間進行合作學習的總結和歸納,否則合作學習只是成為了一個學生討論的形式,失去了其應有的效果。
1.5 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合作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應對其放任不管,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出其導向性作用。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需要通過教學的導向性作用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加以約束,并確保小組成員能夠圍繞著語文教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為小組學生設立相應的疑問,并引導其進行解答。比如在進行《黔之驢》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提出"文章中哪些為古今異義詞""文章中的去字都有哪些含義等",使學生通過這些詞語在現(xiàn)代不同程度的變化,能對其進行歸類和總結,并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2.根據(jù)具體案例分析合作學習的應用
例如,在課堂上學習曹操的作品《觀滄?!窌r,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學生對于作者實際表達的感情不能準確地掌握分析,無法理解作者在文種描述的恢宏壯闊的場面。根據(jù)這個問題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深入的合作理解。由學生甲進行課文的深情閱讀,把文中所有的詞句的相關解釋詳細地標注出來,然后根據(jù)這些注釋的內容對于文章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生乙查找資料研究曹操對于本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曹操的具體人物形象,根據(jù)這些相關的內容分析出曹操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學生丙將前面兩位學生總結分析出的觀點以及理論進行整理和歸納,最后形成具體的文稿;學生丁對于學生丙歸納的文稿進行深入的研讀并將整個小組的實踐成果對全班同學通報,然后以本組總結的內容觀點與其他小組溝通交流。在這個過程之中,所有的學生都進行了各自的分工,增強了學生的配合協(xié)作能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與此同時這種學習的方式也極大地提升了整個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深化了學生對于文章的認識理解,使得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傳神,充分調動了所有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合作學習受我國新課標影響而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促進了學生共同發(fā)展,建立一種積極互助的同伴關系,強化了教師教學與學生自主認知的效率。初中語文教學對于合作學習的有關方面固然得到了非常大的進步,但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更有效率地學習知識,仍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改進。
摘要:新的課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初中語文的教育教學面臨著新的形勢。課堂教學作為開展和實踐新課程的主要陣地必須要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要求,從而不斷提高教學實效,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
開展語文課程的學習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同時,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而言是一個提高的階段,對于高中和大學階段的學習則是一個重要的打基礎的階段,所以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的階段。那么,如何更好的開展初中語文教學呢?我們認為,抓好課堂教學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而要更好的抓好課堂教學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就要充分的認識和了解新的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并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貫徹好、落實好,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學要不斷創(chuàng)新,舍棄舊的不適宜的做法,探索新的有意義的做法。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對新課改的認識和理解以及自身的教學實際,對新課改背景下改革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進行研究。
1.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既涉及到課堂教學的整體過程,也涉及到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是"以本為本"還是"以人為本",是"以教為主"還是"以學為主",這直接關系到關鍵和核心的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尊重和落實。新的課程改革是全面深刻的變革,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還原教育教學更本質的追求,更加尊重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就是要通過教的方式,來實現(xiàn)育人的目標;育人,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方法和技巧,還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學習和自我建設,從而獲得能夠持續(xù)發(fā)展和長遠發(fā)展的原動力。
教學有教有學,既需要教師的教,也需要學生的學。過去的教學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偏離了教育教學的原本軌道,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效不好,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不是一個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被動過程,而是一個主動選擇和建構的過程,這對我們的教學實踐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教育教學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服務于學生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教學模式的轉變,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要實現(xiàn)這樣的轉變,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等多個方面努力,讓學生充分認識和發(fā)揮出自身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以學為主"教學模式的順利實現(xiàn)。
2.新課改背景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一項,能否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在完善教學內容方面下大氣力。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深入學習,從而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成果的提升。實踐證明,單一的學習內容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語文課程不僅僅只是一門課程,還是一門藝術,藝術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所以,初中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教科書的范圍,還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從日常生活、從社會發(fā)展變化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不斷的豐富初中語文教學的內涵和延伸其外延,自主設置有關的教學內容。實踐證明,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xiàn)分層教學甚至個性化教學,用有針對性、有吸引力的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
內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不論是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還是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都需要一定的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來支撐,所以,優(yōu)化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也是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面。在語文課堂當中,如果教師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可以調節(jié)語文課堂的氣氛,使其更加活躍生動。比如,可以實行導學案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給學生繪制留有空白的藍圖,給予學生指導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具體的課堂教學可以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聲、光、色等多種積極因素調動學生感官的力量,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同時在設計上可以采用設問式導入,讓學生帶著目的學習,可以采用情景演繹,用活潑的形式、生動形象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真實感。在具體的組織形式上,教師還可以采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學互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和諧的課堂氛圍,為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打下基礎。
3.新課改背景下教學評價的創(chuàng)新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往往忽略了教學評價。但在新的課程標準背景下,我們應當還原教學活動的完整性,重視和發(fā)揮出教學評價對于教學活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教學評價的創(chuàng)新對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而言可以起到倒逼的作用。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學評價注重分數(shù),對整個教學活動就產生了比較大的導向作用,教學活動就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的分數(shù)而開展。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教學的目標要求更為科學、更為全面,不僅追求學生對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要求學生獲得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提升,不僅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和結果的有機統(tǒng)一。
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新的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全面的改革,需要我們做的工作有很多,僅靠自覺的摸索和實踐還是遠遠達不到理想效果的,需要教學評價的倒逼和導向作用。教學評價要及時、要全面、要科學,既要有課后的整體評價,也要增加課堂上的及時評價;既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要有學生自己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學評價還要注重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目標、注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層面的目標及過程和結果層面的目標等等。關鍵的是要通過教學評價,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想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目標絕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敢于創(chuàng)新,并根據(jù)新課改要求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準確的實施革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各個層面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從而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實效,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幾年了,我校廣大語文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經過努力,語文課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彎路。比如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以至于在一段時間里課堂上活動雖然很多,形式也豐富多彩,熱鬧是熱鬧了,可是熱鬧過后留下的卻微乎其微。此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課外相關信息,讓學生自己找出課文中自己最喜歡、最感動的內容,并闡述為何選擇這些內容的原因,不管這些原因是否成立,似乎都是課堂的“標準答案”,都應該得到老師的贊揚和認可。甚至有時,教師還會被學生的某些與課堂毫不不相關的觀點牽著走,進入了盲目討論的誤區(qū),而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字詞標點、句子段落的具體分析,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及規(guī)律的講解在語文課堂上漸漸隱退了。一段時間后,學生在作文中的錯別字、病句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達方式,什么叫寫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結構與順序有什么區(qū)別,因此,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一、語文教改感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么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
“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里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說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于學生的,他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學生。
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xiàn)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的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并不等于真正地激活,如果學生在調動的外表下內部的思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
二、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探究”不僅是學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千萬不能課文還未讀懂,就找來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須知知識的遷移不是“見異思遷”,向課外延伸應有“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將延伸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yè)完成,會更有收獲。
2.教法
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或在枝節(jié)問題上爭論不休;有的一節(jié)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沖淡了語文教學的實際任務,難免有“作秀之嫌”。
3.師生關系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對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三、課堂教學應避免的誤區(qū)
第一,不能讓語文課變成朦朧詩,即閱讀文章不求甚解籠而統(tǒng)之,了解大意即可。
第二,不能將語文閱讀變成警句摘讀,即讓學生只找出自己認為最精彩、最感人的語句,任意闡述緣由即可。
四、課堂教學建議
1.把預習、導讀、復習、練習都納入課堂
教師指引,讓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實踐,教師的主導作用則畫龍點睛地突顯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指導和解決,使整個學習過程能把握重點,易化難點,激發(fā)疑點,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還可以讓師生始終聚焦于教材,同時也節(jié)省了大量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時間,以便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更多的課外閱讀。
2.把握好課堂討論
在近幾年的語文課堂上,我們常見“你覺得哪里寫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本身提得很好,但我們在設計這些環(huán)節(jié)時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讓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得到什么?是對寫作手法的了解?還是對內在含義的領悟?學生應該從哪個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闡明“精彩”“感動”的緣由呢?漫無目的地提問,隨意地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勞動。因此,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目的,此外,教師面對學生的討論時要注意適時調控。
3.朗讀教學中要授之以“漁”
朗讀是品味文章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朗讀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語言和體會文章情感基礎之上的,這些基礎只是反復朗讀或空泛地評價朗讀的好壞,都是無效勞動。多問幾個“這里應該怎樣讀”“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語調來讀”“為什么要這樣讀”等,這樣在教會了學生朗讀方法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情感,可謂一舉兩得。
以上是我在語文課改中的點滴感悟,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實行課改并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鉆研新《課程標準》,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課改教師。
(作者單位:廣西博白縣實驗中學)
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教學的基本途徑,也是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在統(tǒng)籌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確定好課程方案后,決定教學效率的便是課堂教學了。所以,課堂教學實際上成了新課程改革的重頭戲。
1 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一任務是處理好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就是交往?!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tài)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tài)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guī)范等,通過這種廣泛的信息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學習方式的轉變
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已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fā)現(xiàn)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fā)現(xiàn)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tǒng)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fā)現(xiàn)和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fā)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tài),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因此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亮點。
3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如何適應課改精神
3.1努力實現(xiàn)三個轉變
3.1.1教師應該從“教書匠”轉變?yōu)椤敖逃摇?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而事實上在廣大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容易“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模式,采用“一刀切”“齊步走”大運動量的辦法,固守著一套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師主觀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隸,為教而教的機器。表面看來是對學生的關心負責,實則是對學生身心和智力的極大壓抑與摧殘,是嚴重違背教育基本規(guī)律的。
新形勢下的教師,必須努力成為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不僅“能”教,重點是“會”教;不僅要精通本專業(yè)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邊緣知識;不僅要鉆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還要善于總結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驗與體會,并力求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自己更好地實踐。正如馬卡連柯所言:“離開教育理論我是不能工作的?!边@一精辟見解,啟示我們要認清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應從根本上實現(xiàn)由機器型的教書匠到藝術型的教育家的轉變。
3.1.2教學模式從“課堂教授型”轉變?yōu)椤爸笇Р邉澬汀?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學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包辦代替”,大到篇章,小到字詞,全是老師說了算,“滿堂灌,滿堂問,一言堂”隨處可見。學生毫無獨立性可言,只是一個個記憶的機器,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鬃釉f過:學而不思則罔。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都十分強調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我們必須打破舊的傳統(tǒng)模式,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參書),省去機械傳輸所造成的大量時間的耗費。“課下自己吃、課上談味道”,課上應該成為學生各種理解碰撞、質疑創(chuàng)新的一方舞臺。“隨文成形,隨課成形”,可以是“啟發(fā)式”、“自學式”、“討論式”,也可以是傳統(tǒng)的“講授式”,但完全可以讓學生輪流過把“教”癮,當然準備必須充分,教師指導、集中小組智慧是少不了的。
3.1.3教學思維從“機械模仿”轉變?yōu)椤皠?chuàng)造性思維”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授之以漁,把學習知識的規(guī)律和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方式獲得知識。語文教學無非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這幾種能力的提高,無一不是靠學生自己的反復實踐活動。老師要推學生一把,讓他們下水自己游,告訴要領,還要隨時把握水中情況,以便指導;而學生之間互相糾正與彼此豐富,更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3.2逐步實現(xiàn)兩個優(yōu)化
3.2.1優(yōu)化教學實施及反饋體系
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tǒng)一般包括教學實施和反饋兩個相互依存的過程,它們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針對這兩個過程的不同特征,我們應分別遵循“優(yōu)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和“學困生做得了――中等生做得好――優(yōu)生做得巧”的分層次教學原則。堅決摒棄“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學情景,使全體學生人人有壓力,個個有動力,激發(fā)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氣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學全過程。
3.2.2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
在應試教育中,對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jù)是升學率的高低,學校評價學生的惟一標準就是分數(shù)??荚嚦闪死蠋煹闹笓]棒,分數(shù)成了學生的存在價值。這樣,人為地加大了師生的雙方心理負擔,嚴重違背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應徹底摒棄惟分論、惟升學率論,由看誰的課講得好,到看誰對學生指導得好;由看誰對問題分析上得透,到看誰的學生學習效率高。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得到最優(yōu)化的過程。
3.3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語文的動態(tài)特征使學生的參與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尤顯重要。教師要充分創(chuàng)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從學生的階段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fā),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老師講課照本宣科洋洋灑灑口干舌燥,學生聽課埋頭筆錄手忙腳亂頭昏腦脹”的局面。還學生一個真正的自我,還學生一片潔凈的天空。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一個“導”字上,即“導學、導問、導思、導法、導行”,做一個學生學習的出色策劃者、組織者,做一個導演。學生必須進行大量語言實踐,這是老師的講授哪怕是精講所代替不了的,老師要為學生的這種實踐多創(chuàng)造契機、提高效率。
【內容摘要】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法之一,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來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由教師的提問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則被動的聽老師的,其主體作用不能夠得到充分展示。新課改下就初中語文提問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教師以平等交往和對話的形式進行提問。初中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涉及面較廣,教學本身涉及到作者、文本、讀者三者的對話,因此作為教師應結合學科的特點設計有效的提問。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提問 策略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思維探究欲望,進而行使主動學習的行為。也正因為此,提問成為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常用的教學手段。心理學家也研究表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正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提問則能夠引導學生對某種事物形成一定的重組認知,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知識體系機構。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涉及內容較多,教師采取提問手段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開展思維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策略。
一、提問內容的全面性
初中語文新課改的一大目標是:實現(xiàn)由教師權威的教授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轉變。語文教學中涉及的內容教學,以閱讀教學為例,它的對話和交流涉及三個內容:作者、閱讀文本以及讀者。教師想要學生自主探究并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其提問內容設計要全面。筆者在教學中結合這三個方面來對閱讀文本進行設置開放性的問題,一方面確保學生對閱讀文本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
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內容時,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問題進行提問,誘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即:作者寫作這個文章的背景是什么?文章中都用到了哪些修飾詞?為什么用這些修飾詞?這些修飾詞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文章中提到的“他有一條戎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存在嗎?說明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在三味書屋時候的快樂事件有哪些?作者為什么將這個閱讀文本歸入《朝花夕拾》書籍中?這樣,從作者還原到對閱讀問本地剖析再到自我閱讀的延伸,提問涵蓋內容較為全面,學生通過這些提問自主探究不僅會增強自我語文知識技能,而且也有助于自我學習方法的形成,從而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二、提問形式的多樣性
初中語文中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單一的某種提問形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匱乏,同時,不同的閱讀文本涉及到的提問涵蓋是不同的,對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閱讀文本內容,實施多樣性的提問形式,以問來促使學生思維產生變化,生成新的感觸,進而形成一定的閱讀感悟,凸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提綱挈領的提問形式。這種形式注重的是以閱讀文本的主體脈絡為基準,提問選擇閱讀文本的重心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新增加的知識點等。如:朱自清的《春》,筆者在提問時以作者的寫作主體脈絡為基準,即:作者選取什么樣的方式來描述的“春”,寫作結構是什么?便于學生直接接觸閱讀文本的核心內容,產生感悟,升華情感體驗。
2.點發(fā)的提問形式。這里說的點發(fā)指的是閱讀文本中最能夠刺激學生情感或者具有某種特殊意義的話語為基準來進行提問,這個點往往是關系著閱讀文本整體,有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功能。
3.委婉式的提問形式。委婉式提問能夠有效的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這種提問形式不是直接的將某個問題進行呈現(xiàn),而是運用閱讀文本中的空白進行提問,促使學生想象、自主探究閱讀文本。
三、提問預設的周全性
提問是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設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本身具有一定的預設性。有效的提問是能夠刺激學生思維的碰擊,進而產生新的體驗和感悟,形成一定的知識技能等。這樣一來就決定了教師在設計提問時需要注意提問預設的周全性,進而來確保提問的順利進行以及學生通過提問能夠主動學習、提升自我。提問預設的周全性有著催化劑的作用,設計得當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靈活運用性,以及自我知識體系的整體統(tǒng)一性。筆者在教學中,一般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從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教學目標、學科目標為導向來進行設計提問,盡可能的確保提問的周全性。
如:在閱讀教學中,筆者從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語文掌握情況以及提問的時機三個方面做出提問預設,首先,結合閱讀文本內容,明確學生應該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等;其次,引導學生充分的、自主的探究閱讀文本內容,張揚學生的個性特點,促使學生形成個性化閱讀感觸;再次,筆者分析這個閱讀文本在整個教學階段承擔的教學任務是什么?想要學生達到什么樣的學習目的,進而來把握什么時候提問能夠較好。在這個提問預設過程中,問題提出的時機較為重要,筆者一般遵循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原則,將提問設置在學生疑惑、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下,借以來以提問引導學生豁然開朗,形成自我閱讀感悟,提升自我語文技能和素養(yǎng)。
總的來說,提問作為一種教學手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更是一門藝術學問,作為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新課改要求,采取多種形式、提出多元化的問題,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作者單位:江西省會昌縣實驗學校)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新課改理念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即是充分尊重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而學習過程的發(fā)展和學習體驗的多樣性,決定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預設之外的新突破,這正好是新課改下課堂教學所要求的境界。因此,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把握教學發(fā)展思路,追求高效課堂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發(fā)展思路;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就是要在課堂45分鐘內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從教師的角度講,語文課堂教學需要促進學生高效的學習;從學生的角度講,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學生獲得全面性、整體性、持久性的發(fā)展。筆者結合多年語文教學實踐,主要從以下方面探索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方向。
1.語文教學目標要準確定位
語文教師在備每一課前,都要研讀語文課標,這個單元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這堂課究竟要帶給學生什么。把這些問題系統(tǒng)的整理清楚才開始備課。備課過程中先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給學生學案,要求學生預習,自己查閱、解決相關問題并提出疑問。然后,批閱學生的學案,再把學生的需求轉化為教師自己的教學目標,結合教材進行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預設。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細化到認知、技能、情感等領域各項目標,避免過分強調知識性目標,以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體現(xiàn)出合理的層次性,促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2.語文教師要善于轉變師生角色
傳統(tǒng)的教學因為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chuàng)造的喜悅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壓抑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系的形成。高效課堂,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語文課堂上扎下了深根,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3.語文教學新課導入要有激情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有了一個新穎有趣的開場白,學生興趣盎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就好比擊鼓的重錘,這一錘一定要渾厚激越,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xù)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學習效率。如我教學《蘇州園林》時,我一邊播放課件蘇州園林美景圖片時,一邊導入新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人生在世,不去蘇杭游覽實為一大憾事。同學們,今天,咱們就帶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圖畫中"的蘇州園林走一遭,欣賞一番她的"廬山真面目"。于是,同學們興致盎然地進入了這一課的學習之中。
4.語文學習要激發(fā)學生自主性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及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饋、自我調節(jié),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加以引導。例如,在教學《春》這一課中,我先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字、詞、文學常識,還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們,使我們感受到了美,主要是什么原因呢?充分運用哪些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描寫景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讓他們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后展示自學成果。
5.語文活動要善于營造合作探究高氛圍
課堂上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學習語文,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觀念。創(chuàng)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重視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要讓學生學會開放自己,敢于質疑問難,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能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積極參與合作討論,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我經常告訴我的學生:"語文課上無對錯,只要你敢站起來回答問題就是好樣的!"所以在我的課上學生們的積極性比較高,從而使他們對課堂學習更感興趣。
6.語文練習要隨堂檢測達標
隨堂檢測是用來檢測當堂課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而反思教學的問題。在這一堂語文課上學生學到了什么,還存在那些問題,通過測試可以反映出來。教師設計的練習要少而精,對知識的檢測的針對性要強,同時在學生練習過程中要不斷巡視,將捕捉的信息及時梳理,個性的問題個別輔導,共性的的問題集體講解。從而來提高課堂質量。除此之外,一堂語文課后,教師要反思這一堂課是否體現(xiàn)了教學設計的目標,是否將預設的教案轉化為課堂的教學實踐,總結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思考、討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以及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等經過每一堂課的反思,教師業(yè)務水平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總之,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發(fā)展任重道遠,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要從講臺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既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才會更快更好地走上優(yōu)質、高效之道路。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日益加強。新課改的出臺就是國家為適應社會進步和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措施。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這就必須實行素質化教學,轉變以往死板生硬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這就需要打造高效的語文學習課堂,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關鍵詞:重要性;模式多樣;高效課堂;反思
1.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轉變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似乎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每次都是老師們在講臺上認真的講課,而臺下的學生卻不見得認真的聽講,他們或打盹睡覺或交頭接耳,老師講得很賣力,而學生的學習效率卻很低,這樣不利于教學的進行。新課改要求的是實行素質教育,而不是僵硬的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這就需要老師轉變角色,不能只是做傳授知識的教育者,而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和前行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一步,當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更加密切時,學生才更積極主動地提問題,平等的師生關系更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語文課堂不應是灌輸式的傳授知識,更不應該只是無目的的死記硬背,機械式的訓練。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溝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為未來國家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只會讀書寫字的書呆子,而是各方面能力都具備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這需要學生將知識靈活運用,并與實踐和生活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鼓勵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當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課堂中時,學習效率必定會提高,而靈活的課堂氛圍也有利于學生開放式思維的發(fā)散,這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也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步驟。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是很重要的。
2.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
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只是講一些空洞的課本理論知識的話,學生聽起來必定會覺得枯燥無味,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式來使課堂變得生動形象,利用多媒體教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老師可以制作精彩的PPT并插入相應的動畫,這樣學生就一定會感興趣,通過特別的形式展現(xiàn)的內容會使每個學生印象深刻的,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教師也可以通過看電影的方式來介紹一篇文章的背景,學生的興致高了,對文章的理解一定會更深入。這種看似娛樂似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偶爾放松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轉變課堂模式,將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去展示,這就使得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他們會更樂意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編排話劇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要演出真正出色的話劇,一定要對人物的性格和他們所生活的背景有深刻的認識才行,這就需要學生課下多揣摩人物性格還要多查閱相關資料,而《雷雨》這種大悲大喜的文章,就可以通過即興的表演和生動的朗讀臺詞呈現(xiàn)出各個人物的喜怒哀樂,那周樸園奢侈的家族,奢華的生活以及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存在著一顆不為人知的丑陋的心,而是侍萍的卑微地位和毫無話語權的人生也就注定了其悲慘的命運,周萍的自私與不負責傷害了多少女子的心,而其實這些都是被命運捉弄的可憐的人。通過這個話劇的演示,我相信同學們都能夠了解到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正內涵,其實這就是學習語文的真正意義。這幾種課堂教學方法都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能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會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3.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打造高效課堂
所有的科目都需要課前的預習,語文當然也不例外。充分的課前預習是上課能夠聽懂并充分理解知識的關鍵,學生在學習每一篇文章之前要做一個必要的預習工作,了解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相關簡介是讀懂文章的大前提,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也是必須要背誦的,這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前主動完成老師未布置的任務,這會使課上教學順利進行。例如: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前,學生要充分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這篇文章是出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的魯迅先生通過細致的描寫百草園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蟲無不體現(xiàn)他本人幼年的童真美好和兒童率真自然的天性等等知識。通過了解這些背景,上課聽老師講解時學生就會學的更加透徹。此外,教師在上課期間留時間讓學生進行快速閱讀,并及時寫一段閱讀感悟,這對于作文的提高是很有用處的,日常的積累練習是取得成功的關鍵,當然關注時事政治也是中學生所必需的,學生從中可以積累許多新穎的素材,運用到作文中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實行小組制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方式, 教師可以通過給不同小組分配任務,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從而討論出最佳結果,再找出代表展示成果。這種方式可以使每個同學都積極思考,提高團隊的合作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樣的課堂一定會是高效的,有價值的。
4.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雖然新課改要求實行素質教育,但這并不代表不重視知識的學習。相反,素質教育更需要知識作為基礎,只有基礎知識更扎實,才能談更高層次的教育。這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多積累詞語及優(yōu)秀段落并默寫背誦,學生只是聽課而不去做題是不可以的,學生只有多練習才能準確的掌握各類題型,總結出答題的基本套路,這樣學生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實行小組制是有效的學習手段,但是在小組之間的競爭合作中同樣需要個人的獨立思考,在實行小組制時常常出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有些小組的成員回答問題非常積極,愿意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有些同學卻不愛回答問題,只是隨波逐流,對別人的觀點表示贊同卻沒有自己的觀點。這種不好的現(xiàn)象應該盡量避免,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的發(fā)揮小組制的優(yōu)點。實行有趣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和諧放松的課堂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而這也是實行素質教育所必需的。但放松的課堂不可以變?yōu)榉趴v,學生在課堂上大吵大鬧,無視課堂秩序的做法是必須要杜絕的,即使是實行素質教育,也不能把最基本的上課秩序打破。以上幾點是課堂上可能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這就需要不斷去完善教學課堂,從而打造一個真正高效的,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語文教學課堂。
縱觀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雖然也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但仍顯現(xiàn)出呆板、枯燥的特點,主要原因是教師的“一言堂”剝奪了學生的自由,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狀態(tài)。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有這樣的要求:必須改變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必須改變“繁,難、舊、偏”的現(xiàn)狀,必須改變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因此,怎樣在新課改理念下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進取的精神,讓語文課堂炫出生命活力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下面是我的淺顯看法,僅與大家共勉:
一、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轉變教學觀念
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師,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形勢,應該有計劃、有創(chuàng)造地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語文來源于生活,反映著生活現(xiàn)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新課改的深入,以前那種沒有活力的“灌注式”教學已不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時,我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用新穎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例如在學習《敬業(yè)與樂業(yè)》(梁啟超)時,我沒有像以前那樣給學生講解生字詞、重點句子、中心思想等,而是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我只是給學生引導、啟發(fā),當講處講,不當講處就不講,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樣就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了活力和生機。
二、落實新課改精神,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這樣的教學形式僵化、呆板,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沉悶,沒有活力。新課改積極倡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時,我積極落實新課改精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觀刈麥》時,我?guī)ьI學生到田間地頭,讓學生體驗勞動者的艱辛;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時,我組織學生編排課本??;在學習《孔乙己》一課時,我布置學生查找魯迅的生平事跡;在學習《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時,我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學習《看云識天氣》時,我?guī)ьI學生到操場觀察云彩;在學習《安塞腰鼓》時,我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陜北人民打腰鼓的視頻等等。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生是喜歡的,課堂氣氛是活躍的,課堂是有生命力的。
總之,新課改理念讓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有活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踐行新課改精神,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打造更有活力的初中語文課堂。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初中各門課程都緊隨時代要求,進行新課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走進新課改的行列。新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推進落實新課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完成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結合國內外以及自身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如何進行新課改提出了一些觀點。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新課改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衡量人才的標準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今社會以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以一個人掌握知識的多少為標準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符合時展的要求,新課改已經成為必然趨勢。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如何進行新課改發(fā)表淺見,供廣大教師參考,希望能為初中語文進行新課改做出一點貢獻。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但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語文教學不能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
首先,一些初中語文教師思想陳舊,沒有擺脫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的負面影響。一些教師根本沒有認識到時展趨勢,沒有認識到課改的重要性及新課改的真正內涵,面對國家和學校的要求,只是一味地應付差事。
其次,一些教師一味地放任自流,所有課程環(huán)節(jié)均由學生自行完成,課堂處于無序狀態(tài),教師沒有認清自己的職責所在。
再次,很多教師因為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并沒有給予“讀寫結合”足夠的重視,認為讀和寫互不相連。有些教師雖然注意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但理解有偏差,出現(xiàn)了重讀輕寫的偏向。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有利于改善學生面對寫作無從下手的境況,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利于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讀寫分家違背了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要求。
最后,一些教師盲目給學生減負,只留一點點作業(yè),甚至不留作業(yè),一些輔助教材被取締,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能力、思想品質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語文綜合素養(yǎng),所謂物極必反,一些教師做得太過了,新課程標準要求在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標準上減輕學生的負擔,過分的減負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
新課改給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問題,教師要明白,沒有一蹴而就的改革,改革要在摸索中慢慢進行。
二、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從容走進新課改的具體建議
1.教師要轉變課堂角色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高高在上,往往使學生陷入被動的局面,使學生喪失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把主體地位交還于學生,將自己變成課堂的組織者和學生的扶持者。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平臺,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自己主動探究知識的奧秘,獲取知識,充實自己,提升技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
2.讀寫結合
閱讀主要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開拓眼界、豐富閱歷的一個過程。教師應當耐心地引導學生通過在閱讀過程中解詞析句、讀段學篇、分析寫作手法等學習文章的精妙之處,以使學生儲備大量的語文知識。有了知識的儲備,并不代表就會運用,不加訓練,還是不會運用學到的知識。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多安排一些靈活多變的手寫教學內容,努力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能夠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運用到實踐當中,實現(xiàn)理解向表達的遷移。
3.轉變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否適當直接決定了能否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學習內容確定不當,不但使新課改流于形式,而且會使學生陷入越學越枯燥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及性格安排教學內容。初中生的內心世界充滿對知識的渴望,充滿了對情感體驗的渴望,充滿了激情。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安排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學內容,以情動人,去觸發(fā)學生的心
弦,使學生在課堂之上、課文之中找到情感的共鳴。此外,教師要以讓學生熟練把握課堂知識為最終目的,適當安排課后作業(yè),不可過多或過少。
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新課改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要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教師要充分理解新課改標準和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深刻內涵,一定要吸取之前改革的經驗教訓,結合一些初中語文課改的成功經驗以及自身教學經驗,跟隨時展潮流進行新課改,讓學生觸及語文這門課程的靈魂,讓初中語文教育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灌輸式”、“滿堂講”和機械訓練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已深入教育教學中,面對此輪新課改,對從教語文的教師,如何盡快適應,怎樣盡快提高課堂和效益,這是擺在數(shù)以萬計的中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任務。下面,我就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體會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 提高效益
1 講究聽課技巧,注意聽課方法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舉疑解難的過程。聽課方法得當,習慣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課堂的每分鐘有效地得到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聽課的方法與習慣養(yǎng)成上,由于每個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特色各異,語文教師在剛開始接受新班級授課時,都有一個了解、融通、適應到默契的過程。適應與默契。首先老師要適應學生,適應學生的基礎,適應學生的特點,關鍵要適應學生以往語文養(yǎng)成的一些好習慣;其次老師要放開架子讓學生適應自己。適應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個學生不同的神情,老師能體察出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老師的每一種神情、動作,學生都能體會出所傳遞的知識信息。當然,良好默契的語文學習氛圍的養(yǎng)成,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難點,也是閃光點,它要求教師:教風民主、知識全面、思維敏捷、駕馭課堂嫻熟自如,調控得心應手。特別表現(xiàn)在學生質疑問難題上教師要堅信:態(tài)度上只有沉下來,學生的問題才能提上去。
2 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1 改變傳統(tǒng)的導入模式,導入體現(xiàn)以生為主體。例如:我在組織學生學習《童趣》這篇文章時,我的導入設計是這樣:①四人一小組,分別講一個童年難忘的趣事。②全班集中由同學自主舉手,然后抽2~3名同學各講一件童年趣事。事畢,掌聲響起來。③師請一名同學小結。先后對此活動總結,并引導全班同學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最后自然過渡到《童趣》。再例如:我在組織同學們學習《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時,我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①師問:天氣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外出活動重要嗎?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然后各位講一下天氣與學習、生活、外出活動有關的故事。②全班集中,請2至3名同學給全班同學講。③師作結:首先掌聲響起來,感謝同學的精彩故事,接著師說:“今天我們在家要知道天氣情況,非常簡單一看天氣預報,然而當我們出門在外又不具備條件時,要知道天氣情況時怎么辦?請同學們與我一起走進《看云識天氣》,它會告訴你。古人云:“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精彩的導入定能引領學生走向成功的課堂。
2.2 課堂提問講求藝術。成功的提問,能促使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積極動腦筋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①提問要有目的性。提問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服務的。所以,必須從對實現(xiàn)教學目的意義出發(fā)來設計提問。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就要對提問認真準備,精心設計。②提問要有趣味性。富有趣味性的提問,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使課堂教學在比較輕松、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順利進行。③提問要抓住矛盾,激活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并不是一開始就非常感興趣,所以教師應抓住矛盾,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從而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④提問要注意總結評述。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者簡單說“行”、“可以”之類,需要在內容、思路、方法、語言等方面作出簡要的評述。既要讓答問的學生知道自己答得對不對,好不好,又要讓全班學生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么,怎么回答更符合要求。總結評述是回答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知識的系統(tǒng)與綜合,認識的明晰與深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著提問的質量。
2.3 引導學生合理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要逐漸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些能力從何而來?精心設計教法并組織實施至關重要,此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做的:①短小優(yōu)美的文章,還朗朗的讀書聲于課堂。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例如:我在組織學生學習朱自清的《春》時,就是先采取各種方式讓學生讀,然后再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抓住了春的哪些方面進行描繪,結果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說出(春草,春花,春雨和老少迎春),②一篇課文側重培養(yǎng)學生一至兩個方面的分析能力,一篇文章什么能力都想培養(yǎng),結果什么也得不到。例如,我在組織學生學習學習《中國石拱橋時》,此文我就只側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說明文中說明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這一能力,教案中我的分析過程和對問題的探究設計都圍繞抓特征而展開。③巧妙合理的板書設計是提高課堂效益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板書設計就像一則精美的廣告,令人難忘。為了提高課堂效益,我對此非??粗?。
3 全面樹立“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意識”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廣大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為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盡快步入新課改行列,我一方面積極參與各方面培訓;另一方面經常擠時步入新課改走在前面的名師課堂,向他們求取真金,不斷樹立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意識。新課改的意識逐漸占據(jù)了我的大腦,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而然的行動。老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的行動在我班的語文課上越演越烈,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課堂的效益也突顯出來了。
4 滲透德育,鞏固遷移,提高能力
結合課文內容對生進行德育教育都是我每節(jié)課堂設計不可少的內容之一。例如:我組織學生學習完《論語》十則后,作結時,我引導學生先歸納出文中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的名句,然后請生說感想,談體會,事畢學生受到很大的振動,特別是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學生是談得振振有詞,激動萬分。后來寫作文時,部分學生還引用了此文中的許多名句進行說理,啟發(fā)讀者,教育他人。
在課堂教學后的遷移練習,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合適的消化土壤,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
〔摘要〕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主體地位,演員角色,制約著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和潛在能力,又忽視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邊多重、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創(chuàng)造能力。正所謂:語文學與不學一個樣,教與不教一個樣,語文課是休息課……面對這些現(xiàn)狀,不僅學生對學語文提不起興趣,就連老師們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是處于完成教學任務的狀態(tài)。尤其是初中語文處于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課堂教學效率更是無從談起。那么,如何才能使初中語文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呢?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教學 效率
在新課改下,我們初中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自身修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上得有魅力,深深吸引學生,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把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到一個新的層次。
1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
一直以來,中學語文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為中學語文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因此,教師要多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素質。
1.1 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語文教學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語文教學法等理論便是這些規(guī)律的總結和體現(xiàn),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學好并掌握這些理論,才能形成鮮明的指導思想和實現(xiàn)正確決策
1.2 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課標和教學大綱是教師從事教學和對學生進行考核的基本依據(jù)。只有吃透其精神,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并在備課、上課過程中自黨地貫徹,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不研究大綱,只研究教材、教法,便很難實現(xiàn)教學目的。
1.3 拓寬知識面,提高教學藝術水平。教師的知識面越寬,駕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強。很多老師應該聽說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歷史教師上了一堂極為成功的公開課,他的每一句話都有著極大的感染力。當聽課的鄰校教師問他備這節(jié)課花了多長時間時,他答復說:“這節(jié)課我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边@個故事說明了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的道理。教師只有努力拓寬知識面,認真琢磨教學藝術,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4 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就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把傳統(tǒng)的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生的“學”為重心;把傳統(tǒng)的“我今天該怎么教?”改變?yōu)椤敖裉鞂W生該怎么學?”在課后還要思考“今天學生又學到了什么?”在不斷的學習思考中提高自身的素質。
2 教師的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先導
一堂課時間雖短,但也是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的微觀教學過程。著名教育理論專家華東師大葉瀾教授認為: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當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的發(fā)展和成長;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yè)生涯的最基本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師對職業(yè)的感受、態(tài)度和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教師在做課前準備時,要注意一下兩點:
2.1 教師在備課時,要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找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了解學生的,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來細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狀況,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備課要以啟發(fā)準確、激發(fā)興趣、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為目的,并據(jù)此確定教學方法。
2.2 教師要注意提前布置學生預習,并注重預習的有效性。我們都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苯處熞胩岣咦约旱恼n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認真?zhèn)浜谜n;為了幫助學生學會預習,我們開始時可以將預習任務的布置安排在課內進行。
我們在學生預習前做到“三給”,即給時間,給要求,給方法。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布置課前預習。認真鉆研新課標和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年級段特點和實際的學習能力對課前預習內容進行設計。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預習并找出疑難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欲上課。教師的充分備課和學生的充分預習相結合,課堂上就會減少“損耗”,從而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
3.1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保障課堂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善導”、“激趣”、“引思”、“精講”這四項教學要素,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生的“學”為重心,密切注意學生的小組討論、做筆記等課堂學習方面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復習的狀況,以便在課堂上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教師心里要有“對象”,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課堂要民主,課堂上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這樣才會學會學習,主動學習,學而不厭。
3.2 引導學生及時做好課堂總結,解除學生的后顧之憂。一節(jié)課下來,有的學生精力不集中,難免會忽視一些重點知識;而且有時我們有的老師在課堂內容講解中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教學內容上不注意主次、詳略、難易之分,模糊了教學重點,這就需要及時做好課堂總結,再次強調課堂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做好知識梳理,便于課后復習,讓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
3.3 讓學生自己精選練習,洲練就是實踐。所以學生完成作業(yè)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素質教育也要求我們減輕負擔。那么,作為教師就要嚴格控制作業(yè)量,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減少或避免低層次的簡單的重復勞動。因此,只要我們打好學生良好的學習基礎,將學生的心態(tài)調整到主動積極的最佳狀態(tài),學習過程由于滿足了優(yōu)化條件而高效運行,學生學習負擔由于避免了無效勞動而充分合理,我們就有可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
在整個課堂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應做一名導演起主導作用,對學生的情感起支配作用。教師要善于通過不同教學方式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刺激和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摘要]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文本變?yōu)樾袆?,從理論走向實踐;當我們幸運地成為新課程的一名實驗者,真切地走進新課程時,我們的心靈經歷著一次強烈的震蕩。先前的旁觀變成了無助的彷徨,先前的驚羨變成了沉重的驚嘆!新課程正在實際地變革著我們頭腦中關于教育的信條,我們必須努力地重構心靈中的教育殿堂。
[關鍵詞]語文教學 新課改
1 變革封閉的“教學”觀念,重構開放的課程觀念
課程,對于我們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好像在教育學的課堂上有過朦朧的印象,天長日久也漸漸淡忘了;而我們對于教學卻是很熟悉、很有研究的。淡忘了課程,沒有了課程的視野,教學就漸漸地走向封閉,教學似乎僅僅只是為了傳授教材;沒有了課程的意識,教學就漸漸退化成一種技術,教學似乎只是一種知識搬家的技巧。這是課程的悲哀,教學的悲哀,更是教師的悲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突然將“課程”凸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將會徹底變革我們習慣的“教學”和我們的教學習慣。教學與課程的關系是新課程實施中首先需要擺正的和面對的一對關系。在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走向教師,由學科走向學生的時候,課程就不再是預設的規(guī)范性的教學內容,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新知的過程,是一種動態(tài)的、生長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完整文化。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有機構成,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體。在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教學也不再只是忠實地實施課程計劃,被動地傳授知識,而是課程的不斷生成與開發(fā)。
2 變革教師奉獻與犧牲的悲壯,重構教師分享與成長的快樂
有一首歌頌教師的詩是這樣寫的:“你是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幾乎成了奉獻與犧牲的代名詞,這是社會對教師的一種理想定位,也是教師沾沾自喜的一點虛榮與悲壯。
教師的命運是不是就應該這樣?以前我們有過懷疑,卻不敢質疑,因為自古以來“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就已深入人心,因為我們習慣于教育生涯就是一個揮霍積累、揮霍生命的過程。新課程讓我們對教師的命運有了一種全新的體驗。在新課程的實踐中,由于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多元價值取向,課程綜合性的不斷加大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應用,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都充滿了發(fā)展性。教師由傳統(tǒng)的執(zhí)行者的角色轉變?yōu)橐粋€決策者,教師有更大的空間來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獨特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形式,表達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將與學生共同發(fā)展。在這樣的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當然還是需要奉獻、需要有所犧牲,但決不至于悲壯;教師的生命中更多的是智慧的分享、情感的召喚、心靈的啟迪,其中應該充滿成長和伴隨成長的快樂。
3 變革教育的功利與急躁,重構教育的平和與關懷
在漫漫的教育史上,我們特別懷念中國的“百家爭鳴”,懷念西方的“雅典教育”,那是一個真教育的時代,一個以人為本,爭取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啟蒙時代,遺憾的是我們接受啟蒙的時間太長了,長到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急功近利,來飲鴆止渴。于是,教育的變異漸漸開始。教育等于知識的傳遞,等于技能的形成;接受教育僅僅是為了謀生而不是為了生活,僅僅是為了升學而不是為了做人。
4 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常規(guī),重構百花齊放的教學個性
一種具體的做法在重復千百次以后就會變成傳統(tǒng);一種傳統(tǒng)在同一的價值觀的認同下就會成為一種規(guī)范。我們的教學是有很多規(guī)范的,又叫常規(guī),比如,課堂的形式,總是講臺在前,課桌在后,老師在上面,學生在下面;教學的程序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備課本是用表格制成的,規(guī)定了要寫的項目和大致的篇幅;教學的時間是固定的,亙古不變;作業(yè)批改的符號是統(tǒng)一的……所有的一切,我們都習慣了,并且下意識地以為習慣的就是正確的。
在現(xiàn)代鋪天蓋地的廣告中,有一句廣告語是可以成為經典的:人類失去聯(lián)想,世界將會怎樣?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在教育的主導理念正在發(fā)生嬗變的這樣一個時期,我們更應該說:教師失去懷疑,教育將會怎樣?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需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常規(guī)以及課堂常規(guī)經驗和活動方式進行全面的重新審視,我們應該思考:教師課前準備什么?教師在課堂上做什么?教師怎樣布置作業(yè),怎樣批改作業(yè)?甚至還應該思考:課桌椅的擺放、黑板的用途、教室的布置等。而所有思考與懷疑的標準是新課程環(huán)境下的教學是應該以傳授知識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
在語文教學中有一條基本常規(guī):先學生字新詞,掃清障礙;再讀課文,理解內容。常規(guī)背后的思想是扎實基礎,生字新詞更是基礎的基礎。我們能不能改變這條常規(guī):先嘗試自己識字、讀通課文,再熟讀課文、理解課文,最后鞏固生字。我們直覺地認為《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多認少寫,及早閱讀”就是我們的理由;學生在課堂上讀書的興趣很高,書聲朗朗是我們更充足的理由;學生的閱讀能力明顯提高、閱讀習慣明顯改善是我們不容置疑的理由。
事實上,單一的、被動的、接受的學習方式早已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負擔很重。學習應該多樣化,現(xiàn)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應該成為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問題解決等學習活動應該處于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研究表明,學習方式是決定學習結果的決定性因素,而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以任務為導向,通過元學習因素驅動他們的學習過程,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投入學習,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的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一些專業(yè)教師竟不如代課教師,原因何在?一個課堂教學藝術公認不高的教師竟接連教出了好成績,原因何在?一位教學極認真的教師卻不受學生歡迎,教學質量長期低下,原因何在?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超越自我,不斷向高層次邁進是教師們共同追求的目標。面對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實踐,初中語文教學有這樣三個問題值得思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關注問題
1 課堂上是否關注和愛護學生
《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一書中提出,教師的教育關注歷來是不同教育目標追求的行為表現(xiàn),它是通過顯性行為反映隱性理念的一種方式,通過教師的教育關注,我們可以看到每一位教師的心靈世界。語文課堂上我們是否全方位地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其實很多老師仍然沒有真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為學服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等新教育理念僅僅停留于口號,誰都會說,其實在教師思想深處并未得到真正認可。因此,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給學生以更多的關注與愛護,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讓課堂成為充滿創(chuàng)造和神奇的過程,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過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對人生命價值的呵護和關注,對人內在精神的喚醒和激勵,是塑造一個精神豐滿、光彩照人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曾對此作過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學生的心靈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師加倍呵護?!睂W生的關注和愛護并不需要轟轟烈烈,對于我們一線的教師,更多地體現(xiàn)在對學生平凡的細節(jié)的尊重上。教師對學生不尊重,學生就學習粗俗淺陋;教師對學生不平等,學生就學習無禮野蠻。教師的無意失誤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2 課堂是否是和諧的、民主的、互動的、共進的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學生的一切活動都處于教師的監(jiān)控下,課堂教學是一種“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給我存”的填鴨式教學。教師莊嚴神圣、高高在上的權威角色使學生不敢與其平等對話。教師和學生應當是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講課要以學生為對象,學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們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不應對學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質疑,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新課改環(huán)境下,我們衡量學生的學習重要的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學生發(fā)現(xiàn)了多少;重要的不是要學生僅會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提出問題,有勇氣面對問題。另外,只有學生以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發(fā)現(xiàn)了問題,學習才有強大的動力,才能真正開啟心智的大門,激發(fā)學習熱情,領略學習的興趣與魅力。古人云: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我們的教育應該關注的。因而,我們的課堂應多設計讓學生自主提問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好激發(fā)點,把握好激發(fā)的火候,使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學會傾聽,在傾聽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從而決定何時插入對話,何時介入討論,何時作出補充分析。其次,學生因生活閱歷、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審美趣味、看問題角度等的不同,對文本思想和言語的感知理解會有所不同,讓學生相互把自己的觀點、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說出來,甚至進行“針鋒相對”的爭論,非常有利于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語感能力的增強和學習品質的鍛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好引導作用:首先,要注重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要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真實的、基于學習任務的情境,幫助學生認識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其次,要組織好協(xié)作學習,教師要通過組織協(xié)作學習,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師生、生生互動,從而成為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的合作者;最后,要促進問題解決,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中產生矛盾的地方,設計問題情境,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與條件,幫助學生化解矛盾,促進問題的解決。
3 課堂是否注重實效
當下,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語文教學是師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僅在“輔助”兩字,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課堂講解,更不可能代替學生的主體閱讀。語文的魅力在于語言本身,有些內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而必須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感悟、領會。若過分依賴多媒體,濫用多媒體,就會在無形中扼殺學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我們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輔在學生經驗的盲區(qū)、知識的盲點、思維的堵塞處、情感的模糊處。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絕不能成為一種美麗的“包裝”,而要堅持為學生的“學”服務,以起到啟發(fā)、誘導、點撥、開竅的功效,追求點“石”成“金”的境界。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時尚。教學中,教師們大都采用這種形式,讓學生合作、討論,且無論什么樣的課都采用,應用次數(shù)頻繁。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討論時間給得不夠,剛剛分好組,沒說幾句,就被教師止住安排下一項內容了,合作學習顯得匆忙、零亂。其實這僅是為了給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貼上“以學生為主”、“研究性學習”等時髦的標簽,根本不考慮討論的質量和效果,不注重教學的必要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走進新課程,決不應該只是為應試教育披上一件漂亮的新外衣。新課程是理念、精神,更是實踐和探索。應拋開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誘惑,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投身新課程改革的浪潮,讓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設,在實踐中成長,課堂一定會充滿新的生命活力。
摘 要:隨著新課標教材的使用和課堂教學的改革,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學生也在課改的推動下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課外知識;備課方式;合作方式;作業(yè)批改
現(xiàn)在很多地區(qū)都將教材版本換成了新課標教材,這次課改的主要目的就是細化學習目標,并且真正地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參與課堂,體味學習的樂趣。課堂效率是學生成績提高的關鍵,學生真正地喜歡課堂,才能在課堂上高效學習,這次課改就貫徹了這一思想。以下是對初中語文課改的一些總結和心得體會。
一、知識多元化
在課改后的初中語文教材里,更重視對學生語文閱讀、口語、寫作等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不再像原來只看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而且課本知識也變得多元化,為學生增加了很多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才的能力,學生要想在以后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就要具備較強的能力和素養(yǎng)才能去應對來自社會上的各種考驗。在課改后,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重視和提升,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開始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還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學生以后的成長。
二、教師備課方式改變
原來的課堂是教師占主導,教師在講臺上講課而學生只負責知識的接受;課改后,學生要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師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東西。針對這一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也要改變,教師不能再像原來一樣單純地將自己懂得的知識寫成教案,教給學生,而是要想辦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在初中語文這門課程的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在課堂開始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進行中,對于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師也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不要簡單地告訴學生正確的理解,讓學生在討論中弄懂文章的思路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分組討論中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同伴互助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自己。隨著課改的進行,教師的備課方式在改變著,學生的能力和成績也隨著課改的進行在進一步
提高。
三、讓學生在學習中合作互助
語文教學方式的改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既可以在合作中學到知識,又可以在合作中懂得互相幫助。語文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這門學科在很多問題上沒有固定的答案,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會只想到一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就可以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思維方式。例如,在語文寫作方面,一段材料或是一幅圖片要求學生寫成一篇作文,這樣每個學生對于自己看到的文章或是圖片都會有自己的見解,每個學生都會從一個方面去寫作。在寫作前讓學生進行討論可以擴大學生的思考范圍,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思路,而且學生在學習中的互相幫助對于學習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從初中就學會合作,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互助得到的是雙贏,這樣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
四、作業(yè)互批、互改
在課改的內容中還有一方面就是學生的作業(yè),主張教師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業(yè),讓學生在別人的作業(yè)中找到易錯點和自己的弱點。學生在批改別人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錯誤就會聯(lián)想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從而總結自己知識的盲點和易錯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學生在批改別人作業(yè)時,也會發(fā)現(xiàn)同學在解答問題上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作業(yè)互批、互改就是讓學生在作業(yè)中做到自主,在作業(yè)中去發(fā)現(xiàn)自己和別的同學的差別,找到自己的弱點,彌補學習中的不足。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要做好對學生的監(jiān)督工作,讓學生認真地去對待同學的作業(yè),認真批改,真正在互相批改中學到知識,培養(yǎng)個人的能力和素質,提升學習成績,以避免學生敷衍了事,不認真對待作業(yè)的批改。只有學生認真批改才能在互批中學習到知識。
總而言之,課改的進行使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重視和培養(yǎng),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讀得更多、懂得更多。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地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中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效率。而且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學習、互相討論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從而愛上學習。教師要認識到課改的核心和關鍵內容,并將課改真正地貫徹到初中語文課堂中來,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日益加強。新課改的出臺就是國家為適應社會進步和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措施。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這就必須實行素質化教學,轉變以往死板生硬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這就需要打造高效的語文學習課堂,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關鍵詞:重要性;模式多樣;高效課堂;反思
1.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轉變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似乎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每次都是老師們在講臺上認真的講課,而臺下的學生卻不見得認真的聽講,他們或打盹睡覺或交頭接耳,老師講得很賣力,而學生的學習效率卻很低,這樣不利于教學的進行。新課改要求的是實行素質教育,而不是僵硬的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這就需要老師轉變角色,不能只是做傳授知識的教育者,而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和前行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一步,當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更加密切時,學生才更積極主動地提問題,平等的師生關系更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語文課堂不應是灌輸式的傳授知識,更不應該只是無目的的死記硬背,機械式的訓練。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溝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為未來國家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只會讀書寫字的書呆子,而是各方面能力都具備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這需要學生將知識靈活運用,并與實踐和生活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鼓勵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當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課堂中時,學習效率必定會提高,而靈活的課堂氛圍也有利于學生開放式思維的發(fā)散,這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也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步驟。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是很重要的。
2.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
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只是講一些空洞的課本理論知識的話,學生聽起來必定會覺得枯燥無味,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式來使課堂變得生動形象,利用多媒體教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老師可以制作精彩的PPT并插入相應的動畫,這樣學生就一定會感興趣,通過特別的形式展現(xiàn)的內容會使每個學生印象深刻的,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教師也可以通過看電影的方式來介紹一篇文章的背景,學生的興致高了,對文章的理解一定會更深入。這種看似娛樂似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偶爾放松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轉變課堂模式,將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去展示,這就使得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他們會更樂意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編排話劇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要演出真正出色的話劇,一定要對人物的性格和他們所生活的背景有深刻的認識才行,這就需要學生課下多揣摩人物性格還要多查閱相關資料,而《雷雨》這種大悲大喜的文章,就可以通過即興的表演和生動的朗讀臺詞呈現(xiàn)出各個人物的喜怒哀樂,那周樸園奢侈的家族,奢華的生活以及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存在著一顆不為人知的丑陋的心,而是侍萍的卑微地位和毫無話語權的人生也就注定了其悲慘的命運,周萍的自私與不負責傷害了多少女子的心,而其實這些都是被命運捉弄的可憐的人。通過這個話劇的演示,我相信同學們都能夠了解到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正內涵,其實這就是學習語文的真正意義。這幾種課堂教學方法都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能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會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3.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打造高效課堂
所有的科目都需要課前的預習,語文當然也不例外。充分的課前預習是上課能夠聽懂并充分理解知識的關鍵,學生在學習每一篇文章之前要做一個必要的預習工作,了解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相關簡介是讀懂文章的大前提,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也是必須要背誦的,這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前主動完成老師未布置的任務,這會使課上教學順利進行。例如: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前,學生要充分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這篇文章是出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的魯迅先生通過細致的描寫百草園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蟲無不體現(xiàn)他本人幼年的童真美好和兒童率真自然的天性等等知識。通過了解這些背景,上課聽老師講解時學生就會學的更加透徹。此外,教師在上課期間留時間讓學生進行快速閱讀,并及時寫一段閱讀感悟,這對于作文的提高是很有用處的,日常的積累練習是取得成功的關鍵,當然關注時事政治也是中學生所必需的,學生從中可以積累許多新穎的素材,運用到作文中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實行小組制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方式, 教師可以通過給不同小組分配任務,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從而討論出最佳結果,再找出代表展示成果。這種方式可以使每個同學都積極思考,提高團隊的合作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樣的課堂一定會是高效的,有價值的。
4.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雖然新課改要求實行素質教育,但這并不代表不重視知識的學習。相反,素質教育更需要知識作為基礎,只有基礎知識更扎實,才能談更高層次的教育。這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多積累詞語及優(yōu)秀段落并默寫背誦,學生只是聽課而不去做題是不可以的,學生只有多練習才能準確的掌握各類題型,總結出答題的基本套路,這樣學生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實行小組制是有效的學習手段,但是在小組之間的競爭合作中同樣需要個人的獨立思考,在實行小組制時常常出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有些小組的成員回答問題非常積極,愿意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有些同學卻不愛回答問題,只是隨波逐流,對別人的觀點表示贊同卻沒有自己的觀點。這種不好的現(xiàn)象應該盡量避免,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的發(fā)揮小組制的優(yōu)點。實行有趣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和諧放松的課堂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而這也是實行素質教育所必需的。但放松的課堂不可以變?yōu)榉趴v,學生在課堂上大吵大鬧,無視課堂秩序的做法是必須要杜絕的,即使是實行素質教育,也不能把最基本的上課秩序打破。以上幾點是課堂上可能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這就需要不斷去完善教學課堂,從而打造一個真正高效的,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語文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