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7 03:54:46
序論:在您撰寫幼兒教育論文范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一、創(chuàng)設良好音樂環(huán)境,開發(fā)幼兒智力
(一)讓幼兒的日常生活充滿音樂
首先,教師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音樂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們對音樂的興趣,開發(fā)其智力。在幼兒們的晨間活動時,播放一些節(jié)奏活潑的音樂,既可渲染氛圍,又能使幼兒體驗到音樂本身的特質,使幼兒感到輕松、愉快。在幼兒們午睡時,一些輕松溫柔的音樂能使幼兒產生安全感,讓幼兒精神振奮,能夠很快地融入到下午的課程活動當中。其次,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地、恰當?shù)靥峁┎煌?jié)奏、不同類型的音樂,給幼兒營造一個充滿情感的人文音樂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愉快的音樂興趣,使幼兒的音樂天賦得以很好地展現(xiàn)。另外,還可以通過游戲、勞動、故事、散步等渠道豐富幼兒們的音樂知識,培養(yǎng)幼兒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讓幼兒多途徑、多形式、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教師組織開展的充滿音樂的日常活動中,從活動中體會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在輕松自如、不知不覺中得到陶冶。
(二)激發(fā)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欲望
教師在幼兒音樂活動及其與音樂有關聯(lián)的活動中,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讓幼兒體驗音樂的樂趣,如彈奏優(yōu)美的童謠曲調,或者跳一段有節(jié)奏的舞蹈,激發(fā)幼兒積極主動的參加音樂活動,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幼兒們越喜歡音樂,就會越想唱,也就會越唱越好。幼兒對音樂的探求往往從興趣開始,欲望是幼兒們學習入門的導向,是一種特有的指向性。然而,幼兒們對音樂的興趣又受教師的制約與影響,我們幼兒教師就要想辦法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
(三)培養(yǎng)幼兒參與音樂游戲的興趣
教師們選擇的音樂活動樣式應千差萬別、豐富多彩,每個音樂活動都可以融入含有各種音樂素質的小游戲。游戲內容的設計應該具備充滿情趣的活動情節(jié),以及幼兒們都喜歡的人物形象、動物形象等。例如:親子音樂游戲讓個性從音樂中得以體現(xiàn),幼兒們能夠從音樂中體會成長的驚喜與快樂,從而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也會隨著音樂技能的提高而不斷加強。演唱是一種很有效的音樂表現(xiàn)方式,它可以使幼兒們在已經獲得相當表現(xiàn)力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充分發(fā)揮童謠歌曲的魅力,以達到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內涵,從而滿足幼兒們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幼兒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也將在演唱中得到鍛煉和發(fā)展。老師也可以在課堂音樂游戲中獲得幼兒感受童謠音樂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直接信息。如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幼兒:你學會了這首這么好聽的童謠之后,想不想回到家里唱給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聽呢?假如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就是你的觀眾,你將怎樣來演唱剛才學會的童謠呢?小朋友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激烈有趣的討論,根據(jù)童謠的內容、情緒創(chuàng)編動作。幼兒在這種自編、自唱、自演的實踐活動中,既培養(yǎng)了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了表演能力,又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發(fā)了智力,進而真正把音樂課變成了充滿游戲內容的自主活動課。
二、營造興趣音樂氛圍,開發(fā)幼兒智力
幼兒音樂教育是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對幼兒進行的一種音樂啟蒙,對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關鍵的。因為幼兒具有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等特點,如果只采取呆板無趣的音樂教學模式,幼兒是難以接受的,應當采取富有濃厚趣味的教課內容和教學方式。比如:利用動聽的童謠歌曲、優(yōu)美的舞蹈能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唱歌在音樂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幼兒園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唱歌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性的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利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模式進行唱歌教學。例如,在音樂活動大樹媽媽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歌詞轉變?yōu)橛變簜儛勐牭男」适?,以此作為教新歌的開場。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幼兒們講解,讓他們了解歌詞的內容。幼兒們在聽故事時,還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學習歌曲的同時,讓幼兒自己再試著去創(chuàng)編歌曲的動作,教師再加以指導,這樣就更能增加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從而更好的開發(fā)幼兒的智力。
三、小結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提出了以上幾點具體做法,當然,在實踐中,這幾點遠遠不夠,我們應該在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力求能夠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好,達到成功開發(fā)幼兒智力的目的。
一、讓幼兒多接觸音樂,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
(一)激發(fā)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欲望
教師在幼兒音樂活動及其與音樂有關聯(lián)的活動中,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讓幼兒體驗音樂的樂趣,如彈奏優(yōu)美的童謠曲調,或者跳一段有節(jié)奏的舞蹈,激發(fā)幼兒積極主動的參加音樂活動,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與習慣。幼兒們越喜歡音樂,就會越想唱,也就會越唱越好。幼兒對音樂的探求往往從興趣開始,欲望是幼兒們學習入門的導向,是一種特有的指向性。然而,幼兒們對音樂的興趣與習慣又受教師的制約與影響,我們幼兒音樂教師就要想辦法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
(二)培養(yǎng)幼兒參與音樂游戲的興趣
選擇具有有趣情節(jié)和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人物形象等的音樂游戲。幼兒人園,就進入到了與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兒園集體生活之中,幼兒園老師組織的豐富、好玩的游戲能很好地起到激發(fā)幼兒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喜歡同伴的情感的作用。因此,教師們選擇的音樂活動樣式應千差萬別、豐富多彩,每個音樂活動都可以融入含有各種音樂素質的小游戲。游戲內容的設計應該具備充滿情趣的活動情節(jié),以及幼兒們都喜歡的人物形象、動物形象等。例如:親子音樂游戲讓個性從音樂中得以體現(xiàn),幼兒們能夠從音樂中體會成長的驚喜與快樂,從而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也會隨著音樂技能的提高而不斷加強。演唱是一種很有效的音樂表現(xiàn)方式,它可以使幼兒們在已經獲得相當表現(xiàn)力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充分發(fā)揮童謠歌曲的魅力,以達到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內涵,從而滿足幼兒們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幼兒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也將在演唱中得到鍛煉和發(fā)展。老師也可以在課堂音樂游戲中獲得幼兒感受童謠音樂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直接信息。如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幼兒:你學會了這首這么好聽的童謠之后,想不想回到家里唱給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聽呢?假如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就是你的觀眾,你將怎樣來演唱剛才學會的童謠呢?小朋友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激烈有趣的討論,根據(jù)童謠的內容、情緒創(chuàng)編動作。幼兒在這種自編、自唱、自演的實踐活動中,既培養(yǎng)了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了表演能力,又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而真正把音樂課變成了充滿游戲內容的自主活動課。
二、遵循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為他們營造有利于培養(yǎng)音樂興趣與習慣的氛圍
幼兒音樂教育是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對幼兒進行的一種音樂啟蒙,對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習慣是十分關鍵的。因為幼兒具有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等特點,如果只采取呆板無趣的音樂教學模式,幼兒是難以接受的,應當采取富有濃厚趣味的教課內容和教學方式。比如:利用動聽的童謠歌曲、優(yōu)美的舞蹈能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唱歌在音樂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幼兒園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唱歌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性的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利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模式進行唱歌教學。例如,在音樂活動大樹媽媽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歌詞轉變?yōu)橛變簜儛勐牭男」适?,以此作為教新歌的開場。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幼兒們講解,讓他們了解歌詞的內容。幼兒們在聽故事時,還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學習歌曲的同時,讓幼兒自己再試著去創(chuàng)編歌曲的動作,教師再加以指導,這樣就更能增加幼兒對音樂的喜愛,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習慣。
三、小結
作為一名幼兒園音樂教師,我提出了以上幾點具體做法,當然,在實踐中,這幾點遠遠不夠,我們應該在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力求能夠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習慣培養(yǎng)好。
一、簡筆畫應用于語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在幼兒園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學生在語言活動課中都是沉默的,并不是因為學生不愿表達,而是其不知道應該怎樣表達。簡筆畫教學可以成功解決這個問題。幼兒對于圖形的認知遠遠多過對于文字的認知,如果教師通過口授方法引導學生說話,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往往不強。但如果教師利用簡筆畫,借助圖形進行識字、說話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積極性就會增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簡筆畫創(chuàng)新語言教學模式,使學生自然獲得并掌握語言知識,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要引導學生表述與“手”字相關的詞語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只小手的簡筆畫,引導學生說“這是什么”,學生都紛紛回答是“手”;教師引導學生說與“手”有關的詞語,學生回答踴躍;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想想“小手可以干什么”。這樣,學生很快就可以掌握很多與手有關的語言元素,學生的表達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顯著。
二、簡筆畫應用于數(shù)學教學,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對于幼兒而言,教師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其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數(shù)學教學中簡筆畫的應用實現(xiàn)。不同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教學,幼兒數(shù)學教學更重視啟蒙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簡筆畫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認識數(shù)字,如果教師從1到10把每個數(shù)字都寫出來,讓學生跟著讀寫,學生的積極性往往不高,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但如果教師引入簡筆畫教學,引導學生邊做游戲邊認數(shù)字,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很高。又如,教師用數(shù)字組成一個人的圖形,在圖形中,引導學生認數(shù)字,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就能得到顯著提升,會感到數(shù)學學習是快樂的。通過這種教學,教師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再如,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畫出一些實物的簡筆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實物學習加減法,這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簡筆畫應用于科學教學,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及認識外在事物的能力
幼兒對外部的新鮮事物總是充滿興趣??茖W知識對于學生正確認識外部事物,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作用,但科學知識相對抽象,讓學生理解抽象的內容不太容易,這時簡筆畫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欲望、發(fā)展其想象力、促進其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教有關動物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用簡筆畫展示一只小雞從蛋殼中出來、長大然后下蛋的過程,這對于學生有效地認識小雞是怎么來的、雞蛋是怎樣產生的等抽象知識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簡筆畫教學能夠有效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簡筆畫畫自己認識的動物,通過繪畫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于外界事物的感悟能力。
四、簡筆畫應用于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發(fā)展其對美產生初步認識的能力
簡筆畫具有簡潔生動的特點。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一些簡筆畫,學生容易學習,在繪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簡筆畫也是繪畫的一種,具有一定的審美特性,教師引導學生畫簡筆畫,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認識美、感悟美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繪制簡筆畫。如,教師引導學生畫出一個蘋果、一臺冰箱等,在畫成之后,引導學生用喜歡的顏色為自己的簡筆畫“穿”上漂亮的“衣服”。當學生看到漂亮的畫作繪制成功時,其滿足感、成就感是顯而易見的,這對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也有積極的作用。
五、結語
總之,簡筆畫不簡單,如果被應用于幼兒教育過程中,對于促進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簡筆畫從藝術創(chuàng)造的角度而言是經過高度集中、精練的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形式,可以被應用于幼兒教育的各門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快樂的學習中拓展認識、完善性格、發(fā)展思維能力。幼兒教師要積極掌握這種教學方式,不斷挖掘簡筆畫的應用價值,為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作者:袁敏 單位: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一、著眼本色,提升亮色
1.教學目的的設置著眼于幼兒本色。
在教學中,為提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使之回歸兒童的本色,離不開兒童的本真生活。故模擬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幼兒教育。比如教師組織學生模擬購物的生活情境,有的學生扮演收銀員,有的學生扮演顧客,有的學生扮演導購員,在課堂上還原超市購物情境。在教師的指導下,兒童遵循先前積累的生活經驗,用稚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購物體驗,并運用模仿能力再現(xiàn)生活。
2.提升幼兒本色的亮度,使之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增加學生自身的亮色。
仍以上面的教學活動為例,模仿導購員的學生,運用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導購員的舉止動作,加上自己對某一物品的使用感受吸引其他同學完成“購買”;而模仿顧客的兒童則往往折射出其父母在購物時的影子;另一部分模仿收銀員的兒童則不僅需要具備模仿生活的能力,還需要足夠的計算能力,可有效激發(fā)這類幼兒的求知欲。
二、滲透互動,追求靈動
幼兒教育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個性,觀照幼兒的感性思維特點,以教育游戲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突出教學的互動效果,促進學生的“主體感”體驗,煥發(fā)幼兒的生命活力,為教育活動增添一點靈動。
1.本著互動原則開展教學活動。
這種模式體現(xiàn)出師生之間的平等地位、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群體影響力,培養(yǎng)兒童的交流意識。仍以上面的教學活動為例,模擬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本身帶有一定的互動性,兒童在交流中互相促進思考。比如一件商品標價為7元,扮演顧客的兒童拿出10元,有的則拿出12元,“找零”的工作,迫使扮演收銀員的兒童主動思考。而扮演顧客的兒童對找回的零錢也下意識地進行檢查核對,又迫使其主動思考。整個互動教學活動,使幼兒在模擬生活情境的體驗中,不知不覺學會了思考方法,這就是教育游戲的魅力所在。
2.教育游戲突出了幼兒的“主體感”,符合教育動態(tài)生成的特點。
在上面的互動游戲中,不同的找零方式會導致不同的游戲結果。比如用10元錢找零,則需找回3元,可能是3張1元錢的紙幣;而用12元錢找零,則需找回5元,可能是5張1元錢紙幣,也可能是1張5元錢紙幣。在游戲最后的紙幣分類環(huán)節(jié)中,用12元錢購物的兒童在進行分類時,極有可能會增加5元錢這一類別。教師以“不同的可能性”作為教育游戲的最終目的,引導學生學會動腦思考解決問題。這種開放式的構思提升了教育游戲的靈動性和吸引力。
三、增加廣度,營造梯度
要回歸兒童的本真生活,既要培養(yǎng)其生活技能,又要滲透學習方法,因此教育活動的廣度是必不可少的,如最佳線路、家庭生活記賬、英語口語對話、個性演講等內容,以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需要平衡兒童的群體性需求和個性差異,也就是建立教育梯度,對具有特殊才能的兒童給予特殊的教育,促進兒童的個性成長。
1.增加知識廣度。
比如手工制作小花籃,增加幼兒生活技能;進園時師生之間用英語問好,培養(yǎng)幼兒的英語語感;再如組織幼兒進行“我當家”活動,主要是購物記賬,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約意識。
2.營造知識梯度。
每個兒童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培養(yǎng)這些個性,有助于兒童在特長方面的發(fā)展,而學齡前階段正是最佳的發(fā)展個性特長的時期。如上面提到的生活情境模仿、手工游戲、家庭記賬競賽等群體性活動中,可有效展現(xiàn)出兒童的個性差異,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針對不同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幼兒教育的科學化要求教學以兒童為中心,以激發(fā)兒童的童真、童趣為目的,圍繞兒童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存在的認知問題、情感問題和性格塑造開展教學活動。擺脫將兒童視為“知識容器”,向其灌輸符號化知識的教育理念;通過一系列科學、系統(tǒng)的規(guī)范訓練,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控制力和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避免成人色彩,對照兒童的心理變化,為其量身定制適合的教育方法,做到“率性而教”、“本色而學”,使幼兒回歸本色視角認知世界。
作者:顧琳琳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實驗幼兒園
1讓幼兒多接觸音樂,將音樂融入到一日生活中
首先,幼兒在入園時播放悅耳的輕音樂,使幼兒一入園就進入到安靜舒適的音樂環(huán)境之中,使其愿意到幼兒園來,并愿意參加活動。園里活動中設有音樂角,配有麥克風以及符合幼兒特點的節(jié)奏樂器和紗巾,彩條,民族帽子等創(chuàng)設條件和環(huán)境,滿足幼兒的唱,跳,欣賞和動手操作的愿望。其次,就餐時播放音樂。音樂能有助于驅除腦力和體力的疲勞,優(yōu)美的音樂有利于幼兒的消化吸收,增強身體健康。一邊吃飯一邊聽音樂利于幼兒養(yǎng)成吃飯不說話的好習慣。再者,午睡時播放安靜、抒情的搖籃曲,有助于幼兒入睡。音樂能夠有效消除幼兒午睡時的恐懼心理,尤其是新入園的孩子。另外,起床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不好把握的。我便采用比較歡快的曲子,讓幼兒在這樣的音樂環(huán)境中穿衣,入廁,洗手,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整個環(huán)節(jié)有條不紊,幼兒也非常愉快。一日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用音樂來指揮,有助于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學習習慣。在環(huán)節(jié)緊張或幼兒集合時,播放節(jié)奏緊張的音樂,容易使幼兒建立條件反射。在區(qū)域活動結束時,教師彈奏《小松樹》,幼兒會馬上收拾活動區(qū)域內的材料,入廁彈奏《小鳥飛》,幼兒便學著小鳥飛,有條不紊地入廁。教師彈奏《士兵進行曲》,幼兒便拍著手有秩序地排隊。這樣,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用音樂來指揮,幼兒不僅在潛移默化中對音樂產生了興趣,而且還充分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通過舞蹈教學,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
幼兒舞蹈教育是在音樂伴奏下,教師根據(jù)音樂性質引導孩子用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內容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也是學前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它對幼兒身心健康和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幼兒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容易接受生動、活潑的事物。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能生動地體現(xiàn)音樂的意境、起伏的旋律等,因而,更有利于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舞蹈這把鑰匙啟迪幼兒的智慧,能夠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得到更好地發(fā)展。我在每節(jié)教學活動中都根據(jù)不同的內容,編出了不同的兒歌。比如在教《腰鈴舞》時,給幼兒每人身上都帶上腰玲,邊跳邊說:“我的腰上有鈴鈴,動一動,叮鈴鈴,扭一扭,響三聲,鈴聲鈴聲真好聽?!边@樣,無論是活潑的還是內向的幼兒都能跳起來,使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了動作。為了加深印象,我還把幼兒分成幾組,給他們一段音樂,讓他們編出適合這段音樂的動作。能力強的幼兒編動作,能力弱的幼兒則把編好的動作做給小朋友看,這種教育方式使不同的幼兒都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
3通過唱歌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和思維力
唱歌是幼兒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幼兒最初對音樂的感受就是通過他們的小歌喉來表達的。學習一首新歌,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往往不能發(fā)揮唱歌教學的教育功能。恰當?shù)倪\用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方法,能充分地挖掘唱歌教學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幼兒歌曲的旋律簡單,幼兒容易記。對于歌詞幼兒記憶起來較難,學新歌時,把歌詞內容在投影圖片上基本反映出來,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想象,把歌詞內容大體說出來,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把歌詞內容朗讀給幼兒聽。實驗證明,這樣反復兩遍,幼兒很快就能記住歌詞內容。歌詞內容記住后,教師采用的是填詞法,即教師先播放歌曲錄音,幼兒欣賞,然后教師再彈奏歌曲旋律,幼兒把歌曲內容填到旋律中去,并試著唱出來,這樣一首歌很快就學會了,在唱歌教學愉快的氛圍中,以幼兒說、聽、唱為主,避免了教師冗長枯燥的說教,縮短了教學時間,培養(yǎng)了幼兒的注意力、思維力和學習習慣。
4結合其它教學活動,讓幼兒感受音樂之美
幼兒時期在認識某一事物的過程中有很大的情緒性,色彩、音響都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容易為幼兒理解和接受。為此,開展各科教學時,要有意識地挖掘音樂與其它教學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使之很自然地相互結合,發(fā)揮整體作用。因此,我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巧妙將音樂融入到各科教學中。比如,進行美術活動時,學習畫小熊,教師先放一段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讓幼兒聽一聽,講一講音樂里都有什么,幼兒會說出音樂里有洋娃娃和小熊,因為小熊的身體很胖,所以,它跳起舞來很笨。這樣幼兒就把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了。在繪畫時可以播放一些優(yōu)美的民族樂曲,比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這樣一來,幼兒就會沉浸在優(yōu)美的音樂環(huán)境中,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繪畫,也避免了幼兒在畫畫時相互說話,進而養(yǎng)成了專心投入的良好習慣。幼兒學習兒歌、故事時,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另一個面能提高幼兒記憶效果。比如,學習兒歌《小熊過橋》,這首兒歌本身很押韻,再配上合適的音樂,幼兒既喜歡,學得又快。音樂能起到陶冶情感,凈化心靈的作用。比如《生日音樂會》,通過歌曲內容培養(yǎng)幼兒關心別人,愛護別人的情感等??梢娺@些活動都是把音樂同其他學科相結合,并融入到幼兒生活中去,使幼兒無論在學習、勞動、游戲時都能意志統(tǒng)一,行動合拍,精神愉快。
5通過節(jié)日主題活動,讓幼兒在音樂中健康成長
每逢節(jié)日,音樂是必不可少的,音樂有著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可以陶冶幼兒的審美情感,改善心理品質促進智力發(fā)展,增進機體健康。所以,在各種活動中我都會安排音樂貫穿始終。比如,三八婦女節(jié),先讓幼兒欣賞《我的好媽媽》,《小烏鴉愛媽媽》,然后讓幼兒體會媽媽怎么愛護關心自己,怎么辛苦勞動,啟發(fā)孩子在媽媽的節(jié)日里自己應該怎么做。編成兒歌,教師給兒歌譜上曲子,使之變成幼兒可以自己唱的歌,孩子看到自己可以編歌了,積極性很高,自信心與合作精神增強了。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六一兒童節(jié)是孩子自己的節(jié)日,在幼兒園組織的大型文藝聯(lián)歡會上,通過歌曲《六一的歌》,《歡樂的日子》等,讓幼兒感受老師和家長的祝福,感受人們對他的愛,使他們在愛的氛圍中,身心愉快地發(fā)展。利用節(jié)日主題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不但增進了幼兒對節(jié)日主題活動的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6結語
總之,通過音樂教育,使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無論是學習、游戲、還是勞動時都能意志統(tǒng)一,行動合拍,精神愉快,進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作者:張亞珍 單位:內蒙古赤峰市直屬機關幼兒園
一、以人性化的設計創(chuàng)設幼兒課程開展的情境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政府在教育上已經擴大了投資,在幼兒教育上的投資尤為注重,現(xiàn)在的許多幼兒園都為孩子準備了全套的學習和娛樂用品,根據(jù)幼兒時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這些學習和娛樂的用品完全突出了人性化的設計。例如在課程學習上,老師會利用多媒體來教學,利用情景教學讓孩子能夠正確,快速的認知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一些特有的適合孩子天性的玩具和漂亮道具也可以讓孩子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釋放自己的快樂,營造和諧美好的氣氛;還有一些可以做手工的東西讓孩子自己動手做,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保障他們全面發(fā)展。課堂外,政府出資可建造一些幼兒的活動場所,讓他們有自由活動的地方,培養(yǎng)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和團隊合作精神,不過這些娛樂用品,要盡可能的突出人性化設計的特點,符合幼兒時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還要保障他們的安全為首要目標。如:有滑梯,要盡量設計的低一點,用料要絕對耐用結實,兩邊的護圍要比正常的高一點,走上滑梯的臺階,把那種一階一階隔斷的設計成連在一起的,幼兒時期的孩子腳小,邁的步伐寬度小,這樣的設計可以防止樓下去的危險;幼兒活動的場地要做成橡膠的或鋪上草坪,防止發(fā)生推擠時,使孩子摔傷或擦傷;等等這些都是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和游戲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校里設施可以設計成五彩斑斕的顏色,這樣搭配的效果更佳。
二、幼兒課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即使在幼兒園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雖然對課程的預設與生成在理念上有了理解與認同,但是對已生成的課程還有很多的疑問,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最常見的問題有:
(1)預設目標和教學實際存在差異
在教學活動中,本來以預設好的課程,可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并不感興趣,如:現(xiàn)在的中央電視臺幼兒頻道的智慧樹欄目,老師預設的活動是看一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的片段,然后再讓孩子們模仿,增強他們與別人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感,可是孩子們談論最多的有可能并不是老師預期想到的結果,有可能孩子們只是對這一期的某個道具感興趣,與老師的預期想的背道而馳,這樣往往就會影響到預設課程的效果。
(2)教學銜接不當影響教學效果
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有限,而當天的老師的任務一必須要完成,所以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如在室外活動時,孩子們可能對于某一項活動正感興趣,卻由于時間的關系不得不去加入另外一項活動,由老師帶領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這樣和可能就造成了孩子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表現(xiàn)的積極性不高,腦子里還想著上一環(huán)節(jié)的情景,這也會造成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影響。
(3)預設目標的實現(xiàn)缺乏靈活性
在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有可能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老師在讓孩子回答問題時,因為一些意外及其他因素導致偏離了預期的教學的目的。幼兒時期孩子的好奇心大,情緒波動大,喜歡探索等特點,因此,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經常處理類似的意外情況。由于課程的計劃設置性,老師看到孩子們感興趣的方面也不能長時間的停留,還是會努力進行扭轉,使活動趨向于預定的目標,這就壓制幼兒對新事物的探究欲望,大大的降低了孩子們的興趣,無法調動幼兒對預設課程的積極性,也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還有即使老師愿意給孩子自由探索的時間,但擔心怕完不成預定的計劃,所以也只能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我們所倡導的課程理念并不是這種不顧孩子的興趣以預設目標為宗旨的教學方式,課程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個二者整合、統(tǒng)一的問題,并不是舍此取彼。對幼兒的仔細觀察是課程生成的基礎,只有符合幼兒發(fā)展的課程活動才能調動幼兒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課程的預設與生成是十分必要的。
三、預設課程和生成課程的整合意義
為了能讓幼兒更好的發(fā)展,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幼兒課程的預設與生成是非常重要的,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預設課程受到人們的質疑,蘊涵著生成思想的課程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親睞,因此,課程的預設與生成的整合有助于老師樹立正確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由于生成課程對老師綜合素質的要求極高,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了挑戰(zhàn),所以,教師在要借鑒外來思想并且學會運用結合實際情況解決教學中中產生種種困惑。事實上,由于我國當前的社會意識,文化價值觀念,教育條件,是師資狀況方面,完全采用生成課程的思想也是不現(xiàn)實的。預設課程的思想在幼兒園的教育中仍占支配地位,這離不開它的適宜性。
(2)既要順應兒童的自然發(fā)展,又要有效地使兒童健康發(fā)展,這需要課程的預設與生成,這樣教學目標更容易實現(xiàn)。幼兒能夠長遠發(fā)展的基本保障是知識和技能方面的雙結合,關注幼兒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學習的興趣和需求是幼兒學習的直接驅動,因此,老師既要善于將孩子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促進他們的學習;又要把預期設定好的學習內容傳授給孩子,引導他們學習。所以,整合課程的預設和生成,對于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3)要使老師全面認識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整合的性質和意義,其實,課程教學不僅僅指的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注重傳授知識的方式和過程?!罢n程的二重基本屬性是預成性和生成性,它們并存于課程當中,二者屬于互補的關系,課程字它們的相互交融中發(fā)展?!闭n程的預設和生成的整合符合新課程的要求,這是對于幼兒教育的新舉措。
四、幼兒園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整合的途徑和實施策略
由于傳統(tǒng)的課程預設具有標準化、統(tǒng)一化的特點,預設課程有著生成性的多元化的特點。老師要想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就要在課前精心準備,有其在教具和學具上要滿足孩子的需要。
1、整合的途徑
與此同時,還要為孩子保留一定空間就應采取彈性設計。例如,在進行多維化設計場景時,就要考慮全面顧及到多種可能性,保留多個方案,既要顧及老師的想法還要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無論正確的或錯誤的想法都要考慮進去,對此就要預設多個相應的方案。在“教育情景”中擁有升級“內心的、思想的、內含的、文化的、本體的”氣氛、體會及人際交流就被受到更多的關注。老師應適當?shù)仨槕虒W進程中的情境改變和有遠見的預備,也就是預設與成果的結合。在期望成功、最大的認同與欣賞、采取多樣性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下才能實現(xiàn)對預設與成果的整合。
2、實施的策略
課程結構有時間與空間結構之分,老師講課、老師與幼兒的互動交流和幼兒對學習時間的自由分配就是說幾句結構。寬泛的課程時間結構要求老師確切的將講課時間最大程度地進行縮短,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幼兒進行合作交流。留給幼兒更多的活動時間并且讓他們以主角的身份更多的參與其中,建立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實施活動的過程老師要保證老師和幼兒的的和諧、民主和平等關系。幼兒的思維活動是否活躍取決于能否有一個民主、和諧、歡快的的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幼兒敢于發(fā)問,踴躍表達自我,富于聯(lián)想。老師要掌握好各種互動的學習方法,例如探討和商討式。幼兒獲取知識提升情感體會的有效方法是使他們自主探究。幼兒天生就有好奇感,喜歡探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帶著自己的情感,經歷和思考,這樣大大激發(fā)出了他們的潛能,同時幼兒各自擁有各異的認知風格特色,由于各自各異的生活經歷,使得在探究期間幼兒表現(xiàn)出各自各異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得出現(xiàn)更多的活動成果。因為自身具有疑問性、參加性、實踐性及開放性的探究式學習,使得幼兒自主構建出許多使老師意料之外的精彩結果。所以,商討式學習方法是使得課本知識變成幼兒實際自身需要,促使他們積極發(fā)展的有效方法。
五、結語
幼兒教育是全面性,啟蒙性,各方面教育內容的滲透性,課程的多樣化,多層次的整合突出了幼兒教育的整體觀,強調整體性。實施幼兒課程的整合,能不斷提升老師的教育理念,優(yōu)化教育資源,能使教育行為科學化,讓幼兒園的教育課程獲得創(chuàng)新性的進步,能夠更好的注重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更能讓幼兒在自主的活動中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一、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使教學內容
更生動、具體幼兒特殊的年齡特點及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對直觀、形象、鮮明、具體的事物更容易感興趣并愿意接受。而多媒體技術的特點正好符合這一需要,其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性強、時空寬廣等特點。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變小為大、聲像并茂,改變了過去只利用掛圖、圖片等呆板、單一的表現(xiàn)形式,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呈現(xiàn)或不易觀察到的過程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边\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通過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質,以多種形式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可以有效壓縮空間感和距離感,使幼兒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數(shù)學活動《七巧板》,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利用flash播放動畫演示,讓幼兒欣賞一組七巧板變化的各種圖案,充分感受七巧板的神奇,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出示“房子”圖案,演示七巧板拼房子的步驟并引導幼兒觀察,充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幼兒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信息。如在科學活動《可愛的小蝌蚪》中,幼兒對自然角中的小蝌蚪很感興趣,都擠在自然角中觀察。但小蝌蚪形態(tài)小,肉眼難以觀察清楚,給幼兒的觀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若能借助多媒體把蝌蚪放大,讓幼兒清楚地觀察到小蝌蚪的頭和身體,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就可以讓幼兒在興趣盎然中看到從圓圓的卵變化成長尾巴的蝌蚪,接著長出后腿、前腿,最后尾巴消失,變成真正青蛙的過程。這樣做,有效解決和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又如科學活動《空氣在哪里》,要向幼兒正確闡述空氣的結構、性質等是非常抽象的。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的應用將抽象的概念化作一段生動、有趣的擬人故事片段,這種形式對幼兒更有說服力,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多媒體教學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利用這一特點,用聲像再現(xiàn)或創(chuàng)設教學所需的情境,讓幼兒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可以激發(fā)出幼兒的美好情感。如音樂活動《小魚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態(tài)的“海底世界”,各式各樣的魚在水里遨游。很快,幼兒就被具有動感、形象聲音的畫面吸引住了。在具體的感知下,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模仿小魚游,同時配上歡快活潑的音樂,讓幼兒感到大海似乎就在他們身邊。接著,教師再要求學生根據(jù)看到的魚,自編出不同的動作來,這樣就能幫助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強幼兒游戲的主動性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游戲需要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融入其中,影響幼兒的游戲行為可以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在表演《黑貓警長》時,通過教師的講述,幼兒雖能理解故事大意,但要對每個角色進行揣摩并運用到表演中就有點困難。有些幼兒在教師的反復提醒下仍毫無頭緒,便會失去參與活動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多媒體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欣賞、體驗、模仿,幼兒就能熟練掌握故事情節(jié)和故事節(jié)奏,從而積極地參與游戲,深切感受到成功以及成功所帶來的愉悅與歡欣。
六、結語
總之,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適時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活教學中的各個因素,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幼兒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并不斷探索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使其真正成為實現(xiàn)幼兒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作者:姜萍萍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漕橋幼兒園
一、形式多樣,激發(fā)興趣
(一)實踐激趣
在教學中,應盡量設計演示動作,使幼兒在實踐中激發(fā)興趣。例如,在教學《捉迷藏》一課時,教師先把準備好的小白兔、小青蛙和小鵝三個頭飾拿出來,讓三個小朋友到講臺上,分別扮演三個小動物。先讓小朋友們認識一下三個小動物。再讓小朋友回答三個小動物走路的不同姿勢,并且讓著三個小朋友各自做出小白兔、小青蛙和小鵝走路不同的姿態(tài),學小動物不同的叫聲,這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有趣的游戲中達到了玩中長智、接受新知識的目的。
(二)觀察激趣
教材上的圖片新穎、清晰、內容風趣,樂于幼兒觀察,如能安排一些觀察活動更能使兒童的興趣高昂。在教學《彩色蛋糕》一課時,教師先讓幼兒觀察書上的圖片,再出示《蜜蜂奶奶》、《蜜蜂娃娃》和《彩色蛋糕》的掛圖,使幼兒感到稀奇和驚訝,能激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要利用比喻、夸張、擬人等手法,進行有情、有聲、有色地講述,并附之以動聽的二個,充分讓幼兒去體驗、去認識、去理解、去想象,在無拘無束的游戲中學到知識,使幼兒的求知欲望不斷上升,積極主動地思考,以達到完成教學任務之目的。
二、單項突破,凈化集中
綜合教育的前提是單向性突破的結晶,要培養(yǎng)幼兒全面、綜合地獲得知識,首先應進行單項性突破,對教育材料、語言、背景等進行凈化集中,做到語言教材的單一性和講述內容的一致性,以提高幼兒觀察、講述事物的能力首先,在觀察事物時,應注意引導幼兒只觀察一件事物,體現(xiàn)一種情節(jié)。要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情和景的感知上,使幼兒一點就明,記憶較深,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講授《動物運動會》時,就可以引導幼兒注意觀察:這是什么場面?有誰參加?它們在做什么?等等,使幼兒對情節(jié)有一定的了解,易學易記,講授者本人亦要進入角色,從而使語言得到規(guī)范性訓練。
其次,由于幼兒觀察、講述事物比較籠統(tǒng),往往看到什么說什么,碰到什么想什么,順序紊亂,支離破碎。因此應引導幼兒圍繞主題積極思維,以達到講述情節(jié)的一致性。仍以《動物運動會》為例,教學時,始終圍繞運動會的場面,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誰能跑得最快?誰跑的比較快?誰跑得最慢?系統(tǒng)而又完整地講述故事情節(jié)??傊?,做到語言教材的單一性和講述內容的一致性,可以凈化背景,不僅能夠使教學內容集中,還能使幼兒觀察思維趨向一致,達到了語言訓練集中性的效果。
三、豐富詞匯,綜合訓練
語言是由詞語組合而成的。幼兒掌握詞匯的多少,理解詞語的深淺程度,直接影響語言的表達,詞匯越豐富,語言就約生動,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應從豐富詞匯入手。
(一)擴散性訓練
以一個詞為擴散點,進行詞語訓練。如以“水”為起點,讓幼兒給誰找“朋友”,可以找到的有,井水、喝水、湖水、雨水、露水、汽水、自來水、礦泉水;水池、水井、水庫、水果等。用“子”字組詞:房子、桌子、椅子、帽子、勺子、哨子、小王子等。把名次與量詞組合:一支筆、一頭牛、一匹馬、一雙鞋、一輛汽車、一頂帽子等。進行組詞接龍游戲:如,一頭?!獌善ヱR——三條魚——四只鴨……按順序說下去。再如,生——學生——生活——活動——動作——作業(yè)……。還有,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等。這樣聯(lián)系,不僅使幼兒在娛樂中掌握較多的詞匯,而且也鍛煉了幼兒的快速反應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從組詞到口頭造句:如風——風箏——我和爸爸放風箏;火——火車——媽媽帶我坐火車;電——電視——我們都愛看電視等。再如,“有的、有的、還有的”:下課了,小朋友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還有的玩跳繩等。這樣,由組詞、口頭造句,逐步引導孩子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視態(tài)訓練
以“觀”促“思”,以“思”促“講”,訓練幼兒理解詞匯的含義。如“思考”這個詞,通過訓練,孩子們不僅能用語言表達思考是用腦想事情的意思,而且有的孩子能用皺眉頭的表示,有的孩子能用右手撫前額的演示,還有的孩子能用雙手放到背后低著頭走來走去的表演來表達“思考”的含義,使孩子們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事物緊密聯(lián)系起來,加深了對詞匯的理解,使之牢固掌握。
(三)故事懸念
在給幼兒講故事達到高潮時突然停下來,讓孩子們續(xù)編故事的后半部分或結尾。這樣在講故事的時候,每個孩子的注意力都會非常集中,促使幼兒認真去思考,編造自己認為完美的故事后半部分的結尾。如,講述《風娃娃》的故事,風娃娃幫帆船開快,幫小花狗放風箏……突然,想起“小山羊家著火了,快救火呀!”的喊聲,狐貍大嫂、小花狗、老熊伯伯……都拿著水桶、臉盆往小山羊家跑去,風娃娃使足了全身的力氣,對著著火的房子撲過去……這是,老師將故事停住,讓小朋友們想象“風娃娃把火吹滅了嗎?它是不是又做了一件好事呢?”小朋友們思考片刻,馬上想出了幾個答案。有的說:“吹滅了,我過生日得時候就把燃著的蠟燭吹滅了。風娃娃又做了一件好事!”還有的說:“吹不滅,冬天我家生的爐子要滅,媽媽就用扇子煽,結果火越煽越旺了。風娃娃做了一件壞事,房子會燒壞的!”正當大家爭論不休時,老師把話題一轉:“那么,它們怎樣才能幫小山羊家的火撲滅呢?”于是,孩子們又展開了熱烈地討論,他們說得比較貼切,使講述的故事完美起來,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結語
總之,幼兒語言教學不僅要在實踐中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使他們的學習欲望不斷上升,主動地去思考、理解、掌握新知識;還要從單向性突破入手,由簡到繁,從易到難,不斷提高幼兒的觀察、思維、分析和講述能力;此外,還應采取多種形式,不斷豐富詞匯,加強綜合性訓練,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只有如此,才能使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獲得有效培養(yǎng)。
一、為幼兒創(chuàng)造廣闊的思維空間
幼兒的心本就如水晶版純潔,這就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的接受各種外來事物。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我們應該為幼兒們創(chuàng)造出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個性。在繪畫時幼兒往往能夠表現(xiàn)出成人所達不到的大膽與活力,他們經常能夠畫出成人所想不到的各種圖像,如汽車出現(xiàn)房子的頂上,小人的手比自己的身體還要長,天上的太陽是綠色的。面對幼兒這些奇思妙想,教師不應該簡單的用“對”或“錯”來進行評價,而是應該盡量的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繪畫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們的思想插上翅膀在想象的藍天下自由的翱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固有的天分,鼓勵他們多動腦,大膽的表現(xiàn),繪畫出與他人不同的作品來。對于幼兒來說,除了與自己的親人在一起的時間,其余的時間大多都是和教師在一起,所以教師應該成為幼兒熱情而耐心的聽眾,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聯(lián)想各種問題提出問題以激發(fā)幼兒連續(xù)不斷的思考,想象和表達熱情例如在教幼兒畫太陽的時候,向小朋友提問:“你們看到的陽光都有些什么顏色呢?”小朋友們會積極踴躍的回答這個問題?!澳銈冊谙奶斓臅r候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太陽呢?在冬天的時候又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太陽呢?”,還可以接著提問:“太陽的臉一直都是圓圓的嗎?”小朋友們就會充分的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在畫中對太陽進行裝飾:圓臉、長臉、方臉、大花臉、長頭發(fā)、短頭發(fā)、卷頭發(fā)、白眉毛、白胡子、帶墨鏡等。通過提問讓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力,為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打下基礎。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應該多注意引導幼兒們將現(xiàn)實的物象任意夸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
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新奇、靈活的教學用具可以更加有效的刺激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在問與答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大膽想象。例如在教幼兒畫房子的時候,先為幼兒提高一片綠草地,提問幼兒草地上可能都有什么。幼兒們有的回答有大樹,有的回答有人,有的回答有效動物,有的回答有人等等。然后往草地上放一個三角形,再來說一說會是什么,然后在把方形放上去,這時很多小朋友都會馬上喊道:“是房子,是房子……”。這個過程中不僅僅讓幼兒明確了繪畫的步驟,還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時在來拓展幼兒的想象思維,例如啟發(fā)幼兒:“你們都想住到什么樣的房子里面呢?”這時孩子們會積極的進行回答,“想住在蘋果房子里”、“想住在蛋糕做的房子里面”、“想住在樹房子里面”、“想住到月亮上面去”……最后讓孩子們把自己想住的房子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來。
三、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差異,發(fā)展幼兒的個性
幼兒教師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幼兒的個性并允許和鼓勵幼兒好的個性的發(fā)展,讓幼兒從小就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感情,讓他們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幼兒的內心有著豐富多彩的想象,在他們的眼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他們對外界的一切思維都好奇,而他們就是在不斷的“好奇”中不斷的成長,而且秉性各異表現(xiàn)的千姿百態(tài)。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承認幼兒的發(fā)展性,特別是其在發(fā)展中的個性差異性與階段不平衡性。只有承認這種個性差異與發(fā)展中的不平衡性,才能夠對幼兒提出更加切合實際的要求,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有共同的目標,但是卻不能對每一個幼兒都提出整齊劃一地要求,這就好像是一個園丁對待花草樹木,在總體上都要讓他們能夠成長的茁壯、茂盛,但是卻不會都要它們成長為參天大樹,而是個性化地要求,個性化地培育,最終才會形成姹紫嫣紅的豐富之美和勃勃生機。例如當一個幼兒在畫人的時候將人臉涂成了綠色,這有可能是幼兒的一種創(chuàng)造行為,但也有可能是幼兒的無意的個性化行為,這時我們這些教師就應該以自己的智慧,將其演繹或夸張成幼兒的一種創(chuàng)造,以激起新的創(chuàng)造動力。再例如有的幼兒在畫《海底世界》的時候,在畫上畫滿了各種各樣的顏色,但是卻沒有一個小動物,這時可以引導小朋友們說:“這張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有的小朋友會說:“他用了很多種顏色來畫海水,真了不起?!边@時候帶頭鼓掌,這不僅僅是尊重幼兒個性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對幼兒的一種鼓勵。
1對幼兒園教育性質的定位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yè)十分重視。所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法規(guī):《教育法》、《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等均對幼兒教育的性質作出較為明確的定位。如《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試行草案"》這樣描述幼兒教育“幼兒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基礎。”《綱要》則吸收我國近幾年幼教改革理論與實踐成果,并借鑒國際幼兒教育先進經驗,對我國幼兒教育性質作出了更加明確的定位:“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
1.1第一次將幼兒園教育納入我國基礎教育的范疇,這是對幼兒教育地位認識上的重大突破。
過去雖然也認為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幼兒教育是否屬于基礎教育,人們的認識并不一致。因認識上的偏差,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重視中小學基礎教育,而把幼兒教育作為一項福利事業(yè)來看待,其重視程度遠遠不及中小學。《綱要》將幼兒教育納入基礎教育的范疇,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一部分人士對幼兒教育存在的認識上的誤區(qū),必將對我國今后幼兒教育在新世紀的大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1.2將幼兒教育與終身教育聯(lián)系起來,并把它作為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提升了幼兒教育在人的一生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地位。
終身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發(fā)展的先鋒主導理念,這種理論最早由法國著名學者保羅?朗格提出,其基本觀點是:人的生命是一個生生不息、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過程,從人的生命誕生到人的生命結束,教育學習是促進人發(fā)展完善的必需手段,只要生命不結束,人的學習活動就不會中斷。這種觀點是針對當今信息時代要求提出的,是對過去單純學校教育觀念的一次徹底革命。目前,終身教育理論已為我國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接受,逐漸成為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基本理念?!毒V要》將幼兒教育與終身教育聯(lián)系起來,并把它作為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實質上是把幼兒教育看成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強化了人們對“創(chuàng)新必須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認識,同時也增強了廣大幼教工作者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2對教育者角色、地位的重新認識
《綱要》從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高度,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開展規(guī)劃、設計了尊重保護幼兒個性,倡導幼兒自主和諧、全面發(fā)展的理想藍圖。作為這一藍圖主要實施者的教育者,其自身的角色、地位、作用必然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2.1教育者不僅包括幼兒工作者,還包括家長。因為“家庭是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參與者”,幼兒園只有與家庭密切合作,與家長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責任,才能更好地落實幼兒素質教育。
2.2教師不再是幼兒教育的權威和包辦代替者,而“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2.3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平等、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關注幼兒的個性差異和特殊需要,為幼兒發(fā)展創(chuàng)設溫馨、優(yōu)越的物質心理環(huán)境,這不僅是幼兒教師師德修養(yǎng)的根本要求,也是幼兒健康、自主、和諧成長與發(fā)展的必需條件。
3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
首先要突破“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局面。這種教學方法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揮。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教學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做到以下兩點。
3.1營造民主、進取、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
我們力求把教師變成推動學生獨立思考的助手,把教材變成煥發(fā)學生興趣的工具,把課堂變成學生開發(fā)自我創(chuàng)新潛能的天地。我們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結構,另辟蹊徑,獨樹一幟。例如,采用“個性化報告法”,引導學生對有關理論問題進行開拓性地自學和報告交流,即把多種版本的教材進行對照,并查閱期刊和網(wǎng)絡上的最新信息,最后進行綜合性思考,集各家之言,立一己之說。報告時可采用“圖解法”“繪畫法”等個性化的報告方法。而在下園見習、實習中,我們要求學生課課都與指導老師和同學進行討論、交流與反思,從而靈迸發(fā)感,激揚思維。
3.2滲透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本技法訓練
創(chuàng)新思維主要是追求思維方向的求異性、思維結構的靈活性、思維表達的新穎性、思維過程的飛躍性。我們特別注意在活動案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向學生滲透以下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本技法。
1)逆向思維法。
即從與材料內容或題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傳統(tǒng)看法,提出與之相對或相反的觀點。[4]運用逆向思維做教學設計,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葉子能進行光合作用,為植物輸送養(yǎng)分”是一般常識,而針對沙漠中植物退化的葉子,則可以做出“葉子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消極作用”的科學活動設計,使人耳目一新。
2)多向思維法。
即從材料或題目的內容多方面去闡述,注意從事物的正面、反面、側面等諸多角度進行綜合考察,從而做出別出心裁的設計。
3)外向思維法。
即從自己思考的領域推向別的領域,再從別的領域得到有益的啟示,獲得信息再反饋回來解決本領域的問題。譬如在上文學作品欣賞課時,讓幼兒借助繪畫展示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用唱歌和舞蹈表現(xiàn)作品中的人物等。另外,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側向思維、超前思維等,都有可能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將各種思維形式有機地融合為立體動態(tài)思維結構,最大限度地擴展具有張力的思維空間,重視“最佳思維”設計,力爭用教師的誘導性信息激活各層次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4對幼兒的創(chuàng)新教育
創(chuàng)新是教育發(fā)展的動力。作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部分,幼兒教育同樣面臨教育創(chuàng)新的問題。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教學過程中,為提高未來幼師的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4.1恰當參與法在學生們做書面“活動設計”和試講的過程中,教師適當?shù)貐⑴c進去,及時提醒他們思考如下問題:
1)可否增添。
在“活動材料的準備”環(huán)節(jié),學生們自己準備的教具在經過點撥、巧妙增添之后,往往可以變得更加合理,更有新意。
2)可否縮減。
由于對幼兒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多,學生有時把活動過程設計得過于繁雜,孩子們根本接受不了,這時候需要提醒他們適當?shù)剡M行刪減;或者,學生往往把活動材料準備得很多,這時也需要提示他們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3)可否替換。
比如提醒學生:材料是否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幼兒的活動形式是否可以變換?
4)可否顛倒。
比如讓學生思考:是否可以進行角色顛倒,讓幼兒做小老師?活動過程能否倒過來進行,那將會是什么樣的局面?
5)可否結合。
試講結束后,要求講同一主題的幾個同學在一起進行討論,把他們各自設計的活動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嫁接,總結出幾種更為完善的設計思路;在做某一領域的活動設計時,要求學生們借鑒其他領域的知識,靠巧妙結合與綜合思考而出新、出奇。老師恰當?shù)膮⑴c,能為學生們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必要的“支架”,也能有效地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熱情,增強其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
4.2過程補全法
即教師給出一些不完善的教學設計,有意識地在內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讓學生根據(jù)有關理論,自己去推測可能的更好做法。如大班教育活動“小學生的一天”的粗略設計為:某幼兒園通過開展“我要上學了”“我的小書包”“珍惜時間”“五分鐘能做的事情”等活動,了解“小學生的一天”,激發(fā)大班幼兒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憧憬,為上學做好思想和心理能力的準備。針對這個不完整的設計,我們組織生們討論:你對大班入小學的教育還有哪些新的想法?還可開展哪些活動?然后讓學生們廣開思路、自行設計新的創(chuàng)意。
4.3激勵“變化”法
“變化”指教師要善于提供新的刺激,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其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巧妙交替,從而使幼兒園教學充滿生機。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教學過程中,我們多次安排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做書面的各類活動設計并實際演練,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激發(fā)其想像,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一是教態(tài)的變化。即教師講話的聲音、使用的手勢和身體動作的變化[2]。教學語言的變化體現(xiàn)在語調、音量、節(jié)奏、速度、停頓等方面;表情與手勢可表達出對幼兒的期待、激勵、探詢、疑惑等情感;教學中身體位置的變化則能縮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使幼兒感到心理上與教師的接近。二是教學媒體的變化。視覺媒體包括圖片、投影、錄像、實物等形式,教學中其形式的變化可減輕幼兒的疲勞;聽覺媒體與視覺媒體有效結合,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加強觸覺、嗅覺活動和幼兒的動手操作,能有效保持幼兒的注意,促進其全面掌握知識。三是師幼互動方式的變化。在幼兒園教學中,師幼互動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支持性互動,這是一種支持幼兒主動活動,消除幼兒活動障礙為宗旨的互動方式。有撫慰式、贊賞式、激趣式、照顧式、調解式等多種形式。二是合作性互動,指教師以平等的身份介入幼兒活動。有參與式、協(xié)商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三是引導性互動,指教師對幼兒的活動行為趨向與方式加以指導以使之有效的互動方式。有提醒式、建議式、提問式、啟發(fā)式等多種形式[3]。我們要求學生把這幾種互動形式適當?shù)刈儞Q、有機地結合,以激發(fā)幼兒參與教學的興趣。這也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
1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素質
發(fā)展農村幼兒教育事業(yè),提高保教質量,要根據(jù)“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相結合、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結合、幼教理論與農村實際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提高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措施,培養(yǎng)與造就一支穩(wěn)定而合格的幼兒教師隊伍,提高她們的專業(yè)水平。還有要為農村幼兒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增加他們外出進修和學習的機會,解決其醫(yī)療、保險等后顧性問題,從而保證農村幼兒教師不但有投身農村幼兒教育的激情,而且有長期工作下去的動力,即所謂的“引得進”、“留得住”。
2注重幼兒時期的品德、品行的教育
農村里,父母因為忙于外出打工,常常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因而,為小朋友們創(chuàng)設一個清潔,優(yōu)秀、舒適、富有教育意義的環(huán)境,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的重要。教師要注意每個幼兒的德育教育,要有針對性的教育,把德育深入每一個幼兒的內心。例如:讓農村的小朋友回歸大自然,去感受家鄉(xiāng)的美麗,教會孩子們幫助父母做家務事,對表現(xiàn)比較好的我們可以頒發(fā)“大紅花”以作獎勵。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小朋友了小順心,而且還培養(yǎng)了小朋友積極主動的性格。
3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地制宜
俗話說:“環(huán)境塑造人”。由于經濟的發(fā)展,農村“城市化”傾向逐漸加劇,許多家長一味模仿城里人,不惜本錢給孩子買各種洋玩具或很貴的玩具,使孩子在室內玩耍的時間越來越多,而孩子在野外的時間相對減少,雖然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與大自然貼得那么近,卻很少有機會與大自然親近,他們不認識稻谷,分不清麥苗和小草,不知紅薯長在哪兒……照這樣發(fā)展下去,這些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對土地、對自然的感情將會越來越淡薄。良好的環(huán)境能給幼兒提供思考、觀察以及動手能力表現(xiàn)的條件。嫩而過陶冶幼兒的情操,發(fā)展幼兒的智慧,讓幼兒的身心得到慢慢的健康發(fā)展。
3.1變廢為新
充分的發(fā)動孩子和家長收集廢棄的物品,經過自己的精心設計、加工、改制之后,成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大自然中,我們有著取之不竭的資源。例如:利用爛泥巴進行美工活動,孩子們可以盡情地擺弄,挖洞、團圓、堆高、捏塑,獲取造型經驗和樂趣??梢允褂脧U棄的糖紙折疊、裁剪成各式各樣的蝴蝶、小人,將用后的汽水易拉罐剪成不同形的花兒,用裝鞋子的硬紙盒裁剪成不同的圖案等。
3.2制作標本
孩子在幼兒時期總是換踹著一種好奇、新穎的心態(tài),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心態(tài),讓孩子們制作各式各樣的果實標本,然后進行粘貼。例如:收集玉米籽、大豆、葵花籽等,可以制作成美麗的花朵;收集樹葉、小草、小花等可以制作成一幅動人的山水畫。這些制作似乎是很幼稚或者是是很粗糙,但是那包含著有幼兒們的童心、想象力等,因而孩子們會非常珍愛自己的作品。我們還可以擺在校園的走廊,讓別的小朋友也欣賞,這樣不僅提升了小朋友的自信,而且還培養(yǎng)了小朋友的意志力。
3.3設置自然的植物園
在設置的植物園區(qū)里,我們讓小朋友從自己家里帶上種子,如:玉米、高粱、向日葵、麥子、大豆等,然后讓小朋友自己種下,每天澆水、施肥,看著種子慢慢的發(fā)芽、長大、成熟,從而提高小朋友們熱愛勞動的積極性,同時還能親身的體會父母的辛勤。也可以為小朋友們設置小動物的飼養(yǎng)區(qū),我們可以養(yǎng)殖一些小兔子、小雞、小鴨、小狗等,讓孩子們經常與小動物進行接觸,并熟悉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從而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心與責任心。
4從小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教師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周邊的事物,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環(huán)保教育。幼兒園環(huán)保教育應該是能夠廣泛反映我們生活環(huán)境以及幼兒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環(huán)境知識。這里的環(huán)境,應該是我們的周邊,我們的家園。在周圍的環(huán)境中,幼兒有許多可以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的事物和現(xiàn)象,如觀察垃圾堆及被污染的河水、聽聽刺耳的噪音、欣賞美妙地音樂等等。只要我們老師時時做個具有環(huán)保意識的有心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隨手可得的教育內容自編成教材,以專題環(huán)保教育為主,將豐富的環(huán)保教育知識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及各種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從感性的活動的基礎上獲得并形成有關的知識。讓幼兒從小就有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5就地取材,制作特色性的玩具
玩具是幼孩時期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是在農村并不能像大城市里有大量的、高檔的玩具,為了彌補不足,我們只能教孩子們自己制作玩具,就地取材。然而在在制作的過程中還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等。例如:將高粱桿用針線將其穿在一起,然后進行數(shù)數(shù),并學習數(shù)的分解、合成等,還可以使用高粱桿或者是麥秸等進行拼圖;用積木搭建各式各樣的高樓大廈等;用水果或者是蔬菜雕刻不同的不同的工藝品;用破碎的布料為洋娃娃制作花哨的衣服、裙子等;用葫蘆做成不倒翁、花瓶等;用筷子做成秤桿,用瓶蓋制作成秤盤,再用線將其穿起即可。在這樣的制作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動手和豐富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喜歡的玩具,更加能讓他們的童年值得回憶。
6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幼兒在活動中無拘無束地表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感受和體驗,在這個生動、親切、有趣的氛圍中,心態(tài)完全處于正常、平等、積極的求知地位,而教師充當?shù)膭t是孩子游戲的伙伴。由于設備有限,可以讓幼兒多做一些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它形式多樣,有的是徒手進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簡單的材料,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深受幼兒喜歡。例如:促進幼兒小肌肉發(fā)展的游戲有:抓石子、翻繩、轉陀螺、彈珠子等;發(fā)展幼兒智力的有:黑白板、爬梯子、五湖四海等;鍛煉幼兒大肌肉動作的有:踢毽子、捉迷藏、跳皮筋等;還有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敏捷性和平衡性的,如老鷹捉小雞、瞎子摸瘸子、踩高蹺、獨木橋等。這些具有生活氣息、風采各異的游戲,簡單易學,不受場地、人數(shù)、孩子接受能力差異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進行。它們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的協(xié)調發(fā)展,合作能力的發(fā)展和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7結語
綜上所述,走進大自然,走進勞動,走進他人,重視對美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這既能成為農村幼兒教育的特色,也能成為農村幼兒教育的優(yōu)勢。農村有著比城市更加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在這種自然環(huán)境中去教育孩子們,就如同將小小的魚苗放進博大的海洋之中,所接觸的事物更加的真實、更加的豐富。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興趣
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xiàn)象緊密相連。并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來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語言的發(fā)展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而認知范圍的擴大,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應與認知能力發(fā)展相結合,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和生活內容,讓幼兒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fā)展語言。如:春天,引導幼兒說一說春天的景色,帶幼兒去踏青,讓幼兒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豐富其生活內容,開闊幼兒的視野。只有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才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詞匯,獲得練習的機會,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多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為幼兒多創(chuàng)造條件。如:在為幼兒講《春天》的故事時,應先告訴幼兒:“春天來了,人、動物植物都有一些變化,請你在來幼兒園的路上或去公園玩的時候,看一看、找一找,春天有了哪些變化,以后講給大家聽?!庇變簬е鴨栴}回家,仔細觀察肯定會仔細觀察、查找,當老師講完故事之后問:“除了故事里小草、花、小動物的變化,你看到的春天還有什么變化?”“小燕子飛來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大樹變綠了、小朋友脫去了棉衣……”。
(二)多聽
培養(yǎng)幼兒有意地傾聽,是發(fā)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要學會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懂、聽得準確,然后才能正確的模仿--說。我們應積極的為幼兒創(chuàng)設聽的環(huán)境,如:聽故事、兒歌錄音、聽別人講故事、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叫聲……讓幼兒聽后模仿、想象,并說一說這些聲音像在說什么。這樣能夠發(fā)展幼兒的聽覺器官,加強對語言聲音的結構分析。
(三)多說
為了發(fā)展幼兒的表達能力,還應在發(fā)展幼兒聽力的基礎上,培養(yǎng)幼兒說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時機,與幼兒進行交談。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愿意講出來。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做到:讓幼兒想說--用鼓勵地方式,互相激勵的方法讓幼兒產生說的欲望;讓幼兒敢說--即通過為幼兒提供多種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說的機會,來消除幼兒獨立表現(xiàn)的恐懼增強幼兒大膽表現(xiàn)的欲望:讓幼兒會說--也就是把要是的話講清楚、講完整、講得生動、形象些。怎樣能做到這些呢?首先,應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其次,在游戲中學。如在角色游戲中鼓勵幼兒積極地用語言交流,從而獲得語言的發(fā)展。第三,在互相滲透的各科領域中學。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等諸方面緊密相連,因此,互相滲透的各個領域教育是發(fā)展語言的重要途徑。
二、多重途徑發(fā)展幼兒表達能力
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考慮到從豐富幼兒的詞匯量、鼓勵幼兒自由交談、豐富語言活動這幾方面進行:
(一)豐富幼兒的詞匯量
因為詞匯量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強弱。然而,幼兒詞匯量的積累,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是在幼兒在長期的語言學習中周而復始地學習與運用的過程豐富、積累起來的。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言,完全依靠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與幼兒一起成長,一點一滴地積累和鞏固。因此,平時幼師應重視幼兒詞匯量的積累,不僅在各科教學中豐富幼兒的詞匯,還把幼兒要掌握的詞匯進行歸類:名詞、形容詞、動詞、量詞等,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例如:在《小雞在哪里》故事里的幾個動詞:小花雞蹲在盆子里,小黃雞鉆在椅子下,小黑雞站在石頭上,小白雞躲在樹后面。在講述故事過程中,教師可請四名幼兒分別做蹲、站、鉆、躲的動作,使幼兒初步理解這幾個動詞的含義,然后又通過游戲的方法,將“蹲、站、鉆、躲”進行消化。又如在《會爆炸的蘋果》的故事中,學習:“勤勞的”小豬、“狡猾的”狐貍這兩個形容詞,在幼兒理解詞義后,我利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引導幼兒動腦筋,嘗試運用這兩個形容詞去講述:勤勞的……;狡猾的……。就是這樣日積月累,幼兒的詞匯量不斷增多,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二)鼓勵幼兒自由交談
經常開展談話活動能較好的促進幼兒語言交往的發(fā)展。談話是幼兒在定范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語言活動。自由交談令幼兒無拘無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間、時間、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兒特別適合這種談話方法。如:昨天幫媽媽做了什么事情了?今天和小朋友們玩的高興嗎?你們玩的什么?等等。所提出的問題要讓幼兒感覺很好回答,又能生發(fā)出新的問題。教師還應組織幼兒進行觀察活動,讓幼兒邊觀察邊自由交談,把看到的事物講給同伴聽,幼兒會在自由交談中不斷提高語言交往水平。
(三)豐富語言活動
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既豐富了幼兒的學習生活,又培養(yǎng)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如開展幼兒故事大賽。幼兒通過聽故事、說故事、講故事并理解故事內容,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既豐富了知識又增添了樂趣。并在學與模仿中逐漸發(fā)展語言能力。又如兒童劇表演。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兒童劇,為了參加展演,幼兒們和老師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不要小看這個準備,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可以讓原來不愛講話的孩子講話,不善于語言表達的孩子夸夸其談。并且在其中學會很多道理,并掌握了很多詞語,而且會合理的應用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并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情感。
三、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發(fā)展幼兒語言運用能力
由于現(xiàn)代媒體如影視、網(wǎng)絡等設備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進入幼兒園,所以幼兒的語言信息來得快,來得雜,老師要幫助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在語言活動中嘗試讓幼兒自編故事或創(chuàng)編故事,如在故事“小老鼠過生日”,可以采用讓幼兒大膽想象小老鼠得到禮物(汽車)后會到哪里去玩呢?會發(fā)生哪些事情?幼兒會根據(jù)自己的經驗想象故事內容,這時老師不妨停停嘴、放放手讓幼兒成為探索故事情節(jié)想象故事結尾的主人。在學習詩歌時也可嘗試讓幼兒創(chuàng)編,如在學習詩歌“家”時,可以這樣設計提問:魚兒的家在哪里?珊瑚的家在哪里?蘑菇的家在那里?小朋友的答案真是精彩紛呈:魚兒和珊瑚的家在湖泊、在海里、在家里的魚缸、在海洋館…,蘑菇的家青青的草地上,在綠綠的田野里,在密密的森林里,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使得幼兒能精彩紛呈的“詩句”來。
四、結論
新《綱要》告訴我們: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努力為孩子們提供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積極、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為幼兒語言的發(fā)展營建良好的氛圍,我堅信,通過不懈努力,幼兒一定會走好語言發(fā)展的第一步!
一、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籌劃工作
1、目的不夠全面
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教師、園長、其他崗位的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目的認識不夠全面,其主要表現(xiàn)為:
(1)教師的認識
教師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主要是因為幼兒園領導的要求,并且把家長開放日活動作為自己班級工作的一部分來安排,也有的是并注意考慮家長的需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依法治教的今天,只有少數(shù)教師認識到實行家長開放日也是為了貫徹落實幼兒教育法規(guī)和政策。而且,多數(shù)教師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是想“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了解我們老師”,“了解教師的工作”,“了解幼兒園的教學方面的情況”,“聽聽家長的要求”,“給家長一些指導”……可見,教師基本上都是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待家長開放日活動的,認為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能給家長帶來各種各樣的益處。
(2)園長的認識
大多數(shù)幼兒園園長認為: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是履行自己的職責:“密切與家長和社區(qū)的聯(lián)系,向家長和社區(qū)宣傳正確的教育思想和科學育兒知識,爭取家長和社區(qū)支持幼兒園工作”,“領導和組織行政工作,包括工作人員的考核、任免和獎懲[1]”??梢?,在幼兒園園長看來,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完成工作計劃,滿足家長的要求。
(3)其他崗位幼教工作者的認識
多數(shù)幼教工作者認為,定期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使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第一是為了讓不同類型的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第二是為了讓雙職工的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第三是為了維護家長的知情權??梢?,多數(shù)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是從家長的視野來看待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益處的??偟膩碚f教師、園長、其他崗位的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目的認識不夠全面表現(xiàn)為:沒有充分認識到幼兒園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也是為了依法治教,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各項教育法規(guī)政策;沒有充分認識到幼兒園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不僅是為了使家長受益,而且也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幼兒的共同發(fā)展。
2、準備熱情度低
(1)教師的準備工作
通過對教師的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準備工作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設計教學活動;準備教學材料;通知每位家長;告訴全班幼兒。
(2)園長的準備工作
通過對園長的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準備工作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園長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確定開放內容;審查活動安排;滿足物質需求;提前通知家長;預先實地檢查。綜合上述,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和園長雖然都為家長開放日活動做了細致的準備工作,但卻都是“通知”家長來觀看,而不是“邀請”家長來參與,因而顯得不夠熱情、友好。
3、計劃不夠開放
(1)計劃的制定
幼兒園在制定家長開放日活動的計劃的制定上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自上而下制定:先是園長或副園長帶著制定,然后是年級(組)制定,最后是班級教師討論。上層園部制定家長開放日活動的大計劃,中層年級組制定小計劃,下層班級制定更詳細的計劃。另一種是由下而上制定:一方面,計劃的制定是從教師上傳到年級組;另一方面,計劃的制定是從教師上傳到園領導。由下而上制定家長開放日活動的計劃,對班級活動的計劃實行的是二級管理。還有一種是上下循環(huán)制定:任課教師把計劃給分管家長工作的教研組長看看,他們都認可了以后,再給園長看,園長再整合一下,能提建議的,園長就提提建議,園長認為可以了,教師就按計劃操作了。任可教師開始分工,把開課任務分給各個年級教研組長;各個年級教研組長負責把每個班級教師的教案和資料收上來,預審一下,再給任課教師。
(2)計劃的改變
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計劃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不會改變,因為“預設的活動是比較穩(wěn)定的”;但計劃可能會有一點微調,一是因為教研活動需要你調整。“一般不會改變,教學活動計劃要在年級組里商量,不是很好的教學活動計劃才會改變”。二是因為特殊事件迫使你調整。“一般不會改變,除了特殊情況”,如“根據(jù)天氣情況,作些調整”。三是因為幼兒發(fā)展促使你調整?!坝媱澔旧隙疾粫淖?,一般來講整個園的計劃都不會改變,但具體的活動方案里面會有點小改變。現(xiàn)在是主題式的活動,我們有可能要根據(jù)孩子的發(fā)展在走、在變動,我們老師要根據(jù)孩子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來調整計劃,但活動的方向是不會改變的,完成的目標是不會改變的”。四是因為領導審查幫助你調整?!按蟮挠媱澏疾粫淖儯皇怯幸稽c小小的地方會改變,像你寫的計劃、制定的目標有哪一點不符要求,園長或副園長會加上幾個字,幫你改一下,讓目標切實可行”。大多數(shù)園長認為,計劃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是不會改變的,如果說有變化的話,“變的只是時間問題,內容、形式都不會變”,或者是在其他方面進行“小的調整,比如,園長看了計劃以后,發(fā)現(xiàn)不穩(wěn)妥的地方,園長就會變化的。在正式活動開展之前,會不斷完善計劃”。制定好的計劃“改變的比較少,因為教師對幼兒比較了解,對家長也比較了解,況且計劃又是通過‘家委會’制定”的。
有上述可見:在班級家長開放日活動活動舉行之前,家長很少參與計劃的制訂工作。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計劃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不會改變,只是偶爾地會隨著“試教”或“幼兒”、“天氣”、“活動”、“家長”、“領導”等因素的變化而做一點微調。
4、安排輕視家長
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本意是要讓家長、學生、學?;?,但是,當前大多數(shù)學校的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家長基本上處于觀眾的角色,學校在家長開放日活動的安排上,大多以家長工作較忙,沒有時間為由,沒有讓家長參與活動中,在各種活動中難以找到家長的影子??梢娪變簣@在安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時候,現(xiàn)行幼兒園沒能像重視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那樣,來重視家長的角色和作用。
5、方案比較片面
當前的家長活動日方案比較片面,特別表現(xiàn)在,方案中的準備階段和活動當天的規(guī)劃。在準備階段,準備工作是比較細致的,既包括了班級的活動設計和環(huán)境布置,又包括了向家長發(fā)放通知單和問卷、做好歡迎家長的黑板,這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處在于:沒能吸納家長參與到集體備課和環(huán)境布置中去?;顒赢斕斓囊?guī)劃中,整體的布局是比較規(guī)范的,要求各班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是比較全面的,要求各班做好家長的簽到工作,擺放好家長的座位,向家長介紹學習活動的目標,記錄好家長的反饋,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處在于:把家長置于旁觀靜坐的“死角”,只能“在各走廊、底樓”來“觀摩”孩子的一些活動,這樣,家長就會處在完全被動的服從地位,而難以萌發(fā)主人翁的意識。
可見教師在設計班級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的時候,較為忽視家長這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6、環(huán)境不夠豐富
當前,在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環(huán)境布置上,內容顯得單薄,大多數(shù)教師還沒有成為班級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和組織者,還沒有能“通過在墻上和教室走道做些布置”、“對教室里的課桌、椅子和其他的設施的擺設”、“對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側面進行精心地策劃”來創(chuàng)造“一種氣氛”,以激發(fā)家長參與開放日活動的熱情和激情。因此,當家長來到班級的時候,他們既看不到任何歡迎他們的標語,也看不到教師對活動的具體說明。這些都體現(xiàn)出來,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在我國的發(fā)展還不太成熟,在環(huán)境設置方面考略還不夠周全。
(二)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實施過程
1、時間不太適宜
幼兒園向家長開放活動的時間未能滿足家長的需求。幼兒園基本上是每學期向家長開放1次活動,每次開放的時間主要為上午半天。然而現(xiàn)行幼兒園的一些做法和家長的需要還不完全相吻合,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家長開放日活動的頻率上:教師和園長的做法雖然比較相似,主要是“每學期”向家長開放1次活動,但是這與家長的期待卻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因為家長希望幼兒園“每月”向他們開放1次活動??梢姡议L對幼兒園開放日活動的頻率不夠滿意,期望能增加開放日活動的頻率。另一方面還表現(xiàn)在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持續(xù)時間上:教師和園長的做法雖然幾乎完全相同,把“上午半天”的時間都用于開放活動,但這與家長的需要還存有很大的差距,因為家長期望開放日活動持續(xù)的時間為“2小時”??梢姡议L對開放日活動持續(xù)的時間也不滿意,希望能縮短開放日活動的持續(xù)時間。
2、場所較為局限
幼兒園向家長開放活動的空間,從園內場地來講,較多地利用了本班的教室,較少地利用了班外場所;從園內外場地來講,較多地利用了園內場所,較少地利用了園外場所。可見,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空間還局限在幼兒園內部、班級內部而沒有充分利用園外的各種場所(如家長工作場所、社區(qū)場所)。
3、組織比較單調
研究教師、研究園長和研究現(xiàn)場都證明,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主要組織者是班級教師,大多數(shù)學校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組織只存在于教育者內部的研究,而以“家長工作忙”為由,沒有邀請家長參與到活動的組織中來。但是,家長卻認為開放日活動應該由“教師和家長”來共同組織。可見,現(xiàn)行幼兒園的做法和家長的需要之間存在著矛盾。
4、結構自由度小
班級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結構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動態(tài)活動和靜態(tài)活動相互結合
園時的區(qū)角活動、桌面游戲屬于靜態(tài)活動,接下來的早操、早鍛煉、戶外游戲、體育活動屬于動態(tài)活動,隨后的兩個教學活動之間有入廁、點心等靜態(tài)活動;就兩個教學活動來講,第一個教學活動偏重于靜態(tài)活動,第二個活動偏重于動態(tài)活動;此后是午餐午睡等靜態(tài)活動。
(2)主班教師和配班教師相互配合
這些教師基本上都能做到:主班時(如教學活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配班時,和主班教師密切合作,輔助其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合班時(如來園活動、戶外活動),共同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體現(xiàn)了教師具有很強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3)沒有向家長表示歡迎和致謝
幾乎所有教師都沒有在活動前向家長表示歡迎,在活動后向家長表示感謝,因而未能強化家長來訪的意識、參教的行為,錯失了與家長緊密合作的許多良機。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幼兒園能較為科學地、合理地組織幼兒的日常生活,并適當?shù)乜紤]到家長的需要,做到既有穩(wěn)定性又有靈活性,這是值得稱道的。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了我國幼兒園還存在著教師間接指導的活動較少、幼兒自主選擇的機會較少、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較少等多種問題。
5、重點失之偏頗
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大多數(shù)學校是把其當做是另類的教學活動來開展,這就使得,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我們見到的大多數(shù)都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種表現(xiàn),重點放在了,如何向家長介紹學校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做法卻忽視了幼兒園學生的特點,幼兒園學生在學校中,并不僅僅是死板的學習知識,他更多的是通過參加各種游戲來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而家長活動日將教學活動作為主要形式,忽視游戲活動的做法也使家長對學生在校情況無法全面了解。
6、媒體不夠充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媒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重視發(fā)揮實物和教具的作用。
教師都能注意通過創(chuàng)造生動、具體的形象,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開始嘗試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
個別教師已把電腦運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但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技能尚不夠熟練,還有待提高。
(3)注意發(fā)揮家庭和家長的作用。
教師較能注意調動家長為班級提供普通的教學資源和特殊的教學資源的積極性,這樣,既彌補了幼兒園教學資源的不足,又實現(xiàn)了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共育??梢娫诩议L開放日活動中,幼兒園沒有充分運用個人電腦、網(wǎng)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致使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幼兒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師和幼兒、教師和家長的互動方式都沒有發(fā)生什么大的變化。
7、難題認識偏差
教師對祖輩家長的作用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只看到其消極的一面,不利于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面,而沒有發(fā)現(xiàn)其有利的一面,有助于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面。這也表現(xiàn)出教師對家庭系統(tǒng)理論認識不夠,家庭系統(tǒng)理論認為,家庭包括著相互聯(lián)系的成員,每個成員都會以一定的方式去影響其他家庭成員;家庭作為一個系統(tǒng),具有“邊界”、“角色”、“規(guī)則”、“等級”、“氣氛”、“平衡”等幾個特征。
8、參與不夠均衡
(1)在開放日活動中,父親的出席率不高,遠低于母親。
研究者在統(tǒng)計158位幼兒園家長在選擇“您的孩子怎么稱呼您”這一問題的答案時,發(fā)現(xiàn):53%的家長(83位)為幼兒的“媽媽”,19%的家長(30位)為幼兒的“爸爸”,12%的家長(19位)為幼兒的“奶奶”,7%的家長(11位)為幼兒的“外婆”,4%的家長(6位)分別為幼兒的“外公”、“其他人”,2%的家長(3位)為幼兒的“爺爺”??梢?,家長集體中以父母輩家長為主,祖父母輩家長為輔:父輩家長與祖輩家長相比而言,父輩家長參與的更多;父親與母親相比而言,母親參與的更多;男性家長與女性家長相比而言,女性家長參與的更多。
(2)在開放日活動中,家長的自主權不大,基本上是聽從教師的指揮
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絕大多數(shù)家長多是聽從教師安排,跟隨著幼兒從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轉換到另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觀看幼兒的各種活動。缺乏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3)在開放日活動中,經常給幼兒園義務幫忙的家長不多
研究者在統(tǒng)計158位幼兒園家長在回答“您在孩子班級家長開放日活動中義務幫過忙做過事嗎”這一問題的答案時,發(fā)現(xiàn):50%的家長(79位)選擇了“有時”,19%的家長(30位)選擇了“沒有”,18%的家長(29位)選擇了“經?!?,13%的家長(20位)選擇了“總是”??梢?,只有不足1/3的家長能常在孩子班級的開放日活動中義務幫忙做事。
9、指導焦點欠準
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園長指導焦點欠準主要體現(xiàn)在:
(1)園長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對教師的指導少于對教師的觀察。
(2)園長在指導家長開放日活動時,把重點放在了教師和活動上,忽視了對兒童應有的關注。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園園長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一半以上的園長都會對教師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進行多次、多角度的觀察,但是,很少有園長對教師活動中的行為進行指導。而且,園長對教師的指導,重點是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上、活動的設計上和實施上,而兒童的年齡特點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三)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績效評價
1、主體自評不足
大多數(shù)教師沒有對自己組織的家長開放日活動進行評價,自評力度不夠。教師這個傳統(tǒng)的被評價者現(xiàn)在已發(fā)展成為一名評價者,這是幼兒教育改革的一大進步,但在開放日活動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中,教師只居第二位,仍有較多的教師處于消極地被評價的地位,這些教師難于對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態(tài)度、教學行為及效果進行分析與反思。
2、指標比較單一
評價是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開放日活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fā)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在評價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時候,家長這個評價主體是使用幼兒園事先制定好的評價表,按照評價表上的具體指標來對“教師”或“幼兒”、“活動”進行評價。這就表現(xiàn)出了當前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評價指標的兩點問題:
(1)家長開放日活動的評價指標都是由幼兒園單方面制定的,家長沒有參與其中。
(2)家長開放日活動評價指標的使用者只是家長一方,園長、教師、幼兒、其他崗位的幼教工作者都沒有加以運用。
3、策略重點偏移
教師是家長開放日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園長不僅注意從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活動計劃、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方面來評價教師,而且還能從活動中的教師與幼兒的互動、特別是教師與家長的互動等方面來評價教師;園長不僅能采用觀察法,來對教師在活動中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評價,而且還能通過談話法、作品分析法,來對教師在活動前、活動后的各種教育教學計劃、反思資料進行評價。但是,園長在評價家長開放日活動時,把重點放在了教師身上而不是幼兒身上,輕視從幼兒的學來看教師的教。同時,園長在對家長的評價有失偏頗,多數(shù)園長認為對家長開放活動和對同行開放活動是不同的,一因家長重結果,同行重過程;二因家長不是專家,同行是專家。
4、結果問題較多
其他崗位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認為,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還存在著機械性(開放日活動的時間主要是放在學期初,重點是向新生家長開放;或者是放學期末多,重在向家長匯報)、表演性(把家長開放日活動看作是向家長展示幼兒園的風采,匯報幼兒的學習成果,導致了某些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指令性(開放日活動主要是幼兒園的行政命令,教師自愿開放、自主決定的比較少)、單向性(開放活動往往是由幼兒園、教師單方面設計、組織、開展的,還沒有讓家長參與到這些環(huán)節(jié)中來)、統(tǒng)一性(因為是向全園或全班家長開放,園長或教師同時要面對幾百個或幾十個家長,所以既難以考慮到來訪家長的群體特征,也難以與到場家長進行個別交流)、片面性(向家長開放的內容不夠全面,主要是讓家長看上課這種教學活動,因而忽視了讓家長看孩子的生活活動、游戲活動等)等問題,需要加以矯正。
(四)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價值取向
1、地位比較低下
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不論是在教研活動中還是在科研活動中的地位都比較低下,還沒有得到幼兒教育教研員和科研員的應有的重視。
(1)家長開放日活動還沒有成為幼教教研員組織教研活動的重要內容
教育教研員都認為家長開放日活動不是自己組織教研活動的重要內容,一是因為幼教教研活動主要是研究如何使用幼兒園教材,如何向家長傳遞第二期課程改革的精神;二是因為只在特定情景下,才強調家長工作的重要性。
(2)家長開放日活動也還沒有成為幼教科研員開展科研活動的重要內容
教育科研員都說明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不是自己開展科研活動的重要內容,一是因為科研活動的面很廣,研究的課題很多;二是因為開放日活動的研究課題題目太小,難以深入研究;三是因為開放日活動是面向家長群體的活動,難以解決個別家長的具體問題。
2、特征重表演性
不論是教師、園長的觀點,還是其他崗位幼教工作者的觀點,都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的觀點既相互印證,也深化了家長開放日活動與其它形式家長工作相比的強勢所在:把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直觀地呈現(xiàn)在家長的面前,讓家長有多種機會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實現(xiàn)教師、幼兒、家長之間的多向溝通和互動。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和平時活動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竭力向家長展示其優(yōu)異的一面,隱藏其不良的一面,而沒有真實地向家長呈現(xiàn)其全貌。
3、伙伴觀念陳舊
幼兒園、班級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的觀點沒有得到幼教工作者的擁護和贊成,幼教工作者的觀點滯后于家長的觀點。
(1)大多數(shù)教師不贊成“班級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的觀點。
具調查,雖然有九成以上的教師不僅贊成“家長是教師的合作伙伴”的觀點(98%),而且還贊成“教師應該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的教育中來”的觀點(92%),但卻只有不到四成的教師贊成“班級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的觀點(39%)。可見,教師對“家長是教師的合作伙伴”、“教師應該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的教育中來”、“班級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這三種觀點的贊成率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2)大多數(shù)園長也不贊成“幼兒園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的觀點。
具調查,雖然有八成以上的園長不僅擁護“幼兒園和家庭是合作伙伴關系”的觀點(94%),而且還擁護“幼兒園應該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中來”的觀點(87%),但卻只有三成的園長贊成“幼兒園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的觀點(30%)??梢姡瑘@長對“幼兒園和家庭是合作伙伴關系”、“幼兒園應該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中來”、“幼兒園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這三種觀點的贊成率也在逐漸減少。
4、失敗輕視幼兒
教師、園長和其他崗位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都認為決定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成功因素首先是家長,如家長是否滿意;其次是教師,如活動是否順利;最后是幼兒,如幼兒是否開心。這證明了我國幼兒園教師、園長特別是其他崗位的幼教工作者沒有充分認識到幼兒對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成功與否的制約作用。
5、設想不夠合理
一些園長認為未來的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一方面要滿足家長的需要,另一方面還要防止家長的干擾。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如了解孩子、了解幼兒園的需要),可通過豐富開放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改變開放日活動的時間(如放在雙休日)、培訓與利用家長等手段來實現(xiàn)。為了防止家長的干擾(如干擾孩子、干擾教師),可以通過現(xiàn)代科學技術(如在班級安裝攝像設備)、規(guī)范家長的言行來達到。
6、改革困難較多
幼教工作者大都不贊成幼兒園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認為這既沒必要也沒可能,因為它會使幼兒園受到家長等多種負面因素的不良影響。
(1)班級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的觀點,一方面被許多教師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會妨礙教師的教學,增加教師的負擔,影響幼兒的情緒,降低家長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被許多教師認為是沒有可能的,因為幼兒園物質條件較差,班級幼兒人數(shù)較多,教學秩序也會受到影響。
(2)幼兒園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的觀點,一方面被眾多園長強烈地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會給幼兒園的管理帶來困難,況且家長還沒有提出這種要求,再者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還沒有達成一致;另一方面還被眾多園長強烈地認為是沒有可能的,因為家長還沒有這種需要,家長也會影響幼兒園的工作,幼兒園的教育質量還不高。
(3)幼兒園應該“天天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時來訪”的觀點,一方面被其他崗位幼教工作者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會影響幼兒園工作的正常運行,花費教師更多的時間,降低活動的效果,使幼兒園的管理工作變得更難;另一方面還被這些幼教工作者認為是沒有可能的,因為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師資水平、家長素質都有局限性。
二、造成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和家長對管理的理解不同
家長作為當代世界的中國人,伴隨著平等、民主的價值觀和自由、公平競爭的意識的增強,了解教育、參與教育的要求也變得日益強烈,他們已不滿足于在家庭教育中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來教養(yǎng)孩子,所以還期望在幼兒園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對幼兒園的教育問題享有發(fā)言權、建議權和決定權,要求幼兒園天天向他們開放就是一真實寫照;而幼兒園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載體,既難以擺脫“師道尊嚴”的長久影響,又難以打破“獨自為政”的管理模式,所以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滿足于現(xiàn)在的封閉式的管理狀態(tài),不希望幼兒園天天向家長開放。
(二)教師和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不同
教師和家長對教育各方面的認識都還存在著分歧,這首先表現(xiàn)在對教育目標的認識上,在教師看來,幼兒園教育是要為幼兒進入小學打好基礎的,要為幼兒將來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家長則認為教育孩子不是“為國教子”,而是“為子教子”、“為家教子”,所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次表現(xiàn)在對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在教師看來,必須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fā)展,而家長則認為智育、美育更重要,且在智育中,又看重教會孩子數(shù)數(shù)、識字。再次表現(xiàn)在對教育途徑的認識上,在教師看來,幼兒喜歡游戲,應該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之中,而家長則認為,游戲就是玩耍,白白浪費了孩子的大好時光。最后表現(xiàn)在對教育方法的認識上,在教師看來,對幼兒要正面引導、表揚鼓勵為主,而家長則認為對孩子要嚴格要求、嚴加管教。正是由于教師和家長在教育的諸多問題上還沒有形成共識,所以不贊成幼兒園天天向家長開放,以免家長影響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正常進行。
(三)教師和家長與幼兒的交往不同
開放日活動中,教師和家長在與幼兒交往時,存在著差別,這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交往的對象不同。家長主要關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圍著自己的孩子轉,而教師則要和平常一樣,注意關心全班的每一個幼兒,不讓任何一個幼兒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并盡力為每個幼兒提供最好的條件。二是交往的方式不同。由于家長和幼兒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所以,他們在和幼兒相互交往時,主要是以沖動的、情感的方式進行的,而教師和兒童則沒有這種先天的關系,所以,他們在和幼兒相互作用時,主要是以冷靜的、理性的方式進行的。由此可知,開放日活動使教師感受到他們與家長在教育幼兒的行為上存在著差異,因而就不擁護天天向家長開放活動。
(四)教師和家長所承受的壓力不同
由于家長開放日活動都是教師唱主角,家長當配角,所以教師和家長所承受的身心壓力就截然不同,相比來講,教師承受的壓力要遠遠多于、大于家長。在開放日活動前,教師是設計者,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來準備活動,還要迎合家長的需要,否則就可能是出力不討好;而家長則是被通知者,接受教師的通知,按時來參加就可以了。在開放日活動中,教師是組織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項活動中去,還生怕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差錯;而家長則是旁觀者,像個普通的觀眾,傾聽、觀看活動就可以了。在開放日活動后,家長是評價者,他們對活動進行評價;而教師則是被評價者,要接受家長的評價,盡管家長的評價結果不一定正確。由此可見,開放日活動的實踐使教師深深地體會到他們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因而就不贊成天天向家長開放活動。
三、改善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相關建議
(一)對管理機構的建議
1、完善幼兒教育法規(guī)
1996年,國家教委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第八章幼兒園、家庭和社區(qū)”中的“第四十九條”里,明確指出:“應建立幼兒園與家長聯(lián)系的制度?!變簣@可實行對家長開放日的制度”[1]。這一法規(guī)的出臺,勿庸置疑對我國幼兒園家長開放日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在14年后的今天,伴隨著幼兒教育改革進程的深入,幼兒教育管理部門就很有必要通過不同的形式,組織不同崗位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重新審讀這一法規(guī),鼓勵大家暢所欲言、獻計獻策,然后集思廣益,把大家的建議歸納起來,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使這一法規(guī)能得到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從根本上促進我國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共育。
2、貫徹幼兒教育法規(guī)
幼兒教育管理部門應該通過不同的渠道,促使廣大的幼教工作者認識到: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區(qū)的資源,對幼兒進行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的教育,并注意寓教于游戲活動之中,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要全面調動家長支持教育、參與教育、評價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與幼兒園協(xié)調一致地教育幼兒,以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3、落實課程改革法規(guī)
幼兒教育管理部門應該通過不同的方式,組織幼兒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這一法規(guī),全面認識變革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課程管理、課程實施的必要性,深刻領會吸引家長參與課程設計、課程開發(fā)、課程運作的可行性,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4、執(zhí)行兒童教育法規(guī)
幼兒教育管理部門應該通過不同的傳媒,大力宣傳“兒童優(yōu)先”的原則,使幼兒園能夠更加重視家長工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保育觀和教育觀,掌握科學育兒的知識和方法,以優(yōu)化兒童成長的環(huán)境。
(二)對評估機構的建議
1、反思我國評估幼兒教育機構的標準
地幼兒教育評估機構或評估專家小組,應當反思自己的評審標準,并對評審標準進行修改,適當增加一些“家庭”的條目,補充一些“家庭”的內容,并使之更加具體化,更具有操作性,真正發(fā)揮對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杠桿作用,以適應幼兒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
2、借鑒國外評估幼兒教育機構的標準
2006年9月,美國幼兒教育研究會開始運用新的《幼兒教育機構標準和認證指標》,具分析美國評估幼兒教育機構的標準具有:體系比較完整,定性評價明顯;指標比較細化,操作較為簡便;家庭指標較多,聯(lián)系較為緊密;家庭地位較高,突顯家庭重要等特點。因此:我國幼兒教育評估機構或評估專家小組可以借鑒美國評價早期教育機構的標準,來完善對示范幼兒園評審標準、托幼園所辦學等級標準的構建,以引導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逐步走向經?;腿粘;?。
3、建立科學評估幼兒教育機構的標準
幼兒教育評估機構應該從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目標和體系、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來制定科學地評估幼兒教育機構的標準,以實現(xiàn)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最優(yōu)化。具體要做到:重視發(fā)展性評價;重視過程性評價;重視多元性評價;重視互動性評價;重視自主性評價。
(三)對科研機構的建議
1、加強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理論研究
(1)廣泛研究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理論基礎
幼兒教育研究機構不僅要研究后現(xiàn)代課程論、社會互動理論、生物生態(tài)學理論對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價值,而且還要研究家庭系統(tǒng)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層次需要理論對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意義,以豐富具有中國特色的幼兒園課程理論,為家長開放日活動搭建廣闊的理論平臺。
(2)深入研究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基本問題
幼兒教育研究機構不僅要研究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可能性,而且還要研究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目標、內容、途徑、形式和方法,以指導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2、關注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實證研究
(1)開展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調查研究
幼兒教育研究機構要深入實際,與不同崗位的幼教工作者密切配合,就家長參與課程建設工作的重點、難點及熱點問題,展開調查研究,了解家長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為家長開放日活動質量的提升提供感性的研究經驗。
(2)開展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實驗研究
幼兒教育研究機構要進入幼兒園,與園長、教師、家長一起進行實驗研究,例如,對教師的教育經驗或教育能力與家長的參與水平或參與能力進行比較研究,對家長的參與水平或參與策略與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進行比較研究,以探索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特點、規(guī)律和效益,為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質量的提高提供系統(tǒng)的研究經驗。
3、重視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交流活動
幼兒教育研究機構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舉辦各種類型的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活動,為幼教工作者搭建對話和交流的平臺,強化幼教工作者研究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意識和行為,為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科研支撐。幼兒教育研究機構即可以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對家長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的各種參與問題進行比較研究,又可以通過中文圖書期刊、互聯(lián)網(wǎng)、外文圖書期刊、國內年會、國際論壇、專題研討會等不同的形式,把我國的研究成果呈現(xiàn)出來,促使國內、國際同行進行分享和交流,以共同探索幼兒園利用家庭資源完善課程建設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殊規(guī)律。
(四)對教師培訓機構的建議
1、調整課程設置
我國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和其他承擔幼兒教育師資培養(yǎng)和培訓任務的高等學校和培訓機構,應該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調整不同學歷、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師資培養(yǎng)和培訓課程的結構,增設“幼兒園與家庭合作共育”的課程,并定為必修課,以保證落到實處,或在相關的必修課程中加大“幼兒園與家庭合作共育”內容的比重,并增加課時量,使幼教工作者在步入工作崗位時,就具備了與家長進行交往和溝通的基本理論知識,并能通過在職培訓而不斷提高與家長交流和分享的各種技能技巧。
2、改革教學方法
要保證所設置的課程的順利實施,達到預期的培養(yǎng)目標,就必須改進教師培養(yǎng)(培訓)的方法。在不同學歷層次、不同類別的師資培養(yǎng)(培訓)工作中,不能片面強調通過集中講授的“講師團”方式,向學生(學員)傳遞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過于重視學生(學員)的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而應提倡通過小組研討、錄像分析、現(xiàn)場觀摩、親身實踐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學員)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的習慣,增強學生(學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和交往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學員)的綜合素質。具體可以采用:反思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對話式教學。
3、改革考核方式
(1)完善學生(學員)評價教師的內容和形式
幼教師資培養(yǎng)機構應該樹立“以學生(學員)為本”的教育觀念,不斷對學生(學員)評教的量表加以修改,重視對教師特殊能力的評價,關注對學生(學員)學習過程的評價,并使評教結果更加透明化,以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為學生(學員)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
(2)優(yōu)化教師評價學生(學員)的內容和方式
長期以來,我國師范院校教師對學生和學員(如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和學員)學業(yè)成績的評價,主要是由平時學習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這兩個部分構成的;平時學習成績的考查,主要是依據(jù)學生(學員)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情況來決定的,約占40%,期末考試成績主要是依據(jù)學生(學員)完成教師設計的閉卷試題情況來決定的,約占60%??梢姡瑢W生(學員)的考核主要是通過閉卷的形式來進行的,考核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學員)的書面表達能力、記憶能力,這種現(xiàn)象應該加以改變,以提高師范院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具體來說需要:重視考查口語能力;倡導實行開卷考試;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五)對幼兒園的建議
1、發(fā)展和家庭的伙伴關系
(1)正確認識伙伴關系
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和家長的不同優(yōu)勢,承認家長的教育地位和教育權利,理解家長的教育需要,尊重家長的教育決定;不把家長看成敵對者、局外人,而把家長看成同盟者、合伙人。這樣,當“教師把家長看作是保育和教育兒童的真正伙伴”時,“家長就會經常來觀看和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幼兒園和班級就會在任何時候都對家長開放,鼓勵家長無論何時有空都可以來訪參觀[1]”。
(2)發(fā)展鞏固伙伴關系
要使伙伴關系得到鞏固和發(fā)展,幼兒園就必須為了兒童的利益而堅持不懈地與家庭合作。
幼兒園可以把兒童的學習活動、班級的課程改革活動、年級的教學研究活動作為與家庭開展合作活動的重要內容,以吸引家長的廣泛參與,使伙伴關系從普通的公共關系活動轉變?yōu)楠毺氐慕逃虒W活動。
幼兒園要鼓勵教師經常與家長交往,并為教師創(chuàng)造實踐這些行為的機會,使伙伴關系從幼稚、不完善走向成熟、理想化。
2、完善向家庭開放的政策
(1)提高幼教工作者的認識
園長、教師應該打消“家長隨時來訪參觀,會干擾幼兒園的正常工作”、“給兒童的發(fā)展帶來消極影響”等顧慮和擔憂,以開放的思想和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待面向家長開放的政策,相信這一政策的實施,必然會促進幼兒園和家庭友好關系的發(fā)展,增加與家長交往的時機,幫助家長理解幼兒園課程的特征和游戲活動的重要性。
(2)增強家長的主人翁意識
園長、教師可以通過“家長講座”、“家長會”、“家園小報”、“家長園地”等多種渠道,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開放政策,使家長認識到:他們也是幼兒園的主人,幼兒園也是他們的家;幼兒園和班級的大門始終向他們敞開,他們任何時候來訪和參觀都是受歡迎的;他們的感受和見解對園長、對教師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幼兒園就是在剝奪家長的知情權和參與權,關閉與家長合作的重要通道,失去與家長互動的許多大好時機。
3、提高園本教研活動質量
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深入改革,需要優(yōu)質的園本教研活動來支撐。為了提高以園為本的教學研究活動的質量,幼兒園可從:形成崇尚教研的氛圍;打造熱愛教研的團隊;開展獨特的教研活動;支持教師的教學探索幾個方面入手。
4、組建家長志愿者隊伍
“‘志愿者’指的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支持學校教育目的和兒童學習或發(fā)展的任何人”[1],他們是不拿報酬的?!啊驹干鐣铡诿绹兄凭玫臍v史[2]”,家長志愿服務是美國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今天仍被眾多的幼兒教育機構所采用保教工作者鼓勵并歡迎家長來到班級幫忙或參加特別的活動,家長們也都樂于利用業(yè)余時間來到孩子們中間,為班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情感。美國幼兒教育機構的這些做法值得我們效仿。
四、總結
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是是幼兒園應該在特定的時間里向家長開放園內外的各種教育活動。對其的研究,有利于教育法規(guī)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有助于幼兒教育功能的全面發(fā)揮;有益于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發(fā)展;有利于家長資源的充分開發(fā)利用;有助于幼兒教育改革深化與發(fā)展。本文的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發(fā)展?jié)摿薮螅枰覀儚V大的教育工作者繼續(xù)努力。
一、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積極強化也可能會影響幼兒原有的積極行為和愛好
成人運用積極強化法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幼兒的某一合理行為,并用一定的強化物加以肯定。成與敗是無法預知的,如果成人的這一做法成功了,對幼兒的某一合理行為是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但萬一失敗了,或屢遭挫折,那將會給幼兒帶來嚴重的后果。強化物都是根據(jù)幼兒的喜好選擇的,在積極強化的過程中,正是強化物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能理解到只有自己的行為如成人所愿了才可以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否則將一無所獲。因此,幼兒會帶著一種急于求成的心理去努力達到那樣的結果,但幼兒的身心還還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成人如果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他們終將失敗,即使他們努力了。也許幼兒對這一行為原本還有著積極進取的意向,可是經過成人的這么一折磨,這粒種子才剛剛發(fā)芽就萎縮了。同樣,如果成人所選的強化物又是幼兒最喜歡的,并且對幼兒有很大利益的,那么幼兒的某一積極愛好也會隨之被抹殺。這種“一箭雙雕”的“成果”將給幼兒帶來最大的不幸。
(二)積極強化法的作用只是短暫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積極強化確實對幼兒合理行為的增強起到了推動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作用又將可能會逐漸削弱乃至消失。究其原因,是幼兒并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合理行為,他所做的一切完全建立在自己一時對某種強化物有著強烈的占有欲的基礎上的。從長遠的角度出發(fā),這種單調的刺激形式對幼兒的積極的行為引導只能是短暫的。而幼兒良好的行為是需要長期堅持乃至終身保持的。由此可見,積極強化法在某種程度上對幼兒的合理行為并沒有起到長期的強化作用。
二、問題的解決方法
積極強化法既然被作為一種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指導方法提出來了,它就應該發(fā)揮出應有的積極的作用,所以為了便于成人能著眼于兒童的全面發(fā)展,而恰如其分地運用該方法,我就此提出以下幾條防御措施給予參考。
(一)合理選擇強化物
強化物一般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消費性強化物,指糖果、餅干、飲料、水果等一次性消費物品;第二類:活動性強化物,指看電影(電視)、看畫冊(小書)、過生日、郊游等活動;第三類:操作性強化物,指玩球、涂顏色、繪畫、跳繩、騎小車、游戲等;第四類:擁有性強化物,指一段時間內幼兒可以擁有享受的東西,例如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有機會坐自己喜歡的椅子;第五類:社會性強化物,指個體喜歡接受的語言刺激或身體刺激,例如口頭贊揚、溫情地輕拍、擁抱,甚至僅僅是注意一下即社會性關注等等。卡爾?威特說:“我想,當一個人陷入逆境時,給予他物質上的幫助遠遠不如給予他精神上的安慰。物質的幫助是有限而短暫的,幫助一個人恢復信心卻是長遠而有意義的事。”這一觀點是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因此成人必須著眼于幼兒的精神需要、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去合理地選擇強化物。
(二)選擇的強化物要善于變化
為了使幼兒不至于對強化物的厭倦而終止合理行為,成人在選擇強化物的時候必須注意,尤其當強化物的效果已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后,成人需要改變原有的某一強化物,盡可能選擇多種強化物。例如,將原來準備的操作性強化物改為活動性強化物或社會性強化物。幼兒的愛好也是廣泛的。如果能恰當?shù)負Q換幼兒的口味,幼兒自然而然又會產生新的動力,他會繼續(xù)很樂意地增進他的合理行為。
(三)積極強化的過程中多運用表揚鼓勵和期望信任
表揚鼓勵比一般的強化物更具有價值,單一地使用強化物往往會造成幼兒對外在刺激的渴望和依賴,一旦減少了或撤消了強化物,幼兒很可能減少乃至拒絕某種行為。所以可以考慮用表揚鼓勵來彌補。因為通過表揚鼓勵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內在動力,呼吁幼兒的內在良知,化幼兒的被動為主動。積極強化法中的運用有利也有弊,不利的強化物往往會導致幼兒對人生價值觀有種種錯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會給幼兒的成長帶來不利,會造成幼兒價值觀混亂等不良后果,但問題不是沒有解決的余地,重要的是成人如何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關注幼兒,在對幼兒強化指導時,需要選擇對幼兒具有價值意義的強化物,重視幼兒的精神需要,多運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增強幼兒的自信,還要對幼兒懷有一種期望與信任的態(tài)度,耐心地等待幼兒的進步。
三、結語
總而言之,成人選擇的教育方法要合情合理、恰如其分,要著眼于幼兒的身心全面發(fā)展,著眼于幼兒的未來成長。
作者:張娜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達拉特旗民族幼兒園
一、“反詩意化”問題
根據(jù)對詩意化的理解,筆者把固化了的理性思維、唯科學主義;脫離生活情趣,按事先預設好的路徑、“范式”、框架進行邏輯演繹;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則,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刻板地貫徹某種理念,灌輸某種知識,或者掌握某種技能,而缺乏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刻意把認識對象與我自體分離開來進行觀察、測量、研究的活動都認為是“反詩意化”的。就幼兒教育而言,“反詩意化”的活動讓幼兒產生“累”“疲倦”“逆反”“厭惡”“淡漠”“被迫”等多種不良情緒;通常這些活動主要分布在國家的幼兒教育行政控制、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以及各種針對幼兒設計的教育之中,其中幼兒園教育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學校的教育理念、道德塑造、教育管理、教學活動、研究活動、幼兒保育等各個層面。
1.政府層面的“強大的外力”推進
近十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幼兒教育的發(fā)展,頒發(fā)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未來10年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宏偉目標和幼兒教育標準化建設的諸多措施。例如,《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等。但是,從一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政府的工作仍然僅僅停留在入園難、入學率等方面,還是外圍式的命令式的宣言,主要是基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邏輯來平衡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政府總是強調教育要為社會服務,卻忽略了社會如何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務。政府是執(zhí)行者,往往把教育理論、信仰、觀念進行實體化建構———貫徹落實。把所謂“頂層設計”向下落實到實踐;把崇尚唯理性、崇尚根據(jù)說、信仰、經驗等等綜合實體擴展至幼兒園微觀環(huán)境、幼兒個體、教師個體的自由教育情境時,原有的生態(tài)和結果必將遭到破壞。
2.家庭層面的功利需求
現(xiàn)在家長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極其重視幼兒教育,普遍把幼兒教育拔高,把幼兒教育理解為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比如唱歌、演講、跳舞、繪畫、下棋、講故事、認識漢字、認識英語單詞、認識數(shù)字并會計算、會彈鋼琴、讀古書經典、習武等等五花八門的內容。林林總總的內容也在各種培訓班、民辦幼兒園中大行其道,成了他們招生的資本和競爭優(yōu)勢。幼兒所掌握的知識、技能成了家長相互攀比的資本和衡量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潛在標準。此種功利邏輯本質上是忽視幼兒生命成長的存在,忽略幼兒生命和生活體驗的存在,是違背自由生長邏輯的。
3.幼兒園研究與教學的“泛技術性”崇拜
不可否認,幼兒教育科學化大大推進了教育理性化進程,目前幼兒教育科學化已經成為發(fā)展共識。但是科學化的前提是把幼兒對象化,即把幼兒作為研究對象,不是主體,所以幼兒研究和整個教育方式中都采用疏遠幼兒的方式?!八诒举|上是不關心人的,特別是對處于整體性中活生生的人性,它是不關心的。”長期以來,我們總認為教育是一種進步運動,歷時性向未來推展,今天的教育現(xiàn)實是教育史長河中的最高階段,并且還會向未來發(fā)展,它始終處于永不停息地向前流變過程中。我們所堅持與固守的教育觀是極端的信奉唯理主義建構論的觀念,認為教育、人的發(fā)展都是被另外的“前者”“家長”“專家”設計的結果。有學者指出“一些科學化的教育論文只看見各種推演的公式和符號,貌似深奧復雜,但說的是淺顯道理甚至是常識,論文干癟癟的,沒有液汁;教育論文本就應該是有血有肉的,充滿思想和情感的?!?
4.幼兒道德教育外在物理化推演
模式化的生活設計、成人化的生活構想、競爭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的生活樣態(tài)使學生背離了美好生活的生存狀態(tài)。幼兒道德教育不是從兒童內部品質出發(fā),不是內涵化了的個人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而是外在的社會交往規(guī)約。把道德理解為倫理,是一種外在的一條條約束的規(guī)則,毫無生機和活潑性。遵守道德是一個物理過程———按規(guī)矩辦,而不是一個心理過程。當遠離了人群和懲罰,道德問題就集中爆發(fā)出來了。從兒童的天性中我們可以看到從未見過的善良、純潔、無邪與樸實,就“像一顆散落的種子,遠離人類的塵世?!倍硇灾傅膬H僅是使外部原則在人內心內化,并以之來修改自我的一套行使控制功能的“操作原則”。理性的這種規(guī)制功效保證了“好孩子”的形成,“好孩子”也發(fā)揮著理性的這種宰制功效。
二、反詩意化之緣由
教育經歷了混沌的自然發(fā)展———理性的現(xiàn)代化建構———后現(xiàn)代的逆襲三個階段?;煦缱匀话l(fā)展階段不知道需要什么教育;理性現(xiàn)代化建構階段則頂層設計、強勢推進、目標明確;后現(xiàn)代逆襲階段否定宏大,解構整體,回歸自然進程。中國作為后發(fā)國家教育一般跟隨國家整體社會經濟發(fā)展步伐,教育現(xiàn)代化正處于方興未艾的瘋狂階段,幼兒教育,具有顯著的數(shù)字刷新、宏遠規(guī)劃、頂層設計、技術崇拜、標準化建設、規(guī)范化管理、強力控制等特征。詩意化教育的提出,明顯是不合時宜的,也不可能成為主流觀點。顯然,幼兒教育的反詩意化問題究其本質而言一定是現(xiàn)代性文明方式的結果。幼兒教育詩意缺乏在于幼兒教師的詩意、浪漫化情感的抑制。
1.專業(yè)的社會壓制
教師的權威性即職業(yè)的專業(yè)性是否得到社會的承認主要是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自主權、專業(yè)倫理三個因素能否得到有效發(fā)揮。然而當下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教師專業(yè)知識嚴重被學科知識所貶抑,許多人都認為教師知識足夠豐富就可以了,至于以緘默知識為主體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技能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是可以忽略的。二是我國學校基本實行科層管理,行政決定一切,教師普遍無專業(yè)自主權,無法按自己的方式教學,領導要求怎么教學就怎么教學,教學規(guī)范是外推式的,這嚴重影響教師的專業(yè)執(zhí)教。三是教師倫理不是教師實踐智慧和個人品質的外展,而是社會外在的、輿論式強迫的一道道規(guī)則和命令組合系統(tǒng),從而使教師陷入了倫理困境。教師的專業(yè)得不到順利發(fā)展就會產生職業(yè)不自信,從而對自我生命意義的認識也逐漸脫離健康成長的軌道,甚至對自我生命輕視,致使教師自我潛在的職業(yè)憂患意識呈現(xiàn)出現(xiàn)實生命沉淪、疲倦、煩惱狀態(tài)。這些問題在幼兒教師中更為突出,幼兒教師地位低、職稱晉升難、待遇低、學歷低、男性少、隊伍不穩(wěn)定等特點不僅意味著幼兒教師專業(yè)資質得不到保證和缺乏專業(yè)性權利,專業(yè)實踐常常遭遇外部行政命令、社會家長等方面的干預。比如行政部門經常要求幼兒教師要承擔大量煩瑣的記載、摘抄、報告等文字工作,配合完成對外的招生宣傳和收費任務,有的幼兒教師時常被抽調去參加政府組織的舞蹈、唱歌比賽,甚至被抽調去行政部門搞接待等活動;也有家長建議在幼兒園安裝監(jiān)控設備以監(jiān)視教師行動;很多幼兒教師身心俱疲,幼兒教師似乎是誰都可以去做的職業(yè),專業(yè)性得不到認可。
2.行業(yè)的標準規(guī)制
(1)幼兒教師培養(yǎng)目標標準化。
一是著眼國家長遠的教育功能和人才培育要求;二是以幼兒自身條件為基準的身體發(fā)展;三是解決幼兒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引領品德發(fā)展;四是引導幼兒思考問題,促進其認知發(fā)展。
(2)幼兒教師能力評價標準化。
一是懂得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二是把握幼兒發(fā)展的影響因素;三是能夠觀察幼兒行為并作出正確的診斷和評估;四是具有和幼兒互動溝通的知識與能力;五是具有設計幼兒教育環(huán)境刺激的社會能力;六是具有與社會尤其是家長、教育主管領導的溝通能力;七是組織和開發(fā)教育資源尤其是園本課程、潛在課程的能力。
(3)幼兒教師教學行為標準化。
教學的任何一個細節(jié)都必須規(guī)范實施,如現(xiàn)代性典型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這樣告誡師范教育一樣:“高等師范學校應當用其他方法來培養(yǎng)我們的教師。如怎樣站、怎樣坐、怎樣從桌子旁邊的椅子上站起來、怎樣提高聲調、怎樣笑和怎樣看等等,如果沒有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為一名好教師?!?
3.思維的形式化限制
有關幼兒教育的研究,必須深刻認識幼兒,深入研究幼兒,才可能做出專業(yè)的判斷,才可能教育好兒童。兒童發(fā)展所受的相關刺激的制約因素、必須進行微觀的因子分析、相關分析,做出量和質的結論。這是目前國際幼兒教師教育最為重視也是學術研究最為迫切的需要。認知方法(是什么,內涵與外延)———理解方法(歷史、背景和意義)———應用方法(定義域與技巧)———研究方法(根據(jù)與改進),從而形成一條準科學的思維路徑。從研究成果表達方式上看,教育研究有文學性與科學性兩種基本的表達方式。當下,由于科學性表達過于追求理性思辨或實證說明,忽視了人的個體生活體驗,日益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懷疑,也直接導致教育研究出現(xiàn)了一種以敘事研究為代表的文學性表達,它試圖掙脫教育學的概念框架與理論譜系的束縛,直接把教育研究指向教育活動的現(xiàn)場與個體的切身體驗。有關幼兒教學方面,幼兒教師需要更加規(guī)范工作。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學以致用。建立標準化反思系統(tǒng),軟件化運行,填表式嵌入和拓展,做到可評估、可參閱、可借鑒、可促進。
三、回歸詩意化特質
新世紀以來,受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影響,整個教育界都意識到了尋求境域性、真實體驗感的重大意義,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人類學、品德教育等學科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以統(tǒng)計概率論為基礎的追求宏大規(guī)律性的教育科學化情結得到了一定的釋放。基礎教育界,在教育理念、研究方法、課程設計、課堂教學等多個層面也興起了一場規(guī)??涨暗母母镞\動。一些幼兒教育者嘗試使用敘事、日記、隨筆、版畫、漫畫、微片等情感豐潤的方式來詩意化幼兒教育。以某些幼兒、幼兒教師、幼兒園為個案的情景式問題呈現(xiàn),境遇式教育遭遇,更加凸顯了微弱的個體的現(xiàn)實教育境況。從在臺上的宏大理論的宣講到進入幼兒園、進入課堂、進入社區(qū)、進入家庭去考察幼兒的生活路徑和聆聽他們的生命述說,分享他們的快樂和分擔他們的痛苦的學術和教育理路不斷清晰。但是這種后現(xiàn)代哲學指引下的研究和教育方式,仍不是學術界的主流,還缺乏自覺性,常被那些宣揚宏大理論的專家斥責為“小兒科”“非主流”。筆者認為要走出現(xiàn)代性教育科學化藩籬,使詩意化幼兒教育成為一種教師自覺。研究專家和一線教師都必須從生命、人性的高度再認識兒童以及反思與解構當下幼兒教育研究、教學、管理范式。
1.再認識兒童———詩意存在的繼續(xù)
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是幼兒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前提,并且這也是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長期所關注的焦點。我們這里提出的對兒童再認識,顯然不是科學規(guī)律、心理發(fā)展層面的認識,而是哲學意蘊上的“幼兒存在”精神指向和生命意義的再認識。幼兒不是一個抽象的、現(xiàn)成的、給定的實在,而是一個變動的、開放的、發(fā)展的、可能性、延展性個體。在各種活動中,體現(xiàn)自己的性格、情緒、認知和意志,表現(xiàn)出獨特的氣質特征。各種心理指數(shù)的發(fā)展,既面向活動本身,又最終體現(xiàn)一種終極的生命意義。幼兒教師、家長、各種幼兒教育組織和管理部門,對兒童的認識是一種“外在式”的推定、估計。對兒童的認識離開了兒童自身,離開了他們神秘的心靈家園,此種認識不是本真的,是一種“外圍評價”。正如劉鐵芳教授所言:“兒童總是以想象的方式建構世界與自我之間的生動聯(lián)系,不斷地喚起兒童對周圍事物的想象,以豐盈年少個體生命內涵的基本路徑。兒童與自然的交往中的游戲與勞作以及對自然事物的想象,構成一個人與自然之親緣性的原型,開啟個人通往自然之生命向度;兒童之間、兒童與成人之間的游戲與交往構成個人與他人交往之原型,兒童時期與人交往的豐富性奠定一個人向他人敞開的生命之維;兒童時期的童謠、故事、閱讀、民俗、儀式等具有文化意味的生命體驗,構成一個人向歷史與文化世界開啟的生命原型。”
2.“后常規(guī)”———幼兒教育“前范式”解
庫恩與波普對“范式”都有深入的研究,是對科學研究本身理性化的啟蒙與反思??茖W、理性、形式邏輯、數(shù)學演繹確實是現(xiàn)代文明的精髓,用“理性”武裝了人們的頭腦,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認識和社會物質財富的豐盈??茖W、理性的威力得以完全呈現(xiàn)和推進,依靠的是科學研究者即“學術共同體”緘默的“范式”承認,一旦范式穩(wěn)定存在便成了“常規(guī)”。當然,范式、常規(guī)不僅僅表現(xiàn)在科學研究領域,在組織管理、課程教學設計等方面都存在著。就幼兒教育而言,幼兒教育的課程教學體系、教育方法、管理組織、研究設計基本上都概念化、模式化了,有著清晰的操作流程即“常規(guī)”。范式是“學術共同體”“管理共同體”等潛在承認的,即同行默認。但是,常規(guī)遭遇了“詩意”的困境,一切常規(guī)化,詩意便蕩然無存。庫恩的范式理論使人們研究和管理模式化,思維清晰化,評價標準化,找出了專業(yè)與非專業(yè)的邊界,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學術大生產、組織大發(fā)展、圈內的溝通交流從而有了可能。但是,對非專業(yè)人士、圈外人士、跨界人士、藝術人士、浪漫主義者、創(chuàng)作者、靈魂存在者、原本主義者卻是巨大的桎梏。“后常規(guī)”的概念是英國科學與社會聯(lián)合會主席拉維茲博士在上個世紀末提出的。他說:“科學共同體不像庫恩描寫的那樣平靜、單調,‘常規(guī)’對跨界成員來說缺乏規(guī)范性的力量?!薄昂蟪R?guī)”在于破解前范式的習慣勢力、固定結構和關系。用無序、混沌、模糊、靈感、頓悟、感覺、直覺、創(chuàng)生來獲得科學研究和管理的新思維和新力量。
四、結語
總之,以邏輯理性和倫理理性為基礎的科學主義當然是非常有用的,也推動了幼兒教育進步。但幼兒教育又受到了理性主義、功利主義的壓抑和束縛。然而,幼兒教育本質上是一種藝術,是充滿詩情畫意的,最高境界就是如空中飛鳥、水中游魚一樣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作者:楊其勇 張杰 沈雪松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心理與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昭通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