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

時間:2022-05-30 04:02:57

序論:在您撰寫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有效開展家庭教育 養(yǎng)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摘 要】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其性格愛好、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與家庭密不可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點亮孩子一生的一盞明燈,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終身受益。作為班主任,通過與家長的聯系交流,對比好學生與學困生之間的差異,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本文是我以班級中一個性格頑劣的學生小杰為例,通過不斷與家長接觸,不斷調整策略,最終取得一定成效的一個案例研究。

【關鍵詞】學生 家庭教育 學習習慣

一 開展目標

通過與家長的接觸,讓家長掌握幾大教育準則,隨時與家長保持聯系,密切跟蹤孩子的點滴進步,爭取讓孩子從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一個不尋常的自己,一個每天都在向上、向善的自己。

二 開展要點

1.對待成績有顆平常心

低年級的學生有的成績起伏很大。好的時候能考到九十幾分,差的時候六七十分。小杰也是始終搖擺不定。他的父母看到好成績就夸“兒子真行”,看到差成績眼珠都瞪出來了,回家就暴打一頓。我批評了他父母的這種心態(tài),因為從來沒把孩子放對位置。孩子考得不好也從未分析過原因:是不會做,還是粗心漏題,計算錯誤,理解不了等等,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說起來容易,真正改變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每當控制不好自己情緒的時候我都希望他們先學會深呼吸,出去轉一圈,再回來面對孩子。久而久之,他們能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控制住脾氣,孩子的性格比原來有所好轉。在偏激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一般性格都很激進,容不得沙子。只有父母的改變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

2.平等對待子女,尊重孩子人格,遇到問題學會冷處理

年齡有老少之分,地位有高下之別,生活有貧富差異,但人格必須平等。因為是孩子,就輕視、漠然,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隱性傷害。不平等,是大多數家庭教育的通病。當孩子出現在面前時,第一概念是兒子,當然沒錯,但更準確地說,第一概念應該是一個人,一個有自尊的人,盡管他現在還要依賴父母。有了這種概念,父母才可能去尊重孩子,否則家庭教育就無從談起。

在處理孩子與同學的矛盾時,作為家長經常會聽一面之詞,因為小杰很好動,愛惹別人。所以很多時候他總犯錯,但有時候確實不是他的問題。班里學生大多會傾向他們喜歡的人。作為家長為了顧及面子,常不分青紅皂白地說:“別給自己找理由,你不去動別人就算好了,人家動你,笑話!”以后再出事,干脆他也閉嘴不說,家長更急:“你這孩子犯了錯還嘴硬,你還有理了!”這時我勸他父母先冷靜,往往是他的錯他會頭低著有些心虛,不是他的問題,他會爭辯,要耐心聽完孩子的解釋,幫他做出合理的判斷。為什么打架?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嗎?下次再遇到這類事情該如何處理?家長的耐心疏導不僅能平復孩子的心情,而且有助于孩子學會與人交往的一些技巧。

3.作為家長,要常表達對孩子適度的期望

正確的期望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根據社會需求,按照家庭的具體條件,把立足點放在有利于孩子長遠發(fā)展,確定培養(yǎng)目標。

我讓小杰的父母到學校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首先我讓他們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評價,以及他們所能看到的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很遺憾,他們除了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調皮,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喜歡上課做小動作,幾乎沒有什么值得夸獎的地方。在家里,他的作業(yè)也是父母督促完成的,完成得非常不好。他們似乎很絕望,覺得將來這孩子只要不犯法,有份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我對他們的想法表示了自己的遺憾,父母應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已經錯過了幼兒階段最佳的教育時期,那么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及時補救。其實小杰還是有很多優(yōu)點的:愛勞動、喜歡學習英語等。對于孩子喜歡的學科,當他取的好成績時,要及時表揚鼓勵,肯定他的能力。當他興致高漲時,趁勢提高對他的其他學科的要求。

小杰學習成績的長進并不明顯,尤其語數兩門,一方面是怕寫得多,另一方面不愛動腦筋。如何激發(fā)他以及其他有同樣問題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成了一個新的問題。通過對值日的加減分,我發(fā)現低年級的學生對分值特別在乎。于是在此基礎上,我制定了一個周密的日常生活學習加分表。全班分成四大組,孩子們紛紛給自己的小組起了很響亮的名字:動感超人組、火龍組等。詳細規(guī)則是:從每天的晨讀開始,廣播操、課間活動、課堂表現、中午練字、值日、單元測試入手,表現好的加分,表現差的減分,當一個小組的分值達到老師規(guī)定的時候,那么就可以得到小獎品。我買了很多漂亮的小橡皮、鉛筆,還有棒棒糖。低年級的學生好勝心強,為了得到心中的獎品,每個同學都得努力,而且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這考驗的是個人與集體的整體利益。尤其當第一組學生率先得到獎品的時候,對其他三組的刺激就更大了。最好玩的是一個小朋友得到棒棒糖的時候,問我:“老師,我下次可不可以得根巧克力味的棒棒糖???”我說:“可以啊,不過你們組必須第一才行!”他說:“我一定會努力的!”小獎品并不值錢,現在的家里也不缺這些東西,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小杰的學習勁頭更強了,因為他總會犯一些小錯誤,組內的分很低,同組的小朋友對他有意見,我知道其實他也很想為組內多掙分,每次扣分他都很垂頭喪氣,再這樣下去,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就可能在同學的指責下消失殆盡了,而且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帶壞其他同學。俗話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正好英語老師向我反映,我們班的學生英語課文會背的太少,和同年級相比,人家都背到三四課,我們班的學生有的連一二課都不會讀。我很生氣,雖然英語不是我的管轄范圍,但作為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讓學生學好每一門功課。于是,凡是在我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背課文任務的,得a+的加50分,a加45分,b加40分。在高分的刺激下,學生背書熱情高漲。小杰的語言天賦我也第一次領略到,英語他總是第一個會背,而且后面沒有學習到的課文他也掌握得很熟練。我以為他是在父母的高壓下學習的。遇到他媽媽的時候,才知道沒人管他,全是他自己熟讀成誦的,那天我表揚了他,他害羞地低下了頭。

從此他們組的分值節(jié)節(jié)攀升,不僅小杰越來越受到歡迎,大家都爭著希望他到自己組,而且也激起了很多學生的好勝心,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班里掀起了一股學習英語的小浪潮。我再次找他談心,肯定了他的進步,連最讓人頭疼的英語都能學這么好,其他學科肯定沒有問題,也會像英語一樣出色的。他不再抵觸其他學科,需要花時間寫的他也能完成了。讓我開心的是二年級期末考試他語文得了全班最高分:99,數學:97。發(fā)獎狀的那天他坐得特別端正。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只要你用心付出了,肯定就會有回報的。

4.和好同學比,更要和過去的自己比

教育孩子,為其選好要攀比的偶像是做父母的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個人的成長需要榜樣,在人生道路上,也難免出現攀比。但攀比要合理。孩子之間的比較必須全面,不能單一。斯金納曾經通過動物實驗證明:因好行為得到獎賞的動物,其學習速度快,持續(xù)力也更為長久,因壞行為而受到處罰的動物,則不論速度和持續(xù)力都相對較差。研究顯示:這個原則用在人身上也產生同樣的結果。不當的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只有招致怨恨。小杰的表現和大家比還是有距離,你在進步的同時別人也在進步,但如果和過去的自己比確實進步不小。家長湊在一起難免會說某某家孩子好,某某家孩子不好,這時也不要自貶,家庭的不同教育方式和觀念,造就了性格迥異的學生。也許你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但孩子的進步就是給你最大的回報。

三 效果評析

通過這個剛入學被大家認為是頑劣的學生的兩年來的轉變,作為班主任,我感想頗多:對于表現差的學生,剛開始我們都有耐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他的進步仍不明顯,那么老師對他的信心也會慢慢消失,學生可能也認為自己真的不行,這對教育工作很不利。林肯曾說過:人類本質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請注意:他不用“希望”、“需要”或“盼望”等字眼,而是用的“渴望?!惫鸫髮W教授霍德華?加德納也曾說:每個人至少有九種智能,即語言、數學、邏輯、音樂、身體、空間、人際關系、內省和自然觀察,以此衡量,“差生”幾乎不存在。我們需要給這些學困生多一些機會,讓他們證明自己:我能行!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讓父親角色走進家庭教育

多次拜讀弗洛姆《父愛的藝術》,每次都有新的體味?!案赣H雖不能代表自然界,卻代表著人類存在的另一極,那就是思想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風紀的世界、閱歷和冒險的世界。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了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總讓我產生極大的共鳴。

父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父親的人生態(tài)度對子女的影響是長久的,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在多項社會調查中,有近80%的孩子認為父親對他們的影響最大。父親影響孩子最多的是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追求。春去秋來,父親老了許多,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父親心血的結晶,父愛無價?;叵氤砷L中的我,父親對我的那種樸實的激勵,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我是村子里第一個女大學生,是全村的驕傲,更是父母的驕傲,“血濃于水,根葉相連”。年幼的我,淘氣而固執(zhí),父親教了我享受那種腳踏實地的幸福;上了初中的我,安靜而淡泊,最難忘父親那句:“閨女,選擇你想要的就好!中考后我進城上了高中,高中生活豐富而緊張,高考的壓力如影隨行,父親給我的最大幫助是面對現實,想辦法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不低頭,不退縮,更無需流淚。但記憶最深的是父親騎著自行車,趕二十多里路送來女兒最喜歡吃的炒花生。父親寬容、悅納別人的品質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學會了堅毅、深沉、果斷、獨立、進取、合作,成為向導和力量的源泉。

一次偶然的機會讀了一個學生的作文,讓我觸動很大,題目是《我的父愛哪里找》。文中寫道:“我自己從小就沒有得到過父親的贊賞,得到的也只是無數次的唾罵和挨打。我再也承受不住沒有父愛的日子了,幾次都想離家出走但都被我的姑媽攔了下來,我真的想有一個愛我、疼我的爸爸啊!”是啊,父愛決非母愛所能代替的,父親較多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征諸如獨立性、進取心、自信心等影響兒童,他們熱情寬厚、敢于冒險、勇于堅持以及不懼困難等特征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與學習,這與孩子在母親的性別特征中得到的諸如關心、同情心、溫和、善良等品質的潛移默化結合起來,共同作用,將有助于形成孩子較為完善的性格特征。

從事班主任工作17年,在學校德育處的四年間,接觸了很多學生和家長,有不少類似情況,通常是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著更多的教育責任,來校參加家長會和進行家教咨詢熱線的家長絕大多數都是母親。我也專門就此現象做過問卷調查,40%的孩子說他們的父親太忙,很少有時間陪他們去交流。現代家庭教育在要求母親參與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呼喚父親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許多專家和學者呼吁:父親要主動多抽出時間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的專家甚至提出“每天保證兩小時和孩子接觸”,要舍得花時間對孩子進行引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那么家庭教育中父母承擔的角色該如何定位呢?有些父親不屑于參與教育,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情,父親的責任不在于此;認為“多花錢就能使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父親常常是外出工作,以維持家庭的生活,有的甚至是常年累月不在家里,參與教育子女的時間也就無從談起了。

英國的哈伯特曾指出:“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痹谏鐣{查中,我們發(fā)現有近40%的父親認為自己對孩子有較好的影響,有20%左右的父親不清楚自己對孩子有什么影響;而對孩子的調查中,只有 20%的學生回答父親對自己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因此,為人父者應該正確認識自身的家庭教育角色,承擔自身的教育責任,采取積極的教育手段,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業(yè)余時間研讀家庭教育專家的理論,聆聽專家的報告,借鑒蔡笑晚和李開復的家教經驗,特對父親參與家教提出幾點思考:當一名合格的父親,建議做到“六要”。一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生活態(tài)度,摒棄消極厭世、自卑、怨天尤人等不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用自身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對子女進行良好的影響;二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平時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以及對人、對事等不科學、不切實際的評價。三要心胸開闊、處事大方,克服自身的人格缺陷,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上嚴格要求自己。對此問題曾對6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孩子們對父親身上的“小毛病”、“小問題”看得清清楚楚。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主要有:希望父親給孩子們表達的機會多一點,自己最好少說一點;希望父親電視少看點,多看些好書,提高自身素質;希望父親多體貼媽媽,給他們一個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四要學會傾聽。孩子們認為,很多父親不會傾聽,為此常常委屈或誤解了他們。孩子們希望父親要學會傾聽,凡事不要橫加指責,要先聽聽孩子怎么說。調查中,有70%的孩子認為,父親要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五要與母親協(xié)商,合理安排時間,盡可能多親自參加家長會,了解孩子的表現,與老師進行交流,掌握教育孩子的恰當方法。六要多角度、多途徑了解孩子,了解得越多越好。有些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思想,就喜歡把自己包裝起來,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就有了相當大的難度。要多和孩子在一起,在孩子們心里,特別喜歡多和父親在一起。和孩子們在一起,說什么、做什么,都要掌握好分寸,有些話對孩子成長進步是有利的,有些話則不是。有些事一定要做,有些事要留到將來去做。父親只有對孩子進行適時引導,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呼吁天下父親,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要懂得與母親配合,讓孩子體驗到“兩種榜樣兩種方式的雙贏合力教育”。當他們需要幫助、安慰、支持時,會很自然地平衡雙親的力量,向雙方求援。在孩子心目中,父親往往是提供有力支持幫助自己迎接各種挑戰(zhàn),母親則往往為自己提供情感支持,溫暖而持久,含蓄而深厚。父母對孩子的培養(yǎng)目標上要一致,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上要揚長避短,教育孩子時要互相配合,讓父親角色走進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試論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論文摘要: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家庭教育存在三個誤區(qū):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對孩子進行智的教育;家長言傳多于身教;對孩子物質要求的滿足超過對孩子精神需求的關注。應該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即發(fā)揮家長良好的榜樣作用、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的作用和良好的家庭氛圍的作用。

實現民族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千千萬萬、各行各業(y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ǎng)靠教育,所以人們更重視教育問題,家長更希望孩子成才。

一、心理健康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首要要求

1.心理健康是對人才的首要要求

近幾年來,心理學界提出了一個比較新的觀點: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智商影響只占20%,而情商因素則占80%,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將成為21世紀衡量一個人素質的首要因素。智商是人的智力水平的指標,用來比較人的聰明程度。情商指人認識、控制和調節(jié)自身情感的能力,主要包括認識自身情緒、管理自身情緒、自我激勵能力、認知他人情緒及人際關系管理五個方面。情商教育注重堅強的意志、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調節(jié)能力、樂觀進取的性格等對人的影響。情商教育讓青少年學會情緒管理,學會為人處世,讓他們更加快樂、自信、受歡迎、有愛心和意志力,學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情商是人心理健康標準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是對人才的首要要求。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

(1)現實地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這是指要有正確的自我觀念,現實地接受自己。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與自己的實際情況越相符,就越有利于適應環(huán)境,表明其心理處于正常健康的狀態(tài)。

(2)對現實合乎常理地認識與反應,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觀念與行為,情緒反應適度。所謂合乎常理地認識客觀現實,是指對一些人人皆知的常識性東西的認識不要悖于常理。心理健康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合乎常理的,適度的,該大喜則大喜,該小慍則小慍。

(3)對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機制。心理健康的人遇到挫折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將由于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內心緊張情緒消除掉,從而表現出對挫折有較好的耐受力。

(4)行為方式與社會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規(guī)。社會對各種角色有相應的要求或規(guī)范。個體的行為與其充當的角色的規(guī)范基本一致,是其心理處在健康正常狀態(tài)的表現。

(5)正常健康的交往。能夠以正常的方式與周圍的人交往,沒有諸如社交恐懼癥和極端的自我中心之類不正常的交往行為。

(6)統(tǒng)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續(xù)性。健康的人格是統(tǒng)一的,因此它表現出一貫性與統(tǒng)一性。

二、當前家庭教育中的誤區(qū)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照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意義深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一要素。

然而當前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著誤區(qū),主要表現:

1.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對孩子進行智的教育

家長很舍得教育投資。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上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除了正常在校學習之外,家長還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以后就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自己為人父母的任務就完成了。在他們看來,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這樣做完全忽視了孩子愛玩的天性,使孩子覺得學習不快樂,生活沒意思,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和對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離家庭,引發(fā)一系列社會問題。

2.家長言傳多于身教

有些家長對孩子說教不斷,整天對孩子嘮叨做人的大道理,講得頭頭是道,不厭其煩。而他們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卻按不同的原則處理問題。如此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經常使孩子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會。

3.對孩子物質要求的滿足超過對孩子精神需求的關注

家長普遍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對孩子的物質要求,家長大都有求必應。如果孩子學習進步,成績提高了,家長更樂于滿足孩子的要求。而當孩子情緒低落時,家長很少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和負面情緒,多表現平淡,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亂想,好好學習,否則會影響成績。雖然豐衣足食,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關心和愛護,覺得孤獨無助。在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這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情商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長期以來,家長只重視青少年身體的健康、知識的進步,嚴重忽視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長,忽視了要教給孩子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合作,如何為人處世……而這些才是讓青少年受益終生的。

三、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長在與子女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利用家庭的環(huán)境氛圍,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子女施以影響的活動。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對他們的個性、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良好的榜樣作用

家長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起關鍵作用。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毙睦韺W家班杜拉曾做過攻擊反應試驗,結果發(fā)現孩子傾向于模仿成人動作。這一實驗向人們證明了榜樣行為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的品德修養(yǎng),一言一行,甚至神態(tài)表情,動作細節(jié),無不對青少年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示范行為會起到重要的榜樣作用。

2.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的作用

(1)教養(yǎng)方式一般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溺愛型。家長以孩子為中心,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造就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溺愛使孩子自私,任性,驕橫,自我中心,缺乏責任心,不懂得尊重、關心和感謝。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庭,走向社會,會處處碰壁,無所適從。家長的愛恰恰害了孩子。

第二種,專斷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于嚴格苛刻,粗暴生硬,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辦事。家長的簡單粗暴使孩子自卑、懦弱、冷漠、逆反,沒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或唯唯諾諾,或冷漠麻木,或無所畏懼,很難與別人友好相處,使孩子身心都受到嚴重傷害。

第三種,放任型。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家長對孩子不關心,使孩子冷漠、自私,不懂愛和關心,行為放縱,沒有責任感和同情心。這樣的孩子一旦受外界刺激,容易產生偏激行為,導致違法犯罪。

第四種,民主型。家長對孩子關心、尊重、理解、信任,愛而不慣,嚴而不苛。對孩子多鼓勵和引導。家長的關心和尊重使孩子真誠、自信、自尊,積極進取,有責任感,人際關系融洽,社會適應良好。顯然四種教養(yǎng)方式中只有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是最有益的。

有研究表明,家長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人格特征形成及其對生活事件應對方式都有重要影響。家長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使孩子情緒穩(wěn)定,輕松興奮,自信開朗,能促進青少年人格特征健康發(fā)展和形成,使青少年形成解決問題、求助的積極應對方式。不良的家長教養(yǎng)方式讓

孩子或自我中心、驕橫任性,或自卑懦弱、敏感多疑,或自私自利、冷漠無情,人際關系差,適應能力差,主觀幸福感缺失,導致青少年形成不健康人格特征,使青少年形成自責、幻想、退避、僵化等消極應對方式。

(2)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身體的健康,智力的培養(yǎng),更要關注孩子情商的教育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父母要關心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這些都有助于孩子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如何關心幫助他人,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會很好地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為孩子的日后成功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礎。

3.良好家庭氛圍的重要作用

家庭氛圍主要指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所形成的氣氛。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系。這里只討論夫妻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時刻感染著孩子,夫妻關系是否融洽對孩子成長有重大意義。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樂園。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

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為了他們的快樂成長和一生幸福,父母應保持和諧的夫妻關系,這是家庭氛圍良好的基礎。夫妻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給孩子創(chuàng)造充滿愛的家庭環(huán)境,使孩子在愛的撫慰下健康快樂成長。夫妻間有矛盾分歧,應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即使夫妻離異,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要讓孩子感到父母仍然愛著自己。在愛的氛圍中長大,孩子也懂得了愛,學會了愛,變得活潑開朗,積極向上,豁達大度,善解人意。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擔負著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青少年健康成長有賴于國家和社會的關心與愛護,更離不開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與滋養(yǎng)。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淺析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論文摘要: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部分構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亦是教育的基礎,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家庭的結構、家庭的氛圍三個方面來探討了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

教育不僅影響個人的發(fā)展,家庭的和諧,甚至關乎國家及民族的命運。在大力提倡優(yōu)化國民教育體系的時候,我們應該關注家庭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性。因為長期以來,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更加強調了學校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

古人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睆倪@樣簡單的一句話中,也能窺見我國古代時很強調家庭教育。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也告之了我們家庭教育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同時,隨著人們對家庭教育關注度的提高,我們發(fā)現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發(fā)展,能夠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學校教育。在我們生活中,一個人的成長,首先受到的影響就是來自家庭、來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而父母則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師的角色。家庭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真是不言而喻了。下面就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庭的結構、家庭的氛圍三個方面來談談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

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20世紀初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在《兒童教育講座》中曾說過:“您自己的行為,是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東西。不要認為,只有當您與孩子談話,或教導他,或命令他的時候您才在教育孩子”,“在您生活中的每一時刻,即使您不在家的時候,您都在教育著孩子”,“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對自己的一舉一動的檢點——這就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則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尤為重要。父母應從細節(jié)處做到以身作則,如信守對孩子的承諾,過馬路時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等。如果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處,做到長幼有序,給孩子留下文明、禮貌的做人之道。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等都是有影響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备改笇ψ约簢栏褚?事事處處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才能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會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要有效地抓住教育時機。在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慢慢接觸家庭之外的人和事物時,自然會受到所接觸人和事物的影響。這當中既有積極正面的,也存有消極負面的。比如,當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績、做了好事的時候;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興趣時;孩子沒有做錯事而被人誤解,或好心辦了壞事而被人責怪時等。在他們遇有這些難題時,給予及時有效的幫助或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庭的結構

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來,我國實行了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現在我國家庭結構以獨生子女家庭為主。據調查,與同齡人相比,城市居民中獨生子女的比例已經達90%了。由于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的父母都竭盡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無論是智力教育還是素質教育,都是大量投入,這樣就使這些孩子智力成熟比較早,興趣愛好也比較廣泛,知識面也相應更寬。同時,獨生子女也因為“獨”而得到了父母全部的關愛,甚至有時是過分的“溺愛”,在成長過程中的家庭教育里,父母既不敢打,也不舍得罵,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由于家庭沒有灌輸他們要懂得關心別人,沒有教會他們獨立生存的能力,以致造成大量的獨生子女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高高在上,或者上學后不會穿衣等等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但關心愛護孩子要掌握好度的問題,不能關愛過度。所以獨生子女父母不僅應該在注重對孩子智力的開發(fā),更應利用有利的條件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其獨立生存的能力,使其能身心能得以健康發(fā)展。

三、家庭的氛圍

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諧美滿。家庭的氛圍在無形之中對人起著一種感染的作用。和諧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關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也能讓孩子體會到親情的可貴,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擁有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親密的親戚關系,和睦的鄰里關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關系,在這樣一種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圍中,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又嚴格要求且積極鼓勵孩子,能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得以有效進行。在良好家庭氛圍的熏陶與引導下,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得孩子在與人的接觸過程中懂禮貌、講文明、知書達禮。如果家庭關系不和諧,會給孩子造成極壞的影響,或使其心情壓抑、或使其自我封閉、或使其性格扭曲、或使其生活態(tài)度悲觀消極等,很多犯罪分子大都是生活在不和諧的家庭中的。由此可見,家庭氛圍的好壞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學業(yè)發(fā)展都有著直接的影響。

在一個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彼此關愛、地位平等、溫馨和睦,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努力為和諧的家庭氛圍添磚加瓦,這是我們最理想的家庭。我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礎。

家庭是社會存在的細胞,對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隨著經濟的不斷高速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在日益增加。我們應當認識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趨利抑弊,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證。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有關孔子的仁學思想對當前家庭教育的啟示

摘要: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立者和奠基人??鬃拥乃枷氚_萬象,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仁學思想。2008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儒學論壇”上,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仁學”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體現了儒家思想最基本的價值。孔子的仁學思想為世界文明尤其是亞洲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當今時代人類社會的進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孔子思想 仁學思想 家庭教育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世界文明 “仁學” 儒家思想 人類社會

孔子的仁學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禮記》和《孔子家語》等文本之中。僅《論語》一書中,“仁”字的出現就達109次之多。如果我們把孔子對仁的各種界說加以分析與綜合,就不難發(fā)現,“仁”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概念。針對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不同對象,孔子所闡述的“仁”是不完全一樣的。本文無意全面解讀與闡釋孔子的仁學理論,只是認為深刻領會并汲取孔子仁學思想的精華,對于指導和改進當前我國的家庭教育,深化家庭仁愛、孝悌與克己教育,解決愛心缺失、親情淡漠及自私任性等實際問題,極具現實意義。

一、“仁者愛人”與仁愛教育

《論語》記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仁者愛人,是孔子仁學思想的第一要義,強調的是對他人的尊重與關愛??鬃影选皭廴恕币暈閭惱淼赖乱?guī)范體系的最高準則,就是希望人們能以“仁愛之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這種超越血緣關系而尊重他人權利并普遍性地愛他人的理念,是孔子仁學思想的最基本特征。

孔子不僅以“仁愛”思想要求民眾,還要求執(zhí)政者率先垂范,以“仁愛”治國安邦。他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他還說:“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在孔子看來,只有執(zhí)政者帶頭施愛,且人人都有一顆仁愛之心,一個和合有序的禮治社會便不難實現了。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鬃铀岢摹叭蕫邸?并非不講原則??鬃诱f:“唯仁者,能愛人,能惡人?!?《論語·里仁》)當子貢問他“鄉(xiāng)人皆好之”或“鄉(xiāng)人皆惡之”時,他的回答是:“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孔子還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他把“鄉(xiāng)愿”那種模棱兩可的“好好先生”稱為“德之賊也?!?《論語·陽貨》)由此可見,孔子所倡導的“仁愛”是建立在原則基礎上的理性之愛,是愛憎分明、愛善者與憎惡者相統(tǒng)一的一種美德。

深刻領會孔子“仁者愛人”思想的內涵,反觀當前我國獨生子女群體中較普遍存在的“愛心缺失”的問題,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啟示:“仁愛教育”,迫在眉睫。

眾所周知,當今時代的青少年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祖輩、父輩的愛都傾注在他們身上,好吃、好用、好玩的多由他們獨享,久而久之,習以為常。再加上商品經濟社會,物欲橫流,過分追逐享樂與金錢至上的理念,充斥其間。在這種環(huán)境熏陶下長大的青少年兒童,極易形成自私、懶惰、依賴與任性等心理弱點。他們從小生活在以我為中心的環(huán)境中,缺少關愛他人的內在意識。這種“愛心缺失”的問題往往是產生人際沖突乃至造成社會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問題的嚴重性并不僅僅在于此,而是在于長期以來被人們忽略了的家庭“仁愛教育”。

須知,仁愛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個傳統(tǒng)優(yōu)勢,在家庭教育中處于重中之重的地位。當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成為有博愛之心的仁人志士。然而,這一美好愿望的實現卻有賴于家庭仁愛教育的傳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共處,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作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家長要想使子女學會共處,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就必須通過實施仁愛教育,使子女學會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學會傾聽他人意見,與他人協(xié)商共事;學會分享與換位思考,凡是自己不愿意的,決不可強加于別人。實施仁愛教育,家長要身體力行,為子女做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將仁愛教育落到實處。

二、“孝第為本”與孝悌教育

孔子一貫主張“愛人”應從“孝第”開始,然后再由近及遠,把對親人的愛推廣到社會上。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第,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在《論語》中,子有是這樣闡釋孔子“孝第”思想的,他說:“其為人也孝第,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篇》)不難看出,孔子的仁愛思想具有鮮明的層次性特征?!皭廴恕睉浴靶楸尽?只有以孝為先,以愛齊家,方能愛他人、愛國

家?!靶⒌跒楸尽?是孔子仁學思想的又一要義。它不僅是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準則,還具有促進社會和諧與安定的作用。

在“孝第”中間,孔子更為重視的是孝道。他認為,一個人要盡孝道,就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以禮相待?!吧?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二是關心牽掛。“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三是恭敬真誠?!敖裰⒄?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在孔子看來,孝敬父母的根本不在于贍養(yǎng)父母的形式,而在于是否心存真誠。對父母的真誠是最難能可貴的。如果沒有孝敬之誠心,贍養(yǎng)父母與飼養(yǎng)狗馬之類又有何異?

深刻領會孔子“孝第為本”的思想,對于加強孝悌教育,解決當今社會較普遍存在的“親情淡漠”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君不見,在我國眾多的“四二一”式家庭中,“孝老”已被“親小”所替代,“啃老”則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雖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孝悌”,作為一種傳統(tǒng)美德和做人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正在被人們所淡忘;親情,作為人類相生相息的一種自然情感和維系社會倫理道德制度的基礎,正在被金錢和利欲所替代。由此而產生的親情關系破裂乃至家庭暴力事件,正在危及社會的安定。試想,一個人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孝順,都不感恩,怎么可能去關愛他人,奉獻社會?加強孝悌教育,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

孝敬父母、尊重師長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一種美德,我國政府歷來都非常重視孝道。憲法中就有“成年子女有贍養(yǎng)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虐待老人”等條款規(guī)定。孝悌教育,作為我國傳統(tǒng)教育的一大優(yōu)勢,應當成為當今時代我國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當家長的有責任把孝悌作為教育子女的一門必修課,做到常抓不懈。在道德觀念上,要讓子女懂得父母有養(yǎng)育之恩,孝敬父母責無旁貸,無上光榮;在道德情感上,要讓子女知道父母的生日、愛好、身體和工作情況,學會關心、體貼與理解父母;在道德行為上,要讓子女對父母恭敬真誠,自覺接受父母的教誨,但又不過分依賴父母,主動與父母分擔辛勞和憂慮。在孝悌教育中,家長的以身作則至關重要。家長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和影響子女,引導他們從愛父母、愛自己身邊的人做起,進而升華到愛集體、愛國家、愛人民。 三、“克己復禮”與克己教育

克己復禮,是孔子仁學思想的第三個要義?!墩撜Z》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在這里,“仁”有兩層含義:一是克已,二是復禮。所謂克己,就是嚴格要求和約束自己;所謂復禮,原本是指回復周禮,即西周維護社會秩序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倫理規(guī)范。我們今天理解其內涵,不必苛求其原義,可以把它理解成必要的倫理制度與行為規(guī)范即可??鬃诱J為,一個人只有克制和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規(guī)范,才算是仁人?!翱思簭投Y”,不僅體現了孔子仁學思想的本質內涵,同時又指明了踐行仁學思想的正確路徑。

首先,“愛人”需要“克己”,“克己”要有目標。孔子為此提出了“為仁”的“三項要求”、“近仁”的“四種品德”和“行仁”的“五個標準”。其中,“三項要求”是:“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論語·子路》)“四種品德”是:“剛、毅、木、納?!?《論語·子路》)意即“剛強不屈、堅毅果敢、質樸無華、言語謹慎”的品德?!拔鍌€標準”是:“恭,寬,信,敏,惠?!?《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薄澳苄形逭哂谔煜?為仁矣。”(《論語·陽貨》)

其次,“克己”要有措施保證??鬃犹岢隽艘韵聨讞l措施:一是“思”。他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二是“省”。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三是“戒”。他認為“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薄?論語·季氏)》四是“絕”?!拔阋?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即杜絕“不憑空猜測,不主觀武斷,不固執(zhí)己見,不自以為是”的毛病。五是“學”??鬃诱f:“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修行“仁、知、信、直、勇、剛”等六種德行,才會克服愚、蕩、賊、絞、亂、狂等六種弊端。

第三,“克己”是條件,“復禮”是目的。孔子認為,“禮”是衡量人的行為和道德是否規(guī)范的標準?!?

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堯曰》)只有“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所以,他一再要求他的學生“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意在使其弟子知禮守禮,立身于世?!岸Y”還是維護社會秩序與倫理道德的核心。理政治國,需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論語·里仁》)在孔子看來,禮作為一種形式載體,不僅可以約束與規(guī)范人們的道德意識,還具有促進國家安全與穩(wěn)定的功效。

總之,孔子提出“克己復禮”是基于對當時社會問題的深入思考。今天,我們領會并汲取其思想精華,對于加強家庭克己教育,解決我國獨生子女中較普遍存在的“自私任性”的問題,極具有現實意義。

克己是一種品德。人的忍耐、謙讓、恒心與毅力,都是由克己而生。只有克己,才會奉公;只有克己,方能臨危不懼,盡忠報國。從我國古代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蘇秦的“懸梁刺股”,到當今時代焦裕祿、孔繁森等英模人物克己奉公的先進事跡,我們不難看出,凡成就大業(yè)者,皆具備克己的品質。眼下,許多人都在抱怨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自私任性”的問題,卻苦于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豈不知,這正是長期以來疏于對子女“克己教育”的結果。許多家長對子女關愛有過、賞識有加,缺少對他們的約束、批評與引導,久而久之,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不斷增長,私欲和任性也在隨之膨脹,他們甚至聽不進一點反面意見,經不起任何困難與挫折的考驗。須知,一個人的克己品質,并非與生俱來的,而是長期教育與修養(yǎng)的結果。孩子年紀小,克制能力差,更需要家庭克己教育。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克制自己,對孩子自私、懶惰、說謊、任性等弱點,不可姑息遷就;要讓他們從小學會明辨是非、抑惡揚善、克己奉公,做到個人服從集體、服從國家、服從時代、服從社會。

在家庭克己教育中,家長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家長是否克己自律,決定著家庭克己教育的成敗。實施克己教育,家長必須首先克己,以實際行動為孩子作出表率。即便是碰到障礙或出現反復的時候,也要克制自己,不可動輒發(fā)火,采取打罵等粗暴手段,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而且會使問題更加復雜化。實施克己教育,還需建立必要的家規(guī)。家長可采取民主協(xié)商的方法,與子女共同制定家庭守則。從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等方面入手,約束與規(guī)范孩子乃至每個家庭成員的言行,以形成健康、文明、科學的家庭生活方式。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談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及其的關系

摘要:在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育是關鍵,而教育又不是單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整個教育階段的關鍵,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延伸,這三者就像一條鏈子,任何一方脫節(jié),都會影響到整條鏈子的完整性。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最近看了幾個關于青少年犯罪的報道、訪談,主持人談到最多的是“子弟教育”問題,并且說要在學校教育方面下苦工夫。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完全沒有提到,甚至連政府、公安部門都這么認為。把兒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現象的問題,幾乎都歸咎于學校教育的不足與失誤,這包括學生安全、犯罪等問題。就連學生的生活習慣、家務勞動等的教育都讓學校負責,這樣就無形地把教育等同了學校教育??浯蠛头夯藢W校的功能,把過重的任務放在學校的身上,讓它擔負著本身的壓力和越俎代庖的壓力。

一個人的成長、發(fā)育和發(fā)展過程,都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構成的,教育成效往往都是這三方面合力的結果,如果三方面教育步調統(tǒng)一,互相促進,它們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響就被削弱。如何正確處理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關系呢?筆者粗淺地談談個人看法。

一 要充分地重視家庭的基礎教育

教育是隨生命的開始而開始的,嬰兒落地到幼兒上學前首先接觸的是家庭,家庭是他們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在這個過程中進行的最基本、最初步教育的社會群體,特別是早期教育起著學校和社會教育都難以起到的奠基作用。

人的成長是一項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但在這項系統(tǒng)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助手和補充。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边@句話哲理性很深,它深刻地說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近年來家庭教育更是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長按國家、社會的要求,對孩子實施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在相同的家庭條件下,由于實施的家庭教育不同,其效果也不同。我國現階段的家庭教育,是由家長和其他年長成員根據我國現代化建設對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按照國家的教育目的配合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對孩子實施的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因此,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按照國家的教育目的,參照園、校的教育教學計劃、要求進行,以配合園、校教育,使之完滿實現,使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有著早期性、基礎性、長期性、持久性的特點。眾所周知,學校教育是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而家庭則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兩者相比后者更為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即使有再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也不能有所作為。

兒童的可塑性很強、善于模仿、意識單純、是非能力差,行為習慣還處于養(yǎng)成階段,俗話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分清對錯、善惡、美丑等,會使人終生受益,為其今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要克服把家庭教育簡單地等同于協(xié)助老師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而應看成是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的一個工程。教育的重點應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包括家務勞動、青春期的教育、個性意志的形成、生活習慣等方面,這樣就提高了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古往今來,有許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為名家、大家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將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 學校教育是主體

青少年在上學這段期間,受到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統(tǒng)、最牢固的,它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青少年教育中心在學校,因為學校教育有很多優(yōu)勢。首先,學校,是對孩子進行專門教育的機構,應該是對孩子進行知識、技能、品行等更為全面的補充教育。學生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最集中,一天中除了睡覺、吃飯,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學校教育范圍內進行學習,全身心地接受學校的教育和各種知識的傳播。學校有著積極向上的氛圍,它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優(yōu)雅的校園、整齊的校舍、干凈的樓道,以及各種教學設施,環(huán)境的布置,這些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有著和諧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努力拼搏。學校的育人功能是按國家的德育《規(guī)程》來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所以學校的教育是主體,它對一個人起著動力、導向、保證作用。

三 社會教育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繼續(xù)延伸和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

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綜合。社會教育無處不在,它對學生思想的影響極為廣泛,社會教育既是多方面的,也是終生的。凡是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和人際關系等,都會對學生浸透著許許多多的影響。尤其是家庭情感危機、市場經濟侵染、安全誠信、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對學生構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危害,所以要積極引導學生對不同的社會信息進行反饋,使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不斷增強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學生要深入到社會的大課堂,體驗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學習社會規(guī)范,擴大社會交往,養(yǎng)成現代素質。

學校面向社會,社會參與教育。只有把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結合好,才能使教育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科技的需要,也才能使人的智慧、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四 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教育的責任,三者之間相互協(xié)調,緊密聯系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設的“生活教育”,實踐和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思想,對我們的影響極其深遠。

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在校是一名學生,同時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一個社會人。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責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當走進學校時,已經是在一定教育基礎上的繼續(xù)教育。學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續(xù)、引申、補充和完善,是連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樞紐。當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對學校教育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補充和促進。同時學校也應積極地與社會聯系,使社會了解學校的狀況,動員社會力量為學校的教育給予積極的支持和消除不良的影響。

學校的教育使人知古鑒今、博覽群書;社會的教育讓人知書達禮、和諧共處;家庭的教育讓人尊師重教、尊老愛幼。

學校、家庭和社會這三者之間是需要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雖然有一定分工,但其又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忽視了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要想使孩子全面健康發(fā)展,必須樹立整體教育思想,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機結合。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探討隔代教育的現代家庭教育服務功能

摘要: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祖輩對孫輩的教育,它與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共同構成了我國家庭教育的兩種主要教育形態(tài)。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作為學校教育有力補充的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但父母迫于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壓力,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許多年輕的父母也沒有能力更好地勝任獨自教育子女的重任,因此隔代教育越來越在家庭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彰顯其積極作用。根據有關部門對我國30個省市的3080個老人家庭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有58%的家庭在幫助照管孫輩。但是目前我國對隔代教育的看法不是十分恰當,有些認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更有甚者認為隔代教育是許多問題兒童產生的根源,是導致教育失敗的直接原因,抹殺其積極作用;但又有人認為隔代教育有利無弊,沒有正確認識其缺陷。因此,正確認識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并在此基礎上克服隔代教育的弊端,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其功效,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關鍵詞:教育服務功能 隔代教育 現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態(tài) 親子教育 現代社會

一、隔代教育在當代家庭教育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

1、祖輩具有教育、撫養(yǎng)孩子的實踐經驗

作為已經養(yǎng)育過子女的祖輩,在教育、撫養(yǎng)孩子的實踐經驗方面較之年輕的父母更為成熟。他們對孩子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處理辦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輩社會實踐比父母豐富,積累了豐富的閱歷,重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要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孩子的營養(yǎng)和身體狀況)并提前加以預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體的素質較好,他們在對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顯要優(yōu)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輩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養(yǎng)育孩子

相對年輕的父母而言,祖輩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壓力,時間和精力比較充足,而且心態(tài)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同時,祖輩的帶養(yǎng)可以減輕父母在事業(yè)和生活上的負擔,有利于家庭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使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在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上有了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縱然隔代教育具有優(yōu)勢性,但由于祖輩在教育觀念上比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較片面、單一,以經驗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當的隔代教育將對孩子的成長帶來難以彌補的缺陷。我們要正確認識其弊端,并將之盡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輩極度小心的保護,與父母相處時間不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心胸不開闊,不利于孩子獨立人格的養(yǎng)成。祖輩的過分溺愛和遷就,對孫輩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余逸群在對首都1000戶獨生子女家庭的調查結果顯示,老人過分溺愛孫子的占86%。這容易導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識,增強他們的依賴感,變得任性而嬌氣。由于祖輩本身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響,不懂得因特網等現代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優(yōu)良品德的培養(yǎng)

同樣由于祖輩對孫輩的無限度溺愛,事事包辦,百依百順,導致孫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的意識,從小養(yǎng)成怕臟、怕累、怕吃苦的壞習慣,更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及探究問題的能力。祖輩對他們的百依百順,縱容護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謙虛、禮讓等優(yōu)良品質。同時,祖輩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孫輩的物質需要,寧可自己節(jié)省也不虧了孩子,導致孩子從小不知道勤儉節(jié)約,浪費成習。

三、改進方式,積極發(fā)揮隔代教育對現代家底教育的服務功能

雖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處,但是我們并不能由此認為隔代教育一無是處,歷史上許多大家都是由祖輩養(yǎng)育成才的,如英國的哲學家羅素是由其奶奶帶大的,俄國文學家高爾基是由其外祖母實施的早期啟蒙教育??梢?,要想發(fā)揮隔代教育的積極作用,關鍵就在于改進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對隔代教育進行正確指導

家庭是兒童的第一級學校,家庭教育是兒童整個教育的基礎,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極

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備的特點,決定了其始終是學校教育的有利補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進行的,應該接受學校的指導和幫助,對于隔代教育問題更是如此。學校是傳授系統(tǒng)知識的場所,是接受最先進教育理念的機構,可以對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確的指導,讓祖輩從理論層面上對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認識,在教育孫輩的過程中能夠用正確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進行指導。

學校對隔代教育的指導在時間和方式上可以靈活多樣。一是可以通過開展講座的形式,對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二是可以通過開展座談會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加以解決;三是建立學生的有關隔代教育方面的檔案,隨時了解學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狀況,并及時解決問題;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現問題時,可以點對點地開展個別性的溝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學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提出參考性方案。

2、祖輩主動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以適應現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時代在變,環(huán)境在變,祖輩應該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孫輩已經不合時宜了。因此祖輩要想使隔代教育發(fā)揮積極作用,就應該努力更新觀念,主動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從以往的經驗育人向科學育人轉變。

首先是努力學習有關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要學習隔代教育的正確方法和方式。這就需要加強與學校老師的交流。參加學校舉辦的有關隔代教育的培訓,主動向老師咨詢有關問題。其次應該努力了解現今兒童的普遍心理特點以及自家孩子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第三是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能與孩子進行暢通交流的新知識與新信息。能聽懂孩子們流行的話語,知道孩子們喜愛的文藝、體育、政治明星,與孩子有共同的話題進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來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發(fā)揮好的效果。電視、書籍報刊、因特網等媒介在祖輩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祖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加強新技能的學習。比如獲取新知識、查閱新信息的能力,熟練掌握計算機使用技術等等。

3、祖輩要主動參與學校、家庭及社會等各方面協(xié)調、配合與溝通

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力量的協(xié)調和配合,單靠某一個方面的作用不可能達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輩也要與各個方面作好協(xié)調、溝通等工作,以促進教育合力作用的發(fā)揮。

首先,祖輩應該從思想觀念上認識到與各方面加強溝通協(xié)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認識教育合力的意義,改變以往獨力教育孩子的錯誤看法。只有在思想觀念上有了改變,才能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做到積極、主動地加強協(xié)調與溝通。第二,祖輩要協(xié)調與溝通的對象是多維的。對象一是學校中的老師。老師不僅可以對祖輩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導,解決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通過與老師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在學校中的近況表現,并使老師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共同協(xié)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對象二是孩子的父母。雖然現在年輕的父母較之老一輩人更重自己的事業(yè)發(fā)展,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戰(zhàn)而不斷地進行學習和教育,關心子女的時間非常少。但作為人之父母則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盡量抽出時間與孩子在一起,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親情需要。經常性地與祖輩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狀況,通過協(xié)商使兩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見上達到一致。而且父母較之祖輩經常接觸社會的新信息、新經驗,更容易接受養(yǎng)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識,可以在某些教育問題上對祖輩加以糾正和指導,幫助祖輩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進步。對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對象,即孫輩。我們常說,孩子是具有主體性和能動性的人,祖輩在教養(yǎng)孩子時應以民主平等的心態(tài)與孩子溝通、交流,明白他們的感受,考慮孩子的需要,讓他們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勞包辦,培養(yǎng)他們基本的優(yōu)良素質和公民意識。

總之,正確認識隔代教育的利弊,采取正確的方式加以改進,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隔代教育的積極作用。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對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的認識

【摘 要】 本文以“藥家鑫事件”為基點,闡述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種教育模式的關系及存在的問題,認為應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并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思想水平,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強調“讓受教育者成才”的同時,一定要有先要“讓受教育者成人”的理念。有媒體稱“藥家鑫事件”是高校教育的失敗,有人稱藥家鑫父母是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這再一次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再認識。我們往往把教育狹義地理解為學校教育,忽視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重新界定教育的使命時指出,為了實現世界公民目標,“不能只是強調認知學習,還要強調情感和行為學習”。為此提出:“青少年兒童的發(fā)展是家庭、教師和社區(qū)的共同責任”。教師要和家長“就兒童的成長以及和兒童家庭有關的問題,經常進行討論、交流”,教師“要和心理學、休閑娛樂機構及家庭聯合會等建立合作關系?!?

一、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關系

家庭教育對人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學生接觸的第一教育人和教育空間是父母和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個人愛好、社會地位和家庭氛圍、夫妻關系及父母的親友團等,對學生的成長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陣地。一個人從接受學校教育開始到走出校門,大致要用去十幾年的時間,即人生的1/6左右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1]。這個時期既是學生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發(fā)展、成熟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形成的至關重要的過程,是影響人的一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社會教育是對社會大眾的教育,教育對象廣泛,實施機構眾多,實施形式靈活多樣。社會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人文精神、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學生能夠直接感受到并能理解了的是電影、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網絡的內容以及周邊人的行為習慣,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素,對一個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因而社會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成才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發(fā)展社會教育對學校教育給予有力的支持,而學校教育則在某種程度上為社會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把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這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二、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模式及存在問題

1、家庭教育模式及存在問題

家庭教育強迫式的教育模式。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孩子沒有取得父母所期望的結果時,隨之而來的可能是諷刺、挖苦、責備、打罵。孩子是有自尊的,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勢必給孩子造成自卑、自閉等心理問題。當他們走上社會面對困難時,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做出極端行為。

家庭教育的金錢獎勵式教育。過早的金錢至上、功利至上的教育,為藥家鑫撞人后殺人埋下了隱患。當藥家鑫進入大學并能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有了可觀收入后,家長并沒有教育孩子正確管理金錢,而是將其作為對孩子的獎勵,從而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理和攀比心理,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家庭教育的溺愛式教育。多數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幸福”,對其照顧備至,甚至是“放任自流”,使孩子從小就愛享樂、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和同情心。在面對挫折時,不是積極反省自己,而是倍感委屈,造成心理不平衡,缺乏抗挫能力。

2、學校教育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教書育人”是學校教育的宗旨。而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學校教育過度重視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和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擇優(yōu)式的學校教育。這種方式一般在中、小學比較常見。大部分中、小學都有成立重點班,即將全校最優(yōu)秀的師生都集聚在重點班。盡管這樣做會使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努力學習,爭取進入重點班,但這也給很多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對那些很努力但沒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或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恐怕會永遠也發(fā)展不起來了。這種人生的轉折點使人消沉。

專業(yè)式的學校教育,這種方式主要是高等教育。進入大學后,學校和學生主要是針對專業(yè)課進行教學,對專業(yè)課以外的知識重視不夠,比如理科院校對文科知識在課程設置、時間安排等方面并不科學合理,導致學生成為“知識侏儒”。

商業(yè)式的學校教育。有些人看準現在發(fā)展教育的商機,辦起了私立學校,可他們主要以追求利益為目的,在學生的學習和能力方面缺乏科學管理和教育,在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學生的發(fā)展。

3、社會教育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社會宣傳教育。社會已經進入一個信息和科技時代,大量的信息可以通過科技工具輕松得到,如網絡、電視、媒體等。而這些先進技術在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給社會教育帶來不利影響。如青少年網絡成癮、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利用網絡媒體宣傳反動言論、扭曲的價值觀等,都為影響和蠱惑大學生提供了“技術”上的幫助。“農村人難纏,撞傷不如撞死”,“我爸是李剛”等社會現象,正不斷腐蝕大學生的思想。

社會活動教育。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比賽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但是很多活動的功利性色彩比較重,不利于青少年價值觀的養(yǎng)成。

三、創(chuàng)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1、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學校是社會環(huán)境的一個特殊成分,學校教育應對不同階段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階段、分層次的教育活動。但不論在哪一個層次,學生在學校中所接受的影響有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之分。在人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學校教育中的正規(guī)因素。正規(guī)教育的因素中包括教師的教育、班主任工作、學校中團隊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校風建設等等。非正規(guī)因素包括學生因興趣相近或由于空間距離近所組成的小團體、學生日常交往以及幫派活動等等。所以,學校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設定、教師素質評定、學生社團建設等方面要認真鉆研,廣泛征求社會和家庭意見,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從實踐出發(fā)做好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

2、大力宣傳家庭教育,做好家庭教育指導

“學校教育萬能論”導致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思想認識不夠,準備不充分,方法不恰當。孩子獨立于社會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跟父母在一起的,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成人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要配合學校和社會,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關懷意識和自立人格。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和責任意識。

3、政府加大社會教育力度,學校、家庭應主動爭取社會教育力量

對于社會教育與家庭學校的結合,首先我們應做到依靠社會資源,增強教育實踐。依靠社會資源,讓國防教育、環(huán)保教育、交通法規(guī)教育走進校園,實現人力資源共享,增強教育實效。其次,讓學生進一步走入社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生進一步走入社會,開展更為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學校、家庭、社會都應該從自身的特點出發(fā)發(fā)揮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達到協(xié)調,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形成多層次、全方位、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努力做到學生校內校外有人管,離校不離教,形成良好的社會全員育人氛圍,才能使學生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成為一名真正的人才。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淺析家庭教育中當代大學生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家庭教育;獨立意識

論文摘要:獨立意識作為現代人格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少年進行社會化的重要內容。本文從教育心理理論及實踐出發(fā),重點歸納了家庭教育從思想上、實踐上和方法上等三個方面對當代大學生獨立意識培養(yǎng)的建議。

獨立意識,也叫獨立感,是指個體希望擺脫監(jiān)督和管教的一種自我意識傾向。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想方面的獨立性,即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二是實踐方面的獨立性,即學習工作、社會交往等各方面獨立處理問題或事件的行為能力以及生活上的獨立自理能力。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有效補充。由于學校教育內容的同一性、活動的集中性、生活節(jié)奏的劃一性及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不可能顧及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做到徹底的因材施教,而家庭教育所具備的獨特性則能更好的彌補學校教育的缺陷,實現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有效統(tǒng)一。

一、在思想上,轉變教育理念,樹立正確教育價值

家庭教育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家庭教育價值決定著家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態(tài)度。

1、明確獨立意識的重要性。

獨立意識是一種與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發(fā)展相適應的情感觀念。當代大學生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競爭和發(fā)展,要求他們在國內外激烈競爭與合作中以獨立的、自主思考并能作出正確的分析和選擇的、負責任的形象出現,接受現實和生活的考驗。獨立意識較強的孩子可以輕松應對出現的問題,同時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就業(yè)方向有更明確的認識,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而獨立意識較弱的同學連生活都無法自理,更談不上以后更好的發(fā)展。

獨立自強精神是個性積極化的具體表現,是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及獲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條件。歷史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艱苦奮斗、自主判斷、百折不撓的獨立自強精神,否則,就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2、樹立身心發(fā)展平衡的首要目標

現在的家長有的是有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實踐鍛煉,有的是缺乏對孩子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重知識的灌輸和智力的開發(fā),輕品格、性格的培養(yǎng),“養(yǎng)身”重于“養(yǎng)心”。家長在關注孩子身體素質和智力發(fā)展的時候,往往忽視孩子心理健康。不可否認,身體健康是智力、品德、美感等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但是,心理健康也是孩子健康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身心發(fā)展平衡,才能有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處理和解決出現的問題。

3、確立培養(yǎng)孩子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和市場經濟激烈的最終目標

只有把培養(yǎng)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和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孩子為最終教育目標,才會充分挖掘孩子潛能,促進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獨立意識和自強精神;才會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父母和家庭成員要依據客觀、正確的教育目標,在尊重和信任子女的前提下,對其成長過程中出現個性發(fā)展或品性不良的傾向時,客觀分析,對癥解決。父母對子女既要有熱情,也要有嚴師的威嚴。

二、在實踐中,擴大教育范圍,完善家庭教育內容

由于家長過分溺愛孩子與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造成孩子心理壓力日益加大,依賴思想強,不習慣獨立。因此,父母要采取各項措施,給予實踐鍛煉的機會,在生活等方面幫助孩子培養(yǎng)獨立意識。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兩位功課頂尖的八歲孩子庫伯和理查利用休息時間打工,庫伯負責查理冰箱,查理給主人拉琴,收入比別人的翻倍。有時,庫伯還在家里舉辦音樂會,一張票五美元。但掙來的錢,一半要交給父母作為場地費,因為房子是父母的。

在中國家長看來,可能認為這些孩子打的是“下等”工,比如餐館的跑堂、超級超市的收銀員、當清潔工等;可能認為孩子小,即使是家里不富裕也不需要這樣受苦,況且也掙不了多少錢;也可能認為,讓孩子鍛煉能力也不需要做這些事情,因為這樣的事情鍛煉不了孩子需要的“能力”。但在美國,像庫伯這樣八歲打工的孩子并不是少數。在國外,從一般父母到國家總統(tǒng)都特別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人格。

大學生作為即將走向社會的成年人,必須具備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教育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家長應從小學會放手,讓孩子進行自我管理學習和生活,做些應該做且力所能及的事情,用適當的方式培養(yǎng)獨立生活能力及行為自制能力,讓孩子明白,獨立是要有準備的,是一種積淀后的崛起。

2、重視培養(yǎng)財商

財商,即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表現,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是正確認識和運用金錢和金錢規(guī)律的能力體現。它與智商、情商并列成為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

在國外,不論父母家長,還是社會大眾都進行著這方面的宣傳和教育,例如《華爾街日報》就經??侨绾谓逃⒆永碡數奈恼?。很多孩子從小就要出去或在家里幫助父母做家務換取自己的零用錢;在學校,通過兼職等方式賺取自己部分的學費和生活費,完成學業(yè)。對這種教育孩子的“錢經”,不要一味的嗤之以鼻,覺得銅臭味太重,只要認真觀察,漸漸就能體會其中的好處。

3、樹立自立精神和自強精神

市場經濟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必須具備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因此,發(fā)達國家的父母普遍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推崇“個人奮斗”。西方教育學者認為,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不僅會讓他們失去實踐的機會,還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勇氣,感到危機、不安全。

在父母包辦一切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會便無所適從,造成自信心不足和能力低下,獨立更是無從談起。西方這種從小注重培養(yǎng)孩子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的教育方式,更適應高壓力、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在方法上,注重教育手段,拓展家庭教育途徑

1、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以身作則

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教育學研究表明,早期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思想觀念的形成、智力的開發(fā)、性格的養(yǎng)成具有至關重要的啟蒙意義。孩子在家庭中養(yǎng)成的身心情況如何,將決定他以后接受各種教育的影響以及獲得身心發(fā)展的能力狀況。而生理學進一步證明,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學前階段是孩子身心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出生第一年,幼兒腦的發(fā)育速度最快。如果這個時期,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營養(yǎng)和合理的訓練,將促進腦的發(fā)育,給孩子一生的發(fā)展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有意識的,更多時候、更大程度上是無意識的。不僅有父母營造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及養(yǎng)成的家庭生活方式對子女的熏陶,更有父母無意識的言行舉止,這些都會在子女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對他們思想意識、道德觀念、人生理想、行為準則等多方面產生影響,使其各方面得到充實和完善,進而形成相應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進行教育。

2、借鑒父輩育兒經驗,關注選擇權

孩子擁有自己的見解與觀點是培養(yǎng)其獨立性的良好開端。家長在討論問題時,特別是這個問題涉及到孩子時,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其中,讓他們在全面了解問題的前提下發(fā)表見解和看法,讓孩子在客觀、正確的基礎上自由選擇和決定,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培養(yǎng)他們自我決策能力。

當代大學生獨立意識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系統(tǒng)、復雜的工程。本文在分析家庭教育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獨立意識的基礎上,還要利用自身、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優(yōu)勢,形成一個綜合立體的教育網絡,從各自方面探討有效途徑,培養(yǎng)大學生獨立意識。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試論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因素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家庭教育;影響

論文摘要: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國內對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的功能、意義、親子關系和家庭教養(yǎng)方式等方面。本文闡述了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學校在促進大學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建議。

一、大學生家庭教育

(一)家庭對大學生成長的獨特作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基礎,是不可替代的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它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獨特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家庭教育的親緣性。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起著巨大的感化作用。目前,獨生子女已成為大學生的主體,與同齡非獨生子女相比,他們對家庭的依賴性更強,獨立生活、學習能力差,獨立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能力不足,對情感、就業(yè)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都難以獨立應對。無論是心理上、精神上還是實際生活上都有對家長的依賴性。因此家庭是大學生來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土壤,是他們成長的堅強后盾和精神支柱。

2、家庭教育的針對性。當前大學教育是一種寬松式的開放教育,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細微的心理變化。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只有父母才是最能洞察孩子心理變化的老師,在對子女進行教育中,能夠準確地抓住問題的根源和本質。

(二)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因素

1、家庭結構及對家庭教育的影響。家庭結構是家庭成員的組合狀況,即家庭中的代際結構和人口結構的統(tǒng)一組合形式。家庭結構不同,家庭功能、家庭關系、家庭的生活管理也不相同??蓪⒓彝ソY構分為“單親家庭”、“核心家庭”和“雜居家庭”。

單親家庭在經濟上收入少,往往形成家庭生活的困難。在家庭教育方面,單親家庭的父親或母親,因精力、體力、經濟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教育子女方面的問題。單親家庭子女易存在孤獨、煩躁、易怒和自卑等不良情緒,學校學習和生活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

核心家庭親子關系比較融洽,家長具有權威性,子女易于受父母的教誨,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很高,教育投入多。

雜居家庭中,老一輩多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更加疼愛隔輩人。此外,人際交往比較復雜,子女在家庭中能夠體驗到多種角色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子女社會化的發(fā)展,能從中學到尊老愛幼、謙虛禮讓和助人為樂等好品質。

2、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親子關系。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父母教養(yǎng)態(tài)度、行為、非言語表達的結合,它反映了親子互動的性質,具有跨情境的穩(wěn)定性。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可劃分為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

在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下,父母提供積極的情感表達,同青少年開誠布公地交流、對其制定明確的行為規(guī)則,這些互動方式既影響青少年與父母持續(xù)積極地關系,又能進一步促使青少年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形成健康的心理能力模式。具體地來講:

(1)采用良好撫養(yǎng)方法的父母向他們的孩子示范關心他人和對社會負責的模式。權威型的父母為他們的孩子提供了關心他人和更具社會責任的行為模式,而孩子能夠通過模仿獲得這種行為模式。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的父母對孩子行為要么過于干涉,要么缺少關心。因此,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不可能具有負責任的、穩(wěn)定牢固的行為模式。

(2)良好的家庭氛圍為青少年發(fā)展成熟的社會技能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在權威型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比來自其他家庭類型的青少年的行為更積極、更具反應性。

3、父母親文化程度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大學生在其身體、心理發(fā)育過程中,外界不良因素極易干擾其正常發(fā)展而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赡苁怯捎谖幕潭容^高的家長,可能更注重教育知識的學習,教育手段更科學合理,其子女心理發(fā)展更為健康。

(三)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建議。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育完整的人,高校更加重視學生的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家長根據時代和社會發(fā)展針對子女的年齡、心理特點和思想實際,積極配合學校,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育。

1、家長應該教育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戀愛婚姻和家庭美德。讓他們知道目前仍然是家庭支助的對象,在經濟上還沒有完全獨立,要克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

2、關注心理狀況,培養(yǎng)自立、自信、自尊、自律、自強等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有利于應對各種問題。大學階段是生理發(fā)育成熟期,但是由于心理發(fā)育未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在面臨一系列問題的時候易產生各種心理困擾。

3、改變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方式。在過去,家長總是“居高臨下”,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不為人先,不為人后”的教育觀念,而現在代之為以培養(yǎng)子女的科學與民主,自立和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精神。

二、結論

由于大學生家庭遠離學校和學生,家庭教育只能是一種遠程式的教育和引導。因此,大學生家庭教育應該重視家庭與學校密切溝通,可通過家庭信箱、家長接待日和新生家長會促使家長參與學?;顒?,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定期向家長郵寄學習成績及表現情況等,使學校與家長密切地溝通,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發(fā)展。另外,學校應指導家長更加充分地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任務,介紹學校的辦學狀況和學科建設情況,讓家長更好配合學校教育。目前,最系統(tǒng)的家庭教育就是假期教育,促使家長利用假期同子女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加深兩代人之間的感情與相互了解。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實踐模式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指導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保證,也是學校教育的需要。探討家庭教育指導模式,對于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分析了杭州市學校、社區(qū)和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模式的特點與運作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并對今后的發(fā)展提出了設想。

關鍵詞:家庭教育 指導模式 課題研究

家庭教育指導是指社會向家長提供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它主要通過兩條渠道進行:一條是通過大眾傳媒對家長的影響;另一條是社會機構對家長的直接指導。

社會機構對家長的直接指導,主要途徑有三種:

1.中小學、幼兒園對學生家長進行的指導;

2.社區(qū)對作為本社區(qū)居民的兒童(青少年)家長進行指導;

3.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對作為本單位職工的兒童(青少年)家長進行指導。

家庭教育指導作為一種有組織的行為,它必定有規(guī)律可循,有范型可供操作參照。我們所說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模式”是以一個區(qū)域為基本單位,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組織管理等方面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上提出的一個可供參考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研究的基礎與實踐沿革

杭州市地處沿海開放城市,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安逸的生活狀態(tài),形成了杭州人介于開放與封閉之間的市民心理;集群型的經濟結構,形成了自轉的市場經濟形態(tài),使杭州市的人才呈現梯形結構(管理層較大);較好的基礎教育與尚不充裕的高校資源,又使家庭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容易發(fā)生偏差。

從我們自1995年起的幾次對全市中小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大樣本調查中發(fā)現:重智輕德、重“魚”輕“漁”的培養(yǎng)方式;重說教輕示范、重要求輕指導的實踐方式等問題不輕,特別是廣大家長對社會環(huán)境變化影響兒童生存方式這一客觀因素認識不清楚,對兒童生命成長的訴求不了解,家庭教育基本還是“率性而為”。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起步較早,1983年杭州一所學校創(chuàng)辦的“家長夜?!辈粌H受到了學校家長的歡迎,而且還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當時,光明日報、杭州日報等都作了專題報道,并給予充分的肯定。這項工作經過教育部門和婦聯部門十余年的不斷努力,由點到面,從城區(qū)到農村,從“夜校”到“學?!?,擴展到百余所,被廣大家長認為是:唯一可以學習怎樣教育孩子的地方。但是,這一時期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還是存在著比較明顯的不足:經驗性強、科學性差;隨意性強、發(fā)展性差;灌輸性強、誘導性差。對家庭教育指導在觀念認識和實踐手段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錯位現象。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為教育環(huán)境,在家庭生活、家庭關系、家庭與社會相互作用中進行的教育活動,因而在目標、內容、方法、過程的組織和管理上不可能有統(tǒng)一、明確的規(guī)范要求,家庭教育沒有模式。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復雜性。要改變杭州市家庭教育的現狀,就必須從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抓起。力求通過家庭教育指導層面上的科學運作,實現家庭教育層面的優(yōu)化?;谶@樣的認識,我們開始對家庭教育指導的系統(tǒng)研究與實踐,試圖“以課題研究帶動工作發(fā)展,以增加科學含量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始終堅持四個核心要素——即發(fā)展性·主體性·時代性·建構性。

“發(fā)展性”要素:由于人的發(fā)展是一個整體協(xié)調的發(fā)展過程,其范圍包括身體發(fā)展、智能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品德發(fā)展和社會性發(fā)展等;而人的發(fā)展又是有階段的,每個發(fā)展階段都有必須完成的發(fā)展任務;特別是人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某些敏感期,即關鍵期。這個時期,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會很小或無影響。所以,家庭教育指導要尊重個體發(fā)展的有序性。

“主體性”要素——家庭教育指導的發(fā)生包含四個不同的過程:不同的過程存在不同的主體形式。在指導家長過程中,家長是主體。家長并不是消極地接受指導,他們以自己的觀念,通過自己能動的實踐活動參與指導過程,根據自己的觀念、需要對指導做出選擇。因此,指導過程中必須注意以家長自身活動的參與為中介,只有這樣才能使指導的影響轉化為家長的意識,融入其主觀世界之中。

“時代性”要素——家庭問題始終伴隨著社會問題而發(fā)生。獨生子女家庭會缺少同伴教育資源而使孩子失去“溶于日常生活體驗、感悟而獲得”生活經驗習得的機會;兩代人生活環(huán)境,傳統(tǒng)文化會因為缺少“父母直覺的示范”而未能被感知;泛濫的信息,會影響孩子對信息的鑒別與篩選,增加成長的風險系數;“文化反哺”現象又預示著父母“天然的教育者”身份開始動搖。所以,家庭教育指導要關注時代問題。

“建構性”要素——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并非是為了讓家庭教育納入某種操作程序,也無法保證家庭教育會出現必然的“因果關系”,而是讓家長通過參與系統(tǒng)的指導活動,提高教育素養(yǎng),優(yōu)化教育功能。家長提高的過程,其實是富有個性的、理想的家庭教育的建構過程。家庭教育完善的過程,也是孩子良好素質、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形成過程。因此,家庭教育指導其實就是幫助“兩代人”共同建構的過程。

作為專項研究,已歷時十余年,第一個五年,主要研究“學校指導模式”。 由杭州市教育局承擔研究的“學校對現代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研究”課題獲得了浙江省教科研規(guī)劃“九·五”重大成果一等獎。第二個五年,主要是“學校指導模式”的推廣使用和“社區(qū)指導模式”的研究。無論是研究“學校指導模式”,還是研究“社區(qū)指導模式”,我們都意識到了家庭教育指導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可以開發(fā),即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對本單位員工進行的家庭教育指導。所以,在這十余年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還不斷在探索實踐第三個模式:“家長單位指導模式”。

我們采用了“三個同步” 的策略——即“研究與實踐同步”、“試點與推廣同步”、“四系統(tǒng)研究同步”。采用這種方法能使研究工作與指導工作全面、協(xié)調、整體得到推進。目前,研究工作在各自不同層面順利地進展著。我們虛心向兄弟地區(qū)學習先進經驗,充分吸收各類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創(chuàng)新、實踐,旨在為順利完成家庭教育指導這一特殊使命提供一種科學、適時、可行的操作范式。

第二部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特點與運作方式

堅持同步運作,是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主要特點。即學校、社區(qū)、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三條渠道同步指導。

一、學校指導模式

以“杭州市教育局家長學??傂!睘檫\作載體的“學校指導模式”,由“網、團、線、隊、課堂、活動”六板塊構建了合理高效的學校對家庭教育指導的運作機制。

1、網——三級指導網絡

為了使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科學化、規(guī)范化,同時又能體現各區(qū)域、各學校的個性化,建立了“市——區(qū)、縣(市)——學?!比壷笇ЬW絡。各級之間既有統(tǒng)一的原則要求,又有各自的工作特色。各司其職,相輔相成。

杭州市教育局家長學校總校[區(qū)、縣(市)教育局分校]是杭州市教育局[區(qū)、縣(市)教育局]非常設機構,負責杭州市[區(qū)、縣(市)]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研究、活動組織和所屬學校指導站工作的督查。

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站是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工作機構,負責設計與執(zhí)行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具體任務。

2、團——家庭教育指導講師團

由本系統(tǒng)教科研專職人員、學校熱心于家庭教育指導研究與實踐且有豐富指導經驗的教師、優(yōu)秀家長組成“家庭教育指導講師團”,負責對“家長學校”師資的培訓;向社會、向家長提供咨詢服務;編寫“家長學?!苯滩呐c讀物。

3、線——“奧迪”家庭教育指導熱線88825885

這是由杭州市教科所主持的繼“學生心理熱線87025885”后的又一條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公益咨詢熱線。每周一至周五晚上6:00點~9:00點工作,由“家庭教育指導講師團”成員擔任咨詢員。

4、隊——家庭教育熱點問題調研隊

家庭教育指導的實效取決于指導者對家長切實需要的了解和對社會發(fā)展影響孩子因素的預測。因此,定期組織調研是十分必要的??傂S幸恢в砂嘀魅巍⒅笇Ы處?、學生和專業(yè)科研人員組成的調查隊,負責對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中熱點、難點問題的調研,如“優(yōu)秀學生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家庭溝通狀況的調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狀況的調查”和“家長資源狀況的調查”等。

5、課堂——“智慧家長課堂”、“青蘋果家長課堂”

兒童成長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發(fā)展任務。家長要知曉任務、掌握要領、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教育。除了各校進行的家長學校常規(guī)性課程外,我們分別在全市設置“智慧家長課堂”和“青蘋果家長課堂”各十個。由專門的課程系列和專職教師授課?!爸腔奂议L課堂”主要是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的傳授;“青蘋果家長課堂” 主要是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

6、活動——建立常規(guī)活動制度,豐富系列活動內容

建立“常規(guī)活動制”,即總(分)校教務長定期溝通會議,咨詢員定期學習會議,每年一次“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研討會”;建立“系列活動創(chuàng)新制”,即總(分)校組織的大型指導活動,如“家庭教育知識競賽”、“家庭教育熱點話題萬人談”、“教育話題四方談”等,希望每年有所創(chuàng)新。充分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實現“家長互動”指導局面。

二、社區(qū)指導模式

社區(qū)對家庭教育的指導,無論指導對象、指導途徑和方法,還是具體指導者,所涉及的空間更大,內容更豐富。就指導對象而言,包含在校兒童和非在校兒童的家長,尤其是0—3歲兒童的家長、祖輩家長、流動人口子女的家長等。由于家庭教育帶有明顯的家庭生活特點,所以指導內容相當的廣泛,親職、就業(yè)、文化、健康等都屬其中。就指導的形式來說,有動態(tài)的——課堂、活動;靜態(tài)的——畫廊、展板;有形的——家長學校、親子游戲;無形的——網絡、通訊;直接的——教子之道的傳授;間接的——成人文化的建設等。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社區(qū)模式”是以“街道(鄉(xiāng)鎮(zhèn))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為核心,以社區(qū)工作站為具體操作單位的二級網絡,上依托市、區(qū)婦聯的直接領導,下依托學校、幼兒園為指導基地。其運作結構圖為:

三、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指導模式

機關與企事業(yè)單位對本單位職工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我們主要做了三種類型的典型案例:

1、辦在村里的家長學?!弥遛k企業(yè)員工的家族性特點,與企業(yè)合作辦“家長學?!保恐馨胩鞄铰犝n,把教育好子女當作培養(yǎng)企業(yè)未來員工的任務來完成。

2、機關里的“家庭教育報告會”———杭州市家庭教育學會組織講師團成員到市、區(qū)、縣政府機關,給干部們講“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等家庭教育知識課,倡導“教好下一代從我做起”,2200余名機關干部聽了課。

3、企事業(yè)單位重大活動中的“家庭教育咨詢臺”———知名企事業(yè)單位的重大活動設“家庭教育咨詢臺”,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專門為本單位的員工解答“家庭教育困惑”?!叭ぐ恕惫?jié),務工人員集中的企業(yè)專門組織咨詢活動,邀請杭州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去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第三部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成效與發(fā)展設想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模式已初步形成。工作模式分為四個系統(tǒng):

1、以現狀分析調查為前提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宏觀規(guī)劃、指導的管理系統(tǒng);

2、以提高家長教養(yǎng)素質為指導實踐的直接目標,進行分類分層指導的工作系統(tǒng);

3、以各類“指導模式”為研究的主要目標,探索不同的指導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系統(tǒng);

4、以形成規(guī)范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新機制為工作目標,探索操作規(guī)律的運行系統(tǒng)。

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每一個孩子的優(yōu)化發(fā)展為目的;以體現家庭教育的主體價值,構建合理的、可行的、有效的家庭教育運轉機制為目標;在民主的、和諧的、雙向互動的指導過程中,幫助家長建立現代教育觀念,掌握系統(tǒng)的養(yǎng)育知識,采用科學的教子方法,在親子教育領域獲得成就。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

模式的建立進一步協(xié)調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的各類關系。以杭州市家庭教育學會為合作平臺,杭州市婦聯、杭州市教育局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yōu)勢,分工操作,力量互補;學校以優(yōu)勢的師資條件在社區(qū)家庭教育指導中發(fā)揮著特有的作用,同時,學校作為社區(qū)內成員單位,也充分地享受了社區(qū)文明所帶給的精神資源。

作為模式的支持系統(tǒng),杭州市已形成了一支龐大而又較為專業(yè)的指導者隊伍:市、局、區(qū)三級講師團,定期學習、備課;學校指導站站長每年4次的培訓、交流;教育系統(tǒng)和婦聯系統(tǒng)的溝通活動定期進行。我們對指導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1、能夠與家長進行平等而樸實的、真誠而虛心的對話;

2、不會對家長教育觀念的任何內容感到棘手,能夠用講授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方法應付自如;

3、有一定的教養(yǎng)經驗,能夠與家長產生共鳴,或能站在家長角度體諒人,但同時又有堅定不移的教育價值觀;

4、非常清晰地把握住指導的目的及實施要點,不試圖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不輕易否定別人,有強烈的同情心與認同感。

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保證了家庭教育指導的質量。

我們處在一個社會高速變革的時代,“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人類有史以來技術發(fā)展的總和”。現在的成年人已很難預見下一代成人后將會承擔何種角色;下一代所將接觸的也不可能再是一個“穩(wěn)定的目標、明確的社會期待和文化規(guī)范一致”的社會模式。成長已不再簡單的是一個適應社會的問題。社會化人格、角色身份、生存技能等一系列要素,幾乎變成了一個人畢生的、無限的自我定向過程。今天我們必須要慎重思考“拿什么去奉獻給我們的孩子”的問題。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層面,我們提出這樣三個命題:

1、社會的積極發(fā)展使家庭功能在不斷轉化,如:家庭的教育功能和撫幼養(yǎng)老功能在不同程度的“部分外化”,在家庭結構諸要素中,建立在姻緣、血緣關系基礎上的夫妻、親子之間的感情聯系,已是家庭支持系統(tǒng)得以存在并正常發(fā)揮功能的重要條件。而建立在用于規(guī)范與約束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的家庭制度在家庭支持系統(tǒng)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下降趨勢。也就是說在未來家庭中,家庭成員情感聯系對維持家庭存在,保證家庭系統(tǒng)作用的發(fā)揮比家庭制度更為重要,因此,建立現代親緣關系的指導已成當務之急。

2、在城市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大軍的子女教育已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流動人口包括民工,他們是社會變革發(fā)展過程中一群具有特質的現代移民。不安于現狀,敢于嘗試、敢于拼搏、勇于超越自己的意識與行為,注定他們是未來社會的強勢人群。目前,他們還處于從城市邊緣向城市核心邁進的過程中。只是由于生計的原因,使他們還不具備為孩子創(chuàng)造較好學習環(huán)境的條件,所以,他們反映的家庭教育問題很特殊,對家庭教育指導的需求也非常強烈。杭州市教育局家長學??傂Ec上城區(qū)婦聯、教育局合作,在區(qū)政府禮堂專門開設了“流動人口家長課堂”,為這類家長講授家庭教育的系列知識,效果非常好,家長聽課時的文明程度遠遠超過城市家長。因此,城市在接納流動人口生產力的同時,如何幫助他們及他們的孩子解決教育的切身問題,盡快適應與融入城市文化,也是家庭教育指導管理系統(tǒng)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3、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有一個團隊的投資,這個團隊包括家庭、學校、政府、社團、商業(yè)、鄰居等;這種投資包括“獲得支持、建立角色、規(guī)則界限、期望、承諾契約、認同評估、社會能力、健康個性”等整體項目。要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指導機構的影響優(yōu)勢,來整合與優(yōu)化這個“投資工程”,使家庭教育的先進理念、科學知識轉化為團隊所有成員具有同一的意識和行為。在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中,家庭教育的各種關系從“天然”走向“必然”。

這是家庭教育指導研究系統(tǒng)研究的重要內容。目前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價值取向,基本處于個體經驗或從眾狀態(tài),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風險的。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模式的建構,作為一項課題的研究業(yè)已完成,但是要全方位地處理好家庭教育指導和家庭教育的關系,使指導轉化為教育過程的生產力,充分發(fā)揮其指向一致的綜合教育功能,共同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質,還任重而道遠。放開視野,站在大教育的角度看,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中是內容最廣泛的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石。選擇新的切口,拓展新的領域,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研究家庭教育的規(guī)律,是我們今后的任務,我們將在本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遺余力地積極探索,努力耕耘,再結碩果。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解析幼兒家庭教育之心理誤區(qū)

【摘要】當前幼兒家庭教育中存在著不少誤區(qū),影響著家庭教育的質量和導向,有必要對此問題進行分析,以利于正確幼兒家庭教育理念的確立。

【關鍵詞】幼兒;家庭教育;心理誤區(qū)

前言

心理誤區(qū)即錯誤的理念和錯誤的思維方式。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幼兒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誤區(qū)也因而主要指家長在家庭教育理念和思維方式上和偏差與失誤,它往往是造成幼兒家庭教育心理問題的根源。幼兒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誤區(qū)主要有如下表現:

一、私有性心理

私有性心理的具體表現就是家長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隨心所欲地支配孩子。這種支配不僅表現為生理上的支配,而且還表現為心理上的支配,孩子成為父母的附屬品。由于家庭教育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是“前喻文化”的產物,孩子就很容易成為父母的私有財產。于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愿望或意見,而忽略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應有的正當要求與合理愿望,這樣就遇到了對孩子全面占有(身體、情感、時間、時間、權利、義務)和孩子作為獨立意義上的社會人的矛盾沖突。在這對矛盾中,父母一方總是占有主導地位,而孩子一方總是處于被動地位,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意志辦事,從而導致家庭教育中一系列的“過度現象”,如過分溺愛、過度保護、過度替代、過度期望、過度教育等不協(xié)調的現象。當孩子不愿接受這類過分的要求,并以不同的形式對各種“過度現象”表示反抗時,父母就又會產生一種難以言狀的“失落感”,感到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失去了精神支柱。而為了避免這種“失落”,反過來又強化這一系列的“過度現象”的矛盾斗爭。由于幼兒在年齡與能力上的局限性,他們也就特別容易受到家長全權的、隨意的支配,從而喪失獨立性,養(yǎng)成過分依賴他人的個性。由家長私有心理所導致的這些教育問題會影響到幼兒今后一生的道路。而且家長的私有性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其他心理誤區(qū)產生的基礎。

二、情緒性心理

情緒性心理是由父母情緒、心理波動而導致對幼兒教育的不良影響。情緒作為一種心理活動,人人皆有。人的活動自覺的或不自覺的受到某種情緒的支配,具有不穩(wěn)定的特點。一般情況下,越是同主體密切的人與事,受情緒因素的支配性也就越大。這就決定了父母對子女的態(tài)度和教育,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情緒因素的干擾,從而導致家庭教育中的某些問題。父母的情緒有高有低,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父母有節(jié)制的情緒流露,會使孩子從中感悟或學習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并有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而父母自由的情感宣泄,則會產生許多教育問題。尤其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幼兒,由于父母情緒的影響對象只有一個孩子,因而比多子女家庭更為集中,產生的影響也就更為深刻。

三、主觀性心理

主觀性心理具體表現在家長不能根據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來客觀地評價孩子和要求孩子。家長完全以其主觀的意志選擇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從而導致家庭教育的種種非理智性行為。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經常出現無視孩子的興趣特點,不切實際地把孩子看成是音樂家、文學家、演員的料子,盲目地進行智力投資,進行強制性的灌輸教育,使孩子苦不堪言。早在我國古代,明代的教育家王守仁就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子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fā)越,自然日長月化?!敝鲝堉匾晝和d趣。根據現代心理學統(tǒng)計資料表明,兒童持續(xù)書寫的時間明顯地受到年齡的限制。6歲兒童僅為5分鐘,7歲為10分鐘,10歲為12分鐘,12歲為20分鐘。而家長往往按其主觀意愿對兒童提出過高的、不理智的要求,這種過度的教育要求很容易造成兒童某種心理障礙。此外,家長不能客觀地評價孩子,則是家長主觀性心理的另一種表現。這種表現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過高估計自己的孩子,放大優(yōu)點,無視缺點,經常放棄教育,慣寵孩子,養(yǎng)成孩子諸多的不良行為習慣。二是過低地估計自己的孩子,總是指責,批評孩子,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旦發(fā)現孩子有了缺點,就無限夸大,甚至用威嚇、體罰的方法對待孩子,結果造成孩子極大的心理壓力。

四、虛榮性心理

虛榮心理主要表現在把孩子作為一種炫耀的工具,從而滿足自己虛榮性的心理需求。應該說愛子之情,人皆有之,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各方面都表現得突出,成為人人夸獎的好孩子,這種心理非常正常。如果把這種情感轉化為對孩子熱情和科學的教育,從而幫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發(fā)展,那么這種舔犢之情無疑會成為家長更理智,更科學,更富有情感地培養(yǎng)孩子的動力。但是,如果這種愛子之情是基于一種炫耀心理和虛榮心理的滿足,就往往會走向反面,產生完全相反的結果。虛榮心,是追求表面光彩,表面炫耀的一種心理活動。雖然虛榮心也可謂人皆有之,但如果把它作為培養(yǎng)孩子的指導思想,那就有害無益。家長的虛榮性心理,對幼兒說,影響更大,首先,容易造成孩子不誠實的行為,從而形成了與他人正常交往的諸多困難。其次,破壞了幼兒的心理平衡,因為他所期望的東西和一個年幼兒童的實際不相符,這樣又會使幼兒經常處于一種掩飾的狀態(tài),當被戳穿后,又會造成幼兒的自卑感,甚至會對自己失去信心。

五、補償性心理

補償心理在家庭教育中主要表現為許多家長自己感覺失去的太多東西,千方百計地要在孩子身上加以補償,因而很容易使家長失去教育的理智。例如現在的年輕父母,由于歷史的原因,經歷的坎坷,感覺自己失去太多了。一旦當(下轉第106頁)(上接第69頁)了父母,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并希望他們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享受得好,接受教育好,將來工作好等等,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此作為教育的指導思想,一味地給予孩子過度的溺愛,即用這種補償心理來代替家庭教育,必然會導致兒童強烈的物質欲望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變得更為嚴重。而在幼兒一旦形成了這些教育問題,不僅會對他們現期的發(fā)展帶來諸多的不利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

六、僥幸性心理

僥幸心理在家庭教育中表現為不能理智而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能及時地對孩子進行教育,甚至對孩子放棄教育。明明看到孩子有這樣那樣的錯誤行為,卻會僥幸地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會好的。豈不知人的性格、品德的培養(yǎng)必須從小抓起,否則就會貽誤孩子。顏之推在他的《顏氏家訓》里曾說:“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主張及早施教。僥幸心理經常使家長對孩子的現實行為及其發(fā)展趨勢缺乏客觀的把握,從而形成一種非客觀心理態(tài)度,并且不能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實事求是的教育。

造成幼兒家庭教育心理誤區(qū)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社會文化的根源,也有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既受到當前社會風氣的影響,也受家長自身素質的限制。具體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1)社會文化根源使幼兒家庭教育確立的是道德取向而非心理取向;(2)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使幼兒家庭教育忽視兒童天性;(3)當前社會風氣的影響使幼兒家庭教育帶上功利色彩;(4)家長自身素質的限制使幼兒家庭教育帶上非理性色彩。全面了解造成幼兒家庭教育心理誤區(qū)的真正原因,能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走出誤區(qū)。

家庭教育優(yōu)秀論文:研究網絡時代家庭教育需要變革與創(chuàng)新

摘要:互聯網技術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技成就,它將人類帶入了信息時代。網絡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存方式,諸如學習方式、教育方式、工作方式、休閑娛樂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等。在我國,網民人數與日俱增,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網站上萬家,上網人數達到1.37億,其中18歲以下青少年網民達到17.2%,約有2300萬之眾,高中學生的普及率超過50%。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不僅對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也對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挑戰(zhàn)。本文試圖分析網絡時代家庭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家庭教育如何進行變革與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網絡信息時代未成年人成長的新需求。

關鍵詞:家庭教育方式 網絡時代 變革與創(chuàng)新 教育需要 青少年網民 互聯網技術 中國互聯網 科技成就

一、網絡對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主要沖擊

網絡時代未成年學生成長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呈現出了新特點,80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網絡時代的“弄潮兒”,他們具有年輕人求新求異的特點,對網絡技術,他們沒有成年人那樣懷疑、觀望甚至排斥的態(tài)度,年輕人永遠是網絡技術的擁護者、推動者、受益者。由于年輕人和父母在對網絡技術的接納上存在態(tài)度和行為上的差異,直接導致了傳統(tǒng)家庭教育出現了發(fā)展中的斷裂,表現為家庭教育陷于茫然、被動、無力、蒼白的狀態(tài)。具體的講,網絡對傳統(tǒng)教育的沖擊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的知識權威性受到了網絡的空前挑戰(zhàn)

在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格局中,家長作為家庭的長者,他的知識、經驗本身就是一本沉甸甸的教科書,家長是孩子的百科全書,在紙質媒體時代,孩子有什么知識方面的問題,基本可以從父母或長輩那里得到答案。但在網絡媒體時代,這一切都被顛覆了,孩子通過互聯網可以很方便地尋求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學習,選擇學習?!皢柛改覆蝗缟暇W”,這已成為子女獲取知識的主要通道,學生們把電腦稱為“放在家里的圖書館”。一般來說,家長教育子女的權威性由三部分構成:即人格權威性;源于血緣親情的權威性;擁有知識的權威性。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子女的知識傳承性被互聯網無情地切斷了。家長知識權威性的喪失削弱了父母人格的魅力,加大了家庭教育的困難。

(二)家長向子女傳遞信息的過濾性與網絡復雜性的矛盾。

一般來說,家長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或知識是經過過濾的,尤其是對孩子身心發(fā)展有副作用或危害的信息,家長是不會給子女傳播的,父母在家庭起著一道“防火墻”或“隔離墻”的作用。尤其是我們國家近十多年來,通過舉辦各種類型家長學校,向家長系統(tǒng)介紹教育子女的新觀念、科學知識和正確方法,家長的教育素質有明顯的提高,他們很注意不良信息對子女的影響,在家庭倡導健康文化氛圍。但在網絡時代,家長的“防火墻”、“隔離墻”已形同虛設,孩子上網,各種信息撲面而來,網絡技術尚不能完全做到對黃色網站或色情信息的屏蔽,另外,網上一些對未成年學生有誘導誤導的不良信息,也容易扭曲未成年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改變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網上信息的雜博,魚龍混雜和家長給子女傳遞知識的過濾性、單純性產生了矛盾,直接侵蝕和抵消家長的教育效果。

(三)家長和子女的親和力受到了網絡的沖擊

家庭教育中,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徑,良好的有效的親子溝通有助于家庭建立和睦的教育關系。在網絡時代,未成年子女把相當多的時間用在上網上,他們和父母交談溝通的時間相對減少。網絡作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使得家長明顯有了被淡漠被邊緣的感覺,上網—看電視—睡覺是網絡少年家庭的生活軌跡。值得注意的是,在上網未成年學生中,他們喜歡使用網絡語言,這些網絡語言如“菜鳥”、“大蝦”之類使得聽不懂網絡語言的父母一頭霧水,破譯不了網絡語言的語義信息,談何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

(四)網絡對家長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家庭教育是家長對子女進行的家庭教育指導,未成年學生上網對家長的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具體的講,家長面臨下列挑戰(zhàn):①對網絡的接納程度;②對網絡技術的應用程度及水平;③家長網絡道德水平和網絡社會的法治意識;④對未成年子女上網科學指導和管理能力。比如說,家長不掌握上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猶如不會開車的人教導別人如何駕駛車輛一樣可笑。

二、網絡時代家庭教育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

家庭教育是具體的過程性的概念,不

同時代的家庭教育有不同時代的社會內涵。家庭教育要不斷地吸收社會先進的文化科技成果,才能彰顯它的生命力。網絡時代,家庭教育需要做出那些變革與創(chuàng)新呢?

(一)改變對互聯網的偏見

科學技術是推進社會變革包括觀念變革的巨大推進力量,從科學技術發(fā)展史來看,尤其是直接影響到人們社會生活的科學技術在其推廣的初始時期,人們都有一個適應期.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當前,家長對網絡的偏見主要為:“上網對孩子有害”,“上網弊大于利”。產生這種原因主要來源于對網吧的擴散聯想。媒體過多報道未成年人進入營業(yè)性網吧或黑網吧產生的一系列惡果,使得家長“談網變色”。其實,上網聊天、玩游戲只是網上娛樂活動,并不是上網的全部內容。在陜西省家庭教育網絡總校舉行的“網絡與家庭文化建設征文”活動中,很多中小學生寫來的稿件很有說服力,他們在網絡世界汲取精神營養(yǎng),尋找資料,學習知識,開闊視野,網絡給他們帶來了很高的精神享受。相信家長看了這些征文,會對孩子上網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不消除對網絡的偏見,就可能被網絡這種新科技成果拒之門外,落后于科技的發(fā)展。

(二)要消除兩代人在網絡時代的“代溝”。

從我們的調查來看,家長和子女在對網絡的認識上存在明顯代溝,絕大多數孩子認為上網“利大于弊”,而家長認為“弊大于利”的人數較孩子為多。究其原因,除了前面說過的原因外,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家長和孩子在網絡知識掌握上總體存在差距,孩子的網絡知識多于家長,他們上網從中獲益多多,用一位中學生的話來說,網絡是家里的“微型圖書館”,他們認為上網好處多,是有切身的體驗,是經驗之談。而家長這個群體不像在校孩子系統(tǒng)地經過網絡基礎知識的培訓,他們有不少是“網盲”,或者說是現代高科技文盲,還固守著“上網有害”的成見,這種成見,大多是道聽途說,或從其他渠道得到的二手資料。而那些經常上網的家長,一般對網絡抱有親近感覺,接納的意識較強。消除兩代人對網絡態(tài)度的代溝,是現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消除的有效辦法是家長要敢于上網,善于上網,并能遵守網絡道德,這樣,他們就會和子女在網絡問題上有共同的語言,溝通和交流就順暢得多。

(三)家長要改變學習觀念

學習是現代人提升自我能力的基本手段,學習不僅是從傳統(tǒng)紙質媒體獲取知識,也要從網絡傳媒獲取知識,尤其是現在社會,網絡世界信息浩繁,幾乎包容了人類的一切知識性成果,上網瀏覽權威性、專業(yè)性網站,對家長來說,是一條見效快、投資少,非常便捷的學習方式。現代人在網絡時代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革,除了研究性的深層次閱讀外,一般性的淺閱讀是很多上網者的選擇。具有上網條件的家長要改變學習觀念,充分利用并享受網絡這種傳媒工具,來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發(fā)展自己。家長學習要走在子女的前面,家庭教育指導才有效果。

(四)家長學校的辦學方式需要創(chuàng)新

信息網絡時代,家長學校的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變革。傳統(tǒng)的家長學校是家長匯聚在一起,由教師集中授課,這種方式沿襲已久,成為一種思維定勢,一種固定了的教學方式。但在網絡時代,家長學校的教學方式悄然發(fā)生著變化,表現為由過去的集中學習變?yōu)榉稚W習,只要有上網條件,家長不來學校,在家里,在辦公室,在網吧,都可以隨時上網,這既節(jié)省了時間成本,不用往返校園的奔波,不用耽誤寶貴的時間,可以靈活性的學習,甚至走在馬路上通過手機也可接收教育信息。另一種變化是由強迫性學習變?yōu)檫x擇性學習,過去的集中授課式家長學校,家長坐在一起,聽一位教師的課程,缺乏因人制宜的靈活性,各取所需的選擇性?,F在,自己進入教育網站,根據自己需要瀏覽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動性、選擇性、自主性。陜西省家庭教育網絡學校的建立,就是網絡時代家長學校辦學形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從網校開辦一年來的實踐看,家長對網絡家長學校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歡迎和接納態(tài)度?!度珖彝ソ逃ぷ鳌笆晃濉币?guī)劃》提出,要開辦網上家長學校,是符合現代家長學校辦學新趨勢的。

網絡時代家庭教育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需要家庭教育工作的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各級婦聯組織牽頭協(xié)調指導家庭教育工作,承擔好這一責任,就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科技發(fā)展的需求和家長教育子女的需求,積極探索開辦網絡家長學校的新思路,新做法,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水平,提高網絡信息時代家庭教育工作指導的新能力,使家庭教育工作在構建和諧家庭,在提升家長教育素質貯存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