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生的境界范文

時間:2022-11-29 06:21:42

序論:在您撰寫人生的境界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dǎo)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第1篇

我在《新原人》一書中曾說,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有了意義。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gòu)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構(gòu)成各人的人生境界,這是我的說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于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fēng)俗習(xí)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沒有意義,或有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于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yán)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gòu)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xiàn)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yīng)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chǎn)物,后兩者是精神的創(chuàng)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們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解;天地境界則需要最多的覺解。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中國哲學(xué)的傳統(tǒng),哲學(xué)的任務(wù)是幫助人達(dá)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別是達(dá)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學(xué)境界,因為只有通過哲學(xué),獲得對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達(dá)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學(xué)的產(chǎn)物。道德認(rèn)為,并不單純是遵循道德律的行為;有道德的人也不單純是養(yǎng)成某些道德習(xí)慣的人。他行動和生活,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學(xué)的任務(wù)正是給予他這種覺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學(xué)教人以怎樣成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為圣人就是達(dá)到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這是哲學(xué)的崇高任務(wù)。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說,哲學(xué)家必須從感覺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學(xué)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墒翘斓鼐辰绲娜?其最高成就,是自己與宇宙同一,而在這個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國哲學(xué)總是傾向于強調(diào),為了成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跡,也不需要表演奇跡。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覺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有不同的意義。換句話說,他是在覺悟狀態(tài)做他所做的事,別人是在無明狀態(tài)做他們所做的事。禪宗有人說,覺字乃萬妙之源。由覺產(chǎn)生的意義,構(gòu)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第2篇

人生的境界有許多種,快樂是一種境界,寬容是一種境界,無私也是一種境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比绻菚r的古人以“無閑事掛心頭”為人生的一種境界,那么在人類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已經(jīng)到了今天的時候,我們要對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也是一種人生境界。

在我看來,快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愁眉苦臉,這又是何必呢?我們應(yīng)該多一份快樂,少一份哀愁,從而達(dá)到人生的這種境界。

一百多年前,法國的雨果曾經(jīng)這樣感嘆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懷?!彼?,寬容也是一種境界,一種更高的道德情懷。當(dāng)年齊王韓信未發(fā)跡時有過“胯下之辱”,但在漢朝建立后,再見到當(dāng)初侮辱自己的無賴,卻能不記前嫌地任命他為巡校尉。所以,我們說,寬容也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而且只有這樣的境界,才能海納百川,也才能使這個世界更美好。

第3篇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屈原的人生境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人生境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人生境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則是魯迅的人生境界。

王國維以“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睘橹螌W(xué)的第一境界; 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睘橹螌W(xué)的第二境界; 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為治學(xué)的的三境界。其中同時也包含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人生的感覺,像清水,似白云,清淡而又復(fù)雜。人的一生或是悲涼,或是快樂,或是灑脫。人生如樂章,跌宕起伏。細(xì)細(xì)品味,似幻如夢。

想起了莊子的人生,如同蝴蝶一樣凄迷。莊子是灑脫的,它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他的人生是與自然親近,與大地相融合。這是一種美,人生的美,瀟灑是他的人生境界,人生的境界不過如此。

人生如夢,莊子就在夢中變成蝴蝶,翩翩起舞,從這夢中我可以看到他的人生追求。莊子追求的是自由自在,自然無待的人生境界。莊子把擺脫看成是一種人生的自由。因為莊子無法承受那種使人性扭曲的壓力,更不以這種重壓來桎梏他人的自由,所以莊子“持竿不顧”。

莊子是一顆守望心靈月亮的樹,而且是孤獨的樹,展現(xiàn)給人世間無限的魅力。

莊子不容抗拒地為我們播下思索的種子,讓人感覺他那一腔恣肆的情懷。事實上,在我們的人生中,除了令我們振奮的美好前景外,也充斥著庸常之輩無奈的心態(tài)以及認(rèn)同世俗的風(fēng)氣,窒息著理想者的呼吸。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們每天面對各種誘惑,有時會不知所措,當(dāng)我們走進莊子的人生,看到的是一個忍受生活痛苦孤獨、超凡脫俗,守護理想而又無比熱愛生活的哲人形象。

瀟灑的莊子不是坐在濮水之濱,而是坐在人生河流的岸邊,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時刻警示著我們:拒絕誘惑,擺脫誘惑,這是人生的境界。

第4篇

著名哲學(xué)家張世英先生曾提出“人生四境界說”。他按人的自我發(fā)展歷程、實現(xiàn)人生價值和精神自由程度,把人生境界分成“欲求的境界”“求知的境界”“道德的境界”和“審美的境界”四個層次。四種境界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彼此交錯。一般而言,人往往是四種境界兼而有之,而人品之高下只是以各種境界所占比例多少不同而決定。

欲求的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一個“欲求的境界”占主導(dǎo)地住的人,只知道滿足個人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欲望??鬃拥牡茏痈孀铀^“食色、性也”,大概就是指的這種境界。這種人往往未脫離動物狀態(tài)。也就是孟子所說的其“異于禽獸者幾?!?。因為這種人沉醉于低級趣味,自然無自由可言,更談不上什么人生價值和意義。

求知的境界。也稱作“求實的境界”。處于求知境界的人,不再單純滿足于生存的欲望,而是有求知欲。要求理解外在客觀事物的秩序和規(guī)律,由此催生出科學(xué)求實精神。一個人有了知識,把握了規(guī)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將得到大大的提升。那些科學(xué)家都居于這種境界。那些酷愛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天才,也有這樣的境界。

人生的道德境界與求知境界幾乎同時發(fā)生,但從實現(xiàn)人生意義、價值角度和精神自由程度而言,道德境界高于求知境界。因為人在道德境界中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主客觀的外在性,而獲得了更大的自由。但道德總是以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為前提,道德上的“應(yīng)該”就是這種差距的表現(xiàn)。在哲學(xué)家看來,我日常對“他人”所持的“推己及人”“同情”“憐憫”等人生態(tài)度,只是一種“俯視他人”的低層次的道德境界。一個人只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對他人負(fù)責(zé)。才能上升到高層次的道德境界。

道德的實現(xiàn)與完成,既是道德境界的極致,也是它的結(jié)束,這時開始進入人生的“審美境界”。這一境界包含道德而超越道德,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審美境界中,人不再是同于道德義務(wù)強制行事。不再只是為了“應(yīng)該”行事。人完全處于一種與世界萬物融為一體自然而然的境界之中。審美境界中的人,其行為必然合乎道德,但他是自然而然、自由自在地做應(yīng)該之事,無任何強制之意。

第5篇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不在于你獲得了多少,而在于你的內(nèi)心是否有滿足感和幸福感。過一種寧靜簡單、舒適自在的生活,讓心靈獲得愉悅,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生活越簡單,離這樣的境界越近。

北宋文學(xué)家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他所謂“六一”是:“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宦海沉浮,看透了人間冷暖之后,歐陽修深切體會到人需要返璞歸真,回到最簡單的狀態(tài)。物質(zhì)越是簡單,精神世界越是豐盈遼闊。這樣的狀態(tài),是人生的最佳狀態(tài),刪繁就簡,摒棄了所有負(fù)累,只剩下簡單。這樣的人生就如同一幅寫意山水畫,寥寥幾筆,境界全出,韻味無窮。

美國作家、哲學(xué)家梭羅,是19世紀(jì)非常有世界影響力人物。梭羅為了自己的信仰,28歲時來到瓦爾登湖畔,建了一個小木屋住了下來。他在那里住了兩年,過著勞動與學(xué)習(xí)的生活,并在此后根據(jù)自己在瓦爾登湖的生活觀察與思考,整理并發(fā)表了兩本著作。隱居瓦爾登湖期間,梭羅在湖水、森林、月光、鳥鳴的世界里,靜靜地思索著人類應(yīng)該有的生存狀態(tài)。他說,多余的財富只能換取奢靡的生活,而心靈的必需品是無需用錢購買的。他倡導(dǎo)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隱居期間,一張床、一張木桌、三只凳子,就是他的全部財富。后來,梭羅結(jié)束了離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來的村落,仍然保持著自己簡樸的生活風(fēng)格。梭羅詩意地棲居在這個世界上,因為生活簡單,所以才能夠騰出時間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在寫作的時候,只需要一張小桌子、一盞臺燈、一些稿紙或者一臺電腦,別的都不需要了。這種“小桌子理論”讓他很受益,因為簡單,他靈感不斷,文思泉涌。有一段時間,他嘗試換了一張大桌子,還是胡桃木材質(zhì)的,可是在這張桌子上,他的注意力會被桌子上的小玩意吸引,靈感也跑掉了,只好放棄。因為簡單,所以不會被迷惑,更能專注自己的心靈世界。

第6篇

春暖花自芳,墨海醉筆,抬眸間,一只蝴蝶翩然飛過,似驕陽明媚,如雨露玲瓏。心被驀地牽起,殊不知,為了等待這一天,她由蟲到蛹,最后破繭成蝶,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蒼白了多少等待,又流逝了多少華年?

這是一次生命的蛻變,一次質(zhì)的飛躍。不禁想起一段禪語,是說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其實生命的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就是由最初的淺薄逐步走向深刻,由最初的無知逐步領(lǐng)悟到生命的真諦。

初識世界的我們,如同一張白紙,一塊璞玉,不經(jīng)雕琢,沒有修飾,亦無瑕疵。相信感官,相信自己的第一認(rèn)知。他人說什么,便是什么,于是,知道了什么是山,什么是水,什么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簡單的認(rèn)知與純潔的天性讓我們生活在夢幻的世界,心靈的凈土上,隨心隨性,愛憎分明。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事漸多,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發(fā)生了改變。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幼非?。狹隘的表面認(rèn)知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渴望廣闊的天地,自由的馳騁。于是我們帶著滿腔熱血,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蛻變。

入世之初,我們拿著真善美去發(fā)現(xiàn),憑著書本上的真理去探索,用最本真的面貌去看待生活,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識去質(zhì)疑權(quán)威,我們自信滿滿,激情澎湃,神采飛揚。進入這個階段,人是好奇的,進取的,探索的,激昂的,自我的,敢于冒險的??瓷缴狼?,觀水辨清濁。

然而,入世漸久,我們會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世界觀正逐步被現(xiàn)實所摧毀。社會上經(jīng)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圣潔愛情屢遭踐踏,社會倫理常剛不在。每個人都帶著面具生活,沒有誰會毫無芥蒂的相信誰。漸漸地,我們被世俗的塵埃所蒙蔽,周圍的一切都成了主觀意志的載體??瓷礁惺捝?,觀水覺涼薄。

借古諷今,指桑罵槐,憤世嫉俗油然而生,緊接著,激憤,憂慮,彷徨,不平,抱怨,疑惑,警惕,一股腦的向我們襲來,逃不可逃,避無處避,我們浮躁不安,我們迷失自我。

精神目標(biāo)漸隨風(fēng)逝,倘若人生停留在這個階段可就苦了這條命了。所謂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人就會望著哪山高,便不停的攀爬,爭強好勝,利益熏心,殫精竭慮,機關(guān)算盡,永無休止。什么文明道德,什么倫理常剛,皆拋之腦后,唯私利是生活的準(zhǔn)繩。

殊不知,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循環(huán)往復(fù),綠水長流。所謂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沒有永遠(yuǎn)的利益,也沒有倒置的青春。有很多人便停留在這個階段,追求一生,奔波一聲,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目標(biāo)總在彼岸,欲望永無止境,于是抱憾終生,走向生命的枯竭。

人生多迷幻,看到枝頭上粒粒飽滿的青梅,我們無法抑制對春天的渴望。徜徉在車水馬龍的街頭,我們經(jīng)不起繁華事物的誘惑。在冠蓋如云的都市,我們對功名利祿,難以自持。多少人,被愛情所傷,被浮名的酒,被錢財?shù)亩?,給藥啞了嗓音。轉(zhuǎn)過身,只看到優(yōu)雅背后的狼狽,看到富貴背后的貧瘠,看到榮耀背后的慘淡。

終日輾轉(zhuǎn)于浮世,終于有一天,累了,倦了,知道停歇了,懂得審視了,通過徹悟,一些人掙脫了生命的枷鎖,卸下了心靈的偽裝,不再一味的奔勞,而是回歸自然,將身心沐在廣袤的天地間徜徉。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fēng)明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只是偶爾會有山洪暴發(fā),泥石墜落;看水仍是水,只是偶爾風(fēng)起云涌,泥沙渙起。這便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了。

經(jīng)過這三個階段,雖然所經(jīng)歷的事情截然不同,但最終殊途同歸。其中所升華的、隱藏在深處所流動的,則是生命的純一。

白落梅說過,人生一局棋,關(guān)于輸贏,我們總是無能為力。迷惘之時,多半在局內(nèi),當(dāng)你了悟的時候,人已在局外。這世間的欲求總是太滿,只是再滿的欲求也不能填補虛空。因為,欲求本身就是一種空蕪,你追求的時候,它突然消失,你淡然的時候,卻已經(jīng)擁有。

只有覺悟,才可以給那些無處安放的日子,找到歸宿;只有覺悟,才可以夠給不堪一擊的生活,找到依靠;只有覺悟,才可以給浪跡江海的船只,找到港灣;只有覺悟,才能夠給空靈飄渺的靈魂,找到主人。

人生,總有許多不完美,諸如痛苦,諸如掙扎,諸如彷徨;人生總有許多完美,諸如快樂,諸如美麗,諸如幸福。總得給自己一片天空,學(xué)會飛翔;總得給自己一個角落,學(xué)會遺忘;總得給自己一方天空,學(xué)會成長。

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世界賦予我們每個人平等的生命,無多也無少,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歲月便將演繹生命的逝水沉香。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每個人都曾有過一個回憶,或歡樂,或無奈,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記住,或掩埋,因為時光不再;

每個人都曾有過一段情,或痛苦,或甜蜜,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留下,或走開,因為,時光不再;

每個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或黯淡,或繽紛,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流連,或醒來,因為,時光不再;

第7篇

癌癥位居人類健康的十大殺手之首,而且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罹患癌癥。女作家曹又方正當(dāng)盛年,卻不幸患上卵巢癌,且病情被發(fā)現(xiàn)時已屬中晚期,做過切除手術(shù)兩年后病情復(fù)發(fā),不得不再次進行手術(shù)。被病痛困擾了五年的她沒有因此而悲觀消沉,她不僅好好地活著,而且還根據(jù)自己的切身體會寫成了一本名為《淡定?積極?重生》的勵志書。在這本書中,她生動地陳述了作為一名癌癥患者的心路歷程、生死觀、心理的陰暗和光明面,等等,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癌癥病人的三種人生境界――淡定、積極、重生,殷切而篤實地表達(dá)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我,寫給渴望健康的你”的意旨!

該書的第一章題為《在淡定與積極之間》。在這一章中曹又方告訴我們:要做到身病心不病,一個人即使身體生病了,仍可以力保心靈健康。面對惡疾,我們應(yīng)該保持淡定的心態(tài),在整個疾病的治療過程中,應(yīng)拋開心理上不必要的恐懼、自責(zé)、后悔,慈悲地豁免自己。與癌魔抗?fàn)?,需要有無窮的定力和沉穩(wěn)的智能。面對癌魔,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無畏或恐懼,軟弱或堅強。樂觀或絕望。在這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我們要學(xué)會以一種淡定的心態(tài),放下一切,使自己從疾病的困擾中解放出來,不再空抱著奇跡發(fā)生的夢想,使心靈得到自由,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從從容容地為自己的人生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

要做一個對自己負(fù)責(zé)的病人。如果僅僅是接受了患病的現(xiàn)實、拋開了對死亡的恐懼,卻不能積極地配合治療,也是不正確的。從容過后,還需要用非凡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去戰(zhàn)勝癌魔。在這場殘酷的戰(zhàn)斗中,你應(yīng)該盡力地去了解對手,想方設(shè)法地增強自己的抵抗力,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讓心靈發(fā)揮自我治療的最大潛力。哪怕不斷受到病痛的折磨,也要快樂地生活。不能讓身體白白受苦,要活得快樂一點,盡力把失去的補回來。盡管得了癌癥,可心靈和思想并沒有生病,你的手還可以觸到鮮花的柔嫩,你的鼻還可以嗅到春天的芬芳,你的眼還可以看到陽光的明媚,你的心靈也還能體會到生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