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課堂效率論文范文

時間:2022-11-07 20:31:04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效率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課堂效率論文

第1篇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高校的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針對高等數(shù)學這門課的特點,適當?shù)挠枚嗝襟w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高等數(shù)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內容比較抽象,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板書方式,有些抽象的東西我們就不能形象直觀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如果利用多媒體,可以起到很好的一個效果。比如講到定積分概念時,由于定積分的概念比較長,很難理解,在引出概念時要求曲邊梯形的面積,用到的方法就是把曲邊梯形分割成若干個小曲邊梯形,把若干個小曲邊梯形的面積近似用若干個小矩形的面積去代替,再把小矩形的面積進行累加,就得到曲邊梯形面積的近似值,最后通過求極限,把面積的近似值轉化為精確值。這一過程是無限細分的過程,如果用傳統(tǒng)的方法,老師在黑板上無論將圖形畫的多么細,都無法將無限分割這一過程表示出來。

第二,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

高等數(shù)學概念比較多,邏輯性比較強,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始終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樣長期下去,學員的積極性沒有了,上課也很難集中精力,思想容易開小差,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作為教員必須改變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要花心思,盡量使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比如我們可以嘗試轉換角色,在講到極限的概念時,先讓學員課前預習,上課的時候找上幾位同學,讓他們在課堂上向其他學員講解他們理解的概念,最后由教員做總結點評。這樣做不僅可以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把學員學習的情況及對某一問題的理解能力及時反饋給教員,以便在講課的過程中適當?shù)淖鲂┱{整,以學員更能接受的方式傳授學員知識。

第三,提高講課技能與教學水平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要想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師除了認真?zhèn)湔n外,掌握一些教學技能也是必須的,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高等數(shù)學的知識,學生要經(jīng)歷由不知到知、由知到會、由會到能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要求具備淵博的知識,而且更要具備良好的教學技能。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教學技能,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游刃有余,從而淋漓盡致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要具備良好的教學技能,必須訓練自己的語言技巧、提問技巧、導入技巧、板書技巧、講授和調控教學的技巧等,。另外一定要把握住課程的主次與脈絡,思路清楚,層次分明,基本問題一定要講透徹,復雜的問題不要講的太細,只需講清思路,啟發(fā)學員自己完成細節(jié)。如果講的太細,反而使學生抓不住要領,達不到好的效果。提問要難易適中,太難損傷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失去信心,太容易又讓他們驕傲自滿,心生浮躁,另外還要注意提問的時機,時機恰當,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課學生愛聽,樂學,就必須訓練自己的教學技能。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使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同時增強自己控制課堂的技巧,使教學進程能按預定的目標穩(wěn)步進行,提高高等數(shù)學的課堂效果。

第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大學數(shù)學與高中數(shù)學相比,概念抽象了很多,學生理解起來就會很吃力,這樣枯燥的概念講多了,學生就只能死記硬背,這樣既不能增進學生學習的熱情,又使學生學習起來很費勁,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即使我們講解的再深刻、再透徹,學生有時還是難以迅速的消化吸收。因此我們必須通過一些例題來幫助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夠舉出恰當?shù)睦右彩菍φn堂教學效果的一個促進,另外還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因此,教師在講到應用時,盡量從生活中發(fā)掘熟悉的事物設計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便于他們理解抽象的東西。例如在講到第三章函數(shù)的極值時,我們給學生提到這樣一個問題:敵人乘汽車從河的北岸A處以1千米/分鐘的速度向正北逃竄,同時我軍摩托車從河的南岸B處向正東追擊,速度為2千米/分鐘.問我軍摩托車何時射擊最好(相距最近射擊最好)?

第五,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如果沒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就會使得教和學分開,教師只管按照自己的進度教學,而不與學生交流,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知識,整個課堂就會顯得毫無生機,死氣沉沉,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如果沒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些就無法實現(xiàn),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

進入大學后,由于大學數(shù)學相對較難,許多學生對數(shù)學有一種恐懼和厭煩心理。而融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對老師有一種親近感,愿意把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告訴老師,吐露他們真實的想法,這樣便于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采取適當?shù)姆椒?克服學生各種消極的思想,提高教學效果。

第六,正確評價,及時表揚和鼓勵

正確評價,及時表揚和鼓勵可以激發(fā)學員的上進心,自尊心,評價必須公正,注重學員心理發(fā)展的水平和特點。尤其對于學習較差和信心不足的學員,更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不要對他們的要求過高,注意循序漸進,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只有把所有學員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我們要考慮高等數(shù)學的學科特點,深入研究,積極探尋科學的教學方法,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提高高等數(shù)學的教學效果。

第2篇

首先,要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個性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應是中學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但是,從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的整體來看,教師為中心仍占統(tǒng)治地位,教學滿堂灌、滿堂問的現(xiàn)象還普遍存在,學生幾乎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很多媒體指責中學語文教學“侵占了學生學習的自”,不無道理。造成中學語文教學如此尷尬局面的—個重要原因是,教師過分強調自己在雙邊活動中的地位和功能,沒有把學生作為真正的“主體”來對待,嚴重一點的,便蛻變?yōu)閷W生主體意識的徹底辱沒。

要真正發(fā)揮主渠道的作用,就必須打破這種舊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捎赏篮颓昂笈艑W生組成課堂學習小組,映射大課堂教學環(huán)境,將師生雙邊活動轉化為學生之間的自由討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頻率。也可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課堂預習,做好課堂教學準備操,讓學生上講臺示范操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對應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自悟。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遠比被動的接受式學習來得更主動、更有效。

其次,要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鞓肥恰N氛圍,是一種修飾,更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催化劑??鞓穼Υ龠M積極思維、培養(yǎng)完善智力和人格結構的作用,已被教育界矚目。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一堂課上,僅僅拘泥于圖解教參,并以書本或自己的答案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簡單、呆板地滿堂提問,滿足于一定的程式;把語文神秘化,把目標架空、虛化;沒有激情,不愛學習,視學生為容器;自己不快樂,也不讓學生快樂……諸如此類的行為發(fā)生后,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開始封閉或滯后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這樣的語文教師應該承擔相應的貢任。因為他們所褻瀆的不止是語文教學,其所作所為有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學生樂于學習使他們感到快樂的東西??鞓分谂d趣的引發(fā),之于能力的轉化,之于素質的養(yǎng)成功不可沒。從這個意義上講,挖掘快樂因子,也就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課堂上,教師說話風趣、幽默,呈露個性風采。語言是師生溝通的橋梁,快樂的語言會使來往的車輛暢通無阻。語文教材本身也蘊含著許多快樂的因子,就看你有沒有去悉心發(fā)掘,語文教師具有這方面的素質。在教學中,要有意設置教學障礙,或曲徑通幽,或連環(huán)出擊,或將錯就錯,學生會樂此不疲,獲取新知所帶來的歡樂,有時一堂課便能筑就他們學好語文的堅定信念,并為之拼搏而無悔。同時,注意觀察學生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教師要善于找到與之內應的快樂因子,和學生共享,并以此為觸點,督促學生完成當前學習任務。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現(xiàn)身說法,或穿插名人名家軼事,或涉及一些書本外的知識和當前的熱點問題,能極大程度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難所學的知識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至于學生作文中一些錯的有些滑稽的內容,講評時可以采用“揭短法”,讓學生玩味,在歡快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一句話,語文教學不要太“規(guī)范’”,應該瀟灑一點,多一些自由,多一些笑聲,要有前瞻性。

再次,追求課堂美好境界。語文課的教學境界,是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審美信息的感悟和體味,是融知識性、科學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為一體的教學藝術氛圍。它對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和提升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上面提到的快樂,一旦升華,便是一種境界。關于美好境界,首先要再現(xiàn)課本內容的個性特征。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深刻發(fā)掘文章的思想內涵,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才能創(chuàng)造這種境界,并輔以與之內應的教學處理手段,讓學生品味其情調,領略其主旨,激揚其情懷。其次要講究文章的整體效應。整體本身是一種至美,人為地將分割成各種“點”,線性排列,切塊分析,孤立訓練,不利于學生對各種知識能力的完整把握。任何一種人為肢解課文教學的方法,都是對教學境界美的傷害和破壞。將美文作試卷化的分解處理,更是這種破壞的極致。學生泡在類似試卷題目的提問里,看上去熱熱鬧鬧,定點到位,孰不知學生接觸到的只是一堆泡沫。整體理解課文,將諸知識點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才是達到這種境界的先決條件。

另外,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不是表層翻新搞美,而是對學生審美的喚醒和呵護。當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一種體系剛提出來時,便有了無限的生命力,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大放異彩。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敢于質疑,大膽發(fā)表獨特見解,說有創(chuàng)意的話,寫有創(chuàng)意的話,寫有創(chuàng)意的文,展開想像的翅膀,在大語文教育所營建的氛圍中任意翱翔,以心靈的自由撞擊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最后要留下一點空白。齊白石的畫以空白見美,語文教學何嘗這樣。此外,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也是我們必須追求的美境界。

最后,給予動態(tài)評價。語文因其答案的不唯一性和隱秘性,其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常常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不能簡單地以對和錯來評判,否則就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單道,甚至死胡同。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應是一種動態(tài)評價,所體現(xiàn)的應是一種思維的延續(xù)和發(fā)散,主觀而又不失更實與合理,這就要講究語文課中的評價策略。首先,教師的評價用語與素質教育思想同一。雖然語文教育界時興什么“無錯評價”,但筆者認為,通過優(yōu)化評價用語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價,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對錯誤和不規(guī)范的答案。其次,評價的量化、量化了的東西往往可視可觸,有實感,學生容易掂量。筆者十分推崇錢夢龍等老師的激勵評價,他們將評價目標量化為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的操作點,一旦達到,即給以滿分,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量化的評價還能體現(xiàn)真實、公正的原則。筆者曾成功地量化了一堂辨論課的評價,將評價正方和反方勝負的標準簡化為累計滯留時間的多少,由于評價相對科學和唯一,學生都致力于積極思考和快速反應,其思維品質在—定程度上得到了良化。語文課中的評價可以不拘一格,直指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教育方向的評價,都是成功的評價。

綜上所述,優(yōu)化教學過程,發(fā)揮主渠道作用,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和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語文教學工作者能基于這樣認識,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就能把握好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第3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不要沒有重點、面面俱到。因為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合理地運用這短短的45分鐘,如果教師不能把握教學的重點,就會出現(xiàn)課堂效率低下的結果。因此,教師的講解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能大講特講,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那么,怎樣才能抓住重點?我認為這需要教師在備課上下功夫,在課前要用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教材和資料,對課本的重點和難點做到胸有成竹,這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才能更加自信,才能使課堂教學收放自如。

二、轉變教學觀念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想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要實現(xiàn)合作和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的過程。然而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沒有顧及學生的感受,只是自己在表演,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著距離,沒有平等和民主。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數(shù)太少,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走思,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那么,怎樣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不是考慮自己在課堂上說什么、講什么,而是考慮學生怎么學,怎么才能使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動腦去思考。此外,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太多,否則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要因勢利導,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轉化后進生

現(xiàn)在的中學生自制力比較差,很多學生不會學習,不愛學習,在游戲上的興趣遠遠超過了學習上的興趣,如果不能及時引導和制止,他們很可能成為后進生。教師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后進生,否則會導致他們周圍的學生也會受到影響,出現(xiàn)更多的后進生。因此,要想提高本學科的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后進生,努力轉化后進生。

四、經(jīng)常進行教學反思

要想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需要經(jīng)常反思,反思對教師的發(fā)展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前提,也是教師成長的需要。教學反思就是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和自己的感覺進行思考,總結經(jīng)驗和不足。在每一堂課結束后,教師都要總結失敗和收獲,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教學手段是否適合學生否學生的課堂反應和學習狀況如何,學生的參與率多少,學生有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不高等等。教師要通過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并努力去改進,避免同樣的問題再出現(xiàn),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有效進行,才能根據(jù)自己總結的得失,對癥下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4篇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那就一定要讓教與學這兩個因素更自然、更科學地結合起來,使“教”吸引“學”,“學”促進“教”,達到一種教學上的美的境界。下面就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首先是重視教學中的引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與否是衡量一節(jié)課成敗與否的標志之一。因為,學生的大腦是一部精密的信號接收器,它在課堂上不斷捕捉各種信號,即使是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信號也會引起他的注意。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也就是要強化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從心理上自行排除其他干擾,自覺的集中注意力聽好課,完成好課堂教學任務,以學有所得。為此,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在講的質量上下工夫,既要講得精,又要讓自己講的內容產(chǎn)生強大的吸引力。具體做法是:在每講一個內容之前,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渴望得到新知識的狀態(tài),讓學生對教師要講的新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就會使教師發(fā)出的“引導”信號與學生的大腦接受系統(tǒng)產(chǎn)生共振,成為學生思維的主體,排除其他信號的干擾,形成最佳的教學狀態(tài)。例如:我在指導教學《論雷峰塔的倒掉》時,我是先用自己的話引入:“相信大家早已聽過白蛇娘娘的故事,究竟造成白蛇娘娘命運如此悲苦的那個和尚法海下場如何呢?白娘娘可否能重見天日?課文里還有哪些情節(jié)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我們不妨來讀一次課文,看看誰最快回答出這些問題。”學生聽完引入之后,熱情高漲,迅速閱讀課文,希望能探究出一個個的疑問。又如教《哨子》這一課,我又先作這樣的引入:“哨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用品,球場上、運動場上無不見它的影子,可以說它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東西,那么,我們這篇課文里的哨子是指這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到的哨子呢,還是另有所指,另有更深的意味?”學生聽完我的話后,頭腦中首先會出現(xiàn)生活用品哨子的影像,至于更深層含義,就需要從課文中去探求了,所以,學生很快就開始了專心的閱讀。從以上兩個例子來看,學生接收到教師的信號后,很自然就帶著興趣去讀課文,希望自己能盡快地解開心中一個個疑團。有了這樣的基礎,課堂教學就能順順利利地進行,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是合理安排時間?,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證實:學生時期是人的大腦最容易疲勞的時期。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就是要用積極的教學化解學生的疲勞。所以,在講授課文時,一個內容不宜講得太長時間(如內容實在太長,就可以把它分解成幾個相關的小問題)。具體做法是:教師在課堂上作了一定的引導之后,就迅速地進入,并注意講清重點;同時,在學生還沒有感到疲勞時,就應轉入下一個問題的引導,讓新的內容激起學生的新的注意力讓課堂教學又形成一個,使學生克服前一個內容帶來的疲勞,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去迎接新的知識。例如:我教學《故鄉(xiāng)》這一課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分清段落,歸納好大意,完成了這些內容之后,學生已經(jīng)出現(xiàn)輕微的疲倦跡象時,即引入分析人物這個內容,分析人物我首先選楊二嫂這一角色,因為她外形滑稽,語言尖酸刻薄,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其言行中理解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在文中的意義。再順其勢去分析閏土這個人物,讓學生找出楊二嫂與閏土的不同處,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先后變化,少年閏土與水生、宏兒的異同等,從而領會文章的主題思想。問題一個接一個,學生忘掉了疲勞,課堂教學又可以順利完成了。

第5篇

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一種事先無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許多情況下,人們無目的地被事物吸引住了,心理活動不知不覺地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而同時撇開其他的事物。這種無意注意有利于人們正確地認識事物,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引起無意注意有客觀和主觀因素,從客觀方面講,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如刺激物的強度、刺激物之間的對比關系、刺激物的活動變化、刺激物的新異性,從主觀因素講,人的需要、情感、興趣和精神狀態(tài)都會引起無意注意。

根據(jù)注意規(guī)律,中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在15-20分鐘,而一堂課是四十五分鐘,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特別是在一堂課伊始和中間時,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提高課堂的效率。同時由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習慣于滿堂灌,一講到底,一堂課下來,教師聲嘶力竭,氣喘吁吁,而學生昏昏欲睡,死氣沉沉,所獲不多,常令教師有恨鐵不成剛之感,大呼學生之不可救藥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教學理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巧用無意注意,提高課堂效率。

那么如何利用無意注意,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運用語言技巧,引起無意注意,提高課堂效率。語言是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師教學和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重要工具。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語言藝術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教學語言水平高,語言正確精練,嚴謹流暢,幽默含蓄,會深深的吸引學生。因此教師在講課時,既要注意語言表達的科學性、思想性、教育性,又要注意聲音速度的快慢,強弱,音調的變化等。例如在講重點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放慢語速,加強語氣,來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在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可以通過突然沉默或變換語調來提醒學生注意,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利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進行教學,使教學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從而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多媒體教學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枯燥無味,它將各種文字、聲音、圖象、動畫等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把視覺、聽覺等調動起來,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調動無意注意,提高課堂效率。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情景,使學生處于特定情境之中,獲得表象,從而自然感悟其中的情與理。傳統(tǒng)教學老師一味的講授說教,容易使學生厭倦,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促使學生在自主參與的活動中掌握知識,明白道理,實現(xiàn)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思想目標的統(tǒng)一。例如筆者在講初二法律常識是,讓學生設立模擬法庭,學生興趣很高,注意力高度調動起來,踴躍參加,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增強了法制觀念。

四.堅持聯(lián)系實際,運用實際材料吸引無意注意,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并不是對政治課不感興趣,而是純粹的政治理論容易使學生厭倦,政治教學中一定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在選取材料時,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選取典型性、時代性強的材料,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吸引起無意注意,促使其去思考問題,提高課堂效率。前不久,印度洋發(fā)生海嘯,傷亡慘重,我在上課時剛把這個新聞拋出,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過來,我跟著后面提出問題,這反映了什么哲學道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6篇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認為這正是教學的本質所在。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適當?shù)亟o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

例如在講滅火的原理時,筆者給同學講了的故事。與戰(zhàn)士們一起秘密地潛伏在敵人陣地草叢里,幾架敵機尖叫著飛到草叢的上空不斷盤旋,接著扔下一排燃燒彈,落在潛伏區(qū)附近,一時間黑煙滾滾,大火熊熊?!安荒軇樱∫欢ㄒ獓朗貪摲o律!”敵機又一陣瘋狂掃射,臨走又扔下一排燃燒彈。一顆燃燒彈在身后爆炸了,燃燒著的汽油濺到身上,身上的偽裝、衣服立刻燒著了?!巴邸?!”他的左側,傳來了急促的蛙叫聲?!皣\——嘰!”他的右側,傳來了緊迫的鳥叫聲。這是戰(zhàn)友們用暗號發(fā)出的呼喚,他們不住地向示意,趕快將大火弄滅。但卻異常平靜,他向戰(zhàn)友們搖搖頭。他當然知道,身后就是一條流水的小溝,滾進去,火馬上就會熄滅;或者,踢開腿上的偽裝物,就地一滾,也能將火熄滅。為什么要描寫他身后有一條小溝,有小溝為什么就可以滅火?為什么就地打滾也能滅火?為什么安靜地臥在那里,任憑火舌爬上自己的脊背,爬上自己的雙肩,任憑火舌燃燒著他的眉毛、頭發(fā)……他沒有呼喊,沒有流淚,只是使勁咬著嘴唇。

通過故事讓學生懂得了滅火的方法和原理,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也讓學生明白了生活中處處是化學,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探索性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習慣為主體,以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為主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如在新教材(滬教版)中燃燒的條件是通過三個對比實驗得出的結論,而在舊教材(人教版)中則是通過白磷和紅磷的一個對比實驗得出的。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師也往往采用后者作為補充實驗,但幾乎所有的教師等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起來后便結束實驗,卻不知將它進行適當?shù)馗倪M。由于在學生的頭腦中有一思維定勢:水能滅火,因此水火不相容。所以,學生便會產(chǎn)生一種錯誤的認識“白磷在水中不會燃燒”。如果能夠將上述實驗加以改進:等銅片上的白磷燃燒后,教師適時設疑:如果用一導氣管將氧氣通入沸水中與白磷接觸,白磷是否會燃燒呢?(學生都會認為不會)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而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種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自己得出結論。補充實驗讓學生用一導氣管將氧氣通入沸水中與白磷接觸,同學們就能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燒起來。這樣不僅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知識,而且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有力地激發(fā)出來,這種學習效果要比教師硬塞現(xiàn)成公式要好得多。

三、創(chuàng)設問題性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課學堂中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將會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興趣。

例如:在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去檢驗一瓶氧氣,然后提出問題:集氣瓶中的氧氣是怎樣得到的?由此引出課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在實驗室里,通常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混合的方法來制得氧氣?同時向學生介紹并出示雙氧水和黑色二氧化錳粉末。接著提出問題:雙氧水和二氧化錳是否都會產(chǎn)生氧氣?請學生做如下三個實驗并觀察現(xiàn)象:(1)在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然后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2)在試管中加入雙氧水,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3)將實驗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至此,教師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雙氧水中不加二氧化錳,會產(chǎn)生少量的氧氣(有氣泡),為什么雙氧水與二氧化錳混合以后,會產(chǎn)生大量的氧氣?請同學們考慮有哪幾種可能性。通過討論,學生的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情緒高漲,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教學氣氛達到。

討論過后,教師向學生介紹像二氧化錳這種物質叫“催化劑”。在實驗室里,通常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的混合來制取氧氣。其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加快了雙氧水放出氧氣的速度。教師此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1)除二氧化錳外,有沒有其它物質可以作雙氧水分解的催化劑?(2)二氧化錳是化學反應的催化劑,這種說法對嗎?促使學生從概念的內涵、外延去進行思考,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催化劑,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始終處于“憤悱”的狀態(tài)中,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學習中來,提高學習化學的實效。

四、創(chuàng)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jù)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例如:在講“化學反應的實質”這一內容時,筆者讓學生上課時表演,讓學生演原子,先組合成水分子,隨著筆者的哨聲,學生化分成原子,再隨著哨聲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學生通過親自演示,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fā)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社會競爭環(huán)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氛圍,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重過程,多鼓勵。”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例如,在元素符號的教學中開展“看誰記得快”活動,在化合價和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中開展小組比賽,“比比看誰記得多”、“動動腦,我出題來考大家”等競賽活動,把學生們的興趣提高起來。通過課堂生動的競賽,學生興趣濃了,參與課堂的意識強了,學生也能更好地構建課內外的知識,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有利于解決教學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在豐富多彩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動機被強化,興趣被提高,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實效。

參考文獻:

[1]裘建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改善教與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6).

[2]陳偉,周志華.中學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教學研究,2005(6).

第7篇

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反過來,良好的邏輯思維,又會引導出準確、流暢而又周密的語言。在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只強調“怎樣解題”,而忽視了“如何說題(說題意、說思路、說解法、說檢驗等)”??此七@是重視解題,實則這是忽略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缺少對解題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只囿于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從學生解題的實際表現(xiàn)看,學生解題的錯誤,一般是由于缺乏細致、周密的邏輯思考和分析。特別是當作業(yè)量稍多時,這種表現(xiàn)更為突出。從教師教學實際看,教師為了強化對學生解題思路的訓練,往往要求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寫出分析思路圖,或畫出線段圖。但這項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方面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因費時多,學生持久性不夠,往往收效并不大。筆者認為加強課堂教學中的“說題訓練”,即采用“順逆說”、“轉換說”和“辯論說”等幾種訓練形式,養(yǎng)成學生解題的思維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1.1順逆說

每解答一道應用題時,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讓學生分別進行順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題思路及計劃說出來。再把說出的意義與原題對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則要重新分析,認真檢查,直到說出的意義與原題一致為止。

1.2轉換說

對于題中某一個條件或問題,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轉換的思想,說成與其內容等價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使學生加深理解,從而豐富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這樣,學生解題思路就會開闊,方法就會靈活多樣,從而化難為易。

1.3辯論說

鼓勵學生有理有據(jù)的自由爭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勇于發(fā)表不同見解的思維品質,尋找到獨特的解題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師教學解答圓面積一題時,老師問學生:“計算圓面積要知道什么條件才能進行計算?”多數(shù)學生回答“必須知道半徑,才能求出圓面積。”但有一個學生舉手表示不同意,認為“知道周長或直徑,同樣可以計算圓面積?!睂@個學生的回答,老師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見的同學進行辯論。這樣,雙方經(jīng)過幾輪辯論后,使這位學生認識到“已知周長或直徑,最終還是要先求出半徑”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學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徑,才能計算圓面積”的道理。

2多向探索,培養(yǎng)解題的靈活性

求異思維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對某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容易產(chǎn)生消極的思維定勢,造成一些機械思維模式,干擾解題的準確性和靈活性。有的學生常常將題中的兩個數(shù)據(jù)隨意連接,而忽視其邏輯意義。為了排除學生這種消極思維定勢的干擾,在解題中,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通常運用的方法有“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

2.1一題多問

同一道題,同樣的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可以起到“以一當十”的教學效果。象同一道題,老師還可以從分析上多提問,從解法上多提問,從檢驗上多提問,進行多問啟思訓練,培養(yǎng)學習思維的靈活性。

2.2一題多解

在解題時,要經(jīng)常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題途徑,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計劃修一條長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計劃的20%,照這樣計算,完成這條路還需多少天?”首先老師要學生用多種方法解。在學生沒有學習工程問題時,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種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針對這些解法,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比較三種方法的異同點,總結出“三種方法中都運用了全程150米”這一條件的共性。針對這一共性,老師可打破思維定勢,啟迪學生的新思維:“假如把150米當作一條路(用1來表示),還可以怎樣解答?”這一點撥,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綜上六種解法,顯然后三種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簡潔,想象豐富,充分可以顯示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3一題多變

小學生解題時,往往受解題動機的影響,因局部感知而干擾整體的認識。例如:“某商廈共有6層,每兩層間的板梯長5米,從1樓到6樓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兩層5米”和“6層”與學生的解題動機發(fā)生共鳴,忽視了“6層只有5段間距”這一特點,而容易得出“5×6”的錯解。要消除類似的干擾,就必須進行一些一題多變的訓練。

通常,教學中的變條件、變問題、條件和問題的互換等,都是一題多變的好形式,但是,變題訓練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要在學生較牢固的掌握法則、公式的基礎上,進行變題型練。否則,將淡化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不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3聯(lián)系對比,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為了減少學生的解題錯誤,提高解題的準確率,除加強估算和檢驗外,通常較有效的辦法是要善于聯(lián)系對比,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在比較中區(qū)別、在比較中理解、在比較中提高。常用的聯(lián)系比較方法有:

3.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比

對于一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株距、行距,工業(yè)上的產(chǎn)值、工效,商業(yè)上的成本、利潤等,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難以產(chǎn)生共鳴;對于一些較大數(shù)字的四則運算,學生解答毅力不強,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加之,有些教師講到應用題,便說應用題怎樣重要,如何難學,上課要認真呀。說到計算題,又說怎樣容易出錯,計算時要怎樣細心,否則看似老師提醒學生重視,實則給學生增加了心理壓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實,只要把數(shù)學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進行對比,解題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3.2聯(lián)系正誤對比

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解題的錯誤,往往錯在認識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膚淺上,用給出正確答案(或算式)和錯誤答案(或算式)的對比如正誤分析對比、正誤解法對比等,都有利于加強學生辯證思維訓練,有利于提高解題能力。通常的選擇題就是很好的訓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