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5 22:47:40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選修知識點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第1章、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反應物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物化學鍵的形成,化學反應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釋放或吸收.
一、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1)反應熱的概念:
當化學反應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時,反應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稱為該反應在此溫度下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用符號Q表示.
(2)反應熱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
Q>0時,反應為吸熱反應;Q<0時,反應為放熱反應.
(3)反應熱的測定
測定反應熱的儀器為量熱計,可測出反應前后溶液溫度的變化,根據(jù)體系的熱容可計算出反應熱,計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體系的熱容,T1、T2分別表示反應前和反應后體系的溫度.實驗室經常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2、化學反應的焓變
(1)反應焓變
物質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質固有的性質,可以用稱為“焓”的物理量來描述,符號為H,單位為kJ·mol-1.
反應產物的總焓與反應物的總焓之差稱為反應焓變,用ΔH表示.
(2)反應焓變ΔH與反應熱Q的關系.
對于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若反應中物質的能量變化全部轉化為熱能,則該反應的反應熱等于反應焓變,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Qp=ΔH=H(反應產物)-H(反應物).
(3)反應焓變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
ΔH>0,反應吸收能量,為吸熱反應.
ΔH<0,反應釋放能量,為放熱反應.
(4)反應焓變與熱化學方程式:
把一個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和反應焓變同時表示出來的化學方程式稱為熱化學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化學式后面要注明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固態(tài)(s)、液態(tài)(l)、氣態(tài)(g)、溶液(aq).
②化學方程式后面寫上反應焓變ΔH,ΔH的單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后注明反應溫度.
③熱化學方程式中物質的系數(shù)加倍,ΔH的數(shù)值也相應加倍.
3、反應焓變的計算
(1)蓋斯定律
對于一個化學反應,無論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焓變一樣,這一規(guī)律稱為蓋斯定律.
(2)利用蓋斯定律進行反應焓變的計算.
常見題型是給出幾個熱化學方程式,合并出題目所求的熱化學方程式,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該方程式的ΔH為上述各熱化學方程式的ΔH的代數(shù)和.
(3)根據(jù)標準摩爾生成焓,ΔfHmθ計算反應焓變ΔH.
對任意反應: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二、電能轉化為化學能——電解
1、電解的原理
(1)電解的概念:
在直流電作用下,電解質在兩上電極上分別發(fā)生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叫做電解池.
(2)電極反應:以電解熔融的NaCl為例:
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陽極,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2Cl-Cl2+2e-.
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陰極,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Na++e-Na.
總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食鹽水制備燒堿、氯氣和氫氣.
陽極:2Cl-Cl2+2e-
陰極:2H++e-H2
總反應:2NaCl+2H2O2NaOH+H2+Cl2
(2)銅的電解精煉.
粗銅(含Zn、Ni、Fe、Ag、Au、Pt)為陽極,精銅為陰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還發(fā)生幾個副反應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應,沉積在電解池底部形成陽極泥.
陰極反應:Cu2++2e-Cu
(3)電鍍:以鐵表面鍍銅為例
待鍍金屬Fe為陰極,鍍層金屬Cu為陽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
陰極反應: Cu2++2e-Cu
三、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池
1、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1)原電池的概念:
把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艿难b置稱為原電池.
(2)Cu-Zn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如圖為Cu-Zn原電池,其中Zn為負極,Cu為正極,構成閉合回路后的現(xiàn)象是:Zn片逐漸溶解,Cu片上有氣泡產生,電流計指針發(fā)生偏轉.該原電池反應原理為:Zn失電子,負極反應為:ZnZn2++2e-;Cu得電子,正極反應為:2H++2e-H2.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總反應為:Zn+CuSO4=ZnSO4+Cu.
(3)原電池的電能
若兩種金屬做電極,活潑金屬為負極,不活潑金屬為正極;若一種金屬和一種非金屬做電極,金屬為負極,非金屬為正極.
2、化學電源
(1)鋅錳干電池
負極反應:ZnZn2++2e-;
正極反應:2NH4++2e-2NH3+H2;
(2)鉛蓄電池
負極反應:Pb+SO42-PbSO4+2e-
正極反應: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電時總反應: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電時總反應: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氫氧燃料電池
負極反應:2H2+4OH-4H2O+4e-
正極反應:O2+2H2O+4e-4OH-
電池總反應:2H2+O2=2H2O
3、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1)金屬腐蝕
金屬表面與周圍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或因電化學作用而遭到破壞的過程稱為金屬腐蝕.
(2)金屬腐蝕的電化學原理.
生鐵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電池,鐵為負極,電極反應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氣被還原,正極反應為:O2+2H2O+4e-4OH-,該腐蝕為“吸氧腐蝕”,總反應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轉化為鐵銹.若水膜在酸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下,正極反應為:2H++2e-H2,該腐蝕稱為“析氫腐蝕”.
(3)金屬的防護
金屬處于干燥的環(huán)境下,或在金屬表面刷油漆、陶瓷、瀝青、塑料及電鍍一層耐腐蝕性強的金屬防護層,破壞原電池形成的條件.從而達到對金屬的防護;也可以利用原電池原理,采用犧牲陽極保護法.也可以利用電解原理,采用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法.
第2章、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1、2節(jié))
原電池的反應都是自發(fā)進行的反應,電解池的反應很多不是自發(fā)進行的,如何判定反應是否自發(fā)進行呢?
一、化學反應的方向
1、反應焓變與反應方向
放熱反應多數(shù)能自發(fā)進行,即ΔH<0的反應大多能自發(fā)進行.有些吸熱反應也能自發(fā)進行.如NH4HCO3與CH3COOH的反應.有些吸熱反應室溫下不能進行,但在較高溫度下能自發(fā)進行,如CaCO3高溫下分解生成CaO、CO2.
2、反應熵變與反應方向
熵是描述體系混亂度的概念,熵值越大,體系混亂度越大.反應的熵變ΔS為反應產物總熵與反應物總熵之差.產生氣體的反應為熵增加反應,熵增加有利于反應的自發(fā)進行.
3、焓變與熵變對反應方向的共同影響
ΔH-TΔS<0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ΔH-TΔS=0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ΔH-TΔS>0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
在溫度、壓強一定的條件下,自發(fā)反應總是向ΔH-TΔS<0的方向進行,直至平衡狀態(tài).
二、化學反應的限度
1、化學平衡常數(shù)
(1)對達到平衡的可逆反應,生成物濃度的系數(shù)次方的乘積與反應物濃度的系數(shù)次方的乘積之比為一常數(shù),該常數(shù)稱為化學平衡常數(shù),用符號K表示 .
(2)平衡常數(shù)K的大小反映了化學反應可能進行的程度(即反應限度),平衡常數(shù)越大,說明反應可以進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式有關.對于給定的可逆反應,正逆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互為倒數(shù).
(4)借助平衡常數(shù),可以判斷反應是否到平衡狀態(tài):當反應的濃度商Qc與平衡常數(shù)Kc相等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2、反應的平衡轉化率
(1)平衡轉化率是用轉化的反應物的濃度與該反應物初始濃度的比值來表示.如反應物A的平衡轉化率的表達式為:
α(A)=
(2)平衡正向移動不一定使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提高.提高一種反應物的濃度,可使另一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數(shù)與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之間可以相互計算.
3、反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溫度的影響
升高溫度使化學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降低溫度使化學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平衡常數(shù)實現(xiàn)的.
(2)濃度的影響
增大生成物濃度或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溫度一定時,改變濃度能引起平衡移動,但平衡常數(shù)不變.化工生產中,常通過增加某一價廉易得的反應物濃度,來提高另一昂貴的反應物的轉化率.
(3)壓強的影響
ΔVg=0的反應,改變壓強,化學平衡狀態(tài)不變.
ΔVg≠0的反應,增大壓強,化學平衡向氣態(tài)物質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
(4)勒夏特列原理
由溫度、濃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濃度、壓強、溫度等)平衡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例題分析】
例1、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1)Fe2O3(s)+3CO(g)=2Fe(s)+3CO2(g) ΔH=-25kJ/mol
(2)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kJ/mol
(3)Fe3O4(s)+CO(g)=3FeO(s)+CO2(g) ΔH=+19kJ/mol
寫出FeO(s)被CO還原成Fe和CO2的熱化學方程式 .
解析:依據(jù)蓋斯定律:化學反應不管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相同的.我們可從題目中所給的有關方程式進行分析:從方程式(3)與方程式(1)可以看出有我們需要的有關物質,但方程式(3)必須通過方程式(2)有關物質才能和方程式(1)結合在一起.
將方程式(3)×2+方程式(2);可表示為(3)×2+(2)
得:2Fe3O4(s)+2CO(g)+3Fe2O3(s)+CO(g)=6FeO(s)+2CO2(g)+2Fe3O4(s)+CO2(g);ΔH=+19kJ/mol×2+(-47kJ/mol)
整理得方程式(4):Fe2O3(s)+CO(g)=2FeO(s)+CO2(g);ΔH=-3kJ/mol
將(1)-(4)得2CO(g)=2Fe(s)+3CO2(g)-2FeO(s)-CO2(g);ΔH=-25kJ/mol-(-3kJ/mol)
整理得:FeO(s)+CO(s)=Fe(s)+CO2(g);ΔH=-11kJ/mol
答案:FeO(s)+CO(s)=Fe(s)+CO2(g);ΔH=-11kJ/mol
例2、熔融鹽燃料電池具有高的發(fā)電效率,因而得到重視,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鹽混合物作用電解質,CO為陽極燃氣,空氣與CO2的混合氣體為陰極助燃氣,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電池,完成有關的電池反應式:
陽極反應式:2CO+2CO32-4CO2+4e-
陰極反應式: ;
總電池反應式: .
解析: 作為燃料電池,總的效果就是把燃料進行燃燒.本題中CO為還原劑,空氣中O2為氧化劑,電池總反應式為:2CO+O2=2CO2.用總反應式減去電池負極(即題目指的陽極)反應式,就可得到電池正極(即題目指的陰極)反應式:O2+2CO2+4e-=2CO32- .
答案:O2+2CO2+4e-=2CO32-;2CO+O2=2CO2
例3、下列有關反應的方向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放熱的自發(fā)過程都是熵值減小的過程.
B、吸熱的自發(fā)過程常常是熵值增加的過程.
C、水自發(fā)地從高處流向低處,是趨向能量最低狀態(tài)的傾向.
D、只根據(jù)焓變來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是可以的.
解析:放熱的自發(fā)過程可能使熵值減小、增加或無明顯變化,故A錯誤.只根據(jù)焓變來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是片面的,要用能量判據(jù)、熵判據(jù)組成的復合判據(jù)來判斷,D錯誤.水自發(fā)地從高處流向低處,是趨向能量最低狀態(tài)的傾向是正確的.有些吸熱反應也可以自發(fā)進行.如在25℃和1.01×105Pa時,2N2O5(g)=4NO2(g)+O2(g);ΔH=56.7kJ/mol,(NH4)2CO3(s)=NH4HCO3(s)+NH3(g);ΔH=74.9kJ/mol,上述兩個反應都是吸熱反應,又都是熵增的反應,所以B也正確.
答案:BC.
化學反應原理復習(二)
【知識講解】
第2章、第3、4節(jié)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化學反應是怎樣進行的
(1)基元反應:能夠一步完成的反應稱為基元反應,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都是分幾步完成的.
(2)反應歷程:平時寫的化學方程式是由幾個基元反應組成的總反應.總反應中用基元反應構成的反應序列稱為反應歷程,又稱反應機理.
(3)不同反應的反應歷程不同.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歷程也可能不同,反應歷程的差別又造成了反應速率的不同.
2、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減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應的快慢,即反應的速率,用符號v表示.
(2)表達式:
(3)特點
對某一具體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所得的數(shù)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shù)之比.
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反應速率常數(shù)(K)
反應速率常數(shù)(K)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反應速率常數(shù)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速率常數(shù)與濃度無關,受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等因素的影響.
(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
增大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減小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壓強只影響氣體,對只涉及固體、液體的反應,壓強的改變對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
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壓強的改變是通過改變容器容積引起的.壓縮容器容積,氣體壓強增大,氣體物質的濃度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氣體物質的濃度都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
4、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經驗公式
阿倫尼烏斯總結出了反應速率常數(shù)與溫度之間關系的經驗公式:
式中A為比例系數(shù),e為自然對數(shù)的底,R為摩爾氣體常數(shù)量,Ea為活化能.
由公式知,當Ea>0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常數(shù)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可知,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與活化能有關.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應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 Ea值越大,改變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guī)律:
催化劑大多能加快反應速率,原因是催化劑能通過參加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來有效提高反應速率.
(2)催化劑的特點:
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催化劑具有選擇性.
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不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工業(yè)合成氨
1、合成氨反應的限度
合成氨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同時也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熵減反應,故降低溫度、增大壓強將有利于化學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
2、合成氨反應的速率
(1)高壓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又使反應速率加快,但高壓對設備的要求也高,故壓強不能特別大.
(2)反應過程中將氨從混合氣中分離出去,能保持較高的反應速率.
(3)溫度越高,反應速率進行得越快,但溫度過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動,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劑能大幅度加快反應速率.
3、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在合成氨生產中,達到高轉化率與高反應速率所需要的條件有時是矛盾的,故應該尋找以較高反應速率并獲得適當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一般用鐵做催化劑 ,制反應溫度在700K左右,壓強范圍大致在1×107Pa~1×108Pa 之間,并采用N2與H2分壓為1∶2.8的投料比.
第3章、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
一、水溶液
1、水的電離
H2OH++OH-
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W=[H+][OH-],25℃時,KW=1.0×10-14mol2·L-2.溫度升高,有利于水的電離, KW增大.
2、溶液的酸堿度
室溫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 H+]>1.0×10-7mol·L-1,pH<7
堿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態(tài)
(1)強電解質
強電解質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的電解質,強電解質在溶液中以離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強酸、強堿和絕大多數(shù)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表示.
(2)弱電解質
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態(tài)存在,少部分以離子形態(tài)存在,存在電離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堿、水及極少數(shù)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 ”表示.
二、弱電解質的電離及鹽類水解
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1)電離平衡常數(shù)
在一定條件下達到電離平衡時,弱電解質電離形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與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之比為一常數(shù),叫電離平衡常數(shù).
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越大,達到電離平衡時,電離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且每步電離都有各自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以第一步電離為主.
(2)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堿、升溫,使CH3COOH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加入CH3COONa固體,加入濃鹽酸,降溫使CH3COOH電離平衡逆向移動.
2、鹽類水解
(1)水解實質
鹽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離子與水電離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酸或弱堿,從而打破水的電離平衡,使水繼續(xù)電離,稱為鹽類水解.
(2)水解類型及規(guī)律
①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
NH4Cl+H2ONH3·H2O+HCl
②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強酸強堿鹽不水解.
④弱酸弱堿鹽雙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動
加熱、加水可以促進鹽的水解,加入酸或堿能抑止鹽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陰離子與弱堿陽離子相混合時相互促進水解.
三、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與溶度積
(1)概念
當固體溶于水時,固體溶于水的速率和離子結合為固體的速率相等時,固體的溶解與沉淀的生成達到平衡狀態(tài),稱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數(shù)叫做溶度積常數(shù),簡稱溶度積,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積Ksp的特點
Ksp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與沉淀的量無關,且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能引起平衡移動,但并不改變溶度積.
Ksp反映了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
(1)沉淀的溶解與生成
根據(jù)濃度商Qc與溶度積Ksp的大小比較,規(guī)則如下:
Qc=Ksp時,處于沉淀溶解平衡狀態(tài).
Qc>Ksp時,溶液中的離子結合為沉淀至平衡.
Qc<Ksp時,體系中若有足量固體,固體溶解至平衡.
(2)沉淀的轉化
根據(jù)溶度積的大小,可以將溶度積大的沉淀可轉化為溶度積更小的沉淀,這叫做沉淀的轉化.沉淀轉化實質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
四、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1)生成沉淀
既有溶液中的離子直接結合為沉淀,又有沉淀的轉化.
(2)生成弱電解質
主要是H+與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與弱堿陽離子生成弱堿,或H+與OH-生成H2O.
(3)生成氣體
生成弱酸時,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氣體.
(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強氧化性的離子與強還原性離子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且大多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
2、離子反應能否進行的理論判據(jù)
(1)根據(jù)焓變與熵變判據(jù)
對ΔH-TΔS<0的離子反應,室溫下都能自發(fā)進行.
(2)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判據(jù)
離子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很大時,表明反應的趨勢很大.
3、離子反應的應用
(1)判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相互間能發(fā)生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2)用于物質的定性檢驗
根據(jù)離子的特性反應,主要是沉淀的顏色或氣體的生成,定性檢驗特征性離子.
(3)用于離子的定量計算
常見的有酸堿中和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
(4)生活中常見的離子反應.
硬水的形成及軟化涉及到的離子反應較多,主要有:
Ca2+、Mg2+的形成.
CaCO3+CO2+H2O=Ca2++2HCO3-
MgCO3+CO2+H2O=Mg2++2HCO3-
加熱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
Ca2++2HCO3-CaCO3+CO2+H2O
Mg2++2HCO3-MgCO3+CO2+H2O
“物質結構和性質”作為選修課程模塊,雖然內容抽象,看起來學習較為困難,但因其內容不像有機化學選修模塊那樣多,而且因試題基礎性強、規(guī)律性強,而十分有利于學生正常發(fā)揮,只要復習全面是比較容易得分的。雖然最后一小題難度系數(shù)較大,有時甚至涉及數(shù)學知識等造成很難拿分,但相對于有機題還是容易些,尤其是有機題增加合成路線設計后,“物質結構和性質”受到許多老師和學生的青睞,尤其是非重點高中學校的學生更是堅定不移地選擇《選修3》模塊。但是通過近兩年高考評卷老師的反饋信息顯示:《選修3》模塊的試題得分率并不如想象得那么高。筆者也參加了2016年廣西區(qū)的高考評卷工作,評卷結束后,評卷組的專家教授也做了分析總結,發(fā)現(xiàn)《選修3》模塊的試題零分率、得分率和滿分率都比《選修5》模塊的試題零分率、得分率和滿分率低,其中原因眾說不一。但至少從一個側面說明,如果不認真、細致、全面地做好復習,想要輕松地拿到一定的分數(shù)也是很難的,更談不上拿滿分。下面是筆者對近兩年《選修3》高考知識考點的粗略歸納統(tǒng)計,并提出相應的復習策略,以供奮戰(zhàn)在高考復習一線的師生們參考,希望能給予你們些許幫助。
一、《選修3》近兩年考點統(tǒng)計
(1)電子排布式;(2)分子構型;(3)氫鍵;(4)成對電子、未成對電子、全充滿或半充滿;(5)分子的極性與否;(6)晶體的類型、性質和特點;(7)晶胞;(8)元素的電負性;(9)原子的第一電離能;(10)雜化方式;(11)物質熔沸點的比較;(12)物質穩(wěn)定性的比較,尤其是氫化物穩(wěn)定性的比較;(13)等電子體;(14)Q鍵和∏鍵。以上就是在分析了近兩年的高考真題總結得到的14個??贾R點。分析發(fā)現(xiàn),高考知識點在逐年增加,總有一些從沒有出現(xiàn)的知識點在新的高考題中出現(xiàn),所以復習時還是要全面一些。
二、復習策略
1.有側重地復習
引導學生在第一輪復習之后,就確定選擇《選修3》作答,確定主攻方向,強化復習的針對性,從而提高復習的有效性,避免一身博二兔的現(xiàn)象,從而造成顧此失彼、多而不精、廣而不透。
2.點對點地設計練習
隨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的選擇應力求與教案高度統(tǒng)一和匹配。應該根據(jù)知識點、考點、重點、熱點,根據(jù)自己的教案和學生的知識結構去精心設計隨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找出典型的題例進行訓練?;蚋鶕?jù)自己所用的隨堂練習、課后作業(yè)或資料去精心設計自己的教案和學案,而不是從別處隨便弄來一份試題,不負責任地隨意丟給學生,然后過后去抱怨學生這也不會、那又不做。這就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上做好工作,包括教案和學案的精心編寫、題目的精選精編、有針對性設計訓練課時作業(yè)、摒棄題海戰(zhàn)術,精練精講。
3.高考真題演練
高考真題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在復習時可以給出近幾年的高考《選修3》的真題,讓學生真實了解和感受出題的形式、難度和知識分布;熟悉??键c、熱門考點和核心考點。
4.考點強化訓練
第二輪復習時,已是進入復習的關鍵階段,學生已然應做出決斷,需對《選修3》的考c進行強化訓練,主要考點包括前面所列舉的。
5.重視解題思維和方法的培養(yǎng)
(1)引導學生善于分析題目所考查的內容以及用什么方法去解答,使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進行探索,從而學會將題目進行變式改編,而不是只注重標準答案。
(2)將化學試題當作化學問題研究解決,考什么,怎么考;怎樣看、怎么想、怎么做;為什么這樣,還能怎樣。
(3)進行審題訓練。仔細審題可以充分挖掘、篩選題目的各種條件,明確所要回答的問題;注意區(qū)分原子、離子、價電子;名稱、符號;區(qū)分電子排布式、電子排布圖;結構示意圖、軌道表達式;電子式和分子式等的考查和要求。
6.回歸教材,回顧知識的來龍去脈,整理知識的脈絡
回歸課本時,應注重知識的歸納總結,構建學科知識網絡??梢哉f,每一道題都不可能只考一個知識點,而是綜合了相關聯(lián)的幾個知識點,但考查內容不會超出《考綱》和教材要求。因此,復習備考時要注意回歸教材,特別注意知識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弄清其來龍去脈,同時注重應用和理解,以及知識的遷移和創(chuàng)新。
關鍵詞:高中化學;化學反應原理;歸納總結
《化學反應原理》一書,講解了一些基本的化學反應知識,有利于用來輔助學生學習一些化學方面的必修課程。整本書共分為了四個章節(jié),都是一些學習化學必備的知識點,學習好了這些選修內容,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有利而無害的。下面就是從章節(jié)上去歸納總結的一些知識點,可以供大家參考一下。
一、化學反應與原理
在第一章介紹的知識點中,可以看出講的是化學反應與物質能量的關系以及化學反應熱的計算,其中的反應熱相對來說難度系數(shù)大一些,也重要一些。化學反應熱有很多種形式,例如:生成熱、燃燒熱、中和熱等?;瘜W反應熱,簡單地說,指的就是在等溫、等壓過程中發(fā)生的化學或者物理變化時所放出或者吸收的熱量。化學反應熱是一種重要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需要我們的學生去掌握好化學反應熱的計算。
在化學反應中,比較常見的吸熱反應有:大多數(shù)的分解反應、鹽水解反應、電離、少數(shù)的化合反應等。常見的放熱反應有:所有的燃燒或者爆炸反應、多數(shù)的化合反應、活潑金屬與酸或水的反應、酸堿中和反應等。其中,吸熱和放熱反應與反應條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在化學反應中,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物與生成物具有總能量的相對大小有很大的關系。在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時候,除了遵循一些基本書寫化學方式的要求以外,還需要特別去注意一些小的細節(jié)。當然,這個就可以在學習化學反應熱的時候,去多留意一下。而且在計算化學反應熱的時候,除了給定的公式外,還可以用蓋斯定律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二、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在這一章節(jié),講的就是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影響它的因素、化學平衡和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瘜W反應速率指的就是在化學反應中,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或者生成物的物質的量來表示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程度。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反應物的性質和反應所處的條件,其中反應物的性質具有決定性的因素。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為固體和液體時,可以粗略的認為這個化學反應的速率不變,因為由于壓強的變化對濃度幾乎沒有什么影響。
當然,在這一章節(jié),需要著重掌握的就是化學平衡。所謂“化學平衡”,指的就是在一定的宏觀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其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處于一個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即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其中涉及到一個化學平衡常數(shù),用常數(shù)K來表示?;瘜W反應常數(shù)的大小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個化學反應可以進行的程度,簡單地說就是,化學反應常數(shù)越小,說明這個化學反應進行的越不完全。而影響化學反應平衡移動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有:濃度、溫度、壓強等,每一種因素對化學反應平衡移動的具體影響又有些區(qū)別,這個就需要在平時去具體總結了。
三、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
在第三章中,講了弱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鹽類的水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都是圍繞一些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來講述的。所謂“離子平衡”,即在弱電解質的溶液中,沒有離解的分子與其離子間建立的一種動態(tài)平衡的關系。離子平衡又稱為電離平衡,它是平衡的一種,并且也遵循平衡的一般規(guī)律,溫度、濃度以及往弱電解質中加入與其相同的離子或者加入能與弱電解質反應的物質,都有可能引起平衡的移動。而離子平衡與化學平衡常數(shù)有一樣的特稱,那就是都只受溫度的影響,溫度降低,離子常數(shù)就減少。
在這一章節(jié)中,水的電離、鹽的水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以及離子反應,都需要掌握好它們各自的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還有具體的反應過程、結果等數(shù)據(jù),都可以在化學實驗室去觀測。但在做這些化學實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每一個化學反應的實驗步驟以及注意事項,從而降低化學實驗的危險性。
四、電化學基礎
第四章,需要把握的就比較少了,但同樣也是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需要學生當做常識來學習。在這一章,由“原電池”講到“化學電源”、“電解質”、“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這里面闡述了一些電化學的基礎原理,為以后更深入學習電化學奠定了一個基礎。關于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總結,就不需要太去注重,只需要多去看幾遍書,大概了解書上講的一些基礎知識點即可,最好是能記住,并運用到化學的其他知識點的學習上。
從整本《化學反應原理》來看,講述的都是一些化學反應方面的知識,這有利于學生更深入的去把握在必修教材中學習的一些化學反應現(xiàn)象。雖然這本書是選修教材,但也應把它當做必修課程來掌握,里面包含的很多原理都是必修教材沒有深入講解過的,通過學習這本書,可以為學習化學的必修教材服務。當然,我這里總結的這本書的知識點,還不是很全面和詳細,只是一個大致的方向,一個系統(tǒng)的結構框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如何去學習這本選修教材。
縱觀這本書,只要掌握了這些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并且學會去總結書上的理論原理,就差不多可以學好這本書了。例如:其中的酸堿記憶,在平時多去記憶、積累一些堿和酸的物質載體,就可以在學習化學反應時理解好酸堿性方面的內容。PH值的計算,就需要明白PH值的定義,然后再根據(jù)一些具體的計算方法去掌握了;電離水解方面的知識,就可以在平時多去記憶幾個常見的容易發(fā)生水解的離子,這樣在掌握電離水解的時候就容易多了。簡單地說,學習《化學反應原理》這本書,需要的就是記憶和總結,做好這兩件事,就不怕學不好。當然,涉及到化學計算方面的內容,就需要考察學生個人的數(shù)學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了。
一、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在高中的學習任務是很艱巨的,因為高考要考六門學科。但是,每天的課程有限,一般學校的安排是上午五節(jié)課,下午四節(jié)課。然后其他時間除了休息,吃飯,就是自習。雖說一天安排的是九節(jié)課,但是真正一天安排的化學課基本上只有一節(jié)課。因為學生在高中的主科是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因為物理這門學科的難度性,所以一般學校會稍多分一點時間在物理學科上面。因此,化學學科平均一天就只有一節(jié)課。但是,我們都知道高中化學的知識內容是很多的,其中包括必修一,必修二,選修三,選修四,選修五。而且選修部分,關于有機物質的結構和性質部分比較抽象,而選修四是屬于和計算相關的。總之,高中化學的知識在于難度和深度,以及很多方面都必須引起我們教師足夠的重視。那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下是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相關對策。
(一)預習工作的充分準備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老師進行教學前,應該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提前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從而產生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所以,學生預習工作的充分準備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以及學生自己的學習情況。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預習程度呢?首先,我要求學生對我即將要講的內容進行整體閱讀,一般分為兩個步驟。其一:第一遍要求快速、粗略的瀏覽,其二:第二遍要求細化,一句一句的想一下。然后把自己不懂的做上標記,在課堂上著重聽教師講,或者直接給教師提問。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達到預習的效果和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其次,我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預習情況做一個大致的總結,期間包括對知識的整體框架,以及自己的疑惑,需要教師幫忙解決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這樣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促進作用。
(二)進行及時的復習,和總結
學生在高中因為課程任務的繁重,所以在每次考試前并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均分到每一個學科上面。然后,就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并不那么理想,畢竟普通人的記憶都是有限制的,需要長期堅持滾動式的復習,才能真正的掌握。因此,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給學生強調及時復習的重要性和好處。我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對于這個問題是要求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之后,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化學題之前,把當天老師所講的內容做一個及時的復習,并且仔細回想老師上課時候所講解的內容。
還有就是在學習完一個章節(jié)之后,我要求學生用大小是A4的白紙做一個關于本章節(jié)的知識點總結,包括方程式的書寫。當然,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學生關著書默寫,達到完全掌握的目的。對于學生不能回憶的知識點,學生要再次進行復習,直到自己能夠完全的掌控這些知識。經過長期這樣的訓練,學生可以隨時輕松的應對各種考試,而且能夠真正的學會和理解這些知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這樣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有效地,因為這些過程都是要求學生自行在課下的時間里去完成的。
二、必修教材與選修教材的有機結合
很多老師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會把教材作為版塊分開講,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會把知識結合在一起產生聯(lián)系進行教學。這就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以下兩種情況。首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區(qū)分選修和必修,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后面的知識時會忘了前面的知識,典型的吃了芝麻丟了西瓜。其次,就是學生在學習選修部分的知識時,不管是對于有機的這部分,還是對于化學平衡和各種電池反應的有關方程式。學生會從心理上覺得無所適從,因為感覺和之前的必修知識脫了節(jié),從而不能夠很好的習慣和學好這部分知識。因此,對于選修部分和必修知識的結合教學在老師的課堂上要有深刻的體現(xiàn),不僅是為了加強學生對選修的理解,還有學生對之前知識的鞏固學習。因此,我在教學中深刻實踐這一原理,從選修和必修知識的結合進行教學。
一、研讀人教版教材,明確模塊特點
1.對人教版教材選修模塊的認識與分析
人教版選修3在欄目設置方面,恰當?shù)卦黾恿私滩闹R的選擇性與靈活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豐富而又多變的擴充與衍生。在知識體系方面,以必修2為基礎,體系和內容上避免雷同和重復,切實把握基礎性,又恰當增加一定深度。內容設計上深入淺出,在原子結構與性質中介紹了原子軌道、原子光譜、激光等簡單知識,引出分子結構時結合了范德華力,討論極性時介紹了表面活性劑等,既有扎實的專業(yè)學科知識,又能聯(lián)系其他學科和生活實際,拓展了知識的內涵。
2.對選修3結構化學教學過程的思考認知
針對物質結構與性質這部分內容學生在初中階段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了解原子構成和核外電子排布,又在高中必修2學習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化學鍵等知識,在此基礎上人教版選修3對物質結構與性質進行了深層次的探討與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到學生認知方式的培養(yǎng),針對學生的認知結構認真分析,探討影響學生認知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方式。其次教學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力求通過課上課下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了解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價值。
二、立足教材根本。探求知識點體系
1.突出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基礎與重點
人教版化學選修3按照模塊可以分為四個模塊。模塊一: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模塊二:化學鍵與物質的空間結構;模塊三: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模塊四:研究物質結構的價值。分析課程模塊,首先從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構成的規(guī)律,再以微粒之間不同的作用力為線索,側重研究了不同類型的物質的相關性質,最后升華到物質構成的內在價值,這有助于高中生進一步豐富物質結構與性質的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實踐中,應首先形成有關物質結構的基本概念,認識物質結構與物質性質之間的關系,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及運動狀態(tài)、原子的內部構造、元素的性質,學會化學鍵的辨別與應用,晶體的分類及相關性質,形成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概念,從而才能掌握客觀規(guī)律,積極探究新物質。最后,教學實踐中要立足基礎,把握重點,全面而有邏輯的進行講解和練習。
2.認真做好高中化學選修3的知識銜接
對于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學習,良好的知識體系十分重要,要充分認識到知識銜接的必要性。本部分內容的講授,是在已有知識層次上引入新概念能層與能級,在此基礎上直接給出構造原理,并講解、練習核外電子排布,并由此引出能量最低原理,在電子云基礎上引出原子軌道,為后面學習化學鍵構建了框架,再由原子到分子,接下來再到晶體的學習,這是一個連貫而有序的知識銜接過程,注意過渡和引導的重要作用。本部分內容在分章節(jié)學習時,注重體系的建構,如原子結構與性質這部分內容包括原子結構和元素的性質,內容線索力求符合學科本身的內在邏輯性,主次分明。圖1是部分知識的脈絡圖。
三、利用課前課后。激發(fā)深層探究點
1.努力為選修課程創(chuàng)造動手實驗的條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造安全可靠的實驗條件,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力求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尋找并提供合適的探究方向,探究點要注重實際可操作性和前沿性,使學生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親自參與化學實驗操作,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成就感,這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更深層次的理解。還要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意義的探究問題進行探究。例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晶體堆積模型,利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和牙簽制作氯化鈉晶體的模型,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晶體結構的深入理解,對晶體構造、配位數(shù)、微觀概念與宏觀的概念等有進一步的深入理解。
2.逐步完善知識體系,善于歸納總結
在學習中善于歸納各種知識的脈絡,總結蘊含在繁雜知識點、探究點中的規(guī)律方法。例如:隨著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遞增,每到出現(xiàn)堿金屬時,就開始建立一個新的電子層,隨后最外層上的電子逐漸增多,最后達到8個電子時,出現(xiàn)稀有氣體,然后又開始由堿金屬到稀有氣體,如此循環(huán)往復,這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周期規(guī)律。還可以根據(jù)在教學中所接觸到的知識,編寫一些方便記憶的口訣,例如:“手性碳,四鍵連,皆不同,始為然,含氧酸,比酸性。非晶體,量很少,有玻璃,和橡膠,得晶體,三途徑,析結晶,多面體,能衍射,各向異,多晶胞,六面體,需并置,且無隙”。要明確知識點的基礎性,探究點的針對性,并對此進行歸納總結才能真正的有的放矢的學好這本書。
四、關注高考考點,研究復習策略
1.把握重點考點的出題規(guī)律
在高等學校入學考試中人教版的理科綜合占300分,其中化學100分。從全國各地高考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高考命題看,由于本部分知識近年才在高考中單獨命題,故結構與性質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不深,試題只能是拼盤式的。高考中本部分內容的題干主要以相關背景知識、元素周期律或物質之問的轉化關系為命題點,設置主要元素推導,設計一系列關于書寫化學用語、離子半徑大小比較、金屬性或非金屬性強弱判斷、晶體類型性質的判斷及相關簡單計算等。本部分的高頻考點有:原子的電子排布式、化學鍵的辨別、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雜化軌道類型、元素的性質、四大晶體類型的判斷及相關計算等。
2.對于各省市歷年高考真題的部分研究探討
2014年、2015年高考選修3方面的試題難度總體來說趨于穩(wěn)定,知識點考查的類型相對固定?,F(xiàn)行高考省份中,江蘇、安徽、福建、山東、海南以及通用全國大綱卷和全國新課標卷的省份采取單獨設題,分值范圍在12分到15分不等,其中海南卷20分。主要難點失分點是分子構型,晶胞的質量、體積和密度之間的計算和根據(jù)已有條件書寫正確的化學方程式等。題目設置精確到細小的知識c,如(2015年福建卷31題第1問)CH4和CO2所含的三種元素電負性從小到大的順序是什么,學生根據(jù)所學關于判斷元素電負性大小的知識,可以快速解答出H
1.知識點要求多層次
高中物理教學中所包含的知識點要顯現(xiàn)出多層次的特點,特別是教學大綱中有規(guī)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其不同的教學要求,而教學要求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即A級要求和B級要求,其中A級要求是較為低層次的要求,例如質點、參考系等,而B級要求則是較為高層次的要求,是需要深度學習的內容,例如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A級要求就全是簡單的淺層學習,選修3-3和選修3-5都屬于A級要求,但這里面的一些知識需要加深了解或需要綜合理解才能掌握.
2.注重實驗與理論相結合
物理教學講究理論與實驗的結合,也就是利用理論知識,在實際實驗操作過程中加以運用,在了解實驗原理的情況下進行實驗流程,從而在實驗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得知識得以系統(tǒng)化,并能有效的將書面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操作技能.
3.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高
許多高中生都發(fā)自內心的覺得物理太難了,可是縱觀物理各大習題的答案,卻十分簡短,看似十分容易,造成這種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高中物理要去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簡言之,就是你想明白想懂了,就不難了.高中物理在解決問題上以及不僅僅停留于一些物理概念的表面了,而是要利用這些理論結合自身思維遷移解決實際問題,因為物理知識本身就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及科學實驗的總結,依賴較高的思維能力.
4.知識系統(tǒng)性強
許多高中生都覺得高中物理的內容好多啊,就江蘇而言,就需要學習6本人教版的教材,包括2本必修和4本選修,不同的學校在教材選取上可能會有所不同.這么多的教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迷失,特別是在高三復習時更難以把握要點.其實,高中物理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有一些明確的主干知識點,但詳細的內容介紹是分布在不同章節(jié)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融會貫通,例如,“曲線運動”這一知識點的講解可以與直線運動相聯(lián)系,同時引入切向力和法向力,也就是將力的作用也放在一起講解,再比如“電磁感應”這一知識點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力、運動等力學知識,還包括電路、能量等電學知識,這些要點需要相互貫通起來理解.
5.需要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
都說數(shù)理化不分家,的確,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常會運用到一些數(shù)學和化學方面的知識,明顯的,就是物理上的一些復雜的推導公式就需要結合數(shù)學上所講的知識,而與化學知識有關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具體可以參考選修3-3和選修3-5中的內容.
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物理的策略
1.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深度學習的一大基本要點要求學生把新學的知識與原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將一個概念下的同類知識加以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高中物理教材一般都是按照章節(jié)進行講解的,但是各個章節(jié)間又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學生掌握好這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深度學習.所以,教師在進行知識點講解的時候要把握好這些聯(lián)系性知識點的講解.例如,物理中的一大難點就是電場,因為電場十分抽象,學生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將電場和重力場加以比較,進行比較教學。
2.整體歸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機化學;知識網絡;學習方法
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存在大量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點,但相對分立的知識點學習記憶的難度明顯高于成體系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所以,如何對已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整理成知識網絡體系,一直是化學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點。而在高中化學中,有機化學作為相對獨立的一部分,其包含的知識點在高中化學體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比重,根據(jù)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有機化學部分除了作為必修部分的考點,還作為選考內容的兩大模塊之一,考生可任意選擇一個模塊進行考試。而高中有機化學部分相對于無機化學部分的知識網絡脈絡更加清晰,有機物種類明確且相互有密切聯(lián)系,在搭建了高中有機化學知識網絡后,對解決高中有機化學的高考題,應該已經有比較大的把握。
1高中有機化學知識網絡的構建
高中化學中有機化學的知識分立在必修2和選修5兩本教材中,而在必修2中給出的知識點少,主要屬于介紹性知識,不能依托于此構建知識網絡,只能進行分立知識的記憶,在正式構建知識網絡的過程中,將這些相對分散的知識點補充進去。因此,構建高中有機化學知識網絡更多的依托于選修5。
1.1網絡知識節(jié)點:人教版《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中,在第一章先給出了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對有機物的類別和官能團進行了介紹,此時將有機物分為烴和非烴。烴分為烷烴,烯烴,炔烴和芳香烴;非烴則依據(jù)官能團進行分類,主要的類型如下:實際上,根據(jù)后面的學習可以發(fā)現(xiàn),有機物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受官能團的影響,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加直觀的學習,可以先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有機化合物,教材中絕大多數(shù)反應式采用的有機化合物都是包含2個碳原子,所以,在構建知識網絡時可以先采用乙烷及其衍生物代表不同類別的有機物。以這些不同類別的有機物作為網絡知識節(jié)點,現(xiàn)在各個知識節(jié)點處于孤立狀態(tài),同時包含的內容非常單薄,需要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根據(jù)所需的內容對知識節(jié)點進行豐富補充,并形成連接知識點的線條,進一步完善知識網絡。
1.2知識節(jié)點的內容補充和網絡線條的搭建:在上一節(jié)中根據(jù)第一章節(jié)的內容,以有機物類別作為知識網絡的網絡節(jié)點,本節(jié)中進一步根據(jù)后續(xù)章節(jié)中的內容對知識節(jié)點內容進行補充,以及構建連接知識節(jié)點的線條,主要需要把握的是不同有機物類別的特殊性質,和相互轉化的反應類型及對應的反應條件。如果說選修5的第一章是對高中有機化學的基本介紹,供學生提煉出一個個知識節(jié)點,那么第二章到第四章的內容,其實都是對于第一章所提到的知識節(jié)點的內容補充和網絡線條連接。這三章的內容分別介紹了不同的類型的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及化學性質,還有涉及到的化學反應。以課本第二章第一節(jié)為例,在這一節(jié)中介紹了三種有機化合物:烷烴、烯烴和炔烴,還有三種反應類型:取代反應,加成反應以及聚合反應。其中取代反應連接了烴類和鹵代烴,加成反應連接了不飽和有機物和飽和有機物,或者不同不飽和度的不飽和有機物,聚合反應是屬于不飽和有機物的特殊反應。根據(jù)這三個反應,可以將第1節(jié)中的烷烴,烯烴,炔烴,鹵代烴及有機聚合物聯(lián)系在一起,主要脈絡是烷烴烯烴炔烴的銜接。對知識節(jié)點的補充中,重點在于其具有的特殊性質和其涉及到特殊反應。例如在第三章第二節(jié)醛這一部分中,醛所涉及的特殊反應有銀鏡反應和與新制Cu(OH)2生成Cu2O紅色沉淀,這在高考中都屬于標志性的破題點,解開這一環(huán)后,根據(jù)有機知識網絡,基本可以推導出前后涉及到的各個反應以及相關的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式。高中有機化學的學習中,也需要注意“將知識讀少”,比如在學習芳香烴和醇\酚這兩節(jié)時。根據(jù)歷年有機化學部分的高考題,芳香烴在大題中通常作為R-基存在,即作為有機分子中除了官能團剩下的部分。故而在搭建網絡時,在明確酚類和芳香烴的特性后,不妨將芳香烴作為一個單純的R-基看待。在不涉及到芳香烴和酚類的特殊性質時,作用普通的烷烴烷烴知識節(jié)點看待。
2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