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學組織形式范文

時間:2022-02-27 02:26:42

序論:在您撰寫教學組織形式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教學組織形式

第1篇

[關鍵詞]教學組織形式 參與教學 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互動化

[中圖分類號]G4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4-0171-01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施教人員(教師)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組織受教人群(學生)采取行之有效的互動、聯(lián)動等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興趣源于授課風趣、幽默、生動、授課環(huán)境輕松、教學方式多樣等因素,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各種不同教學組織形式不斷涌現。但任何一種類型的教學組織形式都會有它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因此,選擇教學組織形式要看授課對象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根據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來選擇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教學組織形式來完成教育目的,教授的內容。無論選擇哪一種課堂教學形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課堂氣氛,學生表現,靈活運用。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目的就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才能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和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組織形式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多元化,教學組織形式也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改革。隨著課程和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浪潮的到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和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課改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授形式,強調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它要求與之相適應的不同教學任務和活動。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和工作崗位任務對人才的需求來決定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在創(chuàng)新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改變了單一的教學形式,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分組討論,個人展示和角色扮演等最優(yōu)組合,營造了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融洽的課堂氣氛、便于交流的開放性課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課堂的壟斷地位。因此,教學組織形式是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潛能的重要手段。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反之容易引起學生逆反、厭學等不良心態(tài)。現就適宜教學組織形式總結如下:

一、參與教學

在課程改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主講者轉變成一個指揮者、監(jiān)督者和協(xié)調者,把握學生個體的差異來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的設計要能夠開發(fā)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比如:競賽、分組討論、個人展示、圖表示意等。學生參與過程中,通過小組互評,老師總結的形式,極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團隊精神和綜合能力。

二、自主學習

在學生完成課堂上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還要給學生布置課下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用課余時間,通過上網查找資料,上圖書館查閱資料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自己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過程師生互動化

在課改的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輕松、融洽、平等的課堂氣氛,加強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交流,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為教學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加強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這能夠幫助學生對新知識有更好的理解。

我國目前改革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探索。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壟斷地位”,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p>

這種新的教學觀促使著教學模式由教師中心向師生互動方向發(fā)展變化。所謂師生互動教學,就是整個教學過程建立在師生共同活動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個體空間,教師指導,讓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與進來,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任務在一個愉快、活躍的氣氛中得以完成。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主要有這樣幾種形式:1.師生整體合作――以扶為主;2.師生分步合作――有扶有放;3.小組自發(fā)合作――無拘無束;4.小組自覺合作――協(xié)調統(tǒng)一。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評價機制,如:學生之間先進行互評,老師進行總結,或者通過小組發(fā)言、匯報等形式進行評價,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的效率,更好的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便于讓教師發(fā)現學生接受新知識的程度及存在的問題。

為避免教學組織形式單一、枯燥,組織形式需從全局教育思維出發(fā),輔以因材施教理念,推薦運用多元化教學組織形式,確保教學活動成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過程。在這個“教”與“學”的交換過程中,要充分誘發(fā)受教人群的學習潛能,利于教學重心由教向學的轉移;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以及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程少偉.談行為引導教學法之項目教學法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11).

[2]蔣慶榮.以項目教學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與實踐[J].珠海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2).

第2篇

1、教學組織形式簡稱“教學形式”。教學活動的一定結構方式。受教育普及程度、學科性質、教學任務制約,其發(fā)展變化反映社會生產方式的要求。

2、按組織結構分,有全班的、小組的和個別的三種形式;按師生交往分,有師生直接交往和師生間接交往兩種形式。古代各國普遍采用個別教學的形式,間有初級的集體教學。資本主義商業(yè)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求擴大教學對象,增設課程門類。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

【關鍵詞】教學;組織形式;學生

Chats in the teach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organization

Huang Jiahai

【Abstract】The teaching activity is organizes by certain form, the teaching configuration of organization divides into three fundamental modes; Group instruction, group teaching, personal teaching.

【Key words】Teaching; Configuration of organization; Student

教學活動都是以一定形式組織起來的,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組織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系上的組織形式,是教學策略設計中的具體落腳點。由于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對教學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我們認為作為教師一定要掌握各種教學組織形式的特點。

一般來說,教學組織形式分為三個基本形式;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教學。

1 集體教學

集體教學是以班級的形式進行的。教師通過自己的教授,把教學內容傳遞給一個班或幾個班的學生。教師可以口頭講授,也可以借助教學媒體配合講課。通常這種組織形式是單向的傳授,學生主要是被動接受信息。

1.1 集體教學的優(yōu)點

①這是中常規(guī)的教學形式,教師和學生習慣上容易接受,也比較適合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

②由于教師熟悉這種形式并有這方面的教學經驗,教師備課比較容易。

③教學效率比較高,能在規(guī)定時間里完成較多的內容。

④教師與學生直接面對面,可以及時收集反饋信息,有利于及時調整講授內容與方法。

⑤能在教學過程中隨機增加或者刪除、調整教學內容和節(jié)奏。

1.2 集體教學的缺點

①教師管理教學活動的精確度較低,是某些特定的教學活動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②學生常常消極的聽講、看板書或做筆記,很少有機會與教師交換看法,學習比較被動。

③客觀上難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所有的學生被迫接受一個進度,按照教師進度進行學習。

④教師在單獨教授,特別是在講演時,難以獲得關于學生產生誤解和苦難的反饋信息。

⑤單純的言語講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隨時間的延長而迅速下降,學生對教學內容也往往只能記住很短的一段時間。

⑥不適宜完成動作技能目標,對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也效果甚微。

1.3 適用的情況

①導入新課題的目標和要求,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

②介紹課題的一般背景或必要的預備技能。

③系統(tǒng)講解課題范圍內的觀點和材料。

④介紹專業(yè)領域新近的發(fā)展情況。

⑤邀請外來專家演講或放映電影、錄像等,而這些資源不可能由學生個人或小組獨享。

⑥進行課題或單元的復習、小結。

2 自學(或個別教學)

自學是當前社會比較時尚的一種教學形式,隨著媒體種類和數量的豐富,這種學習方法越來越普及。自學的學習過程由學習者自己掌握,一般來說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針對性強。

2.1 自學的優(yōu)點:

①精心設計的自學獲得能體現大多數教學原則,從而提高學生的領會和保持水平,并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②允許程度各異的學生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學習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獲得效益,并減少差等生。

③要求學生自定學習步調,自負學習責任,這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④允許教師花更多時間去關注個別學生。

⑤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大。

2.2 自學的缺點:

①若長期把它作為唯一的教學形式,可能會缺少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

②用單一途徑和固定不變的方法學習,學生可能會感到單調乏味。

③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自學。

④若學生缺乏應有的自覺性,可能會拖延學習。

⑤通常需要教學小組協(xié)作準備充足資源,并配有輔助設施。因此,備課復雜、費用較高。

2.3 使用優(yōu)點:

①仔細安排學習活動,把教學內容劃分為較小的獨立步子,每個步子一般只包含單個知識點,認真安排各個步子的學習程序。

②通過一定方式讓學生表現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情況和應用情況,以便在進入下一步學習之前,檢查學生對前一步內容的掌握程度。

③必須讓學生立即知道每一步學習的結果,讓他們伴隨一次次的成功,充滿信心地前進。

④教師要盡可能多的與學生接觸,診斷他們的困難,及時給予幫助;激勵他們自覺學習,及時給予強化。

3 小組教學

這種教學形式使得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面對面密切接觸和相互了解機會增大,符合現代教學原理,重視教學中的人際交互作用。

3.1 小組教學的優(yōu)點:

①特別有利于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如形成態(tài)度、培養(yǎng)鑒賞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②能夠培養(yǎng)認知領域的某些高層次技能(如問題決絕和決策)。

③有助于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通過向其他學生解析要點和原理,學生還能強化自己的學習。

④通過組織小組活動,學生還能鍛煉領導能力。

⑤在小組活動期間,教師通過討論可以了解教學各個階段的成效,能從學生方面獲得改進教學的意見。

3.2 小組教學的缺點:

①組織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準備至關重要,稍有疏忽就會影響學習效果。

②沒有經驗或準備不充分的教師容易陷入長篇講課的俗套,而這對于師生之間相互作用是不適宜的。

③要使小組所有成員都積極參與活動又不至于變成無意義的閑談有一定的難度。

④教學進度不容易控制。

3.3 使用要點:

①為使學生相互受益,相互作用小組最多不超過12人,理想人數視不同活動方式而定。

②小組活動應該安排在教師集體講授和學生個人自學之后進行,這樣要討論的內容比較清楚,討論時機比較好,因而效果很好。

③小組活動應該圍繞大班聽課或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展開回顧、討論、檢查、修改,達到相互啟發(fā)、促進思維、共同提高的目的。

④有些活動可由學生自己主持,但教師始終應該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第4篇

關鍵詞:教學組織形式 課堂效益 中職數學

在中職教學中,數學教學是一個難點。由于學生由初中學習的相對比較具體的運算、函數模型、幾何圖形等到高中學習的比較抽象的運算、函數模型、立體幾何圖形等,在學生的思維模式上有一個跳躍,從而使學生有些不適應,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感到吃力。如何能使學生實現這個跳躍,就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徑,而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又是實現上述目的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教學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我們應去發(fā)現和尋找課堂的源泉。在多數的教學中,教師都采用布魯姆式的“掌握式學習”的方法,即在課堂中先講“經驗性”和“結晶式”的最簡單、最優(yōu)秀的方法,學生模仿、練習、改錯、再練習、再改錯,無形中使學生陷入了題海中。為了使學生走出題海,教師應主動地將“發(fā)現學習”“發(fā)現認知與建構主義”和“數學化與再創(chuàng)造”等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中。在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時,發(fā)現學生思維的光芒和合作探索后智慧的結晶,把這些引入課堂作為我們教學的源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已知數列a■滿足a1=1,an=2an-1+1 (n≥2),求an。學生思路總結:

思路一:左右同時除以2n,得到■=■+■;可以測試學生對an=an-1+f(n)的理解程度,反映學生的化歸與轉化能力。

思路二:an=2an-1+1?圯(an+1)=2(an-1+1),構造出等比數列求解??偨Y此法的一般規(guī)律:an=pan-1+t,先構造(an+m)=2(an-1+m),展開利用對應系數相等求出m的值。

思路三:迭代法。

變式:

1.已知數列a■滿足a1=1,an=2an-1+n (n≥2),求an。

2.已知數列a■滿足a1=1,an=2an-1+ (n≥2),求an。

變式的兩題是鞏固和提升學生對上面方法的理解與總結的過程,使學生得以自我提高的過程,在構造新數列時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思維得到發(fā)展的地方。

有時“一題多解”也是組織教學的很好方式。在同一問題的情境中,可以通過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會得到不同的解法。同時,也是對已學知識的一個聯(lián)想運用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不拘于一格,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同一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本身就是將知識融匯的過程,有時也是知識間互相印證的過程。例如,在復習“向量數量積”一節(jié)中有這樣一道習題:

已知■=■=■-■,求■與■+■的夾角。

按照課堂內容學生很正常地就會考慮運用數量積的性質求夾角:

cos=■

在解決問題后,我們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此問題嗎?學生經過思考后,可畫圖解決,體會到向量是“數”和“圖形”聯(lián)系的工具。四邊形是菱形,夾角為■。在思考解決問題時思維要靈活,不要束縛自己的思維,要勇于創(chuàng)新。

通過在課堂上的實踐發(fā)現這種由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成績明顯提高,學生的思維更加敏捷,在處理陌生習題時不再束手無策。因此,要達到好的學習效果,應該給學生充分時間去思考、體會、消化,急于求成反倒一事無成。教師的總結有時可以“點到即止”,給學生留下“遐想”的念頭也不錯。組織教學方式有多種,只有將學生的大腦轉動起來,讓學生自主探索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

有時“多題一解”也是組織課堂教學的好方式。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索研究,使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去其表象,取其本質”,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中尋找規(guī)律,總結出知識運用的環(huán)境、方法。

例如,在“組合”習題課中設置了這樣一組習題:

(1)某高中從高三的7個班中選出12名學生組成校代表隊參加數學競賽,使代表中每班至少有一人參加的選法有多少種?

(2)求方程x+y+z+e+f+p+q=12的正整數解的個數。

(3)從一樓到二樓的樓梯共17級,上樓時可以一步走一級,也可以一步走兩級,若要求11步走完這樓梯,則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4)如果中日圍棋擂臺賽中,雙方都出6名隊員,按事先安排好的順序出場,雙方先由1號隊員比賽,負責淘汰,另一方獲得勝利為止,形成一個比賽過程,問其中中方獲勝的所有可能出現的比賽過程有多少種?

(5)一座橋上有編號為1、2、3…17、18的18盞燈,為了節(jié)約用電,又不影響照明,可以把其中的6盞燈關掉,但不能同時關掉相鄰的燈,也不能關掉兩端的路燈,問不同的關燈方法有多少種?

(6)如圖所示,從5×6方格中的頂點A到頂點B的最短路線有多少條?

上述習題的答案都是C■■,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體會組合知識的運用,鍛煉學生“去偽存真”的能力。

第5篇

這種思維模式和教育形式固有化直接導致了課外指導時間不夠,缺少對學生課后學習的安排與要求。學生缺乏以能力成果為導向的過程考評。而相應的教師雖有教學、科研和服務三大任務,但教學表現在晉級、晉升職稱時,未占到足夠地位,重科研輕教學的學術評價及學術管理制度導致投放到本科生教育的資源不足。影響到延續(xù)教學的有效開展。其次課后延續(xù)教學形式拘泥于答疑和輔導。這無疑限制了學生思維發(fā)散和個性發(fā)展。學生在上大學之前一直接受的是束縛式教育,這使得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薄弱,自學能力較差。而大多數教師對于課后延續(xù)教學沒有具體概念,多理解為同課上一樣進行答疑和輔導,違背了“學生是本科教學綜合改革的親歷者和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的教育理念[4]。

二、完善延續(xù)教學的對策

想要完善延續(xù)教學,首先應明確,學生的學習取向與教學者的教學質量密切相關,學校亟待回歸并堅守“教(Teaching)與學(Learning)是高校的核心活動”這一價值原則。

(一)學校應做好教學資源配置工作資源的合理分配能為延續(xù)教學的有效開展打下基礎,因而要首先確定延續(xù)教學的資源配置。要根據每個專業(yè)的學生、班級、課程數量,測算應該配置的教師、教室、實驗室、網絡、多媒體、圖書等教學資源,理清現有的教學資源底數,合理設置班級,科學配置資源。學校的儀器、實驗室、圖書、資料等部門須向學生全天開放;同時,盡量多安排教師進行相應的講座,增加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時間。

(二)根據不同學科需求,選取延續(xù)教學首先,學院要加強新生、特別是試點班新生的專業(yè)教育,讓學生了解有關專業(yè)的基本知識和未來發(fā)展,樹立信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要采取措施,把學生的注意點引導到學業(yè)中來;要在平衡學期學分的基礎上,處理好課程的前置后續(xù)問題;要保證專業(yè)課程的全程教學,保證課堂教學和課后教學質量。其次,任課教師要思考試點專業(yè)和非試點專業(y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的區(qū)別,要思考課后教學形式和內容,課后教學不要拘泥于答疑和輔導,要廣泛采取單元測驗、晨讀、英語角、讀書會、專業(yè)講座、科研訓練和學科競賽等形式;要思考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價和考核問題。同時,任課教師要思考不同學科的需求,例如,對于偏重于理工的學科,延續(xù)教學應以實踐操作為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fā)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加仿真課程時間。有針對性地設計實訓內容,以符合學生的認識和學習規(guī)律為原則構建職業(yè)能力訓練模塊,加強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yè)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yè)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培養(yǎng)。

第6篇

【關鍵詞】建構主義 教學組織形式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改革過程中,由于認識上的局限,多數人仍從“教”的角度出發(fā)去設計課堂教學,還是“順著教員思路教學”,結果,課堂教學效果還是不夠理想。究其原因,則在于課堂上教員忽視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學員的自我表現欲常受到壓抑,因此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益甚微。經過分析我們認為:導致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學組織形式的落后與僵化。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學雙方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教學活動的結構。它主要研究在教學活動中,教、學雙方建立信息交流與反饋等聯(lián)系的組織結構,其目的在于更加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教與學的時間、空間、人力、物力等資源,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以實踐活動為先導,以任務完成為本位,借培植學員學習的情境,以激發(fā)學員的學習動機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性的,學習的本質起源于主體的實踐活動——主體與外界的交互行為及其內部認知加工過程,是主體通過活動對體驗的內化、知識意義的生成過程。教學不是將知識以成品的方式交給學員的過程,而是學員通過自己與外部環(huán)境的交互活動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只有當學員感到自己已有的知識不能用來適應新環(huán)境時,真正的學習才發(fā)生。用建構主義“適應觀”來解釋學習動機,即“只要他們所構建的世界能‘進行下去’,在這個世界中不存在無法預見的或無法克服的問題,就絕對沒有去學習任何別的東西或理解任何不同東西的理由?!卑凑者@一動機觀,學員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學習動機,只能來源于實踐需要。

目前,軍隊院校學歷教育的課程設置,基本上還是采取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這種模式強調的是學員先學習理論,然后再運用所學理論來指導實踐活動。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這種做法不僅使學員在理論學習時缺乏必要的經驗基礎和先期準備,而且由于學員沒有對今后從事職業(yè)真實情境的體驗,導致了他們根本無法“適應”新的實踐情境,也無法激發(fā)他們對理論的學習動機和熱情。在這種課程模式下,學員僅有的一點學習動機,只能來源于外界的“強迫”即考試不合格畢不了業(yè),客觀上造成了理論和實踐關系的“脫節(jié)”。因此,在安排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考慮把實踐環(huán)節(jié)放置到理論學習的前面,即可以利用實踐課或是假期到基層部隊代職的時機,安排即將開設課程的實踐內容,讓學員在實踐中產生認知沖突,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再學習具體的理論知識。在教學中,教員要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各種可行的技術手段,設法讓知識“從情景中走出,又最終走入情景”,即從現實情景中提煉問題,又能設計一些將新知識應用于現實情景的實例,從而給予學員解決實踐問題的機會。這樣可以調動和激發(fā)學員學習理論的積極性,也能夠在理論的學習中激發(fā)學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更好地解決實踐中的困惑和問題,并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和諧統(tǒng)一。

二、以學員個體的經驗和認知方式為教學起點和教學資源,確立新的教學目標,挖掘學員的學習潛能

布盧姆《人的特性和學校學習》一書中,證明了認知前行為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變量。所謂認知前行為,就是學員原有認知結構和心理結構,是學員對所學內容的必備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而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完全忽視了學員已有的具有個人性質的經驗知識,教學完全由教員順著自己的思路來進行,沒有任何針對性,課堂效果總是不理想。構建主義理論提示我們,教學不能無視學員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的從外部對學員實施知識的“填灌”,應該重視學員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員豐富、調整或者是創(chuàng)新自己的解釋,從而挖掘其的學習潛能。即在教學中,不是讓學員“削足適履”,對教學內容“全盤吸收”,而是讓學員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八仙過?!保蛊鋫€性特長“各顯神通”。只有適應學員個性化發(fā)展需求,讓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與學員的需求“對接”,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具有獨立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指揮人才。

三、轉變課堂管理策略,鼓勵學員自我管理、自我調節(jié),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

課堂管理是指教員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秩序和效益,協(xié)調課堂中人與事、時間與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關系的過程。采取科學的課堂管理策略有助于激發(fā)學員潛能的釋放,引導學員從事積極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有助于活化學員頭腦中的“隱性知識”。因此,搞好課堂管理不僅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而且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在今天,在新的教育觀的影響下,教員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方式和方法也就成了必然。構建主義學習觀對課堂管理策略作了科學的詮釋,認為學習環(huán)境是開放的,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教學的中心不是教員、課本或知識本身,而是學員。只有寬松的、愉悅的而非“規(guī)則性”的課堂,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揮每個學員的潛能。

長久以來,軍隊院校的教學與管理都以嚴格的組織紀律和整齊劃一為特點,說話做事走路都要有規(guī)則。這無可非議,但由此形成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的思維定勢,就容易使學員形成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性格。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實現教員和學員的互動,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員盡量在課堂上活躍起來,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種廣闊自由的心理空間,讓他們的興奮點定位在對問題的思考上,抑制學員各種顧慮。也就是說,教員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和情境滿足學員對個性張揚的需求,允許學員存有不同的看法和創(chuàng)意,要重視學員個體對所獲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使不同學員的個性觀點在開放、動態(tài)的交往中得到升華。教員對課堂的組織作用,在于使課堂氣氛熱烈而有序,學員活躍而不混亂,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培養(yǎng)的未來警官不是機械執(zhí)行任務的“機器零部件”,而是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活生生的、高素質的“人”。

總體上,我認為:教學組織形式的創(chuàng)新是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途徑、教學過程和學習方式的開拓,是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在當今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生長點。因此,我希望通過教學組織形式創(chuàng)新研究,以使素質教育在課程改革實施中得到真正落實。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體育;教學;組織形式

一、體育教學組織概念形式的含義

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概念的涵義包括以下幾點:

1.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是圍繞一定的教學內容而設計的。不同的教學內容必須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如武術教學可采用全班集體上課,而表現為各種技能、技巧的程序性教學則應盡可能做到教學的個別化。

2.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直接體現為師生相互作用的方式。這種作用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既可在班集體中進行,也可在小組內或個體間進行。

3.師生的活動必須在一定的時空背景中完成,且要遵循各種互動方式所要求的規(guī)范和程序。

4.以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為紐帶,把各種教學要素,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一定的教學程序集結起來,方能確保教學活動的完成。

二、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特點

1.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多維性。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反映的是教學活動中人員、時間和空間的組織和安排,當我們從教學組織形式的角度來說明一種教學活動時,我們至少必須從人員、時間和空間等方面來加以考慮,否則就不可能對教學組織形式有全面的了解。教學組織的多維性也決定了體育教學活動是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即人員的、時間的和空間的組織形式同時并存的。例如,某種體育教學活動在教學的組織上是采取分組教學、在教師的組織上是采取小隊教學、在時間的組織上是采取活動課時制、在空間上是采取課堂教學等等。也正因為教學組織形式在客觀上是多維的,因此對它的研究要全面、完整地進行。

2.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與教學組織形式的多維性具有密切的關系,但從體育教學組織本身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來看,也是從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向多樣發(fā)展的,如個別教學――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友伴群體教學等等。但這種發(fā)展過程并不意味著后一種形式對前一種形式的否定,而更多的是表現為一種補充和發(fā)展。因此,當代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現狀是多種教學形式并存、共同發(fā)展。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又是與它的各種制約因素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分不開的。隨著人們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更加全面,對體育教學內容、結構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對教學對象及其特點的認識更加科學化,勢必會導致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出現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從而使得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更加多種多樣。

3.班級教學制仍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這里我們所說的班級教學制不僅僅就學生的組織而言,而且包含體育課堂教學。由它們構成的班級教了教學空間的組織學制,長期以來對體育教學實踐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其本身的優(yōu)點是其他教學組織形式所無法取代的。正因為這樣,到今天它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依然是世界各國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當然,班級教學制的不能很好地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忽視因材施教等局限性,表明班級教學制在今后要得到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也說明其他起輔助或補充作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不可忽略的。

三、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有個別教學、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和友伴群體教學。根據平時教學實踐分組教學是按一定標準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組為單位進行教學指導。這種組織形式既保留了班級教學的長處,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區(qū)別對待的問題?!墩n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課程應充分注意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從而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备鶕@一精神,在體育教學中我們應更多地從學生客觀的學習實際出發(fā),按照他們的體能和運動技能、興趣和愛好等情況,讓學生自低到高的自我選組定位,從而使教學貼近于他們實際,使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得到發(fā)展。

四、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意義

1.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論中處于綜合、集結性的性質,是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得以實現的保證。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過程的實現、教學原則的體現、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最終都要綜合、集結、具體落實到一定的體育組織形式中,要以各種各樣的結構方式組織起來,開展活動,并表現為一定的時間序列,發(fā)揮其集合作用。不同的體育教學方法、手段只有運用于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中,才能發(fā)揮其效用,方法和形式總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同樣,體育教學內容的實施、教學原則的貫徹、教學過程的順利展開,直至教學任務的完成都要體現在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中。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是體育教學的具體的落腳點,帶有綜合、集結性的性質。所以,教學組織形式是否科學、合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效果有直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