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2-21 09:47:38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第1篇

 

最終 目標是培養(yǎng) 學生 的信 息素養(yǎng) ! 目 我 國大部分小 學展 開 前 了信 息技術教 學活動 , 各種 教學方法 形 式層 出不窮 , 但 是

 

運用信息技術 進行數字化 學習能力 的培 養(yǎng) , 這是信息技 術課 程 以信息素養(yǎng) 為核心 目標 的體現 !因此 , 小 學信 息技術 教育

 

的課程安排思路應遵 循: 小學要培養(yǎng)學生 學習計算機 的興趣 , 并為今后進一 步的學 習奠定 良好 的基 礎 , 教 學的 內容要 以操 作技能的訓練和 益智游戲 為重點 , 如鍵 盤指法 漢字輸入

 

對整個 教學體系和 教學效果 的評價體系還 尚未建立 , 存在諸 多不足 , 還有許 多工作需要 我們去做 !信 息技術教學又有著 不 同于傳統(tǒng)學科 的特 點 , 因此 , 傳統(tǒng)評價方法 己經不 能勝任

 

信息技術 課程 的教 學評價 , 需要探 索一種新 的評 價方法 !本

 

文針對 于此 , 對現 階段小學信 息技術課程 的教 學評價體系進 行積極探索研 究 !

 

鍵盤 操作初步

 

輔導教學軟件的使用等 !

 

2 小學信 息技術課程學 習特征 分析

 

從小學生 的心 理特 點分析 可 以看 出: 小學生 渴望學 習知 識 , 但是感覺 趣的 知覺的無意性和 情緒性很 明顯 , 極 易被感興

 

一 相關研 究

 

1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目 標分析

 

?中小學信 息技術 課程指 導綱要 (試行 ) 明確指 出小學 信息技 術課 程 的主 要任務是 : 培養(yǎng) 學生對信息技 術的興趣和 意識 , 讓 學生 了解和 掌握信息 技術 基本知識和技 能, 了解信 息技術 的發(fā)展及其應 用對人類 日常生活和科學技 術的深刻影

 

新穎 的內容所 吸引 : 從年 齡特點看 , 因年齡 尚小 , 注 集 中, 意志力 比較 薄弱 , 往 往憑興趣 去認識

 

意力 不易穩(wěn)定

 

事物 , 感興趣 的愿 意去做 , 不感 興趣 的則心 不在焉 ! 小學生 辨 別能力較差 , 容易受新奇 的電腦游 戲和 不 良網絡信 息 的誘 惑 , 從而沉浸其 中荒廢 學業(yè) , 所 以在 小學階 段的信息 技術教

 

學 中要根 據小學 生的這些特 點 , 遵循其 身心 發(fā)展 的規(guī)律 , 抓

 

住他們 的興趣 , 加 以正確 引導 !

 

響 !通過信 息技術課程 使學 生具有 獲取信息 技 術相關 的文化

 

傳 輸信息

 

 

理信 息和應用 信息 的能力 , 教育學 生正確認識和理解 與信息 倫 理和社會 等問題 , 負責任地 使用 信息技 術; 培養(yǎng)學 生 良好 的信息素養(yǎng) , 把信 息技術 作為支持終身學習

 

和合 作學 習的手段 , 為適 應信息社會 的學習 工作和 生活打

 

由以上 分析 , 我們認 為在小學階段 的信 息技術教育 開始

 

要注重文字 語言能 力 邏輯思維能 力和道德 意識的培 養(yǎng) , 視 聽信息 技術 計算 機 網 讀

 

以文字信 息技術

 

口語信 息技術

 

絡信 息技 術的學 習為主 ! 信息技術可 以提高文字 的認

 

下必要 的基 礎 !在新基 礎教育課程 改革中 , 信息技 術課程屬

 

于 # 綜合實 踐活動 ? 課程 , 是 以學 生的經驗與生活 為核心 ,

 

體 現學生對 知識綜合運用 的實踐性課程 , 與其他課程 具有等

 

 

閱讀 理解 , 口頭 與書 面作文 , 數 學計算 , 繪 畫 , 學 習效

 

率與質量 ! 在小學信 息技 術課程 的教 學中 , 切 忌讓學 生死記 硬背枯燥 乏味的程序指令 , 宜 以興趣 引導 , 加 強游 戲性 學習

 

價 性與互補 性的特 點 !其 總 目標是 # 使學生獲得親 身參與實

 

踐 的積極體驗 和豐富經驗 ; 形成對 自然 在 聯系 的整體 認識 社會 自我之 間 內 對 自我 的

 

和 自主創(chuàng)作性練 習, 注重反饋激 勵 , 以提 高教學質量 !此外 ,

 

由于小學 生對 不 良信息 的識別力

 

中還應特別注 重凈化 法制教育 !

 

免疫 力差 的狀 況 , 在 教學

 

發(fā)展對 自然 的關 愛與對社會

 

優(yōu)化 信息環(huán)境 , 加強信 息倫理道 德與

 

責任感 ; 形成 從周 圍生活 中主動發(fā)現 問題并獨立解決 問題 的 態(tài)度和 能力 ; 發(fā)展實踐 能力, 發(fā)展對 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 新

 

3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 存在 問題分析

 

信息時代 的教學模式從教 學 目標 到教學評價 都發(fā)生 了根 本性 的改變 , 對學生素養(yǎng) 教師素養(yǎng) 都提 出了全新的要 求 ,

 

能力;養(yǎng)成合作

 

80

 

分享

 

積 極進取等 良好個性 ?!

 

從小學信 息技術課 的課程 目標與課程 性質可 以看 出, 我

 

顯然 , 只有更新 教育觀念 , 才 能深刻地洞察信 息時代教育教

 

學改革發(fā)展 的趨 勢與前景 , 才 能從根本上變革 學習模式與教 學模 式 ! ?中小學信 息技 術課程指導綱 要 (試行 ) 指出 , 中 }

 

程的過渡 !由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 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評價

 

應 當具有 的功 能包括 : 診斷教學 改革課程 促進課程整合 確 定預 期 目 是否達 到和估 計教育需要 ! 標

 

小學信 息技術課 程的教育 目 是培養(yǎng)學生 良 的信 息素養(yǎng) , 標 好 把信 息技術作 為支持終身學 習和 合作學 習的手 段, 為適應信

 

息社 會的學 習 工作和生活 打下必要的基礎 ! 這就決定 了該 課程 的評價方式 不宜采用傳 統(tǒng)的評價形式 !傳 統(tǒng)教學評價左 右著 教學活動 的方 向, 誤 導教師教學 內容 的選 擇和教學過程

 

2 關于教學評價價值定位的思考

 

小學信息技術課 程的教學評價不 能偏離信息技術 教學 的 核心 目 , #我們萬萬不能把信息技術教育按照學 習這一 門學 標

 

科的老 辦法去講 去教 去學 ? (陳至立部長在全 國中小學信

 

息技術教育會 議上的報告 ) !我們應該 以先進的教育教學和評 價理論為指 導, 結合小學信 息技 術課程的特 點及 目標要求 , 建 立科學合理 的評 價方式 !應 該體現 發(fā)展性評價 理念 , 應該 有 效提高學生 的信 息素養(yǎng) , 促進學 生的發(fā)展 , 注 重學生在實 際的 真實 的問題情境 中的表現 , 在重視個性化 發(fā)展的同時,

 

強調相互之間的合作 !

 

的設計 , 出現 圍繞考試 跳不 出應試 教育 的圈圈 !

 

測 驗而開展教學 的惡性循環(huán) , 始 終

 

目前許多信息技術教師的教育觀念還沒有更新 , 在培養(yǎng) 學

 

生信息素養(yǎng) 方面 , 往往 比較注重信息技術方面的培養(yǎng)和訓練, 而對信息意識 態(tài)度層面和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問題 的 創(chuàng)新能力層 面較為忽視 , 甚至片面地認 為掌握了信息技術, 學 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就提高 了 !從調查的結果看 , 學生對課堂上學過

 

的知識和技能掌握不牢固 , 不 能應用于實際學 習生活 中 !不能

 

3 關于教學評價創(chuàng)新思路的思考 通 過 以上分析 , 我們認為傳統(tǒng) 評價 已經不 能勝任信息技

 

術課程 的教學 評價 , 必須探索 新的評價方式 ! 未來創(chuàng)新 的評

 

不說我們 的課 堂還缺乏對 學生進行應用 知識和技術解決 問題 意識 的引導, 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訓練 !因此 , 信息 技術教師不僅要 教給學 生信 息知識與技 能, 更要教會學生 獲

 

取 解讀信 息的策略和方法 !僅僅掌握信息技術的操作 , 并不 能真正有效地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整體的信息素養(yǎng) !對于小學信息

 

價體系應 當包 括: 充分體現評 價內容的綜合性

 

充分體現評

 

價形式的多元 化 真正實現 #積效 ? #過程 ? 與 的結合 評 價要注 重應用 性和可觀測性和學習評價應具有開放性等特點 !

 

三 結束語

 

伴隨著教 學評 價的發(fā)展新動 向, 出現 了很 多新的評價方

 

技術教育來說, 通過教學評價 , 可以了解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技

 

能 意識 道德己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 , 分析學生學習成

 

式 , 目 國際比較流行 的是真 實性評定 , 其 中的表現性評價 前 和檔案 袋評價方法 己被 陸續(xù)介紹到 國 內 !臺灣 學者 硯h一n Fe e h t n 和 美國學者 M i hael A . M 即 l 提 出的將表現性評價和檔 c t rn 案袋評價結合 運用 的真實性評 價方法頗有建樹 !如何建立 一 個具體 的教學 評價 體系 , 將是作者 下一步 的研 究重點 !希望 本文所提 出的一些關于小學信 息課 程教學評價 的思考能為實

 

際工作提供一些有 意義的參考 !

 

功和 失敗的原因, 并據此確定具體的施教措施 , 以更好地設計

 

和調整教學 目標和 教學過程, 有助于教學內容的優(yōu)選和教學過 程 方法 手段的改善 , 發(fā)揮教育導 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 , 從

第2篇

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應用優(yōu)勢正在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多樣化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就美術教學來說,小學生通過對其他優(yōu)秀作品的欣賞,更容易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熱情,這種任務的驅使與傳統(tǒng)的說教教學方法不同,小學生在教師為其創(chuàng)設的愉悅情境中可以積極、快樂地進行探索與學習,以任務驅動式教學為前提的這種整合順應了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利用課程的性質積極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小學生充分營造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空間。例如欣賞《各民族朋友》時,如若只看課本中的圖片,很可能會影響到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如若將信息技術利用進來,多下載一些關于我國各個民族有代表性的圖片、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感受到多民族的生活差異,讓自己的情感融入于其中,幫助小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總結各個民族的代表性,使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品中展現出來。另外,教師再通過收集一些成功之作與失敗之筆,通過舉一反三說明成敗的因素,使小學生繼而掌握其繪畫的深層內涵。

二、注重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小學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必須要注重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表現,因人而異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在實現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繼而通過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想方設法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同時在合作學習中,形成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進行《來畫蟲》這一節(jié)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先利用計算機收集相關蟲的圖片與資料,再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來查找這些蟲蟲的繪畫方法,并收集相應的資料,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片分組教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繪畫,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地分組,通過協(xié)作來完成蟲的繪制,并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增強學生的繪畫能力。

三、注重信息技術的平臺作用

第3篇

1.重視教學手段的新穎,課件內容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教師為了方便會在互聯網隨意下載關于品德教學的課件,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表現,即使與所學內容相關,但是效果卻不怎么好。在課堂上,有些時候教師將下載的課件直接利用,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屏幕上不斷閃過的課件顯得非常死板,沒有任何生機,雖然畫面很絢麗多彩,但是最終的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只會去看而不能思考,這樣也就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2.信息技術引入,代替學生實踐體驗。品德教學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如果不按照事先的設計教學,只是按照課件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很好。然而,在實際的小學品德教學中,參與人員較少,呆板的教學模式達不到教學目的,也不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學生只是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學習知識。3.授課內容較少,只注重信息技術。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考慮到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與見解,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處境,因而達不到教學目的,所以出現了一種很不好的場景就是,教師繪聲繪色地講授內容,學生卻不知道教師在講什么,學生看完課件時不知道從中學習到了什么,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只是看著屏幕不停地閃爍,這樣就達不到教學目的。因而,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處境與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帶領他們進入教學情境中。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品德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策略

1.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眾所周知,信息技術的引入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是為品德教學服務的,信息技術不是單純出現的,它讓教學更加繪聲繪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資源更加豐富。信息技術引入一定要以品德教育為前提,不要注重數量,而要注重質量。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使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具體化,從而更好地理解。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合適的課件進行教學,最終達到教學目的。2.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在品德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結合現實生活。社會是不斷發(fā)展的,所以技術也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加強學習新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教學內容也會變得生動有趣。3.將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內容、品德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整合起來。在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內容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豐富,而且更新比較及時,所以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互聯網的時候應對其內容進行修改,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學目的,有利于品德學科的教學。其次,信息技術與品德教學方式的整合,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學方式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我們應該適應現如今的潮流,與時俱進,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達到教學目的,注重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對于課件的制作要結合現實教學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地學習,教師就要尋求新穎的教學模式,搭建合理的教學情境與平臺,將難以講授的內容簡單化。最后一點就是,不要單純地引用信息技術,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愛好以及接受的方式,不要盲目地引入不恰當的方法。在學習中,信息技術就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式,它起到了促進教學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為每個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讓他們想學習,自主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與興趣。

作者:夏獻紅 單位: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心小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優(yōu)勢;利弊取舍

信息技術的高度發(fā)展應用到教育領域中來,必然會引發(fā)教育領域的新一輪改革和更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睂τ谛W數學教學而言,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將數學抽象性的特點具體化,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有助于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使數學教學得到質的提升,為素質教育注入活力。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范疇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的范疇。課程整合是指突破原有教學方式單一的特點,將各種技術手段與課程相結合,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開展學科教育的全過程。它是以各種媒介及現代技術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實豐富教學內容、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是指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融入到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來的動態(tài)過程。這種有效融合是數學教學在信息時代的自身要求,也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的必然結果,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1.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相對于枯燥呆板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而言,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以其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特點很容易激發(fā)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尤其是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tài)演示,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現解題過程,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信息技術所特有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的特點,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方面的不足。2.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中最核心的一點是邏輯思維的養(yǎng)成,而計算機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形象的教學情境,通過視頻演示、模擬實驗,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數學思維和解題方法。過去單憑教師單一的教學,學生思維很容易受阻,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突破思維障礙,通過引導、點撥,使學生思維更加開闊,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難題,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3.有助于滿足數學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教學要求。常規(guī)的教學中,教學手段無非是老師的板書、課本、筆和尺子,工具單一,這對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xié)作討論進而構建整個數學知識體系造成很大的限制。通過信息技術可以發(fā)展多種獲取信息及豐富學習內容的渠道,例如可以運用網絡搜索引擎大大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通過微信平臺搭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通過形式各異、種類眾多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的有效性。

二要行之有效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的全過程中

(一)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前期備課和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明確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明確要達到的效果,理清思路后,根據內容和需求通過互聯網絡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和資源,接下來可用多媒體PPT制作課件,在制作課件時,要充分利用圖形、曲線、圖片等音像工具提高課件的趣味性。在備課中引進信息技術,這本身也是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的好時機。(二)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電教設備開展教學,通過課件的多媒體功能盡量把數學演算、邏輯推理、圖形變化等過程形象直觀的展現出來。綜合運用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等技術,運用猜想論證、推理論證、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計算與檢驗,從而加深對數學概念、數學思維及方法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盡量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被動局面,而是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練習,讓其在親自獲取豐富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的基礎上逐步開展探索,激發(fā)求知欲望,把未知轉化為已知。(三)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作業(yè)批改、課后交流、效果反饋中。大力開發(fā)多媒體教學網絡的輔導答疑功能,運用諸如BBS論壇、微信、博客等現代通訊工具,及時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幫助其解決學習的困難。運用現代技術可以及時直觀的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掌握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可以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個別輔導結合起來,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得到適合自身的發(fā)展。

三應用信息技術服務于數學教學中容易“誤入歧途”

(一)對信息技術過度依賴,主旨把握偏失。網絡技術給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但它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資源,不能將課程的講授完全依賴于信息技術。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是,一些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十分重視發(fā)揮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因此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出精美的教學課件上,為此耗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從而影響對教材教法的研究。在課堂上,老師也是跟著鼠標走,眼睛跟著屏幕跑,學生一起圖熱鬧,貌似課堂氣氛活躍,實則達不到教學的最終效果,這種將信息技術和教學本末倒置的現象,都是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理解不正確造成的。(二)對信息技術的不恰當應用,會限制教師思維。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把課堂講授的內容全部進行課前預設,而數學這門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老師在課堂上必須要思維靈敏,并配以生動的語言、適當的肢體動作,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而多媒體技術把這一過程簡單化、程式化,無法發(fā)揮各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的作用,老師在講的過程中也將受制于技術而變得被動、呆板沒有熱情,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三)對信息技術的不恰當應用,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老師教學相對應的是學生的接受過程,如上所言,在課堂上老師如果一味依賴課件,那學生就會感覺枯燥、乏味,即使多媒體的新穎性會激發(fā)學生一時的學習興趣,但是面對繁復單調的PPT以及老師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學生注意力很容易變得不集中。課后如果一味的讓學生瀏覽網頁、查找資料,而直接減少了學生思考和感悟的時間,學生則變?yōu)楸粍咏邮苄畔⒌囊环?,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互聯網,久而久之代替了思考,這與我們的教學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四)信息技術的高效性決定了課堂容量過大,違背了小學生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規(guī)律。采用多媒體教學,老師用不著花時間書寫板書,加大了課堂知識容量,加快了教學進度,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接受和鞏固知識是不利的。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數學這種注重邏輯思維的課程,思考和探索比單純的知識接受所需的時間更長,如果只是機械的PPT翻頁,課堂節(jié)奏就會加快,學生稍有疏忽,前后的內容就銜接不上。課堂容量過多只會導致學生學習混亂,看似涉獵廣泛,實則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實際掌握的知識更是少的可憐。

四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整合的利弊取舍及對策分析

(一)創(chuàng)造性的制作課件,把握教學的主旨。一定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膚淺的追求課件的形式美,而忽略其改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一任務。要在備課時融入自己對課程的設計和思考,需要什么做什么,不能為了做而做。在運用課件的同時,不能忽略傳統(tǒng)授課模式的綜合運用,黑板、板書、提問、互動依然是課堂上不可缺少的元素,有效糅合才能達到目的。(二)調動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必須要明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依然是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只是手段。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這一主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對于不同的課程,不能簡單粗暴的逢課必用多媒體,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如何提高學習效果上來,老師們要積極探索二者的主動對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簡單應用,喧賓奪主。(三)多媒體應用要適度、適時不能讓多媒體信息滿堂灌,過猶不及。盡管豐富多彩的畫面,有聲有色的資源有助于將學生帶入情景設置,但另一方面教師更應配合這些圖片、動畫適時講解,點撥。嚴格控制課堂教學內容,不僅要重視講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違背了小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guī)律。

作者:范麗娟 單位:山西省晉中市太谷明星小學

參考文獻

[1]張喜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方式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11):129-131.

第5篇

現在的小學生與過去的小學生相比接觸的東西更多,擁有更多的生活經驗。這些生活經驗中有的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正面的影響。特別是對于那些小學中高段年級學生,其實他們已經具備對一些生活經驗的基本判斷能力,如果能夠用信息技術讓數學回歸到生活中,應該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的去接受抽象的數學學習。例如:新課標六年級上冊的《圓柱體的表面積》時,這節(jié)內容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講解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前,教師運用多媒體的三維動畫的變形功能,給學生展示他們身邊與圓柱體相關的實物(如:煮飯鍋、帶蓋水杯等等),然后將這些實物進行分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總結這些實物都是由那些部分組成的。通過動畫演示圓柱體的基本構成部分,教師問:那圓柱體的表面積應該由那些部分組成的呢?學生立刻回答出:“是由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加上兩個圓的面積”。通過多媒體的立體式展示,讓學生能夠加快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運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將小學數學中的內容立體式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可以讓學生建立生活化的立體思維,更重要的讓學生把課本上的知識回歸到生活中,簡化了數學學習的思維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求知欲

教學有法,但是教無定法。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他們有著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持久性不足等特點,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往往都會影響到課堂學習的效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可以用來有效的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從而激活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出有效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我們在五年級上《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網絡平臺,可以模擬構建一個虛擬的教學空間。在課堂教學前,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組合圖形教學有關的事物圖片(如:操場游、泳池、房屋等等),將我們的視線融合到圖片之中,讓學生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來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讓學生通過實物圖像去分解組合圖形的基本構成,收集、整理以及統(tǒng)計相關的數據資料,然后運用課本上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圖形的面積。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悄然的將教學內容融合到其中,不僅讓學生能夠較為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去學習,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與網絡技術都能夠充分的體現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等特點。因此,恰當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達到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難題的效果,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第6篇

一、教育建構主義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最早提出的是瑞士的皮亞杰(J.Piaget)。皮亞杰對認知領域所做出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他對認知領域的影響十分的深遠。由他創(chuàng)立的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學派被稱作是日內瓦學派。從他的理論中能夠隨處可見唯物辯證法的影子,他主張應該從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對兒童的認知發(fā)展進行研究。他認為兒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相關知識,是建立在兒童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上的,并在這個過程中來發(fā)展自身的認知結構。在皮亞杰的理論的基礎上,斯騰伯格和卡茨等人則主要對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進行了進一步的強調。

傳統(tǒng)的認知理論與認知科學認為外部客觀世界的被動反映構成了知識。通過這一理論,一些學者認為教學就是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活動能夠獲取這樣的現實現象。這種樸素的觀點將我們的感官比喻成了照相機。然而實際上,這一理論有著很大的缺陷,它碰到了許多的概念問題。之所以會碰到許多概念問題,是因為這一觀點忽略了世界的無限復雜性。而建構主意的觀點則認為建構是以服務其自身為首要目的的。主體都希望自己能夠對所感覺到的事物進行控制,因為這樣能夠方便主體從其首選的目標狀態(tài)中對那些與之相背離的或者是會產生干擾的事物進行排除,并能夠控制自身所真實需要的。同時還能夠加以控制的事物模式,而該模式則只可以包括與主題的目標和行為相關的方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主體通常情況下并不會關心被控制的“事物”,而只會對怎么克服依據目標而覺察到的干擾進行關心,并在此基礎上去逐漸的適應環(huán)境。

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技術教學,要求:(1)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2)注重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教學;(3)注重協(xié)作學習;(4)注重提供充分的資源。然而農村小學因為各種原因使得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很難達到建構主義的要求。

二、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的快速發(fā)展、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推廣,大多數中小學都已經配備了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然而因為地區(qū)性差異和人文因素的影響,農村區(qū)域之間、校際之間有著較為巨大的差別,農村小學微機室現狀是:計算機的數量不多,很多學校僅僅有一間利用“農遠工程”建立的只有30臺網絡計算機的機房,上機時只能將學生分成兩組,還達不到一人一臺,開放使用率低,故障率很高,維修困難,難以保證學生上機時間;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許多小學校幾乎沒有計算機。從學生自身的計算機素養(yǎng)來看,城鄉(xiāng)之間差別更大,一般情況下城鎮(zhèn)學校的三、四年級學生一般都能很熟練地使用電腦,然而農村的孩子不用說使用,有很多甚至都沒有摸過電腦,更甚至有的孩子只在電視上看到過。在上課的時候就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事例,例如:筆者所在學校的三年級學生在第一次上機時,打開電腦后,很多孩子都呆坐在板凳上,動也不動,全部都看著筆者,筆者就問他們:“你們?yōu)槭裁床粚W習使用???”他們的回答簡直令筆者哭笑不得——“老師,我們不敢摸”“老師,我怕弄壞了”……

(一)相關領導認識不足、觀念滯后

到現在信息技術課程還沒有成為高考、中考科目,因此,有很多學校的領導很難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大多數的教師則因為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約束,使得他們沒有對信息技術教育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現在很多農村中小學生家長長期受狹隘思想的束縛,往往也會對學校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抵觸。還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則因為怕花錢、怕麻煩、怕政績難以凸現等,在有意無意之間削弱了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的力度。在這些情況的影響下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始終處于一種沒有高水平的思想認識做保障的狀態(tài)。也正因此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舉步維艱,從而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二)資金匱乏、硬件設備建設落后

硬件設施是信息技術教育開展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因為沒有充足的資金來源、建設模式與農村小學不適配等各種因素的存在,使得農村地區(qū)特別是西部農村地區(qū)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與城市相比嚴重滯后。這是一個另人揪心的現實狀況。“農村初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策略研究”課題組通過他們的調查發(fā)現,農村學校中的人機比平均為22:1,而且學習與學下之間的差距也十分的巨大,好的學校為5:1,最差的卻為84:1。有很多的學校在上課時都是兩名學生共同使用一臺計算機上課,這樣很不利于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農村信息化硬件資源的建設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問題:建設不到位,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硬件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太差,硬件設備的擴充和升級較為困難;校園網的建設城鄉(xiāng)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此外,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并不僅僅需要相應的計算機硬件設備,還包括了一些其他的配套措施的跟進?;粳F在的學校都是自行承擔電費,如果學校承擔不了這部分費用,那么久不能夠保證計算機運行,或者是只能夠在上課時才能夠使用。同時學校聯通互聯網的費用對于學校來說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有很多學校處于經濟上的原因,都會采用較小的帶寬,當學生上網時會經常造成堵塞??傊r村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的嚴重不足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嚴重的影響到信息技術教育目標的實現。

(三)師資緊張、管理松散

因為各種原因,現有的許多年齡偏大的教師基本都沒有接受過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近幾年新一代的從計算機教育專業(yè)或現代教育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的專業(yè)人才卻又基本沒有幾個愿意回鄉(xiāng)的,同時他們還不愿意到那些邊遠貧困的農村地區(qū)去進行支教。這些現象直接造成了農村地區(qū)信息技術教師的師資緊張。同時,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的“應急”培訓,也很難滿足如今面廣量大的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需求。

此外,很多農村的學校都沒有重視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他們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考核沒有建立起一套嚴格的評價體系,直接導致了教師對信息技術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也降低了信息技術設備的使用效率,最后直接導致使信息技術教育效果的低下。

(四)教研不到位,后勁不足

目前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研基本上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說是零效益。在進行教學研究時,基本都只是在探討課程的內容選擇,而不是對教材教法、考試評估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研究。很多時候都只是注重知識點的孤立學習上,很少去考慮整體設計。在小學階段很多教師都只是注重于簡單機械的操作,很少對計算機的具體過程與具體的工作原理進行研究。在教學的過程中基本只是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沒有去對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和師生終身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思考。正是因為這些情況的存在,不僅僅堵塞了教學研究的渠道,而且也不利于廣大農村中小學師生打開思維的大門,使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缺乏前進的后勁。

三、應當采取的策略

(一)提高相關領導的認識,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

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許多禁錮教育發(fā)展的陳舊觀念與傳統(tǒng)的思想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農村的信息教育工作者與學校的領導都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必須要樹立起牢固的信息化教育思想,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讓教育改革有一個真正的質變。想要落實農村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不僅僅要統(tǒng)一思想,從而形成上下協(xié)作、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同時還需要認清信息時代的特點與信息技術教育的實質,對學校內信息課程內容需要進行的改革、教學方式需要進行的轉變都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二)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

信息技術教育需要良好的硬件與軟件環(huán)境來作為支撐,但是硬件環(huán)境與軟件環(huán)境的構建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作為支撐。然而對于農村中小學來說,又該如何解決資金問題呢?筆者認為,不僅僅要開源節(jié)流,還應該廣辟渠道:(1)積極的抓住西部大開發(fā)的機遇,爭取到政府的投資,并要積極的爭創(chuàng)信息網絡示范性學校;(2)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對學校結構進行調整,對學校的結構進行合理的建構,從而充分的發(fā)揮現有的教學資源;(3)要積極的吸納社會資金,要積極的爭取致富能人的捐助;(4)必須要能夠綜合學校各方面力量,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例如發(fā)動師生勤工助學創(chuàng)造資金;自我維護設備,做到物盡其用、節(jié)約資金;通過學校校園網與因特網、寬帶網聯通,下載資料,有效利用免費資源;組織師生制作課件,建設資源庫;借用、刻錄上級電教部門和周邊學校軟件資源,巧妙利用他人資金。

(三)加強培訓,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

第7篇

1.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世界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首先要使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并使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但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運用了信息技術的課堂,是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動靜結合、生動活潑的課堂,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筆者特意為三年級設計的《美麗的大自然》一課,是小學生學習和研究科學啟蒙的第一課,也可以說是小學階段全部科學課的緒論課。它將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大自然,涵蓋了科學課所要學習研究的內容和學習方法。同時,它還要喚起學生對大自然中各種事物的關注,使他們產生學習和研究的欲望,進而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獲得感性認識,體驗成功的快樂,營造愉快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性,筆者運用信息技術,設計了“一看二做”的教學過程。一看就是觀看有關大自然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認識大自然的一些物體和現象。二做就是做實驗,筆者先演示了兩個有趣的小實驗——“小噴泉”和“水往高處走”,再讓學生動手做。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在動手做實驗時,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此時,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fā),筆者再告訴他們:從今天開始,我們開始學習科學這門課,科學課很有趣,它就是專門研究大自然的。

2.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

小學科學書本中有的課文內容很抽象,僅憑教師的講述,學生即使當時學了知識,也只是一知半解,并沒真正理解、掌握,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而運用信息技術,卻可以豐富課堂教學。例如,筆者在教授《探索宇宙》一課時,發(fā)現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對宇宙中的許多現象難以理解。因此,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學生觀看有關視頻,借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后又將實驗和投影結合,讓學生看到“銀河系”的狀態(tài)。筆者在圓形透明的水槽中裝了一些水,在水中撒上泡沫代表銀河系的星系,把它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讓學生觀察。學生從水槽的側面看水面是平的,屏幕上的正投影也沒有形成旋渦。當筆者用玻璃棒繞中心快速攪動水槽中的水時,水中的泡沫一起繞中心快速旋轉起來,從水槽側面看到水面中間向下凹形成鍋底狀,屏幕上的投影也形成了旋渦狀。這樣的觀察是比較真實有效的,使學生有機會看到了平常難以觀察到的自然現象,豐富了課堂教學。

3.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暗箱”問題

小學科學課中,有許多知識屬于“暗箱”課,如《人的消化系統(tǒng)》《人的血液循環(huán)》《植物怎樣“喝水”》等。這些課文要求學生了解人體的生理知識,知道人體內部的生理變化,理解植物體內的變化等,要達到這些要求空洞的講解往往難以達成教學目標。而借助信息技術,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很好地解決“暗箱”課的問題。例如,《人的血液循環(huán)》一課,是典型的“暗箱”課,學生從外部無法觀察到人的血液循環(huán)。于是,筆者就借助視頻讓學生親眼看到了人的血液循環(huán),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再講解,學生便能輕松掌握相關知識,解決了“暗箱”中的難題。又如,在《植物怎樣“喝水”》一課中,水分代謝是植物內部的運動變化,既看不到也摸不著,要學生掌握水分代謝的全過程,僅靠做三個實驗是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的,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建立一個發(fā)展想象的空間框架,把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導管運輸水分、用氣孔排出水分三方面的知識統(tǒng)一在一個有機的整體中去掌握。為了解決這個“暗箱”問題,筆者設計了一個動畫,讓學生在動畫演示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導管運輸水分、用氣孔排出水分的完整過程,把部分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完整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4.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溶解》一課,要求學生通過做實驗,把所觀察到的現象經過思維加工準確地運用語言表達出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筆者先讓學生做“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的實驗,讓學生感知、認識并理解溶解現象。然后,筆者把這個實驗利用投影儀展示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放入水中的高錳酸鉀顆粒慢慢變小,最后消失得無影無蹤,水槽中的水卻慢慢變紅了。由于學生親自動手做了這個實驗,再用投影形式強化認知,大家都能說出什么叫溶解。把一個實驗具體到細節(jié)的放大,容易使描述更清晰,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同時也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1.找準結合點

找到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最佳結合點,是有效利用好信息技術的關鍵。課堂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教學片段、一個具體事例,甚至可以是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得恰到好處,要與傳統(tǒng)教學取長補短、交相輝映。

2.體現主體性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要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當前,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的輔助教學幾乎都是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的,常常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的過程中,可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一定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景和一些趣味練習及智力游戲等。例如,在《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中,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兩個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將乒乓球掉入了一個很深的洞中。隨后,出示一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想個辦法將乒乓球取出來。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充分討論,教師在熱烈的討論中順勢導入新課。這樣的設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究活動得到了充分的促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注重適時、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