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如何有效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2-05-26 17:04:07

序論:在您撰寫如何有效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如何有效教學論文

第1篇

一、 加深對創(chuàng)新教育的正確理解和認識,倡導創(chuàng)新教育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創(chuàng)新。教師只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勇于打破常規(guī),建立一種新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滿腔的熱情去熱愛每位幼兒,愛護和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保護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給他們一個自由發(fā)揮的創(chuàng)新空間,讓他們無拘無束地盡情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才能使幼兒創(chuàng)新的潛意識得以發(fā)揮,漸漸得到培養(yǎng)。如在語言活動中,可以上“吃吃說說”、“聽聽說說”、“玩玩說說”、“畫畫說說”、“演演說說”的課,讓幼兒在吃水果、畫圖畫、聽故事、玩游戲中學習說話,發(fā)展他們的表達能力??傊?,這種新理念的形成,將對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起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說對幼兒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否則,這種可貴的精神將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幼兒只能在模仿、順從中長大,失去創(chuàng)造的機會、條件和信心,而且很可能最終成為平庸的、缺乏獨立見解的人。

但隨著創(chuàng)新教育開展得更加廣泛,一些幼兒園步入了誤區(qū),在教育行為上出現偏頗。有的將科學教育等同于創(chuàng)新教育?;诖?,一些幼兒園開始投巨資建設科學宮,對教師開展科學培訓,搞娃娃發(fā)明創(chuàng)造展覽等等。一些幼兒園開展了一些歌唱、舞蹈、繪畫等活動,以為就是實施了創(chuàng)新教育。也有的將個性等同于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社會上、幼兒園里,特長班泛濫,美術班、鋼琴班、武術班、書法班、舞蹈班等等,不一而足。應當看到

,科學教育、藝術教育乃至特長培養(yǎng)對兒童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無論如何,它們均不是幼兒園創(chuàng)新教育的根本與全部,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決定了幼兒園的創(chuàng)新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自主活動、探索的興趣與意識。

二、教師要加強學習,創(chuàng)新工作,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做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必須要轉變那種妨礙幼兒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教育觀念,把注意培養(yǎng)幼兒觀察、分析、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切入口,把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目標,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發(fā)現知識,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幼兒的主體地位,把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貫穿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觀念層面的東西要轉化到實際行動中,往往有很長一段路。

教師必須確信每個幼兒都有創(chuàng)新的潛能,要還幼兒主體的地位,并堅持在一日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幼兒年齡小,對任何事物都好奇,他們好觀察、好動、敢想、敢問。例如隨便的一個“”,他們會說成是太陽、餅干、皮球等一切圓的物品。其實,這就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幼兒的世界中,理解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熢趥魇谥R的同時,要教給 幼兒思考的方法,也應積極挖掘錯誤想象后面隱藏的正確性,給予表揚。因為只有讓幼兒時時有成功的喜悅,才能激起更強的探索、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幼兒的創(chuàng)新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大腦去發(fā)現自己不曾知曉的一切。因此,幼兒園教師應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激發(fā)幼兒自主觀察、想像、表達和動手操作上,并以此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對自然以及對社會的探索欲望和精神,為未來的創(chuàng)造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以往的實踐中,教師對幼兒活動過程的價值重視不夠,對幼兒活動的結果評價過嚴,缺少寬容與鼓勵,對幼兒活動過程控制程度過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導作用替代幼兒的主體地位,成了幼兒創(chuàng)造性萌發(fā)的羈絆。

因此,解放幼兒,讓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想,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手去感受自然和社會是最重要的。這樣成長的幼兒不愁沒有創(chuàng)新的興趣和精神。幼兒學習的是生活經驗,而不是知識系統,生活就是幼兒園的課程,幼兒園的活動、游戲教育活動都是幼兒創(chuàng)新教育的途徑和載體,不能單純依賴某一領域教育的作用。

在現實的幼兒教育中,還存在忽視幼兒主體地位、壓制幼兒創(chuàng)新行為的現象,許多幼教工作者習慣于用循規(guī)蹈矩的教育目標去一直甚至放棄幼兒生氣勃勃的發(fā)展目標。目前在許多幼兒園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將教師的教育目標轉換為幼兒的發(fā)展目標,對此,可以采取“彈性計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成課程”):把課程設計看作是教師、幼兒、家長以及社會共同建構的過程,也是一個具有高度動態(tài)性、靈活性、開放性的過程,教師并不是盲目的追隨計劃,而是靈活、有目的的追隨幼兒。任何計劃應該有“彈性”,允許教師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加以靈活激動的改變、創(chuàng)新。當然變動要有據可依,要有利于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這樣教師的勞動才稱得上是一種創(chuàng)新勞動。

第2篇

一、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主體地位缺失

小學作文教學的主體是小學生,這部分群體無論是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還是語言表達能力,都與成人存在很大的差距,具體教學活動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特點,掌握其心理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葉圣陶就曾指出,“小學生作文,初不欲求其高雅典麗”,小學生有自己的寫作內容,然而,從現階段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其主體地位缺失現象比較嚴重,小學作文充斥的都是成人化語言,作文思維表達成人化,從小學作文中卻看不到小學生應有的童心和童趣,這種作文教學對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小學生缺乏生活體驗,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言之無物”和“有物不會言”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作文評價標準過高

小學作文評價標準過高,嚴重脫離了小學生的實際,片面強調作文的“立意”和思想性,使學生在作文時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流露真情只能套用官話,鸚鵡學舌,致使作文內容空泛無物,難以看到能夠表達小學生心聲以及獨特體驗的有個性的內容,所謂的“立意”和思想性,反而束縛了小學生的寫作空間。受應試教育影響,小學作文教學普遍采取的是模式化教學方式,過度追求作文考試形式,以模式化教學來尋求作文高分,卻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片面強調寫作技巧,將作文訓練課變成了學寫作文范式課,作文評價標準甚至就是學生課上作文的成績,嚴重限制了小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的發(fā)揮。

二、小學作文教學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作文教學難以反映作文本質

小學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本質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qū),這是造成小學作文教學低效的原因之一?!墩Z文課程標準》對作文的本質做出了明確表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簡單來講,作文就是用書面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從作文的本質來看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生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師對其進行書面語言的指導。作文教學必須反映作文本質,作文教學目標的制定則為作文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然而,當前對作文教學本質認識的不足,致使作文對象成人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

(二)作文教學目標沒有明確定位

小學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目標的認識存在偏差,是造成小學作文教學低效的又一大原因。語文教師片面追求學生的寫作能力主要受到了三個方面的影響,其一,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現代語文教學深受“以文取士”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這種觀念也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其二,受寫作理論影響,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通常會拿成人的寫作經驗和寫作理論來指導小學生的寫作;其三,受應試教育影響,小學作文教學評價機制開始與考試掛鉤。小學作文教學目標沒有明確定位,實際上是違背了實際需要和全面發(fā)展的原則,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

(一)尊重小學生主體地位

根據教育學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小學作文教學也是如此。從小學作文教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是小學作文教學活動的主體,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其主體地位,才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情感,有效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落實:首先,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語文教師充分發(fā)揮其課堂主導作用,發(fā)揚民主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作文的交際化,培養(yǎng)小學生樹立起讀者意識,在交際中練習寫作;其次,轉變小學生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師在構建作為教學策略時,可以提倡選擇性學習,如作文題目的自擬,提倡參與性學習,如成立作文評改小組,提倡自主性學習,如讓學生掌握整個寫作過程;再次,構建有活力的作文教學過程,語文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分析社會現象,為寫作尋找材料,在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巧妙地進行訓練,如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

(二)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評價做出了明確表述:“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fā)展狀況,重視對寫作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的評價,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重視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痹诖酥笇?,小學作文教學要想提高教學效益,就應建立合理的作文評價機制。第一,要實現對作文教學過程全方位的評價,語文教師應對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予以鼓勵,以創(chuàng)意打破“立意”,鼓勵其多運用真實的材料,表達真實的情感,引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共同提高寫作水平;第二,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的評價方式;第三,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策略,將宏觀策略與具體策略相結合,如感悟學習與理性指導,集體教學與個別指導,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熱情。

第3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設問;研究

精心設計懸疑問題,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可以改變傳統的平鋪直敘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融入課堂教學活動。

一、創(chuàng)設故事化的教學問題

創(chuàng)設故事化的問題情境,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從而運用多元化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7的加減法”時,可以先讓學生看“老鼠背土豆”的圖編故事:小老鼠從地里偷了7個土豆,但是在回家的路上,裝土豆的袋子破了一個小洞,此時,教師提出問題:“小老鼠背土豆回家的路上,有可能會掉幾個土豆?帶回家?guī)讉€?”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練習,并動手模擬實際情況,最終得出不同的答案:有可能丟掉1個,還剩6個,算式為:7-1=6;也有可能丟掉2個,剩下5個,算式為:7-2=5;還有可能丟掉3個,剩下4個,算式為:7-3=4;也可能全都丟了,算式為:7-7=0。這種問題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發(fā)揮了創(chuàng)新能力。

二、聯系生活設置有效問題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學生回答:“足球、皮球、車輪等”,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足球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如果做成三角形會怎樣呢?”以上問題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會立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所以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對圓形的認識更加深刻,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三、設置問題深化理解與掌握

第4篇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實施 有效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深入開展,探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用最少的時間與精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實現預期教學目標,追求教學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教學成為新時期的課題和教師們共同的追求。結合理論學習及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可從如下方面來開展。

一、科學確立教學目標,為實施有效教學立下基礎

語文學科具有語文能力形成和人文精神鍛造的特性。因此,教師要針對特性來處理現實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促進新課程的推進。

1.抓語言學習。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充分考慮文本作者,教材編者,教師,學生這四個主體來確立語言學習目標,設計語言學習過程,充分開展與利用課程資源讓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

2.挖人文意蘊。閱讀小學新課程的文本,我們不難發(fā)現,所選課文文質皆美,蘊涵豐富,無論是高山流水、自然風光還是感人至深的親情、友情或是富有童趣的詩歌、童話等都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引導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和提高審美情趣的重要依托。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以及寫作的背景,編者選文的目的,緊緊立足于文本,考慮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習的需要,有意識地滲透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揭示課文知識背后更為深厚的人文意蘊,使知識具有強大的力量。

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為實施有效教學搭建平臺

課程資源的內容非常豐富,需要教師去發(fā)現、研究,多途徑、多渠道地開發(fā)和利用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

1.把握語文教科書。新課程提倡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編排意圖并理解、駕馭教材,運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有效地指導學生收集教材提供的信息,還要聯系學生實際,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大膽地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增減。讓教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

2.挖掘生活資源。語文教師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這樣做不僅鞏固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3.巧用信息資源。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網絡給予我們許多相互交流的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作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fā)揮聲音、動畫及影像功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演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習模式的變革。

三、精心預設教學活動,在實踐中構建有效教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笨梢?,語文的有效性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活動,因而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1.注重合作,張揚個性。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很多,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因為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讓學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這樣既節(jié)約大量時間,又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fā)展。在相互合作下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性較強的內容,通過互相幫助、討論,尋找解決策略,在評價中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交流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各組的相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展;在展示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張揚學生個性。

2.以讀為主,入情入境。教學中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來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入情,在讀中品味,讀中有所感,讀中有所悟,感悟語言文字隱含的深層意義,感悟語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達作用,其實也就是和作者一樣的體會到了這種崇高的精神。這樣教學,能夠較快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并引導他們大膽的表現出來。努力挖掘文本的朗讀點,鼓勵學生結合不同知識背景與生活經驗的閱讀感悟。

3.質疑問難,找準切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來實現質疑的最優(yōu)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調節(jié)課堂氣氛,以別具一格的質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中學習知識。如《景陽岡》一文,我設置:今天的武松應打虎還是保護老虎呢?這一逗趣問題引起學生思考;質疑要循序漸進,有啟發(fā)性。學習《泊船瓜舟》這首詩時,我問“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可以改用哪些字?啟發(fā)學生字斟句酌,提高他們鑒別賞析能力。教師不斷優(yōu)化課堂質疑,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利于交流互動,有利于面對全體學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只要找準文本解讀的切口,開啟學生的心智,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層的多向的思考與探析。學生會思、會問、會學,才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fā)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4.適時點撥,合理評價?!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教師可以恰當地使用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到你的真誠和親昵,拉近師生的距離。還可以在適當時機和場合說出某一個學生做的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或值得稱道的一種表現,他不僅會感到吃驚,而且受到的鼓舞也會特別大。

總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是一個大課題,“有效”是課堂教學的永恒旋律,只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努力探索,定能使小學語文課高效而美好。

參考資料:

第5篇

關鍵詞:新基礎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083-01

1.引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遵循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從提升教學有效性的角度出發(f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發(fā)揮其他的積極作用。"上述國家政策性文件,已從宏觀角度出發(fā),明確了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對于語文課程的重要價值,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理應不斷探索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策略。然而,受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我國很多地方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習慣性地采用"一言堂"、"填鴨式"的方法,展開教學,致使課堂教學有效性難以獲得真正的提升。以下,我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談一談有效語文課堂構建的具體思路。

2.構建互動演繹課堂,提升教學有效性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親自體會到獲取知識的情感,乃是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新基礎教育理念實施的背景下,強化語文課堂的參與性、互動性,理應成為提升課堂有效性的首要課改方向。在多年的教學嘗試中,我探索了一種互動演繹教學法,讓學生在互動、合作、探究的環(huán)境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實現了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案例1】《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教師:同學們,在學完這篇課文后,你們能明白什么道理?

學生(異口同聲):做事情不能違反事物原本的規(guī)律,否則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教師:大家說的很好!今天,我們來"演一演"這篇課文,大家?guī)е约旱乃伎?,親自感受一下文中所蘊含的哲理,如何?

(演繹的想法十分新穎,大家的興趣被立即激發(fā))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為全方面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我將班上同學分為8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為一個臨時劇組,要求他們結合課文的內容,采用組內探究的方式,編訂劇本及演出的形式,為了能夠體會一把"小演員"的樂趣,所有同學都表現出了最大的熱情,全班立刻陷入了熱烈的探究氣氛中。當大家準備完畢后,一場別開生面的演繹競賽開始了,大家紛紛拿出探究好的成果,投入到演繹過程中,有的小組以話劇的形式演出,有的小組則以啞劇的形式演出,甚至有的小組還為"禾苗"安排了角色。課堂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演出結束后,我對所有小組的演出成果進行了點評,肯定了大家的成績,整堂課在互動、協作、探究的氣氛中落下帷幕。

【教學效果分析】

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以演繹教學作為思路,通過構建科學、高效的教學場景,以小組合作、小組探究的形式,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演繹情境被打造出來,通過參與演出,同學們體驗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獲得了彰顯,教學的效果得到了優(yōu)化。

3.融入微課設計思維,提升教學有效性

我國著名教育學者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只有注重對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式教學,引入全新的、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從根本意義上實現互動-生成式的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一些全新的教學手段,革新教學思維。筆者認為,將微課這一新穎的教學理念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則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自制5-10分鐘的教學小視頻,并利用多媒體視聽設備,將其展現在課堂中,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案例2】《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蝙蝠和雷達》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四年級下冊中的課文,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嘗試努力向學生講解蝙蝠利用超聲波發(fā)聲,躲避障礙物的特性,然而,單純的理論講解,難以讓學生真正理解何為"超聲波",這使得學生不能夠很好理解蝙蝠為何能在黑夜中飛行自如這一本領,教學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為使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提升,我嘗試了微課教學的方法。

首先,我在一處空置的房間內,模擬書本上蝙蝠黑夜飛行的場景,并利用數字攝像機完整地錄制了整個過程。其次,利用Camtasia、微課大師等軟件,對錄制的視頻進行處理,添加進了文字、背景聲音等內容,并利用視頻編輯專家V8.0,對增加了文字、背景音的視頻進行剪接、壓縮、清晰度處理,制作成集聲音、文字、畫面為一體的高清視頻,視頻的長度為8分鐘。再次,課堂教學中,我在為學生講解蝙蝠利用超聲波進行定位這一理論現象后,隨即話鋒一轉:"大家想不想在課堂上觀察到蝙蝠利用超聲波定位的現象?",全班同學自然熱情響應,而我則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制作好的視頻播放出來,短短8分鐘的視頻,將同學們的積極性完全點燃,課堂教學效果十分良好。

【教學效果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利用微課這一新穎的教學事物,完全激發(fā)起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短小而精悍的微課,將原本同學們難以理解的內容,以視聽的形式,展現在大家的眼前,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通過欣賞微課視頻,同學們不僅獲取了語文的真知,更感受到信息化教學帶來的樂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然得到彰顯。

4.結束語

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有賴于每一位語文教學工作者的思索和實踐。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廣大一線語文教師應將互動性、樂趣性、交互性思想融入到語文課堂中,通過創(chuàng)設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激起同學們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陳濤. 從教學實踐看教研組建設的有效性[J]. 中學時代. 2012(02)

第6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1、概述

小學語文課堂是當代少年兒童語文學習的主要啟蒙場所,在這一階段,學齡時期的孩子不但可以學習到大量語文基礎知識、文學常識,使自身文化積累得到初步的豐盈。同時,通過教師對大量國內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講解,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文學成果產生初步的感知,體會語文學科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內涵,從而對文學世界建立起一定的認知,并逐漸培養(yǎng)形成自己對于文學的最初的感悟。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課堂對于一個人的文學啟蒙而言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并在后期人的成長階段中亦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通過更為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發(fā)新的教學模式,成為當代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點探討問題。

自新課標推行以來,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突破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理念,將越來越多的視頻、語音等引入課堂,在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的接觸到語文課中老師所要傳達的知識、思想。如今,包括體驗式教學、自主式學習等在內的多種新型、科學的教學模式因其獨特的教學理念、生動的教學方法而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已成為中小學課堂中十分常見的授課方式,同樣,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引入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之中,并收到了頗為理想的效果。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措施

2.1 營造活躍有趣的課堂氛圍

高效的語文課堂不應局限于沉悶的教師單向傳授,而是應建立起活躍、生動的交流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幫助學生排除原有的膽怯感、羞澀感,大家在課堂中均積極發(fā)言,活躍交流,這樣許多之前不愛與人交流的學生也逐步被帶動入同學們共同探討的環(huán)境中去,而此類內向型的學生對于很多問題往往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很好的幫助他們放下壓力,暢快的表達自我。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向同學展示自己文學相關的才藝,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

2.2 積極有效的引導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始終是智慧、權威的化身,如果教師過于呆板、沉悶,往往會導致學生怯于思考更不敢在課堂上進行表達。因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自身職責在學生語文學習及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學生去“想進去”、去“說出來”。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而然會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增強。

2.3 科學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由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步入課堂之中,親身參與課堂、體悟課堂,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通常要提前進行課堂情景設計,如拍攝相關視頻短片、錄制音頻采訪、編寫情景劇等,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往往包括了課堂所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點,包括要學習的課文片段等。開始上課后,組織學生對音頻、視頻進行收聽觀看,或根據老師的“劇本”分配角色進行試演,即開始對課堂進行體驗。

以《最后一課》文章為例,老師在授課之前,可以節(jié)選其中一個部分為主要環(huán)節(jié)并將其改編為劇本,并在上課之間組織學生自己分小組對劇本進行排練,鼓勵學生在次一節(jié)課上課時各小組進行分角色表演。表演結束后,請學生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進行人物分析,并表達自己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認識以及感悟。通過劇情的參與,學生可以對文章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可提高的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使得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

在完成情景設置之后,教師當引導學生融入情景,即親自參加到相關的情景之中,通過自己的參與去感受思想、感受知識,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話劇表演,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感悟課文的內容。

課堂最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從情景中走出來,超越情景地對所體驗的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將自己的思想感悟積極的表達出來。如在表演結束后,請學生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進行人物分析,并表達自己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認識以及感悟。

2.4 帶動家長積極配合

家庭與學校是小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主要場所,若要實現教學效率的真正提高,僅教師在課堂上的把握是不夠的,尚需得到家長的支持與協助。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自律能力及學習能力仍不夠高,因此需要在老師及家長的督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加之語文學習有時不免單調,此時便更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方能使得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得到保障。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語文學習及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活躍課堂氛圍,優(yōu)化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方式的改進,可以不斷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在豐富多彩的課堂之中逐步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及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J].江西教育.2007(Z1)

[2]駱舒洪.有效教學的理念、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07(09)

第7篇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有效性 提高

一、引言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更要針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進行有效提升,才能夠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迎合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因此,教師必須要讓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目前,已經有眾多專家與學者探索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并且已經取得一系列的學術成果。但這些成果并不具體與系統,還有待完善。

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論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與進步。

二、小學語文教學要以建構知識理論為基礎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因為應試教育理念的深遠影響,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語文成績,一切以提高學生的成績?yōu)槟康?。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從主觀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長期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

哲學認為,人獲得的認識分為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感性認識是淺顯的認識,只有理性認識才更加深刻與精確。不難看出,學生被動接受的知識就只是淺顯的感性認識,它并不牢固,也不精確。這就表示,學生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得的知識并不牢固,導致其教學的有效性較低。

因此,教師要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也就必須要以建構知識理論為基礎,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的建構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具體、系統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切實掌握清輔音和濁輔音的區(qū)別,掌握卷舌與翹舌的區(qū)別。如果只通過單純的講述和灌輸,學生根本無法快速掌握其中的關鍵,也無法將其應用于口語表達中。

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口語發(fā)音進行實踐,逐步總結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并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與歸納。

在此過程中,學生就是在主動的探究,發(fā)揮了自身的學習主體性,使自身的主體意識得到提高。在探究與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所獲得的認知更加深刻,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三、要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填充課堂教學

另一方面,教師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常只是用單一的講授式方法開展教學。單一的教學方法不但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容易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抵觸和抗拒情緒,進而降低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因此,教師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填充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法、小組交流合作法、自主探究學習法等等都是先進的教學方法,值得教師進行合理的運用。

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以《手捧空花籃的孩子》為內容開展閱讀教學。此時,教師可以選擇小組交流合作法,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間進行積極的討論與交流。

首先,教師要按照一定的標準或條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各個小組通過交流與總結探討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旨,并談一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最后,教師要對學生討論與交流的結果進行匯總與總結,針對學生遇到的疑難點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通過小組的形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組交流學習中,教師要明確自己引導者的身份,并不能對學生的交流與討論強行干預,但也不能完全讓學生自己發(fā)揮。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自己的引導職能,對學生的討論與交流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學生的討論更有價值。

此外,教師需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各項內容靈活的選擇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充分利用教學評價對課堂教學進行升華

最后,教師必須正視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積極有效的教學評價,教師才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才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起到激勵、導向和調控的作用。

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靈活地采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導學式言語評價、明理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最好能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讓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tài)語的評價相結合,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并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