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職稱論文范文

時間:2022-03-13 21:50:49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高校職稱論文

第1篇

[關鍵詞]高校;職稱評審;論文

高等學校實施的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即職稱評審)是對教師教學、科研等綜合素質能力進行評價的方式之一。評審需要以高校教師已獲得的各方面成果為依據,充分考慮教師的德、能、勤、績等因素,對教師能否晉升高一級職務任職資格做出判定。而學術論文無疑是評價教師已獲成果優(yōu)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個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學術論文的評定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資格評審中論文要求的現狀

目前,在我省高校職稱評審工作中對學術論文一般劃分為以下3個級別:(1)權威期刊。在國家部委、全國學會(不含下屬研究院、所和分會)、科學院所屬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或相當上述級別的國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的科學論文;(2)學報級期刊。在部委及所屬研究院(所)、全國專業(yè)學會及分會(不含省級學會)主辦的學術刊物、大學學報上發(fā)表或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的科學論文普通期刊。學術刊物(須有國家或省有關部門批準的刊號或準印證)或在全國學術會議上宣讀并收入論文集的科學論文。期刊級別由高到低依次為:權威期刊、學報級期刊、普通期刊。

我省在高校各個系列職稱評審中對論文的級別、數量都有較為明確的規(guī)定。在晉升高一級職務任職資格時論文的級別和數量是否達到要求是教師能否晉升的必要條件,教師為了能夠晉升高一級職務也必定會為此努力發(fā)表相應級別的學術論文這在很大范圍內對教師起到激勵的作用,激發(fā)了教師投身研究的熱情,提高了教師發(fā)表學術論文的積極性。因此,以學術論文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量化條件之一是教師資格評審中十分必要的一環(huán)。

二、評審中論文規(guī)定存在的問題

學術論文雖然能夠較好體現教師的綜合素質但以學術論文作為衡量教師能否晉升職稱的一項標準卻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學術論文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以刊物級別衡量論文學術水平高低的評價體系還有待完善。(1)刊物級別劃分過于籠統(tǒng)。如不管是國際上公認的影響力極高的刊物或是國內影響力不高但主辦單位級別較高的期刊都算權威刊物,在職稱評審的論文規(guī)定中幾乎沒有加以區(qū)分。

僅以主辦單位來認定期刊級別的方法不夠科學。盡管一般認為期刊的主辦單位等級越高其主辦的刊物中論文的學術水平也越高,但是隨著辦刊方式越來越市場化,往往存在期刊掛靠主辦單位、一個主辦單位辦多種期刊等現象。目前,我省一般認定全國性學會主辦的權威期刊只能有一種,而現在這種掛靠和一單位多刊的現象就造成了刊物級別認定的困難,究竟認定哪一種期刊為權威期刊往往是由省教育主管部門指定,其公開性、科學性有待商榷。(3)對期刊單位主辦的增刊、??]嫷扰c其正刊在論文級別認定中沒有完全區(qū)分。(4)刊物級別高低與論文學術水平不能完全劃等號:級別高的刊物所收錄的文章不一定就好,級別低的刊物所收錄的文章不一定就差,僅以期刊級別認定論文學術水平高低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論文規(guī)定中僅以第一作者或獨立完成的文章作為職稱晉升條件,對第二作者以后屬名發(fā)表的文章缺乏評價機制。在當前的科學研究中,有許多的研究工作是在2個甚至多個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如果將論文排名第二及以后作者的貢獻排除,則有失公平。另外,通訊作者署名的文章在職稱評審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這與國際上衡量作者對論文貢獻的原則不相符。在當前高校中,教師在攻讀高一級學位時完成的科學研究論文通常在文章發(fā)表時會將指導老師作為通訊作者加以署名指導老師也往往對文章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那么通訊作者對文章的貢獻就不應被忽視;相對的,作為被指導者的教師雖然其文章發(fā)表署名為第一作者,但是其對文章的實際貢獻力則應相應有所減弱。只有考慮每一位作者對文章的貢獻情況,才能將論文的學術水平充分反映為教師的實際能力。

(二)高校教師各系列職稱學術論文規(guī)定單一化

目前,我省高校教師、科研、實驗3個系列在職稱評審中均依據閩教職改[1997]010號文件執(zhí)行對科研和實驗系列教師的論文要求也是參照教師系列同級別的論文要求,沒有考慮這3個系列在職責要求、工作內容等方面的區(qū)別,混淆了高校教師不同系列職務之間的要求,不利于高校按需設崗和激發(fā)不同系列教師從事本職工作的積極性。

論文規(guī)定沒有考慮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門類學科間的區(qū)別。對于高校的體育、藝術、美術等學科教師在職稱評審中與其他學科教師采取無差別的論文評審規(guī)定不符合這些學科通常的評價標準。體育、藝術、美術類教師更應以其實踐能力、技術水平、成果效益作為職稱評審的條件,采取“一刀切”的職稱評審方式抹殺了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區(qū)別,不利于高校各個學科的發(fā)展。

(三)時間要求的規(guī)定不夠合理

在每年度的職稱評審中均對論文的發(fā)表時間有所要求,即時間需在任現職后至申報當年的12月31號之間。但時間與拿到期刊的時間往往并不相同,這樣盡管論文確定發(fā)表時間是申報的當年,申報教師取得期刊原件卻有可能在次年職稱評審會議開始之后。而在目前的規(guī)定中,若評審會議開始時無法提供期刊原件的論文不得作為當年的評審條件。這看似符合程序,卻缺少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最終造成部分符合申報條件的教師因為期刊無法及時取得而錯過了當年的職稱評審。

當前的資格評審一般耗時較長,從資格申報到評審結束往往要花費半年甚至更長時間。而若申報者在這一段時間發(fā)表了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則該論文既不能用于本次申報,也不能在申報者本次晉升職稱后用于下一次職稱晉升申報。這種對時間上的規(guī)定不利于激勵高校專業(yè)技術人員發(fā)表學術論文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改革論文評審要求的思考與對策

任職資格評審條件的量化是當前職稱評審改革的重要內容,而教師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作為評審的硬件之一普遍被認為是最為容易量化的標準之一。但從目前資格評審中論文規(guī)定所存在的問題來看,任職資格量化評審在建立合理的論文量化前提下還須進一步加強資格評審的相關體制建設。

(一)建立科學的學術論文評價體系

徹底改變僅以期刊級別判定論文質量的現行標準,建立科學、合理、可操作的學術論文質量認定評價體系。學術論文評價體系必須能夠真實、準確反映論文的學術水平。對期刊級別的認定必須將期刊的主辦單位、刊物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刊物是否被較權威的檢索、索引所收錄一并加以考慮。判斷文章作者對論文的貢獻力還必須充分考慮論文作者人數以及是否有通訊作者等情況。對論文學術水平的判斷還可以參照論文的被引用率、論文是否被權威檢索數據庫收錄、論文獲獎情況等方面。

當然,我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還可以引入論文的量化賦分方法,即將論文劃分若干個級別后分別賦以論文基準分,論文實際得分=(論文基準分+論文影響因子得分)×作者排名系數。這種論文量化賦分的方法可以作為資格評審中論文評價的一個模式,不過量化賦分應以科學的期刊級別劃分方法為基礎,分值計算還必須考慮論文引用率及通訊作者的貢獻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制定有利于激勵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論文量化賦分評價體系。

(二)細分不同學科、不同系列教師評審條件

對教師(包括教學型教師與科研型教師)、科研、實驗等不同系列資格評審的論文規(guī)定應有所區(qū)別。評審教學型教師職稱應相對弱化對科學研究型論文的數量要求,轉而可以對教學、教改方面的論文提出一定數量和級別的要求,同時在資格評審中對教學效果及其他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側重評價,如可以對獲得教學貢獻獎勵的教師在評審教學型教師時給予適當加分。對評審研究型和自然科研系列教師職稱的論文要求可以適當提高,以突出顯示研究人員從事本專業(yè)領域的研究水平,同時應對其承擔各級別的科研項目立項及完成情況加以綜合考慮,對承擔重大科研項目條件突出者相應降低學術論文要求。對實驗系列也應相對弱化論文要求,轉而側重對實驗技能、實驗方法、創(chuàng)新水平的評價。

另外,對于不同學科的教師應區(qū)分各自學科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論文規(guī)定細則。對于體育、美術、藝術等專業(yè)技術要求很強的學科應弱化職稱評審的論文要求,轉而側重考察申報者專業(yè)技術掌握情況。

(三)建立以人為本的學術論文激勵機制

職稱晉升是當前高校專業(yè)技術人員激勵的重要手段,而作為職稱評審重要內容的學術論文評價也同樣要以鼓勵高校專業(yè)技術人員投身本學科研究、多發(fā)高質量論文為目的。

在晉升高一級職稱的評審中,若申報者當前職稱為確定而非評審晉升獲得,則將時間要求定義為任現職以來是合理的。但若申報者當前職稱為評審晉升獲得,那么則會造成申報者在半年評審過程中發(fā)表的論文不能用于當前及更高一級職稱評審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應將任現職當年的1月1日作為符合評審條件論文的起算時間。

只有將二者加以區(qū)別才能夠較好銜接“申材料截止月31日”這一規(guī)定,才有利于全面評價申報者晉升高一級職稱的論文條件,有利于調動高校專業(yè)技術人員發(fā)表高質量論文的積極性。

建立論文評價的事后補救機制。針對符合評審條件的申報者因部分期刊的印刷或出版問題致使刊物不能及時取得的情況,應同意該申報者參加當年的職稱評審,并在評審會議中由學校人事部門對該申報者的論文情況向評委會做出說明。在評審會議結束之后,由學校人事部門負責審核該申報者期刊原件取得的情況。對于在日后確能提供期刊原件的申報者應對當年的評審結果給予確認,對無法提供期刊原件的申報者應取消其本次職稱晉升資格并給予相應的處罰。

職稱論文評價機制的改革歸根到底僅僅是職稱制度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高校崗位設置的完成必定要求改變當前評聘結合的職稱評審模式。

職稱的評聘作為高校一種自身的社會行為,不應受政府行為過多的干預。因此,改革我省職稱評審制度必須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對具備自主評審條件的高校完全下放職稱評審權。(2)對不具備自主評審條件的新辦本科和大專層次院校加強評審指導。(3)對研究型、研究專業(yè)型、專業(yè)技能型種類型職稱,采用不同的評審模式:以評為主、以考代評、以辯代評、辯評結合等。(4)高校要盡快出臺自主評審以及崗位聘任的相關規(guī)定。(5)完善崗位管理與考核程序,制定職稱評審晉升及崗位競聘的約束機制。

無論是高校自主評審或是政府、社會組織評審,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論文規(guī)定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都是關系職稱評審順利進行的重要內容。職稱評審中的論文要求一定要以激勵高校教師投身研究、提高學術水平為導向,按照分類管理、細化評價要素、量化評價指標的原則,最終建立一個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學術論文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教育委員會職稱改革領導小組,福建省職稱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一九九六學年高等學校教師

[2]左惠凱,李曉燕.完善高校職稱評定中學術論文量化標準[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第2篇

目前,高校教育成本的分擔及補給主要來自于政府機構,教育資源范圍狹窄,它的表現形式主要為在教育學生為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價值,相對而言,高校財務管理比較特殊。從企業(yè)層面來說,提供服務或產品之后才會有收入,進而再投入生產的再循環(huán)過程;而高校教育是單方向資金運動,先由財政部門撥款取得學費收入,再將其投入到教育中,并且收入是一次性的。所以說,企業(yè)相對于高校而言,它的經營運轉好比前線,而成本控制則為后勤;但高校成本控制作為非盈利組織而言卻是其取得效益最優(yōu)化的唯一且有效的途徑,由此可見,高校能夠持續(xù)穩(wěn)健發(fā)展關鍵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成本控制達到最優(yōu)化。此外,高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人才的培養(yǎng),更加注重其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在這一背景下,若一味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視學生的教育質量,必定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影響高校未來發(fā)展及招生。因此,要將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同我國現階段財務管理體系相結合,聯系實際減少不必要開支,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最終達到保證教育質量的同時降低教育成本的目的,并且逐步實現最優(yōu)化的高校教育。

二、我國高校教育成本控制面臨的問題

(一)成本范圍界定不夠清晰

并不是高校所有的各項開支都屬于高校教育成本,只有真正用于受教育者的教育方面所消耗的資源價值才屬于教育成本,不包括與學生培養(yǎng)不相關的費用消耗。為了保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精準性,在高校教育成本歸集方面要分清楚以下幾個方面:

1.校辦企業(yè)支出;即由高校開辦的企業(yè),該企業(yè)服務的目的就是方便學生就業(yè)以及從事勞動技術方面的教育,高校是絕大多數校辦企業(yè)的僅有的全額投資者,正因如此也造成了校辦企業(yè)權責的不清晰、無法自負盈虧及獨立核算,進而造成高校教育費用分配與歸集方面的困擾。

2.高校社會保障支出;即屬于離退休職工養(yǎng)老經費的一部分,對于離退休職工而言,高校的教學及管理工作已與他們無關此部分支出的性質實質上是一種延伸的勞動價值,因此高校教育成本若包括離退休職工經費顯然不合適,不利于教育成本核算的精準性。

3.科研經費;高校的職責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同時也肩負著對我國科技體系進行創(chuàng)新的重要使命。目前,科研課題日趨復雜造成與教育活動經?;鞛橐徽劊瑥亩鴮е驴蒲兄С鲆宦蓺w集到教育成本之中,但實際上有一部分支出卻與學生的培養(yǎng)沒有關聯,所以應當按照支出比例在高校教育成本中將科研經費剔除出去。

(二)資產折舊處理賬實不符

眾所周知,固定資產折舊反映的是資產價值的損耗及轉移,高校屬于事業(yè)單位,根據規(guī)定其會計核算應當采用收付實現制,基于此,高校的固定資產可以不計提折舊,并且購置、構建固定資產的費用及其他支出就應當直接確認為當年的支出,而不是均勻的在固定資產收益年限內進行分攤。首先,這種賬務處理方式會造成高校教育成本在購置、構建期間非常高,不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損耗及費用,相對的,在非購置期間教育成本卻非常低,不利于經濟核算;其次,這種處理方式將固定資產的購置、構建費用一次性計入支出,而不是均勻分攤已經消耗的價值也會造成高校固定資產的價值的賬面值與實際值不相符。所以說,近幾年隨著高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固定資產的購置、構建也會不斷增多,這樣勢必會造成固定資產費用水漲船高,這種會計核算方式下對高校固定資產的處理缺乏合理性,不能準確對教育成本進行計量,進而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精準性及科學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對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實行零基預算,科學制定成本計劃

當前,高校成本的制定依據為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教育教學目標任務,并且獲得上級部門批準方可執(zhí)行的年度收支計劃。實際現狀為本著杜絕浪費的原則,在既定的框架內合理把握并分配教育資源。為了使資金在有限范圍內最大程度發(fā)揮效益,我們可以假想,將投入式的成本預算轉換為產出式的成本預算,并且假定其預算成本為零。在此基礎之上,對高校外在及內在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我們可以將未來教育成本科學劃分為三大類:基本成本、必要成本以及非必要成本。相應的將高校教學所需要消耗的支出劃分為這三類,并將其逐步累加到假定為零的預算成本中去。對于這三種成本的分類,必要成本類主要為符合國家教育目標以及規(guī)定的發(fā)展規(guī)劃所必須的支出;基本成本主要為以豐富高校學生的活動及教學而發(fā)生的經費支出;非必要成本主要為以保證高校學生的生活、提高其學習能力以及拓展能力而發(fā)生的經費支出。此外,在高校教育成本計劃制定時,要充分考慮意外因素,每一類的成本計劃均要留有一些富余,保證計劃設置具有一定的彈性,以避免影響最終成本計劃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相關監(jiān)管部門要做好高校教育成本計劃的嚴格審核以及監(jiān)督方面的工作,進而保證最佳高校教育成本計劃的制定及順利執(zhí)行。

(二)資產存量活化,合理利用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作為高校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它的比例在高校教育成本也占據大部分。其中,高校教育成本是否能夠得到控制,這跟高校固定資產使用率以及使用和配置的合理性有關。高校固定資產加強從采購與使用進行成本控制,有利于降低辦學閑置的資源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從而使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得到最大的發(fā)揮。高校在采購的時候,首先要根據各部門上報情況,其次要結合固定資產的有限性來衡量決定實際購買,二者綜合分析,采購那些有利于高校長遠發(fā)展以及必備用品。目前,高校一般統(tǒng)一采購各院系部門需要的物品,因此,高校可以優(yōu)化配置資源,統(tǒng)一管理各部門的資源,這樣可以達到規(guī)模經濟。這就要求在使用固定資源時,應把現有的資源加以充分的利用。實施不同院系甚至不同高校之間可以協(xié)調使用,改變傳統(tǒng)誰買誰用的模式。同時,也可以開啟高校與企業(yè)之間相互合作,聯合多所高校和企業(yè)共同創(chuàng)建科技園,高校提供科研及一些生產服務,企業(yè)提供設施的費用。這種模式有利于企業(yè)節(jié)省成本,同時,也節(jié)省了高校固定資產的采購費用,也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環(huán)境。

(三)精簡冗雜機構,減少人力成本損耗

人力資源是一把雙刃劍,是高校物力及財力資源的粘合劑,其配置及運用是否合理事關高校發(fā)展的穩(wěn)健與否。當前,在我國高校內部普遍存在著行政人員數量較多,崗位設置重復,進而導致高校教職工工資方面經費支出擴增,鑒于此,高校應當杜絕不合理的消耗,在保證培養(yǎng)質量的同時提高成本的產出效益。首先,應當壓縮高校重復崗位教職工的數量,依據學生人數合理制定師資量,并且每年學生數量的變動設定一定的浮動比例和范圍。在浮動比例及范圍內,嚴格執(zhí)行教師相對壓縮、非教學職工絕對壓縮的目標,在此基礎之上,推行人事改革的同時控制好教職工人數,盡量實行流動聘任用人機制,根據需求對機構干部定崗,以減少用人成本;其次,應當簡化教職工師資隊伍建設,保證其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性,盡可能減少管理機構的設置層次,在爭取高校人力管理水平及效率提高的同時達到增效減員的目的。

四、結束語

第3篇

1.1招標機構責任心不強

由于高職院校工程建設項目一般只有幾千萬,有的幾百萬,甚至更少,相應地,招標機構按比例向項目業(yè)主收取的費也較少,在此情況下,招標機構對小項目重視不夠,工作人員有時根本就沒有根據招標項目的特點和需要下功夫認真編制招標文件,而是往往采用模板進行拷貝和粘貼,拼逗招標文件而出現問題就不難想象,有時造成招標文件的內容前后矛盾,評標細則不能體現項目特征。

1.2存在圍標串標行為

高職院校工程項目招標,由于標的小,一些企業(yè)為了獲得中標,無所不用其極。如,有時一家企業(yè)花錢租賃多家企業(yè)資質參與招標,中標的結果就是同一批人在投標,好壞都是他,只是這次中的是這個企業(yè),下次是另一個企業(yè),但施工隊就是同一批人。有時多家企業(yè)參與招標,企業(yè)之間事前相互串通,有意將報價次低的投標文件做成廢標,通不過形式審查,導致報價高的企業(yè)中選,而違背了招標的本意和初衷。此類問題,表現在報價上、出錯原因方面,都驚人的相似。

1.3監(jiān)督管理流于形式

由于項目業(yè)主擔心監(jiān)督過嚴,導致本次招標不成功而再次招標,不僅要增加招標成本,還會影響工程進度。在此情況下,項目業(yè)主向相關監(jiān)督人員暗示,希望對評審專家的紀律要求不要太嚴格,只要沒有過分的行為就行了。

1.4評審專家業(yè)務水平低

評審專家多數是由特定機構,在評標前,從專家?guī)熘型ㄟ^電腦軟件隨機抽選的懂專業(yè)技術、經濟、財務的人員組成,雖然這些人員都取得了招標投標方面規(guī)定的從業(yè)資格(項目單位抽選的業(yè)主專家除外),但這些人員的實踐經驗還待進一步提升,視野和職業(yè)素養(yǎng)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加強。評審專家的評審經驗的豐富程度,直接關系到專家對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的理解,從而影響評標的結果。

1.5未嚴格執(zhí)行杜絕轉包相關規(guī)定

按照《建筑法》第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凡承包單位在承接工程后,對該工程不派出項目管理班子,不進行質量、安全、進度等管理,不依照合同約定履行承包義務,無論是將承包的工程全部轉包給他人,還是以分包的名義將工程肢解后分別轉包給他人的,均屬違法的轉包行為。對派不出項目管理班子或與投標文件所列項目管理班子不一致的、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有分包的、總承包合同約定的分包外的其他分包、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等問題,項目業(yè)主怕工程遲遲不開工或為了搶工程進度,有時只得答應中選企業(yè)要求。以上這些行為都是違背相關規(guī)定的。

2高職院校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監(jiān)督管理幾點建議

2.1加強對機構的監(jiān)管

招標機構自身建設是提高和規(guī)范市場行為能力的基礎工作,因此,發(fā)改、建設等部門要加強對招標機構的監(jiān)督管理,不僅要加強業(yè)務知識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學習培訓,還要加強機構的檢查和考核,糾正只重經濟效益,淡化自身隊伍建設,堅決杜絕一本招標文件適用于所有工程的現象。要教育招標機構積極學習和積累專業(yè)知識,建立針對不同工程類別項目的技術數據庫,提高專職人員的知識層面和業(yè)務技能,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確定的程序和標準規(guī)范招標活動。作為招標單位的院校業(yè)主,也應定期對招標機構重新招標,優(yōu)勝劣汰,確定多家機構備選。

2.2嚴格對圍標串標行為進行責任追究

建設部門要對投標企業(yè)加強招標投標政策的宣傳,讓投標企業(yè)知曉圍標串標是違法行為。相關監(jiān)督部門,一方面將兩次以上違規(guī)企業(yè)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嚴格限制其在一定時限內不得參與各類工程的投標;另一方面,要對圍標串標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一旦發(fā)現,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從重從快進行處理,以此規(guī)范招標投標市場。省評標專家管理委員會,對出現問題的評標專家毫不留情,“清出”評標隊伍,保證專家隊伍的權威性、純潔性。

2.3進一步完善評標室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強現場監(jiān)管和影像資料管理

評審現場管理包括評標室、監(jiān)標室、監(jiān)控系統(tǒng)及監(jiān)控設備設施及數據管理。建設固定的評標室(開標室),并安裝相應和監(jiān)控設備,方便監(jiān)督部門專人進行監(jiān)督;同時,監(jiān)督人員嚴格按照招標規(guī)定和紀律要求,履行監(jiān)督職能職責;對監(jiān)督過程中發(fā)現的違規(guī)違紀問題,要及時并追究相關人中責任,確保招標過程公正公平、陽光透明。

2.4明確評標專家的職責和責任,完善專家管理法律制度

發(fā)改、建設等負責監(jiān)督管理職能部門要定期對林剛高職院校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監(jiān)督管理探索與研究取得評審資格的專家加強業(yè)務培訓和職業(yè)道德教育,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與探討,增加評審能力;要教育評審專家認真負責、誠實廉潔地履行評審職責,依法獨立評審,對評審結果負責。從2013年1月省評標專家管理委員會對20位評標專家在5個項目評標過程中的違規(guī)行為通報結果來看,一般就是被處以“嚴重警告處分,暫停評標專家資格一年,暫停期間禁止以評標專家名義參加評標活動”等這樣的“懲罰”而已。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條,僅僅只對投標人與投標人之間、投標人和招標人之間的串通行為作了規(guī)定,而對專家串標行為沒有規(guī)定。因此,要讓評標專家對其評標結果負責,立法部門及職能部門就應盡快完善立法和修訂管理制度,防止一些評標專家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和人情的干擾,僅僅憑自己的好惡、關系和外部影響評價投標人,甚至濫用自由載量權極端評分,隨意廢標或是偏袒某些投標人,鉆法律的漏洞,而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

2.5加強監(jiān)督部門對合同后期履行監(jiān)督

第4篇

1.1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薄弱,文化學習上存在畏難情緒

報考高職院校成人教育的學生,大多是不具備大專學歷的社會在職人員,他們或是初中畢業(yè)后就外出打工,在面臨跳槽、評定職稱、工資晉級等問題需要大專文憑時,再報考高職的大專,這些學生具有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但他們沒有高中學習的經歷,文化基礎知識非常薄弱,尤其是數學、英語學科。入學以后,學生在學習文化基礎課程時,常常覺得學習困難,于是請假、曠課、逃課等現象時有發(fā)生。

1.2學生工學矛盾突出,到課率不高

從2008年起,教育部出臺文件,規(guī)定普通高校停止招收成人脫產班學生,至此以后,高職院校的成人教育招生對象只能是社會在職人員,其中以企事業(yè)單位一線在職職工為主。目前高職院校成人教育教學一般采用集中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集中到學校參加面授輔導,而作為企事業(yè)單位一線的職工,由于工作的時間長,勞動密度大,很難定期按時到校參加學習,這就導致學生缺課現象嚴重,工作與學習之間矛盾突出,最終部分學生因缺課而無法順利畢業(yè)。

1.3學生求知心理多元化,混文憑現象嚴重

為了解當前成人教育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目的,筆者對常州高等職業(yè)教育園區(qū)內的六所高校的成人教育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走訪教師、電話采訪和當面訪談等形式了解到,在參加成人教育的學生中,學習動機大致分為三種基本類型:第一種以優(yōu)化知識結果,提高自身素質為追求,稱為“主動學習型”;第二種以獲得文憑為最終目標,稱為“文憑動力型”;第三種屬于“被動學習型”,他們大多受單位委派,自身沒有明確的目標,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參加學習。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近75%的學生表示屬于混文憑,他們學習目的不明確,行為自由散漫,缺課逃課現象嚴重,期末考試前期,他們相互借鑒復習試題,只求順利通過考試,正常畢業(yè)。

1.4學生管理模式滯后,學生管理隊伍知識結構、政治修養(yǎng)、工作能力不適應當前的形勢要求

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的成人教育學生管理大都采用剛性管理的模式,何為剛性管理?剛性管理是指以規(guī)章制度為中心,利用組織結構、責權分配來實現由支配到服從的管理,這種管理優(yōu)點十分顯著,首先采用剛性管理可以促使秩序井然,行為規(guī)范,其次采用剛性管理可以保證公平公正,再次可以保證執(zhí)行快速,實施效果明顯等。但剛性管理以規(guī)章制度為準繩,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治能力,因此說剛性管理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成人教育學生管理的需求。目前,高職院校成人教育學生管理隊伍多是由兼職人員組成,院系的學生輔導員整體上十分年輕,很多人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出身,缺乏學生管理經驗,尤其是對成人教育的學生如何管理、教育,更是缺乏經驗,工作中一味的進行上傳下達,只要將上級管理部門的通知要求傳達到班主任手中即可。班主任接到通知后,也是簡單的通過QQ、短信通知學生,缺乏對學生的跟進管理,久而久之,學生管理出現混亂的局面,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和學生管理的要求。

2加強高職院校成人教育學生管理的思路與探索

高職院校成人教育面對的主體的是具有一定工作經歷的成年人,他們有自己較為成熟的想法和特立獨行的行為習慣,會自己進行判斷是非,不滿足于被動接受別人的指令,對于這樣的成人學生,如何盡心有效管理是值得廣大成人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高職院校的成人教育要實現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必須打破原有的學生管理觀念,面向在職人員,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新理念,即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師、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在這樣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強調發(fā)揮學生的自我作用,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從而實現預期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3新形勢下加強高職院校成人教育學生管理的對策

3.1大力推行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新理念

成人教育的學生管理是高職院校成人教育辦學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維護學校正常辦學秩序、保障學生成人成才的基礎,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是適應科學管理尤其是新形勢需求的科學理念,是高職院校建設和諧校園的前提。高職院校的成人教育辦學要實現培養(yǎng)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學生管理上必須與時俱進,摒棄傳統(tǒng)的剛性管理,積極推行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不斷探討、研究以人為本的成人教育學生管理的新途徑、新機制、新方法,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成人教育學生管理的規(guī)章,從而實現成人教育學生管理的新飛躍。

3.2加強管理人員、班主任、班干部三支隊伍建設

從事具體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員、成人教育班主任、班級的學生干部是開展成人教育學生管理工作的中堅力量,這三支隊伍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成人教育學生管理水平,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大力加強三支隊伍的建設。在管理人員選聘方面,要注重選聘責任心強、熱心成人教育工作的教職員工從事日常的成人教育學生管理,切實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熱心服務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做好服務工作。同時學校應出臺相應的進修、培訓政策,鼓勵管理人員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和理論修養(yǎng),激發(fā)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與管理人員不同,成人教育的班主任直接從事第一線的學生管理工作,負責具體的學生考勤、評獎評優(yōu)、學風建設、檔案管理等工作,他們是學生最親密和最信任的良師益友,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因此,更加要重視班主任的選聘工作,特別要注重選聘能夠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的年輕教師擔任班主任,從而方便和學生開展交流。新生入學后,班主任選聘政治過硬、具有公益心的同學擔任班干部,充分發(fā)揮班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參加社會活動等載體,引導班級其他同學自覺參加班級的日常管理,從而實現成人教育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

3.3運用新媒體加強成人教育學生管理

第5篇

目前,高校的采購類型主要有兩種,分別為政府集中采購和單位分散采購。政府集中采購是指由政府設立的采購機構依據政府制訂的集中采購目錄,受采購人的委托,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采購原則,采取市場競爭機制和一系列專門操作流程進行統(tǒng)一采購。單位分散采購是指高校采購部門可以依法自行組織實施采購,也可以委托具有政府采購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采購。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可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有利于控制采購活動。但集中采購的周期長、時效低、不靈活,與高校采購的特殊性產生沖突。因此,必須想方設法平衡采購的時效性與采購的規(guī)范性。雖然政府集中采購是政策的硬性要求,但由于我國采購制度實施時間不長,很多地方有待完善,高校從自行采購到政府集中采購,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方面需健全政府采購體制,另一方面要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并給高校采購人預留適應政府集中采購的時間。

2高校采購原則

2.1公開透明原則

該原則要求采購的法律和程序以及采購活動要公開。招標公告,將投標人的資質條件,開標的時間、地點一一注明,向全社會公開,任何符合資質條件的投標人都可報名參與;評標活動結束后公布中標結果,投標人如果對中標結果有質疑,采購機構應及時給予答復。增加高校采購透明度,堅決抵制惡意串通、暗箱操作的現象發(fā)生。

2.2公平競爭原則

公正、平等地對待各個投標人。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所有參加競爭的投標人享有同等機會,并受到同等待遇,不歧視、不偏向任何一個投標人。在評標過程中,資格預審和履約保證金對所有的投標人都使用同一標準;采購機構向所有投標人提供的信息都應一致;不對投標人進行區(qū)別對待。

2.3經濟效率原則

節(jié)源開流,科學編制預算,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采購部門通過公平競爭、貨比三家,使有限的財政資金購買到更多的物美價廉的商品。

2.4廉正性原則

在高校采購過程中,任何人不得利用其職權便利要求采購人向其指定的供應商采購并從中收取回扣;不得在評標工程中帶有明顯的偏向性讓某個投標人中標。應堅持公正廉潔的立場,遵紀守法,愛崗敬業(yè),促進采購工作健康有序進行。

3控制高校采購成本的對策

3.1加強對采購人員的專業(yè)培訓

高校采購工作是一項專業(yè)性非常強的工作,涉及范圍廣,涵蓋經濟、基建工程、計算機軟件以及法律等學科,對采購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只有業(yè)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能勝任集政策性、法律性、技術性于一身的高校采購工作。每一次采購都是為了滿足申購部門的某種需求,它要求采購人員充分理解所購物品的功能、質量及市場價格,在不超過預算的前提下購買物美價廉的產品。與此同時,采購人員還要掌握談判技巧,比如在詢價、比價、議價的過程中,采購人員只有充分了解材料的價格構成及市場行情,才能在價格談判中取得主動權。綜上所述,高校采購人員的業(yè)務水平與綜合素質將直接影響采購成本控制的效果。各高校應重視對采購人員在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培訓,通過定期培訓、交流等多種方式來提高采購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能力,加強對采購人員的招標訓練,提高其價格談判的技巧,以適應當前高校采購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高層次的采購團隊。

3.2鼓勵政府集中采購

高校實行政府集中采購是大勢所趨。集中采購的益處具體可總結為如下幾點:第一,采購量大,總成本降低;第二,所采購的物品容易標準化;第三,采購管理簡單;第四,有利于對采購活動進行更有效的控制。綜上可知,集中采購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降低成本,通過政府采購機構集中批量招標,引導供應商參與競爭,降低交易成本。據統(tǒng)計,集中采購相比分散采購可節(jié)約10%~30%的資金。可將節(jié)約下來的經費用在有需要的地方,使有限的資金發(fā)揮其最大效益。

3.3靈活運用競爭性談判

如果技術方案復雜,無法規(guī)定具體要求或者用戶急需而采取公開招標的采購方式又無法滿足,可考慮選擇競爭性談判的方式。采購方競爭性談判式的特點:一是可以縮短采購周期,使采購項目更快地發(fā)揮作用;二是減少工作量,省去大量的開標、投標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采購成本;三是供求雙方能夠進行更為靈活的談判。在公開招標中,投標人一次報價,缺乏對價格談判的回旋余地,而競爭性談判允許投標人二次報價,可通過談判進一步擠掉價格水分,降低采購成本,為學校節(jié)約資金。

3.4積極推廣使用政府電子采購平臺

第6篇

(一)課程的設置

根據《教學要求》,通過實際情況,通過學生的目標計劃安排就業(yè)的指導課程,限制最低的課程時間。通過開始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就業(yè),每個課程院校要結合具體情況,課程要有則重點,通過課程的開設,再制定出具體的就業(yè)指導課程。

(二)完善教學模式

在課程中,要盡可能的凸顯出教師和學生兩方在課堂中的積極互動,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的去引導學生去認識到有計劃的去規(guī)劃職業(yè)的最大意義,全面的認識職業(yè)的規(guī)劃意見發(fā)展的過程。課程的開展要注意與實際結合。

(三)從各高校就業(yè)指導的教學情況看

課程主要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教學。就業(yè)指導的課程因其本身具有社會性、廣泛性、多變性等特點,就不能讓這門課程像普通的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更應該注重校園文化、社團活動等幫助學生學習。

二、各高職高專院校目前在就業(yè)指導課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度不夠。

根據相關的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職高專院校都設置了就業(yè)指導課程,但是其課程的內容包含的不全面,不能全方位的為學生提供就業(yè)的方向及規(guī)劃,很多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必要的就業(yè)技能和技巧。

(二)課程能讓缺乏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

部分學校的課程設置只對畢業(yè)生,課程的體系不完整,能讓比較單一,指導的重復性,而在教育引導上較少,忽視學生在學校期間的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心里素質。

(三)相對缺乏專業(yè)化的師資隊伍。

很多高職高專的教師都是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或者向外校應聘一些教師,他們即使在教學中有一定的方法,但在就業(yè)指導上還是缺乏經驗,這樣會導致對學生的舞蹈的課程設置的不全面,課程的覆蓋面狹窄,內容不夠新穎。

三、對就業(yè)指導課程的教學思路

(一)改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高職高專教育的本身就是面對以后的職業(yè)教育,也可以說是就業(yè)教育。其獨有的性質就決定它不能像普通的學校那樣一學科本位的教育,在人才的培養(yǎng)中國要重視就業(yè)的指導。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種:

(1)訂單式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通過學校和企業(yè)簽訂勞動合同,一起制定人才培養(yǎng)的方法,充分的利用學習和企業(yè)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2)半學半工模式。

按照社會的需求,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教育方式進行開展,最大的優(yōu)勢是半工半學,讓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和應用能力不斷的提升,能更好的與實際結合。

(3)結合地域經濟特點重點培養(yǎng)的模式。

將地方的經濟和模式相結合,在專業(yè)的培養(yǎng)中更加重視地方經濟的發(fā)展需求,重心放在培養(yǎng)地方人才。

(二)以社會需求和崗位需要為根據調整或設置專業(yè)。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內容單一,進行文理分科,高等學校也通過分科的方法,將各學科分成不同的專業(yè)。這種分科的教育,影響到高職高專的專業(yè)設置,對社會的發(fā)展也起到阻礙。所以,必須根據社會的發(fā)展,制定出適合產業(yè)發(fā)展的模式,及時的調整專業(yè)的結構,高校要在人才培養(yǎng)中制定新的方針,更好的適應產業(yè)的需要。

(三)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要重視強調基礎知識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讓課程更好的適應當今的社會,具有現代化、理論化、多樣化、綜合化等特征。主要是分不同的層面,包括課程開發(fā)設計的層面、課程結構的設計層面、課程內容的設計層面和課程教學目的的設計層面等四大層面,更好的融入課堂。

(四)改革教學方式。

教學的內容要和教學的方式保持一致,教學的方式應該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要從事的崗位、社會的發(fā)展、所學到的技能,將教學中的實驗、實訓、實習相連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除了讓課程更加豐富,還可以讓學生采取邊上班邊學習。為上崗提前做好準備。

(五)改革教學評估標準。

高等學校的教育其本身就是為就業(yè)做準備,所以,重點要放在社會或企業(yè)需要的人才,學生要必備的條件是教學評估的基本要求,根據職業(yè)的適應能力為基礎,整合其他的素質,具體的考核標準應該包括: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技能、專業(yè)知識、心里素質、人文底蘊。除了這些標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

四、結束語

第7篇

許多人以為,高等數學沒有什么用。這一想法的由來是對純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認識不清。目前在高職中所開設的數學課一般都是大學一年級的高等數學,其內容和純數學基本相同,仍然是變量數學。但在高職中需要解決的是工程與實踐中的現實問題,是應用性問題,而不再是純數學理論。例如,同樣是講述“函數”,高職中更應強調的是如何建立現實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即函數方面的數學建模,而不再是純粹強調定義域和對應法則問題。但即便是高職中的高等數學也不是應用數學,它要求學生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xù)學習中的作用。其實數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的特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能使學生表達清晰,思考有條理,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認識世界等。另一方面,目前的這種狀況也給所有從事數學教學的同仁們敲了一次警鐘,使我們認識到數學教學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

二、高職高等數學課程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高職院校在人才規(guī)格、人才培養(yǎng)目標等各方面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課程建設也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課程建設,在建設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崗位群要求綜合知識多但不深

高職培養(yǎng)的學生一般是適合某一崗位或是崗位群。這一培養(yǎng)目標就決定了其對于知識的學習要多,但并不需要很深,這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必需、夠用”。例如同樣數控專業(yè)的學生將來并不都是從事數控編程,也可能是操作機床或是銷售、維修工作,這些不同就導致了對知識的需求有所差別。因此為適合崗位群的要求,在學習中就必須涉及到該專業(yè)的所有可能知識。同時由于學生就業(yè)的憑證是“技能”,所以對理論知識不需要太深。

2.基礎課學時少、訓練少、習題少,但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要求卻很高

同樣由于高職培養(yǎng)目標決定了對于基礎課程的學時較少,由此帶來的學生訓練的機會較少,而且結合專業(yè)可供使用的實踐性習題也不多,但是對于知識的要求卻并不低。

3.專業(yè)需求對于知識點的要求不一,眾口難調

不同的專業(yè)對高等數學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有些專業(yè)要求僅以一元函數微積分為基礎,而有些專業(yè)則還需要多元函數的微積分,對于有些專業(yè)復變函數的知識比較重要,而有的則側重于線性代數等等,眾口難調。

4.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吃不飽和學不了的是兩個大頭。

目前許多人對于高職院校還存在著看法,總認為其就業(yè)出路是工人,所以只有在上不了大學的情況下才會選擇高職,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差。當然也不乏一部分對高職前景看好的基礎較好的學生,這些構成了高職學生的主體,基礎水平參差不齊?;A好的吃不飽,基礎差的學不了。

5.要考慮少數人的需求

高職中有一部分學生的去向是專升本,雖然這部分學生數量較少,但作為培養(yǎng)單位的學校也同樣應考慮他們的需求,因此開設的課程中,應考慮為他們將來的升本科打好基礎。

三、對高等數學課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1.一綱多用,同時建立不同專業(yè)的課程評價標準

既然高等職業(yè)院校以能力本位教育為基礎,而非學科本位為基礎,就應該建立與人才培養(yǎng)方案相一致的教學大綱和課程評價標準。統(tǒng)一制訂適合高職特點的教學大綱。同時根據不同專業(yè)的要求制訂相關的課程評價標準,使一個大綱能為多個專業(yè)所用,而不同的專業(yè)又有不同的側重點,即不同的課程模塊。除此之外,高等數學要想真正建設好,還必須聯合不同專業(yè)共同制訂本專業(yè)的課程評價標準。其實課程評價已經不再是某一學校的事,在以市場標準取向的前提下,高等職業(yè)教育質量的鑒定應實現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的互動統(tǒng)一,也稱為“內審與外審”。其中“外審”則是社會“第三方”或上級教育機構對學校的各種評估或檢查,以確定其社會認可度;“內審”則要求學院建立相應的評價標準和監(jiān)督機制對課程本身進行審核[2]。因此,一綱多用,同時建立不同專業(yè)的課程評價標準是提高高職院校內涵的一項實質性工作。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在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指導下,各有側重地建立該專業(yè)課程評價標準,以促進高等數學更好地為專業(yè)服務。

2.圍繞課程評價標準大膽整合數學課程

課程評價標準是針對職業(yè)院校不同專業(yè)而建立的,其效用等同于具體的教學大綱,但是又比教學大綱更具有靈活性。由于作為基礎課的高等數學教學大綱只有一個,但是課程評價標準是因專業(yè)而設置,而且一經建立,勢必促使教師根據不同的專業(yè)需求對數學課程進行大規(guī)模整合。因為一方面各個專業(yè)對數學基礎要求不一樣,另一方面能力本位的指導思想不可能在基礎課程上花太多的課時。而為了達標,必須對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數理統(tǒng)計等模塊進行整合,使其能夠滿足不同的專業(yè)需求。而且確定的課程評價標準也限定了不同的專業(yè)有不同的教學重點。例如,“導數的應用”中經濟管理專業(yè)應側重曲線的單調性、凸凹性的特點以及利用導數分析邊際問題和彈性問題的應用;而模具專業(yè)就應該側重于曲線凸凹性以及利用導數分析曲率的相關問題上等。同時還應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所布置的作業(yè)同樣應有所針對性,以滿足不同的專業(yè)需求。

3.增設有關高等數學的公共選修課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