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自律能力論文范文

時間:2023-02-28 15:52:29

序論:在您撰寫自律能力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自律能力論文

第1篇

馬克思認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馬恩全集》第一卷,P15)意味著道德價值的根據在于人自身而不在人之外。

康德認為:真正品德的產生,是來自人們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約束,可以自主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轉引自《道德與文明》1996年第1期,P29)

杜威也認為:學校德育不應背記某些規(guī)則,良訓箴言,關鍵是發(fā)展道德判斷力,才能適應變化著的社會。

然而,現實中人們的道德行為似乎大都來自外在的某種壓力或利益驅動(他律),而很少自主選擇、自我踐行(自律)。在教育中,對學生僅提出社會規(guī)范要求或目標,而對學生如何去習德、自育、踐行,即自我教育、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不多。從我國歷史上看,傳統德育的核心是封建德育,其目的是培養(yǎng)維護封建制度的“奴才”——各級統治者與“聽話”的“愚民”,品德評價標準為:被動接受,盲目服從,唯唯諾諾,師云亦云,因循守舊等。在道德教育上一切努力可稱為“聽話”教育:從一個剛出生還不懂事時起的“乖孩子,聽話”到要求兒童青少年“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直至要求成人“在單位聽領導的話”,一個人即使毫無獨立思考、判斷、選擇與行動以及負責的能力與精神,只要是“聽話”就是“好孩子、好學生、好同志”。魯迅在評論中國的家庭在教孩子時曾指出,那種教育只是“使他(孩子、學生、青少年)畏葸畏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這種教育,“其實都不過是制造許多適應環(huán)境的機器的方法罷了?!保ā遏斞溉返?卷,P565,第11卷,P9)平平庸庸,唯唯諾諾雖不是壞學生,但已不適應現代社會對人的品德要求(開拓、進取、創(chuàng)新素質)。

另一方面,自律符合學生道德心理特點和德育規(guī)律。當代青少年處于探索社會、探索人生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思想特點是不輕信、不盲從,既不唯書,也不唯師,在觀察和對照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與對照。個體道德意識發(fā)展是影響道德內化的重要因素,自律是促進道德內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個體不斷評判自己的道德認識,找出差距,主動吸取道德上的要求以充實自己。只有將社會要求的價值觀轉化為自己的價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規(guī)范經個體分析、判斷、選擇、嘗試,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實踐中切身感受,知行統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體精神的人,才能自覺行動,而真正的權威也正是來自于人內在的精神力量。

因此,自律能力的提出是以學生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主動性、能動性特征、需要及其規(guī)律為基礎的,也是以現代社會及其發(fā)展趨勢的需要為基礎的。

所謂自律,是指根據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和道德思維,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動。即指不受外界困境和邪惡影響,不為快樂、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驅使,也不受神意、天命的支配,而是根據自己的“立法”,為實現自己的道德理想而行動的道德原則。它是依賴于理性的“善良意志”,而不是個人隨心所欲的任性,強調“出自法則”去行動(利他、利己)。自律使人自覺選擇道德行為,糾正不道德動機,在道德法庭上,自己充當人和審判官,檢查和審判自己的言行。皮亞杰研究兒童道德發(fā)展中的“自律”,指的是人的行為受自己內在獨立思考和價值標準的支配而不是外在的社會規(guī)則。

自律能力,指道德選擇和行為是依據通過作為道德活動的主體的人理性思考后選擇的道德原則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所謂自立即自我“立法”,也即自我要求,這涉及道德認識,道德理想諸方面;所謂自行即自我“行政”,也即自我鍛煉、自覺踐行,養(yǎng)成道德行為習慣;所謂自控即自我“司法”,也即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與通常所謂“良心”或“內心的道德法庭”相似。具體內容包括:自主思考、自我勸告、自我選擇、自我修養(yǎng)、自我踐行、自我克制、自我防御、自我督促、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塑造、自我判斷、自主責任心和自我負責,以及獨立的社會適應和交往協作等能力。

相對而言,他律是指由外在因素決定自己意志的道德準則,即道德選擇與行為是由主體自身之外的、未經自己理性思考的、被迫接受或考慮的各種規(guī)則和原因支配的(如恐懼、壓力、圖取報償等)。處于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往往沒有約束自己的能力,道德評價能力較低,需要靠教師和家長的約束來行動。隨著主體自身成熟,這種外在權威形式逐漸轉換為青少年內心的某種覺悟和信念,開始有意識地自覺地服從自己,即走向自律。但應該看到,學生在其道德意識建構過程中,情緒性動機、遵從權威和功利性動機占很大比重,效果與動機很難統一,這決定自律的不穩(wěn)定性。

自律是道德人格完善的內在機制和主觀途徑。所謂道德人格就是人格在道德方面的規(guī)定性,它由價值目標(動力和導向因素)、價值原則(準則因素)和道德責任心所構成的統一體。道德人格完善,則指主體自主作出的道德決定在道德實踐過程中不受任何阻礙地被實現的狀態(tài)或境界。具有自律的人表現出健康人格特質如自覺性、自制性、包容性、堅持性和自主性等。

德育應該培養(yǎng)學生在個體道德生活和社會道德生活中學會自律。然而,青少年學生存在的問題表現在自我評價障礙、意志薄弱、人格障礙、挫折心理等。中國古代道德修養(yǎng)論中的“慎獨”、“主敬”與西方的“有得于內,無待乎外”對我們培養(yǎng)學生自律能力的方法有所啟示,下面來談一些具體做法。

(一)挫折教育。也稱逆境磨煉,是指通過展示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駕御挫折能力的一種教育活動。即是說讓學生不在挫折中消沉、徘徊,向挫折學習,在挫折的鍛煉和考驗中成熟,奮進、崛起,自處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從而培養(yǎng)對未來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jié)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當今時代充滿著競爭、挑戰(zhàn)和風險,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開放需要挫折教育,社會呼喚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學生挫折承受力和適應能力呢?孔子借“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暗示身處逆境更利于修養(yǎng)砥礪品行,顏回在陋室而不改其樂,表現出對貧困逆境的超越和對“道”的神往,得到孔子的贊揚。孟子也曾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肌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不能”。(《孟子·告子下》)俄國的奧斯特羅夫斯基在經歷童年的磨煉,戰(zhàn)爭的考驗后,在身殘志堅下寫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光輝巨著。日本教育也規(guī)定:要創(chuàng)造機會把孩子投入艱苦環(huán)境中鍛煉,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據說在一所私立小學的校門口,有一塊水池,學生每天脫下木屐從水中走進校園,即使寒冷冬天,也從不在教師面前喊冷。挫折可從反面豐富人生的經歷,加強品德實踐能力,“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乃成功之母”,便是這一道理。當學生遭遇失意、失敗時,教師要增強其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輸不起的心理障礙,從跌跤中學會走路,在水中學會游泳。此外,人不可能在“真空世界”中生活,在學生中開展負面教育(反面教育),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克服保姆式的教育。

(二)自我評價教育。自我評價是學生依據一定的品德評價標準,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價值判斷。自評作為自律的有效手段,表現在三個方面:(1)自我意識,它是指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事物關系的一種認識,也是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一。學生對祖國集體的愛、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廉恥感等品德知識,都建立在對個人需要同社會需要之間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2)自我激勵,青少年學生自覺性、自制力較差,品德中好行為習慣不穩(wěn)定,通過自評可幫助學生自我反省,進而自覺地進行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3)自我調控,在實際生活中,常有的行為不為人知即“個人獨處”的情況,經常檢查一言一行可以保持正直的人格和品德的純潔,從而抵制外界的不良誘因。

(三)道德問題討論。所謂道德問題,是由個體在特定條件下不能實現預期目標而形成的,它包含認識、目標、障礙三個因素。問題的解決,是從困難障礙中尋找一條出路。德育實質上是一個由“已知”出發(fā),幫助學生在個人與他人、集體、祖國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如何處理,利他利己,動機與效果相結合,實現德育目標的過程,可以說,德育是道德問題解決的教育和教學。當代西方德育課大多數都引進美國科爾伯格的道德認識發(fā)展理論,采用道德難題討論方法,把培養(yǎng)判斷力作為德育的中心任務。一是不要簡單地告訴學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惡,而要讓學生參與德育實踐,對善惡作出評價;二是德育要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決策能力的培養(yǎng)??茽柌裨O立不同的道德兩難問題(情境),如海因茨偷藥的故事,供學生討論,或者提供體驗道德疑難問題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正視問題所固有的道德內容,引出學生談出所作的判斷基本理由,并鼓勵他們以不同的道德觀相互交談,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道德認識能力,選擇能力,判斷能力,更加適應社會生活。應該指出的是,學生在進行道德選擇時,不但要有行為上的自由,而且要有理智上的自由,不但要有外在規(guī)定他律性的保障,而且要有內在需求自律性的支撐。

(四)道德責任心培養(yǎng)。強調個人對社會盡責是我國德育的傳統,孔子主張“仁以為己任”,明末顧炎武疾呼:“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毙W思品課本里提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祖國”。然而,當前青少年學生普遍缺乏責任感,為此,德育應指導學生樹立對己、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甚至對全球的責任,樹立學習責任心、生活責任心、工作責任心等,在家庭生活、社會公德、職業(yè)規(guī)范等方面接受社會關于個人道德責任的各種要求。如在班級中,讓學生明白是班級的主人,讓學生承擔各種對集體負責的角色,引導他們對班級負責,激發(fā)學生履行道德責任的動機,強化因履行道德責任而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對責任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

為了責任,處于現實可能的道德主體,他律性。

出于責任,處于自為的道德主體,自律性。(五)設置活動性德育課程。實踐活動為自律能力的形成提供一個鍛煉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習得的道德觀念,可以說是:“認知性德育課程”中的“理智的道德”,易導致學生在走向社會面對道德困境時,常產生言行脫節(jié)、表里不一等“雙重人格”現象。而活動性德育課程是讓學生在參與真實的社會生活過程中認識社會生活的真面目,進而參與社會生活改革與創(chuàng)新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道德環(huán)境中具有獨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斷與選擇能力,自主負責的行動能力,不妨稱為“實踐的道德”。因為學生是道德生活的主體,“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客體,“接受者”、“旁觀者”,德育的效果是從外顯行為來評價的?;顒有缘掠n程的內容包括勤工助學、社會公益、生產勞動、社會宣傳和咨詢、晨會、班團活動、課外活動等。其作用:(1)引導學生分辨周圍發(fā)生的突出社會現象,(2)注重學生自育的主動性,(3)為自律品德發(fā)生提供保證。

培養(yǎng)學生自律能力應注意的幾項原則:

層次性原則。真正具有自律能力的人,可以說“從心所欲不逾距”,但面對不同教育對象,我們只要求:在幼兒園,培養(yǎng)學生自理能力(生活習慣養(yǎng)成)、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脾氣、性情);在小學,培養(yǎng)學生低層次的自主自制,是非判斷能力;在初中,初步形成自主自制,是非判斷能力和道德評價能力;在高中,比較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較強的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斷和交往協作能力等。

主體性原則。人在自身發(fā)展中處于主體地位,品德發(fā)展也存在自我構建的問題。主體所具有的獨立、自覺、能動和創(chuàng)造的內在特性,是主體得以確立的內在依據和根本標志。如果我們不能說服學生應該自育,而又想塑造學生品德,那只會是徒勞,因為外在道德觀念必須為道德主體所認同,才發(fā)揮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給教師的建議》1984年版,P348)具有自律能力的人,在何處何時遇到問題,先想到依靠自己的道德思維,判斷標準,而非依靠外部的標準和力量去解決。所以,教育要啟發(fā)學生作為活動主體有權利有責任自愿地主動地民主地參與各種校內外活動,以此發(fā)展自主意識、自律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主人、集體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實踐的主人、評價的主人。強調的是自覺的行動積極的行動。

針對性原則。從德育實際需要出發(fā),顧及學生個性年齡特征和思想品德基礎,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他律與自律相結合,使自律內容豐富,方法靈活多變。

總之,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標是教會學生學會自律。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說是學校德育今后長期的任務,由于作者才粗識淺,本文提及的幾種方法,僅供教學參考,其操作效果如何?有待于實踐的驗證和理論的進一步探討。

參考資料:

1.魏賢超:《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2.李道仁:《學會學習》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馮增?。骸懂敶鞣綄W校道德教育》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第2篇

馬克思認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馬恩全集》第一卷,P15)意味著道德價值的根據在于人自身而不在人之外。

康德認為:真正品德的產生,是來自人們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約束,可以自主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轉引自《道德與文明》1996年第1期,P29)

杜威也認為:學校德育不應背記某些規(guī)則,良訓箴言,關鍵是發(fā)展道德判斷力,才能適應變化著的社會。

然而,現實中人們的道德行為似乎大都來自外在的某種壓力或利益驅動(他律),而很少自主選擇、自我踐行(自律)。在教育中,對學生僅提出社會規(guī)范要求或目標,而對學生如何去習德、自育、踐行,即自我教育、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不多。從我國歷史上看,傳統德育的核心是封建德育,其目的是培養(yǎng)維護封建制度的“奴才”——各級統治者與“聽話”的“愚民”,品德評價標準為:被動接受,盲目服從,唯唯諾諾,師云亦云,因循守舊等。在道德教育上一切努力可稱為“聽話”教育:從一個剛出生還不懂事時起的“乖孩子,聽話”到要求兒童青少年“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直至要求成人“在單位聽領導的話”,一個人即使毫無獨立思考、判斷、選擇與行動以及負責的能力與精神,只要是“聽話”就是“好孩子、好學生、好同志”。魯迅在評論中國的家庭在教孩子時曾指出,那種教育只是“使他(孩子、學生、青少年)畏葸畏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這種教育,“其實都不過是制造許多適應環(huán)境的機器的方法罷了?!保ā遏斞溉返?卷,P565,第11卷,P9)平平庸庸,唯唯諾諾雖不是壞學生,但已不適應現代社會對人的品德要求(開拓、進取、創(chuàng)新素質)。

另一方面,自律符合學生道德心理特點和德育規(guī)律。當代青少年處于探索社會、探索人生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思想特點是不輕信、不盲從,既不唯書,也不唯師,在觀察和對照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與對照。個體道德意識發(fā)展是影響道德內化的重要因素,自律是促進道德內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個體不斷評判自己的道德認識,找出差距,主動吸取道德上的要求以充實自己。只有將社會要求的價值觀轉化為自己的價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規(guī)范經個體分析、判斷、選擇、嘗試,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實踐中切身感受,知行統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體精神的人,才能自覺行動,而真正的權威也正是來自于人內在的精神力量。

因此,自律能力的提出是以學生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主動性、能動性特征、需要及其規(guī)律為基礎的,也是以現代社會及其發(fā)展趨勢的需要為基礎的。

所謂自律,是指根據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和道德思維,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動。即指不受外界困境和邪惡影響,不為快樂、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驅使,也不受神意、天命的支配,而是根據自己的“立法”,為實現自己的道德理想而行動的道德原則。它是依賴于理性的“善良意志”,而不是個人隨心所欲的任性,強調“出自法則”去行動(利他、利己)。自律使人自覺選擇道德行為,糾正不道德動機,在道德法庭上,自己充當人和審判官,檢查和審判自己的言行。皮亞杰研究兒童道德發(fā)展中的“自律”,指的是人的行為受自己內在獨立思考和價值標準的支配而不是外在的社會規(guī)則。

自律能力,指道德選擇和行為是依據通過作為道德活動的主體的人理性思考后選擇的道德原則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所謂自立即自我“立法”,也即自我要求,這涉及道德認識,道德理想諸方面;所謂自行即自我“行政”,也即自我鍛煉、自覺踐行,養(yǎng)成道德行為習慣;所謂自控即自我“司法”,也即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與通常所謂“良心”或“內心的道德法庭”相似。具體內容包括:自主思考、自我勸告、自我選擇、自我修養(yǎng)、自我踐行、自我克制、自我防御、自我督促、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塑造、自我判斷、自主責任心和自我負責,以及獨立的社會適應和交往協作等能力。

相對而言,他律是指由外在因素決定自己意志的道德準則,即道德選擇與行為是由主體自身之外的、未經自己理性思考的、被迫接受或考慮的各種規(guī)則和原因支配的(如恐懼、壓力、圖取報償等)。處于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往往沒有約束自己的能力,道德評價能力較低,需要靠教師和家長的約束來行動。隨著主體自身成熟,這種外在權威形式逐漸轉換為青少年內心的某種覺悟和信念,開始有意識地自覺地服從自己,即走向自律。但應該看到,學生在其道德意識建構過程中,情緒性動機、遵從權威和功利性動機占很大比重,效果與動機很難統一,這決定自律的不穩(wěn)定性。

自律是道德人格完善的內在機制和主觀途徑。所謂道德人格就是人格在道德方面的規(guī)定性,它由價值目標(動力和導向因素)、價值原則(準則因素)和道德責任心所構成的統一體。道德人格完善,則指主體自主作出的道德決定在道德實踐過程中不受任何阻礙地被實現的狀態(tài)或境界。具有自律的人表現出健康人格特質如自覺性、自制性、包容性、堅持性和自主性等。

德育應該培養(yǎng)學生在個體道德生活和社會道德生活中學會自律。然而,青少年學生存在的問題表現在自我評價障礙、意志薄弱、人格障礙、挫折心理等。中國古代道德修養(yǎng)論中的“慎獨”、“主敬”與西方的“有得于內,無待乎外”對我們培養(yǎng)學生自律能力的方法有所啟示,下面來談一些具體做法。

(一)挫折教育。也稱逆境磨煉,是指通過展示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駕御挫折能力的一種教育活動。即是說讓學生不在挫折中消沉、徘徊,向挫折學習,在挫折的鍛煉和考驗中成熟,奮進、崛起,自處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從而培養(yǎng)對未來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jié)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當今時代充滿著競爭、挑戰(zhàn)和風險,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開放需要挫折教育,社會呼喚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學生挫折承受力和適應能力呢?孔子借“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暗示身處逆境更利于修養(yǎng)砥礪品行,顏回在陋室而不改其樂,表現出對貧困逆境的超越和對“道”的神往,得到孔子的贊揚。孟子也曾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肌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不能”。(《孟子·告子下》)俄國的奧斯特羅夫斯基在經歷童年的磨煉,戰(zhàn)爭的考驗后,在身殘志堅下寫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光輝巨著。日本教育也規(guī)定:要創(chuàng)造機會把孩子投入艱苦環(huán)境中鍛煉,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據說在一所私立小學的校門口,有一塊水池,學生每天脫下木屐從水中走進校園,即使寒冷冬天,也從不在教師面前喊冷。挫折可從反面豐富人生的經歷,加強品德實踐能力,“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乃成功之母”,便是這一道理。當學生遭遇失意、失敗時,教師要增強其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輸不起的心理障礙,從跌跤中學會走路,在水中學會游泳。此外,人不可能在“真空世界”中生活,在學生中開展負面教育(反面教育),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克服保姆式的教育。

(二)自我評價教育。自我評價是學生依據一定的品德評價標準,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價值判斷。自評作為自律的有效手段,表現在三個方面:(1)自我意識,它是指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事物關系的一種認識,也是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一。學生對祖國集體的愛、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廉恥感等品德知識,都建立在對個人需要同社會需要之間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2)自我激勵,青少年學生自覺性、自制力較差,品德中好行為習慣不穩(wěn)定,通過自評可幫助學生自我反省,進而自覺地進行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3)自我調控,在實際生活中,常有的行為不為人知即“個人獨處”的情況,經常檢查一言一行可以保持正直的人格和品德的純潔,從而抵制外界的不良誘因。

(三)道德問題討論。所謂道德問題,是由個體在特定條件下不能實現預期目標而形成的,它包含認識、目標、障礙三個因素。問題的解決,是從困難障礙中尋找一條出路。德育實質上是一個由“已知”出發(fā),幫助學生在個人與他人、集體、祖國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如何處理,利他利己,動機與效果相結合,實現德育目標的過程,可以說,德育是道德問題解決的教育和教學。當代西方德育課大多數都引進美國科爾伯格的道德認識發(fā)展理論,采用道德難題討論方法,把培養(yǎng)判斷力作為德育的中心任務。一是不要簡單地告訴學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惡,而要讓學生參與德育實踐,對善惡作出評價;二是德育要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決策能力的培養(yǎng)??茽柌裨O立不同的道德兩難問題(情境),如海因茨偷藥的故事,供學生討論,或者提供體驗道德疑難問題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正視問題所固有的道德內容,引出學生談出所作的判斷基本理由,并鼓勵他們以不同的道德觀相互交談,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道德認識能力,選擇能力,判斷能力,更加適應社會生活。應該指出的是,學生在進行道德選擇時,不但要有行為上的自由,而且要有理智上的自由,不但要有外在規(guī)定他律性的保障,而且要有內在需求自律性的支撐。

(四)道德責任心培養(yǎng)。強調個人對社會盡責是我國德育的傳統,孔子主張“仁以為己任”,明末顧炎武疾呼:“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毙W思品課本里提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祖國”。然而,當前青少年學生普遍缺乏責任感,為此,德育應指導學生樹立對己、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甚至對全球的責任,樹立學習責任心、生活責任心、工作責任心等,在家庭生活、社會公德、職業(yè)規(guī)范等方面接受社會關于個人道德責任的各種要求。如在班級中,讓學生明白是班級的主人,讓學生承擔各種對集體負責的角色,引導他們對班級負責,激發(fā)學生履行道德責任的動機,強化因履行道德責任而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對責任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

為了責任,處于現實可能的道德主體,他律性。

出于責任,處于自為的道德主體,自律性。(五)設置活動性德育課程。實踐活動為自律能力的形成提供一個鍛煉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習得的道德觀念,可以說是:“認知性德育課程”中的“理智的道德”,易導致學生在走向社會面對道德困境時,常產生言行脫節(jié)、表里不一等“雙重人格”現象。而活動性德育課程是讓學生在參與真實的社會生活過程中認識社會生活的真面目,進而參與社會生活改革與創(chuàng)新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道德環(huán)境中具有獨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斷與選擇能力,自主負責的行動能力,不妨稱為“實踐的道德”。因為學生是道德生活的主體,“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客體,“接受者”、“旁觀者”,德育的效果是從外顯行為來評價的?;顒有缘掠n程的內容包括勤工助學、社會公益、生產勞動、社會宣傳和咨詢、晨會、班團活動、課外活動等。其作用:(1)引導學生分辨周圍發(fā)生的突出社會現象,(2)注重學生自育的主動性,(3)為自律品德發(fā)生提供保證。

培養(yǎng)學生自律能力應注意的幾項原則:

層次性原則。真正具有自律能力的人,可以說“從心所欲不逾距”,但面對不同教育對象,我們只要求:在幼兒園,培養(yǎng)學生自理能力(生活習慣養(yǎng)成)、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脾氣、性情);在小學,培養(yǎng)學生低層次的自主自制,是非判斷能力;在初中,初步形成自主自制,是非判斷能力和道德評價能力;在高中,比較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較強的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斷和交往協作能力等。

主體性原則。人在自身發(fā)展中處于主體地位,品德發(fā)展也存在自我構建的問題。主體所具有的獨立、自覺、能動和創(chuàng)造的內在特性,是主體得以確立的內在依據和根本標志。如果我們不能說服學生應該自育,而又想塑造學生品德,那只會是徒勞,因為外在道德觀念必須為道德主體所認同,才發(fā)揮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給教師的建議》1984年版,P348)具有自律能力的人,在何處何時遇到問題,先想到依靠自己的道德思維,判斷標準,而非依靠外部的標準和力量去解決。所以,教育要啟發(fā)學生作為活動主體有權利有責任自愿地主動地民主地參與各種校內外活動,以此發(fā)展自主意識、自律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主人、集體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實踐的主人、評價的主人。強調的是自覺的行動積極的行動。

針對性原則。從德育實際需要出發(fā),顧及學生個性年齡特征和思想品德基礎,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他律與自律相結合,使自律內容豐富,方法靈活多變。

總之,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標是教會學生學會自律。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說是學校德育今后長期的任務,由于作者才粗識淺,本文提及的幾種方法,僅供教學參考,其操作效果如何?有待于實踐的驗證和理論的進一步探討。

參考資料:

1.魏賢超:《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2.李道仁:《學會學習》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馮增?。骸懂敶鞣綄W校道德教育》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第3篇

一、研究生學術研究的貢獻

作為高校重要的學術研究參與力量,研究生在高校的學術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讓人欣慰。但是有些研究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學術不誠信問題也讓人深感不安。調查表明,研究生的學術不誠信行為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科學實驗中的誠信缺失。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與研究能力,讓研究生參加科學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茖W是最嚴謹、求實、不容攙假的學問,它要求研究者通過嚴格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去發(fā)現新的科學現象或揭示科學規(guī)律,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活動??茖W研究工作離不開科學實驗。所謂科學實驗,就是根據研究的目的,運用一定的物質手段(實驗儀器,設備等),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在典型環(huán)境中或特定條件下進行的一種探索活動??茖W實驗同觀察一樣,都是對自然界中客觀事物的現象及其變化過程進行探索的基本途徑,是獲得創(chuàng)造性成果的一種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新智慧。

在科學實驗中,可以培養(yǎng)研究生正確的科學方法、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綜合素質。實驗也是研究生撰寫學術論文、完成研究課題的基礎。研究生要以嚴肅、嚴格、嚴密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對待科學實驗。但是,在現實中,少數研究生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違背科學實驗的誠信要求,進行實驗數據造假。

這些都是研究生在科學實驗中的誠信缺失表現。

第二,論文撰寫中的誠信缺失。撰寫學術論文是研究生必做的功課。首先,論文是研究生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基礎上具有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是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術論文的質量,可衡量出研究生學術水平的高低。其次,學子們數年求學,學得如何,以學位論文作為一種重要的衡量評價的形式。實際上,學位論文應該就是學子求學過程中學習學術研究、從事學術探索的成果結晶。學子這方面的學習、研究、探索的成效和成果、文字表達能力,通過學位論文可以反映出來,所以學位論文是評判學位申請者學術水平的主要依據,也是研究生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三,中的誠信缺失。是對學術研究工作的總結,是傳播和交流學術研究思想與成果的需要。研究生在過程中也有誠信缺失現象,主要表現在論文一稿多投。據筆者訪談了解,研究生為了提高的幾率,常常一稿多投。有時也因為版方不能及時回復投稿信息,致使研究生誤以為自己的論文沒有被錄用而轉投其他刊物,結果也造成一稿多投。此外,也有研究生投機取巧,一稿多發(fā)。他們不改變文章的主要內容,將題目和結構稍為改變,或把這篇論文化整為零,然后以多篇文章出現在多本雜志上。

二、研究生學術誠信缺失的歸因

誠信問題無處不在。當前研究生存在學術不誠信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研究生自身原因,也有學術制度、社會環(huán)境等原因。歸納起來,有個人價值取向偏離、個人學術修養(yǎng)不到位以及學術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認識到這些原因,對開展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是有益的。

第一,個人價值取向偏離。學術不誠信跟個人價值取向偏離有著較大的關系。學術誠信是個人價值觀念的外化,是學術行為主體依據道德意識做出合乎學術價值觀的道德抉擇的結果。研究生的價值觀是社會價值觀的“晴雨表”,表現出與當時的社會價值觀相吻合的特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信息交流暢通,多元文化相互激蕩,各種思潮各領,市場經濟的功利原則蔓延到學術研究這種非功利性活動領域,一部分研究生價值取向向個人傾斜、向功利傾斜,他們喪失對至高生活境界和崇高人生價值的追求,對待學術研究心態(tài)浮躁,急功近利,放棄了自身在維護學術誠信上的責任。他們過分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偏重眼前的物質利益。在競爭的壓力下與困難妥協,在個人利益的驅動之下淡忘作為學者應有的基本價值觀和規(guī)范性要求,認為獻身科學、吃苦耐勞、求真務實與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自我價值的實現相矛盾,置不準抄襲、偽造和修改實驗數據等學術道德規(guī)范于不顧,在學術研究中不是匆忙輕浮、草率行事,就是放縱自我,隨波逐流。

第二,個人學術修養(yǎng)不到位。學術不誠信,從根本上說是學術修養(yǎng)問題。學術修養(yǎng)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學術道德修養(yǎng),一是學術研究水平修養(yǎng)。前者是思想修養(yǎng),后者是理論修養(yǎng)。學術研究的第一特征就是它的誠實性和嚴肅性。因此,良好的學術道德修養(yǎng)要求研究生在學術領域中應該有著崇高、偉大的目標,自覺地抗拒“人的物化”的社會對自己學術修養(yǎng)的阻滯和侵蝕。在學術活動中遵從學術道德規(guī)范,嚴謹求實,不抄襲.更不捏造事實,自吹自擂。良好的學術研究水平修養(yǎng)要求研究生具備進行學術研究的原動力和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有著深厚的學術積淀、掌握系統的學術研究方法。良好的學術修養(yǎng)是研究生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研究和應用科學技術、發(fā)展自己智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必要條件,是研究生在學術界立身處世的根基。

三、研究生學生誠信自律的重要意義

第一,防止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的偏離。研究生學術不誠信行為的產生,危害了研究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這也是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的一種偏離。因此,開展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有利防止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偏離現象的產生或蔓延。

研究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是研究生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研究生在學校的學習期間,應當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yè)知識,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和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具備了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能從己有的知識創(chuàng)造出新的知識,成為具有真才實學的符合時展的專業(yè)人才。對碩士生來說,一方面通過課程學習,掌握比本科生更為高深的知識,還要通過科研實踐,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以養(yǎng)成獨立從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應有創(chuàng)新成果的發(fā)表。

第二,維護研究生群體的學術聲譽。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為學術研究領域提供優(yōu)質人才,社會也對研究生寄托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們能夠成為知識創(chuàng)新的精英和維護學術公正的楷模。然而,一少部分研究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的誠信缺失,使人們對研究生的能力、素質產生了懷疑。不誠信事件的屢屢發(fā)生,難免不使研究生群體在公眾心目中的名聲掃地。

第三,大學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對大學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大學校園精神文明表現在許多方面,學風是其中最重要的體現。研究生教育肩負著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高層次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重任。是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力量,其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和擴大。由于研究生在學校中的地位和影響,其學術誠信與否,對學風、校風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研究生的學術誠信教育,無疑對大學的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中華民族一向把自律看作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人,難以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在學術誠信教育中,“自律’,是指研究生依靠學術理性、學術信念和學術道德自覺自愿地發(fā)揮主體的意識、潛能的能動活動過程。學術誠信只有通過道德個體的自律,即自己要求自己,才能最終內化入研究生的心中,成為個體的自覺自主的行為。所以,通過加強自律教育,使學生的行為實現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術行為,做必須做或應該做的事情。這就是學術誠信自律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善超.當前我國科學道德建設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2004.

[2]史孝強.高校學術腐敗問題研究[D].武漢:中國科技大學,2007.

第4篇

關鍵詞: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訓練;意義;指導策略

高校大學生蘊藏著巨大的創(chuàng)新潛能,讓本科生參與科研是激發(fā)這種潛能的一種有效途徑。為深入貫徹和實施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在全校營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想的良好氛圍,激發(fā)師生對前沿科技知識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探索,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天津大學于2016年發(fā)起并舉辦了第一屆“未來30年”顛覆性創(chuàng)新創(chuàng)想大賽(以下簡稱“創(chuàng)新創(chuàng)想大賽”)。本人在指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想大賽過程中加深了對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訓練意義的理解,取得了成果,獲得了指導經驗。

1.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訓練的意義

首先,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訓練可為學生提供接觸科研前沿知識的平臺,讓學生接受系統的科研訓練,掌握文獻閱讀、提問、綜述等調研方法和實驗設計、操作、結果分析、學術寫作等科研技能,在參與科研創(chuàng)新中感受科研樂趣。其次,本科生科研可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及品質,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給學生提供的是成熟的、系統的知識,學生積累和擴展這些經過加工處理后的知識,而科研訓練過程中學生面對的是未知的領域,在問題提出、方案設計、實驗操作、數據分析、結果整理等一系列過程中需要學生探究和摸索,雖有教師指導,但過程曲折,將極大磨煉學生的意志,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參加本科科研訓練可提高個人素質,培育職業(yè)素養(yǎng)。參加科研訓練可促使學生增加與年長前輩(學長、老師)的相處機會,受教師學術修養(yǎng)、人格魅力熏陶以及師兄師姐積極科研態(tài)度感染而激發(fā)自身正能量,在與各色人等打交道過程中學會做人做事,為將來進入社會發(fā)展積累經驗。

2.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訓練的指導策略

(1)遴選優(yōu)秀學生參與其中。優(yōu)秀學生的參與是順利推進項目并保質保量完成的必要條件,這里的優(yōu)秀并不僅指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具有主動學習精神,能積極上進,勤奮踏實,且時間有保證。在學生進入該隊伍之前,指導教師需詳細說明開展項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強調科研過程并不總是充滿樂趣,而且需要占用較多的課余時間;指出科研態(tài)度不端正時會受到的懲罰,杜絕“搭便車”現象。

(2)培B學生的問題意識。在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想大賽過程中,本人特別強調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由于參賽學生多為大二、大三年級的本科生,剛開始學習專業(yè)知識或僅有一些專業(yè)基礎理論,因此難以像要求做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學生那樣主動開展文獻調研,為此本人選擇一些經典的中文綜述文獻讓他們熟讀,了解項目運行的大背景,要求定期開展文獻綜述匯報并就基本知識點提問;要求本科生在課余時間多進實驗室,觀察學長的實驗流程和步驟,掌握實驗技巧;學習數據處理技巧、論文寫作規(guī)范。通過為學生提供調研、實驗、數據處理、論文寫作方面的指導,多提問題并且鼓勵學生提問,訓練其科研思維,增強其主動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3)提升學生的自律意識。有調查顯示,90%以上的本科生都有過逃課經歷,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很少參加課余活動,功課復習只靠考前突擊。這些大學生自律意識差,究其原因,本人認為主要是他們缺乏具體的目標,若加以引導和教育,完全可喚醒他們的自律意識。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想大賽開展之初,本人指定一名各方面表現良好的研究生具體負責,要求本班學生在閑暇時間盡量待在實驗室,親身感受研究生的勤奮和指導教師的忙碌。經過一段時間,及時給每位本科生安排具體工作任務,設置時間節(jié)點,要求學生定期匯報進展。通過實驗任務、環(huán)境感染、教師監(jiān)督、人文關懷以及自身責任感的多重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

(4)建立激勵措施和退出機制。項目的順利推進離不開獎懲措施。在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想大賽過程中,本人以及研究生觀察本科生的工作狀態(tài)和思維波動情況,對那些工作勤奮、思維靈活、態(tài)度認真的本科生給予獎勵;若新近發(fā)表的論文有該生的貢獻,則安排署名位置。對于為項目作出重要貢獻的本科生,為其尋找出國深造機會或創(chuàng)造讀研條件;對于那些工作不積極或時間、精力有限或興趣不大的本科生,本著鼓勵并挽留的原則,但也為其提供退出機會。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質量;提升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是國家一級學科理論所涵蓋的一個二級學科,是一門“以理論為基礎的,研究人們社會主義思想意識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發(fā)展現狀,以及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方法。撰寫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在攻讀學位過程中的核心任務,是培養(yǎng)他們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學位論文質量集中體現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養(yǎng)水平最重要的標志。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在整個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其質量提升路徑,對提高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和提升研究生專業(yè)基礎素養(yǎng)及科研能力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對研究生在校學習成果的一種衡量和檢驗,是對學生專業(yè)研究和思考能力的綜合檢測,是研究生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集中體現。通過讀書思考、確定選題、查閱資料、組織框架,以及寫作、導師指導反復修改的過程,使學生對本專業(yè)有較為深刻透徹的理解和研究,畝為日后開展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隨著研究生招生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及規(guī)模的快速增長,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有下滑趨勢。為保證論文質量,促進研究生教育健康發(fā)展,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有必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學校要提倡學術批評,形成崇尚誠實勞動、鼓勵科研創(chuàng)新、遵循學術道德、保護知識產權等良好學術氛圍。學術把關人和研究生自律的學術道德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理由相信在合理的制度和自律的學術道德下,通過上述一系列措施,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將會逐步提高。同樣,當今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不高,與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有很大的關系?,F在有些高校的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較為陳舊,培養(yǎng)方案多年不變,即使在某些時候調整培養(yǎng)方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存在因人設課的現象,而不是從專業(yè)的角度出發(fā)而開設課程。因此,為提高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水平,必須對課程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規(guī)范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設置,改變不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因人設課”的局面,真正從專業(yè)的角度來開設課程。落腳點和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升研究生專業(yè)基礎素養(yǎng)及科研能力。

二、重視導師隊伍建設

要提高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導師隊伍。一名合格的導師可以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加強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教育,倡導求真務實的學術作風,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學生,引導和幫助學生養(yǎng)成恪守學術規(guī)范的品質。目前我國碩士研究生的導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比如導師素質層次不齊、學緣結構不合理等。研究生和導師作為教育保障體系的兩個主體,是高??蒲挟a出和學術發(fā)展的寶貴資源,打造名師和培育高徒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高等院校應明確導師對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直接責任,同時使導師享有招生權、分配權、資助權、論文審查權等權利,激勵導師參與研究生培養(yǎng)的全過程管理,引入良好的競爭機制,實施導師動態(tài)管理,逐步打破部分院校只上不下的導師終身制,著力打造高素質、高水平、高質量“三高”導師隊伍。導師應不斷豐富自身學術水平和實踐經驗,提升職業(yè)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搭建與研究生互動交流平臺,主持領導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研究,促進科研團隊建設,激勵研究生自主發(fā)展,爭先創(chuàng)優(yōu)。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創(chuàng)造性科研活動的結果,導師是影響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導師是否有明確的意識,履行自己的職責,形成自己的風格,是保證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必要條件。導師是否具有合理的教育理念、敏銳的學術視角以及較強的創(chuàng)新素質都深刻影響著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

三、加強學位論文寫作的過程管理

學位論文寫作是一個過程,必須加強對整個學位論文寫作的過程管理。提高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水平,必須做好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工作。一般說來,開題報告包括選題的目的、依據、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包括選題的基本內容、基本結構、研究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主要參考文獻等等。同樣,也要加強學位論文寫作的評閱工作。為了增加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可以借鑒有的高校對學位論文進行一定比例的“雙盲評審制度”,被抽查的學位論文首先隱去導師及學生的姓名,然后由研究生管理部門從已擬定的專家?guī)熘羞x擇一定比例的校外送審專家,導師以及研究生本人并不知道哪些專家在評閱論文,評閱意見由研究生管理部門“統一回收”很多高校通過這種抽查送審的制度,加強對學位論文的質監(jiān)督。另外,建立激勵機制,做好優(yōu)秀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審工作,建立優(yōu)秀學位論文評審和獎勵制度,有利于形成一種激勵和督促學生、導師和學校努力提高學位論文質量的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從而有效地促進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目前國家建立的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的評選和獎勵制度,已起到了十分積極有效的作用。很多高校和省級學位委員會也在積極開展校級和省級優(yōu)秀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審工作,并把優(yōu)秀學位論文的獲獎情況作為評價和考核各學位授予單位的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學科建設和學位建設的重要參考指標。這些措施都體現了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過程管理的重視,也必將進一步促進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對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馬燈秀,王輝,徐加放.高教論壇. 2015(07)

[2]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影響因素及保障措施探析[J].賈桂玲,劉曉華.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3)

第6篇

1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jiān)管基本狀況

1.1市場食品安全在流通領域的狀況(參考了2008年數據)

近年來,由于大力推行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地)掛鉤等準入制度,市場食品安全把關作用得到加強。調查顯示,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業(yè)采用了國際標準;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中,4.45%通過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類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7.11%設立了無公害產品專區(qū),16.31%設立了綠色食品專區(qū),6.14%設立了有機食品專區(qū),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環(huán)境因素的占59%,實行食品衛(wèi)生安全崗位責任制的達91%,把食品安全指標量化并作為考核依據的達86%。2004年,全國32.9萬家食品經銷企業(yè)中,有15.1萬家建立了進貨驗收制度,14.5萬家建立了購銷臺賬制度,11.9萬家建立了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1.2食品安全監(jiān)管人員在市場實行監(jiān)管作業(yè)

批發(fā)市場普遍實行了自檢制度,實施檢測的零售店鋪數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務部門定點檢測機構已覆蓋了較大的范圍,并形成了企業(yè)自檢、社會中介機構受托檢測和政府部門監(jiān)督抽檢三道“防線”。據調查,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中,42.6%設立了檢測室,55.1%配備了專職檢測人員,其中最多配備了62人;連鎖超市中,73%配備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建立了目標責任體系,21%向其所屬門店派出衛(wèi)生質量巡查專員。

2食品經營者的自律及防范

2.1食品經營者自律

1)食品經營者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必須對經營的食品安全負首要責任,嚴把食品質量入市關

2)食品經營者要建立健全內部質量管理制度,落實領導、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食品質量查驗責任,設立食品質量監(jiān)督員。嚴格執(zhí)行食品質量查驗,查驗食品質量的真實性,嚴防有毒有害、污染、變質、不合格食品、冒牌食品進入經營場所,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發(fā)生

3)食品經營者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對所經營的食品向消費者做出質量承諾。

4)食品經營者經銷的食品質量必須合格、價格合理、計量準確,不經銷有毒有害、污染、變質、過期、不合格食品或者無廠名廠址、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日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5)食品經營者銷售食品必須向消費者提供相關質量合格證明,出具銷售發(fā)票等購物憑證。

6)食品經營者對消費者發(fā)現存在質量問題的食品、包裝標識不符合規(guī)定的食品,或者經國家有關部門抽查檢驗判定為不合格食品,或者經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檢驗檢疫等部門確認的消費者申訴舉報的假冒偽劣食品,可憑購物發(fā)票等憑證予以退換,并依法予以賠償。

7)食品經營者應當積極負責的維護消

費者權益。對質量不符合規(guī)定的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進行清理、登記、向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質量檢驗檢疫、衛(wèi)生行政等部門報告。

2.2經營者自律是根除違法經營行為的關鍵。

近年來,盡管各地農村工商所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整治流通領域食品經營者銷售超過保質期、“三無”、變質等食品和未建立并遵守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進銷貨臺賬制度)的違法行為,但這些違法行為在農村尤其偏遠農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重要一點在于農村流通領域食品經營者未真正擔負起社會責任、嚴格做到自律經營。

1)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

農村工商所可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讓每個農村食品經營者知曉該法,并入心入腦,增強經營者自律意識。需要注意的是,在宣傳時,農村工商所一定要創(chuàng)新宣傳的方式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食品經營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比如,筆者所在的農村工商所,就在該法頒布之前,向轄區(qū)內的所有流通領域食品經營者發(fā)放了“食品安全溫馨提示書”,把農村食品經營者最常見的6種違法經營食品行為和相應付出的違法成本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舉在提示書上,并在提示書中提醒他們如何去做才能降低食品經營成本,食品經營者一看提示書就明白自己該如何自律,很容易接受工商部門的善意提醒。

2)加大市場檢查的頻率和查處的力度

農村工商所要加大對農村尤其是偏遠農村食品經營者的市場巡查頻率,認真、細致地查找經營者店堂和倉庫中的食品,檢查其建立并遵守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情況。發(fā)現其有違法經營食品行為,剛開始時務必要考慮到廣大農村食品經營者的實際狀況和心理接受能力,建議推行行政指導和柔性執(zhí)法,保護絕大多數農村食品經營者守法的積極性,相信他們會自覺行動起來,擔負起社會責任,改正違法行為,做到自律經營,絕不能粗暴執(zhí)法,一罰了事。但對那些屢教不改者,要堅決依法予以重罰,直至其關門倒閉,以此警示其他食品經營者,促使其自律經營。

3食品安全監(jiān)管工作還存在有以下問題(以農村為例)

3.1集市散裸裝食品的“兩防”設施不夠完善,農村集市食品近60%為散裝、裸裝,雖然有的業(yè)戶添置了網罩,解決了防蠅問題,但防塵效果不理想。食品店的散裸裝食品標示不清晰,調查發(fā)現,農村商店所售的散裝食品多數無原料說明,無加工日期,無保質期,消費者正當權益得不到保障。

3.2農村雜貨店食品混放嚴重。農村雜貨店規(guī)模較小,衛(wèi)生狀況較差,商品類別較雜,洗化用品與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隱患。

3.3銷售三無產品、超期食品現象依然存在。部分經營業(yè)戶銷售本應淘汰的過期商品,少數業(yè)戶為牟取利潤違規(guī)銷售三無產品,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3.4部分食品質量堪憂。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凍、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標現象。部分飲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簡易勾兌而成,未經殺菌處理,便進入市場流通。

3.5部分食品外包裝質量低劣危害人體健康。許多小企業(yè)、小作坊為降低成本,選用質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進行食品外包裝,有些企業(yè)使用未經充分消毒殺菌的二次包裝,對消費者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3.6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來自三個方面:1)部分生產企業(yè)和批發(fā)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質食品供應鏈。一些小企業(yè)、小作坊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價戰(zhàn)略向農村傾銷;部分批發(fā)商貪圖利潤,批量采購低價劣質產品;一些零售商只顧“適銷對路”,對食品質量置若罔聞,銷售低價“三無”商品。很多劣質食品和“三無”食品,正是通過這一供應鏈條流入農村市場。2)農村消費能力偏低,農民食品安全意識薄弱。農村總體經濟水平不高,農民購買能力不強,質量過硬的名優(yōu)食品難以占領市場。很多農民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容易成為假冒偽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時,多數農民辨?zhèn)文芰Σ粡姡谙M時沒有查驗證照和索要發(fā)票的習慣,給一些“三無”食品、過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農村埋下了隱患。3)農村市場存在監(jiān)管薄弱環(huán)節(jié)。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現出“跨區(qū)域流通、多部門交織”的特點,多數劣質食品由外地加工窩點制造并向本地輸出,打掉這些加工黑窩點,需要區(qū)域合作、部門配合,存在一定難度。農村食品銷售網點多、分布散、流動大,難以實現集中監(jiān)管。

4加強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意見建議

4.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長效監(jiān)管體制。

要有效整合監(jiān)管資源,促進監(jiān)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監(jiān)管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助、無縫對接的聯動機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系,完善各項監(jiān)管制度,切實做到監(jiān)管工作全履蓋和經常化。

4.2強化食品安全監(jiān)管能力建設

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管能力建設,是做好監(jiān)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根據當前食品安全監(jiān)管狀況,還要繼續(xù)加強執(zhí)法人員業(yè)務培訓,提高執(zhí)法水平,提高整體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居民的作用,鼓勵其積極舉報違法案件,達到實時監(jiān)管的效果。

4.3強化食品源頭監(jiān)管

要繼續(xù)加強農產品源頭的監(jiān)管,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加快無公害基地和無公害產品建設,對已通過認證的無公害基地的產品實行動態(tài)監(jiān)管。要繼續(xù)加強對外來食品的監(jiān)管,建立健全各項監(jiān)管制度,實現食品質量監(jiān)管關口前移,對食品質量安全衛(wèi)生情況進行跟蹤監(jiān)測,把好食品市場準入關,確保食品源頭安全.

4.4加強食品流通領域監(jiān)管

要大力倡導現代流通組織方式和經營方式,大力發(fā)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要切實落實經銷企業(yè)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賬和質量承諾制度;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質量監(jiān)測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銷毀、公布制度,加大對違法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流通環(huán)節(jié)經營秩序規(guī)范。

4.5加大餐飲消費環(huán)節(jié)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力度

餐飲衛(wèi)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進一步加大對餐飲衛(wèi)生的監(jiān)管力度,實施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對餐飲單位食品、餐具等進行經常性檢查、監(jiān)測機制,保障食品消費安全。要加大對無證經營的整治,開展集中整治衛(wèi)生不合格現象,規(guī)范其經營行為,保證食品清潔衛(wèi)生。

4.6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和培訓教育

要采取多種宣傳形式,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廣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識、維權意識,增強防范能力。要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業(yè)主和從業(yè)人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食品生產經營業(yè)主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增強企業(yè)法人的第一責任意識、法制意識、社會公德意識,把好食品安全“入口關”。

4.7發(fā)揮行業(yè)協會作用。

充分發(fā)揮行業(yè)協會和中介組織在制定、落實國家和行業(yè)標準、產業(yè)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誠信建設、規(guī)范經營行為等方面形成自律機制,從而作為支撐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會組織

致謝

本論文設計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業(yè)已完成,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無不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畢業(yè)論文寫作期間,老師為我提供了種種專業(yè)知識上的指導和一些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建議,沒有這樣的幫助和關懷,我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畢業(yè)論文。在此向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臨近畢業(yè)之際,我還要借此機會向在這四年中給予了我?guī)椭椭笇У乃欣蠋煴硎居芍缘闹x意,感謝他們四年來的辛勤栽培。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課老師認真負責,在他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下,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yè)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順利完成畢業(yè)論文。

第7篇

1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jiān)管基本狀況

1.1市場食品安全在流通領域的狀況(參考了2008年數據)

近年來,由于大力推行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地)掛鉤等準入制度,市場食品安全把關作用得到加強。調查顯示,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業(yè)采用了國際標準;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中,4.45%通過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類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7.11%設立了無公害產品專區(qū),16.31%設立了綠色食品專區(qū),6.14%設立了有機食品專區(qū),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環(huán)境因素的占59%,實行食品衛(wèi)生安全崗位責任制的達91%,把食品安全指標量化并作為考核依據的達86%。2004年,全國32.9萬家食品經銷企業(yè)中,有15.1萬家建立了進貨驗收制度,14.5萬家建立了購銷臺賬制度,11.9萬家建立了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1.2食品安全監(jiān)管人員在市場實行監(jiān)管作業(yè)

批發(fā)市場普遍實行了自檢制度,實施檢測的零售店鋪數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務部門定點檢測機構已覆蓋了較大的范圍,并形成了企業(yè)自檢、社會中介機構受托檢測和政府部門監(jiān)督抽檢三道“防線”。據調查,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中,42.6%設立了檢測室,55.1%配備了專職檢測人員,其中最多配備了62人;連鎖超市中,73%配備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建立了目標責任體系,21%向其所屬門店派出衛(wèi)生質量巡查專員。

2食品經營者的自律及防范

2.1食品經營者自律

1)食品經營者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必須對經營的食品安全負首要責任,嚴把食品質量入市關

2)食品經營者要建立健全內部質量管理制度,落實領導、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食品質量查驗責任,設立食品質量監(jiān)督員。嚴格執(zhí)行食品質量查驗,查驗食品質量的真實性,嚴防有毒有害、污染、變質、不合格食品、冒牌食品進入經營場所,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發(fā)生

3)食品經營者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對所經營的食品向消費者做出質量承諾。

4)食品經營者經銷的食品質量必須合格、價格合理、計量準確,不經銷有毒有害、污染、變質、過期、不合格食品或者無廠名廠址、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日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5)食品經營者銷售食品必須向消費者提供相關質量合格證明,出具銷售發(fā)票等購物憑證。

6)食品經營者對消費者發(fā)現存在質量問題的食品、包裝標識不符合規(guī)定的食品,或者經國家有關部門抽查檢驗判定為不合格食品,或者經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檢驗檢疫等部門確認的消費者申訴舉報的假冒偽劣食品,可憑購物發(fā)票等憑證予以退換,并依法予以賠償。

7)食品經營者應當積極負責的維護消

費者權益。對質量不符合規(guī)定的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進行清理、登記、向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質量檢驗檢疫、衛(wèi)生行政等部門報告。

2.2經營者自律是根除違法經營行為的關鍵。

近年來,盡管各地農村工商所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整治流通領域食品經營者銷售超過保質期、“三無”、變質等食品和未建立并遵守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進銷貨臺賬制度)的違法行為,但這些違法行為在農村尤其偏遠農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重要一點在于農村流通領域食品經營者未真正擔負起社會責任、嚴格做到自律經營。

1)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

農村工商所可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讓每個農村食品經營者知曉該法,并入心入腦,增強經營者自律意識。需要注意的是,在宣傳時,農村工商所一定要創(chuàng)新宣傳的方式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食品經營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比如,筆者所在的農村工商所,就在該法頒布之前,向轄區(qū)內的所有流通領域食品經營者發(fā)放了“食品安全溫馨提示書”,把農村食品經營者最常見的6種違法經營食品行為和相應付出的違法成本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舉在提示書上,并在提示書中提醒他們如何去做才能降低食品經營成本,食品經營者一看提示書就明白自己該如何自律,很容易接受工商部門的善意提醒。

2)加大市場檢查的頻率和查處的力度

農村工商所要加大對農村尤其是偏遠農村食品經營者的市場巡查頻率,認真、細致地查找經營者店堂和倉庫中的食品,檢查其建立并遵守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情況。發(fā)現其有違法經營食品行為,剛開始時務必要考慮到廣大農村食品經營者的實際狀況和心理接受能力,建議推行行政指導和柔性執(zhí)法,保護絕大多數農村食品經營者守法的積極性,相信他們會自覺行動起來,擔負起社會責任,改正違法行為,做到自律經營,絕不能粗暴執(zhí)法,一罰了事。但對那些屢教不改者,要堅決依法予以重罰,直至其關門倒閉,以此警示其他食品經營者,促使其自律經營。

3食品安全監(jiān)管工作還存在有以下問題(以農村為例)

3.1集市散裸裝食品的“兩防”設施不夠完善,農村集市食品近60%為散裝、裸裝,雖然有的業(yè)戶添置了網罩,解決了防蠅問題,但防塵效果不理想。食品店的散裸裝食品標示不清晰,調查發(fā)現,農村商店所售的散裝食品多數無原料說明,無加工日期,無保質期,消費者正當權益得不到保障。

3.2農村雜貨店食品混放嚴重。農村雜貨店規(guī)模較小,衛(wèi)生狀況較差,商品類別較雜,洗化用品與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隱患。

3.3銷售三無產品、超期食品現象依然存在。部分經營業(yè)戶銷售本應淘汰的過期商品,少數業(yè)戶為牟取利潤違規(guī)銷售三無產品,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3.4部分食品質量堪憂。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凍、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標現象。部分飲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簡易勾兌而成,未經殺菌處理,便進入市場流通。

3.5部分食品外包裝質量低劣危害人體健康。許多小企業(yè)、小作坊為降低成本,選用質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進行食品外包裝,有些企業(yè)使用未經充分消毒殺菌的二次包裝,對消費者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3.6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來自三個方面:1)部分生產企業(yè)和批發(fā)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質食品供應鏈。一些小企業(yè)、小作坊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價戰(zhàn)略向農村傾銷;部分批發(fā)商貪圖利潤,批量采購低價劣質產品;一些零售商只顧“適銷對路”,對食品質量置若罔聞,銷售低價“三無”商品。很多劣質食品和“三無”食品,正是通過這一供應鏈條流入農村市場。2)農村消費能力偏低,農民食品安全意識薄弱。農村總體經濟水平不高,農民購買能力不強,質量過硬的名優(yōu)食品難以占領市場。很多農民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容易成為假冒偽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時,多數農民辨?zhèn)文芰Σ粡?,在消費時沒有查驗證照和索要發(fā)票的習慣,給一些“三無”食品、過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農村埋下了隱患。3)農村市場存在監(jiān)管薄弱環(huán)節(jié)。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現出“跨區(qū)域流通、多部門交織”的特點,多數劣質食品由外地加工窩點制造并向本地輸出,打掉這些加工黑窩點,需要區(qū)域合作、部門配合,存在一定難度。農村食品銷售網點多、分布散、流動大,難以實現集中監(jiān)管。

4加強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意見建議

4.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長效監(jiān)管體制。

要有效整合監(jiān)管資源,促進監(jiān)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監(jiān)管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助、無縫對接的聯動機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系,完善各項監(jiān)管制度,切實做到監(jiān)管工作全履蓋和經常化。

4.2強化食品安全監(jiān)管能力建設

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管能力建設,是做好監(jiān)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根據當前食品安全監(jiān)管狀況,還要繼續(xù)加強執(zhí)法人員業(yè)務培訓,提高執(zhí)法水平,提高整體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居民的作用,鼓勵其積極舉報違法案件,達到實時監(jiān)管的效果。

4.3強化食品源頭監(jiān)管

要繼續(xù)加強農產品源頭的監(jiān)管,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加快無公害基地和無公害產品建設,對已通過認證的無公害基地的產品實行動態(tài)監(jiān)管。要繼續(xù)加強對外來食品的監(jiān)管,建立健全各項監(jiān)管制度,實現食品質量監(jiān)管關口前移,對食品質量安全衛(wèi)生情況進行跟蹤監(jiān)測,把好食品市場準入關,確保食品源頭安全.

4.4加強食品流通領域監(jiān)管

要大力倡導現代流通組織方式和經營方式,大力發(fā)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要切實落實經銷企業(yè)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賬和質量承諾制度;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質量監(jiān)測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銷毀、公布制度,加大對違法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流通環(huán)節(jié)經營秩序規(guī)范。

4.5加大餐飲消費環(huán)節(jié)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力度

餐飲衛(wèi)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進一步加大對餐飲衛(wèi)生的監(jiān)管力度,實施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對餐飲單位食品、餐具等進行經常性檢查、監(jiān)測機制,保障食品消費安全。要加大對無證經營的整治,開展集中整治衛(wèi)生不合格現象,規(guī)范其經營行為,保證食品清潔衛(wèi)生。

4.6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和培訓教育

要采取多種宣傳形式,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廣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識、維權意識,增強防范能力。要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業(yè)主和從業(yè)人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食品生產經營業(yè)主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增強企業(yè)法人的第一責任意識、法制意識、社會公德意識,把好食品安全“入口關”。

4.7發(fā)揮行業(yè)協會作用。

充分發(fā)揮行業(yè)協會和中介組織在制定、落實國家和行業(yè)標準、產業(yè)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誠信建設、規(guī)范經營行為等方面形成自律機制,從而作為支撐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會組織

致謝

本論文設計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業(yè)已完成,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無不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畢業(yè)論文寫作期間,老師為我提供了種種專業(yè)知識上的指導和一些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建議,沒有這樣的幫助和關懷,我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畢業(yè)論文。在此向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臨近畢業(yè)之際,我還要借此機會向在這四年中給予了我?guī)椭椭笇У乃欣蠋煴硎居芍缘闹x意,感謝他們四年來的辛勤栽培。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課老師認真負責,在他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下,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yè)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順利完成畢業(y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