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9 19:28:13
序論:在您撰寫八年下歷史知識點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注意:
(1)一個力的產生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且同時存在。
(2)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發(fā)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發(fā)生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
2、判斷力的存在可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判斷。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指物體的快慢和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
舉例:用力推小車,小車由靜止變?yōu)檫\動;守門員接住飛來的足球。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舉例:用力壓彈簧,彈簧變形;用力拉弓弓變形。
3、力的單位:牛頓(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畫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表示力的大小,這種圖示法叫力的示意圖。
6、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塑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復這個顧問的次數(shù)。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1浮力知識點總結
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
2.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ρ物 < ρ液, 下沉;(2) ρ物 > ρ液, , 上浮 (3) ρ物 = ρ液,懸浮。(不會漂浮)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浸沒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 G — 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xiàn)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shù))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7.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制成輪船的道理。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xiàn)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2壓強知識點總結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
,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xiàn);(2)F不變,S (3) 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5.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
6.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7.-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
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8.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9.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10.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11.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12.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13.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5.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
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3力知識點總結
1.什么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合是N。
1牛頓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⑸觀察讀數(shù)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具體的畫法是:
(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2)延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應越長。有時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標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
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2.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fā)生或
已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
有關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粗糙些。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油;(4)利用氣墊。(5)讓物體之間脫離接觸(如磁懸浮列車)。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4簡單機械知識點總結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
2.什么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
(2)費力杠桿:L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fā)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5運動和力知識點總結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2.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3.物體平衡狀態(tài):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就叫做二力平衡。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教學應用
一、課件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特點
1.直觀性
多媒體課件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具有直觀性,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法可以有效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課本中的場景,讓學生更完整有效地認識歷史、理解歷史、讀懂歷史,幫助學生有效融入歷史學習中。如講世界近代史中的科技革命的過程中,可以將世界變化及人類發(fā)展的勞動變化通過圖例演示出來,并在相關圖例上配上相應文字解釋引出相關變革及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關聯(lián)性的認知。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可以從直接感官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性
在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初中學生進行課件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培養(yǎng)出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多媒體課件教學法的利用過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打破死記硬背的文科性教學理念,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技巧。舉個例子:當學到八年級上第一單元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戰(zhàn)爭的第一課的烽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期間的紀錄片,讓學生感受一下1840―1842年兩次給中國帶來的傷害,并且思考外國列強是如何通過兩次打開中國大門的。在多媒體課件教學法的利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初中歷史中的關鍵知識點留給學生進行小組探討,從而分析歷史知識的關鍵內容和價值,讓學生通過主動探討培養(yǎng)自身主動學習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多媒體課件教學法培養(yǎng)出的主動探究性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財富。
3.互補性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初中歷史多媒體課件教學法可以更好地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教師從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法中走出來,將更多學習空間和學習主動權留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學習樂趣所在,從而更容易地融入初中歷史學習中。舉個例子:七年下第一單元第二課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貞觀之治的影像片,還可以適當有選擇性地播放一些反映唐太宗期間的影視片,引導學生思考和想象。在多媒體程序設計中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思維,從而提高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fā)展。
二、課件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實際利用
1.圍繞學生開展多媒體課件教學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應被動地接受學習內容,而應該主動吸收教師的教學內容。在這樣的教學背景及教學要求下,教師應圍繞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目標進行多媒體課件教學,這樣培養(yǎng)學生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成績,還可以有效啟發(fā)學生開拓自己的誘導性思維,并且不斷培養(yǎng)自身歸納分析總結的能力,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增強自身對歷史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是教師圍繞學生開展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必要性。
2.注重演示與講解的結合
進行電教活動時,用精辟的語言串聯(lián)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種方式在課堂訓練或單元小結時經常使用,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圖文并茂、寓教于樂。如學習中國現(xiàn)代史《偉大的歷史轉折》一課時,可以鏈接紀實等影視資料播放給學生聽。在之前列出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這是什么時間、什么事件?第二:會議主要內容有哪些?第三:這次會議的召開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什么影響?這樣學生就會避免收聽過程中的盲目性,既培養(yǎng)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又激發(fā)學生的滿腔愛國熱忱。
3.適度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突出重點,講解中心內容,但過多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略歷史教學的本質價值,從而以旁觀者的心態(tài)聽課,這樣的教學效果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該適度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多媒體課堂教學內容,并且有效學習初中歷史知識。
三、結語
實踐證明我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課件教學的利用是非常有效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點,還能從根本上帶動學生融入初中歷史學習中,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初中歷史課件教學的根本價值所在,初中歷史教師必須有效掌握多媒體課件技術,從而尋求最佳教學方式和教學途徑,讓初中歷史未來發(fā)展道路更寬廣。
參考文獻:
[1]溫金香.淺析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