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語言學家范文

時間:2022-12-12 19:49:12

序論:在您撰寫語言學家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語言學家

第1篇

    語言中各個要素之間都有連帶關系,孤立的東西毫無意義。我們不能相信詞典,詞典其實是為日常交際服務的,詞典中的義項都是在日常語言系統(tǒng)中已經(jīng)固定下來的概念,從我們二三歲時所掌握的語言情況看,我們的語言能力表現(xiàn)得最明顯的是區(qū)分能力,后來詞典里寫下的一個個概念在兒童大腦里不過是一個個相互區(qū)分的空位。那么如何解釋“表達”?我們常說語言是思想的表達工具,即思想產(chǎn)生在前,語言表達在后,并且除語言之外思想還有別的表達工具。然而如前所述,思想(觀念)不可能預先在那里,是語言劃開混沌,所以并沒有一個預先要表達的東西。我們可以再試想,如果思想預先在那里的話,語言就不會變了,但語言卻千變?nèi)f化。表達不過是重復表達,即用日常語言系統(tǒng)的現(xiàn)成觀念表達類似的觀念,因此海德格爾會說“常人”從未說過一句真正的話,因為常人說的都是套話、重復的話。真正的語言是嶄新的區(qū)分所帶來的嶄新的思想的呈現(xiàn),這個呈現(xiàn)正是語言與思想共現(xiàn)。語言的意義是由價值所決定的,價值是最確切的特征,價值是系統(tǒng)中的區(qū)分帶來的,某個語言要素的價值即它不是別的東西。意義依存于價值,沒有價值,意義是不可能存在的。語言的本來狀態(tài)就是系統(tǒng)中的區(qū)分,但在言語活動中,社會與交際使這些區(qū)分相對穩(wěn)固,指稱物逐漸占領了每個區(qū)分的格,形成日常語言。索緒爾從人們對語言的幻覺中恢復了語言的本來面貌,但他同時肯定這個幻覺的合理性,他的致命處在于用“社會”偷換“系統(tǒng)”,從而達到對日常語言系統(tǒng)的認可,并不再往前推進去理解文學語言對于語言的意義。

    索緒爾為了避免人們忽視那個不出現(xiàn)的所指,或錯誤地把能指當作符號整體,而用專門的術語對它們進行區(qū)分,即符號、能指和所指,能指與所指并無先后,而像一張紙的兩面,符號是可怕之物,可怕在它們的結合之神秘。我們無法探尋能指和所指是如何發(fā)生聯(lián)系的,這種聯(lián)系似乎只在人類世界里產(chǎn)生,并且無法知道是何時產(chǎn)生的,這一種“無中生有”是先天的符號能力,分享著神之創(chuàng)造力。索緒爾把在能指和所指層面上的區(qū)分叫做“差別”,它們把渾然之物區(qū)分開,把符號與符號之間的區(qū)分稱作“對立”,由此產(chǎn)生“概念”,這一不同區(qū)分之重大意義,學界仍認識不足。區(qū)分不是命名,命名是孤立的、有內(nèi)容的,而區(qū)分只是形式,沒有實質(zhì)。能指與所指的結合沒有理據(jù),是任意的,這或許是索緒爾的“可怕”意思之一。文學語言秉承了能指與所指之間的斷裂狀態(tài),意指活動遠比日常語言活躍,將每個現(xiàn)有的語言單位都推入二次符號化過程之中。文學語言更接近于語言的本質(zhì),有兩人的思想可提供支持,一是海德格爾,二是德里達,后者反對“語音中心主義”的武器,與其說是文字,不如說就是文學語言。

    二在語言狀態(tài)中一切都是以關系為基礎的,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它也離不開關系這個基礎。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認為語言中各要素的關系和差別都在兩個跟心理活動類似的范圍中展開。這是一種有機關系,簡單而又無法窮盡,與生命的特征相似,它們是聯(lián)想關系和句段關系。聯(lián)想關系有兩個特征:一是通過某種共同點,人在記憶中把那些語言單位聯(lián)合起來;二是心理聯(lián)想還能抓住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的某種關系,這一關系取決于特定場合或語境,其實它提示的是一個相對封閉而確定的系統(tǒng)范圍,那么有多少種關系,就有多少種聯(lián)想系列。但是,聯(lián)想關系永遠不在場,只是潛在的記憶系列(記憶系列只是潛在的,是因為不同的言語者就有不同的記憶條件,不同時空中的同一言語者,記憶系列也不全相同)。線性表達是語言的命定特征,出現(xiàn)在線性位置上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是句段關系,具有連續(xù)的順序和一定的單位數(shù)目(而聯(lián)想關系相反,沒有確定順序和一定的單位數(shù)目),然而各個要素都只是從聯(lián)想關系中選擇出來的,或者說語言表達就是聯(lián)想關系向句段關系的投射。

    聯(lián)想到的東西形成了一個有區(qū)分關系的聚合,每個人頭腦中都有獨特的區(qū)分系統(tǒng),對于一個詩人而言,看到一個杯子,他也許會想到父輩貧苦的生活,想到一段舊情,想到圣杯……這與大眾所用的日常語言區(qū)分系統(tǒng)是不同的,在詩人那里,他的區(qū)分系統(tǒng)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那么詩人如何讓人知道自己心內(nèi)隱藏的聚合系統(tǒng)(聚合才是系統(tǒng),在術語上,“聯(lián)想關系”“句段關系”后分別為“聚合關系”“組合關系”所替代,)呢?這就要通過組合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才能使人理解,比如“杯子”、“苦難”、“父親”……的聚合系統(tǒng),這些語言單位的單純羅列也是一種句段表現(xiàn),但一般不能使人理解,句段關系來自于民族語言的共同規(guī)則,否則他人是無法理解的。組合的可能性很多,組合的可伸縮性也很大。例如:天空、大衣、耗子、肺病,如果這是一個可能的聚合系統(tǒng),彼此之間的關系、差別與對立,就必須靠組合來呈現(xiàn)了,由于聚合系統(tǒng)的獨特,組合的句段關系即使為說該語言的人所熟習,在語義上也依然會覺得不尋常。嚴格地說,句段關系有兩種,一種是索緒爾及以后的結構主義者所描述的形式關系,一種是語義語法中的義素搭配規(guī)則。在日常語言中,不僅是組合中的形式關系是確定的,并且語義搭配規(guī)則也是確定的;在文學語言中,組合的形式關系或者與日常語言完全一樣,或者有一定程度的扭曲,而語義搭配上對日常語言的偏離是普遍特征,原因正是出于詩人、作家的聯(lián)想關系或聚合系統(tǒng)之獨特。詩人在玩味內(nèi)心聚合系統(tǒng)的時候也在不斷變換句段關系的表達,以形成組合對聚合最大程度的涵蓋。

    所以讀文學語言不能只讀字面的,要從字面中讀出其他盡可能多的意味,如果只讀字面的意義就等于沒讀。讀出了可能性意義那是讀者的本領,作者有沒有能力寫詩做文,跟讀者無關。但這里有個概率問題,對于一個語言作品而言,1000個人中只有1個人將它讀成詩,那它不一定是詩,如果再多一些人也讀成詩,那就一定是詩,讀不懂的人很可能是文學素質(zhì)問題。作者無意,讀者有意,讀出詩來;作者沒有能力寫成詩的,讀者也能讀出非詩,恰恰說明讀者是詩人,作者不一定是,作者不能想著憑運氣蒙出一個偉大的作品來。作者寫出詩來,而讀者讀不出(根據(jù)前面的概率),這是讀者沒有讀文學語言的能力。

    三俄國形式主義者的文學語言觀是對立于日常語言的,我們?yōu)榱藦娬{(diào)對待語言的非工具態(tài)度而沿用其術語,而實際上如前所述,文學語言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語言屬性,它與語言本性是一致的,反而是日常語言,語言的本性被遮蔽在實用的重復中,但文學語言與日常語言在本質(zhì)上并不對立,更不存在哪些語言單位實體屬于文學語言。將“陌生化”作為區(qū)別文學語言和日常語言的標志,顯然有誤,它雖然揭示了文學語言的部分特征,充其量是從讀者角度所看到的一種語言風格上的效果,但多數(shù)情況下文學語言和日常語言在能指層面并無二致,這又怎么解釋呢?我們須回到語言本身去談論,看看語言本身給文學提供了怎樣的空間。

    為什么說文學語言更接近語言的本性?因為它更顯著地呈現(xiàn)了語言生命的本來狀態(tài)———區(qū)分和可能性,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卻將可能性變成了一種———慣用的那種,日常語言的意義空間是扁的,總是迅速穿過能指到達所指,理論上說所指并不能到達,但日常語言的所指停留在實用的層面就夠了;日常用語中少有前因后果,基本上都是脫口而出,而文學中語言都是有“安排”的,必須把包含該要素的空間都展現(xiàn)出來,于是詩歌中的“杯子”不是日常語言中的“杯子”,而是另有所指,甚至是多重所指,保存了飽滿的可能性。文學中的語言空間有兩種,一種是由于特意的安排所呈現(xiàn)出的要素之間關系的空間,一種是單一要素的多義可能性所呈現(xiàn)的意義空間。文學語言中使用“陌生化”技巧的好處,就在于它至少可以打破日常語言的扁平性,形成一個形式與意義上的雙重語言空間,即在形式上與日常語言拉開距離,在意義上又產(chǎn)生變化的可能性。

    從聚合系統(tǒng)的空間到組合的線性之間是有張力的,那么什么樣的張力是合適的呢?這就需要調(diào),就像調(diào)校琴弦一樣,要調(diào)到合適的張力,過小、過大音準都不對,理論上說調(diào)試也是無止境的。在語言上尤其如此,因為日常語言也在無限變動之中,文學活動相對于常規(guī)的語言活動而呈現(xiàn)張力,就只能是動態(tài)的。但對這張力空間的呈現(xiàn)有一定的方法與規(guī)律,這個就叫做空間語法。如何運用空間語法,使語言保持其詩歌的本性,才是文學語言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第2篇

關鍵詞:語境;語境觀;非語言;分類

中圖分類號:H0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0-0184-03

語境既是人們使用言語的環(huán)境,同時也是“言語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能夠引發(fā)語言滋生復議的“語義場”。由于語境的構成因素極其復雜,而研究者的視角又各不相同,語言學界對語境的分類很不統(tǒng)一。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語境分類的不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人們語境觀的差異??v觀語境演變的歷史,不同的語境觀直接影響到人們對語境分類的看法。

一、國外語言學家對語境分類的研究

國外語言學家對語境的分類大致有以下幾類:

(一)馬里諾夫斯基的分類

西方語言學界認為,語境的概念最早始于波蘭籍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他在給奧格登和理查茲所著的《意義的意義》所寫補錄中率先提出了情景語境這一概念。后來他對語境的概念行了補充,增加了文化語境。以語詞的上下文和句子的上下文為研究對象,他認為上下文對語詞意義具有確認作用,語言環(huán)境對于理解語言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用我們現(xiàn)在的語境觀來看,馬氏的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都屬于非語言境的范疇。但馬氏的語境觀具有語義學的意義,從而使語境成為語義學各分支學科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弗斯的分類

比較完整的語境理論是由“倫敦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弗斯建立起來的。他繼承和發(fā)展了馬氏的觀點。1950年,弗斯在他寫的《社會中的個性和語言》中,對語境做了詳細的闡述。弗斯把語境加以引申,他認為語境既有由語言因素構成的“上下文”,又有由情景因素構成的“情景的上下文”。他的語境觀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每個音位在音位環(huán)境中與前后音位的關系;

2.詞素之間的關系;

3.句子之間詞與詞之間的關系;

4.句群之間的關系;

5.句子與情景語境之間的關系。

“語境對弗斯來說是一個技術概念,是他在分析話語的語義和話語各層次的結構成分的意義時,所要參照的一組彼此相關的范疇?!币虼耍ニ拐Z境觀的著眼點不在于對語境進行分類,沒有把語言活動中的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加以等級劃分,而是著眼于語言在特定的言語情景中所具有的現(xiàn)實性的具體的語言意義??梢姡ニ沟恼Z境也是一種語義學意義的語境,這是他和馬氏的共同之處;不同的是,他在語境分類中引人了非語言的語境因素。

(三)韓禮德的分類

繼馬氏和弗斯之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創(chuàng)立者韓禮德在1964年提出了“語域”這個概念,他重視語言的社會功能,把語域分為話語的范圍,話語的方式和話語的風格三個方面。話語的范圍指的是正在發(fā)生的事,即言語活動所牽涉的范圍,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話語的方式指言語活動的媒介,包括口頭方式、書面方式和口頭、書面相交叉的方式等。話語的風格包括交際者地位、身份和相互關系。這三方面綜合起來同樣屬于非語言語境的范疇。

(四)海姆斯的分類

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針對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創(chuàng)造了“交際能力”這一社會語言學中至關重要的概念。1968年他在《語言與社會背景相互作用的例子》一書中把語境分為八個組成部分,如話語的形式和內(nèi)容、背景、參與者、目的和意圖、音調(diào)、交際工具、風格和相互作用的規(guī)范等。按照海姆斯的觀點,喬姆斯基所謂的語言能力應該稱之為語法能力。海姆斯提出交際能力的目的是企圖構建一種新的理論,把語言結構、語言運用和社會生活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他認為交際能力體現(xiàn)在言語行為的各個方面,說話人能針對言語交際的具體情境使用恰當?shù)恼Z言變體,能運用語言作為調(diào)節(jié)人際關系的手段,懂得使用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是掌握語言的重要標志。

(五)溫德勒的分類

溫德勒1967年從分析語法的角度,他將自然語言的語境劃分為四個類型:

1.活動語境(Activity);

2.完結語境(accomplishment);

3.達成語境(achievement);

4.狀態(tài)語境(state)。

(六)萊昂斯的分類

萊昂斯認為除了交際雙方所使用的語言具備共同的知識外,語境可以從六個方面進行劃分,即構成語境的六個方面的知識。

1.每個參與者必須知道自己在整個語言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處的地位;

2.每個參與者必須知道語言活動發(fā)生的時間和空間;

3.每個參與者必須能分辨語言活動情景的正式空間;

4.每個參與者必須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話語適合語言活動的話題,亦即話題對選定方言(在多語社團中)選定語言的重要性;

5.每個參與者必須知道對于這一交際的情景來說,什么事合適的交際媒介;

6.每個參與者必須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話語適合情景所歸屬語域。

但是,萊昂斯著重從語用角度來劃分,所以只考慮到“知識”一方面,對語境的分類不全面。

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學者主要側重于客觀語境因素的分析,大多以一種靜止的觀點來看待語境。

(七)斯波伯和威爾遜的分類

1986年斯波伯和威爾遜合作提出了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交際和話語理解的關聯(lián)理論。他們認為,傳統(tǒng)語境觀的不足在于它不能客觀地反映語言使用時交際雙方的心理狀態(tài),交際中的語境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結構體,語境是存在于聽話者大腦中的一系列事實或假設,其中包括從外部世界中可感知的信息、從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中可提取的信息,所有這些信息和假設構成話語理解潛在的認知環(huán)境。在具體的交際中,交際雙方能夠選擇適當?shù)募僭O來構建特定的認知環(huán)境。當交際雙方的認知環(huán)境中顯現(xiàn)出相同的事實或假設時,便產(chǎn)生認知環(huán)境的重疊,重疊的部分便構成雙方共有的認知環(huán)境。

關聯(lián)理論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以動態(tài)的觀點來看待語境,在一定程度上科學地解釋了意義的推導以及人類語言交際行為的心理過程。

(八)維索爾倫的分類

維索爾倫于1987年提出語言“順應”理論,從語言交際的角度來探討語境的動態(tài)生成。他把語境劃分為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交際語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方面的內(nèi)容;語言語境則指交際者對所使用語言的掌握程度、交際過程中由語言形式所提供的新舊信息以及信息傳遞的媒介。維氏認為,語境最重要的特點是它產(chǎn)生和建構于交際雙方使用語言的過程中,說話人的語言選擇要順應不同的交際語境,而語境也會順應著交際過程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他的這一觀點與斯波伯和威爾遜的認知語境觀極為相似。

認知語境是語境同語用主體交叉而形成的一種更值得注意的語境。它開拓了語境研究的思路,為人們?nèi)嬲J識語境的構成機制,對語境進行科學分類,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jù)。

(九)Saeed的分類

Saeed1997年在《L Semantics》中把語境看成事語言、情景和參與者三因素的結合,將語境分為三個方面:

1.從物理語境中可以估計到的;

2.從已經(jīng)說的話中可以找到的;

3.從背景或共享中可以找到的。

他的第2點相當于語言語境,而第1點和第3點則相當于非語言語境(包括情景因素、背景常識、社會文化知識等)。

(十)奧爾伍德、安德森、達爾的分類

奧爾伍德、安德森、達爾在其合著的《語言學中的邏輯》一書中研究邏輯學的角度,把語境分成以下兩類:

1.內(nèi)涵語境,或稱為晦暗的語境;

2.外延語境,或稱為顯透的語境。

雖然,不同流派語言學家的語境觀存在著差異,但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對語境的認識正是隨著語言學各分支學科的發(fā)展而一步步向前推進的。一是對語境外延認識的不斷擴大。由語言本身擴大到交際的情景因素、社會因素、文化心理因素,乃至百科知識,幾乎無所不包。二是對語境內(nèi)涵認識的不斷深入。從語言內(nèi)部結構的分析到語言與社會關系的分析,從客觀事物的靜態(tài)分析到交際主體的動態(tài)分析,從語音學、語義學、功能語法學、社會語言學到認知語言學人們對語境的性質(zhì)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學的理解。

二、國內(nèi)語言學家對語境分類的研究

我國的語言研究沒有較早地提出語境這一概念,但涉及這一領域的認識在傳統(tǒng)文學時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如唐代孔穎達的《正義》和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就已經(jīng)從字、句甚至章、篇的相互作用來說明上下文對話語意義的表達和理解有重要意義,這對今天的語篇分析至關重要。我國現(xiàn)代語言學界20世紀30年代始對語境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陳望道的分類

陳望道先生1932年在《修辭學發(fā)凡》中將語境的復雜情況歸為兩類:

1.語言文字因素,指語言文字的習慣和上下文。

2.情境因素,指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時、何如。

到了八十年代,隨著語言交際學的發(fā)展,很多學者發(fā)展了陳望道先生的觀點,提出了新的見解。

(二)張志公的分類

張志公先生在他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1982年版)里提出了如下觀點:

1.廣義語境,是指寫說時情境和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廣義語境又可以根據(jù)其構成因素分為現(xiàn)實語境、現(xiàn)代社會語境和個人語境。

2.狹義語境,指寫說的前言后語或上下文。

(三)王均裕的分類

王均裕在《略論語境的特征》一文中從把語境分為語言因素語境和非語言因素語境;又從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兩個方面又對語境做了詳細的分類:

1.語言因素語境分為:前言后語語境(上下文)、語體語境和社會特殊習慣用語語境。

2.非語言因素語境又可以從交際雙方境況、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時空環(huán)境來分類。

可見,王均裕的這種分法,著重強調(diào)言語交際因素對于認識語境的本質(zhì)特點和規(guī)律,似乎這樣的分類意義不大。

(四)常敬宇的分類

常敬宇在《語境與語義》[5]中把語境分為語言的和非語言的兩種:其中語言的語境又細分為語言環(huán)境,即上下文,和副語言環(huán)境(包括無聲的交際雙方的眼神、表情和服飾色彩和有聲的如聲調(diào)、語調(diào)、語氣和停頓);非語言的語境又因社會文化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語體風格環(huán)境的差異的有所不同。

常先生把副語言環(huán)境也包括在內(nèi),其實,副語言環(huán)境雖然和達意傳情有關,但只是表達的輔助手段和方式,不應歸入語境之中。他把語體風格環(huán)境劃分到了非語言因素語境一類,我們認為應歸入語言因素語境一類比較合理。

(五)王建平的分類

王建平在其《語境的定義及其分類》一文中按語境本身是否表現(xiàn)為言辭,把語境分為言辭語境與言外語境。

1.言辭外語境可以按照主客觀因素劃分為主觀語境因素和客觀語境因素;

2.言辭語境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可以分為篇章語境、段落語境、句子語境和詞組語境。

(六)何兆熊的分類

何兆熊在《語用意義和語境》一文中讀語境分類的著眼點側重于使用語言的知識,把語境分為兩類:

1.語言的知識:包括所使用的語言的知識和對語言的上下文的了解。

2.語言外的知識:包括情景知識和背景知識。

何兆熊的分類也都是依據(jù)語言的因素和非語言的因素來劃分的,所不同的是,何兆熊僅依據(jù)語言與人的社會關系的因素――知識來劃分,是在萊昂斯的基礎上對語境分類的擴展。

(七)王德春和劉煥輝的分類

王德春和劉煥輝把語境分為兩類:

王德春認為,語境可根據(jù)主客觀因素的差異進行分類:主觀因素包括身份、職業(yè)、思想和修養(yǎng);客觀因素包括時間、地點、場合和對象。劉煥輝把語境分為語言和非語言語境。其中,語言因素包括兩個層面,其一是語句內(nèi)在語境,這里主要是語義、語法、語音語境;其二是語句上下文語境,也可以從語音、語義和語法的層面來劃分。

(八)王建華的分類

王建華在《關于語境的構成和分類》一文中根據(jù)周遍性、層次性和簡明性原則,將語境分成三大類型:言內(nèi)語境、言伴語境和言外語境,各自內(nèi)部又可按一定的層次細分為若干類:

立足于語境同語言的關系,他把語境分為“言內(nèi)語境”“言伴語境”和“言外語境”三種。其中,言內(nèi)語境又分為“句際語境”和“語篇語境”兩種;言伴語境又分為“現(xiàn)場語境”和“伴隨語境”兩種;言外語境又分為“社會文化語境”和“認知背景語境”兩種。

(九)劉澍心的分類

劉澍心在《語境觀的差異對語境分類的影響》一文中將語境進行了如下分類:

劉先生以“語境產(chǎn)生于言語行為的過程”為理論依據(jù),將語境分成“可能語境”和“現(xiàn)實語境”,表明了語境依賴于言語行為的本質(zhì)屬性。其次,他又將現(xiàn)實語境分為“起始語境”和“交際語境”,突出了語境動態(tài)生成的特點。

與以往語境分類不同的是,劉澍心的分類框架,更加強調(diào)語境的動態(tài)生成性。

(十)王希杰的分類

關于語境的分類,10年前他在《修辭學通論》中的《語言環(huán)境的分類》中說:現(xiàn)在,從交際活動的四個世界理論出發(fā),可以區(qū)分四個語境:語言語境、物理語境、文化語境、心理語境 。10年后,王希杰在其《語境的再分類》一文中把語境分成四類:

1.廣義語境和狹義語境

2.動態(tài)語境和靜態(tài)語境

3.共時語境和歷時語境

4.顯性語境和潛性語境

(十一)曹京淵的分類

曹京淵在其《言語交際中的語境研究》一書中把語境分成四類:

1.語言語境

2.情景語境

3.文化語境

4.認知語境

國內(nèi)外研究語境的學者對語境進行過很多的分類,但都莫衷一是,究其原因是因為學者們發(fā)現(xiàn),大到社會、時代、文化、心理,小到具體的情景、話語形式和內(nèi)容,語境的構成因素相當龐雜。從理論上講,與言語行為交際相關一切社會現(xiàn)象都有可能成為語境因素,而成為語境分類的對象。

參考文獻:

[l]李思民.語境的理論闡釋[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科學版),2002,(4).

[2]仇鑫奕.語境是相對于什么而言的[J].漢語學習,2001,(5).

[3]J.Lyons.Semantics.Vol.2,.P.574,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4]王均裕.略論語境的特征[J].四川四番大學學報,1993,(3).

[5-7]西稹光正.語境研究論文集[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250、62、298.

[8]王德春.修辭學探索[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64.

[9]劉煥輝.言語交際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46.

[10]王建華.關于語境的構成與分類[J].語言文字應用,2002,(3).

[11]劉澍心.語境觀的差異對語境分類的影響[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12]王希杰.修辭學通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317.

第3篇

弄清學外語的目的

這聽起來好像沒什么,但如果沒有好的理由,你就非??赡茉谶@場長跑中掉隊。為了炫技而想要學法語,這可不是什么好理由;而想學會法語去了解法國人,這就另當別論了。

找到你的小伙伴

馬修有好幾種外語都是和他雙胞胎兄弟邁克爾一起學的(他們8歲就學了希臘語)!我為什么要強調(diào)這對超級學霸兄弟,因為總覺得是他們之間的良性競爭關系,對學習特別有幫助。

游戲?qū)W習

用各種方式學外語本身是個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事,這對學霸兄弟學外語時會用它來寫歌和錄歌。想個適合你自己的有趣的方式:和朋友一起做個廣播劇、畫連環(huán)畫、寫詩歌,或者和任何一個你能溝通的人聊天!你要是覺得找不到適合你的,那也許你沒有按第4條做。

潛心修行

“從下決心學的那一刻,我就開始用全身心吸收。所以我一開始學習語言,就會一整天都使用它,比如寫郵件、自言自語、聽音樂等,把自己完全丟進那個語言文化環(huán)繞起來的環(huán)境里。這個非常重要的。”“我總是感覺,腦海里的思考都要轉(zhuǎn)變成這種語言文化?!?/p>

學百遍不如用一遍

建議你一開始就把交流放進目標,這樣就不會陷在教科書里了。“學語言的目標是為了使用它,最好是創(chuàng)造性地把它融進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寫歌詞、挖掘和人說話的渴望。你甚至不必一定去國外,比如學希臘語就只要找到當?shù)氐南ED餐館,用希臘語點單?!?/p>

像小孩一樣去學

快速學習語言的訣竅,是要有小孩一樣的態(tài)度:即時、無知、愛玩、犯錯。沒有研究能證明學習能力和年紀的直接關系,但小孩子愿意犯錯,成年人卻包袱太重,怕犯錯怕笑話!當你要學好一門語言,就要承認和接受自己如孩子般無知,這是獲得成長和自由關鍵點。

離開你的舒適區(qū)

經(jīng)過上一步,意味著你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很可能的尷尬:和陌生人聊天、問路、點菜、開始講笑話。突破越多你的舒適區(qū)就越大,在各種情境里就更加應對自如:

“一開始你會遇到一些難題:可能是發(fā)音,可能是語法,或是你還沒學到的表達方式,重要的是培養(yǎng)自己的感覺。所有人說自己的母語都會有語感,能不能把外語學成母語,關鍵就看有沒有這個語感了!

仔細聽

人在學會畫畫之前,一定先學會觀察:“要相信你有能力掌握所有發(fā)音方式,不過沒有習慣而已。舉個例子,沒有R的大舌頭音,我學西班牙語時就遇到perro或reunión這種需要卷舌才能發(fā)出的單詞,我找到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不停地聽別人說。先聽,然后想象這個音是用口腔的哪個部位發(fā)的,再模仿?!币巧磉吺欠裼欣贤夤┠阌^察,看電影和電視劇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4篇

摘要:由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創(chuàng)立的結構主義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影響了20世紀以后幾乎所有的語言學流派和語言學家。結構主義語言學和索緒爾對法國的語言學及語言學家也產(chǎn)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本文主要探討其對法國著名語言學家梅耶和馬丁內(nèi)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前者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先驅(qū),后者則是功能語法學派之父,在法國甚至世界語言學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關鍵詞:結構主義 索緒爾 法國 梅耶 馬丁內(nèi)

結構主義語言學是語言學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它是由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 de Saussure)開創(chuàng)的一門新興學科。而索緒爾本人則被描述為“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和“使語言學科走向現(xiàn)代的大師”,他還被認為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最偉大的思想家和語言學家。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理論被稱為語言學的“第一次革命”,他的學說奠定了現(xiàn)代語言學的基礎,標志著現(xiàn)代語言學的開端,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20世紀的各個語言學派,被英國學者羅賓斯(R. H. Robins)稱為“哥白尼式的革命”。索緒爾最杰出的貢獻就是他的普通語言學理論,他空前深入的探討了語言的特征并規(guī)定了語言學的任務,做出了有歷史意義的關于“語言”和“言語”的區(qū)分、“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的區(qū)分和“聯(lián)想關系”和“聚合關系”的區(qū)分,并最先提出了符號學方法事關語言研究。

索緒爾實際對現(xiàn)代語言學產(chǎn)生了兩個巨大的影響。首先,他為現(xiàn)代語言學指明了總的方向,明確了語言的本質(zhì)和語言的研究對象,規(guī)定了語言學的任務,即把語言作為一個系統(tǒng)來研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索緒爾才成為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自他以后的各個語言學流派均受到他的深刻影響,沒有任何一派不是從索緒爾的學說中汲取營養(yǎng)的。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美國描寫主義語言學派、系統(tǒng)功能語法以及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無不與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次,他所做出的幾個主要切分和定義的具體概念,雖然這些概念不是索緒爾第一次提出,但他的重大貢獻在于推動和發(fā)展了這些概念,對它們做出了明確的定義。現(xiàn)代語言學中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對這些準確概念及其真正內(nèi)涵與本質(zhì)進行研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索緒爾推動語言學進入了一個標志性的新時期,20世紀的所有語言學都是索緒爾語言學。

索緒爾對整個語言學界都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中包括兩位著名的法國語言學家:梅耶(A. Meillet)和馬丁內(nèi)(A. Martinet)。

梅耶(A. Meillet 1866-1936)是一名歷史比較語言學家,他作為索緒爾的得意門生,1886年開始選聽當時在巴黎高等研究學院任教的索緒爾的語言學教程,師從索緒爾學習歷史比較語言學。23歲時,索緒爾因病不能到巴黎高級研究學院執(zhí)教時,曾受命代替索緒爾講課。梅耶的研究范圍極廣。他編出了斯拉夫語和亞美尼亞語教材;對伊朗語研究很有成績;論述希臘語史和拉丁語史的著作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在20世紀上半葉的法國語言學界,梅耶享有崇高的地位。梅耶也被認為是“法蘭西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法蘭西學派的特點是承認語言是社會現(xiàn)象,但也用“心理”去理解語言,而且在實際研究中以語言的歷史作為研究對象,把社會心理的要素和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原則相結合。

梅耶雖然是索緒爾的得意門生,但其實他的理論與索緒爾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索緒爾認為語言學的唯一任務是描寫語言,梅耶則認為,語言學的首要任務是確定哪個語言結構與哪個社會結構相對應,在他看來,社會變化是人們研究語言變化是唯一能夠求助的可變因素。同時,梅耶雖與索緒爾使用一些相同的術語,但其意義目的卻大相徑庭,比如,索緒爾的學說中,“系統(tǒng)”一詞解釋了語言的功能,而根據(jù)梅耶的觀點,則解釋了語言的歷史進程。梅耶承認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要找出制約語言發(fā)展的“基本法則”,這種法則應該是適應于任何時期任何語種的。他還認為語言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和語義兩個范疇。決定語音變化的是生理解剖方面的因素,語義變化則取決于社會心理方面的因素,因為語言是突出的社會現(xiàn)象。同時,正如語言對于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等起著很大的作用,社會結構也反過來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語言的不同發(fā)展。因此,梅耶的歷史比較語言學實際上可以歸結為語言發(fā)展變化的類型學。

梅耶在當時的法國語言學界占統(tǒng)治地位長達四十年之久,他培養(yǎng)和影響了整整一代法國語言學家。邦威尼斯特(E. Benveniste)和科恩(M. Cohen)都是他的學生,甚至連馬丁內(nèi)都曾是他的得意門生。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的威望,或多或少的都遏制了外國語言學理論在法國的發(fā)展和影響。

自索緒爾之后,結構主義語言學主要分為三大派系: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和美國描寫主義語言學派。它們分別繼承了索緒爾普通語言學中關于音位學、語符學和語義學的主要觀點。這三大語言學的派系都對后世的語言學和語言學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布拉格學派一度成為影響語言學發(fā)展的最為重要的源頭,更是被語言學界公認為是繼索緒爾以后最具影響力的學派。美國語言學家鮑林格(D. Bolinger)寫道:“歐洲任何其他語言學團體都沒有像布拉格語言學會那樣產(chǎn)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布拉格學派曾影響到美國語言學的每一項重要發(fā)展”

在布拉格學派影響下的眾多語言學家中,就有法國著名語言學家——馬丁內(nèi)。布拉格學派的觀點是結構主義與功能主義的結合,亦可稱為結構-功能語言觀。功能語言觀把語言看作是完成語言社團賦予其基本職責的工具。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際功能。而馬丁內(nèi)正是繼承和發(fā)展了布拉格學派的這一觀點。

馬丁內(nèi)(A. Martinet 1908-1999)1928年進人巴黎高等研究學院,先后接受梅耶和房德里耶斯(J. Vendryèse)的指導,攻讀日耳曼語言學。早期受到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訓練,給馬丁內(nèi)日后學術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1932年馬丁內(nèi)去丹麥, 在葉姆斯列夫指導下進修語符學,他并沒有接受語符學的理論體系,但語符學所體現(xiàn)的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觀點卻對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被認為是功能語法學派之父,他繼承了布拉格學派的功能主義,認為語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際,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的首要功能就是服務于人們思想的交流。他的著作有《語音演變的經(jīng)濟原則》、《普通語言學綱要》和《語言的功能觀》等,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960年出版的《普通語言學綱要》,這部著作共被翻譯成17種語言。

馬丁內(nèi)首先確認語言的第一功能是保證人們的交流。基于這個原理,語言學的任務就是研究語言各個成分、類別和結構在語言中的功能。這就要求在語言分析時剔除與交流這個目的無關緊要的要素,而抓住其相關性特征貨區(qū)別性特征,即在交流時一種信息賴以傳播的特征。為此,馬丁內(nèi)第一個提出“雙重切分”的概念。第一次分解切分出最小的意義單位是符素,第二次分解切分出最小的區(qū)別單位是音素。另外,不同于索緒爾,馬丁內(nèi)注重“現(xiàn)實主義”,他規(guī)定語言研究的對象是言語活動,而不是索緒爾認為的語言。馬丁內(nèi)另一個最重要的貢獻則是提出了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其基本概念可以簡述如下:“言語活動中存在著慈寧宮內(nèi)部促使語言發(fā)展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歸結為人的交際和表達的需要和人在生理上和精神上的自然惰性之間的基本沖突。交際和表達的需要始終在發(fā)展變化,促使人們采用更多、更新、更復雜、更具有特定作用的語言單位,而人在更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惰性則要求在言語活動中盡可能見到好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較省力已經(jīng)熟悉的或比較習慣了的,或者具有較大普遍性的語言單位。這兩方面的因素相互沖突的結果,是語言處在經(jīng)常發(fā)展的狀態(tài)中,并且總能在成功地完成交際功能的前提下,達到相對的平衡和穩(wěn)定?!瘪R丁內(nèi)從交際功能著眼,認為合理安排力量消耗的經(jīng)濟原則在語言這一功能結構的運轉(zhuǎn)中是無處不在的。

結構主義語言學及索緒爾對法國語言學界的影響當然不止于此,哥本哈根學派和美國描寫主義語言學派也在法國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并得到新的發(fā)展,法國語言學家也為普通語言學理論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少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貢獻。法國語言學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世界語言學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劉瑞清,西方語言學流派,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年11月.

[2]封宗信,現(xiàn)代語言學流派概述,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06年4月.

[3]徐志明,歐美語言學簡史,學林出版社,上海,2005年8月.

[4]鄭立華,語言與交際——互動社會語言學導論,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3年8月.

[5]方德義,法國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研究概況,國外語言學,1986年第3期.

第5篇

二戰(zhàn)后,他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于是感嘆:“你回來了啊,現(xiàn)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

后來,他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shù)厝肆奶?。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p>

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回講演,趙元任當翻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當?shù)氐姆窖詠矸g。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學長沙話,等到了長沙,已經(jīng)能用當?shù)卦挿g了。講演結束后,竟有人跑來和他攀老鄉(xiāng)。

趙元任曾表演過口技“全國旅行”:從北京沿京漢路南下,經(jīng)河北到山西、陜西,出潼關,由河南入兩湖、四川、云貴,再從兩廣繞江西、福建到江蘇、浙江、安徽,由山東過渤海灣入東三省,最后入山海關返京。這趟“旅行”,他一口氣說了近一個小時,“走”遍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便用當?shù)胤窖酝猎挘榻B名勝古跡和土貨特產(chǎn)。

這位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奇才,會說33種漢語方言,并精通多國語言。研究者稱,趙先生掌握語言的能力非常驚人,因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種語言的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總結出一種方言乃至一種外語的規(guī)律。

他還被稱為罕見的通才、一個“文藝復興式的智者”。作為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并稱于世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語言學是他著力最深的領域,然而他同時還兼授物理、邏輯等課程。

他雅好音樂,曾專攻和聲學與作曲法,會擺弄多種樂器,畢生都與鋼琴為伴。他一生創(chuàng)作過一百多首音樂作品,包括聲樂和器樂。

趙元任曾編了一個極“好玩兒”的單音故事,以說明語音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故事名為《施氏食獅史》,通篇只有“shi”一個音,寫出來,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說,那就任何人也聽不懂了:“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尸。食時,始識十獅尸,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p>

20世紀20年代,趙元任為商務印書館灌制留聲片,以推廣“國語”(即普通話)。有一則軼聞,難斷真假,但頗可見趙氏當年的風光。趙元任夫婦到香港,上街購物時偏用國語。港人慣用英語和廣東話,通曉國語的不多。他們碰上的一個店員,國語就很糟糕,無論趙元任怎么說他都弄不明白。趙無奈。誰知臨出門,這位老兄卻奉送他一句:“我建議先生買一套國語留聲片聽聽,你的國語實在太差勁了?!?/p>

趙元任問:“那你說,誰的國語留聲片最好?”

“自然是趙元任的最好了?!?/p>

趙夫人指著先生笑曰:“他就是趙元任?!?/p>

第6篇

二戰(zhàn)后,他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于是感嘆:“你回來了啊,現(xiàn)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

后來,他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shù)厝肆奶臁`従右晃焕先藢λf:“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p>

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回講演,趙元任當翻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當?shù)氐姆窖詠矸g。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學長沙話,等到了長沙,已經(jīng)能用當?shù)卦挿g了。講演結束后,竟有人跑來和他攀老鄉(xiāng)。

趙元任曾表演過口技“全國旅行”:從北京沿京漢路南下,經(jīng)河北到山西、陜西,出潼關,由河南入兩湖、四川、云貴,再從兩廣繞江西、福建到江蘇、浙江、安徽,由山東過渤海灣入東三省,最后入山海關返京。這趟“旅行”,他一口氣說了近一個小時,“走”遍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便用當?shù)胤窖酝猎?,介紹名勝古跡和土貨特產(chǎn)。

這位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奇才,會說33種漢語方言,并精通多國語言。研究者稱,趙先生掌握語言的能力非常驚人,因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種語言的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總結出一種方言乃至一種外語的規(guī)律。

他還被稱為罕見的通才、一個“文藝復興式的智者”。作為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并稱于世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語言學是他著力最深的領域,然而他同時還兼授物理、邏輯等課程。

他雅好音樂,曾專攻和聲學與作曲法,會擺弄多種樂器,畢生都與鋼琴為伴。他一生創(chuàng)作過一百多首音樂作品,包括聲樂和器樂。

趙元任曾編了一個極“好玩兒”的單音故事,以說明語音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故事名為《施氏食獅史》,通篇只有“shi”一個音,寫出來,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說,那就任何人也聽不懂了:“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尸。食時,始識十獅尸,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p>

上世紀20年代,趙元任為商務印書館灌制留聲片,以推廣“國語”(即普通話)。有一則軼聞,難斷真假,但頗可見趙氏當年的風光。趙元任夫婦到香港,上街購物時偏用國語。港人慣用英語和廣東話,通曉國語的不多。他們碰上的一個店員,國語就很糟糕,無論趙元任怎么說他都弄不明白。趙無奈。誰知臨出門,這位老兄卻奉送他一句:“我建議先生買一套國語留聲片聽聽,你的國語實在太差勁了?!?/p>

趙元任問:“那你說,誰的國語留聲片最好?”

“自然是趙元任的最好了?!?/p>

趙夫人指著先生笑曰:“他就是趙元任?!?/p>

第7篇

《語法修辭講話》發(fā)表60周年學術研討會:

值此“紀念《語法修辭講話》發(fā)表60周年學術研討會”開幕之際,謹在此致以最熱烈的祝賀,祝賀研討會隆重舉行。

我是學著《講話》成長的,1974年《語法修辭講話》修訂時我又受命參與了修訂工作,理應出席這次研討會;但研討會舉行之時我恰逢有外訪任務,不能與會,敬請與會者諒解。而這對于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損失,失去了一個與大家交流、向大家學習的好機會。

呂先生和朱先生在初版《序》里邊說:“這個講話的性質(zhì)比較傾向于‘匡謬正俗’?!焙髞碓S多學者評論此書時大多也強調(diào)這一點。不錯,從《語法修辭講話》當時編寫的目的看,確實是為了“匡謬正俗”;從《語法修辭講話》在當時的效應來看,確實起了“匡謬正俗”的作用;但是,《語法修辭講話》的意義遠非如此,它對漢語研究,特別是對漢語語法研究,有重要的啟迪與指引意義?!墩Z法修辭講話》告訴我們――

第一,對于詞語與句子,不能只從語法一個視角去思考,得考慮意義、考慮用法、考慮表達?!墩Z法修辭講話》在“匡謬正俗”時,就是從多視角考慮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最終取名為“語法修辭講話”,而“修辭”就是講意義、講用法、講表達的學問。這里需要注意呂先生、朱先生在《再版前言》中的一段話:“這本書的缺點有‘過’與‘不及’兩方面。”關于“‘不及’又有兩點:一,只講用詞和造句,篇章段落完全沒有觸及:二,只從消極方面講,如何如何不好,沒有從積極方面講,如何如何才好”。這說明,到上個世紀70年代,呂先生和朱先生已進一步明確意識到,研究用詞造句還得注意篇章。大家知道,上個世紀80年代起,南北幾乎同時提出“三個平面”的思想,之后又逐步認識到“形式和意義得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得“結合思考句法語義問題”,甚至認為“語法研究說到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語義問題”,強調(diào)“研究語言要從形式、功能、認知等多視角、多層面、多方位思考”。應該說漢語學界的這些想法,并不只是受到國外當代語言學前沿理論觀點影響所致,其中有《語法修辭講話》的影響與作用。

第二,從事漢語本體研究的學者專家都應該關心、更應該積極投入漢語的應用研究。呂叔湘先生、熙先生都是學界公認的漢語本體研究的大家,但他們二位都一直積極投入漢語的應用研究?!墩Z法修辭講話》本身就是漢語應用研究的一大成果;之后,呂先生和朱先生發(fā)表、出版的論著當中,相當一部分是屬于漢語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積極投入諸如辭書編纂、作文評講、語法修辭、教材編寫、對外漢語教學以及中文信息處理等漢語的應用研究。

今天我們紀念《講話》發(fā)表60周年,除了學習《語法修辭講話》的學術,更要學習《語法修辭講話》作者呂先生、朱先生他們的學術道路、學術思想、學術精神、學術風范。

謹以此與大家共勉,并祝學術研討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