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國校外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2-02-08 06:30:29

序論:在您撰寫中國校外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國校外教育論文

第1篇

吉林教育(期刊級別:省級期刊 ) issn:0529-0252 cn:22-1042/g4 郵發(fā)代號:12-4 周期:旬刊 出版地:吉林省長春市 主管單位:吉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吉林教育雜志社 吉林教育期刊簡介 《吉林教育》是由吉林省教育廳主管,吉林教育雜志社主辦的以編輯出版各級各類教育、大中小幼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期刊。中國期刊網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吉林省一級期刊。是全國創(chuàng)刊最早和發(fā)行量最大的教育刊物之一。雜志國內刊號:cn 22-1042/g4;國際標準刊號:issn 0529-0252;郵發(fā)代號:12-4。 

2008年起,《吉林教育》分別于每月的1日、10日、20日出版,全年共36期。上旬為教研版; 中旬為學科版;下旬為綜合版。以發(fā)展提高中國校外教育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開展中國校外教育學術交流,促進中國校外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為辦刊宗旨。恪守“搜索前沿校外教育視點,探求校外教育理論,傳播校外教育信息,開掘校外教育實踐”的辦刊理念,通過高端的校外教育研討和各種教育論文征集等活動,使本刊成為全國教育界和社會各界互通校外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全國教育界進行校外學術交流和的重要陣地,將本刊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校外教育理論方面的權威期刊,成為中國校外教育期刊中的第一品牌雜志。

欄目設置

《吉林教育》雜志為旬刊,上中旬刊登全國各地的教育相關的學術論文,下旬刊主要報道吉林省內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及教育動態(tài)。主要欄目包括高教理論研究、高職高專實踐、普教理論方舟、中小學教研、高教學科探新、教學與管理、教育教學反思、班級管理、綜合教育等。

第2篇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論文參考文獻學有哪些呢?語文閱讀教學論文參考文獻該怎么寫?在語文教學改革文本的最后參考文獻注釋注明越來越嚴格,故此小編本章給大家提供閱讀教學論文參考文獻寫作的參考標準。

      文獻參考:

[1]桂謙.中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7,9.

[2]王啟航.批注式閱讀實用功能淺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6.

[3]丁麗娟.新課程理念下的傳統(tǒng)批注式閱讀教學探微[J].教學月刊(中學上旬版),2006,8.

[4]葛炳芳.HighSchoolReadingInstruction:asimplePerspe-ctive[J].一線教師,2010(2):4-8.

[5]張淳.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的教學設計[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9(2):66-69.

[6]張冠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評判性閱讀教學的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12):20-24.

[7]貴麗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活動:評判性閱讀視角[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09.

[8]林玉巖.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4(18).

[9]王曉青.培養(yǎng)文體意識體會語言內涵[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1):95-98.

[10]龔朝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11]敖惠敏.通過預制語塊模式教學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技能的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12]徐小娟.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13]王喜娟.試分析文化背景知識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下),2015,(02).

[14]楊亞軍,戴立黎.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13).

[15]高夕照,陳靜波.江蘇省2006年高考英語試卷分析及高三復習教學建議[J].考試周刊,2007,(08).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劉守蘭,1999,《中學英語教學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8]郝振甫,1987,《怎樣提高英語閱讀技能》,湖南大學出版社.

[19]程曉堂,鄭敏,2002,《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吳松江,2000,《英語閱讀理解方法與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21]董作亮.淺談品評式閱讀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8).

[22]周韞軼.小學語文“體悟式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12(2).

[23]許玉梅.小學語文“體悟式閱讀”教學的探索[J].課外語文,2013(22).

[24][2]翁琿琿.高職英語報刊閱讀課程教學載體實踐研究.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3.6

[25]鐘家寶.英語閱讀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26]趙云麗.近十年國內英語閱讀教學研究綜述.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27]孟琳.探究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之我見[J].讀與寫雜志,2012,36(15):41-42

[28]徐蘇萍.試論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4(05):35-38

[29]劉洪權.中學生課外閱讀的五大關鍵.中國教育報,2001-8-2.

[30]王意如.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1]李曉秋.談談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學知報,2010.

[32]王小玲.中學生課外閱讀淺析.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8(10).

[33]陳建聯(lián).關于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8).

[34]關國山.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研究與探索[J].青年文學家,2009(23).

[35]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6]陶行知.行知教育論著百篇[C].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

[37]胡建民.試論中國古代閱讀教學思想特征[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38]盧素俠.古代閱讀教學方法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時代文學,2008,(15).

[39]施茂枝.閱讀教學新思維[J].福建教育,2000,(2).

[40]白金聲.談“以讀為本”的古代閱讀教學經驗對我們的借鑒意義[J].綏化師范??茖W校學報,2001,(3).

[41]李瑞芬.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42]陳曉雪.比較閱讀法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43]辛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

[44]邵正斌.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校園英語(上旬),2015(7)

[45]林妃霞.初中英語閱讀訓練及技巧點撥.考試周刊,2015(75)

[46]劉偉芳.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策略.未來英才,2016(19)

[47]陳萍.語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缺失及培養(yǎng)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04)

[48]張雪輝.論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建構[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08)

[49]張曉斌,閆永兵.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13(05)

[50]楊洪波,周漢添.發(fā)展學生閱讀能力的物質和人文環(huán)境的建構[J].新課程學習(上),2013(02)

[51]徐文凱,盧娟.對名著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5(26)

[52]羅清旭.“批判性思維的結構、培養(yǎng)模式及其存在問題”,江蘇教育研究,2014(4)

[53]李楠.構建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教學的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14(20)

[54]曾錦霞.小學語文閱讀合作學習模式探究.考試周刊,2016(67)

[55]龐月.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

[56]齊雅萍,鄧鑫.大連市初中語文學科教育教學調研報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2).

[57]嚴奇景.字詞雖小,文章卻大——也談初中語文字詞教學[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6(6).

[58]林奕峰.書聲瑯瑯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策略探究[J].讀書文摘,2016(14).

[59]付煜.探究性閱讀的異化及其對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0]王小珠.運用探究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7(Z1).

[61]靳玉樂.探究教學的實施:理念與策略[J].網絡科技時代,2007(13).

[62]徐學福,宋乃慶.新課程教學案例引發(fā)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7(6).

[63]錢靜.宏觀解讀和微觀解析相結合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關于高中英語閱讀課有效教學的探究[J].英語教師,2015,(09):89-94.

[64]劉慶瑜,李湄,黃慧.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問與課堂互動[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01):190-192.

第3篇

關鍵詞: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實踐教學;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4-0182-02

現(xiàn)今社會的發(fā)展從本質上講是知識經濟的發(fā)展,而人才又是知識經濟發(fā)展的最根本支撐。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中最高層次的學生,除了要精通所學專業(yè)領域的知識外,更需要不斷適應多元化的社會發(fā)展趨勢[1]。相應的,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也應該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需求不斷加以改革。實踐能力作為當下人才的主要能力之一,在研究生特別是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中尤其要特別重視,以適應國內外各用人單位對高端應用型人才的需求[2]。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總結國內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實踐探索經驗,對建立和完善我國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展開思考。

一、現(xiàn)有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剖析

我國對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yǎng)目前主要參考學術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適當兼顧專業(yè)實踐。其培養(yǎng)目標包括了面向理論基礎的科學研究,也包括了面向社會需求的應用實踐,其培養(yǎng)過程較為形式化、專門化和標準化。從入學申請及考核開始,先進行課程學習,達到基本的學分要求,然后進行科學研究與撰寫論文,最后進行論文答辯并授予學位,整個培養(yǎng)過程與學術型研究生類似,都注重教學和科研[3]。只是隨著我國對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相應的研究生教育也需更多地關注其專業(yè)實踐,重點培養(yǎng)研究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隨著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研究生畢業(yè)后所從事的工作不再是研究型工作,而是比本科生略有拔高的技術實踐。在這種形式下,按照研究型人才進行培養(yǎng)的學生是較難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的。盡管一些大學開始對應用型研究生進行教育改革,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教學的相關理念有待提升。受我國教育領域傳統(tǒng)的“重理論、輕實踐”思想的影響,實踐教學在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重要地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F(xiàn)有的實踐教學更多是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附屬形式,其目的只是為了驗證理論教學的相關成果。甚至不少高校只是在最后一學年才開設專門的實踐教學課程,其他學年都專注于理論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學生不明確專業(yè)學習方向,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因此,相關教學改革應該先從思想觀念入手,充分意識到實踐教學的意義與價值,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在實踐中總結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要充分注重因材施教,切實發(fā)揮實踐教學在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培養(yǎng)作用。

2.實踐教學質量不高。目前,很多高校都搭建了各級別的實驗室,鼓勵學生展開工程設計,有的高校還與企事業(yè)單位一起組建了校外的實踐基地。很可惜的是,這些校外實習基地所能發(fā)揮的作用非常有限,企事業(yè)單位對來實習的學生有些警惕,學生實習往往只能接觸到表面的或者很瑣碎的工作,對于核心技術卻是難以涉及。校外實踐最終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大部分高校推行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的雙導師指導,但是校外導師的知識結構有時不適應實踐教學體系的開展和落實。對于校內導師,有些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學歷和教學水平,但是更多地偏向于學術研究,沒有特別的專業(yè)技能訓練,也缺乏實踐經歷,這實際上也是無法達到研究生實踐教學需求的。再有就是隨著研究生的不斷擴招,每個導師所帶研究生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傳統(tǒng)的討論式教學慢慢變?yōu)榕炕a,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所培養(yǎng)出來的研究生實踐能力不強,專業(yè)能力也很一般。

3.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我國研究生的培養(yǎng)目標沒有分層,不少高校既希望能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研究型人才,又在擔憂研究生的就業(yè)問題進而展開面向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結果就導致了應用型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yǎng)在課程設置、導師組成甚至授課內容上基本相同,他們的學位論文也均強調學術性。在這種沒有根本性差異的培養(yǎng)模式下,使得應用型研究生教育偏向學術化,其應用實踐不足。此外,研究生學習使用的教材普遍滯后于現(xiàn)實技術的發(fā)展,很難收到較好的教學成效。

4.現(xiàn)行的教育管理機制滯后。除了教師、學生各自的角色定位和作用發(fā)揮以外,學校的管理水平也是決定實踐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F(xiàn)階段,由于一些高校在管理上不夠科學統(tǒng)一,很多面向學生開放的實驗室硬件條件差、適用面窄、利用率也很低,難以滿足其真正的實驗要求,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驗證。另有部分高校讓學生自行聯(lián)系社會實踐,其實踐活動的真實性、有效性難以保證,教師也無法及時給予指導。由于多數高校尚未建立起應用型研究生的工程導引、創(chuàng)新學習、應用實踐的綜合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往往流于形式。

二、國內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

面對國內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國內一些高校已意識到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要性,開始探索各種可行的改革路徑以加強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yǎng),本文以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為代表,對國內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進行簡要總結。

1.山東大學的實踐探索。從2008年起,山東大學開始推行“一個學生,兩位導師,三種經歷”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耙粋€學生”強調的是對研究生實行個性化教育;“兩個導師”就是設置雙導師,由校內的指導教師和校外的合作導師一起對研究生進行聯(lián)合指導?!叭N經歷”包括了海外學習經歷、第二校園經歷以及社會實踐經歷。

2.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實踐探索。從2007年起,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開始進行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選擇試點院(系)進行學術型和應用型兩種不同的培養(yǎng)兩種模式探索。對于學術型研究生(主要針對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課程設置偏重于基礎理論,學位論文偏向前沿探索;對于應用型研究生,課程設置側重于應用技術基礎,學位論文側重于對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3.電子科技大學的實踐探索。電子科技大學基于應用型研究生工程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對課程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探索,成立了由本校資深教授和業(yè)界頂尖專家或工程師組成的教師團隊,共同培養(yǎng)高端創(chuàng)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學校以校企聯(lián)合實驗室為基地,推動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這種創(chuàng)新聯(lián)合培養(yǎng)方式,將學校和企業(yè)的優(yōu)勢資源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接觸業(yè)界最先進的技術,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對業(yè)界尖端科技進行實際操作的機會,促進研究生對當前業(yè)界發(fā)展的了解,全面提高工程實踐水平。

從現(xiàn)有的實踐探索來看,構建學術型和應用型兩種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勢在必行,通過“二元”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能夠提升學術型學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從而引導更多的碩士研究生進入博士階段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能夠使絕大部分畢業(yè)后進入企、事業(yè)單位工作的碩士研究生提升其應用實踐能力,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4]。然而,由于我國傳統(tǒng)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表現(xiàn)為“重理論、輕實踐”,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yǎng)模式尚在探索階段,對兩種培養(yǎng)模式的共性、異性和本質特征等還缺乏深入研究,今后仍需要在不斷探索和總結的基礎上找出符合我國國情、不同專業(yè)特色的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和執(zhí)行方案。

三、總結與思考

面對新形勢下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需求與挑戰(zhàn),如何科學、合理地構建相應的培養(yǎng)模式,不斷解決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當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點任務。我國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tǒng)思想的主導下,研究生教育更多的是以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為主,至于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yǎng)起步晚,相應的培養(yǎng)模式還處于實踐探索階段。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國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各高校應該在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踐基地等方面進行不斷改革與調整。根據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確立核心課程,組建擁有較強實踐背景的導師隊伍;制定并完善培養(yǎng)過程管理與質量評價體系,將應用型項目設計、實施、管理等環(huán)節(jié)貫穿于整個培養(yǎng)過程;陸續(xù)建設校企合作的實踐基地,并將其不斷深化;構建以專業(yè)核心課程為基礎、以應用型工程項目為載體、以專有師資隊伍與實踐基地為保障、以綜合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的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最終造就一批批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較強綜合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鄭宏珍,初佃輝,姜妍旭.基于產學研聯(lián)合的研究生培養(yǎng)協(xié)同模式探索[J].中國高??萍迹?015,(7):91-92.

[2]張東民,張鎖懷,王宇紅.高水平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研究生培養(yǎng)探討[J].價值工程,2014,(35):211-212.

第4篇

一、《綜合日語》課授課現(xiàn)狀

《綜合日語》課是大學日語專業(yè)的一門幾乎貫穿大學4年,學時最多的一門主干課程。有的學校將其分為基礎日語、高級日語或是叫精讀課,其性質是一樣的。這門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一門課程。但目前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存在一定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教師是課堂的主體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注重知識的灌輸,課堂教學時間基本由教師占有。這樣就造成學生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甚至出現(xiàn)有的學生上課睡大覺的現(xiàn)象。同時造成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應用,只是機械地記住老師課堂講的內容,不能將所學知識很好地消化、吸收,從而學有所用。

2.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主要以聽教師的講授為主

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學到的語言知識往往是生硬、表面的,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得不到發(fā)揮,學習效果不理想。反映在學生日語能力測試中的聽力分數很低,閱讀分數也不理想。另外,學生在就職面試時候,口語表達能力欠缺,得不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從而影響學生的就業(yè)。要改變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學當中,教師應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要實現(xiàn)教師以學生為本,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將“做中學”理念引入到《綜合日語》課教學,將使日語專業(yè)教學模式有一個新的變革。

3.應試教育對本來的日語教學形成強烈沖擊

語言教學如以應試為目的,必將失去其語言教育的意義。目前的日語教學太多的功利性是應試教育的惡果,已經失去了日語教育原本的內涵。所以,對現(xiàn)有的《綜合日語》課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革是時展的需要,也是今后日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改革的趨勢。

二、引入做中學理念的《綜合日語》課新授課模式

“做中學”理念下的《綜合日語》課教學模式改革已經在大連科技學院日語專業(yè)2012級兩個班級當中進行了實踐。具體做法如下:

1.利用項目式教學法

所謂項目教學法,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具體做法就是,通過事先將每一課分成若干個項目,然后讓學生分組找到解決各個項目問題的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綜合日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詞匯、語法以及理解文章的內容,進而讓學生了解日本文化。我們一改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確定每個小組的負責人,負責人負責發(fā)言,并且這個負責人是動態(tài)的,實行輪流制。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比如A小組負責詞匯的搜集、解釋,B小組負責語法的整理、歸納,C小組負責文章內容的理解,D小組負責相關日本文化知識的搜集整理。學生搜集相關知識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每次上課,根據課堂教學任務,讓學生模仿老師將負責的項目講解給大家聽,然后由老師就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

通過項目式教學,大多數學生對詞匯掌握產生了興趣,對語法學習也不再抵觸,并且能夠很好地掌握語法用法,增強了日語能力測試的應試能力。另外由于是小組合作式項目教學,同時也促進了小組成員間的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而這種團隊精神正是學生畢業(yè)走向社會所需要的寶貴財富。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結合《綜合日語》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教給學生研究的方法,給學生布置課題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探究,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學生根據調查結果做匯報,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提升理論認識水平。

教學手段方面則多采用多媒體教室和網絡進行互動式的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室,可以適當播放日語短劇等,讓學生對所聽、所看內容進行復述,從而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90后大學生從小就是在電視、電腦等現(xiàn)代媒體的熏陶下成長的,他們實際上都是一些“視覺性”的學生,所以多媒體能更加促進他們的學習,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3.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豐富多彩的日語教學環(huán)境,結合專業(yè)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日語應用能力

利用教材中的知識點和文章背景,適當補充一些日語故事、日語笑話、日本的風土人情、日語背景等知識,使枯燥的日語學習變得生動而有活力,逐漸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4.充分利用課堂和業(yè)余時間,積極開展各種日語交 際活動,調動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綜合日語》課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故事角色表演,安排學生日語值日報告,布置學生寫日語日記,用日語講述校園生活、興趣愛好,開展日語園地、日語論壇、日語角、辦日語報紙雜志等活動,并可以邀請外教參加到這些活動當中,增加活動的豐富性,讓學生進入到學習日語的狀態(tài),從而樹立學生學習日語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

三、“做中學”理念下的《綜合日語》課評價體系改革

對于如何在新的日語專業(yè)教學模式下評價學習者,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以往的外語專業(yè)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主要是依靠期末(有的有期中)考試,這就造成了學習者忽視學習過程,往往采取突擊復習的方式來面對考試,這也是造成學習者外語應用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因此,引入CDIO理念下的學業(yè)評價方法,也就是分階段按項目的內容、進度進行評價是非常必要的。

自本課題立項以來,項目組成員以《綜合日語》課為中心積極探索,實施了如下的評價方法。

縮減了期末考試所占的比例,由原來的70%縮減到50%,而平時的成績占50%。平時成績與“做中學、做中教”理念下的項目式教學法是相匹配的。即將學生的每次課根據自己分配到的任務所進行的發(fā)表進行評價。具體的評價方法也不是單純的老師評價,而是采取班級同學集體打分、小組打分和老師打分的方法進行綜合測評。記錄下每次課的成績,然后在期末根據每次課的成績加權算出平均成績,即為本學期的平時成績。這種做法可以充分地調動發(fā)言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調動聽的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調動小組學生準備任務的積極性。

另外期末考試也進行了改革,改變了以往一卷定終身的現(xiàn)象??荚囆问接赏耆墓P答改為筆答和會話考試相結合的形式。筆答占30%,口語考試占20%。口語考試形式是讓學生抽簽來選擇演講題目進行簡短演講,然后以抽簽的形式再來選擇兩人進行對話。由老師根據學生這兩項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最后結合試卷成績,綜合給出學生本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

這與以往的傳統(tǒng)的考核方法相比,更加注重過程性的考核,從而淡化期末考試對總體學習成績的影響,有助于讓學生重視平時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并且在期末考試當中增加了口語考試內容,能使學生更加重視日語口語的訓練,提高口語表達水平的同時,對學生的聽力提高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四、結 語

課題組成員根據這一基本構思,通過課堂教學反復實踐,不斷總結,使之形成了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日語》課教學模式。主要解決了如下問題:首先,教師的作用由“主講”變?yōu)椤皩а荨?;其次,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第三,項目式教學將課上課下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發(fā)揮了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實施一年的項目式教學和階段性評價,學生的日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由以前的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變?yōu)橹鲃拥奶剿魇綄W習,大大地提高了學生日語的應用能力。

但是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此項改革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有個別主動性較差的學生依賴于其他同學,自己不主動去查找、歸納、總結自己承擔的項目,而是采用投機取巧的形式讓他人代勞。二是在實施過程性評價過程中,發(fā)現(xiàn)打分存在很多主觀因素。三是在期末考試當中的會話考試同樣存在打分不客觀現(xiàn)象。另外通過這樣的改革,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普遍增強了,但是學生對語法的掌握出現(xiàn)了忽視現(xiàn)象。四是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五是采取這種新授課模式發(fā)現(xiàn)同樣一課的內容,所花費的時間比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要多,容易出現(xiàn)完不成課堂教學任務的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 趙祥麟.杜威教育論著選[M].王承緒(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2] 梁茂成,李文中,許家金.語料庫應用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3] 楊泓.“做中學”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英語專業(yè)語言學導論課教學研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9).

[4] 葉綠青.杜威的從“做中學”與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5).

[5] 王麗君.CDIO教育理念下的項目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3).

第5篇

關鍵詞:教師科研;研究型教學;生物科學

研究型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最早起源于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倡導的以典型問題組織教學的“做中學”形式[1],后來又綜合了美國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模式”和瑞士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學說”而逐步構建起來[2―3]。研究型教學是一種將科學研究的理念引入課堂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它將學習與研究過程結合起來,摒棄了傳統(tǒng)的單向傳授知識的模式[4―5]。研究型教學模式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目的,客觀上以研究型教師隊伍為支撐[6―7]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而是一個課題研究的參與者以及學生的合作者[8],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9],學生在獲取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實驗技能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研究型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性,注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0],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他們獨立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這與我國古代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一、高校生物學科專業(yè)教學現(xiàn)狀

作為實踐性的自然科學,各種生物假說或理論的提出都離不開實驗的驗證。但目前生物科學專業(yè)的教學仍然以傳授式教學為主導,在理論授課中教師講解教材內容、學生記筆記幾乎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雖然許多高校生物科學專業(yè)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學改革探索,如課堂采取互動式教學、前沿專題、問題討論等具體改革模式,但這些改革措施依然脫離不了單向傳授的主導模式,這離學生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相去甚遠。例如,生物的實驗課課時偏少,主要是以經典驗證性的生物學實驗為主,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實驗過程基本是按既定步驟進行,幾乎未涉及探索性的實驗。在此情況下,教師上實驗課是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學生做實驗是為了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講僅僅是熟悉了一遍實驗操作流程而已,由于實驗過程中并沒有進行過深入思考,實驗印象并不深刻,知識技能不能鞏固,學習收獲不大。

除課堂教學與實驗課以外,課程實習、畢業(yè)實習以及畢業(yè)論文等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生物科學專業(yè)課程實習中比較重要的要數植物學與動物學的野外實習,實習可以使學生親身體驗課堂教學中所涉及的實體,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界中動物、植物新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與探索興趣,從而起到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的目的。但從筆者近幾年的調查結果來看,生物科學專業(yè)的野外實習卻更多傾向于對課本知識的一種實體認證,這對于學生來講,除了將實物與課本動植物特征描述進行匹配之外,就再也沒有探索性的認知過程。這種實習模式使野外實習幾乎變成了野外旅游,學生在實習一兩年后已基本不認識以前熟悉的植物了。又如畢業(yè)實習是檢驗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將其轉化為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預演”。但從許多高校生物科學畢業(yè)實習的調查來看,大多數實習僅僅是走過場,工廠實習多半是從事一些與學科專業(yè)關系并不密切的勞動力工作,這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學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而缺乏相應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進入實習單位后表現(xiàn)平平,實習單位不敢讓其進入關鍵的生產部門。再如,畢業(yè)論文是大學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大學知識學習的綜合能力的總結,理應帶有創(chuàng)新性的元素,但是,從目前許多高校生物科學的畢業(yè)論文來看,多數畢業(yè)論文僅僅是簡單的重復工作,這主要是因為許多畢業(yè)論文僅是為了完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而很少與教師科研結合,教師指導畢業(yè)論文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再加上最近十年的學生數量增多,使師生比例失調,教師指導的學生論文數量大,無法保證畢業(yè)論文的質量,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培訓和充分發(fā)揮。

事實上,生物科學是兼具理論性與實驗性的專業(yè),系統(tǒng)的學科理論與先進的實驗技術構成了專業(yè)結構的主體,因而對于本科生來講,如果沒有豐富的研究基礎與實踐經驗做后盾,要在理論與技術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性實驗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比如在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如果沒有科研教師強力支持,項目普遍不能圓滿完成。因為生物科學研究不是單靠靈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依靠豐富的實踐經驗與較高的理論水準,只有與教師科研實驗緊密相結合,才能達到研究型教學的改革目標。

二、與教師科研結合提出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傳統(tǒng)單向傳授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高等教育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目標,為此最近幾年國內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對研究型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嘗試,但大部分的教學改革還基本停留在摸索階段,還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平臺或手段。教師科研在研究型教學實施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師科研是溝通教學與科研的紐帶,科研教師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容易傳輸給學生,使學生不斷受到學科研究前沿思想的熏陶而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生物科學是一個發(fā)展迅速的實驗學科,科研教師要不斷跟蹤最新科研信息才能站在學科研究的前沿。建立在教師科研基礎上的研究型教學發(fā)揮了教師在科研素質方面的優(yōu)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從而適應現(xiàn)代經濟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三、與教師科研平臺結合的主要措施

目前生物科學專業(yè)的許多課程在內容上均有大量的重疊,而每個教師所授課程相互之間缺乏溝通,結果在教學上做了很多“無用功”,此外也易導致知識的連續(xù)性中斷,由于教師對小專業(yè)內容的局限性,只講述單一課程內容而忽視了與其他課程內容的聯(lián)系與承接。由于現(xiàn)代生物學的迅猛發(fā)展,生物科學不同領域的交叉越來越明顯,研究層次的深化和研究手段的通用,使傳統(tǒng)的按單門課程來教學的模式逐漸喪失其高效性。而目前教師科研課題的立項都是基于生物大學科系統(tǒng)的生物學理論來進行科學問題的論證,其實施過程也必然要求進行多學科、多專業(yè)的系統(tǒng)聯(lián)系,因此教師科研為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生物科學專業(yè)教學改革應該打破這種一門課程一個主講教師的模式,而應強調實驗研究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推行“知識點組庫與教師科研組庫匹配” 的教學模式,即將專業(yè)課程按大學科的研究方向與尺度進行歸類,同時將任課教師按科研方向與內容納入不同的研究組庫,增加實驗課時數使其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在指導組教師的統(tǒng)一安排下根據研究進度和內容選擇實驗場所。在這一模式下,教學選題不再局限于單一方面的簡單觀察,而是對于某一生物學現(xiàn)象從淺顯的外部特征描述到生物發(fā)生的生理代謝、分子作用等內部機理的探索。

基于這一模式,可將生物科學按植物、動物、微生物、人體生物學等進行大課程分類,而如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發(fā)育生物學之類的課程屬于研究層次的類別。在每個大課程下按研究的尺度或水平進行細分,如將植物學分為形態(tài)解剖分類、生理、生化、分子等水平。不同的課程對同一生物學問題描述的側重點不同,講述的科學研究層次也不同。例如學習植物光合過程,在植物學部分側重于講述氣孔的作用、葉綠體的形態(tài)結構,植物生理學側重于光合作用過程,細胞生物學則對這一部分進行了重復簡述,這表明單一課程由于內容側重點不同,對于一個生物學過程有的不能全面闡述,有的則又相互重疊,不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系統(tǒng)把握以及對生物學現(xiàn)象本質的認知。根據“知識點組庫與教師科研組庫匹配”的教學模式,本節(jié)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其一,將光合過程所涉及的不同教材知識內容歸納為一個知識點組;其二,將從事分類學、植物生理學、生化、分子生物學科研的教師優(yōu)化后成立教師研究組;其三,將生物科學專業(yè)的有關這一部分的內容由表及里進行的綜述歸納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點組,對于知識點組之外的零散知識由學生自由閱讀即可。但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知識點組的教學按實驗課題研究的形式進行;②在一個知識點組研究課題實施期間,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制訂課題研究計劃;③課題文本需按照科研課題申報格式進行撰寫,突出強調課題申報的科學意義與創(chuàng)新性。

為確立上述這一模式的規(guī)范性,學院應該在管理層面上對生物科學大專業(yè)的知識點進行模塊化及優(yōu)化,并會同全體專業(yè)教師進行模塊化的合理性討論,直至建立成熟的知識點組庫。知識點組庫的建設既要考慮到生物學知識的廣度,又要考慮到研究的深度,以符合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為建立指導教師組庫,學院應每隔一段時間匯總指導教師的科研內容輸入庫中,以備學生在考慮課題研究內容時有效選擇指導教師。

參考文獻:

孫成立,王希敏DSP技術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索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306―315.

彭熙偉,廖曉鐘,陳金兵工科專業(yè)研究型教學模式探討高教論壇,2011(11):39―41.

高文庚,李平蘭研究型教學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微生物學通報,2012,39(01):111―116.

李曉明,張國磊,李彥軍研究型教學方法在《高等工程勢力學》課程中的實踐中國校外教育,2010(12):105.

唐 海研究型教學在巖體力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當代教育論壇,2010(03):99―100.

袁 方大學研究型教學與研究型教師的培養(yǎng)芻議當代教育論壇,2011(09):112―113.

第6篇

論文摘要:幼教是開發(fā)幼兒潛能的一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它給幼兒提供了一個集體化的學習環(huán)境。相關研究早已證明,寶寶出生時,智力已達成人的25%,六個月左右便發(fā)展到成人的50%, 當幼兒到3歲時,已有了成人80%智力,這就意味著:寶寶三歲的智力、體能、個性等已經定型80%以上。在幼教這一“適合的環(huán)境”下,對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習慣、健全的人格、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情緒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谶@一目的,本文就幼教的重要性做了相應的探討。

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會給未來更高級的教育打下基礎,所以良好的幼兒教育對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茖W研究表明,大腦的發(fā)育與年齡的增加呈反比趨勢,故而,在人生的前幾年里,是學習獲得新知的大好時機,這一階段的學習,不僅有助于幼兒智力的提高,對他們以后的人生成長都將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大腦發(fā)育的這一最佳時期,我們應該根據科學的指導,去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環(huán)境,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優(yōu)良的條件,而不是等孩子到了正式上學年齡才去考慮這一問題,到那時學習的敏感期已過,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了。

一、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里,很多人誤解了幼兒教師的職責,有不少人認為,幼兒教師所行使的是保姆的職責,只要幼兒在學校里不出安全事故,同時,又能確保他們的孩子能在學校吃好、不生病就達到幼教的職責了。殊不知,其實,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并不如他們所想象的那么簡單和容易。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當家長親自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們手里的時候,是因為他們信任你,相信你能教好他的孩子,如果他的孩子在幼兒園什么都沒學到的話,那些家長還會信任你嗎?依稀還記得,曾經有一段簡短而又意味深長的話深深的打動了我“:他是一個很富有的人,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去,當他把孩子親手交給老師后,便對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把我一生中最寶貴的東西交給你了”,老師一聽,很是詫異,故而便疑惑不解的問到,“最寶貴的東西?你沒給我什么?。俊蹦莻€人回答說:“孩子是我這一生中最珍貴的寶貝,我現(xiàn)在不是已經把他交給你了嗎?”從這段意味深長的談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是多么的重要,她不僅要把孩子保護好,不讓他們受到一點點的傷痛,還要時刻負責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幼兒教師有責任讓每一個接受幼教的孩子,學到應有的東西。正如對話中的主人公所講的那樣,因為他們把孩子人生中最寶貴的幾年交給了我們,我們就應該對此負責,就應該傾盡全力,一絲不茍的為幼教事業(yè)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活力。

二、幼兒教育階段的重要性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中明確的指出了:“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xiāng)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美國幼兒教育學家埃里克森曾經說過:“在人的一生中,6 歲以前是人生觀、價值觀、語言、思維、習慣、品質等養(yǎng)成的最重要的時期”??梢?,6歲以前的時光對于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學者木樹久一指出,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的規(guī)律,即將他們出生時候的潛力定義為100分,如果一出生就開始對他們進行教育,他們則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但是若從5歲開始對他們實施教育,他們只能獲得80分的能力,如果從10歲開始實施教育,他們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了。所以,幼教的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是幼兒身心發(fā)展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本人認為,在幼兒教育階段,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時期是人格健全的關鍵期

幼兒教育對幼兒的個性品質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兒時期,孩子的個性品質開始萌芽并逐漸形成。這時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個時候,他們的自我評價尚未建立,往往以他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他人說好,就是“好”,他人說“壞”,就是“壞”。如果我們在這段時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并加以引導,將對其一生都有著重要影響。

(二)幼兒時期是智力開發(fā)的最佳期

現(xiàn)代科學證明,決定一個人聰明才智的是腦神經元與神經突觸的數量,神經元數量由先天決定,不可改變,但神經突觸的數量在0-6歲間還有一個發(fā)育過程。幼兒教育階段,就是要通過科學的活動,刺激神經突觸發(fā)育與增長,打好生理基礎。

人的潛能是多元而又巨大的,絕大多數人的潛能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fā)和利用,從而錯失了最佳期。我們都已知道,一個人潛能開發(fā)的關鍵時期在幼兒階段。有些家長把幼教的價值放在對某一兩項技能的追求方面,如此,必然會影響幼兒多元潛能的開發(fā)。幼教的責任,是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的潛能煥發(fā)出光芒,為孩子們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幼兒時期是大腦發(fā)展的快速時期。在他們智力迅速發(fā)展的這一時期,教育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智力與教育以及社會環(huán)境是密切相關的。若在這個時期內,對孩子用正確的方法施以適當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幼兒時期是習慣形成的重要期

有句諺語說到: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為習慣對于人一生具有重大的影響。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他獨立于社會的基礎。

幼兒階段是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習慣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對他們這一時期各種習慣的培養(yǎng),將會是他們成功走向社會的一塊堅實的基石。習慣是在長期而又漫長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動化”地表現(xiàn)出來。也只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為孩子奠定一生的幸福。

三、結論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幼兒教育為幼兒的一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幼幼兒教育階段在幼兒的成長歷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常言道:“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教育事業(yè)不僅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而且是極為重要的工作,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充分認識到幼教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把幼教事業(yè)做好,才能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所助益,才能更加有助于他們以后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楊昆映.開展幼兒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J].云南教育,2006,5:47.

[2] 陳曉芳.理想幼教之我見[J].當代教育論壇,2011,3

第7篇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 創(chuàng)造性思維 培養(yǎng)

我國媒體和公眾對應試教育的批評之聲不絕于耳,應試教育模式注重背誦記憶和教條式的思維,阻礙了創(chuàng)新文化的形成。小學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進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在小學教育中加強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鑒于小學作文教學的特殊性,作文寫作往往不會受到標準答案的限制,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創(chuàng)造性,因此我們可以著重研究以作文教學為抓手,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內容

對小學生來說,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定義應該是在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提出不同見解,找到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的一種思考過程。具體來講,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逆向思維,這是一種辯證思維,是指善于從反面來認識事物,因為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老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在作文中突破傳統(tǒng)思維,提出不同于主流觀點的見解。特別是在科學研究領域,逆向思維是突破學術瓶頸的重要思維方式,很多創(chuàng)造性的科研成果都與研究人員的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有重要關聯(lián)。

2.發(fā)散思維,這是一種善于使用不同學科知識分析問題的思維,例如能夠使用歷史課程的知識來解讀語文課程中的人物。當學生具有良好的發(fā)散思維,他們在未來的實踐工作中便能擁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應對一些復雜的綜合性較強的問題。

3.邏輯思維,這是利用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方法來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比如小學生在作文中通過對《半夜雞叫》《閃閃紅星》等文章中的地主人物角色進行歸納,認識到地主階級的一些特質,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4.感性思維,與邏輯思維不同,一些學生善于利用感性的認知來分析事物,例如結合生活中的經驗來看待問題,又如通過對一些事物、作品的獨特感受來認識問題等等,教育者應當充分考慮到小學生思維的特殊性,激發(fā)學生的感性思維。

二、小學作文課程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

作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面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它沒有標準答案,能給予學生自我創(chuàng)造的空間,對文字能力、思維模式的培訓很全面,又非常貼近生活,是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良好平臺。

1.語言與思維具有密切關系

人類為思維的活動其實就是將一項事物轉化為語言,然后進行整合加工,最終輸出的結果。所以語言是思維的必須媒介,作文教學則是關于語言文字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很多老師都發(fā)現(xiàn),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其他科目的成績,特別是文科方面的成績通常都不錯。因此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必須以語言文字學習作為基礎,作文教學能夠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分析問題、表達觀點,當然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良好平臺。

2.作文教學有助于豐富閱讀量

作文教學的一大優(yōu)勢在于更夠不局限于學科的限制,作文的內容可以十分豐富,通常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議論文的撰寫,需要學生了解一些歷史典故并用來作為論據,又如說明文的撰寫需要學生對某一些科學自然知識有所認識,再如散文的撰寫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一些優(yōu)秀的文字作品并發(fā)展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這些都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兼顧的。

因此作文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們提高自己的閱讀量,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當學生不斷積累知識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在思維模式上就更有可能產生質的變化,為構建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礎。

3.作文教學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作文寫作的特點就是主觀性較強,不要求嚴密的數理分析,更不要求得出唯一結論,學生對一個問題的解讀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最終提出的觀點也可以是大相徑庭的。因此作文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小學生的思維模式本來就比較活潑,他們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想,只要文字優(yōu)良、思路通順、觀點鮮明,就可以得到較高的分數和老師的表揚。所以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得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必擔心“標準答案”帶來的限制,可以更加自如的體會和運用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寫作。

綜上所述,作文教育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好小學作文這一教學平臺,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相對彈性的教學標準來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在制定具體培養(yǎng)方案時,還必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采用較為直觀、通俗、包容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結論

小學作文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良好平臺,我們必須善用作文教學的特殊性,利用通俗、易懂、直觀、有趣的教學方式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活力和思考興趣。在作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更加重視文章的立意,并且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靈活運用作文題目、敘事角度、寫作體裁等內容,綜合搭配,創(chuàng)造出多種多樣的,符合小學生特點的作文教學內容。只要能夠在作文教學中長期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然會取得良好的成果,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汪劉生,創(chuàng)造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79

[2]卞平、羅偉濤,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原理和方法[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18

[3]何克抗,網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上)――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論”的質疑[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