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活動實踐個人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0 14:56:34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活動實踐個人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心理活動實踐個人總結

第1篇

一、團體心理訓練介紹

團體心理訓練的特殊性體現(xiàn)在它不同于一般的以外在影響力為主的教育方式,而是以投身于心理訓練當中內在力量為主導,借團體的形式,助個人的成長。它的重點在于幫助個體自己改變自己,自己做自己的分析者、治療者,在自我教育、主動學習、愉快訓練的過程中,獲得認識的突破、情緒和情感的調適、心理和行為的積極改善,充分利用團體動力的有利因素。團體心理訓練有很多種訓練方法,但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最多的是行為訓練法。它安排一定的訓練任務,要求組員按時完成,以達到養(yǎng)成良好行為、克服不良行為的目的。課堂教學是要求學生在教師的計劃安排下,通過小組或團隊合作的方式來進行訓練,以達到教師所要求的訓練目的。它必須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示范性、及時強化原則。訓練的基本思路程序是:情景的選擇與描述確定訓練目標團體討論提供示范正式訓練總結與評價。

二、團體心理訓練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有針對性地設計團體心理活動項目,詳細撰寫活動教案

團體心理訓練項目畢竟是一個有特殊性質的活動項目,和一般的體育活動或游戲是有所區(qū)別的,尤其是安全問題,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團體心理訓練時,課前一定要做好詳實的活動方案,而且針對教師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心理活動項目,不要簡單地認為只要是團體心理訓練就可以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要根據(jù)教學目標來確定活動項目,例如:在籃球課堂教學中,一般采用的團體心理訓練項目都是一些集體性較強、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配合的團體心理活動項目,這樣才能達到教師所要的教學效果。選擇好了團體心理活動項目,然后根據(jù)教學目標而進行教學設計,盡量把教案寫得詳實一點,可能的話,可以單獨把團體心理活動方案寫出來,作為教案的一部分,在課前做到精心選擇、詳實設計。

2.課前預設活動情景,精心布置活動場地、器材、環(huán)境等條件

在課前教師一定要自己先預設一下活動情景,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安全事故,尤其是有一定危險系數(shù)的活動項目。教師可以參照先前自我體會或他人經(jīng)驗,對教學活動進行情景預設,這樣也可以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數(shù),遇事就不慌了。在課前還要對課堂上的教學器材、場地及環(huán)境進行細心布置和設計,尤其是教學場地環(huán)境,一定要進行安全排查,還有就是課前先給學生打好“預防針”,強調課堂紀律和活動要求,確?;顒尤f無一失。

3.教師示范引導,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合作學習體驗

課堂教學實踐是運用團體心理訓練的最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進行活動之前一定要把活動細則和活動方法詳細講解和演示給學生看,不要著急開展活動,一定先讓學生明白你的活動怎么做、怎么才安全。當學生真正明白了活動是如何開展的,才能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用語言或示范給學生做引導工作,并且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教學情景,讓學生感覺活動的真實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內心肯定是興奮激動、迫切希望實踐的,但卻會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壓力,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及時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活動任務,讓學生在有效引導、幫助和保護下順利體驗活動感受。

4.師生共同小結、評價

活動結束后的師生小結評價也是很重要和必要的?;顒咏Y束了,接下來應該是師生共同進行小結和評價。教師針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點評,對好的狀況進行表揚,對典型事例進行分析評價。同時也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這是很重要的,畢竟他們才是活動的主體,他們有最深刻的體會,他們才最有發(fā)言權。最好是根據(jù)活動的分組,讓他們合作分析,這樣得出的評價也比較公正全面。要是有可能的話,可以讓學生課后寫出心得體會或經(jīng)驗評價,即使是一句兩句話也沒關系,也可以作為教師事后總結的材料。

5.課后教師及時匯總、反思、總結

當每一次的活動結束后,教師都要及時把上課的材料匯總,進行反思總結。體育教師一般都教授多個班級的體育課,在一個班實施活動后,及時進行反思總結,把在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得出更好的處理辦法,以便能在下一次活動中不出現(xiàn)重復的失誤。及時的反思總結也是教師自我提升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是促進今后團體心理訓練更好、更完善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只有在課后不斷地反思總結,才能使今后活動的開展更加順利完善,才能保證學生在活動中更加受益和發(fā)展。

三、團體心理訓練在課堂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雖然團體心理訓練比較適合在體育課堂中運用,但在訓練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在活動開展前,一定要強調學生的課堂紀律和活動規(guī)則,確?;顒影踩行虻亻_展。由于在活動中,學生的興趣性都很高,好奇心也很強,教師一定要調控好學生的活動心理,避免出現(xiàn)教學事故。

(2)活動前一定要檢查活動所需的器材是否安全,場地環(huán)境是否布置合理等等,以減少或避免受傷事件。

(3)在活動中,一定要強調學生自我安全保護意識,越是簡單無憂的項目,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就越差,也就越容易出現(xiàn)安全事故。

(4)活動中教師應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千萬不能歧視膽小不敢做練習的學生,尤其不能強制學生參與一些他不敢參與的活動,不要強人所難。

(5)在教學中,可以用游戲代替團體心理訓練活動的,盡量用游戲代替,不要刻意選擇團體心理訓練。

(6)由于團體心理訓練更多地培養(yǎng)學生心理方面的能力,所以不能代替體育技術技能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要有一定的比例掌握。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2篇

一、科研引領提升德育效果

在開展團體心理活動的同時,我校成功申報了廣州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課題――《團體心理活動在中職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中的應用研究》,并由馮穗心校長擔任課題主持人。本研究是運用心理測驗,分析和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心理素質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在團體心理活動實施前后的水平及變化情況,驗證和探討團體心理活動對培養(yǎng)中職生良好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及具體效用。通過應用實踐探索和形成系統(tǒng)性團體心理活動的開展和實施方案,為我校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依據(jù)和參考。同時,希望以科研為引領提升德育效果。

二、團體心理活動豐富德育載體

團體心理活動是由團體心理輔導衍生出來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形式。它面對全體學生,針對他們所具有的共性問題開展,以班級為單位、以教室為主要場所、以活動為主要導向,通過豐富的團體活動,借助整個團體的動力及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團體成員更深的自我探索、自我領悟及自我完善的歷程。在彼此尊重、安全、輕松、開放的氛圍下,團體成員放下個人的心理防衛(wèi),充分投入團體活動中,在體驗和領悟中致力于每個成員的內在成長。主要圍繞人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情緒調節(jié)能力、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進取心、抗挫能力、積極樂觀、注意力和思維等十種心理素質來設計和開展團體心理活動。

在團體心理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首先成立活動方案設計小組負責方案設計,然后集體討論共同構建活動內容和方案?;顒有问街饕杏螒颉㈩^腦風暴、角色扮演、視頻觀賞等。每次團體心理活動主要包括導入、活動體驗、活動討論分享、活動總結、活動結束等環(huán)節(jié)。其中活動討論分享是每次活動的重點,包括個體分享、小組內分享、班級分享?;顒芋w驗完成后,各小組組員在老師的問題引導下進行組內討論分享,然后再由小組代表把小組討論結果在全班進行分享和討論。

團體心理活動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分享和感悟,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有別于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心理輔導,更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為我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種新的范式,在以往的社團活動、主題班會、紀律教育等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德育教育的載體。

三、活動分享助學生明事理

學生的分享從一開始的只言片語到慢慢能夠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講出自己的感悟和看法,還有的學生能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出問題引發(fā)大家的討論和思考。比如在責任的體驗活動完成后,電器班的同學就目前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負責任的行為,而哪些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班長站到講臺上分享自己的感受時問全班同學:“大家覺得我負責任嗎?”班上馬上就有同學回應說:“不負責任。”班長接著問“哪些方面呢?”回應的同學接著說:“你作業(yè)做好不給我抄”。班長接著說:“嗯,因為我覺得給你抄作業(yè)是對你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大家覺得呢?”這時全班同學給與了熱烈的掌聲。

第3篇

近十年來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日益受到重視,團體心理活動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且正被越來越多的學校納入到課程的系統(tǒng)安排中。一些研究認為團體心理活動符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工具。目前團體心理活動主要以課程的形式在普通中小學開展,在中職生群體中開展團體心理活動的研究尚少,值得深入探索與思考。

一、團體心理活動在我校的實施情況

(一)指導思想

針對我校中職學生所具有的共性問題開展以班級為單位、以教室為主要場所、以活動為主要導向的團體心理活動,借助整個團體的動力及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團體成員更深的自我探索、自我領悟及自我完善。在彼此尊重、安全、輕松、開放的氛圍下,團體成員放下個人的防衛(wèi),充分投入團體活動中,在體驗和領悟中致力于每個成員的內在成長。

(二)實施目標

通過團體心理活動的開展豐富我校德育載體,在理論上進一步深化職業(y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職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研究,在實踐上探尋并建立一種科學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中職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方法和途徑,為中職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提供一種范式,對促進中職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具有現(xiàn)實和重要意義。

(三)實施對象

選取我校2014級學生作為實驗對象,使用心理測評系統(tǒng)中的《中學生心理素質量表》、《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對其進行測試,最后根據(jù)專業(yè)、班主任意愿等因素選擇9個班作為被試。

(四)實施內容

根據(jù)測試結果以及班主任討論會中反映的目前我校中職生存在的主要問題,以華南師范大學鄭希付教授提出的中學生心理素質結構模型為基礎,選擇和最終確定主要圍繞人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情緒調節(jié)能力、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進取心、抗挫能力、積極樂觀九種心理素質來設計和開展團體心理活動。每種心理素質設計一至兩次團體心理活動。

(五)活動設計和開展要求

每次團體心理活動主要包括導入、活動體驗、活動討論分享、活動總結、活動結束等環(huán)節(jié)。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一些熱身活動或小故事等引入活動主題;體驗環(huán)節(jié)開展主題相關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或游戲中體驗和感悟;討論分享環(huán)節(jié)通過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并分享討論結果,促進學生對游戲和活動的感悟;活動總結通過教師對本次活動的小結,點出活動的主旨,起到總結升華的作用;最后的活動結束可采用歌曲、詩朗誦、集體口號等形式,來達到進一步強化和提升活動效果的作用。其中,討論分享是每次活動的重點,包括個體分享、小組內分享、班級分享。活動體驗完成后,各小組組員在老師的問題引導下進行組內討論分享,然后再由小組代表把小組討論結果在全班進行分享和討論。

二、中職學校開展團體心理活動的意義和價值

(一)團體心理活動豐富德育載體

團體心理活動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分享和感悟,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有別于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心理輔導,更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可以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種新的范式,在以往的社團活動、主題班會、紀律教育等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學校德育教育的載體。

(二)契合中職學生的心身特點,提高教育成效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同,心理活動課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在做中學,在體驗中學的教學思想,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經(jīng)驗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學思想。這與中職學生不擅長傳統(tǒng)教學的學習,好動、好奇、好模仿、動手能力強等特點相符合,能很好地把中職生的優(yōu)勢特點展現(xiàn)出來,進而提高他們的信心和積極主動性。如此,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性得到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自然增加。

(三)促進班主任和學生心靈成長,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

通過團體心理活動,使學生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團結合作及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受到積極影響,促進其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使班主任在引導學生提高認識、促進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和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方面有更多的途徑和更有效的方法,提高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與自我效能感。

1.在活動體驗中收獲自信和積極主動的生活態(tài)度

不少班主任反映自己班上的學生剛進校時明顯缺乏自信心,很多學生不敢上臺發(fā)言,上課不敢與老師互動交流,班上死氣沉沉,毫無生氣。還有一些學生照相時不敢把自己亮出來,總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對自己沒有一點自信心。還有很多班主任反映絕大部分中職生都缺乏主動性、積極性,他們在學習社團、學校、班級活動等方面,都抱著消極的態(tài)度,不愿主動去參與和爭取,班主任需要在班上做大量的動員工作,很多時候還是收效甚微。

在一次次團體心理活動中,很多學生收獲了老師、同學和自我的肯定,在這些肯定中他們成長了,進步了。在課堂上他們能自信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在相機鏡頭前他們會自如地微笑……一位班主任老師說:“今年學校組織的校運會和藝術節(jié),我們班的學生不用我動員就自發(fā)地報名參加了,在校運會上他們努力拼搏、互幫互助、團結一致,取得了入場式第五名、一個單項第一名的好成績,這對于他們來說真的是很大的進步,看到他們的點滴變化,我覺得特別高興、特別自豪!我和他們一起在成長。”

2.在活動中增進感情,提高班級凝聚力

活動的互動交流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理解和接納,因此同學之間的交往更友善,班級氛圍更融洽。班級的凝聚力提高了,同學們更有青春活力,班風更積極向上。他們更加懂得團結合作的力量,更愿意打開自己的心扉,與同學真誠合作,共同完成學習和生活中的各項任務。

14會計2班的班主任分享說:“通過團體心理活動,我們班的同學有了更多的互動和了解,感情更加密切。他們學會了接納、傾聽和溝通,真誠對待他人。”14模具班的班主任感慨地說:“我們班的同學在每次活動中被帶動起來,放松身心,打開心扉,彼此合作,營造輕松愉快的班級氛圍,還拉近師生距離,班級的凝聚力大大提高?!?14物業(yè)班的同學說,這些活動讓他們體會到了團隊合作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這對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將會有重要的影響。

3.在活動中學習心理調節(jié),保持良好心態(tài)

學生在活動中對各種心理和情緒調節(jié)方法的學習和體驗,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的心情是可以去自我調控的。當他們有郁悶、憤怒、難過等情緒時,懂得了運用一些方法去自我調節(jié),讓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和心態(tài)。

4.在活動中體驗擔當,提高責任感

團體心理活動在促進學生各方面提高的同時,也促進他們對責任的理解,提高責任意識,包括對自己的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和對社會的責任。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生活更有活力。他們更加積極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更積極努力地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三、思考與建議

(一)設計獨具特色的校本化的團體心理活動方案和課程

中職生有其共同的特點,但是每個學校由于專業(yè)設置、專業(yè)構成、招生情況等因素差異,學生的情況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根據(jù)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獨具特色的校本化的團體心理活動方案和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決定著活動開展的實效性。拿我校來說,我校是工科學校,專業(yè)以工科為主,90%左右均為男生,在活動方案設計時必須考慮性別因素,很多其他學校適用的活動方案未必適合我校學生。

(二)組建一支優(yōu)秀的研究和實踐團隊

學校的教學和科研要有機地結合,以科研促進教學實踐的改革和提高。團體心理活動的開展也是一樣,學校可組建一支研究和實踐團隊,把活動的開展作為科研課題來抓,班主任和學校心理健康教師以及學校德育主管領導是必不可少的團隊成員。組建一支優(yōu)秀的團隊對團體心理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決定作用。

(三)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討論、反思和改進

團體心理活動的方案在設計出來后需要召集團隊成員進行討論、修改,然后開展實施。方案實施后還需再集中團隊成員就實施情況、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再次對活動方案修改和完善。

第4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現(xiàn)象 實踐活動

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在于人具有社會性,而這種社會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為人的心理活動。人具有豐富的心理活動,任何外部的客觀存在作用于人腦將會產(chǎn)生特定的心理活動,因此人具有相當?shù)膹碗s性。那么,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這個指向于做人的工作的人類實踐活動,就必須敏銳地抓住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并善于利用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我們都知道,人的心理其實主要就是人的認知過程、意志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的總和。其中人的認知和意志過程包括有諸多心理現(xiàn)象,比如說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情緒、意志等。人的心理特征則可表現(xiàn)為性格、氣質、能力、興趣、動機、注意等。由此可見,其實人的心理過程是相當復雜的。那么我們可想而知,做人的工作,將會是一項浩大而復雜的工程。今天,我們就著重從知覺出發(fā),探究知覺規(guī)律,淺析知覺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知覺,是人類心理現(xiàn)象之一。它是指當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人的知覺伴隨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人認識外界事物及其認識自身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獲得對外界刺激的理解與接受的過程中,總會利用或視覺的,或聽覺的,或嗅覺的,觸覺的對外界刺激的感知,而在單一地感知外界刺激之后,人會自覺地將感知結果通過人腦形成一個對刺激物完整的認識,從而記憶于人腦皮質層中,以便于日后對同一刺激的再認識,這就是知覺過程。由知覺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知覺之所以產(chǎn)生,是在于對外界刺激的多種感覺的接受與解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影響知覺質量的環(huán)節(jié)就主要集中在在外界刺激、知覺器官、知覺接受者的解釋這三個主要的地方。通過學習,我們還發(fā)現(xiàn),其實知覺存在著基本的特征,一是它具有整體性,即知覺是人對客觀事物整體的直接反映;二是它具有選擇性,它會因為知覺對象的相關特征及知覺主體的個人態(tài)度而產(chǎn)生不同的知覺效果;三是知覺具有理解性,即人在知覺客觀事物的時候,不僅直接反映它的形象,還能根據(jù)以往的知識經(jīng)驗去理解和說明客觀事物;四是知覺具有恒常性,即是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改變的時候,知覺的對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

對知覺的解讀,除了從知覺自身的特征出發(fā)進行分析,我們還應該從知覺的過程來解讀知覺的相關規(guī)律。由于知覺具有以上的基本特征,所以知覺的過程將會因為不同的因素而導致不同的知覺效果。比如說在知覺產(chǎn)生過程中,知覺對象本身的外部特征將會對知覺效果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例如形色鮮明的物體容易第一時間被人感知到,而相對外表不明顯的事物就很容易被忽略。此外,知覺主體也會因為自身的內在狀態(tài)和客觀活動范圍的差異而產(chǎn)生不同的知覺效果,比如說人的興趣愛好、知識經(jīng)驗以及活動目的、范圍不同容易導致對同一事物產(chǎn)生不同的認知。

以上對知覺的相關解釋,其實就是對知覺規(guī)律的總結。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理論層次的東西,那就是知覺理論。既然我們在以上對知覺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解讀,那么我們現(xiàn)在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來,看看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靈活巧妙地運用知覺理論來實現(xiàn)人的良好教育。由以上對于知覺理論的總結性分析,我們可以由此得知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如何做到將知覺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如果將其總結出來的話,那就是知覺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我們應該遵照以下幾條基本原則來實現(xiàn)結合。

一、尊重知覺的客觀規(guī)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個人對于事物的認知過程及其認知程度的規(guī)律,要科學地分析人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狀況,做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

二、抓住知覺的基本特征,善于因勢利導,利用知覺的整體性、選擇性、理解性、恒常性特征來設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得到實效;

三、要善于從感知對象下功夫,對知覺對象進行深入解讀與再塑造來開展新一輪的知覺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就應該要善于精心設計、塑造教育內容,以受教育者能夠迅速理解并接受的教育內容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堅持以人為本,從知覺主體角度出發(fā),科學分析受教育者的個性特征,進行精細化教育,改變傳統(tǒng)的一鍋端,一刀切的做法;

五、敏銳把握并科學解讀知覺偏差,及時汲取經(jīng)驗教育,利用知覺的理解性和恒常性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長遠發(fā)展探索出一條正確的施行方法。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將知覺理論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作用巨大的。當然至于如何將其結合是一個關鍵性問題,不過其實也并不難,關鍵在于是否尊重知覺規(guī)律,是否善于結合具體情況,將知覺理論正確靈活地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當中去。

參考文獻:

[1]胡凱.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08.01

[2]阿內特.青少年心理學第三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04

[3]潘懋元.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兩個問題[M].高等教育研究,1996

第5篇

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生劇變的時期,他們需要更深刻地思考自我與社會,更理性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并學會面對生活。高中心理活動課是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提升心理素質、開發(fā)潛能和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而課堂教學作為實施高中心理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既是師生共同學習的中心舞臺,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重要載體。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育,并非僅是相關心理學知識的傳授,而是偏重學生情感、意志品質、個人價值觀的培養(yǎng),因此,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方式不能促進學生對這些內容的有效學習。高中心理活動課教學必須面向學生這個主體,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鍛煉、在體驗中成長。這是高中新課程背景下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必然選擇。

一、“互動體驗式教學”概念界定及其理論依據(jù)

互動體驗式教學就是在學生體驗學習的基礎上,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真實或模擬的環(huán)境和活動,使師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通過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互動,讓學生通過充分參與活動來獲得個人的經(jīng)驗、感受,并進行交流和分享,在實踐活動中體悟和理解、內化相關知識,然后通過反思、總結,提升為理性知識,最后將理性知識遷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達到學生在親歷和體驗過程中理解知識、生成情感、健全人格、發(fā)展能力的教學目的?;芋w驗式教學過程實質就是教與學的交互、反饋和融合的互動過程。

“互動體驗式”教學有其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依據(jù)。社會心理學家大衛(wèi)·庫伯的“體驗式學習圈”所揭示的體驗與學習發(fā)生的過程機制,是互動體驗式教學設計與組織的心理學依據(jù)。大衛(wèi)·庫伯認為體驗學習過程要經(jīng)歷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到行動應用四個學習階段,學習者經(jīng)歷從感知者、觀察者、思考者到實踐者之間的角色轉變。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學”的教育思想是互動體驗式教學設計的教育學理論基礎。杜威認為,知識就是經(jīng)驗,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建立在對學習者有意義的、直接的、具體的經(jīng)驗之上。傳統(tǒng)教學以前人知識、課堂講授和教師主導為中心,忽視了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本身的社會活動的重要性,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應還原抽象理論知識于實踐,使學生在親身“做”的過程中具體生動地理解、掌握和拓展知識。

二、“互動體驗式”教學的課堂操作方法

根據(jù)中學心理活動課的特點,“互動體驗式”的課堂結構,可以架構為:“引入話題—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反思—分享交流—總結提升—遷移應用”這樣六個環(huán)節(jié)。現(xiàn)將它們之間的關系分述如下。

1.“互動體驗式”教學的前提:引入話題

“互動體驗式”教學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設計者是教師。因此,教師有一個啟動互動體驗學習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話題來引發(fā)學生參與體驗活動的興趣。話題可以是我們咨詢時了解到的學生們關心的話題,例如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學習、情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擾。

2.“互動體驗式”教學的載體:創(chuàng)設情境

作為“互動體驗式”教學的設計者,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設計、構建適合于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情境活動。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圍繞學習目標,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習者的個體需要,產(chǎn)生動機。在這個階段需要注意的是,所提供的情境材料,要能誘導學生有感有悟,能從中獲取新的認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是學生親歷的事件,也可以是案例,還可以是名人典故或者小故事。大課堂的空間下設計情境,既要圍繞主題,又要把握好時間。教師在設計情境時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興趣原則,即要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主題原則,情境要圍繞教學內容和主題,要和教學內容相契合;具體原則,情境要有目的、有計劃,內容不要面面俱到,要和教學單元的內容一致;時間原則,每節(jié)課的情境設計不超過15分鐘。情境設置可以利用小表演、投影或者錄像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實現(xiàn)。

3.“互動體驗式”教學的基礎:觀察反思

這個階段是學生個體對親歷過程進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觀念的自主體驗階段。這個階段教師要特別注意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指導他們探尋感悟或體驗的方式和方法。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的反應,引導學生關注所聽到、看到和感覺到的,將學生的體驗由感官的表層感受引入內心深層的思考。

4.“互動體驗式”教學的重點: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階段就是讓學生們分組討論、辯論,互相啟發(fā),運用團體的互動,讓學生個體用語言表達自己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的內心體驗,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鼓勵學生貢獻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體會和收獲啟發(fā)。團體內彼此的分享,是一個信息交流的過程。通過交流,可以促使作為體驗主體的學生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感受,使內化進一步深入,通過個體反思、同化或順應等方式,將親歷中對事物、知識的感知或者對情境、人物的情感體驗內化成為自身行為或觀念。在交流中,教師一方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亮點,引發(fā)學生更高層次的感悟和體驗;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從正面來指引學生的行為方向。為了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要求:尊重對方的觀點,專注傾聽,發(fā)言要圍繞主題,隨時聚焦和掌控好時間。

5.“互動體驗式”教學的核心:總結提升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教師的總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的總結要簡短、概括力強,可以通過名言警句將本次課程的學習理論要點進行連接、提升;也可以采用與學生分享的方式,用學生分享總結的最精彩的原話進行總結,這種方式不僅使學生感到被尊重,同時也鼓勵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使學生愿意分享自己的觀點。

6.“互動體驗式”教學的落腳點:遷移應用

遷移應用是互動體驗式教學的落腳點。它決定著學生體驗的方向和價值,起著強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親歷進行歸納、印證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體驗,要引導學生將課堂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出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為學生更深層次的體驗提供必要的條件。

當然,以上六個環(huán)節(ji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師備課情況有所側重,作靈活的調整,一切以實效為依據(jù),以發(fā)展學生心理素質和能力為目的。

三、“互動體驗式”教學的課堂操作策略

“互動體驗式”教學要求教師要善于把握心理學學科特點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挖掘互動體驗式教學的切入點和操作模式。

高中心理活動課互動體驗式教學如果離開心理學知識去實施,是無實效的。另外,體驗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學生不同、教師不同、教學條件不同,體驗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也應該是多樣性的。教師應根據(jù)心理活動課學科特點和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把學習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意志品質教育、人際適應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升學與擇業(yè)心理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等教學內容,選擇適當?shù)姆椒ê颓腥朦c,融入到恰當?shù)膶W習情境中,讓學生在多樣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和認知,這樣,既保證了體驗學習的時效性,又保持了體驗學習的多樣性,使每一次體驗學習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的領悟,對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的體驗。具體而言,實踐中可采用以下幾種互動體驗教學的方式。

1.心理情景?。ń巧缪荩Un堂上使用心理情景劇教學時要注意選題應能反映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劇情集中,反映教學主題,典型性強。整個情景劇的時長控制在八分鐘內為宜。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討論、分享體驗環(huán)節(jié),并從中歸納心理學理論知識或解決方法。

2.游戲活動。將游戲作為情境,讓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中獲得體驗、感悟、理解,從而達到心理成長。教學中開展游戲不只是為了讓學生有興趣,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游戲后的分享討論是重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游戲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結合學生的討論,點出相關的心理學理論,使學生在玩中、做中、樂中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

3.電影(視頻)賞析。所選材料要密切配合教學主題,所截取片斷要集中突出所講的心理健康內容,典型性強。時間不要太長,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觀看前提示學生注重心理感受,不要過分注重故事情節(jié)和藝術表演。視頻素材放映后,教師要組織討論或辯論,深入分享并要學生聯(lián)系自我形成心理學認識。

4.冥想。冥想是使人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tài)而增強自我體驗的一種心理活動方式。冥想可以使人們放下理性認識的控制,全然地感受自己的身體和內心,使生命的存在擺脫“我應該”的狀態(tài),全然地進入“我是”的自然狀態(tài),與真實的我在一起,去感受,去覺察,去發(fā)現(xiàn),去接納,去欣賞,去改變,去成長。課堂上如何使用冥想呢?先讓身體放松,然后根據(jù)課程目標使用指導語,語速緩慢、輕柔。如果有條件可以配上合適的音樂。最終通過分享、討論和總結、解說,提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思考與認識。

5.心理測試。讓學生通過對測試題的回答,了解自己某一方面的心理狀況,同時引出教學內容,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在使用心理測試時,要注意測試題的科學性。指導語應提示學生按照他們的真實感覺而非理性的“應該”去完成測試。分數(shù)只是參考,重要的是對自己的了解。分享討論時尊重個人隱私和個人選擇,不要強求每個人都表達或全部表達。

6.案例教學。圍繞教學目的,把學生的心理個案加以典型化和保密處理,形成供學生討論研究的案例。通過獨立思考和相互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從個案分析中了解某種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以及思考如何解決這類心理問題,從而增加自身的心理適應能力。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把學生們體驗學習過程中通過反思觀察所形成的意義通過行動應用來驗證和理解,透過“看”與“做”的交替,形成學習遷移的能力。

四、“互動體驗式”教學實踐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互動體驗式教學作為高中心理活動課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對它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對其特征和適用范圍以及操作策略也容易產(chǎn)生一些錯誤認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避免以下問題:

1.防止互動體驗式教學的“片面化”傾向

一些教師片面理解了體驗,僅把體驗學習理解為一種新的“寓教于樂”活動,只停留在“體驗”具體活動階段,忽略了學習者個人經(jīng)驗的處理及轉化,并沒有將體驗后促進其內化的“反思”“分享交流”“總結提升”或“遷移應用”等循環(huán)走完,結果是無法產(chǎn)生有意義的學習體驗與學習。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強調“互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去催化、引導學習者進行反思,并建構學習經(jīng)驗,然后將形成與類化的概念運用到新情境中去檢驗,防止出現(xiàn)只有“做”卻沒有“學”的片面化傾向。

2.防止互動體驗式教學的“趨同化”傾向

一些教師習慣于課堂教學的“統(tǒng)一性”,即用傳統(tǒng)課堂講解等方式代替學生的親歷,或者以教師個人的體驗、經(jīng)驗代替學生的體驗?;芋w驗式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的“獨特的自我”特性,因為體驗者的經(jīng)驗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個體體驗的程度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體驗的個體差異正是學生個性在“體驗教育”中的必然反應,也是教師因材施教的基礎,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每一個學生在任何問題面前的真實心態(tài)。對待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的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出現(xiàn)的不同的體驗感受,教師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芋w驗式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于積極觀察、認真引導,并善于捕捉最佳契機,引導學生來印證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體驗。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學生最可靠的心理支持源。

3.正確認識并定位互動體驗式學習的作用

體驗學習在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高中心理活動課的學習主題都需要用體驗學習方式來進行。教師要善于將體驗與其他多種教學方式根據(jù)教學內容,依據(jù)恰當、合理的教學目標,整合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方法。

總之,在體驗學習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當今,互動體驗式教學將成為普遍采用的心理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它還有許多方面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探討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嚴奕峰.體驗學習圈:體驗與學習發(fā)生的過程機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2]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第6篇

關鍵詞: 職高學生 心理學教學 體驗式探究教學

一、問題緣起

心理學的概念比較難懂,理論比較抽象,而職高學生的文化基礎又比較薄弱,理解接受能力較低,因此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自身的心理活動,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盡量提供感性材料,使看不見、摸不著的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具體化、形象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自主體驗、建構知識,增強教學效果。因此,體驗式探究教學不是先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各式各樣的心理活動中,諸如觀察、調查、實驗、溝通、游戲、角色扮演、收集材料等活動中,通過實踐親歷和心理親歷,感悟、探究心理活動,親自得出心理結論,使他們參與并體驗心理活動的過程、知識的獲得過程,建構起心理學的良好認知結構,并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例如教學“情感種類”時,我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一個心理實驗: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元旦放假一周”。因臨近元旦,學生都很想回家,學生聽到老師說的這個消息,入境,高興得熱烈鼓掌,產(chǎn)生激情。接著我提出問題:“同學們剛才的情感體驗有什么特點?”啟迪學生思維,學生分析歸納,得出“激情”的定義。然后進行事例分析,即教學中應如何控制消極激情,使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這種體驗式探究教學,使心理學各項教學目標都能比較好地落實,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因此,在職高心理學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探究教學是可行和有效的。

二、實施體驗式探究教學的步驟和方法

1.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引發(fā)認知沖突。

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新知的認知經(jīng)驗和探究的欲望,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提供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構建的學習情境,如: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想象情境、質疑情境、糾錯情境等,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jīng)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這是體驗式探究教學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思維的過程”時,教師播放多媒體動畫:很多學生在考試時,寫著寫著,突然被一個單詞、句子或公式、定理卡住了。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那些被卡住的東西才慢慢清晰起來,但至提筆正要寫時,那些東西似乎已到了筆尖,卻寫不出來,真叫人苦不堪言……教師趁機提問:這種“思維卡殼”是什么心理現(xiàn)象?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有效調適它?今天我們學習了“思維的過程”,就能解決以上問題。這樣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既能為學生排憂解難,加強心理指導,又能讓學生認識到學有所獲,認識到心理學的實用性,從而使學生喜歡上心理學,激發(fā)他們對心理學課的熱愛之情,喚起他們的濃厚興趣。

情境的創(chuàng)設決定著學生體驗、探究的方向和意義建構的內涵與質量,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在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時,首先要營造開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驗到歸屬感,讓學生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強烈體驗的內驅力。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能徹底放松心態(tài),積極主動地思維,展開想象,敢于標新立異,產(chǎn)生自覺參與和充分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2)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引問題的學習情境。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引發(fā)學生的心理體驗。但教師更重要的是,所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必須以教學任務為基礎,使學生在豐富心理體驗的基礎上,積極學習新課,使學生獲得發(fā)現(xiàn)和提出心理問題的體驗:①要有難度,但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使學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②要考慮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認知水平,應面向全體學生,切忌專為少數(shù)人設置;③要簡潔明確,有針對性、目的性,表達簡明扼要、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以免學生思維混亂;④注意時機,即情境的設置時間要恰當,以尋求學生思維的最佳突破口;⑤要少而精,做到教師提問少而精、學生質疑多而深。

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初步心理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明確學習的任務課題。教師通過重點講授,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激發(fā)學生心中的疑問,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引發(fā)認知失調,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主動探索心理知識的欲望。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并做出大膽猜想,在原來的認知基礎上構筑新的知識結構。例如學習“記憶與遺忘”,在情景體驗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學習課題:人為什么會遺忘,你想知道遺忘的規(guī)律嗎?你想變成記憶超人嗎?通過自由質疑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2.提供學習資源,積極感悟,體驗探究。

教師借助于網(wǎng)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的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經(jīng)歷觀察與操作、比較與概括、猜想與驗證,積極感悟新知,體會體驗的樂趣,進行心理活動的探究。例如學習“情緒和情感”,學生圍繞“為了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應該如何擺脫不良或消極的情緒”的問題開展探究。學生搜集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結合自身的心理體驗,通過溝通、交流,探究排解消極情緒和情感的方法。學生的看法有:當我難過的時候,我就想哭,哭完了就好了;我想找人傾訴或寫日記;我想揍人;我想摔東西;我只想一個人喝的爛醉,忘記痛苦和煩惱……從而得出結論:發(fā)泄是情緒排解的重要方式。

教師:這些都是我們排解痛苦的方法,請大家來想一想,這些方法我們分析歸納起來,哪些方法是可取的,哪些是誤區(qū)?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并以思維導圖作為工具,畫出下圖:

教師要鼓勵學生置于情境之中,借助于心理活動的載體大膽表現(xiàn)心理活動,去體驗心理活動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把探究心理活動和心理問題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經(jīng)歷“再發(fā)現(xiàn)與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3.合作探討,共情理解,相互促進。

教師在這一階段通過協(xié)調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使學生積極探討,達到共情理解,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合作應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心理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最終建構有重要作用。

心理實驗證明:對學生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交流,尤其是同齡之間的交流。因而,心理學教學過程必然伴隨著心理活動交流過程,如師生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與教學媒體的交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與老師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猜想中交流,在參與心理表現(xiàn)的活動中交流。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有助于學生相互探討分析,揭示心理活動和心理問題的成因和規(guī)律,期望在合作、交流、探討中實現(xiàn)學習互補,達到思維、智慧和成果共享的目的,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心理素質的提高和發(fā)展,使每位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逐步提高,使學生提高交往能力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他人的心理問題的共情(共感理解)能力,這是學會共同做事、共同生活的必備心理素質之一,也是心理咨詢最重要的技能。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平行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例如學習“記憶與遺忘”時,教師提供材料供學生合作探討:有一位高二女生,在課上給同學寫情書,老師發(fā)現(xiàn)后很生氣,但她說是以前寫的,不是上課寫的,老師更加憤怒,推了她一把,她摔倒了,于是跟老師對立起來。再加上她以前經(jīng)常無故曠課、逃學,在校表現(xiàn)不好。學校讓她休學一段時間,回家深刻反省。她感覺委屈憤怒,老師對她不公平,想告老師又怕告不贏。后來,她自己厚著臉皮又回到了學校,老師對她不聞不問。她覺得這是對她很大的傷害,想忘記卻無法做到,很痛苦。她為什么會這樣呢?如果你是她,怎么才能讓自己不再痛苦?

學生1:寫情書、曠課、逃學等都是錯誤的,違反了中學的校規(guī)校紀,老師推學生有違師德規(guī)范。雙方都有錯誤。

學生2:老師推學生,主觀武斷,讓她休學,她感到不公平,傷心、難過,認為對她的人格是一種侮辱。

學生3:不管怎樣,老師最后還是讓她進教室學習,這對她也是一種寬容。

學生4質疑:為什么平時要逃學呢?高中生是不準談戀愛的,難道不知道嗎?寫情書、曠課、逃學,老師當然會生氣,在校表現(xiàn)一貫差,老師也不喜歡。老師誤解了,為什么不向老師解釋清楚呢?

學生5:事情的發(fā)生,兩個人都有責任。如果當時她認錯態(tài)度好,跟老師解釋清楚,老師就不會生氣和誤解。但是,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已沒有機會改變過去發(fā)生的一切,只能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調整自己的認知,讓自己盡快地釋懷,淡然處之,時間就是心靈最好的良藥,會治愈一切心靈的創(chuàng)傷,從教訓中成長。

學生6:不要再拿過去的事情折磨自己了,振作起來,迎接美好的明天吧。

……

通過合作、交流、探討,學生從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色、觀點出發(fā),闡述自己的心理活動體驗和理解,積極主動地交流、討論、探究,獲得心理問題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律,學會了從多角度思考、理解心理活動和規(guī)律,學會了共感理解,學會了平行思維,培養(yǎng)了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做到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

4.知識整理,實踐運用,體驗內化,思維創(chuàng)新。

學生在體驗、探究過程中對心理問題所提出的猜想有可能各不相同,而在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體驗心理、探究知識的途徑也不是單一的,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對心理知識產(chǎn)生多種理解和認識,學生對心理知識的理解是零散的、沒有規(guī)律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監(jiān)控的過程中,解決學生在自主體驗、探究學習中出現(xiàn)的難題,引導學生結合各心理學知識點及重難點進行強化和系統(tǒng)整理,以便學生進一步理解心理知識,同時驗證自己的學習情況,體驗成功的喜悅。為了使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體會到學習心理學的價值,教師在實踐應用階段,要根據(jù)學習的內容,圍繞讓學生學會應用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目的,利用網(wǎng)絡容量大、形式生動的特點,組織設計有趣味、有層次、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發(fā)展能力。如在學完錯覺后,我們可以借助于網(wǎng)絡設計一些錯覺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運用錯覺的知識和原理,再次體驗、探究,獲得思維的創(chuàng)新。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遺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為什么有些讓人內心痛苦的事情想忘卻忘不了,有人耿耿于懷,以至產(chǎn)生心理障礙,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呢?

5.反思總結,強化體驗,意義建構,拓展延伸。

為了達到情感體驗和理性認識的雙豐收,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體驗式探究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回顧和總結、反思和評價,并通過交流促使學生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概括和反思的能力,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引發(fā)進一步的思考,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有效拓展學習的空間??偨Y要把當前所學知識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作為總結的“主題”,通過總結鞏固知識,建構意義。例如學習了“情緒和情感”,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反思:我們發(fā)泄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能把我們自己的痛苦轉嫁到別人的身上,更不能搞破壞。進而拓展探究:你了解的情緒和情感的障礙有哪些?如果同學有情緒和情感問題,你應如何幫助他們進行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回顧和總結、反思和評價,主要由學生自己作出,教師只給予必要的輔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心理活動的變式訓練,獲得心的體驗的進一步強化,促成心理知識的意義建構。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獲得心理知識和技能的拓展延伸、體驗升華。

三、教學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

1.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情商,給予成功體驗。

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讓學生體驗成功,即使只有一點點進步,也會使學生深受鼓舞,始終沉浸在好奇和成功的喜悅中,會使學生的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體驗成功會使人們自強、自尊、自信。通過親身經(jīng)歷的心理事件和事實使自己從內心深處感到“我能行”,從而擯棄那種“我不行”的自卑感,增強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敢于爭取更大勝利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2.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體驗式探究教學。

體驗式探究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盡可能地因材施教。教師的活動主要體現(xiàn)在創(chuàng)設情境、啟迪思維,做學生學習的激勵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指導、監(jiān)控、調節(jié)就是根據(jù)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提供合適的、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力爭使每一個學生每次課都有提高。對心理發(fā)展比較好的,給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通過課堂心理水平測試,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情況,增強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的信心和練習的興趣。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學習,又能控制個別學生的非學習行為,我們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監(jiān)控系統(tǒng)進行循環(huán)監(jiān)控和個別指導。

3.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體驗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估計學生的思維空間,給予學生充分的體驗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啟發(fā)的教學形式,通過設計具有一定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心理問題思考。教師則應走到學生中去,針對學生產(chǎn)生的問題,及時引導,不苛求統(tǒng)一的結論,從而鼓勵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有效實現(xiàn)師生互動。

參考文獻:

[1]李秀偉.喚醒情感――情境體驗教學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2]靳玉樂.探究教學的學習與輔導[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3]鄭金洲.體驗教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第7篇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心理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1297(2012)08-0279-01

激烈競爭的現(xiàn)代社會向我們預示著:21世紀最大的財富就是人才。因此,關注21世紀的主人——兒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歷史和現(xiàn)實的意義。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生,在人生成長、學習的路上跨出了充滿希望的一步,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為他們將來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學生未來的成長,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發(fā)展。而在眾多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中,心理活動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作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在具體的活動中,我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以學生需要為出發(fā)點,尊重與理解學生,力求學生人格的整體性發(fā)展。

一 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氛圍

如果說教育是心與心的交匯,是靈魂對靈魂的告白,是生命節(jié)律的振動。那么我們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則是每個學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歷程,它需要在一種彼此尊重、接納、信任的氛圍中,放下個人的防衛(wèi)意識,與其他成員進行探討、分享,真誠地進行交流,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應該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心理交流,能使學生不僅是從教師那里,更重要的是從活動課形成的心理場獲得心理支持和經(jīng)驗,增進心理健康。

1.淡化學科體系

首先要明確,心理活動課不是心理學專業(yè)課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學概念和理論知識為目的的;但并不是說心理活動課中就絲毫沒有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事實上,每一節(jié)心理活動課都是以相關心理學理論基礎為背景知識,只是這些知識并非是以學科的直接結論和理論形態(tài)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是經(jīng)過處理后以比較通俗化、生活化的闡釋形態(tài)出現(xiàn)的,并滲透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始終。

2.創(chuàng)設情景,積極準備

講授知識為主的課要精心準備,活動課老師學生要準備的工作也很多。教師要選好主題,設計活動方案,收集各種有關資料,盡其所能了解學生等。授課教師由于課前篩選的這個故事來自學生生活,具有代表性,所以當讓他們說說自己看法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課堂也就隨之“活”起來了。所以,老師和學生的充分準備,是上好活動課的重要一步。

二 采用多樣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活動的形式應該是根據(jù)活動的具體內容、目的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定的。因為年齡限制,中小學學生的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性思維,決定了中小學生心理活動要形式多樣、輕松活潑,例如游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行為訓練、心理測試等等。在活動中,還可以融入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另外,教師還要根據(jù)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精心地進行科學的設計,體現(xiàn)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層次性?;顒舆^程中,教師只給適當?shù)膯l(fā)、引導、示范,要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活動,在活動中訓練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自強、自立、自信,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何種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動中,教師都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整個過程應該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教師不作過多的講述、講解,使學生把活動課上所獲取的心理體驗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指導實踐。即使是在教給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技巧時,也應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總結、去想辦法,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以提示,最后幫助歸納、總結、補充和提煉。這種讓學生自得自悟的方式顯然要比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有意義得多,體會也深得多。

三 重在感悟,實際運用

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要在總體把握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發(fā)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學生年齡特點為主線,突出心理知識、心理訓練的系統(tǒng)性,要堅持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原則,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避免把心理活動課上的單純的心理知識傳授課。在活動中,我力求讓學生多活動、多訓練、多感悟,從而把活動課上所獲取的心理體驗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指導實踐。

1.重視學生心的內心體驗,心靈感悟

小學生心理世界是隱蔽的、復雜的,心理活動課的心理素質教恰好與人的心理世界溝通?!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活動中,我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體會、琢磨,產(chǎn)生共鳴。在輔導《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學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鬧矛盾了,你的心情會怎樣?”、“假如你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你會怎么想?”等問題,讓學生經(jīng)歷內心的思考、內心的體驗,有感而發(fā),反映出真實心態(tài)。通過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心靈頓悟,調適自己的心境?;顒又校瑢W生有不同的心靈感悟,我盡量做到對學生的回答不妄加評判,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延伸課外,實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