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0:52
序論:在您撰寫編輯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能源類技術; 技術性論文; 題名編輯加工
國家標準規(guī)定;科技論文的提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題名所用每一詞語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技術性論文是工程技術人員為報道工程技術研究成果而提交的論文, 這種研究成果主要是應用已有的理論來解決設計、技術、工藝、設備、材料等具體技術問題而取得的。技術性論文對技術進步和提高生產力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 對于提高研究水平、減少無效勞動和推動科學技術發(fā)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為科技工作者, 只有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的一般方法, 了解編輯出版對文稿質量和規(guī)格的要求, 熟悉有關的國家標準和規(guī)定, 并通過寫作實踐, 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才能得心應手地寫出符合要求的論文。
題名是讀者獲得關于論文的第一條信息,一定要準確、具體地反映全文內容,切忌籠統(tǒng)。題名應使讀者一看即可知其感興趣的內容, 具有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初學寫作技術性論文者, 大多不太了解論文題名的特征, 致使不少論文題名不符合出版要求。筆者就此談談自己在技術性類期刊編輯工作中得一些粗淺的體會和心得。
1 題名的概念
題名是用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1] 這個定義的內涵,至少有三個特點:一是必須反映報告或論文主題的特定內容,包含最重要的主體要素。二是反應報告和內容的語言文字,必須包含最準確的語言要素,合乎語法。三是表達報告和內容的主題要素,必須與最簡明最準確的語言要素相結合,形式上完美,合乎邏輯。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 科技信息量猛增, 為了便于論文所報道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這一信息系統(tǒng)的收集、儲存、處理、加工、檢索、利用、交流和傳播, 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各國標準化組織都對論文題名的技術規(guī)范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 如詞語和符號的使用, 題名字數的限量等。我國頒布的科技論文題名字數的國家標準是, 題名字數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要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符、代號和公式,要使用規(guī)范化的名詞和術語。這20個字是論文的總綱, 需要下工夫斟酌。
2 技術性論文題名的特點
一個好的技術性論文題名, 要具備3 個特點: 明確、正確、準確。
題名要明確, 避免含混空泛。題名語句所表達的意思清楚明白, 并有確切內容。使讀者粗略一眼就可找到其感興趣的內容,即可提起其繼續(xù)閱讀文摘和其全文。反之就失去此目的。這是對學術論文題名的起碼要求并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題名要正確, 避免偏頗背題。題名與文章內容有關, 合乎文章內容的要求。這是對學術論文題名的基本要求。題名要準確, 避免過寬或過窄。題名恰如其分地反映文章特定內容,準確而具體地指出論文研究的對象, 并恰當地概括研究的范圍、達到的深度等。題名準確, 研究者才可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題名盡量不要超過20個字,不要過分追求內容的詳細,使次要內容也在反映其中,影響讀者閱讀的興趣。
技術性論文題名文字不能太長, 又要概括論文的中心思想。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大的信息量, 用最精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和明確反映論文的主題。 技術性論文題名還要求莊重嚴肅,語法結構要合理、專業(yè)術語要規(guī)范化。
3 題名擬制應避免出現的問題
一是表達的意思不明確, 含混不清。例如:“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優(yōu)化分析”一文主要是對復合式供電模式進行的設計, 但題名并未反映該內容, 表述不明確, 讀者無法從題名中獲得該文章的主旨。
二是與文章內容不匹配, 空泛無物。例如:“天然氣替代乙炔技術的研究”一文介紹為了盡快取代乙炔, 減少環(huán)境污染, 人們正在努力尋找和開發(fā)新型焊接氣, 介紹了烯烴類品質不高, 提出了天然氣替代乙炔的關鍵技術包括天然氣添加劑、天然氣件壓閥、天然氣焊接嘴三項。該文章不但邏輯混亂, 題名和內容之間關聯(lián)也不緊密。
三是不同層面問題過多, 混淆層次。例如:“供熱系統(tǒng)中動力設備的節(jié)能問題分析”一文介紹了供熱系統(tǒng)中的風機和水泵存在的問題, 調節(jié)流量的方法分類和比較, 流量調節(jié)技術在供熱系統(tǒng)中的應用, 變頻節(jié)能實例分析等內容。由于內容涉及的問題不在一個層面上, 且無必要的邏輯聯(lián)系, 顯得雜亂無章, 題名也無法概括主題思想。
四是小題大做, 題旨過寬。例如:“熱泵技術與可再生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這個題名可以理解為熱泵技術的開發(fā)利用和可再生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兩個內容, 但原文章主要是想通過對可再生資源與熱泵關系的分析以及對熱泵低溫熱能采集方式的論述, 來表明可再生資源是熱泵低溫熱源的主要來源。所以, 題旨過寬, 誤導讀者。
五是大題小做, 題旨過窄。例如:“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品牌的清潔生產企業(yè)”一文由某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撰寫, 想說明節(jié)約發(fā)展和清潔發(fā)展是我國啤酒國際化戰(zhàn)略的必然選擇, 提出切實轉變增長方式, 實現節(jié)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持續(xù)化和常態(tài)化, 清潔生產提高了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選題很好, 但題大內容小, 沒有把握好尺度, 有故意拔高之嫌。
4 題名擬制的文字技巧
4.1 盡量使用以名詞或名詞性詞組為中心的偏正詞組。
擬制題名是要使主題要素和語言要素合乎邏輯規(guī)則,或者說用語言文字表達主題信息的結構。技術性論文盡量不用動賓結構做題名。例如“解析鏈條鍋爐分層分行給煤裝置”可改為“鏈條鍋爐分層分行給煤裝置解析”;“研究一種制取苯乙醛的新方法”可改為“一種苯乙醛制取新方法的研究”。
但是當中心動詞帶有狀語時, 則仍可用動賓結構。例如“用機械共振法測定引力常數G”。另外,“論…8943 .”“談…8943 .”等形式的題名也可用動賓結構。例如: 試論物流系統(tǒng)的網絡模式。
4.2 盡量精練并刪去多余的詞語。
4.2.1 “分析”“探討”“研究”等詞意義相近, 在題名中出現一次即可。例如:“地下商場冰蓄冷低溫送風的分析研究”可改為“地下商場冰蓄冷低溫送風的分析”。
4.2.2 “對比”一詞往往也包含了“分析”的含義, 此時“分析”可不用[2] 。例如:“兩種太陽能集熱器的熱性能對比分析”可改為“兩種太陽能集熱器的熱性能對比”。
4.2.3 “淺析”“初探”“淺談”等詞不適合出現在技術性論文中。例如:“關于風力機異步變漿的初步研究”在文章內容足夠深刻的情況下, 可改為“關于風力機異步變漿的研究”。
4.2.4 “關于”“針對”“就”等詞使語句累贅, 在不影響表達的情況下, 能不用就不用[3] 。例如:“關于風力機異步變漿的研究”可改為“風力機異步變漿的研究”。
4.2.5 “我”“某”出現在題名中不能表達確切身份, 應該補全。例如:“淺析我省農業(yè)生物質能熱電聯(lián)產綜合利用”可改成“淺析XX省農業(yè)生物質能熱電聯(lián)產綜合利用”。
4.3 避免“的”的多用和漏用。
例如:“顯熱儲熱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的研究”意思為顯熱儲熱材料的制備及顯熱儲熱材料的性能的研究, 多項定語中的“的”字多用則累贅,原題名改為“顯熱儲熱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更通順。
例如:“高層建筑變水量供水電氣控制系統(tǒng)”定語同中心語界限不清, 不便理解, 應改為“高層建筑變水量供水的電氣控制系統(tǒng)”。
4.4 不能茍簡[4]。
例如:“空冷散熱器換熱特性的數值研究”若改為“空冷散熱器換熱特性的研究”就擴大了題旨, 因此“數值”二字不能省略。
4.5 慎重使用縮略詞。
技術性論文大多在行業(yè)內傳播, 對某行業(yè)共知共用的縮略詞一般可以使用。但要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或非本行業(yè)內的縮略詞。如屬未公認者,就要在題名中寫全稱,而不必在其后用括號注明。另外, 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也盡量少用。
4.6 可適當使用副題名。
使用副題名有幾種情況: 題名不易簡化時, 可用加副題名的辦法來減少主題名的字數; 題名語意未盡, 可用副題名補充說明論文的特定內容; 一系列研究工作用幾篇論文報道, 或者是分階段的研究結果, 各用不同的副題名區(qū)別其特定內容。
4.7 盡量使用關鍵詞語和規(guī)范詞語。
使用論文中的關鍵詞語和規(guī)范詞語, 有助于概括論文的基本思想并減少題名中的詞語數量, 還可增加論文的被檢次數, 便于論文傳播中的摘引和檢索, 從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數。擬制題名時可以假設自己要在文獻索引里去查閱與某一工作有關的論文時將會查找的分類或詞語, 那些詞語很可能就是該文章的關鍵詞語。
參考文獻
[1] 王成宇. 并列型題名各并列項的信息量問題[ J].語言文字應用,2002(3): 15- 22.
在網絡的數據通信當中有很多的網絡通信方式,而不同的網絡應用是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網絡通信方式進行數據通信的。現階段較為常用的網絡通信方式有單播、多播通信以及廣播通信這三種,其中單播通信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于網頁的瀏覽等相對比較簡單的網絡通信環(huán)境中,而多播通信一般都是用于會話,比如說視頻通話這一類的。而廣播通信的使用范圍與多播通信大致相同,但是廣播通信的通信對象是不受通信限制的。我們這里所說的這三種通信方式是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還有其他的一些通信方式也被運用魚不同的網絡應用中。
2網絡編碼
2.1網絡編碼的基本原理
網絡編碼較為全面的定義了網絡結點輸入和輸出的關系,中間結點一旦具備編碼條件,那么中間結點就會對其所接受到的數據按照相應的方式進行編碼方面的處理。當編碼的數據被逐漸的傳送到后續(xù)結點之后,后續(xù)結點可以進行編碼,也可以不進行編碼,如果有需要還要進行編碼的話,這時就要對接到的信息按照之前的方式再進行一次編碼,然后傳輸,經過不斷的反復編碼傳輸,最終就會實現所有的編碼信息都能夠到達目的結點。最后一步工作就是目的結點通過對信息進行譯碼之后,就可以得到最初結點所發(fā)出的基本信息了。
2.2網絡編碼的構造方法
在對網絡編碼的研究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結點要根據哪種方式對所接受的數據分組進行編碼組合。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網絡編碼的構造方法進行了相應的分析探討,比如說采用的編碼系數選擇方式,分組編碼操作方式等方面,其具體的表現是根據編碼結點分組進行編碼操作的方式,其中線性網絡編碼主要表現是結點對所接受的數據分組實行的是線性編碼組合型操作,不然編碼的工程就會變?yōu)榉蔷€性網絡編碼。我們根據編碼系數的選擇方式,把網絡編碼構造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確定性網絡編碼,另一種是隨機網絡編碼。這兩種編碼都有一定的好處,但是確定性網絡編碼構造方法的編碼系數是根據某一種算法進行確定的,而隨機網絡編碼中編碼系數是從伽羅符號中隨機進行選擇的,因此隨機網絡編碼構造方法在整個的網絡編碼系數選擇中占據著靈活性的地位,這也是隨機網絡編碼構造方法的特點。我們根據編碼在網絡系統(tǒng)中的具體實現過程,將網絡編碼分為了兩種編碼形式,一種是集中式網絡編碼,另一種是分布式網絡編碼。集中式網絡編碼是在編碼的過程當中需要了解全局的網絡拓撲,根據全局網絡的情況來分配相應的編碼系數,這一編碼形式并不適合拓撲變換較大的無線網絡。分布式網絡編碼僅僅需要了解網絡當中一部分拓撲信息就可以進行相應的編碼操作,而且分布式網絡編碼還具有較為良好的應用性能。
2.3網絡編碼應用網絡數據傳送的研究
網絡編碼是一種編碼和路由信息交換的技術,在傳統(tǒng)道德路由方法基礎上,通過對接收的多個分組進行相應的編碼信息融合,以達到增加單次傳輸信息量的作用,從而提高網絡的整體性能。網絡編碼最開始提出時是因為多播技術,網絡編碼最初是為了提高網絡多播的數據速率,而隨著網絡研究的不斷深入,使得網絡編碼在其他的領域也逐漸有了優(yōu)勢,比如說提高網絡帶寬的利用率,從總體而言,對網絡編碼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網絡的實際吞吐量,進一步的減少了數據分組的傳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據傳送的功耗,由此我們看出網絡編碼為網絡的數據傳送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新的途徑。
2.4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傳送技術研究趨勢
隨著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出現了很多新的理論,但是網絡編碼所面臨的問題也隨之增多,尤其是網絡編碼的網絡數據傳送技術問題,雖然經過近幾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仍然面臨著許多難題需要我們去逐一解決。
1)網絡編碼復雜度得到降低
現階段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在提高網絡編碼效率的同時降低網絡編碼的復雜程度。這會涉及到網絡編碼的相應網絡開銷,這也是作為網絡編碼性能評價的內容之一,還有就是在網絡編碼實用化的過程當中,逐漸控制網絡編碼的復雜程度,減少網絡編碼需要的額外的計算量,從而降低系統(tǒng)的實施成本。這對于網絡部署以及應用網絡編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數據傳送可靠性研究
保證網絡性能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提高網絡數據傳送的可靠性,現階段對網絡數據傳輸可靠性的網絡編碼研究主要是根據多徑路由展開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網絡編碼中的數據傳輸提供了可靠性。因此在多跳動態(tài)的網絡環(huán)境當中,分析研究提高網絡編碼數據傳送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3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的相應解決方案
1)在對網絡編碼的網絡協(xié)議結構研究當中,其出發(fā)點主要向三個方面集中:一是較為系統(tǒng)的分析網絡編碼在各個協(xié)議層與現有協(xié)議相結合的參數,其目的是為了讓應用網絡編碼提高網絡的系統(tǒng)整體性能;二是設計相應的對應網絡性能指標的線性規(guī)劃模型,以便求解出線性規(guī)劃模型的最有設定;三是提高各個協(xié)議層之間的信息反饋機制來實現參數的實時調整。
2)在對網絡編碼時延約束控制的研究當中,針對數據在網絡中各個結點頻繁的參與編碼和解碼的操作,使得數據編碼時延逐漸成為了網絡數據傳送累積時延的主體,基于此種情況,我們在網絡編碼的實際應用當中,提出了基于數據傳送時延約束的網絡編碼模型,這一模型的出現在較大程度上對傳送時延進行了優(yōu)化的控制;與此同時我們還引入了數據傳送信息反饋機制,以此來促進數據在網絡結點中的及時有效傳送。
4結束語
2基于網絡技術學術期刊編輯流程的創(chuàng)新
2.1選題、組稿方面的創(chuàng)新
學術期刊編輯需要及時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反饋,并且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選題,傳統(tǒng)的選題策劃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而網絡信息的便捷性使學術期刊的選題策劃變得十分簡單。學術期刊編輯可以根據學術專業(yè)的特點精心設計,組織策劃和開發(fā)選題,不斷提高選題的質量和水平。學術期刊的編輯在網絡上通過關鍵詞、主題詞等的詞頻搜索、檢索可以快速掌握選題在國內外其它刊物上的發(fā)表信息,同時編輯還可以通過其它刊物的文獻資料掌握選題的研究價值和研究方向。編輯部通過策劃、比較、分析和選題確定,及時評價選題的科學性和研究價值,編輯部通過網絡調查使讀者參與網絡互動,分析市場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組稿計劃和編輯方案。在網絡化的幫助下,學術期刊可以將組稿計劃及時在網絡上公布,給期刊讀者更多的信息和透明度。編輯部通過在線交流和電子郵件與專業(yè)學術條件符合要求的專家學者約稿或組稿,能夠提高組稿效率。通過網絡技術,編輯部既能快速、高效地組稿、約稿,同時讀者又能夠參與編輯過程,有利于讀者群體的擴大。
2.2審稿方面的創(chuàng)新
網絡時代的背景下,學術期刊的編輯通過網絡數據庫可以方便地查閱各種科技文獻資料,同時利用數據庫的高速運算機制提供的檢索功能,通過關鍵詞、主題、期刊來源、參考文獻等條件進行定向檢索,進而審查稿件的學術價值、論文水平和創(chuàng)新之處,提高了審稿的工作效率和稿件質量。同時數據庫上提供的強大的抄襲和復制率查詢使稿件的可信度和防止稿件抄襲有了極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稿件整體質量,避免學術剽竊。針對學術期刊的復審和終審,編輯部無需再用傳統(tǒng)的會議或當面審核的方式,通過網絡交流和在線審稿的方式,網上優(yōu)選的專家或審稿人,即使身處異地,同樣可以審稿,編輯部在網絡上綜合專家或審稿人的意見。網絡審稿的方式節(jié)省了審稿時間,降低了審稿費用,并通過優(yōu)秀專家和審稿人提高了審稿質量,縮短了審稿周期。
傳統(tǒng)的稿件收集過程中,因為人為錄入的誤差導致稿件的錯誤率增加是編輯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但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通過網絡交稿的方式大大縮短了排版時間,保證了稿件的準確性,降低了稿件的錯誤率。學術期刊編輯在電腦上通過電子排版系統(tǒng)對稿件進行編排處理的同時,可以隨時根據版式要求和其它編輯的意見進行及時修改。鑒于學術期刊的特點,其專業(yè)性較強、術語較多、專業(yè)符號較多,運用計算機編輯軟件中的專門模塊可以方便地查詢常見錯誤和編輯專業(yè)術語中的錯誤。對于準備采用的稿件,編輯人員在電腦上進行編輯的同時還可以將編輯和修改痕跡保留下來,方便審核或主編審閱。對于包含較為復雜的圖表、公式等稿件,編輯人員可以將其通過網絡交給專業(yè)技術編輯或美編對圖表、圖片進行編輯排版。校對人員通過專業(yè)軟件進行機上校對,或通過聯(lián)網進行交叉校對,提高了稿件的準確率,縮短了校對時間。
2.4出版方面的創(chuàng)新
普通的期刊編輯部可以加入專業(yè)網站的大型網絡期刊數據庫,規(guī)模較大或影響力較大的期刊或編輯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要求建立自主網站,實現期刊網絡化出版。網絡化的出版方式提高了學術期刊的出版效率,擴大了讀者群,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讀者能夠及時、方便、快捷地查閱學術期刊和利用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的方式提高了學術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增加了學術信息的影響力,同時通過網站數據庫的查閱記錄和引用記錄等信息使編輯可以獲得文稿查閱量和引用量等信息,同時許多期刊社或編輯部自建的網站通過建立論壇或交流空間等方式增加了讀者與編輯互動交流的空間,使編輯過程體現出更多的互動性和受眾參與性。
3.1編輯部的辦公和管理要實現網絡化
編輯部的辦公和管理要充分實現網絡化和智能化。通過網絡化管理,編輯部通過網絡調查和網絡征求專業(yè)審稿人和專家的意見、建議等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出版質量,及時跟進讀者需要,更新欄目設置、版面設計和刊物特色,以滿足讀者群體的需求和社會的需要。編輯部通過網絡化辦公和智能化管理等手段,將編輯部的成本預算、發(fā)行管理、行政、財務等方面管理智能化、系統(tǒng)化,降低了編輯的工作量,提高了編輯的工作效率。
3.2編輯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需變革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學術期刊的編輯應當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和時代緊迫感,要緊跟時代潮流,解放思想,及時轉變編輯出版的思維模式。學術期刊的編輯不僅要具備數字化意識,還要具備開拓精神,敢于開闊傳統(tǒng)視野,理性思維處理稿件。學術期刊的編輯還要具備組織協(xié)調能力,能正確處理各方的利益關系,在謹慎處理各個稿件的同時,能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和期刊的質量,保證社會效益是首要位置,輔之經濟效益。此外,學術期刊的編輯要具備一定的計算式操作技術,能熟練進行文字處理、排版編輯、圖形處理,并能運用相關軟件輔助編輯,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網絡基本知識并能有效運用,將全新的網絡稿件處理工作方式應用在學術期刊編輯工作中。
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學術期刊出版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求學術期刊的編輯應當具備全面的知識和素養(yǎng),在精通業(yè)務知識的基礎上,認真學習新的科技手段和網絡技術,針對期刊的專業(yè)要求,以相應的基礎知識做支撐,同時面對日新月異的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學術期刊編輯軟件和網絡化的編輯流程,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要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網絡化的期刊編輯流程。在信息技術時代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全面掌握文稿的背景、內容,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文稿的研究層次,要根據自身定位合理編輯出版。同時學術期刊編輯要要根據行業(yè)的動態(tài)和走向用超前的戰(zhàn)略思想和行動來武裝自己的知識,更新自身編輯理念,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全面適應網絡時代的學術期刊編輯環(huán)境。
4結語
一、影視藝術的有四個基本特性
一是視覺和聽覺形象。影視藝術是視聽藝術,電影電視都是通過畫面和音箱,直接訴諸于人們的視覺和聽覺,產生占83%的視覺形象和占11%聽覺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銀幕形象,進行敘事、抒情、表意,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和審美的愉悅。二是時間和空間藝術。影視藝術既是空間藝術,同時又是時間藝術,是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的綜合體。電影電視都是時間的移動中展示空間,同時又是在空間變化中展示時間,二者聯(lián)系緊密,不可分割。這種時間和空間的復合,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的綜合,是影視藝術的又一基本特性。三是逼真性和運動性。影視是“活動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現生活,又能生動地表現生活的運動狀態(tài)和主體動作。逼真性和運動性是影視與生俱來的的本性。藝術家要努力發(fā)揮影視藝術的這一特性,將影視片拍的真實、生動、精彩。影視剪輯也要運用剪輯技術剪除虛假,剪出動感,剪輯出內在的真實與外貌逼真高度統(tǒng)一的影視片。四是綜合性和藝術性。影視既是現在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又有人類文化藝術發(fā)展的結晶。影視是新興的綜合藝術??萍际怯耙暟l(fā)展的決定因素。因此,綜合性和技術性也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把握的。
二、剪輯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1剪輯,作為影視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電視電影的發(fā)展過程中應運而生,獨立出現并逐步完善的。同時剪輯藝術的進步,又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影視藝術的提高和發(fā)展。影視剪輯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即:正確、合理、高明的剪輯,能夠增強影視片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反之,錯誤、平庸、低劣的剪輯,就會減弱甚至破壞影視片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2.2剪輯(Filmediting)是電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電影剪輯師將前期拍攝的視覺素材與聲音素材重新分解、組合、編輯并構成一部完整電影的過程的總稱。電影剪輯要處理的最基礎問題,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間和空間關系。而剪接(cutting)指膠片的具體工藝處理,蒙太奇既指鏡頭組接的藝術技巧,又常指由剪輯而獲得的藝術效果,但在有些國家,蒙太奇也是“剪輯”的同義語。
將一部影片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舍和組接,最終編成一個能傳達創(chuàng)作者意圖的作品,是電影創(chuàng)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一部影片從拍攝到完成的一次再創(chuàng)作。
早期階段的電影只是將舞臺劇原封不動地拍攝到膠片上,實際上是舞臺劇的活動照相。20世紀初,從美國電影導演格里菲斯開始,采用了分鏡頭的拍攝方法,將內容分解為一個個不同的鏡頭分別拍攝下來,譬如用近景、特寫等鏡頭來突出細節(jié),用全景、遠景來介紹環(huán)境,用一系列短鏡頭的快速轉換來制造氣氛和節(jié)奏,從而使電影擺脫了舞臺劇活動照相的框框,成為一門獨立的現代藝術,也由此產生了剪輯的藝術。
EdwinS.Porter一般被認為是最早發(fā)明剪輯的電影導演之一。愛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電影多是靜止拍攝的短片,隨著電影長度的逐漸增加,EdwinS.Porter拍攝了里程碑般的TheLifeofAnAmerican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GreatTrainRobbery,現在被當作早期剪輯術的范例。
關鍵詞:非線性編輯網絡;光纖通道;磁盤冗余陣列;SCSI技術
近年來,在廣播電視行業(yè)中談論最多的就是非線性編輯網絡,它可以說是未來一段時間視頻技術發(fā)展和人們注目的焦點。正是由于它的出現,使得我國電視節(jié)目制作與播出系統(tǒng)在由數字化和網絡化過渡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非線性編輯網絡集成了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和網絡的共同優(yōu)勢,有利于提高全臺工作效率,所有網上資源實時共享,同時也為編輯人員的藝術創(chuàng)作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因而受到視頻界的普遍關注。我臺在去年由大洋公司承建了一個光纖網與以太網雙網結構的非編網絡,網絡由8個有卡工作站組成。為了讓技術人員能夠進一步認識非線性編輯網絡,現在對組建網絡中所涉及的一些相關技術進行探討。
1FibreChannel連接與SCSI連接
通常把FibreChannel簡稱FC。FC接口是SCSI接口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在許多方面FC都與傳統(tǒng)的SCSI非常類似,它們都是與存儲設備的快速接口。然而,FC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面增強了SCSI性能的不足,兩者對比如下:
⑴速率與連接距離
FC是一個串行接口,也就是說,在某一瞬時,只傳輸一個bit,這與SCSI是不同的,SCSI傳輸信息時是多個bit同時傳送的。FC的實際速度為1.06Gband/S二進制下,由于所有數據采用“8b/10b”的編碼方式,所以FC有效傳輸速率為106M/S,而這個速度是FastWideSCSI(20M/S)的五倍,是UltraSCSI接口(40M/S)的二點五倍。使其能應用到對速度需求更高的應用領域,包括視頻領域。FC可連接距離達到500米,而SCSI可連接距離僅為30米,不利于網絡工程的實施。
⑵可靠性
FC被設計用來支持不間斷的熱插拔設備。也就是說,在環(huán)路中,增加設備時不會影響網絡中的數據流。這是SCSI所不能支持的。FC還可用雙環(huán)來增強性能和可靠性,如果在一個環(huán)路上出現故障,另一環(huán)路使FC網仍保持暢通。同時,由于使用雙環(huán)將使環(huán)路帶寬可達到200MB/S。
⑶容量
FC最多可以連接126個設備,如果每個端口連接9G硬盤,則在單環(huán)上存貯網絡空間達1TB,而SCSI只能支持16個連接。SCSI不利于網絡的擴展。
所以說,在SCSI的基礎上,FC為了存貯界帶來很多新的性能和可靠性。FC可以支持更多的設備,加上集線器和Switch,FC極大開拓了高速存貯器領域。我們在組建非編網的時候,堅定信念地使用了FC網+以太網的雙網結構。
2硬盤容量和數據傳輸率
對于PAL制的視頻數據,如果不壓縮,其數據率為20MB/S(720×576×2×25),雙通道音頻數據率為192KB/S(48×2×2),由此可以計算出在某個壓縮比情況下,一定素材量所需要的硬盤空間總和,如某個系統(tǒng)的總的素材量為8小時,在壓縮比為4:1時,則總的硬盤空間需要20×3600×8/4=144000MB,即約144GB(由于音頻數據相對視頻數據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計)。我們要求的系統(tǒng)存儲空間是80小時,在實際運用中,我們采用了146G硬盤12塊,其中1塊用來熱備份,RAID5校驗占用146G,所以實際存儲空間為1.46T。
視頻網絡系統(tǒng)所傳輸的數據量是非常大的,同時,系統(tǒng)要求數據有很好的同步,即每秒嚴格25幀,因此在編輯回放和采集時,對硬盤的讀寫速度和網絡通道的帶寬要求比較苛刻,即要求速度高,而且高速度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通常,一個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有兩個實時通道,假如系統(tǒng)壓縮比為4:1,則該編輯工作站最大占用的帶寬為10Mbps。我們要求的是8個有卡工作站,在極限情況下,所有站點同時雙通道訪問FC,所需FC帶寬為80Mbps,而我們采用的FC硬盤陳列提供200Mbps的帶寬,完全可以滿足高質量素材的實時上載與存儲。
3磁盤冗余陣列(RAID)技術
RAID是利用若干臺小型硬磁盤驅動器加上控制器按一定的組合條件,而組成的一個大容量、快速響應、高可靠的存儲子系統(tǒng)。由于可有多臺驅動器并行工作,大大提高了存儲容量和數據傳輸率,而且由于采用了糾錯技術,提高了可靠性。硬盤陣列是視頻網絡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硬盤陣列的容量、速度、穩(wěn)定性往往決定整個網絡的性能。而網絡中是運用RAID3還是運用RAID5也是一個值得推敲的問題,在通常情況下,RAID3比較適合大文件類型且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如視頻編輯、硬盤播出機、大型數據庫等;而RAID5適合較小文件的應用,如文字、圖片、小型數據庫等。
RAID3:是把數據分成多個“塊”,按照一定的容錯算法,存放在N+1個硬盤上,實際數據占用的有效空間為N個硬盤的空間總和,而第N+1個硬盤上存儲的數據是校驗容錯信息,當這N個硬盤中的其中一個硬盤出現故障時,從其它N+1個硬盤中的數據也可以恢復原始數據,這樣,僅使用這N個硬盤也可以帶傷繼續(xù)工作(如采集和回放素材),當更換一個新硬盤后,系統(tǒng)可以重新恢復完整的校驗容錯信息。但是,當由于在一個硬盤陣列中,多于一個硬盤同時出現故障率的幾率很小,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RAID3,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RAID5:RAID5和RAID3的原理非常類似,硬盤的有效使用空間也是一樣的,但是它將校驗容錯信息分散存儲在N+1個硬盤上,所以它的安全性要比RAID3要好一些。
而我們考慮到整個系統(tǒng)的安全性,我們選用了RAID5方式。
4FibreChannel網絡及管理軟件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FibreChannel指光纖通道,并不是僅指光纖光纜。FC不僅試圖解決計算機和各種外設(RAID系統(tǒng)等)間的數據傳送速度問題,也解決網絡間數據傳送速度問題。FC的目標是在一定的時間和距離范圍內保持高的帶寬傳輸。
FibreChannel管理軟件的主要功能是保證共享硬盤陣列的文件和目錄信息對網絡中所有工作站保持一致,即某個工作站對共享硬盤陣列的文字寫入和刪除,必須在其他工作站得到及時反映,否則,便失去共享的意義。另外,管理軟件也被用來管理共享信息的讀寫權限控制和支持多種操作系統(tǒng)平臺。目前,國內一些非線性編輯網絡系統(tǒng)的開發(fā)商,主要采用了兩種FibreChannel管理軟件:Transoft公司的FibreNET和Mercury公司的SANergy。
FibreNET是一種基于共享硬盤卷一級權限控制的管理軟件,即在同一時刻,某個共享邏輯卷只能被網絡中一個工作站擁有寫權限,其他工作站對該卷只讀,通過軟件切換可實現邏輯卷寫權限轉移到其他工作站,當一個工作站在其擁有寫權限的卷中寫入或刪除文件時,其他工作站需經過手動或自動定時刷新操作,才可保證文件和目錄信息的同步。
SANergy是一種基于共享硬盤中文件一級權限控制的管理軟件,即在同一時刻,多個工作站可以往同一個邏輯卷中進行寫操作,但同一個文件在同一時刻只能被一個工作站修改,其他工作站對該文件只讀。當一個工作站向某個卷中寫入或刪除文件時,其他工作站會自動同步整個卷的文件和目錄信息。使用SANergy的優(yōu)點是,工作站不用切換卷的寫權限,不用進行刷新操作便可同步所有共享硬盤的文件和目錄信息。但使用SANergy管理軟件要求系統(tǒng)必須是雙網結構,即FC網和以太網并存的網絡。我們在網絡實施的過程中,采用了后一種網管軟件。
5網絡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考慮
⑴機的安全性
指網絡中工作站點的安全性。一方面,主機本身的穩(wěn)定性以及與各種板卡使用的兼容性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對此在主機或主板的選型方面會進行很嚴格和長時間的測試;另一方面,工作站點軟件的穩(wěn)定性,包括各個非線性公司自主開發(fā)的編輯軟件和網絡管理軟件,在使用網絡功能,如網絡文件傳輸和調用網絡素材時,會形成站點安全性的隱患,因此,在軟件設計時,需充分考慮網絡突發(fā)異常的應急處理。再次,考慮網絡攻擊的避免,采用norton公司的殺毒軟件和防火墻,避免工作站遭受攻擊。我們選用了大洋公司基于DigisuiteLE板卡的DY3000LE
⑵共享硬盤的安全性
共享素材硬盤是FC網絡的核心,共享硬盤的損壞意味著音視頻素材的丟失。與共享硬盤陣列安全性相關的因素有陣列的容錯功能、陣列控制器的質量、硬盤的質量以及陣列的設計工藝包括電源、風扇、機箱工藝、防震特性等。目前許多硬盤陣列提供備份部件,如備份電源、備份風扇等。在選擇硬盤陣列時,需根據其應用場合和資金預算進行綜合考慮,如在節(jié)目制作網絡中,其系統(tǒng)對硬盤的速度、容量要求比較高,可考慮使用非容錯硬盤陣列,而在節(jié)目播出網絡中,考慮更多的是安全性,所以通常會考慮使用容錯硬盤陣列。
⑶服務器的數據安全
服務器負責的是網絡系統(tǒng)的管理,包括素材、節(jié)目、欄目、操作人員權限、生產、文稿等管理以及高壓縮比素材存儲,所有的數據庫都存放在服務器上,所以一旦服務器崩潰,整個系統(tǒng)的管理信息將會丟失。所以,服務器必須選用高性能名牌產品。在安全性要求極高的系統(tǒng)中,利用windowsadvancedserver,采用服務器cluster方案。
⑷播出的安全
播出在電視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必須高度重視播出的安全性。通過如下的一些措施可以使得播出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障。
把播出系統(tǒng)和編輯制作系統(tǒng)分開,盡量降低制作系統(tǒng)對播出系統(tǒng)的影響。
使用RAID5容錯硬盤陣列,提高硬盤的安全性。
使用專業(yè)的工控機箱,使得系統(tǒng)的抗震性和散熱性得到改善。
采用雙機備份方法。使用兩臺播出機同步播出,或由備播機監(jiān)控主播機的播出狀況,出現故障時,自動切換為備份播出。
采取應急處理措施。在緊急情況下,播出備份應急節(jié)目或相應高壓縮比素材節(jié)目。
計算機畢業(yè)論文
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將引發(fā)傳統(tǒng)編輯手段的全面變革。學術科技期刊實現全程電腦化的時機已逐漸趨向成熟。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將使學術期刊編輯方法和手段不會僅僅停留于簡單的鍵盤輸入和排版。目前,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各種手段運用于學術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發(fā)行,尚處于初始階段,但不久將會全面而深入地展開。
【關鍵詞】學術性期刊/編輯出版/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
【正文】一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在未來的幾年中,各種計算機相關技術都會得到飛速發(fā)展和應用,使計算機變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而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猛勢頭對傳統(tǒng)學術科技期刊帶來的影響尤為深遠。目前,學術科技期刊的現狀已不能適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讀者的多樣化需求,紙介學術科技期刊,以傳統(tǒng)的方式辦刊,不僅難以在市場經濟潮流中站穩(wěn)腳跟,而且也正受到計算機和多媒體網絡技術、電子報刊和電子出版物的挑戰(zhàn)。學術科技期刊必須面對社會發(fā)展的現實,轉變傳統(tǒng)的期刊編輯出版模式,迅速實施期刊編輯出版的計算機化,并逐步實現向多媒體、網絡化編輯的轉變和過渡。使學術科技期刊所承載的信息更加高速、全面、方便、準確地傳至讀者手中。按照常規(guī)的期刊出版流程,作者的稿件經編輯加工后,由印刷廠錄入排版,打出校樣,經過數次校對,然后制版印刷。如果利用作者的磁盤文件,在電腦上編輯加工,則可省去排版輸入程序,編輯人員坐在計算機前改稿把關,減少了校對次數,卻又同時減少出錯的概率,并且大大減輕由重復輸入造成的精力和時間的浪費,縮短出版周期。值得指出的是,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蓬勃興起,越來越多的作者已不滿足于稿件軟盤的寄遞,而是希望用電子郵件把自己的稿件發(fā)送到編輯部的電子信箱中,出版部門只要運行電腦中設置的e—mail程序,就可在計算機顯示屏上看到作者的來稿。在另一方面,計算機技術又始終處于高速發(fā)展的進程中。處理器速度不斷得到提高,硬盤的容量也正以每年60%的幅度在增長,但是價格卻在持續(xù)下降。1994年1兆字節(jié)的價格為1美元,到1998年1兆字節(jié)就只值5美分了。如果說,以前阻滯我國學術科技期刊電腦化進程的多為財經方面的原因,今天已經不成為太大的障礙。問題主要在于,由于傳統(tǒng)期刊編輯、出版和發(fā)行的配套運作已相對成熟,整個流通程序比較固定和規(guī)范,而采用一種新的編輯形態(tài),就意味要有相應的人員管理及工作運作方式的變更。有些期刊編輯出版部門因此寧愿穩(wěn)妥地在其固有領域及方式上保持觀望,而不愿在這方面進行人員、資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反映了一種認識上的誤區(qū)。應該看到,學術期刊實現全程電腦化已逐漸趨向成熟。而且,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趨勢還表明:學術期刊編輯方法和手段不會僅僅停留于目前較為普遍的簡單的鍵盤輸入和排版。多媒體和網絡的各種技術手段全面運用于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的前景必將成為現實。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給予我們一個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提升人本身智慧能力的機會。信息技術正在潛移默化地改造我們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改變著人類傳統(tǒng)的時空觀念,社會運動方式,倫理道德觀念和法律環(huán)境。這場席卷全球的革命剛剛從改變我們的行知模式開始,正以堅定的步伐深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側面,改造行業(y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更改造著人們認識生活,思考世界的觀點、方法。二多媒體技術是指用計算機對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數字化處理的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主要應用于多媒體個人計算機、多媒體信息管理系統(tǒng)、多媒體通信、多媒體電子出版物等,近期以來,運用多媒體手段來對學術科技期刊進行編輯加工、行政管理和發(fā)行宣傳,也成為一種顯著的趨向。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引發(fā)傳統(tǒng)編輯手段的全面變革。傳統(tǒng)編輯方法與手段同多媒體技術結合后,將給未來學術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帶來全新的變化。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數字技術的結合,使期刊出版工作過程和學術科研信息傳播不受時間、地點、國界、環(huán)境等影響,這將有利于提高世界信息的流通速度,促進遠隔重洋的各民族文化科技的及時交流。多媒體綜合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功能,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要素結合起來,這一結合也成為學術期刊編輯、發(fā)行的一種全新形式,給受眾以全方位的、多維的信息,光纖通道將電視網、電話網、計算機網三網合一,使三大傳統(tǒng)媒介開始走向高度的綜合。充分利用多媒體文、圖、聲、像的優(yōu)勢,有利于全面提高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效率和刊物質量,促進電腦多媒體編輯技術的有的放矢地發(fā)展,并為今后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繁榮打下良好基礎。多媒體編輯要處理大量的3d圖形、數字音頻和視頻信息,還有從web網絡傳來的高帶寬信息。加速圖形端口(agp)即將大量投入應用,這是一種用來連接cpu和圖形加速器、比pci更快的總線,agp同時還提供圖形適配器與系統(tǒng)內存之間的連接,有了這種連接,在3d應用程序中就可以將大量的紋理貼圖保存在系統(tǒng)內存中。到2000年,所有的圖形都將是3維,使用字處理或者電子表格軟件的人將不會覺察到有什么不同。近期出版的一些專業(yè)電子排版系統(tǒng),已集文字處理與圖形圖像處理功能于一身。不僅大大降低了此前許多排版軟件在文稿中植入特定圖像時的繁瑣操作和不便,而且可以利用軟件提供的多種繪圖、制圖功能,使非美工專業(yè)人員也能方便地制作出具有專業(yè)水準的圖形圖像,并通過手寫板或掃描儀順利實現圖文混排。使數學、化學、物理等科學公式的排版簡便規(guī)范,同時提供各種流程圖、電子電路以及各類圖庫。近日,ibm公司分別推出中、英文語音識別系統(tǒng)的語音錄入軟件,它們以聲音接收裝置為媒介,將閱讀文稿的語音直接轉化成計算機上文本的版面,盡管目前此類軟件在配置、環(huán)境、程序設計等方面有不少尚待完善之處,但隨著新的優(yōu)化軟件的不斷問世,它必將極大地提高文字輸入的速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改變期刊計算機排版采用鍵盤輸入的格局。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可以與計算機進行交談,正如一些科幻電影中描述的一樣,計算機可以聽懂我們話語,并按我們所說的去做。多媒體技術的發(fā)明,終于使人和機器從原來的對立中擺脫出來,人性化的局面、虛擬現實的出現,直到人工智能的進步,語音的輸入使我們剎時感到pc已不再冰冷,芯片上已能出現人的情感,而且是高智能的集成。隨著計算機網絡以及電子郵件中可視圖像和活動聲像傳輸的成為現實,將進一步產生期刊在稿件傳遞、審稿閱稿、修改校對、聯(lián)系溝通、裝幀質量、出刊速度全方位的突破。三網絡技術的出現和普及,使傳統(tǒng)的期刊編輯的工作過程由單向的封閉流程,轉變成一種帶有顯著的交互性特征的雙向或多向的信息流通方式。編輯、作者乃至讀者之間可以直接進行信息的交流,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逼真、最快捷的特色使期刊編輯流程成為極具開放性的人際傳播。網絡社會和網絡文明的到來,宣告高度而枯燥的技術文明將被充分共享的信息文明所取代。編輯部的全程電腦化和內部局域網的建立,將在以下幾方面產生重要作用:1.編輯出版流程高效化通過網絡,可以對整個編輯流程實施網絡化管理,從選題登記、審批、組稿、編校、發(fā)稿、付印、稿酬、文稿檔案等均可在網絡上對其進行實時、動態(tài)的管理。對已發(fā)稿件也可建立起詳盡的分類、統(tǒng)計、查詢數據。同時,還可以建立作者庫對作者隊伍進行網絡化管理,以便隨時掌握作者履歷、學術科研成果、個人專長、微機通信設施等情況,并由此建立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高素質的作者隊伍。更可以通過網絡的電子公告或電子郵件接觸更多的專家學者和專業(yè)科研人員,為某一選題物色到最佳作者。在網絡通信中,還可快速直截雙向傳遞、顯示編者和作者在組寫稿件過程中的具體要求和細節(jié),即使是遠地相隔,通過網絡也可就稿件的修改、校對、定稿等事宜,在兩地邊議邊改,其速度和效率都是傳統(tǒng)出版方式所不敢想象的。在廣開稿源的同時,提高稿件質量也有了更可靠的保證。作者通過磁盤或電子郵件所投的稿件經轉化為統(tǒng)一格式的文件后,直接存入稿件庫,在進行編輯加工時,可以從中調出已排版的稿件,直接在計算機上進行編校。在審稿過程中,編輯一方面隨時可與作者通過網上交談,對稿件的有疑問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征求作者意見。另一方面,為了保證稿件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先進性,編輯可利用網上的巨大信息資源庫,對文稿中的資料數據等關鍵性內容進行查詢和確認。還可經電子公告板或電子郵件征求專家意見,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2.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化在編輯部內部,編輯人員通過網絡和光盤建立選題庫、書稿庫、以及諸如《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專題目錄索引》、《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全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人民日報全文數據庫》等光盤數據庫,了解某一選題的有關情況,以避免選題的重復。通過網絡,編輯人員可以方便地搜索到新資料、新成果、新知識,掌握最新學術動態(tài)和學科的發(fā)展趨勢等,從而根據這些信息策劃出最新的選題。同時,內部網絡的建立以及與外部的聯(lián)網,使得編輯人員對資料的查詢、檢索變得更為方便快速。聯(lián)網后各學術期刊傳統(tǒng)的學術資料和信息的交流可通過網際交流更高效地實施,徹底改變以往此項工作中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且收效甚微的弊端,使編輯工作者得以隨時從網絡查找、瀏覽、下載所需資料,再將編輯部的報刊、書籍、文件等資料以掃描錄入的手段存入資料庫。計算機和網絡系統(tǒng)的超高容量的儲存介質,不僅解除了編輯部因書面資料的不間斷增長而蠶食工作空間的麻煩,同時,資料庫中所包括的文字、圖片、聲音以及其他超文本的多媒體文件,由于具備功能強大的檢索工具和方法,足以快速而準確地滿足編輯部人員各種不同目的和不同方式的需求。3.行政管理自動化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多媒體技術的突飛猛進,必將引發(fā)學術期刊編輯辦公模式和觀念的變革。全天候、全方位的國際互聯(lián)網和局域網的崛起,以及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高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編輯人員主要通過傳真機、調制解調器連線和計算機網絡實現同編輯部局域網的互聯(lián),在家中接收領導下達的指令從事工作并同編輯部保持聯(lián)系,并將處理完畢的任務經由圖文傳真、e—mail等技術手段迅速反饋編輯部。編輯部的內部局域網的建立,為實現辦公和決策的無紙化和數字化提供了可能。內部網費用低廉,功能強大,采用后即不需要紙張。編輯人員通過運行瀏覽器,可看到任何相關的電子信息。隨著國際互聯(lián)網在國內的普及,計算機網絡為期刊發(fā)行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和發(fā)行方式。利用網絡的電子公告板,編輯部可以期刊發(fā)行和征訂廣告,也可直接通過電子郵件寄發(fā)訂單,讀者可通過網絡向編輯部訂購期刊。當實現了網上的線出版后,讀者還可以要求閱讀網上的電子期刊,并通過網絡向編輯部承付一定的費用。目前的學術科技期刊已經出現紙質版、電子版、網絡板三種形式并存的局面,雖然尚難以估計新的出版形式對傳統(tǒng)期刊的沖擊究竟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計算機的大量出版物的出現將會大大改變我們的教育、生活方式,也對紙質期刊的出版造成一定的影響。多媒體技術的產生和日趨豐富成熟,使傳統(tǒng)的學術科技期刊的編輯、傳播從內容到形式產生了全新變化,改變了延續(xù)數百年的編輯方式、閱讀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從而徹底改變人們對于傳統(tǒng)期刊編輯出版的觀念。面對這一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期刊出版業(yè)只有勤于探索和實踐,勤于改造自身的人力和技術結構,并且有一套與之適應的新的編輯理論,對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環(huán)境中的學術科技期刊編輯的特征、模式、結構、效果等進行科學研究,并作出總結性、指導性的說明。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改革,教材設計理念。
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課改的深入,教育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出臺,給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帶來了極大挑戰(zhàn)。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海淀教育信息中心正在改編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本文結合自身參與教材編寫的實踐,通過對部分現行教材與課程標準的設計理念進行對比,介紹改編后教材的特點,闡述小學信息技術教材設計理念上的轉型。
改編后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在教學安排上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指導原則,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本地的社會問題以及國家的發(fā)展與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問題,并嘗試用信息技術提供的方法了解、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初步接觸信息技術,形成感性經驗,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上有所提高。
一、與學習和生活實際密切結合,從"問題"出發(fā),強調讓學生親歷真實任務的解決過程
課程標準要求信息技術教材要密切聯(lián)系實際,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學習需求以及當地的社會發(fā)展,設置真實性的學習任務、典型案例和研究性課題,以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學技術"與用"用技術"融合在一起,主動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發(fā)展能力。從問題解決出發(fā),讓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從內容的編排來看,整本教材進行了一次大的整合,章節(jié)的內容更加合理,各章節(jié)的排列也實現了層層遞進。雖然仍然采用模塊化的編排,但各個章節(jié)并不是脫離的,而是實現了各部分的有機結合,既注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又注重對零起點學生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和對學有所長的學生的培養(yǎng)。在教材編寫中,采用"大主題、小任務",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lián)系,運用任務驅動的方法,使之更適合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術掌握,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我們把每一冊書劃分為四個單元,我們在每一課的第一部分設置了"跟我學",在第二部分設置了"嘗試和探索",在每單元后設置了"綜合實踐"等欄目。
以"綜合實踐"欄目為例,具體內容包括:活動目標與提出問題、參考資源、活動過程與建議、活動與作品評價等,為學生提供一個研究主題,在這個主題下,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親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
書中例題、練習題的選擇,盡量來源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本地的社會問題以及國家的發(fā)展與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問題,同時留有一定的思考題目或練習題目,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信息技術,去了解、解決這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表達自己思想的意識和習慣。例如:通過美麗的海底世界、綠色家園等主題活動來完成畫圖的教學。海底世界是學生喜歡的,可以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綠色家園是社區(qū)的建設,利用社區(qū)整理為主線學習圖形的選取和移動,把臟亂的社區(qū)環(huán)境整理好--環(huán)境問題是關于國家發(fā)展的,又依托于社區(qū),這個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再如,通過制作《北京與奧運》的幻燈片的過程掌握查找、下載網上資源,以及下載工具的使用等,并了解北京舉辦奧運的內容。
二、注重分層教學,體現不同層次目標、難易度和個性化
教材的設計從難易程度不同、地區(qū)信息技術發(fā)展不均衡和學生個性差異等方面加以考慮,力求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滲透"下保底,上不封頂"的策略,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通過嘗試和探索、留有不同層次的題目體現分層教學,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
教材結構上"跟我學"是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每課都有"嘗試和探索",對有能力的學生提出指導性建議,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操作方法。例如,練習有兩個層次。學生練習第一類:更換練習題內容,使學生模仿性的練習,用來鞏固知識,同時,運用這些知識展示給學生一個可應用于學習和生活的實例。學生練習第二類:比較開放的、能夠讓學生去探究、去發(fā)散思維、去形成和體現個人觀點的問題。
三、滲透自主學習的思想,編排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的教材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材中,作有指導性的留白,不將直接的操作方法告訴學生,而是將如何嘗試的方法告訴學生,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操作方法。把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給學生留有創(chuàng)新的開放空間,在學生練習、學生思考中,體現出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的、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意圖。在綜合應用的練習中,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手段,得到資料,并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制作有個性化的作品,提倡學生進行發(fā)散型思維。最終使用作品的形式體現自己的觀點、證明自己的觀點。例如:當我們選好設計模板,幻燈片也已經制作了一部分后,突然發(fā)現設計模板選的不滿意,這時再新建一個演示文稿,重新再選設計模板,做好的部分就作廢了,怎么辦?這時,就要作出提示:看看用右鍵點出的快捷菜單中有沒有答案?
四、滲透人文精神,貫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關注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雙重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