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偉大的悲劇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4 15:18:02

序論:在您撰寫偉大的悲劇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偉大的悲劇教案

第1篇

2、課時安排:三課時。

3、整體感知,理清線索: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填表復述故事。

4、回顧舊知。

第2篇

導入一:

有關南極的視頻導入

師:這是南極,曾是一塊神秘的大陸,吸引著眾多的探險者來到這里。

1910年6月1日,英國人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1月,他們在埃爾斯角附近登陸,準備征服南極點……請同學們設想一下,他們此行結果如何?

生可能的回答:成功、失敗,要求學生簡單陳述理由。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美好的祝愿或擔心,隨斯科特他們一起踏上南極探險的旅程。

導入二:

聊天對話

同學們,你喜歡探險嗎?為什么?

生可能回答喜歡、因為有趣、好玩,也可能說不喜歡,因為有危險等。

師:這是我們想象中的探險,下面請同學們跟隨斯科特經(jīng)歷一次真正的探險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梗概。

三、研讀

承上面學生的概述

1、關于“悲劇”的理解

師:所有隊員全部遇難,怪不得作者稱這次探險為“悲劇”,那么這次探險只是因為這樣的結局被稱為悲劇嗎?

生如果不能找出其他的悲劇因素,老師稍做啟發(fā):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鄙匀皇亲钣袃r值的,除了生命,還有什么是有價值的呢?

生找文中各種悲劇因素,老師和學生一起閱讀交流、提醒注意細節(jié)。(適時引導假如只死一個人是不是悲劇、假如沒人死但是失敗而歸是不是悲?。?/p>

2、關于“偉大”的理解

師:概括我們所說的內(nèi)容,這次探險中包含了:死亡悲劇、失望悲劇、見證者悲劇……等,同學們對“悲劇“的解讀可以說很深刻了,那么作者為什么成這樣的悲劇為“偉大的悲劇”呢?(或“面對這樣的悲劇,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你認為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偉大”呢?(偉大之處究竟是在于何處)請你找出來,分析一下,并有感情的讀給大家聽。

生分析朗讀、老師參與

師:同學們對課文的深刻理解,一定要讓茨威格因為知己了。他不選成功者來贊美,卻滿懷深情禮贊這些失敗的英雄,正是要贊美他們勇于探索、勇于獻身的精神、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正是這樣一些精神,是人類永恒的動力、精神的源泉。另外老師還讀出了茨威格關注的不是事業(yè)的成功者,而是引起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這是一個偉大作家的價值取向,關注人物的心靈。

四、悟讀

是啊,這一幕偉大的悲劇令我們深深的震撼,也給我們留下了長長的思考,同學們從中受到了哪些啟迪呢?可以聯(lián)系自己生活來談談嗎?

師生交流(學生說啟發(fā)估計太空,一定要提醒他們?nèi)ふ疑钪械囊恍├樱?/p>

第3篇

[關鍵詞] 溫敏原位凝膠;殼聚糖/GP體系;吲噠帕胺;三元溶劑系統(tǒng);潛溶-表面活性劑相結合技術

[中圖分類號] R94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12(b)-0047-03

溫敏原位凝膠(thermosensitive in situ gel),又稱溫敏在位凝膠,是指高分子材料以溶液狀態(tài)給藥后,在用藥部位對溫度產(chǎn)生響應,發(fā)生分散狀態(tài)或構像的可逆轉(zhuǎn)化,形成半固體狀態(tài)的藥物儲庫[1]。近年來,作為自然界中唯一含游離氨基的堿性多糖――殼聚糖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物醫(yī)學和藥物傳遞系統(tǒng)等領域[2-3]。然而,殼聚糖不溶于有機溶劑,而只能溶解于酸性的水性介質(zhì)(pH?。肌?)中,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在生理pH值(6.8~7.2)下,于殼聚糖溶液中加入甘油磷酸鹽(Glycerophosphate,G),得到的殼聚糖溶液在低溫(4℃)下呈現(xiàn)溶液狀態(tài),溫度達到37℃時形成凝膠[4-5],即所謂的溫敏性質(zhì)。該體系中的GP也是公認的高生物相容性物質(zhì),故殼聚糖/GP體系在關節(jié)修復、組織工程支架等生物醫(y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6]。

潛溶-表面活性劑相結合技術(CoSol-Sur技術)的核心是利用少量的、適于注射給藥的、安全性得到廣泛驗證的潛溶劑(Cosolvent),如Pharmasolve、Glycerolformal,作為脂溶性藥物的溶媒[7],借助安全高效的新型表面活性劑,如Cremphor ELP、Solutol HS15、生育酚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ocopheryl polyethey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通過過飽和原理在體形成脂溶性藥物微晶(microcrystal)[8-9]。

筆者以往的有關研究已經(jīng)證明殼聚糖/GP體系可以較好地應用于水溶性藥物傳遞系統(tǒng)中,但在脂溶性藥物的運載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采用CoSol-Sur技術,以脂溶性降壓藥物吲噠帕胺(Indapamide,IPM)為模型藥物[10-11],為殼聚糖/GP溫度敏感型原位凝膠在脂溶性藥物藥物傳遞系統(tǒng)中的應用進行探索性研究。

1 儀器與試藥

LC-10A型HPLC系統(tǒng),SPD-10A檢測器(日本島津株式會社);MD200-2電子分析天平(奧豪斯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NDJ-8S旋轉(zhuǎn)式黏度計(上海精科天平);SHA-BA型水浴恒溫振蕩器(江蘇榮華儀器公司);Dimension 3100原子力顯微鏡(美國Veeco Metrology)。吲噠帕胺(北京燕山制藥廠);殼聚糖(脫乙酰度96%,濟南海得貝海洋生物有限公司);α,β-GP(紫光古漢生物公司);β-GP(Fluka);Pharmasolve(ISP國際特品有限公司);Glycerolformal(Servon XGF,廣州紀雅);Tween 80(Croda,美國);Cremphor ELP(德國巴斯夫);Solutol HS15(德國巴斯夫);TPGS(伊士曼化學公司),其余試劑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果

2.1 利用CoSol-Sur技術制備IPM殼聚糖/GP原位凝膠

于0.13 mol/L的鹽酸中在高速攪拌的條件下加入殼聚糖,室溫下攪拌24 h得到澄清溶液(3%,W/V);冰水浴下,于去離子水/潛溶劑/表面活性劑三元溶劑系統(tǒng)中分別溶解處方量的GP、IPM。磁力攪拌下,先將IPM溶液滴加到殼聚糖鹽酸溶液中,攪拌5 min。然后再滴加GP溶液,4℃攪拌5 min,即得原位凝膠。

2.2 膠凝時間與膠凝形態(tài)考察

將2 mL殼聚糖/GP溶液分裝到6 mL西林瓶中,放置于37℃水浴中以保溫;每隔0.5 min將西林瓶傾斜以觀察體系由自由流動液體轉(zhuǎn)變成半固體所需時間,記為膠凝時間。以評分制為標準,評價殼聚糖/GP溶液保溫1 h后的膠凝形態(tài),考察藥物,GP含量和殼聚糖濃度膠凝時間和膠凝狀態(tài)的影響,具體評分標準見表1。

第4篇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一個決策者、創(chuàng)造者,而不僅僅是教材的執(zhí)行者。為此,教師需要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活動。課前的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1.1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解讀教材是專業(yè)基本功,解讀教材時必須對教材本身有明確地理解及讀懂教材講什么,教學要求是什么,再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確定教什么。我在教學《斑羚飛渡》、《珍珠鳥》這一類文章時,有忽略老斑羚的犧牲精神以及人和動物和平相處卻一味強調(diào)“環(huán)?!眴栴}。教學設計時應緊緊圍繞主題,以免偏離方向。教師只有在領會教材意圖,掌握教學思想,抓住教學起點的基礎上,才能使教學過程得心應手,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1.2明確目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導航系統(tǒng)。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動態(tài)過程,各種教學活動設計都應服從和服務于教學目標。根據(jù)經(jīng)驗,不少時候教學目標是迷失的,如,在教學活動課“戲劇大舞臺”時,課堂從頭到尾唱京劇、黃梅戲、揚劇以及表演,這樣的課堂活也活了,樂也樂了,但學生最后并沒有掌握戲劇的知識,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定位正確了,才能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增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

1.3設計活動是有效教學的重點;學生負擔過重,教學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緣于訓練設計的簡單化。新課程要求尊重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是合作探究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根據(jù)教材的要求,設計各種探究活動。我在教授“戲劇大舞臺”活動課時,先讓學生欣賞幾種戲曲,提出第一問“這是哪幾種戲曲劇種?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劇種?”正當同學們討論興奮時接著提出第二問“能說出幾個著名的戲曲故事嗎?”此時學生興致極高,課堂氣氛活躍。于是又提出第三問“這些故事中人物有怎樣的性格?常用些什么樣的臉譜表達出來?”。在學習《傷仲永》一文時,圍繞仲永“泯然眾人”這一結果,原因是什么?先用書上的句子回答。再延伸:仲永自己有沒有責任呢?你如果是仲永,你會怎么做?最后指導討論:“談談成才的因素”“你將如何面對學習”等,讓學生通過討論在探究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既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讓學得了應該掌握的知識。由此可見,好的教學活動設計能把課堂教學推向。

2.有效教學的關鍵有效實施

教學設計是基礎,教學實施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既是策劃者又是指導者,緊緊抓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有效地實施教學。

2.1有效講授;在新課程實施中,有些人認為課堂教學只能“少講”甚至不講,其實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學離不開講授。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講授當然是必要的……問題是講的內(nèi)容、方法。講亦有道。一是講授內(nèi)容是必要的,二是講授方法是清晰到位有效的,三是講授必須是適時的??鬃铀^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即是在學生迫切需要時發(fā)生的講授是最有效的。

比如學習《偉大的悲劇》一文,對七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我這樣講授:“我們知道悲劇就是以悲慘結局結尾的故事,而文題是‘偉大的悲劇’,既然是悲慘的故事,為什么蘊涵著偉大呢?文是“悲”又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它們又偉大在何處?”我抓住文眼——“悲”和“偉大”,以“悲劇故事為什么蘊涵著偉大”這一看似矛盾的問題作為分析內(nèi)容,成功講授本文的主題。

2.2有效提問;有效提問是課堂對話的發(fā)端。有效的提問是指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問。把握空間的開放度,內(nèi)容上的深刻性,對象上的層次化,是有效提問的關鍵。如,在教授《行道樹》一文時,我提示學生用抓文眼法、尋找關鍵詞句法等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對文中“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把深沉給予我們”難以理解。我讓他們抓住三個關鍵詞“神圣”、“痛苦”、“深沉”,把大問題化成小問題。①為什么行道樹認為自己的事業(yè)是神圣的?②從事神圣的事業(yè)行道樹隨了哪些痛苦?③為什么說痛苦反而把這種深沉留給我們?從痛苦中能得到快樂嗎?對于這幾個小問題學生容易解答。再把三個小問題連成大問題,學生的疑難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注意提問的層次化,讓不同的學生都擁有思考的興趣。所謂深者得之深,淺者得之淺。

2.3有效傾聽;有效傾聽的真實含義是“有效的關注”。因為這里的傾聽不僅指用耳朵,同時注重用眼睛。有效傾聽是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狀況,心中有學生是教師專業(yè)化的標志之一。首先要求養(yǎng)成傾聽學生的習慣,把課堂的中心工作從關注教案轉(zhuǎn)移到關注“學況”上來;第二要善于發(fā)現(xiàn),特別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回答及作業(yè)中的問題,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的課程價值,生成珍貴的教育資源。

2.4有效反饋;有效的教學依托于有效的反饋。首先反饋宜適時,這時的反饋有利于學業(yè)的提高,同時反饋宜“積極”。所謂“積極”的反饋是指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反饋,而不是通過反饋挫傷學生,力求在積極的反饋中交流情感,實現(xiàn)精彩的互動。學生對學習越是投入課堂反饋越是積極。因此,有效反饋對于教學有效性的影響舉足輕重。

有效實施還可以通過課堂上進行有效活動以及有效管理來達到綜合的有效教學的效果。

3.有效教學的保證有效反思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庇行Х此际怯行Ы虒W的保證,同時寄寓著教師職業(yè)的人生價值。有效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是通過有效反思來實現(xiàn)的。

第5篇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一個決策者、創(chuàng)造者,而不僅僅是教材的執(zhí)行者。為此,教師需要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活動。課前的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1.1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解讀教材是專業(yè)基本功,解讀教材時必須對教材本身有明確地理解及讀懂教材講什么,教學要求是什么,再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確定教什么。我在教學《斑羚飛渡》、《珍珠鳥》這一類文章時,有忽略老斑羚的犧牲精神以及人和動物和平相處卻一味強調(diào)“環(huán)保”問題。教學設計時應緊緊圍繞主題,以免偏離方向。教師只有在領會教材意圖,掌握教學思想,抓住教學起點的基礎上,才能使教學過程得心應手,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1.2明確目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導航系統(tǒng)。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動態(tài)過程,各種教學活動設計都應服從和服務于教學目標。根據(jù)經(jīng)驗,不少時候教學目標是迷失的,如,在教學活動課“戲劇大舞臺”時,課堂從頭到尾唱京劇、黃梅戲、揚劇以及表演,這樣的課堂活也活了,樂也樂了,但學生最后并沒有掌握戲劇的知識,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定位正確了,才能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增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

        1.3設計活動是有效教學的重點;學生負擔過重,教學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緣于訓練設計的簡單化。新課程要求尊重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是合作探究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根據(jù)教材的要求,設計各種探究活動。我在教授“戲劇大舞臺”活動課時,先讓學生欣賞幾種戲曲,提出第一問“這是哪幾種戲曲劇種?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劇種?”正當同學們討論興奮時接著提出第二問“能說出幾個著名的戲曲故事嗎?”此時學生興致極高,課堂氣氛活躍。于是又提出第三問“這些故事中人物有怎樣的性格?常用些什么樣的臉譜表達出來?”。在學習《傷仲永》一文時,圍繞仲永“泯然眾人”這一結果,原因是什么?先用書上的句子回答。再延伸:仲永自己有沒有責任呢?你如果是仲永,你會怎么做?最后指導討論:“談談成才的因素”“你將如何面對學習”等,讓學生通過討論在探究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既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讓學得了應該掌握的知識。由此可見,好的教學活動設計能把課堂教學推向。

        2.有效教學的關鍵有效實施

        教學設計是基礎,教學實施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既是策劃者又是指導者,緊緊抓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有效地實施教學。

        2.1有效講授;在新課程實施中,有些人認為課堂教學只能“少講”甚至不講,其實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學離不開講授。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講授當然是必要的……問題是講的內(nèi)容、方法。講亦有道。一是講授內(nèi)容是必要的,二是講授方法是清晰到位有效的,三是講授必須是適時的??鬃铀^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即是在學生迫切需要時發(fā)生的講授是最有效的。 

比如學習《偉大的悲劇》一文,對七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我這樣講授:“我們知道悲劇就是以悲慘結局結尾的故事,而文題是‘偉大的悲劇’,既然是悲慘的故事,為什么蘊涵著偉大呢?文是“悲”又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它們又偉大在何處?”我抓住文眼——“悲”和“偉大”,以“悲劇故事為什么蘊涵著偉大”這一看似矛盾的問題作為分析內(nèi)容,成功講授本文的主題。

       2.2有效提問;有效提問是課堂對話的發(fā)端。有效的提問是指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問。把握空間的開放度,內(nèi)容上的深刻性,對象上的層次化,是有效提問的關鍵。如,在教授《行道樹》一文時,我提示學生用抓文眼法、尋找關鍵詞句法等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對文中“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把深沉給予我們”難以理解。我讓他們抓住三個關鍵詞“神圣”、“痛苦”、“深沉”,把大問題化成小問題。①為什么行道樹認為自己的事業(yè)是神圣的?②從事神圣的事業(yè)行道樹隨了哪些痛苦?③為什么說痛苦反而把這種深沉留給我們?從痛苦中能得到快樂嗎?對于這幾個小問題學生容易解答。再把三個小問題連成大問題,學生的疑難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注意提問的層次化,讓不同的學生都擁有思考的興趣。所謂深者得之深,淺者得之淺。

        2.3有效傾聽;有效傾聽的真實含義是“有效的關注”。因為這里的傾聽不僅指用耳朵,同時注重用眼睛。有效傾聽是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狀況,心中有學生是教師專業(yè)化的標志之一。首先要求養(yǎng)成傾聽學生的習慣,把課堂的中心工作從關注教案轉(zhuǎn)移到關注“學況”上來;第二要善于發(fā)現(xiàn),特別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回答及作業(yè)中的問題,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的課程價值,生成珍貴的教育資源。

        2.4有效反饋;有效的教學依托于有效的反饋。首先反饋宜適時,這時的反饋有利于學業(yè)的提高,同時反饋宜“積極”。所謂“積極”的反饋是指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反饋,而不是通過反饋挫傷學生,力求在積極的反饋中交流情感,實現(xiàn)精彩的互動。學生對學習越是投入課堂反饋越是積極。因此,有效反饋對于教學有效性的影響舉足輕重。

        有效實施還可以通過課堂上進行有效活動以及有效管理來達到綜合的有效教學的效果。

        3.有效教學的保證有效反思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庇行Х此际怯行Ы虒W的保證,同時寄寓著教師職業(yè)的人生價值。有效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是通過有效反思來實現(xiàn)的。

第6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 德育教育 人格培養(yǎng)

一、高中語文德育教育的基本內(nèi)涵

中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非常重視道德教育。“文因道存,道以文顯”,道德是一個人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等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是我們社會主義教育的方針。教育的實質(zhì)和宗旨始終是教人并非教術。韓愈在《師說》中闡述教師的作用時,把“傳道”放在首位,其次才強調(diào)“授業(yè)、解惑”。有人說,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是語文人格教育。這話與古人的教育目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高中語文教學,有意地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對正處于成長和心理高速發(fā)育期的高中階段學生來說,是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二、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的策略

1.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語文教材的字里行間無不流淌著濃濃的鮮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導學生閱讀它們,就是讓學生穿越時空,和圣者、智者對話,和先驅(qū)者、跋涉者交流,感受偉大的心靈、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的力量。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既感受、體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表現(xiàn)力、生命力,又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開闊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本,把情感教育以單元的形式歸類,重點突出,思路非常清晰?!独子辍贰豆啡R特》等課文有個共同特點――都是悲劇。在教案里,我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中都寫到“從美學的高度鑒賞悲?。禾找备呱械那椴佟?。欣賞悲劇是凈化人的靈魂、陶冶人們情操、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的手段。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已經(jīng)認識到悲劇的功能在于“引起憐憫和恐懼來使感情得到陶冶和凈化”。魯迅先生則指出:“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引導學生鑒賞悲劇。要突出事物的價值被毀滅的過程,讓學生在欣賞時反思價值被毀滅的原因,這有助于學生吸取教訓,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犯同樣的錯誤;引導學生產(chǎn)生憐憫和恐懼之心,這兩種情感會讓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愿親手毀滅美好事物的價值,許多害人害己的事就可能因此避免。

外國有句諺語叫“喜歡看悲劇的人不會犯罪”。《哈姆萊特》中的克勞狄斯為了篡奪王位,毒死國王老哈姆萊特,最終釀成大量無辜人物的死亡慘劇,學生在對劇中人物的悲劇命運產(chǎn)生同情和悲痛之心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意識到自己不能像克勞狄斯那樣為了自己的利益毀滅他人的價值,給他人帶來不幸。這樣的憐憫和恐懼心也會促使他們無法容忍別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毀滅美好事物的價值,看到壞人危害他人利益、毀滅他人價值的事情就會挺身而出阻止價值被毀滅,我們的社會正氣也將得以弘揚。

2. 作文中學生的健康人格培養(yǎng)。作文是心靈的寫照,是認識的再現(xiàn),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樣的認識和感情就有什么樣的文章,葉圣陶先生說:“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在審題中,確定德育導向。審題是作文的關鍵。學生能否正確審題,決定作文的成敗。審題正確,寫出來的文章就扣題;反之,審題有誤,寫出來的作文就離題。所謂德育導向作用,就是指在審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的要求,弄清為什么寫,即寫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贊揚一種精神,或是說明一個道理,或是吸取一個教訓,或是給人一種啟迪。教師在指導中的堅定、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體現(xiàn)了社會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導向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馬克思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xiàn)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即人需要有責任心,人只有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和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才能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發(fā)展機會。教會學生在生活中更多地體驗相互幫助,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形成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具有對他人負責的良好精神境界。同時,要引導學生在各種活動的參與中樹立這樣一種意識,集體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是集體的主人,形成一種主動參與的行為傾向。將語文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在語文教學中加以滲透,可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了解社會,接觸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時,要讓學生體會馬克思敏銳的思辨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性,從而學習馬克思擁有的高度的社會責任心。

第7篇

【關鍵詞】 師生互動;轉(zhuǎn)變觀念;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0-0-01

前言:教學中師生互動如此重要,為什么實際教學中,相當多的老師仍堅守灌輸式教學方法呢?就是害怕學生活動,他們認為:如果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活動,就會使課堂秩序混亂,不易組織教學,還可能有問不答,使老師的問遭遇尷尬。很多老師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師生互動。但是,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需要課堂上師生互動來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如何做好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呢?我認為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zhuǎn)變觀念,轉(zhuǎn)變角色

師生互動的首要前提即轉(zhuǎn)變觀念,轉(zhuǎn)變角色。原有教學模式中,教師認為自己是教學主體,學生是受支配的對象。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答案是固定唯一的,如果學生的回答與老師的不同就是答錯了。有這樣一個例子,一節(jié)語文課上,老師提問: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同學們都回答: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只有一個學生回答彎彎的月亮像鐮刀,也像柳葉。結果老師聽了這個答案批評了這個同學,說她搞特殊化。這個答案不是老師教的,因此,不對。試問:這種論斷正確嗎?那個女同學,今后在語文課上還敢舉手答題嗎?

原有教學模式中重應試教育,老師只教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只作課本中有的習題,限制了知識的廣度和難度,不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大大地拓寬了。完全拘泥與書本上的知識,已經(jīng)成為歷史。因此,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絕不是單向(即由教師到學生的方向),而轉(zhuǎn)變?yōu)殡p向(即師生之間的互動),要給學生更多地發(fā)揮和發(fā)展空間,發(fā)展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靈活設計教案和使用教案

要想在語文課上展示師生互動的場面,就必須靈活的設計教案和使用教案。

我上初中時,語文課很熱鬧,同學們可以充分地動起來參與到教學中去。老師給每個學生發(fā)A、B、C、D四個選項卡。講完課后把問題展示出來讓學生們選擇A、B、C、D哪個選項對,當時并沒有學生自主提問這一項。教師按事先設計好的教案就可以順利地完成一節(jié)課,中間學生們不會有疑問,也不會出錯?,F(xiàn)在,面對具有主觀性很強的學生,致使教學過程中具有了不可預定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有適度的預見性。對于教材要深挖,并且要多方位,多角度地準備材料,以適應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不斷生成。萬不可將教案寫得過死,上課時可靈活掌握。否則,死的教案限制了老師,也會限制教學方式的生成。教師要明確教案只是預案,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不斷調(diào)整,不斷生成,在生成中發(fā)展,在調(diào)整中創(chuàng)新。例如:《偉大的悲劇》一課,我在設計教案時,準備了幾個問題,其中一個是:斯科特為什么接受阿蒙森請求,為自己的對手充當證明的使者。我希望以此凸顯斯科特的形象??墒牵瑔栴}一出,學生們就有意見了,說他傻,如果他是斯科特,絕不會為阿蒙森當信使,因為,那樣會使斯科特丟失尊嚴。這個問題是我原有教案中沒有的,于是我就此讓學生做了一個三分鐘的討論,讓其他學生來分析那個學生發(fā)表的見解。同學們各抒己見,最終理解了斯科特的作為。如果我按原有教案進行就只能否定該學生的看法。那樣,就可能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

在語文課的課后題中及閱讀題中常會出現(xiàn)主觀感受或啟發(fā)性的問題。新課程理念不要求語文答案完全一致,允許學生發(fā)表各自不同的見解和主張。語文教師必須要靈活設計教案,在教學過程中隨機應變,靈活使用教案。引導學生發(fā)展多端,發(fā)散、逆向、求異等思維見解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對學習由有趣變?yōu)榕d趣,使提問成為激活學生思維的“導火線”。使每個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三、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新課標有關語文評價方面的內(nèi)容提到:“語文課程評價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更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發(fā)展?!币虼耍Z文教學評價應與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評價活動看成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把過去那些因受卷紙限制而不能進行評價的智能素養(yǎng)點如:表情朗讀,口語交際,晨讀演講等,用小試卷的形式進行。并用如:較好,好,一般,的形式評價結果。在此,學生不僅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還要評價同伴的學習效果。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尊重學生的評價權利,敢于放手讓學生評價。使學生能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同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口頭評價,讓其感受到來自同伴的激勵。學生在準備評價別人時,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合理的組織語言的過程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

四、結論

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生的心情才能愉悅,思維才能激活,個性才能張揚,才會敢說,敢問,敢答,也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使師生、生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也只有這一語文教學的新模式,才能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的互動、靈動與生動》(當代教育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