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政治生活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18:06:37

序論:在您撰寫政治生活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政治生活論文

第1篇

論文關鍵詞:政治制度;政治價值;憲法性制度;規(guī)范性制度

古希臘偉大的政治學家亞里士多德指出:“人在本性上是一個政治動物?!闭J為人天生就要過政治生活,這是人天性上的渴望。孔子曾說:“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政?”孔子是在告誡不愿意從政的人,“在家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就是政治,就等于從政,何必一定要立于政治舞臺之上呢?”這就是說人類無論如何都逃脫不了政治為我們編織的網絡,除非你甘愿做“野獸”或“神祗”。所以,羅伯特·達爾說:“無論一個人是否喜歡,實際上都不能完全置身于某種政治體系之外……政治是人類生存的一個無可避免的事實。每個人都在某一時期以某種方式卷入某種政治體系?!爆F代政治學家阿倫特在反思法西斯主義時指出,正是人們喪失了公共生活才導致了法西斯的產生。所以她提出了為“復數的、而非單數的人”重建“公共領域”,通過“公共領域”參與政治生活。但是我們以為政治生活并不是隨意就可以進行的,它應在政治制度設立之后,并在政治制度的導引下才能實現。可以這么說政治制度“發(fā)揮著雙重的作用,它束縛和腐蝕人類的行為,但它們也提供了人類解放的途徑。”所以創(chuàng)設一套完備的政治制度是參與政治生活的前提。

我們以為,政治制度創(chuàng)設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層面:首先,政治價值是政治制度創(chuàng)設的起點,它反映了共同體成員普遍的利益訴求,是政治制度的最終目的,所以政治價值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政治制度的運行是否順利,是政治制度成敗的關鍵;其次,憲法性制度是政治制度創(chuàng)設的第二個層面,它是政治價值的原則性展開,它是在政治價值的指導下,將比政治價值更為具體的政治原則,通過國家根本憲法等法律體系表達出來。由于憲法的神圣和不可侵犯性,把政治價值固定在更為具體的政治制度之中,并且用強有力的威懾作用給政治價值提供了保證;最后,規(guī)范性制度是政治制度創(chuàng)設的第三個層面。它不僅是在憲法性制度的指導下,制定出政治生活所需的具體行動規(guī)范和秩序等,使政治制度運行起來,而且將政治價值落實在人的行動中,是政治價值得以實現的最關鍵一步。以下,我們將對政治制度創(chuàng)設的3個層面進行具體分析。

第一,政治價值。政治價值是政治制度創(chuàng)設的起點,政治制度是以政治價值為目標才展開的,所以政治價值選擇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人民對于政治制度的認同,也就是合法性的問題。“所謂合法性,指的是社會公眾對政治制度的認同和忠誠的觀念,也就是社會公眾對政治制度的心服口服。”誠如馬克斯·韋伯所說:“沒有一種統(tǒng)治僅僅以價值合理性為動機,竹為其繼續(xù)存在的機會,勿寧說,任何統(tǒng)治都企圖喚赴并維持對它的合法性的信仰?!彼匀藗冎挥性诨镜恼蝺r值方面達成明確的共識,才能依止匕注行澎治制度的選擇和建構。因為“價值所反映的是每個人所需求的東西,或者反映的是人們心中關于美好的衣正確事物的觀念,以及人們‘應該’做什么而不是‘范要’做什么的觀念?!彼?,我們選擇的政治價值,應該反映共同體成員的普遍利益訴求。但是如何迭擇具有普遍訴求的政治價值呢?首先,我們以為不恒地域的民族由于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環(huán)境形成了其狙特的政治價值偏好,也就是傳統(tǒng)的政治價值,它對于本民族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所以政治價值選擇很有必要從傳統(tǒng)的政治價值序列中發(fā)掘出至今仍合適宜以部分,我們稱之為自生的政治價值。自生的政治價伯蘊含在人們日常生活習慣、風俗傳統(tǒng)之中,是被一什代人甄別和傳承下來的,并且是在與不同的政治價伯的競爭中保存下來的在當今仍具有鮮活生命力的部分,它直接表現為人們的行為所反映的道德意識。因而在自生的政治價值指導下設立的政治制度可以說是對業(yè)已存在于共同體成員之中的行為規(guī)范的制度化,所以這樣的政治制度很容易被共同體成員所接受和認可,并且在運行中很少會遇到阻力。其次,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也在加深,傳統(tǒng)的政治價值觀念會受到不小的沖擊,動治價值認同會發(fā)生變化。更加適合人類自身發(fā)展區(qū)政治價值在不同民族之間逐漸達成共識,例如人權、自由等,所以還要在外來的政治價值中選擇已經本土化的部分。這里所說的本土化,不是說對于外來政治價值帶有地方特色的理解,而是說外來的政治價值在共同體內傳播后已經得到共同體成員認同的部分。這些被大眾接受的政治價值之所以能被本土化的重要原因可以說是因為它們具有普適性。

第二,憲法性制度。憲法性制度是政治制度創(chuàng)設的第二個層面,它是整個政治制度的基礎,因為憲法性制度上承政治價值,將抽象的政治價值內化于其中;下啟規(guī)范性制度,給規(guī)范性制度的展開以指導。它連接了政治價值和規(guī)范性制度,使政治制度渾然一體。

首先,“一方面,政治制度不僅是政治價值的外在疑固形態(tài),物化形態(tài),另一方面,由特定的政治價值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必然反過來要強化以及推動這種價值的進步、完善和發(fā)展。”而憲法性制度就是抽象的政治價值落實在現實中的第一步,那么如何將政治價值內化與憲法性制度之中呢?因為政治價值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而且不同的人對于相同的政治價值的理解往往是不一樣的,所以如何在政治生活中體現出政治價值經常令人難以把握。我們以為,第一,要從政治價值出發(fā),發(fā)掘出更為具體的政治原則,這些政治原則是對政治價值的初步展開,要能體現出政治價值的訴求,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之后我們可以通過審慎的政治制度設計,將政治原則轉換為可操作性的政治制度,這樣的話政治價值就內化于政治制度其中了,這些政治制度我們稱之為憲法性制度。比如我們將可以將自由看做我們要追求的政治價值,但是對于它的理解有太多的差異,單單說追求自由往往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分權制衡的政治原則去設計政治制度,通過限制政府的權力使自由免于被侵犯,也町以在憲法中設立一些具體的不可侵犯的公民權利,給人們提供追求自由的環(huán)境等。第二,要將從政治價值中分離出的政治原則添加在憲法和基本法律之中,由于憲法的神圣性和持久性給政治原則以崇高和恒久的地位,那么根據政治原則設立的政治制度也就具有了強力的保障。同時,政治價值也就獲得了憲法所賦予的合法性和法的威懾作用下的強力保障。

其次,由于規(guī)范性制度是在憲法性制度的導引下展開的,規(guī)范性制度也指明了共同體成員的參與政治生活的具體行為準則,所以憲法性制度的創(chuàng)設不能只考慮到對于政治價值層面的統(tǒng)一,還要考慮到它所導引下的規(guī)范性制度是否能從它這里得到展開具體行為活動的標準。所以憲法制度還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2篇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涵義策略

長期以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只注重從知、情、意、行四方面人手,力圖使學生在短短的一堂課上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培養(yǎng)正確的品德行為。一堂課的教學都是從外到內,自上而下地灌輸.教師成為“知識的搬運工”。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發(fā)生嚴重脫節(jié).導致課程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活需要而變得抽象、空洞和蒼白無力,從而使學生感到厭倦,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造就出來的學生往往是在課堂上和生活中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因此,讓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是使課堂喚發(fā)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課標》明確提出:本課程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梢?,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是貫徹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以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題為基礎設置三個課程模塊,并與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為主導的生活和哲學并列,將思想政治課的內容設計為四大模塊。這反映了新課程整體改革的理念、設計和要求,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獨特性質和內在價值,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特征。同時也為思想政治課教學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那么,怎樣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落實“生活化”的理念,以滿足學生對生活的關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政治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本涵義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指在政治課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政治,把生活問題政治化。政治問題生活化。體現“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思想。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運用政治經濟哲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的社會問題,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一)課前準備生活化

1.教師: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內容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前提。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理解政治書本知識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尋找與課本中的知識有聯(lián)系的、學生熟悉的場景、事例,用以溝通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政治學科知識的聯(lián)系.瞄準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最佳聯(lián)結點.以此來誘發(fā)學生已有的真切體驗,感受其境。但由于教材中呈現的案例有的與本地區(qū)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原有知識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理解和領會教材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現有經驗和本地區(qū)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高二《文化生活》模塊的學習中,筆者大量地加入了本土的“寧村抬佛”湯和文化、“張璁文化”、“永昌堡抗倭精神”、“溫州鼓詞”等內容,與課本的相關內容有機整合。

2.學生:體驗生活.積累經驗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寶貴的教學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如果教學中學生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就無法建構起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關資料,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在教《經濟生活》模塊“股票、債券、保險”一框內容的前兩天給學生布置任務:到本區(qū)的證券交易所、銀行、保險公司收集有關資料;豐富了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通過觀察與采訪,學生體會到了這些投資品種的特點,同時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場的風險。上課時,學生帶著課前收集的資料,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生活味濃、趣味性強。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

“生活化”教學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根據多年來政治學科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三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

1.激活生活經驗,置疑導入

教師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設計成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借助課前收集的資料和以往的生活經驗加以解決。由于學生只能找到一些簡單的辦法,不能將問題徹底解決,從而進入一種“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憤狀態(tài)。例如:在學習高二年級《生活與哲學》模塊“意識的作用”一節(jié)時.教師提出問題:通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物質要決定意識。那么大家思考我們學校現在正在建造的校友樓,在建造前要先有圖紙,然后根據圖紙去建造,那是否意味著先有意識后有物質呢,在造樓的過程中,圖紙(意識)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教師順勢提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意識的作用”。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激活了他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的思維泛起漣漪,從而拉開了教學的帷幕。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置疑導入使學生感受到已有的知識經驗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從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緊迫感。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感受知識的本來面目.最終達到既學習新知識又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根據知識的具體特點和實際的教學條件,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生活情境作為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平臺。

第一,創(chuàng)設直觀化的生活情境。教師利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事物創(chuàng)設探索問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提出問題——合作探究——交流結論——體驗成功,學習終身發(fā)展所需的知識、技能、方法。在學習《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一課時,我要求學生課前調查龍灣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情況,主要包括皮革、不銹鋼、電器等發(fā)展狀況。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社會調查等方法,寫出調查報告。在課堂上我向學生展示一些直觀的材料,通過提出問題、合作交流使他們對自己的知識、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分享合作的快樂。第二、創(chuàng)設體驗性的生活情境。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現場體驗.有話可說.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識。例如:在學習“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小記者”走出課堂,采訪龍灣區(qū)相關企業(yè)、領導干部和村民,調查本地環(huán)境變差的真正原因?!靶∮浾摺睜幹蛴嘘P企業(yè)負責人和相關人員提問.比如:你們認為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們認為實行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制止環(huán)境進一步不受污染?環(huán)保局或政府來此調查并采取相應措施嗎?有沒有試著改變環(huán)境,等等?采訪回來后,在課堂上大家又對自己的所提問題進行分析評論,評出“最有價值”“最有深度”的問題獎項。接著,教師趁勢提出問題,運用調查資料,并結合有關內容,分析局部經濟利益與社會全面發(fā)展的關系,給學生以無限的情趣。

3.總結升華知識,服務生活

總結能使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思維方法科學化,使情感體驗逐步升華為價值觀、人生觀。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地總結學習過的知識、使用的思維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學習新知識后.教師要為各層次的學生設計鞏固練習題,同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發(fā)展情感體驗,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共同發(fā)展。例如在學習了《經濟生活》中“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這一框以后,在同學生共同總結了課堂的內容以后.讓學生去分析龍灣當地養(yǎng)殖業(yè)的實際問題:為什么前幾年價格很高的文蛤,今年價格比較低,為什么前幾年收益豐厚的養(yǎng)殖戶,今年卻陷入困境,有的瀕臨破產?如何才能使養(yǎng)殖戶盡快地走出困境?這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明白了價值規(guī)律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生活化教學要把抽象的學科知識還原于生活,使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驗證和完善。學生通過學用結合還可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享受學以致用的快樂。

(三)課后延伸生活化

第3篇

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要把職高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和他們感興趣的因素帶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學任務和生活化場景有效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和對知識的探究欲望。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論根源于美國教育學者杜威的實用主義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教育理論。把生活教育和教育教學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獲得教育,加強政治知識的實踐,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二、職高政治課的現狀

職高學生畢業(yè)后將走入社會,運用掌握的專業(yè)技術投入到社會建設過程中。通過政治課堂的學習,能讓學生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yǎng),能用敏銳的眼光分清事物的好惡。但是在現在的職高政治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重視專業(yè)課知識的學習,把精力投入到提高專業(yè)技能方面;認為政治課的學習對以后步入社會的幫助不大;教師對政治學科的不重視。這些問題使職高政治課堂的教學趨于形式,沒有真正實現政治學科的教育功能。政治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大綱,改變舊的教學觀念,使政治課堂能真正提高職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走上社會打下好的基礎。

三、職高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要使職高政治教學效率不斷提高,需要把生活化的實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思維。政治學科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把學到的政治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不僅要把生活化的因素引入課堂教學中,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政治的眼光和思維來分析現實中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把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促使他們掌握知識的本質。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進行課堂導入

在進行政治教學時,如果教師直接進行知識的講解和任務的布置,會讓高職學生對政治課堂失去興趣,會感到政治學習太枯燥。由于缺乏學生感興趣的因素,政治教學枯燥的理論讓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在進行職高政治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職高學生的學習基礎,運用有趣的生活情境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究,并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在進行政治情境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使生活化的導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和課堂教學任務緊密聯(lián)系,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營造生活化氛圍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就是把政治知識融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讓學生去分析和探索。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來作為知識學習的切入點,能讓學生把生活中的經驗和知識聯(lián)系起來,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生活化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大大調動起來。由于職高學生大部分活潑好動,死板的教學方式難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把生活元素融入到政治課堂中,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使職高學生能充分發(fā)揮對知識探究的熱情,使他們擺脫了課堂教學的壓力和學習過程的枯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提高,并對政治課堂的學習產生興趣。

(三)設置生活化空間使組織形式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情境和氛圍中,學生在學習時也要打破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進行學習探究;也可以全部學生圍成一個圈進行知識的探究。在沒有形式拘束的課堂中,學生在生活化的空間進行學習,能利用他們對生活化的情境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加深對知識的領悟,能有效運用知識。

(四)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使課后探究生活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除了在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探究,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課后對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并在運用過程中把實際生活現象和政治知識聯(lián)系起來。指導學生從課堂回歸生活。課后探究也是讓學生用生活印證知識,深化認識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好課后探究這一欄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讓課堂教學再次回歸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利用掌握的知識指導自己解決問題。例如,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讓他們開展課外采訪、調查活動:去調查農貿市場、超市、商場哪些商品屬于綠色商品,以及消費者購買綠色商品的習慣。最后,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交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4篇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案例法

一、初中政治教學要以生活化、實踐化為主要目標

初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門生活化的課程,政治教學內容,如思想品德修養(yǎng)、人文素質的提高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化的案例才有教育意義,只有將政治教學融入生活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與意義。為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具體生活案例,以生活案例為主線,講授政治知識點。也就是說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融于生活主題當中,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使學生有所感、有所悟,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養(yǎng)。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政治教材第一單元《相親相愛一家人》中的第一課《愛在屋檐下》為例,這一課時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孝敬父母地良好品德,以感受親情為目的,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以生活中典型的孝敬父母的人物事跡,如感動中國人物孟佩杰、陳斌強等的感人事跡為案例,引導學生孝敬父母,感受親情,然后布置學生回家后為父母洗腳等任務,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得到素養(yǎng)的提升。

二、立足學生生活,將初中政治知識點融于生活之中

生活即是教育,教育來源于生活,初中政治教學必須要與學生的具體生活有效結合,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將初中政治知識點融于生活實踐當中,使學生在同具體生活世界進行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感受生活,體會人生。所以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在生活中看見的、聽見的以及所感知到的具體的生活案例、社會熱點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給學生以感悟的空間。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初中政治教材第二單元《養(yǎng)成交往品德》中的第三課《誠信為本》為例,這一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在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學生生活中可見的誠實守信的案例為基礎,展開教學。比如某一學生拾金不昧,主動將撿到的金錢交給老師,教師就可以以這些學生生活中可見的例子為導向,對學生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進行表揚,鼓勵與贊揚這種高尚的品質,鼓勵學生向學習,使學生以此為榜樣,并在生活中將這種高尚的品質踐行下去。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環(huán)境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就是要以具體的生活情境影響學生。所以,當前初中政治教學不能單純的依賴于教材,而是要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借助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思想修養(yǎng)。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政治教材第三單元《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中的第六課《網絡交往新空間》為例,這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講述網絡的優(yōu)勢與缺點,讓學生認識到網絡是把雙刃劍,應該理性上網,學會保護自己,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在學生的生活當中,有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愛玩網絡游戲,上網過度,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諸多不利的影響。在這一課時的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以上網現象為例,創(chuàng)設學生上網成癮的生活化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列舉上網成癮的危害,列舉上網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怎樣杜絕網上的不良誘惑,如何避免上網成癮,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了解網絡,做到健康上網,發(fā)揮網絡有利的一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利用文化資源,增強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雖然政治教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均可以用于初中政治課堂的教學當中,以生活化的案例引導政治課堂教學,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并且以學生生活中聽見或見過的案例為教學內容,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等。但是,政治教學卻高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一般來講,學生對于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從小就耳濡目染,對于家鄉(xiāng)文化必定有一定的特殊情感,以家鄉(xiāng)特有的文化資源為教學案例,無疑可以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初中政治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選擇富有本土氣息與特色的文化資源進行課堂教學。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初中政治教材第三單元《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中的第五課《多元文化“地球村”》為例,教師可以搜集當地的具有民族氣息的文化信息,如民族文化遺產、民間藝術等,先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講述自己家鄉(xiāng)的民族文化歷史以及具體信息,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由淺入深,逐步向學生講解政治知識點,讓學生學會尊重民族文化、體會民族文化的價值、學習民族文化,增強自己的家鄉(xiāng)榮譽感。然后再組織學生對家鄉(xiāng)文化進行討論,體會家鄉(xiāng)文化的真正魅力。

五、結束語

在初中政治教學要以生活化、實踐化為主要目標;要立足學生生活,將初中政治知識點融于生活之中;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要利用文化資源,增強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利用學生生活中能夠聽到的、見到的典型案例引導政治教學,對于學生掌握與理解知識點,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以及道德素質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莫薇 單位:平塘縣塘邊中學

參考文獻

[1]白俊琳.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案例法策略[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9):69-70.

第5篇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涵義策略

長期以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只注重從知、情、意、行四方面人手,力圖使學生在短短的一堂課上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培養(yǎng)正確的品德行為。一堂課的教學都是從外到內,自上而下地灌輸.教師成為“知識的搬運工”。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發(fā)生嚴重脫節(jié).導致課程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活需要而變得抽象、空洞和蒼白無力,從而使學生感到厭倦,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造就出來的學生往往是在課堂上和生活中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因此,讓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是使課堂喚發(fā)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課標》明確提出:本課程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梢姡枷胝握n生活化教學是貫徹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以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題為基礎設置三個課程模塊,并與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為主導的生活和哲學并列,將思想政治課的內容設計為四大模塊。這反映了新課程整體改革的理念、設計和要求,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獨特性質和內在價值,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特征。同時也為思想政治課教學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那么,怎樣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落實“生活化”的理念,以滿足學生對生活的關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政治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本涵義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指在政治課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政治,把生活問題政治化。政治問題生活化。體現“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思想。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運用政治經濟哲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的社會問題,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一)課前準備生活化

1.教師: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內容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前提。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理解政治書本知識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尋找與課本中的知識有聯(lián)系的、學生熟悉的場景、事例,用以溝通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政治學科知識的聯(lián)系.瞄準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最佳聯(lián)結點.以此來誘發(fā)學生已有的真切體驗,感受其境。但由于教材中呈現的案例有的與本地區(qū)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原有知識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理解和領會教材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現有經驗和本地區(qū)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高二《文化生活》模塊的學習中,筆者大量地加入了本土的“寧村抬佛”湯和文化、“張璁文化”、“永昌堡抗倭精神”、“溫州鼓詞”等內容,與課本的相關內容有機整合。

2.學生:體驗生活.積累經驗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寶貴的教學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如果教學中學生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就無法建構起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關資料,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在教《經濟生活》模塊“股票、債券、保險”一框內容的前兩天給學生布置任務:到本區(qū)的證券交易所、銀行、保險公司收集有關資料;豐富了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通過觀察與采訪,學生體會到了這些投資品種的特點,同時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場的風險。上課時,學生帶著課前收集的資料,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生活味濃、趣味性強。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

“生活化”教學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根據多年來政治學科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三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

1.激活生活經驗,置疑導入

教師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設計成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借助課前收集的資料和以往的生活經驗加以解決。由于學生只能找到一些簡單的辦法,不能將問題徹底解決,從而進入一種“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憤狀態(tài)。例如:在學習高二年級《生活與哲學》模塊“意識的作用”一節(jié)時.教師提出問題:通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物質要決定意識。那么大家思考我們學?,F在正在建造的校友樓,在建造前要先有圖紙,然后根據圖紙去建造,那是否意味著先有意識后有物質呢,在造樓的過程中,圖紙(意識)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教師順勢提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意識的作用”。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激活了他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的思維泛起漣漪,從而拉開了教學的帷幕。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置疑導入使學生感受到已有的知識經驗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從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緊迫感。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感受知識的本來面目.最終達到既學習新知識又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根據知識的具體特點和實際的教學條件,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生活情境作為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平臺。

第一,創(chuàng)設直觀化的生活情境。教師利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事物創(chuàng)設探索問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提出問題——合作探究——交流結論——體驗成功,學習終身發(fā)展所需的知識、技能、方法。在學習《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一課時,我要求學生課前調查龍灣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情況,主要包括皮革、不銹鋼、電器等發(fā)展狀況。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社會調查等方法,寫出調查報告。在課堂上我向學生展示一些直觀的材料,通過提出問題、合作交流使他們對自己的知識、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分享合作的快樂。第二、創(chuàng)設體驗性的生活情境。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現場體驗.有話可說.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識。例如:在學習“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小記者”走出課堂,采訪龍灣區(qū)相關企業(yè)、領導干部和村民,調查本地環(huán)境變差的真正原因?!靶∮浾摺睜幹蛴嘘P企業(yè)負責人和相關人員提問.比如:你們認為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們認為實行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制止環(huán)境進一步不受污染?環(huán)保局或政府來此調查并采取相應措施嗎?有沒有試著改變環(huán)境,等等?采訪回來后,在課堂上大家又對自己的所提問題進行分析評論,評出“最有價值”“最有深度”的問題獎項。接著,教師趁勢提出問題,運用調查資料,并結合有關內容,分析局部經濟利益與社會全面發(fā)展的關系,給學生以無限的情趣。

3.總結升華知識,服務生活

總結能使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思維方法科學化,使情感體驗逐步升華為價值觀、人生觀。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地總結學習過的知識、使用的思維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學習新知識后.教師要為各層次的學生設計鞏固練習題,同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發(fā)展情感體驗,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共同發(fā)展。例如在學習了《經濟生活》中“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這一框以后,在同學生共同總結了課堂的內容以后.讓學生去分析龍灣當地養(yǎng)殖業(yè)的實際問題:為什么前幾年價格很高的文蛤,今年價格比較低,為什么前幾年收益豐厚的養(yǎng)殖戶,今年卻陷入困境,有的瀕臨破產?如何才能使養(yǎng)殖戶盡快地走出困境?這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明白了價值規(guī)律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生活化教學要把抽象的學科知識還原于生活,使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驗證和完善。學生通過學用結合還可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享受學以致用的快樂。:

(三)課后延伸生活化

第6篇

1.1高職教育的主要特點

高職教育和社會就業(yè)密切相關,其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高職教育的目標看,高職院校關注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既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基礎,又要具備實際應用與操作的能力,為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做好思想與技能方面的準備。二是從高職教育的對象看,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參與集體類活動有很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促進和豐富了高職院校各類活動的開展;他們的思維相對比較活躍,動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較強。同時,由于高職教育屬??平逃膶哟?,高職學生普遍入學分數不高,整體素質差別較大,個人約束的意識不強,存在叛逆、自卑等負面的情緒,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思想政治方面的課程是高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政治教材的內容過于陳舊,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二是思想政治教學在案例選擇上與社會生活存在“兩張皮”現象,很少選擇新例子,教學內容無法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造成教學與生活脫節(jié)。三是思想政治課程實施中,老師多數情況下采用的教學手段是滿堂灌方式,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還不夠好。

2.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及其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2.1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含義

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指的是把社會實際生活內容應用到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社會實際生活內容引入教學主題,采取生活中典型例子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進而將課堂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來分析和解決現實社會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的教育思想。

2.2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學生將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統(tǒng)一起來,促進政治教學的具體化和通俗化,使學生通過課堂學到的間接性知識經驗與現實社會生活相結合,推動學生提升個人技能,掌握生存本領,實現全面發(fā)展。二是有利于學生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通過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的應用,教師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學更加貼近社會生活,使學生產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三是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學的實際效果,通過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的應用,使學生把一些思想政治意識和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發(fā)揮德育教育的功能。

3.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應用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的策略

3.1強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設計中的應用

堅持開放式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設計原則,注重時事類教學內容的設計,將新聞時事和社會案例等內容引入到教學中;注重將形象生動的比喻引入到教學內容設計中,為相對抽象的理論增添趣味;注重將圖片與漫畫引入到教學內容設計中,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3.2強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學情景設置中的應用

在思想政治理論內容的課堂教學中,引入與之相關的社會生活話題,設置出一定授課情境,營造積極創(chuàng)新的機遇、條件和氛圍,鼓勵學生分析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研究和探討,促使高職學生拓寬思路,提升個人學習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3.3強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在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將政治理論內容與社會生活問題,巧妙地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強化高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其求知的欲望,通過分小組協(xié)作研究的方式,安排大家針對提出的問題主動參與、自由辯論,使每名學生都能充分發(fā)表個人的觀點和意見,在辯論結束后適時總結,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提升。

4.結語

第7篇

伴隨我們國家社會文明的進步以及發(fā)展,再加上對傳統(tǒng)教學的改革,原有的政治教學方法已跟不時代的腳步,無法適應當前時代的要求。因此,讓高中政治課堂披上生活的光環(huán),其實是對高中課堂多元化的一種處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也可形成良好的政治教學氣氛。

2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的表現

2.1日常生活的課堂化

當前時期的政治課堂,是要針對教學活動由空間、時空兩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調控,讓生活的豐富經驗可以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調動??偟脕碚f,就是要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充分融入生活的內容,且這些內容是要豐富的、靈動的,把教學轉變成為具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2.2現實生活的學生化

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表明,學生的生活包括了日常的生活活動及學習活動,在教學中,要注意區(qū)分好兩者間的關系。但是,也要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高中政治教學內容一定是真實生活的映射,是對學生的一種真實反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學生對自己生活的控制。

2.3可能生活的學生化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道路上具有更強的發(fā)展及生存能力,需要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貫徹相應的教育思想,為今后的光明生活而開展教育。同時,這也是生活教育的本質。因此在課堂的教育中,從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分析,是為了幫助學生在社會上更好的立足,給學生提供更好、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3將生活化融入于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方法

3.1改變教學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與書本分離,轉移學生的視線并開發(fā)他們的思維,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去走近、走入生活,然后開始去做他們自己認為有意義事情。所以對于高中的政治老師而言,要走出講臺,走進學生,讓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互相學習與探究,實現教育角色的變化,讓教師可以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還要轉變“唯書至大”的傳統(tǒng)觀念,只有把原有傳統(tǒng)的觀點改變了,才能運用更多元、更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吸引學生,讓他們可在一個相對快樂及和諧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掌握知識,形成自學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2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新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態(tài)度為基礎,對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因此,如果想要提升教學的目標,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去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生活化教學是以“生活”這一舞蹈作為背景的,其目的是為了找到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的最好切入點,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至生活及原有的知識架構中。教師在課堂上可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營造生活場景——學生去對場景進行體驗——得出結論(由教師引導)——提升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單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更可實現知識理論的升華,讓學生體會到更深層次的政治含義。同時,教師可多組織學生進行小品、話劇等表演節(jié)目,從而將教學內容通過生活場景表現,以此來激發(fā)課堂的活力。例如,在講解政治名詞“賣方與買方市場”時,學生在理解時容易出現混亂的情況。那么教師即可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進行區(qū)分、理解。組織學生開展生活當中的買賣場景,讓學生可在演示的過程中感受到兩者的區(qū)別所在。

3.3充分對生活資源進行發(fā)掘,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但最為重要的還是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轉變。即是讓高中的政治課堂可以與生活化緊緊聯(lián)系。從本質上分析,這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把多樣性的生活資源轉變成有效教學資源,大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可以更好去理解政治的內涵。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