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3:04
序論:在您撰寫初級教師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有很多老師認為形成有效教學有很多影響因素,跟教師的個性水平、教學的手段方式、學生的認知能力等有很大關系,教學的有效還可以從目標、容量、過程、方式、時間等方面進行控制。要達到教學的有效化、最優(yōu)化,也恰恰是每個老師需要思考和實踐的。那么,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教學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形成有效教學。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非常重要。它包括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硬環(huán)境即學校教室布置、教學設備、教具設置等,軟環(huán)境包括班風學風的好壞、學生素質的優(yōu)劣、教師教學藝術和專業(yè)知識的程度等。但并不是所有環(huán)境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只有那些有利于相應的教學內容、課堂目標要求的環(huán)境才能促進有效教學的形成。比如,多媒體的運用,只有在學生理解困難時適時呈現(xiàn)才可以起到良好的解釋和輔助理解的效果,否則過濫使用只會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降低。
在相同的硬環(huán)境條件下,軟環(huán)境的不同往往使教學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或者說硬環(huán)境并不是產生有效教學的決定性因素,我們之所以說“名校不是因為名教學樓,而是因為名教師”也是強調軟環(huán)境重于硬環(huán)境的緣故。有了“名教師”,才有“名班級”,也才有“名學生”,產生“名?!?。校風班風學風的好壞都與有效教學的多少有著直接關系。
二、有效的專注時間產生有效教學。學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主體,每個主體的思維方式和習慣也不盡相同。教學是否有效,要看學生是否接收到信息,學生有否學進去,要看學習的專注程度,而專注并不一定產生有效教學,只有有效的專注時間才產生有效教學。
在同樣的課堂上,每個學生的專注指向并不相同,有的傾向于老師幽默的語言藝術,有的傾向于問題正確的答案,有的傾向于解題分析的過程,有的傾向于豐富翔實的內容,有的傾向于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和漏洞,甚至還有各取所需的,聽其所愛聽的、感興趣的東西。當老師看到學生一個個認真地在聽講的時候,并不能肯定他們的聽課都是有效的,有的甚至是毫無是處的,他們關注的也許僅僅是一點皮毛而已。因此,同樣坐在教室里,聽著同樣的課堂的學生,他們有著不同的信息選擇能力,只有那些選擇了正確的信息并加以消化吸收的學生才是真正高效的,他們的專注時間也才叫有效的專注時間。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同學上課并不怎么聽講,但知識學得很不錯的原因所在,這些人正是懂得了正確的信息選擇以及達到了課堂上的有效專注。所以,往往老師在課堂開始前就要提出相關的要求,即指導學生聽課時的專注方向。
三、有機的教學內容提高有效教學。在班級授課制下,由于教學目標的大眾性、班級化,導致教學內容的普遍性、形式化,很多學生并不能得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也就不能得到教學的最優(yōu)化、最有效。
課堂上經常出現(xiàn)有的學生聽不懂、有的學生不要聽的現(xiàn)象,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學內容不對胃口。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不是因為吃不了,就是因為吃不飽,教師講的東西可能太深,影響了他的接收和理解,也可能太簡單,跟他的知識需求不對稱,導致單方面的拒食。這種吃不了或吃不飽的現(xiàn)象就是教學內容缺乏有機變化,從而產生了不少無效教學時間,學生也只有在既吃得了又吃得飽的情況下才是最有效、最高效的。當然,產生這樣的情況不僅跟選擇內容有關,也根教師的引導有關,有的教學不能深入淺出,只是淺入深出、淺入淺出或深入深出,都是十分有害的。只有當課堂上的內容是有機變化的,是因人而異的時候,對于學生來說才是有效教學。
四、有益的思維延伸擴展有效教學。課堂上的有效時間再多也只是四十分鐘,而課外延伸卻是無限的,要讓有限的課堂教學放到無限的課外吸收中去,需要有相應的思維延伸。思維延伸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去查找某些資料,寫一些課后感之類的內容,還應當包括看到相關事物、信息時的自動鏈接能力,即所謂的觸類旁通。因此,教學不只是就事論事的傳授,而是啟發(fā)和開拓性的點拔?;趩栴}的教學和基于教學的問題同樣重要。
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而你知道我的理想嗎?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的理想就是將來當一個哈里•波特。首先我要把我的腦袋瓜子變聰明,然后我要用我的魔法去播種太陽讓世界充滿陽光;我還要用魔法去幫助窮人,變出一些食物和一些樓房讓窮人居住。
我騎上光輪2000來到了哥本哈根。正巧這里過圣誕節(jié),我來到一個富人居住的房子下;看見賣火柴的小女孩躺在那里,我立刻施展魔法,把時光倒流讓賣火柴的小女孩回到奶奶的身邊,我又變出一坐房子,里面還有一個圣誕樹和許許多多香噴噴的食物。
我又飛到了莫斯科。看見一個小男孩坐在老匠鋪的門口他就是凡卡,我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很想爺爺;于是我又施展魔法讓凡卡回到了爺爺?shù)纳磉叀?/p>
我要讓我的魔法讓世界充滿愛心!
關鍵詞: 教育機智 問題行為 教學過程 教師 新課程
學生的問題行為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它的形成,有其主觀和客觀諸多因素,如不良的社會文化效應,較低的家庭社會經濟狀況,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不和諧及方法的不當,學校教育的失誤,某種生理或性格特點等的影響。學生的問題行為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是指那些直接影響環(huán)境和他人的不良行為,如攻擊、破壞、不服從行為等。另一類是人格方面的問題行為。本文所闡述的主要是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行為不僅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學習活動,而且會干擾教師的正常教學活動和其他同學的學習活動,從而使自身的學習和師生關系、學生之間的交往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使教學過程能順利發(fā)展并取得預期成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問題行為的控制和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學生是個性特點鮮明的人,每位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他們都需要他人關心,需要他人尊重。尤其是存在問題行為的學生,他們在態(tài)度、價值觀、信念等方面可能更加特殊和復雜。因此,運用教育機智,有效地控制問題行為,凈化教學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機智是瞬間知道該怎么做,是一種與他人相處的臨場智慧和才藝。教育機智是一種對突發(fā)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及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應變能力。它是每一位教育者在具體的教育實踐場景中體現(xiàn)出來的敏感、睿智、富有同情心、責任心和發(fā)自內心的深沉而慈愛的感情。教師的教育機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教師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努力參加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個優(yōu)秀合格的教師應當具有教育機智,能在錯綜復雜的教育情境下迅速做出反應、妥善處理好學生的問題行為,把它們引入對學習活動或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益的軌道上來。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教育機智,優(yōu)化教學效果這一問題,本文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靈活多變,對癥下藥
教育機智并不是隨心所欲“靈機一動”,對學生的深刻了解是形成教育機智的前提。教育對象是千差萬別的,正如馬卡連柯指出的:“在我這里沒有兩種情況完全相同的。”教師只有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個性特點和行為表現(xiàn)的每個細節(jié)都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充分估計到學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教師的愛和期待是批評的出發(fā)點。學生在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較為外顯,一般較容易被教師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不能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靈活運用教育機智,而是得意于“人贓俱在”、“當場抓獲”的及時處理,這大都是沒有經驗的表現(xiàn);或一味地采用懲罰或“一刀切”的處理措施,其效果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應有的作用。及時介入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師的智慧,就顯得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我有次上課時,學生劉某一直在擺弄東西,還不時地和同桌小聲說話。他是一位其他老師都反映“頭疼”的學生,據(jù)說是“軟硬不吃”。趁著自由閱讀的時間,我輕輕走到他身邊,替他拉好敞開的衣服拉鏈,有意識地拍了拍他的后背,用信任又略帶威嚴的目光看了他一下。雖沒有語言的交流,但接下來的課他的表現(xiàn)明顯好多了,聽課也認真了。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既是知識、信息傳輸反饋的過程,又是精神、情感交流融會的過程。教師豐富細膩的面部表情,充滿愛心的教學語言,恰當、適度的評價方式,能產生師生心理上的“認同”與“共振”。
二、尊重為先,增其自信
存在問題行為的學生,大都學習成績不太理想。隨著學習難度的逐步增加,有些學科可能對他們就成了“天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即使教師講得再生動有趣,對于這些“問題學生”也仍舊一個難熬的“煉獄”過程。所以,他們不認真聽講,違反課堂紀律也就不足為為奇了。教師如果能從這些存在問題行為的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把尊重學生的人格放在首位,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維護他們在同學們面前的自尊心,讓他們知道“我也行”、“我其實不笨”、“我一定會做得更好”,從而循序漸進地克服不良行為。
我曾接手一個高一班的歷史學科教學,上課沒幾天,就發(fā)現(xiàn)有一個姓董的學生幾乎一上課就做好了睡覺的準備,要不就小聲說話,做小動作,等等。其他學生都有點看不起他,無形中也就使他有點自卑,對歷史學科的學習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對他問題行為的發(fā)生有很大的影響。在一次上課前半小時,我偷偷把他叫到辦公室,指出上課時將要默寫的諸子百家代表人物……上課時,當我點名叫他到黑板前默寫的時候,其他同學都笑了,那是一種不信任、更是一種嘲笑。但結果卻令全班同學大跌眼鏡,他得了滿分。當全班同學用熱烈的掌聲歡送他回到座位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了他眼睛中亮閃閃的東西。從那以后,他就像換了個人似的,課堂問題行為也逐漸減少,一步步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課堂上,教師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相比之下,教師高水平的教學機智比剛性機制極強的書面教案顯得更為重要,更具有實用價值。
三、細致觀察,及時提醒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優(yōu)秀的擁有教育機智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該始終與學生保持視線聯(lián)系,并運用姿勢語言表明自己時時在關心和注意著他們的活動。教師在與學生建立視線聯(lián)系時,表示出對學生的了解、信任和肯定,會使學生心理上更傾向接受教師的指導,而抑制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
一次課正上得很投入時,我發(fā)現(xiàn)后排有兩個學生神色不正常,正在低頭悄悄寫著什么。我沒有作聲,在要求全班學生注意看黑板的時候,嚴肅地看了他倆一下,又輕輕地搖了搖頭。課堂內容仍在繼續(xù),但他們的注意已轉到了教學內容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立即被扼殺在“搖籃”里。同樣類似的還有“敲山震虎”的辦法,即針對課堂上有點開小差的學生,不提醒他,而是提問他的同桌,同樣可以起到抑制跑神的現(xiàn)象。
新課程教學觀認為,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執(zhí)行和傳遞,更是課程的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教學不是實施計劃、教案,照本宣科的過程,而是課程內容持續(xù)生存和轉化的過程,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梢姡虒W過程的情感化和非理智化是新課程課堂的基本走向。
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睂W生是正在發(fā)展中的個體,犯錯誤是難免的。同樣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的問題行為也是正常的。教師要能正確分析學生問題行為發(fā)生的起因,在教育學生和處理問題時實事求是,把握分寸,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用師愛的寬容來喚起學生的自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而不可“窮追猛打”,“得理不饒人”,把學生當成人看待,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不要動輒請家長、罰站、寫檢討等。我認為,對待學生的問題行為,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是說教師不講原則,隨便應付,而是因為學生的心態(tài)、思想品德、人生觀等都還不很完善,他們需要教師及社會的正確引導,從而健康發(fā)展。教師如果缺乏這種教育機智,就很可能無法勝任教育教學工作。例如在一次主題班會課中,有一個比較胖的女孩正要講述自己的理想時,一個調皮的男生大聲說:“她的理想就是一覺醒來衣服都大了?!币幌伦悠渌瑢W都哄堂大笑,那個女生臉漲得通紅,非常生氣地盯著那個男生。這時,我考慮到男生的性格特點,就半開玩笑地說道:“你說得這么真切,看來你肯定有過一覺起來衣服都大了的經歷,那你來和我們分享一下吧?!焙唵螏拙湓挘行У乜刂屏藛栴}行為,很好地轉移了矛盾,一場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就這樣在熱烈、和諧的讀書中云消霧散了。只有從熱愛學生和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師的教育機智才能得到體現(xiàn),也才能成為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
總之,教師的智慧不僅體現(xiàn)在大的教學改革、教學事件中,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微小的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甚至是沉默中;體現(xiàn)在能夠分辨出學生身上那些積極的卻最初可能是弱點的東西。教育需要有智慧的教師,課堂過程中的問題行為需要教師運用教育機智來靈活處理。只要教師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始終對教育工作富有熱情、進取心和責任心,孜孜不倦地以自己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使教育工作充滿生機和情趣,那么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行為在教師的眼中也就不再是“問題”,唯有如此,教師在體現(xiàn)人生價值的教學工作中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李泊黍,燕國材主編.教育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桂生著.教育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改革
《水文地質學基礎》是高職院校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yè)、水文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yè),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yè)、礦山地質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主要研究在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以及人類活動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質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并研究如何運用這些規(guī)律興利除害,為人類服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水文地質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為以上4個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參與地下水的觀測、進行地下涌水的處理等提供理論依據(jù),因此,搞好這門課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據(jù)統(tǒng)計,云南省有5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資源開發(fā)與測繪大類專業(yè)。筆者所在的學校自2005級開始在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yè)、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yè)、礦山地質專業(yè)中招收高職全日制脫產和函授大專學生,到2010年已有三屆畢業(yè)生、三屆在校生。先后有10個教學班開設了《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筆者一直承擔該課程的教學工作。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在高職院?!端牡刭|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對《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性質和地位認識不足在高職教育中,資源與測繪大類的專業(yè)少,開設《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專業(yè)更少,學習本門課程的人數(shù)少,課程在專業(yè)以外的認知度低。在筆者所在的學校,制定高職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水文地質學基礎》應作為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還是專業(yè)主干課,曾在相關教師中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最終根據(jù)教育部教育司2005年版的《高職高專專業(yè)概覽》才塵埃落定。
使用的教材多為高等學校教材,與高職教育的要求不相匹配高職教育主要培養(yǎng)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有夠用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工作適應性,強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要“素質高,上手快,技能強”。高職教育與高等教育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是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同,但是,在高職實際教學中,《水文地質學基礎》主要選用的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教材,學科理論介紹多,實際應用介紹少。
適合課堂教學的電子課件少,教師多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單一《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專業(yè)性強,盡管近年來多媒體電子課件在網(wǎng)絡上隨處可見,但關于《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課件少之又少。要做好一件成熟的實用的電子課件,需要大量的資料和圖片,但由于專業(yè)性較強,這方面的資料往往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般人很難找到相關資料,再加上水文地質工作目前主要是相關專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實施,高職教師參與很少,導致現(xiàn)在的課件以羅列教材中的內容為主,質量不高,適用性和吸引力不強。
教師大多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單一在實際教學中,《水文地質學基礎》的任課教師大多采取單一的講授形式,教學仍然是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整個教學過程都在教室里完成。學生沒有機會到實地考察,將理論與生產實際對應,因此,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接受教師傳授的現(xiàn)成知識上,學習圍繞課本和考試,沿襲著“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講授方式單一,課程缺少吸引力,導致本門課程枯燥無味;學習方式單一,學得快,忘得快,導致課程學與不學一個樣;再加上有些學生本身對所學專業(yè)認識不清,更是降低了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體會
筆者從2006年開始講授《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到2010年,已經完成了10個教學班的教學工作。經過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和完善教學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根據(jù)專業(yè)特點,確定教學目標高職院校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yè)、水文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yè)、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yè)、礦山地質專業(yè)的學生學習《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水文地質專家或專門從事水文地質科學研究的專業(yè)人員,而是讓他們掌握水文地質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能夠將水文地質理論和技術應用于其今后的工作領域,成為既熟悉本專業(yè)業(yè)務,又掌握水文地質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技能型人才。對這些專業(yè)的學生進行水文地質教育,應該面向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水文地質與勘查、金屬礦開采、礦山地質等工程領域的應用,以掌握基本理論、突出實踐應用為目的。因此,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講清《水文地質學基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重點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實踐性和實用性教學。
根據(jù)教學目標,增加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教學筆者所在學校屬于企業(yè)辦學,隸屬國有大型企業(yè)集團,在學生實習實訓和企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到學院兼職講課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和條件。結合集團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筆者重新編寫了高職《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突出了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嘗試進行課程改革。首先是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在2006、2007級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yè)的《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講授中,嘗試性地引入討論式教學和現(xiàn)場教學。在講授“巖石中孔隙”時,先講清基本理論,然后通過布置課外作業(yè)的方式,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或相關書籍查閱砂巖、泥巖、泥質灰?guī)r中孔隙的異同,最后讓學生結合《普通地質學》、《巖石學》等課程展開討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對2007級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yè)的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動員時,筆者結合實訓基地的情況,向學生介紹了即將實習的工作區(qū)的水文地質情況,并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收集實習礦區(qū)的水文地質資料。這一嘗試在學生一年后的畢業(yè)論文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筆者參與評閱的12份畢業(yè)論文中,有多達11份介紹了實習礦區(qū)的水文地質情況,有的還提出了礦山巷道涌水的處理方案。在給2008級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yè)的學生講授“大氣降水入滲機制”時,恰逢降雨,筆者便直接將學生帶到一個建筑施工工地,通過地表的一個新鮮垂直剖面給學生介紹此部分內容,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熱情。其次是積極與實訓基地的工程技術人員溝通,建議實訓基地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學生進行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yè)實習的過程中注意介紹水文地質的內容,包括地下水量的計算、地下涌水的處理、礦山巷道水的處理等,增加課程對實際工作的參與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方式的改變和調整,大大增強了課程的吸引力,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制作ppt演示文稿,增加課程講授的直觀性和吸引力從2008年開始,筆者將教學講義的部分章節(jié)做成ppt演示文稿,利用多媒體將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圖片和動畫展示出來,大大提高了課程講授的直觀性和吸引力。
《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思路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創(chuàng)新型國家對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教育必須向培養(yǎng)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轉變和發(fā)展。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必須強調實用性和技能性,這就要求在高職課程建設中充分考慮課程的實踐性環(huán)節(jié)。
應進一步明確高職院?!端牡刭|學基礎》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目標高職院校開設《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目的是學習水文地質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其應用。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職院校要積極與行業(yè)企業(yè)合作開發(fā)課程,根據(jù)技術領域和職業(yè)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yè)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要根據(jù)現(xiàn)在和將來的實際應用及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近年來,各種地質災害頻發(fā),不斷地提醒人們必須加強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才能增強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端牡刭|學基礎》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類課程,有責任在人類改造自然的進程中對其研究領域的知識進行普及和介紹,讓更多的人了解其學科性質和內容,因此,在教學目標中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至關重要。
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增加課程的直觀性和吸引力《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如果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的心理相違背,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必須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枯燥的理論形象地展示出來,增加課程的直觀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水文地質的具體教學內容、(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環(huán)、巖石中的孔隙與水分、地下水的賦存、地下水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毛細現(xiàn)象與包氣帶水的運動、地下水的化學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補給與排泄、地下水系統(tǒng)、地下水的動態(tài)與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地下水資源、地下水與環(huán)境)學習目標及學生特點等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多媒體形式進行教學。例如,在講流網(wǎng)時,可引入如何判斷礦區(qū)的潛水含水層和地表水的補給關系的內容,利用動畫模擬地下水的流動方向,從而判斷它們之間的補給關系。這些直觀的演示可以加深學生對流網(wǎng)的認識,并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器官的功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用有限的時間獲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識。若能結合專業(yè)特點以及課程內容設計一些課件,會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應增加《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教學針對《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增加實踐性、開放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該課程改革的重點。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僅靠高職院校自身力量是不夠的,高職院校要緊密聯(lián)系行業(yè)企業(yè),實施校企合作,與企業(yè)實現(xiàn)資源共享,聘請行業(yè)企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將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多年在生產一線積累的水文地質理論和經驗帶進課堂,將水文地質學基礎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實際工作的事例帶進課堂,增加教學的針對性和實踐性。若能在學生實習實訓時,請帶實習實訓的工程技術人員針對具體工作面對水文地質學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講解,整個課程的教學就會更上一層樓。
加強交流引導
學生入校后先進行3周的軍訓,然后就接觸到“地質學基礎”這門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如下情況:對課程學習的目的和作用不明白;課程的內容多,學生缺乏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許多知識掌握不了;由于以上因素影響,學生會有些迷茫,學習積極性不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會導致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影響課程教學和學習效果,甚至造成退學。筆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加強交流引導。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一新生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和好奇,對未來充滿憧憬和迷茫。不少學生被動地選擇了現(xiàn)在的專業(yè),缺乏對專業(yè)的了解和興趣,甚至還帶有一絲失落和專業(yè)情緒。這時他們需要的是真誠的交流和正確的引導,需要被“領進門”。在交流過程中,他們可以逐漸認識到地理科學專業(yè)的內涵和作用,了解自己將來可以做什么,然后確立個人的奮斗目標,并規(guī)劃和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師生見面交流會是較為有效且可行的引導方式。課程學習之初召開以專業(yè)為單位的師生見面交流會,首先向學生總體介紹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課程安排、往屆學生的學習和就業(yè)等情況,然后詳細介紹專業(yè)課程及授課教師,最后學生與教師交流互動。通過見面會,可以讓學生認識地理科學專業(yè),確立奮斗目標,明白課程設置的目的和意義,了解各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從而更好地學習。另外,“地質學基礎”課程講授時通過舉例說明,讓學生理解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性,了解地質學與地貌學、水文學、中國地理、土壤學、生物地理學、地球化學等后繼學習內容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也是有效方法。
精選授課內容
國家對大學本科教育要求之一是“厚基礎”。在進行“地質學基礎”課程教學時,應根據(jù)地理科學專業(yè)特點和學習目的,從地質學課程豐富的內容中精選出主要內容,并著重加強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學,把握主次,突出重點,讓學生學習起來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由于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地球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發(fā)展歷史和演化規(guī)律,因此筆者認為在地理科學專業(yè)“地質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應以礦物、巖石、構造運動、地史為主要授課內容,拓展開來即礦物、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板塊構造、地質構造、地震、地質年代、地殼歷史研究方法、地殼演化簡史(表1)。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了青海省省情以及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yè)的實際情況實踐了這一授課內容,表現(xiàn)為授課條理清晰,學生容易掌握這門課程的框架和主要內容,效果較好。目前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yè)“地質學基礎”課程課堂教學選用了宋春青等編寫的《地質學基礎》作為教材[3]。該書特點是內容較為翔實,閱讀材料較多,但學生學習時也抱怨閱讀量大,抓不住重點,定價太高??紤]到授課內容順序安排、編者的個人偏好、地質學的發(fā)展、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因素,筆者向學生介紹了教材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并推薦了夏邦棟主編的《普通地質學》,以及陶曉風和超主編的《普通地質學》作為參考教材,推薦了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的《地質學原理》中譯本以及許靖華編著的圖書等作為補充,推薦了國內著名的地學期刊編輯部的網(wǎng)站,如《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巖石學報》、《地質論評》、《第四紀研究》等作為學習的延伸。
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進度表是安排課程教學內容和進度的一種表格,它的填寫對于教學有一定意義。筆者主張將教學進度表電子化,即制成Excel表格形式,教師填寫好后,通過網(wǎng)絡發(fā)送給相關人員審核、打印并集中簽字蓋章。這樣填寫方便,更改容易,省時省力。雖然已經確定了授課的主要內容,也安排了教學進度,但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重點不突出,過于注重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作為年輕教師,精力充沛,責任感強,有實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強烈沖動,試圖將自己所學對學生傾囊相授,知識面擴展得太大。另外由于經驗缺乏,往往把握不好該講多少講多深,出現(xiàn)本該多花時間講的沒有講透講明白,而應該少講的卻講多了。這可能造成學生對重難點的把握和知識點理解的困難,并導致自己面對的是一雙雙迷茫的眼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旁聽了多位教師的課程講授,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揣摩、體會、總結和積累,獲得一套較為有效的方法,教學效果大為改觀。筆者講課中按照預先的方案開展,根據(jù)學生的反應情況適時調整,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發(fā)揮。在講授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信息傳達的技巧性和有效性[4]。多媒體是一項圖、文、聲、像結合的信息傳遞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5]。多媒體對于地質學課程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6]:圖片、動畫和錄像等使枯燥的地質現(xiàn)象更加生動、形象,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加深學生對復雜地質現(xiàn)象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減少教師在課堂上板書和畫圖的時間,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改善了教室的空氣狀況,減少了粉塵對人體的危害。鑒于此,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yè)“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也采用了多媒體手段,將之前靠板書無法展示的大量圖片、影像內容生動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
目前許多課程的教學采用了多媒體手段,但部分教師或過于迷信多媒體,或產生了惰性,或缺乏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解和技巧。筆者認為:多媒體在形象展示圖片動畫的同時,主要起到提綱或展示主要授課內容的作用,幻燈片上不適宜出現(xiàn)大篇幅的文字;授課不是讀幻燈片的過程,而是教師將幻燈片上展示的主要內容通過通俗形象的語言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使其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多媒體教學不是授課的唯一手段,授課時除了用幻燈片展示圖片和其他內容外,可靈活利用黑板邊講邊畫來講授一些基本原理,還可利用實物,如典型的標本教學;課堂授課與作學術報告面對的對象不同,講授方式也應有區(qū)別[4],不宜快速翻動幻燈片,要對許多重要內容強調和重復,慢下速度來讓學生記筆記;可以讓學生拷貝多媒體課件,便于學生學習。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教材依賴性強,一旦教師授課內容安排與教材不符,就覺得不正常,很不適應。這時要和學生溝通,改變他們對教材的看法,讓學生不迷信書本,教材只是一本參考書,并告訴學生將怎樣安排課程內容的學習。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也是基本目標之一,即所謂的“授之以漁”,畢竟大學四年不是其學習階段的全部和終結,而僅僅是學習的開始。筆者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認真做到預習、聽講和筆記、復習、作業(yè)這四個步驟,然后根據(jù)個人情況閱讀相關書籍和文章,觀看相關影視資料來開闊視野;要求學生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打牢基礎;鼓勵學生盡量用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方法;通過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地質實例,讓學生領會各部分知識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朝著能力培養(yǎng)和學以致用方向努力。鑒于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yè)將來有學生從事中小學教育,筆者通過簡單的例子說明很多問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中小學教師應引導孩子們思想火花的迸發(fā),以此讓學生領會更為合適的教育理念。#p#分頁標題#e#
重視實踐教學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科學[7]。地質學課程的許多內容必須進行實踐才能很好地理解,而且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掌握地質學的各種技能。因此,地質學課程不僅要講授地質學的基本理論,使學生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且也應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比如礦物、巖石、化石、構造等的鑒定和識別,地質圖的閱讀和編繪,偏光顯微鏡的使用,地質羅盤和放大鏡的使用,地質剖面實測等。近年來,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yè)積極協(xié)調增加了實驗場地,利用國家支持地方高校建設資金購置了部分實驗標本、器具和儀器,目前“地質學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安排了室內實驗和野外實習。室內實驗內容包括礦物、巖石、化石以及構造的鑒定和識別(表1)。野外實習安排在四川峨眉山-都江堰地區(qū),通過野外路線考察,實測地質剖面,讓學生充分認識實習地區(qū)的巖石、地層、化石、構造和地質發(fā)展史,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地質圖的閱讀和偏光顯微鏡使用是地質學專業(yè)的學生必須要完成的課程訓練和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對于地理科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一則沒有安排專門的課程教學,在地質學課程中也沒有相關知識內容,二則教學時間有限,三則可能缺乏開設這些實驗的相關條件,導致許多高校地理科學專業(yè)學生沒能進行地質圖的閱讀和偏光顯微鏡使用訓練。在本科階段對學生進行相關訓練,讓他們掌握閱讀地質圖和使用偏光顯微鏡的技能非常有意義。為此,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yè)購置了地質圖、偏光顯微鏡和礦物巖石薄片,也在新的培養(yǎng)方案中增加了地質學課程實踐教學的課時,擬將地質圖的閱讀和偏光顯微鏡使用納入到室內實驗中。革新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實踐教學的水平和效果也是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特色專業(yè)建設突破點之一。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實施:督促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明確實驗(實習)目的,熟悉實驗(實習)內容,了解實驗(實習)過程;分組實驗實習,既可以減輕部分實驗器材缺乏的矛盾,也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提高教學效果;突出每次實踐課的重點,強化基本功訓練;在實踐教學、作業(yè)批改等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查漏補缺或糾正錯誤;對于對地質學較為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進入實驗室學習,也可以視情況引導其參與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另外,在課堂和實踐教學中可以借鑒王家生等[8]的建議,挖掘校園內部和校園周圍存在的豐富多彩的地質素材和現(xiàn)象。
一、機械基礎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1、生源質量低。中職學校教學的對象發(fā)生了變化,以前教學對象都是初中畢業(yè)生中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而現(xiàn)在則是初中畢業(yè)生中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的基礎較差,而且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方法,都存在嚴重的問題。
2、傳統(tǒng)理論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機械基礎傳統(tǒng)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而理論學習較為抽象,沒有與實踐相結合的話,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并且理論知識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往往都是死記硬背,因此學習積極性不大。
3、配套實習實訓設備缺乏。由于經濟問題,很多學校機械基礎這門課的教學設施以及實驗實習器材相對比較短缺,沒有相配套的實習實驗,這門課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較少,自然學生難以理解,也沒有很高的學習興趣。
二、對于《機械基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于機械基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改革,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先實踐教學再理論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大部分沒進過工廠,對于機械方面的各種名詞概念從未聽過,也幾乎沒有見過機床設備。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開始就是理論教學,學生對于沒聽過、沒見過的各種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無法理解,在課程教學的初期就不會有很大的學習興趣,對以后的學習更是沒有積極性了。而在理論教學之前,先進行實踐教學,讓學生親身去實習場地參觀或者直接參加拆裝實訓,則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且由于有新奇感,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理論學習的積極性。
2、理論教學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事物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
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教師上課時如果仍然按照書本照本宣科地講解,學生由于基礎較差,無法理解老師所講的知識內容,對于學習的興趣就會越來越小,最后產生厭學情緒,破罐子破摔,“反正聽不懂,也就不學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想辦法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現(xiàn)實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相結合,讓學生能將理論知識與平時所見的東西相關聯(lián),這樣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例如,在講解齒輪輪系時,講到輪系的傳動比的變化,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坐公交時經??梢钥吹剿緳C師傅用右手撥動右側的撥桿,為什么隨著撥桿位置的變化,汽車行駛的速度會時快時慢?然后讓學生討論,因為學生對汽車的興趣一般較大,所以討論會比較激烈。最后讓學生說出討論的結果,教師再告訴學生,司機撥動撥桿是在調整汽車變速箱里齒輪輪系中的齒輪位置,從而改變輪系的傳動比,從而改變汽車行駛的速度。經過這樣的過程,課堂上的氣氛就被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大不少,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去學習知識。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板書結合掛圖以及少量的教具模型,進行課堂講解分析。教學手段較為單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抽象并且較為枯燥,課堂氣氛一般也不夠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這些傳統(tǒng)教學方式產生的問題,可以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1)合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老師利用板書、模型、實物以及掛圖進行教學,理論知識的傳授靠的是老師的仔細講解,利用掛圖和模型來比劃機械零件的構造、作用和傳動機構運動、傳動的原理。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很賣力、很詳細,但是學生在講臺下卻聽得云山霧罩,完全沒明白這個原理是怎么回事,效果很不理想。多媒體教學則能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因為多媒體課件可以將各種零件的外形以及內部結構、傳動機構中各個零件的相對運動通過FLASH等計算機軟件演示給學生看,學生能夠通過這些三維動態(tài)的畫面演示,很容易地理解各種機構的運動原理。這樣可以使教材上的內容更為生動,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進行“開放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在實際生活中,學生與機械的接觸不是很多,有些學生更是對機械一無所知。而在機械基礎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也沒有什么動手操作的機會。但是學生一般會有強熱的好奇心,并且有十分渴望動手操作的心理,因此可以盡量利用學?,F(xiàn)有條件進行“開放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例如,在講解鉸鏈四桿機構這一章節(jié)時,因為內容較為抽象,職校生一般難以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給他們一些長度不一的竹片,讓他們用螺栓螺母將竹片組裝成簡易的四桿機構,然后針對課本上的四桿機構的類型以及運動原理,讓他們用自己組裝的四桿機構進行觀察、討論。最后,將各組的討論結果向全班展示,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
4、完成理論教學后,應轉入實習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