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實用醫(yī)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7:14:34

序論:在您撰寫實用醫(yī)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實用醫(yī)學論文

第1篇

1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涵義和構建醫(yī)學臨床教育新模式

建構主義是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是當代歐美國家興起的一種社會科學理論,在教學方面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的過程,強調學習的非結構性和具體情境性以及學習中社會性及其相互作用,建構主義提出了情境性教學模式,通過自上而下的教學設計,使學習者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通過自身的參與主動建構知識體系,通過合作學習和交互式教學而實現的相互作用在學習中的作用[1]。建構主義關于知識與學習的見解和觀點在國內外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們認為:知識具有情境性,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自己原有知識經驗,主動對知識做出合理的解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和學習伙伴,教學的目標與任務是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重視教學活動與主體交往,重視教學策略,重視發(fā)展性評價,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重視教學模式的建構等。

臨床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帶教老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目標、課程及其結構、教學條件、教學程序和教學評價這六個教學中的關鍵因素都與理論教學不同。臨床教學必須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臨床帶教老師和學生之間也是不同于理論課程教學中的關系,而是一種新型師生關系。因此我們必須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醫(yī)學人才為根本目的,積極借鑒建構主義理論,充分依靠臨床教學中的先天優(yōu)勢,實現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整合的優(yōu)化,努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以建構主義理論指導的,體現學生本位、重視能力培養(yǎng)、適合培養(yǎng)新型醫(yī)學人才的教學模式[2]。構建既能與國際醫(yī)學教育標準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并為打破舊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思想與觀念的束縛,建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以“培養(yǎng)醫(yī)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本取向,教學過程以“學生為本”、“能力為本”、“探究活動為本”的醫(yī)學臨床教學新模式。

2臨床實習教學具有建構主義教學的先天優(yōu)勢

臨床實習教學是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一個重要過程。三年的醫(yī)學基礎理論學習結束后,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醫(yī)學理論知識。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臨床醫(y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奠定了基礎。如何在該基礎上完成從理論向實踐的轉變是臨床醫(yī)學教學的重點。在這一階段不僅是單純的對前三年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的復習、回顧和再現,而是多學科基礎理論在臨床上的運用和實踐,同時又要培養(yǎng)正確的思維方式,掌握理論指導實踐的具體方法,培養(yǎng)從事臨床醫(yī)學工作的技能,學習臨床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如果說前三年的教學是理論的教學,那么臨床實習就是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和綜合,同時又是在學習中對基礎理論的加深和升華,是培養(yǎng)臨床醫(yī)生的轉折點[3]。

臨床實習中學生面對的是病人,每一個患者都是一個現實的情景,如果教師能夠積極的引導,配合適當的教學技巧,將是一個有趣和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知識的建構將起到有效的促進。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以個體的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在社會交互作用中,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和新知識意義的過程。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主要是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和適時的幫助,使學生在主動與患者的交流中、加上教師的講解說明、問題探討、交流互助實現對理論的再現和回顧,達到多學科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和應用,進而把前期基礎學習中各學科相互獨立的知識點進行連接和重組,完成知識、技能和理論之樹的構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臨床上以患者為中心的多種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3臨床實習教學中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方式

3.1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造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教學模式在臨床教學中,堅持學生自己主動建構臨床知識體系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促進和幫助作用。在結束基礎課的學習階段之后,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醫(yī)學理論知識并建構了最基本的醫(yī)學知識結構體系,他們有能力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醫(yī)學知識結構體系。通過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能夠形成其特有的思維方式,能夠獨立地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對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

3.2以患者為中心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知識的建構需要從環(huán)境中獲取信息,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在臨床醫(yī)學的教學過程中,建立一個生動、逼真及實用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醫(yī)學知識,利于學生的知識體系建構,更有利于在實踐中運用前期所學的理論知識。在臨床醫(yī)學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問題情境的設計[4]。根據學科的基本結構和特點,提出相應的不同層次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主動性學習精神,通過問題情境使學生進行聯想,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去認知、吸收和同化當前所學的新知識,在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去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和建立新的方法,進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系。

第2篇

一、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鄙钪谐錆M著數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興趣。比如,“比的意義”講完之后,可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許多有趣的比;體重比血液之比大約為13:1,身高與腳長之比大約為7:1。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稱一稱自身的體重,馬上就可以算出來;如果你當了公安人員,憑借壞人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到壞人的身高。再比如,學完了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數,就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節(jié)省的錢存入銀行,并且預算一定時間后得到的利息。

二、課堂教學應該聯系實際

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這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比如在講“行程應用題”時,利用這樣一個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甲乙兩地有三條公路相通,通常情況下,由甲地去乙地我們選擇最短的一條路(省時,省路);特殊情況下,如果最短的那條路太擁擠,在一定時間內由甲地趕到乙地我們就選擇另外的一條路,寧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來保證時間(時間一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從數學角度給學生分析這個問題用于“行程應用題”,是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實際應用。又比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時,可利用這樣一個實際問題。修建某揚水站時,要沿斜坡輔設水管,從剖面圖看到,斜坡與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測角器測出,水管AB的長度也可直接量得,當水管輔到B處時,設B離水平面的距離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員,如何測得B處離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學提出從B處向C處鉆個洞,測洞深;有的同學反對,因為根據實際情況,這樣做費力;有的同學又反對,因為這不是費力問題,C點無法確定。應該運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識去解決:BC=AB·sinA(AB、<A均已知)。這實在是一個施工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一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感到具體的實際問題就在自己身邊等待解決,增強了主動意識,激發(fā)了興趣。

三、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

數學知識應用競賽實質是由“知識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過渡的教育策略。定期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活動,這是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意識的好形式。競賽的內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實地測量、講解實物、計算實際問題、面畫(與比例、平行、垂直、對抽等數學知識有關的)。此類競賽與書面形式的競賽相比,由于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實際操作性強、應用知識靈活,可以吸引很多學生來參加,有效地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養(yǎng)。

第3篇

一.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很少講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即使是應用題教學,也只是把事先編好的現成的題目出示給學生,學生只是根據幾個必需的條件套用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卻不知道解決某一問題需要處理哪些信息和數據,更沒有領悟到數學對于這一問題所具有的獨特意義。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首先應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其具體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進行教學,使學生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學科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更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產生興趣。

比如教第九冊“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我就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紅領巾、自行車車架、電線桿架、橋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讓學生通過推拉等實踐活動認識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并運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如修補搖晃的椅子,學生會馬上想到應用剛學過的“三角形穩(wěn)定性”,給椅子加上木檔子形成三角形,從而使椅子穩(wěn)當起來。這樣使學生學得容易且印象深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際生活中,數、形隨處可見,無處不有。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和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相聯系,幫助他們在形成知識、技能的同時,感受數學應用范圍的廣泛。

2.收集應用事例,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的理解與體會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學的發(fā)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數字化的家電系列,宇航工程、臨床醫(y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學……無處不體現數學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fā)展,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與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例如:在統(tǒng)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學生搜集了自家?guī)讉€月用水的情況,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諸多因素)的過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斷,并做出今后用水情況的決策。既滲透了環(huán)保教育,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

二.引導學生尋找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尋找數學問題,是學生探索數學價值、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條件。試想如果學生不會尋找數學問題,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學會尋找數學問題呢?

1.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

羅杰斯認為:“倘若要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那就必須讓學生面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或有關的問題。但我們的教育正在力圖把學生與生活所有的現實隔絕開來,這種隔絕對意義學習構成一種障礙。然而我們希望讓學生成為一個自由的和負責的個體的話,就得讓他們直接面對各種現實問題?!比粘I钪杏写罅康臄祵W問題,結合數學內容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這對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觀念尤為重要,同時也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如在三年級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周長之后,我是這樣做的:讓三四個學生為一組,量一量教室內門框、窗框、鏡框等長方形的長與寬,并設計一下做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給每種不同的材料標上單價,讓他們計算一下,選擇怎樣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經濟實惠,又滿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級學生學習了面積之后,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面積的認識只停留在教師所教的范圍內,離開這個范圍就一問三不知。如他們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積是若干平方米(這是從家長那里知道的),但問他們這一數據是根據什么得出的,他們都搖頭說不知道。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在學生認識面積后,我組織學生先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居住面積的大小是根據什么條件確定的”,接著布置一道作業(yè)題,讓學生回家動手測量自己居室的面積。這時學生就要考慮房間的形狀,要求出面積就必須測量哪幾條邊,怎樣測量,用什么單位,怎樣計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有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并能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指導學生從數學內部尋找數學問題

數學內部充滿著各種問題,雖然通過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學生學習作為再次創(chuàng)造的過程,仍有一個不斷探究、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在數學內部,學生接觸最多的問題是解答習題,而解答習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特殊形式。教師可以從問題的角度出發(fā),指導學生對問題正確加以理解,明確已知的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作出合理的假設,尋求通向目標的可能途徑,確定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要使學生從中養(yǎng)成習慣,形成技能,并遷移到其他方面,使他們擁有問題解決的意識,提高思維水平。

例如:計算12345+23456.這是一道多位數的加法,學生計算后,教師可以改變題目的形式,出題“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幾(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數字)”。這顯然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解決的情景。因為解答用字母來表示兩個加數的加法,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沒有遇到過的問題,而且解此題時學生不僅要具有加法知識,還須具備假設和推理能力。

三.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引出數學知識的學習,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善于把課堂中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把所學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來,形成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那么,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呢?

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

小學生經過課堂學習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這些實際問題已經經過數學處理,各種條件與問題都比較明顯,然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識的實際問題或情境。

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把學生帶到學校大操場的一塊空地上,讓學生在這塊空地上設計一個面積是30平方米的花壇,可以有多種設計方案。學生對這道題積極性十分高,他們幾人一組,一邊測量一邊設計,顯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設計出十幾種圖形優(yōu)美、很有創(chuàng)意的花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把教學過程看作問題解決過程,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先要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這一知識重新進行組合,有一個新的認識,然后要對分割法、平移法、面積相加減等方法進行選擇,看哪些方法更適合于設計,方式得到擴展。這樣,在設計過程中,既解決了沉重的基礎知識復習(長方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有拓寬了長方形的知識(計算簡單的組合圖形),更為重要的是,在設計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了一次難得的實踐鍛煉的機會,強化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的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在學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是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設都是離不開數學應用的。讓學生參與其中,無疑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大有好處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的實踐活動,這個工作可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另一方面要聯系家長配合老師,大膽讓學生參與進來。比如:讓學生參與家庭管理活動。讓他們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糧、副食、水、電、氣等基本生活的各項開支情況,再將搜集的數據在老師的指導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關的問題:你家一周共需開支多少錢?照這樣計算,一個月的基本開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結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購置一臺800元左右的熱水器,根據家里每月的結余,幾個月后可以買一臺?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從家庭這一特殊的情境中發(fā)現數學問題,讓學生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數學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在樸素的問題情境中,通過搜集、交流、分析、整理、運用,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yǎng)和強化數學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chuàng)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引導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積極的開展智力活動,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比如針對下面的生活實例:兩位老師帶46名學生去公園游玩,公園門票成人每張10元,兒童每張5元,公園還規(guī)定購買50張以上兒童票可以實行八折優(yōu)惠,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買票比較合算?根據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師可引導學生設計幾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一般學生都能想到的,根據有46名兒童和兒童票5元這兩個信息,可以得到買票所要付的錢是5×46=230元;第二種方案可以引導學生這樣思考:題目告訴了購買50張以上兒童票就可以實行八折優(yōu)惠,如果多買4張兒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錢是否少一些呢?老師要求學生實際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過計算,學生發(fā)現,多買4張兒童票,看起來好像要多給錢,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優(yōu)惠,最終還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種方案要少付30元,兩種方案相比,學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種方案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會逐步變得深刻而靈活,既提高了學習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當然,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和發(fā)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絕非靠講幾節(jié)數學應用專題課所能解決的,不要期望在一兩次的解決問題中就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也不要認為簡單的數學問題(包括生活中的問題)對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yǎng)毫無幫助,它需要較長的時間,教師在適當的時機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的應用意識,經歷滲透、反復、交叉、逐級遞進、螺旋上升、不斷深化的過程。使學生的應用意識逐步由不自覺或無目的狀態(tài),進而發(fā)展成為有意識有目的的應用。總之,通過各種載體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積極性,加大學生體驗成功的頻率,提高他們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⑴施方良.《學習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1

⑵李佐鋒、周淑芬.《小學數學教師知識擴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9

第4篇

[關鍵詞]內化智慧數學應用意識

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智慧,使教學過程從教師的指導內化為學生智慧的發(fā)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筆者談談如何通過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渠道來發(fā)展學生智慧。

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表明,他們的認識能力還不成熟,還離不開教師的引領,其智慧的發(fā)展需要介入教師的媒介而產生。但是教師并非能直接規(guī)定學生智慧的發(fā)展,學生終究要用自身的力量把所學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智慧。我們知道數學應用意識是指學生能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字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探索其應用價值,達到用數學的視角觀察世界、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在處理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時表現出較靈活的思維、較開闊的思路、較好的數學素養(yǎng)等,這樣對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無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啟迪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領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促進知識內化,達到發(fā)展學生智慧的目的。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以下舉措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1,引導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

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要強調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狀態(tài),促使其更為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考慮到教學的起點是“1/2”的認識,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fā)現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用畫圖的方法,一圓分成兩半;有的學生用三點水表示姓江的一半;有的學生畫了一個桃子,一把刀切成兩半。這時教師出示“1/2”這個分數,告訴學生所有這些都可以用1/2來表示,這就是生活中的一半,你們心目中的一半。隨著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孩子們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師并沒有強求學生一定要用分數來表示,有的學生還是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這時老師出示了1/100,讓學生們來表示,結果絕大部分學生都采用分數來表示,但乃有幾個學生堅持用他們喜歡的圖形來表示,老師沒有阻止他們,耐心地等待他們自己的發(fā)現。畫了一會兒,覺得“畫圖實在太麻煩”,終于接受了分數。這節(jié)課,孩子們對分數的認識是真實的,是自然的,學習數學的動力逐步從“有趣”轉向“有意義”,并逐步建立學習數學的穩(wěn)定心理定向,他們從內心深處接受了這一看似抽象卻簡潔明了的數學語言,感受到了數學的美和力量。

2,動手操作,強化應用意識。

學生能否發(fā)現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是其數學應用意識強弱的重要標志。例如,當學生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后,可創(chuàng)設一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用過的圓柱形飲料瓶、茶葉筒、餅干盒等物體的體積問題。要求體積,必須知道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和高。高比較好測量,如何測量底面半徑呢?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展示了各自的智慧:有的直接用直尺量出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再求出半徑;有的把圓柱形物體用力往作業(yè)紙上一壓拿開后,測量出印在本子上圓的直徑,再求出半徑;有的用小繩圍繞圓柱體一周,用尺子量出繩子周長,再求出半徑;有的直接在圓柱體上畫一點,再把圓柱體在作業(yè)本上滾動一周,量出作業(yè)本上兩點間的距離(也是周長),再求出半徑。通過這類實踐性活動,讓生活問題數學化,學生不僅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強化了數學應用意識。

3,通過社會調查,提高應用意識。

第5篇

一、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鄙钪谐錆M著數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興趣。比如,“比的意義”講完之后,可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許多有趣的比;體重比血液之比大約為13:1,身高與腳長之比大約為7:1。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稱一稱自身的體重,馬上就可以算出來;如果你當了公安人員,憑借壞人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到壞人的身高。再比如,學完了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數,就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節(jié)省的錢存入銀行,并且預算一定時間后得到的利息。

二、課堂教學應該聯系實際

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這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比如在講“行程應用題”時,利用這樣一個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甲乙兩地有三條公路相通,通常情況下,由甲地去乙地我們選擇最短的一條路(省時,省路);特殊情況下,如果最短的那條路太擁擠,在一定時間內由甲地趕到乙地我們就選擇另外的一條路,寧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來保證時間(時間一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從數學角度給學生分析這個問題用于“行程應用題”,是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實際應用。又比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時,可利用這樣一個實際問題。修建某揚水站時,要沿斜坡輔設水管,從剖面圖看到,斜坡與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測角器測出,水管AB的長度也可直接量得,當水管輔到B處時,設B離水平面的距離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員,如何測得B處離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學提出從B處向C處鉆個洞,測洞深;有的同學反對,因為根據實際情況,這樣做費力;有的同學又反對,因為這不是費力問題,C點無法確定。應該運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識去解決:BC=AB·sinA(AB、<A均已知)。這實在是一個施工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一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感到具體的實際問題就在自己身邊等待解決,增強了主動意識,激發(fā)了興趣。

三、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

數學知識應用競賽實質是由“知識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過渡的教育策略。定期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活動,這是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意識的好形式。競賽的內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實地測量、講解實物、計算實際問題、面畫(與比例、平行、垂直、對抽等數學知識有關的)。此類競賽與書面形式的競賽相比,由于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實際操作性強、應用知識靈活,可以吸引很多學生來參加,有效地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養(yǎng)。

第6篇

一.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很少講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即使是應用題教學,也只是把事先編好的現成的題目出示給學生,學生只是根據幾個必需的條件套用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卻不知道解決某一問題需要處理哪些信息和數據,更沒有領悟到數學對于這一問題所具有的獨特意義。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首先應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其具體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進行教學,使學生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學科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更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產生興趣。

比如教第九冊“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我就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紅領巾、自行車車架、電線桿架、橋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讓學生通過推拉等實踐活動認識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并運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如修補搖晃的椅子,學生會馬上想到應用剛學過的“三角形穩(wěn)定性”,給椅子加上木檔子形成三角形,從而使椅子穩(wěn)當起來。這樣使學生學得容易且印象深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際生活中,數、形隨處可見,無處不有。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和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相聯系,幫助他們在形成知識、技能的同時,感受數學應用范圍的廣泛。

2.收集應用事例,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的理解與體會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學的發(fā)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數字化的家電系列,宇航工程、臨床醫(y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學……無處不體現數學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fā)展,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與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例如:在統(tǒng)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學生搜集了自家?guī)讉€月用水的情況,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諸多因素)的過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斷,并做出今后用水情況的決策。既滲透了環(huán)保教育,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

二.引導學生尋找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尋找數學問題,是學生探索數學價值、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條件。試想如果學生不會尋找數學問題,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學會尋找數學問題呢?

1.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

羅杰斯認為:“倘若要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那就必須讓學生面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或有關的問題。但我們的教育正在力圖把學生與生活所有的現實隔絕開來,這種隔絕對意義學習構成一種障礙。然而我們希望讓學生成為一個自由的和負責的個體的話,就得讓他們直接面對各種現實問題。”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問題,結合數學內容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這對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觀念尤為重要,同時也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如在三年級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周長之后,我是這樣做的:讓三四個學生為一組,量一量教室內門框、窗框、鏡框等長方形的長與寬,并設計一下做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給每種不同的材料標上單價,讓他們計算一下,選擇怎樣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經濟實惠,又滿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級學生學習了面積之后,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面積的認識只停留在教師所教的范圍內,離開這個范圍就一問三不知。如他們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積是若干平方米(這是從家長那里知道的),但問他們這一數據是根據什么得出的,他們都搖頭說不知道。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在學生認識面積后,我組織學生先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居住面積的大小是根據什么條件確定的”,接著布置一道作業(yè)題,讓學生回家動手測量自己居室的面積。這時學生就要考慮房間的形狀,要求出面積就必須測量哪幾條邊,怎樣測量,用什么單位,怎樣計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有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并能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指導學生從數學內部尋找數學問題

數學內部充滿著各種問題,雖然通過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學生學習作為再次創(chuàng)造的過程,仍有一個不斷探究、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在數學內部,學生接觸最多的問題是解答習題,而解答習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特殊形式。教師可以從問題的角度出發(fā),指導學生對問題正確加以理解,明確已知的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作出合理的假設,尋求通向目標的可能途徑,確定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要使學生從中養(yǎng)成習慣,形成技能,并遷移到其他方面,使他們擁有問題解決的意識,提高思維水平。

例如:計算12345+23456.這是一道多位數的加法,學生計算后,教師可以改變題目的形式,出題“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幾(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數字)”。這顯然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解決的情景。因為解答用字母來表示兩個加數的加法,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沒有遇到過的問題,而且解此題時學生不僅要具有加法知識,還須具備假設和推理能力。

三.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引出數學知識的學習,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善于把課堂中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把所學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來,形成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那么,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呢?

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

小學生經過課堂學習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這些實際問題已經經過數學處理,各種條件與問題都比較明顯,然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識的實際問題或情境。

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把學生帶到學校大操場的一塊空地上,讓學生在這塊空地上設計一個面積是30平方米的花壇,可以有多種設計方案。學生對這道題積極性十分高,他們幾人一組,一邊測量一邊設計,顯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設計出十幾種圖形優(yōu)美、很有創(chuàng)意的花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把教學過程看作問題解決過程,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先要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這一知識重新進行組合,有一個新的認識,然后要對分割法、平移法、面積相加減等方法進行選擇,看哪些方法更適合于設計,方式得到擴展。這樣,在設計過程中,既解決了沉重的基礎知識復習(長方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有拓寬了長方形的知識(計算簡單的組合圖形),更為重要的是,在設計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了一次難得的實踐鍛煉的機會,強化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的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在學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是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設都是離不開數學應用的。讓學生參與其中,無疑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大有好處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的實踐活動,這個工作可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另一方面要聯系家長配合老師,大膽讓學生參與進來。比如:讓學生參與家庭管理活動。讓他們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糧、副食、水、電、氣等基本生活的各項開支情況,再將搜集的數據在老師的指導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關的問題:你家一周共需開支多少錢?照這樣計算,一個月的基本開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結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購置一臺800元左右的熱水器,根據家里每月的結余,幾個月后可以買一臺?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從家庭這一特殊的情境中發(fā)現數學問題,讓學生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數學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在樸素的問題情境中,通過搜集、交流、分析、整理、運用,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yǎng)和強化數學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chuàng)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引導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積極的開展智力活動,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比如針對下面的生活實例:兩位老師帶46名學生去公園游玩,公園門票成人每張10元,兒童每張5元,公園還規(guī)定購買50張以上兒童票可以實行八折優(yōu)惠,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買票比較合算?根據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師可引導學生設計幾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一般學生都能想到的,根據有46名兒童和兒童票5元這兩個信息,可以得到買票所要付的錢是5×46=230元;第二種方案可以引導學生這樣思考:題目告訴了購買50張以上兒童票就可以實行八折優(yōu)惠,如果多買4張兒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錢是否少一些呢?老師要求學生實際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過計算,學生發(fā)現,多買4張兒童票,看起來好像要多給錢,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優(yōu)惠,最終還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種方案要少付30元,兩種方案相比,學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種方案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會逐步變得深刻而靈活,既提高了學習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當然,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和發(fā)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絕非靠講幾節(jié)數學應用專題課所能解決的,不要期望在一兩次的解決問題中就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也不要認為簡單的數學問題(包括生活中的問題)對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yǎng)毫無幫助,它需要較長的時間,教師在適當的時機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的應用意識,經歷滲透、反復、交叉、逐級遞進、螺旋上升、不斷深化的過程。使學生的應用意識逐步由不自覺或無目的狀態(tài),進而發(fā)展成為有意識有目的的應用??傊?,通過各種載體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積極性,加大學生體驗成功的頻率,提高他們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⑴施方良.《學習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1

⑵李佐鋒、周淑芬.《小學數學教師知識擴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9

第7篇

2,動手操作,強化應用意識。學生能否發(fā)現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是其數學應用意識強弱的重要標志。例如,當學生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后,可創(chuàng)設一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用過的圓柱形飲料瓶、茶葉筒、餅干盒等物體的體積問題。要求體積,必須知道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和高。高比較好測量,如何測量底面半徑呢?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展示了各自的智慧:有的直接用直尺量出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再求出半徑;有的把圓柱形物體用力往作業(yè)紙上一壓拿開后,測量出印在本子上圓的直徑,再求出半徑;有的用小繩圍繞圓柱體一周,用尺子量出繩子周長,再求出半徑;有的直接在圓柱體上畫一點,再把圓柱體在作業(yè)本上滾動一周,量出作業(yè)本上兩點間的距離(也是周長),再求出半徑。通過這類實踐性活動,讓生活問題數學化,學生不僅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強化了數學應用意識。

3,通過社會調查,提高應用意識。我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設計、開展社會調查活動。他們走上街頭、走進郵政所、派出所,走訪叔叔、阿姨,了解發(fā)現數學編碼的廣泛應用性:如號碼“122”表示交通事故報警、“12315”表示消費者投訴熱線;身份證號碼的前面1至6位都是表示出生地,第7到14位表達的信息都是出生日期;郵政編碼反映了收件人居住地的相關信息;手機號120到133指聯通用戶,134到139指移動用戶;公交車是按照線路進行編號簡單好記;自己學籍號表示的信息等等。學生經過調查實踐,內化了現代化社會數字中所蘊含的信息、數學編碼的實際應用價值,還切實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到了多方位的綜合性知識,獲得知識層面和智慧層面的“雙贏”。

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作為數學知識內化的載體,是一個復雜多維的連續(xù)遞進的過程,需要那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其內化的動力,使之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智慧得到發(fā)展,涉及的不僅僅是教學方法問題,而且也是數學教學理念的重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