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學德育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15:18:36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德育教學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小學德育教學管理論文

第1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皩W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xiàn)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

例如《走進市場》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盡早的學會一些選購商品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獨立選購簡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能力。課始,老師問學生:“喜歡在超市購物嗎?”(學生雀躍)

再問:“為什么喜歡在超市購物?”(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

(隨即播放超市里人們購物及一位顧客在仔細挑選商品的情景。)問老師:“這位顧客購買物品時在干什么?”

“在挑選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p>

“在看產品使用說明?!?/p>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p>

……

學生回答踴躍。

現(xiàn)在從城鎮(zhèn)到農村,處處可見超市。在超市購物較為熟悉。用“超市購物”情景來導入,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導入的趣味性,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jié)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果課堂品德教育主題,主要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導入時,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獻老人》的教學關鍵是激發(fā)學生體貼老人,關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來導入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基點。課始,老師出示兩幅漫畫: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孫子兵兵在給奶奶捶背,奶奶很高興。旁白:真懂事。問學生這畫面在講什么?

學生一看就能夠清楚把圖意說上來?;卮鸷?,老師過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老人曾經為家庭,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F(xiàn)在年紀大了,該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們作為晚輩,承接了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要懂得匯報。畫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給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幸福、美滿。你看,孝順的孫子給奶奶那輕輕地捶背,奶奶就一點兒也不覺的疲勞了。那臉上洋溢的笑容,多么開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在老師深情的講述中,學生都為之動容,在其心頭激起情感的漣漪——老人很需要我們的關愛??!帶著這樣的情感進入課堂教學,學生怎么會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3、以“思”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tài)。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現(xiàn)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以“思”入境引發(fā)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為深刻。

《誠實是金》讓學生懂得說謊的危害,只有誠心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說謊話,言行一致,誠實守信。課始老師講述故事:

在德國,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后,到德國大公司尋找工作,可是一連20多家公司都沒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眾,找家小公司應該沒有問題吧??墒切」疽舶阉芙^了。

同學們,為什么德國的公司都拒絕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懸念一擺,學生都積極猜想)

想知道真實原因嗎?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訴他,不錄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在德國期間乘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留學生很吃驚,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逃票。德國老板說:“是的。我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我們認為您惟獨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兩個字!”

此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你有什么感想?”

感觸學生心里,學生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體會到說謊的危害。

二、發(fā)揮導入的鋪墊功能

1、為突破重點作好服務

有些品德教育主題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有一定的距離。如果,在課堂學習開始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領會課程教育意圖則有困難,從而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鑒與這樣的考慮,我們要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把問題解決好。

(1)、事實說話導入補認識

用事實說話:就是采用社會上出現(xiàn)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現(xiàn)象,來安排課堂導入。由于它的真實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類課堂導入的設計對與那些學生感性認識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學主題特別合適。

例如《保護環(huán)境》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huán)境?,F(xiàn)實生活中,學生知道身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但是他們并沒有覺得環(huán)境污染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水污染了,他們覺得現(xiàn)在有自來水;電池亂扔,對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來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脅認識就較為欠缺。因此,在導入時,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變質,魚兒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飛舞……”隨著畫面的切換,學生臉上的表情變的嚴肅了,雄辯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那么“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立即萌生出來。接下去的課堂學習實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親身體驗導入強感受

由于年齡的原因,生活狀況不同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對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體會。如何引導學生和他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是品德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這類品德課程教育,在導入時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最好的辦法是設計活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體驗,這樣對馬上進行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利。

殘疾人生活上的困難,一般健康的人都不會有什么體會和感受??吹綒埣踩擞龅嚼щy,好大一部分學生會嘲笑他們?!蛾P心殘疾人》課堂導入時,如果老師選擇“一位盲人在行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腳殘疾人走樓梯”的情景來導入。希望引導學生認識到“他們遇到困難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蹦敲矗隙〞胁糠謱W生最先關注的是盲人摔跤,腳有殘疾的人走樓梯的情形。這情形在他們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時的狼狽,走樓梯時的滑稽。

有位老師的導入很巧妙。設計一個生活情景:在講臺上放本書,旁邊再放些其他的東西,過道上也擺些凳子或物品,設置些障礙,讓學生蒙上眼睛,獨自去取書。然后在同學的幫助下再去取回書。在課堂導入時,請大家談談取書的感受。這樣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現(xiàn)的尷尬場面,同時讓學生親身來感受一下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體會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幫助的那種心理,效果就不一樣了。

(3)、情景再現(xiàn)導入溫經歷

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無時不刻都享受著親人的關愛,有一種“以我為中心”的意識。許多孩子忽視了生活經歷中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深刻理解生活。這類課堂的導入時,要把曾經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意識的溫習、再新認識生活,這對與課堂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認為:“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有的還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蹦敲?,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溫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jié)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折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著時,媽媽起床為孩子蓋棉被”等等。在重溫這些每位學生都經歷過的生活小事后,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2、為解決難點做好服務

有些品德課的教育主題盡管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貼近,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是這一教育主題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較抽象的道理,認知上有困惑的現(xiàn)象。這些我們在課堂上必須需要處理的問題,可以考慮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先行解決,從而為課堂學習打好一定的伏筆,促進學生對課堂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為提高課堂的學習質量奠定基礎。

(1)、類比感悟導入滲道理

品德課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時所遇到的難題。我們可以在導入時,用比較形象的、例子進行類比,讓學生對抽象的道理有個較為感性的認識。

《集體的力量大》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的無比。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齊心協(xié)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辦到。難點: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團結一致,力往一處使才行。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可以通過課本中的《運水果》的故事來突破,但是總覺得學生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在導入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能類比說明問題的“折筷子”的游戲來作好相應的鋪墊。先請一位學生上前來折筷子,給一根,輕而易舉折斷了,再給兩根,有點費力,但還是折斷。作后給一把筷子,結果怎么也折不斷。整把筷子請其他的同學也來折,可……游戲結束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游戲,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后,然揭示課題。

這個游戲中蘊涵著團結,力往一處使,力氣就大的道理。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斷了。這是對道理的最為樸素的認識。在課堂中《運水果》的故事學完后,再讓學生說一說對“折筷子”的游戲有什么新的認識。這時學生對道理的認識就深刻到位了。

(2)、形象感知導入釋概念

現(xiàn)行的好多品德課的主題涉及到概念,這是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遇到的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對概念進行解釋吧,學生聽不懂,再說對小學生講概念也沒有這個必要;不解釋吧,課堂上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混淆,弄不明白。對與這類主題的教學,在課堂的導入時,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體擺出來,學生在大量的具體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這個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這課的難點是,學生對職業(yè)這個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做職業(yè)來看待。如果要引導學生把哪些是職業(yè),哪些不屬于職業(yè)分辨開來,有些難度,因為什么叫職業(yè)這個解釋,小學生理解不了,也沒有理解的必要。怎么辦?仔細想想,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不同職業(yè)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醫(yī)生、老師、工人、農民、護士、警察、售貨員”等等應該都認識。因此,解決這個難題可以直接采用“職業(yè)”的具體形式來說明。

在導入時,展示“不同職業(yè)人員的勞動場面以及模仿各種職業(yè)的典型動作,讓學生來猜猜他是從事什么職業(yè)的人?”這樣形象感知導入的效果真的好,學生興趣很濃,而且對各種職業(yè)的名稱很快有了清楚的認識。在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作職業(yè)來看待。

(3)、情境體悟導入揭困惑

現(xiàn)實社會繽紛復雜,現(xiàn)實生活豐富多彩。學生對生活中許多現(xiàn)象存在認識上的困惑,覺得到底該怎樣來正確認識,感覺很難,品德課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們就要花時間把它講透徹。因此,在課堂導入時就讓學生來面對困惑,對于積極解決困惑幫助很大。

《當沖突發(fā)生后》的難點,就是希望學生盡量避免與人發(fā)生矛盾,當矛盾發(fā)生的時候,要冷靜處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寬容待人。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學生知道不該為一點小事與同學鬧的不可開交。但在事情發(fā)生時,總覺得自己吃虧了,于是劍拔弩張干起來。對此孩子們在認識上很困惑,“我們到底怎么辦?”很希望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點下,知道如何來處理。結合這樣的情況,可以設計如下的導入:

出示:三幅漫畫,第一幅兩個男同學在打架,鬧得很兇。第二幅是在辦公室里,老師在教育他們,兩人都低著腦袋。(旁邊文字)老師:“打架對嗎?”第三幅是老師在問哪你們?yōu)槭裁创蚣??兩個男同學都仰著頭說旁邊文字:一個說:“是他先打我的。然后問學生“看著這三副畫,你對他們打架以及在辦公室的表現(xiàn)是怎樣看的?”因為這種事情太熟悉了,學生紛紛發(fā)言。老師引出“當沖突發(fā)生后,我們怎么辦?”然后重點和學生一起探討合理的處理辦法以及談論“老實是要吃虧的”這種說法。整堂課的教學,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結構緊湊,重點突出,教學實效明顯。

第2篇

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還能夠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因此,不斷優(yōu)化校園文化的建設,這也符合了小學教育管理的發(fā)展需求,從而建立了具有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在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的基礎上,教育管理者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這些都是新時期小學生應必備的優(yōu)秀品質,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健康成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成熟,沒有較強的自制能力,因此,這就需求充分發(fā)揮學校的管理和引導作用,這樣就可以不斷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從而使學生在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中健康成長。

(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的空間

在新時期樂學教育的理念下,小學的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的空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還處于成長階段,其思維模式比較活躍,只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就可以讓學生的優(yōu)勢得到發(fā)展,起到拓展學生思維的作用。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小學教育在讓學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識的過程中,要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大的壓力,否則,新時期小學教育工作依然不會得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新時期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態(tài)度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一定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避免學生出現(xiàn)不良學習習慣,所以,加強教師的監(jiān)督指導作用是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不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的空間,增強學生、教師相互間的溝通和交流,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使其能夠主動學習,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3篇

師德的基本要求

在師德的問題上,美國的學校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學生”。這一要求的提出與現(xiàn)代社會美國學校的發(fā)展以及教育對兒童研究的重視并把研究的成果運用到教育上有密切的聯(lián)系。19世紀后期,被稱為“美國進步教育之父”的美國教育家帕克在“昆西教育改革運動”中,就提出了教育應當“使學校適應兒童,而不是使兒童適應學校”的主張,在教育觀念和師德內容上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在他看來,兒童或者學生應當成為學校的中心,教師應當尊重兒童,關注兒童的需要、興趣,促進兒童身心各方面的發(fā)展。進入20世紀以后,隨著進步教育運動的進一步的發(fā)展,美國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直接參與了這一運動,并闡述了許多重要的思想。杜威認為,兒童應當成為“教育的起點”和“中心”,“教師在學校中并不是要給兒童強加某種概念,或形成某種習慣,而是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來選擇對于兒童起作用的影響,并幫助兒童對這些影響作出適當?shù)姆磻猍1]?!?0世紀以來,“尊重學生”的思想已經成為美國學校教育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在現(xiàn)代美國學校教育中,要求教師“尊重學生”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反對教師對學生進行粗暴的教育和管理。在美國學校教育中,有許多對教師行為的具體要求。如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對學生要和藹,禁止教師對學生進行言語傷害和身體傷害等。如果有教師對學生管教過嚴的,甚至任何對教師的不滿,都可能構成學生或家長對教師的訴訟。這使得教師時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管理上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美國學校被譽為兒童的“天堂”。

二是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不能因為強調知識學習的重要而增加學生的負擔,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在美國的學校教育中,教師十分注意活躍課堂的氣氛,強調學生應當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課外,美國教師很少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在他們看來,如果學生在課后花許多時間來完成家庭作業(yè),就有可能占用從事其他活動和游戲的時間,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三是要求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學生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美國許多學校都有明確的校規(guī)來保證學生在校所應享受的權利。如美國俄亥俄州某學校的校規(guī)規(guī)定:學生在學校里“應當獲得可能的最好的教育”;學生“作為一個個人而得到公平的對待”;學生“可以通過個人或者學校的代表組織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果有違法紀律的問題,應被事先警告通知[2]。”……同樣,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教師不能以個人的好惡,喜愛某些學生,而厭惡另一些學生。

四是要求教師在道德行為和品質上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對學生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如美國教師專業(yè)標準委員會曾經針對教師的道德為提出一些要求。如教師應具有好奇心、耐心、誠實、正直、尊重多樣性、重視文化差異等品質;教師應當具有推斷能力、從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造和冒險的能力、持一種實驗性的和問題解決取向的能力等等。這個委員會認為,教師具有這些能力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3]。

總之,美國學校在師德問題上提出的關于教師“尊重學生”的基本要求,反映了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即“尊重學生”是教師進行教育和管理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較好的氛圍,才有利于教育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xiàn)。

教學與師德

一般來說,教師的職業(yè)總是與教學工作分不開。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傳授知識,如何看待學生的學習,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等等,都與教師個人對教學的認知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美國教師看來,教師對教學的認知、努力及其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師德的重要內容之一。在20世紀初期,美國教育家杜威就認為,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的努力必須同兒童不依賴于教師而獨立發(fā)展結合起來,否則,教師的努力就會變成外部的陰力,束縛兒童的發(fā)展。這樣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4]。在當代,美國教育家認為,在教學上,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應當以真誠,無知和謙虛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成為知識的積極追求者,使學生成為在學習上不依賴于別人的人。

美國教師的這種教學上強調“無知”的態(tài)度是繼承西方教育傳統(tǒng)的結果。古代希臘教育中的“蘇格拉底方法”不僅提出了一種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思想,也提出了教師在教學方面所應具有的品質和態(tài)度,即謙虛品質和真誠的“無知”態(tài)度。蘇格拉底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共同探尋真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抱有一種真誠的“無知”態(tài)度,通過與學生的對話,幫助學生獲取真理。在蘇格拉底來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如果沒有真誠的“無知”態(tài)度,即指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提出問題,卻不回答這些問題,從而把學習變成學生不斷探索新知識的過程;同時,教師堅持“無知”態(tài)度,也可以使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同等的地位。教師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炫耀者,也不是學生的訓導者;教師是與學生一樣的知識探求者。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在教學上促進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和推動力[5]。

在現(xiàn)代美國學校教育中,蘇格拉底的這種“無知”態(tài)度和教學模式正為美國的教師所繼承和發(fā)揚,它演化為一種教師追求“不知道”的教學模式。如在教學中,當學生對某個問題有疑問時,一些教師便經常反問學生:“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有時候,教師面對學生的提問會直言相告:“我也不知道?!鄙踔赁D而向教室的其他學生詢問:“你們誰知道這一問題?”結果在課堂上雖然教師沒有回答問題,卻使得學生們有了暢所欲言的機會[6]。

美國教師追求這種“不知道”的教學模式也反映在其他課程上。如在一些技能課上,美國教師不是向學生介紹一些基本的操作要領,也不是教學生一些理論和方法,而是介紹完工具及其他注意事項后,就讓學生自己做。如果有學生還繼續(xù)讓教師介紹技巧和效果時,教師就會對學生說:“我不能告訴你,我知道的也有限,不如你自己試試看怎樣才能制造出效果來?!比绻倮^續(xù)問,教師可能會拋出一個問題反問學生,或者列出幾種可能性,但并不確切指出哪一種最好,而在于是讓學生自己做出選擇。在一些以知識為主的課上,美國教師也不只是講課本,而是把課文內容分派給各個小組,小組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一份任務,最后由每個小組各選一個代表向全班匯報所讀的內容。

可見,美國教師這種追求“不知道”教學模式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要求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獨立地完成學習。在美國學校教育中,教師的這種做法是得到社會肯定的,如美國教師專業(yè)標準委員會曾經提出過評價成功教師的5項標準,其中第一條就是:一個好教師能告訴他的學生關于許多問題的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師能夠不說話,而是幫助他的學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7]。

應當指出,美國教師之所以追求這種“不知道”的教學模式,并不是他們不知道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需要和渴望,也并不是他們對教學和學生不負責,而是反映出他們對現(xiàn)代教育和教學的一種獨特的理解。在美國教師看來,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雖然許多已知的知識已經代替了未知的知識,但仍有許多未知的東西在向已知挑戰(zhàn)。僅僅給學生已知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培養(yǎng)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已知和未知。教育應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與思考來充實自己的頭腦,而不是依賴別人的頭腦。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使學生善于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判斷,并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否則學生學到的東西再多,也是別人的死的東西,不能夠繼續(xù)豐富與創(chuàng)新。

美國教師追求這種“不知道”的教學模式,也反映了現(xiàn)代科學精神對美國學校教育及教師行為的影響。美國現(xiàn)代物理學家費曼指出:科學家總是與疑難和不確定性打交道的。當一個科學家不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時,他就是不知道;當他有了大概的猜測時,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即使他對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時,他也會級質疑留有余地。對科學家來說,承認自己的無知,使自己的結論留有被質疑的余地,是科學發(fā)展所必須的。在科學知識體系中,只有具有不同可信度的知識,而沒有哪個理論具有絕對的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對于科學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不確定性才有疑問,才會從新的角度尋找新的解決方法。科學發(fā)展的速度不僅僅是指一個人進行多少實驗,獲得了多少實驗數(shù)據,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多少供人們檢驗的新思想和新觀念[8]。

總之,美國學校教育中教師的師德是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密切聯(lián)系的。在教學中,一個教師如何處理教學內容,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基本上反映了教師希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什么樣人的教育理念。從美國教育家關于師德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學校教育對“教書育人”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他們雖然強調教師對教學和學生應當具有責任心,但并不是要求教師對學生的一切學習行為全面負責。在他們看來,教師對學生提供細心周到的幫助,并不意味著這位教育就是一個好教師,相反,這種幫助可能會毀掉一個學生。

教師的人格與師德

美國許多教育家強調,教師不僅應當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還要對自身人格有更高的追求。這種人格的追求不僅是品德的修養(yǎng)和思想的凈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中的公正和正義的追求。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和影響使學生也成為一個追求正義的人。美國學校教育中關于師德的這一思想與西方的教育傳統(tǒng)有密切的聯(lián)系。

在西方教育傳統(tǒng)中,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對“德即知識”的闡述及其自身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蘇格拉底來看,德行是關于善的知識。一個人知道什么是善的,必須會行善;如果一個人自稱知道一件事情是好的但又不去實現(xiàn),則是自相矛盾的,這說明,他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知道這件事的好處。蘇格拉底強調“德即知識”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當一個人認識的真理和正義以后,就應當義無返顧地去追求,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在這方面,蘇格拉底本人就是一個典范。當他被判以極型后,他有多次逃生的選擇:他可以交付一筆贖金以換取生命,他的朋友也愿意代他交付贖金;他還可以把妻子和孩子帶上法庭求情,用情感化陪審團;另外,在臨型之前,朋友又為他安排逃走的道路。但他認為這些行為都是與法律相抵觸的不正義的行為。他在知道什么是正義之后就不能再做不正義的事情。蘇格拉底追求正義和真理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這一行為成為西方師德教育中的重要范例之一。

在現(xiàn)代美國學校教育中,教師雖然不至于像蘇格拉底那樣為追求自己的信仰而獻出生命,但為了追求教育的正義,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在美國教育中就有這樣一個案例:在一次自然課上,兩個初中男生由于課題匯報的內容與任課女教師的觀點不合而與她發(fā)生沖突。這位女教師很快將此事向學校進行了報告,并要求對他們實行“停學”的處分。這件事情引起了另一位男教師的關注,他決定介入此事,但他同時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從通常情況來看,學校的教育都應站在學校的立場上,為自己的同事說話;學校的領導也應站在教師一邊,替自己的職員說話;這位男教育又是與學校簽有合同的,他應當是為學校工作的;況且,在一般人看來,教師工作只是一個養(yǎng)家糊口的職業(yè),這位男教師沒有必要為了保護學生而丟掉自己的工作。因此,這兩個學生開始并沒有對這位男教師的參與抱有任何幻想,但是這位男教師在聽了兩個學生的陳述以后,經過思考,分別向校長助理和校長寫了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位男教師認為,這兩個學生雖然有些調皮,但他們絕不是壞孩子,他們是坦誠和學習努力的。最終,學校接受了這位男教師的建議,沒有處分這兩個學生。事情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同時也給兩個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看來,這位男教師是一個不顧個人得失,主持正義的人,這樣的教師才是真正教書育人的好教師[9]。

總之,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在現(xiàn)代社會里,任何一個人都是從屬于一定的組織的,都是受一定角色制約的,教師也不例外。但上面的例子卻說明,作為現(xiàn)代教育,不僅需要對一定組織負責,受一定角色制約,更重要的還有對組織中正義的追求。這種追求可能要暫時打破組織、角色對自我的約束,可能意味著失去許多東西,但正是這種使學生懂得了什么是正義,并激勵學生勇敢地去追求正義。可以說,這位教師對正義的不懈追求及對學生的影響是積極的深遠的。正像上面其中有的一個學生所說:“那個男教師不只是教社會研究課,他還教會了我一個男子漢能做什么[10]?!?/p>

通過上述分析和論述,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學校教育中“師德”內涵的基本特征和追求。應當指出,美國學校教育中“師德”的這三個方面是互相聯(lián)系的。首先,“尊重學生”是進行教育的前提,沒有對學生的尊重,一切所謂的教育都不能稱之為教育;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的,教學只有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才可能有以學生獨立性的培養(yǎng);只為傳授知識、而忽視學生獨立性發(fā)展的教學只是一個低級的教學;第三,“培養(yǎng)學生對正義的追求”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的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方面的最高追求,它是建立社會和確保教育公正的需要??傊@三個方面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美國學校教育關于師德問題的觀點對我們認識現(xiàn)代學校的師德建設是有一定意義的。教育是以培養(yǎng)人為主主要特色的一種社會活動,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而其中又以學生為重。學校教育必須對教師的言行有一定的規(guī)范和要求,它是保證學生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另外,只有具有獨立性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獨立性的學生。因此,應當鼓勵教師敢于向學校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現(xiàn)象或規(guī)則挑戰(zhàn),當然這種挑戰(zhàn)的最終目的仍然是為了保護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從我國教育改革的現(xiàn)實來看,強調教師對教育正義的追求是非常必須的,它是現(xiàn)代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的需要,更是尋求社會公正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當教師去追求社會正義或教育正義時,其行為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是無限的和終生的。

參考文獻:

[1]杜威,我的教育信條,引自《西方現(xiàn)代教育論著選》,王承緒等編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2]黃全愈,素質教育在美國,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131

[3]葉讕等著,教育理論與學校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93

[4]杜威,我的教育信條,引自《西方現(xiàn)代教育論著選》,王承緒等編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5]趙敦華著,西方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56

[6]陳燕妮輯,出國遭遇,中國城市出版社,1998.185~188

[7]奧恩斯坦著,美國教育學基礎,劉付忱等譯.人教社,1984.326

[8]李亞寧,費曼談科學的價值,大眾科技報,2001年9月16日

第4篇

【關鍵詞】互聯(lián)網;特教學校;德育管理

據新華網北京5月17日報道,我國已成為全球信息通信業(yè)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國互聯(lián)網上網人數(shù)達到1.44億,其中寬帶上網用戶9700萬戶。由此可見,互聯(lián)網在我國各地、各領域的迅速發(fā)展,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的成熟發(fā)展,各門學科爭相占據這一互動交往平臺。網絡所涉及的內容除了科學技術外,人文科學領域的知識也逐步地豐富了起來,蘊涵于其中的價值思想也是多種多樣。網絡內容呈現(xiàn)出多樣復雜性特征,對于普通的網絡使用者來說,由于時間和地理的跨度,以及內容的信息符號化,網絡交往的確是具有虛擬隱蔽性。而從網絡使用者的年齡分布來看,18歲以下的用戶2000年1月僅占2.4%,到2002年7月就達到了16.3%,到2006年學生用戶已經達到了40%,這體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生力軍年輕化的國際性趨勢。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們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形成的特殊性格、心理往往使他們脫離集體,自我封閉,這使得他們更加愿意通過網絡來傾訴自己的煩惱,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網絡成為他們表達內心世界的最好渠道。但是由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理性分辨是非的能力差,而信息量巨大,內容豐富,方式多樣的網絡使得特教學校對學生德育管理的難度與日俱增。特別是多樣復雜的內容,多元的價值,虛擬隱蔽的交往將使特教學校的德育在網絡時代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在網絡化時代,特教學校德育管理并非是一帆風順的。網絡時代的德育管理者必須對網絡影響德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不是一味簡單地拒絕、抵制,而是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對網絡進行充分地開發(fā)利用。我們特教學校德育管理者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按照黨在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政策適時地調整學校德育方法手段,發(fā)揮學校德育管理的主導作用,對學生的德育管理應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一致的前提下,遵循導、督、防、誨四項原則。

一、因勢利導原則

由于特教學校學生理性思維發(fā)展不成熟,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較差,思想免疫力不強,學生主體行為容易失范。因此,要求教師加強網絡資源的利用,發(fā)揮德育管理的主導功能,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利用網絡開展多樣的德育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管理。而引導的關鍵所在是,使學生進行目的性學習、娛樂活動,提供有益的網絡活動場所。為此,學校應給學生介紹一些有益學習的網站,并自覺建設形式靈活多樣、輕松活潑的校園網站,滿足學生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因勢利導”,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放縱學生的行為,使學生流向非法網頁或沉迷于游戲等,影響學生的學業(yè)和思想品德。也不是一味的禁止,導致學生的逆反,或落后于時展的步伐。

為此,網絡時代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基礎。首先要有網絡德育意識。在網絡時代,增強教師網絡德育意識是搞好德育管理的關鍵。在網絡多元文化的價值沖突中,我們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網絡技術對學生思想品德影響的橋梁紐帶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按照黨和國家既定的教育方針政策進行德育管理,保證德育管理的方向的可靠性,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其次,是網絡主體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互聯(lián)網得以完整體現(xiàn)。為此,教師必須改變工作作風,認識到學生自主性對德育管理的意義,以“人本”關懷學生方能適應網絡背景下的德育。第三,教師應有一定的網絡資源意識。網絡資源非常豐富,教師只要能主動獲得信息和利用信息,就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選擇信息提供指導。

二、勤查嚴督原則

目前,學生的網絡技術水平普遍比較高,教師除了過硬的思想素質外,同時,還必須具有嫻熟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因此,提高廣大教師計算機技術和運用網絡技術的能力已是當務之急。熟練地操縱網絡、駕御網絡能及時地處理網絡中所產生的問題,比如說,制作網頁,設置防火墻,服務器等等。不僅保證了德育的方向性,還使德育工作更加生動形象,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也只有在教師熟練地掌握了網絡的技能和技巧后,教師才能真正在網絡時代起到德育管理過程中的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

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和隨意性,互聯(lián)網有使學生個體的獨立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發(fā)揮,個性得到了張揚的一面,但是,殘疾學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往往會形成與健全孩子不同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他們把握道德認知能力較差、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思想抵御能力不強,因此,在積極引導,尊重學生的前提下,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勤查嚴督。經常性地檢查瀏覽歷史記錄,對于合理的予以鼓勵;對于非法地行為應及時地教育、制止。學校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使用網絡的主動性也較強,易于操控。較難的是,社會中的“網吧”和家庭網絡的使用控制。因此除了學校外,家庭和社會都應該對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負起責任來,加強德育網絡的有機聯(lián)系。這樣才能對學生網絡使用真正的“勤查嚴督”。

三、防微杜漸原則

“防微杜漸”原則,不是禁止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而是針對學生個體多樣性、差異性的客觀存在而作出必要且適當?shù)姆磻?。在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的情形下,構建相關的監(jiān)控機制,加強對網絡信息的控制,或運用行政、法律、技術等手段控制信息源也是必要的。

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這要更多地依賴于社會網絡技術。特教學校德育工作者的網絡技術是比較有限,而目前的特教學校學生的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師有時也是有心無力,對學生的說教如“過耳之風”難見成效。有人說,新時代的文盲是不識電腦網絡者。因此,不僅學校教師要普及網絡應用知識,家長們也要對此問題加于重視。如今,不少家長還是“電腦盲”,對孩子的思想品德的管理乏力。

就如此情況而言,有關技術部門應承擔起在思想價值等方面保護特教學校生的義務和責任。通過編寫一定的程序限制學生登錄不良網站瀏覽不良的信息,并為他們引入科學、健康的信息軟件,搭建健康有益的網絡信息平臺。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借助行政手段加強對社會上網吧的監(jiān)控和管理,取締非法網吧。盡可能從源頭上減少黑、黃、賭、毒等信息垃圾的傳播。貫徹“防微杜漸”原則,真正做到德育內容上純潔性,增強學校德育效果。

四、諄諄教誨原則

一些學生“道聽途說”,或使用搜索引擎時獲得的某些網站極具蠱惑性和誘惑性的信息,只要思想上稍微懈怠就容易誤入歧途。為了特教學校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貫徹“諄諄教誨”原則。正如孔子所說:“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1]在這里,貫徹“諄諄教誨”原則,應以鼓勵先進為主,批評教育為輔,樹立榜樣模范積極引導,逐步規(guī)范網絡德育。

首先,引導學生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積極抵制網絡不良文化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吸收網絡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制力和道德判斷能力,這也確實是網絡德育的任務之一。并且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杜絕不文明的網上行為,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自覺規(guī)范網上行為,杜絕網上破壞的發(fā)生。與此同時,還要對學生通過網絡取得的成績予與鼓勵和表彰,以模范榜樣典型促進學生健康使用網絡。其次,學校也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網絡心理咨詢,及時地對非正常心理行為進行疏導、糾偏,以解決學校德育中存在的隱患。長時間的上網,對學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影響,很容易患上網絡成癮綜合癥。建立網絡心理咨詢站,借助網絡的匿名性,隱蔽性,在自身努力及老師的幫助下,可以使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求得心理平衡,達到醫(yī)治心理疾病的效果。最后,還應提及的是,對學生的監(jiān)督教育也絕不是學校一方的事情,也要求家長和社會共同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要給特教學校德育營建一個良好的小環(huán)境,而且還要給特教學校德育營建一個良好的社會大環(huán)境。

網絡時代德育管理已經引起了不少德育理論工作者和特教學校德育管理者的關注,網絡德育管理是與網絡科學技術息息相關,網絡德育建設的滯后,將影響著特教學校德育效果的增強。由此,亟需特教學校的德育管理者以及社會各界在認清時展的形勢,加強思想建設的同時,也積極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與時俱進,全面認識“網絡”特征,充分貫徹“導、督、防、誨”四項原則,加強德育網絡聯(lián)系,保障網絡時代特教學校學生沿著正確的教育方向健康地成長發(fā)展。

第5篇

小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德育要在實現(xiàn)這些教育目標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因為德育本身肩負著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重任,強烈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可靠保證,身心健康也是德育追求的重要目標,因此德育工作任重道遠。為了確保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客觀上要求小學教育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端正辦學思想,堅持不懈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須加強德育管理?,F(xiàn)代小學德育管理的任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加強和改善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體制,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協(xié)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實現(xiàn)德育目標。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德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使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就需要我們在吸取以往德育工作成功經驗的同時,不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二、德育管理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德育管理是現(xiàn)代小學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德育管理的科學化、最優(yōu)化是建立系統(tǒng)化、層次化、網絡化的教育工作體制,促進德育工作更加順利、有效地實施的重要保證。小學德育管理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應包括以下相互聯(lián)系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制定計劃

1.制定德育目標

德育目標是小學德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樣,一切德育活動將無處著手。小學德育工作目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結構,反映了黨和國家對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總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總的方向和總的趨勢。德育目標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同時,為了便于實際工作的順利進行,還要把總目標進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德育目標。

2.制定德育工作的內容及實施步驟

德育工作內容應根據小學的德育目標來確定,使內容符合于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當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及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時還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確定實施步驟,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二)安排實施

1.建立小學德育管理系統(tǒng)

學校應建立在校長領導下的,由校長、黨支部(總支)書記、部分師生員工、家長代表、社區(qū)代表等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其職責是組織校內外各方面的力量,協(xié)調校內各組織、各職能機構以及學校與家庭、社會間的關系,宏觀指揮并指導德育工作的進行,監(jiān)督檢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質量的評定以及總結等工作,這是進行德育工作的組織保證。

2.運用多種方法

在新的形勢下,以往的僅通過思想品德課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單一途徑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開辟德育工作的多種渠道和多種途徑已是大勢所趨。學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課外,還應充分發(fā)揮少先隊組織和全體教職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寓于課外和校外活動之中,寓于社會實踐和勞動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學生不應僅僅從教師那里獲得德育知識,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會(包括各種媒體)、集體等也是對他們進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

(三)評估效果

1.制定標準

質量標準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沒有它,就失去了參照度,也就無法做出科學的評價。制定小學德育工作的質量標準應根據小學德育的目標及國家頒布的相關規(guī)定,如《小學德育綱要》中的德育目標、《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三好學生標準》及學校制訂的《文明禮貌常規(guī)》等。另外,小學教育的總任務、小學生年齡特征也是制定標準的依據。德育的質量標準可采用階段性指標和綜合指標來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過程中某一階段的德育工作與成果的考核標準。德育質量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標準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學的實際。

2.評估效果

它是對小學德育工作與德育成果作出評價,并以德育質量為依據來衡量德育目標達成度的一項工作。科學的評定可以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與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和學生的發(fā)展。要防止片面地以開展教育活動的次數(shù)多少和活動的熱鬧程度等表面現(xiàn)象來評定德育質量的傾向。

三、思考總結

一個時期的德育計劃完成后,要及時進行總結,總結要以德育工作計劃為依據,用科學的理論做指導,發(fā)揚工作中的成績,尋找差距。因此,總結可以積累德育工作經驗,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僅僅是為了回顧和總結前一段工作的實施情況,最為重要的是依據以往的經驗,結合下一階段的實際,制定出更加科學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計劃。因此,總結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又是促進德育管理科學化的一條基本途徑。

四、開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徑

(一)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的工作職責要求教師把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小學生都是崇敬老師的,并且是喜歡模仿老師的言行的,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就得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這樣,才能成為孩子眼中美好品德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就是這個道理。作為一名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有對學生的愛護之心,憐憫之心,同情之心。當學生失意時,能傾聽他們的訴說;當學生無助時,能向他們伸出熱情的雙手;當學生無望時,能用最親切、最感人的話語去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才愿意和教師溝通、交流,也只有這樣,德育工作才會取得實效。

(二)抓好課堂教學

1.利用教材資源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工作,教師要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同時又與德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要充分利用好各學科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以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語文、品德、社會等學科要充分發(fā)揮人文學科的優(yōu)勢,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中國近代史和基本國情教育;數(shù)學、自然等學科,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音、體、美等學科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2.利用網絡資源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課也在各校普及,它具有獲取信息快、直觀性強的特點。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絡文化的簡單快捷,對青少年具有極大吸引力,因而也極易使之沉迷上“癮”。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上網會對人的心理產生障礙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網。相反,應積極讓已掌握計算機技術的青少年上網。但對因上網而導致心理障礙的青少年應積極疏導。首先,是防患于未然,應在青少年上網前就向青少年傳播有關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使青少年盡量避免上癮。其次是對已患上上網心理障礙的青少年進行矯治。如適當控制上網時間,要求青少年在上網的同時不要忽視與同學、家長、教師的人際交往,與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引導家長正確指導孩子上網等。要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抵制不健康的網站和信息,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3.利用本土資源

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利用當?shù)睾蛯W校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樣化的認識環(huán)境和空間。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家鄉(xiāng)、學校的德育資源,用鮮活的事實教育學生,使他們增強自豪感、自信心;用典型的事例感召學生,使他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的說教,使德育更具有實效性。茅以升事跡陳列館是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座落在優(yōu)美潔凈的茅以升實驗學校內,館內陳列著反映茅以升先生事跡的部分文化生活用品以及反映茅老先生在橋梁事業(yè)方面的成就的文字與圖片等。館內立有茅老雕像,并有多媒體設備滾動播放紀錄片《架橋人——茅以升》,以大量生動的事實,展現(xiàn)茅老奮斗進取、無私奉獻的一生。為貫徹落實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行動計劃》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素質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推進青少年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全面提升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生活品質,2008年1月,茅以升事跡陳列館作為首批列入“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場館名錄”的71座場館,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機遇。借此契機,學校依托少先隊和德育干部的力量,圍繞展館建設和宣傳,精心設計并實施了以“橋”為主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積極做好場館的內部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認真組織開放,在做好迎接廣大青少年、市民參觀的各項工作之余,也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工作特色,吹響了德育的“集結號”。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對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小學德育工作既要有內容,還要有載體,有趣味,而有意義的活動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因此,要經常組織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以活動促德育??刹扇∫韵聨追N方式:

1.結合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是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在德育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班級活動或召開主題班級會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的程度,有層次地安排活動。如低年級可以安排一些使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健康、家庭負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活動;中年級可安排一些培養(yǎng)對他人負責的精神,培養(yǎng)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孝敬父母、與人友好相處、誠實守信等品質方面的活動;高年級要側重從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負責的精神的角度安排活動,即培養(yǎng)學生對學校、對社會、對環(huán)境、對人類負責的精神,使之關心班級、熱愛集體、遵守社會公德、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長、熱愛祖國、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熱愛全人類。

2.結合社會實踐

開展的活動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意愿,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搞社會實踐活動時,教師可提出一個總目標,具體的地點、活動的方式、采取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這樣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在活動中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才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又能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3.結合家庭教育

人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長在德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提出教育學生的明確目標,教師要與家長加強聯(lián)系,互通信息,交流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創(chuàng)建良好的環(huán)境

作為學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努力創(chuàng)造整潔優(yōu)美、健康向上的育人環(huán)境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教育學生營造和保護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要靠大家來努力。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包括班級環(huán)境、走廊環(huán)境、室外環(huán)境等,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學校要搞好綠化、美化、凈化工作,一進校門,教室就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同時要注重積累過去和現(xiàn)在校內的有德育內涵的人物、事例、文章、作品、實物等,使之逐步成為本校德育文化環(huán)境的個性特色。

第6篇

1、成立組織,實行分層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學校領導建設的核心是對組織的建設,在新學期開始的時期,校長應該宣布管理學校領導小組,并且自覺擔任組長,然后學校班子和骨干教師完善教師量化管理考核制度,班主任制度以及控流包學制度等。學校就像是一個生命一樣,也是五臟俱全的,管理者采取了分塊切割,責任落實到個人的管理方式,實行“誰分管的工作誰負責”、“誰的崗位誰負責”、“誰的班級誰負責”、“誰的課堂誰負責”“誰值班誰負責”的崗位責任制,校長將權利授予給小組的各個成員,放手讓他們各自管理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激發(fā)了管理人員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自我成就感,增強了工作效率。優(yōu)秀的管理體制,使每一位教學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注意到自己的責任,增強語文課堂環(huán)境的生動效果,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2、實行量化考核制度,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制度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從教師的各個方面進行量化考評,并且把考評的結果作為評優(yōu)評獎的先決條件。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各年級的語文教師應該定期在一起討論如何能夠更好的進行語文課堂教學,集思廣益,凝神聚力,使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夠傾心奉獻,并且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從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力。并且討論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取代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加上講解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引導式教學法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通過新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形成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比較全面的技能。但是教師必須注意自身的素質,一定要抓好預習,掌握學情,還要精心設計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好問題的情境,還需要經常調動學生都已經學習的知識復習的興趣。教師把了解學生作為自己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間,深入的觀察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與范圍,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3、強化常規(guī)管理,進行德育常規(guī)管理與安全教育

在新學期的開始,學校的各個成員要立即貫徹常規(guī)的管理制度,并且對備課計劃提出明確的要求,對教師的科研項目以及教研組長進行檢查評估,增強教師的競爭意識,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通過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積極做好安全教育宣傳的工作,以素質教育作為語文教學課堂的主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語文教學的效果。學校進行的德育常規(guī)管理落實到各個管理班級的教師身上,倡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提高教師以及學生的責任意識,把班級當做自己的家庭。每位教師之間都存在著競爭,每個班級之間的競爭也絡繹不絕,教師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增強課堂的教學水平。教師要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強調重點、難點,并且講深講透,還要對知識進行壓縮,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利用自己所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通過強化常規(guī)管理,進行德育常規(guī)管理與安全教育存進語文教學的效果。

二、總結

第7篇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應用,我國小學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小學教師應該將班主任的管理與小學語文的教學相結合。將小學生的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通過更多富有說服力的例子,讓小學生更好地接受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有效地結合小學班主任管理與語文進行,幫助小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小學教育的努力方向。本文重點論述了小學班主任管理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的重要性,探索提升學生素質的措施,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有效結合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除了日常的教學授課之外,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由于年齡原因,其對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于成年人,往往受周圍人的影響較大,因此,在學校中有效地管理學生顯的特別重要。既要讓學生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時也要讓學生擁有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合理的探索事物的嘗試。有效結合小學班主任管理和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幫助其樹立合理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一、班主任管理和語文教學的合理性

(一)幫助小學生確立三觀的需要

我國對于小學生的三觀的確立主要依賴于班主任的管理,小學生的三觀受其班主任的影響很大。他們往往是從班主任的言傳身教中確立自己最初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幫助小學生形成合理的思想品德觀念方面,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其他學科不可取代的優(yōu)勢,可以輔助班主任對小學生的管理。通過小學語文中具有說服力的事例,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幫助其樹立團體意識,關注自己所在班級的建設。同時,在愛國主義教育的方面,語文教學是主要方式,通過講解相應的課文,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語文教學可以增加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比較弱:一方面是由于其年齡較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其并沒有接受過較為完善的專業(yè)化的訓練。所以,在小學中將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結合,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可以提升自己需要表達的能力;學生可以在班會上更好地表述自己的需求;可以更好地與教師溝通自己的煩惱;更好地學到自己需要的知識。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布置相應的班級任務,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語文教學幫助小學生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班主任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班主任可以針對性地提出想法,更好地管理班級。提升班主任對于班級的管理,在班級中形成更加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實現(xiàn)小學班主任管理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的措施

(一)通過語文教學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班主任

在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從開始認識漢字,到書寫漢字,再到能夠理解漢字并能夠熟練的使用漢字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不單單是小學生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小學生更好地了解教師想法的過程。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這也就是很多班主任教師需要不不厭其煩的闡述,小學生要形成良好的習慣的原因。有時,學生并不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班主任應該結合班級管理的相應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輔助以相應的思想教育。通過語文教學中的例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一些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也幫助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更好地開展管理工作。在講解語文課文中,教師加以引導,適當?shù)臄U展知識。比如通過《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感恩之情,了解中華文化中的“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美德:通過《守株待兔》的故事幫助小學生理解運氣和努力的區(qū)別。就像是“越努力,越幸運”,努力是關鍵,是前提。

(二)在班主任管理中用生活中的事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課文

班主任可以在班級建設中用到語文課程中的故事,比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提倡班級里的所有的學生應該成為兄弟姐妹。在進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講解中,小學生經歷的事情不多,可能很難理解作者的那種對于自己遠離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感情??梢酝ㄟ^現(xiàn)實中的故事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讓學生通過回想自己或者自己知道的故事去理解思念這一人類基本的性格特點。在班主任管理班級時,會遇到有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強,有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差的情況,遇到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畢竟不同的人的能力本來就有差距。語文課文《小柳樹和小棗樹》就闡述了這個道理,柳樹可以讓人們在他的樹蔭下乘涼,棗樹可以給人們提供棗子。兩者都有自己的益處,柳樹沒有必要因為棗樹發(fā)芽晚,長葉慢而驕傲,也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結不出棗子而自卑。結合班級里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小柳樹和小棗樹》向我們傳遞的自信而不驕傲的道理。幫助小學生在交際中和小學學習生活中可以與周圍的人和睦的相處,幫助小學生更好的適應今后的學習生活。

三、結語

小學教育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小學教育中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的集合的優(yōu)點,通過兩者的結合,幫助小學生更好的適應學校生活,幫助提高學生的總體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