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15:19:12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第1篇

一.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

營造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yōu)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園里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創(chuàng)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yōu)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xiàn)在一些學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睬和踢,隨意采摘踐踏花草等。曾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間學校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了啟示,于是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40多個環(huán)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xiàn)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校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許多學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詢室,有的還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jù)了解,咨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睂W校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了解咨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咨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詢師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幾個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yè)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于完善學生情緒狀態(tài)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改變評價方式。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后進生全盤否定,出語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被譽為“德國普通教育之父”“德國教師的教師”的19世紀德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嚴厲的面孔和訓斥、咒罵學生是一種惡劣的行徑”。我們應學習借鑒英國教育的優(yōu)點,英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從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對學生的贊揚體現(xiàn)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夸獎一番。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太求全責備了,我們應學會贊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除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yǎng)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美國中小學參與心理咨詢的人員有如下幾類人:有關的醫(yī)療專家、健康專家、教育專家(包括教育專家、學科教師、特殊教職人員、資源人員)、行政人員、學生、家庭成員和學校協(xié)助部門等。教師始終生活在學生之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心理指導。我分管學校心理咨詢工作,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詢室了解情況,我發(fā)現(xiàn)我班學生×××徘徊在門外,我覺得應該幫助他。于是經(jīng)常找他閑聊,了解到他因學習壓力過重,致使學習緊張、焦慮,成績下降,進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結果惡性循環(huán)。找出癥結后就能“對癥下藥”,我與他分析原因和尋找解決的辦法,他初中成績拔尖,父母期望過高,高中基礎不扎實,學習競爭激烈,一時無法擺脫失敗的困惑,便產(chǎn)生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我提出如下幾個解決辦法:一、調整學習方法,夯實基礎;二、樹立成功意識,不斷激勵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績;三、調整心態(tài),擺脫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慮成績的名次;四、學會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釋放精神壓力,保持輕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狀態(tài)。經(jīng)過多次的心理疏導,他的情緒終于較為穩(wěn)定,成績也穩(wěn)步上升,2002年高考總分取得631分的成績,各學科中最高分是語文659分,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欣慰!看來,中學生心理失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習造成的心理壓力,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引導學生如何面對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發(fā)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會因素在此暫不談及。)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fā)揮他的教育功能,對于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yǎng),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shù)闹笇?,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tài)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yǎng)等都需要發(fā)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yǎng)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參考書目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

2.《教育文摘周報》2003年

3.張世富主編《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2篇

論文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等對榆林市部分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所做的抽樣調查顯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中學男女生情緒方面都存在嚴重的問題,男生在自尊自信方面的問題比較嚴重。進一步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活動之間的相關結果顯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活動狀況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相關特征。

1研究目的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思維方式趨向成熟,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許多心理問題,如抑郁、焦慮、病態(tài)人格等。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的現(xiàn)狀,本文對部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了抽樣調查。目的在于了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實際狀況,分析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活動之間的內在關系。

2研究對象

從榆林市十所中學中選取1000名學生,每所中學100名,其中,男生450人,女生550人。

3研究方法

3.1文獻資料法通過網(wǎng)絡登陸和圖書館查閱,搜集與本文相關的研究文獻與資料20余篇。

3.2問卷測試法采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問卷》測試,具體由六個方面組成:(a)自尊自信;(b)情緒穩(wěn)定性;(c)人際交往;(d)學習適應性;(e)意志品質:(f)處事態(tài)度。自尊自信量表由20個項目組成;情緒穩(wěn)定性量表包括20個項目;人際交往量表由21個項目組成;學習適應性量表由22個項目組成;意志品質量表由18個項目組成;效度量表由14個項目組成。量表使用方便、可信。

3.3自陳問卷法測試所用的《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問卷》為自陳問卷,采用三級評分法,統(tǒng)一由受測學生依據(jù)自己的情況逐題自評?;厥蘸蠼y(tǒng)一處理,在記分前先檢查學生的答題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受測學生對某個問題所給的若干備選項目,連續(xù)多次打“×”,說明回答不認真,答卷作廢;如果發(fā)現(xiàn)個別題目中受測學生同時選擇了兩種答案,一般按后一個答案記分。心理健康調查問卷一并發(fā)放,總計發(fā)放問卷1000份,收回問卷955份,其中有效問卷940份,有效回收率為98.43%。

4結果與分析

4.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特點從表1、2中可以看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女生更為嚴重。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由自尊自信、情緒穩(wěn)定性、人際交往、學習適應性、意志品質和效度6個分量表組成,從各分量表可以看出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結構特征。從各分量表看,女生在情緒的穩(wěn)定性、學習適應性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嚴重,屬差等以下水平分別占41.88%和24.79%,男生在自尊自信方面有問題的比例較大,占30.88%,情緒穩(wěn)定性方面雖不如女生的比例大(16.18%),但處于中等水平者仍占41.18%,這些表明,中學生無論男女,在情緒穩(wěn)定性方面都存在著較嚴重的問題,這一特點也反映了這一年齡階段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中學生正處于青年期,情緒體驗強烈,兩極性突出,情感情緒的遷延性強,且具有文飾性、封閉性和曲折性,所以,情緒的產(chǎn)生和平息常常是疾風驟雨式的,帶有明顯的沖動性和爆發(fā)性。同時,由于青年初期學生己具有很強的自尊心和集體感,情感體驗具有較長的延續(xù)性,從而形成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心境。如果由于挫折或失敗引起的不良心境延續(xù)下去,就會影響人際關系,也會有損身心健康,男生在自尊自信方面處于差等以下的比例比女生更高。男生之所以更多、更容易出現(xiàn)低自尊自信,這與男生自尊心強,更注重競爭,有更強的期望得到集體與社會尊重的意識有關。由于自尊心是與活動的成敗相對應,與成就感、自信心相聯(lián)系的,所以如果一個人在各種競爭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功,他的自尊心和參加競爭活動的自信心就會不斷提高和增強。但是,如果自尊心過強,表現(xiàn)為妄自尊大、目中無人,在挫折的情況下很容易轉向自卑心。而中學階段正是處于中考、高考的準備、沖刺階段,繁多的考試、競賽、排名層出不窮,這就更容易使具有較強自尊的男生體驗到挫折感、失敗感,從而導致自我評價降低,自信心下降。

女生在學習適應性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處于差等水平者達24.79%,明顯高于男生。學習適應性量表包括學習環(huán)境、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技能三方面。從女生學習適應性的結構特征看,女生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技能方面的適應性較差。女生之所以更多、更容易表現(xiàn)為學習不適應,這與她們較敏感、更易受到挫折、情緒波動大以及能力、認知方式有關。青春期女性的大腦右半球發(fā)育慢于左半球,男性的大腦右半球發(fā)育快于左半球,所以,女生的空間能力較男生差。從認知方式看,女生大多是依存性的,容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較少獨立性,易受外來暗示,對朋友和群體的依賴性較強。在記憶方面,女生以機械記憶為主。加之女生的敏感、情緒波動大的特點,使她們在中學階段比男生表現(xiàn)出對學習有更多的不適應。

4.2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活動狀況的相關

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中學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活動狀況均呈顯著相關,且呈現(xiàn)出不同的相關特征:男生心理健康的總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與其對體育的喜愛程度呈顯著相關,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與其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呈顯著相關。這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多地受其實際參加體育活動鍛煉的影響,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其對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更密切。我們認為,這一結果反映了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活動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

喜歡體育并不一定必然身體力行地參與體育鍛煉活動。這是因為對體育態(tài)度的結構包括認識、情感和意識三個方面,即包括對體育活動的目的、意義、價值的理解和評價,對體育活動的情感體驗以及體育活動的行為反應。一般來說,三個成份是協(xié)調、一致的,或是能認識到體育在強身健體上的意義和價值,喜歡體育并積極參加,或是與此相反。但是,體育態(tài)度的三個要素有時并不協(xié)調一致。有研究表明,三種之間的相關程度是不同的,情感與行為傾向的相關程度高于認識與行為傾向的相關程度。當認知成份和情感成份不一致時,一般地,情感成份就決定了行為傾向。本調查結果表明,中學男生只要表現(xiàn)出對體育的積極態(tài)度,就會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而中學女生喜歡體育和積極地參與體育是兩回事,她們對體育喜愛或許只停留在認知層次上,表現(xiàn)為關注、欣賞體育,卻不積極的投身到體育活動之中。

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是與實際參與鍛煉狀況相一致的。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活動的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次數(shù)顯著相關的結果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只有積極的投身到體育鍛煉之中,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以提高。從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的體育態(tài)度與心理健康總量表以及各分量表顯著相關的是自尊自信、情緒穩(wěn)定性、人際交往、意志品質和總量表;女生體育活動次數(shù)與心理健康總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相關情況是:高度相關是自尊自信、情緒、人際交往、學習適應性中的學習態(tài)度和總量表得分;顯著相關是學習適應性中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技能、學習適應性和意志品質。這表明中學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無論從總的心理健康水平還是從各個分量表都與其實際參加體育鍛煉的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學男生除了學習適應性,其余各方面也都與體育活動密切相關。

5結論

中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身體和心理的發(fā)育以及思維方式等趨于成熟,但是,由于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以及人際交往、青春期心理適應等方面的困擾,導致了一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因心理問題引發(fā)的惡性事件層出不窮,給學校、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后果,因此,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學校體育的重要標志之一。本文針對當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部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了抽樣調查,了解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分析了其體育活動狀況原因,探討了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5.1心理健康調查結果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為中等級的男女生分別為29.4%和50.4%,心理健康水平為差等級的男女生分別為16.2%和11.1%,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5.2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活動的關系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活動均呈顯著相關。這一結果與人們對體育所具有的心理功效的認識是相一致。它說明體育作為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手段與方法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5.3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活動狀況呈現(xiàn)的相關特征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活動狀況呈現(xiàn)出不同的相關特征。男生心理健康的總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與其對體育的喜愛程度呈顯著相關,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各分量表得分與其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呈顯著相關。男生的體育活動態(tài)度與體育活動次數(shù)呈顯著相關,女生的體育活動態(tài)度與體育活動次數(shù)無顯著相關。這一結果也表明,女生對體育的態(tài)度與體育行為傾向明顯的不一致。它提示我們,指導女生的體育鍛煉活動不能僅停留在體育態(tài)度的轉變,而應使其逐步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使其身體力行地投人到體育鍛煉之中。

5.4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鍛煉對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能有效地調節(jié)中學生身心矛盾,減輕學生心理壓力,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它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健康意識、主動探索和勇于實踐的精神以及充分發(fā)展個性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從學校體育的特點與功能來分析,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體育鍛煉能有效促進中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發(fā)展;(2)體育鍛煉能提高中學生德性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3)體育鍛煉能凈化學生的情感,達到治療心理疾病的目的;(4)體育鍛煉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個性,提高社會適應能力;(5)體育鍛煉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6)體育鍛煉能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提高學生的意志力;(7)體育鍛煉有助于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消除其心理緊張。

6建議

建議各中學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教育心理學專業(yè)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和心理訓練方法的體育教師隊伍,在體育教學中把體育精神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促進中學生的身心向更加健康、和諧的方向發(fā)展。

第3篇

一、引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否正常、健康與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理健康是發(fā)展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學校教育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標志。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嚴重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狀態(tài)。具體表現(xiàn)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xié)調;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yè)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基本條件。然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疾患發(fā)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根據(jù)調查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依賴心理:當前,獨生子女學生越來越多,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缺少獨立意識,什么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2.自私狹隘心理:表現(xiàn)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常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具有較強的報復心理。

3.易怒心理:所謂易怒就是指容易沖動、急躁,愛發(fā)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常有干危險、愚蠢事的沖動,事后冷靜下來又后悔。

4.逆反心理: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chǎn)生與常態(tài)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對抗態(tài)度,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

5.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恐懼或擔心他人優(yōu)于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態(tài)重點中學的學生尤為明顯。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觀因素。概括起來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二是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三是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一)家庭環(huán)境因素

從教育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通常情況下,家庭內部成員關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開朗樂觀,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會更強。

(二)社會負面因素

市場經(jīng)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另一方面,影視宣傳、文化娛樂隨處可見暴富和暴力,計算機和網(wǎng)絡又輕而易舉地提供給中學生容易成癮的暴力和賭博的游戲,使他們陶醉于自身價值得到體現(xiàn)的虛無世界中,從而更不愿與世界交往,甘愿獨處于封閉之中。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下,酒吧、游戲機房以及隨處可見的網(wǎng)吧等等,極大地影響著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三)家庭教育方面

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優(yōu)點和長處。通常血緣關系使子女對父母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與親切感,父母的喜怒哀樂時刻感染著子女,他們之間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時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覺的影響,從家庭教育的影響途徑和方式來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過耳濡目染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有嚴密計劃和系統(tǒng)性的正規(guī)教育。

(四)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應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堅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對少數(shù)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應耐心的啟發(fā)誘導,而不能動輒批評指責,甚至把他們當成典型的例子張揚,致使這些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

(五)社會環(huán)境治理方面

教育體制要改革,要搞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要真的“減負”,要讓我們的孩子活得輕松些,使他們能有精力突發(fā)奇想、展開幻想,去搞科研、搞發(fā)展,讓他們去實現(xiàn)祖國飛速發(fā)展、繁榮昌盛的中國人的愿望;影視宣傳、文化娛樂網(wǎng)絡世界的病毒要下大力量、下狠心快速查殺,否則后患無窮。

第4篇

1·1對象與方法為使樣本具有代表性,參照駐馬店市重點與普通中學生人數(shù)分布比例,計算出樣本構成比,采取分區(qū)分層取樣,在駐馬店市6所中學共調查中學生544人,重點中學219人(40·26%),普通中學325人(59·74%),其中,初中生334人(61·4%),高中生210人(38·6%)。男生290人(53·31%),女生254人(46·69%)。年齡11~19歲,平均(15·04±1·77)歲。

1·2調查工具90項癥狀清單(SCL—90);中學生生活事件調查粗表。參考國內外有關生活事件量表[1~3],選擇了48項與中學生有關的生活事件條目,內容主要涉及學習、人際關系、戀愛、疾病、意外事故等方面,采用團體集中調查。

2結果

2·1中學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和痛苦水平的分析(表1)。

計算初、高中SCL—90各因子的均值,發(fā)現(xiàn)中學生以強迫、人際敏感、抑郁、偏執(zhí)四項因子分相對較高。并且高中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初中生,經(jīng)協(xié)方差分析有顯著性(P<0·05~0·0001)。多數(shù)中學生因子痛苦水平達中度以上,高中生也多于初中生,其中,亦以強迫、人際敏感、偏執(zhí)、抑郁四項因子達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人數(shù)為多,高中生明顯多于初中生,經(jīng)χ2檢驗有顯著性差異。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怖性焦慮四項因子分的均值女生高于男生(t檢驗,P<0·05~0·0001),四項因子痛苦水平達中度以上的人數(shù),女生也明顯多于男生(χ2檢驗,P<0·01)。重點中學學生與普通中學學生SCL—90各因子分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2·2中學生18項主要生活事件標準回歸系數(shù)、強大、頻度均值等級(表2)。

3討論

調查發(fā)現(xiàn)中學生在人際關系敏感、強迫和抑郁情緒方面評分較高,提示這幾方面的問題可能比較突出,并且高中生評分高于初中生,女生評分高于男生,提示高中生和女生有更多的心理應激反應。比較中學生和大學生的調查結果,心理應激反應類型基本相同,均以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為主,但在反應程度上,中學生比大學生要強,SCL—90各因子評分和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人數(shù)中學生均低于大學生[3~5]。由此看來,在青少年期,由初中、高中至大學,心理應激反應呈遞增趨勢,可能是因為逐漸與社會交流的增加而需要在心理上不斷的進行調整和適應,因而也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適應不良反應。作者據(jù)此認為學校心理咨詢應十分重視初中生這一人群,通過各種咨詢工作使中學生能有效地順應自己的智力、興趣、能力等,同時也能適應自己的家庭、學校、社會等環(huán)境,從而達到自我了解、健全適應與自我實現(xiàn),由于提高了心理適應能力,在高中和大學期間就能較好地對環(huán)境作出心理調整,減少心理適應不良的發(fā)生。

另發(fā)現(xiàn)與中學生心理應激反應關系密切的18項生活事件主要涉及“獨立意向”與親子關系矛盾、擔心高考、人際關系、戀愛等方面的壓力,初高中生又各有一些特點,此外,視力下降對中學生心理上的不良影響也應引起重視。這些主要心理應激因素是中學生心理咨詢的重點,如何指導中學生在“獨立意向”、戀愛交友和性教育、與父母和老師關系處理等方面的正確發(fā)展,是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點,為此,在培養(yǎng)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顯得十分重要。針對中學生心理應激的共性問題應開展一些群體性心理輔導、社會適應性訓練等,可望使許多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萌芽之際就得到了解決,對有效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明園主編.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第一版.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155~159

2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增刊):31

3趙靖平,鄭延平,楊德森.低年級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7,1(2):76

第5篇

【關鍵詞】高中生,自信心,對策研究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成功速度的快慢,與自信心的有無或強弱有著密切關系。因此,要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養(yǎng)樹立他們相應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一、打造出色的班主任培訓平臺

在培訓中來提升班主任的理論水平。自信心是一個涉及心理學方面的問題,班主任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支持,需要進行專門培訓,以促進行為能力的跟進。比如:

1.集中培訓

針對心理學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由學校負責定期組織集中性的專題輔導。通過集中訓練,解決班主任在理論方面存在的困惑問題,引導班主任以正確的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2.自主培訓

開出自信心方面的具體書目,班主任自己安排時間進行學習、消化。同時,可以讓課題組的老師共同收集有關自信心培養(yǎng)方面的資料、課件,放在學校的網(wǎng)站上,供班主任瀏覽,使用。

3.提供自我反思與相互交流的平臺

給班主任搭建了新老班主任反思、交流、對話、分享的平臺,剖析教育案例,進行理性思考,構建科學的育人理念。

二、搭建學校與家長交流的橋梁

家長也對學校、對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心,而這種信心的缺失,是導致學生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是整個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發(fā)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學校、班主任與家長合力教育孩子就變得十分必要。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嘗試:

1.大力宣傳,讓家長對學校充滿自信

學校重視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讓家長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充滿信心。每到家長會,學校都會給每位同學寫一封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學生帶回家,讓父母翻閱,讓家長與我們的老師“親密接觸”,讓孩子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和我校的教師以及教學狀況有一個具體的認識。

2.對家長進行自信教育的有關培訓

重點指導家長“賞識孩子”。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正確引導,再多多正面鼓勵,能讓孩子得到一種自我尊敬,即自尊感和成功感。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

3.實施感恩教育,從內容到形式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主要通過學生給父母寫信,父母給學生寫回信,舉辦感激父母的征文比賽,布置感恩教育作業(yè)等形式,教育學生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在幫助家長樹立自信的過程中,家長與學校有了更多的溝通,不斷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質,轉換自身的教育觀念;同時在困境面前,積極嘗試,奮力進取的學生更多了。在初見成效的基礎上,學校不斷打開思路,引導、開展好家庭教育工作,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

在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對學生影響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學生接觸時間最多,接觸空間最廣的老師就是班主任。以下是我針對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的途徑及經(jīng)驗進行分享:

1.在評價中培養(yǎng)

教師對學生經(jīng)常作肯定性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自信心。但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評價要及時,易于激起學生成功的體驗,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評價要恰如其分,防止遺漏,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更不要遺漏。③評價要因人而異。

2.在自我暗示中培養(yǎng)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暗示有一種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導人的行為,使之按預想的目標活動,最終達到目的。例如,當一個人心情沮喪時,反復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擻,心情愉快?!焙芸炀湍軒椭藦牟涣记榫w中擺脫出來。所以,經(jīng)常讓學生在心里鄭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語,比如“我一定能學好英語”,考前默念“這次考試一定能考好”等,不僅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都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在情感激勵教育培養(yǎng)

我經(jīng)常會遇到各方面較差的學生,他們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卑感。以平等、寬容、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關心尊重他們,并給予更多的激勵和關懷。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注意培養(yǎng)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4.在競爭中培養(yǎng)

競爭能力是一種具有遠大抱負、一種不斷追求、不斷攀登的精神。當代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但又往往缺乏耐力和信心,表現(xiàn)為開始做某件事情時,信心十足,斗志昂揚,但一遇到困難、失敗,又失去勇氣和信心。為此,我經(jīng)常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構筑一種你追我趕、相互競爭、既團結又友愛的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競爭精神,才能激發(fā)個人的潛力,在學習中敢于冒尖、敢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滿,從而促進個人進步,增強自身實力,培養(yǎng)自信。

四、增強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班級管理要成功,必須把班級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個體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人。我覺得班主任應根據(jù)本班級自身特點,充分發(fā)揮班委會和團支部的核心力量,加強對班干部和團干部的培訓,指導他們大膽工作、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班級日常事務全部交給學生來做,就會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在做中鍛煉,在鍛煉中逐步培養(yǎng)自信。

1.建立一系列學生自我管理單位,形成它們相互監(jiān)督、相互促進的團結機制,并拓展它們的功能

比如,班委會在學生自我教育、自律發(fā)展、自主管理等方面發(fā)揮突現(xiàn)作用。團支部對班級情況進行監(jiān)督、評價、反饋、溝通,確實形成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有效體系,對班級整體工作的開展有較好的幫助。

2.開創(chuàng)學生自我管理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樹立了學生的自信

(1)學習自主管理。學生自主成立班級學科興趣小組,努力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目標。每個學科由一名責任心較強的同學負責,利用課余時間定期商討學習上的問題,可以是一種題型的多種解法,可以是單元知識的整體梳理,也可以是學習方法的取長補短。在這個基礎上,學科老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并將興趣小組的成果由同學自己以總結述評的方式在課上推薦給全班同學,因為學生自己分析的問題往往更切合本班學情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班級的進步。

(2)行規(guī)自主管理。人人參與制定班規(guī)。利用班會課學生們根據(jù)自己本班情況定出班規(guī),各有各的特色。學生參與制度制定,并且參與管理過程,參與評定結果,使他們產(chǎn)生了責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了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自主展開主題班會活動

第6篇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人際關系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隨著知識經(jīng)濟的到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各個國家的教育工作著,都必然要思考在新的形勢下的教育應如何辦?

近幾年,我國也在對以往教育觀念思想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觀念,素質教育在我國正在迅速發(fā)展。中學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歷來被重視,社會的發(fā)展依靠他們成人后的才智發(fā)揮,他們是未來的生力軍,是時代的主宰,培養(yǎng)合格的中學畢業(yè)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故而,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育者傾其心血,人們對中學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

學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會亦如此。

然而,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yè)成績以及升學就業(yè)等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發(fā)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時下中學生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

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十分令人擔心,表現(xiàn)在:其一,有心理問題的人群在擴張。

據(jù)有關資料顯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學生有心理問題;90年代初武漢市有近20%的中學生有心理健康問題;1999年11月22日,《中國青年報》刊登文章〈三成中學生心理有問題〉。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長對心理健康問題有回避,恐懼的心態(tài),缺乏科學的認識態(tài)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聯(lián)系起來,有問題不看心理醫(yī)生,不解決,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加劇。其三,教師,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意識,在我國許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處在萌芽階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淡漠,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培養(yǎng)。與此同時,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變革同許多傳統(tǒng)習慣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遠比健康教育的發(fā)展來的快。

一、中學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產(chǎn)生高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恢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這種現(xiàn)象在高三更為突出。在咨詢中不少學生傾說“想到壓力來自四面八方,既難以接受又不能擺脫”,“一旦成績不好,不能升入大學,哪有臉見人”,“我自認為我學習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試又是班上的尾巴,這樣下去還有什么意思”,“我是學校保送來的,學習不好,我無臉見老師和校長”,“有時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現(xiàn)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癥狀。

2、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由于初中學習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贊揚,加之是獨生子在家多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顯得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學生在咨詢中向教師傾述:“我真不知道怎樣與人建立好朋友關系”。一些學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校”,“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關在屋子里聽音樂”,自閉的心態(tài)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系,以至于終于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后“沒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這些學生常產(chǎn)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搞僵關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長、老師(主要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質過高,表現(xiàn)出對學生(特別是優(yōu)生)的缺點看多優(yōu)點看少,拿家長和有些老師的話說,“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敗,考大學肯定沒有希望了”于是恢心喪氣,“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戀問題的困擾。高中生自身的生理發(fā)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高中這種現(xiàn)象也較突出,在我們的咨詢中略占1/7,“總是想看到他”“我總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說話心情總是很興奮”,甚至于“我愛上了我的語文老師”,由此感到“煩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績開始下降。由于走進了戀愛的誤區(qū),心理沖突加劇,產(chǎn)生種種心理病態(tài)反映。

二、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對學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與眾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問題,并以標新立異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聽“老生常談”,看問題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過程中,僅以為“授業(yè)”,“解惑”方能讓學生有知有識,于是一概地以一種固定模式去傳業(yè),去釋惑,惟此而已,對那些“不違章守法”實際上是欲脫離自己設計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學生則視為“差生”,“調皮”,“不規(guī)矩”。的確,由于中學生閱歷淺,思想混亂,有些行為讓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為師者單以次為憑,不尊重學生,挖苦諷刺或懲罰。這樣,就使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社會情況出現(xiàn)障礙,學生中膽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們,無論教育著用心如何,學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對待,膽小的雖不言語或直接反抗,但消極的反抗是明顯不過的了。

學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傾訴,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則會使學生覺得非常寂寞,逐漸產(chǎn)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學生的這種需要,在實際教育中往往出現(xiàn)順從教育者為“優(yōu)”,反之則認為“差”的現(xiàn)象,這實際上是把教育和權力以及力量結緣。

中學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驚嘆的,但教育者因為沒有切身的體會,可能對此感到不安和無法容忍,還企圖把自己的固定觀念強加給學生,所以必然會形成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這種差距,從而造成學生的“反抗的萌芽”。

那種只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而不能適應社會多樣化的老師,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樣化社會中的學生的心理的。這是學生產(chǎn)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2、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點。

家庭是學生社會化的最初的重要場所,是家長把品質行為傳給下一代的地方。家長的品質行為是影響學生在學生乃至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們知道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里學到的,而是從爸爸媽媽那里學來的,現(xiàn)在許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賭博,或忙于發(fā)財致富,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對孩子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采取嬌寵態(tài)度,使孩子嬌生慣養(yǎng),受不得半點艱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xiàn)偏激行為。即使對小孩嚴格要求的家長也有不少總想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子女,而對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置之不理。其結果是,中學生階段不少學生對家長采取的能騙就騙,能瞞就瞞,結果是受害的是學生,心靈情感必然不健康。轉貼于中國3、社會環(huán)境污染。

由于現(xiàn)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為已經(jīng)習以為常,并因此導致教育的誤導,使少年兒童對行為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說謊,欺騙,偷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fā)生;其次社會上的某些文化娛樂設施成為誘使青少年蛻變的場所,如青少年是電子游戲廳里實際消費的群體,尤為嚴重是社會上的一些影視公共場所,為了追求票房價值,經(jīng)常播放兇殺,等影視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開始行兇,打架,尋求刺激,屢禁不止的黃色書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jù)心理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要求,依據(jù)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全面滲透、全方位推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

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tǒng)。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視,該策略才有實施的基礎;然后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wǎng)絡。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yè)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和實施心理治療;非專門性的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還要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區(qū)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wǎng)絡,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每一教學步驟,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近十來年,通過教學改革已有很多可以借鑒,如上海黃浦區(qū)教育學院和嶗山中學、濰坊中學在教改實驗中設計的三段式課堂結構:第一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動機,喚起高昂、飽滿的熱情,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創(chuàng)設的氣氛,提出問題,在學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時間里,教師控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達到最佳狀態(tài),完成新課教學任務;第三段:鞏固擴展第二階段學習內容,強化心理品質訓練。實驗結果,不但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學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發(fā)展。又如在教學中確立情感目標,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師有意識地把情和知統(tǒng)一于教學之中,使學生的識記能力、欣賞能力、情感陶冶同時活躍起來。語文課中的表情復述、課本劇排練,數(shù)學課中對數(shù)學美的鑒賞,都能達到此目的。我校青年教師毛波在講“長江三峽”一文時所創(chuàng)設的“創(chuàng)設情境——美讀感知——品味理解——想象創(chuàng)造”四部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探索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教育的成功范例。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學生健康的人格,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現(xiàn)有教學體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至關重要,但現(xiàn)實中,班主任大多數(shù)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術,還不能勝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加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培訓,使班主任人人能勝任這項工作,這是學校的當務之急。

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fā)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yǎng)方式,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1)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

(2)以身作則,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3)重視對學生精神生活的引導,加強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勵樹立建功于國家和自立自強的觀念意識,注意鍛煉孩子的吃苦耐勞,戰(zhàn)勝挫折的意志和堅強的品德,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困難,障礙,曲折,讓孩子去經(jīng)歷,增強其自信,磨煉其意志,培養(yǎng)其獨立的人格。特別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培養(yǎng)孩子觀察,記憶,分析,創(chuàng)造,審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chǎn)”,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yǎng)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fā)生。所以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以鼓勵,這樣孩子在被愛,被尊重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他也必然知道怎樣去愛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

(5)家長要經(jīng)常和學校聯(lián)系,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學校老師反映的意見,要正確對待,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進行理想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如金錢至上,甚至對社會陰暗面當著孩子的面橫加評論。

(6)對孩子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3、營造一個寬松,健康,向上的社會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一個完整的自我,一個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不能離開學校,家庭的教育和輔導,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環(huán)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回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會各界和社區(qū)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支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進其發(fā)展,形成一個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據(jù)調查某校30%的初中生認為社會不良現(xiàn)象對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湖北某縣有一個中學生因看到過多的社會陰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殺身亡。所以,我們的社會必須加強措施,減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對青少年的腐蝕和滲透,減少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發(fā)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書刊物,出售香煙及不合法藥品,開放“三室一廳”等等。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wǎng)”,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凈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chuàng)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參考資料:

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東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林崇德等:《學校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7篇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與方法為使樣本具有代表性,參照駐馬店市重點與普通中學生人數(shù)分布比例,計算出樣本構成比,采取分區(qū)分層取樣,在駐馬店市6所中學共調查中學生544人,重點中學219人(40·26%),普通中學325人(59·74%),其中,初中生334人(61·4%),高中生210人(38·6%)。男生290人(53·31%),女生254人(46·69%)。年齡11~19歲,平均(15·04±1·77)歲。

1·2調查工具90項癥狀清單(SCL—90);中學生生活事件調查粗表。參考國內外有關生活事件量表[1~3],選擇了48項與中學生有關的生活事件條目,內容主要涉及學習、人際關系、戀愛、疾病、意外事故等方面,采用團體集中調查。

2結果

2·1中學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和痛苦水平的分析(表1)。

計算初、高中SCL—90各因子的均值,發(fā)現(xiàn)中學生以強迫、人際敏感、抑郁、偏執(zhí)四項因子分相對較高。并且高中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初中生,經(jīng)協(xié)方差分析有顯著性(P<0·05~0·0001)。多數(shù)中學生因子痛苦水平達中度以上,高中生也多于初中生,其中,亦以強迫、人際敏感、偏執(zhí)、抑郁四項因子達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人數(shù)為多,高中生明顯多于初中生,經(jīng)χ2檢驗有顯著性差異。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怖性焦慮四項因子分的均值女生高于男生(t檢驗,P<0·05~0·0001),四項因子痛苦水平達中度以上的人數(shù),女生也明顯多于男生(χ2檢驗,P<0·01)。重點中學學生與普通中學學生SCL—90各因子分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2·2中學生18項主要生活事件標準回歸系數(shù)、強大、頻度均值等級(表2)。

3討論

調查發(fā)現(xiàn)中學生在人際關系敏感、強迫和抑郁情緒方面評分較高,提示這幾方面的問題可能比較突出,并且高中生評分高于初中生,女生評分高于男生,提示高中生和女生有更多的心理應激反應。比較中學生和大學生的調查結果,心理應激反應類型基本相同,均以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為主,但在反應程度上,中學生比大學生要強,SCL—90各因子評分和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人數(shù)中學生均低于大學生[3~5]。由此看來,在青少年期,由初中、高中至大學,心理應激反應呈遞增趨勢,可能是因為逐漸與社會交流的增加而需要在心理上不斷的進行調整和適應,因而也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適應不良反應。作者據(jù)此認為學校心理咨詢應十分重視初中生這一人群,通過各種咨詢工作使中學生能有效地順應自己的智力、興趣、能力等,同時也能適應自己的家庭、學校、社會等環(huán)境,從而達到自我了解、健全適應與自我實現(xiàn),由于提高了心理適應能力,在高中和大學期間就能較好地對環(huán)境作出心理調整,減少心理適應不良的發(fā)生。

另發(fā)現(xiàn)與中學生心理應激反應關系密切的18項生活事件主要涉及“獨立意向”與親子關系矛盾、擔心高考、人際關系、戀愛等方面的壓力,初高中生又各有一些特點,此外,視力下降對中學生心理上的不良影響也應引起重視。這些主要心理應激因素是中學生心理咨詢的重點,如何指導中學生在“獨立意向”、戀愛交友和性教育、與父母和老師關系處理等方面的正確發(fā)展,是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點,為此,在培養(yǎng)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顯得十分重要。針對中學生心理應激的共性問題應開展一些群體性心理輔導、社會適應性訓練等,可望使許多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萌芽之際就得到了解決,對有效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明園主編.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第一版.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155~159

2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增刊):31

3趙靖平,鄭延平,楊德森.低年級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7,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