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1:03
序論:在您撰寫大一新生德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高校有必要從大一新生入學之初就開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yè)思想教育問題,并實施持之以恒的全程化的專業(yè)思想教育,以穩(wěn)定新生的專業(yè)思想,促進他們成長成才。
一、大一新生專業(yè)思想問題的表現
(一)上進心松懈,學習意識淡漠
進入大學以后,學生從緊張的高考中走過來,普遍有“解放”的感覺,加之有個別高中教師錯誤地引導“大學60分萬歲”,致使學生思想上產生了懈怠,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學習觀念淡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游戲娛樂、沉溺網絡風氣盛行;學習紀律意識松懈,缺勤、遲到、早退現象嚴重;學習干勁持久力差,高中時期優(yōu)秀而進入大學后成績平平甚至很差。有些學生厭惡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總想沖破紀律的束縛,要求取消晚自修、學生宿舍24小時供電,好像沒人管、自由自在才是大學生活。
(二)迷茫與困惑導致的厭學心理
新生入學后,普遍對所學專業(yè)缺乏認識和了解,總認為自己的專業(yè)比別人的差,專業(yè)思想極不穩(wěn)定,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容易造成學習的盲目和茫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初入校門的那種新鮮、好奇、興奮也被無聊、郁悶和迷茫所取代,學習不安心,對專業(yè)學習不感興趣,成績不理想,甚至產生了“厭學”心理。如有的學生一入學就要求轉專業(yè)、退學;有的學生對專業(yè)不感興趣,學習沒有動力。
(三)學習焦慮與盲目
部分大學生對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內心十分地失落,這種失落往往伴隨著自卑感。還有些同學在入學前對大學十分地神往,他們往往帶著挑剔的有色眼鏡觀察校園的環(huán)境變化。但學校的現實與學生的理想總會有些差距,這種差距調適不過來,就會導致學生情緒失落。同時,大學以自我管理為主的學習模式也讓很多習慣了“一切由老師安排,學生照做就行”的新生無所適從,他們不知道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往往一進校門就參加了好幾個社團或者去競選好幾個學生組織,每一天都忙于參加各種學生活動,根本沒時間進行專業(yè)學習,等到發(fā)現要期末考試了,才突擊復習,效果可想而知。
(四)就業(yè)焦慮
近年來,日趨激烈的就業(yè)競爭給在校大學生帶來新的壓力。想到大學畢業(yè)以后面對的就業(yè)形勢,在各種復雜情況面前表現出難以把握、無可奈何,也使部分同學處于焦急和憂慮之中,以至于得過且過混日子。
再之,盡管近些年來各高等院校在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一直突出了對學生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但卻忽視了專業(yè)思想教育,一般只在新生進校后的幾天和應屆畢業(yè)生快離校時的幾天突擊做一下,這種流于形式的專業(yè)思想教育是沒有效果的。
二、專業(yè)思想教育的若干對策
開展專業(yè)思想教育,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變化規(guī)律,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對大學專業(yè)思想教育從內容、層次、時間上都作一系統(tǒng)的計劃安排,從學生進校直至畢業(yè)不間斷地進行。
(一)根據大一新生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yè)思想教育
針對大一新生,我們的專業(yè)思想教育要結合就業(yè)指導,開設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yè)和職業(yè)的關系,了解職業(yè)演化、發(fā)展、分類及職業(yè)對人的素質的要求,引導學生轉變角色,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樹立牢固的專業(yè)思想,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使學生認識到大學是又一次新競爭的開始,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大學幾年美好的時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二)把握專業(yè)思想教育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入學教育是專業(yè)思想教育啟動的最佳時機,沒有牢固的專業(yè)思想就沒有學習的興趣和效果。加強大一新生的專業(yè)思想教育是關鍵。剛剛入學,他們思想尚未穩(wěn)定,對學校和所學專業(yè)不甚了解,有的還沒有目標和追求。在入學教育中進行專業(yè)思想教育,不僅可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所學專業(yè)、課程設置的必要性,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促使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yè)思想,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確立遠大職業(yè)理想,激發(fā)學生新的生命激情。
加強專業(yè)思想教育,我們應該認識到位,管理到位,在“細”、“廣”、“深”三字上下工夫。首先,專業(yè)思想教育要“細”。要通過查檔案和個別談話等方式,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其次,專業(yè)思想教育要“廣”。組織專業(yè)知名人士、專業(yè)老師、高年級同學給新同學做報告,解決為什么學、學什么、怎樣學和學到什么程度的問題,使新生從一入校就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和目標。再次,專業(yè)思想教育要“深”。專業(yè)思想教育要深入到學生的思想中去,讓學生充分認識專業(yè)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三)就業(yè)教育和專業(yè)思想教育相結合,做到專業(yè)教育與就業(yè)指導相得益彰
許多學生存在專業(yè)思想問題,主要是擔心將來找不到工作,對自己擇業(yè)的懼怕心理造成的、我們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從學生一入學就開始進行職業(yè)常識、就業(yè)政策和就業(yè)形勢教育,逐步樹立和培養(yǎng)學生的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意識,使學生對未來的專業(yè)前途充滿信心。一是可以邀請校外的專家、經理人到校就就業(yè)觀念、求職方法和人才需求信息等進行講座,解除學生的疑惑;二是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到人才市場、大中型企業(yè)進行調研,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自己,完善自己;三是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從事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如見實習、自主創(chuàng)業(yè)等,并在實踐中找準發(fā)展方向,不斷提高完善自己。
(四)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平臺開展專業(yè)思想教育
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個人興趣愛好不同,大學生存在的專業(yè)思想問題也千差萬別。如果帶著思想問題去學習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強化專業(yè)思想教育。如邀請學術界知名的專家、教授,通過學術報告會、專業(yè)座談會,外出參觀或組織同學結合本專業(yè)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使學生明確和了解所學專業(yè)的特點、專業(yè)方向、專業(yè)優(yōu)勢、培養(yǎng)目標、就業(yè)方向等,激發(fā)學生學習專業(yè)的積極性,從根本上端正學習態(tài)度。
中專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是中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針對廣大中專生,建立班級心理委員、班主任、心理協會、學生工作部門的定期聯系制度,及時提示與預測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斷采取防范措施,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各方形成合力來預防中專生心理危機的發(fā)生,保證學生心理健康良性發(fā)展的一種機制。要建立心理預警信息網絡,將現有的資源按照一定的方式組織起來,構成一個系統(tǒng)的、完善的、高效的體系?;鶎泳W絡系統(tǒng)以班級為單位,具體工作由學生干部負責,主要工作是接觸學生,了解學生,把握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情況,及時發(fā)現異常狀況;高層網絡系統(tǒng)負責全校學生的心理、思想狀況,協調學校范圍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基礎性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主持全體學生心理普查與咨詢,從事心理教育內容研究;信息網絡系統(tǒng)負責各個網絡間心理健康信息的傳遞與溝通工作,對中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科學、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管理,并將其納入到加強中專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統(tǒng)籌安排。
中專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功能
中專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功能主要有3點:1)預防,以發(fā)展性教育內容模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預防和減少學生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的發(fā)生;2)預警,以心理測量、心理健康情況分析和心理危機評估的方式,實施學生心理危機行為預警防護;3)干預,以心理咨詢輔導、心理危機干預的手段,應對、排除和干預學生的心理危機和極端行為,并在必要時實施醫(yī)療轉介。
第一,要積極對中專生進行心理問題排查。每學年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根據學生需求開展多種心理測查工作,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定期總結帶有群體性的問題,及時向學生工作系統(tǒng)和相關部門反饋,為學校心理輔導、咨詢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據,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動態(tài)的監(jiān)測手段,防范個別突出心理問題的加劇。
第二,建立和健全學校、班級、宿舍、學生個人四級中專生心理健康網,確定各級負責人及工作職責,建立學生中發(fā)現心理危機或隱患的報告制度,做到早發(fā)現,早干預,早解決,防止和減少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發(fā)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及時給與幫助治療,把危機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將心理問題對學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真正做到將工作由事后控制轉向事前預防。
第三,針對中專生心理危機進行追蹤與反饋。對渡過心理危機的學生,中專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可以發(fā)揮進一步預防功能。班主任、學校和家長密切配合,繼續(xù)給予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和學習、生活各方面的關懷與幫助,使其盡快形成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在危機多發(fā)群體中,建立長期定時反饋機制,對危機人群進行特殊照顧,預防心理危機重發(fā)。
1)健全制度,優(yōu)化管理,搭建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制度體系。要把中專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納入學校、學院學生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強化其重要地位。在中專學校逐漸建立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加強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研究總結,注意借鑒有效經驗,總結先進工作模式,將工作實踐總結反思,上升為具有普適性的理論。積極推廣有效工作模式,建立科學適用的心理健康預警機制。
2)加強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隊伍建設。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的有相對穩(wěn)定素質的優(yōu)良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培訓,不斷提高專兼職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服務技能,豐富專業(yè)知識,積累教育經驗。定期舉辦有輔導員、班主任參加的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訓班,逐步建立培訓制度,幫助他們了解和掌握中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增強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預警意識和對心理疾病、心理危機的預防能力。
3)提供高校心理預警機制發(fā)展的必需條件。學校在人員、經費、場地、設施等方面加大對中專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支持力度,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與服務機構,提供必要的場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施建設,營造心理健康良性發(fā)展的文化氛圍,進一步確立中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機制。學校要積極支持心理教育教師參加校內外教研科研活動。
4)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文化。預警機制要力圖改變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后管理補救為事前的防御,積極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范圍,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途徑與形式,提升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知識水平與心理承受能力,從每個學生主體出發(fā),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抗風險能力。
關鍵詞:舞蹈治療 高校教學 意義
一、舞蹈治療簡述
舞蹈治療,也叫動作治療,是通過設計舞蹈動作或臨時準備動作來治療社交的、情感的、認識的及身體的問題。其利用動作在治療上的力量,改善人們的成長,健康及安寧。舞蹈治療是現代舞蹈藝術與心理學的一個交叉學科,是迄今最有效的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之一。它基于身體及意識是關聯的前提,并相信精神及情感的問題經常隱含在身體的肌肉緊張、不舒服的運動模式上,也就是說身體狀態(tài)對態(tài)度及情感也會產生正面及負面的影響。舞蹈治療并不需要舞蹈基礎,只需要伴隨著不同音樂聲,在一種近乎潛意識狀態(tài)下做出動作,用肢體語言發(fā)現心理壓力的真正來源并以求達到康復保健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二、舞蹈治療入高校的契合點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日趨嚴重
上世紀末以來,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多起由大學生造成的轟動大案,引起了全社會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在全國被抽查的12.6萬名大學生中,有20.3%的大學生已經有了心理問題。并且據教育部不完全統(tǒng)計,因各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而休學、退學的大學生已經占休學、退學總人數的50%左右。這些數字說明心理疾病已嚴重影響到了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可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卻少之又少,這種局面需要舞蹈治療走進高校來發(fā)揮作用。
(二)大學生群體易于接受舞蹈治療這種方式
舞蹈治療是通過設計舞蹈動作或臨時準備動作作為治療媒介的,大學生作為舞蹈治療的受眾,他們思想活躍、時代特點鮮明、容易接納新鮮事物,是當代青年群體的典型代表。傳統(tǒng)的說教對于大學生效果不太明顯,特別是基于一種疾病治療的時候,說教只會適得其反,而舞蹈治療這種體驗新鮮的多媒介學習體驗方式則更易于大學生接受。特別是舞蹈治療開放的生效環(huán)境,更利于大學生自由自在地舞蹈,將思想化為肢體語言,而不是坐在課堂里接受鼓勵,用理論知識來對抗心理壓力,這樣的治療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三)高校已經具備開設舞蹈治療的基本條件
首先,有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病的大學生人數在急劇增加,迫切需要高校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其次,現有的說教疏導等方式收效甚微,需要有新的方式加入到心理問題治療工作中來;第三,由于對心理問題的普遍重視,一般高校都樂于為此項工作加大投入;第四,舞蹈治療開展需要安靜、整潔的半封閉空間以及音響、鏡子等教具在高校很容易解決;第五,高校普遍都有具有一定舞蹈水平的師資,只要稍加培訓就能開展初級的舞蹈治療工作。
三、將舞蹈治療引入大學生心理問題預防與治療的意義
(一)通過實踐,可以有效地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青年時期是人心理狀態(tài)不平穩(wěn),波動較大的時期,也是塑造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學校學習成績、人際等各方面的壓力;苦惱于畢業(yè)后社會、就業(yè)的壓力;糾結于個人情感糾葛的壓力等都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但這些心理問題的成因都是較淺層次的,只要稍加疏導,基本都可以解決。我們可以通過健康、科學的心理預設,幫助他們逐步釋放內心深處的壓力,以求達到緩解心理問題的功效。通過采用心理學上的心理預設,使其發(fā)揮效應,將其擴大化并對學生產生心理關照,具體通過愉悅自信的肢體釋放,幫助個體產生良好的心理過程,而這個心理過程將直接影響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征,也就是所謂的釋放壓力。這種方法經過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大學生樂于在這種肢體運動中釋放自己,樂于試著了解自己的內心,這也就是無形之中釋放了自己的壓力。
(二)通過實踐,探尋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現今社會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常用的開導法、呼喊療法、喜怒調整法等等,這些方法也都已經經過實踐的證明。舞蹈療法是新傳入我國的一種療法,現在主要是在大城市進行,還沒有普及到地方城市,更沒有在普通高校產生作用。這在國內還是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國內關于舞蹈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壓力釋放關系的研究也尚屬空白。一方面,當下關于舞蹈治療的研究大多體現在治療的層面,盲目夸大了其純醫(yī)療的作用,舞蹈治療也隨之被極大藥物化,忽視了其最根本的人文關懷。另一方面,關于大學生心理壓力釋放方法的研究往往或趨于文本化或只講談話、疏導的想當然。而關于舞蹈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壓力釋放的研究還未曾進行,我們認為二者的結合可以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尋求一條新的路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儒家文化
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的講話上提出:“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是青年群體的主要力量,“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事關民族興衰和國家前途?!庇纱丝梢?,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
核心價值觀是特定社會群體判斷社會事務時依據的是非標準和遵循的行為準則。清華大學學院歐陽軍喜教授認為“核心價值觀能否深入人心,成為社會的共識,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核心價值觀本身是否符合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心理,是否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是否體現民族特性;二是核心價值觀本身是否科學先進,是否順應了世界潮流,是否反映了本民族的前進方向。”黨的十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字”表達形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具體要求的指引之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作重新審視。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文化流派,倡導血親人倫、修身立德、理性入世。其中心思想包括禮、義、智、信、忠、孝、廉,思想核心為“仁”。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凝結中華民族文明的精神內核。
一、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看儒家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流與發(fā)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源流。以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西漢以來,儒家經學以強勢之姿成為主流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不論是皇權統(tǒng)治還是民間維系社會都以儒家經學作為價值標準。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發(fā)展驅動力。必須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必須根植于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土壤,必須是對中國優(yōu)秀價值理念的概括和提升。
二、以儒家文化豐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內容
儒家文化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遠流長。國家所提倡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述?!拔拿鳌?、“和諧”、“公正”、“友善”等既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理念,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一)以“入世”、“求實”之道堅定大學生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教育
縱觀中國歷史,從先秦諸子百家到程朱理學,都在強調一種信仰的追求。特別是儒家強調“入世”,強調個人理想要以政治信仰為背景,而個人理想的實現要和國家社會的訴求一致。儒家文化是一種非宗教而勝于宗教的文化力量,它對于理想信念的無限追求從沒有停息過。這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的“信仰”、“信念”的教育是有積極意義的。
(二)以“樂觀”、“鼎新”之義豐富大學生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指各民族歷史地形成的體現民族生存發(fā)展規(guī)律,反映民族根本性格,具有普遍滲透力的全民族的主體意識和主導精神”?!皶r代精神是每一個時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實質,是一種超脫個人的共同的集體意識”。中華民族在抗爭與發(fā)展的過程中早已形成了統(tǒng)一的民族認知。這種以愛國為基礎的民族認知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和民族自信的來源。在繼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同時,中華民族不斷結合時代特征,吸取外來文化的優(yōu)秀特質形成新的思想體現了時代特征的精髓。
(三)以“修身”、“仁愛”之禮深入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和行為準則教育
道德修養(yǎng)是個人自覺地將一定社會的道德要求轉變?yōu)閭€人道德品質的內在過程,是長期形成的道德情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品質。我國自古以來長期重視道德修養(yǎng)對于個人、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重要意義。儒家文化更以“仁”為核心,提出德政的主張和禮樂的教化方法,建立了一套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深深的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軌跡。
三、以儒家文化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吸引力
教育效果通常通過“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共同作用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在顯性教育方面除加強思想政治課教育之外,也可以整合多種公共課程和選修課程,如大學語文、中外文學名著鑒賞、社交禮儀等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教育形勢。在隱性教育方面儒家文化在第二課堂層面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打破理論灌輸式教育模式,以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學生活動大力提倡社會志愿服務。這種包含“文明”、“和諧”、“友善”內涵的踐行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展到實際行動之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儒家文化重視環(huán)境對于人影響,建立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是儒家傳播文化主要目的之一。大學生最常接觸的“環(huán)境”就是校園,而先進的校園文化正是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有益環(huán)境。家是儒家最主要的歸宿,作為載體把文化、思想、禮儀、教育都最實際地落實下去。每一個大學生都出自一個家庭,將來也必將組成屬于自己新的家庭。這是儒家文化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代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蓉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4(12).
[2] 井中雪.論政治信仰[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3] 張豈之.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源流[N].北京日報,2009-6-1.
關鍵詞:高校;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中D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03-0138-03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盵1]大學生作為當代社會的青春力量,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價值取向將決定整個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因此,教育引導他們認同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工程,它需要多方主體長期共同努力。高校文化建設作為高校實現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職能的重要途徑,既是大學生廣泛參與其中的有效形式,更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載體。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2]。本文試圖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高校文化建設之中,通過傳承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改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加強文化宣傳,豐富文化實踐等途徑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獨特效果。
一、弘揚傳統(tǒng)文化,增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3]因此,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必須立足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其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4]。
立足文化傳承,要通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工程,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使廣大學生深入體會“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愛國思想;“專心致志、以事其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敬業(yè)精神;“輕諾必寡信”“言而有信”的誠信觀念,以及“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的友善理念等等,增強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從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強大的文化認同。
二、改善文化環(huán)境,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心感悟
“環(huán)境文化是文化內核的物化顯示和涵育載體,蘊含文化品格的良好校園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隱性育人功能。”[5]每所高校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物質文化基礎。獨具特色的建筑景觀、造型別致的藝術雕塑、歷史積累的語錄事跡、莊嚴肅穆的?;招F?、賞心悅目的綠化景觀等,它們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都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要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潤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比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字段對道路、樓宇、雕刻等校園景觀進行命名,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著力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文化長廊、文化墻等建筑景觀,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增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傊?,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融入到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之中,學生置身其中感受美麗與文明,領略自由與和諧,內心深處產生強烈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心感悟,從而自覺約束言行、提升修養(yǎng)、健全人格。
三、強化文化宣傳,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積極有效的文化宣傳會為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因此,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要在宣傳和普及上下功夫。經過長時間發(fā)展,無論是以校報校刊、校園廣播、宣傳櫥窗為代表的校園傳統(tǒng)媒介,還是微博、微信、貼吧、QQ群等為代表的網絡新媒體平臺,均已在廣大青年學子中具備了廣泛的影響力。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園媒體平臺的輿論導向功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廣泛宣傳。需要注意的是,在宣傳途徑的選擇上,要主動占領新媒體平臺,靈活應用微博、微信、貼吧、QQ群等學生日常接觸較多、互動及時方便的網絡平臺和工具,搭建網絡交流平臺,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僅會激感的共鳴,還能更好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在宣傳內容的選擇上,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與大學生密切關注的社會熱點和息息惦念的成長成才問題相結合,才能激活他們內心的積極情感,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四、豐富文化實踐,提升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自覺
關鍵詞:新疆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精神倡導對人的關懷,主張以人為本的價值觀[1]。醫(yī)學生作為學生群體中的一個特殊層次,由于學業(yè)繁重,學習年限較長,加之新疆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單科設置,文體活動普遍不如綜合性院校、理工科院?;钴S,所以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較多,心理素質較差。在醫(yī)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心理素質處于基礎地位。必須把心理疏導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教育作用。
一、怎樣理解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就是用人的方式去對待人、理解人、關懷人,重視人的精神生活,構建師生的精神家園。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教育,使人思想行為得到改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形成符合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人的精神世界失去了真切的關懷,思想教育就成為空洞的說教。心理疏導,要從醫(yī)學和思想政治工作兩個角度來理解:一是從醫(yī)學角度,就是人們的心理認知、情緒、行為和意志被心理學的知識改變,癥狀得到消除,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得到治療的一種方法。二是從思想政治工作角度,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如解釋、說明、同情、支持和理解等方式對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影響,心理問題人群的認知、信念、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等得到改善或改變,心理狀態(tài)得到調整和思想障礙得到清除。
二、為什么要加強新疆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由于新疆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的復雜,內部民族構成特殊,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民族成分多樣,文化背景屬于中華民族文化,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即漢文化和具有伊斯蘭教影響的少數民族文化。學生具有這兩種不同文化背景,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表現在:語言、風俗習慣;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文化傳統(tǒng)等各個方面,其他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的教育對象遠遠沒有這樣的差異。而醫(yī)學生畢業(yè)以后的職業(yè)是直接與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相聯系,所以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關乎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維模式必須要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思想素質、政治覺悟或道德品質問題的思維傾向,是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式思維,而容易造成錯誤地選擇切入點,不僅不利于解決問題,反而容易給人帶來某種新的心理傷害,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而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新要求被落到實處,問題的性質利于被分清,切入點容易找到,實效性也就提高了。
三、如何加強新疆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筆者認為,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新疆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這項工程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統(tǒng)一性和民族性相結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一棵樹的生長,不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還要有陽光和雨露,缺一不可,學生亦是如此。新疆醫(yī)學院校一方面必須在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教育目標等方面,與全國高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性特點也必須要考慮,在某些教育的內容、教學用語、教育形式等方面盡可能地貼近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用民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結合新疆社會的實際、現實的生活,各民族的大學生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的民族內容、親切熟知的民族語言的教育。
2.堅持硬件和軟件相結合,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構建大學生和諧校園文化,必須抓住這個根本,才能使學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增強凝聚力;才能使他們樹立和諧理念[2]。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不僅要做好先進的校園設施、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等這些硬件建設,更要做好構建、傳承和弘揚大學的精神家園。大學精神是大學自身存在和發(fā)展中形成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經過大學師生員工長期努力積淀而成的穩(wěn)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內容和最高表現[3]。大學校訓,它是一所大學對教育目的和人才觀的集中認識,是大學精神的標志。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更是如此,如有“紅色醫(yī)生搖籃”之稱的中國醫(yī)科大學,秉承“政治堅定,技術優(yōu)良”的校訓,學生努力學習,掌握良好的醫(yī)學技能,走上醫(yī)學工作崗位后,兢兢業(yè)業(yè),救死扶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新疆醫(yī)科大學“厚德、博學、篤志、力行”的校訓和山西醫(yī)科大學“厚德勵志,博學弘醫(yī)”的精神等就是明證。
3.堅持方法和方式相結合,建構和諧的學生管理模式。做好新疆醫(yī)學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方式,講究和諧管理。將教育、管理、服務三者融為一體并貫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終,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意識[4]。注重醫(yī)學生的心理疏導,建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和宣泄緩釋機制。以此培育醫(yī)學生的心理放松與自我調節(jié)能力,使他們樹立自信、自尊、自強的心態(tài),珍視生命的品質,并能夠正確處理人際關系[5]。在新疆醫(yī)學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必須提高對心理疏導工作的認識,注重工作方法和方式。
4.加大心理衛(wèi)生硬件的投入,使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落到實處。加大心理衛(wèi)生硬件的投入,健全心理咨詢機構和網絡,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貫穿于新疆醫(yī)學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輿論引導、志愿服務、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各個方面。新疆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要建立相應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配備專業(yè)的工作人員,編輯和出版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物。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在各種組織內部得到建立健全,組織與成員、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得到加強,醫(yī)學生思想情緒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四、結束語
培育“四有”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醫(y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抓、如何做、從哪里切入更有效,這是擺在新疆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充分貫穿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從教育的目的出發(fā),就能不斷提高新疆醫(yī)學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的醫(y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袁曉建.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人文關懷[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390-392.
[2]林崇德.“心理和諧”是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催化劑[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11):1-5.
[3]楊寶清.弘揚大學精神,構建和諧校園[J].中國教育報,2007-11-19(5).
民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民辦高職院校學生是我國高校的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群體,其思想、心理與行為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其特殊性。以往理論界對普通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較多,而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研究偏少,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就更少,因而結合民辦高職院校實際和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對于促進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fā)展,構建和諧校園、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特征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了解當前高職高專學生思想、學習、心理、生活方面的綜合發(fā)展狀況,總結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思政工作的經驗,掌握高職學生成長與進步的規(guī)律,我們課題組查閱大量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參考了閆獻偉的《高職高專學生思想政治現狀調查》的重要數據與結果,以及毛偉雄的《當前民辦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現狀調查分析》,內容涵蓋泉州中營職業(yè)學院學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觀、心理4個方面,共計發(fā)卷1000份,收回684份。另外,為得到更加詳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了解民辦高職院校的自身特點,我和課題組成員在對《遼寧省高職高專類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問卷調查(2011.11)》調查問卷到我校的1000份進行了詳實的統(tǒng)計,其中回收有效問卷1000份,回率100%。問卷內容涉及政治觀;擇業(yè)觀、職業(yè)觀;道德觀;心理健康與學習觀;戀愛婚姻家庭與消費觀5個方面共計50個問題。調查結果與以上結果更能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前民辦高職類院校學生的思想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為我們今后如何針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健康的個性,提供了依據和參考。綜合數據分析可得:
第一,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特征。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總體思想活躍,積極進取,有比較強的自我表現欲望,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但其思想開放,有些偏激,思想的狀態(tài)不穩(wěn)定,政治意識較薄弱。尤其是在今天知識經濟、網絡普及以及教育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當代大學生相比他們的前輩,信息獲取更快捷,相關知識了解更寬泛,見解更廣闊。這樣的成長背景使得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上比較獨立,行動上不會隨意跟從,不盲目認同某種價值,遇到問題一般會結合自身實際,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因為他們社會經驗不足,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與公辦高校大學生相比,更易受錯誤的思想觀念影響,看問題做事比較偏激[1]。有些學生對國家大事和政治興趣不濃,加之政治理論基礎比較弱,缺乏一定政治鑒別力和敏感性,對一些深層次問題認識不夠,對現實生活中一些現象存在某種模糊認識,比如“末日說”“涉日保釣”等問題看法偏激。而且,價值觀多元化,更強調實用主義,責任意識弱化,雖然仍在教師和家長的約束和督促下,但對學校和社會一切規(guī)章制度卻明知故犯。
第二,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征。民辦高職學生入學普遍存在自卑感。由于沒考上理想大學,而是就讀最后批次錄取的民辦院校,學生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其它院校的學生,感覺自己能力不如別人,逐漸形成思想上的壓力。強烈的自卑導致他們較為敏感而脆弱,這種錯誤認識如果得不到矯正,就會導致思想的禁錮和心理障礙,從而產生很大的自卑心理。另外,還有些學生進入民辦院校后發(fā)現學校與最初高中畢業(yè)時來校招生宣傳的情況有很大的出入,加之民辦學校本身社會地位比較低,使一些學生覺得自身地位很低,原本成長很順利的他們遠離父母、親人的環(huán)境下產生很強的挫折感,自卑感加重,而導致部分學生生活態(tài)度消極,自暴自棄。逆反心理比較重,主要表現在盲目排斥正面的思想政治宣傳教育。認為這些內容“無用”或“與己無關”,認為是在浪費時間,排斥先進典型和個人,表現出冷漠態(tài)度,不屑一顧,而且自我約束能力弱,我行我素,對于重修、掛科等事情全熱無動于衷。
第三,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行為特征。民辦高職學生興趣廣泛、動手能力強、但學習目標不明確、對專業(yè)不了解,缺乏學習動力,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職業(yè)觀念強,其行為表現出很強的務實性,行為盲目隨意。但也意識到與公辦學校學生相比,他們在社會和就業(yè)中處于劣勢。因此,他們適應社會的職業(yè)觀相當的明確,給自己將來定位的職業(yè)范圍比較寬。另外,在校期間,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好休閑和學習關系,大部分精力投放到上網、娛樂,上課無精打采,作業(yè)不認真完成,虛度光陰。還有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抱負毅力,懶散、追求享樂現象日漸明顯,大學生談戀愛現象日益增加,男女不正常交往現象嚴重。在學習行為中,個別學生遲到、早退情況嚴重,他們甚至不在乎學校紀律處分,直接影響班風、學風,愿意參加實踐類活動,對理論學科不感興趣。另外,由于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溺愛,普遍沒有經過挫折教育,貪圖安逸、怕吃苦。他們進入大學后,不少人自我意識膨脹,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團隊精神淡薄。
第四,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yè)特征。我們培養(yǎng)人才是要為社會服務的,但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知道如何去適應市場,一切都怨天尤人。據權威人才資源機構調查統(tǒng)計,對企業(yè)而言,在招聘時更注重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和工作態(tài)度。許多企業(yè)強調的是一種對職業(yè)的操守,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是否能夠盡快的適應企業(yè)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轉變,并認同企業(yè)文化。而我們的大學畢業(yè)生會大量出現不認同企業(yè)文化的現象,經常以自我意識為中心,不顧忌他人感受,只憑自己的喜好做事,把企業(yè)理解為學校、把領導當作老師、依舊我行我素,遇到社會問題不知道如何去處理。所以,很多未被錄用的大學畢業(yè)生不是輸在專業(yè)技術上,而是思想與態(tài)度上,關鍵是他們沒有被錄用之后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而總是以為都是社會和企業(yè)的挑剔,而為自己找諸多借口,最終的結果就是待業(yè)。這就暴露了我們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點與不足,雖然也有思想政治與就業(yè)方面的教育,但畢竟教材是死的,任何事物都在變化之中,所以教師都很難撲捉到社會大方向的變化,更何況是學生,所以,我們的就業(yè)教育對于社會與學生個人來說,都略顯幼稚化,沒能達到成熟模式。
二、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舉措
實效性,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實際的效果”。他指實踐活動的預期目的與結果之間的張力關系,即實踐活動結果對于目的是否實現以及二者之間的具體實現程度。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終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工作出發(fā)點和最終落腳點。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實踐中的可行性,產生良好效果的可靠性。
(一)“大思政”育人模式
確立“大思政”實踐理念,合力育人、全方位“立體化”教學考核模式,即“課上—課下—網絡”立體化,不要只停留在課堂教學進行思政教育,而是要充分的發(fā)揮、利用教育資源,全方位立體化育人。
搞好“課前一刻鐘”(課上)。這是針對每位教學老師的特點量身定做推出課前一刻鐘的活動課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鍛煉自我的平臺,例如,說天下,新聞大視野,我秀我行,時事開講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這樣的方式使實踐教學與學生的需求和關注點結合起來,加強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其在整個過程中增強體驗。具體的做法是在大一新生入學時上好第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課,將“課前一刻鐘”的實施要領給學生講清楚,并且由課代表將全班同學按照本學期課時數分組,每次課一組,進行“每課一秀”活動,內容貫穿思想政治、法律案例、歷史文學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課下課前留下一次課的內容,可以按照教學內容安排,由學生自己回去找資料,下載視頻、新聞動態(tài)、社會熱點、自編小品、制作PPT等多種方式,在下次課課上展示給教師和全體同學,然后逐一演講選題的理由以及教育意義,由學生當老師,進行模擬人生講解,之后由其他學生點評、教師點評,每課一秀后教師再根據今天每課一秀的內容講解今天的課程,形成統(tǒng)一內容模式的教學,力求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達到育人的目的。
指導社團活動(課下)鼓勵更多的學生加入社團,充分利用大學生社團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與活動,發(fā)揮潛能,提高綜合素質。學校將大學生校內理論社團活動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選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參加校團委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和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組織學生利用國慶節(jié)長假期間深入家鄉(xiāng)、廠礦企業(yè)、歷史名勝古跡等參觀,去敬老院服務、組織無償獻血、捐獻骨髓等活動,組織點評大學生辯論賽。在寒暑假組織大學生到農村向農民提供文化、科技、衛(wèi)生服務,為農民提供信息、技術咨詢,向農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活動。各院系組織學生志愿者服務,利用自己的休息閑暇時間、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資源、自己的善心,無償為社會上的孤寡老人、殘疾人、孤兒等提供幫助或向社會奉獻愛心的實踐活動。
思政博客和學生QQ群(網絡)將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網上教育和網下教育、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提供一個師生分享思想和知識的平臺。由于思政博客和QQ群“自由、開放、共享”的精神符合大學生的心理預期及心理特征,成為大學生新的網絡家園。使育人從傳統(tǒng)的“面對面”到現在的“鍵對鍵”,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成為新形勢下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亮點。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大學生了解信息、發(fā)表言論、交流思想的重要場所,思政博客和QQ群正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從而使教育更具有針對性,進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學生QQ群可以讓學生與老師在課下成為朋友,答疑解惑的方式更符合當代社會的發(fā)展和大學生心態(tài)。
(二)“德育答辯”考核模式
德育答辯是最有效的實效性舉措。他是應屆畢業(yè)生將自己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紀、心理、就業(yè)、人文等方面教育的效果,按照規(guī)定的格式,以總結報告的文體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形成個人德育狀況的論文,并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答辯會的形式,向班級的同學、答辯委員會成員宣讀,同時接受提問,回答問題,由同學和答辯委員會就其德育方面的表現做出評價的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是對應屆畢業(yè)生的思想狀況、行為規(guī)范、禮儀舉止、溝通表達等素質的一個綜合性、總結性的考核評價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在校期間思想狀況的全面考核。
他的總體考核思路與方法貫穿學生整個大學生涯。從入學軍訓開始,就進行畢業(yè)德育答辯的引導與滲透,將整個德育答辯考核的過程向學生說明。在大一第一學期期末前將上交德育答辯的開題報告,列出未來三年“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四個大方面的規(guī)劃,由思政教師進行審核與反饋評分,并最終上交各個院系保管與監(jiān)督,與學生處、各個院系輔導員聯合進行,定期跟蹤考核與糾正。而學生也將根據自己開題報告的規(guī)劃進行大學三年的奮斗與努力,并隨時收集各種素材,包括獎學金、證書、獎狀等,并在大三德育答辯到來之時,在大三的“德育答辯會”之前根據自己的素材撰寫德育論文和PPT。最終在德育答辯會上向老師與同學們展示自己大學三年的思想、道德、情感等等變化、進步與領悟,取得德育答辯的通過。如果未能通過者,將進行德育答辯的補考,通過這一系列的三年規(guī)劃與考核,徹底將一個大學新生改造成為適應社會大發(fā)展的高素質型的技術型真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娟,王慧.民辦高校“90后”大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策略研究[J].科學時代,2011,(12).
[2]謝錦泉.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特點與學風建設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2,(20).
[3]程芳.創(chuàng)新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時代要求[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