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課堂教學步驟范文

時間:2023-05-31 15:07:45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教學步驟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課堂教學步驟

第1篇

一、復習

復習在每節(jié)課前開始,教師是“強化記憶者”,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對前面幾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檢查復習,以求鞏固和掌握已學知識,如連珠炮似的提問,要求學生迅速應答,也可以進行連鎖操作,即學生間互相提問,這樣不僅溫習了舊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復習時可以使知識再現(xiàn),是鞏固所學的知識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課標》是中考命題,備考復習的重要依據,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考命題已由知識立意轉變?yōu)槟芰α⒁?。從近年來中考來看,都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應掌握的內容和應具備的能力進行全面考核。只有從《課標》出發(fā),回歸教材才可以緊扣要點。《課標》明確了對考生所學語言知識的要求,列出了語言運用能力中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具體要求,對英語總復習起著導向作用,《考試說明》則明確了中考要求的詞匯、語法、句法、中考題型和具體考點,并附有經典的套題,包括閱讀理解、完型填空等。

二、呈現(xiàn)

特定情景,引出句型,交換情景,操練句型。此時教師扮演者“示范表演者”,通過幻燈片或者電視錄像,展示情景,用較為易懂的英語講訴課文內容和有關作者情況,講訴時,以視聽為突破口,聲情并茂,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氣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課文第二冊“What a good girl”,我首先扮演三個不同人物,老奶奶及其丈夫,和初中學生,把老奶奶年齡大,焦急問路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再把初中學生熱情助人及老爺爺見到老奶奶高興的樣子表演的惟妙惟肖,然后學生按照情景和教師提示的重點語句進行對話,激發(fā)了他們的表演興趣,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整個對話串聯(lián)起來,進行表演,從而掌握了情景對話,不必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死記硬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操練

教師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句型、語法進行精講,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進行操練,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是組織者,也是指揮者。像“Read and act”這樣的對話,一般先讓學生一組一組地進行表現(xiàn),把無聲的文字變成實用的口語,再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替換練習,這樣的訓練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會爭先恐后,躍躍欲試,在歡快的氣氛中形成語言技能。操練階段主要要求學生反復說句型,克服他們的拘謹感,進而走出課本,步入生活,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fā)探索,從而發(fā)現(xiàn)真理??茖W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是從質疑開始,從解疑入手的。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勇于解疑、有所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是新時代創(chuàng)新型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當然教師也要學會機智的"設疑",可以是教師提出,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發(fā)揮自身的作用,組織課堂,引領課堂,在學生的質疑、答疑中間,穿針引線,做好點評。這是對教師的考驗,既考驗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的水平,也考驗教師的組織與駕馭課堂的能力。實踐表明,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才能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學生才會敢想,敢問,敢說,敢于創(chuàng)新。因此,我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將真實生活情境引入復習課堂,縮短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給學生提供語言交流的好機會。

四、練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因為只有l(wèi)ove what you do,才會get what you love。人往往一旦愛上某件事,即使不讓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興趣就是在這一次次實踐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而且變得越來越濃。

英語課是語言實踐課,要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必須在課堂上加大練習密度,不斷讓學生上臺表演,臺下分組交流。在練習這個階段,教師逐漸減少對學生的控制,讓學生大膽試著獨立地運用語言,教師在教師里四處走動,檢查學生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輔導,給予必要的幫助,重要的是給學生信心,鼓勵他們選擇使用的語言詞匯,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任,教師則起到一個“監(jiān)督者”的作用。

五、鞏固

第2篇

【論文摘 要】模因理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和大學英語教師對模因論的研究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人們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模因的不斷復制和傳播的過程。本文通過研究模因理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將之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步驟相結合,從而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引 言 

模因理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模因論為語言演變引入了信息復制的觀點,也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啟發(fā)我們以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為切入點,找到其與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lián)性,提高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 

模因復制傳播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同化有兩個條件:一是個體必須和模因載體有接觸,通過思考、重組現(xiàn)存認知因子,獨立發(fā)現(xiàn)模因;二是所呈現(xiàn)的模因必須分別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記憶(retention):此階段模因停留在個體的記憶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達(expression):指的是在與其他個體進行交流時,模因從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進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質外形這一過程,常有的表達手段有語言、文字和圖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達手段就是話語。④傳輸(transmission):模因傳輸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強穩(wěn)定性的載體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變形。常用的載體有書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lián) 

模因的生命周期規(guī)律告訴我們,語言學習必須經歷一個從接受再到產出的漸進的過程,找到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及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lián)性不僅可以對學生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提供幫助,而且可以使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語言學習者都可以是語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載體,在經過教師授予的一系列強化訓練之后,如背誦、模仿等,我們可以人為的縮短語言理解和輸出的過程,還可以增大長期記憶中的信息量,在與人交流中實現(xiàn)有效的交際。根據模因論的四個階段,筆者把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分為四個步驟。 

1.模因論的同化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入 

在模因的同化階段,學生要發(fā)現(xiàn)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種聽說教學材料都是一種能夠被學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師首先通過介紹教學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識,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將語音知識與信息等傳播給學生。同時要求教師在選材時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如那些與日常生活較貼近、故事情節(jié)較強的影視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而通過觀看視聽,使學生更多的接觸到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入到記憶中。 

2.模因論的表達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出 

當學習者的大腦中儲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們就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表達了。教師則通過對學生表達的反饋,幫助學習者更好的理解語言、更好的產出語言。聽說讀寫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只有通過語言表達,才能使學生將所聽到、看到的知識與語言表達的進行對比,從而將錯誤的信息反饋到大腦,糾正錯誤,充實腦海中的語言模因庫。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反復表達自己的觀點,把教學材料中輸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通過學生的表達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課堂充分的活躍起來。當學習者在使用英語時,模因因子在記憶中被釋放出來,由記憶模式轉化成為宿主能夠感知的有形體,并且讓他人也能感知這一模因。學習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接受了模因就達到了電影教學中的輸出的目的。 

3.模因論的記憶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鞏固 

課堂上說選擇的教學必須通過反復觀看來強化常用俚語和句式語法的學習,從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語國家人們的口語特征、詞匯使用特征和思維方式。為了更有效地鞏固學生的記憶,需要通過反復觀看來建立和完善學生的模因庫,增強學生對電影中文化知識以及內容的理解。記憶是指模因在記憶中的保留時間,模因在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須能夠感染新的宿主進入他的記憶,從英語教學的過程來看,只有經過反復的鞏固,才能夠被長期記憶。 

4.模因論的模仿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 

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掌握知識,最基本的在于舉一反三,而不是機械模仿。針對固定句型,提煉功能句式,給出相應詞匯反復替換操練,從模仿到背誦,由詞匯、句型到對話,學生儲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語思維和表達的習慣。但是,模仿復制的過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組。教師必須教授學生根據不用的語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達方式表達同一思想,要讓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活動中鞏固并創(chuàng)新所學的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選擇材料的話題與具體的生活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結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模因以適當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四、利用模因理論提高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質量 

1.豐富同化方式,進入學生的記憶。 

動機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幫學習者找到模因載體。如何較為準確地為學生挑選有利于實現(xiàn)教育和教學目標的現(xiàn)場文本,是教師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之后,在播放教學材料之前,應先介紹背景,讓學生對背景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向學生導入目的語國家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可加深學習者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感性認識。 

2.反復觀看材料片段,強化記憶。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記憶階段,由于記憶有很強的選擇性,因此只有少數模因能夠被保存下來。就需要教師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經典的部分,通過講解,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體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觀和生活觀,并將其與本國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相比,還能夠增強學習者進行中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對比意識和語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識,最終全面提高英語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 

3.復述表達電影片段,加強傳輸。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達階段,教師應創(chuàng)造形式多樣的語言模因輸出,通過結合具體的生活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及表達。具體可以采取復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外語思維模式。復述內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用所學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這一系列的活動都能夠熟練地、有效地讓學生參與進來,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質量。 

(1)復述內容。復述是指播放完聽說材料之后,使學生對材料的內容進行概述,這樣的訓練有助于提高邏輯表達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材料的內容與具體的生活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組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輸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種最吸引人、最有挑戰(zhàn)性,且很有趣的活動。以聽說課堂上長選用的材料——電影為例,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幾個場景來讓學生進行配音,畫面靜音播放,學生對角色配音,同時對非角色對話部分進行旁白。這項活動要求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學生先把人物對白記下來,通過劇情對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員的腔調說話。而配音的過程中,學生會為了說出更長的話語而有意識的去記憶模板,這有利于加強知識的傳輸,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語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選擇配音的片段也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發(fā)音標準的影片,這有利于學生學習到地道的發(fā)音,同時也可以學到許多新的口語表達方式。例如,電影《夏洛特的網》,主要講述的是一只名叫威爾伯的小豬與小女孩芬之間的友情和威爾伯與蜘蛛夏洛特之間的友情。最后的威爾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它們在草棚里對話的片段,不僅語音純正,而且語速適中,難度不大,適合學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語聽說課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選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聽說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復演練。學生運用想象、動作、手勢以及表情和一些簡單的實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到有趣、真實,另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口語,記住常用的口語表達,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英語水平。這樣,就可以將材料里學到的語言模因與真實的語境相結合,從而產生新的模因,提高語言的輸出能力。 

4.鼓勵創(chuàng)造性模仿,充實基礎模因庫。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傳輸階段,可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后寫出自己的體會,充分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想,讓學生根據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并運用在自己的知識里。而作為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電影教學可采用以下兩種常見的訓練方法: 

(1)觀后感。研究完一部電影之后,讓學生從劇情、人物特點、文化差異或者口語句型等方面展開,寫出自己對電影的真實感受,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的運用腦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運用到寫作中。而寫的同時也能更深刻的理解電影,并加深印象。以電影《第九區(qū)》為例,毋庸置疑這是一部發(fā)人深省的作品,雖然披著科幻的外衣,講的卻是地球上一些種族隔離、屠殺的罪行,威庫斯的變異讓他感受到了人類對待異己的真實態(tài)度,他體驗到了自己曾經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這促成了他立場的逐步轉變,一開始他一心為了變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戰(zhàn),最后他卻愿意犧牲自己為克里斯托弗父子贏得逃離地球的時間。人類冷漠對待變異的同胞,最終導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異己力量的一邊。這其實也是一個隱喻,人類對待異己的態(tài)度就是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終究會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發(fā)散思維寫作。發(fā)散思維寫作是指根據電影的結局,讓學生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進行寫作。例如電影《盜夢空間》,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從夢境的最深處醒來回到家中,當他在旋轉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擁抱了,但陀螺卻一直轉著直到畫面結束。雖然知道字幕過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個夢境中他是不會清醒的,否則畫面語言上沒有理由做出諸多夢境中的暗示,那個停下的畫外音代表什么?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空間去思考。如果這一切還在夢境中還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還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看懂了電影。 

五、結 論 

模因論的提出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通過將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相結合,了解模因論四個階段的特點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將理論運用于現(xiàn)實中,將課堂常見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潤色,充分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傅福英.從模因論的視角重新思考外語教學[j].教育學術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xiàn)代外語,2003(2) 

3 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11) 

4 何英玉、蔡金亭.應用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第3篇

【關鍵詞】模因論 生命周期 大學英語聽說課堂 教學步驟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5-0057-02

一、引 言

模因理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模因論為語言演變引入了信息復制的觀點,也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啟發(fā)我們以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為切入點,找到其與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lián)性,提高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

模因復制傳播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同化有兩個條件:一是個體必須和模因載體有接觸,通過思考、重組現(xiàn)存認知因子,獨立發(fā)現(xiàn)模因;二是所呈現(xiàn)的模因必須分別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記憶(retention):此階段模因停留在個體的記憶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達(expression):指的是在與其他個體進行交流時,模因從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進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質外形這一過程,常有的表達手段有語言、文字和圖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達手段就是話語。④傳輸(transmission):模因傳輸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強穩(wěn)定性的載體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變形。常用的載體有書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lián)

模因的生命周期規(guī)律告訴我們,語言學習必須經歷一個從接受再到產出的漸進的過程,找到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及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lián)性不僅可以對學生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提供幫助,而且可以使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語言學習者都可以是語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載體,在經過教師授予的一系列強化訓練之后,如背誦、模仿等,我們可以人為的縮短語言理解和輸出的過程,還可以增大長期記憶中的信息量,在與人交流中實現(xiàn)有效的交際。根據模因論的四個階段,筆者把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分為四個步驟。

1.模因論的同化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入

在模因的同化階段,學生要發(fā)現(xiàn)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種聽說教學材料都是一種能夠被學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師首先通過介紹教學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識,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將語音知識與信息等傳播給學生。同時要求教師在選材時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如那些與日常生活較貼近、故事情節(jié)較強的影視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而通過觀看視聽,使學生更多的接觸到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入到記憶中。

2.模因論的表達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出

當學習者的大腦中儲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們就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表達了。教師則通過對學生表達的反饋,幫助學習者更好的理解語言、更好的產出語言。聽說讀寫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只有通過語言表達,才能使學生將所聽到、看到的知識與語言表達的進行對比,從而將錯誤的信息反饋到大腦,糾正錯誤,充實腦海中的語言模因庫。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反復表達自己的觀點,把教學材料中輸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通過學生的表達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課堂充分的活躍起來。當學習者在使用英語時,模因因子在記憶中被釋放出來,由記憶模式轉化成為宿主能夠感知的有形體,并且讓他人也能感知這一模因。學習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接受了模因就達到了電影教學中的輸出的目的。

3.模因論的記憶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鞏固

課堂上說選擇的教學必須通過反復觀看來強化常用俚語和句式語法的學習,從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語國家人們的口語特征、詞匯使用特征和思維方式。為了更有效地鞏固學生的記憶,需要通過反復觀看來建立和完善學生的模因庫,增強學生對電影中文化知識以及內容的理解。記憶是指模因在記憶中的保留時間,模因在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須能夠感染新的宿主進入他的記憶,從英語教學的過程來看,只有經過反復的鞏固,才能夠被長期記憶。

4.模因論的模仿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

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掌握知識,最基本的在于舉一反三,而不是機械模仿。針對固定句型,提煉功能句式,給出相應詞匯反復替換操練,從模仿到背誦,由詞匯、句型到對話,學生儲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語思維和表達的習慣。但是,模仿復制的過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組。教師必須教授學生根據不用的語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達方式表達同一思想,要讓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活動中鞏固并創(chuàng)新所學的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選擇材料的話題與具體的生活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結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模因以適當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四、利用模因理論提高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質量

1.豐富同化方式,進入學生的記憶。

動機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幫學習者找到模因載體。如何較為準確地為學生挑選有利于實現(xiàn)教育和教學目標的現(xiàn)場文本,是教師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之后,在播放教學材料之前,應先介紹背景,讓學生對背景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向學生導入目的語國家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可加深學習者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感性認識。

2.反復觀看材料片段,強化記憶。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記憶階段,由于記憶有很強的選擇性,因此只有少數模因能夠被保存下來。就需要教師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經典的部分,通過講解,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體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觀和生活觀,并將其與本國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相比,還能夠增強學習者進行中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對比意識和語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識,最終全面提高英語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

3.復述表達電影片段,加強傳輸。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達階段,教師應創(chuàng)造形式多樣的語言模因輸出,通過結合具體的生活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及表達。具體可以采取復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外語思維模式。復述內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用所學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這一系列的活動都能夠熟練地、有效地讓學生參與進來,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質量。

(1)復述內容。復述是指播放完聽說材料之后,使學生對材料的內容進行概述,這樣的訓練有助于提高邏輯表達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材料的內容與具體的生活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組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輸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種最吸引人、最有挑戰(zhàn)性,且很有趣的活動。以聽說課堂上長選用的材料――電影為例,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幾個場景來讓學生進行配音,畫面靜音播放,學生對角色配音,同時對非角色對話部分進行旁白。這項活動要求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學生先把人物對白記下來,通過劇情對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員的腔調說話。而配音的過程中,學生會為了說出更長的話語而有意識的去記憶模板,這有利于加強知識的傳輸,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語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選擇配音的片段也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發(fā)音標準的影片,這有利于學生學習到地道的發(fā)音,同時也可以學到許多新的口語表達方式。例如,電影《夏洛特的網》,主要講述的是一只名叫威爾伯的小豬與小女孩芬之間的友情和威爾伯與蜘蛛夏洛特之間的友情。最后的威爾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它們在草棚里對話的片段,不僅語音純正,而且語速適中,難度不大,適合學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語聽說課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選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聽說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復演練。學生運用想象、動作、手勢以及表情和一些簡單的實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到有趣、真實,另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口語,記住常用的口語表達,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英語水平。這樣,就可以將材料里學到的語言模因與真實的語境相結合,從而產生新的模因,提高語言的輸出能力。

4.鼓勵創(chuàng)造性模仿,充實基礎模因庫。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傳輸階段,可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后寫出自己的體會,充分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想,讓學生根據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并運用在自己的知識里。而作為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電影教學可采用以下兩種常見的訓練方法:

(1)觀后感。研究完一部電影之后,讓學生從劇情、人物特點、文化差異或者口語句型等方面展開,寫出自己對電影的真實感受,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的運用腦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運用到寫作中。而寫的同時也能更深刻的理解電影,并加深印象。以電影《第九區(qū)》為例,毋庸置疑這是一部發(fā)人深省的作品,雖然披著科幻的外衣,講的卻是地球上一些種族隔離、屠殺的罪行,威庫斯的變異讓他感受到了人類對待異己的真實態(tài)度,他體驗到了自己曾經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這促成了他立場的逐步轉變,一開始他一心為了變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戰(zhàn),最后他卻愿意犧牲自己為克里斯托弗父子贏得逃離地球的時間。人類冷漠對待變異的同胞,最終導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異己力量的一邊。這其實也是一個隱喻,人類對待異己的態(tài)度就是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終究會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發(fā)散思維寫作。發(fā)散思維寫作是指根據電影的結局,讓學生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進行寫作。例如電影《盜夢空間》,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從夢境的最深處醒來回到家中,當他在旋轉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擁抱了,但陀螺卻一直轉著直到畫面結束。雖然知道字幕過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個夢境中他是不會清醒的,否則畫面語言上沒有理由做出諸多夢境中的暗示,那個停下的畫外音代表什么?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空間去思考。如果這一切還在夢境中還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還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看懂了電影。

五、結 論

模因論的提出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通過將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相結合,了解模因論四個階段的特點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將理論運用于現(xiàn)實中,將課堂常見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潤色,充分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傅福英.從模因論的視角重新思考外語教學[J].教育學術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xiàn)代外語,2003(2)

3 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11)

4 何英玉、蔡金亭.應用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第4篇

一、恰當運用誦讀方法,有效訓練語感

文言文的特點是音韻優(yōu)美,行文簡練,言文統(tǒng)一。文言文教學中對“言”的解讀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這一點,而忽略誦讀,那么其中蘊涵的古典美、人文美就很難領略到了。因此,應在理解“言”的基礎上反復誦讀,細細品味。但文言文的誦讀并不是一概而論的,誦讀法的恰當運用應具有這樣三個特征:第一,根據閱讀規(guī)律和課堂實際,選擇恰當的、多樣的誦讀方式。教師可根據文言文特點和課堂實效,選擇性地運用教師范讀、集體朗讀、個別朗讀、分角色讀、散讀等誦讀方式。第二,讓學生懂得并嘗試一些更好的誦讀的具體方法。常見的方法有:根據句子所描寫的對象的特征,把握語調的舒緩與緊促、明快與凝重;根據標點、句子的長短、整散,把握語氣的輕重與節(jié)奏的快慢;著意揣摩虛詞所傳達的語氣,以讀出文句中包蘊的情感態(tài)度;把握準需要重讀的關鍵詞,突出主旨。第三,誦讀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領悟,培養(yǎng)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如果說前面兩點是有效誦讀方法層面的特征的話,這第三點則是有效誦讀效用層面的特征。也就是說,如果學生能在朗讀后領悟到作品更深的內涵,能夠以一種近乎直覺的方式,表達出對文句內在情韻的某種理解的話,就可以說這種誦讀法的運用是有效的。

另外,需要提起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把朗讀作為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把朗讀貫串全文,貫串課堂的始終。讀是開啟文言文語感大門的鑰匙,離開了讀,學習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樓閣。讀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文言學習的效率。

二、注重積累詞句,形成知識系統(tǒng)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具有簡約、典雅之美。學習文言文要學會積累重要的詞句,翻譯時注意古今異義詞、通假字、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古代實詞最大的特點是一詞多義,要讓學生注意總結一詞多義的規(guī)律,這樣就記得牢,記得多,記得有意思。對于注釋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難的字詞句,要求學生查閱相關工具書,直接記錄在課文原文旁邊;對于一些重要的常見的字詞,則要求學生對這個字詞的幾種重要含義進行歸納和積累。譯文時,要明確翻譯原則: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意譯為輔,語句流暢。教師還要注重學習后的總結,將所學的零散知識通過總結,形成條理清楚的系統(tǒng)知識。這樣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就可以舉一反三,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閱讀的語感。漸漸地學生就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未學的篇目中,促進學生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huán),不斷增加閱讀積累,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文言素養(yǎng)。

三、注重“讀懂――提升――拓展”

在文言文教學中,僅僅解決了語言文字關,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有一個“讀懂――提升――拓展”的過程。由粗知文章的內容,到了解文章的結構,到懂得語言運用的技巧,再到能復述文章的大意,最終能夠感悟到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首先,注重文本重點字詞的解讀,讓學生在品讀中體味字里行間的情趣、意趣、理趣。如,《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蘇軾處處扣住個“月”字寫夜游,這是特點之一。他寫月,不像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繁詞競采,而是輕點幾筆,則境界全出,這是特點之二。蘇軾寫月夜景,不是明寫,而是暗寫,別具匠心地從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見到月色清朗空明,這是特點之三。由于抓到了特點,整個描述就顯得傳神了。

其次,抓住文中感情最豐富、最強烈的地方,喚醒學生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促進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队洺刑焖乱褂巍分小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就是感情最豐富、最強烈的地方。此時插入對文章寫作背景的介紹,廣袤的時空對“吾兩人”的以大襯小,不言情,而其情自見,情感深蓄在語詞之中。

四、聯(lián)系學生生活,調動情感共鳴

第5篇

【關鍵詞】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步驟

當前,教師都在努力學習和實踐著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課堂上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實效的現(xiàn)象,本文擬通過對當前課堂教學的反思,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一、情境性與數學性相結合

“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等等,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都在為創(chuàng)設情境這一環(huán)節(jié)絞盡腦汁,力求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以至于出現(xiàn)了為了情境而情境,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的情況,如筆者聽的一堂連加計算課,短短四十分鐘竟創(chuàng)設了五個教學情境:動物運動會——熱鬧的操場——動物打靶——學具操作——模擬購物,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學生開開心心,回顧當今的公開課,哪節(jié)課不是這樣?我們深思下:在這些熱鬧的課堂中,學生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數學思考能力有沒有得到提升?僅僅停留在情境上以至于丟失數學課的數學味,數學化思想的培養(yǎng)應是我們數學課的終極目標。我們應從現(xiàn)實性、基礎味性和思考性四個維度來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做到情境性與數學性的緊密結合,才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探究式與接受式相結合

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提出的新理念。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探究式學習已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新教材為教學留下了廣闊的探究空間,整個教材貫穿著“導學不包辦,引探不封閉,重結論更重過程”的原則,問題讓學生提出,疑難讓學生解答,結果讓學生歸納,這就為學生的學習留出了想象驗證、探究、討論的空間,但也有一些教師片面理解探究式學習,認為所有的內容都需要探究,出現(xiàn)了重“探究”輕“接受”的不良傾向,一段時間以來,老師的“講”成了說教式、注入式、置學生于被動的舊教學模式的代名詞,教師的“講”成了公開課、教學經驗交流中的忌諱,老師的“講”被推到了被告席,橫遭口誅筆伐,出現(xiàn)了“談講色變”的怪現(xiàn)象。

新課標倡導探究式學習,但并沒有否定接受式學習?,F(xiàn)代教育應該是探究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緊密結合的,我們在倡導探究式學習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靈活運用兩種學習方式。有些約定俗成的內容,如混合運算順序、豎式計算、幾何形體的名稱、約數、倍數、倒數等概念,就可直接采用講授法;而有些內容如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等則可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出數學規(guī)律并進行交流,總之,探究與接受并不是對立的,一節(jié)課既應有探究,也應有接受,別讓探究沖淡了接受。

三、合作性與思考性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和結果。新教材提供的學習內容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現(xiàn)實、有意義、富有挑戰(zhàn)性的,極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和合作交流;教材也設置了較多的合作交流場景。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不能為合作而合作.有些老師為了追求“新”“奇”,一節(jié)課下來,一個接一個的合作學習活動,表面上熱熱鬧鬧的,學生卻沒有一點獨立思考的空間,丟掉了數學課應有的特性.怎樣才能使熱鬧、漂浮的課堂安靜下來,做到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有機結合呢?

在倡導合作學習的同時,也應看到合作學習本身存在的弊端,愛表現(xiàn)自己的同學如果一味表現(xiàn),會讓個別學困生在合作中更加怯懦、懶惰。在教學中,教師要選擇恰當的合作時間與合作形式,講究合作策略??梢栽谝粏柖嘟鈺r交流學習,突破難點時動手合作,觀點不統(tǒng)一時激烈辯論。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非常獨特的特性,那就是思考性,這也正是數學的魅力所在,在小組合作之前,教師必須在討論程序的指引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對有一定思維空間的討論題可設置一些討論提綱,以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小組交流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必須以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前提,以擁有學生理解內化的時間為保證,這樣做才能真正收到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

四、個性化和規(guī)范化相結合

“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為了體現(xiàn)這一理念,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大量的研討課都采用了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教學方式,如探索出的規(guī)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來或者加以命名,于是乎,方法名稱五花八門;再如:“課標”強調算法多樣化,于是我們在聽課時經常會看到教師對一個問題提出多種解法,同時還鼓勵學生掌握自己喜歡的方法就行了,在教學中引導出多種算法后,還一再提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導致大部分學生感到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連最基本算法都掌握不了,如在進行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教學過程,許多教師認為只要學生會算就行,不一定要學生掌握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這種處理方法在表面上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實際上我們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思維的深刻性是數學思維品質之一。

第6篇

一、分步驟教學概述

分步驟教學的思想由來已久,但是真正得到運用卻是實施新課改、推行素質教育以后。所謂分步驟教學,就是指將教學目標、教學方案等劃分成幾個有遞進、并列等關系的階段或層次,依據各個階段和層次的不同情況、不同特點進行分步完成,通過完成各階段、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來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取得教學效果。

分步驟教學結合了現(xiàn)代的系統(tǒng)學思想,將每一章節(jié)的知識體系視為一個大系統(tǒng),各小節(jié)的內容視為不同的子系統(tǒng),各個子系統(tǒng)之間存在一定聯(lián)系。通過分步驟將各小節(jié)進行分類整合,依據知識內容的關聯(lián)性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使得課堂教學內容由繁變簡,由多變少,增強了師生對知識的把握能力,從而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分步驟教學效果的方法

分步驟教學已經成為目前主要的教學方式,它將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階段,針對不同的教學階段制定合理的教學措施,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一)課前要充分準備,明確列出各階段的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是分步驟教學的起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課前準備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和課后訓練的效果。

1、明確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是數學的入門課程,教師一定要把握課堂教授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的列出每次教學應該達到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實現(xiàn)途徑,并將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的各個關鍵點逐一列出。

2、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了教學目標,就要針對每個教學目標存在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和接受能力,以及小學數學的知識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和多種教學方式,落實每一個教學目標。

(二)課上將知識和樂趣融入課堂教學

數學教學不只是知識的認知過程,也是一種樂趣的培養(yǎng)過程,這也是情感教學的由來原因之一。在分步驟教學的課堂授課階段,一定要重視知識和樂趣的相互柔和滲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課堂上課最關鍵的是教學氣氛的營造,通過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情感教學、提問教學、互動教學等,結合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多方式的講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比如通過提問教學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讓課堂活躍起來,有助于集思廣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利用現(xiàn)代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將數學中的一些抽象知識形象的展示出來,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整個課堂充滿一種求知的樂趣在里面。

2、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要取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必要的條件之一,也是分步驟教學課堂階段的關鍵所在。營造寬松、愉悅的的課堂氣氛只是方式,而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才是目的。教師一定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下講臺,積極的和學生們進行交流,融入到學生的世界,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偏小,認知事物的方式與成人有明顯不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有著和總要意義。此外,不只是學習上的交流,在生活上老師也要對學生進行關心,從生活和學習上真心關心、體貼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三)課后訓練要與課堂緊密銜接

小學數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很強,和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也很緊密,課后復習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通過課后的訓練、總結,可以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分步驟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可以鞏固和發(fā)展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還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知識運用能力。

但是由于受到小學生思維能力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會分幾節(jié)課或者幾個學期來完成,這樣就更需要教師將課后的訓練和課堂的教學緊密聯(lián)系起來。根據課堂教學的而目標設置,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題目,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題目,再由老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分析,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

第7篇

關鍵詞:課堂教學 培養(yǎng)能力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8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174-01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的遠期功效?,F(xiàn)處于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筆者對課堂教學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與學是師生雙邊的關系,教要得法,學要主動。主動來自興趣,興趣需要培養(yǎng)。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講課藝術,增強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1.1講課語言幽默

態(tài)度和藹可親方能清除學生的畏懼感,幽默風趣、繪聲繪色才能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例如,講直線公理前,用一個釘子把一根細木條釘在小黑板上,可以發(fā)現(xiàn)木條繞著釘子轉動,當筆者用兩個釘子把細木條釘在小黑板時,可以發(fā)現(xiàn)細木條被固定住了。筆者邊操作邊念道:一點晃悠悠,兩點定終身。通過實驗及點撥得到結論:經過一點有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而且只有一條直線。通過幽默的方式,生動的語言,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情緒高漲,進入一種較高的學習意境。

1.2設計提問,啟發(fā)思維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fā)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列方程解應用題對初一年學生來說是困難的。例題:要把30克含16%的鹽水稀釋成含鹽0.15%的鹽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時可以提出幾個問題:濃度問題中有幾個基本量?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如何?濃度為20%的鹽水a克,含鹽多少?含水多少?加水過程中哪些量變化,哪些量沒有改變?溶液中含鹽不變,如何利用這一等量關系來列方程?學生通過一系列小問題的思考并逐一解決,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因此,巧設提問,可以較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1.3化難為易

教學中,教師如能引用一些學生熟悉、比較直觀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簡明。例如,絕對值是學生很難理解的一個概念,他們大都是機械地記憶當a

1.4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

初中數學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課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與“談一談”等欄目,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對求知欲旺盛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誘惑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動腦、觀察、想象的思維能力。事實證明,穿插于課堂的趣味教學,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運用觀察發(fā)現(xiàn)法教學

發(fā)現(xiàn)法是由美國“結構教育”學派代表人物布魯納提出來的,發(fā)現(xiàn)法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探索思維的一種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當將自己當成錄音機的放音鍵,不管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如何,一味地很有起勁地講授下去,錯把學生當成錄音鍵,把學生放在被動的地位,將知識硬加給學生。這種“填鴨式”的教學,課堂效果暫時還好,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知識遺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學是時應不失時機地采用發(fā)現(xiàn)法教學。

在教學中,應當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不是觀眾,將單純的教師“主演”變成師生共同“表演”。這種共同參與的活動中有一種至關重要的“發(fā)現(xiàn)法”――讓學生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某些規(guī)律、結論。通過教師的引導,就可以將書本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后變成自己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及記憶,培養(yǎng)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教學效果。

3 注重講課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講練結合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參與中思考、學習,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不僅可以減輕學生負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平行線的判定”其主要內容是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筆者做了這樣的嘗試:引先導學生得出平行線的判定公理,然后讓學生完成與判定公理相適應的練習,加予講評。如此講練結合,能抓住教材重點把知識講明講透,在此基礎上加予練習,就能避開聽覺疲勞的毛病。

4 作業(yè)講評注意方法

作業(yè)講評是課堂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事先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批改記錄、講評計劃及注明詳講、略講與不講,善于捕捉典型的錯誤和代表性題目。作業(yè)講評還具有及時性。俗話講:打鐵趁熱。及時講評,可使學生及時更正錯誤,在原作業(yè)的基礎上,再次思考,加深掌握程度。

5 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促進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學生,學習成績有時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礙了他智力的有效發(fā)展,如學習積極性差,自我約束能力差,等等。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