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23:13
序論:在您撰寫刑事訴訟法熱點案例及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刑事訴訟法學 教學 模式 方法 改革
一、刑事訴訟法教學的基本問題
(一)刑事訴訟法重要性。
《刑事訴訟法學》課程是教育部制定和頒布的法學16門主干課程之一,是高等學校法學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和必修課程。該門課程的教學在整個法學教學計劃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就訴訟法的性質而言,任何一個訴訟案件,其發(fā)展、推進的過程,都離不開程序法的應用。因此,不斷推進刑事訴訟法學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進一步加強刑事訴訟法學的課程教學效果,對本科法學教育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二)刑事訴訟法學科特點。
法學是門極為綜合的學科,不僅需要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而且還需要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敏捷準確的邏輯思維以及實際操作的經驗等。而刑事訴訟法屬于程序法,相對于實體法更為抽象,學生基本上是在學校單一的環(huán)境中,社會閱歷和經驗尚有不足,對程序法缺乏直觀、具體的認識,常規(guī)的講解并不能在實質上增強學生對刑事訴訟程序的理解。因此,法律職業(yè)自身高度的技術性和刑事訴訟法程序性的特征,使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的實踐性特征更加突顯。
此外,訴訟法一般被看作是實現實體權利的工具與手段,是輔質的部門法,重視實體結果,而輕視程序問題。在法學教育中確實也存在著這樣一種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法學教育是法律人從事法律工作的基礎,在教學中合理安排實體法與程序法,灌輸程序的獨立價值理念,對糾正“重實體,輕程序”的錯誤觀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刑事訴訟法教學現狀。
目前,以傳統(tǒng)教育方法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刑事訴訟法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手段盡顯單一,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難以有效配合教學過程,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受影響,突出表現為幾點:
1.教學內容單一。首先,教學內容主要是以現行刑事訴訟法律規(guī)范的內容以及對其所作的一些理論闡釋,缺乏必要的橫向分析比較;其次,教學內容當中較少涉及刑事訴訟法學學術研究領域以及司法實踐領域中的熱點、難點等問題,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內容固化于教材范圍,難以準確分析實踐中的法律問題;最后,課程教學未充分利用案例講解訴訟法學相關知識,案例講解最終成為形式,教學內容仍然空洞、抽象,教學過程缺乏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環(huán)節(jié),沒有遵循由具體到抽象、歸納到演繹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沒有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易出現懈怠情緒。
2.教學手段、方法單一。以往的教學方法多采用課堂講授、講解方式,教師在講臺上近似于“一言堂”,以“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教學,而輔助教學手段不多或者僅僅流于形式,課堂教學氣氛易不活躍,沉悶、懈怠。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學生的思維很難得到啟發(fā),因此學生參與度不高,對教學內容的回應較差,教和學之間交流度不高。如此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學到了“知識”,卻喪失了思辨能力。
二、刑事訴訟法教學模式概述
“模式”一詞是來源于英文model 一詞。一般是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理論與經驗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tǒng),是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由美國人喬伊斯和韋爾引入教育教學中,被定義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yè)、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币虼私虒W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
(一)灌輸式或填鴨式教學模式。
灌輸式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對學生的知識輸入為主,具有明顯單向性信息傳導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刑事訴訟法的教學中最為常見。由于受教學人數、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以及自身能力的制約,授課老師往往采取這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優(yōu)缺點十分明顯,一方面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完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限制了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科研能力和自學的能力的提高。筆者認為在知識普及和專業(yè)課程的理論基礎部分,采用灌輸式教學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引導或啟發(fā)式教學模式。
引導或啟發(fā)式教學是較為古老的教學模式,旨在利用學習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性,引導或輔助學生主動、自覺地吸收和掌握知識。這種模式將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調動主體的積極性,實現引導教學與主動學習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但這種教學模式不易掌控,可能會造成課堂的失控和課程進度的延遲,在固定的課堂時間之下具有一定難度,可在已具有一定刑事訴訟法知識基礎之上穿插開展。
(三)案例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法是英美法系判例法國家法學院最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是由哈佛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郎得爾于1870 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學的法學教育之中。目的是通過對大量特定案例的分析講解,進而讓學生掌握一般的法學原理、法律精神和現行法律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分析能力、解決法律問題能力以及法律的批判精神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對老師實務能力要求較高,在案例分析中能夠抓住重點,問題的設置能夠對當前訴訟中的實際情況考慮得恰到好處,并且對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四)建構主義模式。
建構主義也譯作結構主義,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杰(J. Piaget),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fā)展的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雙向的相互作用來形成、充實或改造自己的經驗體系的過程,即是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進行的信息建構。極為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對知識的吸收不應是被動的,而是主動地構建信息,不可由他人代替,故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而非教師向學
教學模式并不能單一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各自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交替開展,使之形成一套適合刑事訴訟法教學的高效立體互動模式。
三、刑事訴訟法教學模式的具體運用
(一)模擬法庭。
法學教育不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和講解,而應該是一種規(guī)范的、專業(yè)的職業(yè)化的訓練。在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可采用實務性的模擬法庭教學方法,使知識的傳授更加具體、形象,并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自我完善、自我檢驗。按照一般的模擬法庭教學,其主要是針對刑事訴訟的庭審階段進行模擬實踐,但刑事訴訟法教學不應該僅局限于審理環(huán)節(jié),“而是延伸至案件辦理的始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虛擬的扮演律師、當事人、證人、政府官員及法官、檢察官、偵查人員等各種角色,就案件中的問題進行調查、偵查、談判、辯論、調解以及審理等”,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理論脫離實際的傳統(tǒng)教學弊端。但實施這種教學手段的過程中應該避免將模擬法庭作為一種純粹的表演形式,過分偏重形式程序的設置進行,恰當設置刑事訴訟三個主要階段的實踐教學內容,使模擬法庭能夠稱為培養(yǎng)學生訴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
(二)實踐觀摩與法學基地。
將課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參與法學社會實踐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目前法學專業(yè)的設置上來看,專業(yè)實習局限于畢業(yè)前四個月的統(tǒng)一實習,這對于刑事訴訟法這一程序法教學來說是不足夠的,筆者認為可根據各個年級的特點和所學知識的不同,分組分階段的參與法律實務部門的實踐活動。其次,充分利用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學生到法學教學基地的見習或實習都是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難得機會,由此會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學會用法律人的思維思考問題。同時,利用好實踐基地,也可以拓展教學資源,使得老師接觸到更多的實踐問題,相對于課堂內的教學是有益的促進。
在進行刑事訴訟法教學時,特別是一審庭審程序部分教學過程中,根據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的教學進度,可組織學生旁聽基層法院的法庭庭審。庭審觀摩是一種更為直觀教學方法,通過實際的觀察了解法律實務工作者對具體法律的理解和運用,進而檢驗自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加深對庭審流程的記憶,使知識架構更具有立體性。
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安排庭審觀摩,必然要受課堂教學課時數的制約,所以老師在選擇旁聽案例時,需要把握案例的典型性,這就需要在觀摩組織上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尤其注意與相關單位進行良好的溝通。
(三)多媒體手段。
多媒體教學是指通過使用電子課件、網絡資料、視頻影音等教學手段,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而在刑事訴訟法教學中,更有利于將理性、抽象、艱深的法律問題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其他的“動態(tài)”教學,更容易運用到課堂之中,彌補實踐操作的不足,同時節(jié)約課堂板書時間,便于適時更新充實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會增強講述課程的效果。通過直觀的圖片、影音短片等將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展現出來,使抽象難懂的教學內容生動具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實際操作能力,形成一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使用多媒體手段,會使課程教學呈現表面的生動、新鮮,但實際上學生卻容易將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多媒體的技巧變化上,而完全忽視了多媒體手段承載的知識本身,最終本末倒置。所以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
(四)案例分析與課堂討論。
案例教學法是19 世紀70 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首創(chuàng)的一種教學方法,是由主講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和需要,適時提出精選案例,組織學生對個案進行剖析,闡述個案分析的基本法理和要點,實現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過程。
在經過老師對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后,學生將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要點,自主查閱資料,分組討論,形成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成為課堂的主體,也增強了其學習的主動性及實踐操作的能動性,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縮短理論和實踐的距離,使得程序法教學更加形象化,更能夠達到刑事訴訟法的教學目的。作為授課老師,要善于關注司法實務,在對具體操作的問題上避免脫離實際,本著提高學生刑事訴訟程序操作能力出發(fā),精選適合課程教學的案例,同時注意不能急于求成。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不可將案例分析演變成知識的灌輸。
(五)專題講解。
刑事訴訟法教學中,應當緊扣當前刑事訴訟法學學術研究領域以及司法實踐領域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通過對某一問題的思考研究,進一步深化對刑事訴訟法的了解。作為程序法,在學術研究領域必然會有很多爭議性的問題,在教學中提出適當的問題,作為專題講解,著重分析,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分組討論收集資料,各抒己見,在不同觀念中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既能提高學習的興趣,也能夠使學生接觸到刑事訴訟法的現實問題。
四、刑事訴訟法教學模式改革方向
(一)教學內容多樣化。首先,課程的主體內容為中國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基本理論;其次,課程的拓展理論知識應包含部分國際刑事司法制度;然后,課程內容的延伸應當涉及立法界、司法界、學術界討論的熱點、難點問題。
(二)教學方法多元化。首先,課堂內的教學中應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手段。比如,講授為主,啟發(fā)提問回答及課堂討論為輔的方法;案例教學、圖示教學、多媒體教學結合的方法。其中,對于案例教學切忌流于形式,應遵循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讓學生懂得歸納,進而學會運用。其次,課堂外運用豐富的實踐教學手段。比如,模擬法庭教學,診所法律教學,以及專題學術講座等等。其中診所法律教學是能夠讓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較好方法。
(三)教學理念實用化。將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作為重點,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經歷,把握刑事訴訟法的整體方向,培養(yǎng)法律理念,真正做到用法律人的思維思考問題。
(四)教學考核靈活化。刑事訴訟法學是核心課程,所以基本的考核方式應當保持有期末的集中閉卷測試。但針對法學的應用性特點,課程考核成績的計算應當有一定的靈活性,應當將學生的應用能力作為考核內容。
五、刑事訴訟法教學模式改革中應注意的問題
該課程教學模式及方法改革的核心或是突出點在于,立足于法學的應用性特點,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理論功底,使教學的實踐性和師生的互動性達到有機統(tǒng)一。但,正是因為這樣的教學模式非常強調理論的運用、主體的參與性,以及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因此,在教學上會較普通的教學模式更耗時間和精力。從刑事訴訟法學教學中的經驗來看,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如要有效實施,則必須妥善解決這些矛盾,否則教師個人的精力將不能完全企及。
首先,教學時間的配備。注重操作性和參與性的教學模式下,時間的安排問題較為突出。在教學總課時固定的情況下,開展實踐性教學存在一定問題,教學雙方在過程中的不可控的延時,對教學的時間配置問題要求較高。此外,理論教學和立體化教學交叉進行,使得學生在課堂之外還應對課本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了解,教師在課堂上更應中重點、難點和疑點,避免面面俱到而導致的時間不足。對于操作性教學,注意把握時間,不可重視形式的新穎化而忽視了基本理論的教導。
其次,物資保障的投入。刑事訴訟法本身帶有極強的操作性,在教學模式改革中進行實踐學習,對教學的物資投入要求高。
校內,教學硬件設施的選擇,模擬法庭建設、多媒體系統(tǒng)配備、攝像錄像設備以及開展過程中的道具配套等;在校外,還應注意與相關單位的聯系,對法學基地的建設,同時在對外進行教學時,還需部分合理的車旅開銷。這些都是必須盡全面的考慮。
最后,教師能力的要求。首先應當重視授課老師在刑事訴訟法方面的專業(yè)性,法學是門龐大而相對完整的學科,各專業(yè)之間不可盲目融會貫通,程序法與實體法的側重點不同,同性質的法學學科之間也不相同,在刑事訴訟法的教學上,首要的問題便是重視專業(yè)性。其次,對教師實務能力的要求較高。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程序法相對實體法更重視實踐操作,教師應當具有實務能力,在實際中參與過刑事訴訟,同時,對當前熱點問題有良好的把握,才能更好的理解程序法,避免紙上談兵。
本文系四川樂山師范學院校級教改課題成果。
參考文獻:
(1)教學方法仍舊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尤其是在當今電子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各種電子產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品,這種現象也引起教育模式的變化。各種網絡視頻教學、在線考試視頻以及MOOC等教學模式等,都已經悄然進入中國,有的大學甚至走在前端已經開始投入研發(fā)等。在這種高科技時代極度發(fā)達的情況下,刑事訴訟法學教學方式也必將改變。但目前看來,盡管各大高校的教學要求已經一改過去傳統(tǒng)的板書式為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方式,但高校教師使用的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性。例如,大多數高校教師只會PPT制作課件和最簡單的多媒體操作,至于一些多媒體演示技巧和多種風格的教學穿插使用則鳳毛麟角;而且多數高校教師認為與過去的板書相比已經進步很多了,教學注重教學內容即可,而教學模式不需要過多注重。所以整體看來教學方式仍舊單一,缺少創(chuàng)新性。(2)教學理念不明確。作為法學主干課之一的刑事訴訟法學,是主要介紹刑事案件立案、偵查、、審判、執(zhí)行等訴訟過程的一門法學課程,實踐性特別強。院校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雖然已經開始關注學生司法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仍然存在培養(yǎng)的目的性不強、教學理念不明確的情形。例如,根據刑事訴訟法學教學安排的播放相關刑事訴訟視頻或者開展模擬法庭等相關法律實踐教學,仍然存在走過場、忽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現象;其次,大多數院校法學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也多注重理論研究,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司法實踐的經驗,日常講授的也多是書本的理論知識,甚至很多知識、理論比較陳舊和落伍;再加上其教學缺乏真實的司法實踐案例的教學資料,這種教學現狀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仍然比較低下,對學生的實踐教學也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3)教學模式改革力度不大。傳統(tǒng)的刑事訴訟法教學多為講授法,即老師講授學生被動學習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往往導致“培養(yǎng)出的學生往往缺乏實踐經驗,學習主動性差、知識面窄、綜合素質低、高分低能現象普遍?!雹偻瑫r這種教學方式也忽略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只是單純被動地吸收知識,會導致其在司法實踐中遇到實際問題時,缺乏積極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現在院校刑事訴訟法學教學模式也做了相應改革,設計相關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整體看來,這些刑事訴訟法教學模式的改革力度仍不大,實際教學仍然以灌輸式教學為主,起不到真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
2院校刑事訴訟法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信息化時代的需求。隨著信息化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信息科技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信息化科技也在影響著我們高校的教育教學模式。目前看來,對高校教學影響最大并且速度最快的應屬于MOOC課程,單看Coursera,短短一年多,全球共有81所成員高?;驒C構加入這一聯盟,共享386門課程,注冊學生超過400萬。②這是一個信息化高度發(fā)展的時代,各種電子產品的更新層出不窮,并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fā)生著飛快的變化,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里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各行各業(yè)都必須進行改革。并且,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現實生活中,各種犯罪已呈現出向智能化、科技化方向發(fā)展的特點,必將對司法工作在打擊犯罪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程序和技術手段方面。這些變革使刑事訴訟法教學模式也必須進行改革。(2)學生就業(yè)需求??疾楸驹?014屆法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有近35%左右的人員進入公檢法系統(tǒng)任職,③其他專業(yè)進入公務員系統(tǒng)的更多一些??梢娫盒W生大多的工作意向是通過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進入到公檢法單位工作。本文認為院校法學專業(yè)的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應定位于培養(yǎng)具有寬厚的法學理論知識,以及從事法律實踐相關業(yè)務的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刑事訴訟的國家專門機關有偵查、訊問、搜查等強制措施權力,作為未來的執(zhí)法者,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其今后工作水平的高低,而這些又不可避免與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水平高低相關。這些都要求院校的刑事訴訟法學教學要針對現實的司法實踐要求進行不斷改革。(3)刑事訴訟法修改的要求。2013年新實施的《刑事訴訟法》在訴訟理念、證據制度、偵查措施等方面都進行了重大修改和調整。這對院校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使院校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也必須圍繞新法作適當調整,以應對實踐工作的挑戰(zhàn)?!巴椒ú蛔阋宰孕小?,立法的理念制定的再完善,在實踐中得不到好的執(zhí)行,執(zhí)法者不具備先進的司法理念作為指導,再好的法律也只是紙上的條條框框,對現實的司法實踐一點作用也起不到。同時在實踐中,機關的偵查環(huán)節(jié)又是引起社會公眾高度注意的一個階段,所以院校必須對現有的刑事訴訟法學教學重視起來,并進行相應改革,才符合司法實踐的現實要求。通過以上分析,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在當前高科技信息高度發(fā)展的形勢下,教育中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的最佳改革途徑。
3院校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的改革途徑
3.1院校刑事訴訟法學教學原則
(1)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由于刑事訴訟法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中,必須時刻強調實踐教學。例如在偵查環(huán)節(jié),學生要求學習并掌握具體的訊問、詢問、搜查、扣押、強制措施等實踐操作流程和技巧。當然,理論知識的掌握也很重要。對于長期工作于司法機關的人員來說,除了過硬的技術外,還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作支撐。這就要求院校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訴訟能力的同時也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如果一味關注學生實踐水平的提高,雖然能在短時間讓學生學有所用,但要是沒有理論知識的支撐,會使學生形成只能解決具體的司法實踐問題,卻無法舉一反三解決類似實踐問題,也就達不到當今社會對人員要求的理論與實踐兼具的復合型人才的要求。(2)正面教育原則。其實在各種現有教育中正面教育是一種常用的教育方式,但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對于正面教育的要求更高于其他行業(yè)的教育。從事法學教學研究的房文翠博士曾指出法學教育的目標在于五個方面,即傳授法律知識、訓練和提升法律技能、養(yǎng)成和改善法律的思維方式、培育法律職業(yè)道德、培植法律信仰,④本文認為其中培植法律信仰非常重要,因為司法機關面對的都是一些破壞社會秩序的刑事案件,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本著一種尊敬法律、信任法律的客觀態(tài)度,從正面宣揚法律信仰,提升其對職業(yè)的高度信任感和尊敬、使命感,熱愛工作。
3.2院校刑事訴訟法學教學方式的完善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模式是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費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最早運用于哈佛大學的法學教育中,隨后便一直成為美國乃至整個英美法系法學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模式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掌握所具有的批判精神,這使學生改被動接受教學內容為主動分析特定案例,從而掌握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理論以及法律法規(guī),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刑事訴訟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雖然不少高校法學教師已經在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但在實際執(zhí)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案例不夠新穎、案例教學課時安排不夠。所以,在院校的刑事訴訟法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注重案例教學的要求與目的,可采用在校園網上建立刑事訴訟法的在線視頻、以及刑事訴訟法的案例題庫,并且注意及時根據社會出現的一些熱點問題更新案例庫、合理安排案例教學學時,使其在刑事訴訟法的課堂講授中既抓住重點,又能在課后積極進行復習,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模擬法庭等實踐教學。院校刑事訴訟法的實訓內容多以開展模擬法庭的方式開展。一般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模擬法庭的形式開展,使學生在模擬法庭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理論和實踐技能,以此檢驗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了解和掌握。但單純地開展模擬法庭作為刑事訴訟法學實訓,明顯低于司法實踐的要求。因此,院校的刑事訴訟法學的實踐教學內容可以根據刑事訴訟法實踐要求進行,其實訓內容可擴展為包括訊問、詢問筆錄、現場調查筆錄、現場勘查筆錄的制作、各種強制措施的應用以及針對審判的模擬法庭等實訓,在審判中還可安排警察出庭作證等《刑事訴訟法》新增實訓內容,同時針對以上各種實訓,教師可采取示范或講解等方式進行講授,再讓學生根據教學要求進行模擬實訓,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給出相應考核成績,作為總成績的一部分或者作為單獨的實訓成績。這種結合刑事訴訟實踐所進行的教學訓練既可讓學生掌握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論,也可以提高司法實踐能力,達到提高其刑事訴訟法的實踐要求。
3.3開拓專業(yè)視野
關鍵詞 多媒體 課件 刑事訴訟法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猛普及,高等學校教學手段和方法也逐漸現代化,突出表現之一即為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目前,筆者所在的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所有的教學教室均安裝了多媒體設施,教師們在課程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比例大幅提高。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完善了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特點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筆者就所講授的刑事訴訟法學課程中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情況總結如下,以期能夠更好地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一、多媒體課件在刑事訴訟法教學中的優(yōu)勢
刑事訴訟法學是法學及其相關專業(yè)的專業(yè)主干課程之一。其課程特點如下:1.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刑事訴訟程序涉及知識點多,信息量大;2.刑事訴訟程序比較復雜,訴訟過程比較枯燥,案例不如實體法有趣;3.程序操作過程中易混、相似知識點多;4.知識更新較快,如司法解釋的出臺;5.屬于應用法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講,做筆記的形式,雖說有其優(yōu)勢,但也會帶來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容易脫離實際的弊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將圖形、圖像、文本、動畫、視頻、聲音等多媒體技術,通過計算機處理后,以單一或者集成的方式運用于教學中,成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
(一)多媒體課件使課堂呈現的知識量大大豐富,信息更新及時。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使得教師在備課時就可將刑事訴訟法學龐大的知識體系盡數納入其中(如相關章節(jié)的法條、司法解釋、近期發(fā)生的案例,理論界的前沿問題等等),在授課時就可直觀、明了地以課件形式展現給學生原貌,節(jié)省了教師的板書時間和學生筆記時間,信息量極大充實。教師可以節(jié)省下時間將精力放在重點知識的講解和分析上,授課效率提高。多媒體課件修改起來快捷、方便,近期的法律法規(guī)的變化、熱點問題、熱點案例可及時吸納進來為教學所用。
(二)多媒體課件使案例教學更加生動,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案例教學法是法學教學中大家非常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案例教學更加生動。如在“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與義務”課程導入時,可以采用現實中的真實案例的視頻、圖片等音像資料來開篇,讓學生以被害人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視野進入程序,這往往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身臨其境般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學習過程。在訴訟程序的立案、偵查、、審判、執(zhí)行各階段,不斷設置案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訴訟程序的分析,進而引申出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運用,最后,結論也會水到渠成地得出,當事人的權利體系也就完全印入學生的腦海之中。
(三)多媒體課件使程序更加直觀化地呈現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對訴訟實踐的感知。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口述案例和程序使訴訟過程難以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刑事訴訟法又強調學生對訴訟實踐的感知。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得程序的直觀化呈現成為可能。如在講授刑事第一審程序的法庭審理過程時,我們就可以將法庭審判過程在課堂中播放。可以選擇教學光盤如《中國法庭》,可以選擇相關影像資料如《庭審現場》《模擬法庭》等,也可以選擇身邊真實案例資料等。教師在授課時加以適當引導即可以讓學生感知到真實的庭審過程,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四)多媒體課件使課程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更加條理化,提升教學效果。
刑事訴訟法的課程知識點比較瑣碎,易混、相似知識點較多,如果學生沒有進行課前預習和做好課后復習,很難完全理解和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使得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將這些知識點以圖表、表格的形式進行梳理和歸納(如辯護和的諸多異同,取保候審和監(jiān)視居住的區(qū)別等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清晰而簡單的印象,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二、刑事訴訟法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容易出現的問題
雖然多媒體授課有諸多的優(yōu)勢,但運用不當也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一)知識點播放較快,學生不易形成較深印象。
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之一是課件呈現的知識信息量極大提升,但如果事無巨細地將相關知識點一律反映到課件之中,會使得課件的內容過于龐雜,主次不分,詳略不當。這樣,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會十分忙碌于課件一屏一屏地播放,而且還要照屏宣講,屏幕內容更替速度過快,在學生印象中知識點內容很多,但不易形成較深印象,影響授課效果。
(二)增強案例的生動性,但有時過于熱鬧會喧賓奪主。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案例教學可以看得見聽得到,增強了生動性,學生普遍興趣很高,教師也非常樂于采用案例教學。有些教師為了迎合學生心理,會將案情過多地進行渲染,老師講得熱鬧,學生聽得輕松開心。過份渲染案情雖然會使課堂氣氛活躍,但最后在考核時往往會發(fā)現學生只對案情有印象,聽了熱鬧而沒有總結到知識點,更沒有掌握相關法律規(guī)定。還有,教師所采用的案例有時較大,在課件中放映占用時間較長,這樣會擠占其它授課內容的時間。
(三)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易淪為課件“放映員”。
目前,利用多媒體課件授課成為很多高校教師的選擇,教師在授課前提前制作好課件,在授課時按部就班地按課件內容進行放映和講解。這容易造成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淪為多媒體課件的“放映員”,一旦停電或其它狀況出現,往往影響教學任務的實現。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受課件內容束縛,也會限制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突然出現的靈感和火花。
(四)多媒體課件質量參差不齊,出現兩個極端,或成為“電子板書”和或過于花哨。
由于教師所占有的教學資料不同,本身的教學思路不同,再加上每個教師計算機操作水平的差異,使得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差別很大,質量參差不齊。多媒體課件容易出現的兩個極端,一種是將文字的幻燈片直接展示,成為“電子板書”,另一種則充分運用計算機的各種優(yōu)勢,充分體現視覺、聽覺等效果,不注重教學內容,過于花哨,華而不實。這兩種極端都應極力避免。
三、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在刑事訴訟法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發(fā)揮集體力量,做好多媒體課件資料準備工作。
利用多媒體課件授課是一種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是多媒體課件的核心。為了更好地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而不是僅僅依靠單個教師的力量。如刑事訴訟法課件的資料準備工作,就可以充分挖掘訴訟法學教研室的全部教學資源。三大訴訟法有很多相通之處,資源可以共享。課件準備工作首先要做好文字性資料的準備,如教材、大綱、教案、相關法律法規(guī)、典型案例等;其次要準備各種教學影像資料;還有就是要有一些必要的軟硬件設施,如掃描儀、打印機、攝像機、錄音設備、數碼相機,多媒體影像教學光盤,多媒體技術教學書籍等。在此基礎上,課程組的成員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共同協作,制作出高質量的刑事訴訟法學多媒體課件。
(二)多媒體課件制作,避免兩個極端。
多媒體課件制作時,要秉承一個原則,即教學內容是核心,教學效果是目的。多媒體課件要避免成為“電子板書”,這樣難以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生動性,形象性。也要避免過于花哨,喧賓奪主情況的出現。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相統(tǒng)一,形式服務于內容,從而達到學生充分理解,深刻領會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要確立其輔助地位,教師應以講授為主,不要過于迷信多媒體。
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課堂的主宰者。多媒體技術雖然很優(yōu)越,但它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其要服務于教師的講授內容,受教師的駕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確立自己主導者的地位,不要淪為課件“放映員”的角色,過于迷信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根據課堂變化的狀況,不斷引導學生,加強師生之間的教學溝通和互動,共同圓滿完成每一堂刑事訴訟法學課程的教學任務。
(四)提高多媒體課件的播放技巧,注意細節(jié)。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教師應不斷提高多媒體技術水平。如每堂課用醒目的字體或者聲音提示重點、難點;案例有選擇地加以剪輯使用;注意播放細節(jié),與播放教室相適應,提前設置好合適的背景、文字、聲音等;設置暫停、回放鍵等。諸如此類多媒體技術的提高和對細節(jié)的重視對于提高刑事訴訟法的教學效果也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刑事訴訟法是一門實踐操作性極強的課程,為了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參與程度,培養(yǎng)學生實踐導向的法律思維和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增強學生對刑事訴訟法規(guī)范的實際運用能力,文章主要研究針對刑事訴訟法課程的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界定“情景模擬教學方法”,辨析其與“模擬法庭實驗教學方法”“診所式教學”的關系,明確其功能和特征。第二部分研究情景模擬教學方法中的案例設計。第三部分探討情景模擬教學方法中如何與目標對象進行交流和互動。第四部分分析情景模擬實踐的主要內容。第五部分討論如何對情景模擬教學方法模式下的學生成績進行考評。
關鍵詞:
情景模擬;教學;刑事訴訟
引言
刑事訴訟是專門司法行政機關在訴訟當事人、其他參加人的共同參與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定過程。刑事訴訟法該門課程就是向學生展示這些司法行政機關、訴訟參加人在一個固定的時空、場所,如何進行法定的程序工作;以及設置這些法定的程序背后的意義。在傳統(tǒng)的以講授式教學為主的課堂當中,學生剛開始接觸程序法,難以了解到程序的重要性和意義。大量的程序法以及程序法解釋等法律性規(guī)范構建出的略顯繁瑣的刑事訴訟程序,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以實踐或者虛擬的實踐為導向,引入法學的職業(yè)教育,會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法律共同體的認同感?!霸诜▽W教育認識上的分歧和悖論實際上反映出法學教育中內在的、與生俱來的二重性,即法學教育的職業(yè)技能性和學術研究性”[1]我國不少學者發(fā)現了該問題,有學者提出應當設置專門的模擬法庭課程和加強校內外模擬法庭競賽。[2]有學者提出了診所式教育與法學教育培養(yǎng)目標相一致,是實現法學教育目的的良好的手段。[3]但總的來說,第一,診所式教學偏重于真實參與,難以在課程中普及。第二,我國目前對模擬教學模式的研究集中在“模擬法庭模式”上。第三,缺乏類型化研究。因而,文章專門就刑事訴訟情景模擬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情景模擬教學方法概述
(一)情景模擬教學方法之概念
辨析情景模擬教學的概念對法學教育來說比較陌生,在實踐法學教育領域,更常見的是“診所式教學”或者“模擬法庭教學”。根據弗蘭克•S•布洛克的觀點,“診所式教育”是在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督下,通過學生積極地參與法律程序的不同方面來教學。它常被稱作“通過實踐學習”。實施診所法律教育的機構稱為法律診所。[4]“模擬法庭實驗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擔任和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接近真實的法庭場景下,嚴格依照現行法律規(guī)定,進行案件審理和判決的一種教學方式。[5]而“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調整教學形式,通過設定特殊場景,對學生的身份進行假設,模擬現實中該場景該身份的人可能會面臨的任務和挑戰(zhàn),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解決。該教法屬于虛擬的實踐性教學方法。[6]同為實踐教學方式,“診所式教學”傾向于真實的程序參與,包括法律援助,參與辦理真實的案件,參與程度較高,但同樣由于條件較高,普及較難?!澳M法庭”通過虛擬的或者已經發(fā)生的案例,讓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角色,盡管由授課老師指導,方式仍舊較為單一,難以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體驗法律職業(yè)。而“情景模擬教學方法”盡管是虛擬的實踐教學方法,卻更為全面的讓學生體驗整個司法實務過程,不僅限定于模擬法庭,包括證據調查、律師會見、檢察員審查、庭前會議等多種情景模擬,通過錄像視頻、訪談、座談、聽審等多種方式,事先進行對目標對象的了解和模仿,從而加深學生對角色扮演的法律共同體體驗程度。
(二)情景模擬教學方法的功能和特征
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具備以下功能:第一,提高學生對課程教育的參與度。情景模擬方法與傳統(tǒng)點對面授課模式不同,學生從案例遴選開始,到與目標人物的互動、程序操控等環(huán)節(jié),全程參與課程設置。第二,體驗式教學,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情景模擬教學方法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學生對目標對象的學習和模仿,帶入目標對象的身份,操控和參與程序,體驗職業(yè)共同體的身份。第三,以實踐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法學思維和法學職業(yè)素養(yǎng)。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屬于實踐性教學,以實踐為導向,學生在虛擬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實戰(zhàn)能力。情景模擬教學方法有以下特征:第一,設計虛擬的或者已經發(fā)生、正在發(fā)生的案例作為背景,情景模擬,要求學生進行有目標性的帶入。第二,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之前,對目標對象進行學習和模仿,這一過程應當實踐性的進行互動,包括視頻、座談、訪談、講座、聽審等方式,以了解目標對象。第三,學生通過帶入目標對象,操控程序進行,進行體驗式學習。對設計好的背景案例情形下,模仿并帶入目標人物,開始角色飾演,運用專業(yè)知識進行操控程序。第四,成績考評以過程考評為主,引入目標對象的第三方評價機制。情景模擬教學法不僅僅以結果為導向,重視過程考核,并引入模仿對象的第三方考核,真正與實戰(zhàn)接軌。
二、情景模擬教學方法之一
刑事訴訟法課程案例設計對于刑事訴訟法課程案例設計,主要需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如何盡可能的豐富背景案例。在一個案例當中,盡可能涉及多個角色、豐富內容、涉及多個法律和事實的爭點,涉及多項證據。第二,如何提高學生在遴選背景案例時的參與程度。設計和遴選背景案例,需要意識到該案例在教學和實踐上的意義,這是教師的工作,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模擬教學的積極性,應當盡可能多的設計和遴選熱點問題,提供多個選項,讓學生做選擇,可以細分為四種案例設計:
(一)導引模擬案例定位:課程開始前,將本章重點內容設計成虛擬案例,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站在司法實踐的立場上,代入當事人、訴訟參加人、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的學習。設計標準:1.切合本章重點內容;2.具有真實性,引起學生的關注;3.多元化主體角色代入,使得學生能夠站在各種訴訟主體和司法行政機關,理解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的內容和價值。
(二)經典案例解讀定位:在重要刑事司法原則以及刑事訴訟法制度問題上,詳細遴選各國具有代表意義的經典案例,進行詳細分析和比較,加深學生對原則及制度的理解。案例遴選標準:1.涉及重要刑事司法原則和關鍵刑事訴訟法制度;2.在各國具有重大影響,具有確立規(guī)則或者改變規(guī)則的地位;3.可以與我國的司法實踐相互印證。
(三)社會熱點案例追蹤定位:通過對近年來有關刑事訴訟制度的社會熱點案例介紹和追蹤,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關懷和法學思維,引導學生適用刑事司法制度進行思考。案例遴選標準:1.有關刑事司法制度;2.在社會上引起廣發(fā)關注;3.適合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四)模擬法庭和審前會議案例設計及遴選定位:刑事訴訟審判程序課程講授之后,遴選案例,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法庭和模擬審前會議,讓學生代入情景和角色,進行刑事訴訟活動。案例設計及遴選標準:1.案情設計便于學生模擬控辯雙方收集證據;2.法律問題具有爭議,便于學生就法律和事實主張進行法庭辯論;3.角色設計繁簡得當,有足夠的開展空間,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也不至于過于繁瑣,流于形式。
三、情景模擬教學方法之二
目標交流與模仿學生進行情景模擬之前,應當已經學習過情景模擬相關的刑事法律制度,并對自己扮演的角色有參照性依據。因而,除了配套的課程進度之外,設計學生對角色的了解和參照原型工作,也至關重要??紤]帶領學生進入公安、檢察院、法院、律師事務所,進行訪談和聽審,對自己需要模擬的對象有一定的參考性了解。這一部分主要針對通過哪些渠道和方法能使學生掌握刑事法律制度和模擬對象。
(一)辯護與制度———辯護律師講座與訪談定位:學生以律師的角度思考刑事司法中的辯護與制度。目標人物選取:行業(yè)內具有代表性的從事刑事司法辯護的律師。方式方法:1.目標人物講授。講述其辯護和過的具有典型性案例,在收集證據、會見、法庭辯護、職業(yè)風險及保障等問題上,予以介紹司法實踐內容。2.學生進行方法交流。就目標人物從業(yè)以來我國刑事司法改革,刑事辯護技巧,及律師職業(yè)的行情進行交流。
(二)審查制度———檢察人員講座與訪談定位:學生以檢察官的角度思考刑事司法中的公訴制度。目標人物選?。旱胤饺嗣駲z察院公訴科的人民檢察官方式方法:1.目標人物講授。講述我國檢察機關內部的科屬分工,檢察院工作職能,公訴科的職務以及檢察官在司法實踐當中如何進行審查和支持公訴。2.學生進行方法交流。就目標人物從業(yè)以來我國檢察機關的變化、檢察人員的工作方式、檢察院內部職能分工進行交流。
(三)庭審程序———聽審與訪談定位:學生以法官的角度思考刑事司法中的庭審制度。目標人物選?。旱胤饺嗣穹ㄔ旱男淌聦徟型徟虚L方式方法:1.聽審。通過學生到地方人民法院聽取刑事公訴案件審理過程,現場進行學習和模擬。2.學生進行方法交流。就目標人物庭審方式、庭審準備、庭審技巧等問題進行交流。
四、情景模擬教學方法之三
情景模擬實踐情景模擬實踐是根據刑事訴訟課程的進度組織學生設置不同的情景進行模擬。包括但不限于:1.調查和收集證據;2.報案和立案制度;3.審查制度;4.審前會議和證據交換;5.模擬法庭等。主要內容如下:
(一)制作訴訟文書定位:學生熟悉并親身制作書、答辯狀、判決書等司法文書,培養(yǎng)學生歸納事實、適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要求:1.格式符合不同訴訟文書的規(guī)范要求,語言規(guī)范有邏輯性。2.案件事實表達清楚,明確具體,重點突出。3.主張明確,合理可行。4.主張理由充分,引用法律準確,事實理由清楚,證據分條別類。方式方法:1.實例模仿學習。刑事司法文書主要包括書、公訴詞、辯護詞、判決書四類。在進行情景模擬實踐之前,首先需要為學生準備基礎知識,讓學生模擬學習刑事司法文書的制作。2.板塊化、格式化訴訟文書。根據刑事司法文書的類型和特點,將刑事司法文書板塊化,固定其寫作格式,由學生就具體內容進行填充。3.根據模擬教學進程,有針對性的制作訴訟文書。隨著情景模擬教學的進程,根據證據收集、審查、辯護、審前會議、模擬法庭的階段,由負責角色帶入的學生有針對性的制作訴訟文書。
(二)主持和參加審前會議定位:學生了解審前會議的功能、流程,掌握確定爭點、固定證據、證據交換的技巧,為庭審工作做準備。設計要求:1.審前會議的情景模擬設計應當幫助學生了解審前會議在確定爭點、固定證據方面的功能。2.審前會議的情景模擬設計應當適合控辯雙方進行證據交換,幫助學生了解證據交換中的技巧,以及如何運用證據交換來從對方手中收集證據。方式方法:1.情景模擬設計,背景案例設計見上文。2.分組:
(1)法官組:審判員1人。工作:召集控辯雙方,住持庭前會議,詢問回避問題,管轄權異議問題,調查非法證據排除,組織證據交換,確定爭點,固定證據。
(2)公訴組:檢察員2人,被害人1-2人。對管轄權異議問題、回避問題提出意見,固定證人出庭名單,參與證據交換。
(3)辯護組:被告人1-2人,辯護律師2人。申請會議和管轄權異議,申請非法證據排除,固定證人出庭名單,參與證據交換。
(三)組織模擬法庭定位:熟悉審判程序操作和實體法律知識運用,鍛煉法律實踐技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法律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7]設計要求:1.案情設計便于學生模擬控辯雙方收集證據。2.法律問題具有爭議,便于學生就法律和事實主張進行法庭辯論。3.角色設計繁簡得當,有足夠的開展空間,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也不至于過于繁瑣,流于形式。方式方法:1.情景模擬設計,背景案例設計見上文。2.分組:
(1)法官組:合議庭3人,書記員1人。工作:主持審判流程、進行裁判、制作判決書。
(2)公訴組:檢察員2人,檢方證人2-4名,被害人1-2人。工作:制作公訴書、公訴意見,收集并提交證據,證人出庭作證,被害人做出陳述。
(3)辯護組:被告人1-2人,辯護律師2人,辯方證人2-4人。工作:制作辯護詞、辯護意見,收集并提交證據,證人出庭作證,被告人進行供述與辯解。
五、情景模擬教學方法之四
成績考評情景模擬教學方法的成績考評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在考評指標、考評形式、考評內容上具有所差異。該考評方法重視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對刑事司法程序的實際操控,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主要依據“法律推理思維”“刑事司法程序掌控”“發(fā)現事實”“適用法律”“法律辯論”“司法文書制作”六個維度指標,通過情景模擬實踐和書面考核的方式,引入教師和第三方考評機制,對學生的法律思維、實際操作、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進行考評。其具體考評方法如表1。
六、結束語
刑事訴訟法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應用學科,傳統(tǒng)的講授-演示式的教學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刑事司法程序的設置功能和意義,在司法實踐當中如何適用刑事司法規(guī)則難以把握。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在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的基礎上,以實踐或虛擬的實踐為導向,設計情景模擬,引導學生有意識的學習和模仿目標對象,代入情景中運用刑事司法制度解決法律問題,進行實戰(zhàn)演練,幫助學生體驗刑事司法程序,培養(yǎng)學生法學思維能力和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晨光.法學教育的宗旨———兼論案例教學模式和實踐性法律教學模式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關系[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2(6).
[2]陳兵.法學教育應推進模擬法庭教學課程化[J].中國大學教學,2013(3).
[3]徐立.試論法學教育目的與診所式法律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一致性[J].湖北社會科學,2007(2).
[4]彭錫華.法律援助式診所有關問題研究[A].走向世界的中國法學教育論文集[C].2001.
[5]陳學權.模擬法庭實驗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
[6]劉佳.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大學學報,2012(7).
[7]劉曉霞.模擬法庭[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0-12.
刑事訴訟實踐案例跟蹤模擬教學關注的重點是學生學習的思考性、自主性、獨立性問題。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如何展開,就成為實踐案例跟蹤模擬教學的的關鍵。筆者認為,在整個刑事訴訟案例跟蹤教學活動中,應遵循以下原則并貫穿始終。
(一)依據教學需要精選實踐案例的原則。實踐案例五花八門,教師需要依據教學內容選取典型性案例。案例的選取應遵循一致性、新穎性、貼近性的要求。具體而言,案例的選擇要符合教學目標,與授課內容一致,最能體現理論知識的運用;注意選取當前生活中發(fā)生的具有研究價值的新發(fā)生案例;盡量選擇與學生生活、學習相近的案例來探討。如2006年的許霆盜竊案即是典型的刑事訴訟實踐案例。案件的發(fā)生源于生活中的一次ATM機提款意外,貼近現實生活;案件發(fā)生在廣州,許霆抓獲于陜西,與管轄知識密切相關;案件歷經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許霆上訴上述,廣東省高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理由裁定案件“發(fā)回重審”等程序,不僅引起法學專家及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更是充分體現了關于刑事訴訟審判程序的知識點。
(二)注重實踐、知行合一原則。任何教學模式的施行都始于“知”,“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刑事訴訟法學教學以講授法學基本原理作為“知”的方法,以訴訟實踐案例教學作為“行”的一種方法。刑事訴訟法學作為程序法,法條規(guī)定的訴訟環(huán)節(jié)具體明確。刑事訴訟授課中,先讓學生了解法條規(guī)定,再理解相關理論知識,進而利用所學訴訟程序知識,分析討論問題,最后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注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實踐案例尋求刑事訴訟法學“知”與“行”的有機結合。
(三)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原則。訴訟案例跟蹤模擬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忽視。課堂授課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滿堂灌”的主講者,而是學生參與課堂,自主學習的組織引導者。理論知識的講授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問題的分析,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注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原則。目前刑事訴訟教學中最常用的方式仍是課堂講授,根據教學大綱,將重點和難點知識系統(tǒng)化,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課堂知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除了課程本身的特點外,與教師的知識儲備及傳授能力有關,但不容忽視的關鍵還在于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意愿和投入程度。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具有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灌輸講授、課堂以教師理論講授為主,課堂氣氛呈現靜態(tài)、學生興趣小的特點。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甚至反駁、質疑或者辯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將學生的學習成功地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轉為主動求索式學習。訴訟實踐案例教學以學生主動參與思考、教師引導為主,課堂活躍、實務探討學生興趣濃厚為特點。學生不再是教學的附屬者,而是成為教學的主體。
二、刑事訴訟法案例跟蹤模擬教學的施行方式
刑事訴訟實踐案例跟蹤模擬教學是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培養(yǎng)實踐應用能力的有效方法。采用何種方式實施是其有效性的關鍵。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的心理實驗表明:外界信息的獲取=視覺83%+聽覺11%+嗅覺3%+觸覺2%+味覺1%。也就是說,通過訴訟實踐案例掌握及運用刑事訴訟法學知識,要充分運用需求視覺和聽覺能力的PPT多媒體、法庭模擬、課堂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
(一)PPT多媒體案例教學方式。PPT多媒體課件以其形象、生動、直觀的特點,使展示給學生的教學內容易于理解和接受。刑事實踐熱點案件由于其關注度高,案件相關圖片、視頻、觀點爭議、案件最新進展等資料多而新,為案例的PPT課件制作提供了便利條件。PPT課件再輔以視聽、錄像資料,利用多媒體教室展示,大大增加了案例的生動性和實踐性。以講授刑事訴訟中死刑復核程序章節(jié)為例,先講授死刑復核程序的相關知識點,再借助PPT課件介紹藥家鑫的情況,最后由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和案例發(fā)表法律意見,明確我國死刑復核權的行使主體、所需資料、程序步驟等知識點,此種形象直觀的電教化案例教學其說服力、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與此同時,引導學生養(yǎng)成關注實踐案例的習慣,養(yǎng)成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案例的習慣。
(二)刑事訴訟實踐案例課堂討論方式。赤瑞特拉關于知識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表明,讀、聽、看、人際交流等不同模式導致的內容記憶程度不同。閱讀內容的記憶成都較低,一般到10%;聽到內容記憶程度略高,達20%;看到內容的記憶程度能達到30%;如果同時聽和看,能記憶達到50%的內容;人際交流中,記憶自己所說,能達70%。也就是說綜合運用讀、聽、看、交流等多種方式,有利于提升知識的記憶程度。刑事訴訟實踐案例課堂討論的實質是對看到或聽到的案件進行交流、碰撞,重要的是參與,是過程,而不在于是否得出統(tǒng)一的結論。課堂討論對學生和授課教師雙方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使課堂討論取得良好的預期效果,課前要就討論案例、討論時間、討論方式、討論總結等進行精心組織和設計。實踐案例課堂討論一般分為四個步驟進行。首先回顧講授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其次針對典型訴訟實踐案例展開討論;再次教師歸納總結。一是綜述學生的觀點,二是結合理論知識講解正確的答題思路;最后學生總結,自主進行案例的跟蹤討論。該模式的最終落腳點不在于學生分析問題的對錯,而在與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的鍛煉。訴訟實踐案例課堂討論方式一方面鍛煉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語言表達及反應能力,更重要的方面在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關鍵詞:刑事訴訟;流程圖;教學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259-02
以訴訟法為代表的程序法是現代國家法制發(fā)展的標志,是當代訴訟文明的重要體現。刑事訴訟法作為三大訴訟法之一,無論是在法律體系中,還是在現代國家法制建設中,都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反映了一國民主與法治發(fā)展的實際狀態(tài)。刑事訴訟法是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作為程序法主要教學任務之一,如何結合司法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把其中的理論內化為學生的知識,是程序法教學的主要任務。為此,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嘗試將“流程圖教學法”運用在刑事訴訟法課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教學內容
刑事訴訟法這門課主要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及其他法學中有關刑事程序的規(guī)定,并在總體上對有關刑事訴訟法與憲法、刑事訴訟法與刑法、刑事訴訟模式、刑事訴訟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同時關注公安司法機關及律師等進行刑事訴訟的實踐。
在教學中采用流程圖教學法的目的在于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的途徑,使其更便于教學,更易于接受。為此,筆者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做了如下調整。
(一)重視緒論部分的教學
縱覽刑事訴訟法課程的許多不同版本的教材,緒論部分在其中所占位置并不是非常重要,它不屬于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但是,每次在新學期開始這門課的講授時,總想起列寧的一句話: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筆者深知這門課如果講不好就會非??菰?,而學生對它的枯燥事先是有了解的。如,在班級問卷調查中得到學生這樣的反饋:“刑事訴訟法課程包含法律法規(guī)太多,背誦枯燥、繁瑣”;“訴訟法知識與司法實踐聯系密切,距離學生生活過遠,難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如何引起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是開這門課所必須要考慮和解決好的問題。
在緒論部分,應重點講好三個方面的內容:“為什么學”、“學什么”和“怎么學”?!盀槭裁磳W”,即為什么強調程序法的重要性以及在今后的職業(yè)生涯和社會生活中貫徹“程序正義”的理念。刑事訴訟法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一門課程。多年的執(zhí)業(yè)律師經歷證明,準確地理解并適用刑事訴訟知識,是法律職業(yè)所必需具備的素質。這是在講授“為什么學”這個問題時努力要完成的任務。
而在講“學什么”的問題上,應結合豐富多彩的司法實踐,開展案例教學,使學生樹立“程序正義”的理念,要牢記“訴訟流程”的學科精髓,這是本門課程的核心內容。
在“怎么學”這個問題上,要努力使學生明白,刑事訴訟法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式、規(guī)則性的理論,但僅僅有理論還不是目的,關鍵是將總結出來的理論運用于活生生的社會實踐,培養(yǎng)和鍛煉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因此,理論聯系實際是學好這門課所要運用的最好的學習方法。
(二)整合教材內容
刑事訴訟法課程涉及的內容非常寬廣,包括法哲學、外國訴訟法學、法制史、部門法學等各方面的內容,并且每一部分內容都需要聯系實際進行講授,這需要大量的授課時間。但是,作為一門課程,它的授課時間總是有限的。這是一對矛盾。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門課的授課任務,并且達到最優(yōu)化的效果,這是需要探索解決的問題。
為此,在不改變課程的基本授課內容的前提下,對課程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整合。在這個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教學內容要精、深、新。所謂“精”,是指教學內容的安排、取舍要精,要突出重點、難點、熱點,避免面面俱到;所謂“深”,就是講授的內容要有深度,既要忠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所謂“新”,就是講授的內容要有新意,能夠反映本學科在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方面的最新成果。
在“精、深、新”三字原則的指導下,把需要精講、細講的重點內容在時間上進一步膨脹,保證其能有足夠的授課時間,并采用多種方式,包括錄像、課件等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效果。
限于課時的約束,在精講、細講重點內容的同時,把這門課程中有些和其他課程重復并已經在其他課程中講授過的內容在授課時間上進行“瘦身”。如這門課程中的“審判制度概述”部分和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課程的授課內容重復;再如“刑罰執(zhí)行程序”部分和《刑法》課程中的內容也重復。對于這些重復的授課內容,在授課方法上采取“”的方式。對學生熟悉即已經學習過的內容,讓其自己總結,這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溫故而知新。
二、優(yōu)化教學手段和方式
(一)教學方式的改革
當前高校程序法課程對一些學生吸引力不大、教學效果不佳,其原因固然有研究方法方面的影響和學生個人方面的因素存在,但與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也有很大的關系。流程圖教學方法是結合程序法的學科特點,為實現教學目的和完善教學內容而采取的教學方式、手段和途徑,是教師施教和學生受教的方式。流程圖教學法運用的要點是:
1.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學生對刑事訴訟法的理論需求為出發(fā)點,以提高教學效果為落腳點,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教學看作教師與學生之間或學生相互之間的雙邊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采用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多向互動的原則,建立和諧、協調的師生關系,培育融洽、活躍的課堂氣氛,千方百計地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等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思考,由淺入深,使學生對《刑事訴訟法》課產生興趣。發(fā)掘學生的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運用學生天然的“向師性”特點,吸引學生好學、樂學、勤學和獨力思考。
2.多媒體演示教學
刑事訴訟法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刑事訴訟法課程的教學手段也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是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的一種方式。
運用多媒體演示表現刑事訴訟流程是最為直觀、形象的。這一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信息表達方式的豐富性、主動性及其功能的多樣化,其中音像資料能形象生動地反映刑事訴訟程序各個階段的特點和發(fā)展脈絡;而將文字、圖片、聲音鏈接為一個有機整體,制作成內容翔實、生動具體的教學課件,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知識。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對刑事訴訟法的學習有了立體感和直觀感,有利于理論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更深的印象,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更好地推動刑事訴訟法課教學的進行。
三、流程圖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刑事訴訟法課程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很容易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課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采取課堂提問、旁聽審判、辯論、模擬庭審、案例教學等方法進行教學,以增強教學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潛能
流程圖教學法突出了學生的個性和獨立性。大學階段是每個學生個性和獨立性充分展示的階段,大家非常希望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全面、充分而自由的發(fā)展。流程圖教學模式更強調學生的獨立自主,符合學生個性與獨立性發(fā)展的要求,給他們提供了表現的舞臺,學生們從不同的側面展現了自己的特長與才華。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
流程圖教學法突出了發(fā)展性。發(fā)掘了學生的潛能,任何人生來都有一定的潛能,甚至優(yōu)秀的潛能,如生理潛能、道德潛能、學習潛能等。流程圖教學模式強調由老師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掘自己的潛能。自信心不足甚至連自己能力都不相信的學生也驚詫于自己的進步。
“流程圖教學法”強調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倡“探究型學習”和“互動式教學”。教師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和學生已有的水平,因勢利導、按需幫助。只有在學生努力思考卻想不明白、努力去探索卻行不通的時候,教師才提供相應的幫助,或講解,或點撥,或組織討論,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做到學生需要什么,教師就提供什么。因此,學生要發(fā)揮潛能,開拓思維,自己去搜集、整理、分析相關資料信息,通過討論、辯論和總結等的研究、探索過程來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過程啟發(fā)了學生主動去研究、主動探索,教師通過精心地策劃與設計整個教學活動,構建了開放式的法學教育課堂。
參考文獻:
[1] 歐陽乾.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流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關鍵詞:SPOC;刑事訴訟法學;教學改革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亦隨之發(fā)生了重大變革。從慕課到SPOC課程,再從SPOC課程到微課,教育工作者們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這既為我國的法學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同時也給法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慕課,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簡稱MOOC),即大規(guī)模開放網絡課程。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完全顛覆了我們傳統(tǒng)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從2012年起,慕課教學席卷全球。世界各國的著名大學都開發(fā)了相關的慕課平臺。如Coursera,edX,Udacity等平臺。在我國,主要有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上海交通大學的“好大學在線”等等。在MOOC的四個關鍵詞中,Open(開放)是核心,Courses(課程)是內容,Online(在線)是時空形式,Massive(大規(guī)模)是結果、影響力。[1]慕課教學與傳統(tǒng)的大學課堂教學相比,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比如教學上沒有規(guī)模的限制、教學開放、成本低、以學生為主導等。慕課教學模式得到了部分學者的肯定,但是慕課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暴露出其缺點。比如,由于教學規(guī)模較大,幾乎沒有師生的互動,沒有正式的學分認證,學術誠信問題,課程的完成率較低等問題。[2]學者們對慕課教學模式進行反思之后,提出了一種SPOC的教學模式。所謂的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簡稱SPOC),中文意思是“小眾私密在線課程”。SPOC課程模式小而精,并能將線上與線下的課堂教學相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SPOC將慕課與課堂面授有機的結合,彌補了慕課教學的缺點。有學者指出,SPOC是MOOC與傳統(tǒng)校園教學的有機融合,是針對小規(guī)模、特定人群的,通過MOOC資源來改變傳統(tǒng)高等教育現狀的一種解決方案,其基本形式是在傳統(tǒng)校園課堂采用MOOC講座視頻或在線評價等功能輔助課堂教學。[3]SPOC教學方式與MOOC相比有其優(yōu)勢,得到了師生的認可,在我國的各大院校得到了推廣。
一、當前刑事訴訟法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教學理念較落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
刑事訴訟法學是法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是法學專業(yè)的核心必修課,同時也是國家司法考試(2018年之后的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刑事訴訟法的教學知識點較多,刑事訴訟法的法條也較多,在傳統(tǒng)的刑事訴訟法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較多的時間放在對基礎知識的講解上,著重講解刑事訴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訴訟理念,教師重點講解刑事訴訟法條的含義,學生課上抄筆記,課后學生花大量的時間看筆記,背法條。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概念的抽象,法條的枯燥,使得學生慢慢地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教學方式較單一,學生缺乏對刑事訴訟法的整體性認知
傳統(tǒng)的實體法教學中,注重對知識點采取“說理”式的教學,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的內容分為總論與程序論兩大部分,總論部分主要是講解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如刑事訴訟的理念、辯護、回避、證據、逮捕等,程序論主要是講解整個刑事案件的辦案的流程,從立案開始,偵查、、審判、執(zhí)行、再審程序。刑事訴訟法的知識點較多,相對刑法而言內容更抽象,傳統(tǒng)的“說理”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將每個知識點進行一一的講解,確實有利于各個知識點的掌握,但是卻往往忽視了這些知識點之間的有機聯系,使得學生對于各個知識點缺乏系統(tǒng)性的認識。
(三)過于偏重理論知識講解,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
霍姆斯認為,法律的生命在于實踐。刑事訴訟法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以研究刑事訴訟主體公、檢、法等國家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為其主要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必須掌握辦理刑事案件的程序,了解不同的訴訟主體在程序中享有哪些權利,承擔何種義務。學生畢業(yè)后,走上了法律工作崗位,但是實踐操作能力較差,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踐中發(fā)生的刑事案件,獨立辦理案件的能力差。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已經不符合培養(yǎng)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刑事訴訟法的教學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掌握法律職業(yè)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理應成為教學改革的中心。
二、刑事訴訟法學SPOC教學思路
(一)明確教學改革的目標
刑事訴訟法學SPOC教學改革的重點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中心。明確的目標定位有利于合理的選擇教學的內容。SPOC教學包括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兩部分,線上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講解,線下課堂上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實踐性教學上。有學者提出了,將教學的基礎性內容錄像化,實踐性內容課堂化的建議。
(二)線上教學的重點
SPOC教學是一種典型性的建構性學習,建構性學習主要是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在課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自主地觀看教師制作的視頻,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一般是每節(jié)課45分鐘,而視頻的時間一般要在5分鐘到10分鐘左右。學生通過視頻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刑事訴訟法的基礎知識點。同時,線上還要求學生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這樣的話,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線上的答題情況,合理的安排線下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將網絡上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引入到教學中,這樣可以彌補教師在教學中的不足。
(三)線下教學的重點
線下教學應該突出學生的參與性與主體地位。首先是教師對線上反映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為學生答疑解惑。另外就是組織學生對刑事案件進行討論。其中,線下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采取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從而彌補傳統(tǒng)刑事訴訟法教學的缺點。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情景教學法等形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實踐教學方式。
三、刑事訴訟法學SPOC教學的主要優(yōu)勢
(一)有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線上線下的教學中,學生經歷了“感知—理解—體驗—反思”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安排進行線上的學習,不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反復觀看,這是學生對新知識的初步感知,課堂上,學生在參加案件討論,情景模擬等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點不斷的理解和建構的過程,也是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成為了教學的參與者,學生的學習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學生從以前的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學生在線下的教學中,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去理解案件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有利于合理的安排教學課時,增強知識點的系統(tǒng)性
SPOC教學改革要求更多的時間用在實踐教學中,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某一個知識點老師講解只需要1節(jié)課時,但是實踐教學組織學生課堂上進行討論,模擬等活動,可能需要更多的課時,但是根據學校教學改革的需要,壓縮了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課時,由以前的一周4節(jié),變成了現在的一周3節(jié),一共是54個課時,課時的有限性與教學內容的繁雜產生了必然的沖突,這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SPOC模式破解了傳統(tǒng)的教學困境,不失為一條刑事訴訟法教學改革之路?!坝捎诨A性講授內容已經錄像化,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和學習中去?!保?]這樣,教師就不只是完成各個知識點的講解。而是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學生對知識有整體性認知。即教師通過對知識點的梳理,理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和脈絡,然后通過不同的形式,如圖形,表格,思維導圖等,講授給學生,從而增強知識點的系統(tǒng)性,有利于學生體系性思維的培養(yǎng)。
(三)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地方本科院校法學教育的定位決定了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學生畢業(yè)后,主要的就業(yè)去向是到基層的法律實務部門工作,從往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去向統(tǒng)計來看,大多學生都是到地方的基層法院、基層檢察院和律師事務所工作,因此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所以在設計刑事訴訟法SPOC課程時,必須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真實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也可以采取情景教學方式。即讓學生分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可以將學生分成“被告人及辯護律師組”、“檢察院組”、“法院組”等,讓學生針對教學的內容進行不同形式的情景模擬,每隔一段時間,小組之間可以互換角色。通過角色的互換可以使學生了解不同法律職業(yè)的特點和工作內容。在此模擬過程中,學生的法律文書寫作能力、法律思維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協調能力等都能得到全方位的訓練。這些能力都是從事法律職業(yè)者不可或缺的,而我們傳統(tǒng)的法學教育,卻往往忽視了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也會縮短課本與實踐的距離。法學院的專業(yè)課程一般是小班教學,人數是40人左右,這樣的規(guī)模既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利于小組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參與線下的各種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對刑事訴訟法的相關知識有整體性的把握。
四、SPOC模式下刑事訴訟法教學的具體步驟
下面我們以刑事訴訟法中的辯護制度為例,講解SPOC教學模式的具體步驟。首先,必須明確教學的目的,通過學習,學生必須掌握我國刑事訴訟法關于辯護制度的規(guī)定,學習的重點是:理解辯護律師在訴訟程序中享有哪些訴訟權利以及義務,辯護律師如何的行使其訴訟權利,如閱卷權、會見與通信權、調查權證權等,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的將辯護律師的訴訟權利羅列為若干個小點進行講解,學生課后反映,其并沒有真正地理解辯護律師有哪些訴訟權利以及如何去行使。通過教學,學生不僅要了解辯護律師享有哪些訴訟權利,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掌握辯護律在訴訟中如何具體地行使相應的訴訟權利。線上課前教學,教師將辯護制度中的“辯護的種類”、“辯護人的責任與地位”、“辯護人的訴訟權利與義務”制作成10分鐘左右的視頻,學生通過課前觀看視頻,了解辯護制度的基礎知識??赐暌曨l后,學生完成網上的作業(yè),作業(yè)的主要內容是,對我國辯護制度的基礎知識點進行測試,目的是要學生掌握我國辯護制度。測試完成后,學生可以將測試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在網上與老師進行交流,討論。線下課堂教學,根據課程網絡系統(tǒng)統(tǒng)計數據的分析,教師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點中的疑點、難點進行講解。重點講解辯護律師與非律師辯護人訴訟權利的區(qū)別。同時講解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關程序和規(guī)定,比如會見前如何準備,會見時要注意的問題,會見時如何與當事人進行交流等問題。對這一內容,可以采取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主導,教師設定一個在看守所中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情景,由教師在課堂上公布模擬的案情,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一般是5至6人,各小組的學生進行分工配合,經過討論確定角色的分工,包括辯護律師,律師助理,犯罪嫌疑人,偵查人員。課后各小組根據案情進行準備,熟悉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流程。在學生準備完成后,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中,每一小組將按角色進行模擬會見,其他的同學觀看完模擬會見后,對模擬會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在模擬會見結束后,教師對這次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課后,要求學生對這次活動進行總結,而且需針對這次模擬活動寫出自己的心得。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一步進行反思。在整個的情景教學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學生不僅了解了我國的辯護制度,而且對于整個刑事訴訟法的知識有了整體性的認識,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從而縮短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
五、SPOC教學中應該注意幾個的問題
(一)正確處理教學改革與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的關系
SPOC教學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司法實踐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的重要性。畢竟學生畢業(yè)后從事法律職業(yè)都必須通過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而刑事訴訟法學在該考試中所占的分值較多,所以,教學中必須處理好教學改革與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的關系。比如對歷年真題中的案例分析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而對于歷年真題中的選擇題,因為數量較多,教師可以把其設計成課后的網上作業(yè)。對于歷年真題中的難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也有學者建議將考題設計成游戲的模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
(二)注意教學案例的甄選
線下的實踐性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是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的關鍵。在以往的教學中,也會采取案例教學法,但是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存在著輕程序重實體的現象,刑事訴訟法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我國刑事案件的辦案流程,因而必須圍繞這一教學學目標來選取案例。并且在教學中,要更多地關注案件的程序,考慮知識的結構性,而不能只單純地考慮實體法的內容。另外,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也是在選擇案例時需加以考慮的一大因素。除了案例教材上的經典案例和指導性案例之外,也可以選取司法實踐中的熱點案件。
(三)注意現有考核方式的改革
刑事訴訟法的SPOC教學改革,要求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核心是實現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傳統(tǒng)的以期末考試作為學生考核重點的終結性評價方式,已經不符合當前教學的需求,必須要注重形成性評價。而形成性評價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如完成網上的作業(yè)的情況,網上的話題討論,尤其是在課堂上參與討論的表現以及參加活動中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即時、動態(tài)、多次對學生實施的評價,它注重及時反饋,用以強化和改進學生的學習。[5]
[參考文獻]
[1]桑新民.MOOCs熱潮中的冷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4(06):5-10.
[2]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01):85-93.
[3]徐葳,賈永政等.從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清華大學MOOC實踐的學術對話[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4):17-18.
[4]王竹.慕課的制作與運行指南———以中國大學MOOC首門法學類課程侵權責任法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