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數字教育資源應用范文

時間:2023-06-28 16:52:07

序論:在您撰寫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數字教育資源應用

第1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teaching,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enjoys popular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ifelong education of learners. At presen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 career lifelong educ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playe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y to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reakthrough time and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and fully integrate and share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關鍵詞: 數字教育資源;教學資源共享;國家精品課程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4-0234-03

0 引言

隨著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得教學過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空間。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新理念,使得學習的主體從各級各層面的學生擴展到社會公眾,學習的時間和地點從學校課堂延伸到終身教育的社會。學習模式的改變要求教育者要提供和創(chuàng)造豐富的、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并通過搭建共享平臺,匯集精品資源和特色資源,建立數字化教育資源對促進自主型學習和形成開放、高效的教學模式具有提升作用。

1 國內外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現狀分析

1.1 國內建設現狀

在國家級層面上,我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從2003年開始建設。其中,影響更廣泛的舉措包括以下幾方面:

1.1.1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國家資源共享課程)

2003年以來,我國首先在高等院校中開始啟動國家級精品課程遴選與建設工作,形成的課程資源集成在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中,截至2011年6月共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3835門,其中本科院校2583門、高職高專院校1043門。從2012年國家實施了國家精品課程向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提升的項目,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驗收合格第一批2686門課程。

1.1.2 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

經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六個單位共同參與實施的“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設項目于2007年啟動,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研究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機制、標準、技術與平臺,整合國家和高等學校等部門已投入建設的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及相關學習資源,并使用相關支持工具,建設相關系統(tǒng)和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優(yōu)質資源網上開放與共享。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公共系統(tǒng)建設項目之一。

雖然國家級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屬于本科層次“高等教育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的建設內容,但資源中心涵蓋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學習資源,不僅適合學歷教育,還涉及非學歷教育和專題教育。其中學歷教育涵蓋了研究生、本科、高職高專、廣播電視大學、到中等職業(yè)教育的不同層次。

1.1.3 專業(yè)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

2007年11月,在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建設工作協(xié)作委員會的推動下,啟動了共享型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工作,確定了首批建設的6個專業(yè)和召集院校。到2015年底確已在園林技術等122個專業(yè)開展高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

1.1.4 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

該項目于2011年11月啟動,作為教育部“十二五”期間“本科教學工程”的重要建設內容,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以高校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兼顧社會公眾,包括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內容的網絡視頻課程和學術講座通過“愛課程”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易”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1.2 國外建設現狀

1.2.1 大學公開課程

國外知名高校利用網絡免費提供公共課,使高校的優(yōu)秀課程和教學資源向世界科學愛好者開放已開展近10年。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萊斯大學和英國公開大學是主要的代表院校。

國外大學公開課程的課程網站使用便捷,不需要用戶注冊登記,對所有人都公開和免費,由于公開課程不是遠程教育項目,也不是大學的網絡課程系統(tǒng),因此不提供學習者入學途徑、不提供呈現或替代實際教室環(huán)境中的交互、不提供與教授的直接交互,也不授予任何證書和學位。

1.2.2 政府支持的數字化資源共享平臺

世界各發(fā)達國家政府均重視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目前,世界各國影響較大的教學資源平臺有美國教育資源門戶網站(http://)、美國教育資源信息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網址:http://eric.ed.gov/)、澳大利亞教育網絡(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網址:http://edna.edu.au/)、加拿大學習對象庫(Edusource Canada網址:http://edusource.ca/)、英國國家數字化資源中心(National Digital Resource Bank網址:http://.uk/)。這些網站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例如美國教育資源門戶網站,其特點是該網站中沒有放置任何教育資源本體,主要是通過一個教育資源元數據描述的記錄數據庫加一個搜索引擎,把網絡上各類教育資源聯(lián)系到一起,為美國乃至全球的教師、學生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資源信息。

1.2.3 專業(yè)公司制作課程

專業(yè)教育公司制作由頂級教授講授的課程并發(fā)行出版物,以The Teaching Company和The Modern Scholar最具代表性。The Teaching Company,稱TTC,是一家制造全美國頂級教授演講錄音及錄影的公司,由它推出的課程簡稱為TTC course。因注重課程的學術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與終身學習的觀念相符合,在業(yè)界享有盛譽。TTC course主要面向成人教育和終身教育,雖然課程等級屬于大學本科層次,但課程內容并不過于專業(yè),此外也有專供高中生的系列課程。公司官網站是課程教學資源的運行平臺,為方便學習者的使用,平臺上的每一門課程都印有大綱、參考書目、教授簡介、思考問題的補充小冊子,還提供全文的文本、MP3下載。

2 國內外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情況比較

2.1 國外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情況

國外數字化資源建設的普遍特點是通過政府立項,由政府或基金提供建設資金,建成的資源則免費共享。具體如表1所示。

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的教師習慣在學校內部利用網絡平臺構建課程空間。加拿大百年理工學院(Centennial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德國馬格德堡大學(Otto-von-Guericke-Universitat Magdeburg)等院校均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公開的課程資源學習,學生通過教師構建的課程空間,接受學習任務、接受教師指導、并利用網絡提交學習成果。

2.2 國內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情況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共享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以政府辦學為主的辦學模式保障了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集中開發(fā),應該看到,我國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資源的同時,在線教育資源在國家級共享平臺建設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距。到目前為止,可以無限制范圍的資源共享平臺主要有中國大學MOOC在線免費學習(http://),國家開放大學的開放課程。再有就是限定范圍使用的資源共享平臺,包括區(qū)域職業(yè)技能培訓包和職業(yè)院校的專業(yè)資源庫項目。

3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策略

提高教學質量和優(yōu)化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就是終身教育理念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搭建與完善。在教育資源的內容與功能都齊備后,則需要慎重考慮硬件和軟件的有機結合。本文提出設想出一些策略,具體如下:

3.1 構建策略

使信息的采集、交換和流通有序化是構建職業(yè)教育信息庫的根本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資源分配合理、開發(fā)高效、效益共享。我們可以編織出一種分布式結構,即一個區(qū)域性的教育信息數字化教育資源結構模式分區(qū)分層。這一式結構,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育資源分散的局面,開創(chuàng)全新的具有整合性質的綜合數字化教育資源。從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頻率,進而有利于教育教學信息共享、交流和開發(fā)。

3.2 應用策略

職業(yè)教育一直推崇的就是學以致用,而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肯定也離不開這個方向。基于“政府主導、專家引領、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建設應用策略應為從總體進行設計規(guī)劃、以科研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以課堂為焦點,做到重點突出、管理有序、各具特色。即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根據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及時要更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內加強培訓,對外加強實踐。

具體來說,首先,嘗試引入一些新的理念,例如基于CIS理念,可以加強信息教育的文化底蘊,體現不同教育的文化及內涵;加強設施建設,優(yōu)化應用環(huán)境的信息化平臺。二是完善學校辦學機制,根據辦學宗旨及目標,制定總的的發(fā)展規(guī)劃,不斷更新和完善基于信息化應用的管理制度,從而能實現科學化管理。三是開展全方位的受眾者培訓,因為資源使用者的整體素質是整合應用資源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進行適當的教師培訓和學生培訓是很有必要的,能有效提高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四是以任務的完成結果來檢驗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效果。圍繞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這個中心,聚焦課堂,通過對學習資源的應用程度,來判定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程度,用來檢驗既定任務的同時,也可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五是打造數字化云平臺模式。利用事前設想時候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學習的科研模式和先預習后展開,在展開中互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并利用數字化云平臺或互動平臺開展教學科研活動,使數字化教育資源成為以應用的主的平臺,并可加入“主題探究”模式、“人機對話”模式、“網絡互動”模式和“同伴互助”模式作為新的教育模式。

3.3 內容策略

目前,我們可以利用J2EE可視化組件技術、并基于P2P平臺,搭建數字化教育資源平臺,從而達到統(tǒng)一登錄,管理分層化,查詢、統(tǒng)計智能化,實現“建設、管理、評價、應用”的一體化。數字化教育資源管理系統(tǒng)分為資源管理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管理系統(tǒng),資源管理系統(tǒng)包括題庫、課件、文獻、媒體素材和網絡課程等方面,系統(tǒng)管理系統(tǒng)應包括計費、安全、維修、檢測等方面。該系統(tǒng)能為教師、學生和管理員提供資源檢索、權限管理、資源審核、資源及費用計算等多個方面的服務。

3.4 評價策略

教育Y源信息只有經過評價并得到相應地反饋,才能使應用者掌握適合自己的資料。所以,建立適當的測評體系和評價標準,有益于使用者篩選學習信息及提高信息使用效率?;趥鹘y(tǒng)的測評方法,我們可以從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來對數字化數字化教育資源進行評價,定量評價即從客觀的角度對教育資源進行量化,按照量化的分數或者指標來定義資源的利用率即好壞;定性評價即被測試主題從主觀的角度對教育資源進行篩選與評估,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判斷教育資源的性質和發(fā)展趨勢。無論是定量還是定性的評價,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接受程度及偏好,偏好越高,越受到歡迎,從而會帶了更大地訪問量,也會相應的激勵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維護。

在終身學習理念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在職者和職業(yè)院校的學生選擇通過網絡平臺的職業(yè)數字化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選取職業(yè)性學習資源,作為學習的輔助。因此,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必須符合未來職業(yè)崗位群的發(fā)展趨勢,緊跟不斷提升的科學技術水平,根據復雜多變、多樣等未來工作任務的特點,在職業(yè)教學資源的選擇上,不僅分析工作過程中可見的操作行為,更要提煉分析相應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特別是包括判斷、推理和決策在內的認知技能。除了與工作過程聯(lián)系緊密以外,還要將內涵延伸到帶有“經驗積累”、“主觀認識”等特點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及習得,并掌握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策略。使得學習者一方面通過資源學習,幫助其順利完成某一項操作或某一個任務,另一方面在學習中鍛煉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曹軍,章建新.基于能力開發(fā)系統(tǒng)的高職專業(yè)教學模式改革[J].成人教育,2013(12).

第2篇

關鍵詞:數字化;教育資源;小學教育

隨著科技不斷的融入生活,現代化信息技術對當今小學教育事業(yè)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代小學教育也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逐漸轉向課堂教學加網絡課堂的方式,2000年我國開始實施“校校通”,以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學習的有效結合以及實時溝通。[1]但因為數字化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政府大量的資金投入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造成了資源浪費現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增加教學形式,提高師生教育以及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點及特長,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造能力,對現代小學教育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概念及類型

(一)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概念

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沒有明確的概念,有人認為數字化教育資源是通過信息技術處理的多媒體材料,[3]也有人認為其不僅是數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認知的工具,[4]或是各類現代化教育信息資源的整合。[5]綜合以上概念,筆者認為數字化教育資源是以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載體,形成的非物質化信息,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以及交流平臺等,都可稱為數字化教育資源。

(二)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類型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將數字化教育資源分為媒體素材、試題、試卷、課件、案例、文獻資料、網絡課程、常見問題解答和資源目錄索引九類。但依據其性質主要可分為預制型素材資料和實時流平臺兩大類。

1.預制型素材資料

預制型素材資料資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們直接下載觀看學習的資料,如媒體素材、試題試卷等,人們可在網上自行下載,學習或練習,批改練習結果以及觀看相關學習資料。該類型的學習素材主要有量多、學習時間自由的特點,人們可自己調整學習時間段,同時網絡中學習資源豐富,人們可獲得大量相關訊息,重組碎片時間,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以及時間利用率。但對于自制能力差的學生約束能力較低,也無法有針對性的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線學習交流平臺

在線學習交流平臺是由相關老師在線指導,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給出回答與指導。該類型的教育資源受時間限制,無法自由選擇學習時間,但能夠實時有效的將老師、學生、家長聯(lián)系起來,及時了解學生在家里或者在學校的不同問題,對癥下藥,有利于根據學生的特點激發(fā)不同學生的興趣。

二、數字化教育資源使用現狀

(一)有效利用的資源形式較為單一

大多數學校的多媒體教學形式都是以PPT上課為主,多為文本、圖片等資料,將教科書上的內容搬至PPT中,配以圖片,沒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資源,活動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現有的PPT教學與傳統(tǒng)的講義板書講課差別不是很大,造成資源利用不完全的現象明顯。

(二)教師使用數字化資源教學的能力良莠不齊

各學校教師團體年齡差距都較大,新進的年輕教師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使用更為明顯,而老教師已習慣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不能較快的適應適應信息技術的變化。很多老教師甚至不會制作PPT,更不會使用網絡教學,以及數字圖書館資源。而較為年輕的老師使用這些資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與時俱進。

(三)各學校資源配備之間差距較大

現代小學教育資源差異明顯較大,城區(qū)小學與農村小學之間的教育資源配備具有明顯的差別,雖然現代教育要求每所學校都配有聯(lián)網多媒體教育資源,但城區(qū)小學資源明顯更豐富,包括數字圖書館,學校之間精品課程共享網絡平臺,以及各種視頻音頻資源。而許多偏遠農村不僅師資力量不強,學校數字化資源配備也明顯不及城區(qū)小學。

三、數字化教育資源在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過于忽視以及學科教師自身的應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學校充分意識到數字化教育在未來教育中的地位,大力發(fā)展數字化教育,重視數字化教育資源,忽視其他卻陷入了“唯技術主義”的誤區(qū)。一切以數字化技術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體地位。技術是死的,人是活的,技術應為人而服務。數字化技術應該是在以人的主導下進行,為真正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而進行建設。而有的學校對數字化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過于依賴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寄希望于傳統(tǒng)的“粉筆與黑板”模式,雖有數字化資源,例如多媒體等,卻不知利用,以致資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另一方面,部分學科教師自身知識結構老化及自身應用能力有所欠缺,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利用的理念還未轉變過來,不知數字化教育的特點與優(yōu)勢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絕,無法真正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無法發(fā)揮其真正價值。

(二)客觀原因:數字化教育總體尚處于發(fā)展階段

近三十年來經濟的騰飛帶動了國家各個層面的發(fā)展,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字化教育也因此來到了我們面前。一、二線城市的教育資源相對而言比較豐富,因而數字化教育水平相對較高。而三線城市及鄉(xiāng)村小學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匱乏,因而數字化資源配置也較差。雖然近年來國家在大力推廣數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長,我國數字化教育尚處于發(fā)展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規(guī)范化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及評價體系,各個地區(qū)各所小學各自為政、自行其道,沒有專門的學科數字化教育網站,數字化教育設施也參差不齊,數字化教育資源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無用之功,數字化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總體而言,數字化教育雖然起步晚,但發(fā)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四、應用策略研究

(一)擺正數字化教育在教學中的位置

小學學校應該從管理層面上擺正數字化教育的位置,不應過分重視或忽視數字化資源。數字化教育應該是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參與教學,一切為提高教學質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數字化資源可以作為教學工作評估的一個方面,同時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加強學科教師利用數字化資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設施的投入資金,建設校園網絡。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與數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結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學教育質量與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及數字化資源共享渠道

數字化教育不應該停留在表面層次上,而應深入到深層次里面,不應停留在理論研究之中而忽視應用。我們應該以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以國家教育部門的政策為主體,聯(lián)合學校及一些社會相關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數字化教育資源課程及評價體系,分學科建設不同的專題網站,分學科搭建相關的交流平臺。同時建立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及完善資源共享渠道,使師生能夠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定時更新和整理數字化教育庫,深層次整合數字化資源,避免重復建設,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島”。在地區(qū)甚至國家層面上進行信息交流及資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引導下,建立優(yōu)質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及共享渠道,盡可能降低數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三)轉變學科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建立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推進數字化教育

數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過程的。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知識結構老化,對新事物產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賴于傳統(tǒng)的“粉筆與黑板”模式,這很顯然是不符合新時代新時期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對待新生事物,同時提高自身對信息時代的認知,充分認識到數字化教育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的,積極學習新技能,將數字化技術與自身的教育理論相結合,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師生攜手共贏

數字化教育過程不應以教師為主導,同時也不能以學生為主導,而應是兩者共同合作,攜手共贏的過程。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學習質量高低是衡量教學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的知識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動地接受,被動地理解,而在現代數字化教育下則不然,教師在數字化教育下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并進行積極互動,使教學水平在互動中得到提升,使師生情誼在互動中得到升華。

五、結語

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能夠改善小學教育模式,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增加小學教育趣味性,同樣可以加深小學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現代小學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策略,使學校認識到數字化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統(tǒng)完善的課程與評價體系,同時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與學生一起提升教學質量,激發(fā)小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造能力,對現代小學教育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者:袁濤美 單位:安義萬埠鎮(zhèn)大團前小學

參考文獻:

[1]杜興義.關于中小學“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鳴.基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小學課堂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3]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08).

第3篇

配制是基礎、培訓是關鍵、應用是核心。硬件設備和軟件資源只是項目順利實施的基礎條件,應用才是整個工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其應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整個項目實施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基于教學點不同學科課程的數字教育資源的特點,結合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應用經驗,研究探討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的教學應用模式,為各學科課程與數字資源整合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為學科教學提供教學指導,更利于優(yōu)質學科數字教育資源作用和效能的發(fā)揮。

一、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的特點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提供的資源是專門針對全國6.7萬個教學點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制作的。資源覆蓋了小學1-3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音樂、美術和體育8個學科。具有科目齊全、模塊管理的特點。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以人教版教材為主,采取“一站式”服務,根據教學進度,將課程教學所需要的軟件資源以WEB課件的形式匯聚在一起,只需瀏覽器即可方便在線使用,也可以下載離線使用。每門學科的資源都包含“教師上課”“學生自學”、“拓展資源”三個模塊。

二、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模式

通過實踐探索,我們總結出三種資源應用模式。即直播模式、多媒體組合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圖:

1.直播模式。直播模式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按照“教師上課”或“跟我學”資源編排的順序,來組織開展教學。直播模式分為兩種,一是課件直播模式。二是視頻直播模式。

2.多媒體組合教學模式。多媒體組合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和教學設計,選取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包中相關的素材,加入到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達到分散難點、突破重點的一種教學應用模式。這也是當前教學點課程教學中應用較廣的一種教學模式。

第4篇

關鍵詞 數字資源;高校;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18-0073-02

眾所周知,在我國信息化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20年是我國信息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年代;20世紀90年代美國副總統(tǒng)阿爾·戈爾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法案,1993年9月,美國政府宣布實施一項新的高科技計劃—“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此為因特網的雛形;這是信息產業(yè)應用基礎的第一次騰飛。

隨著人們對信息的渴求和大規(guī)模應用,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2009年1月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公開肯定了IBM公司信息發(fā)展的思路,目前IBM的“智慧地球”戰(zhàn)略已經得到了各國的認同,這被認為是繼“信息高速公路”之后的又一次飛躍。對于中國信息業(yè)的發(fā)展而言,已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和勇氣,在2009年8月上旬,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在無錫視察工作中明確提出建立“感知中國”的任務。這應是中國與世界信息強國最接近的概念性規(guī)劃。

1 數字資源在高校的發(fā)展

信息化的建設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得以共享,數字資源作為信息網絡中的資源子網是一種軟資源,高校中的各種信息資源都是數字資源的集合,隨著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的發(fā)展,高校作為重要的科研單位責無旁貸;“數字校園”的提出是源于1990年美國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的研究項目,我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后,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來推進我國的教育改革。

目前大多數高校均把數字化校園作為興校之本,國家為了加強高校對于網絡信息方面的規(guī)范性,提出了由清華大學主導并承擔運營,建設符合自己特色的教育科研網絡—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目前已經基本連接了我國各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成為了一個大型的中國教育信息搜索系統(tǒng)。

高校對數字資源在其應用上的認識主要表現在:網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網絡化的推進是一種趨勢,各校對于網絡基礎的建設都有相當的經驗,個別高校已經開始了下一代互聯(lián)網絡IPV6的研究和實驗,網絡化的發(fā)展已經完全突破了現有的時空限制。信息化是基于網絡化發(fā)展而出現的名詞,它是從傳統(tǒng)的工作流程及實體中抽象出來的,是基于信息獲取、傳遞、解釋的一種方法。智能化是基于智能設備的一種技術,結合網絡化與信息化的基礎而產生的;當今熱門發(fā)展的物聯(lián)網都是基于多種智能交互的結果。由于我國數字化發(fā)展較晚,在建設過程中難免出現多種不適的情況,利用數字資源最終的目的是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這才是高校在應用實踐中的落腳點。

2 數字資源在高校應用中的問題

由于我國高校在數字化校園過程中的滯后性,導致了高校數字資源在應用中的各種問題,最后形成信息孤島;據不完全統(tǒng)計,85%的高?;蚨嗷蛏俚拇嬖谛畔⒐聧u的現象,而且絕大部分是非常嚴重的。在我國的高校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2.1 方案中缺少對應用系統(tǒng)的分析

在建設數字校園之初我們都會形成“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概念,但在正式實施時,對高校資源的應用了解還不夠,需求分析不夠是導致信息孤島的出現原因之一;而且在提出總體規(guī)劃時,多數高校是偏向于對網絡結構的架設,也就是說通信子網的建設為先,未過多全盤考慮所需要承載的業(yè)務需求(資源子網)。

2.2 應用領域的隔離

在大部分高校中,數字化校園主要是基于傳統(tǒng)的網絡而出現的,主要應用于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消費一卡通系統(tǒng)、學籍管理系統(tǒng)以及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電子注冊離校系統(tǒng)、課件及學習資源等。

在每個高校提出建立數字校園之初,都對各部門進行數字校園的培訓工作,但在建設時各部門自成體系;學生、教職工不得不記住不同的賬號密碼來獲取信息了,同時在建設時缺乏公共基礎數據平臺,信息標準亦不同意,應用系統(tǒng)之間的共享性基本不存在。

2.3 后期整合數據難度較大

由于數字化校園建設已經推進了十多年,大部分院校都基本實現了個體的信息化、數字化管理;但對于真正的數字校園的功能還相差很大,前期建設對各獨立基礎平臺的搭建、元數據的采集、數據格式及信息標準的獲取不盡相同;導致了在發(fā)展數字化校園時,規(guī)模和復雜性成幾何級數的增加;無法達到統(tǒng)一的功能。

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認識到了平臺數據整合的重要性,但由于長期的建設,各平臺的數據已趨于完善,要整合整個數據平臺,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數據標準及格式,采用統(tǒng)一數字基礎平臺來進行基礎信息共享,此時難度與工作量已非常的龐大;加之部分高校的“適用即可”的應用方針也加大了后期改造的難度。

3 解決辦法

目前國內外也有相關學者對其研究,并竭力的進行數據整合,當前在高校信息孤島中的整合理論主要基于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即為企業(yè)應用集成技術,它將用于不同應用方案中的不同平臺采用異構的方式進行集成。但作者認為要使高校的數字資源能夠為高校更好的服務,首先要在思想意識上加強對數字教育資源以及數字化校園的概念認識,這需要校領導牽頭對實用性部門的業(yè)務分析,從而抽象出能夠實現相關數字業(yè)務的流程;其次要在資源庫建設時建立自己的元數據標準及格式,統(tǒng)一數據標準是為了更好的在底層進行數據的統(tǒng)一;最后在此基礎上找出相關的應用需求,從而達到相關資源在數據庫中的共享目的,以此避免重復建設以及信息孤島的出現。

大部分高校都已經建立了各應用的信息系統(tǒng),能否做到在現有數據和平臺上進行數字校園統(tǒng)一的改造,達到盡可能消除信息孤島的目的;國內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此課題的重要性,提出了多種解決途徑,如:建立平臺間的結構來實現數據的共享、采用中間件的方式來進行相關平臺的融合等等技術。筆者認為無論哪種技術只要在可容忍的操作及時空范圍內達到整合信息資源從而消除孤島是其核心,要消除這種現象,關鍵在于讓校園中的信息資源能夠在不同的應用中流暢的應用、共享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這需要在原有的數據應用系統(tǒng)中,對各應用系統(tǒng)、數據及網絡環(huán)境進行全方位考量,從而進行整體設計,對已經形成了的數據結構進行抽象達到整合的目的,對其整合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對各應用環(huán)節(jié)的源數據采集。

2)對各環(huán)節(jié)數據進行以建立數據中心的方式存儲,形成大數據中心。

3)各應用的不同、用戶視覺的變化以及信息的范圍與權限進行組織分類。

4)從應用的局部視覺到全局的信息資源展現建立統(tǒng)一的跨應用的數據平臺了;從而完成數據標準建立、數據交換流通和數據的共享。

4 總結

數字校園化是每個高校工作者所關心和關注的,在各高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島,我們只要在前期規(guī)劃的時候關注資源子網的建設以及相關應用的抽象,從而通過建成數據中心來實現統(tǒng)一平臺的建設。

項目基金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

參考文獻

[1]馬社亮.電子政務工程中信息孤島現象原因分析[J].電子政務,2007(04).

[2]符曉薇.如何走出電子政務信息孤島[J].商業(yè)時代,2006(13).

[3]吳樣平,丁乃鵬.從“囚徒困境”看教育信息孤島的形成[J].情報科學,2005(02).

[4]王宏禹,梁俊山.解析高校電子政務信息孤島[J].管理觀察,2008(20).

[5]馬社亮.電子政務工程中信息孤島現象原因分析[J].電子政務,2007(04).

[6]郝曉冰.談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J].教學研究,2006(03).

第5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字教育資源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迅速推進,數字資源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教育領域,地位也愈來愈突出。在教學中應用數字教育資源,既給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提供便利與支持,也給教與學帶來挑戰(zhàn)和革命性的意義。實踐證明,教學中有效地應用數字教育資源,對于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在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和課題《數字教育資源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字教育資源的應用。

1應用數字教育資源,課前準備是前提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字教育資源的應用,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要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要以動畫的形式吸引學生,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知識,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降低教學難度,要組織和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和探索獲取有關的知識,真正做到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為此,課前選擇、準備數字教育資源至關重要,是應用數字教育資源的前提。

教師課前準備數字教育資源,必須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班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室里多媒體設備情況,為依據進行充分準備。數字教育資源的準備和應用方式:一是直接全部應用。即教師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將教學光盤上的、網上下載的及他人的等數字教育資源,不作大規(guī)模調整,直接全部應用于課堂教學;二是優(yōu)化整合應用。也就是教師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利用課本資源、數字教育資源和其它有價值的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再應用于課堂教學;三是自制開發(fā)應用。即教師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利用計算機和其它媒體設備,自制開發(fā)數字教育資源(如課件、微課等),應用于課堂教學。

如教學《扇形統(tǒng)計圖》前,對網上下載的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后配上聲音,制作成圖文并茂,聲、色具備的數字教育資源。上課時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一下就明白了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及作用。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應用數字教育資源,明確價值是關鍵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數字教育資源,必須明確其應用價值,切忌為用資源而用資源?!稊祵W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應用數字教育資源的真正價值在于實現原有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甚至達不到的效果。

因此,作為教師,一是要把握哪些知識的教學應用數字教育資源會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哪些知識用傳統(tǒng)的教學也能達到良好效果;二是要把握哪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應用數字教育資源能起到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或能起到師生互動、及時反饋等作用。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有關空間位置、方向、幾何初步知識及低年級數的認識等知識,一般應用數字教育資源會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印象;有關公式推導、數量關系分析等教學,一般應用多媒體課件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數量關系的分析方法。

3應用數字教育資源,提高效益是目的

與傳統(tǒng)教育資源相比,數字教育資源所具備的處理技術數字化、處理方式多媒體化、信息傳輸網絡化、學習資源系列化、使用過程智能化、資源建設可操作化等特點,也越來越明顯。恰當地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也越來越突出。

3.1應用數字教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素材。

與傳統(tǒng)教育資源相比,數字教育資源能彌補課本和教師知識的不足,學生能通過一些好的網站獲取信息,并在課堂中交流,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素材,也能提高n堂教學效益。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前,布置學生課外作業(yè):網上查找圓周率的相關知識,準備在上課時交流。學生通過網上查找,既找到了圓周率的一些知識,也找到了祖沖之的π值和劉徽的割圓術及他們在全世界享有的聲譽。通過課堂中的交流,學生在了解有關圓周率知識的同時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素材,既增長了知識,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2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還原知識生活原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數字教育資源,能將數學知識賦予生活的原型。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學科問題,又能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如:《認識時間》教學,應用課件中的情景圖:上學圖中鐘表上的上學時間、放學圖中鐘表上放學時間、星期天圖中鐘面上的起床、吃早餐、出去玩、回家、吃午飯,看電視等的時間。這些時間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學生能輕松的學到知識,并能運用學到的知識,準確的說出每件事情的時間。

3.3應用數字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字教育資源的知識面廣、信息量大,能快而準確的呈現我們所需的信息或資料,能增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一方面用課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圓形車輪的汽車向前滾動的情景。另一方面用課件設置各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回答。這樣,通過輪子動態(tài)、清晰的“演示”過程,使學生輕松地領悟到車輪造成圓形的原因,正確建立圓的概念,明白“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的道理,通過設計的練習,鞏固學生對圓的知識的認識。

3.4應用數字教育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第6篇

數字教育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條件,真正為農村學校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個新的教與學的平臺。數字教育資源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感性材料,化靜止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具有聲像結合、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動態(tài)逼真、易于操作等特點。恰當使用數字教育資源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觀察更有目的,思維更為活躍,興趣更加濃厚,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在小學教學中如何應用數字教育資源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應用數字教育資源的聲像材料,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對學科的熱愛

數字教育資源中包含著豐富多樣的聲像材料,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學習,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在教學時,單純的講解是無味的,教學效果也差。如果能根據兒童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lián)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動機、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參與,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讓學生視學習為樂趣,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數學“長方形的周長”時,一味地運用公式計算周長,學生會感覺到比較厭倦。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應用數字教育資源中的“擴展資源”,出示了一道思考題:把一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剪成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之和與正方形周長有何變化?把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它們的周長又有何變化?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想象,然后再用電腦演示。演示過程中,畫面不斷閃爍,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長的變化。學生通過觀看演示,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最后讓學生互相討論得出結論,就這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解決了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同時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愛。

二、應用數字教育資源的豐富表現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面向農村廣大學生,引入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從根本上改變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傳統(tǒng)模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踐證明:小學生對現代數字教育興趣非常濃厚,普遍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內容豐富、生動直觀,易懂、易記,便于理解。廣大教師普遍認為教學光盤和衛(wèi)星資源學科比較齊全,內容豐富,適應面廣,實用性強,符合農村學校的教學實際,大大彌補了學校資源的不足。教師在教學中根據需要,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綜合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使課堂呈現動靜交錯、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了師生教與學的興趣,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學校師生還根據學習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動在網絡中瀏覽和下載有關學習內容,拓寬視野,自主學習,增長見識,豐富生活。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全新的改變,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在學生中逐步樹立,師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增強。

我校教師在利用“工程”提供的資源和手段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易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容易使學生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容易實施啟發(fā)式教學,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三、應用數字教育資源的可控制特點,可以教會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找準事物的教學特征

資源的可控制性,是指資源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選擇地再現所需要的內容。數字教育資源包含課堂實錄、動畫、演示文稿等,它們都具有良好的可控制性。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知覺活動。學生對觀察的目的越明確,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不分主次,印象模糊,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特征。恰當應用數字教育資源中的錄像、動畫等,就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在觀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點,從而教會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發(fā)現、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四、應用數字教育資源的多媒體優(yōu)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字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在于包含大量的多媒體素材,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tài)圖像,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又能伴隨著圖像的變化、動聽的音樂,誘發(fā)學生愉快的學習情緒。幫助學生審題,理解題意,讓學生順利地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學生遇到知識重難點往往不容易解決,這時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學生感知的過程,把視覺聽覺協(xié)同利用起來,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其他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

五、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優(yōu)勢,開闊學生視野空間,提高綜合能力

第7篇

隨著教育資金投入的增大,教育資源的形式和種類都在增多,但這些教育資源普遍存在應用較少的現象,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開展區(qū)域數字化教育資源需求與應用情況調查,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本次調查,通過了解中小學教師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的態(tài)度、意見和建議,分析中小學教師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現狀和需求,探究資源建設、應用和共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以便在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和購買中做出科學決策。

1 充分重視信息化建設

當前,從國家層面到各省級政府,都高度重視信息化教育教學,并將資源建設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重點工作來抓,并以實現“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和“提高教育質量”為最終目的?!秶医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應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為重點,以建設、應用和共享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為手段,促進每一所中小學和幼兒園享有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幫助所有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自主學、終身學習能力。

目前,資源建設相對滯后的現狀影響著區(qū)域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優(yōu)質資源難以分享,教育資源不均衡,學校之間師資力量差距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用戶體驗的優(yōu)質資源傳播與分享渠道,提供家家可接入、校??煞窒怼⑷巳艘撰@取,時時可學習的資源應用公共服務體系,是實現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提供師生信息化素養(yǎng)、構建學習型城區(qū)的關鍵所在。滿足不同使用者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需求,開發(fā)個性化的教育資源,發(fā)揮教育資源在創(chuàng)新性和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中的潛在優(yōu)勢,是開發(fā)和應用各種教育資源的重要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以中小學學校教師為調查對象,分別在教育資源的來源、整體現狀以及需求等角度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 調查研究基本情況

2.1 區(qū)域教育資源網應用情況

從浙江教育資源網應用情況來看,有51%來自小學、35%來自初中、10%來自高中、3%來自其他,小學教師參與活躍度最高;教師最常使用的資源類型是媒體素材占34%,其次是課件、案例(圖1);媒體格式文本、視頻、動畫在教師經常使用的媒體格式情況中排前三位(圖2)。由此可以看出,教師需求最多的主要是一些可能直接應用于教學中的資源。

2.2 調查問卷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對全省中小學教師的調查,了解全省中小學教師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需求與應用情況。本次調查采用網上問卷方式,調查區(qū)域為杭州、紹興和臺州等,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教師所用教育資源的來源、教師對各種資源類型的需求、教師對資源表現形式的需求等。調查獲得有效問卷846份,其中小學教師428名、初中教師236名、高中教師182名。因此,本次調查在選擇上具比較廣泛的代表性,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 調查研究數據分析

根據調查,反映出了區(qū)域中小學教師對不同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需求。

3.1 教師所用資源的來源

隨著教育信息化深入開展,教育領域的數字化資源越來越豐富,中小學教師獲取教育資源的方式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調查數據顯示,在教師獲取教育資源中,從互聯(lián)網搜索下載的占79.33%,配套教材占55.67%,自己制作占47.33%,從省市縣資源網中獲取資源較少,這主要是由于市縣資源網中有效資源缺乏,資源更新速度較慢,單向型的資源過多,缺少真正即時交互等。從圖3中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高中教師自己制作占59.57%,信息技術水平比小學相對較高。

3.2 教師對資源類型的需求

教師需要什么樣的資源?什么是有效的資源?如何滿足教師教學和教研的需要?這是資源建設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只有了解教師的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

調查顯示,在教育資源類型需求方面,教師最為關注的是課件,占所有類型的86.42%,其次是媒體素材占72.19%和案例占53.97%,對文獻資料和教與學工具的需求相對比較低。通過研究能夠發(fā)現,教師需求大的類型與課程教學存在密切聯(lián)系,對于其他資源類型需求也比較高,這說明教師需求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從圖4中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對需求程度上稍有所差異,因此在進行資源建設時,可根據實際需求情況,有側重地對資源進行建設。

3.3 教師對資源表現形式的需求

調查結果顯示,就表現形式而言,目前中小學教師最需要的是視頻資源,其次是圖形/圖像和動畫,對音頻和應用軟件的需求相對比較低。由此推斷,中小學教師需求最多的主要是一些成品性資源,可以直接應用于教學,僅注重資源的工具性,卻忽視了資源的擴展性。從圖5中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初中、高中教師比較關注文本類資源。

4 提升區(qū)域資源建設與應用的策略建議

4.1 推進資源分平臺建設

教育資源已成為教師們開展教學活動的普遍需求。然而,經過十年的實踐檢驗表明,無論是企業(yè)開發(fā)的資源庫、還是各地區(qū)自行建設的本地化資源,其使用率都比較低,大多數教師在需要資源支撐時會直接去搜索引擎搜索。只有實現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間的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才能為教師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以滿足其日益多樣化的數字化教育資源需求。

因此,要加快推進資源分平臺建設,推廣市縣區(qū)應用試點工作,促進地區(qū)開發(fā)本地特色資源;啟動校級資源分平臺建設,促進學校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從而真正實現區(qū)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使分布在不同地區(qū)、學校的教育資源能夠充分的利用起來,為各級各類教育部門和廣大師生在教育資源的使用、管理、更新等需求上提供有效的平臺。

4.2 搭建網絡學習空間

要維持教育資源建設的生命力,實現資源的不斷更新和維護,單純依靠區(qū)域教育資源平臺自身的建設是不可能的,僅依靠教育專家和優(yōu)秀教師來建設也是不夠的,如何能把更多的教師從資源的使用者變成資源的共建者,才是使數字化教育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

構筑開放的學習交流環(huán)境,為每位教師學生提供一個集學習、工作、交流于一體的網絡學習空間,集成相關的各種功能模塊,通過提供應用和信息內容聚集以及個性化表現、搜索服務、Web應用訪問、個性化定制等功能來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學習空間創(chuàng)建了優(yōu)質資源開發(fā)、儲備、分享的新路徑,開辟了優(yōu)質資源共建共享的新領域,形成教師個體專業(yè)成長、同伴互助、校際合作、區(qū)域合作的學習交流環(huán)境。

建好空間是根本,用好空間是關鍵,通過促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空間建設服務教育教學、提高教育質量的基本目標。借助空間加強資源開發(fā)與整理。鼓勵與引導教師將原創(chuàng)或收集的教育教學資源分類整理、及時上傳,努力將個人空間打造成一個開放、動態(tài)的資源庫,存儲教學素材和優(yōu)質資源,推動區(qū)域教育資源的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借助空間加強網上教研,以學科、學段為基本要素組建各種學習群組,利用空間建設的互通性加強教師之間的互動合作,以教學案例為重點強化教育思想交流與教學方式方法研討,積極探索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教研新模式。借助空間加強師生互動。師生之間通過空間進行及時交流互動和互評,建立網絡環(huán)境下新型的師生關系,推動了傳統(tǒng)的封閉、灌輸式教學方式向開放、互動式教學方式的轉變。

4.3 構建網絡視頻教研平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對資源的需求也不斷更新,如何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從發(fā)展趨勢來看,教學視頻、微視頻將會逐漸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結合問卷調查中教師對視頻資源的需求,筆者認為,只有將資源建設融入教師日常教研業(yè)務中,以教研業(yè)務開展促資源建設,同時生成新資源幫助進一步提升教研活動的效率與效果。

在現實中,教研活動基本上只能面對面地進行。現場觀摩、當場討論無疑可以為參與者提供最真實的情境感、最好的交互與研討,因而學習效果較好。但是,傳統(tǒng)教研活動也有不利之處:最寶貴的知識難以保存下來,也就難以供不在現場者學習與體會。相比較之下,網絡視頻教研不僅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更大范圍、更長時間地開展教研活動,同時教研過程中所產生的教學視頻、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習題試卷和教學反思等資源也更利于保存和共享。

近年來,隨著Web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浙江省教育計算機網的開通,構建區(qū)域網絡視頻教研平臺,利用Web視頻轉換、視頻分享、視頻標引、視頻在線查看等技術,能真實而客觀地記錄課堂教學的情景與過程,突破時空的限制,讓執(zhí)教者體會教學過程的得失,發(fā)現隱藏在課堂教學中的深層問題;聽課者可以縱橫向多維度地進行比較評課,對視頻內容的任意時間點進行文字評價,準確捕捉上課者在課堂教學中優(yōu)缺點;學習者查看點評時,可通過點擊視頻標引的時間點標簽,直接跳轉到相應的視頻時間點,對照真實情境進行學習,從而更有效地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高教研活動中知識管理的能力與效率。

5 結論

教育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師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提高。本文通過調查分析中小學教師對數字化資源需求與應用情況,對區(qū)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提出了相應建議。

6 后續(xù)研究

要進一步擴大調研范圍,多層次了解學校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的想法和建議;深入了解教師和學生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的需求,探究有效的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結合相關學習理論,探究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教學的模式和方法。

參考文獻

[1]趙厚福,祝智庭,吳永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技術標準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0(6):66-69.

[2]李馨,胡小勇,繆容.我國基礎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調查[J].中國電化教育,2009(2):55-58.

[3]胡小勇,詹斌,胡鐵生.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現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6):56-61.

[4]胡鐵生,焦建利,汪曉東,等.發(fā)達區(qū)域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現狀分析:以佛山市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09(1):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