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27:10
序論:在您撰寫教學科研能力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0-0035-02
目前我國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青年教師無瑕顧及教學,導致教學能力較差,教師隊伍教學科研能力整體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教學與科研并重導向型辦學體制代表了高校改革發(fā)展的一種趨勢[1]。決定高校教育質量及學科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關鍵是擁有一支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青年教師如何更新觀念,如何使自己迅速成為教學研究中間力量,如何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實用性創(chuàng)新人才,迅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這是值得思考??蒲幸环矫鎸μ岣呓處熑轿凰刭|和教學研究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對教學質量的提供也有重要的作用[2]。因此,青年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的提升,對保障國家整個科技事業(yè)創(chuàng)新以及高等學校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工作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意義重大[3]。
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探究借助團隊平臺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適應時代教育教學發(fā)展,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質量。
1.充分利用老教授人才資源,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建立教學科研幫帶制度。要為每一位青年教師配備一名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學者,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指導青年教師如何搞好教學科研,如何申報項目,如何獲取第一手教學科研信息等,無論是從教學科研論文的選題和撰寫、課題的申報,還是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細節(jié)都需要對青年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指導。以老帶新是一種見效快、易操作的師資和科研培訓方式。老教授在教學科研中發(fā)揮指路作用,促使他們快速成長;青年教師思考問題的新思路,也會帶給老教師一定啟發(fā),這種交互影響,必將帶動團隊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2.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學隊伍即是科研隊伍,注重教學科研團隊建設,多出高層次精品。為了緩解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難以并重這一矛盾,要有意識地樹立一種團隊攻關意識,盡快培養(yǎng)和組建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學科研研究團隊,為教師提供一個交流經驗、反思教學和探討問題的平臺、營造相互取長補短科研氛圍,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教學團隊也是科研團隊,使教學和科研并進,教師能夠把科研思路轉換為現實,并將研究成果在課堂教學中有所體現,增加專業(yè)知識的先進性、新穎性、應用性,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和補充。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都從自我做起、相互協作,教學科研相結合既能保證教師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又促進教師積極投身科研工作,使得教師的綜合素質逐步得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迅速提升。
3.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從教學中尋找研究課題,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從課堂教學中尋求教學科研課題,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還有利于優(yōu)化和提高教學團隊的素質,為將來申請高層次教學科研項目奠定基礎。在結合教學尋求科研課題的主導思想下,團隊圍繞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和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積極思考、認真考證并申請立項,研究課題都來源于教學,所以完成起來目的性強,教師將教學中經驗性的東西進一步梳理和深入研究,在實踐中不斷驗證和改進,最終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回饋給學生。
4.抓住學科建設,引導教師在學科建設中提升教學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學科是大學的基本元素,教學和科學研究又是整個學科建設的兩大支柱,必須協調發(fā)展。以建設學科為中心,在教師中明確“教為基礎,研為發(fā)展”的思想。從學校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角度認清學科建設的必要性。只有教師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兩大支柱的真正提高,學科才算得到真正發(fā)展。因此,發(fā)展學科建設在引導教師在教學、科研成長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青年教師要抓住學科建設機遇,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長,強化自身綜合素質建設,以實現教學、科研水平的真正提升。
5.青年教師要注重自身教學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高校既是培養(yǎng)高素質滿足社會需求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場所。這就要求青年教師不僅要有創(chuàng)新視野,還要能夠及時捕捉最新的知識信息,并善于把他們融進自身的教學科研中,能夠獲得具有創(chuàng)新理念較高水平的教學科研成果。學校要為青年教師營造一個有利于教學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的良好環(huán)境,幫助青年教師建立創(chuàng)新意識,在創(chuàng)新中謀求自身發(fā)展,提升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必須號召青年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學習,做研究型教師,成為善于學習、善于研究的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潛質從事教學研究、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人才,真正實現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也就是最終實現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符合社會需要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因為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的學生,首先要有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教師。
6.完善獎勵機制,加大經費投入,激發(fā)青年教師研究熱情。工作的環(huán)境與事業(yè)的成功是留住人心的關鍵。青年教師希望學校能夠提供給他們展示風采、表現才能的機會和平臺,希望他們的工作表現、工作成績、個人價值得到肯定和尊重,希望學校加強對他們的培養(yǎng)。合理的激勵機制是激發(fā)青年教師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熱情與興趣的重要前提。通過舉辦青年教師理論教學大獎賽、實驗教學大獎賽、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大獎賽、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大獎賽等,建立一個公平科學的獎勵機制,直接與薪酬、晉職、晉級、教學、科研資源分配上密切相關,達到肯定先進、否定后進、促進中間,最終實現調動全體教師教學研究、科學研究積極性的目的。
7.堅持正確價值觀導向,倡導把優(yōu)異教學科研成果作為人生價值的體現,增強工作責任。大部分青年教師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積極向上,價值觀多元化,只有很少部分青年教師對本質工作責任感淡薄,思想消極、沒有信念,個人利益至上,需要加強對他們的正確引導,傳遞正能量。幫助他們理解、認識教師職業(yè)的真正內涵,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懂得教師的人生真正價值所在,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明白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對社會的價值,把完美工作當作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堅持正確價值觀導向,倡導把優(yōu)異教學科研成果作為人生價值的體現,弘揚正氣、不圖回報、大功無私,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8.青年教師應自覺的不斷完善和提升教學研究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青年教師應該樹立參與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活動的意識和覺悟,強化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信心和勇氣,敢于面對一切挑戰(zhàn),通過認真、細心、堅持不懈的教學科研活動不斷完善和提升教學研究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增強從事教學研究、科學研究的自覺性。通過自身挖潛,明確主攻方向,找到一條既適合自身發(fā)展又有益于社會需求的教學研究、科學研究道路。此外,青年教師應加強學習、交流,開闊眼界,增強捕捉信息完善學科結構的能力、勤于思考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勇于攻關解決學術難題的能力、開拓創(chuàng)新探尋全新解決方案的能力、成果轉化為有價值的教學經驗、教學資源的能力,即通過交流學習不斷完善和提升教學研究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9.對教學研究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夠的認識。教學研究和科研研究對教師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毋庸置疑在明晰教學思路、科學設計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明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拓寬專業(yè)知識、深化知識內涵、實現教學反思、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教學科研學術水平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同時,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作在引領學科發(fā)展、充實學科內容、完善學科結構、健全學科體系、促進學科建設、培育應用人才、增強創(chuàng)新競爭能力、完善自身知識更新能力等方面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只有對教學研究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足夠的認識,才能更加自覺地去思考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之法,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和能力自然得以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只有對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作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強化對有潛質青年教師的教育培養(yǎng)力度,不斷創(chuàng)出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和氛圍,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及時把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更新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習慣性反思自己的教學科研,不再簡單的為教書而教書,為科研而科研,而是應該將二者合理結合起來,真正做到“教學研究是科學研究的基礎,科學研究是教學研究的保障”,教學研究、科學研究水平共同提高,最終才能實現教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的良性互相滲透、互相補充,更好地促進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進而帶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高效率地實現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韋朝毅.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教師教育論壇,2013,(26).
目的了解職業(yè)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現狀,為學校制定青年教師培養(yǎng)目標提供參考。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和科研氛圍。結果職業(yè)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現狀不容樂觀,科研意識、科研能力較薄弱,科研氛圍需進一步加強。結論職業(yè)學校要加大對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研究力度,采取多種措施增強青年教師教學科研意識,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營造良好科研氛圍,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關鍵詞:
職業(yè)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
在職業(yè)學校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中,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將由傳統(tǒng)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轉為教學組織、設計、合作者。職能的轉化要求教師要不斷發(fā)展,適應各種教育變革,需要教師具備不斷反思、改進自身教育行動的能力,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專業(yè)發(fā)展理念。為更好地了解目前職業(yè)學校青年教師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現狀,為學校制定切實可行的青年教師培養(yǎng)目標提供參考依據,筆者對常州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現狀進行專項調查,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校35周歲以下43名專、兼職青年教師為調查對象,其中男性12名,女性31名;文化基礎課教師13名,專業(yè)基礎課教師9名,專業(yè)課教師21名;本科學歷教師6名,碩士學歷教師36名,博士學歷教師1名;工作年限<3年的教師9名,3~5年的教師10名,>5年的教師24名。發(fā)放調查問卷43份,收回有效問卷43份,有效率100.0%。
1.2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問卷內容力求簡明扼要,提問切合實際且容易判斷,能全面反映現狀。調查內容包括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科研氛圍3個方面,共15題,以單項選擇題為主。將調查表以電子稿形式發(fā)至調查對象的個人郵箱,要求其填寫后發(fā)回。
1.3統(tǒng)計方法
建立專題數據庫,利用Excel工具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職業(yè)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要求,對職業(yè)學校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充滿活力但個性又千差萬別的學生,教育內容在不斷發(fā)展變化,這就決定了教師要以一種變化發(fā)展的理念來對待工作對象及工作內容,在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創(chuàng)新。除具備多元知識結構和嫻熟教學技能外,還要具備一定教學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樂于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教育規(guī)律和方法,并能自覺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導實踐,提高自身專業(yè)化水平。
3.1教師要增強教學科研意識和自覺性
長期以來,由于教學工作繁重,多數教師缺乏從事教學科研的意識和自覺性,存在一些錯誤觀念。如認為教學科研是一項高深莫測的工作,只能由資深教師和教育專家來完成;或認為教學科研對教學工作沒有幫助,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書,科研是額外負擔;或將教學科研簡單化,認為能發(fā)表文章就是搞科研;以上錯誤觀念削弱了教師從事科研的自覺性[1]。本次調查發(fā)現,雖然認為教學科研能力對個人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和教學工作非常重要的教師分別占90.7%和62.8%,但是行動的具體落實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在除了閱讀教科書還閱讀其他參考資料方面,定期有計劃進行的僅占25.6%,有67.4%的教師在需要時才閱讀。(2)在學習專業(yè)知識或閱讀有關文章時深入思考并發(fā)現問題,經常能做到的教師僅占27.9%,基本做到的占48.8%,有23.3%的教師只是偶爾做到。(3)在教學中經常嘗試用多種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師占55.8%。(4)在教學中遇到問題能經常主動尋找原因的教師占72.1%。因此,增強教師教學科研意識和自覺性迫在眉睫。學校要采取措施轉變教師觀念,樹立全新的科研意識,讓教師知曉教學科研的主力軍是教師,僅會講課而不能從事科學研究的教師是不合格的。
3.2教師要努力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教學科研能力包括科研基礎能力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蒲谢A能力是科研活動與其他研究活動的交集部分,是研究者的基本能力,包括科研資料搜集能力、科研資料處理能力和科研成果體現能力。其中科研資料搜集能力即為研究者對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包括觀察能力、理解能力等;科研資料處理能力主要強調研究者自身對資料的處理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等;科研成果體現能力是指研究者對科研成果的輸出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論文寫作與發(fā)表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是教學科研的價值所在,是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研究者只有擁有扎實的科研基礎能力,并積極主動地對教學科研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才能具有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是教學科研能力永恒的主題[2]。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其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備能力。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閱讀專業(yè)書籍、報刊、文獻時經常做讀書筆記的教師占23.3%;課后經常做教學反思筆錄的教師僅占2.3%;經常運用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整理教學資料的教師只占23.3%;經常使用Mathtool、SPSS等數學軟件對成績、實驗結果等數據進行處理的教師占14.0%;經常與其他教師交流教育教學觀點的教師占53.5%;近兩年發(fā)表教學科研論文≥3篇的教師占18.6%,高達34.9%的教師沒有任何發(fā)表;參加過科研課題研究的有37人,占86.0%,沒有參加的有6人,占14.0%。由此可見,教師科研資料搜集能力、科研資料處理能力和科研成果體現能力較薄弱,但參與科研的教師比例還是較高的,因此加強教師科研基礎能力培養(yǎng)非常必要,在此基礎上需進一步提高教師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3.3學校要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
良好的科研氛圍為提高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提供有益的環(huán)境。教學科研氛圍需要學校領導與全體教職員工共同營造,學校對教學科研的重視不能僅僅體現在輿論宣傳上,更要在政策、制度、經費等方面給予切實保障,使教師了解開展教學科研的重要性,并有熱情、動力參與其中。本次調查發(fā)現,6名教師沒有參加科研的原因依次是想研究但無從下手(占50.0%)、科研能力薄弱(占33.3%)、專業(yè)知識不夠豐富(占16.7%);參加過科研的37名教師在科研中遇到的最大困擾依次是教學與科研時間有沖突(占37.8%)、缺少科研團隊協作(占27.0%)、缺少學科帶頭人指導(占18.9%)、科研經費不足(占16.2%)。由此可見,學校在營造良好科研氛圍方面仍需加強,尤其是要開設專題講座提高教師對科研課題選題、申報程序的了解,要合理安排課程,使教師有一定精力和時間從事課題研究。
3.4提高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舉措
隨著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逐步推進,學校對青年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學科研能力已成為教師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次調查中,對自身教學科研能力評價一般的教師占51.2%,較強的占18.6%,較差的占30.2%。因此,學校要從以下方面加強對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
3.4.1建立教學科研導師制度
充分利用學校人才資源,實行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導師制度,為青年教師配備學業(yè)精深、教學科研能力較強的導師。導師從獲取第一手教學科研信息資料、撰寫課題設計書、申報課題、課題研究過程、課題總結、成果收集等方面對青年教師實行全程一對一指導,在教學科研中發(fā)揮指路作用,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3]。
3.4.2注重教學科研團隊建設
以教研室為單位,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培養(yǎng)和組建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學科研團隊,為青年教師提供反思教學、探討問題、交流經驗的平臺,促使教學和科研并進。在教學科研團隊中資深教師的學識、經驗會給青年教師以幫助和指導,青年教師思考問題的方式、獲取信息的能力也將給資深教師以啟發(fā),雙方相互影響,提高科研團隊整體素質。
3.4.3完善教學科研管理制度
學校要加強教學科研制度建設,從科研環(huán)境、條件、獎勵等方面不斷改善,使教學科研能力成為大部分教師的基本能力。(1)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如開設專題講座、普及科研知識,定期舉辦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訓班,加深青年教師對教學科研的認識。(2)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在課題立項、成果鑒定等方面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在添置教學設備時適當考慮科研需要,即教學設備既能滿足教學要求,又能為科研提供幫助,保障科研正常開展。(3)合理安排青年教師教學任務,讓青年教師有一定時間反思,有一定精力開展課題研究。(4)加大科研能力在年終評優(yōu)、職稱評定中的比重,提高青年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作者:黃曉燕 單位:常州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胡俊平.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促進高職教育健康發(fā)展[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5(2):51-52.
關鍵詞:提高 培訓教師 教學科研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c)-0176-01
提高培訓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培訓機構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培訓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應努力解決好以下三方面問題。
1 注重發(fā)揮培訓教師的個人因素
1.1 提升培訓教師專業(yè)知識能力
這是對培訓教師自身素質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培訓教師,一定要有培訓所需求的某個知識架構,這種知識架構是多方面的,要不斷深化提高。只有這樣,才可以從一點入手,進行課題開發(fā)和科學研究,然后不斷延伸,形成自己的學科專長,進而成為本領域專家。所以,大力提升專業(yè)知識能力是提高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首要任務。
1.2 加強培訓課題的探索與開發(fā)
1.2.1 善于借鑒成功經驗
對于初涉培訓事業(yè)的教師來講,善于借鑒是一個捷徑。要多聽成熟教師的課,可以先行模仿,使自己快速進入角色。但是,模仿之后需要有提升和超越,形成獨特自我。就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就是從模仿崔顥的《黃鶴樓》開始,不斷超越。作為培訓教師來講,需要有這種超越的能力。
1.2.2 重視受訓方的課題需求
作為培訓教師,要高度重視受訓方提出的課題,全力開發(fā)出來。因為受訓方所提出的,是實際工作中的需求,雖然說培訓教師在開發(fā)過程中會辛苦一些,但課題一旦開發(fā)出來,它所具有的潛力、為我們所帶來的效益,將遠遠超過自己閉門造車所開發(fā)出來的課題。
1.2.3 勤于更新課題
對于已經成熟的課題,教師上課的壓力會減小。但是,要看到事物的兩面性:如果成熟的課題沒有新意、不能與時俱進,就會降低課題的質量,沒有市場。要保持課題的生命力,就要做到常講常新。作為培訓教師,要常常更新自己課題的內容。
1.3 通過不斷學習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既非與生俱來的,也難一勞永逸。培訓教師的知識技能,要在不斷地積累中提高。當今社會發(fā)展之迅猛,知識更新速度之快,讓人絕難預料。站穩(wěn)培訓講臺,就需不斷豐富、充實自己。學習方式很多,可以到高校進修、可以到機關調研、還可以與參訓學員交流,這都可以快速提高培訓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培訓教師還要勤于積累、筆耕不輟。在積累方面要注平日的功夫,日積月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成為專家;不要怕寫文章,如果對自己一些獨到的見解聽之任之,就會讓好的東西付諸東流。另外,勤于動筆,還能夠實現教學科研的結合。
2 注重發(fā)揮施教機構的組織因素
2.1 形成培養(yǎng)規(guī)劃,科學定位師資
作為施教機構,要把幾年來教師工作情況進行定量分析,根據培訓教師特點進行科學定位,進行雙向選擇,使師資力量形成最佳組合,做到人盡其才。
2.2 根據事業(yè)發(fā)展,構建學科體系
培訓教學是一個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在教學方面,構建合理的學科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建立學科體系,需要案頭分析與實地調研相結合,讓學科體系既符合邏輯關系,又滿足實際需要。這項工作不是某個教師的任務,需要施教機構組織,發(fā)揮培訓教師的聰明才智,構建最好的學科體系。在此基礎上,將課題與培訓教師相對應。
2.3 推動教研開展,活躍學術氣氛
在培訓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還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如灌輸式太多,參與式太少;結論型太多,問題型太少;封閉式太多,發(fā)散式太少;繼承式太多,創(chuàng)新式太少;求同性太多,求異性太少;從師型太多,自主型太少等等。
這些對于培訓教學效果提高和精品課程的打造都形成了阻礙。推動教研活動,應注重以下幾方面。
(1)推動基層教研活動。基層教研指的是教研室內部教研活動。教研室內部應當經常探討與教學相關問題:比如學術、教法、課堂應對等。
(2)培訓教師之間的互聽互評。培訓教師之間要經?;ヂ牷ピu課程,尤其涉及新開課題,應當要求老師在自己準備較充分的情況下,在部門內部進行試講。這是用集體智慧武裝一個人,同時對參評的人來講,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3)定期舉辦教學科研研討會。作為施教機構,要有組織地讓老師把自己一段時間內的教學、科研心得集中交流,較大規(guī)模的教學科研研討會,會促進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
(4)形成“三管”齊下,助推教師成長。這里的“三管”指的是教學、科研、學習三方面工作。我們需要“教學出題目,科研作文章,成果進課堂”。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名師不僅要講課精彩,更要有著作,有論文,這樣才會底蘊深厚,收放自如。學習包括學習和調研。學習調研的機會應由施教機構提供,利用、把握機會要看培訓教師個人的能力。教師在學習中不但可以學有所獲,而且還能建立廣泛人脈,為以后的提高積累豐富的資源。
3 努力促進教學科研一體化
3.1 科研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的能力
科研成果要轉化成教學內容,需要實現語言的轉化。施教機構教師需要思考教學和科研成果語言相互轉化問題??蒲谐晒D化為課堂教學,說到底就是把書面語言、規(guī)范語言轉化成口頭語言的問題。這需要增加語言的鮮活性、感染力和藝術滲透力。簡單講,就是把高深的道理簡單化、通俗化,讓學員一聽就明白。
3.2 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的能力
要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還需要用科研作支撐。因為課堂教學必須要有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有自己的研究。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學界往往會有不同的觀點,要正確辨識,離不開深入研究。在培訓課堂里,存在這樣的情形,有的老師科研能力不強,但課好講得好聽、學員聽得也輕松,甚至課堂里還能不斷引發(fā)學員的笑聲。表面看起來,這課講得很成功,但事后卻不能引發(fā)學員的回味和思考。這是因為培訓教師缺乏研究,課講得沒深度,這樣的課不能算作成功?,F在的多媒體讓一些教師把課件做得非常好看,課堂語言還非常具有感染力,但內容非常貧乏,學員聽后哈哈一笑,收獲不大。所以,培訓教師要把課講好,課堂語言藝術只是一個方面,背后的科學研究才是真正的功夫。
3.3 教學創(chuàng)新轉化為科研成果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的思想火花和亮點要變成科研文章,同樣也需要轉化。培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會產生靈感,轉化為科研成果不能用教學語言、口頭語言,這不符合科研文章寫作的規(guī)范??蒲形恼掠凶约邯毺氐恼Z言系統(tǒng),離開了這個語言系統(tǒng),就不能成為科研文章。這就需要教師要用書面規(guī)范語言將它表達出來,形成科研成果。
一、教學科研的現狀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目前我國語文教師教學科研的現狀,筆者特地做了一次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涉及5個省市的一線語文教師,他們多數為從事多年語文教學實踐的中高級職稱的教師,平均教齡為9.8年,正是各個學校的教學中堅力量。從調查問卷反映的情況來看,約60%的學校領導對語文教師的教學科研給予重視和鼓勵,學校也會對教師的科研成果給予一定程度的精神或物質獎勵,大約42%的學校除有精神獎勵外還輔以物質獎勵。所有參與調查的語文教師都認為“語文教師應該進行教學科研”,因為“時代要求學者型語文教師”、“教學科研會促進語文教學”。63.1%的教師認為搞科研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學工作,也有15.8%的教師認為搞科研是評職稱的需要。在多年的教學經歷中,大部分人都曾參與過科研課題,占總人數的73.7%,其中包括國家級和省市縣各級課題。但這些課題大多為教研室或教研組的集體成果,只有約1/3的人有過個人的獨立課題。平均教齡近10年的時間內,個人發(fā)表的論文數量最多為2~3篇,多數人從未發(fā)表過。在他們看來,制約教師進行科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也有較為集中的一些觀點,31.6%的人認為是學校缺乏科研的傳統(tǒng)和氛圍,68.4%的人想搞科研但工作忙沒有時間,47.3%的人是苦于沒有資料。關于教師教學科研是否會影響其教學成績,看法也不一樣,認為一定會促進教學成績的占了總人數的68.4%,但沒有一個人認為教學科研會分散教師精力、影響工作。在“您感到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科研本身存在的問題”上,73.7%的人集中選擇了“理論水平上不去”的選項;相關的另一個問題“你認為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科研外部的困難有哪些”,“缺乏專家或其他人的指導”集中了68.4%的意見,兩者的相關系數較大。
上述事實和數據表明語文教師教學科研現狀有如下特點:其一,各學校對教師進行教學科研的支持情況很不均衡,即使是支持的,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各方面條件的不足;其二,教師本人具有教學科研的意識,并認為有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但是,事實上教學科研進行得還非常少;其三,教學科研受工作時間、科研課題、理論水平、物質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缺乏理論指導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總體上看,語文教師自身已意識到提高理論水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學科研的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科研的基本原則
1.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的原則。
有些教師頭腦中存在著這樣的錯誤認識,認為研究就是搞理論研究,科研是專家學者的事,教師只要上好課就行了。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科研首先要改變對于科研的這種偏見。事實上,理論研究的基礎是實踐,實踐研究也是教育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一支。語文教師身處教學第一線,擁有非常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與一手的教學資料,這是進行教學科研的寶貴資源。語文教師的教學科研應立足于自己的教學實踐,發(fā)揚實踐經驗豐富之長補理論功底不深之短。
2.從小課題做起的原則。
有些教師認為研究就是要做大文章。其實研究無所謂大小,關鍵是其在不同適用范圍內要具有適用價值。教師在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的教學經驗多是一些具體的事實。因此,進行教學科研時,可先從一些小課題入手。這樣既可以為教師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參考,也可避免因論題過大所造成不易把握的不足。隨著教師視野的拓寬,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教學研究的選題自然會由小及大,研究也會逐漸走向廣博與深刻。
3.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原則。
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科研應立足于時展的要求,根據社會發(fā)展需要而進行。例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教育時代的來臨使教學科研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問題。如何開發(fā)和實施網絡形態(tài)的語文課程,如何在教學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網絡語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等,就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教學科研課題。創(chuàng)新是一切研究的靈魂。語文教師的教學科研要避免因循守舊、重復研究、無效研究,即要具有創(chuàng)新性。
4.盡量克服困難的原則。
正如調查問卷中所反映的那樣,教師的教學科研受到各種現實因素的限制,面臨著非常多的困難。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科研必須克服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從外部因素來講,要克服資料不足、設備不齊、時間有限、科研氛圍不濃等因素,努力從自身做起,一點一滴地改變現狀。從內在因素來講,要克服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具有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具有“關注自我發(fā)展”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意識,努力改變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克服隨大流的盲從心理,克服人所具有的惰性等。
三、教學科研的方法
教學科研的方法很多,適合多數語文教師的教學科研方法有如下幾種:
1.描述法。
即教師把教學過程、教學事件、教學現象等,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忠實記錄下來的研究方法。每位教師大多經歷過許多精彩的教學事件,有自己獨特的教學經驗。教師可以把這些事件或經驗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會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收到益處。從嚴格意義上說,描述法不能算一種研究方法,但它可為教師的研究積累素材,故視為一種研究方法。
2.分析法。
分析法經常是在描述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先有對事件、經驗的描述,然后通過細致的分析,從而總結、概括、提升出一些基本的理性認識。分析法可分為述析式和述評式兩種。述析式,教師可以對所收集到的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資料進行整理,然后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從中得出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或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述評式,則是在呈現描述后,對所描述進行評論。述析式重在對具體內容的分析后作出總結概括;述評式則重在分析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把握后作整體的評價。
3.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兩個或多個具有可比性事物進行關系(并列關系、從屬關系、異同關系、影響關系等)研究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使我們更清晰地認識事物的屬性及其關系。進行教學科研時,教師可選擇同質比較(如魏書生與寧鴻彬教育的比較)、異質比較(如優(yōu)秀作文與較差作文的比較)、古今比較(如竇娥與祥林嫂的比較)、中外比較(如國外語文教材與國內語文教材的比較)等方法。
4.綜合法。
一、立足課堂教學。
切實落實常規(guī)教學的學生觀、時效觀和評價觀。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既是確保優(yōu)良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必經之路,更是教學科研的源泉。沒有課堂教學的實踐體驗,教研只是紙上談兵,海市蜃樓。
二、著力課后反思。
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案、扎實實施教學、細心反思教學是教師的常規(guī)任務。就教研而言,課后反思尤其重要。及時回顧和總結每課的心得體會,并寫出教學后記,記錄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只有這樣,教師的內在因素才能起作用,才能提高自身素質。反思內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教學中的失誤。包括過程和結果,這是反思的首要內容。
(二)成功的教學經驗。包括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以及如何適時變換教學法;如何自然、恰當地導入新課;如何充分準備教具;為講解重點和突破難點選用了什么典型例句,創(chuàng)設了什么情景和意境;發(fā)現并解決難點的有效方法等。
(三)回憶和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
(四)回憶和記錄教學過程中的突發(fā)靈感以及臨場變通或調控的閃光點。課后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課后反思既是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摸索教學規(guī)律、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又是教師自身剖析,提高教學質量和深化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三、虛心聽課,誠心評課。
有人說:“公開課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助推器’?!贝_實如此,我是在聽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也是在做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教學之余聽課評課是學習交流的好機會。經常去聽同年級或跨年級新、老教師的課感受不同,受益匪淺。各級各類的公開課價值更大。只有廣泛汲取眾家精華才能快速完善自我、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各級各類的觀摩課、展示課和公開課呈現的是共性化、典型化的學習資訊,靠互動交流達到預期目的。而同事之間的隨堂聽課獲取的是更為切合實際、真實有效的個性化教學技能技巧??孔约喝ジ形?、分析、思考、評價、判斷。一般來說,公開課包括三種類型:示范型公開課;研究型公開課和競賽型公開課。公開課通常是有組織的,有一定規(guī)模的,有特別準備的開放課堂。它為聽課者提供一個真實的研討情境,大家一起聽課,學習、交流、研討某一課題或教學模式并從中找出可供教學實踐參考和借鑒的有效元素。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既有發(fā)現的快樂,又有創(chuàng)造的快樂。聽課是輸入感性認識的過程,而評課則是通過大腦解碼處理輸入的信息讓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的重要過程。換言之,是感知上升為理論的重要過程。虛心聽課后更應誠心評課。評課要掌握評價標準。應聯系對比他人的意見和觀點,客觀、真實、全面地分析判斷及評價課堂教學的過程和結果,明辨是非優(yōu)劣,得失功過。持之以恒,教師個人的綜合歸納概括能力、分析判斷能力、鑒定評價能力都會有顯著提高。這些能力恰好是從事教學科研必備的基本能力。
四、虔誠拜師,專心學藝。
凡事不可都得親身經歷,經驗不可都親自體驗。為人處事要有“空杯心態(tài)”。虛心向他人學習方可盡快完善自我。根據不同教師的特長拜師學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必由之路。多接觸了解對方,其言談舉止都會感染自己的氣質和風格。隨堂聽課更容易掌握或承傳其優(yōu)良的教態(tài)教法。在解答疑難和說課評課的過程中,能學到很多書本上難以學到的東西。名師的關愛指教在教師專業(yè)成長中固然重要,但這只是外因,關鍵還是靠自己本身的內因起作用。
(一)熱情主動、認真積極地參與各級各類的教學教研活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你跟“師傅”去聽市級公開課,認真聽課、詳細記錄不必提示,評課環(huán)節(jié)你該如何對待呢? 或許師傅會要你做代表發(fā)言。不是師傅偷懶,而是師傅創(chuàng)造條件給你機會去鍛煉。自己就應該認真對待、積極準備,先把個人的觀點意見告知師傅,請對方鑒定修正后,再把較為成熟和完美的評價意見和觀點亮出來供與會的同行們研討。
關鍵詞:教師 科研隊伍 建設
從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流看,不論是育人環(huán)境的改善和德育工作的加強,還是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進,其關鍵都在于教師隊伍的建設。無論是在教育觀念、教師內容的變革中,還是在教育方法和技術手段的改革中,教師都是中心環(huán)節(jié)。為了促進教師隊伍建設,使廣大教師成為專家型和學者型教師,鼓勵和引導教師參加科研是必不可少的途徑。所以說,教師參加科研、建立學校群眾性的科研隊伍,是學校進行教育改革的基礎;學校教育改革的進步與發(fā)展,必須依靠廣大教師參與的群眾性的教育科研活動的廣泛開展。
一、認識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提高教育理論水平,更好地從事教育工作。中小學教師投身教育科研,首先要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guī)律,參與教育科研使中小學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對照自己的教育實踐,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因此,一旦中小學教師親自參加到科研活動中來,就能親身體驗到科學研究所揭示的教育客觀規(guī)律,進而把它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提高教育質量。
(二)當好教改骨干與先鋒,為深化教育改革服務。教育科學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先導與基礎。具有教育改革性質的科學研究,既能使參與的中小學教師把對教改實驗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又能使他們將一定的理論知識帶回到教改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從而使他們不僅能夠掌握教育改革的主動權,而且也在教育改革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進而提高教改的質量。
(三)能夠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實現教師自身的多方面價值。中小學教師通過實地調查、實驗研究、篩選經驗、科學論證等科研活動,能使教育工作科學化程度逐步提高。與此同時,這些教師的教育教學模式也就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教師本身的角色模式也由“教書型”轉向“專家型”與“學者型”。于是,教師不僅成為教育教學的骨干,使教育教學更具有開拓性,而且教師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能夠自覺運用教育科學理論指導教育實踐,使教育教學工作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
(四)中小學教師對教育科研抱有濃厚興趣和參與愿望。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fā)展,教育改革日益得到全國各界的重視,特別是得到教育的實踐者——教師的重視。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過程,使他們從對教育科研感到陌生到覺得并非高不可攀;從初步嘗試,到積極投入;從摸索前行,到較系統(tǒng)、科學和規(guī)范地研究;從“星星之火”到群眾性的科研活動在學校普遍開展。正如林崇德教授說的那樣:“這正是以來教育改革的一大成功:中小學教師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五)中小學教師有較為深厚的本專業(yè)知識和相關知識。中小學教師雖然沒有系統(tǒng)地學過教育科學專業(yè)理論知識,但他們擁有較為豐富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和相關知識及實踐經驗,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因此,經過短期培訓和實踐,他們會很快掌握中小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成為中小學科研的骨干力量。
(六)在行動中研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探索。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主體是教師,研究的客體是學生和教育教學過程,研究的課題就是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中小學教師參與科研活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把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上升為研究的課題,又把成果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科研知識,在研究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群眾性的科研骨干隊伍
一項課題的研究,僅有優(yōu)秀的選題、周密的設計方案、科學的研究過程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有一支素質較高、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師科研隊伍來從事研究,沒有教師的積極參與是得不出研究成果的。因此,建立一支群眾性的科研骨干隊伍,是學校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前提。
(一)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建立一支群眾性的科研骨干隊伍,是各級領導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各級領導工作的職責。中小學教師是在繁重的教育教學之余擠時間從事科研活動的。由于研究能力較低和科研專業(yè)知識的匱乏,他們迫切需要培訓、進修或外出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迫切感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他們通過教育科研解決了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教育科研,使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專業(yè)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通過教育科研,又使自己成為了教學骨干力量,這些對于自身的職稱評定、晉級提拔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從事教育科研活動,使教師在多方面嘗到了甜頭。因此,廣大教師的科研積極性空前高漲。一方面,學校領導要積極給廣大教師提供力所能及的培訓、進修和提高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引導和保護教師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參與教育科學研究,特別是學校教育改革方面的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把這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只有領導重視,教師的積極性才能發(fā)揮出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才會具有群眾基礎,教師科研隊伍也才能逐漸形成并建立起來。
(二)做好中小學教師的科研培訓工作。學校群眾性教師科研隊伍的建設,領導重視是基礎,抓好培訓工作是關鍵。
【關鍵詞】新課標;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教研能力
一、英語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現狀
首先,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有限。很多教師并非英語專業(yè)畢業(yè),只是兼上英語課程,這些老師的專業(yè)知識基礎大都比較薄弱。有些老師在英語語音語調上都有不少問題,有的受方言的影響,一些音發(fā)不標準、甚至發(fā)不出來。而小學生基本不具備自學和辨析的能力,若教師的發(fā)音存在問題,學生也就照樣學習了,日后糾正發(fā)音會比較困難。有些老師在英語課堂上并不十分用心,課上也只是簡單教授學生幾個單詞,不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在上課初始還能學點知識,到了后期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有些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只是為了應試而教,會采取一些填鴨的手段,只要學生可以通過考試就行,忽視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其次,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科研能力較低。農村的小學英語教師大都不十分重視科研,英語的文化背景知識匱乏,對英語詞匯的變化掌握不多,科研能力有限。大多教師認為小學的教育,就只是重復性的上課,多年也不會發(fā)表與教學相關的論文,不搞課題研究,不研究如何提高教學水平,不參與教學研討會,不研究小學生心理特征,不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評估,沒有把科研當作教師的一項能力。
二、小學英語教師素質問題的成因分析
小學英語教師的素質普遍不高,其成因有多種,總結如下:(1)重視不夠。首先,小學的英語教師所學專業(yè)不一定對口,很多學校并不重視小學的英語教學,不少情況下只是讓主課的老師代上英語課,這些老師本身已經有很繁重的課業(yè)任務了,再加上并非自己專業(yè)的英語,一人教授多門課程,根本無法專一研究一門學科,再加上對小學英語學習的重視不夠,勢必影響英語教學質量。其次,小學教師的學歷偏低,沒有牢固的知識結構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英語詞匯量小,文化背景知識缺乏,要做科研,十分吃力,有的小學教師甚至就是中學畢業(yè),就連完成日常的教學都成問題。再次,在農村,小學教師通常是一個老師教授多門課程,加之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對于英語課程,只是應付了事。(2)待遇不高。首先,農村的經濟、生活條件都遠不如城市,在農村任教,教師們一人教授多門課程,課業(yè)任務中,待遇差,勞動與所得不成正比,這就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其次,農村小學教師的工資不高,沒有其他福利和保障,這就很難吸引人才,很少有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愿意到農村的小學執(zhí)教。(3)教育、學習資源匱乏。即使有教師愿意扎根農村,為農村的教育事業(yè)出力,以農村現有的條件,教師也很難施展抱負。在農村,很少或沒有可供教師進行教研的圖書館、實驗室,至于在英語教學中必須的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在農村根本不存在。這就無法讓學生學好英語,而單一的課堂形式,也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若有個別教師認識到科研的重要性,也無法獲得一手資料,很多有用的網絡資料,在農村根本無法獲得,而教師可以得到的資料也不足以支撐其教研活動。
三、新課標下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新課標是新的國家課程標準的簡稱,對于英語而言,指的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英語課程改革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進行的。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中小學的英語分為九個等級,其中小學要求完成一、二級的英語課程目標和內容;初中完成三、四、五級課程目標和內容了;高中完成六、七、八級的課程目標和內容。第九級是專為外語高中和特長生設定的課程標準。首先,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培養(yǎng)是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英語教育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內容,這也為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生能否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于日后的繼續(xù)學習十分重要,英語是一門銜接性較強的科目,若學生在小學階段無法達到既定標準,到了中學階段,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因此,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能力的提高成為必要,只有教師能夠按照新課標授課,學生才可能按要求完成學業(yè)。其次,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培養(yǎng)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中國與國際接軌程度在不斷加深,英語成為重要的溝通橋梁,沒有語言,交流無從談起。要參與國際競爭,就不能讓語言成為障礙。在英語學習成為普遍現象的大環(huán)境下,我國開始將英語的起點提前到小學階段。這在英語人才云集的大中型城市并不難實施,但到了農村,由于上述的種種原因,實施起來難上加難。因此,我們要將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
四、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培訓策略
要想讓英語在農村的小學推廣開來,必須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教研能力,面對農村小學教師英語底子薄弱的事實,筆者對于如果提高其教研能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轉變思想、認識科研的重要性,這一點主要從校方和老師兩方面下手。校方要重視教學研究的重要性,將教研活動納入工作日程,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提出教研的要求,制定目標和適當的鼓勵制度,激發(fā)教師搞教研的積極性;作為教師本身,也要認識到在信息日益更新的時代,不進步就意味著倒退,要讓自己的教學跟上社會進程,尤其是英語這樣應社會發(fā)展需求而生的科目。此外,政府也要加大對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扶持,加大對農村地區(qū)“三支一扶”傾斜力度,例如,服務期滿的支教志愿者可以在繼續(xù)深造、工齡計算、公務員報考等方面享受優(yōu)厚待遇,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投身農村英語教學。最后,政府要適當給予財政支持,改善教學設備和英語學習環(huán)境。其次,要豐富農村小學教師的學習資源。學校應該盡量為教師的教研活動提供多方面的資料,加強網絡資源的利用力度。除了政府和學校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給予資助外,教師也要積極配合,利用現有的資料,互相合作,集體備課,共同研究,開展一些類似基本功競賽等可以提高能力的教研活動,多聽課、多總結、多交流。再次,農村小學教師應多與中學、大學教師交流學習,尤其是英語課程,中學和大學通常比較重視英語教學,開展英語教學的時間比較長、經驗比較豐富,有多種多樣的組織學生學習的途徑。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若能和經驗豐富的中學、大學英語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在教學中定能事半功倍。除了交流學習外,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還應多參加培訓,主要包括心理培訓和專業(yè)培訓,既從心理上真正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又從專業(yè)上進行強化。學校應定期讓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輪流參加培訓,包括短期英語課程培訓、各類研討會等,而基本功較差的或是轉崗教師需要參加基本功培訓、長期的基礎性培訓或是學歷深造等。只有廣大農村的小學英語教師擁有了較硬的專業(yè)知識,才談得上進行教研活動。最后,積極參加教研活動的動力問題也是關鍵所在。雖然教師這一職業(yè)向來被稱為神圣的職業(yè),但它也具備普通職業(yè)的共同特征,教師也需要回報。因此,優(yōu)化農村的教育環(huán)境,提高教師待遇,減輕教師負擔、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也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專心搞教研的前提,只有讓教師們沒有課業(yè)負擔和后顧之憂,才能更好的引導他們全方面展開教研活動。
參 考 文 獻
[1]龔奕峰.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在職培訓模式研究——以浙江省武義縣農村小學為例[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09(6):167~168
[2]李曉莉,楊國燕.關于河北省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素質的調查[J].教學與管理.2009(3):73~75
[3]劉影.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現狀調查研究[D].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