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6:30:12
序論:在您撰寫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意義;實效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當前,隨著社會市場經濟和國有企業(yè)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使得企業(yè)職工的思想觀念潛移默化的發(fā)生改變,思想政治工作擔任著更為艱巨的任務。由于國有企業(yè)里全部是知識分子,職工有著較高的文化層次,較強的參與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y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時期下,國有企業(yè)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滿足企業(yè)改革的實際需求,為社會良好的服務,這已經成為了現代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1.新時期下,國有企業(y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與深遠意義
加強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除了是適應不斷改革發(fā)展的企業(yè)實際需求外,同時還是新時期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艱巨任務。在推動黨的建設,確保黨對企業(yè)的政治領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1加強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快國有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當前,加強新時期下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不再僅僅是實現國有企業(yè)朝著社會主義方向邁進的需求,還是國有企業(yè)改革與目標實現以及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關鍵性舉措。尤其在當前時期下,國有企業(yè)不斷改革與發(fā)展過程中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應切實的將思想政治工作和滿足企業(yè)員工的物質利益密切的聯系在一起,將解決員工的實際困境作為工作的核心,從而確保思想政治工作在經濟建設領域中具有的前沿指揮部作用以及保證企業(yè)穩(wěn)定改革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全面的發(fā)揮??梢?,不斷加強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穩(wěn)定性以及實效性,已經成為了國有企業(yè)構建現代企業(yè)制度,不斷深入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和具體途徑。
1.2加強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保證了企業(yè)“四有”人才隊伍的建設
企業(yè)要想良好的生存與發(fā)展下去,就必須具備一批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隊伍,要全面激發(fā)企業(yè)全員的工作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將職工綜合素質、工作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提升納入到新時期下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總目標與任務中,以培養(yǎng)全員積極進取的精神,積極把握機遇,形成一個面向市場抓管理以及運用先進技術發(fā)展的良好意識,只有這樣,國有企業(yè)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才會擁有一定的思想基礎與政治保證。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國有企業(yè)面臨著與國內乃至國際上同行業(yè)的激烈競爭,并且競爭的主要內容就是人才。所以,國有企業(yè)應充分運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yōu)勢以及先進的方法來培養(yǎng)一批政治素質、業(yè)務素質、身體素質高的人才隊伍。
1.3加強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能激發(fā)職工積極性
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應始終以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以人為本,全面處理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針對全員思想動態(tài)應定期做相應的分析,時刻注意著職工們所在意的熱點、難點以及疑點問題,并提供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切實維護好企業(yè)所有員工的正當權益,全面激發(fā)職工工作積極性,從而讓思想政治工作推動國有企業(yè)改革發(fā)展有效性、快速性運行,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此外,國有企業(yè)還可借助思想政治工作這一良好的平臺,做好“凝聚力工程”,以此提高職工對國有企業(yè)的向心力與歸屬感,將企業(yè)文化全面滲透到全員工作中。所以,國有企業(yè)應積極構建完善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長效機制,激發(fā)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樹立團結一致的精神,為企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努力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物質與精神文明。
2.增強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方法
2.1轉變思想,提高意識
倘若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不具備實效性,那么,就必須從思想政治工作人員身上尋找導致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原因?,F階段,社會中存在著一種不良的傾向,即在對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衡量時通常只看其具體組織學習了幾次,聽了幾次報告,一共開展了多少活動,完全忽視了最后的效果。由于存在這種只注重形式忽略實效性的行為,致使部分國有企業(yè)所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見其聲勢而未見其效果。開展這樣的活動難以獲得職工的認可。所以,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這方面的錯誤教訓,積極構建實效性的觀念。把實效性貫徹落實到思想政治工作全程中,全面有效的發(fā)展。
2.2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對職工加以了解,尊重職工,關心職工,激勵職工,唯有如此,才能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構建起以人為本的思想。企業(yè)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做到精細,對職工實際需求與思想觀念的變化及時的了解與掌握,不僅要加強職業(yè)道德,還必須具備較高的責任感。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終以職工的正當利益為出發(fā)點,關心職工的冷暖,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辦職工之所需。另外,企業(yè)還應充分體現出“情”與“活”。所謂體現“情”主要是對職工予以尊重、關心和理解,時刻散發(fā)著“人情味”,積極營造具有民主、和諧、寬松的良好氛圍;所謂體現“活”主要是及時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tài),靈活的進行思想政治工作。
2.3緊跟社會發(fā)展步伐,加強創(chuàng)新
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發(fā)展中一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創(chuàng)新,而且,只有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才會真正的得到增強。觀念創(chuàng)新是基礎,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樹立起新的理念,也就是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要將員工情緒當做第一信號,要將員工愿望當做第一需求,將員工意愿當做決定取舍的第一因素,將員工滿意度、接受度、喜歡度當做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標準。比如,2003年在全國舉辦的“樹組工干部新形象”學教活動中,對所有的組工干部有了新的要求。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應擁有“公正廉潔,內外兼修”的良好形象,同時,還必須具備“服務”的觀念,以企業(yè)發(fā)展為中心,良好的服務于企業(yè),在服務的過程中得到企業(yè)各層面的理解、支持。并且,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應時刻保持著平和的心態(tài),以為員工提供服務。同時,應制定新的思路、新的觀念進一步擴展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領域與服務對象。只要是企業(yè)與職工實際所需的,都必須全部歸列到思想政治工作“服務”的視野與內容中。內容創(chuàng)新是核心,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在經濟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中占有特殊地位和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直接決定了其內容的豐富多樣性,所以,要求我們要緊跟社會發(fā)展步伐,充分掌握思想狀況,嚴抓實際存在的突出問題,把諸多的富有時代氣息的內容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斷提升文化、科技以及管理這幾方面的水平;方法創(chuàng)新是支撐,不僅要充分采用諸多的傳統(tǒng)載體(如電化教育等),還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借助先進的網絡平臺辦公;不僅要參照管理、心理以及人文學科的理論及方法,還應通過社會文化展覽等思想文化陣地,促進企業(yè)文化的全面發(fā)揮,要切實讓職工在寓教于樂中陶冶情操,心靈得到美的凈化。并且,還應大力宣傳身邊的先進典型事例,始終走正確的輿論導向,以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與感染力。
3.增強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要注意的問題
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在一定的企業(yè)環(huán)境中而開展的,而企業(yè)環(huán)境是推動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生存與發(fā)展的前提。比如,若將思想政治工作比作是一場“表演”,那么,社會環(huán)境就好比是“表演”的舞臺。企業(yè)環(huán)境的不同,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也就不同,產生的影響也各異。要想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緊跟社會的形勢發(fā)展變化,積極進行科學發(fā)展觀的教育,及時掌握與分析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嚴抓企業(yè)戰(zhàn)略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新課題,樹立起基于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觀念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方式,從而確保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yè)環(huán)境兩者間能夠協(xié)調并進。
經濟建設是國有企業(yè)的中心,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應以經濟建設為基礎,為企業(yè)的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服務以及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加快企業(yè)經濟建設持續(xù)良好的發(fā)展。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僅不可凌駕于經濟建設之上,也不可游離于經濟建設之外,倘若在經濟建設外進行思想政治工作,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將變成“門外漢”。所以,要求企業(yè)黨政領導干部應積極配合,清楚的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yè)改革發(fā)展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只有找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其才會有更大的空間,才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是現代社會發(fā)展中的實際需求,是現代國有企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及時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作用具有間接性、隱蔽性與需各方的團結協(xié)作;另一方面,避免有思想教育單向化、處理具體問題簡單化的情況。增強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前提就是樹立起正確的實效性意識,條件是準確掌握職工思想動態(tài),重點是堅持以人為本,企業(yè)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則是保證。
4.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實效性是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過程中必須努力增強實效性,樹立新觀念、新思想,加快推動企業(yè)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玉峰.對新時期石油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經濟師, 2009(03).
[2]王桂榮.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研究[J].才智,2011年11期.
[3]趙懷興.論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以適應國企改革要求為視角[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0年04期.
[4]張希中,劉芙蘭,杜建云.關于加強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中外企業(yè)家,2011年10期.
[5]梁健.“以人為本”視野下的國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年.
[6]劉志強.市場經濟背景下的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石鵬.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一、實證研究方法在法學中的應用
實證研究方法是通過以事實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量研究對象的比較, 得出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本質屬性。而且這種研究方法強調用科學的手段來強調事物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知識的獲得必須建立在所觀察到的事實經驗上。而將此種方法運用到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上是具有實用價值的。在刑事訴訟法學研究中,實證方法所重視的是刑事訴訟的真實的過程和情況。因為實證研究方法所關注的重點是對刑事訴訟運行的觀察與分析,所以這種研究方法也可以對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現狀進行剖析和解析, 并且能夠幫助發(fā)現現行刑事訴訟制度的問題, 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修改和完善。
不過,實證研究方法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學中的運用還處于探索時期,還需要盡快的進行研究和探索,規(guī)范實證研究方法。并且, 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學領域進行實證研究, 從根本上來說也具備一定的風險和難度。而刑事訴訟法學的實證方法是以對數據的整理收集為基本框架結構, 并且還有對各種法律性的分析總結判斷。而其研究的具體方法有: 通過調查案件實例、觀察訴訟過程、對以往資料進行分析整理、進行試驗等。這些具體方法在刑事訴訟法學中進行使用, 研究的對象是真實發(fā)生的案件和其整個訴訟過程,這樣的研究是圍繞著人以及人類活動而開展的具體研究。而這種對于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與以往的其他研究方法都完全不同,因尚處于起步階段,所以這種研究方法也要求了在今后的研究探索中要實現科學化與規(guī)范化,才能對我國刑事訴訟法學做出更大貢獻。
二、實證方法產生的具體影響
實證方法自從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應用以來,就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的多元化,改變了原先單一化局限性的情況,并且還對刑事訴訟法學界的學者們以及刑事訴訟法產生重要影響。并且對于刑事訴訟法學研究功能的作用上來講, 實證研究方法能發(fā)揮出其獨特的作用。由于實證研究方法通過針對性的實驗,設立特定的研究方向實驗目標, 可以明確的告知,通過所得出的具體研究結論適用于哪些具體的特定內容,不能夠在哪些地方進行使用。通過對實證研究方法的規(guī)范性改變, 其實也促進了刑事訴訟法律的規(guī)范性。
( 一) 改變單一法研究的情況
因為實證研究方法的具體要求,研究者就必須脫離書本,聯系實際。研究者們所面對的都是活生生的刑事訴訟案件, 這樣貼近實際的研究行為將更具備說服力。以為進行調查、實驗、觀察研究、數據分析、總結歸納這些具體方法都需要研究者以情感的感知、自我的經驗認識進行研究。而這種親身經歷的經驗, 也將會使研究者從以前的空想實驗中, 變?yōu)楝F在直接發(fā)現的方式。與傳統(tǒng)的思辨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刑事訴訟法學研究中的實證研究方法以真實的活生生的案件人物為研究的具體對象,以客觀事實為研究依據,最終以完全客觀角度, 得出研究結論。并且切近實際的情況下,能夠做到遵守倫理道德規(guī)范,尊重對于案件中所有人物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做到司法公正。
( 二) 實證方法能夠建立合理機制
在當下的刑事訴訟研究過程中其實存在著一些問題,研究者在現行的刑事訴訟法的實踐過程中,一旦發(fā)現與之具有前見性的法律意識有違背現象時, 沒有進行分析與思考, 直接進行批判處理。雖然批判性是在研究中應該存在的合理現象,但是由于沒有實踐經驗,不與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就會使不合理的機制的出現。而實證方法恰恰彌補了這一缺陷, 并能夠幫助我國刑事訴訟法學提出新的合理的改革措施,建立合理機制。并且通過實證方法, 在進行實踐并對事件進行客觀研究,并且規(guī)范研究將其納入法律范圍,讓法律真正的得到發(fā)展完善。并且可以不斷的從中獲得更多的有關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方法。
[關鍵詞] 會計理論 研究方法 運用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會計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我國會計界當前的任務是構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這一任務無論從現代科學發(fā)展的趨勢上還是從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上看,都是積為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探索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一、會計理論與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間的關系
從認識論角度,會計理論是指會計認識主體在會計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發(fā)展成的關于會計本質及其規(guī)律的系統(tǒng)化理性認識。從定義中可見,會計理論是會計認識主體與會計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而會計研究方法就是會計認識主體(以下簡稱“研究者”)把握會計客體的物質的或思維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稱。
會計理論與其研究方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具體而言:
1.會計理論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前提
首先,會計理論內容構成其研究方法的基本內涵。其次,會計理論的相對性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性和發(fā)展性。再者,會計理論的屬性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一個構成體系。會計理論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會計理論建構不能依靠單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各種研究方法綜合運用的結果。
2.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fā)展
追溯會計發(fā)展歷史,會計理論的歷次重大突破,無不源于采用了正確的研究方法。相應地,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達到的層次決定了不同時期會計理論發(fā)展的水平。
總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既是以往研究的理論結果,又是以后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條件;會計理論的發(fā)展依賴于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研究方法,二者互為依存、互為條件。沒有不以會計理論為依據的研究方法,也沒有不借助于研究方法的會計理論。
二、會計理論研究中各具體方法分析
會計理論研究過程是一個艱難的、復雜的思維過程,必須運用思維的方法。這些思維方法包括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本文只是著重對具體方法進行分析。會計理論研究的具體方法包括描述性方法、規(guī)范性方法和實證方法。
1.描述性方法
所謂描述性方法,是指運用歸納方法對許多個別事物進行分析,找出這些事物的共性,并概括出普遍性結論的一種推理方法。具體到會計研究中,描述性方法主要應用于兩種情況:第一,在廣泛調查研究占有實際資料的基礎上,對各會計主體經常發(fā)生的會計現象及其相互關系加以概括和總結,從會計實務中歸納出會計理論;第二,廣泛收集已有的會計文獻資料,并就某個具體問題的認識進行概括和總結,對已有會計理論進行歸納,得到新的會計理論。
采用描述性方法得出的會計理論,稱為描述性會計理論。由于描述性會計理論主要是從會計實務中提煉出來的,研究者容易受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因而,描述性會計理論主要是為解釋現行會計實務服務的,難以得到突破性的發(fā)展。
2.規(guī)范性方法
所謂規(guī)范性方法,是指利用演繹方法,由普遍性原則推導出個別結論的一種推理方法。會計研究中的規(guī)范性方法是指那種從目的和假設出發(fā),從中導出為實際應用提供依據的合理原理和原則。
規(guī)范性方法不受現實事物的影響,強調“應該是什么”,因而會計理論研究者常常從特定的價值判斷基礎出發(fā),力求從邏輯高度概括出最優(yōu)的會計實務是什么,進而指導會計實務,實現會計實務的規(guī)范化,其現實目的就是為制訂會計準則(制度)服務的。
采用規(guī)范性方法形成的會計理論稱為規(guī)范性會計理論。但是,規(guī)范性會計理論存在著致命的缺陷是:雖然經過演繹推理得到的會計理論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但是,如果研究者依據的假設或前提是錯誤的,那么其結論也必將是錯誤的。因此,規(guī)范性理論有時難以令人信服,也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發(fā)展,而且在完成了歸納或演繹之后,一般不對研究成果進行系統(tǒng)的驗證。
3.實證方法
所謂實證方法,是指與描述性方法、規(guī)范性方法相區(qū)別的,通過觀察或實驗取得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測試而形成結論的一種研究方法。會計研究中的實證方法主要用于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某一特定會計理論的驗證;第二,對存有分歧的不同觀點、方法和理論的驗證;第三,理論創(chuàng)新。
實證方法受西方實證主義哲學的影響,立足于客觀存在的事實,強調會計“是什么”的觀點,因而實證會計理論研究者主張,要象自然科學那樣,以觀察到的事實資料和感性認識為依據,來構建真正科學的會計理論體系。
采用實證方法得出的會計理論稱為實證會計理論,由于會計實證研究中收集的數據資料局限在過去發(fā)生的事實上,因此注定了實證會計理論只能從現實的角度出發(fā),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驗證已有的會計理論,而不能對會計實務起規(guī)范指導作用。但是,會計實證研究的前景是美好的。實證會計理論一旦形成,可以累積起來,有可能形成科學完整的會計理論體系。
三、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運用的現狀
當前,我國會計界,實證研究異軍突起,并得到許多人的極力推崇,對規(guī)范會計研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長期以來,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絕大多數屬于規(guī)范會計研究,會計理論往往注重于假說與推論,缺乏應用價值。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會計研究領域內新的問題不斷涌現。因此,為彌補傳統(tǒng)會計理論的缺陷,推行實證會計研究十分必要。實證研究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用數據說話,目前世界上幾本高水平的會計學術雜志所刊登的論文幾乎全都是實證研究成果,因此實證研究已引起了我國許多研究者的興趣。目前國內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實證研究方法才是科學的研究方法,其實這種觀點有失偏頗。規(guī)范研究只要遵循了嚴密的推理和嚴謹的求證程序,保持內在邏輯上的一致性,同樣是科學的研究方法。更何況規(guī)范研究和實證研究兩者之間本身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實證研究如果沒有規(guī)范推理的假設和對其實證結果進行規(guī)范的解釋、提純和升華,實證研究亦很難成為一門科學。相應地,規(guī)范研究如果不經過實證的檢驗,其結論的有效性亦將大打折扣。因此,不能片面的去肯定某種研究方法,否定其他研究方法,或是運用單一的研究方法進行會計理論研究,而應該吸收各種研究方法的合理之處,并加以發(fā)展與完善。
四、小結
在實際中,我們首先應該結合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現實,運用的方法既要繼承我國會計理論研究過程中的合理之處,還要吸收國外會計理論研究的成熟方法。同時,再進行理論研究的具體實踐中結合實際。把握外部環(huán)境,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其次,由于會計理論研究各種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如何在研究過程中綜合使用各種方法,吸收各種研究方法的合理之處,達到各種方法功能上互補,這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研究的一個重大問題。所以會計方法的選擇并不是指在描述法,歸納法和實證法中單一的研究方法,必須根據研究需要和外在環(huán)境,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倡導科學的學術風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會計理論的研究水平,為我國會計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裘宗舜艾健明:試論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J].當代財經。2001(5)
[2]劉中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比較分析[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2(6)
[3]楊波袁春泉: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淺談[J].經濟師.2005(11)
思維屬于人類的理性認識,它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借助于語言材料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性的反映。思維方法則是指思維的基本程序和使用的基本手段。會計理論是關于會計的一種理性認識,它同其他的理論研究的思維方法一樣,一般有三個層次:
(一)方法論。方法論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會計理論方法的最高層次。的認識論是會計理論研究的指導。具體地說,就是要把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革命能動的反映論當作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方法論。同其它學科一樣,方法論在會計理研究方法體系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方法論是哲學思維或哲學方法論在會計學家意識中的體現,又是從哲學角度對會計現實和會計理論的審視,是提供會計學家認識會計的方法模式,這種模式被潛移默化地內化為會計學家的思維方式或方法意識,構成他們觀察、思考會計現實情況的視野,最終凝固成為會計學家對某種理論的思維習慣。另一方面,唯物辯證法、唯物史觀和認識論轉化為方法論并不是互不相關的,而是互為條件、互相依賴、互相滲透、互相轉化,共同形成為把哲學轉化為方法論的“合力”??梢赃@樣認為,每一個會計理論工作者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在其工作中接受一定的方法論的指導。
(二)基本方法?;痉椒ㄊ俏覀冋J識會計時所運用的最一般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按照其特點和階段的不同,又劃分為思維的基本方法和思維的技術方法。
1.思維的基本方法。包括觀察法、形象思維法和抽象思維法。在進行會計研究時,首先必須按照具體的會計科研課題進行調查和搜集有關的資料,并通過觀察到的事實來判定調查地點和資料渠道的取舍。由于觀察一般要從感性認識開始,通過感性認識對事物作出判斷和評價,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在占有了大量的、豐富的資料后,才能為會計理論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這點來看,觀察法是思維的最基本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象思維法,包括聯想法和想象法。聯想法是指由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的方法,具有表面性、隨意性和猜測性。想象法是指在原有形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思維方法,具有形象性、概況性和創(chuàng)造性。會計理論研究同樣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即不局限于現有的會計描述,而獨立地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想象。抽象思維法,包括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法。形式邏輯方法是一類程序化很高的方法,一般包括比較、分類、類比、移植、歸納、、綜合、概括、證明和反駁等一系列方法。這些方法在人們的意識中以高度抽象的方式固定下來,具有普遍有效的公理性。辯證邏輯方法是形式邏輯方法的與深化,它是從客觀對象的內在矛盾入手,來分析和解決思維的矛盾運動。辯證邏輯方法不僅承認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方法在人類思維中的重大作用,而且將它們看成是具有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的方法,將每對關系看成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抽象思維方法在會計研究活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會計研究的各個領域運用得最為普遍。會計研究成果的提出,或是從大量具體的事實和資料的研究中得出(歸納),或是為解決具體問題而運用一定的會計學知識推出(演繹)。會計研究成果,除了要接受會計實踐的檢驗外,還要在邏輯上前后一致。此外,分類與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在會計研究領域大量采用,在許多會計學術刊物中,隨處可見這些研究方法的蹤影。
2.思維的技術。包括數學法、假說法和系統(tǒng)法。數學是關于量及其關系的,是抽象、推導和的工具。從思維角度上說,數學又是嚴密的思維體系?;顒油瑯与x不開數學方法的運用,即運用數學概念、邏輯和方法對會計實踐的運動,進行定量化的研究,將會計領域中的相互關系、相互制約的因素用數學模型表示,仿照數學的邏輯思維方法構建會計理論及方法體系。例如會計理論中的資本資產計價模式,會計收益與股票價格的關系,均需采用一定的數學方法,即建立數學模型來表達。假說是對的一種測性或可能性的說明,它適用于一切進行理論研究的領域。假說的提出,不僅了、綜合、比較等邏輯的方法,而且更突出的是應用聯系想象的方法。在其完成階段,則演繹推理的作用十分突出,即從已確定的觀點出發(fā),通過演繹的程序,廣泛地解釋已知的經驗事實。假說法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得以全面運用的方法。將假說法引入會計研究領域,便形成了會計研究的實證法。實證法要求先提出一定的假說,然后通過綜合運用其他研究方法,如數學法、調查法和演繹法等以證明假說的現實性。在西方會計界,實證法的運用十分廣泛,這種實證的運用,拓寬了會計研究的領域,從而豐富了會計理論的,同時便會計研究也具備了可以核查驗證的特點。系統(tǒng)法在科學研究領域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研究會計實踐與會計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會計實踐各組成部分的關系、會計實踐與會計理論的相互關系、會計學與科學及會計學與科學各學科的相互關系等方面,系統(tǒng)法具有其它研究方法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是其它研究方法無法代替的。
1實證研究方法是我國農村經濟研究方法論的主要方法
首先,實證研究是我國農村經濟研究的主流方法。在以下方面的研究中,實證研究方法被大多數研究者有意或無意地使用著,成為他們研究的主要方法:①現狀分析。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研究中有相當部分是屬于這種“客觀事實是什么狀態(tài)”的研究,如農民收入現狀分析、農業(yè)經濟增長現狀分析等。這種研究本身就決定了其研究的實證性質,其所運用的具體方法如靜態(tài)研究方法、動態(tài)研究方法等也大都屬于實證研究方法的范疇;②特征分析。在農村經濟改革與發(fā)展中,原有事物的變化,新事物的出現,都需要理論工作者對這些變化后的事物及其本質特征進行分析和歸納,以使我們對“客觀事物”的特有存在狀態(tài)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而特征分析自然納入了理論工作者的研究視野,如對我國農業(yè)發(fā)展新階段的特征分析、農業(yè)產業(yè)化特征分析等。特征分析主要運用比較分析、歸納分析等實證方法探詢事物的特有存在狀態(tài),這無疑屬于實證研究的范疇;③模式分析。由于我國地區(qū)差別較大,農村經濟改革與發(fā)展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許多地區(qū)在改革與發(fā)展中的許多做法,經過不斷完善,形成特有的發(fā)展模式。這些模式研究對于“摸著石頭過河”式的改革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如對諸城模式、蘇南模式的研究等。這類研究主要運用歸納分析、比較分析等實證方法,側重于對模式的特點、構成要素、形成原因、適用條件等進行客觀分析,因而屬于實證研究的范疇;④關系或原因分析。農村經濟改革與發(fā)展中的許多事物之間有著內在的因果關系,分析研究這種因果關系有利于尋求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內在規(guī)律,這自然也成為農村經濟研究的重要內容,如對農業(yè)產業(yè)化與農民增收的關系分析、土地撂荒與土地制度的關系分析、農業(yè)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制約因素分析等。這類研究實際上屬于關系或原因“是什么”的實證研究范疇,其所運用的具體方法如因果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等也大都屬于實證研究方法的范疇;其次,農村經濟研究中的規(guī)范研究是牢牢建立在實證研究基礎之上的,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實證研究方法的特點。
我國農村經濟研究除了實證研究這一主流方法之外,也大量運用了規(guī)范研究方法。規(guī)范研究是探討經濟運行“應該是什么”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主要依據一定的價值判斷,給出達到這種價值判斷的步驟。由于我國農村經濟正處在體制和結構轉軌階段,對今后的體制、制度及經濟運行與結構“應該是什么樣”的設計自然納入了理論工作者的研究范圍。但絕大多數規(guī)范研究是以實證研究為基礎,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實證研究的色彩。研究方法在多大程度上體現出實證研究特點,主要取決于其理論假設與客觀現實的距離。
我國農村經濟主體尤其農民的有限理性、農村信息不充分、農村市場體制不健全等已是公認的不爭事實,并成為農村經濟研究的基本假設前提,這就使經濟學分析方法暗含的理論假設,即“經濟人”、“充分信息”、“市場完全競爭”等假設,在我國農村經濟研究的應用中被大大放寬。理論假設的“現實化”為規(guī)范研究的實證色彩埋下了“伏筆”。我國農村經濟研究中的規(guī)范研究很多,如對農村土地制度的研究、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研究等等,從總體上看,幾乎所有的規(guī)范研究都是對關于農村經濟改革與發(fā)展趨勢實證研究成果的進一步理論提煉和相應政策建議,從而使規(guī)范研究本身帶有濃厚的實證研究方法論色彩。
2實證研究方法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研究主流方法的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應是一個由多個要素組成的分層次的大系統(tǒng),在每一層次中,各方法應能自成體系,不會相互有所重復或包含,而上一層次的方法可以普遍適用于下一層次。以此作為思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可分為4個層次:第1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礎,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信息管理論等;第2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中思維加工的形式和方法,包括演繹法和歸納法;第3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運用方法,包括規(guī)范研究法和實證研究法;第4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的具體方法,包括數學、統(tǒng)計、經驗等獲取感性知識的方法以及研究會計對象的具體步驟和程序。他們的具體和相互關系如下:
一、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礎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礎是從事會計理論研究所應持有的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考察和研究事物所應持有的一些基本觀點。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客觀存在的事實,以事實為根據,用聯系的、發(fā)展的和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來觀察、研究一切事物和發(fā)展史,強調對具體進行具體,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
(二)現代信息管理論,包括“老三論”(信息論、控制論、系統(tǒng)論)和“新三論”(協(xié)同論、耗散結構論、突變論)。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它主張要注意以下六大觀點:(1)整體性觀點,即會計及會計理論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整體,從本質上講,整體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相加,而是大于各部分之和,整個系統(tǒng)有不同于它的組成要素的性質、功能和運動性。因而在研究會計理論時,必須從會計整體出發(fā),全面思考,注意會計整體的集合性,考慮如何從提高集體功能的角度去提高和協(xié)調各要素的功能。(2)相關性觀點,即會計系統(tǒng)、各組成要素和會計環(huán)境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在進行會計理論研究時,必須從這些關系出發(fā),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3)結構性觀點,即會計系統(tǒng)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是有一定方式和秩序的,它形成了有序的結構。(4)層次性觀點,即會計系統(tǒng)和會計理論是由處于不同層次的各個子系統(tǒng)組成的。(5)動態(tài)性觀點,即會計系統(tǒng)和會計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受到一定會計環(huán)境的影響,并隨會計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從而不斷發(fā)展和完善。(6)目的性觀點,即系統(tǒng)及各個子系統(tǒng)都有其各自的運行目標,這一目標決定了該系統(tǒng)應有哪些要素組成,各要素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三)邏輯實證主義,它認為一切關于事實的知識都是以經驗的確實材料為依據,即凡是與事實有關的知識領域,都要以確實的實際材料為依據,具有可證實性,它是實證研究法產生的思想基礎。
(四)證偽主義,它認為在有限的、確實的事實上得出的命題可能是不正確的,只要能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證偽某一全稱命題。
二、會計理論研究中思維加工的形式和方法
總體來說,思維加工過程可以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稱為歸納法;另一種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過程,稱為演繹法。
歸納法是從個別事物和現象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結論的推理形式和思維方法。這種方法的重點在于通過對大量事項進行觀察、計量、分析,然后科學地加以,并從中概括出符合一般規(guī)律的結論。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觀察生活中某一方面所反映出來的客觀現象;其次,通過對大量客觀現象的分類、歸總、分析,最終揭示其規(guī)律;最后通過進一步歸納將一般性規(guī)律上升到普遍規(guī)律,形成理論,并用這一理論來研究、解釋、指導某一方面的實際活動。運用歸納法之所以能夠從個別中取得一般性的科學結論,是因為一般存在于個別之中,個別包含著一般,通過個別可以認識一般。歸納法的優(yōu)點是它可以不受預定模式的束縛,研究者可以自由地進行他認為適當的任何觀察;缺點是研究者很可能會受被觀察對象和范圍的限制,得出以偏概全的結論,使歸納和概括的結論不夠準確。
演繹法是從已有的科學結論、原理和定律出發(fā),推知另一個新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維方法。演繹法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一般存在于個別之中,一類事物共有的屬性,其中每一個別事物必須具有。所以,從一般必然推知個別。演繹法重點要求其前提必須正確,推理要嚴密。只要前提是經過實證的科學事實,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可靠的邏輯關系,那么,所得的結論就一定是正確有效的。演繹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保持概念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使理論構建更具有邏輯嚴密性;缺點是它的推導結論取決于前提命題的正確性,如果前提命題錯誤,則整個理論結構都將是錯誤的。
歸納法是古典學派偏重采用的,其風格是:會計實踐會計慣例會計原則會計規(guī)則會計實踐,所以,也有人將這一模式看作是歸納法的一般形式,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歸納法是一種思維方法,是一種考慮的思路,它可以普遍用于各種問題的具體研究中,這一認識明顯地縮小了歸納法的含義。同樣的道理,演繹法是規(guī)范會計學派偏重采用的方法。其理論研究風格是:會計目標或會計假設會計原則具體程序,也有人將它作為了演繹法的一般形式,這一認識同樣縮小了演繹法的真實含義。還有人將歸納法和演繹法看作是規(guī)范理論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而將其與實證研究法相對應,我認為這也是錯誤的。歸納法和演繹法作為一種思維方法,在實證研究中也被廣泛加以運用。實證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過程是根據研究課題,尋找相關理論提出假設或命題,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演繹法的思維過程(即由一般推知個別,由一般性的理論推導出符合邏輯的命題或假設);而其另一個重要過程是搜集數據資料并進行研究以檢驗假設或命題,這一過程實際上是歸納法的思維過程(即由個別推知一般,由大量的觀察數據通過一定的方法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只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實證研究法大量采用統(tǒng)計學和數學方法進行了科學的歸納,但這并不會改變這一思維方法運用的性質。所以,歸納法和演繹法作為思維方法,可以廣泛的用于各種具體方法中,在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中應處于比實證研究法和規(guī)范研究法更高的層次。
三、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適用方法
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方法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規(guī)范研究法,它是根據一定的價值觀念或理論對經濟行為人的行為結果及產生這一結果的制度或政策進行評判,回答經濟行為人的行為應該是什么的分析方法。另一類是實證研究法,它是通過觀察、分析、試驗,來研究觀察到的現象,解釋經濟行為人的行為是什么,怎么樣,尋找其發(fā)生的原因,并以此進行預測,而不對其行為結果進行評價的分析方法。由此可見,二者主要區(qū)別在于:前者關注事物應該如何進行,而后者關注事物是如何進行的;前者采用價值判斷的方法,而后者采取價值中立的立場;前者注重對現存事物進行規(guī)范,而后者注重對現存事物進行解釋。
根據價值判斷的依據不同,規(guī)范研究法又可分為倫法、經濟學法、學法、法、稅務法等。倫理學法要求以處理會計信息和編制財務報表應遵循的道德標準作為建立會計原則和理論體系的依據,其具體包括公正、真實、合理、不偏不倚等。經濟學法強調會計政策的選擇既要反映經濟現實,又要考慮經濟后果,它側重于研究會計技術方法對宏觀經濟指標變動的控制能力和,要求以宏觀經濟為目標作為財務會計概念和財務會計實務的依據。社會學法把公正性概念擴展到社會福利方面,強調財務會計技術和方法的社會效益,強調會計信息要反映對社會的責任和影響。法律法、稅務法將會計判斷或確認建立在法律法規(guī)、稅務法規(guī)的基礎上。這些方法都從不同的側面對會計理論和實務進行了評價,試圖得出什么是良好的會計理論和實務。
實證研究法的目的在于解釋所觀察到的會計現象,并尋找這些會計現象發(fā)生的原因。其研究對象包括:(1)是什么原因使企業(yè)采用某一會計程序和方法而不采用其他,選擇不同會計程序方法的成本和效益各是多少;(2)企業(yè)所呈報的財務報表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是什么;(3)企業(yè)對新頒布的會計準則的反應,為什么某一新會計準則會出臺,為什么要取消某一會計準則,制定會計準則的效益和成本是多少,某些會計準則在實際實行時可能產生的影響如何。其研究程序一般是:確立研究課題尋找相關理論提出假設和命題使假設和命題可操作化設計研究方案搜集數據資料分析數據以檢驗假設和命題分析研究。實證研究建立在大量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的基礎之上,并在研究過程中力圖排除價值判斷,用經驗事實對假說進行檢驗。從經驗事實中引出結論,因而其結論較為客觀。同時,實證研究廣泛采用跨學科的方法,特別是數理統(tǒng)計方法的運用,使其研究結論相對較為準確。但實證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會計命題,只有那些可證偽的命題才能成為實證研究的對象;其次,實證研究在課題確立、相關理論支持、假設提出、數據采集、分析測試等一系列過程中,容易摻人研究者個人的主觀判斷,難以作出真正的價值中立;再次,實證研究的結論比較零散,難以全面概括、升華,且存在一定誤差。
四、會計理論研究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圖書情報學 研究方法 假設檢驗 實證研究 規(guī)范研究
中圖分類號: G250.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3)04-0039-05
科學發(fā)展的歷史表明,任何一門學科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規(guī)范的研究方法的支撐,圖書情報學同樣如此。圖書情報學的發(fā)展歷程充滿了坎坷和紛爭,在研究方法等基礎理論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雖然很多研究者都對此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但大多都淺嘗輒止,形成了相當熱鬧但也相當混亂的研究局面:一方面,研究者意識到方法論對于一門學科的發(fā)展非常重要,甚至將有沒有專門的研究方法作為一門學科是否成熟的標志;另一方面,研究者對于圖書情報學研究方法的概括和表達具有很強的隨意性,所形成的概念體系五花八門,不能很好地融入整個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論體系。因此,在整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體系框架中,重新整合圖書情報學研究方法概念體系,對于圖書情報學的健康發(fā)展及其在整個社會科學體系中學科地位的確立具有重要意義。
1 圖書情報學研究方法的層次
1983年,喬好勤[1]在《試論圖書館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一文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圖書情報學研究方法的三層次說,即哲學方法、一般科學方法和專門科學方法。1985年,隨著吳慰慈、邵巍[2]在《圖書館學概論》一書中詳細闡釋了該論說,層次論逐漸得到學界的確認,并成為圖書情報學方法論研究的主流觀點。
遺憾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研究者將圖書情報學研究方法層次論的三個層次,錯誤地理解為三類方法,并且由此開始了對圖書情報學專門研究方法“孜孜不倦”的探索。其實,喬好勤[3]在《試論圖書館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一文中已經明確提到,哲學方法是一切科學方法的基礎,其他一般方法和專門科學方法都是哲學方法的具體體現,專門科學方法以哲學方法為指導,是一般方法論的具體化。金勝勇[4]也曾在《關于圖書館學專門研究方法之分析》一文中提到,任何一門學科的科學方法論都是由哲學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專門研究方法三個層次所組成的。很多研究者致力于探求圖書情報學專門研究方法,其用以彰顯圖書情報學學科地位的美好初衷固然可以理解,但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專門研究方法都是來自于哲學方法和一般研究方法,獨立于哲學方法和一般研究方法層次之外的專門研究方法是不存在的。王子舟[5]在《圖書館學研究法及相關概念辨析》中指出,近年流行的“圖書館學專門研究方法”是一個偽學術概念,建議圖書館學界停止使用。雖然筆者不同意王子舟將工作方法與研究方法合二為一的觀點(吳慰慈[6]曾在《關于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的思考》一文中,著重指出要分清研究方法與工作方法的區(qū)別),但是并不反對王子舟所持的沒有專門研究方法的觀點。陳慧鵬[7]在《嬗變與回歸:論圖書館學專門方法研究》一文中雖誤讀了金勝勇關于圖書館學專門研究方法的態(tài)度,但是筆者卻非常贊同他的觀點,“專門方法的界定其實既無必要,也不可行。只有回歸研究實踐,結合具體問題探討研究方法,才能將方法論研究重新拉回到原先設定的用以指導圖書館學研究實踐的軌道” 。
2 圖書情報學研究的科學哲學
如上所述,圖書情報學研究方法是三個層次而非三類方法,準確地說,哲學方法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方法,而是從哲學的高度對圖書情報學具體研究方法所做的一種關照,它必須也必然要通過一般方法和專門方法來體現其方法論價值。很多研究者從辯證唯物主義[8]、歷史唯物主義[9]、本體論[10]、價值論[11]、發(fā)展觀[12]、歷史觀[13]、三個世界[14]、信息哲學[15-16]等不同角度對圖書情報學的哲學方法進行研究。但是筆者認為,討論圖書情報學研究的哲學方法,首先要討論的是圖書情報學研究所涉及的科學哲學。
金勝勇曾在《論科學哲學對圖書館學科學性的觀照》一文中提到,有三種對圖書情報學研究起到重要指導意義的科學哲學[17]。其一是波普爾的證偽主義,“一切知識命題,只有能夠被經驗事實證偽才是科學的,否則就是偽科學(Pseudo-Science)”,基于這種思想,我們需要具有質疑和批判的精神,勇于尋找反面例證,挑戰(zhàn)經典,懷疑權威。其二是庫恩的科學革命理論:科學的發(fā)展經歷著“前科學常規(guī)科學反常與危機科學革命常規(guī)科學”這樣一個循環(huán)過程,該科學哲學指導圖書情報學研究要勇于面對危機與挑戰(zhàn)并接受新的研究范式。其三是拉卡托斯倡導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rs,MSRP),MSRP解決了波普爾和庫恩所未能解決的“科學與偽科學的劃界”、“科學進步與知識退化區(qū)別標準”問題,并對理論研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科學哲學為科學的研究者提供如何理解、掌握和運用一切具體方法的理論,為科學提供思想基礎,審視基本問題,檢驗基本假定[18]。圖書情報學研究者世界觀和方法論都發(fā)乎于某一種科學哲學,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圖書情報學的研究活動。科學哲學為圖書情報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研究者只有依據一定的科學哲學才能尋找科學研究的精神動力和研究方向。
3 圖書情報學的研究邏輯
邏輯是思維、思維形式的規(guī)律,是指導人們所有思維活動的準則。圖書情報學研究作為一種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必然離不開邏輯,沒有任何一種科學研究能夠脫離邏輯,也沒有任何一種研究方法可以不符合邏輯。某些研究者將邏輯概括為圖書情報學研究的一種具體方法[19]的認識是錯誤的,因為那樣就意味著必然存在一些非邏輯的方法(即可以脫離邏輯的方法),這本身就不符合邏輯。
邏輯有兩種基本思維進程,即歸納邏輯和演繹邏輯,兩者都存在著不能克服的局限性。歸納邏輯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具有或然性,即結論未必是可靠的;演繹邏輯雖然是一種必然的邏輯推理,卻強烈依賴歸納邏輯為其提供前提。科學研究在規(guī)避兩種邏輯局限性的基礎上,衍生出一種獨到的研究邏輯——假設檢驗。其基本步驟是:①通過研究初探,提出研究假設;②運用邏輯推演,從研究假設中推導出一組經驗命題;③通過操作化過程將經驗命題和概念具體化為測量指標;④搜集有關資料;⑤整理與分析資料;⑥檢驗與批判研究假設,形成研究結論。例如Ludo Waltman等人[20]在《A new methodology for constructing a publication-leve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cience》一文中,針對個人文獻進行等級劃分的分類系統(tǒng)進行了研究,其研究過程就遵循了假設檢驗的研究邏輯。
根據假設檢驗這一研究邏輯的基本過程,科學研究工作一般可以具體分為準備階段、搜集資料階段、分析資料階段和總結階段四個階段。其中搜集資料階段和分析資料階段是科學研究工作的核心階段,下文所討論的圖書情報學的研究類型和具體方法都是以這兩個階段的工作為依據的。
4 圖書情報學的研究類型
同其他社會科學研究一樣,圖書情報學研究也分為許多研究類型,研究類型與研究方法有著緊密的聯系,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將研究類型與研究方法混為一談[21]。在圖書情報學的研究過程中,只有準確定位研究類型,才能設計和采用更適當的研究方法。
4.1 調查研究和試驗研究
如上所述,所有的研究過程都包括搜集資料(信息)這樣一個核心階段。根據資料發(fā)生(信息源)的情況,可以將所有的科學研究分為調查研究和試驗研究兩大類型。如果資料(信息)獨立于研究工作而客觀存在,無論存在于文獻中(包括網絡文獻)、人的頭腦中、還是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中,也無論是已經發(fā)生過的還是正在發(fā)生的,都屬于調查研究;如果(信息)是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而“設計”或“制造”出來的,無論是在實驗室“設計”、“制造”出來,還是在特定的社會現場“設計”、“制造”出來,則屬于試驗研究。
由此可見,調查和實驗并不是具體的研究方法,而是科學研究的兩種類型。這其中,試驗研究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比較普遍,而在包括圖書情報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研究中,絕大多數研究都是調查研究。因此,經常有研究者將調查法概括為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實際上是對調查研究的片面的、狹義的理解[22]。
4.2 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
根據研究的目的和性質,社會科學研究分為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兩種類型。描述性研究是指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加工,把研究對象的狀態(tài)和情況真實地描繪、敘述出來,用以回答研究對象“是什么”或“怎么樣”的問題;解釋性研究是以一定的命題或假設為前提,運用假設檢驗的邏輯過程探討事物內部的系統(tǒng)功能或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和發(fā)展規(guī)律做出明確的闡釋。解釋性研究根據研究具體著力點的不同又分為因果性研究和預測性研究,用以回答研究對象“為什么是這樣”或“將怎么樣”的問題。
對于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的研究類型劃分,往往被許多研究者所忽略,事實上這種研究類型定位對于圖書情報學的研究十分關鍵。如前所述,以解釋性研究為代表的科學研究應遵循假設檢驗的研究邏輯,但純粹的描述性研究并不需要提出研究假設,因此在描述性研究的邏輯過程中,需將“提出研究假設”調整為“建立描述框架”,這將對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方法的采用產生重要影響,也因此決定著圖書情報學研究的研究過程。
目前單純的描述性研究已經越來越少,更多的圖書情報學研究是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解釋性研究。但由于研究的出發(fā)點不同,兩類研究的區(qū)別還是非常明顯。例如,比較趙俊玲等人[23]在《國外數據庫商的數字保存行為研究》一文中對國外數據庫商的數字保存行為所進行的描述性研究,宛玲等人[24]在《試析中文搜索引擎的評價標準》一文中對中文搜索引擎的相關評價標準所做的解釋性研究,楊文祥等人[25]在《對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反思與展望》一文中所做的關于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描述與解釋相結合的研究,兩種研究類型對于研究過程的不同側重便顯而易見。
4.3 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
討論社會科學研究的類型,就不得不論及實證研究。當前,圖書情報學領域的實證研究讓許多研究者愛恨交加。曾幾何時,圖書情報學的傳統(tǒng)研究方式特別是關于基礎理論的研究方式,一度被視為“閉門造車”式的研究。雖然有些專家學者也嘗試用“思辨研究”的價值為傳統(tǒng)的研究方式正名,但是當實證研究的浪潮襲來時,傳統(tǒng)研究方式的海岸仍然有被這股清新與混濁并存的大潮吞沒之勢。實證研究,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分析來自實踐的證據來獲得研究結論。當前圖書情報學界有些研究者對實證研究的推崇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單純強調實證研究的重要性[26],卻置實證研究注重搜集第一手資料的本質屬性于不顧,簡單地將實證研究等同于定量研究,認為有龐大的數據支持或者構建了某個所謂的數學模型就是實證研究了。事實上,個案研究、實地觀察或訪談,這些以定性分析為主的研究類型或方法,才是獲得第一手資料的主要方式,才是實證研究的基礎。
此外,當我們討論實證研究時,經常忽略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同實證研究相并列的研究類型是什么,難道都籠統(tǒng)地稱作“非實證研究”嗎?偶有研究者將思辨研究同實證研究對應起來[19][26],但這種觀點卻不能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體系中得到肯定。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從實證研究的邏輯基礎入手。實證研究通過搜集分析第一手資料從而得出關事物情況的普遍性結論,這是歸納邏輯在發(fā)揮作用。而同歸納邏輯“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進程恰好相反的是演繹邏輯,因此以演繹邏輯為基礎的規(guī)范研究應該是同實證研究相并列的研究類型。規(guī)范研究中的規(guī)范有兩種解釋,一是這種研究的結論經常以規(guī)范命題的形式表現出來,即得出“應該如何”或“不應該如何”的結論;二是規(guī)范研究是建立在演繹邏輯的基礎之上,而演繹邏輯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具有必然性,所以其研究結論被視為可靠的(研究是規(guī)范的),這同建立在歸納邏輯這種或然性邏輯基礎之上的實證研究是不同的,因此被稱為規(guī)范研究。
可以確定的是,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也是科學研究中相互支撐共同發(fā)展的兩種研究類型,而非兩種具體的方法。這兩類研究對圖書情報學的發(fā)展同樣重要,那種片面強調實證研究的經驗性或片面強調規(guī)范研究的理論性的認識都是非?;闹嚨?。圖書情報學界利用規(guī)范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就不會磨滅,而實證研究的實證價值也會越來越受到重視。蘭開斯特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無紙社會”的大膽預測[27],并描述了圖書館與圖書館員的發(fā)展前景[28],雖然有些預測并未如期實現,但他的研究被認為是“走在科學的道路上”[17],而這樣的預測性研究顯然必須通過規(guī)范研究得以實現;而當前學界對于圖書情報事業(yè)發(fā)展中一些重大問題的分析,則必須通過實證研究才能夠得出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結論來。
4.4 普遍研究、抽樣研究、典型研究和個案研究
隨著以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所為代表的民調機構興起以及大規(guī)模社會調查活動的開展,“抽樣研究”結合“問卷調查”、“統(tǒng)計分析”成為現代社會科學研究特別是社會調查研究的標志性研究方式。但實際上,抽樣是一種確定(調查)研究范圍的方法,而并非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是依據研究范圍所劃分出來的一種研究類型,與之相并列的研究類型還有普遍研究、典型研究、個案研究。
普遍研究是指通過對研究總體所包含的每一個個體進行無一遺漏的考察和分析,從而得出關于研究對象的普遍性結論的研究類型。同其他幾種研究類型相比,普遍研究的結論最為全面、準確,也最具有普遍意義。但由于普遍研究的研究范圍往往涉及一個地區(qū)甚至一個國家,需要投入很高的人力、經費和時間,因此這種研究類型很少在圖書情報學研究中采用。
抽樣研究是指按照一定方法從總體中抽取一定的個體形成樣本,通過對樣本調查分析來推斷總體的情況,其本質是以樣本的統(tǒng)計值來推斷總體的參數值。根據是否遵循隨機原則,抽樣研究分為概率抽樣(也稱隨機抽樣)和非概率抽樣。概率抽樣的主要方法有簡單隨機抽樣、等距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和多階段抽樣;而非概率抽樣經常采用的抽樣方法有偶遇抽樣、立意抽樣(主觀判斷抽樣)、配額抽樣和滾雪球抽樣等。圖書情報學領域有一些年輕的研究者對隨機原則有錯誤理解,往往把偶遇抽樣等非主觀判斷抽樣誤解為隨機抽樣。其實概率抽樣不同于非概率抽樣的主要區(qū)別有兩點,一是在抽樣過程中必須編制抽樣框(也稱抽樣范疇),二是其抽樣誤差可控制、可測度,因此概率抽樣是我們在從事圖書情報學抽樣研究時的第一選擇。當然,有些情況下因為很難編制抽樣框,所以研究者往往會被迫采用非概率抽樣,這時應盡量采用配額抽樣的抽樣方法,通過對研究總體進行科學細致的類型劃分,努力去降低非概率所帶來的抽樣誤差。
典型研究是指從研究總體中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和共性的個體進行調查研究,從而認識同類研究現象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類型。典型研究過程中,對“典型”的確定主要依靠主觀判斷,并且典型研究的結論只能反映同類研究對象的情況,并不能對研究總體產生普遍性指導意義。由此可以得知,我們一些研究者經常把先進經驗或突出案例作為典型進行研究,從而得出關于圖書情報事業(yè)或圖書情報學某方面普遍性結論的做法[29],是違背典型研究的原理的,其結果往往會產生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
個案研究是指針對某一特定對象,全方位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的研究類型。上述幾種研究類型,從普遍研究到抽樣研究、典型研究和個案研究,其研究廣度呈遞減趨勢,而其研究深度則呈遞增趨勢。因此,進行個案研究必須放棄研究結論的普遍意義或外在效度,轉而追求個案的內在機理和研究深度。那種以一個研究個體為例,就得出關于某類研究對象總體結論的做法是站不住腳的[30]。在當前研究都普遍注重實證研究的氛圍中,個案研究由于其注重搜集第一手資料的特點,理應在圖書情報學研究領域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圖書情報學研究中的各種研究類型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適用”與“不適用”的區(qū)別。在研究過程中,根據研究需要確定研究類型,從而進一步選擇最恰當的研究方法,是我們對待研究類型和研究方法的正確態(tài)度,而不應該去追求研究類型和研究方法的“時尚性”或“傳統(tǒng)性”,從而背離圖書情報學研究的正確道路。
5 圖書情報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當我們將圖書情報學研究方法概念體系中的研究層次、研究邏輯、研究類型等分支概念闡釋清楚時,圖書情報學研究的具體方法終于要清晰簡明地浮出水面了。根據研究過程中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兩個核心的研究階段,圖書情報學的具體研究方法需要從搜集資料的方法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兩個方面來表述。
5.1 搜集資料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都要經歷搜集資料的過程,即使是有些學者提到的思辨研究也不例外,只不過思辨研究所需要的資料多是之前已經搜集好的。搜集資料有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和實驗法等五種方法。這其中,問卷法是調查研究中經常被采用的方法,甚至有研究者直接把問卷法謬稱為調查法。除一般問卷以外,量表法作為對主觀社會指標進行測量的特殊問卷,也經常在圖書情報學研究中被采用,例如對用戶滿意度的調查。問卷法和抽樣、統(tǒng)計分析相結合,成為現代社會調查研究的主要特征。此外,任何科學研究都離不開文獻,文獻法是任何科學研究都必定采用的方法。由于文獻是記錄有知識和信息的一切載體,所以文獻法的采用早已超出了傳統(tǒng)紙質文獻的范疇,而拓展至網絡文獻和數字資源?;谘芯繉ο?、研究特點等原因,文獻法在圖書情報學研究中的運用就更為廣泛和直接,圖書情報學領域的研究者經常提到的引文分析法、內容分析法以及各種檢索法,其實質都是文獻法。
5.2 分析資料的方法
最后都要通過分析資料來得出研究結論。分析資料的方法有統(tǒng)計分析和理論分析兩大類,即我們平時所稱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又可以分為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推斷性統(tǒng)計分析;而圖書情報學研究領域經常采用的理論分析方法有采用因果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和結構-功能分析法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并不能獨立于理論分析而存在,任何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理論分析方法做邏輯基礎。例如,統(tǒng)計分析中經常采用的相關分析,實際上就是以理論分析中的共變法(一種因果分析法)為邏輯基礎的。
由于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科學研究的“跨時空”模式逐漸盛行,研究者與研究者之間的時空界限、各研究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階段性界限逐漸模糊。許多研究工作已經將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階段合二為一,也產生了諸如“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這樣兼具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性質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在圖書情報學研究領域,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我們所熟知的一些圖書情報學研究常用的方法,往往就是這類綜合性研究方法,如引文分析法、文獻計量法等等。
但是,這類綜合性方法的產生需經研究實踐的長期積淀,也必須符合研究方法概念體系的邏輯要求。有些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不但追求研究內容的創(chuàng)新,還非常熱衷于進行研究方法(名稱)的推陳出新,經?!皠?chuàng)造”出一些“新穎”、“時尚”、“前沿”的研究方法。這些急功近利甚至是嘩眾取寵的做法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根據研究客體“創(chuàng)造”研究方法,例如社會網絡分析、內容分析法等各種冠以“分析”二字的方法,這些所謂的分析方法只是反映了分析的對象或途徑,并沒有反映出分析方法的本質,即到底是怎樣分析的。第二,根據研究方式“創(chuàng)造”研究方法,例如檢索是文獻法實施過程中的一個步驟,但圖書情報學的很多研究者竟然“創(chuàng)造”出數據檢索法、事實檢索法等眾多的研究方法。此外,國外有些研究活動中采用的某種研究方式如“名義群體”、“互動小組”等,經由國內研究者的翻譯和理解,往往就變成了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并且得到追捧。第三,根據工作內容來“創(chuàng)造”研究方法。王子舟[5]先生堅持認為工作方法應該屬于研究方法,并且舉例說明索引法在圖書館學研究中的應用。但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在圖書館工作中編制《經濟學論文索引》,那應該屬于圖書館學研究法經濟學研究法呢?第四,通過望文生義“創(chuàng)造”研究方法。有些研究者在研究方案中同時采用了歷史法和文獻法,豈不知歷史法就是文獻法。類似的情況還有調查法(往往是問卷法)、邏輯法(任何一種方法都離不開邏輯)等等。
6 結語
1957年,劉國鈞[31]先生在《什么是圖書館學》一文中明確指出,獨特的科學研究方法是圖書館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存在的條件之一。這一重要論斷激勵著一批又一批圖書情報學研究者走上探尋圖書情報學專門研究方法之路,也使筆者在對本學科的方法論研究現狀不無微詞的同時,對這些研究者充滿了真誠的敬意。但是相比總結和升華圖書情報學的“專門”研究方法,如何使圖書情報學研究方法的使用更規(guī)范、表達更準確,對于圖書情報學的健康發(fā)展及其在整個社會科學體系中學科地位的確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任全娥.圖書館學論文研究方法利用情況調查——兼紀念喬好勤《試論圖書館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發(fā)表20周年[J].圖書館雜志,2004,(1):13-16.
[2]吳慰慈,邵巍.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3]喬好勤.試論圖書館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J] .圖書館學通訊,1983,(1):54-62.
[4]金勝勇,吳杏冉.關于圖書館學專門研究方法之分析[J].圖書館學理論與實踐,2006,(1):15-17.
[5]王子舟.圖書館學研究法及相關概念辨析[J].圖書與情報,2011(1):2-5.
[6]吳慰慈.關于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的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2,(3):18-20.
[7]陳慧鵬.嬗變與回歸:論圖書館學專門方法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0,(10):2-5.
[8]魏建琳.圖書館科學發(fā)展觀探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113-115.
[9]尹鴻博.圖書館核心價值研究的兩大學派述評[J].圖書情報工作,2010,(11):131-134.
[10]劉艷玉.基于本體的圖書館學范式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164-168.
[11]羅欣.試述圖書館精神產品價值論及其意義[J].圖書與情報,2009,(6):59-62.
[12]羅曉鳴等.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呼喚科學發(fā)展觀[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5,(1):2-4.
[13]唐克文.圖書館歷史觀初探[J].河北科技圖苑,2005,(6):44-46.
[14]師宏睿.信息世界1、2、3及其于圖書館學情報學本體論重構的意義[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6):11-13.
[15]曹文娟,賴茂生. 信息哲學研究綜述[J].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4,(3) : 331-333.
[16]Luciano Floridi. On defining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s applied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J]. Social Epistemology.2002, vol.16, No.1, 37-49.
[17]金勝勇.論科學哲學對圖書館學科學性的觀照[J].圖書館,2008,(2):1-4.
[18]魏屹東.論哲學對認知科學的作用[J].哲學動態(tài),2003,(6):24-27.
[19]趙一舟.圖書情報學研究要講究規(guī)范與方法[J].圖書館建設,2001,(1):31-33.
[20]Ludo Waltman and Ness Jan Van Eck. A new methodology for constructing a publication-leve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cience[J].CoRR.2012,(3):1-23.
[21]孫瑞英.從定性、定量到內容分析法——圖書、情報領域研究方法探討[J].現代情報,2005,(1):2-6.
[22]張岌球.論網絡環(huán)境下情報學研究方法的演化[J].圖書情報工作,2005,(10):33-36.
[23]趙俊玲.國外數據庫商的數字保存行為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1,(6):24-27.
[24]宛玲等.試析中文搜索引擎的評價標準[J].情報科學,2000,(1):28-31.
[25]楊文祥,周慧.對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2):2-7.
[26]邱五芳.中國圖書館學應進一步弘場實證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1):16-21.
[27]F. Wilfrid Lancaster. Toward Paperless Information Systems[M],New York. Academic.1978.
[28]F. Wilfrid Lancaster.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 in an Age of Electronics[M]. Libraries Librarians.1982.
[29]金學慧,劉細文.國內外典型競爭情報系統(tǒng)軟件功能的差異性分析[J].情報雜志,2009,(9):102-106.
[30]周柏海.獨立學院圖書館讀者滿意度研究——以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