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房屋建筑設計要求范文

時間:2023-07-19 16:57:06

序論:在您撰寫房屋建筑設計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房屋建筑設計要求

第1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 結構 抗震 設計

據(jù)統(tǒng)計,每年世界范圍內發(fā)生地震的次數(shù)已達50 萬多次,而國內的地震次數(shù)便占了當中的 1/3。地震災害嚴重損害了國內的經濟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并帶來了嚴重災難。因此在房屋建筑的結構設計中,需對結構的抗震性能充分考慮。針對地震災害采取有關預防措施,盡可能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的損害,確保人們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本文就對房屋建筑在結構抗震設計上的若干要求展開了研究。

一、合理選擇建筑場地

受地震災害影響,地震范圍內的建筑物會被嚴重破壞。由于地震而引起的地質運動可導致建筑直接面臨結構破壞,由此可見,地質條件也屬于房屋建筑受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房屋建筑設計中,需對建筑場地進行合理選擇。一方面,應首選地質堅硬、地勢開闊等有利于抗震的地質條件,從而減少地基土在地震期間的沉陷程度,預防房屋建筑發(fā)生坍塌不良現(xiàn)象。另一方面,盡可能避免山坡邊緣、河岸等地質軟不利于抗震的地段,以免在地震期間,在地質條件的共同影響下,導致房屋建筑出現(xiàn)倒塌的情況。若實在無法避免此類地段,則需要采取相應的有效抗震措施。第三,不應選擇自然災害并發(fā)區(qū)域等危險地段(如地陷、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段)作為房屋建筑的建造地段,以避免地震災害并發(fā)其他自然災害而導致房屋建筑破損程度加重。最后,建筑場地的土質剛度、覆蓋層厚度等也屬于建筑物受到地震損害的一項重要因素。有關研究指出,建筑地段的土質堅硬、覆蓋層薄屬于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損害程度的一項重要原因。因此在選址時,還需要對土質及其覆蓋厚度進行考察。

二、房屋建筑的地基設計

首先,在建造房屋建筑期間,同一個房屋建筑不允許建造在性質不同的地基上。并且在地基應用上,盡量全然應用天然地基或是樁基,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兩種地基各一半的狀況。從而增強房屋建筑的整體剛性,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其次,在埋置房屋建筑的基礎時,需注意其埋置深度的控制。若基礎埋置深度過淺,將會減少房屋建筑的嵌固作用,增強房屋建筑在地震期間的振幅,提高震害發(fā)生幾率。因此在設計房屋建筑的基礎埋置深度時,應盡量增加其埋置深度。并認真做好基槽回填工作以及夯實工作,確?;靥钔量苫A側面的緊密接觸,提高房屋建筑地基穩(wěn)定性。

最后,房屋建筑是由上部建筑、基礎兩個部分所構成的一個整體。因此在建筑室外地坪下,不應應用內外交圈基礎圈梁,以免影響上部建筑和基礎的整體性。此外,應將上部結構構造柱鋼筋嵌入基礎圈梁內,從而加強上部建筑和基礎的連接牢固性。若建筑建造地段的土質剛度較弱,則還需設置圈梁在基底底部。

三、房屋建筑屋頂與墻體的抗震設計

在地震期間,房屋建筑的受損程度與建筑質量之間呈正比關系。也就是建筑質量越重,建筑的受震害程度則越嚴重。反之,若建筑質量越輕,那么其受震害程度將會越小。其次,建筑結構越穩(wěn)定,其在地震災害中的安全性也越高。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應盡可能最小化建筑質量,以達到最小化減小房屋建筑受震害程度的目的。

一方面,減輕房屋建筑圍護結構的質量,從而達到減輕房屋建筑墻體質量的目的。若建筑的墻體質量過重,將會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在面臨地震災害時,易受破壞。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需對減輕墻體重量這一點進行考慮。

另一方面,在建筑屋蓋設計期間,應盡量選擇質量較輕的材質。并且不要在建筑屋頂設計中添加不必要的附屬物,以免增加屋蓋重量,間接增加建筑高度,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產生不良影響。若在屋蓋設計期間,個別物品是必須建造的,則需要通過設計盡可能降低其高度,并增強牢固性。選擇質量輕的材料,從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四、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規(guī)則性

1. 合理控制房屋建筑高寬度

對于房屋建筑而言,其受震害程度與建筑本身的高寬比具有一定的關系。受地震作用影響,房屋建筑的傾斜程度(側移程度)會因為其本身高寬比越大而越嚴重。同時,房屋建筑的層數(shù)越多,其在地震災害中所面臨的破壞也會越嚴重。因此,為了保障房屋建筑對于地震破壞的抵抗能力。在設計期間,需對其建筑的高度與寬度進行合理控制。結合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的條件下,對房屋建筑層數(shù)進行合理調整。

2. 規(guī)則性設計房屋建筑結構

在房屋建筑的結構設計上,均勻分布結構剛度與質量、規(guī)則設計建筑平面與立體結構等是保障建筑抗震性能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若房屋建筑具有平面設計復雜,而質量、剛度等分布混亂的情況,在面臨地震時,房屋建筑將會產生扭轉情況,使房屋建筑受到嚴重破壞。其次,在建筑整體結構的設計中,房屋若具有規(guī)則性,在地震期間發(fā)生扭轉的可能性較大。并且若建筑采用錯落立面,將會因為高度過高而引起鞭梢效應。

3. 合理處理房屋建筑的防震縫

若房屋建筑結構不規(guī)則,需處理好建筑的防震縫。設置防震縫期間,應將房屋建筑劃分為相互獨立且規(guī)則的結構。防震縫兩邊需具備足夠寬度,徹底分開防震縫兩邊的上部建構。并順著建筑高度,在防震縫兩側布置墻體。

4. 合理布置房屋建筑的縱橫墻

墻體屬于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構件,由于房屋建筑的剛度大小主要取決于墻體數(shù)量,若承重墻體上,將會加大墻體間隔,進而降低房屋建筑的剛度以及抗震能力。因此在設計期間,需均勻分布房屋建筑的橫墻以及縱墻,從而確保房屋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能。

5. 合理布置構造柱以及圈梁

構造柱、圈梁等均屬于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構造體有利于增強建筑墻體的抗剪性能,并優(yōu)化建筑結構變形能力,從而使建筑結構在外力作用不大的影響下僅發(fā)生變形,不對建筑結構整體的穩(wěn)定性產生影響。因此,在布置構造柱時,需以《抗震規(guī)范》作為布置依據(jù),在墻體交叉處均設置構造柱,促使墻體材料由脆性演變?yōu)檠有?。另外,圈梁有利于緩解地震對于建筑的損害,提高墻體之間的連接牢固性,對于增強房屋穩(wěn)固性、整體性等可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在一定情況下,還可抑制墻體產生裂縫。

五、 結語

目前,抗震技術屬于房屋建筑設計當中的一項主要技術,抗震設計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需根據(jù)抗震設計的相關要求,對房屋建筑進行合理設計,滿足房屋抗震設計的相關要求。盡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的損害。

參考文獻:

[1]唐與拓,金燕,于得水.多層磚混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加固措施[J].山西建筑,2009(12).

[2]張建,倪彩琴.淺議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問題的分析[J].建筑設計管理,2010(05).

[3]孫三霞,姜效光,李紅培.淺談磚砌體房屋建筑的抗震設計[J].價值工程,2010(13).

[4]毛華毅.淺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若干問題[J].山西建筑,2010(09).

第2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設計;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因而對房屋建筑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師不斷引進先進的設計理念,在設計中應用縣級的技術,不斷研究新型的高強、輕質、環(huán)保建材,進而促進房屋建筑設計的進步。

一、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方法

(一)繪制房屋建筑結構的平面圖

很多設計師在繪制結構平面圖的時候都很疑惑是否要輸入相應的結構軟件進行建模,根據(jù)相關的規(guī)定,如果房屋建筑地處六級防震區(qū),那么就可以省略截面抗震驗算,可是要設置一定的建筑抗震措施。所以,對于一般的砌體房屋結構可以不在軟件中建模,實行直接設計,可是在設計中一定要注意受壓和局部受壓的情況。在時間比較充足的情況下,輸入建模會更好,因為利用它設計師可以對荷載進行快速、準確的導算。當然,如果房屋建筑的地區(qū)抗震級別在六級以上,就必須輸入軟件,進行建模設計。

(二)房屋建筑的屋頂結構圖

如果建筑是坡面,那么目前對結構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即有梁式和折板式。二者適用的房屋建筑情況不同。一般量版式比較適用于那些建筑面不夠規(guī)整、板破跨度比較大、屋面坡度和屋脊線轉折比較復雜的坡屋面設計。二板式則與有梁式適用的情況相反。兩種方式的板都是偏心受拉構件。在進行板配筋的時候要注意設有部分或者全部的板負筋拉通,這樣才能有效抵抗拉力。而板厚也要根據(jù)不同的房屋建筑做相應的設計和要求,厚度一般不能低于120厚。對于梁板折角處的鋼筋如何布置也要有大樣示意圖。對于那些坡屋面板進行平面畫圖的時候,一般情況下設計師會采用剖面示意圖加上大樣詳圖的方法,從而使施工人員能夠更好的理解圖紙。要想設計出并繪制出一份房屋建筑結構圖,設計師就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設計師不光要有一定的空間概念,更要具備正確理解房屋建筑圖紙和意圖的能力,只有這樣施工人員才能清晰明確的理解設計圖紙。因為屋面的起坡很容易造成建筑物閣樓層部分的墻體會超高,所以設計師就要充分結合門窗頂設置相應的圈梁減低墻的高度。

(三)房屋建筑結構的大樣詳圖

如果能夠確保建筑詳圖準確無誤,那么就可以在建筑詳圖的基礎上直接繪制大樣詳圖,當然,也可以在之前做過的大樣詳圖上進行局部的改進。在這個階段所要考慮的最主要的兩個因素就是建筑結構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當然這必須在抱枕建筑外形的條件下進行。要使房屋建筑的標高、外形尺寸同建筑專業(yè)協(xié)調一致。

二、建筑房屋基礎及上部結構的設計基本要求

所謂的建筑凡物結構設計主要是指多房屋基礎結構及上部結構進行的設計。這種設計一般都是以概率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理論作為設計方法的依據(jù)。房屋的上部結構設計一般是要解決房屋結構自身的重力恒載、人、家具、設備和雪的壓力等活載的豎向的靜力的作用以及風壓力、地震力的水平方向史昂的荷載的動力作用下,房屋建筑機構所應有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的問題。房屋建筑的靜載作用通常會從上部向下部傳遞,而地震作用則恰恰相反,是由基礎部位傳遞到上部結構。

三、當前我國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一)對于獨立基礎設計的荷載值選取不恰當

很多凡物建筑都會采用柱下獨立基礎,通常情況下,如果民用房屋低于8層或者高度不超過25米,對于地基和基礎的抗震承載力可以省略驗算。換句話說,如果防震等級在8度以內,

這些房屋建筑就可以不必進行地基和基礎相應的抗震承載力??墒窃趯@些房屋建筑進行結構設計時,不可忽略的是風荷載對房屋建筑的影響。所以在設計房屋建筑的結構時,一定要輸入風荷載,雖然在地震區(qū)一般建筑不會受到風荷載的控制,可是為了安全起見,一定要輸入。

另外,設計師在設計房屋的獨立基礎時,對于用在凡物基礎頂面上的外荷載一般只選取軸力設計值和彎矩設計值,并不選取剪力設計值,有的設計師只選取軸力設計值,這樣就會造成基礎設計尺寸過小,配筋過少,進而嚴重影響基礎本身和建筑物上部結構的安全。

(二)不能合理進行框架和簡圖計算、選取模型

對于那些沒有地下室的框架房屋,對獨立基礎的埋置比較淺,通常在﹣0.05米的時候會設置基礎拉梁,這個時候應該把基礎拉梁按照1層輸入。例如某校的一棟學生宿舍樓,這個項目是3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乙類建筑,2類建筑場地。建筑高3.3米,基礎的埋深是4米,基礎的高度是0.8米,室內和室外的高度差是0.45米。在8度的地震區(qū)這個工程寬假結構為2級抗震等級。設計者按照3層的框架房屋進行計算,第一層的高度是3.35米,也就是家丁訪蘇框架固定在﹣0.05米的基礎拉梁頂面;基礎拉梁的斷面和配筋都贊著構造進行設計;基礎則按照中心受壓進行計算。可以看出,這樣選取計算簡圖十分不科學。首先,拉梁按照構造設計是沒辦法將柱腳彎矩平衡住的,第二,框架房屋的結構地主的高度必須選取基礎頂面到第一層樓蓋頂面的高度。所以這樣的框架結構最好按照4層進行基數(shù)按,也就是把基礎拉梁層當做1層輸入,如果拉梁上有荷載,也要把荷載一起輸入。這樣一來,計算剪力的第一層層高就應該是3.15米,第二層為3.35米,第三、四層樓高為3.3米。而且框架柱的底層的柱腳彎矩設計值必須乘以相應的增大系數(shù)1.25。在對拉梁層進行設計時,最好對底層柱的配筋進行相應的比較,確定到底由基礎頂面的截面進行控制,還是有基礎拉梁頂面處的截面進行控制。由于受到地基土的一些限制,所以對于該類計算簡圖,在相關的程序的總信息輸入中,可以把地下室的層數(shù)輸入為1,再計算一次,按照兩個計算的結果id保羅圖對框架結構底層柱進行合理的配筋。

(三)對基礎拉梁層計算模型選取不合理

基礎拉梁層沒有樓板,如果用TAT或者SATWE等相關的點算程序對框架進行整體的計算時,樓板的厚度做好取0,定義相應的彈性節(jié)點,并且用總剛分析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計算。有些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雖然將樓板的厚度取為0,也定義了相應的彈性節(jié)點,可是沒有通過總剛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所以程序在進行相應的分析時,就會按照剛性的樓面假定進行相應的計算,所以往往回合實際情況不太符合,對于平面不規(guī)則的房屋,一定要注意這點。

(四)不能合理設計基礎拉梁

如果多層的框架房屋的基礎深埋值比較大,設計師為了適當?shù)臏p速小底層柱的相應的計算長度和底層的一些位移,可以在適當?shù)奈恢迷O置基礎拉梁,可是設計師最好要按照訪蘇寬假梁進行相應的設計,而不是按照可嘉的構造要求。而且一定要按照相關的要求設置相應的箍筋和加密區(qū)。如果為了抗震,最好還是采取短柱基礎方案。

四、結論

在當今社會,人們對于房屋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房屋建筑不僅要安全、舒適,更要具有很高的功能性和審美性。房屋建筑結構對于建筑來講十分重要,它不僅關系到房屋建筑的質量,還關系到施工單位的施工過程能否順利進行。隨意設計師在設計房屋建筑結構時,一定要抓住設計的基本要點,然后根據(jù)建筑物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設計方法,創(chuàng)新設計思路,不斷引進國際上一些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建筑材料,進而設計出一個具有先進水平的房屋建筑結構方案,從而不斷推進我國程式化進程和經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宣紅.淺析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J].建筑與裝飾,2011(10)

第3篇

[關鍵詞] 房屋建筑 結構 抗震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據(jù)統(tǒng)計,每年世界范圍內發(fā)生地震的次數(shù)已達50 萬多次,而國內的地震次數(shù)便占了當中的 1/3。地震災害嚴重損害了國內的經濟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并帶來了嚴重災難。因此在房屋建筑的結構設計中,需對結構的抗震性能充分考慮。針對地震災害采取有關預防措施,盡可能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的損害,確保人們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本文就對房屋建筑在結構抗震設計上的若干要求展開了研究。

一、 合理選擇建筑場地

受地震災害影響,地震范圍內的建筑物會被嚴重破壞。由于地震而引起的地質運動可導致建筑直接面臨結構破壞,由此可見,地質條件也屬于房屋建筑受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房屋建筑設計中,需對建筑場地進行合理選擇。一方面,應首選地質堅硬、地勢開闊等有利于抗震的地質條件,從而減少地基土在地震期間的沉陷程度,預防房屋建筑發(fā)生坍塌不良現(xiàn)象。另一方面,盡可能避免山坡邊緣、河岸等地質軟不利于抗震的地段,以免在地震期間,在地質條件的共同影響下,導致房屋建筑出現(xiàn)倒塌的情況。若實在無法避免此類地段,則需要采取相應的有效抗震措施。第三,不應選擇自然災害并發(fā)區(qū)域等危險地段(如地陷、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段)作為房屋建筑的建造地段,以避免地震災害并發(fā)其他自然災害而導致房屋建筑破損程度加重。最后,建筑場地的土質剛度、覆蓋層厚度等也屬于建筑物受到地震損害的一項重要因素。有關研究指出,建筑地段的土質堅硬、覆蓋層薄屬于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損害程度的一項重要原因。因此在選址時,還需要對土質及其覆蓋厚度進行考察。

二、 房屋建筑的地基和基礎設計

首先,在建造房屋建筑期間,同一個房屋建筑結構單元不允許建造在性質不同的地基上。并且在地基選擇和處理上,盡量全部應用天然地基或是樁基,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兩種地基各一半的狀況。從而可以避免不利因素,保證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其次,在埋置房屋建筑的基礎時,需注意其埋置深度的控制。若基礎埋置深度過淺,將會減少房屋建筑的嵌固作用,增大房屋建筑在地震期間的振幅,提高震害發(fā)生幾率。因此在設計房屋建筑的基礎埋置深度時,應盡量增加其埋置深度。并認真做好基槽回填工作以及夯實工作,確?;靥钔梁突A的側面緊密接觸,提高房屋建筑基礎部分的穩(wěn)定性。

另外,對于砌體結構的房屋建筑是由上部建筑、基礎兩個部分所構成的一個整體。因此在建筑室外地坪下,不應應用內外交圈基礎圈梁,以免影響上部建筑和基礎的整體性。此外,應將上部結構構造柱鋼筋嵌入基礎圈梁內,從而加強上部建筑和基礎的連接牢固性。若建筑建造地段的土質剛度較弱,則還需設置圈梁在基底底部。

三、 房屋建筑屋頂與墻體的抗震設計

在地震期間,房屋建筑的受損程度與建筑質量之間呈正比關系。也就是建筑質量越重,建筑的受震害程度則越嚴重。反之,若建筑質量越輕,那么其受震害程度將會越小。其次,建筑結構越穩(wěn)定,其在地震災害中的安全性也越高。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應盡可能最小化建筑質量,以達到最小化減小房屋建筑受震害程度的目的。一方面,減輕房屋建筑圍護結構的質量,從而達到減輕房屋建筑墻體質量的目的。若建筑的墻體質量過重,將會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在面臨地震災害時,易受破壞。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需對減輕墻體重量這一點進行考慮。另一方面,在建筑屋蓋設計期間,應盡量選擇質量較輕的材質。并且不要在建筑屋頂設計中添加不必要的附屬物,以免增加屋蓋重量,間接增加建

筑高度,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產生不良影響。若在屋蓋設計期間,個別突出形狀是必須建造的,則需要通過設計盡可能降低其高度,并增強牢固性。選擇質量輕的材料,從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規(guī)則性

1. 合理控制房屋建筑高寬比

對于房屋建筑而言,其受震害程度與建筑本身的高寬比具有一定的關系。受地震作用影響,房屋建筑的傾斜程度(側移程度)會因為其本身高寬比越大而越嚴重。同時,房屋建筑的層數(shù)越多,其在地震災害中所面臨的破壞也會越嚴重。因此,為了保障房屋建筑對于地震破壞的抵抗能力。在設計期間,需對其建筑的高度與寬度進行合理控制。結合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的條件下,對房屋建筑層數(shù)進行合理調整。

2. 規(guī)則性設計房屋建筑結構

在房屋建筑的結構設計上,均勻分布結構剛度與質量、規(guī)則設計建筑平面與豎向結構構件布置等是保障建筑抗震性能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若房屋建筑具有平面設計復雜,而質量、剛度等分布不規(guī)則的情況,在面臨地震時,房屋建筑將會產生扭轉情況,水平體系構件應力突變導致房屋建筑主要受力構件受到嚴重破壞。其次,在建筑豎向結構構件的設計中,抗側力體系的剛度和承載力有明顯的突變,在地震期間發(fā)生嚴重震害的可能性較大。并且若建筑采用復雜的建筑體型,也會導致在地震中發(fā)生嚴重破壞;其中頂部局部突起將會因為高度過高而引起鞭梢效應。

3. 合理處理房屋建筑的防震縫

若房屋建筑結構平面或者豎向不規(guī)則,需處理好建筑的防震縫。設置防震縫期間,可將房屋建筑劃分為相互獨立且規(guī)則的結構。防震縫兩邊結構單元之間設置足夠寬度的縫,徹底分開防震縫兩邊的上部建構。防震縫寬順著建筑高度的增加而放大,同時可以在防震縫兩側布置垂直相交的抗撞墻體。

4. 合理布置砌體結構房屋建筑的縱橫墻

墻體屬于砌體結構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構件,由于房屋建筑的剛度大小主要取決于墻體數(shù)量,若承重墻體布置時隨意加大墻體間距和不均勻布置,將會降低房屋建筑的剛度以及抗震能力。因此在設計期間,需均勻分布房屋建筑的橫墻以及縱墻,從而確保房屋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能。

5. 合理布置砌體結構房屋建筑的構造柱以及圈梁

構造柱、圈梁等均屬于提高砌體結構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構造柱有利于增強建筑墻體的抗剪性能,并改善建筑結構變形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從而使建筑結構在外力作用下僅發(fā)生局部變形,不對建筑結構整體的穩(wěn)定性產生影響。因此,在布置構造柱時,需以《抗震規(guī)范》作為布置依據(jù),在墻體交叉處均設置構造柱,促使墻體材料由脆性演變?yōu)檠有浴A硗?,圈梁也可以提高墻體之間的連接牢固性,對于增強房屋穩(wěn)固性、整體性等可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在一定情況下,還可抑制墻體產生裂縫。

五、 結語

目前,抗震技術屬于房屋建筑設計當中的一項主要技術,抗震設計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需根據(jù)抗震設計的相關要求,對房屋建筑進行合理設計,滿足房屋抗震設計的相關要求。盡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的損害。本文只從基本概念做出闡述,實際設計還要運用靜力和動力的數(shù)值計算手段,用數(shù)值計算結果來量化宏觀指標,幫助工程師合理設計。

參考文獻

[1]唐與拓,金燕,于得水.多層磚混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加固措施[J].山西建筑,2009(12).

[2]張建,倪彩琴.淺議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問題的分析[J].建筑設計管理,2010(05).

第4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

引言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顯示,我國每年發(fā)生地震的次數(shù)接近全球地震總次數(shù)的三分之一,而全球每年發(fā)生的地震次數(shù)則高達驚人的50萬次,與此同時,我國每年發(fā)生的五級以上地震次數(shù)也高達20多次。近些年來,汶川、玉樹、于田地區(qū)接連發(fā)生的大地震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引起了人們對于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視。在房屋建筑的設計時,更多的考慮到結構抗震的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地震對房屋建筑造成的破壞,從而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1 建筑場地的選擇要求

地震會導致地質結構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從而對震區(qū)范圍內的建筑結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輕則受損,重則直接坍塌。而在房屋建設過程中,按照要求合理地選擇建筑場地,能有效減輕由于地震造成的房屋建筑損壞情況。

首先,鑒于我國復雜的地理條件,房屋建筑的施工場地要選擇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質地堅硬的地方,減少房屋建筑在地震過程中由于地質條件原因而可能發(fā)生的沉降、坍塌現(xiàn)象,提高房屋建筑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其次,房屋建筑場地選擇時要避免山體周邊、河岸湖畔等容易遭受地震災害的地區(qū),降低地震災害帶來的危險。此外,房屋建筑場地還需要避開可能發(fā)生并發(fā)自然災害的地區(qū),防止在地震災害發(fā)生的同時,泥石流、地陷、滑坡等自然災害同時發(fā)生,對房屋建筑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害,并增加救援工作難度。

2 房屋建筑的地基、屋頂及墻體的抗震設計要求

2.1 地基的抗震設計要求

根據(jù)要求合理的對房屋建筑的地基進行設計,對于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增強房屋建筑的剛性有重要意義。在房屋建筑的地基設計時,要嚴格按照以下幾點要求:首先,一個房屋建筑的必須建筑在同一性質的地基上,并且盡量全部選擇天然地基或樁基,防止由于地基性質不同,導致房屋損害;其次,對房屋建筑的深度要進行嚴格控制,房屋建筑的基礎埋置深度盡量足夠深,從而對房屋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并能減小地震期間房屋的振幅,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穩(wěn)定性。同時還要做好基槽的回填工作,夯實基礎,保障安全;最后,房屋的上層建筑和地基內的基礎建筑是一個整體的部分,在上層建筑的圈梁和構造柱鋼筋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到二者的統(tǒng)一性和完整性,加強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高整個建筑的穩(wěn)定鞏固程度。

2.2 屋頂、墻體的抗震設計要求

在房屋建筑屋頂和墻體的抗震設計中,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質量問題,這是因為房屋建筑在地震期間的受損程度與房屋建筑的質量呈正相關,換句話說,要想減輕房屋建筑的受損程度,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就要相應的減輕房屋建筑的質量。因此,在房屋建筑屋頂和墻體的設計中,要注意減輕這些構造的質量,具體的方法是采用質量較輕的材質、免去不必要的附屬物、減少不必要的高度等,防止這些不合理的設計對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造成不利的影響。同時,減輕房屋建筑質量以后,房屋建筑的穩(wěn)定性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在面對地震災害的時候,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也得到提升。

3 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要求

3.1 房屋建筑結構的高度

除了房屋建筑的質量,房屋建筑結構本身的高寬比也與其在地震中的受害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主要會影響到房屋建筑在地震中的傾斜程度,高寬比越大,相應的傾斜程度也愈發(fā)嚴重。尤其是在當下城鎮(zhèn)化大建設時期,部分城市在房屋建設時盲目地追求高層建筑,更需要引起重視。毫無疑問,房屋建筑的層數(shù)越多,高度越高,那么在地震中遭受的破壞也必然更加嚴重。因此,我們再進行房屋建筑結構的高度設計時,需要對建筑的高度進行合理有效地的控制,尤其是在地質結構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區(qū),更加嚴加限制房屋的高度,從而保障房屋建筑達到抗震要求。

3.2 房屋建筑結構的規(guī)則性

對房屋建筑結構進行規(guī)則性設計,確保房屋建筑的剛度、質量均勻分布,是提升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方法。這是由于不規(guī)則的、復雜的平面或立體結構設計,以及混亂的房屋建筑的質量和剛度分布,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在地震發(fā)生時期發(fā)生結構扭轉,從而對房屋建筑造成嚴重的破壞。尤其是高層建筑,不規(guī)則的設計還可能會引發(fā)鞭梢效應,破壞性更加顯著。

3.3 房屋建筑結構的防震縫和縱橫墻的布置

房屋建筑設計還需要合理設置建筑的防震縫,尤其是在建筑結構不規(guī)則的時候,更需要處理好防震縫的設置。設計房屋建筑的防震縫,需要將建筑劃分成為規(guī)則且相對獨立的結構,并保留足夠的寬度以保障兩邊建筑的徹底分開,然后再按照建筑高度布置墻體。

作為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構造,墻體的數(shù)量和剛度是決定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關鍵。具體來說,如果房屋建筑中的縱橫墻體較少,那么墻體之間的間距自然就增大,承重的壓力一旦超過限額,那么在地震災害過程中就很容易發(fā)生倒塌,然后引起連鎖反應,造成房屋建筑的坍塌。因此在房屋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合理、均勻的分布縱橫墻體,并保證一定的數(shù)量,共同承受房屋上層建筑的質量,保證房屋建筑的剛度。

3.4 房屋建筑結構的圈梁和構造柱的布置

無論是地基中圈梁,還是房屋建筑中的圈梁,都可以在地震災害發(fā)生時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從而減輕地震對房屋建筑造成的損害。這是由于圈梁是連接墻體的關鍵,可以保障墻體的牢固性,同時增強房屋建筑結構的完整性,阻礙墻體在地震時形成裂縫,減輕由于地基不規(guī)則沉降所造成的結構性破壞。

同樣,構造柱的使用也能顯著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這是由于在墻體交叉的地方設置構造柱可以提高墻體的抗剪能力,增強墻體的變形抗壓能力,保障墻體在較小的外力作用下,只會發(fā)生小部分范圍內的變形,但是卻不會破壞建筑的整體穩(wěn)定性。

結束語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的陰霾還尚未散去,人們的生命財產在地震災害中遭受到了慘痛的損失,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們對于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視程度。地震這類的自然災害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盡量在損失減少到最小。通過在房屋建筑過程中合理的選址、設計,配合優(yōu)質的材料和精良的施工,就可以明顯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從而挽救更多的生命和財產。

參考文獻

[1]王成立,譚寧希.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求分析[J].城市建筑,2014,2:41.

[2]張志文.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常見問題分析與解決措施[J].科技資訊,2013,14:52.

[3]楊慶兵,楊全慶.關于現(xiàn)代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方法分析[J].科技向導,2014,2:67.

第5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設計要求;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一、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講求方法,才能夠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為此,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確保結構構件具有必要的性能

在進行抗震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建筑結構構件具有一定的承載能力、穩(wěn)定性、剛度和延性等性能。結構構件需要遵循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底層柱、強節(jié)點弱構件的設計原則,在設計中對于可能會造成構件相對薄弱的部位,需要采取從事提高其抗震能力,對于承受豎向荷載的主要構件則最好不作為主要的耗能構件。

(二)盡量多的設置抗震防線

一個抗震結構體系需要有多個延性較好的分體系組合而成,并且由延性較好的結構構件連接協(xié)同工作。例如框剪結構就是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墻兩個分體組成,雙肢或者多肢剪力墻體系組成的。由于在一次地震之后將會伴隨著多次余震的出現(xiàn),如果在結構設計時只有一道防線,那么在建筑遭到第一次破壞之后再遭余震,就會因為損傷積累導致建筑物坍塌。抗震結構體系應該有最大可能數(shù)量的內部和外部冗余度,在設計中需要有意識的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區(qū),這樣能夠使結構吸收和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從而能夠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恰當?shù)奶幚斫ㄖY構的構件強弱關系

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正確的處理好構件的強弱關系,在統(tǒng)一樓層內使主要耗能構件屈服之后,其他抗側力構件則仍然處于彈性階段,這樣能夠使得有效屈服保持較長的階段,能夠保證建筑結構的延性和抗倒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抗震設計中一部分結構的設計超強,那么就會導致結構的其他部位出現(xiàn)相對薄弱的現(xiàn)象,所以說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恰當?shù)奶幚斫Y構的強弱關系,對于不合理的加強的作法或者是在施工中以大代小,改變抗側力構件配筋的這些做法都需要盡量的避免。

二、房屋建筑結構中的抗震設計方法

(一)建筑場地的選擇

當前地震的發(fā)生雖然可以預測,但是還是會給建筑物造成很大程度的損壞,地震發(fā)生的過程中,由于地質結構發(fā)生變化,就使得整個建筑結構發(fā)生改變,嚴重的話會直接導致整個建筑物倒塌。所以,為了能夠有效地減小地震對房屋建筑的損壞,我們必須選擇好施工場地。

(1)由于我國地理條件比較復雜,最佳的施工場地應該選擇在地勢平坦、開闊的地區(qū),這樣能夠減少地震時的沉降度,提高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進而減少建筑物的坍塌情況。

(2)有些地區(qū)的地形本身就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壞,例如,河流、山川附近、地形不均勻地區(qū)等等,如果在這樣的土地上建設建筑物,一旦發(fā)生地震,就會直接導致建筑物倒塌。在選擇施工場地的時候應該盡量避開這些地區(qū),如果不能避開,就必須做好抗震措施。

(3)有些危險地區(qū)能夠直接主觀判斷出來,例如容易發(fā)生泥石流、滑坡等地區(qū),建筑物一定不能在這些地區(qū)建設,如果把房屋建筑在這些地區(qū),一旦發(fā)生地震就會引發(fā)一些其他的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此外,建筑場地土地的性能也和建筑物的抗震性有直接關系。通過大量的實踐數(shù)據(jù)顯示,土質越堅硬,抗震性能就越好。

(二)地基和基礎設計

(1)為了全面的加強房屋建筑整體的剛性,增強建筑整體結構的抗震性。在房屋建造的過程中,同一個建筑單元不能夠建設在不同性質的地基上,也不能夠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天然地基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樁基方式,不能一半采用天然地基,一半采用樁基。

(2)房屋建筑物的基礎的埋置要有一定的深度,埋置過淺就會使建筑物的嵌固作用減小,從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幅增大,極易發(fā)生震害。所以,在對建筑物的基礎進行埋置時,要盡可能的增加埋置的深度,同時做好基槽的回填和夯實工作,使回填土與基礎的側面發(fā)生緊密的接觸,更好地提高地基的穩(wěn)定性。

(3)基礎和上部建筑構成了房屋建筑的整體,為了加強兩部分建筑之間的整體性,基礎在室外的地坪下不宜做內外交圈的基礎圈梁。同時為了使上部結構與基礎之間的連接更加的牢固,就要把上部結構的構造柱鋼筋插入到基礎的圈梁中。當?shù)鼗耐临|剛度不強時,還應該在基底的底部布置圈梁。

(三)建筑設計和建筑結構的規(guī)則性

(1)房屋的高度和寬度。不論是房屋建筑的高度還是寬度都不能夠單獨影響抗震性能,而是高寬比。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和高寬比成反比,也就是說,建筑物的高寬比越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不好,受到地震損害的程度就越高。此外建筑物受到地震損壞的程度還和層高有關系,層數(shù)越高,損害程度就越大。所以為了減小建筑物受到地震損害的程度,對建筑物實行限高政策。此外,在抗震性能設計的時候,還應該根據(jù)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高度和寬度。

(2)房屋建筑的結構體系。在對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中,要盡量的使結構的剛度和質量分布的均勻,而且使建筑的平面和立體結構呈現(xiàn)規(guī)則的感覺。如果平面設計的過于復雜,就會使質量和剛度分布的不均勻,在發(fā)生地震時,就會使建筑物發(fā)生嚴重的扭轉現(xiàn)象,加重地震對房屋的破壞。另一個影響抗震效果的因素就是結構的整體布置,不規(guī)則的房屋,在地震中更容易發(fā)生扭轉,而且如果采用的是錯落的立面,也會由于高度過高而產生“鞭稍效應”。

(3)縱橫墻的分布。在房屋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承重構件就是墻體,墻體在地震中很容易產生裂縫甚至是倒塌,所以要對縱橫墻進行合理的配置。在對房屋進行設計時,要使橫墻和縱墻分布均勻,共同承擔房屋的重量。通常來說,墻體的剛度決定建筑物的剛度,如果房屋建筑中承重墻比較少,就會使得墻體之間的空間變大,建筑物的剛度就很小,抗震能力就會弱。所以應該根據(jù)實際工程情況來確定好房屋建筑的墻體,保證建筑物的剛度。

(4)建筑懸挑梁梁高度選用。有一些建筑結構設計人員經常對梁饒度計算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忽略,在對建筑物進行正常使用這一狀態(tài)下,梁高的選用往往都比較小,這也就造成了建筑物梁截面受壓區(qū)應力過高,梁截面受壓區(qū)也就產生了非線性的徐變 。如果我們進一步發(fā)展挑梁變形,梁支座的截面上部的受拉區(qū)也就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豎向裂縫,這些豎向裂縫的跨度也就比較大。受到了支座附近剪彎作用影響,豎向裂縫也就不斷的向下延伸,進而成為了斜裂縫,這時,建筑物的梁也就已經接近了毀壞的程度,建筑物裂縫在梁支座位置的斜向延伸,那些靠近上部的縫寬度也就越大。

(四)墻體和屋頂?shù)目拐鹪O計要求

房屋建筑的質量越輕,其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也就越小,結構的穩(wěn)定性也就越強,房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所以為了減輕房屋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壞,就要把結構的各部分做得輕一些。房屋建筑的上部建筑主要是墻體和屋蓋。

(1)要使房屋建筑結構的圍護結構變輕,就要使房屋的墻體變輕。如果墻體的重量過大,其抗震性能就會變得很弱,發(fā)生地震時,就會很容易遭到破壞。所以,應該控制墻體重量材料的特性。

(2)在屋蓋的設計中,屋蓋要盡可能用材質比較輕的材料,并且盡量不要在屋頂增加沉重的附屬物,那樣不僅增加了屋蓋的重量,還增加了房屋的高度,加大了房屋建筑的高寬比,影響房屋的抗震性能。如果是必須建造的,也要盡量做得矮些、牢固些,或者是用重量較輕的材料。

(五)砌體結構中的圈梁和構造柱的布置

圈梁對于減輕震害有著極大的作用,無論是地基中的圈梁還是墻體中的圈梁。圈梁能夠使墻體之間的連接更加的牢固,有效的增強房屋建筑的整體性和穩(wěn)固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墻體裂縫的產生,同時還能夠阻止建筑地基的不均勻沉降而使結構遭到破壞。構造柱的設置也對房屋建筑的抗震有很大的作用,構造柱的設置能夠提高墻體的抗剪能力,同時能夠增加結構的變形能力,使結構在較小外力的作用下只是發(fā)生變形,而不影響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在房屋建筑的特性保持不變的同時,構造柱的數(shù)量要根據(jù)《抗震規(guī)范》來進行設置,但是在墻體交叉的地方,都要設置構造柱,這樣就會使墻體的材料從脆性向著延性發(fā)展。

結語

地震是人們正常生活的嚴重安全隱患,建筑設計人員必須認真研究以往地震災害中建筑的破壞原因和狀態(tài),在房屋建筑結構中強化抗震設計,不斷的總結經驗和優(yōu)化設計,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因地震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盧建平.論房屋建筑結構中的抗震設計要求[J].江西建材,2011,04:57-58.

第6篇

關鍵詞:房屋 建筑 結構 抗震 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58文獻標識碼: A

針對抗震設計標準和建筑類型, 在設計中要考慮地區(qū)和建筑結構條件, 雙重的進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 在建筑物本身的材料、 地理位置、 結構層、 基礎結構等方面進行抗震設計, 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穩(wěn)定性, 提高建筑物的整體穩(wěn)定性。

1 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概述

目前在我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時,需要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這是對于抗震設計的具體要求。即在發(fā)生的地震烈度低于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時,建筑建筑處于彈性工作狀態(tài),即其在地震中不會受到損壞,仍可以正常進行使用;而對發(fā)生的地震烈度與建筑的抗震烈度相當時,則此時建筑結構處于非彈性階段,建筑物可能受到損壞,但經一般性的修理即可繼續(xù)使用,即建筑物在地震破壞下經修理后仍可以繼續(xù)進行使用,即建筑結構處于可修復的范圍;而當發(fā)生較大震級的地震時,其烈度高于建筑物設防的烈度,在這種情況下,建筑物處于非彈性變開中,但要求建筑結構防震設計不致于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在非彈性變形下人員可以從建筑物內進行逃離。

2 房屋結構抗震性能所存在的問題

地震所造成的損害主要來源于地震發(fā)生時所產生的地震波,地震波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通過土壤、巖層和低級,使建筑物發(fā)生外部的裂變和擠壓,當結構內部的力量超過了建筑物的承受能力,就會發(fā)生建筑物的變形、損壞甚至倒塌。

現(xiàn)階段,房屋的抗震技術主要采用等效斜撐的方法,該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其精確度較低,所以在實際的應用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結構抗震的剛度,按照相關理論有些學者企圖從非線有限元的角度進行模型的填充,但是實施過程過于復雜,實際效應并不高。在抗震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對其有理論上的把握。影響建筑物抗震能力主要在于建筑物的剛度,所謂的規(guī)定,與在按空框架分析的基礎上乘以小于 1 的周期修正系數(shù)體現(xiàn)填充墻對結構的剛度貢獻,而不去計算填充墻的剛度。周期修正系數(shù)與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結構的反應密切相關。所以在抗震設計中對于周期修正系數(shù)的確定是確定框架填充墻結構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我們沒有進行精確的計算,那么將直接導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穩(wěn)定性和抗震性的不精確。另外,對于結構周期修正系數(shù)的合理性,現(xiàn)階段也存在一定的疑問,并沒有十分肯定的理論依據(jù)和學界認可。

3房屋結構抗震設計方法

第一,以房屋建筑結構的基本構造為依據(jù)。傳統(tǒng)的抗震設計方案的確定主要依據(jù)房屋的基本機構,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為主要特點的房屋為例,則主要考慮鋼筋混凝土的構件尺寸、最小配筋率等等方面。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國的抗震技術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抗震設計規(guī)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對建筑結構從整體到局部的設計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抗震措施,對于大部分建筑,只要按照規(guī)范進行合理的設計,就能保證建筑結構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

第二,以房屋建筑規(guī)劃和場地為依據(jù)。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水平很多開發(fā)商在建筑的前期對建筑場地進行較為科學準確的測定和選擇??拐饘訉τ诮ㄖ镂磥淼姆€(wěn)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建設的過程中,房屋的外部情況與其他建筑物之間物理空間關系也應該進行綜合的考慮,例如鄰棟樓之間的距離、建筑物的外觀等等都十分重要。同時在設計的前期,應該考慮到建筑物上部位移的特點、位移的性能等等方面。我們知道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較長,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在建筑能夠移動的范圍內不能有其他物體成為障礙物。所設計的入出口等等要保證在出現(xiàn)地震時的絕對安全。

第三,以房屋建筑結構的結構性能目標為依據(jù)。抗震設計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保證在發(fā)生地震的時候能夠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建筑物所在區(qū)域的抗震設防烈度對建筑結構進行結構抗震性能的設計,保證結構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同時,對于沒有進行地震作用設計的建筑非結構構件,也應該滿足相應的構造措施,使房屋發(fā)生故障時,可能造成的損害程度在可控的范圍內。同時,大風對于建筑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在進行設計方案確定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大風對于建筑物水平震動所能帶來的影響,從而保證建筑物的抗震性。

4 提高房屋筑工程杭震設計質量的有效措施

第一,選擇恰當?shù)慕ㄖ龅?。在進行建筑抗震設計方案前,對于重大工程來說,應該綜合考量建筑地址的地理特性,對其進行較為科學詳細和準確的地震安全性評估。形成評估結果后,在設計和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評估的結果,設計較為科學的防震標準要求,然后進行相關施工。所以擬定進行建筑的前期,應該選擇地震發(fā)生頻率較低、發(fā)生地震后能夠有效降低地震影響的地方進行選址,盡量避免那些本身就容易給建筑物帶來不良影響的地方。

第二,選擇科學、合理的結構形式。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建筑施工的材料和建筑的結構特點也開始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F(xiàn)階段主要使用的結構包括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磚混結構以及鋼混結構。在實際選擇中,由于地域不同和設防烈度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也會對建筑結構的選擇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設計抗震方案的過程中,應該選擇科學合理的結構形式。對于以上幾種結構形式而言,鋼筋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它具有較強的柔韌性,在承受高壓的條件下變形能力較強,是現(xiàn)階段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結構形式。但是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也應該結合建筑的時期情況進行綜合的考量。我們知道隨著房屋層數(shù)的不斷增加,在發(fā)生地震的時候所能造成的水平位移也不斷增大。建筑的內部結構也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給予較多的考量和關注。

第三,提高抗震設計的質量。地震的破壞力很大,一旦發(fā)生地震,建筑本身的抗震的能力與人們的生命財產關系密切。我國對于建筑的抗震能力的關注較晚,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如果建筑的設計防范不夠合理,不僅會加大建筑工程的成本,同時對于建筑的質量而言也并不會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合理科學的觀點,提高建筑結構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設計過程中,對于建筑的內部細節(jié)能夠給予較多的關注,提高抗震能力。

第四,建筑的體型要簡單,平立面布置宜規(guī)則

當建筑物其體型較為簡單和規(guī)則時,在設計時能夠更好地明確其受力性能,而且對于其在地震發(fā)生時的實際反應及其內力也能夠進行準確地分析,而且結構內部具體的構造也易于處理,這樣的結構即使在地震作用下其受到的損害也較小。而相對于體型及平面不規(guī)則的建筑物,由于立面上高低錯落,這樣就會形成剛度和強度上的突變,極易使應力或是變形集中出現(xiàn),導致薄弱環(huán)節(jié)產生,在地震作用下其薄弱處會首先發(fā)生變形損壞,產生較大的危害。

5 總結

綜上所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計是判斷整個建筑質量的重要依據(jù),也是保證人們安全生活的重要保障,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都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抗震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抗震意識應該成為建筑設計的重要理念之一,并且在設計的過程中,對于該理念進行嚴格的執(zhí)行和操控。本文論述了傳統(tǒng)房屋抗震的方法,并且在實際實踐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旨在希望可以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使建筑行業(yè)朝著更加健康安全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逢秀,劉春剛.房屋結構抗震探索與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0(34).

[2]婁宇,溫凌燕,徐小燕,王慶揚,王傳甲,陳志強,彪仿俊.基于大震彈塑性時程分析的結構抗震設計[J].建筑結構,2011(05).

第7篇

關鍵詞:汶川地震;建筑物設計;抗震設防;場地;抗震防線;體型勻稱

Abstract: the 2008-magnitude earthquake us a unprecedented economic property damage, resulting in huge casualties, to let people bring about great psychological trauma and pain. Especially the extent of the collapsed houses is to give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seismic fortification brings deep reflection and alert. In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uilding shockproof, try to reduce the building collapsed in the quake degree, maximum limit reduced by the earthquake caused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s economic shockproof design concerned hot and key.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of wenchuan building damage deep, building collapsed levels of big, bring people property losses of the heavy, to do a modern building aseismic design, ensure buildings to withstand seismic fortification demand.

Key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Building design; Seismic fortification; Court; Seismic line; Well-balanced shape

中圖分類號:TU973+.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在建筑物場地的選擇上,要注意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選擇堅硬的場地土,避開不利于抗震設計的地段

建筑物建設時所選擇的場地是否合理科學,是否足夠堅固穩(wěn)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筑物地基和場地土的選擇是建筑物施工的基礎,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建筑物的地基不夠牢固穩(wěn)定,上層建筑更是無法保持穩(wěn)定,在遇到地震的時候,則很容易發(fā)生倒塌破壞,從而大大加大了建筑物的破壞程度,增大了地震帶來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程度。在場地土的選擇上要趨利避害,因地制宜,要且保證建筑物所選擇的場地時適合于建筑物建筑,并且能夠對抗震起到良好幫助和作用的場地。一方面,要切實避開那些不利房屋建筑,不利于抗震設計的地段,諸如海岸邊或者沙質土壤的場地、河邊軟泥地區(qū)、采礦區(qū)軟弱的場地土上、地緣邊坡或者邊緣、山嘴有突起的情況、高聳并且孤立的山丘、低洼凹陷的洼地或者盆地、非巖質的陡坡、以及場地平面巖石成因復發(fā)不明確、地表不均勻的場地等等。另一方面要盡量選擇有利于建筑物地基穩(wěn)定的場地,諸如巖性堅硬并且開闊平坦的場地、例如場地土密實均勻并且較為寬闊的場地等等??傊?,在建筑物建址的選擇上,要加強地質地貌的勘探力度,采用先進的技術對地形地貌和地質巖石性質做好科學的分析,從而科學合理的選擇場地,確保場地是適合建筑物建立,并且能夠有效的降低地震帶來的震感,轉移地震的能量的有利地段。此外,在建筑物場地的選擇上,還必須綜合考慮到由于場地利用帶來的生態(tài)破壞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問題。并且還必須堅持成本控制的原則,選擇能夠降低施工難度,節(jié)約成本的場地進行建筑物施工。

二、對建筑我設置多道防震防線,保證建筑物的體型勻稱規(guī)整,避免部分構建損害而影響建筑物的綜合抗震性能

建筑物的抗震防線主要是指在建筑物中設置的專門用于降低地震帶來的災害,防止建筑物受到二次地震的有線防線。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為了切實合理高效的利用城市土地,提高提地資源的利用率,現(xiàn)代建筑多是高層建筑,在高層建筑中必須切實設置多道有效的抗震防線,才能夠避免因為一次地震而導致整體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喪失,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因為局部的建筑物構件或者局部結構的損害而導致整體建筑物的倒塌的現(xiàn)象??傊畬ㄖ镌O置多道有效的抗震防線,能夠使穩(wěn)定建筑物在受到一次地震之后還能夠切實承受住二次地震帶來的危害,盡最大可能的降低地震中房屋的倒塌和人員的傷亡。設置多道防線,必須從以下一些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切實構建科學合理的建筑物抗震設計體系,并且在每一道防線都設置延性強的抗震分體系,構成整體抗震能力強的由若干個延性較好的分體系組成的抗震體系。把抗震延性強的構建和結構結合起來,協(xié)同工作,能夠切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其次,在抗震防線設置和抗震結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提高建筑物結構體系的內部和外部的冗余度數(shù),確保內外部的冗余度數(shù)都達最大的量,能夠有效的弱化地震的內部能量。同時要構建分布合理的屈服區(qū),加強建筑物耗能構件的延性,保證耗能構件強度和剛度的適當性,切實提高建筑物本身吸收和消散地震內部能量的能力,從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再次,加強對每一個構件部分和結構的強弱關系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在主要的耗能構件屈服之后,確保其他抗測力的構件和結構能夠彈性的處理,從而保持建筑物構件長期的有效屈服作用,從而提高建筑物結構體系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例如漩口小學設計中的抗滑樁與重力式擋墻的設計,有效的增強了建筑物的防震能力。此外,在建筑物的體型和結構設計上,加強建筑物設計體型的勻稱規(guī)整性設計,保證建筑的結構的合理性。

三、切實增強短柱的抗震能力,切實保證建筑物使用的鋼筋水泥等材料有足夠的剛性和強度

現(xiàn)代建筑為了節(jié)省空間,充分發(fā)揮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促使建筑物多向上空間發(fā)展,使建筑物的高度越來越高。隨著現(xiàn)代建筑物的高度的增加,層數(shù)的增多,這就造成了建筑物所承擔的軸力和重力也越來越大。短柱是高層建筑中最主要的支撐物體,切實加強短柱的抗震性能是切實提高建筑我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與關鍵措施。如果短柱的延性差,抗震性能不好,則很容易使建筑物因為剪力破壞而導致建筑物倒塌或者結構破壞而倒塌等現(xiàn)象?;炷嗤炼讨悄壳笆褂米顬轭l繁的建筑物短柱材料,因混泥土短柱的軸壓比增大,導致了塑性變形能力的降低,從而也就降低了短柱的抗震性能。也就是說要增加短柱的抗震性能,必須切實增強混泥土短柱的延性。首先,在短柱的材料選擇上,可以使用一些延性比較強的短柱材料作為混泥土短柱的替代品。例如鋼管混泥土短柱就是很好的一例。由于鋼管混泥土把混泥土填入到鋼管內的套箍混泥土,加強了對鋼管內部混泥土的側向約束力,使鋼管混泥土短柱里面的混泥土處于全面受壓的狀態(tài),提高了混泥土短柱的抗壓強度和極限壓變,從而切實提高了混泥土短柱的延性,增強了抗震性能。其次,增強建筑物的短柱的剪力比,切實增強短柱的受壓承載能力,提升短柱的抗震性能。最后,可是適當?shù)牟捎梅种w。短柱容易在地震作用下折斷或者剪壞,降低其抗彎承受力,從而限制了其抗震性能的發(fā)揮,這樣就可以合理的運用分柱體的辦法來解決?,F(xiàn)代建筑多采用鋼筋水泥混泥土材料,鋼筋、水泥混泥土的強度與剛度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防震能力大小,因此,要切實選用合格的鋼筋、水泥和混泥土,確保這些材料有足夠的剛性和強度,切實從材料使用上增強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結論

我國處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比較頻發(fā),因此地震是我國比較常見,同時也是損害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地震災害不想臺風或者其他風暴那樣可以提前預知發(fā)生時間,發(fā)生地點和影響程度,地震災害具有預測困難,突發(fā)性強,損害程度特別低等特點,因此,在地震來臨之前沒辦法做好預防措施,只有在平時的建筑物設計時切實加強防震設計,從建筑物根源上降低地震帶來的危害性,才能夠有效的減少地震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害。

參考文獻:

[1]李銘;胡水.論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方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