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45:48
序論:在您撰寫語文教學的感悟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一、語文教學民主化
這一點是聽李鎮(zhèn)西老師的報告得來的。在聽李鎮(zhèn)西老師報告之前,我就已經(jīng)對他的語文教學思想有了一些了解。我曾經(jīng)看過他的著作《愛心與教育》《聽李鎮(zhèn)西老師講課》《民主與教育》等,李鎮(zhèn)西老師認為,教育的民主并不能等同于政治中的民主,我們在教學中的民主應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尊重與引領上,正是因為我們講民主,所以才能做到“不因尊重而放任自流,不因引領而走向專制”?!坝辛嗣裰鞑拍苡姓嬲饬x上的對話”,李鎮(zhèn)西老師所提出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共享式也是基于這種理論。語文教師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一起閱讀、一起寫作、一起分享學習中的快樂,這本來很普通,但到了我們這里卻成了這樣一種擔心:那樣的話課堂秩序不就亂了嗎?學生成績下滑怎么辦?有一次縣里舉行中學語文教學論壇,有人說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站起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一種事先準備好的作秀;有人說課堂上學生根本不站起來回答問題,即使站起來說的也是教參上的東西……產(chǎn)生這些想法的原因是我們習慣了凌駕于學生的思想之上,在教學中根本不屑于講民主;我們更害怕對話,因為我們本身就不敢和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碰撞。李鎮(zhèn)西老師說:“最重要的引領是教師人格的引領!”如果語文老師的精神生活本身就“營養(yǎng)不良”,又何談對學生的引領?因此可以說,語文教學民主化是教師上好語文課的首要前提。
二、語文教學生活化
語文教學的性質(zhì)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大量經(jīng)驗來自豐富的生活,而不是課堂。語文課堂只是通過教師的引領,讓學生善于在生活中學習語言。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實質(zhì)。在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中,我們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們在“快樂學校”中,可以在藍天下看草原、看森林,可以去勞動世界旅行,還可以在童話室里聽老師讀童話……所有的這些都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言的最好途徑。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走向豐富多彩的生活,語文教學怎么會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有這些“源頭活水”的不斷注入,我們的語文教學怎能不綠意盎然呢?
三、教學要講語文性
這一點是上海特級教師陳鐘梁提出的。他說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就像威士忌是慢慢釀成的一樣,語文教學是學生對語言內(nèi)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緩慢的,還得依靠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辨詞析句。陳鐘梁老師在講《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課時,講到百合花“終于開花了”,陳老師問學生:“終于”這個詞包含了什么意思?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有了醞釀過的想法—經(jīng)過努力—經(jīng)過長時間的等待”,才“終于”成功了。還有“百合花美在靈性的白和秀挺的風姿”,陳老師問學生“秀挺”和上文的“直挺”有什么區(qū)別?學生明白了“秀挺”是百合花擁有了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的具體體現(xiàn),而“直挺”僅僅體現(xiàn)了外在美。我認為,語文教學要講語文性,就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辨詞析句、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積累最基本的語言素材。
四、教學要有拓展性
這點是我聽王文麗老師的《手術臺就是陣地》一課得出的。我原來也主張語文課要有拓展,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將語文課的講授與課外知識拓展結合起來,王老師講這一課的思路則給了我很多啟示。王老師的課共分五步,第一步:復習詞語,了解課文;第二步:走近白求恩,了解人物;第三步:走近白求恩,走進心靈;第四步:懷念白求恩;第五步:心中的白求恩。講課時除了引導學生辨詞析句,還輔以多媒體播放課文背景資料,展示白求恩的照片,朗讀白求恩的遺書,播放音樂《永遠的懷念》,最后由學生朗誦自己的寫作“我們不能忘記……不能忘記……我們還不能忘記……更不能忘記……”這些拓展為這節(jié)語文課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我想我們的語文課今后也可以有這些拓展,有了必要的拓展,語文課堂才有可能美麗!
五、語文教師專業(yè)化
李鎮(zhèn)西老師在報告中提出:語文教師可以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情懷;可以不是作家,但要有作家的素養(yǎng)。這對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實現(xiàn)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化,要靠平時的廣泛閱讀和大量練筆。不讀不寫,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的。余映潮老師還提出語文教師要善于研讀教材。這當然也是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之一,但最關鍵的還是語文教師自己要多讀多寫,提高自己的讀寫水平。真正做到了這些,語文課上起來自然能夠像李鎮(zhèn)西老師說的那樣“舉重若輕,行云流水”了。
1.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期間未能成功的將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影響了學習成績,究其原因,是在于教師沒有把自己放在學生的思維當中,在教學過程中,許多的教學內(nèi)容,如語法教學、古文教學和詩歌教學,這些都是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較少接觸到的,因此,學生對于這些部分的學習和理解,總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而一些語文教師在這時,往往沒有很好的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問題,僅僅是進行了簡單的講述后就把教學進度向前推進。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其實原因就在于教師對于教學內(nèi)容已非常理解,由此一來,學生如果沒有養(yǎng)成積極提問的習慣,或是教學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氛圍,就很容易被教師忽略這一學習困難,造成學習短板。
2.不能超越課堂。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受到啟發(fā)后對某一內(nèi)容形成了興趣,課后能夠繼續(xù)進行主動地有目的地學習,那么,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從“學會”上升到“會學”、“善學”。我心里明白,超越課堂對學生是多么重要,但我沒有這樣做,也不敢這樣做。我只知道利用好課堂40分鐘,讓學生學好課本上的知識。希望學生對中國古代、現(xiàn)代文學名著充滿了好奇和渴望,但如果能趁熱打鐵,鼓勵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那該多好。可是我不敢這樣做,在很多人的眼中,這些名著是“難書”,他們會不答應,學生哪有功夫看這種“難書”!所以,學了課文之后,我?guī)缀蹙屯磺傲?。我現(xiàn)在的語文課,除了帶領學生在課本中“游泳”之外,課外最多布置一點讀讀、背背、抄抄的作業(yè),不能也不敢讓學生去廣闊的課外海洋中遨游、馳騁。所以,學生們剛升入初一的時候,看看他們寫的記敘文,眼睛一亮,小學生的作文水平相當不錯嘛!可是,一年過去了,他們記人敘事的水平和剛入初一時的水平相比,似乎高不出多少。
3.作文也是語言教學中的一項重點工作。學生的作文水平是語文教學成果的綜合反映。作文,是表現(xiàn)出一個人對于文字的組合運用能力的綜合測試,更是體現(xiàn)一個人對于所見所思的內(nèi)容用文字刻畫把握的功力所在,可以這么說,作文就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然而,在現(xiàn)實的工作中,卻有不少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學習掌握不夠,讓人堪憂。那么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何在呢?筆者曾與多們同行就此問題進行交流,在得出的結論中,固然有著:文字功底是一項重在積累的事情;學生們對于種種修辭手法掌握不夠靈活準確;文章的整體結構把握不到位,形成厚此薄彼的偏重局面等,但筆者對于這個問題卻有著自己的看法,誠然,上述的問題在學生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著,但筆者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沒能成功的激發(fā)學生對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描述熱情,須知,人一旦內(nèi)心處有了熱情與動力,做起事情來往往就能事半功倍,作文寫作亦然,當一個人內(nèi)心處有著將所見所思用文字記述出來的沖動時,文字的排列方法往往就成為一種技巧問題,一種次要的問題,一種不成問題的問題了。
4.課堂教學氛圍不深厚。這里我所說的課堂氛圍包含甚廣,其中既包含著學生的求知欲望,也含有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意愿,可以這么說,課堂教學的成效好壞,關鍵在于氛圍,因為在熱烈的氛圍中,最消極的人也會被感染,被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可是反之,如果氛圍冷淡,那么連最積極的學生也將受到影響,慢慢退縮到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當中去??梢?,課堂的氛圍成功與否,對于一個班集體的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然而,有些語文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缺乏教學經(jīng)驗,面對學生不知道如何在能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保證正常的課堂教學進度,試著活躍課堂氛圍卻使得課堂變成了市場,最后不得不一味的趕進度按自己的速度講解,氛圍調(diào)動工作歸于失敗。那么,如何才能夠調(diào)動課堂氛圍的同時,保證教學進度呢?筆者認為,其關鍵點在于一個字:互動!教師通過互動提問的方式,一方面將學生的思維引導活躍起來,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思維活躍范圍通過提問的方式加以限定,從而使得氛圍活躍,話題不跑題,教學進度得到保證,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使得學習效率大為提高。
關鍵詞:感悟;魅力;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3-0118-01
新課標認定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認為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語文教學理應有著最美妙的情感體驗,語文課堂理應成為學生最心儀的快樂天地。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的魅力呢?
一、語文的魅力首先來自于朗讀
墨香飄逸的語文教材就像一座風景優(yōu)美的大山,老師就像是一位出色的導游,帶領學生跋涉攀登,去感知美的風景,體驗美的情感。他要將自己的心情、體驗融入其中,形成濃郁而強烈的美感力量,以此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引導學生在美麗的山林里遨游,培養(yǎng)他們感知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為此,老師在教學中首先應重視朗讀。
在教學中,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能夠感受到“荷塘月色”的靜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凈悲涼;“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兒女情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懷……在反復朗讀中學生領略到《春》的藝術魅力,感受到《最后一次講演》的震撼力量,體會了《岳陽樓記》的人文傳統(tǒng)。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學生們的語言和心靈都得到了升華。語文教學的魅力也就是在這瑯瑯的讀書聲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二、語文教學的魅力來自于口語交際。
根據(jù)言語智能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加強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準確地感知視覺――空間世界,培養(yǎng)學生完成知覺轉換的能力。所以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說”,培養(yǎng)學生對話交流能力。為此,老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說”的環(huán)境,激活學生的思維細胞,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
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葉圣陶先生對教材就有過精辟的論斷: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通過這個例子來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本領。我們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在學習《荷塘月色》這一課時,我設置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今天月色這么好,我們來對詩好嗎?可以用書上的,也可以不用。但必須是寫月亮的詩句?!币皇て鹎永?同學們都非常興奮,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師生“對詩”開始:
生:“月明星稀,烏鵲南飛?!?/p>
師:“浮光躍金,靜影沉壁?!?/p>
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p>
師:“梨花園落溶溶夜,柳絮池塘淡淡風?!?/p>
……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
師:“初月如弓未上弦,咬了一口少半邊?!?生大笑)調(diào)侃詩句給學生帶來了幽默的快樂,增添了語文教學的魅力。
三、語文教學的魅力來自老師自身
據(jù)說,梁啟超先生上課時講到精彩處,“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薄氨瘡闹衼?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每當講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這樣的課,這樣的教師,學生一輩子也忘不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做一個“有情”的人,要有豐富真摯的感情,在范讀課文時,要學會煽情。雖然音像材料讀得很標準,很有感染力,但教師聲情并茂范讀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更有自己的特色魅力。教師范讀的好,不僅對學生有示范作用,而且對學生有激勵作用。如文言文,教師的范讀,能夠體現(xiàn)朗讀的某一方面特定要求,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文言文的味道和氣息。在教《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名篇時,教師在課堂上花了大量的時間示范閱讀。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們讀得“有滋有味”,讀出“成果”來。
四、語文教學的魅力來自學生的想象
想象是美麗的,開發(fā)智能是十分重要的。根據(jù)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語文課重點開發(fā)的是學生的言語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等。而語文教學的魅力就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 。聯(lián)想和想象是語言的翅膀,語文中的朗讀則是托起著那雙翅膀的空氣。沒有聯(lián)想和想象的語文課就失去了魅力。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朗讀中根據(jù)具體的語。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使他們展開雙翅自由翱翔于語言的天空。
關鍵詞:語文;教師;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8-0110
語文教學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教師若只注重分數(shù),就會被應試教育束縛。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也會無助彷徨。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真正從語文學科著眼,回歸真正的語文教育
面對紛繁雜蕪的參考資料,面對越來越重的應試壓力,面對社會越來越功利化的現(xiàn)狀,本真的語文教學逐漸被人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對高分數(shù)的一味追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切背離了教育本質(zhì)的行為,都是錯誤的、有害的。我們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學,是否真正從語文學科著眼,追求高分數(shù)的教學模式是否欠妥。教育的功利化現(xiàn)狀常常束縛了教育活動,使學生完全失去了話語權,讓學生在枯燥乏味的語文課上倍受煎熬,固化他們的思維,扼殺他們的靈氣,泯滅他們的個性。真正的語文教育應該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進行。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無拘無束地敞開心扉,袒露情懷,傾吐心聲,表露真情。學生不僅用感官去感知世界,而且用心去傾聽世界,用情去體驗世界。
二、教師要運用心理活動規(guī)律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既要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又要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動機是激勵一個人去活動的心理原因,對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積極性的核心。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多樣的,但歸納起來,可分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兩種。直接動機是與語文活動直接相聯(lián)系的動機,它是以自己直接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學習的動力。我們可以嘗試在作文課上讓學生看看其他同學的優(yōu)秀作文,讓他們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一種學習要求,即直接的學習動機??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只有興趣提高了,學生才會對語文這門學科高度重視,才能從思想上準備學好它,樂于學好它。真正有語文味的語文課首先是一堂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課。普羅塔戈說過,“人的頭腦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們應該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增強信心。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他們深刻理解文本內(nèi)容,獲得審美的愉悅。也許現(xiàn)在的考試制度沒有對朗讀水平的考查,也許在“唯分至上”的時代,任何與考試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能力培養(yǎng)都可以被忽視。但我們應該知道,朗讀可以讓學生真正感悟文本真諦,身臨其境地體會人物的命運,獲得精神上的支持與滿足,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師的目光暗示,正確的示范,生動形象的講解,游戲、競賽、直觀教具等都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筆者在帶高三文科班時,學生普遍感覺《紅樓夢》太長看不下來,提不起興趣。于是筆者利用多媒體,在銀幕上投放重點情節(jié)的相關視頻,并讓學生看完了復述交流。通過電影的形式,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劇情,熟悉人物形象。總之,教師要善于靈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種教法和組織措施,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多溝通交流,少一點怨氣、牢騷,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創(chuàng)新
Som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insights
Lou Chun-jing
( Hebei Gucheng military Tunzhen Juntun School, Old City Hebei 253806 )
Abstract: The middle school stage is a special life stage during which a student transforms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In this stage the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the intelligence are developing in an especially high speed. It’s the stage that the students are easy to accept the new thoughts, to master the new skills and to form the new customs. It’s also the main stage in which students form their world outlooks, the outlooks on life and the values. Nowadays, the knowledge is refreshing with a rapid speed, and the lifelong study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everyone has to face. In allusion to the universal existence's phenomenon study becomes fed up in the present domestic junior middle school,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in the teaching, raises its innovative spirit, has become the hot spot which many scholar experts discuss.
Key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novation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們的國家日益強盛,昂首跨入了新的時代。但我國目前仍是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村初中教育質(zhì)量仍是我國民族素質(zhì)提高的關鍵,我國的農(nóng)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基礎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心,農(nóng)村青少年的素質(zhì)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了中華民族未來的素質(zhì)。高質(zhì)量的人才來自高質(zhì)量的教育,目前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教育面臨新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受到?jīng)_擊,帶來了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的變革。在這種形勢下,認真審視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相應對策,從而提高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對提高我國基礎教育整體水平、提高國民素質(zhì)具有重要意義。
蘇霄姆林斯基[1]認為,對一個學生來說,5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由于年齡、生理、家庭和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差異,每個學生的發(fā)展不可能完全平衡,有些學生善于形象思維,而有些學生擅長抽象思維,有些學生掌握課本知識不行,但動手操作能力很強。安東尼·羅賓在《潛能成功學》一書中指出:人的潛能猶如一座待開發(fā)的金礦,蘊藏無比,價值無比,而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潛能金礦。只要發(fā)揮了足夠的潛能,任何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2]。因此,新形勢下教師更不能以學習成績的高低論學生。素質(zhì)教育要把所有的適齡兒童都培養(yǎng)成才,這種人才包括能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的人才,既包括高級人才,也包括一般的建設者。只有樹立了這種正確的人才觀,我們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平等、公正、客觀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健康快樂地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帶來的觀念對他們的影響甚至將是終身。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適應時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nèi)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筆者就此淺議幾點感悟: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已有10余年,最近對我自己教的兩個班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66%是因為喜歡語文老師,才喜好這一科;14%的學生是對這一學科本身感興趣;11%的學生是因為它作為學校安排的一門學科,必須要學;9%是因為它比數(shù)、理、化而言相對容易些。
我國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碧貏e是處在發(fā)育定型階段的中學生,興趣是學好功課的重要推動力?,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對于語文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有些學生學語文是為了升學,為了博得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贊揚。學生只有在他自身有意識的學習活動中獲得信心,以此為動力才能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對于如何用最自然、有趣、有效的方法把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傳遞給求知取向各不相同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從學生主動性發(fā)揮的情況來說,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注重自主學習
沒有自主性就不會有獨創(chuàng)性,所以教學活動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學活動應貫徹“主體參與”的教學原則,給學生更多實際鍛煉的機會,計劃讓學生先定,書本讓學生先讀,問題讓學生先議,規(guī)律讓學生先找,習題讓學生先做,小結讓學生先說,要鼓勵學生敢想,更要推動他們獨創(chuàng)的樂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才具有價值。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闭f的就是應認真做好筆記,或卡片,或摘錄提要,或精妙的詞句摘抄,或詞句點評,或讀后感,或書評等,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本書提問題。學生互提互問,互解互答,這個交流的過程是對所讀書目的再回顧、再理解、再提高的過程,也是鍛煉學生書寫和與人交流能力的過程。有計劃地組織活動課,也可以舉行一些競爭性的課外閱讀比賽、演講比賽,鼓勵學生更好讀書,培養(yǎng)他們的成就感。
三、加強人文教育
“如果語文是樹,課外閱讀就是根;如果語文是火,課外閱讀就是燃燒;如果語文是鷹,課外閱讀就是飛翔。”莎士比亞也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能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庇腥丝偨Y說:“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的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了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6]。”
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涅斯的一句名言:“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3]。”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語文素養(yǎng)又在豐富的生活中得以進化發(fā)展成熟。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悟,他經(jīng)常帶著學生進入大自然,并親切地稱之為“藍天下的學?!?、“快樂的學校”。他寫道:“寧靜的夏天拂曉,我跟孩子們來到池塘邊,印入我們眼簾的是那朝霞般令人驚嘆的美。于是,孩子們感覺到和體味到‘朝霞’、‘拂曉’、‘閃爍’、‘天涯’這些詞在感彩上的細微差別?!碧K霍姆林斯基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體驗生活,是進行語文學習的最佳途徑之一[4]。
我國學者曾祥芹在《閱讀學新論》中有這樣一段論述:“在閱讀的過程中,與其說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進入了讀者的頭腦,倒不如說是讀者的思想感情進入了作者的在作品;與其說是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倒不如說是讀物激活了讀者的思想感情[5]?!币虼嗽诮虒W中,廣大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情趣,實現(xiàn)學生的閱讀情感與作品的充分融合讓學生走進作品,與人物一起體驗人生的悲歡離合,推動學生人文情感發(fā)展。
人文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愿望、觀點而產(chǎn)生的體驗,也是人對外界客觀現(xiàn)實的心理反映,具體表現(xiàn)為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它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而人類特有的一種復雜而高級的體驗活動。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據(jù)現(xiàn)行社會道德、情感規(guī)范制定的教育、教學目的,并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情感領域發(fā)生積極變化,產(chǎn)生符合社會道德、情感規(guī)范的新情感,并形成新的情感品質(zhì)的過程。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波動變化最大,最易受外界影響逐漸養(yǎng)成世界觀的階段,也是人文情感認識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此時的語文教學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開發(fā)利用人文因素,并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拓展學生的精神空間,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情感教育。
四、讓課堂生動起來
找準教學“入口”。讓接受知識的第一講堂生動起來。如教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以肅穆崇敬為“入口”、教學《天凈沙·秋思》是以清靜悲涼為“入口”、教學《長江三峽》時以豪邁奔放為“入口”等等。讓學生說個性的話,說自由的話,講真實的事,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同時在教學中滲透美學理論,《春》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春》是描繪的一種自然美;《斑羚飛渡》是歌頌的一種生命美;《驛路梨花》是贊揚的一種心靈美;《麥琪的禮物》是表達的一種愛情美;《菜園小記》是抒發(fā)的一種社會美;《背影》是品味無言的真愛。
大多鄉(xiāng)鎮(zhèn)初中語文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并在實際教學中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jīng)驗,并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冻踔行抡n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睆氐赘淖冞^去的一些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jīng)_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過濃的政治色彩和死搬硬套的教學方法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道德意識和人文情感世界能夠充分受到正確引導和良好熏陶。
小結:
教育理論上曾說過:“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爆F(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zhì)要求極高,既要求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突出的專業(yè)技能,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這些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應該有機的滲透于現(xiàn)代的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之中。
參考文獻
[1] 鄢烈山,何保勝:《祀人憂師》,北京: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1999年版。
[2] 孔慶東等,《審視中學語文教育》,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 吳傳梁,反思現(xiàn)行中學語文教學之“過”[D].師道2007年第09期2007-09-025。
[4] 黃麟生,語文教學藝術理想境界[R].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
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個人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作為新課程的實踐者,我們該如何去實施“體驗”,進而讓我們的孩子通過實踐獲得認識,形成情感,產(chǎn)生感悟,并以此作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蘊?我認為關注的焦點仍應是課堂,仍應是教學過程本身。
(一)構建體驗性教學的課堂模式
《標準》強調(diào)“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guī)律,樹立課程的實踐意識,在設計教學結構、教學活動時應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在學習實踐中進行語文教學,在學習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在識字教學中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新課標”的理念“讓學生喜歡學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很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采用列表法、圖像法、提問法、討論法、媒體介入法等多樣手段,引導學生體驗和感知。例如:通過觀看CAI課件,通過動手合作,讓學生對所學的字進行組合、選擇、淘汰,從而獲得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精神,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有機地創(chuàng)設體驗學習情景、體驗學習氣氛和體驗學習的契機,能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chǎn)生興趣,產(chǎn)生愛意,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去體驗和感悟,能動地擁抱知識,認識知識,學習主體與知識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命之中,使學生嘗試到每一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因而獲得對學習漢字的持久興趣。給孩子一點空間,他會帶給你一份驚喜;還給孩子一點自由,他會創(chuàng)造無限奇跡;解放孩子們的思維,讓他們走進識字的天空,自主識字,你所展望的將是一片明媚、燦爛的天空,而孩子們也會在識字中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成功。
(2)在游戲表演中體驗
對于游戲、表演,小學生大多有一種表現(xiàn)欲和表演欲,可以借助游戲、表演這一活動方式讓學生來體驗和品味課文內(nèi)容和內(nèi)涵。在表演之前,就必須對課文內(nèi)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這樣才能演得逼真,才能將課文中的情、意傳達出來,不僅使演出的人得到深刻的體驗,而且末擔當角色的同學也能獲得較具體而形象的感知。例如:我在課堂上經(jīng)常采用的游戲有“猜字卡”、“找朋友”、“編兒歌”、“編字謎”等。著名語言學家安子介說過:“漢字是一個阿麗斯仙境,每一個拐彎抹角就是一段美麗的故事?!弊プh字的構造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讓孩子“編字謎”,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生字“相”時,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就給“相”字編了個字謎:兩mù讀音同,可是字不同,左mù長得高,右mù看得遠,兩mù合一起,你說是什么?瞧,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了動手,在游戲中認識了生字,在游戲中展示了自我,在游戲中學習了合作,而且從中感受到了識字的快樂,體驗到了識字的成功,多棒呀!
(3)在生活實踐中體驗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要求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例如:在《棉鞋里的陽光》一課中,課文寫了一個溫馨的家庭故事:媽媽體貼奶奶,給老人曬棉被,賢淑的舉動感化著小峰幼小的心靈,他也幫奶奶曬起了棉鞋,想讓奶奶更暖和。針對這樣的課文,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走進課文呈現(xiàn)的感情世界,和學生們一起用深切的感情來朗讀課文,品味親情。這樣的過程,體驗絕不僅僅是一般的認知活動,它是學生融入生命的直接參與,它使學生與課文人物進行著生命和情感的溝通,使得學生在掌握課文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到教材知識和教學情境本身所蘊含的道德、審美意義,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生活過程、生命過程、人文精神的培育過程。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diào)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動手實踐制作的體驗,檢驗感知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再進一步獲得創(chuàng)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
(4)在寫作過程中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文學作品,并能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寫一些心得性的文章,這樣就讓學生在寫作中獲得體驗、理解、感悟?!盎顒芋w驗”型習作指導課是活動交糅著習作指導――即伴隨著活動,進行動態(tài)的生成的習作指導,賦予“觀察、想象、描述”等作文訓練及指導以濃厚的活動色彩,教師以高超的習作指導藝術,用隨機的“提問”“談話”和“交流”去撥動學生的作文之弦……這樣的課,既不沖淡學生盎然的活動興致,又能激活學生內(nèi)在的表達需要。例如:我曾安排過這樣一次活動作文:《一場特殊的考試》
伴隨著考試活動的展開,我不斷進行以“體驗”為附著點的習作指導的生成。
指導環(huán)節(jié)一:設置懸念,激發(fā)習作興趣
課始,教師故意渲染考試的緊張氣氛,嚴肅又認真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進行一場特殊的考試:‘國際天才兒童測試’。試卷共有20題,要求在五分鐘之內(nèi)完成。”邊說邊把裝有試題的信封發(fā)給學生,并且提醒:“為了顯示考試的公正,拿到試卷后,在聽到老師說‘開始’后,才可以抽出試卷答題?!?/p>
(教師設置的懸念,讓學生的“體驗”油然而生。由此生成作文內(nèi)容,讓學生潛在的表達欲望在情境中萌動、發(fā)芽。)
指導環(huán)節(jié)二:渲染細節(jié),捕捉習作情趣
為了豐富五分鐘的考試體驗,在考試進行了四分鐘時,我提醒:“請同學們抓緊時間,還剩一分鐘?!?/p>
請看學生作文中對考試感受的描寫:
“‘還剩一分鐘!’沈老師這話不說還好,一說把我腦子里原有的答案都‘趕’跑了。腦海里只有‘只有一分鐘了’這句話。我必須快,我命令自己的手,命令自己的眼睛和頭腦?!?/p>
“‘還剩一分鐘!’我聽了,不禁一怔,不會吧?我才做了一半?。≡趺崔k?我亂了陣腳,開始東做西做起來。”
……
這次活動體驗獲得了成功。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活動階段,不斷激發(fā)、強化學生個體的活動體驗,使學生“親歷”活動過程,學生的習作都有了鮮活的感受和語言。
(二)運用體驗性學習的對話方式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253-01
如果將15克食鹽放在你面前,你一定會覺得難以下咽,如果將15克食鹽放入美味的湯中,你便會覺得在享用佳肴。鹽需要溶解才能吸收,這個道理很簡單,知識就像是食鹽,需要融入到情境之中才能有效吸收,才能被學生理解并掌握。
一、情景教學的方法
1、利用多媒體塑造意境
多媒體以其圖文并茂的特點,可以向學生提供多種形式,功能多樣的材料,利用形象生動的動畫,悅耳的背景音樂,使學生進入一種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從而為課堂營造一種充滿意境的學習氣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惫P者以為動畫、音樂使學生蕩起思維的火花,撥動心弦,從而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有些文章,只從字面理解會很抽象,比如描述一些自然問題或者科技問題時,如果利用多媒體,將圖片展示給同學們,便可以形成很直觀的認識。很多文章,例如唐詩宋詞,不同詩歌的風格對“月”有很多種不同的意象理解,比如“月”可以表達時光如水,邊塞詩表達蒼茫悲涼,情感中可以表達男女歡愛,這些課文如果有效利用多媒體中專業(yè)人員完成的朗讀,會很好的把握課文的情感,標準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以及準確,傳神的感情基調(diào),無論是緬懷追憶的,還是快樂明朗的;無論是平緩抒情的,還是慷慨激昂的,都很到位,同時利用圖片,音樂等多媒體的手段一起參與,塑造意境,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基調(diào),從而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全文。
2、進入角色,身臨其境
在遇到具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是學生進入角色,尋找身臨其境的感覺。比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首先可以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分析童話中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所呈現(xiàn)出的特點,然后通過分角色朗讀初步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再次,請同學們自由結組,分別扮演其中的皇帝,大臣,小孩以及騙子等角色,并安排一個同學對故事進行場外陳述。這種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之教師對學生們的點評與指導,更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文中的人物典型以及寓意。這種體驗“身臨其境”的活動具有藝術性,理智性和科學性,順應了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的規(guī)律。角色的轉換使得學生產(chǎn)生熱烈的情緒,甚至從“扮演角色”的狀態(tài)轉為“進入角色”,從而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接納知識,探究知識,使學習的習慣得到培養(yǎng)。
3、從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本
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了喚起學生們對知識的追求,對崇高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探究熱情,開拓學生們思維的空間,對內(nèi)在美感的培養(yǎng),并非僅僅為了博得學生的掌聲和笑聲。很多教學工作者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中時,往往重表面重形式,沒有實質(zhì)的內(nèi)容,脫離了實際,沒有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綱。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實際出發(fā),使得情境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支撐點而并非是靠情境決定如何教學。正在上初中的孩子,沒有多少生活閱歷,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如果偏離太多,自然沒有辦法表達出真實的情感,而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編造一下。這種教學是不成功的,學生沒有從語文學到更多的認知和體會,不能一味地追求情境,要以感性為基礎,理性為向導。
二、情景教學的意義和作用
1、打開心靈之窗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師在教學情境中創(chuàng)設的“意象”,將過去的事物與現(xiàn)在的事物相互聯(lián)系起來,積極地進行想象對比,在特定的情境下,“意象”的感知程度強烈而且深刻,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流暢,記憶清晰牢固,為獲得知識奠定基礎。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教學變成了學生學習知識和增強學習能力的載體,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從感性思維上升到理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從知識感知到實際應用的轉換。詩歌欣賞中最容易讓人產(chǎn)生“意象”:山是沉穩(wěn)的,大漠是荒涼的,黃昏是寧靜的,水是靈動的,這些“意象”的產(chǎn)生,將使學生打開凈化心靈之窗,開啟活躍思維之門。
2、激發(fā)參與之趣
興趣往往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在一定情境中產(chǎn)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之源。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為了制造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環(huán)境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人入境。教師以直觀的形象觸發(fā)學生們的想象與聯(lián)想,用生動的情境引發(fā)學生情感與心靈的共鳴。充滿智慧,美感,詩意的情境,使學生“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全身心投入,只有體驗,感悟與探索充分利用,才能形成情真意切的理解情境的意遠,理深。學生們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積極參與,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