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淺談文言文教學策略范文

時間:2023-08-11 16:56:23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文言文教學策略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淺談文言文教學策略

第1篇

一、文言文教學的“語言”目標及教學策略

文言文教學的“語言”目標就是把文言文當作“語言工具”來教。讀懂文言文,就是讀懂古人的語言,從古書中讀出人Jf青世故、社會百態(tài)……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guān)工具書,自行解決閱讀障礙,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習慣。這方面教學,可概括為:

1.誦。即誦讀和背誦,讓學生反復誦讀,讀出文言文的抑揚頓挫,讀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并把優(yōu)美精練的文章背誦下來,加強文學素養(yǎng)。

2.寫。要會默寫和試寫,默寫古代詩詞名句,做到不寫錯別字,嘗試適當?shù)貙懽魑难晕?,品味簡練的語言。

3.聽。訓練文言文的聽力,欣賞文言文的錄音選段。

4.譯。指導學生把文言文準確地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二、文言文教學的“文學”目標及教學策略

文言文教學的“文學”目標是把文言文當作“文化載體”,用以培養(yǎng)、熏陶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肩負的“文以載道”的古訓不能丟,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可以作如下嘗試:

1.品。我們要引導學生去品讀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的深邃意境和無窮魅力,了解其輝煌歷史,鑒賞其藝術(shù)特色,領(lǐng)悟其言簡意賅的語言特點。

2.思。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要學會判斷、推理、聯(lián)想和想象,學古人之縱橫思辨,鑒古人之深邃思想。

3.情。古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在文言文中得到淋漓盡致的演繹,經(jīng)典文言文的選讀,能讓學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歷練,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文言文情感教育的功能,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情感。

4.藝。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shù)素養(yǎng),《琵琶行》讓學生懂得欣賞音樂;《口技》讓學生見識古代民間表演的奇妙;《核舟記》讓學生領(lǐng)略古代微雕絕活;《醉翁亭記》讓學生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讀文言名篇,也是讓學生享受生活中的美和積累藝術(shù)素養(yǎng)的過程。

第2篇

【關(guān)鍵詞】文言文 教學 策略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正如主席指出:“古詩文經(jīng)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jīng)典,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下去”,文言文學習也是技校語文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技工院校學生學習基礎(chǔ)較薄弱,對文言文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課堂效率,筆者在文言文教學中進行了多種教學方法的嘗試,對學生學習、理解古詩文有所幫助。

一、上好導讀課,激發(fā)學生學習古文的熱情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倍鄶?shù)技校學生對文言文學習不僅難以“樂之”,而且普遍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和畏難心理。他們認為語文從小學開始已學習多年,到技校主要學習技能,在語文方面學習一些與專業(yè)相關(guān)或生活中實用的內(nèi)容即可,特別是文言文距離現(xiàn)代生活甚遠,難度大且較枯燥,對自己將來的工作與生活無多大意義。因此,在文言文單元學習之前,筆者會先上一節(jié)“導讀課”,讓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史有初步的了解,感受古詩文的情趣,同時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明確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內(nèi)涵,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淀,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最佳學習材料和內(nèi)容,對于個人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塑造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從而激勵他們自覺地去繼承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課上,我們以朗朗上口的文學史歌謠為綱,喚起學生部分已學知識的記憶,穿插講解作家經(jīng)典軼事,播放古典詩詞改編的歌曲,如王菲的《但愿人長久》、安雯的《月滿西樓》等,學生在回顧舊知識,陶醉于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中,減弱了與古詩文之間的距離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中國達人秀”中三位僧人改編的《浪子吟》一曲,甚至讓學生眼泛淚光、感慨萬千,與詩人產(chǎn)生了情感的共鳴。一堂好的導讀課是上好技校文言文課良好的開端,配合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設計導入語,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語在一堂課之始,一個好的導入語設計往往會起到“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效果,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燃起學習熱情。教師可采用猜謎、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歌曲導入、影視欣賞等方法,激發(fā)學0生興趣。如在《滿江紅》前,筆者給學生播放了楊紅基的《滿江紅》,蕩氣回腸的歌曲營造了課堂所需的氛圍;也可以猜作者的形式導入,通過設置幾個小問題,如“出生之時有大鳥飛鳴掠過屋頂,故取字‘鵬舉’;深明大義的母親對兒子一生的愿望濃縮成四個字‘精忠報國’;抗金名將”等引導學生猜出作者為岳飛。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可采用故事法,以貼近學生的通俗語言給學生講赤壁之戰(zhàn),周瑜從容嫻雅,沉著應戰(zhàn),指揮若定,大敗曹操;也可播放影片《赤壁》“熊熊大火,點燃戰(zhàn)船,灰飛煙滅”的震撼場景,學生一下子進入情境。

三、加強誦讀,增強學生文言語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覈糯恼Z文教學是十分重視誦讀的,朱熹就曾經(jīng)說過:“凡讀書……只要是多誦幾遍,自然上口,永遠不忘。”而優(yōu)秀的古詩文往往講求節(jié)奏、音律、神韻,多吟誦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和美感,對理解文意也有很大幫助。誦讀的方法一般為范讀和學生自讀。范讀主要起示范和指導作用,可以聽名家朗讀錄音,也可以由教師范讀,指導學生如何把握停頓與節(jié)奏、重讀與語氣、體會感情等。學生自讀,包括默讀、朗讀、齊讀、分組、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如《漁父》一課,在了解漁父一文的寫作背景之后,筆者首先播放央視《詩歌散文》任志宏朗讀視頻,學生跟讀,一邊吟誦,一邊欣賞視頻古樸、凄清的水墨畫面,感受詩人在那飄著秦風楚雨的澤畔踽踽獨行的憤怒、孤獨。既而指導學生要“言為心聲”,在誦讀本文時需要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讀出人物語言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如“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一句要讀出屈原的昂揚之氣,傲然之氣,一種執(zhí)無怨悔的決絕。學生分角色朗誦,感受屈原與漁父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課文內(nèi)容講授之后,在全班再次朗讀、回味中結(jié)束課程。除課堂加強誦讀外,也可以通過詩歌誦讀比賽、改編表演等活動來增強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意境,感受文言文之美

古詩文之美,首先在意境。文言文課堂上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悟文言文意境之美。如《念奴嬌?赤壁懷古》開篇便展現(xiàn)了闊達雄渾、氣象豪邁的意境,但學生通過字面并不能深入理解。筆者通過展示赤壁磯波瀾壯闊之景象,學生對詩人眼前“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之實景印象深刻,而首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虛實交錯,需引導學生把握“大江”的意象。水是古人在詩歌中經(jīng)常吟詠的物象,往往被寄托無限情思。作者眼前滾滾而去的長江不僅是一條有形的長河,它幻化為波濤浩淼的歷史長河,無數(shù)的英雄人物在波濤中一一展現(xiàn),又湮滅在歷史的煙云中,體現(xiàn)了詩人眼前之景與心中之境的完美融合。在教學《雨霖鈴》時,則可以以一段如泣如訴的古箏樂曲,搭配“千里煙波”、“曉風殘月”等畫面,讓學生明確詩人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營造了凄清孤寂的意境,表達了別樣的離情。

五、拓展外延,豐富文言文內(nèi)涵

第3篇

一、和學生交朋友,讓師生關(guān)系更為親切

文言文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難以理解的,很多學生有不懂的地方卻因為害怕老師而不敢詢問。所以無論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都不能讓師生關(guān)系對立,老師要和學生成為親密的朋友,要經(jīng)常和他們聊天,及時地了解并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不能讓學生感覺老師遠的遙不可及。融洽的關(guān)系可以造就融洽的課堂,學生不再排斥文言文,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學生也因此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二、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課堂活躍起來

初中文言文在語文中的地位相當?shù)闹匾?,我們過去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一直是老師教,學生去聽,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施展空間,這會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下降,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所以,我們應當摒棄這種教學方式,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例如,在《口技》這一課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放關(guān)于口技方面的視頻,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到口技的魅力,再引導學生感受文章對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寫,同時讓同學們進行相互討論,把自己認為美的文字和對本文的心得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去學著表演口技,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在課堂上我們也可以做一些關(guān)于文言文方面的游戲,讓學生在笑聲中學習好文言文,例如,在學習《陳涉世家》這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扮角色讀課文,注意要讓學生繪聲繪色的讀,并加上適當?shù)谋砬楹蛣幼?。這樣就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學生可以從參與中感受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在快樂當中學習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學生一般對文言文的感覺都是苦澀的,我們要用創(chuàng)新的方法讓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只有學生產(chǎn)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融入文言文的學習當中,從而愛上語文文言文的學習。

三、學習融入生活,改變學生對文言文的偏見

學習來源于生活,文言文的學習不能僅僅限制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隨時能無意識的學習文言文,我們可以設置一些人生格言或名人名句,張貼在學生經(jīng)常經(jīng)過的走廊,或者教室的墻面上,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慢慢記住文言文中的語句,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我們也可以開展文言文朗讀大賽,讓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改變以往對文言文學習的偏見。

四、切合自身實際,讓文言文教學變得靈活

由于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能力不同,使得每個學生的文言文基礎(chǔ)也大不相同,我們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在文言文學習基礎(chǔ)差學生,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對文言文的朗讀和記憶,但是不能強制性的讓學生去學習,我們要讓在學習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時要及時的表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慢慢地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時要耐心的去指導學生,不可以讓學生感受語文課堂是一個不適合他的地方。我們這樣做可以讓這個層次的學生逐漸對語文課堂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chǔ)。

對于文言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別的地方,比如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等。我們可以對他們進行教材以外的拓展,讓他們了解各種各樣的文言文形式,獲取更多文言文的知識,感受人生的哲理。我們的教學方式要靈活多變,不可以拘泥于一種教學方式,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要做到不放棄一個學生的原則。

五、利用課堂設問輔助教學

第4篇

一、 啟發(fā)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文言文實詞、虛詞的用法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摸索,找出這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掌握這些規(guī)律,從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例如在學習《滕王閣序》這篇課文時,分析“目吳會于云間”中“目”字用法,可讓學生回顧以前學習過的《鴻門宴》中的“數(shù)目項王”,通過比較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兩句中“目”字后面跟的都是名詞,這樣就可以得出“一個句子中兩個名詞連用,其中一個活用為動詞”的規(guī)律。如通過比較分析“雄州霧列,俊采星弛”《滕王閣序》)、“園日涉以成趣”《歸去來兮辭》)、“水擊三千里”《逍遙游》)中的“霧、星、日、水”等就可以得出“名詞放在動詞前非主必狀”的規(guī)律。這樣,通過日積月累,學生就可以歸納出課文中常見的名詞活用規(guī)律。如“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的“名詞放在能愿動詞后面活用為動詞”;“又前而為歌曰”《荊軻刺秦王》)、“樹之以?!薄豆讶酥趪病罚┲械摹懊~放在‘之、而’前面活用為動詞”等。

這里重點講了名詞活用為動詞的兩種情況,此外還有動詞、形容詞的活用,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都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通過這種啟發(fā)、引導、發(fā)現(xiàn)的方式,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熟讀精思,把握內(nèi)容

對于文言知識較多、語句較難理解的文言文應將教學重點放在疏通文意上,對于淺顯易懂的文言文應將教學重點立足于鑒賞人文精神和思想性方面。不同的文言文有不同的特點,對文與言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學側(cè)重點也是不一樣的。

有些文言作品情感充沛,如《陳情表》、《祭十二郎文》,感情真摯,情感豐富,應該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至真至誠的忠孝之情,血濃于水的親情。從文章情感切入,一下子抓住學生,。那么接下來學習文言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大大提高了。

有些文言作品文學性較強,教學時要把重心放在品味作者優(yōu)美的文采,感受作者真摯的情感上。如《滕王閣序》,辭藻華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作品體現(xiàn)出唐代文人開闊的胸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生命意識,追求功業(yè),積極入世的時代精神,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聯(lián)系同時代的詩人,聯(lián)系同類作品體會所謂的盛唐氣象。

有些文言作品文化意義深遠,如《老子》、《莊子》、《論語》、《孟子》,如果在教學中棄孔孟博大精深的思想不講,置老莊超世曠達的情懷于不顧,那么這類文章就變得索然無味。在教學中可以先從文化的角度入手,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求的欲望,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字詞問題。尤其是《論語》已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代名詞,孔子已被高高舉起。

有些文言作品思辨性較強,如《六國論》、《過秦論》,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突出思維訓練。結(jié)合議論文的寫作,指導學生如何選取論據(jù),如何進行論證。

又如《燭之武退秦師》、《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應側(cè)重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結(jié)合寫作教學,學習塑造人物的方法。《鴻門宴》、《荊軻刺秦王》情節(jié)生動,波瀾起伏、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梢越Y(jié)合有關(guān)小說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構(gòu)思情節(jié),如何通過細節(jié)描寫、人物語言刻畫人物性格。

三、重視誦讀,提高感知能力;強化背誦,增強文言積累。

誦讀就是培養(yǎng)語感。而我們的學生,在教師逐字逐句的講解下,仍然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缺少語感,而誦讀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感,潛移默化的形成古漢語的思維方式,進而理解文章。沒有誦讀,文章情感無從體會,誦讀是學生重要的閱讀實踐,教師的任何講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對課文的體驗、感受。情感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在誦讀中品味出來的。讀有所悟,誦有所感,古今文章,概莫能外。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文”,背誦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傳統(tǒng)。背誦是為了積累,積累語言,積累思想,積累文化。同時,背誦也是為了運用,為了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通過背誦,整篇文章記熟了,其中實詞的意義、虛詞的用法也就都記住了;記得越多,越能夠觸類旁通。

第5篇

一、以“讀”悟趣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通讀有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文言文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加強學生的誦讀訓練。誦讀是文言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誦讀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體味文章的所蘊藏的情感,還能激起學生豐富的想像,同樣,豐富的想像又可以激發(fā)學生讀的樂趣。教學中要抓住“讀”這個基本點,加強誦讀技巧指導,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如《魚我所欲也》第一段學生讀得整齊響亮,沒有錯別字,有些句子卻讀成: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教師問:按你們的讀法,怎么理解?學生想了想,笑了,覺得不好理解。于是通過老師領(lǐng)讀,學生跟讀、朗讀,師生討論把這幾個重要的虛詞“于、則、者、由、是、而”的含義搞清楚了,學生就完全明白了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說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會面臨許多重要的抉擇,我們應以“義”為重,不惜做到“舍生而取義”。學生再次朗讀時字字鏗鏘有力,句句充滿激情,激起了無限的遐思。

不同的誦讀形式有著不同的誦讀效果。分角色朗讀可讓學生更加深刻體會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如《唐雎不辱使命》一開始便突出人物的身分之懸殊,之后分組分角色朗讀,三組讀秦王,一組讀唐雎,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幾次美讀下來,秦王“其許寡人” “逆寡人”“輕寡人”等盛氣凌人之態(tài)被學生演繹地栩栩如生,秦王驕橫狂暴和野心勃勃的形象也被表露無遺,學生對唐雎那種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有了更深刻感受,明白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的原因是唐雎這種凜然不可侵犯的獨立人格和自強精神。演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對文本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二、以“言”賞趣

以“言”賞趣,即從語言(字、詞、句)中找趣味點。文言文語句精煉、內(nèi)涵深刻,除此之外,還可以欣賞它的趣。古今異義詞中有許多有趣點:如《塞翁失馬》可抓住“亡”字,假設文中的“亡”就是現(xiàn)在所指“死亡”的意思,那么下文的“其馬將胡駿馬而歸”的情節(jié)又怎么來呢?可見文中的“亡” ,不是“死亡”的意思,而表示“逃跑”的意思。又如“引”字,通過對引字左右兩個部分的形狀與含義的分析,明確“拉”的意思,又如“吊”字,用現(xiàn)代漢語“吊唁”、“吊喪”中的意思可推出本文中“安慰”的意思。通過這些趣味點引導學生關(guān)注詞與句的聯(lián)系、字的形與義之間的聯(lián)系、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之間一脈相承的關(guān)系等特點,從而更好地欣賞文言中所蘊含的巨大的生命力和無窮的樂趣。文章內(nèi)容也有許多趣味點:如學習《馬說》時讓學生討論“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通過討論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有一些美文如《小石潭記》,老師可以讓學生當小導游,按作者的游覽路線,找出文中優(yōu)美、簡潔的文言詞句,并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介紹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致,這樣不但能滿足學生愛表現(xiàn)的心理,還能在趣味的學習中輕松快樂地掌握文言文的知識。

三、以“問”生趣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老師提問的主要目的是為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修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問題設計得是否巧妙有極大的關(guān)系。精彩的問題不光對于理解課文有一種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能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還能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如教授《記承天寺夜游》老師提問:作者月夜賞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學生翻書說:庭下如積水空明。一個學生大聲反駁說:那是寫水。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不對,一個“如”字可以看出不是寫水,是寫月光像水。這樣的發(fā)言得到了全體學生的認同。老師接著問:那水中藻、荇又作何解? 一學生說:院中種的植物唄,另一生說:是竹子、柏樹,也有一些同學說:月光的照射,竹葉和柏枝的影子。師問:看見這幅“月下竹柏圖”揣想一下作者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呢?說開心、平靜、坦然都有。另一個學生說:不對,應該是不平靜,清澈的月色、明亮的月光的確使人感到寧靜,但作者被貶異鄉(xiāng),心里怎么會寧靜呢!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此時,又有學生提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澡、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中“如”字能否去掉?作者用了“如”字,說明他早就知道庭下是“月色”而非“積水”,而后文為什么要用“蓋”表示“恍然大悟”呢?學生的提問讓我吃驚、感嘆,也激起學生的興趣。老師精彩的提問給學生的體驗是鮮活而靈動的,在課堂上,教師更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課堂上就會生成無數(shù)個精彩有趣智慧點。

四、以“美”呈趣

第6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教研 問題 對策

一、小學語文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必須在一定的原則指導下進行。所謂的原則,通常是指"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準繩"。我認為語文教學原則應堅持以下幾點:

(一)堅持整體教學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意研究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的改革,形成最佳的課堂結(jié)構(gòu)模式,以便向45分鐘要更高的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為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注意以下兩方面要求:第一,從整體把握全篇文章入手,進入對重點的局部做精雕細刻的揣摩,再回到文章的整體上來總結(jié);第二,課堂上要把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情操陶冶與思維訓練等小學語文教學的各項任務熔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條原則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已時刻伴隨,而且很有成效。

(二)堅持思維創(chuàng)新原則

語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最高層次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高智能思維活動。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維基本性質(zhì),又具有自身的獨創(chuàng)性、突破性和新穎性。尤其在這個知識經(jīng)濟時代首先要求人們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要求學校教育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擺在突出位置。

(三)堅持素質(zhì)教育原則

素質(zhì)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針對應試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等諸素質(zhì)為主要內(nèi)容而實施的教育。為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的轉(zhuǎn)變,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

二、小學語文教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繁多,身陷各種檢查研究

在小學中,許多學校都把教研活動提到了重要日程,學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計劃。但教師認為搞教研活動,無非是聽聽課,根本就沒把其當成一回事,公開課講的多了,教學方法大同小異,實在覺得心煩:倘使硬著頭皮聽下去簡直是浪費時間。教師誰都知道這樣的教研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可是誰都沒有勇氣去進行教研創(chuàng)新。原因很簡單:在一些學校,教師因為教學負擔過重根本無力去從事教學研究活動。大多數(shù)教師的周課時總量都在18節(jié)以上,既要各課、上課,又要管理班務,還要應付各種評比、檢查、考核,完成各種計劃、記錄、報表等,哪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新理念、鉆研新教材?即使勉強為之,也只是抄抄學習筆記而已,因為不抄就無法完成,長期以來大量的無效勞動給教師帶來了繁重的教學壓力,實在是不堪重負。

(二)教研活動形同虛設

許多學校為了把教研活動搞的熱熱鬧鬧,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開始搞起了所謂的教研。一線教師都知道,教學研究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難取得成績的。僅僅是為了熱鬧搞教研還不如干脆放棄。搞教研必須先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積累,在此基礎(chǔ)上再確定一個長遠的研究課題,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然后在教學中去驗證,從而得出科學的結(jié)論。僅僅注重研究形式而忽視過程,終究難以取得驕人的成績。

(三)信息渠道落后,教研資源不足

一方面學校因為教育條件落后,導致教育信息閉塞,教師長期處在封閉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學思想和教育觀念難以及時更新,教學很難步入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軌道。另一方面教師只注重于校內(nèi)的探討,學校為節(jié)省資金也不愿派教師外出取經(jīng),久而久之,教師的教學思想就變得極為陳舊,也就談不上去進行教研創(chuàng)新了。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研的策略

(一)課例研究

學校應重視常態(tài)課的課例研究。以小學級組為單位先進行單元備課,中心發(fā)言人對整個單元的課文進行教材分析,明確教學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對課文進行初步的教學設計。在此基礎(chǔ)上,選取重點課文展開進一步研討。執(zhí)教教師對所選課文進行深入地鉆研,搜集有關(guān)資料,撰寫教學設計。執(zhí)教后,級組內(nèi)進行評課,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討論、修改和完善教學設計。

(二)專家引領(lǐng)

盡管教研是在“本?!闭归_的,是圍繞“本?!钡慕逃虒W問題進行的,但它離不開專業(yè)人員的參與和引領(lǐng),否則,校本教研的研究很難有大的提升,難以取得實質(zhì)性的進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校本教研的過程中專家的引領(lǐng)就顯得非常重要。主要通過專題講座、專題談話、進行現(xiàn)場指導、教學示范、課題引領(lǐng)等形式指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研。

(三)網(wǎng)絡互動

為了提高研討的互動性,可以利用QQ群。老師們在群上對日常教學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充分發(fā)表意見和展開討論,使問題困惑及時得到解答。更重要的是,在聽完課后,可以充分展開評課。除此,教師們還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博客的作用,把研究課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反思公開發(fā)表。老師們聽完課后以跟貼的形式發(fā)表評課意見。只要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老師們可以三言兩語,可以隨時提交意見,可以隨時補充意見,可以隨時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這樣的評課方式更加人性化,受到了廣大老師的歡迎??缭綍r空的網(wǎng)絡下的教研模式促使教研活動的參與面更廣,參與積極性更高,教研活動更富有效益。通過網(wǎng)絡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學困惑、教學觀點、教學經(jīng)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達到一種更高的學術(shù)層次,促進了普通教師與國家級專家和各地優(yōu)秀教師的廣泛交流,從而使每一個參與教研的人員都從中獲益。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材教法改革當議》

[2]《二十一世紀中學語文教學之我見》

第7篇

一、立足誦讀,加深理解。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彼?我們可以通過范讀、自讀、品讀、背誦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學會質(zhì)疑、感悟、品位、吟誦,從而進一步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1.教師范讀

教師的范讀不但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起到正音的作用,還能夠通過聲音的高低、停頓、語氣的抑揚、舒緩,甚至情態(tài)、動作的瞬間變化初步地梳理出課文內(nèi)容,充分表現(xiàn)出作品蘊含的藝術(shù)魅力。也能把學生帶入作品所營造的氛圍中,讓他們在情感上產(chǎn)生震蕩并與作家形成共鳴。在聽范讀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對文章最直觀的印象,達到了理解詞句含義和作品內(nèi)容的目的。

2.學生自讀

范讀過后,學生自身誦讀文章的欲望被誘發(fā)出來。這時,學生可通過三種方法來自讀、自學文言文。

(1)預習性自讀。結(jié)合書下注釋或求助工具書來給文中生字、詞注音;了解相關(guān)常識;結(jié)合自讀提示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2)抄畫性自讀。畫出文中生僻的字、詞及名言警句、難句,記錄下閱讀時產(chǎn)生的疑問。

(3)理解性自讀。根據(jù)語境及句子結(jié)構(gòu)去深入理解難字、詞、句的含義,分析特殊語言現(xiàn)象,翻譯重點片段,以求深入把握文章。

3.學生品讀

學生將課文熟讀之后,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進行品讀。品讀可以讓學生從中理解人物、感受景物,讀出富有個性特色的疑問和見解。語文課堂本就是學生的一方樂土,把朗讀引進我們的課堂并使之成為一種美,就能釋放出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彰顯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人文精神。

4.學生誦讀

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篇目可以加深對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背誦對培養(yǎng)語感、直覺、頓悟、積累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只有通過誦讀學生才能讀懂讀通文言文。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重視以誦讀來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讀中疑、讀中品、讀中誦、讀中悟,從而逐步感知、體會、領(lǐng)悟文言文的魅力。

二、著眼興趣,提高效率。

興趣是一種較為直接的學習動機,也是一種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情緒飽滿、精神愉悅、熱情高漲、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的狀態(tài)中去獲取一定的知識,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入門的向?qū)?。?/p>

1.重視積累,培養(yǎng)興趣。

許多高中生之所以覺得文言文枯燥、乏味,幾乎跟天書一樣,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們?nèi)鄙僭鷮嵉奈难怨Φ?。久而久?文言文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團迷霧,就更不用談什么興趣了。但僅在課堂上填鴨式的灌輸、講解文言作品是很難增加學生的文言知識積累的。因此,我們想讓學生的文言知識積累任務由被動變?yōu)橹鲃泳鸵虝麄兝米⑨尯凸ぞ邥?。教師應鼓勵學生展開廣泛的討論,從而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熱情和積極性,指引學生從古今異義、多詞一義、一詞多義、活用、通假幾方面加以整理、積累,知識儲備增加了,學生對文言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就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注重情節(jié),激發(fā)興趣。

由于思維定勢,學生大多認為文言文淡而無味,其實并不是這樣。要想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看法,我們只有鼓勵學生自己先去讀故事性極強的文言著作。比如,《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等篇目內(nèi)容故事性強,比較生動。大多數(shù)學生以前就已知曉這些故事,這時讓他們把課文當作小說來閱讀,易于理清故事情節(jié),抓住文中人物的言行。在弄清大意之后,教師可與學生一起欣賞一些精彩語句,梳理疑難詞句,進一步探討人物形象。這使得學生的興趣加倍,思維也格外活躍,對文言文的學習也變得異常輕松。

3.看重檢測,強化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