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含義范文

時間:2023-09-05 16:31:52

序論:在您撰寫健康教育含義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健康教育含義

第1篇

20世紀30年代,美國健康教育專家鮑爾提出了,“健康”是人們身體、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覺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種狀態(tài)。198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博士提出了,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喪失了一切。同年,學者華林斯基提出了“立體健康觀”,比較全面地解釋了健康的現代概念,并根據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將“道德健康”納入健康概念之中,認為健康的人應當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2.對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育理念的再認識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于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度罩破胀ǜ呒壷袑W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的教學總目標中指出,體育與健康教學要促進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機能的發(fā)展和對自然、社會的適應型及應變能力;使學生增進健康、抵御疾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懂得體育在個人發(fā)展中的意義與作用,以及體育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養(yǎng)成健康的身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使學生學會運用體育等手段增進健康;使學生掌握一項或幾項運動技能,并能積極參與團隊活動和比賽;提高現代現代體育意識,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夠把健康與生存、學習、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聯系起來,提高對體育的興趣,即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和競爭,提高欣賞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使學生加強人際交往,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培養(yǎng)團隊精神,正確對待個人和集體、成功和失敗,能夠與同學友好合作。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具有鮮明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它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勞動者,具有重要作用。

新課程明確強調課程的社會價值和本體價值的整合,學生和文化的整合,學科和文化知識、技能及能力的相互整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與情意發(fā)展的整合。它提出四個基本理念: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新課程標準把“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以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總體目標,滿足未來社會對人的體育素質和健康要求。

(2)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新課程重視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從學生的動機、需要、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把體育課上學習的內容真正作為日常鍛煉身體的手段和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3)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體現。它說明了新課程基本理念的明顯特征是以學生為本,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要求所有學生都能獲得全面發(fā)展。

(4)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體育與健康課程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從保證每一個學生受益的前提出發(fā),充分注意到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并根據這種差異確定了學習目標和有彈性的學習內容,提出有益于學生發(fā)展的評價原則。在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方面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

3.健康教育及學校體育開展健康教育的涵義

隨著現代社會健康觀的轉變,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單純進行社會宣傳,要從根本上區(qū)別于一般的教育與衛(wèi)生宣傳,是一種知識的傳播,是實現特定教育目的的一種手段。新時期的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社會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人們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識、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健康教育不僅是傳授或提供改變行為的知識和技能,使人們用這些知識和技能進行自我服務,而且是促進健康氛圍的逐步形成,喚起群眾同自己不文明、不科學的行為作斗爭。健康教育不僅要采用各種方法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并作出合理的的選擇,而且應通過宣傳爭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人類的行為與生活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受文化背景、社會經濟狀況、社會關系的影響,健康教育已超越醫(yī)學的范疇,涉及社會的諸多領域,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社會活動。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促使個體或群體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組織的行為改變,此外還要采取各種方法幫助群眾了解他們自己的健康狀況并作出自己的選擇,以改善他們的健康,而不是強迫他們改變某種行為。健康教育是連續(xù)不斷的學習過程,人們一方面通過自我學習或相互學習取得經驗和技能,另一方面通過有計劃、多部門、多學科的社會實踐獲取經驗。

學校體育中的健康教育不是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之間內容的簡單相加或機械拼湊,而是與其他相關學科進行交叉、滲透或融合而產生的一個新的綜合學科。現代健康教育的內涵是“健康不僅指軀體的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在學校體育中實施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健康的整體性和發(fā)展性為特征,使體格和人格相統(tǒng)一促進人的身體、精神、情感、智力充分和諧發(fā)展的教育。體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以體育為調節(jié)手段的生活方式,注重體育對人的內在影響,在運動過程中追求精神升華和人格的完善,在自我實現、自我超越中達到挑戰(zhàn)生活、駕馭生活的目的。

4.學校體育開展健康教育的內容

學校體育實施健康教育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1)身體教育。通過思維活動與機體活動相結合,進行反復的身體練習來掌握科學的身體鍛煉方法。

(2)社會意識教育。通過體會體育各項運動中技術戰(zhàn)術的相互配合協(xié)作來提高個性并完善需要作用于人與社會的支點。

(3)智能培養(yǎng)。促使人在“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下不斷進取,完善自我,開發(fā)潛能。

(4)心理素質。通過體育運動中所經歷的各種喜怒哀樂體驗,使其認識事物的各方面來把握自己,并不斷地成長。

(5)情緒體驗。通過運動中鮮明、強烈的情緒體驗,認識和接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學會積極地調節(jié)情緒,人能夠處于信心百倍、精神振奮的學習、工作狀態(tài)。

(6)營養(yǎng)方面。營養(yǎng)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源泉,適宜的營養(yǎng)是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質基礎。糖、脂肪和蛋白質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合理營養(yǎng)對于人體具有十分的保健作用。

(7)衛(wèi)生因素。衛(wèi)生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因為任何有生命的個體都必須不斷地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物質交換的停止即意味著死亡的到來。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生活的活動場所,學校的衛(wèi)生狀況對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成長有直接影響,關系到我國民族健康水平的大事。如:教室的衛(wèi)生,宿舍的衛(wèi)生要求,食堂的衛(wèi)生,以及教育過程的衛(wèi)生和運動建筑設備的衛(wèi)生,等等。

(8)自我價值實現。人在體育實踐中會認識到,人生的快樂是在自我價值實現過程中獲得的。

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他們思想開放、求知欲強、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強,易于建立鞏固的動力定型,他們較易形成良好的行為、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方式。

首先,學校教育開展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學校體育和學校衛(wèi)生兩條途徑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學校體育由原來的對學生進行“身體的教育”轉變?yōu)椤巴ㄟ^身體而進行教育”,這是一種廣義的文化教育(屬于身體文化教育),而不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生物改造,即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術、技能、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體全面發(fā)展,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而且將體育作為增進健康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生活、學會創(chuàng)造,促進學生個體的社會化。學校體育健康教育還能使學生主動學習正確地進行體育鍛煉的知識,激發(fā)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抵制各種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進而增強防范意外傷害的觀念和意識,增強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降低常見病患病率,提高生長發(fā)育水平。

其次,學校健康教育是關于學生身體保養(yǎng)或養(yǎng)護的系統(tǒng)教育。它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掌握生理和心理衛(wèi)生知識,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并通過改善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最終達到育人育體的目的。學校體育與學校健康教育兩者在以學生身體為對象上是共同點的,前者通過身體的活動達到優(yōu)化健康的目的,后者通過采用外在手段達到這個目的,都是為保持學生健康服務的??梢婓w育更為積極、更容易調控。雖然這并不能解決健康教育的所有問題,但學校體育是實施學校健康教育不可缺少和至關重要的載體,它不僅是學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是重要手段,其它學科所無法替代。

參考文獻:

[1]詹華寧.對健康及健康教育的認識.中國科技信息,2005,(18).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陳作松.新體育課程的實施對體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3).

[4]黃敬亨.健康教育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

[5]徐維克.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探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

第2篇

關鍵詞: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關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識和康復保健知識。筆者通過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實踐,意識到健康教育對老年病人的康復起著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問題以及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問題,直接影響著健康教育的開展,現分析如下。

1一般資料

2007年-2009年內科老年病人,年齡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齡最大達92a;文盲半文盲占75%。護士不定時進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檢查反饋與其它項目相比,令人不滿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發(fā)現病人對疾病的病因病理、癥狀,體征、診療、檢查項目、目的、藥物、飲食、活動、潛在并發(fā)癥等方面的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掌握不夠,達不到充分調動病人積極參與活動,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的地。

2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點

2.1記憶力差、認知力差及感知覺減退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體患有多種疾病如腦萎縮、糖尿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均可導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聾、視力減退、感知覺減退、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認知力差,易引起誤解或曲解別人的意思。

2.2易怒、固執(zhí)、疑慮等不良的心理反應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年齡大,但社會經驗豐富,心理活動復雜。由于生理性衰老、視、聽不靈、體弱多病,加之社會和家庭角色改變,適應能力減弱,一旦住院,心理壓力增加以及對醫(yī)療費用的負擔和對疾病的認識不足等原因,使他們對病情的估計多為悲觀和對抗意識,而出現易怒、固執(zhí)、多疑等不良心理反應,對治療護理疾病的康復失去信心。

3護士在健康教育時可能存在著不足之處

有的護士可能缺乏溝通技巧或不熟悉溝通技巧,影響著護患之間的關系;有的護士在運用護理程序方面存在著入院評估收集資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體情況、疾病過程、文化程度。社會背景、經濟狀況、行為方式(生活、飲食習慣),和社會心理因素等情況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認真細致,評價不及時或未能做出恰當的效果評價;有的護士對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內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關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識教育、檢查項目介紹、治療藥物知識的宣教、飲食指導、活動指導、危險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導等?;谶@些原因,而導致護士在進行有關疾病的健康教育時不能根據病人接受知識的能力和病情各階段有的放矢地進行健康教育,顯示不出個體差異。

4討論

4.1護士應具備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首先應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多種邊緣學科知識。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掌握護患溝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病情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們對護士產生信任感,愿意接受護士傳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內科老年病人病情復雜多樣,不同疾病的病因、誘因各不相同,著重的預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據不同疾病的特點,采取相應的知識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氣腫的病人,住院后主要與病人講解采取有效的半臥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導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煙、有害氣體、粉塵及氣候對疾病的影響,同時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和飲食的指導,并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誘發(fā)因素及改善個人體質。而支氣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講解哮喘發(fā)作時取端坐位舒適的目的,用B受體激動劑、茶堿類、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勵病人補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導病人不宜食用魚、蝦、蟹,豬肝、蛋白質等易過敏的食物。避免誘因:避免密封門窗及花草、地毯、皮毛、異味氣體接觸,防止情緒激動等。因人而異:對記憶力減退,認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療,護理查房的時間,反復多次強調并且耐心細致的教育指導。因人而異、因病而異的個體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獲得成功的基礎。

4.2護士應具備良好職業(yè)道德水準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護士要進行認真細致的評估收集病人資料,護士不僅要向病人灌輸健康知識,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識,而且還包括形成人們的健康意識、健康責任和健康行為,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正確應用護理程序及馬斯洛層次需要論,根據不同個體,不同層次的需要刪減或增加教育內容,及時評價,反饋調整教育計劃。護理人員要不斷加強社會責任感,護士對病人的照顧既有權利又有專業(yè)和法律的責任。只有具備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護士,才能積極參與這項工作,完成對病人的健康教育,達到病人滿意的回報。提高護理人員的社會責任感,是保證健康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個護患雙邊活動的過程一個完事的質效優(yōu)良的健康教育活動應該是雙向的,即應包括醫(yī)護人員和病人雙方,美國教育家B.S布理姆認為:教育活動是一個雙邊活動,應該是雙邊人員都得到激勵才會產生“自動力”。心理學家R.A布朗漢認為激勵等于效價一手段-期望的乘積。其中效價是指對所獲得報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為獲得報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經過努力所能達到目標的可能性,三種因素之一為零,那么激勵也為零,就無法產生“自動務”。例如:一位高血壓病人因頭暈、嘔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護士缺乏護患溝通技巧和因病而異、因人而異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顧病人當時的病情、心理,盲目地進行入院教育,結果會使病人產生煩悶的情緒,對醫(yī)院的服務水平產生懷疑,對以后護患雙方合作產生一定影響,此時效價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護患雙邊活動,那么如果只有醫(yī)護人員的“自動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動力”而得不到醫(yī)護人員的耐心指導和訓練,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結果。

5總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使老年病人獲得有關疾病的健康知識,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養(yǎng)成縫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動力”病人對醫(yī)護人員的依賴等綜合因素的結果。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第3篇

一、“體驗?互動?合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的科學內涵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集知識、體驗和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體驗?互動?合作”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受到了廣泛重視?!绑w驗?互動?合作”的教學模式主要著重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體驗、互動和合作,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創(chuàng)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有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體驗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本,尤其強調問題的現實性、情境體驗性和思維發(fā)展性,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師預先設置的系列活動中,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長。

二、“體驗?互動?合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的特點

目前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與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绑w驗?互動?合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主要注重過程的體驗性,強調方式的合作性,關注主體的互動性。

1.注重過程的體驗性

許多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視心理學基本理論的講授,忽略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及如何解決心理問題的具體指導;一部分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當做心理活動課,雖然提供了心理體驗的過程,但是不注重討論分享和歸納總結,淡化了心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因此,“體驗?互動?合作”運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注重學生的心理體驗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心理發(fā)展的變化,從而改變自己的認知和態(tài)度,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強調方式的合作性

我國學者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模式的研究趨于分散,大家都從不同的目標取向來研究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這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和個體性,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整體性。

3.關注主體的互動性

無論何種課堂教學都需要教學主體的積極參與,“體驗?互動?合作”教學模式運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讓學生和教師作為雙主體的身份參與教學,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接受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指引者,教學智慧在主體的互動性中產生,從而提高大學生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從被動地學,變?yōu)橹鲃拥貐⑴c。

三、“體驗?互動?合作”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3年,教育部、團中央正式確立每年5月25日為“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呼吁全社會關注大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1.“體驗?互動?合作”的教學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為了全面更好地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全面了解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全面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不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符合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根據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80%的大一新生存在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等心理健康問題,90%以上的在校大學生存在焦慮、人際溝通問題、緊張等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大學生心理抗壓能力已經成為當前大學教育的重點內容,有效地改革“體驗?互動?合作”教學模式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具有現實意義。

第4篇

關鍵詞: 幼兒教育 陪伴教育 心理健康

從發(fā)展心理學的分期上看,嬰兒期是指從出生到三周歲的階段;幼兒期是指3歲至6、7歲的兒童時期,相當于幼兒園的教育階段。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由此可見幼兒時期的教育關鍵意義。

嬰兒時期,由于孩子年齡小,父母陪伴得較多。進入幼兒園之后,家長會有放松心理,覺得孩子在幼兒園有老師的教育,不需要操心,因此把孩子的教育轉接給學校,忽視了父母陪伴教育的重要性。事實上,父母的陪伴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極其重要,8歲以前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8歲前,孩子無法得到父母的陪伴,環(huán)境的改變就會讓孩子非常緊張,導致其無法適應入學后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孩子會出現缺乏安全感、獨立性不強、自信心不足、溝通能力弱、考慮問題自私化等缺點。下面就陪伴教育的內涵及其對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作闡述。

一、陪伴教育的內涵

陪伴從表面意義上說就是“隨同做伴”,但是從親子關系的層面上,其內涵更豐富。對待孩子,不僅要有物質上的關懷,還要有精神層面的交流和尊重,在此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思想和行為上的引導,矯正由于年齡特征、性格偏差或外部因素影響造成的行為偏差,這才是陪伴的重要內涵。從此意義上了解,陪伴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而且比任何其他外界的教育培訓都更有價值。因為陪伴教育,不僅讓孩子物質上的欠缺得到及時補充,更讓孩子在心靈成長上有了安全、自信、愉悅和榜樣。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生活壓力、工作的緊張度、婚姻狀況的不穩(wěn)定等因素的存在,家長尤其是年輕家長往往會忽視對孩子的陪伴教育,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根據陪伴的程度,陪伴教育的缺失存在以下兩種較為普遍的現象:

(一)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被迫留在家鄉(xiāng),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對于這些孩子而言,父母已蛻變?yōu)橐荒陜赡瓴怕秱€臉、見個面的符號和概念。很多留守兒童由于缺乏來自父母的親情呵護與家庭教育和監(jiān)督,過早承受成人社會的各種壓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現嚴重問題。

(二)“候鳥”兒童

很多年輕家長雖然深愛孩子,但是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他們以為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和富裕的物質生活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照顧,因此把孩子托付給雙方的老人照顧,自己只是周末才和孩子交流。由于補償心理的作用,即使孩子出現錯誤或不正常的行為,也不能很好地矯正,時間久了,孩子就形成了各種不適的言行。心理沒有得到健康發(fā)展,和父母沒有進行很好的陪伴教育有很大關系。這是城市工作人員存在的一個陪伴教育缺失的重要現象。

缺少父母陪伴教育的孩子,在成長中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注和呵護,情感豐富而脆弱,依賴性和獨立性、沖動性和理智型、自覺性和任性并存,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以及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因此,我們要重視幼兒時期父母陪伴教育對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影響,重視幼兒時期父母陪伴教育對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二、幼兒時期父母陪伴教育對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一)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幼兒認知的發(fā)展

皮亞杰認為,幼兒在進行判斷時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缺乏觀點采擇能力,不能從他人的立場出發(fā)考慮對方的觀點,而是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這被稱為自我中心現象(《心理咨詢師》,P231)。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幼兒認知發(fā)展的一個巨大進步,他會通過自己的視角觀察世界,把自身和別人分離思考。一些孩子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玩具,爭奪零食,甚至“欺懷”,其實在幼兒年齡階段,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在父母的陪伴下,能夠進行很好的交流和溝通,那么就可以對幼兒的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意識進行引導,從而使幼兒形成與他人進行分享、換位思考、處處為人著想的良好品質。反之,則會形成“自私”性格,并且長大成型,就很難再改變。

(二)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發(fā)揮幼兒游戲的引導性

游戲是幼兒期的主導活動,對其心理發(fā)展的內容和性質具有決定意義。幾乎所有孩子在玩游戲時,他們的大腦都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在這種興奮狀態(tài)下,孩子形成某種能力就比較輕松、比較快,不僅沒有精神壓力,反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進行幼兒教育的最佳途徑,幼兒的各種學習多是通過游戲活動進行的,父母可以通過與孩子游戲的方式,增加對孩子的了解,加強引導?,F代社會,出現了一個“手機依賴”的現象,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安靜,不打擾自己,就在手機上下載了很多小游戲或動畫片,讓孩子自己觀看。長而久之,孩子不僅對手機產生了依賴,而且嚴重者會產生“自閉”傾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因此,告誡家長,不要用電子產品阻斷與孩子交流的橋梁。

(三)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

親子關系是人一生中最早建立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種人際關系,是孩子與其他人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和基礎。父母總以為親子擁有天生的血緣關系,“親”是必然的。其實,親子關系需要從寶寶出生那一刻開始經營。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父母的重要角色,尤其幼兒期是各種關系讓其理清并開始學習的階段,父母的陪伴不僅讓其有安全感,更能學會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如果父母都忙于工作或生計,照顧孩子這一系列工作不是父母做,而是隔代教養(yǎng)或由保姆做,長此以往,就容易對孩子造成情感缺失、精神忽略,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因為很多父母沒有真正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沒有意識到孩子跟成人不同的生活需求,只是想當然地將自己認為好的事物強加給孩子。這只是主觀意義上的判斷,缺乏跟孩子的互動和溝通,給親子感情交流帶來了很大的阻礙,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難以跟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難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一旦親子關系遭到破壞,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會事倍功半,因為“親其師,信其道”。

(四)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則大部分習慣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應當在幼年時期特別注意習慣的養(yǎng)成,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益;習慣養(yǎng)得不好,則終生受累?!绷己玫男袨榱晳T是孩子終生享用的財富。有關研究表明,3至12歲是兒童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則會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反之,如果不注意培養(yǎng)其良好的習慣,將會貽害終生。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園、小學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一些家長過于依賴學校、老師的教育,出了問題找學校,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不重視陪伴的意義,這樣就很難從根本上糾正孩子的錯誤。

第5篇

【關鍵詞】母乳喂養(yǎng);健康教育;母乳喂養(yǎng)率

2000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倡導嬰兒出生后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yǎng)為最佳的喂養(yǎng)方式[1]。母乳中含有最佳的營養(yǎng)物質和免疫物質,例如初乳中含有豐富的抗體,有研究證實母乳中IgA能提高嬰兒抵抗力,降低感染率,特別是在低體重嬰兒更明顯[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做好多民族集居地農村孕產期全程健康教育,促進母乳喂養(yǎng)。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間于我院檢查懷孕健康的農村婦女共278例,其中年齡最小19歲,最大36歲,平均25.5歲;漢族132人,蒙古族146人。隨機分為干預組實施健康教育139例,對照組未實施健康教育139例,兩組產婦一般情況相似,其平均孕周均為(39±2.9)周。平均年齡:教育組(26.48±2.56)歲,對照組(26.36±2.93)歲。文化程度及民族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選擇患者時注意到排除影響健康教育的直接因素,如精神因素、意識障礙、不能與教育者進行有效交流等,二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做好母乳喂養(yǎng)的身心準備,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筆者發(fā)現母乳喂養(yǎng)知識是蒙漢民族集居地農村產婦最渴望得到的健康知識,也是其護理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對其實施健康教育,提供有關知識,減輕其心理負擔,使之自覺自愿母乳喂養(yǎng),是產科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我科針對產婦具體情況,按照護理程序制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包括: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早吸吮、24h母嬰同室、按需哺乳、喂奶的正確姿勢及嬰兒的含接姿勢、擠奶的正確手法、如何判斷新生兒是否順利吸食、如何保證有足夠的母乳、孕產婦飲食及活動指導、新生兒沐浴的流程、臍帶護理及換尿布方法等。我院位于蒙漢民族雜居區(qū),健康教育使用易于溝通的民族語言文字,并尊重民族信仰和禮節(jié)。

1.2.2產前孕婦培訓產前健康教育采用集中授課、觀看電視錄像、發(fā)給書面資料、宣傳欄、床邊講解并協(xié)助母乳喂養(yǎng)等形式,對每位來院分娩的孕婦進行環(huán)境、制度、人員介紹后即應用護理程序對其產前認知進行評估,針對評估情況制定護理和教育計劃,雖然大多數產婦都懂得一般的母乳喂養(yǎng)知識,但通過開展對孕婦在產前運用蒙漢民族語言培訓進行母乳喂養(yǎng)干預,可使孕婦更利于掌握母乳喂養(yǎng)的科學知識,通過專業(yè)的母乳喂養(yǎng)知識宣教和指導,充分做好母乳喂養(yǎng)的心理準備,利于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

1.2.3產后健康教育采用講解、示范、協(xié)助的方式,待產婦分娩后即進行身心狀態(tài)評估及母乳喂養(yǎng)知識宣教和母嬰護理知識指導,順產病人產后30分、剖宮產術后麻醉清醒1小時內協(xié)助母嬰皮膚接觸、早吸吮,反復指導并干預直至完全掌握。對產婦害怕疼痛,害怕體型改變,擔心嬰兒健康等焦慮、恐懼、擔心的心理問題及時給予健康教育指導;通過一對一講解、手把手協(xié)助指導、及時干預和糾正錯誤手法,最大限度減少皸裂、泌乳不足、奶脹等問題的發(fā)生;通過按需哺乳指導、指導產婦每次喂奶所需的時間等等,因喂奶方法不當導致的新生兒消化不良問題也大大減少;并針對及傳統(tǒng)的“坐月子”觀念與科學哺乳觀念相沖突的方面,給予適當的可接受的理論疏導。

1.2.4院外母乳喂養(yǎng)追蹤調查配專人建立產后訪視檔案,通過家庭隨訪及入戶調查、行為干預、健康檢查及科學育兒學習班的指導,保持和提高了母乳喂養(yǎng)率水平。并設立電話咨詢項目,以提供實時的指導和幫助,解答患者的疑問。產后42天調查記錄母乳喂養(yǎng)情況。

1.2.5對照組產婦產前未進行健康教育產后因多立即要求出院,只做好早吸吮、早接觸教育,無法做到詳細的健康教育,但在出院前常規(guī)進行出院指導,其中包括一些母乳喂養(yǎng)知識及喂養(yǎng)好處。

1.3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分析軟件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及t檢驗。P

第6篇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對策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但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片面追求“知識傳遞”的價值趨向,導致了學校僅僅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忽視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特別是忽視意志、興趣、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這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產生了負面效應。

由于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yè)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與此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重視,下面就具體來分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含義

健康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概念。我們從小就要在各種表格中填寫健康說明,我們也認同“擁有財富遠不如擁有健康”這一道理,這說明健康是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重要,以至于人們在見面時一般要相互問候彼此的健康,表達自己對朋友健康的祝愿。人們認為,為了其他的幸福如利益、提升、財富而犧牲健康是不明智的行為。

心理健康教育含義: 指在學校中,教育工作者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應用心理學揭示的原理和方法,來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為目的的教育活動。

二、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許多農村中小學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在教師的觀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學校領導、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心理輔導員的事。與自己的教育教學無關,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僅僅解決少部分學生身上發(fā)生的心理問題。認為對心理健康的學生沒有必要搞心理輔導。學校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議事日程。落到實處。

(二)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專業(yè)化水平不高

許多農村中小學校長、教師包括心理輔導教師。缺乏應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技能。在實際的心理輔導過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評教育、懲罰教育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觀上傷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學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還有教師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不能及時發(fā)現和正確判斷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地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歸因于品行問題,采取不恰當的教育措施。

(三)學生的心理問題突出

農村中小學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面臨著理想與現實、獨立與依賴、渴望交往與心理閉鎖的矛盾。他們面對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其心理壓力不僅來自學習、認知方面,也來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僅來自學校,也來自家庭和社會,對這些壓力,許多學生深感力不從心,無法適應,再加上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1)認知上的問題。主要是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問題。(2)情感上的問題。很多中小學生在情感調節(jié)上表現為情緒極不穩(wěn)定,喜怒無常,一會兒興高采烈,一會兒悲觀失望。情感調節(jié)有問題的學生。

三、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原因

(一)中小學階段是個體一生中心理發(fā)展最為重要的關鍵時期,是學生的心理從不成熟走向基本成熟,人格逐步形成、完善和穩(wěn)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每個學生都會遇到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所常見的危機問題,心理矛盾和沖突時有發(fā)生。有的因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而影響個體心理順利成長,導致心理障礙的形成。

(二)時展迅猛劇烈,各種文化紛至沓來,社會文化心理日趨復雜,成人在競爭社會中帶來的變異約束與煩惱,及青少年自身的耳濡目染,也給正處于身心發(fā)育正待成熟的少年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帶來一些障礙和失常。

(三)隨著農村勞務輸出的增加,帶來了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或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領養(yǎng),或寄居親戚朋友,而老人和親朋主要關心的是孩子吃飽了沒有,睡好了沒有,穿暖了沒有,很少關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在學習中有什么困難,心理上有什么壓力……這些問題如得不到重視和及時解決,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四)農村家長知識水平,文化品味,道德水準參差不齊,較之城市居民而言有較多不盡人意之處。諸如有的小富即安,富不思進;有的封建迷信思想嚴重;有的整日浸泡在麻將撲克中,對子女管教方法簡單,或粗暴加壓,或放任自流,或嬌寵慣養(yǎng),或恨鐵不成鋼,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五)地方經濟的差異,種種條件制約下的不均衡,使農村健康娛樂設施匱乏,文化氛圍不濃,活動不多,青少年學生課余生活枯燥、單調,游戲機房和網吧成了孩子經常光顧的地方,有的上網成癮,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六)地域環(huán)境、文化底蘊的不同,學校教育條件、師資力量與城市的差異,農村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資料的缺乏,都導致了農村中小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上的不同和差異。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參考文獻:

[1]曹海靜\王玲《中小學心理教育課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1999,8.

第7篇

【關鍵詞】  活體肝移植;供受體;健康教育干預

肝移植已經成為終末期肝病治療的最后手段,但是供肝的缺乏制約了肝移植的進行,活體肝移植的開展解決了這一問題,活體肝移植與傳統(tǒng)的尸體肝移植比較具有難度大、手術過程復雜等特點,但是活體供肝具有來源廣泛,供肝質量好,術后排斥發(fā)生率低,免疫抑制劑用量低,費用少等優(yōu)點[1]。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進行了30例活體肝移植,現將供受體的健康教育干預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包括供體和受體各30例,受體年齡9~72歲;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29例,肝豆狀核變性1例,供體年齡在18~36歲,和受體的關系為侄子、外甥、母親、兒媳或兄弟,以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健康教育干預組(試驗組)。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育,試驗組采用量化式的健康教育,對2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滿意度和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飲食注意事項、正確服藥知識、引流管護理、自我 監(jiān)測、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復查及就醫(yī)、藥物的不良反應、排斥反應的知識及滿意度等。根據問題的權重給不同的分,每個問題4個答案,分4個等級計分,最后計算總得分,均由患者自行答題。WwW.133229.Com本次發(fā)放問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

1.2.2 供受體的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育,即住院期間進行供肝切除手術的相關知識教育,以說教方式為主,患者可以隨時向醫(yī)務人員咨詢,試驗組采用量化式的健康教育,制定周密的教育計劃,由高年資護士進行一對一的教育,詳細講解選擇活體肝移植的必要性,介紹手術前需要做的檢查和化驗、注意事項及對手術的配合、行為訓練的內容,以及手術后的注意事項、各種管道的護理和觀察、并發(fā)癥的預防、正確服藥和藥物的不良反應、出院指導及后期隨訪等,介紹成功的病例與之交流,同時做好心里疏導和心理支持,并發(fā)放自制的手冊,在患者出院前,發(fā)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效果評價。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組供體住院時間、住院費、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差異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組受體住院日、住院費、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差異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表1 2組供體住院時間、住院費、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差異情況比較表2 2組受體住院時間、住院費、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差異情況比較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干預在活體肝移植供受體的護理中存在必要性,肝移植手術復雜、時間長,術后受體恢復健康延長生命,供體安全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同時提高移植患者的生存質量,都離不開護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并且具有提高患者依從性,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的治療作用[2]。

3.2 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醫(yī)療成本,通過健康教育干預的實施,試驗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及醫(yī)療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原因是制定了細致周密的健康教育計劃,對活體肝移植供受體從入院到出院,從生理到心里,并且采用口頭、發(fā)放手冊和調查問卷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美國醫(yī)療協(xié)會調查顯示,每花1美分于患者健康教育服務上,就會節(jié)省6美元的醫(yī)療費用。

3.3 有利于肝移植供受體掌握健康知識,護理的職能不是護士單方面的照顧患者,而是“研究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其中一層含義是“研究”,即評估、了解患者的情況確立診斷,制定計劃的過程;另一層含義是“幫助”,則是護士與患者互動的過程,即指護士要教育和指導患者矯正病態(tài)行為,更重要的是要患者領悟并主動參與[3]。通過對活體肝移植供受體有計劃的、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干預,使患者參與進來,更有利于健康知識的掌握,由表1和表2可見供體和受體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優(yōu)良率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3.4 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通過對活體肝移植供受體的健康教育干預,一方面調動了患者參與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護患的溝通機會,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健康知識的傳播技能,保證了將健康教育貫穿到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4]。本研究結果可見供體和受體健康教育滿意度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

3.5 通過本項研究設計出活體肝移植供受體的健康教育理論,制定出針對活體肝移植供受體患者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及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o’rourke m,arnott l,coldman js,et al.living liver donors:acoordinator’s perspective.proy transplant,2003,13:8287.

2 黃津芳,劉玉瑩主編.護理健康教育學.第1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