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16:54:18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學科研課題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一、應用經濟學研究生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要素“本科化”色彩較濃
課程內容與本科大量重復,實施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講授式教學,與學生互動較少。老師面對考核和晉升職稱的壓力,對學生要求低,通常課后回去做研究,寫文章、做課題,對于學生關注太少;課程體系結構不利于學生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興趣的培養(yǎng);課程門數存在因人設課現象,數目較多。課程設置與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有一定的脫節(jié)。
2.課程設置要求“統一化”傾向突出
一是在學校層面,為方便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以各種文件形式,對學校不同專業(yè)的課程設置統一要求;二是在某一具體專業(yè)內部,研究生之間相互抄襲,指導教師又沒有認真把關,導致不同研究生的培養(yǎng)計劃基本雷同,沒有因材施教,個性和特色喪失。
3.課程體系結構“學科化”特征明顯
一是由于沒有相互支撐的教學團隊,課程體系要素相對局限于特定學科范圍之內;二是課程體系結構相對忽視實踐性課程,沒有結合國際潮流、中國特色和經濟現狀,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
4.課程實施過程“應用化”傾向不足
一是理論課程多,數理基礎課不足。原因在于部分教師數理功底本身不強;另外,部分學生來自于文科本科生,對于學習較深的數理課程有難度。但缺少數理分析,就不能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使理論知識難以理解。二是主干課程設置中缺乏方法論研究。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研究人才,必須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科學的研究方法體系。
二、應用經濟學研究生課程體系的結構設計
課程設置以應用經濟學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為目的,以經濟學教育的本土化為目標,以經濟學教育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為核心,以經濟學為指導,立足經濟學教育的國際化,進行經濟學專業(yè)主干課程設置的改革與調整。課程體系結構涉及三個方面:主干課程、特色課程和實踐課程。主干課程是必修課,特色課程和實踐課程是選修課。
1.主干課程
主干課程包括四個層次:①經濟史課程。通過這類課程的講授,使學生掌握經濟學的演進歷程,提升學習興致。這類課程包括:“中國經濟史”、“世界經濟史”、“馬克思經濟思想史”、“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經濟學名著選讀”等。②基礎理論課程。通過這類課程的教育,使學生掌握經濟學基礎理論。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發(fā)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信息經濟學”。③應用類課程。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企業(yè)、部門、區(qū)域、國家乃至世界的運行與發(fā)展。包括、“會計學”、“金融學”、“公共財政學”、“消費經濟學”、“產業(yè)經濟學”、“區(qū)域經濟學”、“國際經濟學”。④方法類課程。通過這類課程的實踐,使學生掌握思考方法和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和動手能力。包括“經濟學方法論”、“經濟社會調查方法”、“統計學”、“數理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數據分析與SPSS應用”、matlab等。
2.特色課程
根據各自優(yōu)勢與特色,或經濟發(fā)展實踐的需要,開設3~5門特色課程。如“中國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當代中國經濟”、“西部大開發(fā)專題”、“經濟學前沿專題”、“影響世界經濟發(fā)展的20位經濟學家思想述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題等特色課程。
3.實踐課程
充分發(fā)揮應用經濟學學科的集聚與輻射作用,加大為社會發(fā)展和經濟建設服務的力度,爭取與企業(yè)、社會建立廣泛的聯系。積極承擔政府、企業(yè)咨詢類課題。課程主要包括:①各類學術報告、學術沙龍、學術會議、科研課題以及學生間的課余學術討論等。②建立研究生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為研究生提供學術交流、自主開展科學實驗和實踐創(chuàng)新思想的專門場所。③通過在校外研究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yè)設立研究生工作站,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兩段式雙導師制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建立校外研究生培養(yǎng)基地,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三、應用經濟學研究生課程體系的實施方式
1.課程審査機制
(1)嚴格審査新開設課程。從學科目標定位、適用對象、課程內容、教學設計、考核方式、師資力量、預期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全面審査,并加強對課程開發(fā)的指導監(jiān)督。
(2)定期審查已開設課程。通過定期審查,保證課程符合培養(yǎng)需要、保持較高質量。除教學專家外,注意吸收畢業(yè)研究生和用人單位參與課程審査。對于質量未達到要求的課程提出改進、甚至停課要求。
2.研究生選課管理
(1)重視研究生課程學習計劃的制定和審査。綜合考慮研究生已有基礎和興趣志向,發(fā)揮導師和培養(yǎng)指導委員會作用,加強對研究生課程學習計劃的制定指導和審查,嚴格對計劃執(zhí)行的管理和監(jiān)督。
(2)形成開放、靈活的選課機制。建立跨學科、跨院(系)和跨校選課機制,擴大課程選擇范圍,支持研究生根據培養(yǎng)需要在論文工作階段修習部分相關課程。
3.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
(1)促進學生、教師之間的良性互動。鼓勵研究生參與教學設計、教學改革和教學評價。
(2)優(yōu)化課程內容,注重前沿引領和方法傳授。及時調整和凝練課程內容,重視通過對經典理論構建、關鍵問題突破和前沿研究進展的案例式教學等方式,強化研究生對知識生產過程的理解。
(3)加強對研究生課程學習的支持服務。為研究生提供個別化的學習咨詢和有針對性的課程學習指導,開展研究生課程學習交流活動。加強教學服務平臺和數字化課程中心等信息系統建設。
(4)加大對教師參與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激勵與支持。提高課程建設和教學工作在教師薪酬結構中,特別是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師承擔研究生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項目的資助力度。
(5)加強師德與師能建設。強化政策措施,引導和要求教師潛心研究教學、認真教書育人。支持教師合作開發(fā)、開設課程,鼓勵國際和跨學科合作。建設教學交流和教學技能培訓平臺。
四、應用經濟學研究生教學考核和評價方式
1.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嚴格課程考核
根據課程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方式等的特點確定考核方式,重視教學過程考核,加強考核過程與教學過程的緊密結合。
2.探索建立課程學習綜合考核制度
根據學校、學科和碩士層次的實際情況,結合研究生中期考核,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課程補修或重修,確有必要的應對培養(yǎng)計劃做出調整,不適宜繼續(xù)攻讀的應予分流或淘汰。
3.嚴格課程教學管理
通過建立健全應用經濟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制度,按照規(guī)定程序辦法嚴格教學管理。已確定開設的研究生課程,必須按計劃組織完成教學工作,不得隨意替換任課教師、變更教學和考核安排、減少學時和教學內容。研究生課程開課前,教師應按照課程設置要求、針對選課學生特點認真進行教學準備,制定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大綱應對課程各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形式做詳實安排,對學生課前準備提出要求和指導。課程教學大綱應在開課前向學生公布并提交管理部門備案,作為開展教學和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
4.完善課程教學評價監(jiān)督體系
關鍵詞: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條件;上機操作;學科整合
0 引言
在信息化社會里,能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人們應具備的基礎能力,這個能力如同“讀、寫、算”能力一樣重要。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對實現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就如何上好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談談個人的點滴體會,與廣大同仁共享。
1 探究學習條件,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計算機是一種輔助工具,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技能性的課程,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它的結構并能熟練地操作。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很多內容極具抽象,如果沿用“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結果只可能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聽得云里霧里。那么,怎么來上這門課,讓學生能聽進去,也有興趣來聽呢?
我們在教學時拋開舊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讓枯燥無味的理論課成為學生探究學習的動手實踐課。如“計算機組成”這節(jié)課,以前在講這節(jié)內容時,或是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入手,講完計算機如何工作再說它的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需要用到什么樣的物理設備;或是從視覺角度出發(fā),講我們面前有一臺電腦,直觀地能看到什么,這些部件起什么作用,然后說機箱內還有什么。但機箱內的東西,用抽象的語言來描述,學生因為沒有直觀地看到過,很難理解,教學效果不好。實際上,學生目前所具備的是初中知識水平,對電子管、集成電路等不理解,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要求學生能認識這些配件,能知道它是物理器件,知道它能起什么樣的作用就行。因此找些廢棄機箱的配件,讓學生能直觀地看到這些物理元件,如主板、CPU、內存條、硬盤、網卡、聲卡、顯卡等,拿到教室進行現場教學講解。將它們的組裝方式演示給學生看,同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組裝機箱設備。由于以前從沒有這樣上過信息技術課,學生們感到很新鮮,注意力也格外集中,上課效果不錯,幾乎只用了一堂課,學生就對計算機組成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連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也消除了對計算機的神秘感,在以后的上機課中能大膽地動手操作了。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自主學習。通過親手操作獲取知識,學生改變了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樹立了探索精神。
2 制造合作學習情境,講、做、練緊密結合,優(yōu)化上機操作過程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常用辦公軟件的操作使用。對于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在初中或者小學階段已經學習過相關的基礎知識,因此學生不感興趣。但是他們所掌握的知識距高中信息技術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如何設計好課堂教學內容,使這些同學不再有枯燥感,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是一個必須解決且很關鍵的難題。
經過多次試驗,我們在教學內容要求不變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完成有興趣的任務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操作技能,而且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領導意識、社會技能和民主價值觀。如在講解Excel的制作電子表格時,課本上沿用的是多年不變的一張“部分刊物銷售情況統計表”,學生對此毫無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根據我校實際(因為我校的學生在考試時是一個年級一條龍排考號方式),拿出學生的考號編排表,讓學生們來編排考號。答題的要求是:全年級一條龍編號,輪流抽取各班同學依次排號;按考號順序登錄成績、并分班出成績冊。這樣的問題設計出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使得同學們興趣大增,紛紛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二至三人為一組,討論解決方案,動手操作,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在班級前給大家演示。有個小組學生代表上前講到,既然是全年級學生排成一條龍,每個班一次抽一個學生參加排隊,全年級十六個班,那么一個班的同學每相鄰兩人之間的考號相差十六,呈等差數列的形式。如一班的第一個同學的考號可以寫01001,第二個同學的考號為01017,把這兩個數作為數列的前兩個數,用Excel的自動填充功能來添加,到全班同學全部填寫完。第一個班編排完之后,再寫第二個班,依次類推。那在回歸本班時就容易了,按照考號增序排列就行了。
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在考試后登錄分數的時候,我們可是需要按照考號的后面幾個數的遞增順序排列,不考慮班號,也就是全年級的一條龍排列的啊,怎么辦?
同學們回答,使用函數把考號前面的班號去掉,然后按照遞增的順序排一下?!鞍嗵柸サ艉?,那怎么知道哪些同學一個班?我們的班級分數冊怎么辦?”教師再問,同學們卡了殼。這時另一小組的同學說,“老師,我們的方案比他們的好?!薄翱戳瞬胖??!逼渌耐瑢W紛紛說。于是那個小組的代表來到前面給大家講到:“我們的方案是將每個同學的考號分成兩部分,分別放在兩個單元格中,一個單元格中寫班號,另一個單元格中寫一條龍序列,序列設成文本型,保證我們的考號位數一定,填充的方法和前面他們講的一樣,只不過是分開填寫的,給同學們考號時將兩個單元格的內容列到一塊。在操作中,排考號和歸班互不影響,而且也易于增減人數?!苯處熥尨蠹矣懻?,得出演示內容的優(yōu)、缺點,教師又給了及時的補充。學生紛紛點頭:我們在平時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能僅局限于一種思維方式,有時必須拋開傳統的解決模式,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
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實踐證明,學生自己講一遍勝過聽老師講十遍,其他學生通過聽講、討論和教師的演示,也能很好地掌握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這樣,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同學們在解決過程中不但很好掌握了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操作,也學會了在解決問題時,注重培養(yǎng)個人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同時,這種合作學習也彌補了教師一個人面向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團隊學習中得到發(fā)展。
3 設置自主學習機會,重視作業(yè)的處理,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作業(yè)是課堂教學活動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布置合理、適當的作業(y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習效果。由于信息技7R教育學科可操作性強,所以布置作業(yè)應多注重實際,與上機操作及其它學科結合起來。如在講完PowerPoint多媒體演示文稿后,讓學生自己設計―個演示文稿(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如自我介紹、班級特色、或是聯系其他學科的教師,幫老師制作一個具體的課件等。有幾個同學就決定幫物理老師設計力學公開課多媒體演示文稿。他們從網上下載了幾個相關的演示文稿,然后根據自己的需要從中復制一些現成的動畫,進行必要的文字輸入、公式編輯并且加上一些簡單的線條性的圖片,為了把自制的圖形做好,他們有的還在其它的軟件中把圖做好,然后作為對象來,而后設置字體、字號、顏色等,為使多媒體演示文稿繪聲繪色,他們還給文稿中添加了聲音,設置動畫效果等。
這樣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既增加了學習興趣覺得富有挑戰(zhàn)性,既鍛煉了能力,掌握了制作課件的技能,可謂一舉多得。在整合過程中,要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讓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學生使用計算機獲取、處理信息就像使用電話、鉛筆、橡皮那樣自然。
4 積極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能力
關鍵詞:重大科學儀器 設備研發(fā) 科研經濟一體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fā)越來越重視,在設備研發(fā)方面投入了較多的資金,并實現了科研經濟一體化的局面。目前,人們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fā)項目高度關注,尤其是項目管理、資金使用以及產業(yè)化能力提升等方面,文章從經濟一體化方面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fā)進行了重點分析。
一、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fā)的根本特征
所謂科學儀器設備,就是對事物的結構、互相作用機制以及組成和變化規(guī)律進行檢測并獲取相應數據的主要工具。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主要是指在重大民生需求、社會經濟發(fā)展以及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有重要作用,需要投入更多研發(fā)方法、研發(fā)技術以及部件,投資成本較大,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科學儀器設備,在研發(fā)過程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對集成創(chuàng)新比較重視。在進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fā)時,比較注重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互相融合和集成,需要在儀器設備中整合電、光、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領域的科研力量,從而實現重大儀器設備的順利研發(fā);其次,軟硬件的共同開發(fā)。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講,一般的科技創(chuàng)新主要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研發(fā)以及市場應用,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創(chuàng)新主要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研發(fā)、應用研發(fā)以及市場應用。由此可以看出,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fā)不僅包括設備的開發(fā),還包括相應數據庫、軟件等內容的開發(fā),這也體現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創(chuàng)新與科技創(chuàng)新之間的區(qū)別,更加凸顯出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創(chuàng)新的根本特征。
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fā)與科研經濟一體化分析
(一)基礎設施的優(yōu)化和完善
對于一臺大型的科學儀器或者設備而言,在研發(fā)的過程中通常都會需要有一個專門的設備間或者機房,其面積最少在幾平方米左右,甚至還有上百平、上千平的面積范圍。比如對于一個大型超高場人類MRI系統而言,機房主要由操作間、機柜間、磁體間、等候廳以及管理辦公室等組成,其面積大概在幾百平方米左右。在機房中,重大科學儀器設備包括直線加速器、DSA以及MRI等,這些都是非常昂貴、精密的儀器,要求機房在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另外,在進行機房的選址時,要在本單位科研布局的需求下進行,而且要充分考慮機房周邊設備的影響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從而建設符合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fā)需求的機房。機房的建設規(guī)格要適當,并對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等進行重點關注,避免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時,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對其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并在其中融入產學研的內容,實現科研經濟的一體化。
(二)加強科研經濟一體化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fā)的科研經濟一體化,就是要掙脫科研與經濟互相分離的傳統觀念和束縛,建立全新的科研經濟發(fā)展觀,也就是要堅持經濟建設的核心和本質,即綜合科技進步??萍荚诮洕ㄔO中占據著核心、基礎的地位,并具有決定性、引導性的作用,科研經濟一體化的根本內容重點體現了綜合外延的現狀,將科研和經濟發(fā)展有效的融合在了一起,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fā)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fā)的科研經濟一體化,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市場驅動的基礎上,實現技術創(chuàng)新和科研成果的轉變。應該在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機制的建立,并不斷發(fā)展以市場為先導的體系,從而實現高新技術的創(chuàng)新,推動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fā)。在高新技術產業(yè)化不斷實施的同時,重點關注中間試驗和工業(yè)試驗兩個內容,加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fā)的力度,從而構建符合企業(yè)發(fā)展的相關體制;第二,開展科研經濟一體化的研發(fā)工程。要大力加強一體化企業(yè)和集團的發(fā)展,在經濟的基礎上,加強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精細化管理,按照儀器設備的特征,明確科研經濟一體化的主要方向和關鍵任務,從而構建科學合理的運行體系,促進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發(fā)展力度;第三,構建以企業(yè)和高校為依托的儀器設備研發(fā)體系,從而形成一個競爭合作、開放式的科研機制,確保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順利研發(fā);第四,創(chuàng)建以科研信息知識為重點支撐的經濟結構,加強科技資源、信息資源以及各種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在經濟一體化的基礎上加快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fā)。
(三)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
要想實現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fā)評價機制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注重項目成果的社會化評價,通過第三方評價機構審慎評價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fā)項目的完成情況以及產生效果等,從而形成一個項目自律和社會評價相互促進的評價體系;第二,在研發(fā)目標的基礎上構建相應的評價體系,對項目研發(fā)機構的信譽、項目完成情況、管理水平以及研發(fā)進度等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第三,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的管理機制,在研發(fā)項目提出階段做好知識產權的明確,并對知識產權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分配,在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對知識產權進行良好的管理和使用;第四,構建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加大產學研結合力度,要求重大科學儀器設備提出可行性較強的產業(yè)化措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重大科W儀器設備的研發(fā)是一項非常復雜的項目,在科研經濟一體化的現狀下,保證儀器設備研發(fā)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掌握項目研發(fā)的根本特征,加強基礎設施的完善與科研經濟一體化,才能切實提高我國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不斷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吳家喜,于忠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fā)項目管理模式探討[J].項目管理技術,2011,12:56-60
[2]于海嬋.我國重大科學儀器研制項目的推進策略[J].中國科學基金,2014,04:263-267
[3]宋立榮,劉春曉,張薇.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資源開放共享建設中問題及對策思考[J].情報雜志,2014,11:1-6+13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統計軟件;案例教學
1998年,《計量經濟學》首次被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類本科專業(yè)的八門公共核心課程之一。時間已經經歷了八個年頭,國內涌現出了一大批計量經濟學教材,在這些教材編寫中,基本上都是針對財經院校統計專業(yè)的學生而編寫的,過多強調統計學知識的講解,沒有很好適應針對本科所有經濟類專業(yè)的通用的教材,不利于非統計專業(yè)的經濟類學生學習。對于非統計專業(yè)的經濟類學生而言,這些教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和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給高?!队嬃拷洕鷮W》的講授帶來了很大的難題。本文將針對《計量經濟學》教材的選用給出一些具體建議,并對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探討:
一、當前《計量經濟學》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
1.教學體系較為過時和陳舊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快速發(fā)展的學科,尤其是近二十年來計量經濟學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并且已經迅速應用到宏微觀經濟學各個分支了。而當前國內的許多這方面的教材幾乎都忽略了近二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這對學生的學習和今后的發(fā)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2.缺乏應用性強的與現實經濟情況相結合的具體案例
進行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掌握大量基礎知識,同時更重要的是會用所學的知識對現實經濟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和預測。但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在教學中大量引用與現實經濟情況有關的案例分析,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切身認識到計量經濟學在現實中的應用。既能容易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又能使學生學會定量分析現實經濟現象。
3.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相對滯后
學習計量經濟學必須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因此選用一個好的統計軟件對初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教學中大多數選用的軟件是TSP、SHAZAM等軟件,該軟件是用DOS命令的方式進行操作的,不利于初學者的學習。目前,國外比較流行的 統計分析軟件主要有EVIEWS、STATA等,這些統計軟件都采用菜單式操作方式,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使用。
二、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基于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勢在必行,這一改革將有助于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增強。
首先,積極選用國外最新教材,盡可能與國際一流大學所用教材接軌。目前國外的一流大學所用的教材都非常新,基本涵蓋了近幾十年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成果,這一點是國內一些教材所不能比的。達達莫爾?N?古亞拉提所寫的《經濟計量學精要》一書堪稱計量經濟學的經典入門教材,該書既有數學、統計學的知識回顧,又有計量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同時也包含了計量經濟學近幾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無疑非常適合我國經濟類本科生學習。
其次,在教學中要多加強教學中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計量經濟學分為計量經濟學方法與計量經濟學模型兩部分,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雖然有少量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但在上機實驗時,學生的實驗作業(yè)大多是教師所給的或者是書本中的例題與習題,顯然不符合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特點。
新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做基本練習及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從自己所處的現實經濟中尋找問題,收集經濟指標的數據資料,自己上機做模型分析,教師在其中主要起觀察、引導作用,指出學生所做分析的問題所在,在校正問題的基礎上,多挖掘學生所分析內容中閃光的一面,鼓勵學生加強實踐。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學的計量經濟學方法來分析現實經濟中的問題,原因是當初學習時沒能做較多的與現實問題相關的作業(yè)。這一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加強,有助于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靈活掌握。
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也應該有相應的較大改革。過去,由于受教學設備條件的制約,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式主要以傳統的板書介紹為主?,F在,隨著計算機設備的普及,以及學校多媒體設備的購置,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來進行教學,自然就應該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與之相對應。
達達莫爾?N?古亞拉提所寫的《經濟計量學精要》一書給出了大量宏、微觀經濟實例,學生可以十分輕松地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內容,并了解到計量經濟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在教學中,老師也可以結合課程指導對我國的經濟現實進行實證分析和研究。
最后,在教學中要多加強教師的培訓,尤其是要多加強應用統計軟件的培訓。目前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大多數選用的軟件是TSP、SHAZAN等軟件,而國外一些大學早已運用EVIEWS、STATA和MINITAB等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教學。一些老師嫌麻煩或對新軟件不太懂而不愿意采用這些軟件,這將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因此加強教師對統計軟件應用的培訓就成為非常非常緊迫的事情了。運用這些計量統計軟件很容易對達達莫爾?N?古亞拉提所寫的《計量經濟學精要》一書的大量案例進行檢驗和驗證,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基本流露年的掌握,也有利于學生對大量經濟現象的分析和解釋,同時也可以對我國的經濟成就進行分析和理解,增強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濃厚興趣。
參考文獻
[1] 郭惠英.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初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1):46-47.
【關鍵詞】課堂提問高效教學效果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01-01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出高效而出色的課堂提問,才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演繹出精彩的教學課堂,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本人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淺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嘗試。
一、精心設計高效的課堂提問
1.設計有助情感培養(yǎng)貼近生活的課堂提問
新課標特別倡導學生在學習體驗和學習生活中的情感培養(yǎng)。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貼近學生生活,適時把現實中的真實事件靈活運用到課堂,成為課堂問題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的來源,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和學習熱情。
比如,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1 Welcome部分時,我并沒有直接問好朋友的品質是什么,而是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
(1)Who can be your friend?
(2)Why do you think he/ she can be your friend?
(3)What does your friend do when you have problems?
所有的學生都全情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并在討論中完全理解了友誼,課堂活動最終高效精彩地完成,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知識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生活的提問有助于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
2. 設計引發(fā)有意義的內容生成的課堂提問
有效的提問能促進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隨時有可能引發(fā)許多教師事先無法預設的課堂生成,這些都是教學中新的資源。教師若能抓住機會,積極回應,有效追問,也許更多未曾預設的精彩會不期而至,從而引發(fā)師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學相長。
比如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3Finding your way時,講完Reading后,我將整張地圖放大打印出來貼在黑板上,然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1 )Can you describe Justin’s and Paul’s routes?
(2 )What other routes can you take to go to police station?
學生們運用課文中已學的語言知識,模仿原課文中的路線描述,設計出各自的逃跑路線,既富有想象力又不偏離主題,同時又成功地導入到下一章節(jié),學生們已經對新的知識充滿了期待和好奇了。
3.設計啟發(fā)學生分析和推理的課堂提問
教師提出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牛津初中英語》9B Unit1 Welcome部分,為了啟發(fā)學生思維,我提出了這樣兩個開放式的問題:
(1)What do you think life on Mars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
(2)How do you like life on Mars?
這兩個問題使學生突破原來思維的定式,將自己心中所想的火星生活勾畫出來,最后得出火星生活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在很多方面還不如地球生活。從而學生就會在結論之后主動去探究問題的可能的解決方法,推理出我們要從切身做起,保護地球及一些措施。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又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活動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力。
4.設計驅動持續(xù)性學習過程的課堂提問
為保證提問能驅動學生持續(xù)的學習過程,教師有必要在課堂提問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多數情況下即興提問在語言上缺乏組織性,順序安排上缺乏邏輯性,問題比較瑣碎,使得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過渡生硬,關聯性不夠。因此,英語課堂教學的提問一定要以話題為中心展開教學,要以問題為主線驅動課堂。
在執(zhí)教《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2 School life時,post-read-ing中層層遞進的問題我設計的問題現在用樹狀圖的方式呈現如下:
作為整堂課的教學升華,學生呈現了最為精彩的課堂生成:“A good school should be of students, by students and for students.”
可見,教師的課堂如果以問題為引導,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這樣的課堂注定精彩。
二、課堂提問的技巧
1.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和回答問題的時間
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上可用于交際的任何時機,及時提出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有利于教學效果的問題。同時,要提供充足的等待時間讓學生思考。對于有難度的問題,要適時將問題適度分解,讓學生逐步回答,最后再歸納總結。當學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正確、不全面時,教師要給予提示,誘導學生作答,提高回答的準確率,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
2.提出問題要有層次梯度,難度適中,面向全體性
教師要精心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以舊導新、從易到難的問題,要力戒那些答案過于簡單的問題,但問題也不可以太難,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教師的提問如果能引起全體學生的思考,便是成功的提問。還要注意合理分配問題,讓學生們都有機會鍛煉能力,施展才干。
3.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及時、恰當的反饋
關鍵詞 科技創(chuàng)新農業(yè)大學TIA計劃
科技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是一個國家屹立于世界之林、保持強大競爭力的有力保障。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比绾闻囵B(yǎng)出高素質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人才無疑是擺在各大高校面前的一項艱巨而重大的任務。
針對這一課題,筆者以河南農業(yè)大學煙草學院TIA計劃為例深入分析科技競賽對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作用的同時并提出了加強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的措施。
一、科技競賽在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中的作用
(一)激發(fā)了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思維。
長期以來,大學課堂上依舊側重強調教師的“教”,學生對理論的“學”,可以說仍是一種傳統的“灌輸”方式,即便是有較多的實習、實驗等動手過程也是在老師的“模板”作用下完成的。這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不能使學生很好的將其學到的理論知識以及自己在學習中激發(fā)的創(chuàng)新想法運用到“實戰(zhàn)”中。而煙草學院大學生TIA便是為改變該狀況而產生的,大學生TIA計劃即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的簡稱,是專為在校大學生設計的一種項目資助計劃,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項目研究工作。TIA計劃是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南農業(yè)大學煙草學院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措施。
TIA計劃的宗旨是充分利用煙草學院的特色學科優(yōu)勢和科研條件,發(fā)揮教師和科研人員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在大學生中營造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學術氛圍。煙草學院在近兩年的TIA計劃中收獲頗豐,完好的彰顯了其舉辦的宗旨與目的。期間共有57件作品參賽,作品涉及農學、理工、化學等方面;338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35位煙草學院教授、講師參與各個項目的研究與指導,規(guī)模之大、涉及之廣實屬罕見,在計劃實施中實現大學生TIA計劃與導師制的有機結合。導師主要負責學生課題的立項、組建創(chuàng)新團隊,引導學生確定項目的研究工作,安排學生參與導師課題組的業(yè)務學習、學術討論及其它相關學術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近兩年學生作品都在突出了新方法、新技術或者新思路的同時凸顯出創(chuàng)新性和獨持性,例如《煙草根基優(yōu)勢細菌的篩選與鑒定》在利用菌類培養(yǎng)分離技術鑒定出優(yōu)勢菌種后進一步對利用優(yōu)勢菌制造菌肥來試圖逐步替代普通化肥而進行了嘗試,以期望去改變普通化肥的過度施用對土壤造成的不良影響。
(二)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TIA計劃項目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研究類型可以是實驗研究,也可以是調查研究。但是無論哪種類型均要求由項目團隊獨立去完成,且在項目實施中還要進行中期匯報以及最終的結題答辯。這些均需要項目參與者親自動手去完成每個實驗以及調查環(huán)節(jié),樣品的采取收集、儀器的使用、藥劑的制取、匯報以及論文的創(chuàng)作、匯報PPT的制作等都來不得半點虛假,都需要每一個參與者用心、用手去完成。也就是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親手操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三)促進學生的溝通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TIA計劃項目的申報與實施以課題組為單位,每個課題組一般由3--5人組成。一個課題組便是一個團隊,在為完成同一個課題過程中,參與者彼此要進行溝通、分工、合作,對學生自身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磨礪學生的毅力和心理素質。
TIA計劃項目研究期限原則上為1-2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科技競賽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新問題,之后分析問題并設計實驗去解決問題,而在解決問題中又會有新的問題等待解決。這是一個磨礪人的意志力與心理素質的長期過程。同時科技競賽題目通常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這就要求參賽的大學生能綜合運用多門相關課程的知識,不但要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還要具有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去涉獵或者深入研究其他學科的知識,多參閱各種文獻資料。
二、煙草學院大學生TIA計劃中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自身認識不夠。
學院設置TIA計劃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在項目里大學生是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的主體。然而,作為主體的大學生對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認識卻不夠到位,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意義、目的認識不夠深刻;學生的功利思想突出,將獲得的獎勵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目的追求;第二,缺乏實現創(chuàng)新的意志素質,學生參與時熱情高的多,長期堅持的少,經受不了挫折、耐不住寂寞、不能全身心靜下來做學問搞研究。學生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不夠強,喜歡單干,圖一時熱情,而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產生挫折或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時,很多學生不愿意繼續(xù)堅持或者直接放棄創(chuàng)新活動。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水平,影響了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有效、健康、持續(xù)開展,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二)一些基礎設施不夠完備。
學院在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投入了足夠的活動經費,每屆科研創(chuàng)新方面的固定投入均為10萬元,再加上相關導師的科研經費支持,用于科技創(chuàng)新研究的資金是有保證的。物質保障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生無法得到使課題得以順利開展的場所以及儀器設施,經常會出現課題小組在使用儀器問題上發(fā)上沖突。這些沖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順利開展,甚至打擊了學生們的積極主動性。
三、對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指導的建議
(一)加強學校自身的建設。
學校在專門指派專職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進行指導的同時,更要盡力克服資金不足、人手缺乏等因素完善開放實驗室的建設。與此同時利用企事業(yè)合作單位等具備的有利條件為大學生展示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平臺,從而實現政府、校、企業(yè)、學生本身的互贏。學校還應成立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充分利用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和科研平臺,進行廣泛的科普教育與宣傳,激發(fā)學生的科技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加大學科的互補優(yōu)勢;同時還要聘請校內外教授、專家作學術報告和講座,組織學生參加學術交流,進行學術討論。
(二)加強學生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認識。
我們要加強對科技創(chuàng)新內涵的宣傳,積極嘗試通過各種渠道(如課堂、課外活動)做好引導和宣傳工作,介紹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在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培養(yǎng)、自我完善中的承擔功能和所起的作用,讓廣大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在行動上積極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
四、結語
努力培養(yǎng)更多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需要積極探索、改進科技創(chuàng)新模式,大力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力度,使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1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田養(yǎng)利.獨立學院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長江大學學報(豐十會科學版),2011,(8):126-127.
[關鍵詞]經濟學科 考核體系 啟示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學體系已經實現了從政治經濟學向現代經濟學的轉變,但我國的經濟學教育在教學理念、知識結構、師資水平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借鑒美國經濟學科課程考核體系的做法來提高我國高校經濟學教育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一、經濟學科課程性質與考核原則
1.經濟學科課程性質
經濟學科是一門最貼近生活的學科,其課程性質具有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和抽象性的特點。首先該學科課程在資源配置、供給需求、失業(yè)、通貨膨脹等方面的理論為社會經濟生活提供理論依據;其次它是一門不斷創(chuàng)新變化的學科,包括建立新模型,得出新結論等理論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找到新數據,使用新方法等應用研究的創(chuàng)新。此外該學科課程中的理論常用數學模型、圖表、公式來表達,抽象難懂。特別對于大學低年級學生來講,相對不足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其理解起來更為困難。
2.經濟學科課程的考核原則
西方經濟學、經濟學說史、產業(yè)經濟學、區(qū)域經濟學等經濟學科課程主要是為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能力而設置。因此在考核這些課程時不僅需要考核學生對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掌握,而且還要評判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及運用經濟學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考核此類課程應體現出以下原則:一是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在平時的教學和考核中注重調動學生關注經濟動態(tài)的積極性;二是被動變主動原則,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單純階段性學習轉變?yōu)榕d趣學習和自覺學習;三是能力培養(yǎng)原則,考核要把握獨立思考、批判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及探求新知識、新方法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美國高校經濟學科課程考核體系的特點
1.讓考試成為與學生交流的手段
一般來說,考試是擇優(yōu)劣汰的最終極、最權威的教學行為,其功能是要有效地體現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和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衡量。而在美國高校卻把考試賦予了新的功能,即成為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一種手段。美國的經濟學教授一般在新學期開始,在網上公布課程的全部教學安排,包括全部的考核方式及具體實施措施,同時公布固定的辦公時間和地點,并在平時的小測驗后安排一次輔導與答疑,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充分的了解。這樣做的好處便是能及時發(fā)現學生的不足,讓考試成為為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一種手段。
2.注重過程化考試
過程化考試更注重平時基本功的訓練,與期末總結性考試評價方法比較而言,更能讓學生在整個學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在美國,在教學進行過程中,一般都會有2—3次小測驗;平時的課堂表現(出勤和課堂發(fā)言、討論等)是學習態(tài)度的反映,也是考核內容。除此之外,不同的課程由任課教師精心設計各種作業(yè)如案例分析,撰寫調查報告、文獻檢索或寫小論文等,最后在期末有一次統一考試。這些都成為最終成績評定的依據,且不同的課程所規(guī)定的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比例會不一樣,多數為40%:60%或50%:50%。這種過程式考試使學生不懼怕考試,形成了健康的考試心理,并深知如果平時不努力,是不可能僥幸過關的。
3.考試內容不拘泥于課本
在美國,考試是考察學生用所學的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死記書本。任課教師有權選擇教材,教師講什么就考什么,有書本上的,課堂上講的,更多的是應用的、發(fā)揮的內容。教授鼓勵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通過形式和內容豐富的考核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學生發(fā)揮特長,展示才華提供機會。就這方面美國教育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它們培養(yǎng)的是學生(即以會學為手段探索未知世界的實踐者),而不是考生(即以學會為目的尋求已知世界的答案者)。
4.考核手段現代化
在美國,教師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評價。任課教師可以為每一門課程設置一個交互式的學生開放平臺,學生除了能看到課程的大綱、進度安排、考核方式外,更重要的是單元測試題被打開的時間及提交的期限、參考答案開放和關閉的時間。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學生最后一次上網打開平臺的時間,以及測試題的自動評分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還可以用郵件方式去督促長期游離在學習活動之外的學生,并為學生答疑解惑。這種手段不僅節(jié)省了教師的大量時間,而且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定期學習的好習慣。
三、美國做法對我國的啟示
目前我國高校經濟學科課程考試的主要弊端表現為,國內多數高校將經濟學科(也包括其他學科)的教學與考試環(huán)節(jié)標準化、期末考試范圍給予限定、期末考試分數成為唯一的評價指標,在這種考核體系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缺乏,更談不上從事學術研究。因為標準化考試方式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死記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不能活學活用。因此借鑒美國經驗改革現行我國高校經濟學科課程考核體系,對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學教育水平有著重要作用。
1.推廣并細化過程化考核
經濟學專業(yè)的學生更應注重經濟學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甚至人際關系溝通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改革我國高校經濟學科課程考核體系,首先要改變采用期末考試分數成為唯一的考核方式,大力推廣過程化考核方式。
過程化考核方式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過程化考核內容的細化。具體可采用平時成績(考勤和作業(yè)、課堂討論提問)、課堂小測驗、期中考試、課程論文和期末考試等五個組成部分,各部分值比例分別為5%:5%:20%:10%:60%。首先是平時的考勤,學期中隨機抽取幾次進行課堂點名,記錄學生到課情況,并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評定依據;第二部分是組織課堂討論和課堂提問時學生的發(fā)言表現,一般可分為A、B、C、D四檔進行打分。布置平時作業(yè)可以督促學生復習,幫助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可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應用能力。其次是課堂小測驗。教師可以對本堂課所講內容安排一兩道題目進行小測驗。這樣可以及時考核學生課堂學習狀態(tài),同時也是一種間接的點名,減少學生逃課的機率。再次是期中考試可以減輕學生放任的程度或機會,提示學生本課程學習內容已過半,通過考核結果可告知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第四是提交課程論文,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要進行期末考試。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內容全部結束后的復習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2.多種形式進行能力性考核
我國高校經濟學科課程考核體系改革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變知識性學習為能力性創(chuàng)新學習。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經濟問題的敏感度,為了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鍛煉他們收集和組織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安排各種形式的經濟學讀物,撰寫讀書筆記;或精心安排題目,設計貼近經濟生活實際的選題,將學生分組進行準備,制作PPT,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講解。這種考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合作以及個人表達能力會有顯著的成效,能提高學生適應市場和社會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引導他們發(fā)現問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經濟學的興趣。
3.拓寬考核內容的覆蓋面
考試內容既要包括教師講授的內容,也要包括學生課外進行拓展性閱讀的內容。當然教師在平時授課時,應該為學生介紹與課程密切相關的輔教材,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性學習。填鴨式教學和考試前背答案這種做法是我國目前多數高校在經濟學科教學中普遍采用的,而恰恰與上面美國高校的做法有著巨大的區(qū)別,因此我國僅培養(yǎng)的是考生,而并沒有培養(yǎng)出學生。
4.充分發(fā)揮網絡平臺的優(yōu)勢
美國大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而我國多數高校,在網絡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方面,只能算是剛剛起步,甚至有的學校也僅限于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而已,至于網上答疑、網上指導學生學習等尚未開展,而這些還需我國各地方高校相關學院的領導首先要在更新觀念的基礎上,注重此方面資金的投入,從而積極創(chuàng)造開展其進行網絡教學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闞兆成.從中外教育比較看我國學生創(chuàng)造力不足的原因.山東教育,2003(1):20一24.
[2]黃全愈.中美教育比較——關于考試與考核體系.中國教師,2004(2):1 6—1 9.
[3]孫錦茹.考試改革與學習方式轉型.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4):1 09—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