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27:54
序論:在您撰寫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社會學 心理學 青少年 叛逆
青少年期是人從年幼兒童向成熟個體的過渡時期,逆反是青少年在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普遍現(xiàn)象。這種問題出現(xiàn)的時期,在青少年人生發(fā)展過程中是具有過渡意義的非常時期。叛逆期階段能否成功的完成過渡影響著他們以后的成長發(fā)展。青春期對青少年來說是人生中發(fā)展的轉折時期,他們中的大部分會對外部環(huán)境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的影響。因此,必須從家庭、學校、社會入手找出原因,家庭教育聯(lián)合學校教育以及社會關注積極幫助青少年渡過這一時期。
一、青少年叛逆的概述
“叛逆心理是少年期兒童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特征,它表現(xiàn)為對一切外在強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青少年進入青春期以后,身體迅速發(fā)展逐漸成熟,心理的發(fā)展追不上身體的發(fā)展步伐,導致他們心理出現(xiàn)不平衡感。這些身體上的矛盾感和不平衡感讓青少年覺得到不適應,促使他們開始關注自身的發(fā)展和變化。
二、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分析
(一)主觀自身因素
艾里克森認為人格發(fā)展貫穿于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個體從出生后就會不斷與社會環(huán)境進行互動,在這其中既有自我成長的需要,而環(huán)境又會不斷滿足他們的需要,但是又必須受到社會的要求與限制,這是一個持續(xù)發(fā)展的存在。
青少年在人格發(fā)展方面,顯示出三個明顯的變化,第一是伴隨著生理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 “成人感”,迫切希望擺脫家長的控制,實現(xiàn)獨立自主。第二是 “自我中心”,把人際關系和社會性關注作為焦點,覺得自己的關注就能代表他人的關注,把自己當作大家關注的中心,;第三是對成人的教育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出對抗。
“艾里克森把整個心理發(fā)展過程分為八個階段:
1.嬰兒期(0~1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沖突;
2.兒童期(1~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沖突;
3.學齡初期(3~6歲):主動對內(nèi)疚的沖突;
4.學齡期(6~11歲):勤奮對自卑的沖突;
5.青春期(11~20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6.成年早期(20~24歲):親密對孤獨的沖突;
7.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沖突;
8.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青少年時期處于青春期(11~20歲),正處于“過渡”期,聚焦于自主意識的增強、向控制方要求獨立自。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產(chǎn)生了“成人感”,不想別人把他們當做孩子,幻想自己是成人的角色,也就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二)社會環(huán)境因素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大眾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風生水起,青少年心理的發(fā)展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少年提供了獲得信息的新途徑,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不利影響。許多不良商家只為了一味地迎合大眾的需求而對傳播內(nèi)容缺少監(jiān)控放任自流,使青少年被動地接觸到了一些化中有害的、低俗的內(nèi)容;另外,由于“大眾傳播還強調新奇性,介紹一些國內(nèi)外的時尚新奇現(xiàn)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搖滾文化等,也影響著我國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態(tài)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
(三)家庭環(huán)境因素
1.家長思想不能與時俱進,仍然存在封建思想
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缺乏民主意識,實行家長專制的教育方法從而忽略了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依然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想法,覺得孩子還小必須要絕對服從自己,許多孩子無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因此,許多青少年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存在感,導致青少年叛逆。
2.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正確
家長在培養(yǎng)教育子女的時候,往往會產(chǎn)生兩種錯誤的心理:一是認為子女必須聽從管教,父母在孩子面前具有絕對權威;二是家長會把孩子當成自我理想實現(xiàn)的副本,把自己沒有完成的愿望強行加在子女身上。因此,父母不管子女的內(nèi)心想法,一味地把他們的理想和生活經(jīng)驗強行灌輸給孩子,讓子女按他們鋪好的道路去生活,因此而產(chǎn)生矛盾導致青少年叛逆行為的發(fā)生。
3.家長與子女的交流缺乏
由于很多家長忙于事業(yè),對子女疏于管理,很少進行心理思想方面的交流,只是為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而制定一些嚴格的規(guī)定。因此,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很少與父母交流,缺乏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很容易讓青少年心理空虛而產(chǎn)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四)學校環(huán)境因素
1.教師的教育方式存在不足
在當今的教育形式下,很多教師一味追求教育成績,在教育形式上沒有創(chuàng)新,教育內(nèi)容味同嚼蠟,不能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學生對教育產(chǎn)生厭惡甚至是心理上的逆反。一些教師不能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客觀評價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過于注重分數(shù),教育學生不能做到循循善誘,使學生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造成青少年叛逆行為的產(chǎn)生。
2.教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夠做到尊重學生
很多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不懂得尊重學生,當他們學習生活出現(xiàn)問題時只是一味地批評而沒有耐心引導和教育,更沒有去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不顧及學生的心理感受與體驗,而是過分的注重師道尊嚴,始終居高臨下的批評教育傷害的青少年的自尊心,導致他們對學校和老師產(chǎn)生逆反心理。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的必經(jīng)階段,逆反心理對青春期孩子身心健康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負面的影響。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xiàn)對人對事多疑、偏執(zhí)、冷漠、不合群等病態(tài)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學習被動、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理想泯滅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fā)展,還可能向病態(tài)心理或犯罪心理轉化”。因此,必須重視青少年的叛逆問題。
參考文獻:
[1]吳維維.青年本質的表現(xiàn)形式[J].青年與社會,2014,(09).
[2]雷秀雅.心理咨詢與治療[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王宏斌.青少年逆反心理探析[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0,(12).
一、青少年叛逆行為的表現(xiàn)類型和特點分析
由于青少年時期是身心健康趨于定型的時期,是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和生理發(fā)展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易導致叛逆行為的產(chǎn)生。青春期叛逆行為的表現(xiàn)類型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業(yè)不適應的行為
它主要包括了青少年在學業(yè)方面的叛逆行為,指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學習困難,如: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等,其行為均與學習有關。
2、生活不良行為
主要是指青少年在課余生活上的行為偏差,枯燥而單調的文化課學習生活滿足不了他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產(chǎn)生不滿或厭倦心理,為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他們就會盲目去社會上尋求刺激和所謂的歡樂。
3、非社會行為
非社會行為在其造成的危害上來看,它并不直接影響社會和他人,但對青少年個體來說,具有嚴重的危害性,比如:離家出走,自殺等行為,它影響到了青少年自身的身體健康發(fā)展,還影響到了和諧家庭的構建。
4、反社會行為
叛逆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不會危害到社會,觸犯到法律,但卻具有發(fā)展為違法犯罪行為的隱患,比如:打架斗毆,威脅他人等非道德行為,而反社會行為就觸及到了社會和他人,給他人造成了直接的傷害,包括了各種犯罪違法行為。
透過青少年青春期叛逆行為的類型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特點:盲目性、連續(xù)性、模仿性和逆反性。青少年容易沖動,會選擇比較簡單的方式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他們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和阻止,會繼續(xù)將這類行為當做處理事情的最佳選擇,進而形成習慣性的行為,產(chǎn)生連續(xù)性的叛逆行為。同時,青少年求知欲望強烈,喜歡去模仿不良的行為而導致叛逆行為的發(fā)生,他們渴望獨立和自主,對于家長或教師他們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排斥性行為。
二、青春期叛逆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青春期的青少年們之所以會產(chǎn)生多種叛逆行為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既受到青少年自身各方面的發(fā)展因素影響,也會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在他們成長中還會受到來自同輩群體的影響,以及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各種誘導因素的影響。
1、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時期的思維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為叛逆心理的產(chǎn)生提供了實現(xiàn)基礎,同時,青春期的青少年隨著身心成長發(fā)展,在性方面開始逐漸成熟,激素催化下,使得青少年面對家長和老師的各種嘮叨教導,開始表現(xiàn)出不耐煩和回避的情緒,有時甚至出現(xiàn)完全逃離和背離的行為。
2、家庭影響因素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會影響青少年不同的性格產(chǎn)生,在一個不良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家庭不良因素無形中會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這種壓力的壓制下會讓孩子漸漸地產(chǎn)生叛逆心理,進而產(chǎn)生叛逆行為。
3、學校影響因素
學校作為青少年接受教育和社會化的重要環(huán)境,學校中的各種不良因素會對青少年的叛逆行為產(chǎn)生催化作用。教師的教導方法和思想不當會對學生產(chǎn)生負面的作用,使學生產(chǎn)生抗拒和假裝接受的心理,進而導致學生的叛逆行為產(chǎn)生。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會用成績來說明一切,促使學生背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4、同輩群體影響因素
青少年在成長中,同輩群體對其的影響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在青少年同輩中,他們因為有共同的話題和愛好就會產(chǎn)生共同的行為傾向,并會在一定程度上去模仿他們認為對的行為,在不良同輩的影響下,就會使青少年產(chǎn)生不良的偏差行為,導致叛逆的產(chǎn)生。
5、社會影響因素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信息傳播的影響,社會不良信息通過各種網(wǎng)絡迅速傳播,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信息傳播到青少年眼中,對青少年造成負面的影響,除此之外,一些本來用于警醒青少年的信息,在青少年的理解范圍內(nèi)卻被負面的消化理解,進而對他們造成不良的影響。
三、青春期叛逆行為的教育對策
青春期的叛逆行為既是正常發(fā)生的行為,又是需要被正確引導和教育的行為。我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青春期叛逆行為的教育反思進行分析。
1、家庭教育
現(xiàn)代社會中,許多家庭遇到已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孩子的時候,往往會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忽視了具有叛逆心理的孩子內(nèi)心成長和發(fā)展。在家庭教育中,當家長遇到叛逆的孩子,首先應該學會冷靜的思考孩子的叛逆原因,在了解其原因的基礎上,再找解決的對策。對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家長應避免使用強壓的做法,這種做法,雖然能顯示家長的威風,可卻會在孩子的心里造成更的的叛逆,就像壓彈簧一樣,壓得越緊,彈得越高。其次,對叛逆期的孩子,家庭應該給予更多地關心和尊重,在生活上,應該關心愛護他,并且要給予他一定的空間,讓他自由的成長,并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將心比心,讓孩子體會到家人的關心和愛護,以此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達到安撫的作用。
2、學校教育
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和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作為教育者,面對叛逆的青少年,應該善于體諒他們的情緒和狀態(tài),體諒他們的困境,不能選擇硬碰硬的方式,要善于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班級里的學習成績分數(shù)比上比下等現(xiàn)象,無形中都對本具有叛逆心理的青少年們施加了壓力,在壓力下他們只會選擇逃避和逆反的行為來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教育者,應該用心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的有點,天賦和才華,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去帶動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長,叛逆的青少年都是自我意識較強的人,這種青少年一般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精神上更加獨立,若能指導他們樹立人生目標,將其往正面方向引導,定能成為可造之才。
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種心理,如果家長、教師方面不能及時給予矯正,將會對他們的發(fā)展造成很不利的影響。目前我國教育專家、學者們針對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從家長、老師們轉變思想,耐心與青少年溝通以及加強社會文化現(xiàn)象方面著手的。而社會文化現(xiàn)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導,并沒有提出實質性的方法,而社會引導這一方面在我看來,恰恰與家長和教師對青少年所做的引導起著一樣重要的作用。所以說,矯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這條道路,依然很漫長。
二、正文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至今為止,關于叛逆心理這個定義還沒有一個唯一的概念。不過學者們普遍認同朱智賢在《心理學大辭典》中對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觀環(huán)境與主題需要不相符合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
(二)叛逆心理的表現(xiàn)
通常學者們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有2個主要方面在變化。一個是從生理方面;另一個是在心理方面。對于生理方面學者們一致都認為孩子在身體結構上在發(fā)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認和理解時,常常表現(xiàn)為任性和耍小脾氣,常常采用懷疑的眼光和敵視的態(tài)度來對待周圍事物。更嚴重者常常無視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甚至用傳播負能量來擾亂周圍人的思維和態(tài)度,給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響。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
幾乎所有青少年都會經(jīng)歷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絕大部分學者對這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卻沒有給予確切的說明。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的某些不恰當?shù)男袨楹托睦砣绻患右约m正和引導,會導致其產(chǎn)生對抗社會、不合群等病態(tài)性格,甚至會進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無數(shù)案例也證明了嚴重逆反心理的危害。如社會上多發(fā)的離家出走現(xiàn)象、自殺事件等都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給予正確的引導,會引起多么嚴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
對于青少年產(chǎn)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是無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幾種。
1.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發(fā)育時期腦功能越來越發(fā)達,思維發(fā)展也也越來越迅速。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們在生理上性意識以及性別意識都開始覺醒,性意識又進一步在心理上產(chǎn)生斷乳,進而形成越來越強烈的獨立意識。但是此時他們的社會閱歷不足以支持他們的正確判斷,而他們又盲目的想自己做決定,這就使得他們叛逆心理的產(chǎn)生。
2.家庭原因。家長們對子女管教的思想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有多大的改變。年代不同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而他們對孩子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遇到事情總想要替他們做決定。而且硬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輸給孩子。這讓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抵觸,所以就會加劇孩子們的反抗,和家長的對抗也更加強烈。
3.學校環(huán)境。與家長想法和教育方式相似的是學校的老師教育方式,他們也認為“嚴師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理念是對的。所以,對待青春期們孩子的反抗更加毫不留情。遇到?jīng)_突不會換位思考,毫不留情的批評學生。
4.社會文化和傳媒因素。青少年的價值觀在還沒有成型,所以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如果不能好好的引導,那么青少年就會和網(wǎng)絡上學習他們認為好的。比如“古惑仔”、“嬉皮士”“朋克”對青少年就有十分不好的影響力。
5.青少年自身的社會性。我認為青少年自身的社會性也是影響著他們叛逆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是一種社會學生物,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屬于社會化的一部分,青少年的叛逆行為更多的是一種成長現(xiàn)象,我認為這是一個健康的青少年的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青少年不叛逆他就不完整。正因為經(jīng)歷了叛逆時期,他才回長大,才回促進自己思維的發(fā)展。所以,這是一個必然現(xiàn)象。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青少年叛逆是受同伴影響。青少年這個時期是格外注重友誼的時期,為了融入這個群里,有時候他們甚至不得不公然對抗老師或者家長來贏取同伴的好感。
(五)解決策略
不要過分擔心他們的叛逆心理,在他們產(chǎn)生叛逆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關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教方式有問題。如果是,那最好的就要平等的看待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他們;不要把他們僅僅當成一個孩子,而要認真的傾聽他們的聲音。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在社會方面,青少年最喜歡模仿偶像,可以借助于網(wǎng)絡媒介創(chuàng)造正向的偶像榜樣作用,讓青少年在模仿中,可以正確學會疏導叛逆情緒,平穩(wěn)的度過這一叛逆時期。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2]桑標.中國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的發(fā)展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1):(37-41).
所有的男子都是孤獨癥患者,只是程度輕重的區(qū)別而已。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的孩子在小時候顯得像個小大人似的,很懂事,很聽話??墒牵S著年齡一天天增長,到青少年的時候,脾氣越來越不好,你讓他上東,他偏上西,整個一“叛逆”形象。孩子大了,為什么反而不聽父母的話了?科學家最近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的大腦在這個時期有“弱化”現(xiàn)象。
過去對青少年叛逆的解釋是不良家庭教育的惡果和社會環(huán)境的無意塑造。
進入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最讓父母頭痛的有兩點,一是任性,二是叛逆。過去心理學家和人類行為學家一直試圖解開青少年在這個時候的思想和行為發(fā)生明顯變化的謎團。
對青少年來說,叛逆是一種極端的逆反心理,它產(chǎn)生于可憐的適應能力:經(jīng)受不了批評、挫折和壓力。從本能地任性胡來、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識好歹、以暴力抗拒家人管教,到糊里糊涂地走向死亡,就是叛逆性格的行為邏輯。一般而言,青春叛逆是青少年生命周期發(fā)展的必經(jīng)階段。
過去對青少年任性和叛逆的解釋是,它部分是不良家庭教育的自然惡果,多半是家庭―――社會環(huán)境的無意塑造。一些青少年在家庭排行中獨一無二的霸權地位,客觀上使他們不僅不能發(fā)展出競爭觀念、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而且使他們很容易養(yǎng)成飛揚跋扈、專橫殘暴的性格。
也有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認為,第一是因為青少年的心理隨著這個年齡段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給他們的心態(tài)造成了沖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chǎn)生了浮躁心態(tài)和對抗情緒。這些說法雖都有道理,但也都有明顯的漏洞。
青春期的孩子對人們臉上的悲傷和生氣的識別能力會突然下降。
英國科學家大衛(wèi)?斯丘斯教授在都柏林召開的英國協(xié)會科學節(jié)上說,最新的科學試驗證明,青春期的人大腦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他們與父母的關系出現(xiàn)緊張。倫敦的兒童保健協(xié)會發(fā)現(xiàn),在青春期,對人們臉上的感情表達的識別能力會突然下降,尤其對悲傷和生氣這兩種感情,青少年往往很容易忽視掉,而這兩種感情恰恰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常常對他們產(chǎn)生的感情。
這種能力的下降之所以會出現(xiàn),是因為大腦的結構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他說:“在青春期,青少年的確在他們的社會智力方面會變得遲鈍,這也許反應了大腦的結構發(fā)生變化,之所以發(fā)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在這個階段,基因和荷爾蒙發(fā)生了變化?!?/p>
識別幸福、悲傷、厭惡、憤怒和驚訝等感情的能力,男孩比女孩差。
斯丘斯檢測了600名年齡在6至17歲之間的孩子“解讀”圖片上表現(xiàn)出來的幸福、悲傷、厭惡、憤怒和驚訝等感情的能力,他進行這一研究是受到了男孩兒比女孩兒識別表情能力差的觀點的啟發(fā)。有觀點認為,無法識別別人情感的“孤獨癥”僅僅是男性大腦的一種極端現(xiàn)象,根據(jù)這一理論,所有的男子都是孤獨癥患者,只是程度輕重的區(qū)別而已,有些人會比其他的人更孤獨,而且青春期的男孩兒孤獨癥的普遍性要高十倍。
斯丘斯進行的試驗顯示,6歲的男孩兒中有70%在識別別人感情的能力上比女孩兒的平均能力要低,而且20%的男孩兒比大部分的女孩兒要差。斯丘斯教授說,這種差別對教師來說倒有一些意義。他說:“除非教師意識到有些男學生不能讀懂他們臉上的表情而采用別的方法,否則試圖用相對微妙的方法比如皺眉或者暗示自己已經(jīng)生氣了來控制他們是沒有用的,男孩子不理睬這種暗示,因為他們不能讀懂這種含意,倒不是因為他們叛逆?!?/p>
不過,斯丘斯教授說,盡管在統(tǒng)計上男女明顯有這方面的差異,“但在其他的試驗中,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男孩與女孩有差異,比如記憶別人的臉或者說一說是否有人直接在看你?!?/p>
專家懷疑,大腦“弱化”只是青春期大腦變化帶來的一種副產(chǎn)品。
為什么識別別人情感的能力下降,斯丘斯說,他猜想這種能力的下降可以延伸到對語調的差別能力上,對語調進行判別也要用大腦的同一部分,但是試驗沒有直接測試這種能力是否會下降。他說:“這種青春期早期的社會能力低下對試圖管教蠻橫的青少年的許多家長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這是生物學上的現(xiàn)象,而不是文化上的,是這個階段大腦發(fā)育的功能所致?!?/p>
可是,為什么青春期孩子的大腦會突然喪失識別情感的能力目前還不清楚,斯丘斯教授說,他看不出這種變化在人的生存以及進化方面有什么優(yōu)勢,他懷疑這只是青春期大腦變化偶爾帶來的一種副產(chǎn)品。他總結說:“到16或者17歲時,青少年就會達到成人的能力水平?!彼?,父母要做的就是等待,他們的孩子到時將會恢復正常。
叛逆期是在12—17歲,這段時間最辛苦的就是老師和爸爸媽媽。叛逆期有叛逆的心理,所以懂事以后一定要用好的成績來回報爸爸媽媽和老師。
假期里,不少家長反映,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經(jīng)常上網(wǎng)上到三更半夜,不聽父母的話,很難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親子沖突格外明顯。其實青春期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叛逆現(xiàn)象,家長發(fā)現(xiàn)這種問題,不必覺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試著去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心態(tài),與孩子共同面對青春期。
“雖然放暑假成天在家,兒子跟我之間每天的交流時間竟不到半個小時!”“女兒每天除了上輔導班就是自己上網(wǎng)跟同學聊天、打電話,根本不理睬父母,說多了還嫌煩!”眼下暑期過了大半,記者從一些家長口中得知,暑期里由于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多了,各種親子沖突格外明顯,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行為越發(fā)明顯,父母子女間的情感危機似乎因為暑假的到來大大激化。
筆者認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現(xiàn)象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在14至18歲的青少年中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對家長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對抗,他們內(nèi)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為做事的合理性,但他們卻有意違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對抗時的,看見父母生氣、傷心自己反倒高興,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往往心中憂慮,甚至束手無策。
關鍵詞:青春期叛逆 逆反行為 對策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以前都很聽話,但是進入初中以后突然就變得暴躁易怒,不愛溝通,經(jīng)常跟家長對著干。更有甚者,厭學、吸煙、打架、反抗老師、沉迷網(wǎng)絡游戲不一而足……于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行為舉止開始反常,家長感到非常迷惑不解:就家庭教育而言,不知道從何下手,不管不行,管多了孩子厭倦;又不能撒手不管,否則孩子會走入歧途。家長往往在孩子青春期成長的特殊階段,使家庭教育步入兩難抉擇。
一、解疑青春期叛逆行為
(一)孩子本身的成長變化。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較兒童時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的沖擊,很多孩子在這個時期還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教育和引導,因而當他們面對這些變化時往往不知所措,從而容易產(chǎn)生抵觸和對抗情緒。青春期時生理上的巨大變化使青少年一時難以適應。青春期開始后,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多種激素的水平都發(fā)生了急劇變化。在這些激素的作用下, 青少年的身體快速生長發(fā)育。有時候,這些生理變化會給青少年帶來困擾,進而導致一些心理行為問題。
(二)家庭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和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一些缺陷,對他們的發(fā)展造成了負面影響。其實我們做父母的可以仔細思考一下,我們和孩子沖突主要是在哪些方面,我想應該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吧,即使是一些其他的矛盾,比如:對孩子日常生活的安排,看電視、玩手機、上網(wǎng)等也都是圍繞著學習來要求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讓孩子以學習為主,不要被其他事情分心。雖然家長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這種嚴格要求的管教方法對孩子來說未必適用,很多家長管教孩子的錯誤方法和思想都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造成孩子的叛逆。
(三)青少年的社會屬性在悄然變化。青春期前,孩子主要與家庭成員建立親密關系。但青春期后,青少年越來越重視同齡人之間的友誼,對與異往也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青少年的認知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但仍不夠成熟,因此有時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此外,家長與青少年在生活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 是造成親子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因。家長是有閱歷的中年人,常常感到孩子行為魯莽、天真、不可靠。而青春期的孩子朝氣蓬勃,喜歡探索新事物,于是常常感到父母過于謹慎、刻板、乏味。這便產(chǎn)生了人們常說的“代溝”。
二、家庭教育怎樣應對青春期叛逆
如果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沒有正確的引導,就很有可能使孩子走上歧途。因而,家長務必要重視這個時期對孩子的教育,在教育中應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則:
(一)不要抱有成見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有逆反的跡象便極力壓制,擔心稍有讓步,孩子以后就會更加肆無忌憚了。其實父母反應越激烈,孩子就越會堅持己見;父母若強行壓制,就更容易激怒孩子,雖然孩子當時沒有表現(xiàn)出來,但實際已經(jīng)為日后孩子的叛逆埋下了禍根。
曾有心理學家說,實際上并不存在青少年行為的必然模式,也沒有所謂的典型的十幾歲少年。你的孩子長高了,長壯了,成熟了,不能有色眼鏡看他,而是應該認為他生來就是這樣。
(二)無形駕馭和引導
家庭教育是活的教育,家長要將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要樹立一種高高在上的形象,學會和孩子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畢竟家長也有過青春期。另外家長的教育方式就要隨機應變,用家長的魅力性替代過去的嗤性,這時家長教子能力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無形駕馭。
(三)完善自我,榜樣示范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最長的,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要比老師大,因而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對于模仿性、可塑性極強的青少年來說,無言的身教比什么都重要。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生活,無時無刻在不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父母在生活中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也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缺點,以自身的行為來教導孩子自己的處事方式。
(四)找準“病”根,耐心堅持
針對有逆反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效果可能不會立竿見影,家長往往在此時會失去信心,甚至會懷疑指導師給出的策略,更有甚者會放棄既定的目標和做法回歸原點,這會使人感到非常遺憾。家長要學會找準病因,了解問題出在哪里,盲目的管教和引導只會雪上加霜。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家長一定要堅定信心,循序漸進,只要抓住問題的起源,并努力追尋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孩子走向身心健康的成長步伐就會越來越近。糾正孩子的問題是一個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毅力的過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尤其是那些問題比較多的孩子,在幫助他們矯正的時候會有反復,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要經(jīng)得起考驗,受得起折騰,一定要堅定信念,始終將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貫穿于日常家庭教育實踐中。
參考文獻:
[1]王凌燕.《從初中學生的視角探索親子沖突現(xiàn)狀及對策》;
[2]馬秀蘭.《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分析與對策》;
叛逆期是在12—17歲,這段時間最辛苦的就是老師和爸爸媽媽。叛逆期有叛逆的心理,所以懂事以后一定要用好的成績來回報爸爸媽媽和老師。
假期里,不少家長反映,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經(jīng)常上網(wǎng)上到三更半夜,不聽父母的話,很難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親子沖突格外明顯。其實青春期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叛逆現(xiàn)象,家長發(fā)現(xiàn)這種問題,不必覺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試著去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心態(tài),與孩子共同面對青春期。
“雖然放暑假成天在家,兒子跟我之間每天的交流時間竟不到半個小時!”“女兒每天除了上輔導班就是自己上網(wǎng)跟同學聊天、打電話,根本不理睬父母,說多了還嫌煩!”眼下暑期過了大半,記者從一些家長口中得知,暑期里由于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多了,各種親子沖突格外明顯,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行為越發(fā)明顯,父母子女間的情感危機似乎因為暑假的到來大大激化。
筆者認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現(xiàn)象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在14至18歲的青少年中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對家長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對抗,他們內(nèi)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為做事的合理性,但他們卻有意違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對抗時的,看見父母生氣、傷心自己反倒高興,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往往心中憂慮,甚至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