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09-22 09:43:12

序論:在您撰寫品德教育的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品德教育的方法

第1篇

關鍵詞:幼兒教育;品德教育;幼兒品德教育;健全人格

0 引言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品德教育應該從幼兒抓起。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就明確的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提出了要求。幼兒教育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的好壞關乎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尤其是幼兒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不僅是幼兒自身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國家未來發(fā)展的需要。但是遺憾的事很多幼兒學校和家長往往只關心孩子的智力教育以及發(fā)展,忽視了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 當前幼兒品德教育面臨的危機

幼兒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前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智力的提高和身體素質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注。相對而言,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德素質的形成反而被忽視,導致幼兒思想品德教育陷入危機。

1.1 幼兒教育簡單化,忽視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現在很多幼兒園在品德教學的過程中,單純的認為依靠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游戲就可以完成對幼兒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事實上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雖然品德教育要借組一定的故事或歌曲,但是故事的講解和歌曲的學習并不能完成對孩子品德教育的工作。孩子僅僅是表面上理解了這個故事或者歌曲的內容,但是并不能完全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將所學的只是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1.2 單純的認為幼兒品德教育就是對道德的認識問題

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很多幼兒老師對于幼兒品德教育問題了解的不夠深入,單純的認為幼兒品德教育就是單純的幫助孩子加強道德認識。認為品德駕馭就是教導孩子乖乖聽話,不做有損同學、朋友的事情。而事實上幼兒品德教育包括的內容并不僅僅只有這些,責任感、誠實守信以及集體榮譽感都是幼兒品德教育的總要內容。而實際上幼兒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旺旺忽視了這些。

1.3 注重智力的提高,忽視品德教育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和老師只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和智力的開發(fā),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以及心理以及人格的發(fā)展情況。幼兒佳偶是決定孩子一生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對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品德教育的忽視也是幼兒品德教育面臨的主要危機。

2 幼兒品德教育的意義

2.1 幼兒教育是國家教育的根本

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孩子只有在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孩子的一生而言,幼兒時期的品德教育是無可替代的。同樣,對于社會的建設和發(fā)展而言,幼兒品德教育同樣也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2.2 良好的幼兒品德教育是實現現代化的需求。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在幼兒教育中,如果只是一味的關注孩子的智力和體力的發(fā)展,忽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必將會影響未來色會的發(fā)展,影響正確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fā)展。

2.3 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和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總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孩子自私的表現,比如不愿意與別人分享交流,對公共財務不重視等現象。如果對孩子的這些行為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必將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同時,品德教育是“德、智、體、美、勞”的重要組成部分,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品德,再高的智力水平,再強壯的身體都是不完整的。

3 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方法

品德教育史幼兒教育的關鍵,因此在幼兒品德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幼兒品德教育的方法??偟膩碚f,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則

在幼兒教育中,家庭教育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式幼兒教育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以及父母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加強幼兒的品德教育,應該從家庭入手,父母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都有利于幼兒品德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有些家長學習西方教育方式,采取放任逐流的教育方式。這些孩子多數在爺爺奶奶或者電視機旁邊長大。這樣的孩子缺少與父母間的溝通和交流,很難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3.2 學校教育,教師合理引導

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在幼兒園,孩子不僅能學到基礎、簡單的知識、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和發(fā)展,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環(huán)境的核心,教師的言談舉止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幼兒時期是人身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學校和老師都要樹立良好的形象,正確的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對于孩子的不來那個行為要及時的制止糾正。教師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質,才能激發(fā)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也只有正確、全面的教育才能激發(fā)幼兒的潛質,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品德。

3.3 社會教育,樹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幼兒雖然不會直接單獨的接觸社會,但是社會風氣的形成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好壞同樣對幼兒的品德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社會、國家和個人要共同努力,積極的為孩子的頰囊發(fā)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下一代良好品德形成。

4 結語

品德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通行證。因此,要及早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問題。自由這樣才會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此能力素質,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輝煌燦爛的明天。世界史我們的,也是孩子的。孩子作為未來世界的主人,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對于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品德教育是家長和學校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成長環(huán)境;以身作則,為孩子品德形成做好楷模。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指導規(guī)程》試行

第2篇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027―01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增強中小學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從準確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始,讓愛的種子撒入學生心田,@樣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其一生的終身發(fā)展鋪路奠基。尤其是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期,也是身心發(fā)展變化最快、最難于把握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既漸趨穩(wěn)定又靈活多變,為此,品德教育更要做到“潤物無聲”。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品德教育要做到心中有學生

這個時期,學生自主意識比過去明顯增強,盡管有時學生的想法可能并不正確,但他們堅持己見的傾向很明顯,自我估計過高而在行動中又往往容易招致失敗,他們的為人處世在成人眼里是并不認可的“叛逆”,對師長的教導往往有不服管的傾向。為此,德育工作必須做到心中有學生。因為,時代在變、社會在變,學生的認知結構、價值觀念也在變化,若教師不能緊跟時代步伐,仍抱殘守缺,以老的想法去給學生劃定一個“框框”,讓學生墨守成規(guī),必然導致相反的結果。

二、品德教育要正視學生身上的問題和不足

教師要注意學生的真實表現與非真實表現,并正確加以辨別。中學生不像小學生那樣單純、天真,他們內心的想法比較多,且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有些想法不輕易向別人透露;也有些時候,學生在大庭廣眾之下,為了維護所謂的“自尊”,可能會言不由衷,為此,教師要特別留意這種情況,并在課后與學生單獨談話,以了解實情,對學生施以個別教育。

由于社會、家庭、學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學生的思想、行為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影響,學生身上也往往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毛病。人無完人,教師只有承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才能客觀對待其表現。

三、品德教育要以適當的方式處理“學生問題”

德育過程中,對于那些“問題學生”,教師應盡量多接觸他們,多與他們交流、談心,既要注意價值導向,更要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呈現,并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一點一滴的變化中追求學生的進步,逐步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切不可急功近利。事實往往是這樣:一個班級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學生”,教師為此而大傷腦筋,而學生一旦得知了這一信息,更加樂此不疲……久而久之,師生之間竟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

筆者遇到一位高明的教師在處理同樣的問題時是這樣做的:面對幾位學生在課堂上的故意搗亂,他沒有發(fā)火,反而刻意選擇他們的閃光點予以表揚,這讓幾位從來沒有受過表揚的學生大惑不解,而就在他們不知所措的時候,這位老師又把他們請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真誠地問他們?yōu)槭裁匆敲醋?,并同他們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談話……從這以后,他們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這幾個學生也有了驚人的進步。我想,這位老師的做法,正是我們平日所欠缺的。

四、品德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

中學生往往被教師視為“不聽話”、“不服管”,因此,好多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便沒什么好心情,要么是簡單敷衍幾句,草草了事,打發(fā)走人;要么是嚴加訓斥、指責,勒令以后不準這樣那樣。凡此種種,要么無效,要么收到一時之效,難以使學生從根本上受到教育。為此,教師要對思想認識水平已有相當發(fā)展的中學生施以教育,事先必須有所準備,與學生談話時做到有理有據,使學生“心服口服”,切忌簡單粗暴。應多側面、多角度進行,而不能直接去壓制學生的主張,待到時機成熟,學生自然能分辨出誰是誰非。

教師要成為學生可以師從的表率,必須不斷地提高師德認識,培養(yǎng)師德情感,堅定師德信念,鑄造師德意志,養(yǎng)成師德習慣,在教育過程中,自始至終將自己置于道德之內,將自己的倫理原則與學生的倫理緊密地結合起來,以真摯的愛心去影響學生的情感,以高尚的品質去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優(yōu)雅的行為去潛化學生的習慣,從而使教師在人格上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影響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第3篇

一、創(chuàng)設育人環(huán)境,激勵情操

蘇霍姆林斯幕說過:“人是環(huán)境和教育的產物。”他把環(huán)境同教育擺到了同等的位置。中國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語,也道出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可見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人的成長。

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愛美的心理品質,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奮發(fā)向上的志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關心集體的美好品質,養(yǎng)成愛護公物、講究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為此,學校應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把學校里的一切都看作是育人的陣地。這樣,通過環(huán)境建設,讓校園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說話,讓校園中的每個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學生的優(yōu)秀思想品德得到培養(yǎng),良好習慣得以養(yǎng)成,情操得到陶冶。

二、發(fā)揮榜樣力量,激勵行動

小學生富有模仿性,利用這一特點,教師可以以一些先進人物為榜樣,利用他們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去激勵教育學生。作為榜樣的人物可以是歷史偉人、民族英雄,科學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國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優(yōu)秀學生。利用榜樣把道德觀點和行為規(guī)范具體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動,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動力,能激勵學生仿效榜樣去認識和處理問題,愛憎分明,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所以,我們要把中小學榜樣教育上提倡的“學英雄、見行動”這條寶貴經驗,切實地運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來。

三、運用故事情境,激勵啟發(fā)

小學生的天性是愛聽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觀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體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明理悟道,受到啟發(fā)教育,這就是“故事講解法”。運用故事講解法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結合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的特點和認識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觀念。使用“故事講解法”時要注意切忌單純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視了我們所要追求的最終教學目標,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講述的故事外,師生可以講述發(fā)生在身邊的故事,使教學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從而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以舉一些反例,正反對照。

四、再現生活情節(jié),提高認識

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將教材中的材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課程資源,補充一些現實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他有意義的真實的生活,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能力,我們應當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及時地鞏固、內化、應用到相關的社會實際問題中去。如《家鄉(xiāng)變化真大呀》中感受家鄉(xiāng)的交通方式多樣,交通網絡發(fā)達,要形象直觀。教材只是范例,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讓生活中的事再現在課堂中。如:假日到某地旅游,用什么交通方式,可選擇多少條路線出門?哪條路線最經濟便利?在地圖上畫一畫,小組內說一說。同學們個個爭先恐后,課堂十分活躍。再如《長江兩岸是我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的習俗”中所舉的例子土家族有哭嫁的習俗,端午節(jié)賽龍舟,每年在農歷正月十五前后就會舉辦廟會等都離學生很遙遠,如果我們照本宣科,那樣難免會讓學生產生錯覺。

第4篇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方法;探析

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途徑,學校不僅以教書為任務,更重要的責任在于育人。學校必須樹立“欲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觀??茖W的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方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樹立遠大的理想。筆者在本篇文章中講解幾種關于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以身作則,加強自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整個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在長期的從事教育活動中形成的,同時,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要求。在思想品德課教育活動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小學生對人物的模仿能力非常強,教師是影響他們成長的關鍵人物。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僅在課上樹立好的榜樣,在其他課程教育中也把思想品德教育穿插其中,時時刻刻提醒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提出問題,設置懸念

在教學開始時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把學習新課過程中出現的必須解決的學習問題用自學參考提綱或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形式向學生發(fā)問。如:在教導學生“要孝敬父母”時,一開始上課我就向全體學生發(fā)問:“什么是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楊懷保是怎么孝敬父母的?”,值得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要有和教學課程緊緊相連,提問具有啟發(fā)性、懸念性,以便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fā)他們對新知識的探索和學習。

三、多媒體技術和文藝作品的結合

在上課過程中,向學生介紹關于先進人物的故事,利于激發(fā)他們的思想道德情感,同時,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榜樣。此外,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在上課時,結合課程內容,給他們播放藝術感強的影視作品,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觀,陶冶他們的思想道德情操,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使精神世界得到高度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運用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枯燥、僵硬的教學手段。

四、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第5篇

關鍵詞:教育;育德;心理學;品德教育;成功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別是在學生越來越關注個性和多元化價值追求的今天,我們班主任必須學會用現代教育心理學得理論和方法,走進學生心靈深處。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讓筆者懂得了只有這樣,思想工作才會有成效可言。

1從“心”開始,用“心”育德

首先,我們班主任必須抓住學生的心里才能對其實施教育。從“心”開始,不外乎我們必須從了解和深入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始,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尊重學生心理需要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力爭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學生心里去。記得我曾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因父母都打工在外,家里只有奶奶照顧他,父母掙了錢,給他買了電腦。由于沒有家庭的正確引導,孩子手中的電腦便成了一件純粹的玩具。他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無心學習,就連老師留的家庭作業(yè)他都不完成。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導致課堂上聽不進去課。看到這種情形,我便耐心地對他進行了漫長的心里教育歷程。首先進行家訪,在他的家中和他一起聊網絡游戲。在他和老師的談話進行到興致時,我?guī)退贫艘惶淄嬗螒虻姆桨?。方案中含有學習的成分,只是他不知道罷了。一星期后,我對他的情況進行了檢查。他居然主動把問題積累起來并向我討教了。有了起色,我又向縱深引導,給他制定了新的一星期計劃,他欣然接受了。就這樣經過兩個月時間,我給他安排了計算機比賽。他不負期望竟然取得了第一名。從此后,他的學習興趣高漲起來了。語文、數學成績在期末檢測中躍居班級第四名。由不學,到主動學經歷了漫長的心里路程,在引導的過程中是和風細雨,循循善誘。不是義正言辭,滔滔說教,這就是從心開始的結果。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習態(tài)度端正了,自然成績就上升了,學生本身的品質也得到了提升。

2變“說教”為體驗,變“體罰”為訓練

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班級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而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在“動情”和“明理”的基礎上訓練才能定型。我們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做得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提倡變“說教”為“體驗”這種方法。例如:學生中常出現勞動懶惰的情形,這種情形靠說教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于是,我便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的活動“擦玻璃”,以競賽的形式進行。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在大家的感召下,這位懶惰的學生也報了名。在擦玻璃的過程中,他精神集中,擦得仔細認真,結果他取得了第二名。他用手背摸著滿頭大汗笑了,笑臉上透著累,但都能過多的是快樂、開心。此后的周末大掃除,他再也不懶了。在學生中,還有一種人,犯錯誤屢教不改,有時氣得老師難免動動手。不過,這在“教師法”里就是體罰了,是有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即不違法有能教育學生不犯錯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能體罰”。那怎么辦呢?我們經過師生共同研究討論結果找出了一條妙計:變體罰為訓練。有誰犯了校規(guī)就讓誰做體育運動:跑步、蹲起等運動。這樣一來,學生即受到了教育,教師的行為也不至于違法,師生都受益。我們班主任,要改變工作中說得多,效果差的工作方法。因此,我們應經常學習心理學知識,用心理學的知識總結提升自己的工作經驗,同時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借鑒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心理學知識,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后升華。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是班級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

任何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都必須在動情和明理的基礎上依靠科學訓練才能有成效。因此我們班主任必須把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運用的合理,重視學生到的意志力的培養(yǎng),讓好習慣鑄就學生的健康心理。教師還要懂得表揚和贊賞學生。及時表揚會給學生帶來重大的爆發(fā)力,使他們更努力做好它。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賞識學生的微小進步,鼓勵學生敢于承認錯誤,表揚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賞識學生們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教育工作才會有成效可言。

第6篇

加強農村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有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我一直在農村小學從事教育工作,對農村兒童的思想發(fā)展現狀和制約其發(fā)展的因素比較清楚,在這里和大家交流,共同探討有利于兒童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一、 學生找不到自己成長的方向,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沒有目標性

“有志者,事竟成”,理想的樹立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了理想,才有奮斗的目標,才有為目標而去努力的不竭動力,才會去注意自身各種素質的提高。

但我們看到,農村的少年兒童卻沒有遠大的、明確的人生理想。他們中的大部分都處于一種漫無目的的學習狀態(tài),就連成績優(yōu)秀的尖子生對自己的理想也很模糊,有的甚至根本都沒有考慮過將來做什么,怎么去做。可想而知,他們對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考慮的就更少了,他們對自己將來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也就更渺茫了。找不到自己發(fā)展的方向,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也就沒有了目標性,關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因而,我們的家長和教師要了解理想教育對兒童思想道德素質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使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自己的思想定位,明確自己應該發(fā)展成為一個具有什么樣品質的公民。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與提高才有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發(fā)揮民主,讓學生自己討論

討論是最常用的兒童學習、交流活動形式,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專門安排的;討論活動能使兒童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煉表達能力等。在品德與社會課上的討論,教師應當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防止形式上的討論。

這種方法是講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圍繞本課的主題進行討論,從而完成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在設計、引導討論時,要掌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層次性原則;要注意引導學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則事理不明;要注重貫穿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堅持知行合一觀;要充分發(fā)揮教學民主,讓學生各抒己見,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錯誤的意見也要讓他們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民主中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教師根據課本,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情理交融,從而加深對道德觀念的理解。運用這一方法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師生的特點選擇情景類型,如畫面再現、音樂渲染、實物演示、生活顯示、語言描述等等不同類型的情景。設計情景要有新穎性,使學生喜聞樂見或引發(fā)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當學生離開情境同樣可以有效地學習時,就沒有必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

四、學生無法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與成功,找不到自信,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缺乏積極主動性

新課程強調要轉變評價方式,采取激勵性的教育評價。但農村小學還仍然處在原先的那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即以學科成績的好差來評價學生。這樣一來,一個班級當中絕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是很平常的,他們無法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與成功,得不到教師的激勵與表揚。他們整天生活在一種學習失敗的陰影當中,找不到自信,因而,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在他們的世界里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他們就更不會再去思考自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應該有什么樣的優(yōu)秀品質,即關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所以,他們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缺乏積極主動性。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體驗快樂與成功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評價方式,不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盡量發(fā)現每一位學生的長處,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適當鼓勵,以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然后再去引導他們去提高思想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其次,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各自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認識自身的價值,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與成功的欣喜。通過這種途徑,學生看到了自己的成績,找回了生活的自信,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投入到生活和學習當中。這時,再去指導學生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做。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任重而道遠,尤其在教育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其形勢愈發(fā)緊迫,因而我們應該積極研究探索,以期探究出適合提高農村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

第7篇

一、充分挖掘教育活動中的品德教育因素

幼兒品德教育的許多方面是蘊含在各種教學活動之中的,五大領域及游戲、區(qū)域活動等都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既要認真挖掘教學活動中的品德教育內容,又要注重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以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增進幼兒的道德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語言領域故事《小鳥和牽?;ā分饕逃∨笥岩P心別人的疾苦,同情幫助弱者。在活動前,我們組織小朋友觀看殘疾人生活的視頻,還請我園聾兒語訓班和培智班的小朋友來班上做客,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在組織進行活動時,教師一邊播放課件,一邊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并進行了情景表演,很多幼兒投入到故事之中,當講到“小鳥嘆了一口氣,慢慢地把頭縮回去,躺在窩里,悄悄地哭起來了”時,很多幼兒眼里含滿了淚水。然后,我們展開了討論:我們應該怎樣關心小鳥、幫助小鳥?從而引申到怎樣關心幫助我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通過活動,幼兒理解了“關心”別人的含義?;顒友由?,我們又開展了關愛殘疾人的活動,很多小朋友以前看不起我園的聾啞兒童和智障孩子,現在,孩子們愿意主動和他們一起游戲了,還幫助他們撿玩具、搬椅子等。上述活動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激發(fā)了幼兒樂于助人、同情弱者的美好情感。

二、重視幼兒日?;顒?,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品德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庇變涸谂c教師、同伴的共同生活中,通過交往、探索、游戲等活動,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友愛、合作、愛護公物、克服困難的良好品德行為習慣。例如,每天早上入園時的禮貌教育,進餐時的分享教育,餐后散步時,愛護公物及環(huán)保教育,游戲活動時的交往、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值日生活動活動時,愛勞動、做事認真、有條理的培養(yǎng),區(qū)域活動時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等。同時,我們還結合日常生活以及身邊近期發(fā)生的事情,隨時進行引導教育。如,一段時間來,班上的小朋友出現攀比心理,雖然幼兒年齡還小,但他們開始要求穿名牌的衣服、鞋子,背名牌書包等。有些孩子早上為了挑衣服、挑鞋子,搞得家長頭痛不已。針對此現象,我們開展了主題教育活動,觀看了貧困兒童生活視頻,使他們認識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孩子吃不上飯,穿不上衣,從而引導幼兒爭做勤儉節(jié)約的好孩子。通過觀看《雷鋒的故事》的動畫片,了解雷鋒的成長經歷,通過和雷鋒叔叔一起過生日的活動,教育幼兒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受到外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做一個勤儉節(jié)約、助人為樂、心中有他人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三、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陶冶幼兒道德情操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它像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作為教師,首先要為幼兒提供寬松、愉悅,接納的良好環(huán)境,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因為幼兒天性好模范,成人的言行是他們心中的榜樣,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教師高尚的師德、誠摯的愛心、端莊的儀表、文明的語言、美好的行為都會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生活在幼兒園,這種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眲?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能使幼兒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各方面的能力獲得最好發(fā)展。我們還開展了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結合“三八”“五一”等節(jié)日,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結合“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幼兒進行愛國愛家、關愛他人,珍惜幸福生活的教育。

四、家園同步,共同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