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語文教學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3-09-22 15:31:44

序論:在您撰寫語文教學的概念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語文教學的概念

第1篇

關鍵詞: 新概念作文 初中語文教學 啟示

概念作文大賽是由《萌芽》雜志與南開大學、北京大學等七所著名大學一起舉辦的征文比賽,該征文比賽所取得的效果使全國上下都非常吃驚,學生們所寫的文章都充滿了想象力,并且語言活潑,思維活躍,非常出人意料[1]。這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給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很多啟示。在此我探討“新概念作文”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若干啟示,與同行分享,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一、給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空間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通常都是讓學生寫一些命題作文,限制性非常大,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我們已經(jīng)逐漸改變了這種作文教學方式,但是很多教師的思維較難改變。例如我們遇到寫人的作文就會讓學生寫“我崇敬的人、我的老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遇到寫事的作文就會讓學生寫身邊的好人好事;遇到寫景的文章就會讓學生寫故鄉(xiāng)的河流等這些已經(jīng)定好的題目。面對這些已經(jīng)定好的題目,學生們沒有選擇的權利,甚至有的學生在某一方面可能沒有觀察過、沒有接觸過、沒有體驗過,這樣就會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難以下筆成文。而新概念作文大賽采用的大多都不是命題的形式,即使是命題作文,所留空間也非常大,比如與某人聊聊天,沒有規(guī)定這個人到底是誰;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沒有規(guī)定是好事還是壞事等。材料作文更是讓選手自擬題目。

傳統(tǒng)的作文要求還有一個比較限制學生創(chuàng)作空間的就是規(guī)定文體,一般是要求學生寫成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或者是應用文。比如某一年期末考試的題目是《嘗試》,要求寫成記敘文,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空間。而新概念作文大賽對文體基本是沒有要求的,要說要求就是要求字數(shù)在五千字以內(nèi)。近幾年中考作文的文體要求也逐漸放寬,比如2011年江蘇中考作文《總有屬于我的季節(jié)》:“有人喜歡草長鶯飛的春,有人喜歡陽光燦爛的夏,有人喜歡天高云淡的秋,有人喜歡雪花飛揚的冬……總有一個任你翱翔的天空,總有一段屬于你的美好回憶,總有一份屬于你的精彩。”這樣的文字給人感覺自由、寬松,這樣的作文形式給學生的想象空間、創(chuàng)作空間非常之大,讓學生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給學生營造發(fā)展個性的空間

傳統(tǒng)的作文選材比較片面狹窄,多是一些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情等老生常談、耳熟能詳?shù)臇|西,當然并不能肯定選擇身邊人、身邊事就不能寫出好文章,但是經(jīng)常選擇這樣的題材,會讓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大同小異,沒有個性,過于大眾化[2]。而且教師所選的身邊事或是名人事大多是張海迪、海倫?凱勒等人物,讓學生體會他們逆境成才的精神,比較乏味、沒有新意。而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選材空間非常寬廣,有社會熱點事情、審美方面的材料、審丑方面的材料等,涉及國內(nèi)國外的名人、文化等,有的學生創(chuàng)作的文章是將西方與東方的文化,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追求的差異進行了對比,并對我國文化中的缺點(功利主義)進行了批判,充分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而傳統(tǒng)作文的選材多要求學生寫歌頌贊美的作文,很少有批判假丑惡的作文。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拓寬選材范圍,給學生留有發(fā)展個性的空間,使學生寫出的作文具有鮮明的個性,不再統(tǒng)一化、大眾化。

三、在語文教學中要經(jīng)常帶領學生進行閱讀,豐富學生的書面語言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升學率,講課內(nèi)容都是圍繞考試,作文練習也是圍繞考試。尤其是課堂時間較短,講授內(nèi)容較多,教師在教學中并不能給學生很多的閱讀空間,多數(shù)學生只能接觸到課本上或者定制刊物上的文章。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通常都是語言平鋪直敘、單調(diào)乏味的生活語言,很少看見書面語言,根本達不到文學語言的高度。因此這樣的作文難以給人語言甘美的感覺,讀起來沒有愉悅的感覺。而新概念作文大賽上寫出來的作文,多數(shù)語言的運用非常精彩,語言風格也多樣化[3]。實際上語言豐富多彩是靠“讀萬卷書”才能磨煉出來的,所謂“讀萬卷書”就是要求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識底蘊,最好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著,這些經(jīng)典名著是書面語言的知識寶庫。但是,語文教學給學生閱讀的空間太少,而且受到社會發(fā)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網(wǎng)聊天、喜歡記住歌詞,而不喜歡看書讀書,這就導致學生的語言越來越生活化。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概念作文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啟示很多,它讓語文教學改革有了一個新的方向,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引導學生閱讀書籍,增加文化底蘊,多給學生想象、發(fā)展個性的空間,讓學生的真情實感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下得以流露,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新概念作文大獎賽的啟示[J].中國教師,2003,(1):37.

第2篇

一、多元智能概念

多元智能概念是1983年由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推行其教育研究項目“零點項目”時提出來的。這一理論被認為是人類智力認識上的一大飛躍。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并非像人們過去想象的那樣,主要是由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構成的。他提出,人的智力可以分成至少8種類型,包括視覺/空間智能、詞匯/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音樂/韻律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社會智能、內(nèi)心/自省智能,以及最近發(fā)現(xiàn)的自然觀察者/自然界智能。以這種新的智能觀為出發(fā)點看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在自己特長的領域中都是天才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興趣和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了得,有的學生文筆優(yōu)美,有的學生能深刻地理解課文,有的學生朗讀娓娓動聽,有的學生善于和別人交際……這就是學生不同智能的表現(xiàn)。

加德納指出:“對于一個孩子的教育發(fā)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滿意而能干?!弊鳛檎Z文教師,在課堂上,我們不能只重視語文智能的培養(yǎng),而應該著眼于多元智能,建設多元的語文課堂,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均衡發(fā)展。

二、充分開發(fā)語文教材中的多元智能因素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高度重視教材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從而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認真鉆研語文教材,發(fā)掘教材中的多元智能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1.發(fā)展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

空間/視覺智能是指把思想轉化為具體形象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圖畫、地圖和表演等形式。比如在教授古詩時,因為詩歌特有的韻律美、意境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課文中的意境畫出來;而在教學一些故事性強的文章時,則可以要求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出來。這樣既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又可以發(fā)展他們的視覺/空間智能。

2.發(fā)展學生的詞匯/語言智能以及人際交往/社會智能

詞匯/語言智能包括了閱讀、書寫和傾聽的能力。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對課文一些問題的看法,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從而使口頭表達、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傾聽、討論的過程中,學習怎樣與同伴交往,怎樣向別人提意見,怎樣使自己的見解得到別人的贊同,也使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得到發(fā)展。

3.發(fā)展學生的音樂/韻律智能

擁有高水平的音樂韻律智能的人會以唱歌、吹口哨或打拍子的方式陶醉、放松自我。在教授一些節(jié)奏感較強的課文,如詩歌、兒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配上合適的節(jié)奏或音樂進行朗讀、表演,在節(jié)奏韻律的配合下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利用多元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多元學習

現(xiàn)在的教師已不再是一支粉筆走天涯,而是擁有眾多輔助教學手段。教師采用多元手段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從多方面學習、理解知識,也有助于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1.借助現(xiàn)代科學技術,多角度展現(xiàn)知識

人的多元智能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多種智能共同作用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多項智能同時運作,能使學習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雷雨》時,課文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進行了描寫。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雷雨前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沒有一絲風的情景,先讓學生觀察圖,再說說看到了什么,然后回到課文找出課文中對應的描寫。因為有了具體的情景演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2.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多重感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段的學生來說,最能引起他們興趣的莫過于游戲。在課堂中適當插入游戲,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牢固地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生字的時候,尤其是碰到會意字,可以讓學生開展“我做,你猜”的游戲,一個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做出字形,讓同學猜。在這一過程中,既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又促進了學生身體運動智能、邏輯智能、人際交往智能等各項智能的發(fā)展。

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讓他們規(guī)規(guī)矩矩坐在教室聽40分鐘課是違背兒童天性的。如果在課堂上結合課文,讓他們開展活動和表演,教學一定會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寫話《夸夸我的家鄉(xiāng)特產(chǎn)》時,如果只是單純地教授學生寫作順序、修辭方法,學生必然會感到索然無味。如果在教學時,讓學生帶回來家鄉(xiāng)特產(chǎn),大家一起觀察品嘗,再寫下感受,就既讓他們在一系列感官參與中積累了寫作材料,又讓他們在把感受轉換成文字的過程中,開發(fā)了詞匯/語言智能、人際交往/社會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以及內(nèi)心/自省智能。

3.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自主選擇學習方式

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人的各項智能發(fā)展是不平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在學習中,教師不能要求學生用統(tǒng)一的方法學習統(tǒng)一的內(nèi)容,而是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nèi)容。如生字教學中,可以激勵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識記方法;在課文教學中,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選擇完成。在《我是小小演講家》一課中,我會讓學生復述課文,講講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而《我是小小表演家》一課中,我則會讓學生把課文內(nèi)容通過自己的加工,表演出來。學生能在學習中利用自己的特長,學習效率一定能提高。

三、設計多元作業(yè),多層次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我們給學生布置作業(yè),目的在于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yè)的固有內(nèi)容——抄寫、做習題,對于學生來說過于單調(diào)、繁瑣,學生常會馬虎應付了事,并不能真正達到布置作業(yè)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在作業(yè)設計中多動腦筋,多花心思,讓學生樂于做作業(yè),真正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有所收獲。例如教學《恐龍的滅絕》一文,課前可以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查找有關資料,學習課文后再找找各種滅絕原因說法的理論依據(jù),思考哪種說法最合理。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拓展了知識面,學習了搜集知識的方法,既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了鞏固,又讓教師從中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四、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多角度評價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牢記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長,因此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打擊他們的自信,磨滅他們的個性,把他們打造成千人一面的產(chǎn)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留心觀察每個學生的特長,哪怕他們只有一點長處,也要大力表揚,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要多表揚,多發(fā)現(xiàn)閃光點,讓他們樹立學習的目標,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不斷進步。

第3篇

關鍵詞:新概念 教育模式 教學手段

素質教育的提出,對于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對于我國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一種推動力。新概念教學的產(chǎn)生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發(fā)展。初中語文教育應該在堅持教育體制改革的理念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堅持新概念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在理念與實踐上的突破,本文從基本理論出發(fā),在各種層面上對新概念教育進行分析,最終提出新概念教育體制下的初中語文教育的基本路徑。

一、基本理論分析

1.新概念的基本含義

所謂的新概念是指人的一種思維與邏輯的宗臣,這種思維與邏輯在客觀上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同時能夠在感性上實現(xiàn)想理性判斷的飛躍,起到一種橋梁作用。在人類的發(fā)展過程中,能夠把所有的感官上的東西進行描述并加以概括,并在此基礎上對事物進行有效分類。同樣在處理問題上也能夠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遴選、分類、概括,這樣就自然形成一種邏輯,在理論上稱之為新概念。在教學實踐中,新概念的理論的應用隨處可見,但是卻缺少總結、缺少新的發(fā)現(xiàn)。知識簡單機械的總結,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突破,就有必要進行必要的邏輯分類,進而形成一種特殊的、實用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概念教學模式。

2.初中語文教學推行新概念方法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的知識構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所見到的效果并不明顯,具體分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從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方面來看

我們知道,我國長期以來都堅持的是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教育效果一切以學生的成績?yōu)楦军c和落腳點。教師在此過程中無限地強調(diào)智慧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建立和發(fā)展,禁錮了先進思維的演進,這在較大程度上對語文的教學形成了一定的障礙,同時,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2)從對初中語文的教學研究方面看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比較重視語文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注重語文教學的實際操作,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它往往忽視對教學新理念的指導或提煉,缺乏新意和創(chuàng)意因而收效甚微。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多停留在教學操作程序和方法研究上,且各學校大多處于分散的自發(fā)狀態(tài),許多教改重復進行,忽略了整體的聯(lián)系性和相關性,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從初中語文教學理論方面來看

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階段的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較多的,筆者認為最為重要的問題是缺乏正確的語文理論的指導,早期的語文并未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現(xiàn)階段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眾多的教學工作者每天面對的是學生的升學率以及教學的應試性,忽略了語文教學理論的研究加深,同時就缺乏了相應的語文教學指導思想的引導,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概念語文教學方法的誕生,這種科學的教學方式能夠彌補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理論上的缺乏,也同樣能夠豐富和發(fā)展初中語文的教學理論體系。

3.新概念語文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現(xiàn)階段,我國已經(jīng)形成了完善的教學體制,各個學科都能夠在自身的發(fā)展路徑上實現(xiàn)飛躍。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已經(jīng)存在,這為新概念教學方法的應用提供了新鮮的土壤;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組織在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總結了一套適合新概念教學方法得到落實的保障機制,在學校教育中同樣得到了有效的實驗。此外,一線教師的積極探索為學生能夠更早接受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提供了保障,這種探索是較為切合學生發(fā)展實際的,同時也是在教育體制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之內(nèi),種種情況表明,新概念教育體制下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新模式已經(jīng)具備了發(fā)展的空間結構,在推廣上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其現(xiàn)實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切實推行初中語文新概念教學模式的基本措施分析

在新概念情境下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應該與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運用先進的理論和發(fā)展模式,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對中學語文教育發(fā)展的極大推動作用。經(jīng)過教學實踐以及理論研究,筆者認為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有效分析:

1.建設學生為主題的教育模式

在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是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只是承擔了一定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的學習相對單調(diào),并且發(fā)展不自然,而現(xiàn)代教學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使其意志、品質、情感和行為能力獲得發(fā)展?!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教應為學服務。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我們知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在語文教學中表現(xiàn)的更加突出,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是,語文是學生接觸社會必然會應用到的知識。在認識社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巨大的作用。因此,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必要進行摒棄,實行新的教學模式。語文學習要重視課本內(nèi)外、課堂內(nèi)外、學校內(nèi)外的聯(lián)系,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廣泛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語文學習充滿生機和活力。

3.實現(xiàn)教學手段上的更新

第4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STEM;課堂教學

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教育領域的不斷突破,小學語文教育已經(jīng)成為當前廣受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一門課程。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課堂的教學質量,仍然是值得我們重點討論的問題。STE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shù)學(Mathematics)。而在本文研究中所引用的STEM教育,則是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shù)學的教育。這對于我們開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STEM學位人數(shù)也同樣是評價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如果能夠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其加以滲透和體現(xiàn),無疑是提升我國綜合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STEM教育概述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shù)學(Mathematics)四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因此我們在研究中可以將其等同于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的教學。不過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任何一門單獨的學科都難以為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足夠的支持,因此多學科協(xié)作就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提升受教育者的綜合素養(yǎng)是STEM教育的根本目標,但是當前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務界,都沒有形成一套能夠得到廣泛認可的STEM教育的概念體系。一般來說,對STEM教育的理解有以下三種認知:首先,認為STEM是一種典型的后設課程,也就是說相關學習者需要在完成STEM課程之外,繼續(xù)學習如何綜合性地使用這四門學科去解決問題;其次,認為STEM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教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課程,是對STEM知識的有機整合;最后一種觀點則認為,STEM是一種具有探究性特征的教學策略,它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利用STEM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

從以上三種觀點出發(fā),本文研究中將STEM界定為:STEM教育從本質上說是對STEM的綜合實踐,是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shù)學知識的相互聯(lián)系所形成的有機整體,對于學生的科學、工程、技術以及數(shù)學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特殊的積極意義,也是當前我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STEM 概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基于STEM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語文這門課程普遍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如果能夠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而善加引導,必然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STEM教學思想的滲透,成功地從多維度、多層次構建了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體系,并通過大量的動手實踐幫助學生掌握了課本內(nèi)容,同時也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了從多個角度認知、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滲透STEM教育思想,雖然從表面上看主要強調(diào)的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觀察能力的強化,但是在STEM概念下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我認為課堂教學目標完全沒有必要局限在這兩個方面。如果能夠幫助學生從更多角度去認知問題、解決問題,這不僅能夠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其他學科的滲透和融合,讓學生養(yǎng)成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STEM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世間萬物運轉的本質,而不必局限于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同時,對于教師來說,STEM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也同樣是提升課堂質量和對課堂教學節(jié)奏掌控能力的有效途徑,值得我們給予應有的關注和重視。

總之,只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內(nèi)容,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利用STEM教學思想,更是提升課堂整體教學質量的一劑良方,值得我們對其加以更為深入的探索。本文受到篇幅所限,僅做了較為表面的論述,并沒有對課堂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加以更為詳細的討論和介紹。但是筆者相信,將STEM教學思想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來,是有其必要性的。只要我們的一線教師能夠真正意義上把握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就一定能夠從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中獲益。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 “新概念閱讀” 閱讀教學 學術意義

曾祥芹先生不僅是文章學專家,而且是語文教育學專家。他致力于用閱讀學、文章學指導語文教學,“新概念閱讀”就是其語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靶赂拍铋喿x”是“閱讀”和“閱讀教學”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旨在對低質量、低效率的傳統(tǒng)閱讀觀念和傳統(tǒng)閱讀教學陋習進行大力改革,使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閱讀教學產(chǎn)生大的變化,對語文閱讀教學具有前瞻意義。

一、“新概念閱讀”的觀點

“新概念閱讀”強調(diào)閱讀的人文性和科學性,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性與思維性,意在對傳統(tǒng)閱讀所造成的“閱讀數(shù)量太少、閱讀速度太慢、閱讀效率太差、閱讀時間太浪費”局面進行匡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并實現(xiàn)由閱讀能力向寫作能力的遷移。具體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概念閱讀”的基本內(nèi)涵。曾祥芹先生認為,“閱讀過程”,包括“披文得意及物”三個階段,包含意化和物化的雙重轉化;閱讀過程有“感言辨體”、“入情得意”、“運思及物”三條基本規(guī)律,并可分別派生出“語境定義”、“意會神攝”、“經(jīng)驗匯兌”、“遵路識真”、“闡幽發(fā)微”、“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類化遷移”、“切己體察”等九項閱讀原則。因此,曾祥芹先生提出,“新概念閱讀”重在加強閱讀的科學性和人文性:一面擯棄“閱讀無學”的偏見,把閱讀看做是從文字作品中獲取知識、信息的一門科學技術。一面改變“被動接受”的舊習,將閱讀視為讀者對讀物主動重構、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質的精神生產(chǎn)過程。

第二,“新概念閱讀”的技能方法。曾祥芹先生從閱讀時效的角度,把“新概念閱讀”分為精讀、略讀、快讀三大技能。這個閱讀技法補充和發(fā)展了“讀法只有精讀、略讀兩種”的舊說法,強化了閱讀的效率意識。精讀法,即用朗讀方式,要求每分鐘讀250字以下,理解和記憶率達90%以上;略讀法,用默讀方式,要求每分鐘讀250―500字,理解和記憶率在80%左右;快讀法,用視讀方式,要求每分鐘讀500字以上,理解和記憶率在60%―70%。為訓練精讀、略讀、快讀這三大讀法,曾先生提出了經(jīng)驗匯兌法、不求甚解法和一目十行法來具體指導閱讀,以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經(jīng)驗匯兌法是指通過讀者與作者的經(jīng)驗交流達到對文本及其深層意義的理解;不求甚解讀書法是指不拘泥于一字一句,而是整體感知,先擴大知識面,搜集所需信息,只抓取基本思想內(nèi)容,以達到對文本主要精神的把握和體會;一目十行法旨在提高閱讀的速度,在保證閱讀的質量的前提下,快速把握文本的主要精神。

第三,“新概念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靶赂拍铋喿x教學”,就是自覺用閱讀學來指導閱讀教學,把閱讀科技轉化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精神生產(chǎn)力。針對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偏頗,曾祥芹先生提出:在閱讀教學目標上,要打破“語文純工具論”的迷信,克服“閱讀純技術論”的偏頗,真正實現(xiàn)閱讀教育的人文價值。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糾正純粹吸收的單程閱讀論,堅持內(nèi)外互動的“雙重轉化論”;超越“止于得意”的“半程閱讀論”,堅持“披文得意及物”的全程閱讀論。在閱讀教學策略上,應以閱讀能力訓練為中心展開教學,閱讀的人文精神必須滲透在閱讀能力訓練之中,要把隨意被動、違背閱讀規(guī)律的教學盲點,變成自覺主動、符合科技原理的閱讀教學亮點。在閱讀教學方法上,廢除以教師過多講解擠掉或取代學生獨立思考的講讀模式,建立班級閱讀教學中在教師導讀下以學生自讀為主的“議讀”機制。在閱讀教學媒體上,改變傳統(tǒng)的粉筆加黑板的單調(diào)模式,突破單純從紙本書上獲取知識信息的格局,進而學會從電子讀物上獲取知識信息的本領。在閱讀教學測試上,其內(nèi)容不應局限于閱讀知識和能力,而要兼顧閱讀知識、能力、態(tài)度、情感諸方面;其形式不應局限于書面,而要采用書面、口頭多種形式進行綜合考查;其題型不應讓標準化試題主宰,而要降低客觀性試題的比重,確立以主觀性試題為主。

二、“新概念閱讀”之于閱讀教學的意義

曾祥芹先生的“新概念閱讀”在閱讀教學與教學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其一,曾先生所創(chuàng)設的“新概念閱讀”開拓了閱讀學領域。傳統(tǒng)的閱讀學大多是教師對文本進行一字一句的解讀,肢解課文的講讀模式、“尸體解剖”式的課文形式分析,使本應充滿人文情趣的范文教學索然寡味,且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靶赂拍铋喿x”恰恰針對傳統(tǒng)閱讀的弊端,提出新的補充,開拓了閱讀學的領域。閱讀課不能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動情的文本感受,不能用教師既定的閱讀教案框限學生多樣的閱讀心得,必須引導大家一起挖掘課文的思想意蘊和文化內(nèi)涵,實現(xiàn)閱讀認知教學、智能訓練、人格教育的三統(tǒng)一。

其二,曾氏“新概念閱讀”是對閱讀學規(guī)律的總結,對閱讀教學具有指導作用。語文閱讀教學表現(xiàn)為“文―意―物”的過程。具體說,即從課文作品的語言文字出發(fā),沿著句、段、章、篇依次前進,回環(huán)解釋,整體辨識其體式,逐級理解其情意;再跳出文外,延及作者主體和事物客體,深思作品的社會歷史價值;最后將閱讀汲取的精神營養(yǎng),化為改造主客觀世界的自覺行動,才算達到閱讀的終點。

其三,曾氏“新概念閱讀”對閱讀教學具有前瞻性的意義。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教學“內(nèi)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視,而方法方面尤其應當注重”。但是在具體的閱讀和寫作的訓練中,寫作因有跡可尋被注意了,而與寫作同等重要的閱讀,卻因比較難以捉摸而被忽視了。直到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仍是以寫作指導為主,從課文預習、講讀到最后的練習,都著重于理解課文的“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而不是在深化閱讀的基礎上進而提高鑒賞及寫作的能力。閱讀,作為從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運用信息的心智技能,應是學習之母,教育之本。語文教學總要秉著語、文合一,以文為主的精神,堅持寫作以閱讀為基礎的原則,遵循以讀、寫帶動聽、說的訓練方略。因此曾先生認為,閱讀教學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這一觀點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

其四,“新概念閱讀”反映了曾先生的創(chuàng)新理念:目前,古代繁瑣解經(jīng)的遺風在現(xiàn)代閱讀教學的課堂上依舊陰魂不散:短課文又長又慢地講解,沒完沒了地賞析,屢改不正;只一味精讀的單調(diào)讀法至今未能得到豐富和發(fā)展;略讀、快讀方法一直遭到誤解,不能被大膽采用。而21世紀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文本讀物、電子讀物、多媒體等都提供了大量的閱讀信息,在傳統(tǒng)的精讀教學之外,還要使略讀與快讀并重。這樣,才有利于推進語文教學,才有利于學生高效率地博覽群書。

第6篇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定義及重要性

(1)情感教育的定義

情感教育是與認知教育相對的概念,是完整教育過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其實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良好、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并妥善處理好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使情感因素發(fā)揮出積極的作用,這一過程中既可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情感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教學策略。

(2)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所有的學習既是認知活動,又是情感活動。一個健康、向上的情感可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人精神飽滿??梢哉f,情感教育對語文教學具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符合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的要求。反之,如果沒有一個健康向上的情感,這樣極容易導致學生情緒低落,還會降低學生的智力,最終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情感教育有效地滲透在教學中,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與文章產(chǎn)生情感上的體驗,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對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為提升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引導,融入情感

課堂教學需要講究導入方式,尤其是語文課堂更應如此。語文教師應提煉出教學內(nèi)容中的所含的情感,讓初中生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寫作背景、思想歷程有透徹深刻的了解。語文教師應適當創(chuàng)設機會,并鼓勵學生嘗試扮演教材中角色,教師也應當善于傾聽學生意見,遵循初中生的認識規(guī)律,充分發(fā)掘學生內(nèi)心情感,讓初中生在角色扮演角色過程中深刻體會文章情感,教師應與學生及時進行溝通交流,并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和幫助,加強學生對已學內(nèi)容的體驗,引起師生的情感共鳴,達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目標,以促進學生的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并對初中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產(chǎn)生積極正向的深遠影響。初中語文教師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上肩負重要任務,有重大責任。

如學生在學習《最后一課》一文時,可以鼓勵學生對文章進行分角色扮演,使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情感,從而把握文章主旨思想,培養(yǎng)學生相應情感,達到初中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再如教師在講解《我的母親》一文時,初中語文教師應融入自己對母親的情感,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到母親以及沒母愛對人生的意義和影響。

三、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情感

語文教學更需要結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和先進的教學設備來制造情景。比如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創(chuàng)作一個最佳的語文教學情景。多媒體的運用在帶來方便的同時,還能使呈現(xiàn)效果更加貼近。它是通過圖片和聲音等使情景得到還原,再經(jīng)過特殊的情景設定便可以令學生身臨其境,真真切切的感受當中情感。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既打造了和諧的學習氣氛,更快的帶動學生進入狀態(tài),而且在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方面也有很大幫助。經(jīng)過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景體驗,可以不斷地強化自我意識,由此收獲的效果也更為顯著。

四、注重實踐,培養(yǎng)真情實感

語文重在參與和實踐,并且其宗旨也是重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人文意識。語文能力的日積月累,一方面來自于課堂上,但是大多數(shù)是來自對課余生活的觀察和感悟。所以,對待初中語文教學的方法是,加強指導學生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的交流與觀察,利用好各方面的有利資源,增加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更多的創(chuàng)造可參與的良好語文實踐機會,從而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由此得到的情感也更加真實。

五、充分利用課本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情感

學生作為學習中的主體,要想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目的,學習主體必須要帶著較高的積極性,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并積極配合教師教學,在課堂上積極和教師交流和溝通。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的鼓勵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初中語文課堂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很多情況下是以閱讀課文來實現(xiàn)的,課本中的每一詞句都經(jīng)過作者的反復琢磨,因此每一句帶有濃厚的情感特色,文章的情感通過直接帶有感情的閱讀是一種直接情感教育方式,如學生帶有濃厚的情感閱讀文章和詩篇等,教師也可以通過有感情的示范讓學生跟讀,通過閱讀來快速的實現(xiàn)感情與感情的傳遞,從而讓學生了解當時作者的感受,如有的作者是懷才不遇、有的是背井離鄉(xiāng)、有的生活所迫等,這些都是特定環(huán)境下作者流露的真實情感,教師就是要讓學生去體會這種真實的情感。例如《石壕吏》一詩,源于杜甫在石壕吏投村的所見所聞,詩中每一句都飽含著豐富的情感,突出了在當時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下人們的凄慘生活,對此教師可以帶有感情的示范閱讀,閱讀后再為學生講解全詩的意思,通過悲慘的事件勾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能夠更深入理解作者對當時環(huán)境的控訴。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我國初中語文教育課程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是必然趨勢。教師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打破傳統(tǒng)思維,重點對學生情感進行培養(yǎng),從而整體提升語文教學成果,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04):22-23

第7篇

【關鍵詞】校本教研;理念;特征;要求

新一輪課程改革帶來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體現(xiàn)地域特色、體現(xiàn)學校之長的校本教研逐漸成為廣大初中語文教師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校本教研作為提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首選策略,其重要性正日益突出。語文校本教研是指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內(nèi)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nèi)容,以語文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為研究目所開展的語文教學行動研究活動。如何保障校本語文教研科學有效地運行,充分發(fā)揮其對語文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支撐作用,是一個需要在理論上不斷總結和實踐中深入探索的問題。

校本語文教學研究,無論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活動,還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機制,其直接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其核心是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的身心健全發(fā)展,這是體現(xiàn)學校辦學水平的主要內(nèi)容。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全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及教育觀念的轉變,激發(fā)教師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研究的興趣,增強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和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意識,使教師能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變和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明確語文校本教研的理念

著名語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說:“說千道萬,思想轉變?!敝挥袑W校里從管理者到全體語文教師,真正牢固形成了正確的校本教研觀,深刻認識其概念含義、基本特性、價值意義之后,才能形成學校整體發(fā)展需要、學科研究需要、學生發(fā)展需要與教師專業(yè)成長需要有機結合的良性循環(huán),使語文校本教研逐漸成為一種內(nèi)在需要,而不是額外的負擔。

1、確信初中語文校本教研是時勢所趨的。順應社會發(fā)展形勢和實際,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自主性逐漸加強?!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nèi)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痹诮逃枷肴諠u科學務實、素質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發(fā)注重師資優(yōu)勢整合的大背景下,以“為了學校,基于學校,以校為本”為基本特征的語文校本教研能在無須更多投入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升本校語文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改進語文教育的全過程,改善學生語文學習效果,最終有效地提高本校語文教育的質量。

2、確信初中語文校本教研是切實有效的。與傳統(tǒng)的研究方式相比,它具有如下特性:一是校本性,因為是從本校的學情實際出發(fā),以解決本校面臨的實際問題為目的,由本校語文教師為研究主體,研究可以長期經(jīng)常性的進行;二是科研性,一旦找準本校語文教學研究的定位,選好課題和切入點,擬訂出近、中、遠期規(guī)劃,并持之以恒地開展科研活動,應當有較顯著的收效;三是人本性,因為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為基礎的,把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放在首位,這與師生自我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不謀而合;四是牽引性,以教學研究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語文教學的各種因素的研究,逐漸解決本校語文教育發(fā)展的障礙,有效地改善語文教學現(xiàn)狀;五是依托性,省、市、區(qū)各級專業(yè)教研員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掌握上、教科研操作的基本規(guī)范上、學科教學的把握上擁有優(yōu)勢,而基層語文教師在教學經(jīng)驗上具有優(yōu)勢,優(yōu)勢互補必將很好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掌握語文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首先,語文校本教學研究必須立足課堂。問題源自鮮活的課堂教學實踐,問題的探析融合于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問題的化解也歸宿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提升。 其次,語文校本教學研究必須面向學生。即研究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乃至教育活動中的特殊形態(tài),研究其參與深度、參與質量和人格品質的發(fā)展狀態(tài),研究學生如何“建構”知識而不是知識如何去“整合”學生。 最后,語文校本教學研究必須珍視經(jīng)驗、注重反思。教師在課堂教學特殊情境中所積累起來的感性經(jīng)驗,往往包蘊著值得回味的教研價值,需要教研主體梳理、分析、感悟、升華。這中間,教師自身多層面、多角度的“反思”,是開掘研究資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

三、體現(xiàn)語文校本教研的特色

1、抓住一個重點。即聚焦課堂教學,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課堂教學既是校本教研的出發(fā)點,也是生長點和落腳點。全校語文組上下要始終把課堂教學作為核心和關鍵,多形式多層次組織開展校本教研,使之鮮活生動,不僅能吸引教師積極參與,而且使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真正得到“實惠”。

2、落實三個著力點。組織好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動,把著力點放在生動靈活的教研活動質量上,以好的效果吸引教師積極參與;其次要把著力點放在組織引領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和同伴在積極互動中解決問題,提高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三要把每一次活動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時轉化并服務于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