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0:30
序論:在您撰寫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質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 政治課 實施 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9-0134-01
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行體會、檢驗、總結以及獲取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心理的過程,而整個學習活動是一個認知的提高、情感的形成和意志鍛煉的綜合活動,而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和情景下才能被激發(fā)出來,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情景可以激發(fā)學生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的學習精神,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只是教育學生循規(guī)蹈矩,按照傳統(tǒng)的要求做人,限制了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造成學生思想的閉塞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當前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什么樣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他們達到什么樣的道德標準,應引起各位政治課教師的重視和注意,筆者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淺論政治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施。
一 教師在教學中應選取生活中的事例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實施教學
思想品德來源于生活,品德教育是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品德內化不是憑空實現(xiàn)的,而是要以一定的教學內容作為引導逐漸形成的,教學內容越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道德觀念越容易被學生接受、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選擇教育內容上要做到不脫離課標,不拘泥于教材,讓思想品德走進社會生活,讓社會生活走進課堂。(1)在課堂教學中要選取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把生活中的感受與體驗真誠地表達出來,為了使學生能夠獲得真實的感受,政治課教材采用了大量真實反映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照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都能在書本上體現(xiàn),都走進了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書中的真實材料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真正有很多高尚的品德,從而把那種高尚的品德內化并形成自己的品德,從而也證明了課堂的活動其實也就是生活的再現(xiàn)。(2)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發(fā)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實施教學,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充實教學內容和拓展教學空間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政治課的教學中要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通過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jīng)驗,形成了相應的生活態(tài)度和一定的能力,而中學思想政治課正是在這樣的發(fā)展基礎上設想和建構的,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繼續(xù)教育和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所以教師一定要善于發(fā)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從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來實施教學,從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
二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合作精神,以達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養(yǎng)科學精神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敢說真話、敢于質疑問題、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即追求真理的精神,而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就是缺少這種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往往只是要求學生循規(guī)蹈矩,按照課本上說的去理解、去掌握,很少考慮學生的想法和學生對問題本身的質疑,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這種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會造成學生迷信、盲從和不敢說真話,因此在當今的社會發(fā)展時期,講究的是科學,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把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作為政治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當今社會既需要競爭也需要合作,競爭和合作相互依存,競爭力離不開合作,合作離不開競爭,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大的工程的完成,都是不同部門相互合作后才取得的結果,因此,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合作,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人與人之間是否善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關鍵,現(xiàn)在的中學生出現(xiàn)了為競爭而競爭的思想,很少進行合作學習,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品德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對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很有幫助,教師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成、課程資源的選取等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合作精神為出發(fā)點,開發(fā)學生潛能的思想品質,激發(fā)他們以事實為依據(jù)的科學精神,達到多類型、多層次進行合作的目的,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
素質教育是追求教育教學質量的教育,主戰(zhàn)場是課堂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在教育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制定具體的舉措和做法,才能真正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
采用新奇的開頭,啟迪學生思維
1. 重視教學開頭的藝術,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豐富聯(lián)想,而且可以使學生從美的感受中得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角果??蛇\用奇聞入題,疑問開頭,也可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或名言、或警句、或詩詞等開頭。這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他們在強烈求知欲的驅使下去看書,去思考,不僅掌握了基本知識,而且受到了教育。
2. 運用生動事例,誘導學生分析
思想品德課教材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乏味,理論色彩較濃厚,而學生不喜歡空洞的說教。因此,教師在新課教學中,一定要根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善于把握教材中較淺顯的或較艱深的內容,學生較感興趣的與較乏味的內容,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并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各種興趣因素,調控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講解政治概念、原理、觀點時,選擇事例形象生動。在新課教學時,可結合教材選用成語、格言、諺語或有趣的寓言、歷史故事,運用掛圖、算帳、對比、恰當?shù)谋扔鞯?也可引入豐富的資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
3. 研究語言技巧,增強教學效果
寓言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之一。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研究課堂教學的語言技巧,導語要自然流暢,凝煉生動,要有引人入勝的魅力。講解要自然、形象、生動、深刻,有時如高山流水,昂揚激越;有時如潺潺小溪,娓娓道來。雖風格不同,但皆可收到異曲同工之妙。發(fā)問要有目的性、啟發(fā)性和激勵性,問前精心設計,問中適度引導,問后正確評價,課堂小結要全面準確,提綱挈領,條理清楚,便于記憶。幽默的語言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笑聲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受到教育。
4. 加強指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還能避免師生的無效勞動。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一要導讀,對學生的讀書進行指導,要求有目的、有重點地閱讀;二要導思,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對重點內容、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產(chǎn)生疑問,并鉆研解決問題;三要導練,指導學生進行必要的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培養(yǎng)分析、實踐能力的目的。四要導總,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總結、歸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知識結構,使已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從而使學生提高概括、綜合、揭示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等抽象思維的能力。
二、 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智能結構
思想品德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從認識和智力的開發(fā)來說,學生既是認識的主體,又是發(fā)展的主體;從思想品德教育來說,學生既是受教育的主體,又是健康成長的主體。激勵、喚醒、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可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從而實現(xiàn)“不教而學”。
在教學實踐中盡可能創(chuàng)設民主教學的氛圍,變一言堂為群言堂,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課堂教學中師生處于平等地位,可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生問生答,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意識、獨立思考的精神得到發(fā)揮。
根據(jù)初中生思想活躍、表現(xiàn)欲強的特點,可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首先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交給學生,讓他們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疑點,讓小組之間相互質疑,對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安排小組討論并推薦小組代表在全班發(fā)言釋疑,在班級討論中,讓學生各抒己見,允許不同意見、觀點的交鋒,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對學生認識模糊的問題,教師才精講,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梢允箤W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在每一課教學結束后,都讓學生人人動手,去串聯(lián)和整理本課的知識,制成圖表、以便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課的知識體系、結構脈絡。為鞏固知識,可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選編多樣的練習,開展搶答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三、 導向行為規(guī)范,優(yōu)化品德課與人的功能
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總的來說,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和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懂,更重要的是實踐,做到知行一致,學用結合。因此,必須在課外針對學生的各種思想狀況,加強各種生動活潑的行為教育。
首先,行為作業(yè)是在教師、家長、同學等監(jiān)督的情況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yè)。行為作業(yè)突破了思想品德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適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布置行為作業(yè)是,要結合課本知識,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fā),既有針對性,又有教育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實施;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1297(2013)02-0070-01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它不僅關系到教育改革的成敗,而且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將來。思想品德課作為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應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功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認識:
一 素質教育必須把思想品德素質、道德素質放在首位,加強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yǎng)人才的問題,我國教育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教育,其目的是為社會主義服務。因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培養(yǎng)的人能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要求和祖國未來發(fā)展需要,這是當前教育工作必須首先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而要解決這個根本性的問題,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從小就樹立起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去學習如何做人,學會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合格公民。為此,應主要加強以下兩個方面的教育:
1.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基礎性作用,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
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無產(chǎn)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教育學生尊重科學、相信科學,相信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么超自然、超人間的神,相信社會發(fā)展的客觀性及其內在規(guī)律性,提高學生辨別大是大非的能力,使學生從本質上認清封建迷信等各種的實質,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自覺做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興旺,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全面實現(xiàn)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和優(yōu)勢也才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才能真正實現(xiàn)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2.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教育的導向作用,加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我國公民特別是青年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品德工作,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做人并做一個對社會、家庭和個人都有責任感的人,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做一個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梢姡瑢騿栴}是決定受教育者朝什么方向發(fā)展、為誰服務的重大問題,而導向作用則是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一個獨特的作用。
二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振興,歸根到底取決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國民素質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其中思想品德素質是國民素質的核心和靈魂,是培養(yǎng)教育合格公民的重要保證和重要條件。既然人的素質是多方面的,智育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而學習好并不等于一切都好,成績考得高并不等于素質就高、能力就強,知識掌握的多少、深淺與能力、素質是不能劃等號的。而在過去“應試教育”的情況下,學生和家長的喜和憂、樂與悲,以及學校一切活動的中心,都是圍繞著“考試”、“分數(shù)”進行的,從而把教育教學工作引入了一條死胡同:教學上,死板、教條、搞題海戰(zhàn)術;學習上,使學生只知道埋頭于書本、做題,沒有應變能力,缺乏青少年學生應有的活力。為此,我們必須克服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樹立圍繞“能力”、“素質”進行教學的新觀念。
1.樹立現(xiàn)代教學觀。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要變強調知識的量為強調知識的質;變強調學習的結果為強調學習的過程;變強調記憶為強調思維;變強調學會為強調會學;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變授之以點為點、線、面結合;變信息單向傳遞為信息雙向傳遞;變只重教師的教法為注重師生共同合作的方法等。這樣既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大大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加強教育教學研究。真正做到向45分鐘要質量,是加強教學研究的目的和歸宿。為此,思想品德課教師應積極搞好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活動,深入開展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生“會學”、“會用”上下功夫,以期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否則,不深入研究教材大綱、教法,不去總結探索教學規(guī)律,而只是為教而教,必然會導致思想品德課育人功能的喪失。
三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敢于創(chuàng)新,加強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社會主義覺悟、主動精神、健全人格、科學思維、自我教育能力、善于學習創(chuàng)造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一代。為了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這一基本任務,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我們應緊緊抓住青少年學生時期這一形成創(chuàng)新基本品質的最佳時機。在學生中開展以主體性教育為紐帶的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向、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造技能、創(chuàng)造人格,力爭在全面完成教育教學大綱的同時,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
素質教育是一個關于教育的現(xiàn)在和未來的、具有深刻內涵的話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也就會越來越深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就越能得心應手地去操作、去運用,從而使我們真正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有的放矢地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去教學、去管理,使學生能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人格得以完善、能力得以提高、技能更加巧妙、素質更加全面,展現(xiàn)充分的自我。
參考文獻
[1] 胡志英.初中政治課素質教育的實施[J].讀與寫(教師教育),2008(04)
【關鍵詞】寄宿制;思想品德;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5
1 引言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基礎保障。思想品德教育包含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與文明行為教育、遵紀守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學生高尚品德的養(yǎng)成,需要以正確的認知為基礎,良好的行為為實踐,其實質是健康、積極、向上的知行統(tǒng)一的過程。家庭因素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與教育方式能夠直接影響學生“三觀”的形成。但在寄宿制學校中,學生長期離開家庭和父母親人,正常的家庭教育活動無法展開,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由于學生眾多,教師也無法逐一對學生進行周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得不到很好的引導,處于一個自我形成與發(fā)展的狀態(tài)。
2 寄宿制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寄宿制學校中,當前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如下問題:第一,學校教師并不是全部都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多數(shù)教師都在全力以赴地抓教學質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除了班主任在抓,很少有人關注;第二,沒有形成多元評價體系,學生不能從評價中獲得成功、成長的快樂;第三,學校結合上級部門要求,會開展一些時令性的教育活動,但局限性較大,而且活動多流于形式,還有更廣闊的思想品德教育空間有待開辟。
3 寄宿制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與實踐
3.1 做好學生常規(guī)管理,抓好三支隊伍建設
班主任、生活教師和共青團監(jiān)督崗,是寄宿制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中要抓的主要方面,如果要提升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效果與質量,就必須要在實際工作中充分調動并全面激活這三支隊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持久地發(fā)揮他們的能動作用。
(1)加強學生的個體管理,建立全面的管理和考評制度,營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圍。除了正常的學習和紀律方面的管理外,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常規(guī)管理還應包括發(fā)型著裝、生活紀律、就餐秩序、生活區(qū)衛(wèi)生等。首先應結合實際,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和考評制度,做好及時的檢查反饋和整改;并根據(jù)考評制度對逐一項量化,做好表彰獎勵與違規(guī)處罰,最后,每月一匯總,對違紀嚴重的進行處理,對優(yōu)秀學生予以表彰。
(2)加強班級管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教育權利還給每一個學生,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參與能力,使學生得以自由、健康的成長。班主任應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應少說多做,不講空話套話,多做實事,通過召開民主班會、民主家委會、民主評議等方式來解決班級事務,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調動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努力做到班級事務讓學生知情,讓學生做主,由學生管理,請學生監(jiān)督,讓學生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要注意語氣、態(tài)度,一視同仁、公平公正,才會讓學生心服口服,自覺地去承認錯誤并改正。
(3)重視生活區(qū)管理,依靠規(guī)范而科學的管理,向學生及家長提供優(yōu)質服務。生活區(qū)的管理是寄宿制學校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區(qū)域,首先需從生活教師中選聘工作責任心強、業(yè)務素質好的教師擔任生活部主任,組建生活區(qū)管理團隊,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活教師的崗位職責和考評細則,不斷加強培訓,提升生活教師的素質,并建立健全考評機制。定期召開班主任、生活部的工作交流會議,及時反饋,將班主任的考核與深入生活區(qū)解決實際問題的考核相結合,提高生活區(qū)的管理力度,依靠規(guī)范而科學的管理,向學生及家長提供優(yōu)質服務。
(4)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育人是校園文化最主要的功能。因此,寄宿制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和結合好區(qū)域特色和地域優(yōu)勢,投入必要的物力、財力、人力,搞好校園文化建設。文化娛樂場館和課外活動要全方位地向學生開放,書法、繪畫、器樂、合唱、舞蹈、棋類、特色跳繩、抖空竹、地書字等興趣小組有序地開展,以滿足學生娛樂、參與、創(chuàng)造的欲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3.2 加強校內外聯(lián)系,整合資源鞏固思想品德教育成果
要鞏固好學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離不開家庭與社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寄宿制學??赏ㄟ^如下方式,來鞏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成果。
(1)家長會。家長會能增進教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了解和信任,讓家長對學校、教師和自己的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認識,從而提高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藝術性和效果。
(2)“校訊通”。教師利用“校訊通”系統(tǒng),可將學生在學校的思想表現(xiàn)情況、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和臨時通知等反饋給家長,讓家長能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同時,學校也需要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長,得到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高度熟練、真才實學、有本領、有技術、手藝高超、實事求是、不辭勞苦――這才是最吸引孩子們的東西?!弊鳛樗枷肫返陆逃ぷ髡?,必須要從自身做起,不斷鉆研業(yè)務知識,加強自身修養(yǎng),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從而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去感染學生。精通教學業(yè)務,不僅可以使教師學生產(chǎn)生一種熱愛科學、不斷進取的潛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可以使教師本人對學生保持著一種源于科學、源于知識、源于專業(yè)的人格魅力。
3.4 不斷創(chuàng)新,健全思想品德教育評價機制
首先,評價要體現(xiàn)出動態(tài)性。可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有效結合。形成性評價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隨時進行,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改進;同時一學期進行一次總結性評價,有助于對學生的道德價值進行判斷。其次,整個評價過程要科學。評價的整個過程應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為輔。再次,評價要體現(xiàn)出主體性。評價要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這樣評價過程也是學生自我分析、自我認識、自我完善的過程。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思想道德品質教育; 創(chuàng)新; 師德; 專業(yè)水平; 育人魅力
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實施,教師是主導,是主導,是關鍵,是核心,要發(fā)揮楷模作用。首先要求教師既要有較高的道德情操,又要有獻身教育事業(yè)的品德素質;既要有現(xiàn)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識技能,又要具備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實踐知識;既要學習、總結、借鑒別人成功經(jīng)驗,又要敢說、敢做、敢創(chuàng)新。在探索實施道德教育的途徑中,要做到能文能武,要善于總結,勇于開拓,為推動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不懈努力。
一、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工作要不斷創(chuàng)新
第一、觀念創(chuàng)新。就學校的領導來說:一是增強服務意識。學校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的意識,淡化層級觀念,強化服務觀念,簡化手續(xù),提高服務質量,真誠為每一個教職工提供關愛和服務,突出人文關懷。要經(jīng)常到教職工中調查了解他們生活、工作、學習、思想和家庭情況,幫助教職工解決當前的主要各種問題和困難,使思想政治工作步入人性化、服務化管理軌道,真正體現(xiàn)出事業(yè)留人、感情留人、真誠留人,形成用一流的服務留住教師、留住人心的校園風氣。二是以人為本,注重教職工的個性發(fā)展。人是最為能動的力量,學校興旺的根本在于教師,教師是學校的主體力量。同時,學校又是教師賴以生存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出成果的地方。教師職業(yè)需要特殊的學習、工作、生活環(huán)境。三是增強法治意識。要充分發(fā)揮法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把教職工思想政治納入法制軌道,使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法可依,依法開展,形成依法治教、依法從教、依法執(zhí)教的良好氛圍。
第二、方法創(chuàng)新。就學校的教師來說:一是由經(jīng)驗型教學方法向科學型教育方法轉變。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逐步由靜態(tài)的、狹隘的、封閉的思維方式向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的、開放的思維方式轉變,當今的學生眼界更寬,思維更加活躍,思想情況也更加復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須由經(jīng)驗型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科學型的思想政治方法轉變。二是由灌輸型教育方法向交流型教育方法轉變。使思想教育工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理解人,理解人,關心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激發(fā)受教育者參與、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三是由單純說教方法向多種載體傳播教學轉變。在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要系統(tǒng)地運用多種多樣的載體來做好說服、教育、引導工作,以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滲透性和感染性。四是由單一型方法向綜合型方法轉變。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鍛的實際出發(fā),從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fā),立足于團結的力量,堅持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教育與管理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從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真正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fā)揮好。
二、教師的師德要起表率作用
在教師為學生樹立的道德榜樣中,教師自身的行為示范對學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特別強調教師在言行舉止上起表率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
1.服務精神。 教師向社會和個人提供教育服務,教師的工作實際上是一種服務性工作。學生是教師的教育對象,也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又是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的關系。因此,教師的師德特別強調為學生服務的精神。教育服務的公共性,還要求教師對服務對象一視同仁,不容許教師出于個人的好惡不公平地對待任何學生。
2.奉獻精神。 要求教師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勇于奉獻,甘為人梯,在必要時可以無條件地犧牲個人利益,服從或服務于集體或服務對象的利益。
3.敬業(yè)精神。 教育服務和其他服務一樣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它為教育團隊和個人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對于教師來說,教育工作不僅是一種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熬礃I(yè)精神”意味著教師必須竭盡全力提高執(zhí)業(yè)標準,促進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
4.團隊精神或協(xié)作精神。 在教育領域,由于服務面廣,且長期采取集體教育形式,內部職能分工較細,教師個人幾乎已難以對學生進行全程指導,教育服務基本屬于團體服務。因此,教師不但要與同事和睦相處,而且要團結一致,相互協(xié)作?!皥F隊精神”和“協(xié)作精神”是現(xiàn)代教育固有的特質。
5.以身作則。 教育服務有其獨特性,教師運用自己全部的素養(yǎng)特別是道德素養(yǎng),向學生提供服務。如果說大部分教學服務屬于技術的話,那么教育服務歸根結底是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不斷發(fā)揮楷模作用,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為人師表”。
社會輿論經(jīng)常把“敬業(yè)精神”、“服務精神”、“奉獻精神”、“以身作則”,看成教師個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其實不然。這些都是教師的職業(yè)美德,而不是教師的個人美德。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道德水平,是教師的職業(yè)特色所致。
三、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水平和育人的魅力
教師要具有新的科學觀念和新的文化知識面,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發(fā)揮育人的魅力。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在學習中,學生大都處于被動狀態(tài),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教師講什么就學什么,教師的板書一字不漏抄下來有作業(yè)就完成作業(yè),沒有作業(yè)就不知道該干什么了。不會評價自己的學習,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不僅會使學生個性品質上形成依賴、封閉、缺乏自信自立的心理狀態(tài),而且影響著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為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自學,會讀書。比如,教材體現(xiàn)了教學大綱思維邏輯和思想教育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引導學生課前閱讀教材,養(yǎng)成看書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針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xiàn)的讀不慣、讀不細、讀不懂等問題,要求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明確的重點、難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引導學生,做好以下工作:(1)通讀。新課前,及時布置預習提綱和思考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通讀本課內容,大致了解知識結構和要點,疑難處做記號或擬問題為課堂學習做準備:(2)詳讀。要求將現(xiàn)象和概念規(guī)律聯(lián)系起來,逐句細讀,多思,將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對比抓住實質,了解知識來龍去脈,對基本概念了解表達方式和清楚應用范圍和條件,反思多問,從不同角度思考;(3)精讀。弄清重點字句,懂得術語涵義,把概念和規(guī)律活化,達到見“物”明其“理”,“知理”聯(lián)系“物”,靈活地將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閱讀時注意層次,由粗到細、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由現(xiàn)象到概念和規(guī)律,經(jīng)過閱讀,復習階段達到對教材基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今后獨立有效地從浩瀚的書海中尋找和獵取必要知識,打開知識寶庫的能力。
關鍵詞: 思想品德課教學 時事教育 方法
時事政治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科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親社會情感,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時事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教學內容,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平時不注重時事教育,只是在臨考前才找些時事資料對學生實施惡補,不僅使學生對重大時事一知半解,加重學生臨考前的學習負擔,更不利于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如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實施時事教育呢?我摸索出了一些方式方法,總結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取得了一定成效,現(xiàn)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激發(fā)學生的時事學習興趣與習慣
如何使學生對時事做到好學、樂學,是他們學好時事的前提。我們應當認識到,雖然一些時事錯綜復雜,但并非枯燥乏味。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獨立意識逐步增強,對新鮮事物的接收與判斷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分析與見解,這就為他們學習時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這個階段如果能激發(fā)他們的時事學習興趣,養(yǎng)成學習時事的良好習慣,就能對以后的學習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
1.加大對學生時事學習的宣傳力度。通過日常宣傳,學生認識到時事是思想品德學習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及時了解相應的時事,對于平時的學習、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能提高思想品德考試成績。只要學生對時事學習引起足夠的重視,就能由一定的壓力變?yōu)閯恿?主動接觸時事、了解時事。
2.鼓勵學生全方位地接觸時事。學生能接觸時事的機會很多,如電視、廣播、網(wǎng)絡、報刊雜志、學校櫥窗板報等。教師要教導學生在接觸這些媒體時要養(yǎng)成學習新聞的習慣,并向學生推薦一些重要的新聞欄目,如電視中的新聞聯(lián)播、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1+1、海峽兩岸等,廣播中的新聞和報紙摘要、新聞縱橫等,網(wǎng)絡中的新華網(wǎng)、中國新聞網(wǎng)、鳳凰網(wǎng)等。另外,教師要及時更換學校櫥窗里的報紙,在班板報中設時事專欄等,以對學生的視覺、聽覺神經(jīng)進行全方位的轟炸,使接觸時事成為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久而久之,學生定會對當前國內外發(fā)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時事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從而順手拈來地靈活運用這些時事。
3.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為了考出好的成績,很多家長對子女都很嚴,包括嚴格控制他們看電視與上網(wǎng)的時間與內容。所以在家長會上,教師要就學生的時事學習向家長作出說明,要求家長給予配合與監(jiān)督。實踐證明,絕大多數(shù)家長做得都非常到位,鼓勵子女學習新聞知識。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緊密結合下,學生學習時事有了一塊新天地。
二、加大在日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時事滲透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融入時事,使思想品德知識與時事有機地結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學習到時事知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1.將思品課堂作為時事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將時事內容與課本知識相結合,這完全符合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通過時事佐例,不僅能使學生在課上接觸到時事內容,而且能將課本知識講得透徹深入,更能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運用課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謂一舉三得。
2.開展課上“三分鐘”新聞活動。組織班內學生,在思品課前三分鐘,輪流主持,讓學生收集、整理時事資料并對其進行講解與分析,突出時事的時效性與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3.加大對學生時事問題的練習力度。做練習不僅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練習內容的質量,對學生的練習效果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將相應的時事設計到題目當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知積來分析得出答案;或設計出問題,要求學生舉出相應的時事進行佐證,使練習更具開放性、新穎性、操作性與效益性,一改練習題枯燥乏味的特點,讓學生喜歡做,起到充分鍛煉學生多方面能力的作用。
三、開展多彩的課外時事學習活動
開展多彩的時事課外活動,能夠活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活動中使學生的時事知識得到解決補充,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練,可謂一舉多得。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的活動方式。
1.在班內成立相應的時事學習小組。在日學教學中發(fā)現(xiàn),班內總有幾個學生對時事有濃厚的興趣與深刻的見解。我因此將每個班分為若干時事學習小組,并由這些“思想品德專家”擔任組長,由思想品德教師指導,定期進行學習,通過榜樣與言傳身教作用來感染與帶動“時事后進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長他們的時事知識,達到“近朱者赤”的理想效果。
2.舉辦時事競賽。以年級為單位,在學期中后期舉辦。首先在各班通過筆試的方式選拔若干時事骨干組成班代表隊,通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在學校舉行年級公開競賽。通過必答、抽答與搶答,決出各年級優(yōu)勝班級體及優(yōu)秀隊員。雖然教師在組織、題目設置與比賽中都要有很大的付出,但無論是參賽者還是觀眾,在比賽中都能有很大的收獲。
3.舉辦時事征文活動。這項活動涉及的學生面廣、知識層面深,讓學生就重大時事進行表述并聯(lián)系實際加以分析探討,對學生深入認識時事具有良好的作用。比如2009年10月份,學校思想品德組與語文組共同組織的以“祖國60周年慶典”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學生參與率達到9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就此試談幾點看法與同行商榷。
第一,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統(tǒng)一性。
首先,傳授知識的過程和思想品德教育過程共存在于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不僅要傳授知識,同時還要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世界觀的基礎,以及促使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發(fā)展。知識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思想品德是在認識過程中產(chǎn)生的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和形成的心理個性,兩者是同一事物的兩個側面。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統(tǒng)一,而實現(xiàn)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其次,傳授知識過程與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相互滲透的。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要解決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問題,而態(tài)度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學生正是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態(tài)度;傳授知識過程中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育的保證。
傳授知識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任課教師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按各科自身的教學特點,自覺地、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使學生養(yǎng)成文明行為習慣。
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浸透知識傳授。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不能離開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
第二,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差異性。
首先,從二者形式而言,傳授知識是依據(jù)知識本身的系統(tǒng)性,結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程度、接受能力,使學生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由表及里地掌握知識的過程。
以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廣度與深度來判斷智育高低,具有相對穩(wěn)步發(fā)展屬性。
思想品德教育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轉化的過程。四種基本因素的協(xié)調與平衡的過程意味著反復,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的反復是在新的基礎上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反復屬性。
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共同存在于同一教學過程,但是,同一教學過程中的兩個不同側面并不是完全同步發(fā)展,往往出現(xiàn)“智高德劣”或“智低德優(yōu)”的現(xiàn)象。
其次,知識內容直接受生產(chǎn)力的制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受生產(chǎn)力水平?jīng)Q定的生產(chǎn)關系制約,反映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觀點,因此帶有一定的階級性。
第三,正確認識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問題。
在教育實踐中,有人認為“學生的知識學多了,自然明事理”。這種教學態(tài)度強調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統(tǒng)一性,但是,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還存在差異性。知、情、意三種因素可以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實現(xiàn),道德行為則要求進行行為訓練,一般內容包括:道德動機的激發(fā),道德行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道德意志的培養(yǎng)?!皩W生的知識學多了,自然明事理”的錯誤認識片面夸大思想品德結構中的道德認識,抹煞了道德為行訓練的作用,教育結果往往出現(xiàn)言行脫節(jié),道理會講,但實際道德行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