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公園景觀綠化設計范文

時間:2023-09-26 17:29:11

序論:在您撰寫公園景觀綠化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公園景觀綠化設計

第1篇

關鍵詞:公園;休閑;健身;景觀綠地;自然生態(tài)

1 概況

蘇州寶帶公園規(guī)劃范圍為東起吳東路、北起東方大道、西南至京杭大運河,總面積約9.58萬m2。

2 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地塑造蘇州吳中區(qū)中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風貌和特色,本公園規(guī)劃以生態(tài)、人文為前提,山、水、木的模式進行擴展,加強外部空間的和諧統(tǒng)一,以完善的古城風貌,提升區(qū)城形象。處理好近期建設和遠期發(fā)展的關系,體現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3 設計理念

①以河岸綠化為主線,以景觀區(qū)域為節(jié)心,將點、線、面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具有自然風貌的、休閑活動的生態(tài)城市公園。②針對本公園不同區(qū)域作分區(qū)和組景,形成區(qū)域的景觀特色。優(yōu)化古城和城市建設,與古城區(qū)形成動靜皆備的環(huán)境特色。③以豐富的造園手法,營造綠色的氛圍,創(chuàng)造優(yōu)美舒適的自然環(huán)境,合理安排游憩設施,豐富和滿足市民休閑娛樂及運動的需要。④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綠化為主,充分利用現狀地形,突出要點,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4 景觀分析

本園的主題是:“秀麗蘇州,山水吳中——碧水綠洲”。山體表現在豐富的地形變化如:下層廣場、綠地地形、臺地處理;水體表現在引水入園,形成靈動氣息。

4.1 本設計緊扣“生態(tài)健康、休閑娛樂、人文地域”等功能 將本園分為5大區(qū)域:望月平臺、星光廣場、健身廣場、童樂廣場、舞池廣場。(見圖1)

4.2 望月平臺 由于對岸有著蘇州最美的獨一無二的賞月橋——寶帶橋,而該平臺區(qū)域是觀賞該橋的最佳位置,甚至可以輻射到吳中電視塔,把吳中區(qū)最美的夜景盡收眼底。該景點通過設置柔和的燈具、休閑座椅、小品等組合形成步行休息空間,同時也展示夜晚運河邊的獨特風景。

4.3 星光廣場 從功能上考慮,配以豐富的燈光景觀,首先從地面上我們設計成宇宙星空的形象,相對望月平臺,星光廣場作為該園的中心區(qū)域,視線開闊,置身于腳下星空的同時,欣賞天上的浩瀚星空,神游宇宙。從運河引水入園,為園內注入生機,河岸結合草坡、木棧道、水生植物等,為人們提供親水活動空間,水上木棧道周圍,種滿了挺水植物荷花,體現了濃厚的自然意境。(見圖2左)

4.4 健身廣場、童樂廣場、舞池廣場 在設計上滿足了人們不同年齡的健身、運動、交流等多項愿望。舞池廣場由3個直徑分別為20m、30m、40m的組合廣場,提供給不同舞曲愛好者,形成吳中區(qū)最有特色的跳舞集中地。沿河邊狹長帶狀的綠帶設計,通過以上場地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多樣化的空間環(huán)境,為居民提供休閑、交流、散步、晨練、健身等活動的綠色場所。(見圖2右)

4.5 入口采用“先抑后揚”的處理手法 由于現狀的地勢因素,我們通過一條彎曲的鋪裝大道,帶領人群走進星光廣場,大道兩側是高約600的花壇,內植色彩艷麗的灌木,后排是高大整齊的剛竹林,就像入口通道的屏風一樣為大家指引著方向。正對著吳東路口,有一塊天然的帶著趣味的風化石塊鑲嵌在花壇中,那就是公園的標志景石。以路面鋪裝、多樣色彩的變化成為該特色入口的設計重點,地面主要采用花崗巖為主的面層,色調力求柔和、豐富但不紊亂。

5 植物設計

綠化造景是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精心設計,根據不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景觀類型,分別處理,做到生態(tài)合理,季相豐富,景觀植物成片種植,分類區(qū)植物也應注意組合空間層次,分高低成叢栽植。植物造景應該突出春花、秋葉(果)的效果,做到常綠喬木和落葉喬木的比例為1:1,喬木與花灌木比例為1:3,樹木和草坪比例關系1:0.6左右。全園綠化覆蓋率達到79.1%。

6 豎向設計

豎向規(guī)劃根據公園內因地制宜,引山堆土,盡量利用內部土方平衡的原則,規(guī)劃用地東高西低,地塊雨水就近放坡排入附近水系。

7 無障礙設計

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提倡人性化設計,合理設置了坡道等無障礙設施。

8 結語

本設計最大限度地追求景點的景觀化和因地制宜的地域化。所用植物最大程度發(fā)揮植物的多樣性景觀。使游客享受大自然,提高生活質量。本設計中開放性為此園關鍵的一個內容,向全市居民開敞,更加有效地改善周邊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環(huán)境質量。

第2篇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設計

Abstract: urban park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urban landscape, urban park greening's first priority i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park design problem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8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隨著經濟、社會和科技進步推動了公園綠地景觀建設快速發(fā)展,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環(huán)境,營造具有親和力和特色的環(huán)境景觀,已成為一項關系到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迫切任務。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觀”,是居民日常工作與生活環(huán)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城市園林設計與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在為城市居民營造一個舒服、美麗、安全的城市環(huán)境時應注重綜合利用各學科理論來指導城市園林規(guī)劃設計。

1 公園景觀設計理念思考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加上現代化生活的快節(jié)奏,人們越來越追求通過某種途徑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園逐漸成為人們活動的理想場所,其可為人們提供休憩娛樂的場所,公園景觀設計的逐漸得到重視,鑒于城市公園的作用,其更應該在設計上從產生意圖出發(fā)考慮。

1.1生態(tài)可持續(xù)性。保持場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態(tài)基礎,加以保護性改造,通過河涌、河岸、公園的不同水生態(tài)設計,形成一個自我凈化系統(tǒng);整體規(guī)劃河涌網絡縱貫的本區(qū),保持這一生態(tài)廊道的連通。同時通過設計有生態(tài)綠島,具有家具抽象符號和長度標聽環(huán)形單車徑及散步跑步徑,穿行于綠色生態(tài)景觀空間。同時,在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必須整合地塊周邊生態(tài)系統(tǒng),完善生態(tài)自我修復,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本公園項目地處樂從家具、鋼鐵商貿區(qū)西側,且與沙滘村和葛岸村富有文化歷史的兩村緊密聯系,其公園設計特點應當融合現代與歷史兩個方面,體現現代商貿的風采,又延續(xù)歷史文化傳統(tǒng),充分體現商貿風采與傳統(tǒng)記憶

1.2城市的互補作用。城市公園作為日后發(fā)展居住區(qū)的一個重要輔助設施,通過設計一個全開放的公共綠地,營造山丘、樹林、河流、淺灘、濕地不同要素組合而成的自然環(huán)境,與居住小區(qū)內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補作用,為都市生活提供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

1.3超前意識。公園設計中導入安全避難防災理念,預留大片開放空間,作為緊急避難場所為大量人群提供庇護。

2城市公園設計

2.1 城市公園立意設計

在人的意象中,空間環(huán)境是場所,而時間就是場合,場所感是由場所和場合構成,人必須融合到時間和空間意義中去,因此這種環(huán)境場所感必須在城市環(huán)境改造設計過程中得到重新認識與利用。公園的立意也應該以人民大眾的愿望為重,滿足人們對公園某種功能的需求。

2.2 城市公園分區(qū)設計

為了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游人多種文化娛樂和休息的需要,要根據處的地理環(huán)境來確定公園的主要的功能分區(qū)和相應的形式。面積比較大的公園會相應的比較多,分區(qū)時要注意不同功能區(qū)域之間的相互聯系,動靜的合理分布等等。

2.3 城市公園的交通設計

公園內的絕大部分面積被處理為草地、樹叢、水面或其他“自然”形式,人所活動的區(qū)域被局限在有限的園路、廣場等鋪砌地面上?,F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生活影響到人們思維和行為方式,人們喜歡走捷徑的想法常常會不顧已有的道路設計,而直線穿越草坪。同時由于開放后,很多周邊的居民因工作、學習也經常穿越公園,減少路上所花的時間。所以,公園在向城市完全開放的同時,應更多考慮人們進入公園的交通組織。

2.4 城市公園植被設計

一般在公園中園林植物種類比較集中,所以在場地分析時,要調查當地在植物配置中,喬木與灌木、落葉與常綠、快長與慢長樹種的比例,以及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應用。設計的主要原則是適地適樹,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一般來說,本地原產的鄉(xiāng)土植物最能體現地方風格,游人喜聞樂見,最能抗災難性氣候,種苗易得且易成活。

以植物造景為主,通過植物的多樣性營造景觀的多樣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運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態(tài)美、風韻美、人格化、多樣化的特性,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使綠地在四季的靜態(tài)構圖中,呈現季相的動態(tài)變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形成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的植物立地條件,貼近自然的地形營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態(tài)化的種植方式和多樣性保護,適度的園林小品,完善的園林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完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2.5 遵循人的行為軌跡,體現以人為本的特色思想

這是公園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因為公園容納了人類各式各樣的行為活動,與人的關系最為密切。在公園景觀設計中,以人為本即以人的行為需求和行為特征為依據和根本。具體來說是指在環(huán)境心理學和環(huán)境行為學原理的指導下,一切以人的活動需求、景觀需求和空間需求為根本出發(fā)點。人的內心深處藏有本能的對戶外事物的渴望,我們希望親近它們、觀察它們、接觸它們,這就需要和自然保持緊密的聯系。

使用者對公園環(huán)境的需求是多層面、多方位的,但總的來講,他們希望在活動過程中獲得親切、舒適、輕松、愉悅、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感受。設計應以人為環(huán)境的主體,創(chuàng)造符合使用者活動需求和感受的空間,景觀要素的取舍安排以滿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為前提,合理組織人們對聚散、行走、停留等不同空問的不同需求

2.6因地制宜、經濟適用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據綠地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huán)境造景,既經濟節(jié)約,又做到橫有起伏具韻律,縱有層次富變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國目前還是發(fā)展中國家,政府財力有限,不能追求奢華,盲目照搬西方國家那種營造大規(guī)模園林綠地和森林進入城市的做法。我國現階段城市園林設計主要任務是改善人居環(huán)境,協(xié)調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確保居民的身體健康,應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道路、小區(qū)、游園及廣場的遮蔭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變“平面型綠化”為“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fā)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構造城市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

2.7需求引導功能,功能決定形式

城市公園的根本作用就是為游人提供各種戶外閑暇活動場地,使城市居民有一個調節(jié)、放松身心的去處。公園使用對象的擴大化和人的行為活動的多樣化將導致公園功能的復合化,使用者的需求引導公園功能,使之衍生并逐步完善。在空間中,人們有時希望有能與別人交談的場所,有時又希望與人群保持一定距離,有相對僻靜的小空間,因此設計應提供相對豐富、有一定自由選擇范圍的環(huán)境。

設施完善即設施齊全且具有美感,舒適且富有詩意。經調查,大眾對公園基礎設施的需求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休憩設施、遮蔽設施、飲水處和廁所,其中休憩設施的功能完善應放在首位。完善的公園設施不但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且讓他們在特定空間中體驗審美趣味,這關系到物質環(huán)境給人的空間感受。

3結束語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jié)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huán)境。因為城市綠化是物質文明的體現,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公園綠化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運轉有序,加上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四季蔥翠。在這樣景色美麗、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身心將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創(chuàng)造力更旺盛,必將促進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使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園的建設規(guī)模與建設質量同城市環(huán)境的改善密切關聯。城市公園設計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很多研究者共同努力,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公園綠化景觀 設計原則 理念探索

前言:

公園是供人們休息和開展娛樂活動的主要場所,綠化景觀可以幫助人們放松心情,在一個相對愉快的環(huán)境中活動。充滿藝術氣息的綠化景觀不僅可以增加公園整體設計的藝術效果,還能提升綠化景觀的藝術價值。

一、公園綠化景觀設計發(fā)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開始逐漸引入城市公園建設,一方面是因為公園綠化景觀是一個整體建筑項目,可以為人們生活提供良好的活動場所;一方面是為了體現城市化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目前,無論是城市公園還是大型獨立公園,綠化景觀設計已成為了一項重點的研究項目,在園林建設中的設計地位非常突出。因此,在植物景觀和區(qū)域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藝術、綠化景觀設計都能表現出不一樣的藝術美[1]。同時,與古典園林不同,現代公園在綠化景觀設計上更注重功能性與藝術性的結合,在呈現公園綠化景觀藝術價值的基礎上,豐富綠化景觀的使用性能。

二、公園綠化景觀設計原則

一般情況下,公園綠化景觀分為兩大部分,植物造景和區(qū)域空間景觀,在這兩種景觀形態(tài)中,植物造景可以優(yōu)化公園中的植物配置,讓植物在整體景觀設計中展現特殊的風格美。同時,地域性文化特征讓區(qū)域空間景觀的設計重心偏重于文化,實體植物景觀與空間景觀的完美配合,是公園綠化景觀設計的宗旨[2]。

2.1設計原則

2.1.1景觀資源配置多樣性

一處具有藝術觀賞價值的景觀一定是由多種植物配合完成的,所以一個植物在綠化設計中必須與其他植物產生共生效益,在特殊設計環(huán)境下,轉變存在形式,或變成叢植、花壇,或發(fā)展成植籬。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設計形式,景觀資源的多樣性是不曾改變的。

2.1.2“以人為本”原則

因為公園中的綠化景觀所占的區(qū)域空間最大,所以在開展景觀設計時,設計人員應利用好綠化景觀與公園地勢形態(tài)、人文歷史、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勢,充分表現出“人本文化”的設計特色。同時,在特定的拓展空間內,植物、公園公共建筑、固定植物都需要融入綠化景觀設計中,促進綠化景觀的人性化、立體化、健康化發(fā)展。在人文思想的影響下,現代公園綠化景觀設計原則也悄然發(fā)生了改變,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鑒賞角度,從多元文化角度分析景觀設計內容,并重新定義了綠化景觀在公園景觀設計中的主體地位和應用價值。由此可見,“以人文本”原則是公園開展現代綠化建設的核心依據,是推行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項目的必然手段。

2.1.3功能性原則

綠化景觀設計不僅要體現良好的藝術價值,還需在具有藝術欣賞能力的同時,通過融合設施建設提高綠化景觀的功能性。公園中不僅有綠化景觀,還有很多公共設施,這些公共設施供人們開展娛樂活動,如果綠化景觀脫離在人們生活之外,則其欣賞價值將會大大降低[3]。因此,綠化景觀應結合公園中公共設施的使用性能,在符合設計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拉近綠化景觀與公共設施間的距離,讓人們在休閑娛樂的過程中,時刻能夠體會到綠化景觀所帶給他們的“正能量”。

2.2綠化景觀設計主要內容

在公園綠化景觀設計中,特色植物和花卉的合理分配、景觀修剪模型、園林建筑景觀配置等問題是設計的主體內容。以植物為主體設計內容的綠化景觀設計工作,各種樹木和花卉的設計修剪工作格外重要,不僅要突顯綠化景觀在公園整體布局上的交相輝映,還要詳細記錄并規(guī)劃相關種植、布置方案。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2.2.1入口景觀布局

入口景觀是公園的門戶,所以在這個地方,綠化景觀必須采用中軸對稱的方式分布,各種樹木和植物在排列設置上要具有一定的統(tǒng)一性和對稱性。通常,公園的入口景觀會設置一個標志性的綠化景觀,來突顯公園的的藝術價值和景觀地位。所以入口景觀應以大面積平面樹池和花池為設計背景,采用高大喬木的對應布置,并配用精湛的修剪技術,將綠化景觀修剪成符合公園文化特征的景觀[4]。

2.2.2綠化景觀和水體景觀的融合設計

大型水體景觀是公園中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所以綠化景觀應在設計上突出兩者景觀特征的融合性和關聯性,既突顯出綠化景觀的植物設計的藝術價值,還應烘托出水體景觀的自然駁岸式水池,給人們營造出一種山水融合的自然景象。在這種景象的感知背景下,山水之間的亭臺樓閣在更能滿足與人們享受自然的活動需求[5]。

2.2.3綠化景觀的特征設計

與大型主題公園不同,小型公園偏重于采用人造山體進行景觀設計,因為人造山體在地質結構和材料性質上都遠不如真實的山,所以如果要想突顯出人造山體的自然特征,必須依賴于綠化景觀的特征設計,在山體周圍創(chuàng)建綠化帶,并以人們活動路線為中心,在道路兩側增設“自然景觀”。依靠綠化景觀特色設計,不僅人造山體的先天漏洞得以填補,公園的整體景觀布局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三、公園綠化景觀設計理念探索

本文通過對公園綠化設計內容以及原則進行系統(tǒng)分析之后可知,公園在景觀設計上面臨著諸多發(fā)展問題,在現代生活需求的影響下,綠化景觀設計必須轉變傳統(tǒng)設計理念,以創(chuàng)建現代化綜合性景觀園林為目標,開展綠化景觀設計工作。結合上述內容,本文總結了以下兩點景觀設計理念發(fā)展內容。

3.1設置娛樂休閑區(qū)

由于綠化景觀養(yǎng)護起來非常困難,所以目前大都是公園都不會在娛樂休閑區(qū)設置過多的綠化景觀,以防止景觀被破壞。但是,隨著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綠化景觀融入人們休閑娛樂區(qū)是必然選擇。如在兒童游戲區(qū)設置動物形狀的植物,利用綠化植物維護兒童安全,作為一種自然屏障,將兒童圍禁在一個安全的地區(qū)活動。

3.2烘托文化主題

在特色建筑周圍,可以利用綠化植物平面造景的色彩和三維立體效果搭建一個具有功能性的綠化景觀群。延伸活動場所與綠化景觀在空間上的關聯作用,幫助人們指明活動范圍。同時,也可以利用景觀自上而下的景觀層次變化,提高公園中文化建筑的景觀特色,讓公園內每一處建筑所體現的景觀文化內容各不相同[6]。

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公園是向全面開放的娛樂場所,作為重要裝飾元素的綠化景觀,其設計內容和設計方法對公園使用性能的主導作用非常強。因此,設計師必須認真統(tǒng)籌區(qū)域內公園的文化特色和綠化景觀特征,通過專業(yè)的規(guī)劃設計,營造一個完美的自然與現代化建筑相互融合的設計布局,以提高“景觀建筑”在公園建設中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周佳.淺談園林景觀中的人性化設計[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24):168-173.

[2]成國濤.鐵路綠化景觀規(guī)劃設計研究[J].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14(28):135-142.

[3]雷正杰.湖南省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13(08):109-112.

[4]雷振林.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藝術語言[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23):156-173.

第4篇

關鍵詞:城市公園建設 ,景觀設計 ,誤區(qū) ,措施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park, plant landscape for the use of the park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plant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ideal is contain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e city park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plant by The Times is not very strong,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ime will appear different degree of the error, these erroneous zone, destroy the park construction, the impact of the whole design.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error,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TU985.1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城市公園建設的意義

城市公園建設可以提高城市環(huán)境質量、美化環(huán)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公園綠化的首要任務是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jié)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huán)境。因為城市綠化是物質文明的體現,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公園綠化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運轉有序,加上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四季蔥翠。在這樣景色美麗、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身心將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創(chuàng)造力更旺盛,必將促進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使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園的建設規(guī)模與建設質量同城市環(huán)境的改善密切關聯。

2存在的不足

2.1片面追求高檔、豪華,以人工取代天然,缺乏自然的感覺

在城市公園的建設中,原本只需在原始水面周邊種植一些濕生植物、草地就可以直接伸入水面,形成親切、自然的景觀。然而,很多設計師卻要用混凝土作為襯底,毛石砌成駁岸,雖然顯得高檔、豪華、整齊劃一,殊不知這不僅失去原本自然的韻味,還增加了投資,同時降低了水體自身的清污能力,反而更容易被污染。

2.2忽視以人為本的原則和人的需要

目前,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各自的城市廣場、市政廣場、市民廣場。偌大的一個廣場,大多情況下不是大面積的硬地鋪裝,就是以草坪為主,只有少量的喬木配置于道路的兩旁,即使有許多休息設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炎熱、多雨 的季節(jié),人們往何處遮蔭避雨?"經濟、美觀、適用"的設計要求又體現在哪兒?

2.3園林綠地的設計有別于建筑、市政等專業(yè)設計

例如某位橋梁設計師設計的公園曲橋、拱橋也許不那么精細,因為他可能不會很認真地去考慮公園內每座小橋的造型、用材、甚至欄桿或鋪裝等節(jié)點的做法。

2.4園林綠地的設計缺乏完整的行業(yè)規(guī)范

目前很多地方的綠化行業(yè)管理比較混亂,從設計到施工、監(jiān)理的規(guī)范化管理才剛剛起步。而且,對于生命財產安全的不重視,導致了無證施工、無證設計,因此行業(yè)管理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5植物選擇及配置隨意性很大

例如某位造園家,山于當時很時興種植加拿利海棗,竟在一條城市主干道兩側不足1.5m的綠化帶,種植了加拿利海棗。加拿利海棗的冠幅可生長到4m左右,分枝又很低,這種種植方法不能滿足植物遮蔭、方便車輛及行人通行的需要。其實這種環(huán)境盡可以選擇樹形、枝干部比加拿利海棗好且造價低,適應性強的樹種。

2.6單純考慮利益

園林綠地設計單純考慮視覺上的宏觀、尊貴、氣派及堂皇的形式關,而沒有考慮工程投資及日后養(yǎng)護管理的承受力。如一個綜合性公園,公園內有大型假山瀑布及旱地噴泉,每小時總裝機容量為1000kW,以后昂貴的管理費承受得起嗎?

2.7園林綠地的設計與施工經常脫節(jié)

由于目前園林行業(yè)管理的不規(guī)范,施工、監(jiān)理水平較差,不少設計師又不喜歡下工地,缺乏與施工人員聯系溝通,一些節(jié)點的處理就不那么盡人意,這樣一來很難體現設汁師原來的設計意圖。

2.8缺乏硬質景觀設計及綠化設計的雙重人才

目前,從事園林綠化設計的人員畢業(yè)于林業(yè)院校的側重于綠化種植,而畢業(yè)于城建院校的則側重于建筑、規(guī)劃,缺乏景觀設計及綠化設計的雙重人才口

3針對以上誤區(qū)提出的一些措施

3.1科學規(guī)劃、注重細節(jié),做到宏觀與微觀統(tǒng)一

“城市在園林設計時,首先要把握鮮明、準確的立意,確定科學的規(guī)劃,把項目放到整個城市或區(qū)域環(huán)境中,結合現狀對其性質、功能和形式準確定位;做好構景要素之間的協(xié)調、園林綠地與周邊環(huán)境及整個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園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體量、尺度、色彩、質地上必須服從周圍環(huán)境需要,與其他景物協(xié)調統(tǒng)一。園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烘托對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規(guī)劃確定之后,細部決定成敗,園林尤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過細部傳達。園林作為一種“強迫藝術”,隨時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評說,就要經得住推敲。景區(qū)往往要“不經意拈來”,細部卻要“娓娓道出”,這些功底對設計者、施工者都至關重要。事實上,有許多城市正是運用了宏微結合的辨證方法而取得了實踐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個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園林綠化的方針是以面為主,醫(yī)學論文點線面結合。宏觀上以居民區(qū)、工礦企業(yè)、機關學校等面上的綠化為基礎,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同時利用護城河建成城市公園,形成了環(huán)繞舊城區(qū)的綠色“圍墻”,改善了舊城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微觀上打破塊狀公園的概念,將城市綜合公園解體滲透到城市的每個生活空間中,提高了基礎綠化的藝術性;對組成環(huán)城公園的“包河……銀河……稻香”等景區(qū)部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設計,使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各具特色各領,充分體現了傳統(tǒng)造園的藝術境界和文化內涵,成為真正的園林藝術而不只是簡單的綠化造林。同時重點搞好城市的血脈——道路廣場的園林綠化,建成若干條有靜有景、優(yōu)美舒適且富有安全感的園林路,在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多種功能,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這種宏觀與微觀完美結合,兼顧綠色環(huán)境質和量的風景園林才是現代城市園林發(fā)震的主流。

3.2 因地制宜、經濟適用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據綠地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huán)境造景,既經濟節(jié)約,又做到橫有起伏具韻律,縱有層次富變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國目前還是發(fā)展中國家,政府財力有限,不能追求奢華,盲目照搬西方國家那種營造大規(guī)模園林綠地和森林進入城市的做法。我國現階段城市園林設計主要任務是改善人居環(huán)境,協(xié)調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確保居民的身體健康,應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道路、小區(qū)、游園及廣場的遮蔭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變“平面型綠化”為“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fā)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構造城市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

3.3植物造景為主

通過植物的多樣性營造景觀的多樣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運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態(tài)美、風韻美、人格化、多樣化的特性,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使綠地在四季的靜態(tài)構圖中,呈現季相的動態(tài)變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形成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的植物立地條件,貼近自然的地形營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態(tài)化的種植方式和多樣性保護,適度的園林小品,完善的園林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完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3.4生態(tài)效益和景觀效果結合

設計既要符合生態(tài)學原理,叉要遵循美學法則。通過科學配置植物,應用“巧于因借”等造園手法來體現園林詩情畫意的文化品味。達到生態(tài)性與觀賞性的統(tǒng)一,綠與美的統(tǒng)一,服務功能與藝術價值的統(tǒng)一。運用好比例、節(jié)奏、對比、諧調、對稱、平衡、穩(wěn)定、動勢、直曲等形式美規(guī)律營造園林的意境美。布局構圖宜自然,樹木整型修剪規(guī)則美與樹木天然美結合。

3.5以人為本

綠地設計要滿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樣化的審美情趣,綠地要體現可融人性和可參與性。發(fā)揮好園林給人蔽蔭、歡愉啟迪、陶冶性情、慰藉心靈的作用。

3.6地方特色

要根據自身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物候和地域特點出發(fā),將城市歷史文化融入園林設計。創(chuàng)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園林。在滿足當地地形地貌和生態(tài)群落基礎上,職稱論文盡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入與當地生態(tài)條件和景觀相適應的各種植被。

4 結語

第5篇

關鍵詞:會龍山公園;景觀綠化;破碎化生境;景觀特色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3017803

1引言

始建于1965年的益陽市會龍山公園是一個以森林植物為主體,佛教文化為補充的城市公益性公園。2013年8月起公園實施提質改造,第一期工程現已基本完成,第二期工程即將開始,非林地園林綠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為此,就會龍山公園規(guī)劃新建或提質改造的園林景觀綠化設計作一探討性研究,供相關人員參考。

2景觀資源概況

會龍山公園總用地面積204.7 hm2,其中林地面積138.6 hm2、占總面積的67.7%,非林地面積66.1 hm2、占總面積的32.3%。在原生植被中以樟樹、大葉山礬、杜英、楓香、檫樹、藍果樹、南酸棗等優(yōu)勢樹種為代表的植被景觀,構成了會龍山公園豐富多彩的植被景觀斑塊[1]。在這次提質改造中,將公園的景觀景點作了重新規(guī)劃和調整,其中,涉及園林景觀建設的區(qū)域有廣場、游步道兩側、勝地與陵園、濕地、火燒跡地、高壓走廊等空間。

2.1新建廣場

2.1.1會龍廣場

位于卜家沖花香路北側,是今后會龍山公園的主要入口廣場,面積1.7 hm2。

2.1.2秋葉廣場

位于石泥山西側,是會龍山公園西入口廣場,也是龍山港片區(qū)市民進入公園的主要入口,面積1.35 hm2。

2.2游步道

游步道區(qū)域是公園植被配植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區(qū)域,其好壞與成敗完全取決于是否儼若自然天成。游客接觸頻繁路段與景點間的植被環(huán)境,就是游步道的周邊環(huán)境。

2.3勝地與陵園

2.3.1裴公亭

位于資江一大橋西南側,是為紀念唐代名相裴休而建。唐憲宗時裴休晚年遭貶任荊南節(jié)度史期間,潛心研究佛家經學,常路經益陽,小住十天半月,在江邊結廬讀書誦經,后來人們索性在青山云樹之中,修了一座樓亭合一的裴公亭,供裴公讀書小住。裴公十分高興,流連忘返,朗朗的讀書誦經聲,傳說曾引來仙白鹿駐足聆聽[3]。

2.3.2白鹿寺和廣法寺

白鹿寺位于橋南會龍路北側,福源寺位于距橋南往西1 km會龍路南側。這是兩個佛教氛圍濃郁的佛門境地,是由一位益陽富商捐資修建的佛教公園。

2.3.3何鳳山陵園

位于曾士娥烈士墓地南面。2007年,益陽市人民政府在會龍山公園為何鳳山修建了陵墓,將其骨灰從美國運回故里安葬,并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國際正義人士”的何鳳山先生,是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人,1938~1940年,在任駐奧地利維也納總領事期間,正值納粹德國瘋狂殺害猶太人,大搞種族滅絕之時,處于國際人道主義立場和對猶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不畏,頂住上司壓力,給數千猶太人發(fā)放了移民中國上海的“生命簽證”,使他們逃離虎口,免遭殺害,在國際社會和猶太人中引起強烈反響[4]。

2.4濕地區(qū)域

位于三眼塘處,有上下相連、大小不同的3口水塘,面積約0.66 hm2。

2.5火燒跡地

會龍山公園內的跡地主要是花香路沿線,多年連續(xù)火燒后形成的火燒跡地。主要生長有金星蕨、狗脊蕨、貫眾、蕨、芒萁、翠云草、海金沙、井欄鳳尾蕨等蕨類植物,無其它喬木樹種,少有灌木生長,面積2.46hm2。

2.6高壓走廊

處于高壓輸電線路下影響的周邊范圍。

2.7破碎化生境

目前,由于開發(fā)活動與城市道路的建設,使會龍山公園山林水系被隔斷,造成生境的破碎化,也給動植物的生存帶來了威脅。這些地段的主要植被為自然生長的雜木林,往往被所謂的景觀改造所毀壞。而這些雜木林卻是最穩(wěn)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段。

2016年7月綠色科技第13期

范懷湘,等:益陽市會龍山公園提質改造工程的景觀綠化設計探討園林與景觀

3設計原則、理念與手法

3.1設計原則

3.1.1協(xié)同性原則

會龍山公園地帶性植被特征明顯,植被景觀斑塊豐富多彩,充分反應出公園林分結構的多樣性和植被景觀的多樣性[1]。所以,在景觀綠化設計時,必須使園林景觀與原生植被及植被景觀盡可能協(xié)同一致。同時,還應該與修建性詳規(guī)的要求協(xié)同一致。

3.1.2觀賞性原則

植物配植要從植物的觀賞性考慮,既要考慮植物自身美(個體美),又要考慮到植物之間的組合美(群體美)和植物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美(整體美),還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并進行優(yōu)化配置,才能使景觀綠化向自然化、生態(tài)化、人文化發(fā)展[5]。

3.1.3科普性原則

城市植物公園最大的功能應該是科普性,因為游客看到各種植物后,首先想知道的是它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從而獲得對知識的渴求。因此,要使景觀綠化植物和原生植被一樣,把它們的觀賞性、展示性和科普性很好地結合起來。

3.2設計理念

以植被景觀斑塊為背景,植物的色彩變化與季節(jié)變化為節(jié)律,營造豐富多姿的生態(tài)景觀和康養(yǎng)環(huán)境。

3.3設計手法

利用景觀生態(tài)學、園藝學等學科原理,采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chuàng)造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通過景觀設計,使環(huán)境具有美學欣賞價值[2]。

4設計內容

自然山體以現有的原生植被為基礎,完善園內的生態(tài)植被,適當補植楓香、木荷等色葉樹和落葉樹,并對山腳的植物進行色彩添加或鑲邊處理,以保持山林原味,營造出幽靜蔭蔽、秋山盡染的景觀特色。

4.1廣場綠化設計

公園廣場是市民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城市空間環(huán)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藝術魅力的開放空間[6]。

4.1.1會龍廣場

(1)設計主題。會龍廣場景觀綠化的設計主題為――會龍疊趣,綠色空間。

(2)廣場性質。廣場性質是其綠化指標的決定性因子之一。第一,突出“會龍疊趣,綠色空間”主題,展示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第二,通過園林小品的形式再現歷史故事、典故;第三,為廣大城鄉(xiāng)居民提供傳統(tǒng)文化項目和自娛自樂的活動空間。

(3)設計方案。美國人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在《人性場所》一書中這樣寫到:“廣場是一個主要為硬質鋪裝的、汽車不能進入的戶外公共空間,其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閑、用餐或觀察周圍世界;當然可能會有樹木、花草和地面植被的存在,但占主導地位的是硬質地面;如果草地和綠化區(qū)域超過硬質地面的數量,我們將這樣的空間稱為公園,而不是廣場”。這樣就為廣場的設計指明了方向。其設計方案如下。

①主要內容。會龍廣場是屬于休閑娛樂廣場,在總體設計時盡可能加強廣場和周圍區(qū)域的聯系,尋求歷史和現代元素之間的平衡,使現有的、新增的元素在這個廣場中和諧共存[7]。會龍廣場應設計供人們欣賞、觀賞以及休息的內容:供人們欣賞的――花壇、雕塑、音樂噴泉、水池及園林小品等;供人們休息的――臺階、桌子、坐凳、椅子、廊亭等;供人們活動的――操場、空坪、步行道、游路等;供人們觀賞的――樹木、竹子、花卉、草本等園林植物;供人們使用的――公共服務以及其它配套的設施設備等。

②配植方式。植物配植方式應考慮廣場綠化景觀效果的季相性、色彩性、立體性和協(xié)調性。其配植方式采取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相搭配,多色葉樹種相組合,喬、灌、草多層次配植,做到景觀效果與園林建筑相協(xié)調。

③綠化指標。綠化率是指用于綠化種植的土地面積(垂直投影面積)占場地總面積的百分比,又稱綠化面積比例,是衡量綠地環(huán)境質量的指標之一。根據廣場性質、地形地勢條件和設計要求,廣場的綠化率以40.0%~45.0%較為適宜。

④樹種配植。一是,樹種選擇,喬木樹種類有樟樹、桂花、杜英、荷花玉蘭、欒樹、銀杏、景烈白蘭、楓香、合歡等;大灌木類有紫薇、紅葉李、櫻花、紅葉石楠、花石榴、木槿、珊瑚冬青、茶花、龜甲冬青、西府海棠、黃金槐、蘇鐵、貼梗海棠、叢生竹等,小灌木類有杜鵑、紅繼木、金葉女貞、金森女貞、月桂、紅葉石楠、龜甲冬青、茶梅、小葉十大功勞、大葉梔子、小葉梔子、南天竺、八角金盤、灑金珊瑚、金邊黃楊等,草本類有吉祥草、鳶尾、麥冬、蔥蘭、地栽草花、草皮等。二是,配植比例,喬木樹種225株/hm2綠地面積、大灌木675株/hm2綠地面積、小灌木65萬株/hm2綠地面積。一般以喬木樹種、大灌木、小灌木、草本植物分別占綠地面積的5.0%、15.0%、45.0%、35.0%的比例較為合適。

4.1.2秋葉廣場

會龍山公園西面入口處。在石泥山西坡營造一片葉色變化較大的楓香、欒樹、黃櫨、鹽膚木、檫樹等秋色葉落葉樹種,在入口廣場周邊點綴配植紅楓、槭樹、地錦、柿樹、馬褂木、連香樹、無患子等色葉樹種,構成一葉知秋、秋葉爛漫的秋色景象。

4.2專類園設計

4.2.1濱水花池

利用三眼塘三口水塘水面,種植多種觀賞性荷花、菖蒲、睡蓮等鄉(xiāng)土水生植物,給水面風景增添色彩,以水的飄逸搖曳為主題,將原有分散的荷塘魚池貫通一體;沿水兩岸設計花圃果園草甸等景觀和郁金香等富有色彩變化的宿根花卉,營造出多彩斑斕,爛漫動人的花境特色。

4.2.2櫻花道

位于石泥山山腳,益陽市地震臺西南側?,F有植被馬尾松、樟樹、杜英、楓樹、檫樹等。沿三眼塘步行道西側帶狀種植多花色櫻花,為會龍山公園增添新景。

4.2.3水杉疊翠

位于三眼塘東側,現狀為經濟果木林和蔬菜地。利用耕地,營造水杉疊翠景觀,獨具景觀特色。水杉是一種孑遺植物,但它又是非常普通而不被當地人關注的樹種。在平原湖區(qū)它們或孤獨地佇立在水稻田埂之上,或排列在泥濘不堪的鄉(xiāng)間機耕道旁,或成片分布于沼澤濕地和污水橫流的水溝渠邊。設計通過方格網狀分布的樹陣,在一個自然的鄉(xiāng)土植被景觀背景之下,將這種平凡的樹種種植在會龍山公園,給它們一個紀念性的場所,重顯高貴典雅,水杉獨特的個性顯露無疑。

4.2.4薔薇園、木樨園

位于卜家沖東北面山坡火燒跡地,利用山體中下部建設薔薇園、木樨園。

在山的中下部坡度較為平緩的地帶栽植薔薇科植物,建成薔薇園。薔薇科植物我國有51屬,1000余種。常見植物有蘋果、火棘、山楂、石楠、枇杷、花楸、梨、蘋果、棣棠、李、桃、杏、櫻花等。

在山的中上部栽植桂花,建成木樨園。桂花又名木樨,常綠灌木或喬木,目前已初步確定桂花品種有32個,分為丹桂、金桂、銀桂、四季桂4大品系,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銀桂、丹桂之分;以葉型而言,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桂之分。

4.3園林景觀設計

4.3.1裴公亭

除18株古樹和自然生長的個別木荷、樟樹、楓香、泡桐、構樹外,其余植物均為人工栽植的廣玉蘭、杜鵑、紅繼木等園林植物。主要措施是加強古樹名木大樹的保護,對現有園林植物加強管護和整形修剪,清除非目的樹種泡桐、構樹。

4.3.2佛教公園

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托,寄托在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3]。為此,在景觀綠化時,盡可能配植與佛學有關的樹種和花卉,突出佛教文化核心主題。建筑物周邊以層次豐富的半開放植物造景為主,形成疏密有致,靈動雅致的景觀效果,配植花卉有丁香、茉莉花、瑞香、忍冬等,周邊自然山體在保護原有林木的基礎上,在林子的天窗中適當補植一些樹種,比如七葉樹(菩提樹)、法國梧桐(鳩摩羅什樹)、銀杏、羅漢松、柳樹、紫竹等。

4.2.3何鳳山陵園

以簡潔明快的植物造景為主,營造莊嚴肅穆的主題。宜增加廣玉蘭、白玉蘭、華山松、竹柏、龍柏等開白色花的喬木和松柏類樹木,以及增加各種地被植物,以表示對先烈的緬懷之情。

4.3.4四季花園

處于高壓走廊影響范圍之內,以觀賞性強的整齊度高的色葉和開花植物造景為特色,宜依據等高線呈自然帶狀和塊狀種植山茶、薔薇、桃花、映山紅等花灌木,并引導建立共青林、教育林、企業(yè)家林、巾幗林等,圍合活動空間,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觀效果。

4.4活動頻繁路段與景點的綠化設計

在公園里,游人活動頻繁的路段與景點往往成為了破碎化的生境。這些區(qū)間的綠化設計,必須擯棄套用城市園林綠化的做法,盡量讓游步道與兩側樹林的景觀融為一體,使人感到先有樹后有路,選用的樹種及其規(guī)格應同路側的環(huán)境特點相協(xié)調。景點的植物配植,除盡量考慮切合景點的意境或氛圍之外,還應充分考慮游人駐足后的風景透視線以及景觀物與樹木的尺度關系和色彩關系。在一些重要部位上配植植物切忌隨意,而應“斤斤計較”,量體裁衣,勿隨意點綴一些不匹配的洋樹或城市常用樹種。因此,應該在道路兩旁以行道樹的形式栽植與該路段兩邊自然分布的相似樹種,在路兩邊的空隙地補植一些鄉(xiāng)土闊葉喬木樹種。同時,在城鄉(xiāng)結合部可保留一些天然的雜木林,以提高植物的多樣性和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肖志宏,張新明.益陽市會龍山公園植物群落結構特征的研究[J].綠色科技,2016(5): 17~20.

[2]新浪佛學.佛教文化與園林植物[EB/OL].[2013-10-24].http://.cn/intro/basic/2013-10-24/093513778.shtml .

[3]該如何.裴休[EB/OL].[2015-11-19].https:///s?word=%E8%A3%B4%E4%BC%91&tn=site888_3_pg&lm=-1&ssl_s=1&ssl_c=ssl1_153e984581a 2015-11-19.shtml.

[5]李斌.試述植物景觀造景原則及其觀賞性[J].中國科技教育?理論版,2013(11).

第6篇

關鍵詞:城市公園;綠地;景觀設計;規(guī)劃

1.城市公園綠地及其發(fā)展歷史

1.1. 城市公園綠地

城市公園綠地是指向公眾開放,有一定的游憩設施和服務設施,同時兼有健全生態(tài)、美化景觀、防災減災等綜合作用的綠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設用地、城市綠地系統(tǒng)和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體環(huán)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1.2.城市公園綠地的發(fā)展歷史

市民的游園娛樂活動則多集中于寺廟附屬園林,以及城郭之外風景優(yōu)美的公共游樂地,城市中幾乎沒有公共性場所。城市公園的出現,是隨著社會的蓬勃發(fā)展,最近一二百年才剛剛開始的。真正完全意義上的近代城市公園,是由美國景觀規(guī)劃師奧姆斯特德主持修建的紐約中央公園。100多年來,中央公園在寸土寸金的紐約曼哈頓始終保持了完整,用地未曾受到任何侵占,至今仍以它優(yōu)美的自然面貌、清新的空氣參與了這個幾百萬人聚集地的空氣大循環(huán),保護著紐約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2.城市帶狀公園的研究

帶狀公園與綠地是當代城市中頗具特色的構成要素,承擔著城市生態(tài)廊道的職能,對改善城市環(huán)境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對其進行精心的設計,也可以進一步豐富城市的藝術形象。它的網狀分布,為城市居民親近和接觸綠色的開放空間提供了便利,而道路沿線的綠化對于更有效地組織城市交通也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2.1帶狀公園的景觀格局特征

2.1.1空間形態(tài)呈線性帶狀且具有較高的連接性

一方面可以為生物物種的遷徙和取食提供保障,為物種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疏散提供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這種線性空間鼓勵步行、騎自行車、慢跑等活動,這些活動有益于提高人們的健康。另一方面可以用來連接城市中彼此孤立的自然板塊,從而構筑城市綠色網絡,緩和動植物棲息地的喪失和割裂,優(yōu)化城市的自然景觀格局。

2.1.2具有良好的可達性和較好的安全性

城市帶狀公園與廣場和矩形公園等集中型開敞空間相比具有較長的邊界,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接近綠色空間的機會,因此能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休閑游憩的需要,而大多數的城市帶狀公園的寬度相對較窄,視線的通透性較好,因此許多人都認為這種環(huán)境比廣闊幽深的公園更加安全。

2.2帶狀公園的類型

按照城市帶狀公園的構成條件和功能側重點的不同,可分為生態(tài)保護型、休閑游憩型、歷史文化型三種。

2.2.1生態(tài)保護型

在生態(tài)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帶狀綠地,以保護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城市環(huán)境質量,恢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要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沿著城市河流、小溪而建立,包括水體、河灘、濕地、植被等形成的綠色廊道,成為動植物的理想棲息地。另一種是結合城市交通干線而設立的綠帶,如上海市外環(huán)線綠帶、英國倫敦的環(huán)城綠帶等。這種綠帶多位于城市邊緣或城市各城區(qū)之間,寬度較寬,從數百米到幾十公里不等,這種綠帶在提高生物多樣性,防止城市無節(jié)制蔓延,控制城市形態(tài),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2.2.2休閑游憩型

以供人們開展散步、騎自行車、運動等休閑游憩活動為主要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結合各類特色游覽步道、散步道路、自行車道、利用廢棄鐵路建立的休閑綠地。另—種是道路兩側設置的游憩型帶狀綠地。最后一種是國外許多城市中用來連接公園與公園之間的公園路。這種綠帶寬度相對較窄,為形成賞心悅日的景觀效果,往往采用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草花地被結合的種植方式,其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為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地的功能較生態(tài)保護型弱。

2.2.3歷史文化型

以開展旅游觀光、文化教育為主要目的。典型代表包括:結合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城墻、環(huán)城河而建立的觀光游憩帶,結合城市歷史文化街區(qū)形成的景觀風貌帶等。這種帶狀公園在豐富城市景觀、傳承城市文脈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3城市公園設計

3.1 城市公園立意設計

在人的意象中,空間環(huán)境是場所,而時間就是場合,場所感是由場所和場合構成,人必須融合到時間和空間意義中去,因此這種環(huán)境場所感必須在城市環(huán)境改造設計過程中得到重新認識與利用。公園的立意也應該以人民大眾的愿望為重,滿足人們對公園某種功能的需求。

3.2 城市公園分區(qū)設計

為了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游人多種文化娛樂和休息的需要,要根據處的地理環(huán)境來確定公園的主要的功能分區(qū)和相應的形式。面積比較大的公園會相應的比較多,分區(qū)時要注意不同功能區(qū)域之間的相互聯系,動靜的合理分布等等。

3.3 城市公園的交通設計

公園內的絕大部分面積被處理為草地、樹叢、水面或其他“自然”形式,人所活動的區(qū)域被局限在有限的園路、廣場等鋪砌地面上?,F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生活影響到人們思維和行為方式,人們喜歡走捷徑的想法常常會不顧已有的道路設計,而直線穿越草坪。同時由于開放后,很多周邊的居民因工作、學習也經常穿越公園,減少路上所花的時間。所以,公園在向城市完全開放的同時,應更多考慮人們進入公園的交通組織。

3.4 城市公園植被設計

一般在公園中園林植物種類比較集中,所以在場地分析時,要調查當地在植物配置中,喬木與灌木、落葉與常綠、快長與慢長樹種的比例,以及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應用。設計的主要原則是適地適樹,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一般來說,本地原產的鄉(xiāng)土植物最能體現地方風格,游人喜聞樂見,最能抗災難性氣候,種苗易得且易成活。

3.5 公園入口設計

公園的入口是公園給游人的第一印象,它往往是公園內在文化的集中體現。同時,公園的入口也是劃分公園內外,轉換空間的過渡地帶除了集散功能外,還要注意結合整個公園的性質,所處地位,當地居民、地域文化等等來進行綜合分析。一般通過道路等級的降低、路面材質的改變、與自然地形地貌結合等不同的形態(tài),成為內外空間限定的要素。

4公園綠地規(guī)劃的幾點新原則

4.1要有時代氣息,符合現代人對公園的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對公園綠地的要求在不斷變化,由去公園散散心向求知、求樂、求趣轉化;由觀光型的靜態(tài)游覽向全方位、多樣性、可參與型的休閑娛樂轉化。這就給公園綠地的規(guī)劃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現代公園綠地規(guī)劃應具有時代感

4.2公園規(guī)劃要突出主題,特色鮮明,才具有吸引力

現代人的休閑、娛樂方式日趨豐富多彩,歌廳舞廳、茶樓酒樓、電影電視、電子游戲、體育競技、商場購物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吸引游人,公園不再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唯一選擇.因此,近年來足,或者是內容設置比較單調,游人的求知、求樂、求趣心理不能得到充分滿足,加上各種娛樂設施的不斷出現,致使公園的游人數量減少,經濟效益不高,大量的資金投入難以得到回報面對21世紀,公園的規(guī)劃設計更要突出特色,只有特色鮮明才具有吸引游人的能力,才能在眾多的休閑娛樂場所中占有一席之地.

4.3現代公園要具備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現代公園在規(guī)劃設計階段,就應將公園今后的經營管理、經濟效益放在重要位置進行綜合考慮,以保證投入的資金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從而使園林職工的積極性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公園的運作真正地走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達到自我維持、自我發(fā)展的目的.

5. 結語

綜上所述,公園綠地的規(guī)劃設計與其他規(guī)劃設計一樣,屬于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它必然受到時代變遷的各種影響,不同時期的公園綠地規(guī)劃,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公園綠地在緩解人們精神壓力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總之,開拓與創(chuàng)新,傳承與發(fā)展,共建和諧人居環(huán)境永遠是時展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許 浩.對日本近代城市公園綠地歷史發(fā)展的探討[J]. 中國園林. 2002(03)

第7篇

1 工業(yè)園區(qū)簡要概況

工業(yè)園區(qū)具體是指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業(yè)企業(yè)的區(qū)域,是由政府或企業(yè)為實現工業(yè)發(fā)展目標而創(chuàng)立的特殊區(qū)域環(huán)境。當前,對于開發(fā)區(qū)的定義已不僅僅停留在場地要求上,而將景觀設計及綠化作為硬件設施加以規(guī)劃,多元化的、科學健康的園區(qū)環(huán)境成為工業(yè)園區(qū)的標志。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工業(yè)園區(qū)僅僅就是工作的地方,并不承載休閑、娛樂、住宿、醫(yī)療服務等條件。工業(yè)污染一直是困擾工業(yè)園區(qū)的主要問題,國家一系列的對工業(yè)污染的防治舉措,使工業(yè)污染問題已得到極大改善。景觀設計是出現,成為園區(qū)發(fā)展方向的最大兩點,本文就是以此為論點,對工業(yè)園區(qū)的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出一個新的方向。

2 綠化景觀設計思路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新型的工業(yè)園區(qū)設計已經轉變?yōu)橄到y(tǒng)化的建設模式,工業(yè)園區(qū)設計不僅僅在于合理的規(guī)劃各類工業(yè)的生產布局,工業(yè)園區(qū)市政景觀設計必須從規(guī)劃、景觀到建筑設計都體現出生態(tài)、科技和文化的內涵,更重要的是為業(yè)主提供集生產、研發(fā)、物流、展示及融資等內容的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為企業(yè)構建一個多元化的發(fā)展平臺。要進一步明確該道路兩側的建筑、景觀規(guī)劃設計,確定正確的設計定位及發(fā)展方向,使建筑、景觀、市政道路等設計相輔相成,融為一體,致力體現出所設計的工業(yè)園區(qū)的現代、簡潔、大氣及通透的設計風格,工業(yè)及地域文化的特色;還要逐步完善綠地系統(tǒng)、硬質景觀、標識系統(tǒng)、附屬設施等景觀建設的內容,在滿足園區(qū)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人性化的服務空間及自然、生態(tài)的自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該景觀走上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道路。具體工作中,可以參照以下建議。

2.1園內主路景觀規(guī)劃,功能分區(qū)與節(jié)點廣場都市生態(tài)花園路與人文關懷。根據沿路各類用地的規(guī)劃性質、功能特質和車輛、行人分布與活動規(guī)律,景觀結構為“生態(tài)景觀帶+交通林蔭道+休閑步行林蔭道+街角花園”,主路的景觀主題:園融通順和諧的工業(yè)園。

2.2輔路景觀規(guī)劃,鄉(xiāng)土歷史與自然生態(tài)保護利用。依據實際狀況,盡可能實現帶狀民俗文化園+生態(tài)林蔭道+濱水觀光帶的景觀,可不拘一格設計合適的景觀。

2.3綠化景觀規(guī)劃,實現節(jié)水節(jié)約型園林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其中以綠化帶為主,體現環(huán)保主題。盡可能保留種植土和原土壤結構是道路景觀的主體――植物生長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綠化盡快成景、穩(wěn)定更新的保證,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前提。在花園休閑步行道在商業(yè)金融區(qū)的植物景觀是圍繞商業(yè)展示建筑展開的。通過植物景觀的圍合,為商業(yè)展示建筑提供一個植物背景,烘托這一區(qū)域的商業(yè)休閑的氣氛。各主入口植物景觀以高大挺拔的大喬木以及色彩絢麗的整形修剪灌木為主要植物材料,并與道路林蔭樹品種一致。疏林草坪植物景觀以草坪結合高大庭蔭樹為主要植物配置方式。通過高大茂密的植物景觀,在非機動車道與城市交通干道之間形成一道綠色的屏障,將街道步道空間與吵雜的車行環(huán)境有效地隔離。在道路交叉口處,合理栽植h

2.4照明設計,夜環(huán)境的詩意與功能燈光照明工程起著方便游人觀賞夜景的作用,同時,也是道路景觀美化亮化的一部分。在夜間以燈光的手段強化和突出道路景觀的設計構思和造型特點,使夜景成為一個以線帶面、突出重點,既統(tǒng)一和諧又主次分明的優(yōu)美景觀。

此外,在設計時還要將街道景觀小品設計、建筑藝術設計、居住小區(qū)綠化、文化廣場與生態(tài)休閑以及雨水與中水的收集利用等等多方面考慮進去,以期獲得最佳設計效果,打造高品質工業(yè)園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