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語文教學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10-05 10:39:08

序論:在您撰寫語文教學的問題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語文教學的問題

第1篇

首先,從延伸的內容上看,主要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延伸。學習楊振寧的《鄧稼先》,教師是需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科學主義教育的。但不少教師往往是拋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談應該向鄧稼先學習什么,并且都是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實際,帶有表決心立誓愿的味道。學生遇到這樣的情況,往往也是不假思索,空洞地習慣性地說愛國,愛科學,刻苦學習,報效國家的話。

其次,從延伸的時機和時間上看,主要的問題是脫離文本和詳略失當。學習《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要學生談莊子的精神世界究竟是怎樣的。這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教師不是讓學生結合文本進行論述,而是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談的不是莊子的精神世界,而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在時間的掌握上也有問題,還是很早以前聽了一節(jié)課,是選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個片段,文章題目叫做《生命的意義》。教師只講了大概十分鐘的課文,就叫學生談論關于一個人“回首往事怎樣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的話題。這節(jié)課一是基本拋開了文本,二是基本上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進行思想教育。沒有了文本,沒有了語文。不少課堂就是這樣,特別是在對文本內容偏難的教學中,教師就趁勢回避,進行課外延伸,造成了跑題、偏題的現(xiàn)象。

另外,在延伸過程中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忽略了對語文學習技巧的延伸。特別是在外國文學的教學中,我們還是津津樂道于思想品德的延伸,而對寫作技巧諸如精致的構思,像歐?亨利、莫泊桑等的作品;縝密的表達,像表現(xiàn)主義代表人物弗蘭茨?卡夫卡、意識流小說代表人物弗吉尼亞?伍爾芙等,都沒有從寫作技巧和風格上進行必要的延伸。語文教學的延伸幾乎被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所淹沒,而似乎每個教師又樂此不疲。

語文教學毫無疑問要延伸,但不是每篇課文都要延伸,每節(jié)課都要延伸。也不是每節(jié)課在行將結束的時候都要留出一段時間進行延伸,更不是丟掉書本無限拓展或者過度拔高地進行延伸。在語文的延伸性教學中,我們需要特別明確幾個思路:

其一,延伸教學,實際上是語文教學個性化培育的機會。我們在基本的教學中,完成的只是“官方”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語文教材和教學指導用書里提到的教學目標,這是規(guī)定的指標任務,體現(xiàn)的是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應該不打折扣地完成。但除了“官方”的目標外,還應該有“民間”目標,民間目標是個性化的屬于自由發(fā)展區(qū)域的目標。

其二,延伸教學,可以給學生多種表達渠道和方式。我們一般看到的就是讓學生侃侃而談,也有讓學生寫一段話的,但也只是叫學生讀一下自己寫的內容。并且往往是一個班級的學生都在奮筆疾書,快下課的時候,教師找一個學生象征性地匆忙讀一下就結束了。

其實,延伸更多的方式應該是討論、交流、甚至爭論,叫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展示不同的個性,表達不同的學習體會,不一定要異口同聲地表決心,答案相同地說體會。學習語文畢竟不是開統(tǒng)一思想的會議,學生完全可以表達自己的學習看法。

第2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存在的問題 相應的對策

一、前言

在我國,學生在升入初中以后,學習方法與時間等方面會有顯著的變化,初中語文教師如何讓學生適應中學生活,提高學習璺效率是面臨的教學問題。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質量與效率影響到學生以后的中考、高考。然而,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一系列問題的存在不容忽視,探索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是學校與老師的共同責任。

二、初中語文教學的問題

首先,教學觀念的問題。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仍束縛著教師的觀念和行為,特別是畢業(yè)班(九年級)語文的教學。在教學中,教師生怕講漏教材的某個知識點導致學生在中考時吃虧,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更多表現(xiàn)出“教教材”的行為,把教材的知識作為教學的最高目標,一切以教材為本,以知識為本,在~定程度上,削減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大學生學習的壓力和疲勞感。同時,由于升學的壓力,九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也只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課文后面的問題,教師就把標準答案公布出來,然后要求學生記在相應的地方。并要求學生把答案的模板背下來,以應付類似問題的解答。這種教學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完全相反,不但沒有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而且還抹殺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瑣的閱讀指導、閱讀練習?,F(xiàn)在的閱讀教學,其弊端是教師講得太多,各種各樣的分析太多,各種各樣的閱讀題太多。什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分析來分析去,好像生動活潑的文章就是那么幾根干巴巴的筋。這樣的閱讀,已經(jīng)使學生對所渭的閱讀產(chǎn)生了厭煩。閱讀題海戰(zhàn)術,更使學生疲于奔命。根本談不上什么閱讀興趣。高考語文出現(xiàn)了一種以名家名言為內容的填空題,命題者的意圖是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讓學生平時多記一些名家名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高他們的素質??墒窃趹嚱逃呤掷飬s走了樣,他們編集了大量的名家名旬,讓學生死記硬背,在短時間里記住,以至學生進了大學后,一見名家名句就頭痛。

最后,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數(shù)量過多。以前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常常只是教而不問?,F(xiàn)在,為了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課堂教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就是教師問得過多,一問到底。其實,一堂課也就那么點時間,學生被過多的問題羈絆,也就沒有時聞去進行思考了,課堂提問在學生這里就變成只是忙著回答和應付問題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能提如此多的問題表明:一是問題難度和深度不會太高,多是知識性問題;二是教師缺乏提問技巧和策略,沒有考慮和觀察到學生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提問策略。其實,問題的數(shù)量不等同于教學的質量,課堂表面上的熱烈氣氛并不代表學生理解、掌握了教學內容,教師完成了教學目的和要求。

三、初中語文教學的策略

首先,激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許多科學家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深厚的認識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達爾文在自傳中說:“對我后來發(fā)生影響的,就是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碧K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這些都說明了學習興趣是學習者產(chǎn)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由被動到主動地接受學習,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其次,在應試教育下,教師們似乎都忘記了重要的一點:升學考試題目更多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的學習是一門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科,因此,僅靠死背答案是無法提高語文成績和運用能力的。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體驗生活、積累經(jīng)驗、關注社會,用教材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并注重學生能力的遷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再次,尊重學生,促進學生形成主體意識。由于長時間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短時間內讓學生培養(yǎng)起自主意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生始終認為,沒有教師的教,是沒法學好知識的。因此,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首先就需要教師改變舊思想,走下講臺,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權威的位置上走下來,與學生形成民主的學習氣氛,共同探討知識,互相交流學習經(jīng)驗和技巧,通過這種方式,減輕學生對教師的敬畏心理和依賴心理,逐漸使學生形成主體意識,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覺醒。

最后,重視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是學習的有效手段.與作品對話、與作者交流、與自然交友、與別人溝通的活動,可以采用朗讀、泛讀、默讀、研讀、背誦等方式,不同方式的讀,會產(chǎn)生不同的學習效果 比如.課文朗讀.通過反復的有感情地朗讀學習.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課文研讀.是對內容深層次的把握,逐字逐句的閱讀,弄懂字、詞、句的意思,把握中心思想,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略讀.對課文內容不求甚解,做大致的了解,閱讀速度較快;賞讀,突出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保證學生寬松、自由、開放的閱讀時空,讓學生有時間讀、有心境讀,追求一種讀書的無擾與無我.一種從容與自在.讀出感覺來.融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心靈放飛于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chǎn)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人生的未來發(fā)展構筑起一座精神的家同閱讀是廣義的.不只是書本的文章.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思維,積累知識。

四、結束語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對于個人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初中語文老師應該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合理、適當?shù)某踔姓Z文教學的技巧,靈活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01

[2]郭彥龍.怎樣搞好初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C. 2012(7)

[3]王保亭.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空中英語教室(新教師教學),2011(3)

第3篇

關鍵詞:中職;語文;理念;方法;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1-0061-01

語文課程是中職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的需要。”結合教學實踐,對此進行相關研究。

一、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

部分中職學校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對上課內容不感興趣,自娛自樂,教師束手無策、不愿上課。同時,有的中職語文教研已成形式,無安排,無實踐,無探究,無成果,教師在教研會上無所事事,無“教”可“研”,導致語文教學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對于無須參加對口高考的中專語文,更是教無目標、教無秩序。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原因有多方面。從學生角度講,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濃厚,自控能力差,語文學習基礎差;從教師角度講,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態(tài)度不積極,專業(yè)功底不扎實;從社會的角度講,多數(shù)企業(yè)只需要能動手、會聽話的學生,忽視企業(yè)員工基本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語文的功能和作用。

二、中職語文教學對策

面對上述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在當今社會強調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性、實用性的前提下,中職學校應該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革新中職語文教學迫在眉睫。

(1)教學理念的時代性。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跟緊當前人才培養(yǎng)需求,體現(xiàn)時代性。比如,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上課依然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其原因就是沒有轉變教學理念。過去,語文教學是強調以知識為本位的,即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傳授知識,并且以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來評價學生。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會操作、能實踐的高素質人才,而非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因此,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即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次,要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終身學習是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是學生將來進入社會、企業(yè)從事任何一種職業(yè)的必然要求。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更要使學生獲取獲得知識的方法。

(2)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大多數(shù)職校學生認為自己學了十幾年語文,已經(jīng)“夠用”,無須再學。如果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空白”或缺陷,就會促成他們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在充分當好主導、“導演”角色的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也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自然不會理想。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討論式、啟發(fā)式,引導學生主動去分析課文,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學習孫犁的《荷花淀》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明確該文的學習目標,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剛剛學過的《藥》,與《荷花淀》進行對比并得出結論,鑒賞景物描寫、人物對話及細膩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成為《荷花淀》的教學目標。起初學生不明就里,仍然按照以往的思路去劃分情節(jié),尋找主要人物。后來,教師結合課文的“閱讀提示”加以引導,學生才得以明白。實踐證明,靈活的教學方法,不僅深受學生歡迎,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評價結果的有效性。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習過程,淡化卷面分數(shù)。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也不能只看分數(shù),而要看實際能力。教學的評價重點應該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教學的重點也應該放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而不是單一的考試和試卷上。每一次考試都要以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為本,重專業(yè)知識的運用,反對死記硬背。對中職語文教學要建立綜合評價體系,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有利于培養(yǎng)終身學習習慣,同時要兼顧課本知識、實踐應用、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素質的考查,堅持“三結合”(學習成績與平時表現(xiàn)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考查相結合、教師考評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從而實現(xiàn)評價的有效性、實用性。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職業(yè)教育應針對職業(yè)崗位的要素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崗位能力,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服務于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當然,要改變中職校語文教學現(xiàn)狀,不可能一蹴而就。中職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增強學生把握語文、運用語文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就必須切實面對現(xiàn)狀,與時俱進,大膽探索,實施改革,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周麗.“開放式”高職語文教學實踐的探討[J].現(xiàn)代語文,2006(07).

[2]劉瑞斌.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01).

第4篇

一、用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良好的問題情境的確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穿針引線、拋磚引玉的作用。正因為問題是學習之源,所以,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無疑就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思維的火石。其實,良好的問題情境一旦創(chuàng)設,學生受到問題的驅使,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勢必火一般地越燒越旺,勢必爆發(fā)出滿腔的學習熱情和巨大的情感內力,自主探究的學習欲望在此時已不再是被動,不再是逼迫,而是一種發(fā)自內心和精神上的需要,問題情景在此時將可以發(fā)揮出高度有效的作用。往往一連串的問題,還可以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一線貫行、一氣呵成、順水成章。

二、問題始終要立足和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

上文說過:一個沒有問題的課堂始終是一潭死水,不可能掀起思維的漣漪和情感的波瀾。的確,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又是一個不斷地生成新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貫穿著問題意識的滲透和碰撞,問題情境要始終立足和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前前后后,這樣才能不至于使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惰性,而是始終帶著我們的問題或自己的問題,意猶未盡、欲罷不能地進入到自主探究和刨根問底的思維之中。我們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組織者和決策者,我們要隨時隨刻地加強指引,以免使課堂教學成為散沙而一發(fā)不可收拾,因此,我們的整個教學過程提問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課前必問:在課前導入時,我們精心設計的導語不僅僅是導引學生進入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前奏,也是激發(fā)學生們產(chǎn)生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催化劑;2、課中啟發(fā):不悱不啟,以避免學生在學習途中陷入僵局或困沌之中,產(chǎn)生畏懼和退縮情緒,適時的點撥可以為他們撩開思維的迷霧,迎來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美麗勝景;3、課后促思:激發(fā)回味和深入思考,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拓展和延伸,相當于牛在吃食后“反芻”這樣的一個重復消化的過程。譬如在學習《》、《背影》、《欽差大臣》等文時,我們都可以因勢利導地布置想象性為主的續(xù)寫性練筆,讓學生的學習思維不能只單單滯留在課堂之中,同時向課外拓展,務必要促使學生們的思想得到張揚和翱翔。

三、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開始和延續(xù)

問題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開始,更是課堂教學的順延和拓展。只有在課堂和課外始終都能經(jīng)受著“問題情境”的激蕩和沖撞,才能徹底地促使學生的學習思維不會得以松懈和發(fā)展,才能促發(fā)他們因為有了問題的沖擊而有了動力資源;有了問題的驅使而樂此不疲、樂學不怠、美在其中;才能讓他們因為有了問題而意猶未盡、回味無窮;才能讓他們因為有了問題而急于思、樂于想、肯于鉆、善于學、敢創(chuàng)新;才能因為有了問題而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和天才的靈感;才能因為有了問題學思不斷、情不已、思更濃;才能因為有了問題而對學習充滿著無比的向往、憧憬,增添勇氣、希望和自信……

四、問題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第5篇

前言:中職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一門職業(yè)技術,確保學生順利就業(yè),中職教育中教師與學生都較為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忽略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語文教學水平低,學生無法產(chǎn)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本文通過對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分析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為學生專業(yè)技術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

中職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教師、學生、家長對語文、數(shù)學等文化課不夠重視,教師教學水平普遍不高,學生學習效果差,教師的教育觀念較為陳舊,教師認為中職教育只是為了使學生學習一門專業(yè)技術,只要專業(yè)技術熟練,專業(yè)知識扎實,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因此,在中職教育中,教師不重視語文教學,致使語文教學水平不高。教師的不夠重視導致了學生同樣認為語文知識學習并不重要,用大部分時間精力學習專業(yè)知識,忽略了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并且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理想,無法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習基礎較差,因此,語文學習質量不高。由此可見,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1、教材內容脫離實際。中職語文教學不同于高中語文教學,中職語文教學主要是為中職學生專業(yè)技術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數(shù)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汽修技術等專業(yè)的專業(yè)術語較多,實踐操作內容也較多,中職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這些內容,在專業(yè)技術學習方面比較容易,而高中語文教育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為其他基礎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與中職教育相比偏向理論,因此,中職教育與高中教育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但當前情況是中職語文教學與高中語文教學使用同樣內容的教材,中職語文教材內容脫離實際,不具有針對性,使學生學習到的語文知識無法應用于生活中,對學生的專業(yè)學習促進作用不明顯,影響到學生長遠發(fā)展。

2、學生學習興趣低下。中職院校的學生較為特殊,當前的社會趨勢是大學、高中不斷擴招,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進入高中學習,只有極少數(shù)的學生進入中職院校學習,因此,中職院校生源質量較低,在此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厭煩語文的學習,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普遍是比較活躍的學生,具有不適應拘束的特點,喜歡玩鬧,紀律性差,而語文知識較為枯燥,很難使中職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效率。

3、教學方法傳統(tǒng)單一。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tǒng)是語文教學質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普遍存在于教師教學過程中,中職教師對語文教學原本就重視度不夠,在教學過程中自然不會研究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因此,多采用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為教學的主體,領導學生學習,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無法產(chǎn)生學習熱情,學習效果不高,單一的教學方法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加枯燥,課堂氣氛低沉,學生的課堂活躍度低,學生與教師的配合度不高,影響到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

三、解決對策分析

1、教材內容聯(lián)系實際。中職語文教材應具有針對性與實際性,針對中職學生學習的技術設定專門的教材內容,例如,汽修專業(yè)語文教材的設定就可以圍繞汽車修理進行,圍繞汽車修理不意味著加入過多的汽修的專業(yè)知識,成為專業(yè)技術的輔助教材,而是將在汽車修理過程中生活化的情景,狀況編入教材,比如,在汽車修理過程中接待顧客的注意事項,如何提高顧客的滿意度,面對顧客不滿意的情況如何解決等學生在以后工作中實用的技術范圍以外的內容。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應擴展知識內容,多講授一些生活化的實用知識,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積極配合教師,努力學習。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達到良好學習效果的前提,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學習知識時就會比較用心,學習效果自然較好,解決中職學生學習興趣低的問題主要應該使枯燥的語文學習內容趣味化,中職學生正處于好奇探索階段,趣味化的內容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比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幽默的語言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氛圍,用有趣的故事,事例使枯燥的教學內容更加生動,使學生具備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3、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不足,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水平,當前有較多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法廣泛應用于基礎教學之中,并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就可以應用創(chuàng)新型教學法,例如,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等,通過師生角色互換,表演情景劇,播放相關視頻等有趣的形式使學生融入到語文學習之中,在輕松的情境下學習。

第6篇

[內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語文教學必須達到“現(xiàn)代化五要素”的要求,才能適應四個現(xiàn)代化的步伐。

一、務實。

空談誤事、誤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教學中提倡“大三實”,即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講究實效。我們要反對種種形式主義及煩瑣哲學的課文內容分析及其提問。我們還主張“小三實”,即扎實、樸實、真實。所謂“扎實”,是要把語文基本訓練落到實處,落到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上,特別是讀寫的基本功。所謂“樸實”,是提倡反樸歸真,在課堂上不搞無益的“花樣”。有人提倡“玩,玩,玩,玩中學”的所謂“樂學”,實不可取;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勤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把課本劇搬到語文課堂上來,只能喧賓奪主、嘩眾取龐。短暫的外在興趣產(chǎn)生不了持久的學習動機。所謂“真實”,主要針對某些觀摩課的弄虛作假,事先搞排練而言。這樣的公開課沒有實用價值,而且不利于學生的正面道德熏陶。

二、效率。

工農業(yè)生產(chǎn)講究生產(chǎn)率,教學工作也要講究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空間相對穩(wěn)定,而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卻因人而異。學生的讀寫能力只有主體在讀寫活動中才能得到提高、發(fā)展、表現(xiàn)和檢驗。課堂“三少”(讀得少,思得少,寫得更少)很難高效率地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造成“三少”的原因之一是受前蘇聯(lián)專家“文學分析法”的影響。明白如話、一讀就懂的課文也要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地分析,占用了學生大量讀寫時間。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另一個原因是教師把啟發(fā)式混同于提問或談話法。提問可能有啟發(fā),也可能毫無啟發(fā)。應該提最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一節(jié)課給學生寫的時間不應該少于20分鐘。包括聽寫,默寫,抄書,寫讀書筆記,寫片斷,等等?!熬觿涌诓粍邮帧钡默F(xiàn)象必須改革。

三、理論。

正確的理論具有導向、增殖和增智的作用。現(xiàn)在大部分教師經(jīng)驗有余而理論不足,對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經(jīng)驗,缺乏理論加工,任其自流,或在低層次上重復,徒費精力。比如,對于兒童的錯別字類型之一是部件的左右對移(如知--),而很少上下調位的現(xiàn)象,若不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就很難說清楚這是空間知覺發(fā)展的序列使然。兒童站立時,能正確指出上下,卻不容易說清左右及東南西北,就是這個道理。又如類似漢字的字形比較,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多是先知覺期間的共同點,而忽略兩者的相異點。教師如果有識字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就會預先作相反的心理導向,讓學生先注意兩個字的不同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chuàng)新。

要求教師有改革開拓、“敢為人先”的精神。對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要有自我分析,自我比較、自我調解、自我監(jiān)控的自我意識,不斷摸索,不斷試驗。教師還要善于鼓勵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學生,引導他們敢于質疑問難,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尖子。在對待好生和差生問題上,教師要搞積極平衡,不搞消極平衡。要充分關注學習,加以鼓勵和輔導;也要鼓勵差生迎頭趕上,不甘落后。忽視好生,任其自流,把過多時間花在差生身上,企盼學們齊頭并進,這違反自然界和社會的客觀規(guī)律不利于基礎人才培養(yǎng)。

五、信息。

第7篇

首先,在師生相互交流的方式上,多限于課堂上機械的的單向交流,學生的積極討論和探究較少,因此課堂氣氛顯得沉悶,這就要求我們解決這個問題。語文課堂重在強調對文學作品的感性分析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感官思維,通過學生的各感覺器官來感受文章的內容。教師上課時能讓人“伸頸、側目、默嘆”,這樣的課就是調動學生感官去感受課文內容的好的方式。例如老舍的《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有個寫母親傷心的情節(jié):“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如果教師啟發(fā)學生感受這個場景,學生會很受觸動,能充分地理解母親那顆愛女之心,課堂便不會沉悶。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崩畎椎倪@首小詩,會使每個人都能調動感官尋找到獨特的自我感受,這種感受是那么朦朧,又是那么清晰,是那么平淡,又是那么強烈,是那么單純,又是那么回味悠長。這些感受需要調動眼、鼻、手等身體器官來體會,正因如此,千百年來,令每一個讀到它的人都會心馳神往,使人思緒無法平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思考活動較少。硬性要求學生有一種普遍的共性,而缺乏個性的培養(yǎng),這就造成了學生的死記硬背學習的現(xiàn)象,缺失了創(chuàng)新求變。表現(xiàn)在學習方式上就是學習單一,被動地接受知識,產(chǎn)生一種死讀書,讀死書的現(xiàn)象,限制了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在這種目前較流行的“問一答”式課上,首先由教師提前設計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一一作答。整個教學過程好像是流水線,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是,教師“問――問”,學生“答――答”,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始終牽著學生的鼻子向前走,學生始終被動地跟著教師學習,喪失了個體的獨立思考表達與發(fā)揮,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仍教師牢牢地控制在手中。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去讓學生自由想象,自由思考,肯定學生積極正確的觀點,修正不成熟的想法,使學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間。

第三,目前的作文教學捆綁了學生的表達,作文要求給學生設置了若干限制。命題作文和指導構思沒有給學生的自由寫作、自由表達、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寫作題目單一,構思內容雷同,使學生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沒有合適的機會自由地感悟、思索和表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自由地寫作,很好地支持學生進行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發(fā)表獨到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寫作興趣,迅速提高學生寫作上的水平。

第四,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已經(jīng)固定了閱讀分析的模式,這種模式是教師強行固定的,這使學生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分析出來的觀點都是程式化的,脫離不開八股的印記,學生無法有自己真正的感受和看法,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被剝奪了話語權,只是不停地按著應試的要求進行“結構”性的學習。目前有一種“不同見解”的閱讀方法比較流行,其原因就是學生已經(jīng)厭倦了被固定在框框里,想超越束縛自由表達。因此很多學生追求表達自己的見解。為了支持這種閱讀方法,首先要求學生要有自信的意識,相信自己能讀懂作品,而不能完全依賴他人或參考書,要勤于用腦、獨立思考根。

第五,目前的教學中,教師未能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生不能夠熟讀文章,這樣容易造成一知半解,學生還不能產(chǎn)生產(chǎn)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使學習思考流于形式,以致學生不能夠深入探究;另外,雖然經(jīng)過了充分的討論探究,但未能充分給予學生時間展示探究思考的成果和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使教學服從于大綱的時間要求,脫離了教學效果的獲得。另外,教師總是抓著課本不放手,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進行課外閱讀,使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課外書不如教材重要,忽視了語文學環(huán)境的必要性。這要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過程中向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相關文章來閱讀,讓學生明白學好語文并不僅僅只是學好課本,課外閱讀是學好語文必要條件。

第六,合理使用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分為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所謂內部資源指教育者本身具有的素質及把這種素質釋放出來進而轉化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能力。語文教學重心在于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在教學中要追求這種良好的教學效果。這首先要求教師應該具有更好的的聽說讀寫能力,但事實是很多教師在這方面距正常要求有著比較大的差距。以普通話為例:目前,很多語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令人堪憂,盡管教師們都能拿出合格的普通話證書,但是實際使用普通話卻很難讓人滿意。加之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較多,方言很多,各地普通話的發(fā)音都帶有本地的語音特征,由此標準的語音資源十分缺乏,造成了一種普遍性的不良影響。所以我們應該使用普通話教學,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準確地釋解文學作品的意蘊。所以,教師要合理使用教學資源,將語文教學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