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基礎文學范文

時間:2023-10-07 15:45:08

序論:在您撰寫基礎文學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基礎文學

第1篇

綜觀近年來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對文學名著的考查,內容主要有:①識記中外著名作家的生活年代、字號、國別;②了解文學體裁和文體知識,熟記名言警句;③掌握推薦名著的主要內容、人物、事件及典型細節(jié);④分析歸納典型人物形象;⑤對文學作品的主題、人物和寫作特點鑒賞評價??疾樾问接蓡渭兊臏\層次的填空題、選擇題,逐漸向主觀表述題過渡,且日趨精細化。

【應對技巧】

考生只有平時廣泛閱讀名著,深入了解作品的內涵,注重對作品的情感體驗,并積累相關知識,才能在考場上應對自如??梢愿鶕?jù)考查內容的不同,對癥下藥:

一、識記辨別。針對常見的選擇、填空和判斷題,其考查內容主要是填寫作品名稱、人物、故事情節(jié)的概括等。因此考生要熟悉這些內容,注意辨別,切勿張冠李戴。

二、理解概括。常見的是簡述題,即在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作品內容、人物性格、故事情節(jié)、成語等。考生要熟悉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jié),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人物或故事,了解與之相關的成語、俗語、傳說等;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進行推斷,得出結論。

三、感悟、評價和探究。針對人物評述、內容評析和人物思想評價的題型,考生要注意對名著主要內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義等方面的積累;審清題目要求,弄清是評價人物還是評價內容,抑或是思想意義或語言特點等;選好答題的切入點和角度。

【真題講解】

1.(2014?安徽卷)運用課外閱讀積累的知識,完成(1)~(2)題。

(1)我國文學家 在《朝花夕拾》中回憶留學生活時,著力寫了一位老師和一位朋友,老師是 ,朋友是范愛農。

(2)“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出自原蘇聯(lián)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長篇小說《 》,小說的主人公是

。

解析:本題是對中外文學常識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對《朝花夕拾》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熟悉程度??忌诮獯鸫祟}時要注意題干中的“留學生活”“老師”和“長篇小說”“主人公”等關鍵詞。

答案:(1)魯迅 藤野先生 (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保爾

2.(2014?陜西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老頭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轉了兩轉。他怕祥子的話有鬼病,萬一那三十塊錢是搶來的呢,他不便代人存著贓物。他自己年輕的時候,什么不法的事兒也干過;現(xiàn)在,他自居是改邪歸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樣的小心。祥子的敘述只有這么個縫子,可是祥子一點沒發(fā)毛咕的解釋開,老頭子放了心?!霸趺崔k呢?”老頭子指著那些錢說。“聽你的!”“再買輛車?”老頭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說:“自己買上車,還白住我的地方?!”“不夠!買就得買新的!”祥子沒看他的牙,只顧得看自己的心?!敖杞o你?一分利,別人借是二分五!”祥子搖了搖頭。

(1)這段文字節(jié)選自老舍的《駱駝祥子》,文段中與祥子對話的老頭子是誰?

(2)小說中祥子想擁有一輛自己的車,但始終沒有實現(xiàn)夢想。他的人生經歷了三起三落之后,最終哪一件事使他殘存的一點點生活希望也徹底破滅了,變成了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

解析:題(1)考查考生對名著人物與情節(jié)的掌握情況。根據(jù)題干中的提示語“節(jié)選自老舍的《駱駝祥子》”和“與祥子對話”,可以推斷這個老頭子是劉四。題(2)考查考生對名著中故事內容與情節(jié)發(fā)展的熟悉程度。從題干中的關鍵詞“最終”和“徹底”可以判斷出,這件事指的是人力車夫二強子那個不甘淪為而自盡的女兒小福子的死。

答案:(1)劉四 (2)小福子的死

3.(2014?江蘇蘇州卷)名著閱讀。

(1)下面一段文字節(jié)選自《西游記》第四十二回,讀后回答問題。

話說那六健將出洞門,徑往西南上,依路而走。行者暗想道:“他要請老大王吃我?guī)煾?,老大王斷是牛魔王。我老孫當年與他相會,真?zhèn)€意合情投,……雖則久別,還記得他模樣,且等老孫變作牛魔王,哄他一哄,看是何如?!?/p>

孫悟空變作牛魔王后是如何引起紅孩兒的懷疑并最終被識破的?后來孫悟空又是怎樣救出師父的?

(2)《格列佛游記》中語言學校的教授提出取消詞匯,采用以物示意的辦法表達思想。請你依據(jù)原著內容說說這個辦法的不方便之處。

解析:題(1)考查考生對名著《西游記》的故事情節(jié)的掌握情況,需要考生對原著的細節(jié)有準確的記憶。題(2)考查考生對原著的熟悉情況。提出取消詞匯的情節(jié),在該書的第三卷(飛島國)第五章,三位教授討論如何改進本國的語言,題干“依據(jù)原著內容說說這個辦法的不方便之處”,這就需要對原著相當?shù)氖煜ち私狻?/p>

答案:(1)“牛魔王”以吃齋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紅孩兒的懷疑,又因答不出紅孩兒的生辰,被紅孩兒識破。孫悟空打不過紅孩兒,便請來觀音菩薩,觀音降服紅孩兒,悟空救出師父。(2)如果一個人要辦的事很大,種類又很多,那他就必須將一大捆東西背在身上,導致行動不便,既費時又費力。

【綜合訓練】

1.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樣。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美和一點財富,我就要讓你感到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xiàn)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xiàn)在跟你說話,并不是通過習俗、慣例,甚至不是通過凡人的肉體――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說話……――因為我們是平等的!

(1)這段文字節(jié)選自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文中的“你”指的是 。

(2)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簡?愛具有什么樣的思想性格?

2.《西游記》第二十三回的回目是“三藏不忘本,四圣試禪心”。

(1)其中的“四圣”分別指的是 、

、 和 。

(2)簡單介紹“四圣”是采用什么方法來試禪心的?結果如何?

3.列舉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主人公阿廖沙在《在人間》這一部分里所從事的三種職業(yè)。

4.運用課外的知識,完成(1)~(2)題。

(1)《水滸傳》第二十九回是“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蔣門神”,“武松醉打蔣門神”的原因是什么?

(2)由于武松醉打蔣門神時未能除惡務盡,導致他接下來被蔣門神買通的 陷害,差點丟了性命,但是武松并沒有屈服,而是大鬧飛云浦、 ,又除惡蜈蚣嶺,他是個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5.從下面四部名著中任選一部,仿照示例另寫一段話。

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②《西游記》③《魯濱孫漂流記》④《簡?愛》

示例:吳承恩的《西游記》讓我明白了要想成功,貴在堅持,就像玄奘那樣,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放棄。

6.下列是《名人傳》中的選段,閱讀后回答問題。

[片段一]這是他畢生的計劃。從一七九三年他在波恩時起就有這個念頭……他一生要歌唱歡樂,把這歌唱作為他某一大作品的結局。頌歌的形式,以及放在哪一部作品里這些問題,他躊躇了一生。

[片段二]但也得承認他很明白地看到莎士比亞的若干缺點,這是我們不能真誠地說出的;例如,詩句的雕琢,籠統(tǒng)地應用于一切人物的熱情的傾訴,英雄主義,單純質樸。

(1)片段一和片段二的“他”,分別指的是

和 。

(2)《名人傳》中的哪一位名人最讓你感動?說說你的理由。(60字以內)

7.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下列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

(1)《魯濱孫漂流記》:

(2)《名人傳》:

8.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我忽然似乎已經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來,拿書走進父親的書房,一氣背將下去,夢似的就背完了。

“不錯。去罷?!备赣H點著頭,說。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

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

(1)這段文字出自魯迅的哪一本文集?文章的題目叫什么?

(2)這段文字最后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說說你的理解。

9.試列舉格列佛在小人國看到的或參與的有趣故事,不少于三個。

10.《西游記》最后一回的回目叫什么?唐僧師徒均修成正果,被如來加封。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如來為什么把孫悟空加封為“斗戰(zhàn)勝佛”,把八戒加封為“凈壇使者”?

(1)回目:

第2篇

一、新課標視野中的語文學習積累觀

(一)積累是一種態(tài)度

態(tài)度是一種心理定勢。積累不僅僅在于狹義的積學,即語文知識的增加;更在于積德,即完善自我。

語文學習要具備積極的積累態(tài)度。首先,積累必須用心專一,鍥而不舍。其次,積累要圍繞一定的目標。目標清晰,積累行為才有明確的指向。第三,積累需要及時梳理、整合。.處處留心皆語文。語文學習的天地有多大,積累的途徑就有多寬,積累的領域就有多廣。書本、生活、課堂、學校、社會等都是積累的載體。

(二)積累是一種過程

積累是一個不斷拓展、衍生和增殖的過程。積累不可以“畢其功于一役”。語文學習者要增強過程意識。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沒有積累的奠基,素養(yǎng)就成了空中樓閣。積累是高中語文課程五級目標中的第一級,是基礎。

積累的過程是一個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的過程。積累的過程不是知識的靜態(tài)堆砌,不是經驗的雜然相陳,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實踐過程。首先,積累的過程同時是一個應用的過程,比如語文知識的積累,是語文能力形成的一個必要的抓手。其次,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如高中文學作品閱讀鑒賞,需要閱讀鑒賞者審美經驗的積累。再者,積累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在探究中,積累得以豐富和深化。

(三)積累是一種方法

達爾文曾經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F(xiàn)代認知心理學把知識概括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三類。策略性知識是關于“如何學習”的知識,即關于學習方法的知識。積累是語文學習的綜合性方法。有效的積累,是經由觀察、記憶、判斷、比較、甄別、分類、歸納、概括、分析、評價等等步驟的具體操作才能達成的。積累與愛好、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愛好和興趣影響積累的指向,情感和意志左右積累的質量。

二、新課標規(guī)范下語文學習積累的操作

(一)在閱讀鑒賞中積累

閱讀鑒賞是積累的第一捷徑。閱讀鑒賞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積累,首先,要是言語知識層面的積累。其次,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層面的積累。再次,閱讀鑒賞方法層面的積累。還有就是歷史文化層面的積累。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在閱讀鑒賞中積累?

一是課堂閱讀鑒賞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積累的思想。要讓學習者明白積累的目標,確定積累的對象,設計評價積累質量的標準。例如古代詩歌鑒賞要貫穿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而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除作品背誦外,還包括積累與古詩文閱讀鑒賞關系密切的古代詩詞格律知識和古代文化常識。這些知識積累在課堂教學中機要可以隨文點撥,相機穿插,也可專題講授,集中訓練,總之知識要“精要、好懂、管用”,使學生在閱讀鑒賞中能自如地借助這些知識的支架作用,發(fā)展成為一個有意識有品位的閱讀者和鑒賞者。

二是課外閱讀鑒賞的活動組織中,要調動積累的興趣。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加強引導,通過語文活動(例如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報告會、最佳閱讀者評選、讀書征文)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閱讀積累的水平。

三是語文積累要建立一個基本限度的定量,有共同要求也有個別對待,以使學習者及時檢查自己的積累狀態(tài)。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閱讀積累量的要求。課標規(guī)定“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課標還規(guī)定“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边@里提出了閱讀積累的量度。要使每個高中生達到這個基本量。教師就要通盤考慮,合理規(guī)劃。

(二)在表達交流中積累

不管是語言知識的積累,還是生活素材的積累,或是文化背景的積累,對于豐富表達交流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蘇軾說“吾文如萬斛泉”,究其緣故是他有著厚實的生活積累和豐贍的閱讀積淀。信手拈來、妙筆生花的錦繡文章,汩汩滔滔、縱橫馳騁的雄辯演講,旁征博引、張弛自如的幽默談吐,需要的不僅是卓越的言語智慧,更得力于厚實的言語與生活的積累。在表達中,才可能暴露積累的欠缺;在交流中,才可能發(fā)現(xiàn)積累的不足。同樣,在積累中,才可能嫻熟表達的技巧;在積累中,才能促進交流的自由。諸如開設主題讀書論壇、電視新聞時評寫作、課前三分鐘演講等等活動都是增進學生在表達交流中積累的有效辦法。課外練筆是言語積累的重要渠道。課標中規(guī)定“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這是個最低的限度。堅持練筆,利于語文積累的流通、置換與更新。

(三)在生活體驗中積累

第3篇

關鍵詞:意境;可視性;透視描寫;如畫;偶像崇拜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268(2017)02012108

目前學界對我國文論獨創(chuàng)范疇“意境”的研究處于停滯狀態(tài)。根據(jù)以往研究成果,意境的源出處是偽托王昌齡的著作《詩格》。但是,作者只提出了概念,到底哪些詩作或詩句符合這個標準則語焉不詳。這就導致了后學對意境詩歌的具體特征不甚明了,大家也只能停留在整合中國古代“意”和“境”相關理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再闡發(fā)的研究層面。最近比較有建設性的文章是寇鵬程教授的《意境研究存在的問題與意境的真正內涵》[1]9296。在此文中,作者立足于意境的“使用史”,以自覺將其作為批評術語使用的紀昀和王國維為考察個案,分析了兩人明確稱之為意境的相關作品,得出了其內涵是崇高美和天然美的結論。應該說,寇鵬程教授的結論符合紀、王二人的原意。但是,從美學風格的角度去闡釋意境仍然沒有劃出清晰的界限,即某詩篇是或不是意境之作。而且,如果意境既可以是崇高美,又可以是天然美,那任何一個詩人或詩論家都可以賦予其新的內涵,久而久之意境便什么也不是了。此外,歷代學者在解釋意境的時候,大多會從場外征引古代詩人關于“情”和“景”的論述,似乎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的同義表述。為了準確理解和解釋意境的內涵,筆者沿著寇鵬程教授開辟的研究道路繼續(xù)前行,帶著相關尚未解決的問題從紀、王二人明確用意境去指稱的作品入手分析,爭取找到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以此為基礎對意境下一個具有排他性的定義,并分析意境研究存在問題的深層原因。一、文學意境生成的學理原因是語言藝術具有“可視性”文學意境存在于語言藝術的“內在形式”中,“境”來源于詩人的眼前實景。有研究者認為,“詩之長在意,短在境”,“因此,詩的意境即可稱為‘詩中有畫’”[2]。眾所周知,“詩中有畫”出自蘇軾對王維詩歌的評價,但他并沒有提到意境,所以我們不能推論王維的詩就是意境的“試金石”。在中國古代文學和美學研究界,常常將詩與畫相提并論。但是,詩歌是語言藝術,繪畫是視覺藝術,就王維的作品而言,我們至今無法證明唐代的視覺藝術影響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或者說他的某首詩就是在摹仿某幅畫。從物質載體看,文學作品是手寫或印刷出來的語言符號,不是繪畫。但由于語言符號指向現(xiàn)實中的具體事物,語言藝術存在一個“內在形式”。這個概念來自俄國心理學派文學理論家波捷布尼亞,指文學作品的形象層面,與“外在形式”即律、輕重音等相對。中西文學實踐皆證明,通過對語言符號恰當?shù)亟M合,詩人可以再現(xiàn)眼前的自然實景。這是語言藝術和視覺藝術的相通之處。“詩中有畫”是一個比喻說法,更準確的表述是“詩歌如畫”,即語言藝術可以像繪畫作品那樣具有視覺效果。

“詩中有畫”的確抓住了王維詩歌的基本特征,即具有視覺效果,我們在此用“可視性”將其替換。這個概念出自美國文化地理學家約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遜。他說:“可視性”(visibility)一詞“不僅僅表示某個物體能夠被看到;而是那種顯而易見的、從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一瞥即懂的某種形式”[3] 。我們認為,紀、王二人所指明確的“意境”之作,和王維的詩歌一樣具有“可視性”。根據(jù)寇鵬程教授的考證,《瀛奎律髓匯評》引用了紀昀對所選唐宋詩的評論,“他多達20次地使用了‘意境’這一概念”[1]93。但就所評作品而言,有些是對整首詩的概括說明。為了使論域具有清晰性,我們縮小范圍,只分析他所指明確的詩句。

解釋意境最有效的辦法是排除不符合意境標準的詩句。紀昀對黃庭堅《登快閣》點評為“起句山谷習氣,后六句意境殊闊”[4]39。顯然,首句“癡兒了卻公家事”為“山谷習氣”,代表了黃庭堅詩歌的特點,即以文為詩,導致“味同嚼蠟”;后六句“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L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是有意境的,原因是詩人用語言再現(xiàn)眼前實景,視覺效果較強。“落木千山天遠大”按照人類由近至遠的觀看順序排列語言符號:由于天空顯得遠大反而襯托出山峰較小,樹木就從背景中“脫穎而出”,取得了“可視性”:這七個語言符號誘導讀者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具有縱深感的虛構視覺空間?!俺谓坏涝路置鳌痹佻F(xiàn)的視覺經驗是:江流輪廓清晰,明月高掛于天空中,又投影于江面。江水為水平向度,月亮為垂直向度,兩者同樣構成了一個結構穩(wěn)定的三維空間,所以紀昀認為其“意境殊闊”?!伴煛卑抵缚臻g感。五、六句用事,不能用“可視性”分析;七、八句沒有兩個及以上的并排物象,但仍具有“可視性”,其因將在后文分析。總之,從紀昀對這首詩的分析可得出初步結論:議論和敘述的詩歌語言不符合意境的標準,反過來說,意境的語言應為描寫,并且描寫的效果要“闊”,即具有空間縱深感。

寇鵬程教授也發(fā)現(xiàn)紀昀大量地用與“闊”有關的詞語來解釋意境,比如還有“深”[1]94。這兩個詞所指的視覺效果是一致的,就是縱深感。紀昀評姚合《過天津橋晴望》特指“人家向晚深”一句“意境深微,能寫難狀之景”[4]1389。與前例不同的是,此句只有一個物象,“人家”即農舍。詩句營造的視覺效果為:農舍四周很空曠,如果黑夜降臨,它會顯得十分孤獨,其“可視性”依然由使農舍這個物象從背景“脫穎而出”得來。農舍+漆黑的夜色、千山+天空以及月亮+澄江構成了所謂的“圖底”關系,在格式塔心理學派看來,這種關系極易喚起人類的空間感。奧地利心理學家馬赫也認為:“我們通常都是用雙眼看東西……看到的不是顏色與形式,而是空間中的物體。”[5]換句話說,縱深感、空間感就是視覺的景深效果。此外,紀昀對這首詩中的“自從王在鎬,天寶至如今”的評價是“結亦無味”,說明歷史敘述是意境的反面,進一步確證了意境的語言應為描寫。紀昀評林逋《湖樓寫望》“前四句極有意境”[4]974的詩句是“湖水混空碧,憑欄凝睇勞。西塞山翠重,秋靜鳥行高”。所謂“極”,按一般理解,應為意境的理想形態(tài)。“湖水混空碧”誘導讀者回憶曾眼見的視覺景觀,即“水天相接”的視錯覺經驗:從物理真實的角度看,水在天下,而人類的視線存在一個“滅點”,在這個點上水天渾然一體、不可分割。視錯覺經驗同樣會帶來景深效果,相同類型的描寫還有范仲淹《蘇幕遮》“山映斜陽天接水”?!皯{欄凝睇勞”敘述觀賞湖景的行為,和意境無關?!拔魅酱渲兀镬o鳥行高”依然具有景深效果,但和第一句屬于不同的類型,其可視的原因同樣將在后文分析。對這首詩,紀昀還認為“‘靜’當作‘凈’,作‘靜’便少味”?!办o”是聽覺效果,而“凈”是視覺上的通透狀態(tài)。由此可見,用字用句的“可視性”是紀昀批評的重要標準。紀昀評孟浩然《歸終南山》的結句“松月夜窗虛”的“意境殊為深妙”[4]934是具有景深效果的詩句的另一種類型,這將在后文分析。

意境也是王國維詩學的一個重要概念,他認為有意境的詩詞曲同樣具有“可視性”,其基本成分是“景”。在闡發(fā)元曲的藝術特征時,他說:“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本o接著,他在評論馬致遠的作品時說:“語語明白如畫,而言外有無窮之意?!盵6]134與紀昀不同的是,王國維將意境的外延擴大,運用到抒情和敘述這兩種語言表達方式中。不過,后學基本一致地將這兩個使用向度拋棄了。也就是說,現(xiàn)代學者使用的意境,主要針對詩詞中寫景的成分,即描寫向度?!对姼瘛分^“處身于境,視境于心”,如此看?!熬场睉ㄔ娙怂幍娜S空間,他用語言符號將所見敷衍成文,于是讀者在想象中似乎“看到”了“景”,也就是符號化了的“境”。在王國維看來,“境非獨謂景物也,情感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性情者,謂之有境界”[6]201202。這進一步證明,景物是境的基本成分。于是,我們就能理解王國維為什么說“文學中有二原質焉:曰景,曰情”,并且景“以描寫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為主”[6]218。文學中的景是詩人用語言再現(xiàn)的視覺事實,就是意境之“境”。寇鵬程教授認為,“我們經常說王國維的意境是什么‘情景交融’,這是沒有根據(jù)的。因為王國維說過‘文學有兩原質,曰景曰情’,但他并沒有說過‘意境’有‘兩原質,曰景曰情’”[1]95。從引文可知,王國維的景和情對應兩種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描寫和抒情,不能由此推論出“情景交融”。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把意境和“情景”截然分開,因為這兩個術語其實是從不同的角度命名文學作品的“內在形式”:從內容上看,詩人再現(xiàn)的是眼見實景;正是有了景物的存在,語言藝術便可營造一個虛構之“境”。于是,意境作為情景的理論提升成為文學批評的標準。如前所引,紀昀所謂有意境就是能再現(xiàn)“難狀之景”。概括地說,情景是文學的客觀內容,意境是文學“內在形式”的批評標準有學者從蘇軾《虔州八境圖八首》推論,在中國詩詞中“境”與“景”同義,均指自然風景。(見崛川貴司:《瀟湘八景――詩歌與繪畫中展現(xiàn)的日本化形態(tài)》,岳麓書社2006年版,第3頁)據(jù)筆者考察,蘇軾認為陶淵明“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可知他還是較早將“意”與“境”用在一起進行文學批評的詩人。。就中國文學而言,如果說文學“外在形式”的批評標準是聲音和諧,那么“內在形式”的標準之一便是“意境闊遠”。此外,從王國維“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6]31的表述及其例證看,意境和詩之“隔與不隔”實質上是同一所指內容的不同表述,核心問題是讀者對景物的直觀?!俺靥辽翰荨薄翱樟郝溲嗄唷敝械膬蓚€物象互為圖底,“可視性”較強;“晴碧遠連云”意境闊遠,詩人以“平遠”的法則構造“文學圖畫”,讀者的想象空間具有縱深感?!爸x家池上,江淹浦上”之“隔”,不僅緣于語出用事,還因為從語言表達方式看,詩句屬于地點的陳述,只有一個物象,無法給讀者營造視覺上的景深效果。二、語言藝術具有“可視性”的形式基礎是透視描寫如上所述,從語言表達方式看,符合紀、王二人意境標準的詩句多為描寫,準確地講,是“透視描寫”。如果以創(chuàng)造景深效果作為劃分標準,描寫大致可分為白描和透視描寫。兩者均屬于用語言再現(xiàn)視覺經驗的方法,不同的是,前者“勾勒”事物的二維輪廓,景深效果不佳,而后者通過兩個物象的相互凸顯給讀者強烈的三維空間幻覺。雖然白描也使語言藝術具有視覺效果,但事實上我們不會認為這類文字“意境闊遠”。因此,透視描寫是可視性、文學意境的形式基礎?;诩o昀明確用意境指稱的文學作品,可將透視描寫分為兩大類、三小類,再結合其他作品進行闡述。也就是說,可將這三類描寫詩句明確稱為“有意境的”。

(一)“移遠就近”式文學意境

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詩繹》里說“右丞妙手能使在遠者近”,現(xiàn)代美學家宗白華在《中國詩畫中所表現(xiàn)的空間意識》一文里引用這句話,闡發(fā)中國古代詩歌的空間造型特征。他說:“使在遠者近,就是像我們前面所引各詩中移遠就近的寫景特色?!h山與近景構成一幅平面空間的節(jié)奏?!?[7]212結合上文所述,這一類文學意境還可細分為“視錯覺”式和“門窗借景”式。

1.“視錯覺”式

例如,紀昀認為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城上高樓接大荒”這一句“意境闊遠”[4]185?!按蠡摹敝傅氖且曇爸羞h方較空曠的地方。實際上,大荒和高樓相距甚遠,但在詩人雙目視覺看來,兩者緊密貼合。這是由視覺錯誤創(chuàng)造的空間感,一個“接”字可以讓原本沒有聯(lián)系的兩個物象產生情感上的交流。下一句“海天愁思正茫?!痹佻F(xiàn)水與天齊平的視錯覺景觀,在中國詩歌史上類似的詩句還有“秋水共長天一色”“黃河之水天上來”“江入大荒流”等。再如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不符合物理真實,但這是詩人眼見的真景,具有透視感,“畫面”顯豁,“意境闊遠”。中國詩人有“登高必賦”的傳統(tǒng),這就產生了很多與地平線有關的詩歌,通常用太陽、云朵、山水和樹木反襯視野的無邊無際?!耙饩场钡囊粋€基本特征是詩歌給讀者營造的想象空間須“闊遠”,這就要求詩人的視野要開闊,所以地平線是合適的選項。前人論詩經常援引“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把意境與道、人生和宇宙相聯(lián)系,以此體現(xiàn)中國哲學的深邃以及文學的獨特性。其實,登高望遠是人的生理本能,愛默生說:“眼睛的健康需要一條地平線。只要我們能看到足夠遠,我們永遠不會感到疲倦?!盵8]194意境恰好能滿足讀者“第六感官”的審美需求,并提醒人們到自然中去尋找這種“畫面”。相反,如果視野狹小或視線受阻,人類就會產生憋屈的感覺,這是人所共有的生理感受。宗炳能在山水畫中“臥游”,而讀者在“意境闊遠”的詩歌中亦能如是。此外,祖詠的“積雪浮云端”、王維的“明月松間照”等所營造的空間不如涉及天地、“大荒”的詩歌開闊,但兩個物象仍給讀者以深度暗示、符合意境的形式要求。

2.“門窗借景”式

前文提及,紀昀認為孟浩然《歸終南山》“松月夜窗虛”一句“意境殊為深妙”。前一句為“永懷愁不寐”,說明詩人在床上輾轉難眠,望見窗外松樹和月亮。雖然“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著作中使用的術語,但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觀看方式也會存在。這一句有意境的原因在于:詩人描寫目之所及,雖然沒有錯覺感,但縱深感依然強烈。宗白華在《中國詩畫中所表現(xiàn)的空間意識》中說:“中國詩人多愛從窗戶庭階,詞人尤愛從簾、屏、欄干、鏡以吐納世界景物。”在這篇論文里,宗先生列舉了大量六朝以降中國詩人從窗內向外觀看景物的詩句,并認為出現(xiàn)這種文學現(xiàn)象的原因是中國人具有“飲吸山川于胸懷的空間意識”[7]207。其實,這種所謂的“空間意識”來源于普通人的視覺經驗,即每個人都能通過窗戶看到“世界”。不同的是,詩人用語言把在特定角度看到的世界景觀再現(xiàn)了出來。“本在目前”才能“如在目前”,通過語言藝術,讀者和現(xiàn)實世界發(fā)生了審美關系。這一類型的名句還有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似可將其上升為藝術的一種母題、一個原型。這個原型在西方表現(xiàn)為有窗戶的風景畫,即取景點在室內,觀者通過窗戶觀看室外的風景。這種畫“尤其是對于北歐人來說,緩和內部與外部之間、風景與日常室內景象之間的尖銳距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8]138。我們也可用“緩和沖突說”來闡釋杜甫詩歌的意義:“窗含西嶺千秋雪”暗指室外寒冷而室內暖和,表明他對在成都的生活比較滿意;“門泊東吳萬里船”以室內靜止室外運動的沖突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同時也是忠君之念和報國之愿。這樣,讀者就能理解,他在成都和夔州盡管遠離中原戰(zhàn)火,但還是擋不住“便下襄陽向洛陽”的內心沖動。

在宗白華看來,中國人的空間意識體現(xiàn)為一種節(jié)奏化了的音樂性,和西方人用透視法作畫有區(qū)別,但事實上,透視是人皆有之的生理現(xiàn)象,中國“移遠就近”式的文學意境恰恰是詩人站在固定視點觀看得到的“文學圖畫”。無論是語言藝術還是視覺藝術,對藝術家再現(xiàn)眼前之景的要求是將三維的空間事實轉化為二維的平面事實。換個角度說,透視的本質要求藝術家在二維平面上暗示出三維空間的存在。顯然,“移遠就近”是讓圖像具有視覺真實效果的手段?!伴T窗借景”式的句還有一個特殊的例子,即“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也可給讀者營造闊遠的意境。在豐子愷看來,這個對句體現(xiàn)了“文學中的遠近法”[9]?!斑h近法”即透視法。詩人用“低”和“小”直接說明了在視網(wǎng)膜上兩個物體的遠近和大小關系,視點確定,“我”與物的位置關系明確。不同的是,在第二種大類型的透視描寫中,詩人觀看的視點相對來說不確定。

(二)“平面重疊”式文學意境

上文所指意境主要局限在單句,接下來分析聯(lián)句。由兩個句子內指的二維畫面在讀者腦海里重疊而成一個三維空間,我們將這種類型的意境稱為“平面重疊”式。前已提及,紀昀認為“西塞山翠重,秋靜鳥行高”很有意境。一般情況是,絕句和律詩由兩個表意完整的句子構成聯(lián)句。就此例而言,由于只涉及一個物象,“西塞山翠重”和“秋靜鳥行高”的空間縱深感均不強,我們很難用“意境闊遠”來稱謂。但是,從閱讀進程看,這兩句詩前后承接,誘導讀者將兩個二維畫面重新組合成具有景深效果的三維空間?!拔魅酱渲亍彼肝镙^大,應為背景;“秋靜鳥行高”所指一個或幾個點,且“鳥行高”暗含了運動的趨勢,物象自然凸出。于是,此聯(lián)的物象也構成了“圖底”關系,并且互為圖底:在西塞山的襯托下,飛行中的鳥兒形象鮮明;反過來,高飛的鳥兒也讓西塞山顯得更加翠綠。

第4篇

那么,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文學和音樂究竟如何進行滲透呢?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語言和音樂有許多相通之處:如形象、情節(jié)的回旋和夸張;重音、節(jié)拍、節(jié)奏的起伏:聲調的輕重、快慢、高低的變化;給人帶來美感,等等。由此,從認真尋找文學和音樂的共通之中,我們形成了共識:那就是文學和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把文學和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作為最重要的滲透依據(jù)和切入點,那就可以實現(xiàn)三方面的綜合:(1)還原藝術與生活的有機聯(lián)系,恢復文學和音樂內部之間的有機溝通,讓幼兒在兩者整合的氛圍中感受美好;(2)促使幼兒建立文學和音樂的通感,實現(xiàn)兩種感覺的交匯融合,從而促進幼兒深入地把握和體驗藝術作品的內涵;(3)實現(xiàn)藝術感知、情感體驗和經驗積累的整合,有效促進幼兒整合性感覺、整合性理解的形成。使他們獲得更加豐富的審美意象和藝術感悟。迸發(fā)出更多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火花。

要實現(xiàn)文學和音樂的有機滲透。關鍵是要加強滲透的策略研究,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1、情節(jié)的渲染。在和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你會輕易地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會非常專注于傾聽故事。但同時對一些比較重要的情節(jié)、細節(jié)常常會忽視或對某些情節(jié)的理解不夠深入,而當這些細節(jié)影響到幼兒整體把握文學作品時,音樂的介入實在是一個非常巧妙的策略。比如,在講述故事《溫妮?普的遭遇》時,我們請幼兒注意聽這個故事:聽到哪里覺得特別有趣,特別好笑;聽到哪里覺得自己大松了一口氣。特別愉快?;顒咏Y果表明:孩子們對小熊被卡在洞中不能進也不能出以及小熊樂意用自己的后腿當小兔的毛巾架感到非常滑稽好笑,但對小熊接受小兔的建議,安然在洞中不吃不喝,等著自己變瘦,最終被拔出洞這些情節(jié)體會不夠深入。而這些內容正集中反映出了小熊前后心情的劇烈變化及其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特征。為幫助孩子理解這些情節(jié)。在故事講述到小動物開始一起拉小熊出洞,且最終被拔出的一瞬間,我們巧妙地運用了音樂的效果:先加入一連串斷斷續(xù)續(xù)的滑音,營造出小熊的鼻子、前爪、頭、身體一點點被的感覺,最后再加入一個強有力的大三和弦,烘托出小熊終于獲得自由的愉、輕松感。音樂的滲入,既強化了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又觸發(fā)了幼兒隨著音樂的變化自然地和小動物一起使勁。故事情節(jié)和音效渾然一體。其中音樂和語言整合的紐帶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宣泄。此時此刻,音樂的出現(xiàn)有效地烘托了文學的意境,使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達到了自然天成的境地。

2、氛圍的烘托。在進行幼兒文學作品教學時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采用具體直觀的圖片效果、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發(fā)揮多媒體綜合功能等手段外,音樂的有效整合更能激起形象的想象和引人入勝的優(yōu)美意境,讓幼兒置身于其聲可聞、其形可見、其境可感的境地,使幼兒不由自主地進入作品,真正感受到作品的美。如詩歌《誰看見過風》:誰看見過風?/你沒有,我也不能。/不過當枝頭的葉子瑟瑟抖動時,風就在走過。/誰看見過風?/你沒有,我也不能。/可是當葉子們垂下他們的臉龐。風就在吹拂。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我們首先引導幼兒思考,在生活中你們能看見風嗎?風在哪里?從哪里你能感受到風呢?帶著問題,教師播放悠揚、柔美的音樂。讓孩子在音樂聲中進行自由的想象、回憶。在音樂的感染下,幼兒似乎感受到了風的來臨。此時。教師合著音樂的節(jié)拍。輕聲抒情地反復朗誦詩歌,并讓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朗誦。在欣賞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后,教師請幼兒一邊聽一邊想:風還從哪里走過,嘗試用和詩歌里一樣好聽的話來說說,最后,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教師鼓勵孩子逐個把自己想到的詩句連起來。編進詩歌里?;顒又?,柔美、輕盈、具有風的特質的音樂氛圍,啟迪了幼兒的心智,讓幼兒在風的感覺中開懷地吸納文學作品的柔美,恬靜;自由地表達自己對風的感受、熱愛。

3、情感的凸現(xiàn)。文學作品是情感的載體。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情感價值,兒童文學作品也不例外。但即便是兒童文學作品,它所描述的情感也都不是直白的,需要通過在不斷深入體驗作品的過程中去把握、去體會。我們知道,個體情緒情感的發(fā)展,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它需要通過個體不斷地感受、體驗、理解而逐步深化。因此,引導幼兒把握作品中的情緒情感,需要注意通過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并豐富、積累、整合這些經驗,“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通過反復、夸張、強調等方式促使幼兒與作品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從而完成作品情感的再現(xiàn)、內化和升華。比如,故事《大衣飛起來了》是這樣描述主人公“波爾訶”的:波爾訶遲到了,他把左腳上的皮鞋穿到右腳上去。他的左腳呢卻穿著一只拖鞋。他穿上了大衣,卻忘記了扣扣子。此外,他大衣上的扣子也只剩下一顆了。波爾訶在街上拼命趕路。風吹得很大,一會兒工夫,他的大衣就被吹走了,吹到了樹上,吹到屋頂上去了。不難發(fā)現(xiàn),這字里行間很夸張地描述了一個狼狽不堪的主人公,看了他這幅模樣,可以體會到他的心情是多么的慌張和忙亂。為了突出作品所體現(xiàn)的這種情緒,在請幼兒欣賞這個故事時。我們特別加入了一段幽默又略顯緊張的背景音樂。在音樂的襯托下,波爾訶的形象被鮮明地凸現(xiàn)了出來。對會飛的大衣的神往、驚奇、喜愛是這個故事反復回旋的情感主題。在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如果從頭到尾都用音樂來襯托,主題反而給弱化了。因此,我們只在故事幾個關鍵的地方滲入了音樂:一是大衣在屋頂上像一架小飛機一樣高興地飛:二是在大衣擺弄著它那兩只空空洞洞的袖子,從這個屋頂飄向那個屋頂:三是在大衣開始很溫順地拍起它的雙袖,慢慢地飛下來,像一只聽話的小麻雀。落到丁姆的腳邊。這三個地方講述了大衣在不同的情景中輕盈而自在飛翔的情景,故事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反復的,一層更進一層的重疊、回旋和強調的。為此,在這三段故事中,我們選用了同一段音樂,讓它造成反復回蕩、不斷強化的感覺。實踐結果表明。這樣的處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在聽到這些地方時,會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擺動自己的雙臂,好像自己就是那件飄飄悠悠的大衣,那種對大衣由衷喜愛的情感油然而生。

4、角色特征的夸張。兒童文學作品中鮮明生動。具體可感的作品形象通過和音樂的整合。是否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走進作品,走近形象,

深深打動孩子的心靈從而感受到真、善、美呢?我們嘗試用音樂對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形象進行渲染,實現(xiàn)文學形象和音樂的整合。比如,故事《熊的耳朵哪去了》中,小熊糊里糊涂到竟然連自己的耳朵上哪兒了也弄不明白(小兔昨天蕩秋千的時候風太大,把耳朵吹掉后找不著了,小熊路過時就把耳朵借給了小兔??墒撬呀洸挥浀昧诉@件事了)。如何幫助幼兒對這個糊涂、憨厚又充滿愛心的小熊形象加深理解?我們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和故事角色的特點。在小熊每次糊里糊涂回答完小動物的問題后,播放一段詼諧、活潑的音樂,反復強調小動物“笑著走開了”這個情節(jié),由其他動物的反復竊笑夸張地突出了小熊的角色特征,使故事情節(jié)與音樂相得益彰,如此??蓯塾趾┖竦男⌒苄蜗蟊簧钌畹馗灿谟變旱男奶镏辛?。

第5篇

投資不是難事 《失戀33天》是反類型

電影中國:這次《等風來》制作費多少?

滕華:制作費是不到4000萬吧。我根據(jù)每個項目不同的特點,會有一個正常規(guī)模的制作預算,只是我沒有一個規(guī)劃,我一定要拍一個什么制作過億或者說怎么樣的一個片。《等風來》將近4000萬的制作費是因為在尼泊爾拍,這么多人去尼泊爾轉三個城市,在國內還要拍。主要是這個方面的錢。

電影中國:這次對你來說,找錢投資什么的就不是難事了?

滕華:是啊。沒覺得,我自己是一直也沒有什么特困難的事。

電影中國:是跟《失戀33天》是一個投資方是嗎?我看你這次報道說是?

滕華:對。

電影中國:大家會覺得你對類型片特別的嫻熟?

滕華:其實我完全從來沒拍過什么,除了早年間拍過類型片?!妒?3天》特別不類型,是一個完全反各種類型的,或者是反愛情類型的這樣一個電影。你像哪有一個愛情電影是上來講失戀的。好多失的人戀一直把我們歸到愛情類型,其實這個電影從頭至尾沒一分鐘出現(xiàn)過愛情的部分。中國有一點特點,就是你做一個東西成功了,他就特別希望歸一個類。歸類之后,他會把這個東西,再拆成一二三四部,他就會覺得照著這樣去做,有這么一個類型套在上面,就能成,這個是我能理解的,但是,實際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的。

電影中國:你不是按照某一個模式或者范式來做。

滕華:對,一定不是,因為失戀完全是反著的。有一些后來來中國的美國公司,他們挺有興趣的跟我探討,為什么失戀這樣的一個完全反類型的電影,能在中國成功,他們覺得在美國也很難做這樣的一個反類型的可能性。我也沒法說,跟他們說這個很可笑的一件事,這個電影在中國被定義成為一個愛情類型的電影。

關注年輕群體演員?植入廣告不道德

電影中國:怎么知道井柏然,他算是一個年輕群體關注的演員。

滕華:看過《全城熱戀》華誼首映式的時候,我還跟劉若英說的:好像湊了好多演員,臺的好多人,那個年輕小孩演得挺好的。當時對他有印象,《等風來》出小說的時候,我覺得是井柏然。所以先定的井柏然,再圍繞井柏然想的時候定了劉亞瑟演李熱血,但是搭景團和攝影團有好多是非職業(yè)。就覺得定倪妮還是其他的這些演員,做選擇的時候覺得在這么一群人里面,有一個專業(yè)演員太怪,因為其他人都不是專業(yè)學表演。突然擱進這兒一個人還是挺奇怪的,再加上倪妮的整個氣質還是特別符合程羽蒙的那個感覺。所以我還是定了這次整體都是一群沒有正規(guī)學過表演的,這樣一群演員來演的戲。

電影中國:之前你有說過,你原想還是要選白百合。

滕華:原來是有過這樣的計劃,確實是因為時間檔期的問題,電影籌備的時間太長了,尼泊爾各種困難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所以時間一托再托,直到把人家檔期給托沒了。其實我仔細一看。把白姐(白百合)扔進這么一個演員群體里面,她可能也會有點使不上勁。因為有的時候我還是要了解演員,在一個方式方法上,大家可能就會差好多。

電影中國:這次非要選尼泊爾嗎?

滕華:好多人都問我說你非去尼泊爾不可嗎?說泰國不行嗎。我說好像不行吧。因為一定是一個物質條件比我們差好多的一個地方,但是整體的幸福感可能比我們要大得多,其實當時把鮑鮑(編劇鮑鯨鯨)忽悠去尼泊爾的時候也是處于這個想法。

電影中國:你是你自己去過是嗎?

滕華:沒有,我只是看到網(wǎng)上的一個排名,說是幸福指數(shù)特別高的一個地方。

電影中國:同檔期的《私人定制》廣告植入是8000萬。你的電影,廣告商也還挺喜歡的。

滕華:沒有啊。馮導在這方面確實是非常厲害。我不行,像我的電影,廣告商一般都興沖沖的來,一問到演員的時候都撤了。我的電影一直以來植入廣告特別少,而且錢也跟馮導差得簡直少一個零吧。

電影中國:你會控制廣告這種事嗎?

滕華:會,我會說首先我的態(tài)度是不配合。在此前提下,如果有一些非常合適的或者是不經意能夠出現(xiàn)的東西的話,我是可以讓他們在電影里面的,因為我覺得(植入廣告)這個本身沒有什么道理,觀眾是買票進來的,你說電視劇多多少少好一點,加點什么廣告,就加點吧。但是電影這種都是花了錢進來的,你還給人看廣告,這事就不是特別道德的一件事。

注重編劇的作家高度?全國都在《等風來》

電影中國:《等風來》是先有想法,然后讓鮑鯨鯨先寫了小說,或再改成劇本。為什么不直接寫劇本?

滕華:我堅持讓鮑鯨鯨先寫小說,其實我跟六六(著名編?。┖献饕彩亲屗葘懶≌f的,從來都是。我覺得她們不是編劇,實際上是一些作家,我需要讓她們保持一個作家的思考模式、角度和高度。編劇是一個工種,是一個在電影電視劇當中工作的狀態(tài)。如果把有一個東西直接讓他變成一個編劇的角度去想的話,會失去好多作家角度上寫的東西,所以我自己的作品,依賴文學性特別強,不光是說買不買小說這一回事,而是我所依賴的文學性在于他的內在文學基礎和他的文學性高度。

電影中國:就在你來說,編劇的工作是占了一個作品好壞的百分之幾啊?

滕華:至少50%。

電影中國:有沒有關注到大家都說2013年是新導演年,怎么看?

滕華:沒功夫看。我真沒那么多時間管國內電影市場的事。

電影中國:《無人區(qū)》你看過沒有?

滕華:我還沒呢?!稛o人區(qū)》我跟我老婆倆人去電影院門口,我說我看《無人區(qū)》,我老婆當時白我一眼說,這仨男的臟了吧嘰的,里面肯定連個女都沒有,說不看。我說那您要看?她說我要看《四大名捕》啊。我說這個,她這男女選擇的時候,會有這樣的問題。就只能陪著她先去看《四大名捕》。

電影中國:你是欠了人情債還是什么?最近好多監(jiān)制。

滕華:沒有,好多監(jiān)制都是喜歡。就是那個事還挺好玩的。而且我主要是創(chuàng)作上,因為別的事也沒需要我?guī)椭?,不太需要?/p>

電影中國:上映之后,會關心票房嗎?

滕華:我不討厭,大家關心是大家的事,跟我也沒什么關系,我不是特別關心。

電影中國:你對自己還是挺自信的?

滕華:我覺得反正沒給人賠好多錢就行吧。誰也不知道電影的事,誰也不敢擔保什么電影不會賠,一定賺這都是瞎掰,電影一定有很大的風險或不確定性才對。

電影中國:你會緊張嗎?

第6篇

關鍵詞:語文;態(tài)度;興趣;習慣;語感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就得注重端正其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使其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不斷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

一、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

1.學生學好語文,態(tài)度最重要

學生只有首先知道語文的重要性,才會端正自己學習的態(tài)度。

語文教育的意義在于試圖改變一個人的性情,讓人變得更有教養(yǎng),更富情趣,更具親和力,更懂得生命的崇高,更能理解、尊重和珍惜生命,更能悲憫、寬容和善待自然、人、事,當然也包括自己。一句話,語文教育就是努力讓人變得更像人。我們生而為人,并做著一個人應該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語文教育癡想著一種更為理想的狀態(tài),提供一個人文、心理和情感的背景,讓你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哪怕是一聲嘆息,都自然流露出一種特殊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素養(yǎng)。

2.學生必須對文字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無論做什么事,興趣是最重要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于學習的興趣?!蔽覈糯逃铱鬃訉τ谂d趣的重要作用也有精辟的論述,他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正說明了“好”和“樂”是一個人追求真知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可見興趣對于學習的作用不容小覷。

如果學生暫時對語文并不感興趣,這沒關系,可以從“0”開始。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有多種多樣的方法??梢匀ケ痴b、抄錄一些精彩的片斷、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相關的課外知識等。日積月累的學習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許某一天,學生會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成為一個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學生就是如此容易。當然還可以讓學生參加一些關于語文方面的活動,比如演講、征文等,都是增進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鍛煉語文運用能力的不錯選擇。愛因斯坦說過:“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社會價值的認識?!薄按煺凼菑娙说囊还P巨大財富,弱者的萬丈深淵”??梢韵胂耄驗榘l(fā)現(xiàn)了缺陷,我們才會有興趣去彌補,才會有能力做得更好。

如果說學習興趣是基礎的話,那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一位技藝超群的建筑師。

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并非朝夕之間便可達到。但只要能正視學生的實際,從教育的特點出發(fā),積極探索教學捷徑,努力發(fā)掘有利因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自會在潛移默化中產生。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羅伯特?吉爾伯特說:“首先,我們養(yǎng)成習慣,然后,習慣造就我們??朔牧晳T,要不你就會淪為它們的奴隸?!睂W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葉圣陶先生也認為:“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由此可見,學習習慣是多么的重要。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還得靠自己去養(yǎng)成。

怎樣才能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們不妨從學習實踐及文章作品中去領會?!抖Y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边@,就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自然融于我們的教學活動之中?!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眲t又給我們敲響了要“學”“思”結合的警鐘?!皩W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許多的名人都對學習做出了總結,我們不妨一試,但不可盲目。

如果說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建筑師,那么,好的學習方法則是精美實用的建筑材料。

1.培養(yǎng)閱讀習慣

要讓學生會讀書,讀好書,就不僅要精讀,更要泛覽。語文里的好多東西不是推理得出來的,常是不見就不識,不記誦就不行的。讀什么?一是讀與課文有一定聯(lián)系的課外讀物,包括同一主題或題材、同一作家、表現(xiàn)手法相近的作品,使閱讀構成相對完整的課內外結合的閱讀體系。二是可根據(jù)各自的興趣愛好,并結合運用“精讀”“泛讀”等方法,去讀書,雖無目的性,但可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加文化積淀和提高文學修養(yǎng)。就像陸九淵“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的“不求甚解”法;坡的“八面受敵”法,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讀書

方法。

2.培養(yǎng)聽話習慣

要讓學生學會聽。要學得好,必須學會聽。聽還得要聽出問題的關鍵,不能把重點疏忽。聽,要集中注意力,做到“專心”“擇要”。只要認真聽了,并且認真按照老師所說的那樣做了,語文水平的提高,語文成績的提高,都將指日可待!

3.培養(yǎng)說話習慣

要讓學生會說話、表達。會說話,就得理出條貫層次,分出輕重先后。會表達,就得拿捏好語言運用的分寸,有時要切中肯綮、擊中要害;有時要妙用修辭,形象生動;有時又要委婉、曲折、謙

敬……平時與人語言交流都要留心,做到“有序”“得體”。語文是學習語言與學習其他各科的工具。沒有語言,我們就不能一起交談。所以,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知道怎么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將自己的觀點清晰明確地表達出來。

三、重視語言和語感的積累

學習語文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古人有言,人生五十歲以前周游世界,認識社會;博覽群書,積累知識。積累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閑的時候,多讀點好的書籍或文章,這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讀時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以便在閱讀的過程中隨時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并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yōu)樽约旱臇|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讀誦的多了,便有助于形成語感。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的敏銳感受力,是讀者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合到語言文字上去的結果。語感,是一種修養(yǎng),是在長期的規(guī)范語言應用和訓練中養(yǎng)成的一種對語言文字,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的比較直接、迅速、靈敏的領會和感悟能力。加強語感的培養(yǎng),要特別注重以下幾點:

1.積累生活經驗,聯(lián)系生活體驗

(1)培養(yǎng)語感必須聯(lián)系生活經驗。(2)要多多參與生活實踐,注意觀察生活,注意積累生活經驗。

2.以課文的言語為對象,具體地領悟表達形式的獨特性

為了達到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應當把課文的言語當作學生語感的對象,即將聚焦對準課文的言語。

3.在讀書實踐中培植語感

將所感受到的言語對象轉化為語感的主要途徑是讀書實踐。繼承借鑒傳統(tǒng)的經驗,重視讀書并通過長期而嚴格的讀書訓練語感,是最有價值、最基本的經驗之一。

學習能力也是漸漸培養(yǎng)和積累的。語文功夫的形成必須依靠平時的積累。與其抱著僥幸的心理等待著“奇跡”的出現(xiàn),還不如踏踏實實地把功夫練到家。

學習語文是一件富有樂趣的事。只有當投入其中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博大精深。作為華夏子孫,必須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作為語文教師,必須為學生的語文學習之路墊石鋪路,為學生的語文水平大廈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第7篇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確立,以及社會轉型,人文學科和基礎學科遭遇冷落,社會對文學的熱情、興趣都發(fā)生了變化。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也遭遇到了一些困難,如何突破這一局面,使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成為學生喜愛的一門課程,這是目前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一個考驗。

一、改革教學內容

現(xiàn)階段,隨著教育素質的改革,以及社會發(fā)展需求的變化,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向計算機、英語和各種技能等應用型學科上,文學類課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何讓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走出困境,這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改革教學內容勢在必行。

(一)走出重“史”的教學誤區(qū)。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與其他文學教育(如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獨特之處。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課程安排一般是在大一開設現(xiàn)代文學,大二開設當代文學。對于課程內容選擇,目前大多數(shù)二級院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為主,輔予經典作品研讀,在以文學史為本文由收集整理背景的基礎上,從現(xiàn)代政治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發(fā)展的影響、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沖突、本土文化的反思與張揚,以及文學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中勾勒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深入掌握各時期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和文學現(xiàn)象。這種教學方法也正合了目前使用較廣泛的以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編寫思路,該書所采用的結構方式是目前較為通用的方法,分別按各個時代的小說、戲劇、散文、詩歌四大體系來劃分,但這樣一來,利弊也很明顯,“這種結構方式條理清晰,便于講述,但流弊甚多,因為這種結構方式是學者自己制造的模式,它不符合文學史的實際發(fā)展規(guī)律,割斷了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作家三者之間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感性的理解、把握混融一體的‘文學’歷史”。

一般來說,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首先是要教給學生一些基礎的文史知識,培養(yǎng)他們對現(xiàn)當代文學的審美感悟,從而提高他們鑒賞、分析、研究現(xiàn)當代文學的能力。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傳統(tǒng)授課也往往突出“史”,以“史”來帶動作品,這也是教學內容的一個方法。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提出把對作品的鑒賞地位提升到在“史”之前,支持這一觀點的有復旦大學的陳思和教授,他在2008年6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方法與教材”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提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學術界流行宏觀研究,輕視對作品本身的閱讀,帶來文學審美能力的缺失等問題。”如此看來,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忽視了文學作品所能帶給人們的審美作用,而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賞析,從而達到一種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性熏陶的目的已成為許多學者的共識。誠然,文學史的教學是必要的,但文學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文學知識,更在于學生如何獲得和提升文學審美能力、文學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這也是一直以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育努力的方向。為了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我們應該將“以培養(yǎng)知識型人才為主的教學模式,調整為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主的能力型教學模式”。加強對作品的閱讀欣賞,從長期以來的生硬的講“史”的模式中解脫出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揮豐富想象力審美的空間。

(二)增開選修課。過去,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一般采用現(xiàn)代文學和當代文學分開的授課方法,授課時數(shù)分別為現(xiàn)代文學兩個學期,即為一個學年,當代文學兩個學期,也是一個學年,總課時是216節(jié)。近年在教育部縮減理論課程,加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原則指導下,許多高校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調整為三個學期完成,一般為現(xiàn)代文學兩個學期,當代文學為一個學期,總課時為160節(jié)。雖然課程時數(shù)的調整壓縮是為了適應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但這并不意味著該課程內容的減少和教學質量的下降,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課時壓縮的情況下完成教學任務,并保證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按照教學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下,力圖發(fā)揮出更大的傳授、引導作用,并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同時給學生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增開選修課無疑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為了應對課時緊張,部分院校選擇采用增開選取修課的辦法來緩解這一難題,以朱棟霖、朱曉進、龍泉明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為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的臺港文學、新時期文學等部分內容可獨立出來開課,原因是臺港文學和新時期文學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發(fā)展長河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從區(qū)域和時間上看又有著相對獨立性,而獨立課程的效果是,既可以為現(xiàn)代文學史的課程減壓,也可以使獨立出來的內容有更充分的分析和討論的時間。以往港臺文學和新時期文學部分的教學,老師們?yōu)榱粟s課往往是點到為止,或干脆放棄,這樣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若能將這部分內容獨立開課,則可有更充分的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和體會,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還可針對目前較受關注的熱點問題開設一些實用性的有關現(xiàn)當代文學的后續(xù)選修課。根據(jù)各高校所在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差異性,開設一些本土優(yōu)秀作家的作品研究,為本土文化的推廣提供一個發(fā)展的平臺,如廣西高??筛鶕?jù)目前備受關注的北部灣沿海地區(qū)的特點,考慮開設“廣西北部灣作家群創(chuàng)作研究”,與地方文化相結合,將學生的視野與現(xiàn)實社會相結合,升華當代大學生的愛鄉(xiāng)情懷和民俗文化情感;針對當下崛起的較為前沿的女性作家的研究,可考慮開設“女性文學研究”或“廣西女作家作品研究”,畢竟,女性的文化視覺與男性是有差異的;針對本科學生大學畢業(yè)后有可能到中學教書的特點,可考慮開設“中學魯迅作品研究”或“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等,作為選修課,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選擇,避免其中有可能生產的消極被動接受,從而為主干課程的順利實施準備充分的時間和條件,學生可以在選修后續(xù)課程的過程中擴大和鞏固主干課程的知識和內容。

二、改進教學方法

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避免生搬硬套死記硬背,這就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

(一)設立專題討論,強化師生互動。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慣以“一言堂”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況且,長時間的聆聽會使學生產生疲勞感。為讓學生參與其中,可在課堂上準備一二個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在激烈的討論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2010年廣西高校現(xiàn)當代文學研討會在廣西師范學院召開,溫儒敏教授在會上說:我們在課堂上不要求學生給出什么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在課堂中能圍繞某個問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那么,我們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確實,與其讓學生在被動中強記,不如讓學生在主動中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教學目的服務,提高學生的文學接受能力和文學審美能力。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本身就是一門研究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是收集各家之說,將材料進行重組,再加上個人在某個領域中研究的見解,直接傳授給學生,這對于文學鑒賞來說是非常有限的。這樣教授的結果,學生仍是被動的接受式,學生得到的是一套套的理論和“空洞”的話語,這勢必造成學生一定程度的依賴,從而缺乏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性,這與我們所期望的通過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文學鑒賞能力相去甚遠。況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想要做到巨細無遺、面面俱到地對文學理論及作品作較為系統(tǒng)的教學也是不可能的,畢竟,首先時間上就不容許。這種情況之下,若能設立專題討論,重點突出某些作家作品,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對問題的主動探求的欲望,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氛圍,又能深化教學內容,從而能加強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課堂教學力求知識飽滿豐富,由淺入深。開設專題討論同時也要求教師要不斷充實、更新自身的學術研究水平,并以學術研究作為課程開展的支撐,逐漸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研究,從而拓展學生眼界,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悟,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