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骨科術后康復護理范文

時間:2023-10-20 09:55:58

序論:在您撰寫骨科術后康復護理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骨科術后康復護理

第1篇

【關鍵詞】骨科;康復;護理

康復護理是在康復醫(yī)學理論指導下,配合康復治療對康復對象實施的一般和專門技術。2009年,我院康復護理人員在總結以往經驗基礎上,積極摸索了一些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行之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情況 本組共36例,年齡在18~46歲之間,平均31.4±5.*7歲。其中,男27例,女9例。根據(jù)手術部位劃分,單上肢12例,單下肢18例,雙肢4例,脊柱2例。從手術時間看,急診手術11例,擇期手術25例。

1.2 康復護理

1.2.1 護理理念 醫(yī)護人員需要堅持以下正確的骨科術后康復護理理念,即①術后及早進行康復;②思想教育與功能鍛煉一體化,進行身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和職業(yè)的多方護理;③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護理??紤]患者的性格、經歷、經濟及受傷情況等作出個性化的護理方案。

1.2.2 護理評估 對患者進行身體狀況、損傷情況、心理情況等全方位的護理評估。①身體狀況:患者的生命體征是否正常、重要臟器功能是否完好、身體活動障礙程度等;②損傷情況:損傷的部位、程度和處理方法、固定部位、牢固程度、有無開放傷口等;③心理狀況:患者有無悲觀、焦慮、抑郁、驚恐、失望、自卑、痛苦心理,對功能鍛煉是否積極,以及家屬支持程度等。

1.2.3 護理措施 ①病室護理:創(chuàng)造利于患者治療和康復的良好的病室環(huán)境,室溫應保持在20℃~26℃,以全身加溫為主;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患者均在空調房內,房內安放溫濕度計,護理人員每天定時進行查房,對室內溫濕度進行調節(jié)。利用紫外線對病室空氣進行每日一次的消毒。不適的溫、濕度和空氣中含有煙草里的尼古丁,均可導致患指微血管痙攣,血循障礙[1];②心理護理:

骨折術后恢復所需時間長,患者需要較長時間的絕對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在術后早期表現(xiàn)出明顯的恐懼、焦慮、煩躁易怒情緒,術后中后期表現(xiàn)出多疑不安,有些患者對治療喪失信心,也有些過早鍛煉不僅打擊了患者的自信心也對病情造成了影響。護理人員要主動關心患者,講解正確的功能鍛煉時間和方法,鼓勵患者積極面對,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增強其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逐漸實現(xiàn)功能的恢復;③分階段護理:

早期(術后1~2周):要求患者術后絕對臥床休息,適應床上大小便,嚴禁大幅度的翻身、坐起和下床活動?;贾话阌眯≌砘蚱渌锲穳|起放在略高于心臟的位置并制動。同時針對血腫進行按摩、消腫措施,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萎縮。同時,對患者進行患肢除固定部位外的其他部位進行肌肉收縮鍛煉。飲食方面以活血祛瘀為原則,食物以清淡為主,忌食酸辣、燥熱、油膩之物,切不可過早食用肥膩滋補之品。中期(術后2~3周):針對骨折處可能的纖維粘連,著重進行患肢骨折的遠近關節(jié)、自身力量進行鍛煉,是防止關節(jié)粘連和肌肉萎縮。飲食以和氣補血為原則,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適當補充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晚期(術后6~8周):逐漸進行以關節(jié)為主的全身運動,這一階段是功能鍛煉和肢體恢復的關鍵階段,需要患者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全面的鍛煉,以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復。飲食以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為主,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功能鍛煉要遵循動靜結合,主動、被動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

1.3 評價指標 對患者在吃飯、穿衣、洗澡、入廁等方面進行評價。上述四項活動全部自理者為生活自理;一項或多項需要部分幫助者為生活部分自理;一項或多項需要全部幫助者為生活不能自理。

2 結果

患者平均住院時間40.6±4.1 d,知曉康復知識的患者32例,知曉率為88.9%??傮w護理效果較好,患者日常生活完全自理的19人(52.8%),部分自理的16人(44.4%),不能自理的1人(2.8%)。36例中4例發(fā)生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1%,其中1例發(fā)生關節(jié)攣縮,2例肌肉萎縮,1例關節(jié)畸形。

3 討論

骨科患者術后進行積極地康復護理對于患者功能恢復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在患者術后對患者進行身體狀況、損傷情況、心理情況等全方位護理評估,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結合早期康復、全方位護理和個性化護理的護理理念,對患者進行含病室護理、心理護理和分階段護理的康復護理??祻妥o理后,患者對康復知識的知曉率較高,護理效果較好,并發(fā)癥較少。說明康復護理對骨科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和預防并發(fā)癥有積極的效果。

第2篇

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術治療的骨折術后患者182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1例進行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以護理干預和預防使用鎮(zhèn)痛藥。

結果:通過對觀察組與對照組各項評價指標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1.3±2.1)d,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平均為(3.3±0.9)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出院患者對疼痛治療及護理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率達96.52%,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疼痛緩解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疼痛緩解有效率為50.55%,前者疼痛緩解有效率明顯高于后者(p

結論:通過對192例骨科手術后鎮(zhèn)痛的觀察及護理,可見采取有效的綜合鎮(zhèn)痛的護理方式,可達到及時有效鎮(zhèn)痛的目的,對患者術后康復有較大影響,且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鎮(zhèn)痛護理 骨科 康復影響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09-02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改革的逐漸深入,醫(yī)療護理人員對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已經成為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1]。疼痛是一種主觀體驗,對于這種主觀的感受進行定量分析是臨床工作必須進行的。我院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術治療的骨折術后91例患者給予了相應的治療及鎮(zhèn)痛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明顯增加,改善了醫(yī)患及護患的關系,減少了醫(yī)療糾紛?,F(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術治療的骨折術后患者182例,男109例,女73例,年齡13~83歲,平均年齡為(32.3±15.7)歲。上肢骨折72例,下肢骨折24例,其他10例。將所有患者按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疼痛評估標準。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是使用一條游動標尺,正面是無刻度10cm長的滑道,“0”端和“10”端之間一個可以滑動的標定物,“0”分表示沒有疼痛感,“10”分表示患者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背面有“0~10”的刻度。臨床使用時先向患者解釋其使用原理,患者在理解的情況下根據(jù)疼痛的強度滑動標定物至相應的位置,疼痛測量尺的背面是有具體的刻度,根據(jù)標定物的位置可以直接讀出疼痛程度指數(shù)。疼痛分數(shù)轉換0為無痛;5疼痛加劇,影響患者情緒和睡眠,伴心率快,出汗、難以忍受;10為劇痛難以忍受。取每天中疼痛的最高分記錄,然后取觀察5d的平均值比較。

1.3 患者疼痛緩解程度分級標準。Ⅰ級(緩解):疼痛程度可以承受,不影響睡眠與正常工作;Ⅱ級(部分緩解):疼痛明顯,睡眠受干擾,患者需要使用一般性止痛藥與安眠藥等類藥物;Ⅲ級(無效):疼痛程度強烈,患者承受,嚴重影響睡眠與正常工作,需要麻醉性藥物減輕癥狀。

1.4 鎮(zhèn)痛藥物治療方法。術后第一日觀察術中麻藥消失情況,根據(jù)疼痛評估3~4分即可使用鎮(zhèn)痛藥,較大手術和復發(fā)性損傷者,鎮(zhèn)痛使用杜冷丁,對于手術較大及多發(fā)損傷的患者,鎮(zhèn)痛藥物可使用杜冷丁肌注,根據(jù)疼痛的程度,一般1~2次/天,50~100mg/次,疼痛時間較長者可使用3d;如手術較簡單、損傷小或耐受能力較強的患者,可給予曲馬多肌注或者口服,1~2次/天,50~100mg/次。同時結合臨床觀察病情進行用藥。

1.5 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及鎮(zhèn)痛藥物。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5.1 心理護理。由于骨科患者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影響,非常關心自己未來的生活質量,因而常常表現(xiàn)緊張、焦慮、恐懼情緒等,所以,作為整體護理中的重要內容,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醫(yī)護人員要用自然、婉轉、友好的語言耐心與患者交流,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談話內容,介紹將提供的幫助,加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親切感,從而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1.5.2 生活護理。時刻關注患者對疼痛的反應,幫助其選擇舒適的,按摩受壓部位使肌肉放松,減小張力,提高疼痛閾值。告訴患者早期排尿,避免尿潴留和并發(fā)癥產生。保持病房清潔、舒適、安靜,減少周圍環(huán)境產生的不良刺激。播放音樂、廣播等調節(jié)患者的心情,使其轉移注意力[3]。

1.5.3 疼痛知識教育。通過醫(yī)療護理人員向患者普及疼痛知識,醫(yī)護人員采用宣傳教育的方式改善疼痛護理質量。通過宣教疼痛的冊子制作,冊子內容主要涉及疼痛評估方法、疼痛和止痛認識、術后康復護理措施和注意事項、止痛的方法和止痛的重要性等,將冊子發(fā)放至患者及家屬,其發(fā)給患者和家屬[4]。

1.6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認為P

2 結果

通過對觀察組與對照組各項評價指標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1.3±2.1)d,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各項評價指標比較

組別例數(shù)住院時間疼痛評分患者調查滿意度

疼痛緩解情況

緩解部分緩解無效有效率

觀察組9111.3±2.13.3±0.996.52%73180100.00%

對照組9114.2±2.97.1±2.765.47%32144550.55%

PP

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對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方法 選擇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醫(yī)院骨科住院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患者72例,隨機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康復護理組,每組各36例。兩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頸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常規(guī)護理組予以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康復護理組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兩組患者術后隨訪12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患側肩關節(jié)功能和護理滿意度情況。 結果 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的治療總依從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72.22%)(χ2=4.60,P < 0.05);康復護理組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94.44%,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77.78%)(χ2=4.18,P < 0.05);且康復護理組患者的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健康宣教、關愛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項的護理滿意度(97.22%、94.44%、97.22%、94.44%、91.67%)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75.00%、77.78%、72.22%、75.00%、69.44%)(P < 0.05或P < 0.01)。 結論 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提高手術的療效,能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障礙,并能提高術后護理滿意度,建立更緊密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 肱骨外科頸骨折;康復護理;治療依從性;肩關節(jié)功能;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3(b)-0132-04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YU Xueli DU Miaojuan

Department of Surgical,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Shangyu 31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who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9 to April 2013,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n=36) and recovery nursing group (n=36)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RIF of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hile the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ffecte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 weeks′following-up, the total compliance efficiency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1.67%,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2.22%) (χ2=4.60, P < 0.05); the recovery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4.44%,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7.78%) (χ2=4.18, P < 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service attitude, technical level,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s caring and mental support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97.22%, 94.44%, 97.22%, 94.44%, 91.67%),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5.00%, 77.78%, 72.22%, 75.00%, 69.44%)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obviously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is favorable for the recovery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fracture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peration, which can reduce the recovery barrier of shoulder joint of patients, enhance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uil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Recovery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肱骨外科頸骨折是臨床較常見的骨折類型,以中老年患者多見,多為閉合性骨折[1]。由于肱骨外科頸為松、密質骨相鄰部位,此類骨折靠近肩關節(jié),術后常因疼痛、制動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肩關節(jié)鍛煉的積極性,引起肩關節(jié)纖維變性、僵硬,導致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障礙[2-3]。分析其原因除了與手術引起導致創(chuàng)傷及瘢痕攣縮有關外,術后缺乏系統(tǒng)性的康復護理干預訓練也是主要原因[4]。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康復護理應用于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護理中取得了較滿意療效,也決定著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優(yōu)劣[5-6]。本研究觀察了康復護理干預對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骨科住院治療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有手術治療的指征,且均為新鮮骨折。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72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康復護理組,每組均3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骨折類型等方面基本相似,經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頸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常規(guī)護理組予以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康復護理組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術前心理干預: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贏得患者的信任,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予以支持、解釋、疏導等針對性心理護理措施,消除其焦慮和恐懼等心理,鼓勵患者樹立對疾病治療的信心,保持樂觀健康的心理情緒;同時積極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講解肱骨外科頸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的必要性和優(yōu)點,治療及護理的重要性以及術后康復計劃的要點,增強患者主動功能鍛煉的積極性。②術后康復鍛煉干預:術后1~2周囑患者可進行肩關節(jié)的制動,可進行簡單的握拳、屈肘等主動活動,以促進上肢的血液循環(huán),消除手部水腫;術后3~5周囑患者可進行肩關節(jié)的前屈、后伸等運動,但禁止行外展、內收功能鍛煉,鍛煉時動作宜循序漸進,角度逐漸增大;術后6~10周囑患者可進行肩關節(jié)全面練習活動,配合適當?shù)呐缐铜h(huán)形運動促進肩關節(jié)的活動正常化;術后11~12周,當患者上肢肌力達到>3級可進行肩關節(jié)的抗阻力運動,可用啞鈴、沙袋等練習患者肩部的抗阻運動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訓練,如用患肢擰干毛巾、洗臉、刷牙、梳頭等動作。兩組患者術后均隨訪觀察12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患側肩關節(jié)功能和護理滿意度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依從性評估[7] 根據(jù)患者依從性程度分為完全依從、不完全依從和完全不依從三類。完全依從:治療中嚴格按照醫(yī)遵執(zhí)行治療方案進行規(guī)范治療的患者;不完全依從:治療中基本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治療方案,偶有不進行規(guī)范治療的患者;完全不依從:治療中常不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治療方案或中斷治療患者。完全依從和不完全依從合計為總依從。

1.3.2 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8] 采用歐美肩關節(jié)評分系統(tǒng)Constant-Murley(C-M)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其中疼痛評分15分,日?;顒幽芰υu分20分,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評分40分,三角肌肌力評分25分。優(yōu):評分85~100分,良:評分70~84分,一般:評分55~69分,差:評分0~54分。

1.3.3 護理滿意度評估[9] 包括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健康宣教、關愛患者和心理支持等五項內容,并計算各分項的滿意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結果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治療總依從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72.22%(χ2 =4.60,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的比較(例)

注:與常規(guī)護理組比較,*P < 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比較

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術后的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94.44%,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77.78%(χ2=4.18,P <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比較(例)

注:與常規(guī)護理組比較,P < 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的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健康宣教、關愛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 < 0.05或P < 0.01)。見表4。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交通事故、高空作業(yè)等因素增多,肱骨外科頸骨折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肱骨外科頸骨折采用保守治療可取得不錯的療效,功能恢復滿意[10-11]。少部分患者肱骨外科頸骨折采用手術治療,但部分患者術后由于疼痛、長期制動以及患者承受疾病的折磨、精神和經濟負擔和日?;顒幽芰Φ南陆档纫蛩氐挠绊?,往往產生極為復雜的心理活動,部分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不良情緒,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導致患者肩關節(jié)鍛煉的積極性下降,引起肩關節(jié)周圍肌肉的進行性萎縮,不利于關節(jié)功能康復出現(xiàn)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不良,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肩周炎和骨折畸形或不愈合、肩關節(jié)功能喪失等并發(fā)癥,從而加重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影響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12-13]。因此,對肱骨外科頸骨折手術治療的患者如何盡快促進其早日康復,提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14]。

近十年來有關護理干預對肱骨外科頸骨折手術治療患者治療依從性、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和護理滿意度改善作用進行了不少的研究探討[15-16]。李惠玲[5]研究發(fā)現(xiàn)護理干預能促進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術后療效,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滿意度。吳鴻燕[17]研究發(fā)現(xiàn)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后患者治療期間的遵醫(yī)行為,提高患者肩關節(jié)鍛煉的積極性,促進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術后住院時間,提高治療的滿意度,有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及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提示康復護理干預可提高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治療依從性,有利于促進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提高手術的療效,能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障礙。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隨訪12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的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健康宣教、關愛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提示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頸骨折提高術后護理滿意度,建立更緊密的護患關系。

總之,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提高手術的療效,能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障礙,并能提高術后護理滿意度,建立更緊密的護患關系,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占國.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治療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7):197-198.

[2] Gierer P, Simon C, Grad IG, et al. Complex proximalhumerus fracturesm anagement with a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 Orth opade,2006,35(8):834-840.

[3] 張季愷,宋成,李偉陽.老年骨質疏松性膚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方法[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17):68-69.

[4] 張敏.肱骨外科頸骨折手術后的臨床護理策略分析[J].中外醫(yī)療,2008,27(10):60-61.

[5] 李惠玲.護理干預對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J].廣西醫(yī)學,2013,35(3):370-372.

[6] 莊妹,王雪華.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康復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5):1153-1155.

[7] 段清萍,朱琳,陳捷,等.從激勵理論談骨折患者的康復鍛煉依從性[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36):142-143.

[8] 齊萬里.兩種方法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1,19(7):112-113.

[9] 何秀云.舒適護理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研究[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2,26(7):116-117.

[10] Mihara K, Tsutsui H, Suzuki K, et al. New intrameduaallary nail forthe surgic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elderly patients[J]. Orthop,2008,13(1):56-61.

[11] 謝楚海,史群偉,郭劍鴻,等.35例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臨床治療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3):164-165.

[12] Hasenboehler E, Rikli D, Babst 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diaphyseal and distal tibial fracture: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2 patients[J]. Injury,2007,38(3):365-367.

[13] 徐威,成鋒,董黎強.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療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9,15(19):2975-2978.

[14] 古波.老年性膿骨外科頸骨折的治療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4):85-86.

[15] 于泉,崔明宇,李新鋼.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手術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9):67-68.

[16] 周璐.肱骨外科頸骨折29例手術后的早期康復護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7,10(9):135-136.

第4篇

[關鍵詞] 關節(jié)鏡;脛骨髁間棘撕脫骨折;術后康復護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6(c)-0114-02脛骨髁間棘是前交叉韌帶下止點附著部,多因間接暴力而至撕脫性骨折,直接導致的病理變化之一就是前交叉韌帶松弛,致使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下降,繼而損傷軟骨及半月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院自2011年1~12月共接診28例,有25例均在關節(jié)鏡下行關節(jié)腔清理、骨折處復位及內固定術,術后配合科學的肌肉力量訓練,骨創(chuàng)治療儀,蠟療,中藥熏洗,手法、CPM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器及冰敷等康復手段,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齡13~46歲,平均31歲;左膝14例,右膝11例;車禍傷11例,運動傷10例,摔傷4例;骨折后2 h~15 d,平均5 d。按照Meyers 及Mckeever分型:Ⅱ型14例,Ⅲ型11例。合并半月板損傷11例,側副韌帶損傷9例。其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腔內積血腫脹體征,關節(jié)不穩(wěn)及前抽屜實驗陽性等,術前X線拍片及MRI也明確提示髁間棘撕脫骨折、半月板、側副韌帶損傷。

1.2 方法

1.2.1 術前指導

向患者做好詳細的解釋工作,包括床上練習解大小便;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中的注意事項;給患者示教并熟練掌握術后各階段功能訓練方法、目標,使其積極主動配合。

1.2.2 術后病情觀察與處理

術后接患者回病房,注意交接輸液通道,遵醫(yī)囑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后6 h去枕平臥位,監(jiān)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術區(qū)滲血、引流管道及傷肢末梢血運情況。為減少或避免切口出血、關節(jié)腔積血積液,術后患肢常采取內襯棉花腿后外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膝關節(jié)伸直位(膝關節(jié)下禁墊物品)并抬高30°。術后3 d傷口處每次冰敷20 min,以減輕關節(jié)腫脹及疼痛。術后隨著麻醉的消失,切口處的疼痛接之出現(xiàn)。疼痛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方面的負面影響,使之痛苦不堪,必須加以重視,除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心理疏導、改變、術區(qū)冰敷等外,使用自控鎮(zhèn)痛泵(PCA)在緩解疼痛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但有少量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及嗜睡、尿潴留、血壓下降、胃腸道等不良反應。護士應注意密切觀察,及時處理[1]。

1.2.3 功能練習

1.2.3.1 踝泵練習 下肢肌肉有效收縮促進血液回流,對預防深靜脈血栓,減輕肢體腫脹具有重要意義。術后當天麻醉消失后就可進行踝泵練習,最大限度趾屈和背伸,速度不宜過快,緩慢用力,全范圍屈伸踝關節(jié),于極限位保持5~7 s,每次屈與伸為1組,每組15次,每天3~5組,并貫穿始終。

1.2.3.2 股四頭肌及腘繩肌等長練習 在閉鏈運動中,股四頭肌與腘繩肌同時收縮,膝關節(jié)受到垂直壓力,很少受到前后作用力,有利于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2]。因不引起關節(jié)活動,故術后24 h即可進行,每次收縮并保持10~20 s,放松10 s,盡可能多做,不少于500~1 000次/d(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以分別增強肌力及肌肉耐力。并貫穿始終。

1.2.3.3 直腿抬高、側抬腿、后抬腿、髕骨松動等適度練習 術后第1天即可從被動到主動行直腿抬高練習。第2 天可行側抬腿、后抬腿、髕骨松動練習,以練腿內側及外展肌力和防止膝關節(jié)粘連。術后10 d左右即可坐位伸屈膝及抗阻練習,以利于增強肌力。

1.2.3.4 膝關節(jié)功能鍛煉 術后10 d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應用下肢CPM 功能鍛煉膝關節(jié)活動度,從30°開始每天增加6°~ 9°,30 min/次,2次/d。每次活動后膝關節(jié)處均可冰敷30 min,以減少關節(jié)腫脹。

1.2.3.5 手法、理療及中藥熏洗 為減少術后引起關節(jié)粘連,在活動關節(jié)前使用蠟療、中藥(本院自制的下肢洗藥)熏蒸,熏洗患肢1天2次,以軟化瘢痕組織。也可采取手法推拿按摩來達到關節(jié)松動的目的。

1.2.3.6 注意整體練習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余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可能多的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循環(huán)代謝水平[2]。

1.2.3.7 本體感覺和神經的康復 應在第3周開始。當膝關節(jié)損傷或關節(jié)手術時,膝關節(jié)的本體感受器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3]。而一部分本體感覺要靠特殊的訓練,除加強肌力外,一部分本體感覺要靠特殊的訓練,如引導負重練習,站在平衡板上進行靜止及活動練習、利用平衡訓練儀進行訓練曲線跨越、單腿站立、直線跑、往后跑等。電針治療儀的應用,20 min/次,2次/d,以刺激神經恢復[4]。

1.2.3.8 漸進性的康復訓練 爭取2周膝關節(jié)屈曲達90°,6周后達120°,8周可基本達到正常。出院后繼續(xù)加強以上訓練,糾正異常步態(tài),及上下樓梯練習,術后2個月內,一直帶著支具,休息時將支具鎖定在伸直位。漸進性訓練,定期復查。

2 結果

按Lysholm膝關節(jié)評分標準,根據(jù)患者的主觀癥狀、關節(jié)穩(wěn)定程度和關節(jié)功能情況分4級。優(yōu):膝關節(jié)無疼痛或不穩(wěn)定癥狀,能工作或參加一般體育項目活動。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正常。良:輕微疼痛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偶而會有膝關節(jié)不穩(wěn),但上、下樓無困難??桑褐卸忍弁床橛嘘P節(jié)不穩(wěn)定,影響工作,上、下樓有一定困難,膝關節(jié)屈伸受限。差:疼痛明顯,影響正常生活,上、下樓困難,膝關節(jié)屈伸受限嚴重。對本組25例患者進行了5~18個月的術后隨訪,優(yōu)18例,良6例,差1例,優(yōu)良率為96%。

3 討論

脛骨髁間棘撕脫骨折直接引起前交叉韌帶的松弛,膝關節(jié)不穩(wěn),最終造成膝關節(jié)的退變與骨性關節(jié)病的發(fā)生。術后康復訓練日趨早期,快速、激進,期望在獲得良好穩(wěn)定性的基礎上盡早恢復正常的膝關節(jié)運動功能[3]。關節(jié)鏡下微創(chuàng)手術顯著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傷,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能早期進行功能訓練[5]。完美的手術,配合科學的系統(tǒng)化的康復訓練方法與措施(主動與被動相結合,功能訓練與物理治療相結合,各種運動方式相結合等),才能使膝關節(jié)達到理想的功能恢復[6-7]。

[參考文獻]

[1] 崔快. 創(chuàng)傷性骨科患者的疼痛護理[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0):4861-4862.

[2] 張秀美,孫士英,劉茹,等.康復指導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06,12(2B):337-338.

[3] 敖英芳. 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外科學[M]. 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08:107-109.

[4] 張寧,李英麗.膝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105例康復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89-90.

[5] 朱興建,楊兵,馮勁松.關節(jié)鏡下治療脛骨髁間棘撕脫骨折[J]. 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7,9(3):251.

[6] 嚴巍,劉長亮. 微創(chuàng)經皮鋼板治療脛骨骨折的臨床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1,21(18):2173-2175.

第5篇

【摘 要】目的:分析疼痛護理在骨科患者術后早期康復中的作用。方法:對我院2015 年3 月至2017 年3 月收治的192例骨科患者為研究時象。抽取其中96 例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止痛方法,其他96 例則組成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之上實施疼痛護理。比較以上兩組病人在術后早期康復中的疼痛度。結果:研究組患者在術后6h、ld、2d 的疼痛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在骨科患者術后早期康復中實施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手術疼痛,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疼痛護理;骨科患者;術后早期康復

疼痛是一種非常的主觀性感受,是通過多種不同因素一起發(fā)生作用而產生的,主要涵蓋了心理、生理和環(huán)境等因素。一旦人的身體遭受傷害,就會迅即發(fā)出疼痛的警告,長時間的劇烈疼痛極易引起術后并發(fā)癥,影響到患者術后早期的康復成效。鑒于骨科病人術后都會產生不同程度上的疼痛感,所以為切實降低疼痛所造成的影響,確保手術所具有的療效,應當主動在其術后早期康復中施行疼痛護理,幫助患者緩解或消除疼痛,減輕心理及生理上的不適感?,F(xiàn)以我院所收治的192 例病人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 年3 月至2017 年3 月收治的192 例骨科患者為研究時象。抽取其中96 例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止痛方法,其他96 例則組成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之上實施疼痛護理。192 例骨科患者中,男108 例,女84 例,年齡最小18 歲,最大62 歲,平均年齡為(41.6±2.3)歲,骨折的類型包括了四肢骨折64 例、盆骨骨折46 例、脊柱骨折54 例以及別的類型骨折28 例。選擇患者的標準為:一是都施行過骨科手術,手術切口大約為15cm,手術時間在1.5h 以上。二是全面實施全麻;三是都自愿參與到本研究之中,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四不存在意識上的障礙。將患者隨機劃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等兩組,每組96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骨折類型等方面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guī)止痛法,研究組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施行疼痛護理,具體的措施包括如下六點:

1.2.1 實施健康教育

護理工作者向病人講述術后疼痛的有關狀況,讓其切實了解到出現(xiàn)疼痛的主要原因、評價疼痛的基本方法、止痛的相關方法等,運用健康教育宣傳等方式,告知病人術后疼痛是一種常見的癥狀,不必過于擔憂,并依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對其實施更為有效的處理,比如,分散注意力法、自我放松、物理治療等,以求切實降低病人的疼痛感。

1.2.2 術前心理疏導

骨科病人會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郁、焦慮感與恐懼感等,其心理問題將直接影響到術后的早期康復狀況。為切實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要依據(jù)骨科手術病人的實際病情、經濟狀況、受教育情況等,分別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等相關舉措。醫(yī)護工作者要加強和病人之間的溝通以及交流,鼓勵病人勇敢面對并承受手術所引起的疼痛,讓病人的焦慮和緊張等不良情緒能夠得到有效緩解。

1.2.3 給予早期鎮(zhèn)痛

糾正病人只有在疼痛的時候才用鎮(zhèn)痛藥的錯誤認識,丟棄傳統(tǒng)的“按需給藥”改為“按時給藥”。提倡口服給藥途徑,應用PCA( 病人自控止痛法),通過患者自控給藥,克服了不同患者對同一鎮(zhèn)痛藥物藥用劑量上的差異,減少患者反復注射的痛苦,并告知病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告知護士[1]。

1.2.4 術后疼痛護理

在患者術后完全清醒之后,醫(yī)護工作者要用鎮(zhèn)定自若的眼光來注視病人,告訴其手術非常成功,病灶已經全部切除。即便手術中還存在別的狀況,也不適合于馬上告訴病人,如此才能降低病患者在心理上的壓力,更加有利于其疾病之康復。當病人在術后早期康復中由于劇烈的疼痛而失去了恢復的信心時,醫(yī)護工作者應當正面鼓勵病人,耐心地聽其訴說,并且鼓勵其投入到康復訓練之中,爭取早期恢復健康。幫助患者保持舒適的,指導病人進行主動與被動的活動,應用局部按摩等手段以降低術后的疼痛度。以前患者在康復中通常使用繩索或者布條,在家屬或者陪護人員的幫助下實施康復鍛煉,但該方法易導致患者手疼,一旦用力過猛,還會產生各類并發(fā)癥,比如肌肉拉傷等。所以,建議使用直接、方便的輔助器械進行功能鍛煉。

1.2.5 其他鎮(zhèn)痛方法護理

中醫(yī)適宜技術的運用,如針灸、推拿、刮痧等,正確評估患者病情,根據(jù)不同的疼痛部位、性質選取不同的鎮(zhèn)痛方法,并觀察療效;中藥(舊傷藥)貼敷護理:初期敷藥處皮膚滲出水分較多,注意用藥期間加強皮膚護理,防止藥物結晶阻塞毛孔,影響治療效果:同時預防濕疹的發(fā)生,一般敷藥48 小時后有明顯的消腫效果,腫痛明顯減輕。

1.2.6 出院指導

病人在度過了術后早期康復期之后,應當依據(jù)醫(yī)囑定期參加復診,并且要明確與之有關的各類注意事項。一旦病情出現(xiàn)了新的狀況,應當?shù)谝粫r間和主治醫(yī)師進行聯(lián)系。

1.3 療效判定

術后6h、ld、2d 與3d,依據(jù)數(shù)字疼痛分級法來評價病人的疼痛度,0 分是無痛,1 至3 分屬于輕度疼痛,4 至6 分屬于中度疼痛,7 至10 分屬于重度疼痛。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資料通過spss18.0 軟件加以處理,計量資料都以(均數(shù)士標準差)加以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 檢驗,P<0.05 即為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在術后6h、ld 和2d 早期康復中的疼痛度均低于對照組,該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兩組患者術后3d 的疼痛程度比較起來,該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 所示。

在此基礎上,引入視覺模擬評分法以評估患者的疼痛度,使用本院自定滿意度調查表實施療效評價,分值為0 至100 分。在實施疼痛護理干預之前,研究組的視覺模擬評分是(7.8±1.4) 分, 對照組則是(7.2±1.9)分。在采取了不同的護理干預之后,前者的視覺模擬評分降低至(2.3±0.4)分,后者則為(4.8±1.8)分。兩組患者的評分都比治療之前顯著下降,而且研究組的分數(shù)更是大大低于對照組,即P<0.01。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前者為93.8%,后者為74.8%,即P<0.01。

3 討論

在醫(yī)學上,疼痛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疼痛是機體象征的危險信號,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質間接說明病理過程的類型[2]。骨科患者術后疼痛可以說是各類因素一起作用之后而產生的,如切割皮膚、肌肉、神經、骨骼以及傷口牽拉,組織缺血、改變等。大多數(shù)患者呈現(xiàn)為急性且較強疼痛,病人機體會不可避免的產生諸多病理性反應,比如,血壓的升高、睡眠紊亂、抑郁和免疫能力下降等,從而會對臨床的療效以及康復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在臨床中應引入疼痛護理法以降低病人的術后疼痛度,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本分析證實,大部分骨科病人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進行活動,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到其各項功能的較好恢復,導致病人的生活質量不斷地降低。鑒于當前護理模式的持續(xù)更新,疼痛護理在臨床當中也得到了很好地運用。該護理模式不僅針對性非常強,而且對于醫(yī)院護理工作者的專業(yè)要求也相當高,如此即可更好地提升骨科患者術后臨床早期康復護理的成效。

第6篇

【關鍵詞】 術后鎮(zhèn)痛;護理干預;康復影響

疼痛是醫(yī)務人員研究的一個永恒的課題,在臨床上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WHO提出,疼痛是繼血壓、心率、呼吸、體溫的第五生命體征[1],它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生理、手術成功以及康復等一系列問題。我院骨科的醫(yī)務人員對術后鎮(zhèn)痛極為重視,并做了專題研究,在術后疼痛治療中,應用護理干預措施和術后預防用藥,止痛效果明顯,患者和家屬滿意,同時減少了住院天數(shù),降低了醫(yī)療費用,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術后患者116例,男65例,女51例,年齡1~89歲。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58例,均有外傷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以護理干預和預防使用鎮(zhèn)痛藥。

(1)護理干預方法:①收集患者的全面資料進行評估,制定適合患者的干預措施并實施。②做好心理護理,與患者很好的溝通,爭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③尊重患者的人格,相信患者的主訴,同情患者的痛苦等,告知可以利用“宣泄”這一手段來減輕疼痛。④做好術前和術后的宣教工作,告知術后鎮(zhèn)痛方法(包括非藥物和藥物鎮(zhèn)痛兩類)。非藥物方法常用的有針灸和視覺分散法,如看電視、聽音樂,放松訓練如深呼吸,慢節(jié)律呼吸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忘記疼痛的存在。藥物鎮(zhèn)痛是最有效的方法,向患者詳細講解鎮(zhèn)痛藥物的名稱、劑量、作用機理和不良反應,使患者對藥物有一定的認識,告訴術后鎮(zhèn)痛的安全性,是促進術后康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用藥對癥治療,其副作用對人體損害小于疼痛的影響,消除患者對使用鎮(zhèn)痛藥的恐懼心理,特別是對鎮(zhèn)痛藥成癮的錯誤理解[2],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⑤采取預防性用藥、定時用藥不是待到疼痛難以耐受時再給藥[3]。⑥鼓勵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先在床上,后適時下床活動,注意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藥物鎮(zhèn)痛方法:術后第一日觀察術中麻藥消失情況,根據(jù)疼痛評估3~4分即可使用鎮(zhèn)痛藥,較大手術和復發(fā)性損傷者,鎮(zhèn)痛使用杜冷丁,視疼痛程度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最長使用時間為3天。耐受能力強,手術簡單損傷小的用曲馬多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或口服,兒童用量也按公斤體重計算。同時結合臨床觀察病情進行用藥。

3.疼痛評估標準 疼痛評估[4]采用0~10級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法,在尺的兩端標有0~10數(shù)字,數(shù)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大。使用時先向患者解釋:0代表無痛,10代表最嚴重的疼痛,讓患者在尺上標出能代表自己現(xiàn)時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醫(yī)生根據(jù)患者標出尺的刻度位置,找出相應的分值評出疼痛分數(shù)。疼痛分數(shù)轉換0為無痛;

4.自定疼痛緩解分級標準 緩解:持續(xù)或間斷隱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部分緩解:疼痛明顯,但能忍受,要求服用鎮(zhèn)痛藥,睡眠受干擾;無效: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要鎮(zhèn)痛藥,睡眠嚴重干擾,可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5.統(tǒng)計學處理 兩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結 果

1.兩組疼痛緩解情況比較 對照組疼痛緩解有效率為60.3%,干預組疼痛緩解有效率為100%,干預組疼痛緩解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28.688,P

2.兩組住院天數(shù)比較 對照組平均住院(11.3±3.9)天,干預組平均住院(9.2±2.3)天,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532,P

3.兩組滿意度情況比較 經醫(yī)院行風辦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回答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及家屬滿意36例,不滿意22例,滿意度為62.1%;干預組患者及家屬滿意57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8.2%。兩組比較,干預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χ2=23.915,P

討 論

患者術后疼痛刺激可通過脊髓介質,交感神經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縮致切口呈缺血狀態(tài),影響切口愈合;疼痛還可導致機體免疫球蛋白下降,降低機體免疫力,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另外疼痛對患者家屬亦造成不良心理刺激。我科運用護理干預措施對減輕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起到了積極作用,使疼痛護理更具計劃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患者能主動參與疼痛管理,自覺掌握緩解疼痛的方法,經過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和預防性用藥及定時用藥的方法,結果干預組取得了顯著療效,疼痛緩解有效率達100%,比對照組高出39.7%;同時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也比對照組高出36.1%;平均住院天數(shù)干預組比對照組減少2.1天。結果表明,綜合性護理干預有效地緩解了術后疼痛,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提早下床活動,加快傷口愈合,預防術后并發(fā)癥,使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同時縮短了住院天數(shù),降低了醫(yī)療費用和醫(yī)療風險,使患者真正受益,也增加了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改善醫(yī)患關系,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醫(yī)院的滿意度。

通過對116例骨科手術后鎮(zhèn)痛的觀察及護理,可見采取有效的綜合鎮(zhèn)痛的護理方式,對患者術后康復有較大影響,且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為使更多手術患者能在安全、無痛、舒適中度過圍手術期,早日康復,我們應將疼痛護理工作質量作為一項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項目來抓,不斷提高鎮(zhèn)痛效果。

參考文獻

[1]彭章龍,于布為.外科術后鎮(zhèn)痛[J].臨床外科雜志,2006,14(9):592-594.

[2]李美杏.骨折病人院內急診的護理體會[J].廣西醫(yī)學,2008,30(3):449-450.

第7篇

關鍵詞:骨科護理 骨科術后 康復鍛煉 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266-02

骨科護理當中,康復鍛煉在恢復身體原有功能,大幅度降低致殘率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康復鍛煉的護理應由主治醫(yī)師和護士共同完成,一般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為了不造成傷害,切忌動作粗暴。

1 臨床資料

2011年8月~2012年2月,觀察了骨科術后患者64例。其中,按骨折部分來說,上肢骨折術后20例,下肢骨折術后44例;按年齡來計算,60歲以上50例,60歲以下14例。所有患者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了1~8周的康復鍛煉。完全無肢體障礙59例,輕度障礙5例,康復率達92.2%。

2 康復鍛煉的方法和臨床意義

2.1 康復鍛煉的方法。康復鍛煉是指患者通過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來維持肌肉和關節(jié)的活動,防止關節(jié)僵硬和肌肉萎縮,促進血液循環(huán)等,進而恢復骨骼功能,將致殘率降到最低。其中主動運動靠肌肉主動收縮來完成,被動運動則是在外力幫助下進行關節(jié)運動,而肌肉不作主動收縮。一般情況下,骨折后的康復鍛煉更注重使用復位固定術的治療方法,忽視康復鍛煉,這會使本可以恢復的功能喪失,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傷殘,造成的傷害程度比原發(fā)性損傷更甚,因此,康復鍛煉必須要依據(jù)科學進行。

2.2 康復鍛煉的臨床意義。

第一,康復鍛煉可以消除水腫。外傷手術的創(chuàng)傷愈合期為4-6周,在這期間手術部位會有一定程度的水腫狀況,尤其是傷肢肢端會更加明顯。因此在這期間一定要注意指導患者將患肢抬高有利于血液的靜脈回流,減輕甚至消除水腫。

第二,康復鍛煉可以減少肌肉萎縮的癥狀。骨科術后進行主動或者被動運動能夠改善血液循環(huán),對患肢進行鍛煉少肌肉萎縮,保證患者的健康。

第三,康復鍛煉可以防止關節(jié)僵硬、粘連。骨折患者由于手術原因,肌肉不能自如活動,因此靜脈和淋巴會瘀滯導致水腫的發(fā)生,最后會出現(xiàn)滑膜粘連的情況。所以在術后醫(yī)生和護士可以指導患者做些主動運動。如果是上肢骨折可做些握拳運動;下肢骨折可做股四頭肌的長收縮聯(lián)系,因為主動運動有牽拉作用,通過溫和的主動運動可以運動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從而減輕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僵硬和粘連。

第四,康復鍛煉有利于促進骨骼愈合。在進行康復鍛煉時,肌肉會加速代謝從而產生乳酸。乳酸則可以刺激血管擴張,增加循環(huán)血量,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長,促進骨痂生成,加速骨骼的愈合。

3 康復鍛煉的幾種方法

3.1 疼痛心理護理。在進行鍛煉之前,我們要讓患者明白關節(jié)僵硬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關節(jié)長期固定而出現(xiàn)的攣縮現(xiàn)象,也就是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短縮以及關節(jié)囊里的空間緊縮。除此之外,關節(jié)內還會出現(xiàn)由于脂肪組織增生導致的關節(jié)占位,堵塞骨膜上的通道,關節(jié)的軟骨會被該軟組織的過度增生覆蓋,并且融為一體。在壓力作用下,在關節(jié)表面互相接觸的位置會出現(xiàn)纖維化和退行性變,更有甚者會發(fā)生纖維粘連造成的骨性愈合,喪失運動功能。

3.2 骨折早期的康復鍛煉?;颊邆蟮?-2周,是康復鍛煉的早期,這時的骨折肢體局部反應相對較大,腫脹和疼痛狀況明顯,還未形成骨痂。手術后骨折斷端雖然已經被固定,卻并不穩(wěn)固。所以,在此階段的鍛煉主要以不活動關節(jié)為前提,主要是進行主動收縮和舒展肌肉。

(1)上肢肌肉的鍛煉方法是握拳運動,患者用力握拳,充分伸直手指,并進行反復和交替訓練,從而增強雙手握力。

(2)下肢肌肉的鍛煉方法則是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該練習不僅可以增強臀大肌、小腿三頭肌以及股四頭肌的力量,同時用力做踝關節(jié)的伸屈和背伸足趾的運動,這樣能夠有效減少肌肉萎縮的發(fā)生,關節(jié)僵硬的情況也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控制。

(3)被動活動,例如進行一些向心性按摩,可以達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的效果。

(4)肌腱用力踩床,用雙肘和頭部將全身支起,盡量使背部和臀部騰空,五點受力,即五點支撐法。該方法不僅能鍛煉腰背肌,還能避免壓瘡。

3.3 骨折中期的康復鍛煉。手術后的3-6周是康復鍛煉的中期階段,這段時間骨折患者的特點是骨折肢體腫脹明顯減輕,疼痛感減少,初步形成骨痂,骨折斷端也已初步連接。這個階段患者需要在醫(yī)生和護士的指導和幫助下進行肢體活動,逐步擴大肢體活動的力度和范圍,但是還必須有所限制,避免由于活動范圍的突然加大而導致的骨折錯位。在這個階段,有三步可以幫助患肢下地:第一步,用健肢和雙拐組成三點,支撐身體的重量來進行地面活動,需注意的是患肢并不負重。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下,可以讓患肢的腳尖輕微點地,適當負重。第三步,在進行了以上兩步之后,讓患肢全腳著地,與健肢一起負擔全身重量。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進行,切不可一蹴而就,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訓練時的不良反應,同時可以逐漸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

3.4 骨折后期的康復鍛煉。骨折手術后的6-8周是康復鍛煉的后期,這個時期骨骼已經基本愈合,關節(jié)活動也恢復到正常范圍內。此時的康復鍛煉強調的已不僅僅是局部的鍛煉,同時也會進行全面的關節(jié)和肌肉鍛煉。

3.5 注意事項。康復鍛煉一定要確保在醫(yī)護人員的監(jiān)護下進行,堅持主動運動,適當添加一些被動運動。首先,康復鍛煉以恢復肢體生理機能為目標,以上肢為例,恢復手的功能是恢復上肢活動的關鍵,同理,下肢則是以增強步行能力和負重為主。其次,在進行康復鍛煉時,既要穩(wěn),又要慢,不要急于實行對骨折部位的被動按摩。此外,康復鍛煉也應有度,避免讓患者感到勞累,更不能引起疼痛,如果運動過量則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甚至出現(xiàn)水腫。

4 結論

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經過1―8周的康復鍛煉,完全無肢體障礙59例,輕度障礙5例,康復率達92.2%,根據(jù)隨訪1-2年的情況,患者康復狀況良好。

參考文獻

[1] 劉瓊芳.康復鍛煉在骨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求醫(yī)問藥,20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