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6 11:26:40
序論:在您撰寫勞動教育典型經驗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哲學思辨;勞動教育;實踐;策略
必須要承認,在開展勞動教育方面,我們和很多學校一樣,起初踟躕不前、裹足“不動”。而促使我們真正“動起來”的,是家長的一次投訴。
我校一二年級周一到周四,下午只有兩節(jié)課,比其它年級少一節(jié)??紤]到孩子較小、放學又早,家校雙方都想讓孩子早點打掃完衛(wèi)生回家,我們就依值日表,安排對應孩子的家長,到校帶領孩子一起打掃衛(wèi)生,認為這樣做一來可以加快灑掃速度,孩子能早回家;二來可以對孩子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給孩子“愛勞動、會勞動”的積極示范和啟示。但家長認為,衛(wèi)生應該由班主任帶著學生一起打掃,不應該麻煩家長。并因此投訴。
學校對投訴進行了及時回應,并溝通解決了有關問題,這一事件帶給教育者三點啟示:(1)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必須是全員的,不論職位;(2)勞動教育的家校合作是必須的,不論途徑;(3)家長對學校勞動教育是有期待的,不論形式。
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落實素質教育政策,深入開展、實施好“勞動教育”。
由教育部、和全國少工委等多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今時已落地一年。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文件。但從基層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觀察來看,勞動教育蓬勃發(fā)展的局面卻并未出現(xiàn)。雖有《意見》“落地”,但“勞動教育”在很多學校并沒有“動”起來,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究其原因,除了《意見》本身的宣傳、執(zhí)行力度存在不足外,還有可操作性方面的問題。
一、現(xiàn)時困難:“動”與“不動”,這是個問題
客觀來講,國家非常重視面向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并且有相當長的一段時,各種勞動教育實踐,如學工學農、校外實踐、家務勞動、公益勞動開展是豐富而有效的。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和農業(yè)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的發(fā)展,勞動教育在學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軟化、在社會被淡化、在實踐中被虛化的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并成為今日常態(tài)。如何更好地推進勞動教育,變成了“動”還是“不動”的問題。推進勞動教育的主要困難體現(xiàn)在:
(一)學校方面
1.“課”動難。課時緊張,勞動與技術課程推進隨意性強,“被調課”現(xiàn)象比較普遍,“開齊上足”成奢侈品;課程形式比較單一,學科整合力度不夠,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2.“師”動難。師資保障能力有限,缺少專職老師,兼職老師不能科學、系統(tǒng)地推進學科建設,專業(yè)水平亟待提升。
3.“生”動難。各種文化課學習(補習)、特長(興趣)培訓占用了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時間;學生勞動熱情持續(xù)時間短,“表象性”勞動占據主導地位,勞動實踐的觀念亟待轉變,勞動的習慣和能力亟待培養(yǎng)。
(二)家庭方面
1.思想變動難。一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仍大行其道;二是大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寵溺過度,總認為孩子還小,勞動太苦太累,老是借著“等孩子大一些再說”來包辦代替。
2.家校齊動難。家長都有自己多種多樣的家教理念,要使他們集體認同一個教育理念并實際行動,需要做大量細致而有說服工作。各位家長的教育理念有先進、落后之分,水平高低有別,難以均衡。
(三)學生方面
1.勞動學習不足,家長示范太少,學生整體缺少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家長因為客觀上沒有時間或是主觀上輕視勞動,和孩子一起勞動的機會少,對孩子的主動示范也很少。
2.勞動時間不足,勞動實踐太少。據一份調查顯示:僅以學生每天從事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例,美國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日本為0.4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也就是12分鐘。時間的絕對不足必然約束、限制孩子的勞動實踐,使其在勞動形式上趨于簡單重復,缺少多樣性。
(四)社會方面
1.尋找基地難。一是區(qū)域內的校外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數量嚴重不足且建設質量總體不高,二是無償或低價面向學生的勞動教育基地須依靠學校自身去尋找、協(xié)調,制約因素太多,學校往往勉力為之或選擇知難而退。
2.整合評價難。及時、有效的評價對激發(fā)、保持學生的勞動熱情,并逐漸內化為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具有積極的意義。但當下學生社會層面的勞動,除及學校有組織地進行并實時納入學生的德行評價之外,其他形式和途徑的勞動均處于自發(fā)、自覺、自主的狀態(tài),沒有評價標準,更未與學?,F(xiàn)有的評價激勵機制形成對接或整合。但由于其自由的活動形式,納入評價又出現(xiàn)無法掌控過程和效果、無法確立評價主體和標準等實際困難。
3.制度支撐難。勞動教育在實際運行中還遇到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沒有相關的制度來保障、約束或是激勵相關部門和單位來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顒又С植恢С?、配合不配合完全憑著個人好惡、社會責任等情緒性因素來支撐,彈性太大,缺乏穩(wěn)定性、規(guī)范性和約束力。
二、對癥有方:“動”與“不動”,這不是問題
思想決定行動。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項目的推進都必須先解決“為什么做、做什么、怎樣做”三個問題。其中“為什么做”屬于思想認識的范疇,必須有堅定而一致的認識和態(tài)度?!兑庖姟返某雠_充分闡釋了加強勞動教育的意義,即“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勞動興趣、磨煉學生意志品質、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對于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將推動《意見》的落實作為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南針”和檢驗實施勞動教育決心和力度的“試劍石”。
事物在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困難在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中得到解決。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就是尋求辦法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獲得經驗的過程。當前,學生缺少勞動、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學校推進勞動教育力度不一、遲疑觀望;家長重智輕勞,參與學校勞動教育熱情不高……推進勞動教育困難重重。如何解決?當然是面對具體的問題和困難,有的放矢,統(tǒng)籌推進。具體辦法有:
(一)整合三門課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堅持課堂是勞動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陣地和重要窗口。我們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課程是勞動與技術,該課程倡導“做中學”和“學中做”,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突出強調“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的統(tǒng)一”“以生活為基本邏輯,組織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此同時,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都有與“勞動與技術”課程內容交叉甚至重疊的部分,我們要通過校本化的二次課程開發(fā),實現(xiàn)三門課程的有效整合,從而集聚優(yōu)質資源,更好地達到課程目標。
(二)確立三個主體?,F(xiàn)時的勞動教育在主體認定上隱約是“雙主體”,但同時又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在學科推進上,“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老師是當然的落實主體,但缺少主體責任、評價要約和具體標準。班主任是潛在的落實主體,因為很多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勞動技能習得和勞動教育實踐等工作需要通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來組織實施,但同樣沒有主體責任。而從勞動教育的內容設置來看,家務勞動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勞動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長也是落實“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而這以往是被漏掉的一環(huán)。所以我們在加強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明確確立學科教師、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和家長等三方位落實主體,并設定相關責任。
(三)形成三方評價。以往的評價多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且參與主體多是班主任,而標準則是憑著學生參與班級值日是否熱情、是否認真、是否主動等定性標準(主觀印象)來制定,評價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而同為落實主體的學科教師和家長,失去了評價的參與權和話語權,評價具有明顯的片面性。在這一點上,學校要用規(guī)范的形式與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家長等三方評價主體銜接好并將評價要素、評價標準等形成可操作性量表提前告知,以形成有三方參與的、既重視結果也看中過程、兼具指導性和約束力的成長性評價指南。
(四)培養(yǎng)三種意識。即,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一定的基本勞動技能,更要從培養(yǎng)勞動素養(yǎng)的角度,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牢固樹立“勞動光榮,人人參與”的躬行意識、“珍惜勞動成果,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節(jié)約意識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意識,努力營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體的事情爭著干、家里的事情幫著干、公益的事情搶著干”的氛圍,形成風尚。
(五)建好三個基地?;厥呛粚嵆B(tài)培養(yǎng)和實現(xiàn)整體提升的有效載體。班級和家庭要基于學生個體在班級(孩子個體在家庭)的義務,分給勞動“責任田”,建好“責任基地”。職能處室基于學生個體價值實現(xiàn)和道德成長的需要,要劃出“愛心社區(qū)”,建好“小雷鋒基地”。學?;趯W生勞動實踐和整體展示的需要,在校外尋找“試驗田”,建成“校外成長基地”。通過上級指導、學校定制、意向調研、簽訂協(xié)議、認可掛牌等程序,將校外基地建設高標納入學校管理視野并在此基礎上引入課程建設理念,實現(xiàn)建設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和效能化。
三、務實推動:“動”與“不動”,都不是問題
生活靠勞動創(chuàng)造,人生也靠勞動創(chuàng)造。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chuàng)造。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重視和加強學校勞動教育,既是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固本強基”工程,是“大國工匠”的召喚,也是黨和人民的熱切期盼。加強勞動教育,“動”的是從培育勞動素養(yǎng)的角度務實行動,下力氣解決“如何盡早動起來”和“如何動得更好”的問題。“不動”的是始終堅持“充分發(fā)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諶面發(fā)展”的基本原則,抓好“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勞動和鼓勵家務勞動”四環(huán)節(jié)。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推進校本實施,相關課程“真落實”。課程實施是“本”,要做好四個“一”:做好一個整合,即在有職能處室代表、班主任代表、勞動與技術(綜合實踐課)學科老師代表、家長和學生代表參與的環(huán)境下,把勞動與技術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與科學課程中相似或相同主題的內容進行校本整合,使課程實施處在學校視野下,增強執(zhí)行的力度。
開發(fā)一本教材,即開發(fā)《我愛勞動》校本教材,將勞動觀念培養(yǎng)、勞動知識學習、勞動技能掌握、勞動成果評價等內容涵蓋其中,并根據低、中、高年齡特點使教材體現(xiàn)階梯式成長的特征,使學生“學有所依”“行有所獲”,教師“教有所倚”“行有所成”。
制訂一份意見,即制定基于學校的《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將學校勞動教育從整體上進行目標和原則定位,在實施中明確工作細節(jié),突出機制保障。
申報一個課題,即通過省級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少先隊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來推動和保障課程實施,使課程的實施全程都在科學、明晰又正確的路上。
(二)設計勞動崗位,校內勞動“真豐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際體驗是習得勞動技能、形成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我們設計了三種類型共8個崗位來滿足學生需求:
1.責任型崗位。是屬于義務性質(任務性)的,人人都要參與。包括:
(1)衛(wèi)生保潔,主要勞動形式包括掃地、拖地、擦黑板、擦玻璃、清潔區(qū)打掃、蛛網清潔、污漬清除等。
(2)班務保持,主要勞動形式有圖書整理、講臺整理、桌凳整理、灑掃工具整理、生物角管理等。
2.奉獻型崗位。是屬于志愿性質,個人有強烈意愿并獲得班主任支持即可參與。主要服務崗位包括:
(1)美德美行示范崗,隸屬“五小”團隊,主要職責是做好學生車輛停放區(qū)域的車輛排放、班級飲用水保障、學校平地的衛(wèi)生保持、衛(wèi)生環(huán)保宣傳等。
(2)小雷鋒社區(qū),主要職責是做好學校公共區(qū)域的衛(wèi)生保潔、開放書吧的管理、低年級班務勞動支持、校前區(qū)左右30米衛(wèi)生維護等。
(3)紅領巾綠地,主要職責是學校綠地的雜草拔除、樹木花草澆水、為花草樹木做名片等。
3.技能展示型崗位。遵循自愿原則,但帶有集體組織性質,有一定的約束力。包括:
(1)成果展示性的,主要有“我有一塊田”種植(園藝)展示(結合科技節(jié))、生活自理能力展示(穿衣、洗紅領巾、刷鞋、疊被子、整理圖書等)等。
(2)勞動競賽性的,主要有清潔區(qū)打掃(團體)、植樹(團隊)、水果采摘(團隊)、摘菜、手工(擦皮鞋、洗碗、做沙包、釘紐扣、做香包、包粽子、包餃子等)等。
(3)特長展示性的,如編織、縫紉、木工、陶藝等。
(三)聚合區(qū)域資源,校外勞動“真常態(tài)”。校外勞動有廣闊的智源和資源,對加強勞動教育起著“加速度”的作用。我們與素質教育基地合作,組建校外成長基地,通過“學校定制”將勞動教育滲透在素質體驗項目中;我們將全國、省、市勞模和校前區(qū)的保潔責任人請進校園給學生做國旗下講話和共上少先隊活動課,增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結合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和勞動與技術課的實踐需要,我們春、秋季各開展一次全員性外出的勞動體驗活動,并形成體驗報告;結合少先隊尋訪活動,我們走進家鄉(xiāng)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先進集體和個人典型。通過區(qū)域優(yōu)質教育和實踐體驗資源的聚合,校外勞動體驗正為勞動教育深入推進提供成功樣本,為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插上翅膀。
(四)鼓勵家庭參與,家務勞動“真融入”。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劃槳開大船。家庭參與是勞動教育是否得到真正重視的“測謊儀”。一方面,我們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和校信通等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爭取和盡量多的家長達成共識,為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我們借助家長委員會,首先獲得他們對學校有關勞動教育家庭實踐活動的支持,進而把聲音傳播向更多的家長;再者,我們明確并公示學校勞動教育安排中有關家庭、家長參與的內容、形式、方法和要求,使家庭真心支持勞動教育,家務勞動真正融入勞動教育。
(五)重視欣賞激勵,評價手段“真創(chuàng)新”。及時、恰當的鼓勵和欣賞對于激發(fā)興趣、保持熱情有著積極而持久的支持作用。而創(chuàng)新評價手段、豐富評價形式更能放大這種效應。一方面,我們繼續(xù)用好雛鷹獎章、“好少年”評比、“好隊員”評比等傳統(tǒng)有效評價手段;一方面,我們通過“勞動小能手”“最美小雷鋒”“小小勞?!钡缺碚煤徒o家庭發(fā)喜報、家長給孩子發(fā)獎狀(獎勵)等形式,及時發(fā)現(xiàn)、欣賞和肯定愛勞動、會勞動、尊重勞動和善于勞動創(chuàng)造的榜樣和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人人重視勞動、人人參與勞動、人人贊美勞動的積極氛圍。
以上為加強勞動教育具體實踐中的一些實際探索并施行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引發(fā)大家討論和思考。
就在不久前,《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其中,關于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被作為六大素養(yǎng)之一,在“實踐創(chuàng)新”層面的第一條予以凸顯,其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chuàng)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這為務實推動勞動教育在學校層面落地生根再次提供了方向指導和生長沃土。
當然,無論是在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在學校教育行政層面,我們都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何運用行政力加強資源開發(fā),推動一批校外公共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如何制定督導評價標準,引領區(qū)域內的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如何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學科教師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專業(yè)化實施水平?如何用“規(guī)矩”的形式來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施問題?等等。我們相信,伴隨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必將為更好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起到助推作用,這都是我們共同關注、期盼和樂見的。
參考文獻:
[1]劉宇.學生課程參與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振宇.兒童哲學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陶行知.教育的真諦[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4]陳瑾.“更兒童”的課程:階梯式課程的深度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冀曉萍.加強中學生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途徑: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就《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答本刊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5(17).
[6]瞿德良.用勞動鋪就孩子美好的未來:基于兒童終身幸福的“三xin”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15(5).
一、 勞動有益于思維發(fā)展
這種教育信念的形成源自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歷中的長期觀察。他發(fā)現(xiàn)“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明的,好鉆研的智慧”。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許不是因為智力原因,而在于他們看不見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lián)系(依存性),而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可以將其中的環(huán)節(jié)、步驟、操作之間的依存性展示在兒童面前,有助于兒童注意力的集中與思維活動的激發(fā)。蘇霍姆林斯基在勞動教育方面突出貢獻之一,是他發(fā)現(xiàn)了兒童思維生長與勞動教育之間具有相互建構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勞動,并非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而且他認為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對學生有害。“缺乏動腦的勞動,也跟隨便讓人去搞一點什么體力勞動(以免他無所事事)一樣,都是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很有害的。我在十年期間對140名學生(從7歲到17歲)的智力發(fā)展和智力生活進行了觀察,這些學生都是由于家庭生活的原因而不得不每年花幾個月時間去從事不需要任何技能的、單調而沉重的體力勞動的。這種缺乏動腦的勞動的情況,在青年人的整個智力面貌上留下了痕跡。”“我想,有些思維品質是只有在雙手從事精巧勞動的條件下才能發(fā)展的?!痹谒磥?,“思維的本源和刺激就是讓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聯(lián)系。”因此,他提出利用設計和裝配各種裝置、機械和儀器的勞動,促進兒童發(fā)展那些用來發(fā)現(xiàn)因果聯(lián)系、機能聯(lián)系、時間聯(lián)系的思維能力,使兒童思維處在不停地運動與持續(xù)地探索中。在這種勞動中“信號多次地由手傳到腦,又由腦傳到手;腦教會了手,手也發(fā)展和教了腦”,精細化的勞動操作,從神經生物學意義上與“習得”的心理機制等方面不斷促進兒童的思維走向細致化。為了進一步提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水平,促使兒童的“思維裝備”從“單核”升級為“雙核”,他強烈推薦我們“教給兒童用左右手都會工作”,并且欣喜地告訴我們,那些學會了用雙手工作孩子的典型特點就是“不斷產生新的構思和具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精神”。
非??少F的是,蘇霍姆林斯基并不是神經生物學家,但他通過長期的經驗觀察,準確地發(fā)現(xiàn)了復雜勞動在智力訓練之間的交互關系,并且像一個系統(tǒng)工程師那樣,規(guī)劃出一個全面鍛煉思維能力的勞動教育體系。
二、勞動豐富完善學生的精神生活
“勞動從童年起就進入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成了他們的理想,喚起了他們的最深刻的歡樂感――發(fā)現(xiàn)世界、進行創(chuàng)造的歡樂感?!?/p>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并沒有停滯在思維/智慧的層面上,而是跨進了精神領域。帕夫雷什中學那些小小“設計者、育種者、電工和無線電工”們,在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檢驗著各種設想和猜測,而從中獲得的發(fā)現(xiàn),“能給人以人格尊嚴的內心感受”,個體的價值在一次次發(fā)現(xiàn)中得到切身的體驗。那些經歷著構思、設計、檢驗、修改過程、充滿失敗挫折甚至艱苦的勞動,則“考驗著人的性格,鍛煉著人的意志”,“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勞動、堅持精神、意志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和遇到挫折不氣餒的精神”。那些對勞動缺乏興趣的學生,在輔導員的努力下,勞動激情被喚醒,產生了為自己所做到的事的自豪感。那些迷戀上勞動的學生,在愛上一樣東西的同時,“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獨立思考精神,特意安排所有的小組都按照自己的獨立性原則進行活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我們努力使每一個少年學生都成為勞動者、思考者、探索者,使他們在有趣的、令人鼓舞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來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备鞣N各樣的勞動角落點燃起關于未來的幻想的火花。
“我們的光榮的、艱難的而又扣人心弦的目標,就是在每一個人面前揭示勞動的偉大,努力把每一個人培養(yǎng)成勞動的創(chuàng)造者、詩人和藝術家?!?/p>
蘇霍姆林斯基清醒地認識到:“緊張的體力勞動從來就不是最終目標,而只是實現(xiàn)既定意圖的手段?!边@個既定意圖,就是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勞動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兒童思想品德、智力智慧、審美能力(或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等素質的全面提高。舉例來說,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孩子們從創(chuàng)新勞動中獲得的感悟,竟然能夠從學生的角度,用馬克思與但丁的話語寫下這樣的反思:“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痹趯W業(yè)方面,豐富的勞動教育并沒有讓學生的成績下滑,相反,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框架中,勞動教育開啟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點綴,也不是用來調節(jié)令人疲倦的課程學習的手段,更不是做做手工那么簡單,它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們的品德、智力、身體、心理的沃土中,并以反哺方式滋養(yǎng)著孩子們的靈魂,涵養(yǎng)著孩子們的智慧,促進著孩子們身心的和諧。
一、裴斯泰洛齊生平簡介
約翰·海因里?!づ崴固┞妪R是世界影響巨大的偉大的民主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他生活的年代正值瑞士社會處于封建主義經濟向資本主義經濟過渡時期。在家庭、學校中有民主進步傾向的教師及法國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影響下,裴氏成為一個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者,他在青少年時便立志要獻身于改善勞動人民生活的事業(yè),并為此奉獻自己的一切。
二、裴斯泰洛齊的勞動教育思想
1、實驗和著述活動
裴氏自大學畢業(yè)后,就開辦“新莊示范農場”,他試圖采用新技術、新方法的農業(yè)種植示范實驗,改善勞動人民生活狀況,結果實驗失敗。裴氏以不折不撓的精神總結失敗教訓,苦苦思索,選擇—條通過教育貧苦兒童的手段,用教育的方法去提高人民生活、改良社會的道路。為實現(xiàn)這一教育理想,他從1774年開辦新莊貧兒教養(yǎng)院開始,直至1825年伊弗東學院關閉為止,前后用了50年左右的時間,分別在新莊、斯坦斯、布格道夫和伊弗東等地,結合教育實踐,堅持不懈地長期進行教育實驗,作教育演講,宣傳新教育觀,推廣民主教育制度,同時還以驚人毅力,在接受前人和當代科研新成就的基礎上,以求知探索精神,尋找教育規(guī)律,開拓教育理論新領域。
2、裴斯泰洛齊的勞動教育理論
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作為一種思想主張不是裴斯泰洛齊第一個提出來的,但真正付諸實踐把二者的結合看作和諧發(fā)展的基本途徑、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卻是他的功勞。
裴氏重視勞動教育,視之為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裴氏所說的勞動教育包括:身體器官的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手工職業(yè)訓練,以及其它一切有實踐技能訓練意義的教育。裴氏認為,勞動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的本性是德、智、體(心、手、腦)的統(tǒng)一體。他從兒童個性發(fā)展的角度提出,教育不僅是向兒童傳授知識并發(fā)展他們的智力的過程,還必須是發(fā)展他們的手藝、活動技巧的過程,以及發(fā)展他們的道德、德性、心性的過程,三者密不可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和諧地發(fā)展人的一切天賦力量和能力,培養(yǎng)有智慧、能思想、能實干的道德完善的人。他從當時瑞士社會實際需要出發(fā),突出強調勞動教育是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指出,勞動教育是發(fā)展兒童勞作能力的民眾教育所必需,也是對兒童進行普通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早在新莊時期,他就開始試驗,每天既教兒童手工勞動和園藝勞動,又進行初等文化知識如讀寫算的教學。他認識到由于發(fā)展了孩子們的勞動技能和技巧,必然能給他們以后謀生的手段。因此他更深刻地把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放在教育心理化的基本原則下來進行,他深信這樣一來,必將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個性中發(fā)揮真正作用。教老結合思想的實現(xiàn)具有重大的意義,對社會改革和社會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必將推動教育的面貌、人的發(fā)展出現(xiàn)嶄新的一面。
裴氏還根據教育心理化原則,對勞動教育應如何實施和進行提出了看法。勞動教育的最簡單的,最基本的要素是關節(jié)活動,家庭實施最早的勞動教育,就應從手、臂、腿等的關節(jié)活動鍛煉開始,并根據由簡單到復雜、由個別到一般的原則,從關節(jié)活動,逐步擴展到全身的復雜的體力活動。裴氏還提出家庭中的勞動教育應以家庭生活為教育中心,實施生活教育。他認為,意志的鍛煉是人類才能的中心問題,也是其幸福的源泉。他把意志這個非智力因素突出地放在兒童全面和諧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地位,因為他看到家庭從兒童幼小時起,有意識培養(yǎng)吃苦耐勞、頑強奮斗、持之以恒進行勞動的意志力,會激發(fā)他們主動進取精神,而這是兒童的才能發(fā)展和將來能有效地參加社會生活的重要保證。
由于時代的局限,裴斯泰洛齊提倡的教勞結合沒有反映大工業(yè)生產發(fā)展趨勢,兩者間的結合是機械的而不是有機的。但他通過長期實踐,隨著認識的逐步深化,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培養(yǎng)兒童能力全面發(fā)展上的意義,以及提出教勞結合是未來新教育的基本途徑,這個思想是難能可貴的。
三、現(xiàn)實意義
裴斯泰洛齊的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對我國目前學校存在的教勞脫離現(xiàn)象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市場規(guī)則的趨利原則給整個社會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功利主義的泛濫,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的滯后性還沒有來得及對社會出現(xiàn)的種種現(xiàn)象作出思考,一是思維中的陳舊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傳統(tǒng)管年根深蒂固,因此,導致了教育中出現(xiàn)了只學習不做事的現(xiàn)象。家境優(yōu)越、社會富有、時代進步為當代學生提供了優(yōu)越的成長條件,但部分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出現(xiàn)了好逸惡勞的不良發(fā)展傾向。有人說這種傾向的形成責任在于家庭的溺愛和事事包辦。這不無道理,但學校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部分學校一味抓升學率,重智育輕勞動教育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雖然開設了勞動課,但往往被一些考試科目擠占,而有些學校則干脆不開課。此外,勞動在一些學校被個別老師扭曲異化成懲罰“問題”學生的手段,導致更多學生對正常勞動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進而躲避、厭惡勞動。勞動教育中的“好逸惡勞可恥”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觀。它對人的影響不僅表現(xiàn)在是非判斷上,更表現(xiàn)在實踐行為上。
【關鍵詞】小學勞動課 反思 超越
在小學開設《勞動》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在我國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十幾年中,小學勞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些成效是任何人不能隨意否定的。但是,進入21世紀以后,面對世界范圍內興起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21世紀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高度來審視小學勞動教育,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的《勞動》課卻在課程的定位、課程的開發(fā)、課程的實施等諸多方面。暴露出許多先天的不足和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反思與研究。
一、勞動課的課程定位:是學科課程,還是經驗課程?是分科課程,還是綜合課程?
現(xiàn)代課程理論告訴人們,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類型是多樣的,不同類型的課程有著不同的課程價值和特點,不同類型的課程應該形成一個均衡的課程結構,這樣才能共同發(fā)揮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功能。這就要求在開設一門課程時。首先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類型以及它與其它課程的關系進行合理定位。這一點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它直接影響這門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是搞好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前提。但是,由于我國的勞動課出現(xiàn)在80年代中后期,當時國內的課程理論研究非常落后,甚至說課程理論研究處于空白階段,造成了人們的課程意識淡薄,課程觀念落后,把課程等同于學科、等同于教材的認識相當普遍。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普遍建立起課程類型和課程結構的觀念,把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當作是學校天經地義的課程形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當人們認識到需要開設勞動課,以加強勞動教育,落實“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要求時,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按照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的設計思路和要求來設計和要求勞動課,使勞動課成了我國課程體系中典型的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盡管也強調“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小學勞動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時應以實踐為主”。因為它只強調了勞動課的實踐性特點,而沒有、也不可能把勞動課明確定位在不同于學科課程的經驗課程上。
隨著現(xiàn)代課程理念在國內的廣泛傳播,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小學勞動課的課程定位問題便凸現(xiàn)出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勞動課不應該是學科課程,而應該定位于經驗課程,這樣才能適應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實際和需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勞動課不應該是分科課程,而應該定位于綜合課程,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小學勞動課程本身的特點,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課程門類過多、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的弊端,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促進學生的自主全面發(fā)展。
二、勞動課的課程開發(fā):誰來開發(fā)?
受我國長期形成的中央集權式課程管理體制的影響,自小學勞動課開設以來,小學勞動課的開發(fā)權一直集中在省一級教育業(yè)務部門,由省教育業(yè)務部門依據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組織編寫全省統(tǒng)一使用的《勞動》課教材,學校勞動課教師則負責小學勞動課的教學,以全面落實《勞動》教材中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但是,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一方面,省編《勞動》課教材內容的統(tǒng)一性很難切合各地、各校的實際,許多教學內容脫離當地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或者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對學生的發(fā)展價值不大,或者要求過高,缺乏落實的必要條件和可能。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事業(yè)的逐步深入,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迅猛發(fā)展。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勞動》作為一門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課程,其課程內容應該及時更新。以反映當代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反映當前學生生活的實際,反映未來生活對學生素質的新要求。但是,某省編《勞動》課教材卻多年一貫制,有的竟是“第七次印刷”(1994年5月的第1版,2000年3月第七次印刷)。試想:如此一勞永逸的課程開發(fā)、一成不變的課程內容如何能引起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的興趣?如何能激發(fā)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積極性?
深入反思《勞動》課建設中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認為課程開發(fā)的主體過高是其主要原因。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適當下放勞動課的課程開發(fā)權,喚醒一線教師的課程開發(fā)意識。明確一線教師的課程開發(fā)責任,改變他們僅僅是課程實施者的單一角色,建立教師既是課程實施者,也是課程開發(fā)者的觀念,使他們能夠緊密聯(lián)系當地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實際,聯(lián)系當地小學生生活的實際,自主的、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勞動課的課程開發(fā)和實施。
三、勞動課的課程實施:是以知識為中心,還是以實踐為中心?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 劉云來
在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我省注重發(fā)揮自己的特色,以傳統(tǒng)的勞動教育為突破口,在多年實施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奮斗,我省城鄉(xiāng)小學絕大部分開設了勞動課,教師、教研員基本配齊,骨干教師隊伍也基本形成。下面僅就我們的工作談點體會。
一、領導重視,是上好勞動課的保證
從我省這十多年小學勞動課的發(fā)展歷程,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小學勞動課,既然做為一門正式課程,理應抓實抓好,但實際上并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哪里的領導認識了、重視了,哪里勞動課的局面就好些,不然就差些。比如:哈爾濱市有個專門的班子設在市教委,專抓勞動課,并實行“一票否決制”,這就改變了勞動課被“擠、占、串”的現(xiàn)象,使開課率連續(xù)6年保持三個100%;大慶市也有個專門的班子設在市教委,專抓勞動課,結果是校校建立了勞動基地,保證了勞動課的場所;牡丹江市立新小學之所以連續(xù)38年狠抓勞動課不放,該校小農園盛開38年不敗,是因為歷屆校長對勞動課都有正確的認識;綏化市農村歡喜嶺小學,多年來一直重視在勞動課中突出素質教育,配備3名專職勞動課教師,其中一名是省先進教師,使該校在“農科教”三結合的創(chuàng)建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并召開了全省勞動課現(xiàn)場會,其經驗在全省推廣。我省小學勞動課開展的之所以很有生機和活力,是因為省教委有專人親自抓。在國家頒布的《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省教委制定了《關于開展勞動技術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全省中小學把上好勞動課作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重要方面,這個文件制約全省各小學必須按課程計劃,開滿、開好小學勞動課。文件特別強調農村小學要建設好勞動教育基地,以為當地經濟服務,培養(yǎng)一代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新農民。還強調城市小學凡有條件的也都要開創(chuàng)勞動基地,結合自己的特點,摸索出一套成型的小學勞動教育經驗。
二、培訓師資,是上好小學勞動課的關鍵
教師的素質及業(yè)務水平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我省小學勞動課教師的配備、提高經過了一個艱苦的歷程,目前已初見成效。我們第一步是爭取配齊;第二步是力爭配優(yōu)。層層培訓與省里培訓相結合,在各地市逐漸形成骨干教師隊伍的基礎上,經選撥評出省級優(yōu)秀教師,并授以“最佳教師”稱號。這就起到典型引路穩(wěn)定“師心”的作用。
哈爾濱在這方面總結了“三落實一提高”的經驗。一落實人員編制,二落實評優(yōu)晉職的政策,三落實培訓規(guī)劃,突出勞動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牡丹江市立新小學,重視勞動課師資的配備,全校有5名專職教師,有4名技術專業(yè)人員負責小農園、小農場的全年管理。全校班主任教師都上勞動課,教自編教材,全校教師都參加勞動課的師資培訓工作,這樣大大提高了勞動課的教學質量。
省里每年舉辦一次省骨干教師和各級教研員的培訓會,重點解決教材和大綱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問題,并負責總結交流勞動課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同時舉辦課堂教學觀摩和賽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深受廣大第一線教師和教研員的歡迎,一致認為這樣的培訓實實在在,學了就能用,及時又解渴。靈活多樣的培訓,我省層層都在堅持舉辦。通過“滾雪球”似的培訓,既達到了全員提高,又培養(yǎng)和鍛煉了各級骨干教師隊伍;既活躍了學術研究氣氛,又增強了學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提高了廣大教師和教研員的業(yè)務素質,又提高了勞動課的教學質量。
三、創(chuàng)建基地,是上好勞動課的必要條件
勞動課的特點,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建勞動基地,使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課堂”,全面落實勞動課的教學任務。諸多因素說明,勞動基地需要創(chuàng)建,需要多種形式,城鄉(xiāng)有別,各具特色。哈爾濱市小學勞動基地有三種類型:一是建設綜合勞動教室;二是在校辦企業(yè)中創(chuàng)辦學工中心;三是依靠區(qū)場聯(lián)營,共建學農中心。牡丹江市火炬小學地處市中心,但校舍很大,既有專用的勞動教室,又有小農園、小林園,還有校辦印刷廠,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學工學農基地。該校的經驗我們在全省推廣。目前,我省城市小學已有近1/2的學校建立了勞動基地,并以學校勞動基地、社會公益勞動基地、家庭勞動基地等形式,全面落實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目的。農村小學以“農科教”三結合,建設了以“三田一園”為標志的勞動基地。在勞動基地里,學生們參加種、管、收的全過程,學會實驗和管理,成為傳播新技術的二傳手和脫貧致富的骨干。有的學校還結合本地的實際,自編實用技術和鄉(xiāng)土教材,使學生加深了對家鄉(xiāng)自然條件、資源優(yōu)勢和經濟科技發(fā)展前景的認識,增強了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意識,堅定了安心務農的信心。
四、對上好勞動課的幾點思考
1、關于教材建設教材歷來是貫徹教育方針和教學大綱的主要憑籍。它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標志教學改革的方向,又左右著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和作用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學質量。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教材建設。本著“一綱多本”的精神,我省很早就自編了一套城鄉(xiāng)合用的教材,今年又將城鄉(xiāng)分開編了。為結合省情和形勢,還準備繼續(xù)修訂教材。我省有的學校還自編了鄉(xiāng)土教材。大家都編教材是件好事,但是,要確保教材的質量,現(xiàn)在需要研究:①小學勞動課教材,要不要有個基本模式,即表述形式;②如何解決小學勞動課與思想品德課、自然課、農業(yè)常識課、活動課、美術課、手工制作課、泥塑課等內容上的重復。這個問題不解決會加重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2、關于課堂教學由于教材的因素,使得勞動課課堂教學無章法,隨意性很大。有人認為勞動就是干活、勞動就是教育、勞動就是出產品。應該研究一個比較明確的勞動課課堂教學結構框架,給各地勞動課教學建造一個基本模式,使教師和教研員對教學有個基本的遵循,知道什么樣的課,像一節(jié)勞動課,而不是其他課。
春日的蔬香樂園陽光和煦,清風拂面。師生們徜徉其中,有的在飯后閑庭信步,交談學習心語;有的在課余辛勤澆灌,耕耘班級的自留地;還有的帶著紙筆欣賞景色,寫寫畫畫。漫步在這里,能夠享受到班級園地的春意盎然,感受到師生的熱情與自信。蔬香樂園里一片和諧,生機無限。然而,回首兩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
一、嘗試:把荒地變資源
2012年初,隨著校安工程的順利竣工,校園內多了一塊兩畝的空地,放眼望去,那里一片荒蕪,雜草叢生,坑洼不平。是將這兩畝地變成綠地,還是為學生開辟實驗場所,打造成種植基地,使其成為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載體呢?我們在選擇中思考著。機緣巧合,此時我校成為縣首批小班化試點學校,部分教師參加了省小班化教育培訓班,學習歸來,我們決定把開發(fā)多樣化的校本課程作為推進小班化教學改革的著力點,然而,當宣布把這塊空地作為實驗基地來開發(fā)勞動教育課程時,卻聽到了各種質疑的聲音:
“土地與校本課程建設有何聯(lián)系?在土地上能建出勞動教育教材嗎?要提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思想上的引導才是更重要的?!?/p>
“我校學生都是農村娃,讓他們勞動豈不是畫蛇添足?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個別輔導更迫切。”
“學生的成績才是學校的立足之本,搞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對成績有何益處?”
還有更多的教師言辭犀利:“課程建設對教師而言不切實際,我們的任務就是教好書,課程建設既高不可攀又徒勞無功?!?/p>
面對教師的質疑,我們在內心掙扎著:放棄還是繼續(xù)。終于,我們決定直面挑戰(zhàn),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聘請當地農民,鏟除荒草,平整土地,統(tǒng)一播種向日葵,然后像劃分衛(wèi)生包干區(qū)一樣劃撥給高年級學生,讓他們負責澆水、除草。于是,校園內開辟出了第一塊種植園區(qū)。
二、窘境:被“冷落”的向日葵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碧幱谏L期的向日葵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校園里,學生們洋溢著青春氣息的臉龐與朝氣蓬勃的向日葵互相映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熱情并沒有教師高漲,新鮮感過去之后,不是親手播種的東西,那么對他們缺乏天然的吸引力,他們也缺少成就感,走過時很少停下來駐足觀看,關注度漸漸降了下來。更尷尬的是,我們期待的“明艷的花盤對著太陽微笑”的情景并沒有出現(xiàn),因為向日葵的盛開期是七八月份,正值暑假,校園里空無一人,金燦燦的景象只留在了值班教師的相機里。強扭的瓜不甜,怎么辦?
三、調整:嘗到了“有機蔬菜”的甜頭
帶著這些問題和困擾,2012年秋,我們決定吸取上半年的經驗和教訓調整方案,如何調整呢?由于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生的需求是學校教育的出發(fā)點,那么就應該聽聽學生的聲音。在精心準備之后,我們對三至八年級的學生進行了關于勞動教育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自己參與勞動的機會太少,單一的課堂形式枯燥無趣,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并沒有接觸過種植方面的勞動教育,他們普遍認為種植實踐課程是鍛煉自己、熟悉種植和開闊視野的機會,非常期待這樣的實踐學習活動。隨后,我們明確了學校的基本思路,即以勞動教育為校本課程,由此輻射到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中,形成有特色的學生喜愛的課程。
在確定方案以后,學校首先向全校師生發(fā)起了“為基地取名”的活動,師生們積極參與,最終確定了“蔬香樂園”這個名字,寓意“蔬果飄香、快樂成長、收獲希望”。在完成取名之后,學校倡議讓基地綠起來,即按照季節(jié)和時令種植瓜果蔬菜,師生們投入到了勞動當中,兩個月后,學校食堂以高于市場價兩倍的價錢收購了學生自己種植的蔬菜,收獲的喜悅令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加高漲。
就這樣,“蔬香樂園”課程順利啟航。
四、學習:“風”從上海來
如何讓更多教師利用“蔬香樂園”中的資源,進一步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課程目標呢?正當思索時,我們又迎來了發(fā)展契機,2013年,學校被推薦為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學校,得到了去上海市虹口區(qū)教師進修學院培訓學習的機會。在聆聽了專家的講座之后,教師們受益匪淺,在隨后的半個月,我們走訪了虹口區(qū)的多所名校,實地感受了區(qū)域內綠色生態(tài)課程建設帶來的精彩。最吸引我們的是上海虹口區(qū)第六中心小學“趣樂園課程”的創(chuàng)新實驗室建設,他們所建立的勞動基地既有露天土培基地,又有大棚暖房和水培基地,同時,學校還編纂了《水培蔬菜》《土培技巧》等相關教材,引導學生種植養(yǎng)護、觀察記錄、探究實驗、采摘收獲。此外,學校還把對種植的熱愛滲透到其他課程領域,如花卉折紙、花朵面塑、蔬果國畫、植物圖案藏書票、植物角、野外觀察等,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理論洗禮和實地考察是一場“課程頭腦風暴”,教師們有了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之感,這股風暴從上海灘吹到了德清的后花園。
五、前行:“蔬香樂園”成果初顯
2013年秋,學校申報了“農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開發(fā)與建設”課題,計劃用三年時間,將蔬香樂園實踐基地打造成五塊不同功能的實踐區(qū)域,即勞動實踐區(qū)、學生探究區(qū)、大棚實驗區(qū)、地膜種植區(qū)和綠化園藝區(qū)。同時,我們在各功能區(qū)就種植內容進行了整體安排,如在勞動實踐區(qū)種植蔬果,在學生探究區(qū)種植學生感興趣的蔬果及鄉(xiāng)鎮(zhèn)特色作物,在綠化園藝區(qū)種植本地區(qū)的瓜果樹木。同時,從管理、組織、開發(fā)等方面進行探索,成立了以科學組教師為主的種植指導小組,明確了種植方案,鼓勵教師的研究與實踐。
在學校的動員和支持下,多名教師展開了嘗試與探索,教授高段科學的楊老師便是其中一位。她積極開發(fā)研究項目,把“蔬香樂園”勞動基地和學生的實驗操作相結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她的科學課已不再是單一的課本陳述和教師一人的獨角戲了。在章老師的勞技課上,他帶領學生進行栽秧苗、蓋膜、施肥、剪枝、采摘等勞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填寫研究記錄表。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認真實踐,收到了良好的實踐效果,逐漸養(yǎng)成了愛觀察、愛思考的習慣。
六、反思:“摸著石頭過河”與“課程規(guī)劃”
與課程建設接觸已有兩載春秋,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師生們對蔬香樂園項目的認同,我們?yōu)閹熒鷪F結一致、齊心協(xié)力的精神而感動,同時也收獲著綠色教學的生機與成果。我們憧憬在新的一年,教師們能結合自己的學科開展課程延伸活動,為課堂尋找一片綠色,讓教學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景象,為此,學校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科學教師成立編寫組,編寫以時令節(jié)氣、現(xiàn)代農業(yè)、種植要求等知識為主要內容的種植教材。
第二,語文學科充分利用基地資源成立綠色寫作小組,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蔬香樂園帶來的生機,增添校園的文化內涵。
第三,藝術組開展蔬果寫生、瓜果國畫、班牌設計、農民畫等活動,從而豐富課程內容。
一、家庭勞動教育的積極意義
1.家庭勞動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從小樹立勞動觀念、養(yǎng)成勞動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實踐證明,從小做家務、熱愛勞動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對生活充滿自信,人際交往能力強于不愛勞動的孩子。美國心理學家威蘭特對波士頓地區(qū)490名孩子進行了20年的跟蹤,研究表明,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以后的失業(yè)比例為1:15,犯罪比例為1:10,愛干家務的孩子平均收入要比不愛干家務的孩子高出20%左右。從小培養(yǎng)勞動習慣,有利于孩子德、智、體的全面和諧發(fā)展,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實踐證明,人的許多優(yōu)秀品質是在勞動中形成的。只有在勞動實踐中,才能培養(yǎng)孩子珍惜勞動成果,養(yǎng)成勤儉、艱苦樸素的好作風。勞動能鍛煉孩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社會適應力,促進身心健康。勞動能培養(yǎng)孩子勤快、主動的工作態(tài)度,有利于形成對集體、對國家的義務感和責任心。勞動能培養(yǎng)孩子自理、自立、自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和進取精神。
2.家庭勞動教育有利于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
獨立自主、堅毅和自信是一切有成就者必備的意志品質,這樣的意志品質只有經過長期勞動磨煉才能獲得。一般來說,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體驗成功的過程,它有助于歷練意志品質。孩子在做家務勞動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每一次困難和挫折都是對孩子意志、能力的磨煉,每一次磨煉都會讓孩子增長克服困難的勇氣、抑制自身的惰性,在做家務勞動中孩子體驗到了勞動帶來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的不斷積累,就會形成獨立自主、堅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質。路是人走出來的,事是人做出來的,意志品質是鍛煉出來的。教育不但要發(fā)展孩子的智力,還應燃起孩子對勞動的渴望,在勞動中鍛煉意志品質。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干家務活,不愿讓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學習并不能排除孩子參加勞動。因為勞動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環(huán),促進生理的新陳代謝過程,調節(jié)大腦疲勞,有利于大腦發(fā)育。在勞動中,孩子雙手的活動有益于左右腦的開發(fā),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fā)展,有助于提高學習能力。勞動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能力。中國自古就有心靈手巧的說法,手巧會促進心靈,心靈又帶動手巧。
3.家庭勞動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一種態(tài)度,是道德評價最基本的價值尺度,人的社會化不僅要求人們學會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社會行為規(guī)范,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家務勞動對孩子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務勞動能讓孩子們在勞動中體驗精神上的愉悅,學會關心他人,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對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更為重要。孩子從小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就能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意識到自己作為家庭成員應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并且逐漸養(yǎng)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樹立起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一個有責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會很認真、很負責,一旦遇到困難,他就會憑借負責任的態(tài)度發(fā)揮自己最大潛能戰(zhàn)勝困難。相反,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甚至不顧社會基本道德準則,做出唯利是圖的事。因此,責任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礎,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孩子長大后才能承擔起家庭和事業(yè)的重任,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勞動可使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學會勞動,養(yǎng)成勞動習慣是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證。勞動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整潔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明白勞動是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靈美。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家庭成員都自覺主動地承擔家務勞動,可以增進家庭的團結、安定,使家庭氣氛和諧。每一位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培養(yǎng)孩子從小學會做合格的家庭成員,這不僅是為了減輕做父母的勞動強度,而且也是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過勞動,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即在外關心同學、老師,在家關心父母、長輩,長大成家后才能關心妻子、丈夫。這對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更為重要。
二、忽視家庭勞動教育的后果
近幾年,我國青少年的勞動“答卷”一直令人擔憂。各種傳媒不斷報道有關當代青少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差的現(xiàn)象。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學錄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會自己掛帳子,許多大學生在入學前沒有親手洗過一件衣服。某縣婦聯(lián)對該縣一所重點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做過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從沒有洗過一件襯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鍋白米飯的占84%,不會和不敢使用電飯鍋、液化氣爐的占67%。據北京市家教會對某小學一個班的調查,該班44名學生中,家長每天給整理書包的占39%,家長給洗手絹的占66%,家長給洗腳的占52.3%,家長給穿衣服的占59%。最典型的事例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魏永康。他2歲掌握1000個漢字,8歲上中學,13歲考進大學,父母唯一的心愿就是讓兒子好好學習,母親把兒子所有生活上的事情都包了下來,他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伙伴,沒有人際交往。魏永康17歲那年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的研究生后,一人從湖南來到北京讀書,但是生活自理的低能,讓他無法獨立生活,于是只得肄業(yè)回家。
沒有經歷過勞動磨煉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他們不愛惜勞動成果,不知道這些勞動成果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血汗。
今天在豐盈的物質生活氛圍中成長的一代,許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質,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缺少勞動教育中找到根源。因此,加強青少年的勞動教育,不是一家一戶的問題,它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決不可掉以輕心。
三、學習先進經驗,弘揚民族美德
1.吸取國外先進經驗
據有關方面對各國小學生每日勞動時間的統(tǒng)計,美國為72分鐘,韓國為42分鐘,法國為36分鐘,英國為30分鐘,中國只有12分鐘。德國的法律規(guī)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擦汽車和菜園里翻地;16~18歲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另據報道,美國和加拿大有17個城市每年舉辦“鐵孩子運動會”,參賽者是7至14歲的少兒,比賽內容是連續(xù)進行長距離游泳、騎車、越野和長跑。每年均有成千上萬的父母帶著孩子前往報名參賽,角逐“鐵孩子”的桂冠。無獨有偶,日本中學普遍設有一門鍛煉課程,即在嚴冬組織學生身著短褲進行戶外長跑,旨在培養(yǎng)孩子鋼鐵般的意志。這些生活富裕的國家,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令人大開眼界。相比之下,我們身邊的孩子未免被嬌寵得過了頭。然而,眼下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過于嬌嫩,吃不得苦耐不了勞,經受不了困難和挫折的考驗。這實在怨不得他人,從72分鐘比12分鐘的數字里,就不難得出,責任主要在誰的身上。該是父母警醒的時候了,做父母的應充分認識到,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要培養(yǎng)孩子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難、迎接挑戰(zhàn)的素質,從小就應給其創(chuàng)造磨煉的機會。
2.吸收先賢勞動智慧
一代青年如果不愛勞動,將后患無窮。古代巴比倫的消亡,與其民族好吃懶做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決不可等閑視之。決不能說說很重要,做做卻次要,過后全都忘掉。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中,圣賢們身體力行給勞動賦予了神圣無比的意義。中國古代的禪著《百丈叢林清規(guī)》的主要精神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認為人不可不參與勞作,每個人都有奉獻的義務,才有資格吃飯。制訂該清規(guī)的百丈懷海禪師不僅是制度的建立者,也是實踐者。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是他到了90歲,弟子看到師父年老,不忍心讓他再到田里工作,又不敢勸師父,只好把他的鋤頭藏起來,找不到鋤頭的百丈雖然不下田,但也不吃飯,他絕食三日,弟子勸他吃飯,他說:“我不是規(guī)定過,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嗎?”弟子只好把鋤頭還給他。傳說他活到96歲,工作到臨終最后一天。
3.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
(1)從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開始?,F(xiàn)在的絕大多數家庭中的家務都沒有科學安排,差不多都是由成人來完成的。但是,如果想讓孩子熱愛勞動,就要從做家務活開始,這雖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卻絕對不可以忽略。成人要讓孩子從小就具備做家務活的習慣和能力,應該讓孩子把家務活看成是生活中很自然的內容之一。
(2)從鼓勵孩子參加勞動入手。成人要經常對孩子說一些稱贊的話,或是感謝的話。比如,成人可以感謝孩子的勞動對自己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或是夸贊孩子是多么得聰明能干。這些帶有稱贊的語言會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也會調動孩子參與勞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讓孩子學習的過程,也可以讓孩子從中得到鍛煉。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當孩子做家務活遇到失敗時,成人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指責,而是要和藹地告訴孩子,沒有誰可以不經歷失敗就直接擁有成功,只要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會有從頭再來的機會。最重要的一點是,成人可以口頭稱贊孩子,盡量避免用金錢作為獎勵。因為做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而且做家務活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得到一些物質的獎勵,而是鍛煉自己的獨立性。
(3)找準興趣,培養(yǎng)勞動的習慣。一般來說,孩子都喜歡家里來客人,成人就可以讓孩子準備一些接待客人所用的物品,還可以讓孩子來招待客人。讓孩子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可以調動他體內的積極因子,讓他自動地去做事,這樣慢慢地就會讓他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4)讓孩子有勞動實踐的機會。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能只限于口頭,而應該通過勞動實踐來進行,多給孩子勞動的機會。如果成人在平常沒有讓孩子參加具體的勞動,那么,孩子是不太可能愛好勞動的。其實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然而卻被許多成人給剝奪了。比如,當他們看到媽媽在洗衣服時,他也會要求洗;看到爸爸在修電器,他也會在一旁躍躍欲試。當遇到這種情況,成人一定不要拒絕孩子,這個時候正是成人教育引導的好機會,給予孩子適當的肯定不僅可以保存孩子的勞動熱情、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勞動創(chuàng)造一切,我們的祖先就是通過勞動演變成今天的我們。所以,大膽地讓孩子動手去做每一件他們應該做的事,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