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藝術美學的本質范文

時間:2024-01-25 15:53:26

序論:在您撰寫藝術美學的本質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藝術美學的本質

第1篇

關鍵詞:美學;藝術;本質;

與文藝學的研究相比較,美學也以“藝術美的本質和特征、藝術美與現實美的關系、藝術美的欣賞和創(chuàng)造的一般規(guī)律”等等為自己的研究領域,所不同的是,美學不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具體技巧問題做系統(tǒng)研究,也不把時常更替的藝術思潮作為主要研究領域。但是,美學對于藝術問題的關注卻是大大超過了其它學科,所以從美學的角度來考察藝術的本質便十分重要。

一、藝術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為什么說藝術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起碼可以從三個方面予以論證:

第一、藝術是與人類的勞動時間共同產生的,當人類用勞動成果滿足自身物質需要的時候,伴隨勞動而出現的藝術,就滿足了人類的精神需求。同事勞動成果作為人類物質生活的對象呈現于人類面前之時,藝術作品也作為人類精神生產的對象實實在在地讓人享用、讓人感受。因而,藝術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象。

第二、人類怎樣去創(chuàng)造藝術這個對象呢?他可以憑自己駕馭自然的力量,“在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內心生活的烙印”,例如古希臘建筑和雕刻。他可以憑自己的實踐經驗,為自己而復現自己,例如原始圖騰造型。圖騰崇拜大致有四種對象: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巫師與酋長崇拜、動物與植物崇拜。祖先崇拜的形象塑造就是“復現”自己,是一次性直接性的人的自然生命變?yōu)橛篮?、變?yōu)榘駱踊乃囆g作品:一個母親只有頭部和兩個碩大的乳部,其它均略去。傳說,這個部落頻臨滅絕,這位母親生了17個兒子,都是剛健強壯的斗士,于是挽救了部落,重振部族,偉大的母親就成了人們崇拜的偶像。

第三、藝術是人類“自由自覺活動”的產物。自由,就使在掌握了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之后,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活動。自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重要特征。當人把自己的意志指向與客觀世界的允許范圍統(tǒng)一起來的時候,人就獲得了自由,在物質生產活動中是這樣,在精神生產活動中也是這樣。當人的實踐一旦進入與自然規(guī)律相吻合的運轉,人,就成為自由的人,而證實了人合規(guī)律獲得的物件也就是美的。所以,人精神的自由是從在物質世界中獲得自由起步的,超功利目的是由功利目的起步的。

二、藝術是“第二性”的美

美是什么?在現代漢語中,美有多種含義。孔孟之說沒有超越儒家倫理規(guī)范,把美的重要基礎標定于善之上,使中國古代審美文化具有了鮮明的特點。

什么是“第二性”的美呢?第一性是物質,第二性是精神?,F實美是第一性的,藝術美就使第二性的,因為藝術美反映現實,現實美決定藝術,沒有現實美就沒有藝術美。所以,第二性的美,就使人類通過藝術作品去反映“人類在實踐過程中掌握真以實現善的”活動及其結果。沒有人類的物質生產作為人類生存的第一性存在,就沒有作為人類精神生產的第二性的藝術作品,這是符合哲學的結論。

作為第二性的美的藝術作品與第一性的美有很大的區(qū)別。其一、藝術作品所表現的美是強化的美??陀^世界,魚龍混雜,美丑相繞,是非錯綜;藝術世界,黑白分辨,愛憎分明,好惡不淆。創(chuàng)足者有意識把美和丑強調性地表現出來,一滿足人么愛美棄丑之心。藝術怎樣強化美呢?一種方法是,把生活中分散的、零碎的。潛在的美都集中起來,凝聚起來、顯現出來,使得無數細碎的“金粉”結為一束耀眼的“金花”。這個道理在文藝學趣味讀物中講述得十分清楚。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藝術作品要把不同于忍耐的長處集中起來賦予正面的英雄形象,把不同于人的短處也集中起來,賦予反面的丑的形象,不但使美的集合體奕奕生輝,而且在丑的形象的反襯中,美的震撼力會加倍增大。另一種方法是,把生活過濾一下,將美的事物提純,從而使之加大感染力。世界上絕對純的東西是沒有的,尤其是集自然性與社會性為一體的人類,更為復雜。但是,藝術作品,或者是要告誡人們何為真、何為假、何為美、何為惡;。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夸張,作者猶如拿了一柄放大鏡,把美的對象夸張到人么可信程度的最大限量,把丑的對象也夸大到振聾發(fā)聵的程度,使欣賞者在被吸引之后,能夠信任、能夠被感染,之后,作品夸大的美就可以最大的能量去震撼欣賞者??鋸埉斎灰卸?。失度的夸張,不僅不能強化美的內涵,而且由于有“欺騙”之嫌,會激怒欣賞者,產生負效應。

當然,在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更加豐富的時代,集中美、提純美、夸張美已不能令人滿意,于是一些藝術創(chuàng)作者用逆向思維,把美的復雜性呈現出來,因為美的復雜性也可以被集中地體現、夸張地體現,從而達到強化的目的。當然,若從感受藝術的角度看,能夠感動自己的,就是美。

其二、藝術作品所表現的美是典型的美。典型性,即普遍性。藝術典型,即以鮮明獨特的個別去體現某一類人或某一類事物的共同性的藝術形象。發(fā)過雕塑家羅丹在評價米勒的油畫作品時說“當米勒表現一個可憐的農夫,一個被疲勞所摧殘、被太陽所炙曬的窮人,象一頭遍體鱗傷的牲口似的呆鈍,扶在鋤柄上喘息時,只要在這受奴役者的臉上,刻畫出他任憑”命運“的安排,便能使得這個噩夢中的人物,變成全人類最好的象征。羅丹深化了這幅作品主題思想的原因就在于他抓住了一個藝術典型。典型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典型的環(huán)境。

其三、藝術作品表現的是強調形式的美。形式,是人們把握事物內容首先要接觸的,正如所指出的:“人的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因為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沒有,二物質的運動則必取一定的形式?!比魏嗡囆g創(chuàng)作者都希望人們能被自己的足作品所吸引。達到這個目的,首要的是使作品的形式悅目賞心、悅耳賞心,所以,強調藝術的形式美,是第二性美不同于第一性美的又一區(qū)別。

藝術的形式美,是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每一個藝術門類的每一個形式因素都具有引發(fā)人“動情“的魅力:色彩、造型是美術、攝影乃至書法藝術的形式;二聲音、節(jié)奏又是音樂、曲藝乃至文學的形式;二者的結合又成為綜合藝術的形式。可以斷言,沒有形式美就沒有藝術。(作者單位:集寧師范學院美術系)

參考文獻:

[1]王宏亮、袁寶林《美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第2篇

陶瓷藝術釉產品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盡管人們的價值觀取向各異,審美理想也不盡相同,但他們總能在其中找到各自喜歡的部分。其原因除了陶瓷本身所具有的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tǒng)外,更重要的在于藝術釉所特有的多形式的、多層次的、多值邏輯的觀賞功能,其在人與自然之間達成了特有的溝通,使二者的本質在此得到了統(tǒng)一與綜合,藝術釉雖然擁有眾多的形式,但就哲學的高度來講,其獲得美感有其內在的實質共性,這就是“變”。只有“變”才能新穎,以不斷滿足日益變化發(fā)展的人類審美情趣;只有“變”才會生動,給人留下藝術想象的余地,從而獲得深層的審美感受。因此這里“變”有二個層次的意義。

其一:沿時間釉的一維變化,體現為色彩的新鮮感。把其置于大的歷史發(fā)展背景上來審視,則可發(fā)現:這種“變”是以相應時期社會文明所能提供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條件為基礎的,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商代在陶瓷工藝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此之前,人類已經歷了五千多年的陶的生產實踐和審美實踐,形成了以黑、白、灰、紅為基本色調的原始彩陶,但其裝飾手段一直錦限于用有色礦物在陶器表面形成能不同色調的化妝土紋飾圖像。到了商代,由于金屬冶煉和窯爐結構等高溫技術取得了的成就,陶瓷的高溫燒成成為可能,燒成溫度從1000提高到了1200?以上,在這樣的高溫下,不少中,低熔點物質轉化為玻璃態(tài),于是萌生了釉。釉是社會文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出現使陶的裝飾風格得到了質的飛躍,盡管當時的釉是一些簡單的鐵系土釉,但其為以后釉的快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到了宋代,火藥、羅盤針、活字印刷術所引起的整個社會科技的進步及采煤業(yè)的巨大發(fā)展,極大地促進了陶瓷制造技術的提高;而藝術文化上的繁榮,則在藝術表現手法與裝飾風格上為陶瓷藝術釉的發(fā)展開拓了廣闊的視野,于是陶瓷藝術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fā)展,全國各地地方窯釉色爭奇斗艷、豐富多彩。“鈞窯”釉瑰麗尤如朝霞;“汝窯”釉以冰裂紋見長;龍泉青瓷釉色蔥翠欲滴、色調雅潔。明代在繼承宋代傳統(tǒng)的基礎上釉色又有了新的突破。出現了永樂時期的“鮮紅釉”、“翠青釉”;宣德時期的“寶石紅釉”;弘治時期的“嬌黃釉”;正德時期的“孔雀綠釉”等,它們在制作技巧及藝術風格上都達到了以前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現代社會,“變”的這一層意義往往與所謂的“流行色”概念聯系在一起,從而使釉色也帶有了一種“時效性”,其突出的標志是“變”的頻率急劇提高。但這種“變”有時也可能顯得是局部范圍的,而在更大的范圍內可能是一種重復、一種回歸。這是由于人類審美實踐的深化,不僅體現在對審美對象提出新的發(fā)展要求,同時也表現為對原有審美對象作出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新的審美判斷。因此,在陶瓷發(fā)展歷史上往往會不時地出現仿制傳統(tǒng)釉的現象。目前釉色雖已很豐富,但色彩在釉色的體現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美的釉色”倘不可能與“流行色”完全同步,“流行色”僅為人們評價釉色的參考標準之一。不過可以相信,隨色料制備技術的進一步開發(fā),特別是各種新型結構色料及稀土元素在陶瓷呈色上的應用,釉色正朝各種柔和的淡色調、中間色調及純自然色調的方向發(fā)展。

社會的發(fā)展,使人類的審美意識不斷更新、審美視野不斷開闊,必然也對陶瓷藝術釉提出新的審美愿望。而陶瓷藝術釉只有在其特定的社會文明條件下,不斷作出相應的變化發(fā)展,才能給人帶來“美感”!

其二:在時間軸垂直面上的二維變化。它通過釉面成分的不均勻(變化)分布,構成釉面的多色彩組合。其表現的形象顯示出一種具有深層審美價值的意境化主題色彩。

景德鎮(zhèn)的“三陽開泰”利用紅與黑,二種釉色的組合,造成特定的色彩反差及跳躍感,構成一種熱烈、歡快、充滿活力的深刻意境,顯示出人類朝氣蓬勃、活潑向上的主題意義,給人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宜均釉是一種傳統(tǒng)名釉,坳蘭的底色上十分自然地點綴著點狀、絲狀或片狀的乳白色,尤如夏晚夜空,繁星閃爍,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浪漫、令人神往的獨特意境,寄托著人們追求安逸、舒適的幸福生活的內心意愿。寓意深刻,回味無窮!

這一層次的“變”已超越了色彩本身的表層意義。它通過利用同一面上的色彩反差這一表現因素,由不同色彩組合所體現的重量感、空間感、冷暖感、軟硬感、強弱感等的對比,在一定層次上展現出或粗狂博大、或精細典雅,富有詩情畫意的形象結構。透過這一表象,人們可憑心感受到其所蘊含的高度哲理化的有關生活、自然、人類內心情感的實質內容。而表現因素質的多元化,則為人們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地理解人與自然本質聯系的理性思維空間。

第3篇

一、“唇齒相依”的內涵

1.“番茄和土豆”的故事

有這么一個關于“番茄和土豆”的故事:原本番茄和土豆都只是蔬菜王國里的其中一個成員,每天都是各自存在的,貌似也沒有什么關聯,也扯不上任何關系。有一天,番茄被加工成了番茄醬,土豆則被加工成了薯條,就這樣原本毫無關系、獨立的兩樣東西,由于存在方式的改變,一下子完全打破了現狀,改變了關系,你離不開我,我也不能沒有你,成了真正的“唇齒相依”式的緊密關系,相依、相融。

2.硬懔每后的驚喜

在幼兒園常常會運用繪本進行教學活動,其大多運用在語言、社會、數學教學活動中,深受幼兒們的青睞,而繪本大都是由藝術家們精心手繪,圖畫精美,運用了各種技法和風格繪制,美術欣賞價值非常高。優(yōu)秀的兒童繪本有著無窮的魅力,仔細閱讀并加以聯想就能發(fā)現繪本中蘊藏著眾多可借鑒的美術教學資源。

二、回顧傳統(tǒng)美術教學

1.單調的教學內容

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內容要么就是單一存在的,要么就是從成人的角度來設計的,沒有一定的趣味性?,F在借助繪本,讓幼兒通過了解故事的內容,體會主人公的心情,在繪本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在趣味中來欣賞,對他們來說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2.簡單的教學方法

回顧我們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教學方法可以說是相當的簡單、直白,有時候顯得過于枯燥、乏味,對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都是遠遠不夠的,是存在較多弊端的。

例如:當要求幼兒畫一幅關于“春天”的繪畫時,往往教師一般是采用談話的方法: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那么在春天都有些什么呀?經過師幼的一番談話互動之后,幼兒們就開始在畫紙上描繪春天了?;蛘撸械闹苯映鍪疽桓标P于春天的范畫,請幼兒觀察范畫上的內容,有紅紅的花、綠綠的草、高高的樹……等等,最后就讓幼兒照著臨摹了。長此以往,幼兒的思維收到了束縛,沒有任何的想象力,其實所畫的、所了解的只不過都是成人眼中的“春天”罷了。

三、探究繪本美術教學

現在的兒童繪本可以說是成千上萬,種類不計其數,內容既多種多樣,又豐富多彩。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繪本都適用于美術教學的開展,我們要進行篩選,篩選出適合幼兒,適合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通過借助繪本來達到優(yōu)化美術教學,拓展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豐富他們的情感,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讓他們享受著美妙而絢麗的藝術天空。

(一)繪本美術教學內容的選擇

1.適合繪畫的繪本

有些繪本畫面雖然簡單,沒有過多的修飾,如繪本《小藍和小黃》,幼兒們卻輕而易舉地讀懂了故事,而且讀出了小黃和小藍的喜怒哀樂,體驗、感受到了愛的偉大。在情感上的體驗、感受之后,教師在區(qū)角里為幼兒們提供了藍、黃的顏料,讓幼兒們親自去驗證小藍和小黃相融后的改變奇跡,再次體驗到了由繪本延續(xù)的快樂。

2.適合欣賞的繪本

如:繪本《天鵝湖》是莉絲?茨韋爾格的作品,整個繪本的畫面有舞蹈般的優(yōu)雅和無可挑剔的美感,引人入勝。它幫助幼兒進行整體、系統(tǒng)的審美感知,體驗到完整的審美情感。又如《14只老鼠賞月》,在活動中,這十四只老鼠連我們大人一般都會混淆的,可是幼兒們卻個個記得牢,什么爺爺奶奶是閉著眼睛的、老三是穿紅衣服的,老四是戴帽子的……,一邊對十四只不一樣的老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邊又感受、分享著著一個大家庭的無限溫暖之情。

3.適合美工的繪本

在眾多的繪本中,有一些繪本是非常適合幼兒們來開展美工活動的,如繪本《小黑魚》,在讓幼兒們了解了故事內容之后,可以為幼兒提供小魚印章和印泥,用印章印出許許多多的小黑魚,來體會團結的精神。

(二)繪本美術教學的開展

繪本的運用是服務于美術教學的,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不必將繪本原封不動地搬到活動中去,有時候要進行有目的的選取,選取繪本中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某個故事片段或者某一個故事畫面,都可以讓幼兒很容易地投入到活動中,快樂自主地學習和操作。

1.創(chuàng)編故事內容下的繪畫

例如:繪本《神奇的連衣裙》,書中講述了一只小兔子做了一條連衣裙,小兔子穿著連衣裙只要走到哪里,連衣裙就會變出與環(huán)境相關的圖案:小兔子走進花園,連衣裙就變成了花朵的不斷重復;走進雨里,連衣裙就變成了雨滴和線條的不斷重復等等。故事講完后,PPT出現一條白色的連衣裙,問幼兒們:“猜猜看,小兔子還會到哪里去?它的連衣裙會變成什么樣?”幼兒紛紛猜想,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欣賞氛圍中,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想象,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接著,用繪畫的方式為小兔子設計有一種或幾種重復圖案的花布,為小兔子設計更多漂亮的連衣裙。最后,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將幼兒們的一幅幅作品用照片記錄下來,把這些照片PPT里,成為了故事的創(chuàng)編部分,當把《神奇的連衣裙》這個繪本故事從頭到尾,進行完整欣賞時,講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那一張時,幼兒們在那一刻露出開心的笑容,因為他們成為了繪本的小作家,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了故事中,體驗到了繪畫的成功感。

2.某一畫面下的美工活動

第4篇

關鍵詞:地方資源文化;美術素養(yǎng);價值意義

一、立足教學生命的厚土,傳承本土資源文化

連云港是全國最豐富的美術遺存圣地之一。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在這片熱土上生息繁衍、辛勤勞作,以卓越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書寫了一部輝煌燦爛的文明史,留下了豐富、厚重的美術文化資源。如藤花落龍山文化城址(古城市遺址)、大伊山(船刻、石棺)遺址文化、將軍崖原始巖畫(原始農業(yè))文化、孔望山(佛教造像摩崖)石刻文化、花果山石刻與佛教塑像文化、市博物館設有著名版畫大家彥涵美術館、市美術館設有名家畫廊并定期舉辦各類美術作品展覽等,這些都是可以有效利用的地方美術文化資源。

通過有效地組織和利用地方美術文化資源,建立系列教材、配套數據庫、網絡資源平臺引導學生學習、了解、研究連云港的地方美術文化藝術,進而理解地方傳統(tǒng)文化,體會港城人民勤勞與智慧,引導學生珍惜、繼承地方文化遺產,在學生時代造就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鋪墊好民族和地方文化基因,讓我們的青年學子全面健康、富有個性地發(fā)展。

二、開拓地方美術資源,培養(yǎng)本土文化的認同感

連云港地方美術文化資源是連云港地域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勞作以及社會歷史演進過程中長期積淀形成的富有特色的代表性的美術文化。每位教師和每位學生同時也都作為該地方的一分子,與其地方獨特的傳統(tǒng)、習俗、經濟、社會以及和價值觀念等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影響著地方每個成員的審美及行為模式。把以上連云港美術文化資源作為高中美術教學系列模塊的選修內容,或作為連云港地方中小學特色課程進行開發(fā)與應用,豐富各個階段審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親和力自然會增強。

三、助推校園特色文化的形成,形成獨特的價值觀

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理念、精神面貌、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價值取向的總和。它不僅代表一個學校的特點,也反映了所在地方的文化特色。地方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背景和根基,地方美術文化作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汲取地方文化基因,豐富、助推、提升校園文化多樣性,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四、增強文化遺產與環(huán)保意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與個性

將地方美術文化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應用以后,通過參觀、采風、考察、鑒賞、體驗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地方文化建設和地方美術文化融入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應用研究實踐,激勵學生提出適合他們學習和傳承地方美術文化的建議和意見。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地方美術文化現象和遺產保護、民間美術的傳承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促進地方美術體系的形成,構建區(qū)域美術教育的發(fā)展

連云港地方美術文化資源始終以“美術遺址文化”“山海文化”“西游記文化”為主線,而它的內涵的是當地歷史與神話,傳統(tǒng)與現代的融合。連云港地方美術文化資源這種特定的地理、歷史環(huán)境造就了連云港地方美術文化的久遠性、神話性、兼容性、互補性、開放性等特征,而通過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可以豐富、深入挖掘其中內涵,為連云港地方美術體系的形成與應用做好鋪墊,也為構建區(qū)域美術教育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六、促進教師素質的不斷提升,加快新課程的改革進程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對教師提出了新的專業(yè)能力要求,即課程開發(fā)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教師不再僅僅利用教材、教學參考資料進行教學的教書匠,而是成長為研究學生、研究教學資源、研究教學成果、研究自身學識優(yōu)勢與劣勢的研究者、探索者,成為幫助學生開發(fā)、利用美術文化資源的引導者、開發(fā)者。教師必須具備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開發(fā)與選擇課程資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的能力。較以往傳統(tǒng)教學而言,教師要付出百倍的心血和努力,客觀上促進了教師的不斷發(fā)展。所以,通過對地方文化資源的研究和開發(fā)、實踐和探索,可以達到培養(yǎng)一批研究型和實踐型教師群體的目的,直接為當前的美術課程改革服務。

第5篇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后,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fā)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我校為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國畫學習模塊,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fā)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要引導學生主動深入地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藝術,增強對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理解,以傳承民族文化。國畫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孕育、培植出來的一朵奇葩,同時,它又最鮮明、最直觀地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教育階段學生選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滿足我校眾多國畫愛好者的需要。學校把部分范畫及步驟圖匯編成冊,附上簡短扼要說明,使大家便于理解、便于掌握。為了使學生更快起步。學校在課余時間及周末開起了國畫愛好者學習班。

教材的名稱是《學國畫——花鳥的畫法》,從最簡單的小雞的畫法開始學習,還有其他花鳥和蔬果,一共十九課時,分為以下九大章:第一章學習國畫的基本知識(一課時)第二章小雞的畫法(二課時)第三章麻雀的畫法(二課時)第四章水仙和石頭的畫法(二課時)第五章荷花和小魚的畫法(三課時)第六章蔬果的畫法(三課時)第七章墨蝦的畫法(一課時)第八章芭蕉葉的畫法(二課時)第九章金魚的畫法(三課時)國畫教學的目標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1.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2.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3.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4.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5.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在國畫模塊的教學中,讓我學習和體會到很多。輔導國畫,要結合學生所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引導啟發(fā)式訓練,很多學生所喜歡小動物如:小雞、小貓等。抓住他們的這一特點。從誘導興趣出發(fā),開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與智力,并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感受力。在輔導國畫訓練中要多講解,多做示范,注意教學語言的藝術性,用通俗易懂、活潑簡短的語言以及形象比喻,聯想等方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他們易于接受并使繪畫興趣大增,用準確熟練的繪畫技法示范,使他們較快的掌握繪畫步驟和方法。

如:畫一群小雞;利用墨色的滲化效果,表現出小雞毛茸茸很可愛的感覺,小雞要有前后左右濃淡、形態(tài)各異,多和少等變化,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繪畫技法。學生情緒激動,求知欲倍增,讓他們自已動筆,鼓勵他們,不怕把畫畫臟、畫壞,少批評,多鼓勵,發(fā)現一點點進步,馬上給予肯定,使他們在輕松愉快中啟發(fā)引導中學到了方法。學生在國畫創(chuàng)作中,表現出腦、眼、手的隨機隨意運動,他們都會偶然得之,出現老師想象不到的奇特效果,這就構成了學生國畫的稚拙天趣、生動的特點,所以我們一定保護他們這一極其寶貴的天性。

訓練學生國畫,理性講解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大膽的發(fā)揮,自由的表現,他們的想象力是極其獨特的,應特別注重對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培養(yǎng),如從一幅國畫構圖立意,促進了智能的增長,同時也陶冶了他們熱愛國畫藝術的情操。當然,在教學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困擾:作畫時常常弄得水、墨到處都是;畫面用水多少、干濕濃淡常把握不??;老師做范畫時很多學生看不見等等。前兩個問題是繪畫中前期出現的,隨著繪畫時間的增加,這些現象會逐漸減少,但教師做示范學生看不見的問題,就得建議學校在畫室安裝多媒體了,教師作畫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jié)通過投影儀轉投在大屏上,每個學生就會看得非常清楚了。為了增加學習的氣氛,便于交流,節(jié)省空間和畫具,建議國畫學習教室最好用大的畫案,每個畫案約能坐10個學生,這樣水和墨能兩人共用一份,既節(jié)省了空間,又能看見其他人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6篇

[關鍵詞]美國 職業(yè)教育 改革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美國職業(yè)高中的教育目標十分明確: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做準備,職高學生畢業(yè)后無需額外培訓即可勝任工作。職業(yè)高中主要開設農業(yè)、商務(主要是文書)、貿易、工業(yè)(包括汽車,建筑貿易,餐飲服務和美容)等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大多準備直接就業(yè),不再上大學,因此學校對他們的學術能力要求不高,他們的算術、科學和英語課程相對簡單。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和勞動力市場競爭的加劇,原有的職業(yè)教育目標和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面對新形勢,教育決策者、學校管理者,教育專家及雇主們積極應對挑戰(zhàn),進行職業(yè)技術教育創(chuàng)新,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不斷推出新的改革措施,希望能為那些有志于向技能方面發(fā)展的年輕人鋪設成功之路,更好地滿足社會的新需求。

一、幫助學生提高學術水平和技能水平

對高中生來說,不管畢業(yè)后的就業(yè)計劃如何,要想獲得經濟上的成功就必須在高中階段掌握高水平的學術知識和技能。雇主席飛對員工在閱讀、寫作、算術技能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現在許多高中畢業(yè)生根本達不到要求。在當今動態(tài)多變的經濟領域,一個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在他將要從事工作的后半個世紀中,換工作的次數可能達15次之多,只有學術基礎扎實的人才能靈活地適應如此多變的經濟、生活需要,從而獲得更多新的知識技能。

1.實業(yè)中學(High Schools That Work)。它是南方地區(qū)教育委員會在1987年推行的,旨在提高職高學生學術水平的綜合學校改革戰(zhàn)略。實業(yè)中學期望學生將他們的技術科目與大學預科學科結合,包括至少4個英語學分;3個數學學分,包括代數1、代數 2和三角學;3個科學學分,包括兩個預科階段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學分;3個社會研究學分;1.5個基礎計算機學分。這個改革模式鼓勵參與的高中在技術和非技術領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如就業(yè)指導、對有需要的學生給予課外輔導等。在美國已經有27個州的1100所高中采納實施了實業(yè)中學模式,成為最被廣泛認可與接受的職業(yè)教育改革措施之一,學生的數學和閱讀評估成績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2智力開發(fā)中學(Talent Development High Sch00l)。貧困地區(qū)學生的教育需求尤為迫切,開發(fā)智力及職業(yè)技能中學正是由貧困地區(qū)學生教育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的,旨在幫助有困難的城區(qū)高中提升學生才能,并提供高質量職業(yè)技術教育的改革模式。九年級的學生參加由跨學科老師傳授的自行設計的“成功學院”課程,由于這些學生的知識水平并沒有達到九年級程度,因而在數學和英語課程的學習上需要花費雙倍的時間。十年級(十二年制的)開始上專業(yè)課,這是職業(yè)技術教育和學術教育的核心。學校要求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和準備授課時重視同事間的交流和咨詢,同時,從校外請來的各業(yè)界“教練”也不斷地向老師提供該職業(yè)的最新發(fā)展趨勢,以支持他們的教學工作。一些中學采用這個模式后,效果顯著。

3.要事優(yōu)先原則(First Things First)。該原則由教育研究及改革協會提出,是又一項很有前景的學校綜合改革模式,它采用小班教學(如職業(yè)技能課)作為重點提高策略。1997年堪薩斯市的學校開始實施這一方案,現已初見成效。

二、簡化學生深造學習的過渡銜接

目前,要謀求一份足以養(yǎng)家的工作,必須受過高中以上的教育培訓,具有較高的知識技能。為了青年人有一個更好的將來,最基本的途徑就是使高中學習向大學學習的過渡變得更為循序漸進,切實可行。

1.技術準備(Tech-Prep)。技術準備課程是專

為學生設計、為他們的事業(yè)生涯做準備的課程,學生需經過四年相關學術和專業(yè)課的訓練。技術準備課程在高中的最后兩年和大學的頭兩年里完成。經過了十多年的施行,這項聯合計劃已經延伸到1000多所社區(qū)學院、地方教育機構及一些對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生需求旺盛的職業(yè)機構。許多出色的項目應運而生,但數量上有限,只有約10%的技術準備計劃實施綜合“2+2”課程,5%參與該項目的學生得到了服務,也僅有1.5%參與技術準備項目的學生通過該課程并獲得相關技術課程的學院資格認證書。以俄亥俄州邁阿密技術預備協會設立的二[程技術項目為例,看看怎樣能使技術預備項目執(zhí)行得更有效。這個由嚴謹的學術和技術課程相結合的課程計劃在一個高中學校開始實施,最后成為辛克萊社區(qū)學院的15個工程學副學士學位之一。在高中時,學生們可為他們的學位累積至15個學分。為對學院預科階段學習進行評估,學生在高中時就需完成數學和閱讀的測試,他們有1年多的時間去彌補技術上的不足之處,以免進學院后還要補習課程。完成了高中部分的課程并繼續(xù)在辛克萊學習的學生可獲得由非聯邦基金提供的3000美元獎學金。2002年的一項實驗評估表明,參與這項課程的學生在進入學院學習后不大需要補習,而且將來參加繼續(xù)學習的可能性更大。

2.中級學院(Middle colleges)。越來越多的社區(qū)和技術學院在他們的校園里創(chuàng)辦高中,這些高中往往把大學的課程匯編進來以加速向學院的轉化。很多中級學院旨在幫助“后進生”更好地向高等教育過渡。Washtenaw技術中級學院是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一所特許高中,為Washtcnaw公共學院的學習困難生服務,他們或是讀寫能力差,或是有其他方面的學習障礙。為了幫助正要踏人大學的學生成功地向學院的學分制課程學習過渡,該學院設置了“核心過渡”課程、職業(yè)發(fā)展講座及學習技能課程。學生在接受學術幫助指導的同時,開始學習學校提供的雙學分學術技能課程。有償實習也是課程的一部分,學生必須獲得37個專業(yè)領域的中等后教育證書才能畢業(yè)。在2001—2002學年,73%的畢業(yè)生除他們的高中畢業(yè)證書外還獲得了至少一張其他高等資格證書,超過一半的人得到了準學士學位。

3.遠程教育(Distance learning)。社區(qū)技術學院還利用遠程技術學習的優(yōu)勢為農村及偏僻地區(qū)的學生提供參加雙學分技術課程的機會。比如,通過與花園城市社區(qū)學院的合作創(chuàng)新遠程學習,在堪薩斯西南地區(qū)的小型高中可以為他們的學生在農業(yè)課程設置上的不足提供足夠的補給,花園城市學院的老師以現場直播、互動電視、網絡交流等方式向堪薩斯西南地區(qū)的學生傳授一系列相關的雙學分農業(yè)課程。學生獲得學院的9個學分后就可以申請花園城市學

院或其他社區(qū)學院的學士學位,也可申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學位。

4.學徒制(Apprenticeships)。學徒制是美國職業(yè)教育的一個重要模式,它把學過的技能和工作結合起來。美國有超過500多個行業(yè)的雇主協會、工會都倡議先實習,再上崗。這一現象在建筑業(yè)和制造業(yè)中尤為普遍。學徒們必須在嚴格管理下進行至上>、2000小時的工作訓練,而他們所得的工資接近于正式熟練員工的一半。他們還須完成由社區(qū)學院或其他教育機構設置的相關學術技能課程。實習注冊的畢業(yè)生將會被頒發(fā)工作通行證(Joumey Worker Certifieates),該證書全國通用。有學徒經驗的學生在許多高薪職位中很有競爭力,有較強的社交、文字、算術能力,并且精通基礎技術技能的求職者在就業(yè)競爭中擁有明顯的優(yōu)勢。為給更多的青年提供參與學徒鍛煉的機會,很多高中、社區(qū)學院及學徒制倡議者提出了“預學徒”方案,該方案為高中生提供學術、技能教育及兼職或在職培訓,從而使他們在高中畢業(yè)后可以順利地成為正式學徒。

三、提高教學質量

現在,很多迅速發(fā)展和待遇優(yōu)厚的職位對技術技能水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例如,汽車制造業(yè)專家認為,今天的汽車零件比宇宙飛船的零件還復雜,這就要求售后服務人員比10年前具備更先進的技術水平。為幫助學生滿足這些更高的要求,職業(yè)教育管理部門正在跟產業(yè)界人士密切合作,制定一套更嚴謹、技術性更強的職業(yè)技術課程。

1.J叫標準及評估考核(State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許多州貫徹職業(yè)技術課程標準并據此對學生的技術技能進行測試、評估。例如,通過職業(yè)成就跟蹤體系,北卡羅來納州為129個CTE(職業(yè)技術教育)課程制定了發(fā)展規(guī)劃,規(guī)劃包括課程目標、教學方針、測試系統(tǒng)和評估項目。CTE學生必須達到參考標準,通過期末課程評估,國家也以這些評估結果來評價地方教學政策。例如,賓夕法尼亞州通過國家職業(yè)能力測試機構和產業(yè)協會實行的一系列測試來評估的學生的技術技能,諸如空調和冷藏協會、計算機科技產業(yè)協會等組織的測試。猶他州實施技能證書計劃,根據學生在行業(yè)證書考試、州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及技能評估中的成績給參與學校提供獎勵基金,表現好的學生被授予技術證書。國家依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項數據資料評價地方的職業(yè)技術教育政策,學生只要成績達到或超出全國平均評估值,都將被授予州技能證書。

第7篇

【關鍵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美術教學;情感價值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two aspects: Students- centred colorful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Class- centred creation of harmonious and relaxing study environment, illustrates the basic view of the Humanism learning theory and also tells how to mobilize the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art-class teaching and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Key Words: The Humanism Learning Theory; Art-teaching; Emotional value.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其代表人物羅杰斯提出學習是人的自我實現,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必須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學習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人際關系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計算機、多媒體、Internet網絡、通訊技術在教學領域的運用為融入人本主義教學思想創(chuàng)造了條件。它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向學習者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現象、觀點、數據和資料,不直接或輕易地呈現結論,并留出空間讓學習者參與進來,向學習者留下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認識和自我發(fā)展的空間。由于現代教育媒體的參與,“迫使”學生參與學習,使學生的學習化被動為主動,養(yǎng)成學習的良好習慣。

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內涵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刺激反應間的機械聯接,而是一個有意義的心理過程。

人本主義理論更加強調情感因素,強調情境的情感方面,因此主張盡可能地直接“進入”學習的情感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與學習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注重發(fā)展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它表現為個體對該事物或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一個對美術感興趣的人,他的認識活動就會優(yōu)先指向與美術有關的事物,并且表現出積極的情緒反應。而且這種在激起學習者興趣之后使學習者能夠保持這種注意力,這種保持又有賴于現代教育媒體所提供的情境的變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認知結果可以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它強調教學任務主要幫助學生了解經常變化的環(huán)境和自己,讓學生以自己的經驗世界為基礎,從復雜的事實和現象中取得學習的具體知識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自我實現提供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實現自我的資源,學生主動對這些現代教育媒體進行控制、利用和選擇,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的。

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自我發(fā)展的,即使動機來自外部,發(fā)現、獲得、掌握、領會的感覺也是來自內部的。人本身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就構成了學習的動力,因此這種學習是自發(fā)、自主、自覺的。學習的目的是實現自我,學習的過程就是在以人為本的觀念的指導下,由學生慢慢地發(fā)現揭示自我,并逐步走向獨立,走向創(chuàng)造的過程。人本身具備一定的潛能,教育的目的就是提供環(huán)境讓這些潛能得以發(fā)揮,教師只是學習者的促進者,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因此,在教學中給學生盡可能地提供實現自我的學習空間和環(huán)境來塑造人。

人本主義理論提倡采取自我評價的方式,尊重學習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突出學習者的情感、意志力、價值等學習品質。它反對外部評價,因為這樣評價只能對學生現有的知識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某些技能技巧作出評價,而無法衡量學生成長中的意志力、刻苦勤奮和態(tài)度、動機等因素。在美術學習中,不應僅僅用分數來評價學生,而應提高自我評價,讓學生感到自己有責任去追求特定的學習目標。只有這樣學生才清楚這種學習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明了自己原來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這樣就充分尊重了學習者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自我評價的權利。

二、以學生為中心全方位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一)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內容

羅杰斯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就是學生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核心,學生自主地接受課程內容,選擇學習方法,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管理,有教學時間的自由選擇權和支配權。在教學目標上,強調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在課堂內容上,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在教學方法上,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放手讓學生自我選擇、自我發(fā)現。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供學生欣賞的CAI課件。例如,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匯的爵士樂》、挪威畫家蒙克的作品《吶喊》、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作品《格爾尼卡》等,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學習他喜歡而且認為有意義的知識,同時還要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年齡差異、性別差異、個人差異以及學生知識背景的差異。從現在的美術課主題組合看,雖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但是具體分析,這樣的主題搭配顯然難以充分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同時缺乏情感性和生活性。羅杰斯強調教育的任務在于幫助人們滿足“自我實現”這個最高的需要。因此,作為美術教師,有必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重新建構適合于自己的所教對象,適合教師自己實際的知識內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內在動機,并要求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教學人際關系。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面對面的教學結構,教師不再直接控制教學,教學過程轉變?yōu)閷W習過程,教師仍然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只不過教師由傳統(tǒng)的一味地追求講授變成學生學習的倡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咨詢者了。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權威關系和依賴關系,而是建立在師生雙向參與、雙向溝通、平等互助的關系之上,從而達到人本主義崇尚的人的尊嚴、民主、自由、平等的價值觀。

(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點進行自主學習

羅杰斯認為,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作法除移情教學外,還必須編寫好便于學生自己學習,適合他們的知識水平、學習興趣和特點的教材,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讓學生自己學習。根據美術的學科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充分擴展這方面的知識,讓他們充分去感受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懷。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著名畫家白雪石的山水畫《長城內外盡朝暉》時,可采用CAI引路,由圖引思,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生在欣賞中潛移默化,充實個人情感,從瑣事找生活的樸素情感。這一切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高尚情趣。無論挖掘教材中的任何一種情感因素,教師都應首先自己豐富自我情感,做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在美術教學中,要盡量介紹學科近來不斷涌現的新信息、新觀點、新方法和新內容。注意學科實際生活價值,讓材料更貼近于學生實際。編寫的教學內容應充分挖掘原教材的生活性、實踐性方面的內容,密切教材與生活的關系,學科背景知識介紹。所編內容應對某一具體學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及相關知識向學生介紹。無論是組織課堂教學,還是組織課外活動,教師都應注重情感投入,充分照顧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因為現代教學已不再是簡單零碎地教給學生知識,而是要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學科知識結構,使學生學會自由學習。

三、以課堂為中心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

(一)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空間

羅杰斯主張學校教育完全自由化、人性化,而自由化與人性化教育的內涵,則是情感教育為主。學校只需提供自由和平而又資料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先養(yǎng)成愛學校、愛教師、愛同學、愛求知的習慣,從而培養(yǎng)其自尊自信,自動發(fā)展的態(tài)度,即使不予教導,他也會自行讀書求知。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起教學促進者的角色,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的學習氣氛和情境,提供豐富而廣泛的學習資料,以利于學生學習時自由地發(fā)揮自身在認知、情感方面的潛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真正意義的學習。例如,在欣賞齊白石老人創(chuàng)作的《蛙聲十里出山泉》時,畫面上雖然只是幾個好象是微微抖動尾巴的蝌蚪,自由自在地游動著,隨著出洞急湍順流而下,并沒有一個具體的青蛙,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隨著作品的構想,去想象急流十里后出現的蛙聲,直至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從而腦中出現一幅優(yōu)美動人富有詩意的畫面,使學生漸漸進入美感中的境界,形象思維開始得到升華。

(二)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羅杰斯認為,人在學習中的自主地位,強調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并試圖將情感和認知因素在學習中結合起來。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地位,調動其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讓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互相轉換,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將會有新的體會。角色扮演的成功將會增加學習者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并可以激發(fā)學習者掌握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羅杰斯認為,教學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意活動,移情就是教師能夠通過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轉移到學生身上去。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色彩的微妙與情感,圖畫中的意境、教學掛圖的作用,不同于風景名畫的相互比較。教師只要有計劃,有目的,在傳授繪畫技巧的同時,給學生提示出可比較想象之處,給學生留出聯想和創(chuàng)造性想象思維的空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已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與教師一起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教學活動主體。教學過程已成為教師和學生自身情感活動與認識活動相互作用的過程。

羅杰斯認為,教師需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要坦誠相待,表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掉一切偽裝的“假面具”,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對學生具有自身價值獨立體的任何思想與感情都應予以認可,相信他們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移情性地、設身處地地去教育學生、尊重學生,不對他們的思想情感與道德品性作出評價和批評。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坐在一個他們愿意與之合作的人身旁,讓他們自由組成學習小組。以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代替教師主導的教學,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這種教學活動,不僅僅是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發(fā)展學生合作過程中人際溝通能力,從而養(yǎng)成其團體精神。

(三)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

羅杰斯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習慣,甚至思維也存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的興奮程度。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而,無論是在教學方法上,還是在教學內容上,我們都不應該要求全班齊步走。教師應細心觀察學生,與學生真誠談話,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充分尊重他們的學習習慣。例如,在畫畫時,有的學生習慣于一股作氣把畫畫好,有的學生習慣于斷斷續(xù)續(xù)的畫畫,有的學生愛在人少的環(huán)境下畫畫,有的學生則喜歡在人多的場合下畫畫,也有的學生習慣于邊聽音樂邊畫畫,還有的學生習慣于邊看電視邊畫畫等。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生,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鼓勵并尊重他們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可以適當糾正他們的一些不良習慣。教會學生學習是現代信息社會對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學生自我實現的前提條件。

總之,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反理智重情感、反灌輸重創(chuàng)造,反強制重自我的新姿態(tài)而別于行為主義及認知主義。因而,要使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美術教學中得到發(fā)展,就離不開教師的情感滲透,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只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建立起基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美術教學平臺。

參考文獻

[1]李緒勤,張莉人本主義教學觀對CAI課件設計的指導作用[J] 中小學電教,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