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論文范文

時間:2022-11-03 19:17:53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人際交往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大學生人際交往論文

第1篇

關鍵詞 : 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關系論文正文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據(jù)報載山東大學社會學系選取在濟南舉辦的兩場高校畢業(yè)生招聘會,現(xiàn)場發(fā)送1500份問卷,對今年高校畢業(yè)生供需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最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大學生的能力則成為用人單位關注的重點,特別是人際交往能力.

我們知道轟動全國的云南大學"2.23 兇殺案",主犯馬加爵,由于與同學產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殺人的道路。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為此,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要正視和解決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問題,塑造自身形象,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我們希望通過對人際交往的特點以及交往的原則的認識與理解,可以從中領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識。結合這些特點與原則,找到合適的方法培養(yǎng)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我們自身的人際關系。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簡介

1. 人際交往能力的含義: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系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huán)境建立廣泛聯(lián)系和對外界信息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系的能力.

2. 人際交往能力的種類:

(1)表達理解能力 表達理解能力意味著一個人是否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思想表現(xiàn)出來,還要讓他人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達。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也能直接地證明其社會適應的程度。

(2)人際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個人是否能夠體驗到人的可信以及可愛,它和人的個性(如內外向等)有極大的關系,但又不完全由它決定,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意味。

(3)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前獨生子女的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弊端,因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際交往能力就是在一個團體、群體內的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很難想象,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其他人的交往,一個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有人存在,必須與人交往。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人物打交道,在與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這里就會涉及到自身能力的問題。我以為,我們在校學習期間,就要培養(yǎng)自己與同學、與教師、與領導、與職工打交道的能力。與同學交談,可以論爭不同的學術觀點,可以談對社會現(xiàn)象的不同認識,在論辯中提高自己的思辯能力;與老師交談,可以交流讀書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認識,可以從中受到啟迪;與領導交談,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對問題的不同見解,也許可以鍛煉自己在領導面前不怯場;與職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狀況和不同的心態(tài)。善于與人交際,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1.人際交往是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

(1)人際關系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

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導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一般說來,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xiàn)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積極的人際交往,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則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病態(tài)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可能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2)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變化

處于青年發(fā)展期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在心理、生理和社會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容易導致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實踐證明,友好、和諧、協(xié)調的人際交往,有利于大學生對不良情緒和情感的控制和發(fā)泄。

(3)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的精神生活

大學生情感豐富,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需要進行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討論理想、人生,訴說喜怒哀樂。人際交往正是實現(xiàn)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滿足大學生對友誼、歸屬、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動地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并產生對集體和他人的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獲得充實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2.人際交往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

(1)人際交往是交流信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現(xiàn)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量之大,信息價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擁有各種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隨著信息量的擴大,也在不斷地增長。通過人際交往,我們可以相互傳遞、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豐富經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啟迪思想。

(2) 際交往是個體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人際交往,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自己的認識,以及自己對別人的認識。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彼此從對方的言談舉止中認識了對方。同時,又從對方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中認識了自己。交往面越寬,交往越深,對對方的認識越完整,對自己的認識也就越深刻。只有對他人的認識全面,對自己認識深刻,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同情、關懷和幫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實現(xiàn)。

(3)人際交往是一個集體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人際交往是協(xié)調一個集體關系、形成集體合力的紐帶。而一個良好的集體,能促進青年學生優(yōu)良個性品質的形成。如正義感、同情心、樂觀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愛的人際關系中成長起來的。良好的人際關系還能夠增進學生集體的凝聚力,成為集體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互動。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積極向上的,反之,不利于個體的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3.大學生社交能力普遍偏弱

在近日各高校舉行的校園招聘會上,一些企業(yè)負責人表示,員工的交際與溝通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主要動力,因而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看重求職者的"情商"。面對用人單位開出的招聘條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了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日前一項針對大學生職業(yè)適應能力的調查顯示,有41.98%的學生認為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是"找工作時對自己特別有幫助的教育內容",大大超過了專業(yè)能力訓練(14.9%)、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訓練(17.5%)和心理素質教育(17.5%)等其他知識能力。而在回答"通過擇業(yè)你感到自己特別欠缺的素質是什么"時,選擇人際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達34.8%,同樣排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28.8%)、操作技能(25.9%)、基礎知識(4.6%)等之前,位列首位。

對自己負責的這個調查,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任賈曉波教授認為,調查結果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意識到,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已經成為求職路上的"攔路虎"。據(jù)賈教授介紹,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質與人際交往技巧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在社會化過程中不斷地接受系統(tǒng)訓練才能習得。而目前,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恰恰是教育教學內容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賈教授認為,多年來,學生長期在高考指揮棒下,過分注重追求成績而忽視了人際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質的培養(yǎng)。進入高校后,學校也很少有專門的系統(tǒng)課程培訓。所以導致很多大學生智商很高,情商卻很低,往往處理不好如何與其他人相處、溝通、交流。而這些正是時下企業(yè)招聘時最為看重的能力素質,因此,給大學生補上這節(jié)課已經刻不容緩。

為了了解中國在校大學生的交往能力,我們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其內容見附錄。

統(tǒng)計結果:其中有15.5%的總分低于70分,有32.6%的總分在70-90分之間,有41.3%的總分在91-120分之間,還有10.6%的總分大于120分.其得分示意圖如下:

(缺)

我們對于以上所得出的結果進行了分析:

中國在校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屬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時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環(huán)境中比較拘束,適應較慢.在異性和非同齡人面前會有所緊張,不夠大膽,不主動交往,甚至有少數(shù)同學有自閉心理.人際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因之一。不少大學生缺乏交往的經驗,尤其是成功的經驗。他們想關心人,但不知從何做起,想贊美人,可怎么也開不了口或詞不達意,交友的愿望強烈,然而總感到沒有機會。交往中想表現(xiàn)自己卻不能如愿,內心想表示溫柔,言語卻是硬邦邦的,這些情況阻礙了他們和他人交往的順利進行。但絕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想有所提高.

四、如何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際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溝通。培養(yǎng)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理解他人,關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動中,要主動與他人交往,不要消極回避,要敢于接觸,尤其是要敢于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而且還要不怕出身、相貌、經歷,不要因來自邊遠的地區(qū)、相貌不好看或者經歷不如別人而封閉自己,其次要從小做起,注意社交禮儀,積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膽走出校門,消除恐懼,加強交往方面的知識積累,在實際的交往生活中去體會,把握人際交往中的各種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認識到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打動人的是真誠,以誠交友,以誠辦事,真誠才能換來與別人的合作和溝通,真誠永遠是人類最珍貴的感情之一。

1.人際交往的原則

(1) 平等的原則:社會主義社會人際交往,首先要堅持平等的原則,無論是公務還是私交,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進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足,經濟條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為自己是大學畢業(yè)生、年輕、美貌而趾高氣揚。這些心態(tài)都影響人際關系的順利發(fā)展。

(2) 相容的原則: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系,與人相處時的容納、包含、以及寬容、忍讓。主動與人交往,廣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與自己相似的人、還要交與自己性格相反的人,、互學互補、處理好競爭與相容的關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 互利的原則:指交往雙方的互惠互利。人際交往是一種雙向行為,故有"來而不往、非理也"之說,只有單方獲得好處的人際交往是不能長久的。所以要雙方都受益,不僅是物質的,還有精神的,所以交往雙方都要講付出和奉獻。

(4) 信用的原則:交往離不開信用。信用指一個人誠實、不欺、信守諾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格言?,F(xiàn)在有以誠實為本的原則,不要輕易許諾,一旦許諾、要設法實現(xiàn),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間,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莊而不過于矜持,謙虛而不矯飾詐偽,不俯仰討好位尊者,不藐視位卑者顯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別人的信賴。

(5) 寬容的原則:表現(xiàn)在對非原則性問題不斤斤計較,能夠以德報怨,寬容大度。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產生誤解和矛盾。大學生個性較強,接觸又密切,不可必免產生矛盾。這就要求大學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計較,而要謙讓大度、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tài)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撐船",他吵,你不吵;他兇,你不兇;他罵,你不罵。只要我們胸懷寬廣,容納他人,發(fā)火的一方也會自覺無趣。寬容克制并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xiàn)。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現(xiàn),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劑,能"化干戈為玉帛",贏得更多的朋友。

2.人際交往的技巧

(1 )記住別人的姓或名,主動與人打招呼,稱呼要得當,讓別人覺得禮貌相 待、倍受重視,給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舉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別人感到輕松、自在,激發(fā)交往動機。

(3)培養(yǎng)開朗、活潑的個性,讓對方覺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養(yǎng)幽默風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風趣而不顯輕浮,給人以美的享受。與人交往要謙虛,待人要和氣,尊重他人,否則事與愿違。

(5)做到心平氣和、不亂發(fā)牢騷,這樣不僅自己快樂、涵養(yǎng)性高,別人也會心情愉悅。

(6)要注意語言的魅力:安慰受創(chuàng)傷的人,鼓勵失敗的人。恭維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幫助有困難的人。

(7)處事果斷、富有主見、精神飽滿、充滿自信的人容易激發(fā)別人的交往動機,博得別人的信認,產生使人樂意交往的魅力。

3.細致分析 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與社交經驗的關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人們的日常社交生活也會得到改善。人們不單可以減少與別人發(fā)生沖突,亦可以令自己和別人有更愉快的交往經驗。

有些人認為人際交往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屬性。譬如,一個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較外向、善于交際。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人際交往能力實比移山更為艱難。多數(shù)的心理學家并不贊同這種看法。反之,他們認為只要能辨認出可以預測人際交往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設計一些課程來培訓這種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循兩方面入手,一是對社會情境的辨析能力,二是提高對其他人心理狀態(tài)的洞察力。

(1)對環(huán)境的辨析能力

對環(huán)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達到社交目標,便要因應情勢而作出相應的行為。社交環(huán)境瞬息萬變,交往的對象亦有不同的特質,要適應不同社交環(huán)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銳的觀察和認知能力不可。

對環(huán)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人如果能夠對情境間的細微不同之處加以區(qū)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環(huán)境的變化而做出合宜的行為,以適應不同性質、千變萬化的環(huán)境。

這種"因時制宜"的說法,并非只是近代西方心理學所提倡。其實在中國古代典籍中亦常被提到。例如《中庸》說:"國有道,共言足以興國;國無道,其默足以容。"這便說明了進諫及保持緘默都是合宜的處事方法,但朝臣采取哪種方法才可產生較理想的后果,卻取決于他們身處的國家是有道還是無道之國。又以本章開頭提及的楊修為例,他是個機智的才子,但他所服侍的主公曹操是個性格多疑的人。楊修自恃聰明而多次道破曹操的心意,故招來殺身之禍。若他的主公是個寬宏大量,知人善用的人,楊修不但不會被殺,反而會被委以重任。雖然有人會慨嘆楊修生不逢時,但若以"因時制宜"的說法,楊修似乎只顧一時言語之快,卻忽略對方(曹操)的思想性格,因而說出一些合乎事實但不合對方心意的話,白白地把性命斷送了。由此可見,要成功地達成社交目標,便要審裁客觀情勢的變化,因時變通,以適應各種各類的社交情境。

在一項研究中,我們采用了一些虛構的處境,然后問受測者在這些處境中會有什么反應。其中兩個處境是:

(一)你很怕見牙醫(yī),但現(xiàn)在卻要到牙醫(yī)那里修補牙齒。

(二)你被一群持械的恐怖分子脅持在一所公共大樓內。

人們在這兩種情境中,均可以選擇細心地觀察周遭的危險訊號。譬如,在第二個處境中,可以留心恐怖分子有什么武器。他們也可以盡量分散注意力,不去注意一些會令自己緊張的危險信號。當然,在見牙醫(yī)的處境中,主動地監(jiān)察危險信號只會令自己更緊張,肌肉收得更緊,痛苦愈多。但在被脅持的處境中,留心危險信號可以提高逃生的機會。接受測試的人當中,有些人較能辨析兩種情境的不同,在見牙醫(yī)的處境中選擇分散注意力,在被脅持的處境中選擇觀察環(huán)境。有些人的辨析能力則明顯較低,在不同的情境中也選擇觀察環(huán)境。

我們的研究也顯示:辨析能力愈高的人,社交能力也愈高。他們在與父母、師長、朋友和不喜歡的人交往時,較能完成交往目標,并較能改進雙方的交情。 亦有證據(jù)顯示,辨析能力高的人,他們會遇上較多愉快的交生經驗,而他們也較少出現(xiàn)抑郁的情緒。需要強調的是,"因時制宜"并非指盲目跟隨形勢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亦不是指盲目順應對方的旨意。

辨析能力高的人不一定是社交變色龍,只懂得盲目附和。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目標,而這些目標也可以是一些利他的目標(例如替某醫(yī)院籌款)。辨析能力高的人,在追求這些目標時,懂得審時度勢,既能夠完成自己起初不愿捐款的人解囊相助,并讓他們覺得捐款后心情愉快,這便是辨析才能的應用目標了。

(2) 對別人心理狀態(tài)的洞察力

洞察別人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環(huán)。一些人看到別人的行為時,不嘗試去了解對方做事時的處境和感受,便馬上從別人的行為去判斷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這種重判斷而輕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發(fā)展的一大障礙。

在我們的研究中,曾向受測者描述一個人的行為,然后請他們將這個人的資料轉述給另一位受測者聽。在轉述過程中,有些人自發(fā)地加入了一些對故事人物的性格和道德判斷(例如"他是一個賤人"),而有些人則主動地對故事人的的內心世界加入剖析(例如"因為他想取得律師資格,所以對有權勢的人所做的壞事視若無睹")。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也測量了受測者與父母、師長、朋友和不喜歡的人交往的成果,發(fā)現(xiàn)越傾向性格道德判斷的人,他們的社交能力便越差。反之,越傾向作內心剖析的人,他們的社交能力也就越高。

轉貼于

既然主動地作性格判斷和道德評價對社交能力的發(fā)展有礙,而嘗試了解雖人的內心感受對社交能力有利,那么如何可以降低前一種傾向而加強后一種傾向呢?

我們的研究指出,一個人對性格和道德的看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人覺得性格和道德是不可改變的個人素質,相信每個人也有固定不變的道德水平和性格。因此,在與人交往時,他們的注意力便集中于從別人的言行舉止,來推斷對方具備哪種性格。也有些人相信性格和道德都是變數(shù),認為一個人的道德和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因此,這些人在社交場合中,并不急于判斷別人的性格和道德水平。反之,他們會較留心于一些可變的因素和行為的關系。譬如,他們會較留心環(huán)境因素的改變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而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又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在一項研究中,我們問受測者一些很簡單的問題。譬如,"甲旅行時給同事買了些紀念品,那很可能是因為--"?;?乙將一盒橙汁倒在同學的圖畫上,那很可能是因為--"。那些相信性格是不可改變的人,較多提出"甲是一個善良的人,而乙則是一個無賴"等解釋。反之,相信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人,較多提出"甲想取悅他的同事,而乙則嫉妒他的同學"等解釋。

由此可見,相信性格不可改變的人較重視評估別人的性格和道德,而相信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人則較留心別人的行為動機和做事的情緒狀態(tài)。

也有研究顯示,和相信性格可以改變的人相比,覺得性格是不可改變的人比較喜歡評鑒別人的行為。他們看到別人做了一件事情后,便有較大的傾向馬上評價這行為是好還是壞。由于他們專注于評估行為本身的好與壞,便較容易忽略行為發(fā)生的背景和行事者的心理狀態(tài)了。

這種傾向判斷行為的好壞和別人的道德性格的人,不但容易忽略別人的心理狀態(tài),也較容易因為對人多作以偏概全的評價而產生偏執(zhí)和成見。已有研究證據(jù)證明,在美國相信性格是不可改變的人,比相信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人對社會上的少數(shù)族群成見較深。在香港地區(qū),我們也發(fā)現(xiàn)相信道德是不可改變的人,和相信道德是可以改變的人相比,較歧視內地人士。譬如,他們會覺得內地的人有較多負面特征,較少正面特征,他們也覺得內地的人在香港犯了法,應該受到較嚴厲的處分。

由此可見,對性格道德的看法,不單與社交能力有關,它也關系到社會上族群能否得到公平平等的待遇。

總括而言,要增進個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對自己及別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細心觀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處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強對千變萬化的社交環(huán)境的掌握。雖然心理學家認為社交能力是可以訓練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與否還是取決于一個人的動機、決心、努力與恒心。

4.從社交包括的三個方面各個擊破

(1)良好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社交中受人歡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現(xiàn)在適時、適量、適度三個方面。

一要適時。說在該說時,止在該止處,這才叫適時??捎械娜嗽谏缃粓錾显撜f時不說,他們見面時不及時問候;分手時不及時告別;失禮時不及時道歉;對請教不及時解答;對求助不及時答復……反之,有的人該止時不止。他們在熱鬧喜慶的氣氛中嘮嘮叨叨訴說自己的不幸;在別人悲傷憂愁時嘻嘻哈哈開玩笑;在主人心緒不安時仍滔滔不絕發(fā)表宏論;在長輩家里樂不可支地詳談"馬路新聞"。請設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見了上面這種人,你會對他產生什么樣的印象呢?

二要適量。適量的社交口才還包括聲音大小適量。大庭廣眾之中說話音量宜大一點,私人拜訪交談音量宜適中,如果是密友、情人間交談,小聲則可以表現(xiàn)親密無間、情意綿綿的特殊關系,給人一種親切感。這些都是在社交場合與人交談應該掌握的技巧。

三要社交口才適度。主要是指根據(jù)不同對象把握言談的深淺度,根據(jù)不同場合把握言談的得體度,根據(jù)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談的分寸度。其次,體態(tài)語也要恰到好處。

口若懸河的本領從哪里來呢?是天生的嗎?有的人從小就注意培養(yǎng),所以表達能力會顯得比人強。但大多數(shù)人的口才,都是在成人后自覺地苦練得來的。

古希臘卓越的雄辯家德摩斯梯尼,年輕時有口吃毛病。為了糾正口吃,清晰地發(fā)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誦,迎著大風講話。他還經常朗誦詩歌、神話、悲喜劇,經過苦練,他終于成為一位聞名于世的雄辯家。

希望同學們積極參加演講、對話和辯論活動。珍惜在大庭廣眾面前發(fā)表見解的鍛煉機會,臨場經驗多了,口才也自然會好起來。另外,同學們在課堂討論或分組討論的活動中,應踴躍發(fā)言,不要放棄鍛煉的機會,只要持之以恒,刻苦訓練,你的口頭表達能力一定會增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強,走上社會也是一種競爭力。當然,你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口頭表達能力強,還要有廣博的知識做后盾,多學習各類知識。

(2)人際融合能力的培養(yǎng)

融合于社會,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觀念,勇敢地面對世界、接納世界。當然接納世界并不是要你消極等待和向困難屈服,更不是要你沒有任何原則地去茍同消極落后的東西,甚至同流合污。而是要你用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接納現(xiàn)實,并有勇氣和決心去消除生活中的消極現(xiàn)象,弘揚主旋律,盡一份當代大學生應盡的責任。

當然人際融合能力并不只是簡單地體現(xiàn)在能否接納世界、認同世界方面,它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反映。人際融合能力的強弱與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知識技能、活動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以及健康狀況等密切相連的。一般來說,一個素質比較高、各方面能力比較強、身心健康的大學畢業(yè)生走上社會后,能夠很快適應環(huán)境、適應工作,即使是在比較困難的條件下和比較差的環(huán)境中,也能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績。 人際融合,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種藝術。美國俄亥俄州的RMI公司,一度生產滑坡,工作效率低,員工面臨失業(yè),情緒不穩(wěn)。受總公司委派前來擔任總經理的大吉姆·丹尼爾面臨著與大家融合、并帶領大家改變面貌的嚴峻考驗。他在公司中處處張貼這樣的標語:"如果你看到一個人沒有笑容,請把你的笑容分些給他","任何事情只有做起來,興致勃勃,才能取得成功"。大吉姆還把工廠的廠徽改成一張笑臉,貼在工廠的大門上、辦公用品上、員工的安全帽上。親切感產生信任感、歸屬感,在沒有增加投資的情況下,公司生產效率提高了80%。

由是觀之,與人融合,并非深不可測。一句真誠的話語,一次放松的談心,一個會意的笑容或眼神,都可以換來健康、樂觀、平和的心境,營造出寬松和諧的人際空間。關鍵是,你有沒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這方面能力的意識。

(3)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

處理日常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但是,當問題接踵而來,而且復雜度不斷升高的同時,如何有系統(tǒng)地找出問題的成因,對癥下藥,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決問題,就是考驗我們解決問題能力的時候了。

關于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不妨借鑒一下IBM培養(yǎng)職工的方法,IBM對此能力的培養(yǎng)有五大步驟:

一要定義并理清問題:先收集資料并分析,確定問題確實存在之后,將問題寫下來,成為每個人都可以了解的陳述,將問題具體化,使相關人員明了。

二要分析問題:可以利用管理學的技巧輔助,如魚骨圖等?;蚴桥c部屬舉行討論會議,將問題產生的原因分類,并且列出解決的優(yōu)先順序。

三要訂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邀請同仁腦力激蕩,最重要的是把這些結果用有系統(tǒng)的方式整理出來,依照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是否能獲得管理階層支持,以及是否可付諸實行等原則排出順序。

四要選出解決方案訂出行動計劃:選擇影響力最大、推動起來最容易的方案,立即擬定行動計劃。

五要推動解決方案并追蹤結果:進行之前先給予'成功'的定義,在過程中不斷檢視決策的推行情況,并樹立各階段里程碑,確保行動達成目標。

第2篇

【關鍵詞】人際交往 困惑 發(fā)表教育論文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2-0037-01 

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引發(fā)的。宿舍是大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朝夕相處的近距離接觸容易使學生產生復雜的內部人際關系,是人際關系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響著大學生宿舍生活的質量。調查顯示,我院大學生心理咨詢中有70%是人際問題,而宿舍人際交往困惑和障礙占據(jù)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探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宿舍人際關系的主要類型 

第一,親密友好型。此類型中,學生之間能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宿舍關系融洽,在學習和生活上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相互幫助。宿舍活動豐富,參與程度高,宿舍整體氛圍良好,宿舍成員有一定的信任感,并對宿舍有一定的歸屬感。 

第二,獨立松散型。此類型中,宿舍里的同學自主性和獨立性強,宿舍同學之間交流較少,雖不會經常吵架與產生糾紛,但很少以集體形式參加活動,對舍友的依賴程度比較低,很難形成宿舍凝聚力和感召力。 

第三,對立沖突型。這種類型的宿舍中,宿舍同學之間互相不信任,經常會因為生活習慣或瑣事出現(xiàn)一些矛盾,而且往往互相不能遷就和理解,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最終引起紛爭,一些不經意的小事很可能引發(fā)沖突甚至打架斗毆等事件。 

二 宿舍人際交往的主要問題 

第一,生活瑣事引發(fā)宿舍人際沖突。現(xiàn)在大學生很少顧及別人的感受,相互間不能容忍,使得宿舍矛盾更加頻繁和尖銳。在宿舍日常生活中,平常不打掃衛(wèi)生、管理欲望強、作息時間不統(tǒng)一、性格脾氣不合等小矛盾大多宿舍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對宿舍人際關系的維護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第二,家庭經濟狀況差異引發(fā)宿舍矛盾。目前,高職院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至少有25%以上,他們比普通家庭學生更加自卑,更加急切地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一個宿舍中,因為貧富差距,導致生活習慣、價值觀差異而引發(fā)學生之間的非和諧關系,有時在某些宿舍甚至出現(xiàn)排擠和孤立的狀況,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身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第三,小團體使宿舍存在隔閡。大學生在宿舍交往中,往往會根據(jù)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親近的朋友,這就會形成一些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的小團體。小團體的產生使得他們不再迫切希望與其他人友好相處,小團體間因為利益、興趣等不同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隔閡,這種隔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深。當小團體之間發(fā)生矛盾沖突時,往往后果更加嚴重。 

第四,競爭使宿舍人際關系緊張。大學生都渴望得到認可,宿舍同學之間在獎學金、入黨、班干部選舉、助學金等方面自然存在競爭,一旦這種情況出現(xiàn),往往會同自己的好友等開始形成小團體,明爭暗斗,形成緊張局面。另外,成功者洋洋自得,失敗者不甘示弱,背地里各種議論,從而使舍友之間關系惡化,這些都不利于宿舍的團結。 

三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適方法探索 

第一,大學生應加強抗挫折、抗壓能力。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因為個性、地域、家庭環(huán)境等差異,必然會在某些場合或事件中產生分歧,從而引發(fā)人際矛盾。在宿舍中,因為要朝夕相處,即使是人際關系惡劣的雙方都必須面臨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情況,需要適當容忍,正確面對問題,并能在挫折和壓力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第二,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和諧健康的宿舍文化能夠正面引導學生反思自我并積極改造自我,在加強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同時,學校應當會同學生社團,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和維護,組織各種形式的宿舍文化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加入其中,使宿舍同學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并鍛煉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第3篇

戴爾1卡耐基說過:“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專業(yè)技術,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系和處世的技巧”。可見,人際關系的好壞是一個人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對于大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活的需要,更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需要。人際交往是每個大學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課”,大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學生通過交往、溝通、交流感情,建立友誼,切磋學問,探討人生。大學生的交往效果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長發(fā)展,也影響著高校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大學生人際關系的類型和特點

1大學生人際關系的類型教師與學生,是大學校園里的兩大基本群體。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是和大學生聯(lián)系最緊密的。教師是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對象,師生關系是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容。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在學校的健康的學習成長。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大學生人格模仿的對象。與教師交往也是大學生知識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與學生的平等交往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前提;同時師生關系也是一種業(yè)緣關系,師生之間心理距離小,心理相容度高,教師對學生充滿愛護與關愛,學生對老師充滿尊敬與敬仰,師生關系是一種純潔而無私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的人際關系。同學是大學生交往的基本關系,也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對象。大學校園里的同學關系總的說是和諧、友好的。大學生之間的交往是最普遍,也是最微妙和復雜的。一方面,大學生年齡相仿經歷相同,興趣愛好相近,共同生活在一個集體,學習相同的專業(yè),溝通與交往容易;另一方面,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生活習慣個性氣質差異,再加上大學生空間距離小,交往密度高而且自我空間狹小,而對人際交往的期望較高,一旦得不到滿足,容易采取消極退避的態(tài)度。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鄉(xiāng)之間、室友之間、個人與班級以及和學校之間等錯綜復雜的社會交往,構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網絡系統(tǒng)。大學生處于一種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發(fā)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心理正常發(fā)展、個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1]。

2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特點大學生交往呈多元與開放交往。大學生渴望友誼,渴望結交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的新思想。大學生人際交往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式交往趨勢,表現(xiàn)出以下特點:(1)交往范圍擴大。交往對象由以前的親緣、朋友交往轉向更廣泛的社會交往群體。同學交往不局限于同班同學,而逐漸發(fā)展到同級、同院系甚至是同校的可認識的同學;不僅包括同往,異往也是交往的重要方式。(2)交往頻率提高和交往手段多元化。大學生交往由偶爾的相聚發(fā)展到經常的聊天、社團活動、體育活動、娛樂以及其他一些集體活動。網絡和電子產品的發(fā)展為大學生的交往提供了更加廣闊的交往空間,交往手段的發(fā)展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變得更方便、更快捷。(3)從交往方式看,以寢室為中心,社會工作和網絡社交占主導。大學生由于時間、精力、生活環(huán)境、經濟條件等方面的限制,交往的主要場所在校園,中心是學生的寢室和教室,新型的社交方式BBS和QQ等發(fā)揮著重要作用。(4)交往目的的多樣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大學生在選擇什么樣的人交朋友,并不純粹是由于情感和志同道合,交往動機變得很復雜,越來越注重與自身社會利益相關的務實性,呈現(xiàn)出情感型交往與功利型交往并重的趨勢[2]。

二大學生常見的人際交往障礙

1猜疑心理,缺少知心朋友猜疑心是在交往中由主觀推測而產生的對他人不信任的復雜情感體驗。這類大學生對別人總是持不信任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的態(tài)度,不肯講真話,戴著假面具與人交往。一些人由懷疑他人到懷疑自己,失去信心,變得自卑、怯懦、消極和被動,人際交往陷入困境。因為找不到交心的知己,所以,他們不免感到孤獨和無奈。

2自我中心,不能深入溝通這類大學生雖然能與其他人交往,但是關系非常一般,溝通質量不高,與多數(shù)人的關系僅是“點頭之交”,沒有知心朋友,既沒有人值得他牽掛也沒有人會想念他,他們希望周圍的人以他為中心,服從于他。這種人強烈希望別人尊重他,卻不懂得尊重別人。只從自己的經驗角度去認識人和事,而不能意識到別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觀點,對人和事的看法帶有強烈的主觀性。

3自卑心理,交往困難自卑是一種過低的自我評價,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不如他人的情感體驗。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大多較為敏感,缺乏自信,他們處事過分謹慎,為減少挫折,盡力避開人群,因而喪失許多發(fā)展機會。還有一部分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表現(xiàn)為凡事對自己要求很高,在交往中總是力求完美,以免于遭到他人的恥笑常以一種盛氣凌人的架勢來掩飾自己自卑而脆弱的心理,這使他們將自己的社交圈子限制得非常狹小。

4恐懼心理,社交恐懼癥有些大學生與人交往時,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至于手足無措,語無倫次,嚴重的甚至害怕見人,導致社交恐懼癥。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學業(yè)壓力和就業(yè)壓力日益增大,尤其是網絡時代的來臨,使得大學生容易沉溺于網絡上虛擬的社交活動以對抗日益增大的精神緊張情緒,而忽略了真實的人際社會中人與人的直接交流的社會技巧。

5孤僻心理,不想交往孤僻心理的大學生總是不愿和他人交談,不愿參加集體活動,時間長了以后,他們就會出現(xiàn)寡言少語、感情冷淡、不善交際等表現(xiàn)。他們認為人際關系不重要,甚至瞧不起所有的人,自我封閉、孤芳自賞,性情內向,少言寡語,有些人可能還存在某些怪癖[3]。

三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1認知因素對自己、他人和人際交往過程本身的認知偏差,是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造成交往障礙的關鍵原因。比如:過高評價自己會引起自負,導致交往中的盛氣凌人并不屑交往;而過低評價自己會引起自卑,羞于與他人平等交往,導致交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往中的恐懼感。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有限,心理上也不成熟,人際交往中常常帶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據(jù)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知己,一旦理想與現(xiàn)實不符就會產生交往障礙[4]。

2個性因素個性因素是影響大學生能否成功地進行交往的重要因素。有些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來源于其不良的個性品質,如不尊重人、缺乏責任感、情緒無常、放縱自己、過分苛求他人、行為怪異、虛偽、冷淡、自私等。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語言表達欠妥當,有的人說話夾槍帶棒,或出語尖酸刻薄、言外有意等,常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影響人際交往的效果。

3交往能力和技巧不足有些大學生不能與人成功交往,往往與其交往能力不足有很大關系。這些同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所謂的“讀死書,死讀書”的人,他們一貫作風是只顧埋頭讀書,很少注意與他人溝通和交往。但是大學生活的多樣化又迫使他們不得不和他人交往,他們也意識到了加強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其內心渴望交往,但又因為以前沒有類似的經歷不知從何做起,缺乏正確的交往技能導致他們在交往中屢次碰壁。

4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價值多元化對正在形成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大學生帶來了巨大沖擊,許多大學生在交往中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其中,拜金主義和價值主義讓大學生之間的交往不再單純,不少大學生為了當選班干部而請客吃飯等;游戲主義讓一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些大學生追求過程,不在乎結果,這在異往中尤為突出;互聯(lián)網的普及讓一些大學生沉迷于網絡,并在網絡上尋找人際安慰,完全忽略了或者不重視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人際交往。社會上的這些負面因素正在侵蝕著大學生的正常交往。

5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家庭經濟狀況的好壞也是影響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些經濟狀況好的大學生不太愿意和經濟狀況差的學生交往。經濟狀況差一些的大學生對于生活和前途關注較多而對人際關系關注不多。特別對于一些貧困大學生而言,他們認為自己的條件不如別人,從而很容易帶著自卑的情緒與人交往,這些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也比較敏感[5]。

四大學生人際交往遵循的原則

1平等與尊重的原則平等和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本前提和條件。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無論你的學業(yè)成績多好,相貌多英俊,父母的地位多高,家庭多富有,只有與他人平等相處,尊重對方,才能與別人進行正常的來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如果自以為在某些方面有優(yōu)勢,就居高臨下,看不起別人,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遭到大家的反對而被孤立。

2真誠原則真誠待人是人際交往中最有價值、最重要的原則。以誠相待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xù)和深化的保證。在人際關系交往中,只有抱著真誠的動機和態(tài)度,雙方才能互相理解、接納和信任,思想和感情上才能產生共鳴,交往關系才能得到發(fā)展和深化。如果一方虛情假意,言行不一,甚至欺騙對方,就不可能得到對方的信任,交往也就無法順利進行。

3理解原則互相理解是人際溝通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促進交往的條件。理解不等于知道和了解。就大學生人際交往而言,大學生不僅要細心了解他人的處境、心情、特性、需求,還要根據(jù)彼此的情況,主動調整或約束自己的行為,盡量給他人以關心、幫助和方便,多為他人著想。在交往中,善解人意,處處理解和關心他人[6]。4寬容與謙遜的原則社會是多元的,每個人由于出身、經歷、文化、觀念、習慣和性格的不同,會有很大的個性差異。差異的存在容易造成人際交往中的誤解和矛盾,影響人際關系的順利發(fā)展。大學生在交往中應遵循寬容和謙遜的原則,正確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能夠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寬容待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感化對方,從而消除矛盾和誤會。同時,大學生應虛懷若谷,謙遜謹慎,戒驕戒躁,虛心向別人學習,謙虛待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7]。超級秘書網

六解決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對策

1正確的看待自己正確的看待自己,就是要客觀地認識自己,有積極健康的自我體驗,悅納自己。具體來說就是要客觀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同時要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滿意自己,有自豪感、成功感、順心感和愉;能確定適度的奮斗目標,有積極的自我體驗,開朗、樂觀,對生活充滿憧憬;能夠冷靜地、積極地對待自己的得與失,充滿信心地認定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既不“夜郎自大”,也不盲目自卑,在人際交往中,確定自己的角色,擺正自己的位置。

2發(fā)展為動力,不斷加強大學生自身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大學生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中。如何搞好人際關系,如何加強人際交往,是每一位大學生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人際交往也是一種復雜的社會互動,有著獨特的交往原則和技能技巧。只要有可能,就要努力提高自己,改進自己。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大學生要注意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在與其他同學的交往中,不論是水平比自己高的,還是水平比自己低的,我們都能夠從他們身上吸取一些有益的東西。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品質[8]。

3客觀地了解別人大學生在與別人接觸時,對別人的印象不完全是直接獲得的,而往往是間接推斷的結果,間接推斷往往會帶有不少客觀因素,需要我們加以注意。首先要盡量避免人際交往中認識偏差的影響,充分認識它們的規(guī)律;其次積極對待他人的情緒,用心去傾聽他人的心聲,感同身受,將心比心;最后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避免自己對他人產生絕對化要求,不要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fā)點來要求別人。

4積極的自我暗示在交往中,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出現(xiàn)不良交往情緒時,可以對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我不過是這么多同學當中普普通通的一員,誰也不會對我特別留意;或者告訴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這種自我暗示,不斷提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醒自己,逐步擺脫過于關注他人評價的思維方式[9]。

5加強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管理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學校要采取多種形式,積極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更有益的交往空間。豐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內容,增加交流機會,擴大交往的范圍,讓學生有廣泛地與人交往的機會,既在交往的實踐中鍛煉自己,又在互相幫助、互相尊重的群體氛圍中協(xié)調人際關系。建立和完善心理輔導機構,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開設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表現(xiàn)形式,掌握增進心理健康的方法,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同時充分發(fā)揮心理咨詢的作用,對有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通過專門的心理輔導或咨詢,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找到問題癥結,增強調適人際關系的能力[10]。

第4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策略和思考

 

1.大學生人際交往重要性

人際關系是指人們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需要的過程中,通過交流而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反映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大學生作為完整的社會個體,需要具有豐富的人際交往關系,包括校內與教職員工,同學間的交往關系和校外與社會成員、群體間的交往關系。

人際交往關系對人的發(fā)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學家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靠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85%靠人際交往和相互關系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愛與歸屬的需要,納入其需要層次理論并放在重要位置,突顯的便是人際交往與和諧的關系。2008年,山東大學社會學系在高校畢業(yè)生招聘會現(xiàn)場做了1500份問卷調查,顯示出用人單位最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特別是人際交往能力。在當代亞洲成功學權威陳安之的成功公式“成功=知識(30%)+人脈(70%)”中,人際關系(即人脈)也占了70%。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身心健康的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社會化進程;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促進大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完善;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現(xiàn)代人才觀的要求。

2.9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現(xiàn)狀

大學生朝氣蓬勃、思想活躍、興趣廣泛策略和思考,喜歡接觸新的事物,孤獨,脆弱,競爭,煩惱,奮爭,責任似乎成了90后大學生的代言詞,他們思維獨立自信,但過于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經濟獨立意識差,心理抗挫能力弱;他們運用網絡溝通信息,但是內心較為空虛。他們置身于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渴望通過人際交往認識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身各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但一些大學生并不擅長與人交往,甚至因人際關系不良導致心理扭曲,繼而引發(fā)嚴重行為問題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正如一些報道指出的那樣,近年來大學生因不會人際交往和溝通導致心理問題,進而走向自殺的人數(shù)逐年上升,因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而引起的犯罪現(xiàn)象也逐年增加。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大研究熱點。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對大學生的發(fā)展和成才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大學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是社會化過程的一個里程碑,是走入社會前的最后準備。一項針對當前大學生職業(yè)適應能力的調查顯示,有41.98%的學生認為人際交往能力訓練對找工作有特別的幫助;有高達34.8%的人通過擇業(yè),感到人際交往能力是自己特別欠缺的素質。上述表明大學生人際交往關系問題不容忽視,所以將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作為90后大學生的必修課勢在必行!

3.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策略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認為大學生人際交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自我中心、自我封閉、控制他人的愿望、討好與敬畏心理,反抗與嫉妒心理、懷有偏見、過分自卑、過分期待、性情孤僻、敵對與猜疑.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除了上述心理因素外,還包括社會、家庭、教育觀念等帶給大學生的影響。另外,應試教育、家庭教養(yǎng)方式、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以及高校管理上的疏忽等也影響著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

(1)正確認識自己策略和思考,改善不足

無論是80后還是90后的大學生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的社會化程度較低、基本的人際交往(基本的社交禮儀等)能力,矛盾化解能力等缺失。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由于他們多處于學生的交際范圍之內,與社會上其他人交流機會相對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當代的他們并沒有完全的認識自己,或者說是明明知道自己的缺點但是并不改正。他們過分自信,總覺得自己想法多,理想大,孤傲、自尊心強,不愿意去理解接受別人。有些人的想法過于偏激,缺乏坦誠,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正確認識自己,不能夠做到取長補短。而且網絡化程度的加強也影響著他們,虛擬世界中的交際也在他們的人際關系中占了相當?shù)谋戎亍_@種網絡化的交流為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豎了一道無形的屏障。網絡一定程度上讓他們規(guī)避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或者說是一定程度上過于擴大了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卻被忽視了。所以,不管作為學校還是家長都應鼓勵他們多在現(xiàn)實世界中交流,讓其在現(xiàn)實交流中去更多的認識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只有擺正了良好的與人交往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劣,積極給予,用真誠、坦誠和赤誠之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適當?shù)娜穗H交往策略去處理人際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2)提升自己,培養(yǎng)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他們處在信息交通發(fā)達的時代,網絡、電視等便捷的信息接收渠道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關心國家政治,經濟,想法頗多,但是部分與現(xiàn)實差距相當大。作為教育者應該努力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抓住現(xiàn)在,更好的把握將來。要在大學階段策略和思考,自由時間更多的時間里去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不管是專業(yè)素養(yǎng)還是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良好的專業(yè)素質的建立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讓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充分的自信,愿意主動與人交流。如果把人際交往比喻為運動的齒輪,那么良好人文素養(yǎng)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劑。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助于他們更多的懂得寬容、理解,懂得去付出,另一方面良好的人文素質有利于他們去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散發(fā)更多的人格魅力,提高人際交往的成功率和吸引力!

(3)提高人際關系的重視度

要有效地提高人際交往,鼓勵學生參與更多的人際交往,不僅需要學生本人的重視,更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重視。人際交往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早已不容忽視,可是現(xiàn)在社會對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的重視度并不是很高,多數(shù)學生都是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建立人際關系,他們缺乏有力的引導和教育,不能妥善處理人際交往中林林總總的問題。作為高校有著不容忽視的責任,要努力培養(yǎng)好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幫助他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做到游刃有余,提高他們事業(yè)的成功率,而且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良好心態(tài)的建立和壓力的舒緩。學校開設相應的課程并提供各種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和了解人際關系處理方法。作為學生要把人際關系作為大學里的必修課,主動去了解、掌握人際關系的技巧和注意事項,有目的的去培養(yǎng)自己人際關系素質,敞開心扉,取長補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發(fā)揮己長,用人格魅力吸引別人策略和思考,從而能更好的建立起牢靠的人際關系網。作為家庭,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也應該擔起大學生人及往的重要角色,有目的的去培養(yǎng)他們,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品質,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善于理解、寬容的個性以及懂得犧牲的品質。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也應該為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和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營造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交往氛圍,讓真誠、互助、友愛在社會上廣泛傳播。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系,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傊髮W生人際關系問題是當前的熱點問題,大學生人際關系具有時代性,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變化,展望未來關于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實證和理論研究,將從更新的視角和更廣闊的視野、采用更先進的方法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淺談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與對策[EB/OL].(2008-12-22).百度網.

[2]陳龍圖.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構建策略探討[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5.

[3]王春玥,李楠.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綜述[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

[4]安洪鵬.大學生人際關系取向調查[J]. 法制與社會,2009,3.

[5]莫興文.淺談人際關系的建立[J]. 科技信息,2007,11.

[6]鐘維悅.淺談如何構建和諧的大學生人際關系[J].中國商界,2010,7.

[7]鄭杭生.和諧社會與社會學[N].人民日報,2004.

[8]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M].機械出版社,2004.

[9]黃乾玉.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J].教書育人,2007.

[10]李燕冰,駱風.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生活素質的影響[J]. 廣州大學學報,2004,4.

[11]哈貝馬斯.張博樹,譯.交往與社會進化[M]. 重慶出版社,1989.

[12]卜長莉.人際和諧與社會和諧發(fā)展[J]. 學習與探索,2005,6.

[13]樊富抿,張翔.人際沖突與沖突管理研究綜述[J].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14]王宏維.加強道德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人際和諧關系[J]. 廣東社會科學,2003,6.

[15]張林英,姜雪麗.論人際和諧與人際關系道德[J].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5.

[16]全國十三院校社會心理學編寫組.社會心理學[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

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障礙

1.前言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現(xiàn)狀,提出解決大學生人際溝通障礙的辦法,課題組歷時一年,對恩施及周邊5所高校(湖北民族學院、恩施職業(yè)技術學院、三峽大學、長江大學、湖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1000份調查問卷。收回975份,有效問卷958份,其中男生497份,女生461份;各年級比例為大一267人(27.8%),大二289人(30.2%),大三245人(25.5%),大四157人(16.5%)。結合調查結論,課題組咨詢了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輔導老師和相關負責人,聽取他們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現(xiàn)狀的認識和看法。

2.在校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分析調查所得資料,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對人際交往認識不夠。在對1000名學生個案訪談資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回答“如果你的人際交往出現(xiàn)困難,會不會向學校心理輔導中心尋求幫助”的問題時,有將近80%的學生回答“不會”。在回答“你是否會關注心理健康中心開展的有關人際交往能力提升活動”。只有30%表示會積極參加,有45%的同學表示時間、機遇湊巧會參加,而有25%的學生則表示完全不會參加。而在回答“學校開展的有關人際交往講座,提升社會適應力的專題活動多不”時,有近60%的學生表示不知道有這類的專題和講座,有26%的人回答偶爾舉辦,而只有14%人回答很頻繁,而這14%的人中大部分是學生部門或學校社團的活躍者。但從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了解到,他們每個月都會進行一次不同主題的心理輔導或活動,持續(xù)數(shù)日甚至一個周,但參加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2)人際交往目標不成熟。在回答“你交往的第一動機是什么”時,有57.6%人回答是為了“獲取信息”,有20.1%人回答是為了“拉關系”、“辦事方便”,只有22.3%人回答是為了“思想交流,獲得友誼”。可見大學生出于真正交朋友的目的并不是很多,大多數(shù)大學生和他人交往都是為了獲得現(xiàn)實的利益,或物質的,或非物質的。

(3)人際交往缺乏自信。在回答“你覺得自己善于和人交往嗎”的問題時,74.5%人回答自己不是很善于交往,對自己的交往能力表示懷疑,15.2%人回答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在人際交往中不存在問題,能與人和諧相處,和周圍人關系融洽;而只有10.3%人回答自己很善于交往,認為自己是交際的人才,和什么人都有話題談。在回答“你是否會主動和不熟悉但見得多的人打招呼”時,只有29.3%人回答“會”,有57.2%人回答“可能會”、“看情況”;另外13.5%人回答自己從沒有想過和他們打招呼。

(4)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在回答“和他人溝通時你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嗎”時,有65.3%的人回答不能,有16.5%的人選擇因為害羞而不能完全表達(女生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18.2%的學生回答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回答“你認為自己人際關系不好的原因是”的問題時,有超過2/3的同學回答是自己人際交往技巧缺乏,排在第一位的是“不懂得交往技巧”比例高達40.4%?!皶r常避免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不知道該不該表達自己的想法”占15.3%,還有就是“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回答“在和別人發(fā)生沖突后,你會言歸于好嗎”的問題時,有28.7%的同學回答“從不”、“很少”,40.1%的學生選擇了“偶爾這樣”只有31.2%的學生選擇“常常這樣”。

(5)與異往困難。大學生與異性的交往非常重要。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戀愛觀并不是很健康,又由于自卑、羞怯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與異性的交往變得困難。缺乏異性知己,甚至有些大學生不知道怎么與異性相處。在回答“你為什么會在大學談戀愛”的問題時,經過權重的分析,發(fā)現(xiàn)前幾位的分別是“隨大流”、“寂寞”、“感受戀愛的樂趣”、“獲得生理滿足”、“尋找人生伴侶”、“尋找學習動力”和“追求美好的愛情”。另外在回答“和異性相處時,你會?”時,有45.7%的人會覺得非常不自然,而有6.9%的學生選擇從不與她們進行交往。

3.在校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究其原因,通過分析調研材料和請教相關專家,筆者認為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因素。家庭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最深刻的。家庭對大學生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家庭教育、家庭結構和家庭的和諧程度[1]。小孩的模仿學習能力很強,因此家長的一些行為習慣,待人處事的風格會直接影響到小孩,他們從小就模仿其家長的行為,因此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會對直接投影到他們以后處理人際交往問題上。從家庭結構上來講,通過調查的數(shù)據(jù)顯示,家庭成員越多的大學生更善于人際交往,而單親或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交往困難。此外,家庭的和諧程度也會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從小生活在溫暖,和諧家庭的學生,會形成積極主動的交往觀念,具有較強的交往能力。

(2)學校因素。除了家庭,學校是大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中國一直以來的應試教育觀念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深遠,學生在升學的高壓力下,埋頭苦讀,平時就忽視了與人交流的重要性[2]。此外,高校的教育體制也不利于大學生的日常人際交往,高校學習相對寬松,自由支配度大,學生平時都是以個體進行各種活動,缺乏與人合作的團隊意識,與人溝通困難,如果與同寢室的人關系不好,很容易引發(fā)各類安全問題。

(3)社會因素。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社會經濟、科技發(fā)展和社會風氣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觀念和理念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際關系更注重物質利益的交換,情感的交流慢慢淡化??萍嫉陌l(fā)展拓寬了人們的傳播空間,改變了人際交往的方式,擴大了人際交往的范圍。但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而社會風氣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也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逐漸變得功利化[3]。

(4)自身因素。心理障礙是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最重要的因素,一些常見的心理障礙極大的阻礙了大學生主動與他人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最大障礙。包括自卑心理、羞怯心理、猜疑心理、嫉妒心理[4]。要改變這些不積極的心理因素,社會、家庭、學校要通力合作才行。如何使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達到社會、家庭、學校的一致性將是未來的重大挑戰(zhàn)。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關系任道重遠。

4.在校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的方法與措施

通過訪談各高校心理輔導老師并結合調查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指導大學生的日常人際交往行為。

(1)從大學生自身方面來講,要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以自我我中心,人際交往觀念存在嚴重偏差。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應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提倡君子之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堅持誠信為本的原則。誠信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準則,真誠的交往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進感情[5]。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擺脫自我為中心,要考慮雙方共同的價值利益,是雙方都能獲得滿足。人際交往其實也是一種交換關系,即人們都希望在人際交往中能獲得不少于他們所付出的回報[6],在人際交往中要克服功力主義,自我主義。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還要學會正確的認識自我,大學生只有正確的進行自我認識,明確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找準自己理想中追求的目標,在現(xiàn)實中的水平,才能發(fā)現(xiàn)差異,知道自己改進的方向。古人言“人貴有自知之明”說得也是要正確的評價自己,不貶低自己,也不高看自己。

近年網絡的大行其道,使很多大學生都沉迷于網絡,從而忽視了現(xiàn)實中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7]。一大批大學生生成了真正的宅人,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缺乏樂趣。當代大學生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就要克服宅的影響,打破平常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8]。一方面是平時上課多和不認識人坐在一起,并積極主動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認識更多的陌生人,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圍。另一方面多關注學校,社會上的熱點問題,積極尋找大家的共同點,就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挖掘深度的意見,并爭取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贏得大家的尊重。三是可以多利用網絡工具進行溝通,積極參加班級QQ群、微博群里的話題討論,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樣在網內網外都能讓同學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人際交往就更容易打開生面。

(2)從高校方面來講,高校要提供良好的人際交往平臺,讓大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人際交往才發(fā)。高校應改變傳統(tǒng)的模式,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一些人際交往平臺,切實指導、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一是加強師生溝通機制,及時的疏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大學教師和輔導員應該多和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利用各種形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了解,如郵件,QQ、微博等及時溝通工具。二是積極發(fā)揮心理輔導中心的作用,要改變輔導中心在大學生心中的不好印象,認為只有心理有疾病的人才會找心理輔導老師。三是加強寢室文化建設,發(fā)揮公寓文化節(jié)的真正作用,通過一系列趣味活動調動同寢室,寢室與寢室之間的關系,活躍公寓氛圍。四是增加班級趣味活動,大學是一個缺乏班級凝聚力的地方,原因在于班級很少活動,或者是舉辦的活動老套,不能吸引90后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參與者寥寥無幾。班級開展的活動應該集時尚,趣味性一體,激發(fā)大家的熱情。應多開展聚餐,聯(lián)誼,郊游等,而現(xiàn)在高校擔心安全問題,不支持甚至禁止這類活動,極大的削弱了學生參加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五是高校應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納入日常的教學內容。多開設一些人際關系課程。如《管理溝通》、《人際關系》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提升小組》 《大學生人際交往指導》等。通過這些選修,必修課的學習,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懂得更多的人際交往技巧。同時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口才與演講協(xié)會”等社團的作用,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9]。

(3)從社會方面來講,整個社會應給大學生提供積極向上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ヂ?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和新媒體的出現(xiàn)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了更有有效的途徑和工具,社交新媒體出現(xiàn)極大的改變的人們交往的方式。借助于網絡,人們可以不必面對面的交往,這使得有自卑心理和羞怯心理的大學生在網絡中與人交流變得更加簡單和自然。新媒體的好處就是它的開放性和去權威性,互動性,虛擬性[10]。新媒體的這些特點使得人際交往可以完全忽視個體的差異性,面向社會大眾。在網絡中大學生可以尋到彼此共同的愛好,易于產生共同話題,在現(xiàn)實中面對面的交往時也有更多的談資。一些性格內向,有自卑心理和羞怯心理的人,因其對網絡上的某件事特別了解,也會贏得大家的重視和關注。這將極大的增強他們人際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動性。安全感,歸屬感增加,人際交往的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崇勇.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調查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7(3)

[2]劉雷.大學生人際交往現(xiàn)狀的調查與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12(8):108-110

[3]倪嘉波.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2):126-127

[4]趙崇蓮等.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主觀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2006

[5]鄒平.大學生人際信任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申武丹.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其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7]黃少華,魏淑娟.論網絡交往理論[D].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2):8-11

[8]周福華.“宅”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社會工作的介入—以武漢區(qū)X高校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9]李雙雙.大學生人際壓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第6篇

關鍵詞:微信朋友圈 大學生人際交往 影響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1

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微信(WeChat)――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借助手機客戶端在90后大學生中迅速掀起熱潮。2012年4月19日,微信推出微信朋友圈,意在將微信用戶的個人好友在虛擬的平臺上整合成為小型交際圈,通過個人狀態(tài)的展示、分享和評論,達到朋友間交流的深化。微信朋友圈的應用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私密的圈子,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帶來了影響。

一、微信朋友圈的特性

移動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帶來了媒介終端的移動化發(fā)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廣泛使用正深刻變革著媒介信息承載的狀態(tài)與媒介信息流通的手段,而隨即應運而生的新型移動社交平臺,更以全新的互動方式改變著受眾接受信息的形式與傳播信息的方式。微信作為新型社交媒體的代表,具有自身特性:

1.“圈子”的私密性

基于Web技術的各類人際交往應用向手機領域延伸,針對智能手機的各個系統(tǒng)開發(fā)出了移動端口的應用,新型社交媒體也逐漸成為人際交往的一種方式。微信可以與手機通訊錄、QQ好友相連,通過此“導入”微信通訊錄,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熟人圈”的真實和私密性。與微博類似,微信朋友圈能夠即時個人的心情,分享照片,查看與轉發(fā)各種內容,而不同的是,朋友圈的評論僅為本人和評論者可見,評論者包含互為朋友的人,即三方互為好友。同時,個體會根據(jù)社會關系將不同的親朋好友分入諸如“同學”、“同事”、“上司”、“家人”等不同的小交際圈中??梢?,朋友圈擁有熟人社交網絡和強關系鏈的特性,用戶與用戶之間熟悉程度高,它的設置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用戶同一交際圈中的個體不易受到另一交際圈中個體的干擾,進而保證了交往空間的私密性。

2.“圈子”的延展性

盡管微信主打的是熟人社交平臺,通過熟人間的交流互動不斷深化彼此的人際關系,但隨著微信版本的不斷升級,“附近的人”、“搖一搖”和“漂流瓶”功能相繼問世,構成陌生人社交的入口?!案浇娜恕惫δ芤揽康氖荓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位置定位服務,微信用戶通過使用該功能,可以查找到用戶周圍1000米以內同樣使用了微信定位服務的用戶?!皳u一搖”功能即通過搖晃手機數(shù)秒就能夠匹配到同時段觸發(fā)該功能的微信用戶?!捌髌俊惫δ埽何⑿庞脩艨梢酝ㄟ^文字或語音的方式將需要傳遞的信息“裝入漂流瓶中”扔入虛擬的大海,其他用戶也能夠在虛擬海洋中“打撈漂流瓶”讀取瓶中信息,進而擁有成為“瓶友”的機會。這些功能設置和應用,一方面,迎合了90后大學生獵奇、求新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從某種程度上延展了微信的朋友圈,使得陌生人介入了大學生的朋友圈。

二、微信朋友圈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正面影響

1.朋友圈的相對真實性使得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敢于“自我暴露”

我學者李麗明在《人際交往學》中認為,人際交往的深度與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的程度有關,自我表露越真實,則反映出人際交往的程度越深入。自我表露即自我暴露,我國傳播學者王怡紅在《人與人的相遇――人際傳播論》中提到:“‘自我暴露’是一種實際的人際傳播現(xiàn)象,無論人類使用的傳播樣式如何變化,人類的傳播或交流始終保持著一個共存的關系,我不是與這個你、這個他人,就是與那個你,那個他人發(fā)生關聯(lián),并暴露出‘我是誰’的秘密” ?!霸谖⑿排笥讶χ?,信息虛擬和虛構成分的下降,體現(xiàn)了用戶能夠互相坦誠相對進行交往,讓用戶間的交往趨于真實,這樣真實化的人際交往,加強了人際交往的深度?!?0后大學生是樂于表現(xiàn),善于表現(xiàn)自我的群體,他們在朋友圈狀態(tài)的過程,也是他們自我表露的過程。在虛擬與真實生活的交錯中,大學生們敢于在屬于自己的“熟人圈”里去“自我表露”,這種狀態(tài)的呈現(xiàn)多是真實生活和互動的反映,同時這也反映出他們與好友間良好人際交往的程度。

2.朋友圈的延展性使得大學生人際交往形成一定“強關系”

有研究表明:社交媒體上的好友數(shù)量越多、用戶與好友的互動情況越好,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越強。1朋友圈的功能性為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更為平等、開放、自由、同時私密度相對較高的環(huán)境,大學生們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與朋友更便捷的互動。同時,朋友圈“微視頻”的應用,使大學生間以更加生動和直觀的方式進行交流,從而提升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而社交能力的提高是增強個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通過“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功能和“掃一掃”等功能,社交圈子更加方便地被擴大,交往生活中的“強關系”網絡也得以拓展,而不斷擴大的社交圈子,使得大學生在進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支持和疏導,從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消極情緒。

3.朋友圈的實時性使得大學生人際交往更加有效率

朋友圈的實時性消除了時空維度的限制,有利于大學生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90后大學生正處心理發(fā)育成熟期,他們有對朋友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心理需求,同時,又是缺乏良好人際交往技巧的階段。朋友圈一方面滿足了他們交往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朋友圈狀態(tài)的呈現(xiàn)和展示,化解了心理上渴望又怕尷尬的交往心理。交往的時效性越強,越能提高人際交往效率。對于年輕的大學生而言,他們愛好廣泛,精力充沛,追求多種多樣的人生體驗,多數(shù)人會選擇加入自己感興趣的組織,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而對于這群年輕人來說,追求人際交往的時效性可以為他們爭取到更多寶貴的時間,不僅使得信息的大范圍快速傳播變成現(xiàn)實,還使得信息的有效到達和回饋成為可能。

三、微信朋友圈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負面影響

1.大學生對微信朋友圈的過分依賴易削弱人際交往能力

使用社交媒體的強度越高,意味著大學生用戶花在線上的社會交往的時間越長,也就是說,線下的社會交往相對減少。根據(jù)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當線下的人際交流變?yōu)榫€上的網絡交往,真實的社交生活被置換成虛擬的人際交流,人的幸福感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通過新媒體的虛擬交往與現(xiàn)實中的人際互動是存在差距的。通過微信朋友圈的人際交往可以摒棄各種現(xiàn)實條件對人際交往的約束,而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卻要受到各種條件的約束,如情境、習俗、規(guī)章制度、 身份、收入、性別、語言、表情等。虛擬的人際交往比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更便捷、更廣泛、更自由、更平等,但如果大學生對虛擬空間的人際交往過分依賴,勢必會造成大學生現(xiàn)實人際交往能力的缺乏。當有些大學生無法應對現(xiàn)實中的日常人際交往時,便會對現(xiàn)實人際交往世界日漸疏遠,而對網絡虛擬狀態(tài)下的人際交往過度依賴。然而,虛擬的人際交往方式并不能取代現(xiàn)實生活在大學生成長中的地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仍需回歸現(xiàn)實。

2.微信朋友圈的半開放性使得大學生面臨安全隱患

盡管針對陌生人際交往,微信朋友圈也有其相應的隱私設置,但不同于人人網,朋友圈的隱私設置是半開放而非完全封閉的,陌生人能夠訪問用戶的朋友圈并從中瀏覽到最近的10條朋友圈狀態(tài),以朋友的身份與其進行純粹好友間的“人際交往”。微博的碎片化信息多側重于媒體性質的公共信息,朋友圈則側重于見聞、情感和個人照片等方面的個人信息,陌生人進入朋友圈后能夠較為直觀地獲取到其中的真實信息。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朋友圈的信息對大學生群體實施詐騙。大學生在安全意識薄弱、警惕意識不高的情況下,很容易上當受騙。

3.缺乏監(jiān)管的微信朋友圈易使大學生人際交往商業(yè)化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媒體對朋友圈興起的微營銷進行了關注,其中不乏有微信賣家誠信缺失售賣假冒偽劣商品。大部分用戶在朋友圈中的狀態(tài)基本為個人信息,微信團隊對于朋友圈當中所的狀態(tài)并沒有采取主動的監(jiān)管和引導,這就為一些微信朋友圈中的“熟人”商人提供了宣傳的平臺?!啊畾⑹?是今天中國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新語匯,意思是欺詐熟人。語言是社會生活的鏡子,欺詐熟人的現(xiàn)象可以在任何一個社會中找到,但類似‘殺熟'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種頻率較高的、不斷進入日常話語的社會事實?!边@些微信賣家為進一步擴大獲利面,可能會在原有微信好友的基礎上盲目交往,從而牟取更多暴利。大學生在日常交往中缺乏甄別和判斷,易盲目跟風,最終完全將個人微信及其朋友圈商業(yè)化。

綜上所述,微信朋友圈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促進大學生“暴露”個性形成一種人際“強關系”,過分依賴于朋友圈交往又能使大學生面臨人際交往的困境。所以,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堅持適度原則,正確引導大學生確立健康的交往心理,營造和諧的朋友圈人際交往,加強“線上與線下”的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

參考文獻

[1]宋江波,《微信朋友圈對人際交往的影響研究》,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6月

[2]尚婕,《從媒介技術的演變規(guī)律論社交媒體之“罪”》,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6月

第7篇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成因,自我超越

 

在大學校園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和發(fā)展健康的個性。由于大學生個性因素以及其所受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差異性,導致有些大學生在進行人際交往時出現(xiàn)偏差,陷入誤區(qū),給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造成了一些障礙,這不僅影響了同學之間的團結,也影響個人的學習、生活與今后的發(fā)展。

1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種種表現(xiàn)[1]

1.1 不敢或回避與人交往

由于大學是一個半開放型社會,人的交往更加復雜,對人際交往的廣度和深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大學生尤其是新入學的學生在面對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時,往往會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重者還會出現(xiàn)面紅耳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現(xiàn)象,也就是所謂的“社交恐懼怔”。

1.2 交往行為經濟化明顯

隨著大學生社會化的進一步加深,大學生的角色多元性在增加,人際關系已不再拘泥于單純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而是越來越顯示出經濟性。許多學生在不考慮自身經濟能力的基礎上,一味的追求高品質、高消費的生活,這使得他們背負了沉重的經濟壓力,成了名副其實的“月光族”或“日光族”。

1.3 交往存在認知偏差

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人格都處于發(fā)展階段,認知結構不成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認識自我時,如同照哈哈鏡一樣,不能清晰客觀地反映自身,要么表現(xiàn)出過分自信,要么表現(xiàn)出過度自卑。論文格式。

2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成因[2]

2.1 社會客觀原因

首先,社會轉型帶來了觀念的轉換。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重大事件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改革開放及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方式的多樣化并存。人們原有的觀念與新的觀念發(fā)生沖突, 多元的價值評價和價值目標多樣化,多元沖擊了大學生原有的傳統(tǒng)義利觀、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大學生開始困惑,而群體目標的多樣化讓大學生迷茫,最終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xiàn)為無所適從。

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決定大學生觀念的轉移。市場經濟是一種自主經濟,人的主體性可以發(fā)揮。市場經濟講求效益,追求利潤最大化。這種特征反映在大學生群體中,便更多體現(xiàn)為自我意識增強,主體性增強,交往中注重塑造和體現(xiàn)個人風格,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欲望增強,并關注彼此利益關系。因此,在他們的人際交往中,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和虛假色彩的交往互動行為增多。

最后, 教育體制和成長環(huán)境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弗洛伊德等著名心理學家都曾多次強調,個人成長環(huán)境和背景對人的發(fā)展非常重要。我國中小學普遍存在應試和升學競爭, 青少年的成長從幼兒園開始就充滿荊棘,這種狀況使得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形成了某些先天的、明顯的缺陷。

2.2 個體主觀原因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的個體主觀原因所引發(fā)的人際交往困難,主要體現(xiàn)在人際認知、人際印象、人際溝通和人際沖突處理不當四個方面。

人際認知是人際關系的前提條件,要求個體對自我、他人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認知均呈良性狀態(tài)。交往主體在認知階段出現(xiàn)偏離,均可造成人際調節(jié)、選擇和適應性困難。論文格式。

人際印象是通過人際交往而留存在人們記憶中的人際認知的客體形象。人際印象具有其整體性、一致性、主導性、比較性和聯(lián)想性特征。故而,心理學角度的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定勢效應都可能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并發(fā)生偏差。

人際溝通即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過程, 即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過程[3]。人際溝通的有效性受較多因素干擾,如發(fā)信者與接信者的個性存在較大差異,發(fā)信者的語言表達與接信者的領悟能力的差異造成困難。若交往個體的價值觀、道德觀、網絡觀等存在差異時,人際溝通同樣會出現(xiàn)障礙和困難。

人際沖突雖然有助于自我認知水平的提高等積極面,但若處理不好,就會給交往個體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2.3 文化傳統(tǒng)影響

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 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掀開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tǒng),像惡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4]

因此,當我們研究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時,文化是我們不可回避的一個切入點。人際關系是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文化在人際關系中延續(xù)、傳遞,文化又塑裹著人際關系。文化傳播具有社會教化和社會交往的功能,可以說,文化是一種同化力量,是大學生建立人際關系的橋梁。然而,正如前面所說,市場經濟和全球化浪潮使得大學生傳統(tǒng)的觀念受到沖擊,契約化、合同化和更加開放的人際關系打破了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人際關系思想中的“仁”、“愛”、“禮”和“宗親關系”模式, 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在現(xiàn)代社會的大學校園中膨脹。

3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自我超越

3.1 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交往意識

良好的人際交往意識對人際關系的意義非同小可。盡管大學生們每天也都處在各式各樣的交往環(huán)境中,但不是每個大學生都有良好的交往意識。不少學生只是被動地處于交往中,有的學生甚至遠離人群、自我封閉。學校教育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樹立正確的交往動機的良好交往意識,讓學生認識交往的重要性,有了良好的交往意識,才能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

3.2 要增強自信,消除自卑

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別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錯誤的自我估價中,對人際關系妨礙最大的,莫過于自卑。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信,他便在交往中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學校培養(yǎng)學生在交往中應該熱情友好,以誠相待,不卑不亢,端莊而不過于矜持,謙遜而不矯飾作偽,要充分顯示自己的自信心。只有樹立完全的自信,才能完全放松,從而顯得坦然自若,沉著鎮(zhèn)定。

3.3 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影響人際關系的原因之一[5]。在人際交往中,語言的交流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部分大學生由于年輕氣盛,在與人進行語言交流時總是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往往忽視了傾聽對方的發(fā)言,與老師、學校領導、用人單位等交流時,若言語盛氣凌人、不注意傾聽,造成的后果及給人的印象將是不完美的。

3.4 不要過多計較別人的評論,不因一時一事評價人

每個人為人處世受到別人的評論是很正常的,不要輕信主觀感受,不要浪費時間去揣測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同時也不應該以一時一事來評價一個人的好或壞。在與人交往中應具有寬宏的胸懷,要有“讓人不為丑,饒人不為癡”的大度大量,不為社交中細小矛盾糾纏而斤斤計較。

3.5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你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可能緊張、羞怯時,就會引起機體強烈的焦慮,并處于高度緊張的自我防衛(wèi)狀態(tài),使他人覺得你對他有一種不信任的感覺,這樣就阻礙了彼此關系的發(fā)展。學校教育就應該多創(chuàng)造一些學生交流和鍛煉自己的機會,從而使他們能夠鎮(zhèn)定下來,早日融入集體生活。論文格式。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是可以改變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后天的練習和訓練來發(fā)展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當然,純粹增加交往技能可以改善個體的人際交往狀況,但并不一定能促進個體的人際相處關系[6],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改善除了有賴于一定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取決于大學生自己主觀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姚天保.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歸因分析[J].湖南民族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2(16).

[2] 劉娜,王秀閣.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7(7).

[3] 全國十三所高等院校組編.社會心理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236.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M].人民出版社,1995.585.

[5] 劉衛(wèi)民.化解高職院校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策略[J].成人教育,2006,(1).

[6] 劉慶善.心理健康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J].中國校醫(yī),2007,21(4) .

[7] 王春玥,李楠.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7(61).

[8] 吳廣宇.大學生人際關系淺析[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