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學課堂范文

時間:2022-08-30 20:34:54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課堂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大學課堂

第1篇

[關鍵詞] 大學;課堂;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7-0083-02

大學課堂教什么?從教多年,一直令我魂牽夢繞,殫精竭慮地思考的就是這個問題。說它簡單,就是照本宣科,按大綱、按教材、按計劃進行教學。說復雜,就是用最新、最正確、最合適的方法把學生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人才,這種要求著實令人頭大,執(zhí)簡馭繁,還是回歸原點,再捋捋這個問題,厘厘想法與思路。

一 誰教誰學

這是最基本的,不容置疑:老師教,學生學。

這一點不能出現(xiàn)偏差。在課堂,老師是教育的掌控者和監(jiān)督者。越來越多的課程改革,倡議或實行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賦予學生更多的自和話語權,即便如此,老師教和學生學的映射關系絲毫沒有改變。如果老師不教,課堂就不需要老師,師生這一關系也會被送入歷史。然而人類現(xiàn)實遠沒發(fā)展到如此,以中國目前的現(xiàn)狀看,即便是大學生,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但從根本上失去對教師教學權威的挑戰(zhàn),而且基本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變?yōu)楸粍訉W習者,成為創(chuàng)新思維的“殘疾人”。

人類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總是不停的在顛覆各種思維。幕課、反轉課堂等可能顛覆原有的課堂思維形式,但沒有顛覆課堂的本質,那就是老師教,學生學。

老師教,要在學習的基礎上教。

大學課堂不同于中學課堂,除了傳授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新的科技知識,還需要對前沿理論技術進行講授和思辨。這對教學的主導者提出挑戰(zhàn),時刻不能放松對新知識的學習和追蹤,專業(yè)知識有沒有除舊立新,知識結構有沒有優(yōu)化升級,方式方法有沒有適應和引領時代?學生學習的動機、過程、結果都是教師學習的對象,學生學習的一切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生學,在影響教師的狀態(tài)下學。

學生學,挑戰(zhàn)老師的教。學生雖為老師所教,卻不囿于老師所教。“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學生的學習要對老師的教學發(fā)起挑戰(zhàn),挑戰(zhàn)其權威、挑戰(zhàn)其局限、挑戰(zhàn)其嚴謹。這種挑戰(zhàn)要在嚴思慎學,嚴教慎育的基礎上進行。方可教學要相長。

二 大學課堂最需要教什么

褪去各種形式的包裹,撇開專業(yè)等的形式,審慎思考需要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最核心的東西,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提示,以下幾個方面尤為重要。

1 教方法

大學教育成功的一條關鍵標準就是是否能培養(yǎng)出對社會有正面作用的人。但是社會的環(huán)境和復雜程度遠非課堂可以模擬,所以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課堂的精髓。但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必須具備下面幾個基礎。

首先是認知。需要把認知架構在具體事件上:是否有問題,問題產生的可能原因,是否可能被解決,需要什么必須的條件,需要創(chuàng)造其它條件?沒有這些認知,自然很難設計解決之法。這些表明,在課堂中,基礎知識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很多老師把教授基礎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自然有其道理?;A知識打的牢固,自然認知也會比較清晰。

再次是思維。課堂教學注重開闊思維。解決問題固然要扎實的基礎,但這也僅僅是基礎,之所以是問題,常規(guī)的、以往的思維顯然不容易或者不能解決,所以開放思維,尋求突破口。好的課堂,應該使學生感覺到不但是知識量的豐富和不斷優(yōu)化,更是自己思維的完善、嚴謹和提高,思維禁錮只能墨守成規(guī),思維開闊則海闊天空,對問題考慮夠寬、夠深。

最后是執(zhí)行。課堂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執(zhí)行能力。但如何培養(yǎng)?課堂教學要引發(fā)學生去除惰性。通過一些任務逐步從主觀上引導學生克服惰性,自覺勤奮。

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付諸行動。許多學生很用功,很刻苦,但總覺得是應付家長,或者打發(fā)時間,那是目標不夠明確。但大學期間樹立長遠的目標其實很難,因為幾年校內生活就樹立今后一生的明確目標確實不現(xiàn)實,但目標可以分段實施,容許不斷修正,這是可行的。課堂中注意使學生養(yǎng)成在制定合理的奮斗目標下行動,并逐步使學生的行動在階段的明確的目標內有所側重。

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不斷提高行動效率。社會競爭十分殘酷,而校園學習需要在安寧的環(huán)境中進行。雖然在校園中模擬殘酷社會競爭與安寧的校園學習環(huán)境有沖突,但校園學習環(huán)境可以為今后的競爭打好基礎,根本性地是養(yǎng)成行動的高效率。課堂學習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學習目標的完成等情境下培養(yǎng)學生的行動高效率。

2 教做人

要做事,更要做人。大學教育不僅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使其學會如何做人[1]。人一輩子首先需要解決的是一輩子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在基礎教育階段這個問題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認識,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大學才開始真正意義上認真獨立思考這個問題,大學階段,學生開始離開家庭獨立生活,有了初步的社會閱歷,于是這個問題自然擺在面前。盡管學生對這個問題有許多想法,但老師帶有社會性的言行無疑對大學生如何做人有深刻地影響,所以大學課堂教做人也是課堂教育的核心內容。

做誠信的人。人與人的關系是社會關系的基礎,而人與人關系的基礎就是誠信。教育對誠實的忽視是一種徹底的失敗,是對教育本身的不負責,更是對社會和未來的放棄。大學課堂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行。師師,師生,生生之間通過課堂教學聯(lián)系起來,但要高效、和諧的相處,無疑誠信才是基石。學生進入社會,更好地適應和服務社會,也必然要求誠信做人。要不欺天,不欺人,不自欺[3]。在課堂和教學的任何環(huán)節(jié)對誠信教育的忽視都將導致教育的失敗和偏差。

課堂教學中,教學生做誠信的人,實非易事。授課、討論、思辨、作業(yè)、實踐等都需實事求是、事無巨細、事事入微。

做有正義的人。關于“正義”的界定,限于篇幅,本文不做深入討論。大學課堂里,除了傳授各種學問,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感。學生由于自身的秉性,并不是每個人都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正義感,但正義的力量應該通過大學課堂教育,潛移默化塑造在學生的靈魂之中。正義占據(jù),邪惡自然褪去。受過正義教育的人,走上社會,自然影響他所在的社會。一個正義優(yōu)勢的社會,邪惡如何橫行?

塑造全人。課堂教育要裨于塑造全人。必須在充分尊重每一個整體生命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塑造。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人,是極其獨特的,有怒有喜,有愛有恨,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能接受成功,也能坦然面對失敗……。大學課堂,不光關注學生的課程學習,理應將塑造全人的目標納入其中。

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完美的人,就像真理一樣,可望不可及也。試圖塑造完人的教育觀念不可取。但不把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全人進行整體塑造的觀念更可怕,持這種觀念進行課堂教學,很容易使學生的各個方面對立起來,在一個完整的機體上對立起來,輕則干擾正常學習,重則誤入歧途,導致教學徹底的失敗。

塑造全人,是課堂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對社會和未來負責的重要體現(xiàn)。塑造全人也是未來大學教育發(fā)展趨勢[2]。課堂教學貫徹全人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在整體把握學生和教學,有利于充分尊重個體,充分發(fā)揮整個優(yōu)勢。最終有利于精神與物質的平衡,有利于知識體系的融合發(fā)展,有利于社會和諧。

3 教突破

教師在課堂教,學生在課堂學,之后確實需要發(fā)生一些東西,作為教育者來說,最希望學生能取得各種進步,不斷突破,不斷創(chuàng)新,達到更高的水平。這不是對底線的突破,而是對有益于人類,有益于未來的突破。這是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對大學教育要求[4]。

突破知識。大學課堂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傳授知識,人類的知識在反復的實踐中不斷積累、優(yōu)化和突破,產生新的知識,再不斷的積累、優(yōu)化和突破。國家、民族的富強,需要知識的突破。知識在不斷地積累,積累相對容易,但突破原有的體系和結構,產生新的知識和體系,這是教育的一個質變過程,卻是很難,往往不是課堂教育的必然結果。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就必須優(yōu)化教學過程,深化教學改革。[5]而這正是課堂教學必須面對的一個巨大挑戰(zhàn),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魅力所在。

突破時代。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快,本身對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教育必須為時展提供支撐,特別是能突破時代局限的各類人才。生活在時代之中,為時代的各種變化所左右,往往有“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頓。時代迫切需要能打破時代局限,引領時展和變遷的各類人才。大學課堂教學及教師必須對突破時代有所擔當,不辱教師和時代使命。

突破自我。大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知識的傳承和載體,具備無限潛能。最大的潛能莫過于于自我突破。自我突破是針對整個人生而言,范圍也比較廣泛,本身涵蓋對知識的突破和對時代的突破,這里尤其強調的是對個人的能力和人性的突破。既能突破自己所長,也能突破自己所短,是全面的突破,是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從而具備更大潛能,追求更充實、更圓滿的人生價值。

總之,大學課堂對一個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來說,顯著影響其一生,課堂教方法、教做人、教突破奠定其一生和事業(yè)的基礎,即關乎個人前途和成就,也關乎國家民族的振興和發(fā)展,不可謂不重。

以上所述,可能不恰當,亦可能不準確。但卻是我從教多年,反復思考、反復對照、反復實踐而形成的,雖是一家之言,確有基層教育者可共鳴之心聲,希望有益于相關人士思考和參考,裨益我中華大學之課堂教育。

參考文獻

[1]唐愛民,韓延明. 做人教育:21世紀中國大學教育新興理念與重要使命[J]. 臨沂師范學院學報, 2001(3): 66-71.

[2]尼爾?陸登庭,劉莉莉. 21世紀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J]. 高等教育研究, 1998(4): 1-3.

[3]曹剛,屈明珍. 誠信與做人――存在論視域中的誠信[J]. 現(xiàn)代大學教育, 2006(5): 64-68.

第2篇

一、對教學情境概念的初步探索

教學情境是與教學內容相對的一個概念,它特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特定時空中,通過主客觀的綜合籌措所營造的、與教學內容直接關連的、外在客觀境況與內在心理境況相融合的、教學生活的當下在場狀態(tài)。

教學情境區(qū)別于教學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是指可能影響教學的外在的、客觀的周圍境況,它并不與教學內容發(fā)生直接關系,不同內容的教學可以在相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情境中包含教學環(huán)境因素,但是它所包含的環(huán)境因素是指直接參與教學情境并影響教學效果的那部分。比如說,教室里窗明幾凈、空氣清新,窗外綠樹成蔭、一片寧靜,這些物質性的境況屬于教學環(huán)境。高校相關的鼓勵性政策、教師教學工作的愉快心情、師生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這些非物質性的教學境況也都屬于教學環(huán)境,但是,它們并不一定直接參與教學情境,只有當大學生在接受并反思相關教學內容過程中,感受到這些環(huán)境,并由此引起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心理反應時,這些教學環(huán)境才能參與到教學情境中來,成為教學情境的一部分。

教學情境也不同于教學條件。教學條件不僅指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劣,更多地是指教學設施和教學工具的完善程度。它并不與教學內容發(fā)生直接的關系,用相同的教學條件來講解不同的教學內容,并非一定引起教學效果的差異。教學情境依賴某些教學條件,但相同的教學條件并不決定相同的教學情境。教學條件是營造教學情境的外在的客觀的因素。比如,多媒體教學條件的應用,既可以用其聲音和圖像來分析法學案例,也可以用其聲音和圖像來使社會學分析感性化。因此,教學條件只是營造某種教學情境的客觀前提。

教學情境亦區(qū)別于教學氣氛。教學氣氛是指教學過程中在環(huán)境的烘托下師生主體所呈現(xiàn)的情緒狀態(tài),它與教學內容發(fā)生直接的關系,是對教學內容所產生的情感體驗的外在表現(xiàn),這種情緒狀態(tài)又會反過來影響和激發(fā)師生主體對教學內容的傳授和學習。但是,教學氣氛只是教學情境中的心理因素的外顯,它不能置換和取代教學情境對于教學效果的綜合影響。比如,高校教師在課堂上給大學生分析法學案例時,該案例的疑點頗多,引起大學生的心理疑惑,于是舉坐嘩然,形成了此爭彼議的教學氣氛。如果該教師能夠準確地掌握這種氣氛下的學生心理,輔之以多媒體教學條件,營造一種外在的教學情境,利用聲音和圖像顯現(xiàn)案例的關鍵性陳詞,用夸張性的符號——“問號”把大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這一關鍵性的問題上來,同時,教師主體以合適的語氣、聲調、體態(tài)、動作、表情和語言,銜接了學生內在的心理情境和外在的客觀情境,從而便會形成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綜合性教學情境。

二、建立大學課堂教學情境理論的必要性

1.建立大學課堂教學情境理論是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內在要求

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相關的因素有很多,以往的教學理論研究較多地注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側面、某一角度。我們承認,這些不同方面或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的教學理論研究,在較大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我們對于教學問題的理解。但是,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相關的因素并不是單方面地起作用的,而是綜合性地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單就教學環(huán)境、教學條件、教學氣氛、教學語言、教學體態(tài)、教學情感等方面的單向度研究,其實質是把總體的生命本性的教學生活片面地抽取出來,以相對脫離現(xiàn)實教學生活的抽象的單方面教學關系進行考查。這種研究教學問題的方式,并沒有真正地揭示出真實的現(xiàn)實教學活動的全貌。

作為總體的生命本性的教學生活,是知性和意義相統(tǒng)一的教學生活。

教學生活的知性化,是指教學過程中師生主體在可感知的范圍內,通過師生間的對話,以可“證實”或“證偽”為依據(jù),借助實證、分析和邏輯推理,對教學內容作出有效與否的價值判斷。我們不應該把教學生活僅僅理解為是知性的教學生活,因為,這種知性的教學生活觀缺乏人文旨趣,導致僵硬的形式邏輯的不可僭越和純粹經(jīng)驗的當下性,其實質是以非生命本性的理性教學遮蔽了非理性教學,它只認可可驗證、無矛盾、確定性的教學生活的真實性,把現(xiàn)實的總體的生命本性的教學生活格式化為工具性、外在性、抽象性和形式性的教學生活,師生主體在教學生活中的本能、情感、意志、詩性等意義性的存在被了。它割斷了超驗的紐帶,套上了經(jīng)驗的繩索,馴化大學生固守陳規(guī),抑制了師生主體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生活的意義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主體的本能、情感、意志、詩性等影響和作用于教學生活,憑借直覺、頓悟、玄想、體驗、審美來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和超越。我們不應該把教學生活僅僅理解為是意義的教學生活,因為這種意義的教學生活觀,失去了標準和規(guī)則的束縛,以其無邏輯的體驗性僭越了形式邏輯,導致超經(jīng)驗的無向度的神秘玄想。其實質是以生命本性的非理性遮蔽了理性的教學生活,抽離了教學生活中應有的科學尺度和知性規(guī)則,它掙脫了工具性、外在性、抽象性和形式性的知性框架,卻撞進了漫無邊際的意義森林,使師生主體在豐富的想象中迷茫,找不到與現(xiàn)實確定性教學生活的切合點。

現(xiàn)實的真實的教學生活,既不是純粹知性的教學生活,也不是純粹意義的教學生活,而是知性和意義相統(tǒng)一的教學生活。師生主體在教學生活中總是以知性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同時,又以本能、情感、意志、詩性等意義性的生命活動去參與知性思維的過程。例如,當我們談到一個教師或學生在教學生活中感受到邏輯之美,并由此而領悟或升華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之時,我們是在講這位教師或學生是在以知性和意義相統(tǒng)一的方式來把握教學內容。應該強調的是,知性和意義只是相對的抽象和分類,在現(xiàn)實的教學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教學生活中的知性因素與意義因素也不是一對一地發(fā)生作用,而是以立體網(wǎng)狀的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發(fā)生作用,這種作用是生理、心理、環(huán)境、思想、語言等方方面面引發(fā)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要想揭示這其中的奧妙,需要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哲學、藝術、美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當然,這種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的許多問題都是教學研究的處女地。但是,這些生理、心理、環(huán)境、思想、語言等方方面面的綜合性的連鎖反應的效果和質量,則需要教學情境作為背景和依托。還需要強調的是,教學生活這一概念的使用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批評人們對屬于人的生命本性的意義性教學活動的遺忘,還力圖克服思想意識上的偏見——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度信息流動過程。所謂“填鴨式”注人性質的教學傳統(tǒng),就是這一思想意識偏見的結果。教學過程是教與學在師生主體間的雙向流動過程,雖然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教學生為主,但是,教師教學生的過程也是向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在教學中不斷超越和升華的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質量之所以能夠提高,根源就在這里。而教學情景理論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針對學生受益而言的,它包括了教師這一特定的教學主體受益,而教師主體受益的反作用,則又會使學生受益,因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會使教學中的師生主體相得益彰。只有當師生主體共同進入教學情境時,才能真正地體驗到自己在總體的生命本性的教學生活中的角色。

2.建立大學課堂教學情境理論是當代高等教育發(fā)展和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當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是以信息技術和電腦技術為基礎的遠程教育、網(wǎng)絡教育和多媒體教育的興起,正像品牌產品贏得更多的消費者一樣,知名教師將贏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受眾群體的增多和膨脹勢必造成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在教學生活中的時空分離,遠程教育、網(wǎng)絡教育和多媒體教育正是這種時空分離的產物。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當代高等教育方式的發(fā)展態(tài)勢,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學生群體實現(xiàn)了自主選擇受教育方式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對大學課堂教學情境起到了摧毀和解體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教育的當展背景下,強調大學課堂教學情境理論的重要性,可以從一個側面揭示和暴露當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弊端,能克服當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盲目性,為在特定時空中師生共享教學情境的大學課堂教學方式爭得合理性地盤,使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在遠程教育和師生直接照面的教育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同時,大學課堂教學情境理論還能夠不斷地引導和校正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方向,使其不斷提升和突顯教學情境的功能。反過來,現(xiàn)代教學手段也為營造良好的大學課堂教學情境提供了現(xiàn)代化的基礎,尤其是使不同時空的切割和重組成為可能。

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特點也決定了大學課堂教學情境理論的重要性。從個體發(fā)展的歷程來看,人一生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呈倒U型,大約20歲~50歲之間是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的最佳年齡階段。大學階段的學生身心各方面的發(fā)育業(yè)已達到相當?shù)乃?,旺盛的精力和對事物的新鮮感,使其大腦的左右半球能夠較準確地接受來自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覺器官的信息,并相互配合,作出邏輯的、語言的、分析的、形象的、認識的、韻律的、色調的、方位的等等一系列鏈式反應。如果大學課堂上能夠營造出適合特定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那么,這些鏈式反應就能夠引起最多的腦細胞活動并參與找到接收信息的聯(lián)結點?!皭垡蛩固固稍陂L滿青草的山坡上的時候,透過徽閉的跟瞼,凝視著太陽,玩味著通過睫毛而來的光線。當時他開始想知道沿著光束行進會是什么樣子。他就像進入夢境一樣,躺在那里。讓他的思想隨意邀游,幻想著他自己正沿著光束行進。突然他意識到(應當說—閃念之間)這正是剛才所求的問題的答案?!睈垡蛩固拐业搅藛栴}的答案就是找到了信息的聯(lián)結點??梢哉f,大學課堂教學情境是支持大學生動用全部感覺器官進行七宮并茂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戰(zhàn)爭”,這正是當代社會發(fā)展對新時期大學生學習提出的要求。

三、大學課堂教學情境理論對當代大學教師提出的挑戰(zhàn)

良好的大學課堂教學情境的營造和運用,要求當代大學教師必備一定的綜合素質。

第3篇

關鍵詞:大學課堂 興趣 開放教學 文化自覺

1 大學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

上好一門課程,必須要做好準備工作。教師只有做好教學的充分準備后,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這個準備過程既是備課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它包括對教材、教法和教育對象的熟悉和掌握,同時還要清楚大學課堂的教學目標。簡單來講,就是以大學課堂教學目標為引導,在透徹研究教學內容和清晰的了解學生的前提下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式。

1.1 明確大學課堂的教學目標

大學課堂是一個相對開放的課堂,其教學目標也趨于多樣性。但就“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來講,我們的教學要以這么幾個方面為目標展開:擴大學生的人文知識視野;培養(yǎng)文化精神;提升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同時,它又要使我們的教學對象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從而為專業(yè)課的學習、研究及今后生存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語言文字基礎。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也有其相應的要求:通過本門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獲得有關我國古代文學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認識,對我國古代文學偉大成就和基本發(fā)展線索、規(guī)律有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認識,并對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藝術價值做出科學評價,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分析、評價我國古代文學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和文化素養(yǎng),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操,以及審美素質,為發(fā)展中華民族新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1.2 熟悉大學課堂的教學內容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出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中國古代文學亦是源遠流長,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就是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史與發(fā)展史的教學,即對各個時期的主要文學創(chuàng)作情況、作者作品情況和其藝術規(guī)律、影響等方面的教學。教學過程要注意兩點。

1.2.1 熟悉“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分期過程

這種分期與歷史朝代的更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分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宋遼金文學,以及元、明、清文學三大段,其教學過程依次進行。

1.2.2 熟悉教學大綱,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著重講解

用大綱引導教學,不僅思路清晰,整章課程的教學內容都可以成竹于胸。無論以板書還是PPT課件的方式呈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都可以一目了然和很好地把握。

1.3 分析教學對象,把握其認知特征

一般來講,“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的教學對象是本科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對這樣一個群體的了解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3.1 分析學習者的知識基礎

對學習者知識基礎的分析,包括學習者原有的或者已有的古代文學基礎。比如,關于唐代文學知識,一般的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停留在對諸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等幾個名聲顯赫的作者,以及極少數(shù)的作品之上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大學課堂教學內容必須擴展,必須涵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各時期的文學概況,以及各時期重要代表人物的重要作品,而且要做詳細的講解。

1.3.2 分析學習者的“前序課程”基礎

我們在做文學分期中某一階段的教學時,要先了解學習者對相應的前一階段(或前幾個階段)的學習情況,比如在進入唐代文學的教學前,要了解學生對之前的上古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等各階段的學習情況,以便于開展唐代文學的教學。也正因為如此,唐宋文學的教學應安排在學生大二時較為合適。

1.3.3 分析學習者的知識構成

對學習者知識構成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學生對文本的掌握情況。一個學習者要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學習上有所提高,甚至是有所造詣,必須是建立在對文本閱讀和掌握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因此,大學課堂教學還要注意和強調學生的閱讀習慣,教授一定的閱讀方法。當然,沒有一個人可以閱盡所有的文學作品,這時對學生的閱讀范圍的劃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于一些重要的作品,甚至是應要求學生背誦和默寫的。

1.3.4 分析學習者的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

相同的教學方式得到的教學效果不一定不同。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如果是智力因素造成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后進行個別的輔導,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來彌補;如果是非智力因素造成不同的學習效果,那么教師就必須及時與這類群體或個人進行溝通,找出其癥結所在,并進行心理輔導和正確的學習觀教育。當然,僅僅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課堂上是無法完全做到這一點的,必須課堂課外教育相結合,學校家庭教育相結合。

2 大學課堂教學的實施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過程,能否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是衡量是否圓滿完成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爸袊糯膶W史”的課堂教學不能拘泥于歷史刻板的記載,更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充分拓展學習者的思維和知識面,與中國哲學史、思想史、美學史、文化史,以及神話、傳說,甚至是野史記載和封建迷信等有機結合進行教學,把大學課堂變得充實而活躍。筆者認為大學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2.1 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現(xiàn)今,有不少老教師普遍感到:現(xiàn)在的大學生與教師之間橫亙著一條越來越深的代溝,覺得他們的觀念前衛(wèi),信息通靈,個性張揚,這些是過去任何時期都無法相提并論的,甚至有些教師為此產生了職業(yè)倦怠,這些現(xiàn)象都為大學課堂教學提出很多新的問題。然而,作為教師必須要有這樣的意識:現(xiàn)在教師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全新的,自然也應該要樹立起一種全新的教學觀念,應該看到坐在教室里的不僅僅是學生,更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充滿青春朝氣的鮮活的生命體。只有把學習者以獨立的、擁有生命的個體來看待,教師才能承認每一位學習者的獨特性,才能尊重他們的權利,尊重他們各異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尊重他們在興趣和追求上的獨特價值等,而并非僅僅將學生視做知識的接收機器。同時,教師應盡最大的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掘他們的潛力,讓學習者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能在愉快的、自信的、有尊嚴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最高效的學習和最完善的人格培養(yǎng)。

2.2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打開學生的眼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碑斠粋€人對某一事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學習起來也得心應手。作為教師,我們應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學之心、愛學之心。其方式方法也是多樣化的,現(xiàn)舉例如下。

2.2.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比如,使用集畫面、聲像、文字以及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來創(chuàng)設情境,或者使用音樂效果來渲染情境,也可以直接通過表演等方式來模擬情境。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還深化了教學內容,同時也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例如,在講授《詩經(jīng)·蒹葭》時,若直接給學生講解或者直接要求學生分析《蒹葭》的藝術美,會使學生很難從語言中全面體會到這種藝術美,導致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若對詩歌進行全面地講解后,甚至當有些學生能背誦全詩時,隨即播放男中音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并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真正進入到音樂所呈現(xiàn)的境界,那么學習者就能體會到《蒹葭》那種令人無限遐想的美,也能很好地理解《蒹葭》這篇詩文的藝術美——含蓄之美、意境之美、朦朧之美以及音樂之美。這時,通過音樂渲染的情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同時也被調動了起來,其學習的熱情也會十分高漲。

2.2.2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道是,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無疑,擁有對教師的信任感,具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非常有利益活躍“中國古代文化史”課堂教學氣氛的,否則任你天馬行空地高談闊論,學生也只是呆若木雞。比如,當教師在詮釋老子的“無為”思想其實是“有為”的時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發(fā)生了沖突,那么這時可能由于存在這種不信任感而對你所講的內容置若罔聞。雖然說現(xiàn)在的大學生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但只要他們信任甚至是喜歡某一位老師,他們也就會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會很有興趣地、深入地去學習鉆研更多的相關方面的知識。假若師生關系一般或不好,甚至有沖突,則會出現(xiàn)相反的結果,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只是應付了事,考試及格即為他們的“終極目標”,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出現(xiàn)逃課現(xiàn)象等?!秾W記》有云“親其師,信其道”,這句古訓可謂一語道破了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教師也應放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師道權威思想,去尊重、理解、愛護、激勵、信任每位學習者,成為每一位學習者的朋友,不厚此薄彼,給每位學習者一樣的親切感和信賴感,讓學習者在課堂學教學中,既學有所獲,又得到愉悅和心理的滿足。

2.2.3 開展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提問是師生互動最傳統(tǒng)的方式,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或者說是幫助學生學習。那么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學生學習遷移的過程,學生考慮問題答案時,也就完全地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所以,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從而達到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這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或者讓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有助于學生學習的遷移。遷移可以分為自遷移、近遷移和遠遷移。自遷移是在與學習情境一樣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近遷移是在與學習情境相似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遠遷移是在與學習情境表面不相似,但學習結構相似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因此問題情境也不能過分相似,否則就會使他們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多安排一些與學習情境不一致的問題情境,激發(fā)興趣,促進遠遷移的產生。

當然,師生互動的方式是多種形式的,除了提問還要注意教師教學語言的組織、板書的組織、知識點的呈現(xiàn),甚至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眼神、肢體語言、講課時所處的位置等。

2.3 倡導開放型教學方式

大學課堂教學不是照本宣科,而應該是一個多元化的、開放的教學過程?!爸袊糯膶W史”的教學不是僅僅傳授學生知識層面的東西,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和學術視野。

2.3.1 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學習方式

“學貴有疑”,質疑是以懷疑為先導的思辨過程。質疑式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向主動批判式學習發(fā)展。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樹立學術民主的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對一些開放性的、兩難性和長期存在的問題討論中來。如講到南北朝文學時,佛教經(jīng)典中常出現(xiàn)“三”“六”“九”等數(shù)字,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佛教中“三”、“六”、“九”這些數(shù)字究竟有什么佛學涵義?為什么是“三”、“六”、“九”,而不是“二”、“四”、“八”等?

2.3.2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元化知識

知識結構是一個多元化交叉的結構,“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過程是與“中國哲學史”、“思想史”、“美學史”、“文化史”,以及神話、傳說,甚至是野史記載和封建迷信思想特點等緊密聯(lián)系的教學過程。比如講授李白《蜀道難》,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里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對詩文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是“一個人擋在關口,則沒有任何人能通過”,把這首詩翻譯完后,再要求學生背誦全詩便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大學課堂上是失敗的。當這首初高中就熟悉的詩文重現(xiàn)大學課堂上時,教師的教學必須要講出新意。那么如何出新呢?可以選取一個點進行深入的剖析。比如,從文化的角度入手,去解讀《蜀道難》詩文中所蘊含的蜀地文化。

詩云“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教師不但要講“蠶叢”、“魚鳧”是傳說中蜀國的開國之王,還要引入資料以證明。如,楊雄《蜀王本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后代名曰栢濩,后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shù)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雖蜀王開國事已經(jīng)久遠難詳,然蠶叢、魚鳧之于蜀國,猶如黃帝、顓頊之于中原。

詩云“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這句詩涉略的是古蜀王“望帝”的傳說。子規(guī)者,傳說乃蜀王杜宇所化,李商隱《錦瑟》詩云“望帝春心托杜鵑”所言亦為“望帝化杜鵑”也。據(jù)《太平御覽》記載:“王獵至湔便仙去。……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地井中出,為杜宇妻。宇自立為王,號曰‘望帝’?!蓖鄱庞钍抢^蠶叢及魚鳧后又一位具有盛名的蜀王?!短接[》又載:“望帝積百余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尸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尸至蜀復生,蜀王以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鱉靈決,玉山民得陸處。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帝,自以薄徳,不如鱉靈,委國授鱉靈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笨梢?,杜宇就像堯一樣是通過禪讓的方式讓位給下一位君王的。又據(jù)《太平御覽》載:“(望帝)遂自亡去,化為子規(guī),故蜀人聞鳴曰:‘我,望帝也?!庇衷疲骸巴凼棍M靈治水而其妻,靈還,帝慚,遂化為子規(guī)。杜宇死時,適二月,而子規(guī)鳴,故蜀人聞之皆起?!蓖鄱庞钏篮蠡昊霹N,叫聲卻是如此的哀怨動人,聽之好像在說“不如歸去。”“子規(guī)夜啼”在李白《蜀道難》詩里則為“愁”也——“愁空山”。

詩云“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這句詩涉略的又是有關蜀國五丁力士的傳說。傳說古蜀道是由五丁力士所開。關于“蜀迎石?!笔录簿褪鞘竦佬纬傻膫髡f,在今天的認識中大概有三種記載:一為“五丁拖牛成道”;二為五丁為迎“金牛”,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三為“五丁掣蛇倒山”。此外還附帶“東方牡犢兒”的故事傳說。這些典型的文化實例在《秦惠王本紀》、《華陽國志·蜀志》都有記載。

詩云“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爆F(xiàn)在人人皆知李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名言,而此語本出西晉張載的《劍閣銘》,記載的是一樁“劍門碑刻”的文化實例。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強烈感嘆后,詩人道出自己的心聲——對“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的擔心,即為此詩之眼。

諸如此類的詩句在《蜀道難》中還很多,非常具有剖析的價值,如“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何為“六龍回日”、何為“高標”;“捫參歷井仰脅息”,何為“參”、何為“井”、何為“分野”;“朝避猛虎,夕避長蛇”,何為“猛虎”、何為“長蛇”、何為“互文”;何為“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等等。

這些文化實例都蘊含于《蜀道難》的字里行間,是大學課堂教學中值得深度展開和挖掘的。文化視野的分析,故事傳說的引入,讓學生從對《蜀道難》的傳統(tǒng)理解中找到新意,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但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而且可以使課堂氣氛跌宕活躍,愉悅而高效。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此外,還要根據(jù)教學環(huán)境,選擇適當?shù)慕虒W教法,比如課件制作、語音設備的使用、影像直觀的內容等。

總言之,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要具有飽滿的激情,要善于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而且要具備敬業(yè)的情操并持之以恒。蘇軾云:“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彼^名師,正是以這樣刻苦敬業(yè)的精神,才能以廣博的學識、知識本身的魅力以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

參考文獻:

[1]戴汝潛,張梵.實用教學新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美)基恩·澤拉茲尼著,劉軍譯.用演示說話[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

[4]北京師聯(lián)教育科學研究所.世界課程改革與教學創(chuàng)新——有效教學的策略、藝術與技巧(下)[M].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4.

第4篇

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學、史學、哲學、詩學等等早已進入大學課堂,作為課程或專業(yè)廣為傳承,但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學尚未成為一門成熟課程,離形成專業(yè)學科距離更遠。這種反差的形成,大概與長期以來流行的將養(yǎng)生學與長生術混同的世俗見解相關。其實,養(yǎng)生學雖然有延長生命的追求,但并非虛妄的長生術,而是對人的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歷程的精心觀察與深入探討,包含著許多科學觀念,是多層次、多側面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是既有古老傳承又有新的學術生長點的領域寬廣的學科,現(xiàn)應大張旗鼓地進入大學課堂。這不僅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素質,尤其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亟切需要。

比如就哲學層次說,養(yǎng)生學要求人們明白天人關系,有不少十分精辟的闡釋:“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黃帝)”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早已認識到生命終有限度,人要愛惜生命卻不應一味貪生,對生死應持達觀的態(tài)度:“生者,理之必終者也;終者不得不終,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畫其終,惑于數(shù)也(黃帝)”;“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荀子)”;“道存,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以自然之道,養(yǎng)自然之生,不自戕賊夭瘀,而盡其天年,此自古圣者之所同也。(歐陽修)”這些閃光的見解不是很能明人心智嗎?

再如就倫理層面講,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十分重視個體生命的成長階段,既關注肉體的發(fā)育,更關注社會化人格的養(yǎng)成。孔子提出著名的人生成長論:“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彼€有針對性地提出人生各階段應注意警惕的問題,也很發(fā)人深?。骸熬佑腥?,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边@對于青年人如何自我調整,使自身的生理、心理漸趨成熟,在人生旅程中健康成長,不同樣有深刻的啟示嗎?當代大學校園內許多“青春病”,如不求上進、悲觀厭世、騷動躁急、貪圖享樂等等,如從豐富其文化生活的內容,提高其情趣品位入手,引入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對人生歷程的描述,肯定會有潛移默化的矯正作用。

就技術層面、操作層面來講,眾多的養(yǎng)生事例、養(yǎng)生典籍、養(yǎng)生方式、養(yǎng)生處方等等,可以引導各專業(yè)的大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加以解釋、篩選、提煉、改造,為提高人的壽命和生存質量做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是說,中華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可首先作為公共通識課,面向所有對此有興趣的大學生開設。如果課程受歡迎,可考慮在相關專業(yè)如文化學、旅游學、體育學等專業(yè)院系開設,使其從選修課進一步成為必修課。

健康教育應從年輕人抓起,將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引入大學課堂,不但有必要、有助益,也有比較充分的條件。隨著人權意識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個社會對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自然也會影響到大學生的選課意向。而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養(yǎng)生文化積累,為講課內容提供了幾乎取之不竭的資源??梢韵嘈?,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引入大學,必將是極富生命力的課程,甚至有望成長為專業(yè)學科。

第5篇

一.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這似乎是一個老生長談的話,但是又有多少教師真正做到了?以前寫文章講究龍頭,豬肚,豹尾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開頭才能帶動后面機制的進行。引入的方法要根據(jù)課時的內容和任務以及學生的年齡和心里,做靈活掌握。中學生的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引入呢?本人結合自己的實際提出幾點方法:

1.用視頻引導法,這種方法最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比如人教版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第一課時主要是用be going to結構談論自己及他人理想職業(yè),我截取了一段視頻歌曲《最美中國人》,引入新課,學生興趣很濃,課堂氣氛進入一個小,通過談論歌中最美的教師,最美的醫(yī)生,最美的老師等自然地引入其他的職業(yè)。

2.音樂引導法。當代學生酷愛音樂,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比如新目標Unit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首先播放幾種類型的音樂,如輕音樂,搖滾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等,問: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導入新課定語從句: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like music that is not too loud. I like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等很多類似的句型。使課堂充滿活力,把定語從句這一很難理解的語法很容易使學生理解并運用。

3.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導入法。9年級Unit3,可以根據(jù)本校的校規(guī)問: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get ears pierced? 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drive? What should parents allow us to do at home? What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do at school?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uniforms? How do we study well? 這些問題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并且許多學生都抱怨一些校規(guī)和家規(guī),所以他們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引起學生積極思考,回答這些問題,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課堂討論的氣氛很活躍。

4.小組比拼引導法。還如Unit 6 關于職業(yè)那個單元,把學生分為兩個組,每組一名同學去黑板上寫出職業(yè)名詞,本組其他成員補充,看在有限的時間內,哪個組寫得又多又準。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后,課堂探究,討論的氣氛非常濃。這樣每個同學都熟悉了這些職業(yè)的名詞,為下一步句型做好了鋪墊。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然而讓學生信其道的第一步就是在開頭留下一個好印象

二.過程才是課堂的重點。

原來的課堂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而大課堂要做到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要靈活運用大課堂的優(yōu)勢,采用雙向互動和小組比拼的方法(但要明確一點,大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催化劑)

1.發(fā)散思維,真摯卓見

教師應鼓勵學生說“say No”,從而讓學生辯證地思考問題。在課堂活動中,教師作為教學的催化者,應經(jīng)常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積極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用自己的獨特見解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展開熱烈討論,形成百家爭鳴的場面。對于大膽地提出問題的學生,應該及時表揚,即使是錯誤的。

2.幽默風趣,課堂不死

中國有句古話叫“家和萬事興”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就是“班和成績興”幽默風趣的語言就成了師生之間的粘合劑。在課堂教學中常常以小笑話的方式來引出每堂課的新知識點,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語言。這樣的的課堂學生會感到很輕松,對英語老師的興趣就會轉移成對英語的興趣。

3.深入反思,培養(yǎng)能力

想學好任何一種學科都得學會反思。我經(jīng)常跟學生強調每天寫反思,開始他們很抵觸,但時間長了就把反思當成了一種習慣。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白天的課程學生是無法完全吸收的,或是有的學生只能聽個大概其,每天進行反思能深化白天沒理解的知識,也能把反思變成自身的一種能力,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就會不自主的進行反思,尋找優(yōu)點,缺點。試想想一個善于思考的人還有什么問題能難倒他呢?所以說我們?yōu)槿藥煹膫魇诘牟粦撊侵R,要有長遠的眼光------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

4燈光音響,魅力無限

以多媒體計算機及網(wǎng)絡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手段,具有直觀性、交互性、生動性等特點。很多教師都是在自己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我認為這種方法只能體現(xiàn)一種風格,時間長了學生會產生一種心理疲勞,大大影響課堂效率,我本人本著簡單的放手小組,難點自己抓的原則,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意,這樣不僅練習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避免了教師制作風格單一問題。

三.精彩的結束才是最完美的一課。

第6篇

[關鍵詞] 大學精神; 嬗變時期; 多元價值觀; 案例教學; 組織;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13- 0084- 03

在高等教育課堂教學革新階段,大學精神是課堂教學革新的精神支柱,它體現(xiàn)大學課堂教學的角色定位、價值觀、學術觀點以及引領社會新思想、新思潮的獨特精神氣質,是大學課堂價值觀、文化規(guī)范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大學精神是高尚的、有生命力的,依憑大學精神核心價值觀在大學教育長期發(fā)展過程中追求學術自由,維護大學尊嚴,沒有被其他社會組織所取代。廣大師生集聚在高等教育課堂秉承大學精神的傳統(tǒng),回歸大學精神。如今,學校規(guī)模迅速擴大,改變了傳統(tǒng)師生關系,課堂大學精神嬗變——從20世紀80年代服從分配、90年代自主擇業(yè)到3G網(wǎng)絡時代的多次就業(yè)、自主創(chuàng)業(yè)價值觀的轉變,具有文化傳承和社會文化多元化的特點,3G網(wǎng)絡時代大學課堂價值觀和文化規(guī)范直接決定著一所大學的成敗和學校的前途命運。實際上,大學精神只有真正貫徹到大學課堂中來,才能得到鞏固和發(fā)展,沒有大學精神的大學課堂,就沒有一流的大學教育。課堂教學是大學精神和一切大學理念實現(xiàn)的載體。我院位于世界文化遺產地麗江旅游文化區(qū),根植在麗江社會轉型和旅游經(jīng)濟革新的新時代,課堂大學精神必須快速轉變。管理學原理課程是我院工商管理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培養(yǎng)綜合管理人才必須全面提高我院管理學原理課堂教學的質量,管理學原理課堂組織是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關鍵培養(yǎng)步驟,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理性反思教學過程,回歸社會實踐課堂組織,能夠喚醒學生的內在價值觀,實現(xiàn)管理學原理課堂組織教學的價值共享和課堂組織教學的人性化的培養(yǎng)目標。在日常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課堂中教師不斷提倡創(chuàng)新精神的案例思考模式,在案例情景教學中提倡批判精神、社會關懷精神,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和思維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新思想、新觀念。運用生動的案例向每一位學生灌輸社會進步和社會規(guī)范的準則,有目的、有技術、有方法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對管理學原理理論知識有理想的反思階段和論證階段,提升學生的認知判斷能力。案例教學中每位學生在案例教學課堂中的任務不同,既需要獨立思考,也需要合作完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案例教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案例教學課堂進行小組討論中,學生的學生能力不盡相同,教材提供信息有限,學生利用3G手機查閱相關知識點和創(chuàng)新思維內容,此時是教師組織3G網(wǎng)絡資源的最佳時機。本文以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組織為落腳點,探析在3G網(wǎng)絡時代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組織秉承課堂大學精神的嬗變的背景下,實現(xiàn)案例教學課堂組織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適時適度地提出導向性對策,拋磚引玉,提供相關思路,就教于關注此方面研究的學界同仁。

1 3G網(wǎng)絡時代課堂大學精神的嬗變的特點

3G網(wǎng)絡時代課堂教學是基于2G時代和WAP瀏覽器時代的移動技術、無線技術——3G多媒體短信存儲功能、3G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WAP瀏覽器、3G視頻點播、3G在線實時互動體驗服務資源基礎上的課堂組織模式。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組織的價值觀發(fā)生變化,價值觀結構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社會主流文化和大學生個性文化呈現(xiàn)散點變化,學生認同開放、公平、競爭,思維活躍,傳統(tǒng)大學價值觀順從、保守的意識基本不存在,社會信仰成為學生的主流信仰,76%的學生敢作敢當,有自己的價值追求,與傳統(tǒng)大學價值觀不同,學生的務實傾向明顯。在3G網(wǎng)絡時代,管理學原理課堂大學精神處在開放和變遷的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道德觀培養(yǎng),基本道德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仍然是課堂大學精神嬗變的主要方向。從案例教學課堂實踐來看,傳統(tǒng)的大學文化和社會道德觀念仍體現(xiàn)在大學生的基本觀念和小組討論行為中,對于傳統(tǒng)大學精神的理想仍然較推崇,在3G網(wǎng)絡時代,社會競爭壓力較大,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價值意向明顯,不再盲目聽從他人建議,有自己見解和主張。3G網(wǎng)絡背景下,各種文化碰撞,社會群際關系和個人利益受到?jīng)_擊,價值觀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重商主義的社會觀念,刺激了學生的金錢意識,導致了學生思維觀的混亂,形而上學的思維觀占大多數(shù),享樂主義、開放的生活觀念在學生價值觀體系建立,對學生的價值取向造成直接的影響。課堂大學精神成為“象牙塔”精神,學生不認同大學精神,認為那是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課堂大學精神嬗變期,大學精神缺失。

2 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

3G網(wǎng)絡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組織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核心,突出道德培養(yǎng)和職業(yè)技能訓練,融入3G網(wǎng)絡資源教、學、做等環(huán)節(jié),強調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的運用,構建能力、知識、素質三位一體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根據(jù)大學生求新求變的學習特點,在3G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創(chuàng)新課堂組織模式,貼近課堂大學生嬗變的特點,正確樹立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的價值觀,喚醒學生的內在價值觀,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案例課堂教學,整合、優(yōu)化學生個性優(yōu)勢,增強學生道德觀念、協(xié)作意識、社會意識,縮短學生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向理想社會人轉變。學生在課堂中的個性發(fā)展,觀念改變可以塑造具有組織領導力和意見領導力的青年學生,從課堂大學生精神嬗變的特征來看,有利于塑造有創(chuàng)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會關懷精神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2.1 創(chuàng)設互動教學空間

傳統(tǒng)的案例教學空間是“是非教育”,判斷原理、案例、人際關系都是“是非判斷”,二元性判斷是形而上學的,在3G網(wǎng)絡的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組織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唯物辯證法打破傳統(tǒng)大學精神二元價值觀,綜合運用3G網(wǎng)絡資源進行多元觀念的教學,課前、課中、課后3G網(wǎng)絡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在案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原理、行為的學習,通過3G多媒體存儲、WAP瀏覽器信息資源分享、在線實時交流等形式,進行行動和思維的相互轉化,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社會思維的互動,喚醒了學生的內在價值觀和學生的內在精神世界?;涌臻g包括3個方面:核心價值觀(課堂大學精神嬗變特征)、學生內在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其空間轉化過程如圖1所示。

案例教學組織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性,對案例發(fā)生的社會價值觀深入探析,理性、樂觀地參與案例小組討論。第一,通過3G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多媒體視頻、音頻,訓練學生聽、說、動手制作案例的能力,且訓練學生組織討論信息,參與微博、網(wǎng)絡論壇觀點討論的能力,最終培養(yǎng)學生課前與課中不同的認知能力。第二,在案例總結時,教師通過課前預設的價值觀培育目標引導學生結合課堂大學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學生自身內在價值觀,理性思考社會價值觀對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影響,形成具有社會道德規(guī)范、社會責任感的理性思維觀的價值觀體系。

2.2 理性反思教學沖突

參與案例教學組織的師生、3G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社會各界人士擁有不同的社會背景、認知層次、地域與文化特征,在思維觀和價值觀方面各有不同,深刻的思維假定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容易產生沖突,教師提前預設出現(xiàn)沖突最多的案例知識點、觀念,提前冷靜審視,然后在案例教學中正確傾聽學生的觀點和引用3G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觀點,在沖突中創(chuàng)新、嬗變大學精神,樹立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批判精神和社會人文關懷精神,超越教師之前設定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無限發(fā)揮學生團體和社會團體的社群關系,開放、自由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案例教學的互動空間中獲得案例教學的真理,獲得課堂大學精神的精髓——思想自由,銳意進取。理性反思教學沖突路徑如圖2所示。

案例教學組織中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社會主體價值觀、社會道德規(guī)范產生沖突,通過教師預設的價值觀引導小組討論,通過學生小組制作3G網(wǎng)絡資料:圖片、文本、音頻、視頻整合為小組觀點進而通過3G網(wǎng)絡背景下的微博、班級空間討論、班級課程論壇等進行多元觀點互動,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校園文化的互動、與社會網(wǎng)絡觀點進行碰撞,在案例總結課程中,通過課堂引導,學生價值觀得到內化,學生的多元評價、多元觀念產生,形成符合大學精神嬗變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群際關系。

2.3 回歸課堂實踐

3G網(wǎng)絡資源不是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組織的核心,案例教學組織的核心是師生教學的創(chuàng)新本質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人性化。第一,以學生為案例教學的中心,通過3G網(wǎng)絡移動教育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組織中樹立教師的權威。第二,在3G網(wǎng)絡資源的在線實時互動體驗式教學中,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進行聽和說的實體式教學,把案例教學傳授的知識作為客觀存在的真理追求。第三,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求知教學活動,提升師生的思想境界,創(chuàng)設3G網(wǎng)絡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的有效溝通環(huán)境,使大學教育充滿靈性和活力,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大學精神嬗變時期的教育目標?;貧w課堂實踐路徑如圖3所示。

單純的求知路徑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案例課堂教學與移動教育方式3G網(wǎng)絡資源的結合,教師通過預設教學情景空間進行大學精神嬗變的案例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從單一的傳遞知識轉變?yōu)閷W生求知的多元化教學方式,在學生形成的唯物辯證法思維觀基礎上,創(chuàng)造教學品質,解放師生思維觀、追求教學真理,貼近學生生活的空間。

綜上所述,3G網(wǎng)絡環(huán)境是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組織雙向互動的空間,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預設案例教學空間,通過綜合運用3G網(wǎng)絡資源形成優(yōu)化、有效的師生互動空間,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校園文化之間、學生與社會外界之間互動教學,喚醒學生的內在價值觀,以學生個性為根本,實現(xiàn)理性人培育的完整教學過程。這是課堂大學精神嬗變的創(chuàng)新探索和價值共享階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會關懷精神得到培育。

3 導向性對策

3.1 以案例教學培養(yǎng)課堂大學精神

首先,在案例教學組織中分階段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社會道德規(guī)范。其次,在案例教學組織體系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討論,實現(xiàn)個人理想、群體理想和預設價值觀的設計方案,進行課堂查找文獻、分析討論及獲得案例討論結論的導向性模式。接著,通過案例教學平凡的點點滴滴,潛移默化地內化學生的價值觀,根植預設的大學精神。再次, 在案例教學組織中引導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和科學精神。教師課前預設案例教學環(huán)境,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給大學生提供表達自己想法的條件,在創(chuàng)新的實踐過程中,通過3G網(wǎng)絡資源整合、優(yōu)化圖書館資源和書本資源。最后,通過教師引導反復探討,塑造學生的批判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關懷精神。

3.2 綜合運用3G網(wǎng)絡資源

3G網(wǎng)絡的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組織以課堂大學精神為價值觀,在綜合運用3G網(wǎng)絡資源的背景下,培養(yǎng)大學生的大學精神,徹底改變不適應課堂大學精神嬗變的課堂教學組織的特征,在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中運用3G網(wǎng)絡資源和互動教學模式組織課堂教學,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根植追求創(chuàng)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會關懷精神的價值觀理念,喚醒大學生內在價值觀,培育當代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秉承大學精神的精髓,在日常案例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主動與社會各界有效溝通,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世界的能力,以自主創(chuàng)新為榮,追求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成為社會最優(yōu)秀的人才。

綜上所述,當代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會關懷精神。隨著社會的轉型、科技的進步,大學精神是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在日常大學課程中要樹立大學精神。在本文所探析的課堂大學精神的嬗變時期,3G網(wǎng)絡背景下的管理學原理案例教學組織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點滴積累,潛移默化地通過案例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互動教學空間培育學生的唯物辯證法的思維觀,樹立有社會道德規(guī)范、社會文化、社會責任感的多元價值觀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1] [作者不詳]3G網(wǎng)絡的特點[J]. 新華文摘,2010(16).

[2] 鐘志賢. 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促進學習者發(fā)展[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62-163.

[3] 李克東.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14.

[4] 徐華春. 中國青年人生價值觀初探[J].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35.

第7篇

關鍵詞:課堂紀律;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紀律教育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269-02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障。其決定因素可分為兩種,一是教師主動促成的紀律,即通過教師的指導、懲罰、獎勵、組織而促成;二是學生自動形成的紀律,即學生被豐富的課程內容以及精彩的老師講解所吸引、專注聆聽而形成。對大學來講,課堂紀律主要靠學生自動形成。課堂紀律的維持首先是與課程內容的好壞、老師講課的方式等有密切關系;其次才是與學生學習態(tài)度、班級人數(shù)的多少、學生年齡特征、班風等因素相關。因為大學生與中小學生不一樣,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他們上課紀律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課程安排合理程度、老師講課水平高低等客觀因素。只有學生自動形成的課堂紀律,才會產生更好教學效果。因此,正確把握影響大學課堂紀律的決定因素,合理設置課程、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活躍課堂氣氛,在此基礎上采取適當?shù)膽徒浞椒ㄊ蔷S護大學課堂紀律的關鍵。

一、大學不良課堂紀律原因分析

在大學,不良課堂紀律既體現(xiàn)為學生遲到早退、相互講話等明顯干擾課堂秩序的所謂消極行為;也包括心不在焉,或打瞌睡,或看其他與課堂學習無關的課外書籍等所謂中。不良課堂紀律的原因有學校方面、老師方面的客觀因素,也有學生自己的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課程內容有吸引力是學生喜歡上課的重要因素。精彩的講課內容,會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課堂效果就會很好。學生們之所以上課不聽講,原因之一就在于所安排的課程內容不合理,有的課程與本專業(yè)相關不大,如有的學校管理學專業(yè)要開多門經(jīng)濟學課程,甚至要上物理課;有些授課內容知識陳舊,更新慢,觀念還停留在十年、二十年前;有的課程純理論太多、缺乏實用性,索然無味。根據(jù)我們對學生對所上課程喜愛的了解,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課幾乎占不到所上課程的一半。如果一進教室,就是一門自己不感興趣的課程,那么自然就不會好好聽課了。

2.老師講課方式缺乏吸引力。教師講課有吸引力是學生喜歡上課的重要理由。課堂死板、老師缺乏激情是造成學生厭學而課堂紀律差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從始至終以講為主,演獨角戲,不注重與學生互動,學生變成聽課機器,就不會產生良好的課堂紀律。不少老師對大學課堂氣氛的營造意識淡漠,不歡迎學生對課程內容提出質疑,不愿意在課堂上開展正常的討論,壓制學生在課堂的提問,把自己扮成布道者,把學術自由的大學課堂,變成了死氣沉沉的傳經(jīng)授道場所。學生經(jīng)常抱怨老師照本宣科,或一直點PPT,極少有老師給時間思考、提問。這樣的講課方式將導致學生能力退化,從而產生厭學情緒,課堂紀律也就可想而知。

3.學生上課太多、對課程產生怠倦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大學生修課太多,就會對上課產生怠倦感,從而影響課堂紀律。目前在大學各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里,不難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總學分在170個以上,有個別專業(yè)甚至超過180個學分。而在美國,大學4—5年時間只需要修滿120—128個學分就可以畢業(yè)了。對于本科生來說,一個學期內每周都要上7—10門或10門以上的課程。因此,就難免出現(xiàn)課堂上睡覺等不專心聽講的現(xiàn)象。

4.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除上述因素之外,大學課堂紀律不好與學生學習態(tài)度、班級學習風氣、學生年齡特征等因素相關,最主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的學生不聽講,主要原因在于根本就不想學習,他們有的是上學以后受到不良學生的影響而懈怠學業(yè),有的是家里有關系,今后的就業(yè)與學習好壞無關,因此自入校起就不好好學習。對這類學生來講,不管老師課講得如何,他們都不愛聽。這種情況雖然是少數(shù),但確實是擾亂課堂紀律的因素之一。

二、如何組織好大學課堂紀律

1.優(yōu)化課程設置,重視學生課堂選擇。目前,國內高校大學生對他們要學習的課程及所授課的教師普遍缺乏選擇權。學生走進教室,面對的是必須學習的課程和已選定好的教師。不管是否愿意,不管老師教得是否稱職,一旦某門課程開課,學生必須到課,不得缺勤。這種硬性制度安排必定要影響學生認真聽課的積極性。自愿學習是認真聽課的前提。一個人如果喜歡做一件事,那他會心甘情愿地主動把這件事做好。面對作為一個具有完全自主行為能力的大學生,應該優(yōu)化課程設置,讓學生對擬學習的課程、對授課教師有自己的選擇權。學生們能選擇自己愿意的課,就會增加上課學習的興趣,也就會自動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