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1 16:44:51
序論:在您撰寫德育學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醫(yī)學倫理學教學的目標是喚起醫(yī)學生敬畏生命的理念,塑造和完善學生的道德人格、醫(yī)德素質和職業(yè)價值觀、豐富的醫(yī)學倫理知識、良好的醫(yī)學倫理意識和較強的醫(yī)學倫理思維能力。與傳授知識相比,醫(yī)學倫理學教育更注重信念的培養(yǎng),而信念的培養(yǎng)是道德主體經由他律到自律、內化為主體生命一部分的過程,這就決定了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手段的開放性。這與重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信念等的語文學科在教學目標上具有相似性。受“大語文教育”的啟發(fā),筆者試圖從大教材觀、大課堂觀、大教法觀出發(fā),為醫(yī)學倫理學教學提出建議。
1.1大教材觀醫(yī)學倫理學的研究內容十分廣泛,既要研究醫(yī)學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規(guī)范和范疇體系,又要研究在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應用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如醫(yī)患關系問題、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分配問題等,還包括醫(yī)學科學所特有的道德問題,如人體試驗、器官移植、克隆等。因此,內容涉及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醫(yī)學倫理學教學僅僅局限于教材是不夠的,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求知欲,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醫(yī)學倫理學研究內容的開放性決定了要以一切適合的素材作為教材,包括課本、報刊雜志、新聞媒體的相關熱點、相關的影視作品及醫(yī)學人文著作、臨床案例等,其根本特點是課堂教學的目的不是把教材的學習當成唯一的學習任務,而是把能力的提升、知識的積累、素養(yǎng)的積淀作為教學的目的。例如,大多數(shù)教材對知情同意權的論述主要為知情同意權的概念及理論上如何應用,缺乏與現(xiàn)實應用對接的橋梁,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介紹患者知情同意權這一應用性較強的內容時,要應用一切有價值的素材,包括通過教材以了解其理論應用、相關的學術論文以了解學術前沿及動態(tài)、影視資料如《死亡工廠》以明白知情同意權的起源、醫(yī)學臨床領域出現(xiàn)的一些典型案例,以使學生更直觀生動地了解其臨床應用。在介紹其他內容時,同樣需要將一切與之相關且有價值的素材引入課堂,一方面使學生掌握相關內容的全方位的理論介紹;另一方面由于理論與實踐往往有差距,進而通過多種素材的結合生動地呈現(xiàn)其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以提升醫(yī)學倫理學的教學實效性。
1.2大課堂觀大課堂觀就是打破傳統(tǒng)的有限課堂的時空觀念,立足課堂并超越課堂進行學習。通過上述對醫(yī)學倫理學教學目標的介紹可以看出,與醫(yī)學專業(yè)課相比,醫(yī)學倫理學的教學目標更多的是培養(yǎng)醫(yī)學生理念、素質、價值觀、情感等更為柔性的素質,這些素質的提升需要的不僅是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的傳授,更需要的是循序漸進、潤物無聲般的人文氛圍的熏陶。如果只是局限在一個學期固定的教學時數(shù)中,遠遠達不到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安排上,不能只以課堂為醫(yī)學生唯一接受醫(yī)學倫理素養(yǎng)培育的基地,而應當貫穿于醫(yī)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筆者認為可分三個階段進行:(1)醫(yī)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以講座形式進行啟蒙教育,內容主要為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國醫(yī)學生誓詞、對生命的敬畏、對生與死意義的求索等思想教育,以端正學醫(yī)的動機和學習目的;(2)醫(yī)學生進入臨床學習階段:開展理論教育及實踐教育,即多種教學方法并用進行醫(yī)學倫理學的醫(yī)德、臨床決策能力、生命高新技術應用出現(xiàn)的倫理問題等內容的教育,并進行專題討論;(3)醫(yī)學生進入臨床見實習階段:加強實踐教育,以床邊教學、案例分析、調查討論等形式,提升醫(yī)學生的臨床決策能力,使醫(yī)學倫理學的理論、規(guī)范在學生動手親身實踐過程中內化為其生命過程的一部分。
1.3大教法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大教法觀是打破固定的教學模式,改變課堂的程式結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鼓勵教師個性化教學。按照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內因(自我教育、內心陶冶)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外部約束)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外部教育和約束歸根到底要通過學生自我教育才能產生教育意義。道德準則只有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醫(yī)學倫理學教學要運用一切能提升醫(yī)學倫理學理論與實踐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如CBL教學法、PBL教學法、敘事教學法、故事引入法、模擬講座法、專題論辯法等,減少說教式的灌輸,以增強學生對醫(yī)學倫理學課程的興趣,從而促使醫(yī)學生在社會交往與實踐中進行自我倫理教育;實踐教學方面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進大課堂,創(chuàng)設更多接觸患者及醫(yī)療工作的機會,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開展各類專項調查。調查可以是座談式、訪問式、問卷式等,讓學生深入到醫(yī)療實踐中去,與醫(yī)務人員、患者和社會人群直接打交道,根據(jù)調查目的搜集第一手資料,掌握實際情況。目前國家級、省級、校級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創(chuàng)新及科研的課題中。醫(yī)學倫理學方面的選題可以共同討論,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鼓勵學生分組調研,將調研結果匯總整理并分析,寫出調研報告,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并了解到醫(yī)療領域的問題所在。我校思政部每學期組織1~2次實踐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基地選擇一般會傾向于紅色革命基地、基層醫(yī)療、基層教育等。醫(yī)學倫理學的教學實踐也可以借助這個平臺,使學生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此外,還可以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義務支醫(yī)活動等,使學生通過親身感觸,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運用醫(yī)學倫理學的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以提升其社會實踐能力,使醫(yī)學倫理學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
2小結
本文,就將以此為視角,分以下四個方面對《論語》進行挖掘。
一、什么人教
1.身正,而后正人。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讓筆者感觸很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篇》)。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當你立下一個制度時,你萬不能成為這個制度的最大破壞者。讓學生不許亂扔雜物,自己隨手丟煙頭;讓學生不許玩網絡游戲,自己在辦公室上網玩得不亦樂乎,如此就失去了教育的全部前提與效益。
“身正,而后正人”。這應成為教育工作者們時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話。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作為一名老師,孔子是這樣要求自己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述而篇》)這簡單的十二個字,便是一個學習型與奉獻型教師的全部體現(xiàn)。而這里的先“學”后“誨”,也正顯示出孔子那種一絲不茍,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高尚人格。
3.虛心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一生杜絕了四種缺點:毋意、毋心、毋固、毋我。即為:不憑空猜測、不武斷、不拘泥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妒龆酚浭鲞^這么一件事情:“子與人歌而善,必使人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孔子與別人一道唱歌,如果別人唱得好,就一定虛心請教他,讓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著他唱和。這里不難看出,孔子善于發(fā)掘他人之長,后必學他人之長,直至補己之短。如今的時代正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很快。有好多東西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去學習摸索,和學生一塊探究,最終教學相長。而此時,我們一定要具備一顆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品質,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傳播錯誤的知識最終只會失去學生對老師的信任。
4.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教師的角色姿態(tài)是教育界一直討論不停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論語》在幾千年前就告訴了我們。通讀《論語》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并不是一個整天板著臉告訴你這不行那不行的老頭子,他是一個理想的熱烈追求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也是一個笑語晏晏的老者,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他感傷于“逝者如斯夫”的時光,可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從不退縮,即便身處逆境困于陳蔡之間,還不時也和學生開開玩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我們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沿著曠野行走,是不是我們的道義不行了?)他也直接表達過對社會的不滿,對黑暗政治的失望:“鳳鳥不至,河不出圖?!?/p>
此外,作為一名老師,孔子相當性情。他毫不掩飾對某個學生的喜愛。季康子問他誰最好學,孔子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矣,今也則無?!鳖伝厮?,孔子大哭:“天喪予!”他很直接很嚴厲地批評不思進取的學生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公共場合,孔子彬彬有禮,可燕居在家時,他卻是“寢不尺,居不容”,并且“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輕松和悅的樣子)。他有著圣人一樣的智慧與品質,也有著常人一樣的好惡。
教師,并不需要裝深沉,也不需要扎于學生堆里不分你我。像孔子那樣的為師風范,正是我們現(xiàn)今教育者們應當努力奮進的目標。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5.心存“浮云之志”。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述而篇》)教師的職業(yè),必須是一個坐得了冷板凳,受得了寂寞的人才能干好的職業(yè)。帶著一顆功利心去從事它,你的一生都不會收獲事業(yè)的快樂。甚至一生都會活在矛盾之中。所以當時光飛逝,從事其他職業(yè)的朋友同學物質生活已和你形成鮮明的對比時,我們一定要堅守住那份執(zhí)著與淡泊,堅守住那份“浮云之志”。我們的財富,在那一頁頁厚重的文字上,在整個社會中,在自己那淡定的心里。
二、教什么人
《論語》中好學生的特質有三:一、不貳過。二、止于至善。三、舉一反三。
顏回是孔子最好的學生,可在孔子的眼中理想學生是什么樣呢?孔子在《雍也篇》中給了六個字:不遷怒,不貳過。人無完人,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確實是一種了不得的境界修養(yǎng)。簡單的六個字,卻是人格的至善。
好學生顏回對學習有這樣一番感慨:“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庇纱丝矗兄居趯W習的人總是有一顆堅定的、務實的、止于至善的探索之心。
此外,《論語》中多次強調學生要學會遷移,要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比如在《學而篇》中就有這樣一段對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渌怪^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笨鬃诱J為,子貢學《詩》的前提,便是舉一反三。類似的思想,在《論語》中有多次表達。如《述而篇》中孔子有言:“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庇钟校骸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笨鬃诱J為,告訴學生一角而他不能推知其他三個角,就不要再教他了,可見知識遷移的重要性。
以上幾點,時至今日,對我們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都起到一個指向性的作用。如果我們的學生都能自覺地以此作為自己的人格奮斗目標,那么當代教育就實現(xiàn)了它的全部價值。
三、教什么
對這一點,《論語》以一言蔽之,即:文、行、忠、信。文,指文化;行,行為規(guī)范;忠信,即為誠信。這幾點與現(xiàn)今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是基本吻合的。這里蘊涵的道理,說得更直白些,就像著名特級教師王棟生講的那樣:“給學生一張大學門票的同時,給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種子?!?/p>
四、怎么教
在教學方法上,《論語》中反復強調的一點,就是“因材施教”??鬃佑幸痪渲晾砻裕骸爸腥艘陨?,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保ā队阂财罚┧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顏回上課的時候表現(xiàn)很不活躍,從不說話也不提問題,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如愚”。筆者認為假如我們的學生都像這樣的話,像啟發(fā)式教學或探究式教學都是無法實施的。而孔子檢測其學力的方法便是在課后設置一些問題或情景去考察顏回,之后才發(fā)現(xiàn)顏回“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所以一個學生課堂活躍與否并不能說明其教學效益的高低,能否遷移靈活運用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魯莽的子路,上課從來就喜歡搶嘴,甚至插嘴。但效益是最低的,對待這樣的學生,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很率性直接的?!妒龆酚羞@樣一個例子: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庇纱丝梢姡鬃訉Υ褡勇吩子柽@樣的學生批評是很嚴厲直接的。然而卻有中庸之效。
此外,像公西華,為人謙虛謹慎,少言寡語,孔子發(fā)現(xiàn)這一點,常在課堂主動提問他。
而對待曾點這樣彬彬有禮的學生,孔子對他的教育便顯現(xiàn)出十分的寬松與信任。比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和學生一起討論關于以禮治國的政治理想。之前幾個人都是想通過入仕來實現(xiàn)抱負,而曾點所述則與主題大相徑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北磉_了自己不愿做官而要過悠然生活的政治理想。其描繪的風清秀美的郊游場景,更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圖畫。這個脫離主題的答案放于今日的課堂肯定會有同學笑出聲來,可孔子卻很直接肯定他說:“吾與點也!”像曾點這樣知行合一的學生,多給他一點空間,則更有利于他的拓展。
教學有法無定法,孔子深信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教學手法單一化,無法適應個性迥異的學生。在教學中去了解學生個性,又通過對學生個性的了解反作用于教學,如此,教學工作必將在良性循環(huán)下處于“彬彬然”。
《論語》,作為一部中華民族的瑰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這一些,本文充其量只能作為一個指向。筆者堅信其中的奧秘,將隨著教學工作的深化,而被進一步挖掘。
近年來,雖然小學德育教學已經受到相關部門以及人員重視,但是德育教學工作仍然不夠明顯,有待提升,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負面影響、消極現(xiàn)象嚴重。從兒童入學以來,各個科目的老師都在講:“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雖然講了很多學習道理,但是效果并不太明顯。從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來看:主要是社會各種負面影響給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學校、課堂開設的各種思想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活動唄社會丑惡現(xiàn)象以及不良風氣影響。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在未成年學生中以英雄、偉人為偶像的只有20%左右,但是崇拜大款、影星、歌星的學生人數(shù)遠不止于34%,很多學生受社會生活以及家庭環(huán)境影響,貪圖享樂,一味追求高消費,進而出現(xiàn)盲目攀比的現(xiàn)象。很多學生一味要求別人對自己負責,卻不懂得感恩,對社會、生活、家庭以及特任負有對應的責任,從而缺乏寬容心與理解心。一旦遇到挫折,不僅不積極想方設法應對,反而出現(xiàn)慌亂沮喪的局面,甚至還有等待家庭、他人幫助的現(xiàn)象,這種一味逃避、依賴的心理,不僅不利于學生成長,還會對他人乃至于社會產生影響。
(二)德育教學缺乏時效性。從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對于智育的評估工作比較完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施過程與步驟比較嚴格、規(guī)范,并且學生學習成績直接和老師業(yè)績考核、獎金、職稱評聘等相關利益掛鉤。與之相反的是,在德育方面的工作,不管是在考評機制,還是在考評制度、條件上都缺乏標準的量化體系與操作性。甚至一些學校,還沒有將德育教學體現(xiàn)和業(yè)績作為評估老師業(yè)績的指標。部分學校在編制德育實施規(guī)劃與方案時,沒有遵循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與德育教育工作,從而忽視了學生差距、年級差異,在教學內容與目標上大致一樣,不僅脫離了教學實際,同時也沒有根據(jù)學生年齡、心理特征開展德育工作,從而直接影響了德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操作性與針對性。部分學校由于沒有根據(jù)教學要求,將德育靈活的融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從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教書、管理、服務育人的德育網絡。另外,部分學校在德育教學方法上,以傳統(tǒng)說教的形式呈現(xiàn),不僅不能創(chuàng)新,也影響了新形勢下德育教學工作。
二、改進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措施
(一)強化基礎德育作用。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思想品德作為德育教學的重要途徑,不僅具有基礎德育的作用,同時也是小學德育教學的主要活動范圍。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是為了讓學生初步養(yǎng)成關心集體與他人以及城市節(jié)儉、勤勞勇敢、踏實負責的思想品德與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的習慣,從而初步具有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它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通過傳統(tǒng)的道德標準、觀念,面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不同的道德觀念、觀點、規(guī)范就像種子一樣進入學生大腦,促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
(二)積極探尋各教學中的德育作用。在小學教學中,將德育與智育有機結合,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德育實踐力度。因此,在現(xiàn)代小學德育教學中,應該根據(jù)教學要求,將德育功能有機滲透到各個學科中,讓學生在理解社會、感悟生命,對自然進行認知的過程中,接受文化與思想品質熏陶,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良好的價值觀與情感態(tài)度。同時,老師在和學生的日常交流中,必須根據(jù)學生思想品德,進行隨機教育,從自身待人處事、舉止言談以及儀表態(tài)度中,展現(xiàn)表率與模范作用。
(三)努力開展各種德育實踐活動。為了進一步鞏固知識,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體驗、學習多種知識,還能從感受與實踐中規(guī)范自己。在這過程中,重要節(jié)日活動、主題班會以及各種文藝活動都為德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實踐平臺,同時也是學生將道德標準付諸實踐的方法。在這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jù)活動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觀察以及處理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道德話題,促發(fā)學生感悟與體驗,從而讓學生道德認知、體驗與情感更加規(guī)范、有效。
三、結束語
教育方式上:以身作則,講究規(guī)范,以德化人
顏之推的家庭教育理論比較全面、系統(tǒng)。他不僅強調對幼兒的教育務須抓住時機,還強調在教育方式上應當以身作則、講究規(guī)范、以德化人。顏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p>
就是說,人在成長時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善于模仿他人行為。作為家庭教育中擔當“教師”職責的父母,如果不嚴于自律,不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則難以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難以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因此,根據(jù)顏之推的觀點,作為家庭中的長輩應該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要以身作則,懂得“身教重于言傳”的道理。講究規(guī)范也是顏之推家庭教育理論的重要內容,他認為兒童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因此,必須教他們學習規(guī)范的語言,掌握標準的語音。顏之推十分重視幼兒時期的語音、語用、語法、語義等方面的規(guī)范學習,他還強調對幼兒進行規(guī)范性語言的教育將直接影響兒童將來的學習,而且在幼兒的語言發(fā)展中父母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顏之推對幼兒語言規(guī)范學習的相關研究成果在今天的兒童學習中同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比如,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孩子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普通話訓練,以致成年后難以矯正其不規(guī)范的發(fā)音和語詞運用。這就啟示我們,作為父母在家不僅應該懂得規(guī)范語言的學習對幼兒的成長的重要性,還更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個規(guī)范文明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此外,在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問題上,顏之推主張“以德化人”,即以儒家孝悌為中心的倫理道德教化兒童。顏之推以“教婦初來,教之嬰孩”為例來表明要把子女教育成有封建思想道德的人,就必須以道德教化之。但顏之推一再強調在兒童的品德塑造方面最重要的不是長篇說教,而是有效的長者示范。也就是說在教化子女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與行,為子女做出良好的表率。通過這種長者示范,使子女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教育策略上:嚴慈相濟、愛教結合、環(huán)境熏陶
前已述及,顏之推主張在具體的教育方式上采取的是以身作則、講究規(guī)范和以德化人。然而,在中觀策略上則主張嚴慈相濟、愛教結合和環(huán)境熏陶。顏之推在面對子女教育上,特別注重把勤于督導與慈愛結合起來,他認為“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也就是說,嚴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子女成材。顏之推進一步認為,幼兒無知無識,他們通常是根據(jù)父母的呵責與贊許而決定其行為是可行還是不可行。此時,如果父母放任自流,任其發(fā)展,那么孩子容易形成傲慢、自大;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嚴加呵責則容易喪失孩子的主見和自我行為能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當注意到其行為對孩子的導向作用,分清愛與嚴的關系,否則會導致兩個極端:一是父母對子女的過度關心、過分溺愛,養(yǎng)成孩子常以自我中心行事,而不顧及他人感受;二是導致過度專制,由于父母過度嚴厲的教育方式令孩子自感沒有自由。
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時一定要注意嚴慈相濟,融愛于教育中,在教育中傳遞愛。當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持一致的教育觀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否則不僅不能使孩子產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反而會相互消減教育的影響,使孩子無所適從、不知所向。除此之外,顏之推在教育孩子的策略上,還強調環(huán)境熏陶的重要性,認為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極大。他指出,“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比嗽谀晟俚臅r候,心神還沒有定,與關系較好的人在一起,熏陶漸染,潛移默化,其言笑舉止,雖然無心學習,卻自然相像,何況是有意學習的那些較為明顯的操行藝能呢?由于處于幼年時期的兒童,其心無雜念,容易受到身邊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與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耳聞目染,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反之,自己也染上惡習,甚至走上邪路,這就是“必慎交游”的道理。
教育內容上:自立自強、虛心務實、立志向上
顏之推的家庭教育具有明確的教育內容,其主要集中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立自強、虛心務實、立志向上。在培養(yǎng)幼兒自立自強方面,顏之推指出“父兄不可常依,鄉(xiāng)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因此,他警戒子孫不能成為“上車不落則著作,體內何如則秘書”式的社會寄生蟲,而應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激起了我們對當今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反思。當前,由于一個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以致于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有過度保護以及寵愛、溺愛等成分,這不利于孩子將來獨立面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與問題。除了要培養(yǎng)子女的獨立自強之外,顏之推還強調養(yǎng)成孩子虛心務實的好習慣。他指出“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塑教育 契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217-01
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對小學生進行自塑教育是成才的有效的途徑,對學生的終生都具有很大影響。小學語文這門課程的最顯著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統(tǒng)一,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四大方面:聽,說,讀,寫的訓練,又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與人文素養(yǎng)相關的學生人格的塑造與教育、情感的培養(yǎng)與教育、審美的滲透與教育等。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都知道:兒童文學的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的構成部分,是小學生成長過程的非常重要的精神食量,小學生通過對兒童文學的閱讀,學生可以從中尋找到自我,確立正確的自我,是提高小學生自塑能力的必由通道。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詮釋自塑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的契合。
1 自塑教育促進小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動力
小學語文的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持久的發(fā)展的過程,當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懂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核心是:今天的語文教學是為了明天的學生的更好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夠只側重對學生的“今天”教學,更要呵護學生的明天發(fā)展的條件和動力。其實也就是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的語文教學目標:學生明天的自塑能力水平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的自塑教育有五個方面:(1)讓學生具有高昂的學習熱情;(2)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3)發(fā)展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能力;(4)讓學生成為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主動者;(5)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得到自我教育的滿足感。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漸漸產生,學生通過自我參與,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體驗,這種體驗能讓學生得到正向的積極的自我發(fā)展的心理強化,學生就會得到語文學習與自塑發(fā)展的溫床,教學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自塑力量是很小強度的。而學生的主動性建構學習的力量是強大的,它是學生得以自然、健康,正向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與學生的健康的人格結構才是真正對學生的未來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2 自塑教育喚醒了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參與意識
2.1兒童的語文課堂參與是小學自塑教育的基礎與出發(fā)點
教育活動是一種對人的心智進行開發(fā)的有益活動,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過程中時,才能實現(xiàn)學生的有意義的學習。當然對學生進行自塑教育也是如此。自塑教育的實質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所謂的“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教育”。新課程改革目標中要求教育者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體驗性,這個教學特點提倡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切實關注重小學生語文知識的主動建構,還要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對話與交流。所以小學語文的自塑教育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能稱其為 “自塑”。因為它否定了學生的能動參與作用,壓制了學生主體的自主學習性與自主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使語文自塑教育失去了發(fā)展的根本源泉。
2.2小學語文的自塑教育能夠喚醒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的主動參與意識
小學語文的自塑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明白進行語文自塑教育的主要職責所在,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反思自我,還要幫助小學生明晰這堂課自己要學習獲得什么知識和獲得什么技能;耐心幫助學生設計,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課堂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氛圍,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己學習過程的潛在的需要;還要幫助學生科學合理的評價,建構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語文進行評價的內在化。在小學語文一線教學中,這種自塑教育理念下,學生們的學習探究的需要得到加強,積極追求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欲望漸增,獲得外界認可和被欣賞的需要水平也在提高,學生責任承擔的需要在自塑教育中能夠切實得到滿足;以及對學生以往的語文學習的經驗得到激活、提高,語文知識的建構、學習和運用知識,認知與語文學習的策略科學改進,自信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實現(xiàn)。
3 小學語文教育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自塑個性
3.1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課程觀,強調培養(yǎng)兒童的自塑個性
新課程小學語文課程明確:“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的小學語文課程教育教學觀,促進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被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已成為新小學語文課程的根本的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改革下,要求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個體意識、情緒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等內在因素所起的巨大作用。這也是小學語文課程較為顯著的個性化特質。比如:在教學實踐中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的道德品質,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積極引導小學生逐步形成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毙滦W語文課程觀念的實質是對促進小學生自我個性的尊重,也是對作為“發(fā)展中的人”的有益塑造。
3.2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能夠促進小學生自塑能力的培養(yǎng)
新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理念明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構成教學的主體,二者之間應該是民主的“交往”與“對話”的關系。何謂“交往”,即“認為教學要建立在師生親密友好交往之上的一種教學主張”。有教學實踐經驗的老師大都認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是存在多元的、綜合的平等交流,只有建立這種平等、持久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不乏味,變得快樂。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教師既肩負著“傳遞知識”的使命,還肩負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供學生能夠自由地,以自己的愛好探索知識和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潛能有足夠的信心,其次教師還要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的空間,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與學生進行教學交往與對話。讓學生的精神生命得到自由的呼吸與滋長。
參考文獻:
[1]李曉文.學生自我發(fā)展之心理學探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 論語;學術研究;評析
誠如撰者在《導論》中所言,《論語》所呈展的文化張力,不僅是儒學所致,而且表現(xiàn)為原書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鏈條上的重要位置――《論語》亦是感性而具體的:其寫人、記言、敘事、情意、韻感、潤飾,等等,一方面因其殊異于同時代其它諸子作品而自成特色;另一方面又因其文本典范意義和歷史遺響,連同其史學意識、文學觀念、藝術精神等,足以形成某種表達效應、批評效應、主體效應以及文化效應。而通讀《文學研究》,全書洋洋灑灑,灼灼其見,一則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二則給人以學術啟迪之思。
首先,學術選題是蹈常襲故、步人后塵,還是獨樹一幟、另辟蹊徑?這是一個創(chuàng)新與否的現(xiàn)實命題。對于大多數(shù)學者而言,沿著前人的足跡,在通衢大道上負軛前行,實為首選。少數(shù)研究者卻不走尋常之路,在莽莽原野中且行且歌。前者雖有跡可循,卻不免拾人牙慧。后者雖身處險境,卻體驗著輾轉尋寶的驚喜和樂趣。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話雖如此,《論語》并不是周秦文學的最佳代表,原書的哲學價值大大超過了文學價值,如此對之進行文學研究,勢必面臨著高投入而低產出的危險。這需要非同尋常的勇氣。然而,撰者不拘時俗,不畏艱辛,著實在荊榛阡陌上運斤成風,在天地茫然中闖出了一條光明之路。
此著遂以創(chuàng)新的因素良多,除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之外,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是針對《論語》文學的源。正如撰者所論,同處語錄體散文發(fā)展階段,《論語》因為編纂結集、儒者傳道、讀者接受等諸種機制,最終孕育出了《老子》難以媲美的文學特性,又因其位處哲學本位時代的初期,如此造就了儒家哲學光環(huán)之下的文學境界。這里,文學源引導著后文對《論語》文學成就的闡述,不失為全書文學研究的根基。換句話說,源論決定著文學價值論。這里,“一以貫之”既是孔子哲學建構的歸納法,同時又不失為撰者學術演繹的方式。
其次,學術研究是從宏觀去鳥瞰,還是從微觀去透析?這是一個方法論上的重要命題,學者各有體會。在沒有足夠經驗的情況下,宏觀鳥瞰者高屋建瓴,卻容易流于空乏浮夸、隔靴搔癢,難以落到實處;微觀透析者研幾探賾,卻容易導致囿于一隅、坐井觀天,鉆進去而跳不出來。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是基于宏觀視閾的微觀詮釋。本書撰者在層層撥開《論語》文學性及其生成機制之時,正是實現(xiàn)了宏觀鳥瞰與微觀透析的完美結合。正因為如此,原書以小題目來做大文章,力圖避免浮薄瑣屑,細節(jié)之中足以彰顯氣派,抑又新意疊出。
更為確切地講,在開始闡釋文學價值之前,撰者對介于史學本位時代與文學本位時代之間的《論語》進行合乎學理的文化定位,抑又對前賢相關研究成果爬羅剔抉,然后構設出文藝思想、人物形象、表達藝術等三種主要內容,并讓每一種內容消融于哲學境界和仁學體系之中。在宏觀指引下,撰者從語言、審美、詩教、樂教等四個方面來演繹文藝思想,從夫子、隱者、弟子、他者等四個方面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從語體、敘事、情愫、韻感、潤飾等五個方面來展示表達藝術,其例證鮮明突出,其解說具體而微,最終成就了《論語》文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再次,學術語言是質木無文,是文采斐然,還是文質兼具?這是一個表達方式的命題。因為乾嘉樸學風尚的影響,老一輩學人習慣于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力求說清問題輒止,罕見引申抑或敷衍,語言樸實至極。緣于西方文論話語的浸潤,青年評論家則以先鋒自居,學術論證曲折有致,言辭美艷且常有驚人之語,風格亦足令賞心悅目。我以為,文質兼具才是最佳的學術語言,二者偏廢均不可取。而此書條紋縷析,秩序儼然,詳慎老成、慢條斯理的冷靜陳述,讓閱者信服無疑。全書樂于在古人基礎上陳述己意,又講究用辭造語,注重邏輯關聯(lián),最終流暢如水、彬彬成文,給人難以磨滅的閱讀印象,稱之為享受亦殆不為過。
這種學術眼力,類似于針對《詩經》之外的周詩以及古歌進行系統(tǒng)研究。因為《詩經》顯赫地位所致,《詩經》之外的周代歌謠以及大量古歌,非常容易被學者忽視,實則有力參與了上古詩歌的文學生成,其學術意義類似于《論語》文學研究,值得我們一探究竟。當然,基于宏觀視閾的微觀詮釋,文質兼具的表達方式,同樣不失為上述研究主題的有效輔助。這種學術實踐,素來與文學淵源的考究直接關聯(lián)。由此亦可旁證:時代越早的文獻,其中蘊藏的學術能量更為豐贍,對周秦典籍進行專書研讀,抑或在吉光片羽之中搜尋文化脈絡,必將大有可為。
要之,《文學研究》正是近年來不容漠視的關于周秦散文研究的優(yōu)秀之作。面對這樣的一部學術著作,讓人不免感嘆后生可畏。
參考文獻:
1蒙學教育思想中的精髓
1.1重視道德的養(yǎng)成中國古代蒙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道德教育,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蒙養(yǎng)之始,以德育為先?!痹诮邮芟到y(tǒng)教育之前兒童對許多事物都處于探索發(fā)現(xiàn)的狀態(tài),啟蒙教育是奠基階段,根基牢固與否直接影響兒童今后的成長,所以古人十分重視道德教育,在教予兒童知識之前,先對其進行道德教育。蒙學教材中滲透著眾多的德育思想,如《三字經》中就包含了“仁、義、誠、敬、孝”的思想,通過學習這些教材培養(yǎng)兒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從而幫助他們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中保持積極向善的本心。
1.2注重朗讀與背誦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人主張多讀書,注重讀者的自我體驗。古代蒙學教育也是如此,主張兒童多讀書。與現(xiàn)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重課文分析的教學方法略有不同,蒙學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朗讀與背誦。蒙學教材選文對仗工整、注重押韻、富有節(jié)奏感,適合兒童的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夫子不但要求學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還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從而培養(yǎng)童蒙的語感以及自學能力。音樂性較強的蒙學教材利于兒童的背誦。如:《三字經》、《弟子規(guī)》都是整齊劃一的三字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背誦。相較于深入分析課文,夫子更加注重童蒙的自我閱讀體驗,往往在對課文進行簡單的講解后,留出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朗讀與背誦,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參悟課文的內涵。
1.3注重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魯迅認為:“教育是要立人?!绷⑷说氖戮鶡o小事,萬丈高樓平地起,對童蒙的教育就應從點滴做起,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家洛克認為:“習慣一旦養(yǎng)成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發(fā)生作用了。”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長久積累而成的。一旦養(yǎng)成就會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影響著兒童的成長。好的習慣能夠促進兒童的成長,是兒童取之不盡的財富,所以古代教育家十分注重童蒙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如:朱熹在《童蒙須知》中就分別從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文、雜細事宜這五個部分對童蒙的生活起居,言談舉止等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從生活細節(jié)著手,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
1.4內容豐富的蒙學教材對于兒童來說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有著許多未知的事物等待他們去發(fā)現(xiàn)探索,古代蒙學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多個方面向兒童展示著大千世界,擴展童蒙見識,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除此之外,依照兒童的年齡特征,童蒙教材還引入大量貼近生活的故事,對兒童進行人文思想的熏陶。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五子登科”這些故事讓童蒙在寓教于樂中學有所得。
2蒙學教育對現(xiàn)今小學語文教育的啟示
歷史的車轍不斷向前,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回顧過去,吸取蒙學教育的養(yǎng)分能夠更好地滋養(yǎng)小學語文教育的根基。在課程改革不斷前進的浪潮中,各種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層出不窮,紛繁復雜,也給教師帶來怎樣才能教好語文的困惑,對于這個問題,崔巒先生曾說:“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痹鯓雍唵味衷鷮嵉慕陶Z文呢?我想我們可以從蒙學教育精髓中得到一些啟示。
2.1注重讀與寫的訓練何為語文?葉圣陶先生就曾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言。文本于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倍Z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yǎng)新生一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行之有效的辦法當為基本功訓練,朗讀與書寫就是語文基本功中必不可少的兩項。通過朗讀能較快的將學生引入教材選文特定的語境中,在這個語境中去積累字詞、感受語言、培養(yǎng)語感。特級名師于永正認為:“沒有朗讀或朗讀不到位的課堂是冷冰冰的課堂,是沒有味道的課堂,是沒有靈性的課堂。要把孩子教聰明,就得好好朗讀,朗讀得活靈活現(xiàn),有聲有色,聲情并茂?!崩首x是語文課堂的靈魂。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具體的課文以及教學目標來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如:科技性較強的選文,應注重學生閱讀思維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此類文章的方法。注重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切忌讓自己的閱讀體驗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而對于人文性較強的選文,則應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對于理解力不足的小學生來說,對于課文中的人文精神、用字藝術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礙,教師過多的分析會讓他們感到云里霧里,蒙頭轉向。這樣的教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所以對于此類文章應提倡學生多讀,教師進行范讀,通過教師的范讀指導學生的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模仿教師的范讀還能揣摩教師的朗讀技巧,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除了提倡朗讀教學外,還應要求學生背誦。背誦是學習語文不得不下的苦功夫,教材中不乏優(yōu)秀的選文,這些優(yōu)秀的選文無論在語言還是內容上都是經得起推敲的。對于這樣的選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背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能幫助學生將優(yōu)秀的語言文字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小學是兒童發(fā)展的關鍵期,小學語文教育除了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外,還應該注重書寫訓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腦使用的普及,下筆寫字的機會逐漸減少,人們的書寫水平也有所下降,有時還會出現(xiàn)提筆忘字的情況。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音形義結合于一身,有著它獨特的魅力。能正確工整的書寫祖國文字是語文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小學教師應遵循書寫規(guī)律,選擇科學的訓練方法,對小學生進行書寫訓練,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2培養(yǎng)小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蓖ㄟ^大量的閱讀,能增長見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古代蒙學教育主張童蒙多讀書,通過閱讀擴展自己的視野。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是語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有益的書籍凝聚著作者的智慧,作者對語言文字的把握,思索問題的方式都值得學生學習,學好語文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教師與其讓學生在題海中把握語言的運用技巧,不如抽出部分時間,讓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書籍,在語言實踐中去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雖然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但是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仍然重要。廣泛的閱讀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在達到一定的閱讀量后,兒童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這樣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就能在愉悅的心情下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體情況,推薦他們閱讀優(yōu)秀的書籍,在需要的情況下予以指導。長期堅持下去,學生有望養(yǎng)成良好閱讀的習慣,這個習慣能讓他終生受益。
2.3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發(fā)展多元教材教材的內容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兒童,雖然兒童的注意品質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不斷的發(fā)展,但是注意的穩(wěn)定性不好。課堂上除了需要教師時常關注學生的注意力外,教材的選文也很重要。過于艱深枯燥的內容不易引起兒童的注意,相比貼近生活、富有趣味性的選文更易引起兒童的興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啟蒙階段的教育要注意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興趣,布盧姆認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苯滩倪x文與學生的學習動力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