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理概念教學范文

時間:2022-05-19 15:58:38

序論:在您撰寫物理概念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物理概念教學

第1篇

關鍵詞: 前概念 物理概念 自由落體運動 高中物理教學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重視和加強概念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理解正確、掌握深刻、運用靈活的物理概念,是貫徹物理教學大綱、強化素質教育、改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學生在學習之前或多或少對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或規(guī)律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經(jīng)驗,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像這種學生在沒有接受正式的物理學教育以前,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和思考對各種物理現(xiàn)象與物理過程的理解和認識叫前概念。學生的前概念對物理教學影響極大,有的物理概念即使教師講過好多遍,學生仍弄不清楚,就是因為學生的前概念對他們來說根深蒂固。要糾正學生的前概念,教師不僅要花大力氣還要肯動腦筋。

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前物理概念教學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師傳授抽象的事物、定義和現(xiàn)象及其解釋,學生很少進行實踐探索和研究。教師往往認為學生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水平?jīng)]什么區(qū)別,想讓學生立刻明白那些經(jīng)過幾個世紀才總結出來的,并且教師自己經(jīng)過多年才領會很深的概念。教師習慣把精力集中在孤立的事實、公式、定義、運算上,而沒有集中在分析、解釋、探索其含義和科學依據(jù)上。形成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就是講”、“學就是聽”、“能通過大量的選擇測試就證明已經(jīng)理解”。然而學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識并非如此簡單。前概念是學生內隱的思維結果,是潛移默化形成的。因此,它以潛在的形式存在,平時并不表現(xiàn)出來,其表現(xiàn)帶有隱蔽性。同時前概念還有一種思維慣性,學生自己也很難發(fā)現(xiàn)。而教師在講授科學的物理概念時,學生很快就會聯(lián)想到他們頭腦中的前概念,當學生解釋物理問題時,前概念就會立即表現(xiàn)出來。

當前概念與物理課程內容有微妙差別時就成了思維結構轉變的極大阻力。成年人解釋一些科學現(xiàn)象時也會表現(xiàn)出一種前概念的質疑方式,因為那些被迫學習的科學知識已經(jīng)忘記好長時間了。我們不應該把前概念看成是一種思維垃圾,而應該把它們作為一種物理含義可被轉化的結構而接受下來。由前概念向物理概念的轉換也需要思維結構的改變。當物理方面的思維準則改變時,“學生會驚異和奇怪”,“必須經(jīng)歷一個思想上的沖突”,“感受到對新事物的阻力”,“當他們在新的思維結構下獲得更多的成功時,他們就會接受它”。因此,教師的指導思想是:把前概念轉換過來,而不是拋棄前概念。不能只是把物理概念強加給學生,這樣物理概念對學生來說毫無意義,學生不理解它們,只是把它們的公式和定義的形式背下來,很容易忘記,物理教學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的只是物理詞匯。在教學中,讓學生基于他們的前概念對現(xiàn)象進行預測,讓學生針對前概念進行爭論,然后產生思維沖突,感覺到有改變思維準則的需要,這時(而不是在先前)把物理概念介紹給學生,這些概念仍有可能不被接受。要讓學生確信,在更大范圍內,物理概念是更有效的,可以先從質的方面,然后從量的方面進行預測。當你介紹概念時,要先從思想上開始,然后再歸納其定義,讓學生把新的概念應用到包含深刻意義的現(xiàn)象中。下面探討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概念教學。

一、提出問題

落體運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提問:以經(jīng)驗來看是否重的物體一定下落得快?

二、教師演示實驗

①先讓一張硬紙片和一張薄紙片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觀察結果: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②把薄紙片揉成紙團再和硬紙片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觀察結果:輕的物體下落得快)

點評1:教師通過演示實驗中的現(xiàn)象,使學生產生疑問,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推測或設想可能的答案。這一環(huán)節(jié)把教學的基點定在拓展學生思維和培養(yǎng)素質上,試著像科學家一樣提出假說,激活了學生思維。

③把一紙片揉團和鐵片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桌面。(讓同學用耳朵聽聲音,結果只有一個聲音,說明輕重不同的物體同時落地。)

點評2:用實驗排除直觀教學中的直覺思維對理性認識的干擾,省時省力,頗具說服力,效果好。

三、糾正非科學的經(jīng)驗和觀念

(1)引問:生活中物體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受什么因素影響?

(2)猜想:影響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氣阻力嗎?

(在不考慮空氣阻力時候,輕重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點評3:學生從實驗中獲得感知,再進行比較、概括,進行思維加工,總結出結論。教師不是對自己做的演示實驗進行自我總結,而是在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基礎上,通過梳理學生認知結果歸納出結論,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教師演示實驗(2)

牛頓管實驗。

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

點評4:學以致用,出奇演示,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理解。

五、得出概念

物體僅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豎直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展示物理現(xiàn)象、物理事實,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大膽讓學生參與教學,用演示實驗排除前概念對接受新知識的干擾,啟發(fā)誘導,過渡自然,層層遞進,讓學生認識到在不受空氣阻力作用下質量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相同的。學生通過實驗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對原有的認識進行重組,形成正確的觀點。

因此,教師只要在教學之前,了解學生原有的概念和思維方式,弄清其與新知識間的相融或相悖之處,就能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找出學生錯誤的或模糊的觀點,以及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關注學生的前概念還有助于教師把教學雙方的對立與學生的看法聯(lián)系起來,深刻了解使學生做出反應的重要性,從而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要教會學生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這有利于學生獲得新知識,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也有積極的作用,符合當前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

參考文獻:

[1]辛卓宇.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幾點看法.試題與研究,2012(27).

第2篇

關鍵詞:物理;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2-0074-02

物理概念是由物理現(xiàn)象、事實中抽象出來的,物理概念的基礎就是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和學說,如果在掌握物理概念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做的不好,那就很難進一步把物理定律以及公式掌握好。相對物理定律來講,物理概念就像是構成物理學大廈的磚瓦基石,而物理定律就是支柱。因此正確地理解物理概念對于學好物理學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了解物理概念是不斷發(fā)展進化的

因為人們理解的物理現(xiàn)象,是在有限空間范圍內的無限發(fā)展和變化,所以針對物理概念整體理解也經(jīng)歷了由淺至深,由簡單到復雜,從外到內的過程。換言之,一個完整概念往往是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不明確的概念。比如,對力的概念的發(fā)展,從亞里士多德時期到牛頓時期超過了兩千年。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物理理論,則是完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研究的,完全拋棄了牛頓物理力的概念?!肮狻钡奈锢砀拍睿瑒t經(jīng)歷了牛頓“量子粒子說”、“惠更斯波理論”、麥克斯韋的“電磁說”、愛因斯坦的“量子說”,直至光的波粒二象性本質特征被發(fā)掘出來,歷時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實際上,任何的一個物理概念的出現(xiàn)與形成,都會經(jīng)歷一個動態(tài)歷史的階段,都有從低到高、從感性到理性的出現(xiàn)、發(fā)展和進化的過程。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來介紹物理概念,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們知道,目前所學、所講的東西并不是死的,將來都是會根據(jù)實際有所發(fā)展的。這樣就把概念的定義講活了。切忌讓學生形成一種僵化的思想,僵化思想是指學生會以為物理概念是絕對不能破壞的,這樣是錯誤的。事實上,物理學永遠是探索中在不斷前進、不斷得到發(fā)展的。講解物理概念的方式是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觀點,結合物理學的概念來解釋物理概念發(fā)展的歷史,這樣既符合認知規(guī)律,又有趣味性,會使學生們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幫助學生淡化與消除物理概念來源的“神秘感”。沒有任何的物理概念、定律可被視為最終真理,人們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的物理知識的范圍只能是一種相對真理。

二、物理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反映在物理現(xiàn)象、物理過程的獨特本質特性,就是物理概念的內涵。概念教學中,必須讓學生理解概念內涵。例如,“密度”的概念,我們必須知道,不同的物質,其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相同的物質,其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肯定的。只有從這兩個方面講,才能讓學生明白:對于某些物質,它們的比值是恒定的,與質量和體積的大小無關。這種比值不變的特性,是一種物質的本質屬性的反映,稱為密度。明白了這一點,學生就不會再說,質量越大的物質,密度越大;體積越大,密度越小了。物理量的內涵,除了把它的本質屬性定性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還要從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來得出它的定義式。最嚴密、最精確、最概括的方法是用數(shù)學公式定義物理量。例如加速度、電阻、電量、電場強度的定義式都是量度公式,而不是決定條件式。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區(qū)分物理量的測量公式和決定條件,結合的文字描述和數(shù)學表達,從質量和數(shù)量兩個方面。理解其內涵的物理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概念的適用范圍,它表明重力、彈性、摩擦力、磁場等這些對象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在概念教學里,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讓學生逐漸的理解。學生學習了物理概念的外延后,也有利于深化和拓展這對一概念的理解。

三、了解概念、其他有關概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很多物理概念的本質既有不同的一面,又有具有聯(lián)系的一面,教學時要注重一定的概念本身,但也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對比不同的概念,找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舉一反三,讓學生能明白這些概念的不同,加強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例如: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磁通量的變化速度,可以模擬一個例子,讓這三個概念進行比較。在勻強的磁場中有一矩形導線框,長1.5m,寬1m,線圈平面垂直磁場方向,磁感應強度為0.06T。線圈磁通量是多少呢?那與磁場平行方向上的線圈,磁通量是多少呢?在這個過程中,磁通量變化是多少呢?如果完成了這個過程,第一次用0.1s,第二次用0.01s,哪次磁通量的變化更快呢?通過這個舉例可讓學生知道任何位置對應磁通的線圈平面、磁通量狀態(tài)。磁通等于磁初末狀態(tài)變化,差異。在磁通量單位時間的變化來表示,即磁通量的變化率。學生把不同物理概念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理解清楚,才能正確地理解概念,防止錯用概念,提高、加強其運用概念的能力。

四、對概念定義中的關鍵“字”、“詞”要咬文嚼字

比如,楞次定律:“感生電流的方向,總要使感生電流的磁場,阻礙引起感生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第一句話指出定律是用來判斷“感生電流方向”的。第二句中的“總是”,其含義是“肯定”。第三句中的“阻礙”,不是“阻止”,當然也不是“產生相反方向的磁通量”,而是“感生電流磁通量減少時,感生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相同,阻礙它減少;感生電流磁通量增加時,感生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相反,阻礙它增加。要注意,“引起感生電流的磁通量是變化的,引起感生電流的磁場總是在阻礙這個變化的”??傊?,對解釋單詞和句子的詞概念的界定,關鍵的“字”、“詞”進行仔細研究,使學生的概念有更加清楚的認識。

五、學會概念的運用

“學以致用”既是教學目的,也是概念教學中的基本要求。學生的物理概念只有能夠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是了解和掌握了概念。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習題,習題可以加強學生對概念本質的掌握。但是要選擇有針對性和典型性的習題,從而達到強化概念的目的。比如:摩擦的概念。摩擦要阻礙物體的運動?我們可以懷疑;靜摩擦力必須在靜態(tài)物體發(fā)生?可以懷疑;摩擦阻力?加速度的概念?可以懷疑;速度變動越大,加速度越大?減小的加速度,減速度?加速度是正的,速度會增加?用這種方法,首先對虛假陳述的物理概念,揭示其概念的內涵,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使用自己掌握的物理概念,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掌握更加精確和深入的概念。

總之,學生掌握概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fā),對每一個概念的深度和廣度都進行深入研究,并較好地完成物理概念的教學,最終要使學生達到會正確科學地運用物理概念分析物理現(xiàn)象、解決物理問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第3篇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實驗不僅僅是為了驗證規(guī)律,培養(yǎng)實驗技能,還要讓學生通過經(jīng)歷實驗的過程,在科學學習上獲取感性體會,同時,使實驗中的分工、協(xié)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得到提高.

我以密度為例來說明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課.

密度的概念是學生今后學習力學知識的基礎,因此從知識的角度看,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是密度的概念及其應用.“比值定義法”是定義物理概論的重要方法,非常重要.許多的物理概念都是用這種方法來定義的,如用路程和時間之比定義 “速度”,用壓力和受力面積之比定義 “壓強”,用電壓和電流之比定義 “電阻”……所以本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圍繞這一重點,組織學生運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并引導學生運用比值的方法定義密度這一概念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密度”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與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這一關系;

(2)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比值的不變性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認識有新的拓展;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與討論中持的正確態(tài)度.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1)通過參與實驗探究,使學生學會用比值的方法定義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論、公式及其應用.

2.難點

通過密度概念的得出,滲透科學思維方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應給學生提供以下機會:

1.獨立觀察思考的機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與分析歸納;

2.操作、嘗試的機會,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四、教學流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生活中識別物質的各種方法,然后在課堂上自由發(fā)言,進行交流.估計學生找到的方法很多,如通過顏色、氣味、硬度等等加以鑒別,從而使學生在新課伊始就產生較高的學習熱情.

2.實驗探究

(1)提出問題

展示四組圖片:金條和銅條,有機玻璃和普通玻璃,銀器和不銹鋼制品,自來水和海水(可以用鹽水代替).向學生提出問題,“有什么方法能幫助你識別這些物質呢”,結合學生的各種回答,引入識別物質的另一種方法——用密度鑒別物質.

(2)猜想與假設

先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思考: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是否相等?再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體積相同的同種物質,質量是否相等?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質量又會怎樣呢、通過這三個問題的層層深入,引出本節(jié)課要問的問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從以上猜想出發(fā),取銅、鐵、鋁三組物體中的一組作為研究對象,各組物體的體積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先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用量筒或刻度尺測出它們的體積,再分別計算每個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讓各小組分別選取不同的研究對象進行實驗,同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證據(jù).一是可以節(jié)省時間,二是可以獲得多種物質的多組數(shù)據(jù),三則可以加強全班學生的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

實驗前,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討論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如分工要明確,要嚴格遵守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讀數(shù)時要認真、細心,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要認真等.

(5)交流與合作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測量結果,啟發(fā)學生發(fā)表見解,對收集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總結、歸納:

①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大小___.

②不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大小___.

在以上歸納的基礎上,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

對實驗探究的全過程展開思考:

①實驗結論與生活經(jīng)驗有沒有沖突?

②你是怎樣把實驗數(shù)據(jù)和結論聯(lián)系在一起的?

③實驗過程中哪些做法影響結論的可靠性?

④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哪些問題有待于進一步解決?

⑤實驗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對以上問題的思考,能夠強化學生對整個探究過程的體驗與認識,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3.反饋練習

(1)閱讀表格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2)STS 練習: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3)探究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4.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應突出對所研究問題的思考過程.

在本節(jié)密度概念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形象化的實驗,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建構概念,教師僅僅是學生概念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

教學后記:本節(jié)密度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模式,程序可以歸納為:設置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感性認識,探究分析——上升理論.

一、設置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

學習情境應該是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程度.實驗的設置符合學生的已有知識、生活經(jīng)驗,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二、感性認識,探究分析

這一過程包括實驗的設計、操作、觀察、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歸納、分析,是本節(jié)的核心內容.

首先,讓學生按照設計進行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接下來,各組學生交流、匯總數(shù)據(jù).然后,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從表格中獲取信息:不同物質的單位體積中所含質量不同,相同物質的單位體積中所含質量相同,這是物質的一種固有特性.

第4篇

物理概念教學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鑰匙。既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園地,又是學生學習科學方法的陣地;既是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渠道;又是學生發(fā)展能力的主要途徑。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物理概念教學,認真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為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奠定扎實的基礎。下面,結合我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上初中物理概念課。

一、重視從實踐中引入概念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引入概念,因為生活實踐留在記憶中的形象容易被學生理解。尤其對于初中學生,從生產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豐富的物理現(xiàn)象是他們認識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物理環(huán)境。如在“杠桿”的學習中,課前布置學生找找生活中的杠桿,觀看它們使用時有什么共同特點,以及感受使用這些杠桿的好處。如在“沸騰”的學習中課前布置學生回家燒開水,并觀察水燒開時的現(xiàn)象。教師利用好這些生活素材布置學生觀察或動手實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操作實驗掌握概念

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物理實驗是學習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純粹的物理概念理論知識枯燥而乏味,觀察和實驗則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直接經(jīng)驗和感性體驗,物理實驗使學生通過自身實踐,對物理現(xiàn)象產生真實體會,而不是用空乏解說代替的“實驗”。教師的語言再精湛再具體,都比不過學生自己親手操作的經(jīng)驗有說服力。實驗是物理的基礎,離開了實驗,學生對物理的概念沒有真正的理解,當然也就容易混淆了。

例如,和學生一起學習“大氣壓”這節(jié)內容時演示的“覆杯實驗”“吞蛋實驗”非常簡單、直觀地說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和學生一起學習“電流磁場”演示了奧斯特的實驗使抽象概念簡單化,使學生很直觀地掌握了電流周圍存在磁場。和學生一起學習“摩擦力”我設計了三組實驗:第一組要求每個學生把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阻礙手運動的力?第二組要求每個學生把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阻礙手運動的力?第三組要求每個學生把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感受有沒有阻礙手運動的力?通過這三組實驗讓同學們很容易的掌握了“滑動摩擦”和“靜摩擦”的概念。特別是對靜摩擦的概念有了很好的掌握,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三、通過類比形成概念

初中生對一些抽象物理概念難以理解,如果采用類比法,把抽象的概念和生活中的事物相類比,有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形成。

例如,像“電流”、“電壓”、“聲波”這些概念難以理解,而且還看不見,但通過教材中“電流”與“水流”,“電壓”與“水壓”,“聲波”與“水波”相類比,化無形于有形,使這些抽象概念在感知上得到認識。像“分子動能”與“物體動能”,“分子勢能”與“物體勢能”,“內能”與“機械能”相類比,化微觀于宏觀,這樣理解概念就容易多了。

四、用比值法定義物理概念

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所謂比值定義法,就是用兩個物理量之“比”來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的方法。用兩個量之比,其比值若能表示一個新的物理內涵,而且它能反映客觀事物新的性質或特征,就形成了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如在“速度”的學習中,通過播放劉翔在奧運會上比賽的視頻,讓同學們總結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1)相同時間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時間。在此基礎上提出如果路程和時間都不同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并舉了一道具體的例題:汽車2小時行駛120千米,飛機3小時飛行了660千米,比較汽車和飛機誰運動的更快?學生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用兩物理量的比值來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總結:把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就定義為速度。初中物理中,涉及到利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還有密度、壓強、功率、比熱容、熱值等等。

五、運用多媒體理解概念

有的物理概念抽象難懂,其實驗對成本、條件、可看性等要求較高,難以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展示,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一些圖片、動畫、視頻和仿真實驗室等,都是輔助物理概念教學的最佳選擇。教師可以將教學中出現(xiàn)的抽象又難以實際操作講解的難點,利用多媒體進行虛擬的展示,同時還可以擴寬學生的視野,讓教學更順利地進行。

例如,在“聲音的傳播”學習中,就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因為聲音雖然是無時無刻存在我們身邊的,但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我們看不到,而且其傳播的原理比較抽象。如果通過空乏的講解,學生對傳播的原理根本理解不了。利用多媒體模擬了敲鼓時鼓面的振動引起了空氣的振動,形成了疏密相間波的虛擬實驗。讓學生充分理解了聲音在空氣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再如,在“電動機”的學習中利用了多媒體模擬電動機工作的動畫,讓同學們很輕松地理解了電動機有關的知識點。

第5篇

關鍵詞:初中物理;多媒體;物理概念教學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物理教師應充分重視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并與時俱進地將多媒體這一教學輔助工具引入到課堂活動中,將物質概念變得更為生動而直觀,從而切實提高概念教學實效;本文采取理論與案例結合方式,從三個角度進行闡述多媒體教學在物理概念教學中的優(yōu)越性和實效性,以饗讀者.

一、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科學構建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一個圖式積累的過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借助多媒體,依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播放相關材料,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其以更大熱情投入到物理概念的學習中去.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實驗,使得學生獲得豐富知覺與感覺圖式,從而盡可能多地了解和物理概念有關的各類矛盾現(xiàn)象.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提問手段喚醒學生記憶,引導他們有針對性地知覺,積極把新的物理感性素材同化到舊的知識體系中去,從而恰當找到記憶的“銜接點”,使得學生精準了解自己要學習的物理概念和什么相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全面分析學生新了解的信息和舊知識之間有無矛盾之處,如果有的話在什么位置出現(xiàn)了什么矛盾.這就有助于學生排除與發(fā)現(xiàn)舊概念的影響,從而為構建新的物理概念做好了準備.比如,在學習蘇科版初中物理中《浮力》這一概念時,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人在死海漂浮的視頻,并提問他們?yōu)槭裁慈嗽谒篮V胁粫鲁?然后再播放實驗:將小木塊、壓扁了的易拉罐放在水槽中后,小木塊漂浮在水面,而壓扁了的易拉罐沉到了水槽底.教師提問是不是只有木塊受到了水的向上作用力,壓扁了的易拉罐沒有受到作用力呢?很多學生回答“是”.有的學生回答水只會對自己密度小的物體產生作用力.教師可先不評價學生的回答,將壓扁的易拉罐恢復原狀后放回水中,當學生看到它也能漂浮起來都感到很吃驚.教師這時可告訴學生:所有物體都會受到液體的浮力,這也是人們在水中搬運重物更輕松的原因.

二、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抓住理解概念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盡可能多地展示出與概念相關的感性材料之后,就要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并逐漸構建出新的物理概念.建立新概念的過程也是將客觀材料主觀化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發(fā)揮自身的教學主導作用,借助課堂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等形式不斷激發(fā)學生努力思考,從而逐漸排除物理現(xiàn)場中的無效因素,挖掘出與概念形成有重大關系的核心因素,從而獲得物理概念的本質屬性,進而構建出新的物理概念,最終實現(xiàn)從感性到理性的質的飛躍.比如,在學習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浮力》概念時,教師就可將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抓住浮力概念的本質,從而使得他們更加深刻理解概念內涵.物理教材中是這樣定義“浮力”的: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但是影響浮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幾組實驗,并要求學生一一記錄實驗中彈簧秤讀數(shù).實驗中體積不同但質量相同的兩個銅塊鐵塊,上端用繩子懸掛在彈簧秤先浸泡在水中,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懸掛鋁塊的彈簧秤讀數(shù)小于鐵塊,在更改鋁塊外形后彈簧秤讀數(shù)不變;再將懸掛在彈簧秤上的鐵塊與鋁塊再次放到油中,彈簧秤讀數(shù)均變大.然后,再為學生播放牙膏管放在水中的實驗:處于正常狀態(tài)的牙膏管漂浮在水面,而將牙膏管揉成一團后再次放進水中后下沉.實驗播放完畢,教師引導學生就幾組實驗現(xiàn)象展開討論,分析影響浮力的各種因素,最終學生在對比中抓住了影響浮力的因素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與液體密度.

三、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精準應用概念

第6篇

1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入概念

物理概念引入則是概念教學的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利用這一過程能讓學生了解為什么引入這一概念,引入它到底有什么作用。當學生了解了相關概念的具體用處,才能將他們探究這一概念的興趣調動起來,才能將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出來。物理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相關的概念教學,創(chuàng)設恰當?shù)奈锢砬榫?,讓學生在分析、探索中知曉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思考如何定義新概念奠定好基礎。例如,在引入“密度”概念時,可以從鑒別生活中的常見物質著手。先出示鐵塊、木塊和橡皮泥,一杯水與一杯酒精,然后再提問:如何有效分辨出這些物質?待學生回答后指出:要想有效分辨出這些物質,可以通過物質具有的一些特性,比如顏色、氣味、硬度等進行分辨。但是有些物質,比如兩條項鏈從外表上看一模一樣,這時候又該怎么分辨出它們呢?有時候鑒于它們的一些特性比較相近,很難用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將其區(qū)別出來,這時候就需要引入新的科學方法進行解決了。這個新方法則是根據(jù)物質的“密度”來鑒別。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究密度的概念,以此來引出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

2對比教學法有利于靈活運用物理概念

學生學習物理概念既要記住概念的定義式與表述內容,也要對其包含的物理內涵進行深入理解與運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聽到有些學生抱怨物理概念多,又難于理解。但是,在概念教學中如果使用對比教學法,能讓學生學會掌握觸類旁通的本領,有利于促使學生靈活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物理概念去理解一些陌生的物理概念。比如,在學習完“速度”這一概念后,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容易記住并理解v=s/t,在學習“功率”這一概念時,就可以借助對比法,讓學生觀察P=W/t與速度的概念公式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學生們通過對比很快發(fā)現(xiàn),從本質上來說,這兩個公式描述的都是在單位時間內,某一個物理量的變化程度。對比教學法的應用,能幫助學生靈活使用簡單易懂的速度概念公式去理解相對抽象復雜的功率公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多媒體形象演示

借助多媒體課件將物理教學中一些不容易解釋的物理概念通過演示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很多學校由于物理實驗器材受到限制,學生不能夠自己操作一些物理實踐,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快捷、方便的多媒體,圖文并茂、聲色俱全地將相關的知識點演示出來,既生動形象,又便于學生理解。例如,在講解“照相機與眼睛”這一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實像與虛像兩個概念,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對眼睛成像模型和相機成像的光線傳播原理進行直觀演示,待多媒體生動形象的演示后,學生也能很快理解虛像、實像的具體含義,也能對凸透鏡的相關原理有一個初步理解與掌握。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概念教學作形象演示,既受到學生們的歡迎與喜愛,又能使得課堂教學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4循序漸進、拾階而上

第7篇

關鍵詞:概念教學 形成過程 優(yōu)化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方式,是物理事實的抽象。它不僅是物理基礎理論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物理規(guī)律和公式的理論基礎。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就是要不斷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礎知識。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概念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物理概念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影響到學生整體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與拓展,可以說學好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關鍵。中學物理教學實踐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學”的內容,下面就物理概念教學的實踐,從物理概念的引入、建立、理解、深化、運用等方面加以闡述。

任何一個物理知識的學習幾乎都遵循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實驗、事例、概念、規(guī)律、題目。傳統(tǒng)的概念教學將獲得知識結論教學作為主要目標,忽視了學生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多的表現(xiàn)為機械記憶,而不是理性分析。物理概念是一類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過程的共同性質和本質特征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對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過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維形式。一方面,物理概念反映著人類對物理世界漫長而艱難的智力活動歷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另一方面,它又使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了事物的本質特征,成為物理思維的基本單位和有力工具。每個物理概念都是人類知識的結晶,銘刻著人類思維發(fā)展的烙印。如果我們在進行物理概念教學的同時,能把濃縮在其中的思維歷程充分還原稀釋,讓學生沿著前人思維活動的足跡去重演知識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從中發(fā)現(xiàn)、體驗、掌握形成概念的方法和學習科學思維的方法,那就等于教給學生一把打開思維寶庫的金鑰匙,從而把物理概念的教學作為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這樣,概念的引入既自然,又生動具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就能較充分的發(fā)揮。

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優(yōu)化物理概念教學的過程,具體有:

1、創(chuàng)設情景法

物理概念來源于感覺、知覺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本質的內在聯(lián)系。創(chuàng)設情景的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物理概念的正確表象。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直觀教學。加強實驗教學:充分利用物理實驗,來創(chuàng)設物理環(huán)境,展現(xiàn)被研究的物理現(xiàn)象,這是物理教學的一大特色。通過讓學生接觸實驗器材、觀摩實驗裝置模型、動手操作等,能積累豐富的直接經(jīng)驗;教師的演示實驗又提供豐富的間接經(jīng)驗,但在關鍵點一定要注意給學生留下實驗過程中的深刻印象,決不能草草走過場,就給出概念和結論。如:自由落體運動、共振、自感等實驗,對把握事物的本質起著決定性作用。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要將現(xiàn)代化的電、氣、聲、光等技術引入到物理概念的教學中來。不僅要發(fā)揮好傳統(tǒng)的投影、圖片、電影、錄像等,而且要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提供的強大信息來展示或模擬有關物理現(xiàn)象或物理過程。重視教學語言藝術: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可以喚起學生對有關經(jīng)驗的回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系;可以將嚴密、干枯的物理概念與一幕幕充滿生機的物理情景聯(lián)系起來。教師還可以通過精心選擇的類比,化抽象為想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原子核式結構與行星模型的合理比較、用“劉翔勇奪110米欄奧運金牌”的實例來引出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同時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2、舊知導新法

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去提出新問題、聯(lián)系新知識,也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樂于知道的興趣,以順利地完成概念的“同化”。復習舊知的實質,仍然是在給學生展示感性材料。當然對新問題的解決,既可以用觀察與實驗的方法,也可以用分析、推理的方法等。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功功率瞬時功率等概念教學。

3、引導發(fā)現(xiàn)法

新課程、新大綱倡導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作為實施這一舉措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探究性教學。探究性教學對建立某些物理概念也十分有用。如:建立電場、電容、洛侖茲力等概念。其特點是針對新的情景或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思維特點和已有體驗,創(chuàng)造設計解決方案,促使學生充分動腦、動眼、動口,通過獨立研究或協(xié)作學習,來自行發(fā)現(xiàn)獲取新知,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

物理概念的鞏固也需講究一定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概念,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三種方法較為有效,這三種方法是分類、歸納、應用。

通過概念的分類,把握它的共性,能夠較好鞏固概念,物理概念按其定義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概念的定義式是個比值,如密度、比熱、燃燒值、電阻等等。一般來說,這類概念是從某個側面反映事物的特性,這類比值的大小是由事物本身的屬性所決定的,而與比式中的各量無關,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比值必然是一個恒量。二是概念的定義式是幾個物量的積,如功、熱量等。對于這些概念應從它所能夠產生的物理效果去認識它的特性。三是還有概念沒有物理公式,如力、熔點、溫度、焦點等。這些概念有的是描述事物特征的,如熔點,有的是從物理效果去認識它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概念的類和屬,進行類比教學。通過歸納組成邏輯性的概念體系,有利于記憶,鞏固概念,概念的學習,是分散在每節(jié)課中,這樣,難免出現(xiàn)彼此脫離、割裂的現(xiàn)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必須抓好概念的歸納,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只有抓好概念的應用,才可能加深理解,形成自然記憶,并借此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及時暴露概念學習中問題,使教學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

物理概念教學中無論采用何種教學策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都是不可缺的。只有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才能暴露學生概念學習中的困難。在進行交流時教師不僅應關注已有共識的同質性回答,更應重視異質性反饋,異質性反饋往往是學生學習物理概念過程中觀念的碰撞和思想交鋒,能夠幫助學生從理性上認識物理概念,物理概念的教學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傊锢砀拍罴仁菍W生學好物理基礎知識關鍵,也是教師傳授物理知識的關鍵。在具體的物理概念教學中,究竟選擇什么方法,或用幾種方法結合,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認真探索,不斷實踐。此所謂“教有教法,教無定法”。只有優(yōu)化物理概念教學過程,方能優(yōu)化物理概念教學結果,讓我們“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

參考文獻:

[1]吳軍.中學物理概念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OL],2008年.

[2]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