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政治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2-09-28 03:45:02

序論:在您撰寫政治教育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第1篇

政治教學中,舉例應盡量選用一些課本上沒有的例子,因為課本上的例子,學生可能已經看過了。只有那些沒有聽過的對于他們來說是新鮮的例子,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認真聽。如果是能讓學生感到最高興的、最倒霉的、或者說是最恐怖的事例等那就更好了,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記得也就更牢靠。例如,我在講經濟常識關于商品的定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的時候,講了一個例子。我問學生:“人活著叫活人。人死了叫什么?”學生的精神頭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答道:“死人。”我說:“錯了。”學生愕然,都睜大眼睛聽我得解釋。我接著說:“我國《民法》規(guī)定:人活著叫活人或者叫做自然人。而死了叫尸體或者叫做‘物’,也就是東西。換句話說,你活著是人不是東西,死了是東西不是人了。”幾句開場白后,學生熱情高漲。然后,我把這熱情引導到我的授課內容上,接著說道:“有個人比較倒霉,一出門出車禍死了。家屬來了說:‘活著沒為社會做過貢獻,死了做點貢獻吧?!缓螅咽w拾掇拾掇整理了一下以五百元的價格賣給醫(yī)學院做研究使用。在這個過程中,尸體是物,拾掇了拾掇付出了人類勞動,就由物轉變?yōu)榱藙趧赢a品,以五白元價格賣掉用于了交換,就成為了商品。”

二、例子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我們所引用的實例應該貼近生活,或者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小問題。再以商品定義為例,我講了另一個關于商品的例子,用以加強對商品的理解。我提出問題:“有一人,買一個過期的生日蛋糕。當然,這個人不知道這蛋糕是過期的,要是知道也就不買了。那他是怎么知道這是過期的蛋糕呢?這是吃完了以后的事了,吃完了就拉肚子了。”學生深有同感,此刻也提出了許多類似的問題。然后,我接著說:“這過期的蛋糕到底是不是商品?”有的學生說:“是。因為首先它是人們勞動加工制作出來的是勞動產品。其次,它也用于了交換,符合商品的定義。所以說是勞動產品?!庇械膶W生說:“不是?!钡f不出什么理由。這時候,我做總結發(fā)言:“它不是商品。從定義表面一看,付出人類勞動了是勞動產品,也用于交換了,它應該是商品。但它卻不是,為什么呢?因為它不具有應有的使用價值,即不可以吃,即使付出再多的人類勞動也不能形成價值。所以說它不是商品。同時,同學們以后再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多加注意,認真進行選擇。”就這樣,學生在興趣當中,把關于商品的這兩個知識點就記住了。

三、例子應簡單易懂

我們講事例不應過于復雜,而應該盡量做到深入淺出,易懂。例如,哲學常識當中的因果聯系,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先行后續(xù)的關系。(2)必須符合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我講了這樣一句話:“俗話說:‘吃飽了不餓?!浴@種現象引起‘不餓’這種現象的產生。在這個事例當中,‘吃’是原因,‘不餓’是結果?!钡览砗軠\顯,一聽就明白了。又如,講到鏈條因果(即某一現象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反之亦然)時,我是這樣講的:“吃———飽——不餓。在‘飽———不餓’過程中,‘飽’是原因,‘不餓’是結果。而在‘吃———飽’過程中,‘吃’是原因,而‘飽’則成為了結果了。這中間的‘飽’在這個關系中是原因,在那個關系中是結果,這就是鏈條因果?!睂W生進行適度的刺激,也是幫助他們記憶的一個有效手段。例如,我曾對學生多次講過紙幣有使用價值,而沒有價值只是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但學生做題時還是總出錯。于是,我在講這道題時,對他們進行了必要的刺激。我講道:“100元買了一個飯桶,體現了這100元紙幣有使用價值,能滿足我的需求,但是它并沒有價值,因為這個交換實質上是100元所代表的金銀和飯桶之間的交換。在這次交換中,100元紙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它的本質是價值符號?!贝撕?,有學生反映看到“討論紙幣有沒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題”時,就想到了飯桶這個例子,題也就會做了。

四、恰當使用夸張的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最后,值得一提得是在授課過程中適度的夸張或者和現實生活差距較大的事例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講到“通貨膨脹”時,涉及紙幣貶值,我給學生講了2009年扎伊爾通貨膨脹的例子。以“小朋友抱著十幾打的扎伊爾元,每一打都是十幾萬,去買兩袋方便面”總結出通貨膨脹的最重要的兩個特征:物價上漲,紙幣貶值。又如,維護人民幣幣值穩(wěn)定可以從反面來講?,F在美元對人民幣1:6.5,如果一元人民幣可以換一萬美元,那么中國人就有錢了,就富裕了嗎?這是錯誤的,對我國的進口有利了,但不利于出口,且從長遠利益來講,不利于我國擴大內需、生產的擴大、技術的進步,更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再如,在高一經濟常識中講到了三步走戰(zhàn)略:第一步是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學生難以理解。他們現在是有很多好東西放在眼前不知道吃哪一個,不能理解怎么溫飽還是問題。于是,我從衣食住行等方面給他們講這些生活的反差。既完成了教學內容,又對學生進行了教育。

五、總結

第2篇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唯一動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育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的初中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盡量采用有趣的導入形式來進行教學。所謂趣味是吸引學生的良好途徑,有趣、和諧的課堂不僅能讓學生學得開心、愉悅,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靈性,讓學生發(fā)散其思維,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解“禮貌”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類似的環(huán)境,如巧遇教師的這樣一個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應當如何處理呢?再如:教師在講解中,應當向學生仔細說明所謂禮貌是什么,怎樣才算是禮貌的打招呼,為什么要進行禮貌的行為習慣。這樣的教育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言傳身教,也是一種良好的新課導入形式。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多媒體、視頻以及圖畫來進行新課導入,這樣能順利的將學生代入課堂教學的情境中。教師在進行初中政治教育教學中,可以采取各種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教育教學。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以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更有興趣,尤其是初中政治教學,其本身的教學內容較為枯燥乏味,如果教師講課再是枯燥乏味,那學生學起來就會毫無興趣,因此教師應當用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教學,讓初中政治課更加充滿趣味,并以此來提升初中政治教學的教學效果,以及有效地提升初中政治課的教學質量。所謂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現代學生之所以對初中政治學習食之無味,主要是被應試教育所束縛,因此,在現代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務必讓學生改變這一觀念,真正理解政治教育的宗旨,全面地感受初中政治的良好魅力。

二、生活化的初中政治教學

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生活化”的教學,正所謂“教育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而教師在進行初中政治課程教學時應當充分落實其教學,徹底的將生活與教學相結合,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在講解“禮貌的重要性”這一章節(jié)時,大多數獨身子女并不能充分理解禮貌是什么?什么樣的行為規(guī)范才算是禮貌?他們往往會單純的認為說謝謝就算是禮貌,但是禮貌的范疇并不僅限于此。這樣教師可以為學生舉例一個學生熟悉的例子,讓學生間進行相應的情景模仿,讓學生親眼看看何為禮貌,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到禮貌的重要性,然后從學生本身拓展開來,讓學生徹底的明白禮貌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形式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需要教師主動地將學生引入積極思維問題的狀態(tài)中。例如:教師在講解法律時,教師當堂進行法律講解,讓學生來判斷是非對錯,學生有的說“對”,有的說“錯”,此時有個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是對就是錯,是不是有其他角度來看待整個問題呢?”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法律角度的思考,此時,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此時學生會以極高的熱情進行教學內容學習。這樣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的教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激發(fā)其求知欲,并且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再如:教師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在講解“勞動的可貴”這一章節(jié)時,大多數城里的學生并不能充分理解勞動是什么,什么樣的活動算是勞動。他們往往會單純地認為打掃家務就是勞動,但是勞動的范疇并不僅限于此。這樣教師可以為學生舉例一個學生熟悉的例子,把學生帶到學校旁的鄉(xiāng)間,讓學生親眼看看農民進行勞動,看谷子和麥子是怎么被打出來的,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農民的重要性,然后從農民本身拓展開來,讓學生徹底地明白勞動的重要性。正如人們常說的“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實踐于生活,學習于生活。課堂僅僅只是學習的一小塊地方,而課堂上,我們進行的不僅是學習,更是生活!所以,快樂愉悅的生活,才能讓學生熱愛學習、認真學習?;钴S初中政治課堂,體會政治帶來的快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三、結語

第3篇

在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下,面向市場,擁有專業(yè)化的教育團隊,而且有合作的企業(yè)進行強化學生技能等優(yōu)勢的作用下,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yè)在教學上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也能夠經受住社會的考驗。

(一)培養(yǎng)實踐性人才在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yè)當中,除了講述給學生專業(yè)的理論知識之外,同樣注重實踐性的培養(yǎng)。高職院校以培養(yǎng)學生高等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在行業(yè)、企業(yè)的參與和支持下,在專業(yè)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社會調研和人才市場調查,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社會需求和崗位需要為重點,進一步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重構教學內容,建立職業(yè)型、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在這樣的作用之下,人才的實踐性更強,同樣的在結構內容上的調整,通過加入職業(yè)道德教育部分,充分強化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二)因材施教正確定位學生在對于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進行培訓過程當中,高職院校同樣注重多元智能理論,通過對其進行研究發(fā)現,人類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運用和綜合。因此,在將可緩解,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比如高職廣告設計專業(yè)的學生一般具有思想活躍、參與熱情高、社會活動能力強的優(yōu)勢,因此,在教學改革中,我們要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專業(yè)建設與改革的突破口。同時,在藝術設計專業(yè)當中,學生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如基礎差,學習困難等,教師都根據高職學生的智能特點揚長避短,制定科學的教育方法,從而正確定位學生。

(三)借助校企強化學生能力在高職院校當中,他們樹立學校、企業(yè)、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觀,旨在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高職院校目前存在著經費投入少、辦學條件差的普遍性問題。但是,在高職院校統籌考慮,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綜合利用社會、企業(yè)的資源來彌補校內教育資源之不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校企以及一些擁有定向輸送關系的企業(yè),爭取到他們的贊助資金,來更進一步的推進學校學生的發(fā)展。教育教學改革中要堅持“圍繞專業(yè)辦產業(yè),辦好產業(yè)促專業(yè)”的思路,走“依托行業(yè)、緊聯企業(yè)、股份運作”的道路,按照“校企聯合、優(yōu)勢互補、產學互動、互利雙贏”的原則,依據廣告設計與制作工作的特點,同這些企業(yè)進行合作,不僅為學生正確到了加好的鍛煉機會,也為他們能夠直接同畢業(yè)之后同職務的無縫對接做了良好的鋪墊。在這個過程當中,對于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是很好的一次歷練,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而在企業(yè)學習當中,對于企業(yè)文化的認識和學習,也是加強他們學習職業(yè)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機。

(四)技能學歷雙管齊下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就是在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訓練的同時,對于理論知識也進行一定的教育,從而使得學生成為技能和學歷都擁有的復合型人才。在訓考結合、訓賽結合過程中確保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質量和標準,全面推行雙證書制度,使學生畢業(yè)在取得畢業(yè)證書的同時,還取得國家勞動部門頒發(fā)的廣告設計師職業(yè)資格證書,并將相關的培訓和考試內容納入課程教學計劃。這樣,使得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在學歷資格得到認可的情況下,就業(yè)更加有保障。同時,高職院校利用藝術設計專業(yè)的特性,也增強了在校學生綜合運用國家計算機、英語應用能力及普通話水平測試等認證考試機制。從而使得藝術設計的學生面對就業(yè)競爭,可以比同等學力的高校畢業(yè)生更加具有優(yōu)勢。

二、思想教育同專業(yè)結合建設

在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yè)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不僅可以提升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質們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一次有效探索。

(一)理順工作思路,在專業(yè)知識上滲透職業(yè)道德教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針對高職教育特點和規(guī)律,進行深入分析、歸納和提煉,要抓住著力點——突出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在藝術設計專業(yè)當中,課題的制作比較多,素材也比較豐富。教師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題材融入到教學訓練當中,讓學生多制造些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體的藝術設計,從而使得他們在專業(yè)學習和練習過程當中,深化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藝術設計專業(yè)知識的認識。同時,在課堂之上,教師也有有意識的教育學生要有進取意識、敬業(yè)精神,要學習各行各業(yè)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yè)道德。

(二)把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同藝術設計融入社會活動當中在高職院校當中,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和藝術設計在工作開展上的共性就是可以借助于實踐反應出兩者之間的內涵。因此,在社會活動的開展當中,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然后主動貼近社會、融入社區(qū)、走進企業(yè),充分利用學校各種人力、物力資源為企業(yè)和社區(qū)服務,經常為當地社區(qū)開展各項文化、體育活動等。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由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承辦起來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和組織工作,通過對于宣傳圖案的設計以及口號的編撰,讓學生在社會活動當中既宣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讓學生在社會活動當中鍛煉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另外,也可以開展類似形式的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參加社區(qū)的一些公益性活動,進行社會調研、參與企業(yè)改革等。這不僅能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較為全面的鍛煉機會,而且能使社區(qū)、企業(yè)更好地了解高職院校,促進高職院校與社區(qū)、與企業(yè)形成更為緊密、有效的合作交流、良性互動。

第4篇

關鍵詞:新時期;;初中政治;分層教學

時代在不斷發(fā)展,社會也在逐步進步,因此思想政治課只要跟進時代的腳步,就可以富含生命力。由于新課程革新的全面進行,給從事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其要求教師對過往基本的教育問題進行全面革新,同時要求教師不但要做課程的實行者,還必須做課程的探究者以及研發(fā)者。由于初中思想政治具有獨特的性質與特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理論和實際操作聯系起來,將知識和德育教育聯系起來。那么,怎樣展開思想政治教學,提升初中政治教學效果就變成了初中政治教師的主要任務。基于此,本文針對新時期初中政治教學展開進一步研究分析。

一、準確利用多媒體,構建愉快的課堂

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教學課堂生動、有效,教學模式不斷得到豐富。全新時期的教師必須擴大課堂教學的投入,合理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電腦、投影儀以及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與措施引入課堂教學當中,利用視頻、聲音以及圖像等展現教學內容,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難題,增強課堂趣味性。由于多媒體的廣泛利用,各種方面的阻礙豐富了教學內容,降低了教學難度,縮短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教師的教學,優(yōu)化教學步驟,如必須書寫的資料也被多媒體替代,就像板書設計和習題等。這樣不但可以降低師生的壓力,也可以提升效率,使得教師有較多的精力放在關注學生學習和研究教學方法上,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科學利用分層教學方式,重視因材施教

所有學生都是特殊的、多元化的、獨特的,學生有自己的特征以及興趣愛好,所以不能利用標準化的方法去培育學生,而是要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育學生,也就是因材施教。初中階段學生的知識學習欲望以及接受水平相對較強,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水平相對一般,所以教師就必須依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設計合理的分層教學計劃,以便讓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獲得全面的發(fā)展。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必須進一步掌握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且依據其差異性設定階梯式的課堂提問,從而兼顧不同教育層次的學生。在教學評定過程中,依舊利用分層評定的方法,對層次不一樣的學生采用不一樣的評定方式。另外,教師還必須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以便實現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三、向往友好的課堂活動,在師生溝通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想要給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以及終生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根本目的。因此,在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這樣才能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同時要明白學生不僅是接受教育者,也是研究活動的主要人群,在教師為主要指導下,經過學習和研究獲得知識,促進智力發(fā)展。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全面表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友好的課堂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故教師第一步必須轉換角色,明白自己全新的教學身份。有課程學家覺得,在目前的課程中,教師屬于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更加需要擔負起組織者、指導者以及參加者的職責,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全面調動教和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四、在多元化的活動中,表現學生的核心作用

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必須在民主和平等的氣氛中實現,在合理與友好的教學活動中展開。在近年來的政治教學中,教師依舊是將自己作為主體,即便讓學生進行講說,也不可以出現和自己意見相反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形式,在課堂中時刻充滿嚴肅的氣氛,因此要想緩解此類嚴肅的氛圍,就要給學生提供協作溝通的空間,以便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獨特看法。

五、結語

在全新的時代,就初中階段的政治教學而言,教師必須要重視在課堂教學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換句話說,想要初中思想政治課生動,高效,教師就要立足實際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課堂教學方式,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高效的初中政治教學。

作者:王友文 單位:貴州省盤縣大山鎮(zhèn)大山中學

參考文獻

[1]何杰.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學[J].新課程(教研),2013,08(12):159-161.

第5篇

(一)實現資源共享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揭示了諸多教育問題。傳統教育模式單一缺乏應用資源。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思想政治教育也變得復雜起來。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文學教育作為輔助。通過文學蘊藏的巨大能力獲得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同樣,傳統文化教育不能滿足當代受教者的需求,需要強大的思想理論支撐文學教育,因此,思想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并實現資源共享,能有效促進文學教育發(fā)展。第一,將文學教育積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視野,會增添教育內容的親和力及感染力,使得口頭道德逐漸變成生動的文學形象[1]。第二,通過鑒賞文學作品,能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對受教者實行人格、思想、政治以及心理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講,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學教育中的縱深和拓展,能有利于道德教育的滲透和覆蓋。第三,文學作品對現實生活而言是虛擬社會,對受教者有一定的參照作用,能提供獨特的社會體驗。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人物和性格塑造始終圍繞著一種教育氛圍和學習氛圍,激發(fā)受教者的感性認知,能通過感悟和思考體會文學教育的思想內涵。文學教育的氛圍要建立在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的基礎之上。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旨在于培養(yǎng)受教者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通過文學教育能使得受教者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更多的熏陶和感悟。利用文學教育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適應文學教育的新發(fā)展方向??傊?,文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發(fā)展能使得文學教育環(huán)境和途徑更加順暢,實現了教育效益最大化[2]。

(二)提升思想政治感染力重視文學閱讀

經典是通過積淀和時空轉換誕生的。凝聚著一代又一代的智者的明哲和智慧,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思想價值。如,文化語境和歷史語境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和權威性。文學教育的根本就是以文學經典為核心,通過對經典作品的鑒賞和品讀,使得受教者獲得心靈上的震撼和感悟,在心靈的對碰中提升智慧增強情感體會[3]。由于文學作文在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能夠探知人性的光輝和魅力,也能促進受教者道德情操和高尚品格的形成,促使受教者綜合全面發(fā)展。重視文學經典就是在注重自我超越,受教者能從豐富的內涵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感悟,潛移默化的實現自我修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文學經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得受教者心靈與作者心靈實踐激情的對碰和交流,喚醒受教者的追求和渴望。逐步向大智慧、大知識氛圍邁進,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人格陶冶和創(chuàng)造啟迪。同時,在文學教育過程中,加強思想教育力度,使得文學經典逐步向追求自然追求真善美過渡。讓文學教育成為一種知識、一種經驗、一部人生[4]。

(三)提升教育時效性避免形式化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學教育缺乏層次,直接從教育者角度出發(fā),填鴨式的教育很難讓受教者接受。教育者往往以遙不可及的高大形象拉開與受教者之間的距離,不容易被受教者所接受,逐漸失去了應有的教育意義。從而導致受教者忽視了人生態(tài)度的感知和人文精神形成需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最終得不到應有的體現,人文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空間。因此,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文學教育發(fā)展。將人文內容以及審美內容傳授給受教者,使之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和欣賞水平及認知水平。同時,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完善受教者的文學素養(yǎng),激發(fā)人生觀的養(yǎng)成,提升人格素養(yǎng)。為了避免文學教育流于形式化,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通過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給課堂增添活力。使得文學教育不再僵化,在重視主體個性發(fā)展的同時,促進教育內容的吸收,擺脫傳統填鴨式傳授模式[5]。

二、重構文學教育

(一)重塑文學教育理念

通過分析文學教育內涵發(fā)現,改變文學教育現狀走出困境,首先要從轉變教育理念入手。通過文學即人學的卓識來豐富文學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強化文學教育就是在強調立人和育人教育。要體現出人文教育也要倡導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來陶冶受教者情操,豐富受教者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協作能力。文學教育作為終身教育,必須要圍繞文學教育特性,注重文學教育審美回歸,關注“人”的思想情感以及現實理想。只有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才能使得受教者做到自我超越、自我反思以及自我磨練,使得人格構建成為文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同時,文學教育的定位是以前瞻性和先導性為主,強調審美教育、人文教育以及文學性為核心的教育原則,明確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文學教育目標和方向。因此,堅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是文學教育的關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否推進文學教育的重要因素[6]。

(二)回歸文學教育人文性

新課改以后,強調文學教育的文學性和人文性。追求文學價值就是在追求人文精神,這也是重構文學教育的重要原則。藝術源于生活,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同樣源于生活,是人對環(huán)境的體驗也是人對環(huán)境的向往和追求。文學教育也是精神文化的重構要素。當有高學歷的人不懂得感悟生命就如同野蠻人聚集的荒野。這句話說得就是文學需要人文性回歸,作為一種精神來陶冶情操慰藉心靈,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讓受教者在接受文學教育過程中充滿靈性與激情、感悟,積極體會生命價值并對未知世界形成一定的向往。文學教育回歸人文性,不是短時間內能形成的,需要不斷的熏陶和滲透。因此,文學教育回歸人文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支持,在提成人的品格修養(yǎng)以及心靈修養(yǎng)后,完善文學教育人文性。文學教育的真是面目是超越功利主義誤區(qū)的,是承載著培養(yǎng)人類素養(yǎng)的重任,這也是文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此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對文學教育有一定的推動型,因為精神教育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渲染出來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也會形成有機結合,并最終成為教學亮點[7]。

(三)改善文學教育模式

傳統文學教育模式過度肢解化,因此要實現文學教育目標必須重構文化教育模式,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文學教育的任務就是通過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并從中感知生命體會生命,了解文學中包藏的愉悅體驗,培養(yǎng)人的情操和品德,并逐步完善人的興趣愛好和文學導向。由于人文性決定了文學教育屬性。因此,改善文學教育模式首先要從理性感悟和感性追求入手,充分發(fā)揮文學魅力避免失去文學韻味。構建充滿活力且開放的文學教育體系。使得學生能通過不同的方法和內容拓展視野[8]。第一,文學素養(yǎng)的豐富與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息息相關。因此,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學教育活動,充分尊重教育課題并創(chuàng)造平等的對話環(huán)境,使得受教者能在心靈上獲得美的熏陶和感悟。第二,尊重文學教育形式,堅持個體理解感悟原則,遵循個體體會和意會規(guī)律,從動態(tài)教育刺激受教者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得受教者能在文學賞析過程中感受到文學的情韻和風格魅力,做到拋其形而得其神。第三,教無定法卻選擇又發(fā)。文學教育過程是體驗和感悟的過程,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為角度出發(fā),在受教者一定的學習空間和思考空間,發(fā)揮受教者的潛能張揚其個性,提升受教者的思想品位和人生境界,最終增強生命的感悟能力。

三、結束語

第6篇

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時,可以仔細講解教材中的案例,和學生一起討論其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識,使學生對基礎法律有細致地了解,使學生意識到法律知識在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作用,從而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違背政治學科教學的規(guī)律,不能完全讓政治課程變成法制課程,反之,教師需要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法制教育滲透,從而促進政治學科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相互貫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做到更好地讓學生在掌握政治知識的同時了解法制觀念。

二、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首先,教師應當掌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中學生正處在從少年向青年成長的階段,思想非?;钴S,還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且難以抵抗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因此,中學階段的政治教育對于青年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政治教師必須要明白“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這一道理。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角度入手,將法制與學生生活的事例適當的結合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體驗生活,關注生活,在現實生活的實際案例中得到教育,受到啟發(fā),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還可以深化學生的記憶力、提高學生對法制理念的理解能力和提高學生認知、判斷、參與社會的能力。只有通過有效的方法,教師才可以通過法制教育的普及,幫助學生辨別行為是否合法,并幫助他們抵制不良行為的影響。從而成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時學生可以更好的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

三、重視課外教育,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案例

由于政治課程屬于理論類教學課程,且其涉及的專業(yè)名詞較多,再加上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法律知識的時間不多,使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較為困難,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法律的興趣不濃,效率低下。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利用多媒體將課內教育和課外教育結合起來,豐富課堂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學習政治這門學科的興趣。首先,政治教師應當采用引入現實中學生較為熟悉的案例進行法制教育的普及。通過案例的引入,可以采取讓學生討論、發(fā)表觀點或者總結的方法加強對法律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能營造課堂輕松的氛圍,增強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從而確保法制教學的質量。其次,在組織學生外出活動時,教師也可以在其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相關的法律知識,使學生在活動時自覺遵紀守法,懂得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后,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多閱讀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了解更多的法律條款,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法律知識,培養(yǎng)自己法律意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很多教師的教學經驗表明:多媒體是實現案例教學非常有效的手段。多媒體包括的種類很多,諸如報刊、雜志、電子設備、網絡等。由于網絡信息的涵蓋范圍較廣,傳播速度較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法律案例供學生學習,使學生在動靜結合、圖文并茂中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通過多媒體手段引入這些案例可以及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對于社會和法制的理解。

四、在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中滲透相關的法律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優(yōu)美的教學環(huán)境,只有良好的教學氛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進行案例演示,設立法律相關的情境,使得學生的身心都融入到法制的環(huán)境中,從而確保教學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學生之間的角色扮演等活動的方式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法律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理解法律中的各種條款,從而實現法律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一方面普及學生的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加強了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學校也可以提供一些法律相關的書籍供學生借閱,一方面拓展學生的法律視野,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法制認知水平。最后,教師可以開設針對中學生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法制教育專題,使學生融入到實際教學中來,讓法律知識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中,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不斷地提高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使教學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五、要掌握在政治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技巧

第7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哲學范式;人學范式;社會價值認同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是一個哲學問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社會性、和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做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存在,在于它能夠滿足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的價值意義。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探討,學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見解,深化了對其本質的認識,但沒有形成統一界定。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是針對人的活動的現象,在社會共同體中,個人與集體活動中的辯證關系也需要一種全面的辯證的視角去解釋。社會哲學是一種對于社會生活現實的總體性把握[1],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需要社會哲學范式這一視角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產生和需要的必然性與普遍性問題反思,這與認為“社會哲學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把社會政治的需要看作其出發(fā)點和歸宿”[2]的觀點不同?;谏鐣軐W思維方式,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在生活實踐中如何體現的,在社會關系中把握,才能正確體現其本質。

1目前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研究現狀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普遍性的客觀存在,在不同時代和國家表現為不同的樣態(tài)。針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研究,許多學者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界定是從一定統治階級、階級意識形態(tài)來界定的,“意識形態(tài)性說”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是階級性或意識形態(tài)性,它規(guī)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質和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屬性”[3]。意識形態(tài)性的核心是政治性和階級性,是指的是觀念上層的建筑,是政治的法律的思想的觀念,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是大眾的,是文化自覺的體現。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需要在社會關系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意識形態(tài)說發(fā)現了思想政治教育階級意識功能傳播,在這一社會關系中顯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源于社會系統中的政治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定,實質是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滲透”[4]。政治是對公共事務的安排和治理,它自始至終都有公共性的向度[5]。政治性只是人的群體歸屬需要的一部分,另外還有道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在原始人群內實際上是存在著為大家都認可的行為標準和活動準則,也就是在社會主義社會不同發(fā)展階段,體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從根本上看,在階級蒙昧時期,在社會思想領域中不存在著思想體系的明顯分化,政治社會中只存在著一套較為完備的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的思想體系。道德是統治階級的道德,政治是一個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強制,是統治階級的價值觀,即政治同化了道德和宗教,因此,政治性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做概括是不能覆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范圍和全部現象,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被需要的體現,無法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主體間性活動,在現實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一個前提性承諾,具有確定的價值取向和導向的,盡管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時期及其不同人群、各個階層和學者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認識和理解不同,然而對于其歷史正當性、社會價值取向和作為人類需要的一項活動是共通的。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一種社會活動,存在相同的現象,即能夠用一種關注社會活動的方法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根本上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

2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探究

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準確把握應該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發(fā)生去追問其為何存在。基于這樣的路徑去尋求它的本質,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作為人的一項活動,發(fā)端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思想活動。簡單的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是原始社會人進行的一種生活方式,主要體現在群居生活,伴隨著意識、情感、規(guī)則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濟把這種原始形態(tài)的德性稱之為“生活式的德育”,盡管這種生活式德育及其原始,但它已經歷史性地“承擔著社會生產性和生活性”,“維護社會公共生產和生活”,傳遞和馴化人的德性職能。[6]基于這樣的生活式德育所形成的習慣,維護著人際平等與聚集,保證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在群內存在大家較為認同的活動準則和行為標準,體現在集體狩獵和采集活動當中,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人與人之間關系而結成的一個整體,因此原始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集體的、公共的、社會性的活動,也還沒有從其他的社會活動中獨立出來,在社會思想領域表現為對某種神秘力量的一致崇拜和信仰[7]。人與人的這種緊密的聯系結成的這種自然共同體當中,表現的是對氏族部落認同的原始宗教式的精神控制,是群體性的。階級社會的出現,伴隨著階級控制和階級教育活動的出現。不管在奴隸社會還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在社會思想領域不存在著思想體系的明顯分化,政治社會中只存在著一套較為完備的具有明顯政治傾向性的思想體系。例如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儒學受到統治者的青睞并得到一定發(fā)展,在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并轉向政治教化。中世紀時期宗教利用教義將人們的思想觀念禁錮在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當中,為階級統治服務。這一時期主要是對“主人”所代表的國家和社會認同的那一系列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規(guī)訓和教化。在資本主義社會時期,資產階級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宣稱教育是為了對公民進行智、體、道德教育以及宗教教育,培養(yǎng)民主、自由、平等的公民。在教育實踐中大肆宣傳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不僅對資產階級進行階級意識的教育,并且在公民教育中體現了一種公民身份和國家認同教育理念。社會存在著兩大對立的政治思想理論體系,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各自從本階級的立場出發(fā)建構的各自思想體系。在社會主義社會時期,社會思想理論界存在著多元的以理性個體的角度出發(fā),而非從階級出發(fā)的論證和闡發(fā)為社會共同體的價值理念所應實施的方案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現是以培養(yǎng)民眾對國家(國族)和社會自覺認同的理性精神為主旨的教育和引導。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人在不斷的自我實現、解放,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根據以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本質有了一個基本指向,資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示的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生活需要。實踐性和目的性是人類存在的價值指向,社會哲學反觀人的生活總體。

3用社會哲學范式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再思考

社會哲學在我國80年代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尤其是南開大學哲學系對社會哲學的研究。王南湜教授提出讓定義適合于生活,用生活中已有的領會去修正定義,修正理論。基于這樣的方法,王南湜教授給社會哲學的定義是一種對社會生活的現實的總體性把握[8]。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從其發(fā)展歷程看出,對思想政治教育現象的目的性和實踐性理解和把握需要社會哲學研究的方法和理論來把握,因此,社會哲學范式則指的是以社會哲學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對思想政治教育現象給予總體把握或反思,在這種思維框架下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重新做思考。本質不是變化的,是最普遍、最穩(wěn)定的根本性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也是各個階段體現最為普遍、穩(wěn)定的最根本性質。基于這一視角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探討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發(fā)生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目的性和實踐性體現出發(fā)。3.1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項實踐活動,其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在實踐中完成的。首先,從其出發(fā)點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進行。社會哲學是以一種總觀的態(tài)度面對現實生活,那么生活是人的社會活動的體現。從人的思想實際出發(fā),對具體的人開展教育,分析人的思想的形成、發(fā)展、嬗變等,而這些是無法離開人的實踐活動來進行的。其次,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歸宿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人們形成好的思想,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而這種思想政治素質則是社會需要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完成。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現實生活當中的人,是一個在不斷創(chuàng)造活動中自我完善,不斷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去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關涉人這一本性,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內在契合,才能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體現也須在實踐中去檢驗。思想政治教育要達到怎樣的效果,有沒有預期效果,只能在社會實踐中來檢驗是否有效。[10]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在不斷發(fā)展。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相應的關照這一點。通過交往,圈中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對成員生活產生影響,不管是顯性的影響還是隱性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人獲得自身的完整性和全面發(fā)展性。當然,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有一定的目的性。3.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教育相區(qū)別的一個方面。人的存在是個體存在和社會存在的統一,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不可避免的與其他個人或群體有一定的關系,而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11]。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人作為社會活動的主體,在這種社會關系中,人需要得到認同,也需要去認同群體其他成員。在認同確證的過程中,思想和行為都會受到影響和相互教育。但是,在這種社會圈中不一定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些群體思想缺乏正確的價值取向,甚至有消極影響。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思想、行為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和自發(fā)性,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相伴隨。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專門人員、組織有計劃地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為目的的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價值和社會發(fā)展的方向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教育,體現一定階級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與其他社會活動的目的是不同的,它根據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經濟、政治發(fā)展狀況,根據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要求而預設的。在關照這一特殊要求的同時,人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人的主體選擇,把人在發(fā)展中符合社會目標的思想政治強化、形成理想信念,使之與社會發(fā)展方向保持一致,使人與社會在互動中發(fā)展。3.3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立足于現實,而且關照未來。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有針對性的解決人們現實思想問題、實際問題,而且把人的思想長處、積極方面引導,并且發(fā)揮預防作用。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的思想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價值觀是關于價值的一定信念、傾向、主張和態(tài)度的基本觀點,是關于現實的人對全部生活實踐所產生的意義的一種評價、判斷和取舍標準的思想體系。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只包含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等教育,還是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文化價值觀、美學價值觀等教育。“價值觀教育對人們進行啟發(fā)和引導,促使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將其轉化為內在的自覺要求。價值觀教育是一個規(guī)范性層面上的教育,它不可避免地將特定社會的價值觀體系滲透到教育過程中,以此促使人們個體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13]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是在調和社會價值體系與個體價值觀之間的矛盾,促進社會成員個體價值觀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在實踐中根據社會發(fā)展需要,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發(fā)展進行價值體系引導。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社會價值觀教育,它是一定階級、政黨或集團用社會價值觀體系對社會成員施加一定影響,促使社會成員形成符合社會價值體系要求的個體價值觀的實踐活動。

作者:張應梅 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南湜.社會哲學[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8.

[2]陶磊,黃明理.人學范式還是社會哲學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的反思[M].探索,2011(6).

[3]石書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規(guī)定及其把握[J].與現實,2009(1).

[4]孫其昂.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本質[J].南京社會科學,2006(3).

[5]葉方興.政治性?抑或意識形態(tài)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理論辨明[J].思想政治工作論壇,2010(10).

[6]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33.

[7]武東生,徐曼,余一凡,張長虹,鄭宏穎,安祥仁.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