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學校類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2-10-14 13:44:01

序論:在您撰寫學校類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學校類教育論文

第1篇

1.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工科類中職學校指的是以機械、電子等工業(yè)職業(yè)技能學習為主的職業(yè)學校,這類職業(yè)學校以培養(yǎng)“藍領”為主要教學目標,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極為重視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雖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所涉及,但多以德育教育的形式開展,并不成體系,在師資力量配備和教育方法選用方面也不具備結構性。

2.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

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著明顯的特點,因此類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為男生,而根據以往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中職男生在人格發(fā)展、性格特點和心理穩(wěn)定性、抗挫折能力、自我滿意度等方面都較女生優(yōu)秀,除了學習成績落后于女生外,男生的心理問題更少,但其中一個重要的缺失需要我們注意,就是無論是綜合性中職學校還是工科類中職學校,針對職業(yè)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短板”,因此,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職業(yè)心理健康教育。

3.有效開展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所在

工科類中職學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成體系,更不能在職業(yè)獲得方面給學生足夠的心理指導,很多學生在畢業(yè)之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職業(yè)道路上發(fā)展的不順利,多數與職業(yè)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有關。有針對性地開展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完善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還能夠有效解決由于職業(yè)心理問題導致的學生入職困難和職業(yè)發(fā)展問題。

二有效開展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無論從哪個角度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都應該以學生的德育教育為基礎,以學生基本心理素質的提高為目的。因此,在工科類中職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以“學生、班主任—心理教師、德育主任—專業(yè)機構、分管校長”為主線,快速高效聯(lián)動的“三級預警系統(tǒng)”,這個預警系統(tǒng)的建立能夠從基礎上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成為職業(yè)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另外,工科類中職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化、結構化的分析,以學校教育的特點、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年級、專業(yè)特點為基礎設計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如一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為“認知自己、認識職業(yè)處理人際關系”;二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為“確定職業(yè)目標、制定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

2.以職業(yè)教育為主線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給學生提供多種職業(y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性格中的不足;通過心理情景劇的方式促進學生思考與職業(yè)選擇有關的道德、心理活動的問題;通過其他心理健康和職業(yè)相關的大型活動,如模擬招聘會等,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鍛煉,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因此,職業(yè)心理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線。

三開展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1.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在工科類中職學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心理素質,應以能力發(fā)展為主,建立團體和個人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整個工科類中職學校學生的職業(yè)素質的發(fā)展。

2.重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并行

性格特點會影響學生職業(yè)心理的發(fā)展,而學生的性格特點又與家庭教育方式有極大的相關性。教師可以“短信周報”的形式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醒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交流的方式介入家庭教育之中,使用教師的專業(yè)思維和專業(yè)方法,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模式給予適當的指導,使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始終處于平和、健康的環(huán)境之中。

3.重視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評估

第2篇

小學教育類論文一

養(yǎng)成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在促進小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方面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養(yǎng)成教育可謂源遠流長,偉大教育家孔子曾說: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边@一觀點對養(yǎng)成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十分重視習慣的培養(yǎng)。他指出: “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社會習慣?!苯逃褪桥囵B(yǎng)習慣。行為習慣不只是一個人的外部表現更是其內在素質,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質的外化[1].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重視和持之以恒的堅持。注重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有利于改進和加強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同時也順應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培養(yǎng)的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小學階段的養(yǎng)成教育,是形成良好品質的基礎,是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個性全面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應重視和加強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通過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1 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

1. 1 養(yǎng)成教育是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有利于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德育工作。由于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很多情況下學校更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致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實效性相對較差,存在著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而學校平時的德育教育也只是要求學生背誦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條條款款,通常老師只是通過口頭要求來對學生進行說理教育,并沒有將德育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中。因此,就錯過了對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和良好行為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時機??梢哉f,大多數的老師和家長只是把目光聚集到孩子的智力開發(fā)和學習成績的提高上,卻忽視了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只要孩子學習成績足夠優(yōu)秀,他的嬌蠻任性、粗野無禮等不良習慣都會被視若無睹。這足以說明,重視和加強德育工作,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迫在眉睫。

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學校德育教學的質量。德育工作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首要工作。學校應該堅持以德為先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要以小學生文明禮貌的教育為重點,培養(yǎng)學生真實、善良、健康、快樂的品質,讓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學校還應勇于探索發(fā)現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在實踐中加強養(yǎng)成教育的工作,在老師指導下發(fā)揮學校課程在養(yǎng)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 2 小學階段的養(yǎng)成教育是學生形成良好品質的基礎

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小學生行為發(fā)展起基礎性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是非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是決定一個人未來行為習慣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如果忽視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及時對不良行為做出矯正,不僅學生的良好行為得不到健康發(fā)展,反而會滋生一些不良的的行為習慣,從長遠來看,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我們不能忽視這個重要時期,應該讓孩子在進入學校接受教育的同時就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此外,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也可以提升小學生的人格魅力。從心理品質的角度來說,健全的人格是個性發(fā)展的基礎,是學會做人的先決條件。

現行的教育更多的是教師的照本宣科,而書本上生硬的知識點很難觸動和影響學生的心靈深處,這就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因而,學校和家庭應該加強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潛能的開發(fā)[2].

2 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存在的問題

2. 1 家庭環(huán)境方面的不利影響

( 1) 溺愛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存在。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溺愛獨生子女的現象越來越多,父母的疼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袒護,使他們容易養(yǎng)成好逸惡勞、不思進取、任性自私、貪玩享樂、我行我素等不良行為習慣。如果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引不起父母、長輩的重視,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矯正,那么就會一直延續(xù)下去,甚至會越來越嚴重。一旦錯過了矯正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關鍵期,以后再施以矯正就困難了,其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終身難改。

( 2) 部分父母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科學教育方法。我國幅員遼闊,雖然教育事業(y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仍然存在著發(fā)展不均衡的現象,尤其在經濟落后的西部農村地區(qū),許多年輕的父母自己也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子女的教育上缺乏科學的知識和方法; 有些家長雖然文化基礎不錯,但出于生活壓力,忙于生計,沒有時間和耐心教育孩子,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教育科學的新知識,缺乏現代教育理念、知識和視野,他們或者是以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或者是放任不管,任憑孩子自由成長,孩子缺乏足夠的正確的、科學的教育引導。

( 3) 留守兒童的教育缺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城鎮(zhèn)化發(fā)展迅猛,城市空間的拓展為閑置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很多父母選擇外出務工淘金,他們的孩子就交由隔代長輩照料,而隔代長輩的教育多是簡單的溺愛,只是給予孩子較多的物質方面的滿足,對孩子寬容放縱,覺得只要孩子健康、吃飽、穿暖就行,而很少去關注他們的日常行為、道德品質等的養(yǎng)成,這就造成這部分孩子性格孤僻,自控能力較差,甚者出現暴力傾向等不良現象。

( 4) 家庭的一些不良行為影響。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孩子的良好發(fā)展,需要家庭健康文明的教育。

正如《理想國》中所說: “從我們兒童、少年時代起,對于我們來說,就有一些關于正義和美的信條,我們是從它們之中被生養(yǎng)、培育,成長起來的,就像是在父母雙親的養(yǎng)育之下那樣,我們服從,跟隨它們,并且尊重,崇奉它們?!辈谎远?,一些家庭存在的酗酒、賭博、吸煙、臟話連篇、隨地吐痰等不良習慣會使孩子也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梢哉f,正是家長的點滴行為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形成[3].

2. 2 家庭和學校影響的不一致

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然而,家庭和學校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并沒有形成合力。

( 1) 家庭和學校在教育孩子的責任心方面有差異?,F在,從學校的領導到教師,在教育學生的責任心方面都是比較強的,但好多家長卻對孩子頗為放任,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這種不一致使孩子深陷矛盾之中。比如,好多父母雖然都會強調孩子在學校要好好學習,但自己卻忙于自己的事情,無暇顧及或者不愿意多與孩子交流,更不會輔導和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更有甚者,當孩子的行為出現不妥之時,父母不聞不問,任由孩子“發(fā)揮”.孩子的不良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矯正,單憑學校單方面的說教式的教育是很難有效果的。

( 2) 家庭和學校在教育理念方面有差異。比如不少父母時刻擔心孩子吃不好,穿不好,盡其所能精細呵護著自己的孩子,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而學校中老師總是教導學生要勤儉節(jié)約、艱苦努力,憶苦思甜等,這樣兩種不同的理念和方式,使學生經常處于矛盾之中,影響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阻礙學生的發(fā)展。

( 3) 家庭和學校在孩子發(fā)展的側重點方面有差異。學校雖然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但學校畢竟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畢竟還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但家長就不同了,大部分的家長關注的只是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往往忽略掉孩子在學校的言行舉止、道德行為等的表現,這種家長和學校在孩子發(fā)展的側重點上的差異,同樣使孩子時常感到困惑,妨礙著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影響著良好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3 改進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措施

3. 1 深化認識并提升養(yǎng)成教育地位

教育就是要讓人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首先,我們應該為孩子區(qū)分良好的和不良的行為習慣,告訴他們那些良好的習慣可以堅持,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改正。因此,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比如在學校,我們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遵守紀律,積極思考,和老師有良好的互動交流,作業(yè)要獨立完成等。此外,我們還要增強學生的辨別能力,通過和優(yōu)秀同學之間的交流來積累經驗,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從而進行對比,找出自己哪方面不如別人,以及自己的成績、行為表現等不如其他同學的原因,讓學生形成共識,取長補短,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其次,我們應該改變家長的觀念,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激烈的社會競爭讓許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落在別人后面,絞盡腦汁給孩子灌輸各類知識。并沒有考慮過孩子是否能夠承受,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此類的做法確實有悖教育的真實目的。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只有當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時候,才會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最后,學校教育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的發(fā)展,而不是一味關注學生的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起榜樣,讓人人肩負起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任,讓每個學生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感染。

3. 2 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溝通共管

( 1)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的塑造者。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很大的作用。許多學生在學校接受了教師的正確教育引導,可是受到家庭中父母的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使孩子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大打折扣。父母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讓好的行為習慣時時影響著孩子。

( 2) 健全的學校教育。習慣是由無數次的重復或者不斷地練習而逐步形成的一種行為方式。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礎,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首先,要加強教師的身教。古語說: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行?!?/p>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就要給學生榜樣帶頭作用。比如,要求學生不隨地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污言穢語,教師就要舉止文明??梢哉f,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總是非常完美的,小學生會有意識地將老師的一言一行作為自己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不但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良好形象去影響學生,而且還要經常鼓勵學生認真地學習,積極地思考,努力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其次,要加強班級管理的教育。學校的班級管理與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教師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不斷加強班級管理,強化養(yǎng)成教育,規(guī)范學生的文明言行,才能形成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通過班級管理活動,讓每位學生都能發(fā)展自我、認識自我,找到自己的不足,進一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3) 和諧的社會氛圍??茖W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雖然顯著地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但也出現了一些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很不利的消極的負面的影響。只有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加強家庭、學校、社會的溝通和合作,才能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首先,要堅持正面教育。教師要經常給學生講名人名家的故事、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洗禮,對英雄模范人物產生敬仰之情,從而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榮辱觀。其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從實踐中了解和認識社會,很好地適應社會,并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不屈不撓和自立自強的品性,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克服困難,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3. 3 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為未來接班人的學生,他們的行為習慣的好壞,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發(fā)展。一個民族的將來如何,全在于對下一代的教育,包括對下一代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以及學生的自我教育。

要想培養(yǎng)高素質、有修養(yǎng)的一代新人,必須得注重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要對學生進行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從“要我怎樣”向“我要怎樣”轉變,實現由他律到自律的過渡,逐步走向成熟。良好習慣的形成可以通過不自覺、下意識的重復同一動作,但主要是通過有意識的練習來形成。所以,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需要堅持不懈的強化和訓練,更需要學生自我教育意識的覺醒和充分發(fā)揮[4 -5].

( 1) 生活方面。目前一般的小學都是走讀學校,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中,而多半的休息娛樂生活的時間都在家中,因此,家長可以利用休息時間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動之中,通過具體的事情對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訓練和指導,使孩子學會怎么照顧自己,鍛煉他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此外,還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生的衛(wèi)生環(huán)保意識,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教育學生不僅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還要有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和健康的體魄。

( 2) 學習方面。學生的學習行為不能再局限在上課、作業(yè)、考試的圈子里,應該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地進行選擇、探究、創(chuàng)新。努力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應該由領導者變成引導者,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充分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讓學生在學?;蛘呒彝ブ?,都能做到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獨立完成各科目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等一些事情。

( 3) 安全方面。學校應該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要求學生做到上下樓梯要靠右走,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在公路上追逐玩耍,過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過。學校還要定期舉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和演習,例如進行安全知識的普及宣傳教育和火災、地震等災難現場的緊急逃生疏散的演練,讓學生知道在危機時刻如何做出正確逃生選擇,掌握一些科學的自我保護技能,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總之,習慣是一個慢慢培養(yǎng)的過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以及學生自己的合理管理和及時矯正。對兒童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科學知識而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就是說,教育的過程首先是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然后才是知識的獲得、智力的增長等。

參考文獻:

[1]葉圣陶,劉國正。 葉圣陶教育文集[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周 潔。 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J].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9,31( 7) :4 -6.

[3]柏拉圖。 理想國[M]. 顧壽觀,譯。 長沙: 岳麓書社,2010.

[4]雅斯貝爾斯。 什么是教育[M]. 鄒 進,譯。 北京: 三聯(lián)書店,1991.

[5]谷顯麗。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 蒙古教育,2010( 2) :27 -28.

小學教育類論文二

這個時代是信息技術時代,計算機科學技術基礎能力的掌握已成為適應社會的必須。書到用時方恨少,作為小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師的我們,不能總認為小學生年紀尚小,時間尚多,不夠重視小學計算機與科學教育。恰恰相反,我們要從小學生接觸計算機的第一堂課的時候就樹立其正確的觀點,讓其知道掌握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為做好與高中!大學計算機課程的銜接打好基礎。因而,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計算機與科學課程應將目標!課程!教學!內容等在長遠目標下進行改革,進而提高小學生計算機能力。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實際消化與接受能力的情況下,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認真對待有限的小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提高課堂有效性。

1、計算機信息與技術教學目標的改革

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與時代接軌,學生應從小學教育開始進入對計算機能力掌握過程,如了解計算機基本知識,掌握軟硬件基礎知識等。雖然是小學階段,課程一旦開設了就應認真看待,珍惜課時安排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計算機科目我國教育部提出了教學目標為擁有計算機開發(fā)能力,讓學生具備運用計算機工具進行分辨問題的思想意識與能力,提升學生計算機信息素質,同時也提出了,計算機應用基礎按三個層次進行,分別為文化基礎的教育,技術基礎的教育以及應用基礎的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新課程改革下,學校教育包括小學教育在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應以培養(yǎng)素質為核心目標,將知識素質作為教育目標的主體。而這些基本素質與計算機能力雖然不要求小學生就必須具備,但是應以此作為目標,對小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教學目標加以適當改革,并在小學生一開始接觸計算機課程時就將掌握計算機能力的重要性灌輸至腦海中,只有將教學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并讓學生體會到掌握知識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才有助于使學生的計算機科學課程的學習轉被動為主動。同時學校教育應該體現的是“能力本位”,也就是說,計算機教育在從小學開始就要準確而清晰地將目標定位好,不僅注重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也開始結合小學生的興趣與接受能力,適當開始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因而,小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不能因課時少等限制因素而趨于形式,而要從目標以及課程設置上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2、遵循精簡原則對課程進行設置

當下,國內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極不完善,存在普遍問題,如課程的設置并不能全面包含小學計算機教學目標,不能有效利用小學有限的計算機課時,一堂課下來,不論從理論知識還是實際操作技能上均不能讓學生有著明顯收獲,內容單一,趨于形式化,課程的設置不能周全考慮到與其它課程的關聯(lián)性,進而不助于提高小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掌握重要性的認知度等。都使得小學計算機課程的設置顯得不合理,影響了小學生計算機知識的掌握,阻礙了學生計算機素質的提高,從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因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最為直接并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注重科學的課程設置的重要性,結合教育目標對課程設置進行精簡,建設科學合理也不失全面的課程設置。對于新課程背景下,課程的設置要將培養(yǎng)學生應用與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核心,因而課程的設置要將計算機課程作為培養(yǎng)這些能力的工具,而不是為學習而學習,好比“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尤其在還是小學階段的小學生,這種課程設置觀點極為重要。

而另一方面作為應用能力較強的計算機課程,這一點更為重要,不單符合課程改革核心,同時也是考核一課程是否為精品的客觀標準之一。因而,我們要結合實際,以培養(yǎng)能力為核心,圍繞技能應用進行全面課程設置改革,設置精品課程。只有如此,才有助于通過學校課程教育實質性的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培養(yǎng)出具良好綜合素質的學生,與素質教育接軌。

3、改革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踐關聯(lián)起來

計算機科目實踐性很強,教師要把握好理論與實踐操作訓練的課時與內容分配,合理安排講與練,要做到精講,多留時間讓學生進行實際練,也就是所謂的精講多練。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講時,充分利用時間對教學內容的精髓給予講解,點出內容基本知識點,而不是花大量時間“復述”與傳授表面的知識,,然后節(jié)余出更多時間,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指導與講,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因而,在計算機課程教學計劃中,要將實踐操作教育作為教學內容重點,基于此,每位計算機教師,要做好科學的統(tǒng)籌規(guī)劃與安排,將計算機實驗教育體系逐步完善。教師應該將能力培養(yǎng)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更新教學內容。

4、完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性教學

作為計算機教師,我們不僅應該傳授給學生相關的知識,同時,我們還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計算機的更新速度比較快,這就要求么我們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果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學生就會缺乏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面對新出現的知識,學生就會不知所措,學生就會落后。因此,我們應該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要將教學的重點逐漸轉向“學”,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同時,作為教師,我們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提相關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在此基礎之上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引導,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鼓勵他們就所提出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倡差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通過課堂學習,我們在讓學生獲得相關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所培養(yǎng)出的學生才能滿足時展的要求,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服務于社會。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迅速的,計算機技術的更新速度是非??斓?而不少小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師是非計算機專業(yè)出身的,雖然認為小學計算機不用過于專業(yè),但從小學開始由專業(yè)教師進進門,對提升小學計算機素質是有意義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的進行進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才能掌握最新的技術,從而提高計算機教學的質量,否則,我們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計算機的教學質量。因此,加強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來提高我們的水平,比如,我們可以積極地參與相關的科研工作,積極地學習新知識,積極地學習新技術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水平,才能保證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順利進行。

第3篇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語文無疑在任何學生時代,都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如今新課改的情況下,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甚至在以后高考時會變成200分滿分。它是基本的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tǒng)稱。

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一位教育大家曾經說過,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語文則是這個基礎的基礎。語文能力的高低還決定著其他科目的成績,所以學好語文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好成績,更是為了有一個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在走入社會以后,你會發(fā)現文化素養(yǎng)是有多么的重要,可以因為你的談吐優(yōu)雅而得到好的發(fā)展機會,也可能因為你的出言不遜而被他人拒之門外。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課程,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從小學時期就開始重視語文學科的教育和培養(yǎng),這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和成長有著十分巨大的積極作用。本人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有著較為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歸納和總結出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有如下幾個方面,供各位同行參考。

一、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包括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代表著中國的軟實力,體現著仁義禮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學。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起步階段,是學習和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這個時候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會使他們日后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

“才如江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學習中,他們會接觸到古詩的魅力,比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灑脫,又比如“天蒼蒼,野茫茫,風草地見牛羊”的遼闊。還會體會到宋詞的所表現詩人的感情,如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钡臒o奈,又如岳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所表現的他為報效的祖國的滿腔熱血。經過對這些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們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積月累會使他們打下一個良好的語文基礎,加深文化底蘊。

二、提高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

語文是一門十分廣泛的學科,它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還有語言組織能力等等。語文的學習不單單是為了語文學科的成績提高,還是為了培養(yǎng)其他方面的能力。語文的學習甚至可以影響到政治、歷史、地理、甚至英語學科的學習,這些學科都是在有一定的語文基礎上才能學好的,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思維能力。如果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是無法去學習一些相關的科目的。語文這一學科就好比是一種工具,你只有有了這個工具才可以去學習其他的科目。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當今的社會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感嘆:現在的孩子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看的是日本、韓國動畫片,過的是圣誕節(jié),而留下來傳統(tǒng)的東西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熱衷于外來文化,中國的年輕一代正越來越遠離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目前外語學習越來越紅火,孩子從幼兒園起就學英語。但是對能否準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卻不夠重視,存在不少問題,現在有的大學生連寫書信都感到困難。這清晰的指出,我們正在受到外來文化的嚴重侵蝕。當代的學生們如果再這樣下去,那中華的古老文明則無法繼續(xù)傳承下去。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它更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縮影。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國文化。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幾千年漫長的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五千年來,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作為未來中國發(fā)展的希望,小學生學習語文,了解傳統(tǒng)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他們會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歡上中華文化,可以培養(yǎng)出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來文化對我們侵略,使中華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

四、有利于提升寫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今的社會上,寫作水平是一項重要技能,工作中、生活中、到處都需要,假如一個人沒有良好的文筆和寫作基礎,是無法再社會上立足的。然而,寫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良好的語文基礎,更需要長期的積累。所以,越早的積累就會有更多的發(fā)揮和提升的空間。

語文的學習會涉及到很多的文學名著,學生在學習和了解的過程,必定會受到一些名著的影響,會積累其中的一些名句和好詞。從小就開始耳濡目染的灌輸這種教育,會讓學生們在腦海中積累大量的素材,可以為以后的寫作提供靈感,有效的提高寫作的水平。

第4篇

文學教育作為現代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它在培養(yǎng)學生特別是教育學專業(yè)的學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將小學教育專業(yè)與初等教育和學前教育分開,特別強調加強前者文學類課程教學的迫切性,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兩點:

1.小學教育對象的獨特性和小學教育的關鍵性。相對于學前教育和中等教育,小學教育階段的教學任務更為繁重。因為小學階段一共有6年,孩子從6歲入學,一直到12歲畢業(yè)升初中,他們從一個懵懂、幼稚的兒童逐步成長成為一個青澀的少年,他們的性格、興趣、愛好,他們對外在世界的逐步認識與評判,這些都會在這關鍵性的六年時光內得到發(fā)展,除了家庭、社會之外,學校與老師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對外在世界的認識會隨著他們的識字量、閱讀量以及人生經歷的增多而增多,他們對外在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會越來越強,同時他們會根據自身的想法對外在的世界做出自己簡單的評判。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引導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他們的認知事物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審美能力,這些均需要小學教師具備有強大的知識容量和濃厚的責任意識,需要小學教師付出更多的耐心、愛心和熱心。“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些名言警句從一個共同的層面強調了豐富的學識、高尚的人格、開闊的視野、敏銳的思維等美好品質對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于一名小學教師而言,他更是應該具備以上種種優(yōu)良品格。試想一個人格不健全、審美能力低下、思想境界不開闊的人又如何能作好孩子們的引路人?在當下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物欲橫流、道德淪喪的時代,孩子們的思想極容易受到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在這樣一個利益至上、夢想被無情粉碎的時代,如何引導孩子們去求真、求善、求美,是每一個教師肩負的重任,可以說,當今的小學教師乃至于大學教師都肩負著前所未有的對學生進行有效人文教育的重任,相比于中學和大學教師而言,小學教師身上的擔子更重。

2.現有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文學類課程教學存在著嚴重的不足?!拔膶W就是做夢。因為有了這個夢,單調的生活將變得復雜,窄小的心靈將變得廣闊。文學鼓勵我們用別人的故事來補充自己的生活經歷,也鼓勵我們用別人的體驗來擴展自己的精神邊界———每一次閱讀,我們仿佛都是在造訪自己的另一種人生,甚至,閱讀還可以使我們經歷別人的人生,分享別人的傷感?!保?]無論是中國古典文學還是現代文學,無論是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無論是還是兒童文學,它們實際上都具有開闊人的視野與增長人的見識、拓展人的思想與精神邊界等作用。在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中開設文學類課程,這既是專業(yè)教育的需要,更是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需要。兩千年以前,孔子曾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笨鬃訉ξ膶W的審美功能、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的發(fā)現和重視為后代的文學教育和文學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支撐。我們今天的大學教學不僅要從孔子的教育觀上吸取經驗,更是要在具體行動上加強對大學生特別是教育學專業(yè)學生的文學教育。只可惜,現在很多大學開設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根本不重視文學類課程教學。筆者隨機抽查了十所學校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居然發(fā)現有個別學校沒有開設任何文學類課程。而在另外九所學校當中,我們發(fā)現它們開設的文學類課程卻各不相同,自由度非常大。在這九所學校中,它們開設的文學類課程比較集中于兒童文學、古典詩文欣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外國文學、古典文學作品選讀、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等七門主干課程,其中兒童文學這門課程的開設較為普遍,而后幾門課程的開設在不同的學校情況各不相同。每所學?;旧祥_設了兩門及兩門以上的文學類課程,除了兒童文學之外,它們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三門課程的設置上存在著一定差異,課程的安排、課程的性質、課時的多少各不相同,在它們之中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相通點。例如,在“中國古代文學”的課程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它們存在的差異比較大。寧波大學、南京曉莊學院比較重視這門課程的教學,其課程學分均為6分,湖北理工學院沒有開設“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程,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分三階段進行教學,共6學分。對于“外國文學”這門課程,各個學校似乎不大看重,除了湖北師范學院開設了“外國文學”這門課程之外,其他學校均沒有開設這門課程。另外,重理論輕實踐,也是現有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文學類課程教學存在著的不足。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綜合性較強的實用型教育人才,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僅要養(yǎng)成良好的人格素養(yǎng)、具備科學的教育理念,同樣還應該有著較為寬厚的文化基礎。因而在制定相關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時候,一定得注意各類文學、藝術等課程教學方式的合理安排。而在所抽查的幾所學校當中,大部分學校的相關課程教學方式均為理論教學,它們的課程教學基本上是通過講授的方式去完成,而缺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文學閱讀、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對于學生而言,進行有效的文學品讀、欣賞,既可提升學生的知識容量、擴展他們的閱讀視野,同時還可在討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雖然有幾所學校開設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或“古典詩詞鑒賞”、“文學鑒賞”類課程,可它們對學生文學品讀與鑒賞的實際訓練并未做硬性規(guī)定。從這些現狀均可看出相關學校對該專業(yè)文學類課程教學認識上的不足和重視力度的不夠。

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文學類課程教學的科學設置

鑒于目前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在文學類課程教學上存在著的不足,要改變這種不良的教學現狀,要求相關的教學部門重新認識文學教育的強大功能,要求他們在具體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設置上做出變革,在相關課程教學上也應該做出具體、詳細的安排。總而言之,相關教學部門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著手進行教學變革,進而使現有的這種不良教學現狀得到改善。

1.重新審視文學類課程教學的重要性,拓展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學時。文學是一門軟學科,它不像那些應用性較強的理工科學科,學生可在較短的學習時間提升其某一方面的技能。中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歐陽友權先生認為:“文學教育始終都是人的心智教育、情感教育、人的精神和生命意義的教育?!保?]因而,對學生特別是這些將來要從事于小學教育工作的學生的文學教育必須是持續(xù)的、有效的。利用文學作品的品讀教學來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健全他們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與浩然之氣,以便于他們將來能以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去教育祖國的下一代,成為合格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F有的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文學類的課程教學基本上集中于“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以及“兒童文學”這幾門課程。除去“兒童文學”這門課程之外,其他的三門課程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中國很多現當代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受到中國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的影響很大,如冰心女士創(chuàng)作的小詩與中國古典詩詞、與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歌之間聯(lián)系緊密,她的“愛的哲學”三個組成部分“愛自然、愛母親、愛兒童”都可在泰戈爾先生的詩文尋找到相關的足跡。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在具體文學創(chuàng)作中,后世作家對前世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經驗或對同時期作家創(chuàng)作的學習,這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也正是因為如此,“比較文學”這門課程應運而生。當然,對于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沒有必要進行過多的文學史和文學理論的學習,關鍵是要對中外文學經典作品進行持續(xù)的、有效的閱讀與賞析。我們可在課程性質、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和課時安排上加大力度,來強化對文學類課程教學的力度?!爸袊糯膶W經典作品選讀”、“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外國經典文學作品選讀”、“兒童文學經典賞析”以及某些學校開設的“文學基礎”課程,這些課程都應該設置為“專業(yè)必修課程”,首先課程性質的設置上對其進行重視。將它們視為必修課程,也就意味著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四年時間內必須接受較為全面和較長時間的文學品讀訓練。除此之外,對于以上這些課程的課時安排,我們也應該做出合理的安排。中國古代文學歷史較長,經典文學作品較多,它們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頻率也比較高,因而我們可適當加大“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讀”課程的教學時間;以此類推,我們可適當減少“外國文學經典作品選讀”課程的教學時間。以“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讀”課程教學32學時為標準,我們可將“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讀”課程的教學時間安排為48或56學時,將“外國文學經典作品選讀”課程教學時間設置為12學時。也許有人認為,對于該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沒有必要開設“外國文學經典作品選讀”課程,那么,我們可根據具體情況在課時安排或課程教學內容上做出靈活處理。我們可將對外國文學經典作品的品讀放入到“中外文學經典賞析”這門課程以內,根據這門課程的課時安排,適當地給予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二的教學學時;或者干脆將其作為實訓課程,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獨立完成閱讀任務,教師可將這部分的閱讀納入到最終的課程考核范圍之內,也可將這門課程設置為課外必須選修課程。在文學已經走向全球化、各國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的今天,無論是哪個專業(yè)的大學生適當地理解外國文學名著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5篇

由于藝術類職業(yè)學校與普通中學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課時的安排也不同。以我們學院為例,專業(yè)課程占大多數,文化課時間相對比較少。每周的語文課只有三到四個課時。在這么有限的課時內,要完成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我們藝術職業(yè)學校的教師教學就不能像中學一樣細致,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只能給每一課“立主腦”,以“一事之始終為一課”,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所教文章內容的特點,教授每篇課文中最精要和最重要的知識點,讓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都學有所得。例如,在學習梁實秋先生《雅舍》這篇散文時,我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為目標,先引導學生認識“雅舍”不雅,再引導學生認識“雅舍”不俗,然后,比較“不雅”與“不俗”,最后說明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認識梁實秋先生是在戰(zhàn)亂之際,只能住陋室,但他偏偏稱之為“雅舍”,體會梁先生通過以清貧為樂,以簡樸為美,對自己生活環(huán)境幽默詼諧的調侃,表現了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和曠達超脫的情趣以及處變不驚、溫文爾雅的名士風度,引導學生用美的心靈去審視世界,培養(yǎng)學生在逆境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關于這一課的其他目標,如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以及一些經典的語句,則略講,或引導學生課外去品味。本人以為,這樣抓住重點,一課只講透徹一個知識點,重點培養(yǎng)學生一方面的能力,比眉毛胡子一把抓,字、詞、句、篇“一個也不放過”,課堂教學效果更好。清代戲劇家李漁在談戲劇創(chuàng)作時,主張“立主腦”“減頭緒”,抓住“一人一事”,突出主要矛盾,從而表現劇作者“立言之本意”。本人以為這一理論可以借鑒到我們藝術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中來“,立主腦”即抓重點“,一人一事”即一課一事。這一理論,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在《生利主義之職業(yè)教育》一文中也曾提出“,職業(yè)學校之課程,應一事之始終為一課”?!懊空n有學理,有實習,二者聯(lián)絡無間,然后完一課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學一事,是謂升課?!蓖ㄟ^課堂實際,本人深刻認識到“立主腦”,以“一事之始終為一課”的教學理念,能讓學生每篇課文都有所獲,并對所學知識有很深印象,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二、“投其所好”,聯(lián)系專業(yè)

根據在藝術職業(yè)學校3年的教學經驗,我認識到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yè)有很高的熱情,也希望別人認同他們所學的專業(yè),如果我們在上語文課時,提到他們的專業(yè),并表現自己對他們專業(yè)的認同、欣賞,會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因此,我在課文導入,或中間舉例時,盡可能聯(lián)系學生專業(yè),如此,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上來,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例如,我在給黃梅戲表演班學生上《雅舍》一文時,是如此導入的:“大家看過黃梅戲《家》嗎?對劇中的大少爺高覺新有印象吧?”很多同學回答“:知道,侯長榮演的?!薄巴瑢W們一定看過傳統(tǒng)劇目《天仙配》,高覺新的家是成都高公館,可謂高門大戶,董永的家在哪呢?”我接著說?!昂G!”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董永自己的話說‘:上無片瓦遮身體,下無寸土立足基’,同學們認為高家大少爺幸福,還是董永幸福呢?”(我故意說出《天仙配》中那兩句唱詞,表明自己對他們專業(yè)的興趣和認同)。有說高覺新幸福的,有說董永幸福的。此時,幾乎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了。“大多數同學說董永幸福,可見家不在房子之大、之豪華,有愛的地方就有家。同學們,今天,我們去看看梁實秋先生的家,看看梁先生的《雅舍》?!蔽沂樟嗽掝},回到課文上來。從學生的反應看出,這一堂課的導入是很成功的。因此,我在平時上課時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專業(yè),如講蘇軾的詞《赤壁懷古》,我會與學生聊到黃梅戲《小喬初嫁》;學習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我會聯(lián)想到徽文化,提到韓再芬的《徽州往事》;學習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會讓學生聯(lián)想越劇《祝福》中的阿慶嫂等等。

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強項,使學生獲得自重感

第6篇

1儒學思想與醫(yī)學精神

與一般的高職院校相比,衛(wèi)生類職業(yè)院校有其特殊性,護理、藥學、檢驗等專業(yè)都與病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以護理為例,曾有過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名護士給病人輸氧,不小心卻是拿了一瓶氮氣,導致病人死亡,可見醫(yī)護人員的一個“不小心”往往就會給病人帶來巨大的危害。而當前的狀況是,“在開放的醫(yī)療環(huán)境和過分重視科學技術的影響下,護士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理念逐漸淡化,疏遠醫(yī)德修養(yǎng),漠視生命的尊嚴和價值,護患關系變得冷淡。作為護士,不能用心溫暖患者的疾苦,不能以關懷的態(tài)度了解患者的需求……護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也隨之消失?!盵2]醫(yī)學者面對的對象是人而非機器,人是有感情的生物,而當前種種醫(yī)患矛盾的產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醫(yī)護人員缺乏對病人的理解與關懷,缺乏仁愛精神。作為醫(yī)護人員需要具有這樣一種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大學語文課程需要擔負起這樣一個培育的任務。仁愛,也即孔子所說的“愛人”[3],愛人是仁的內涵,在《論語•鄉(xiāng)黨》中提到馬廄失火了,孔子下朝,沒有問馬怎么樣,而是問“傷人乎?”[3]孔子向來注重對于生命的敬重,由此也可見儒家對人的關懷和仁愛?!睹献?#8226;離婁下》言道:“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盵4]護理人員只有具有對于生命的熱愛與敬畏之情,才能在面對患者時真正地從內心有意識地理解病人、關愛病人,形成“他者”意識。而藥學、檢驗等專業(yè)也都與病人的生命息息相關,這樣一種“愛人”的醫(yī)學精神同樣不可缺。正是因為這些醫(yī)學相關專業(yè)學生未來的崗位與病人的切身利益緊密聯(lián)系,所以在衛(wèi)生類職業(yè)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更應強調其責任感、仁愛之心等醫(yī)學所需的人文素質的培育。儒家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學思想中非常強調社會責任感。儒學者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中國數千年傳承的儒家思想與醫(yī)學精神歷來息息相通。儒家思想中有著與醫(yī)學精神相契合的內容,而這也是衛(wèi)生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儒家思想的內化可以使得衛(wèi)生類專業(yè)的學生在面對病人時潛心于專業(yè)知識,在世俗的誘惑面前表現得更有責任感,更能懷抱一顆仁愛之心。

2文本閱讀與人格內化

大學語文課程“就是通過對這些作家、作品的解析,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辨析,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目的?!盵5]大學語文的培育功能與思想政治課不同,大學語文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它并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來影響學生的,而是在引導學生閱讀大量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在不經意間陶冶學生的情操,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除了選擇部分《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語段作為教學內容外,衛(wèi)生類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同樣需要通過讓學生閱讀優(yōu)秀作家的作品來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正如《中國文學史》中所說:“越是能在漫長的世代、廣袤的地域,給予眾多讀者以巨大的感動的,其成就也就越高。而且,越是這樣的作品,越能使讀者在感動之余受到某些啟發(fā),領悟到某種哲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人生態(tài)度……”[6]優(yōu)秀作家的作品就屬于那類“成就越高”的作品,它們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沉淀,為人們廣為傳唱,影響了千千萬萬的學子。儒家的入世精神激發(fā)著歷代儒家學子以家國為己任,以君子人格作為自己行為的楷模,大學語文課可以擇取部分對學生的人文素質起到積極影響的優(yōu)秀詩詞文賦為文本,特別是學生所熟悉的作家作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與思考,從而使文中所表現的儒家精神內化為學生的人文素質。如為學生熟知的大詩人杜甫所受的教育是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其詩被譽為“詩史”,他的作品中處處可見儒家的仁愛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作者自述生平的一首詩,在抒發(fā)自己豪情壯志的同時,也傾吐了其仕途的失意,揭示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詩歌語言樸實但風格沉郁,頗能體現杜甫詩歌的風格。詩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7]”是千古名句,多讀書方能下筆生花,方能生動地反映所思所想所見。“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7]足顯杜甫在文學上的自信與追求,再結合作家身世,誦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盵7]又能體會了杜甫“憂民愛物”這樣一種儒家的執(zhí)念,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誦讀、學習詩歌并結合衛(wèi)生類高職專業(yè)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討論,把學醫(yī)者的執(zhí)著追求、愛人敬人的仁心與從業(yè)責任心內化為自己的人格,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醫(yī)學精神。還有如大文豪蘇軾,學生學過其《念奴嬌•赤壁懷古》,熟知這位大文豪骨子里融合了儒道釋三家思想。在講授大學語文課程時,可以列舉蘇軾詩詞體現出儒家思想進取精神的部分來進行講解、討論。韓愈、辛棄疾、陳亮等等大家的詩文皆可擇而取之,進入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職業(yè)精神??偠灾ㄟ^選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學生在獲得審美的基礎上把儒家思想中與醫(yī)學精神契合的部分內化,形成適應社會需求的職業(yè)素養(yǎng)、人文素質。

3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3.1專業(yè)不同各有偏重在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專業(yè)可以有選擇、有偏重地選擇教學內容。比如護理專業(yè)的學生需要無微不至地護理、關愛病人,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仁愛的熏陶。而藥學與檢驗專業(yè),更要講求誠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學生一起探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君子“慎獨”等有關內容。另外,教學時結合專業(yè),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進行有益的創(chuàng)新,而不能迂腐固執(zhí)、不求變通。如與護理專業(yè)的學生討論孔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鮮矣仁”[3],就可以引導學生換角度思考,讓他們認識到,在護理的崗位上,有時候善意的謊言能夠撫慰病人,更利于病人的康復。

第7篇

關鍵詞:高校;英美文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語類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26-02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需要盡快更新與修正。新的形勢要求英語教學跳出教師作為教學主體、課堂講解偏重語言現象的框架,以便大學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鍛煉。與傳統(tǒng)的偏重語法與詞匯的教學模式相比,新形勢下的高校英語專業(yè)的教學目標更加切合實際,更加注重利用語言的交際能力與跨文化溝通能力;同時,現代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是塑造有個性、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也要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變得更注重可行性、教學手段不再單一,而配套的教學材料也應盡可能地多元化。另外,為了重建師生和諧的課堂氛圍,定期進行科學的教學評估、在反思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與調整教學模式,也是當前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的要求。這些改革與調整的終極目標都是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讓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然而,針對英語專業(yè)而言,若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而化之、一概而論是不可行的?;A課與專業(yè)課應當區(qū)別對待,專業(yè)課中的各門不同的課程也理應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最可行的教學方法。本文針對英語專業(yè)的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結合廣受關注的語類理論,研究如何提高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實際問題。

一、高校英美文學課教學的現狀陳述

二十世紀以來,人們愈發(fā)認識到課堂教學是藝術性與科學性兼具的產物,而這種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就是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如何將兩者結合、同時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就成為了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比起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觀性的主導地位,有效教學更注重探索如何運用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近年來“外教社杯”等各級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的舉辦,從側面說明了高校外語教師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持續(xù)關注。有效教學的探索涉及文學、語言學、哲學與社會學等多個領域,引發(fā)了廣泛的關注與爭論。關于有效教學的概念,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認識。有人指出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目的在于“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估和目標管理”。也有人認為有效教學強調“教學的科學性、規(guī)律性和實效性,既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有效教學指教師將科學的理念與方法融入課堂實踐,并不斷地用實際教學效果更正、更新教學理念的行為。教師應懷有較強的時代感、懂得新形勢對高校英語教學的要求;既不能一味地恪守陳規(guī)、也不能無視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

英美文學課是高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的專業(yè)必修課,這門課程既能體現英語教學的普遍特點,也呈現出其自身特有的獨到之處??v觀英語專業(yè)的各門課程,只有文學課結合了語言學習與跨文化交流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與思辨能力,是一門有別于其他專業(yè)課的重要課程。英美文學課要求大學生閱讀經典西方名著,通過對經典的閱讀與學習,大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寬、認知的深度得以強化,進而具備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內在修養(yǎng)的綜合素質。在兩年的基礎學習后,閱讀經典也是對大學生語言能力與對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理解能力的綜合考察。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虞建華教授曾撰文談及文學課對高校大學生的意義,認為文學與哲學、歷史、美學、倫理學等都是智慧型的課程――試圖找尋作家、作品與現實之間可能存在的淵源和互動關系。雖然如此,近年來的文學課教學遇到了不少的問題:首先,大學生不滿于教師獨角戲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教師也覺得大學生的主動性根本沒有得以調動,二者的積極性都沒有調動起來;其次,經典名著有一定的難度,而利用課堂時間進行閱讀又十分有限,那么怎樣檢測學生的閱讀水平與進度也成了文學課的難題之一。另外,文學課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講解“經典”,而身為90后的年輕學子會感到課堂內容與自身、與時代關系不大,代入感不強,故而提不起興趣。

針對這些情況,英美文學課若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與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就需要在發(fā)揚文學課之特殊性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教學方式都要進行適當調整。教學應嘗試強化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肯定大學生的主動參與,將教師的主觀講解從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轉化為支架作用――即如何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將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轉化為積極的自我學習模式,幫助大學生建立培養(yǎng)學習習慣、保持學習興趣、將課堂知識內在化的良性機制。文學課的終極目標還包括幫助學生將文學課的學習與其他課程相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內在化,培養(yǎng)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綜合人文素養(yǎng)。

二、語類概念與文學課有效教學的結合

近年來,引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的悉尼學派代表人物馬?。↗ames R.Martin)提出了語類定義、語類模式、語類關系等理念。馬丁指出,語言本身絕非獨立的、偶然出現的,而是社會文化背景下的特定產物。馬丁的語類理論幫助我們從社會與文化的角度切入,研究社會文化與語言結構和意義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語言現象與社會背景、文化寓意是渾然一體的。這種觀點意在強調,對語言的學習絕不能單純地停留在學習語言現象的層面上,而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社會現象和文化背景。其實,無論馬丁的悉尼學派還是其他學派的語類研究,目的都是將語言的使用規(guī)律與特定的文化背景相結合、使得語言表達的意義能夠被目標團體接受,從而實現有效交際。這一觀點對提高英美文學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有極大的啟示: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的目的不在于背誦客觀事實或名句佳章,而是幫助學生發(fā)現并掌握有效交際的目的是如何實現的――如何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不同的語言類型、統(tǒng)籌語言的表達并完成交際的目的――這些正是語類理論的重要啟示意義,同時也是文學課教學得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依據。

語類教學強調對不同語境中的語言規(guī)律加以辨別與分析,將傳統(tǒng)的語言點講解帶入語類框架內整體把握。這種轉變的意義是,在轉變教學模式的同時調整教學目標,不僅關注語言層面的表達,更將學習目標延伸至促使語言表達的交際動機、看似偶然的表達與所處的篇章結構及文化情境之間的互動作用等。盡管作為語言表達的基礎要素的語法規(guī)則與詞匯短語是固定的,但事實上如果大學生僅記住了某些固定的表達方式,而無法辨識不同的語境與交際目的,他們在獨立完成表達任務或交際任務時,將不明了語境與目的是如何影響基礎語素的,甚至導致偏離目標的語義輸出。針對這種常見的問題,文學課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思維、運用語類理論,將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向更深化、更靈活的方向引導。

三、語類支架式教學法與英美文學課教學的結合

“支架式教學法”是語類理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重要實踐之一,既強調教師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與大學生的互動,又確保大學生的參與度,讓相關文化背景的滲透式教學與語言現象的分析相結合?!爸Ъ苁浇虒W法”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課堂教學中充當著共建的角色,這也是目前在專業(yè)課教學里力求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當然,最終的理想模式是大學生獨立于教師的“支架”之外,實現自學、互助與自建相結合。這種自建,指的是在一定的師生共建基礎上,大學生掌握充分的基礎語言能力,已經培養(yǎng)出有意地運用語類概念檢驗、反觀自我學習進度與程度后的新型學習模式。

若要用語類支架式教學模式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模式,首先應該改變的就是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與中小學教育明顯不同的是,大學師生間融洽平等的關系是促進大學生投入學習的關鍵之一。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關鍵則在于教師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絕不能忽略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大學生絕非接受信息的學習機器,而是學習能力不一、情感需求相似的個體。文學課的內容中相當一部分對于大多數大學生而言都是陌生的,如果教師在這一點上對大學生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學進度進行,勢必造成師生之間更嚴重的隔閡。課堂中教師需把握好信息輸入的形式、進度與強度,同時關注大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與進度。文學課上信息量較大,學生對信息的處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著課堂上的師生關系。與其讓每一位大學生都獨立地被動接受大量陌生的信息,不如嘗試小組互動模式――既能降低教學難度,又能加強大學生的反饋與參與度。教師可以有意將互助式學習小組培養(yǎng)成教師支架的一種延續(xù):比如,將課堂教學任務提前分配給各小組,要求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展示,這既鼓勵了小組成員間開展合作項目,也提升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分析能力都不露痕跡地融入了語言知識的學習中。

另外,教師的支架性作用應體現在突顯教師拋磚引玉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不同于傳統(tǒng)文學課教學模式中教師“自問自答”的局面,教師如果將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相關問題,引導大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及概括,適當地增加大學生的反應時間,那么,在教師的有效支撐下,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將大大提高。教師應當向大學生提前解釋自己所充當的角色及對大學生的期待,讓大學生對教師的支架作用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師生的配合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教師一旦主動從生硬的權威角色中走出來,課堂教學氣氛會有明顯的改善。然而,這一轉變的結果注定是逐步達到的:教師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之前舊的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學習與思維模式造成的負面效果,制定出一套具體的實施方案。在教師啟發(fā)、學生給予教師反饋的模式中,教師的支架作用至關重要。

這種模式一旦與教師的支架作用相融,大學生將體會到主動學習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并且著手思考如何調動自己的主觀分析與總結能力。這樣一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功能就從強制式灌輸轉變?yōu)檩o助式引導。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大學生與教師在這樣寓教于樂的形式中達成了某種情感的默契。教師還可以嘗試進行語言輸入的多模態(tài)化,創(chuàng)建輕松而不失教育性的語言情境。既然讓大學生領會和學習作者寫作技巧是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那么對經典文本的重新開發(fā)、實現舊作新讀,也可以通過引導大學生觀看網絡公開課、將傳統(tǒng)課本與網絡優(yōu)質資源相結合來實現。這樣的舉措,既留給大學生更多的延伸閱讀空間,同時也充分實踐了教材立體化的新時代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適應新環(huán)境與新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崔允.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1(06).

[2]朱彥.提高外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J].外語界,2013(02).

[3]許慶紅.讓文學回歸其應有的位置――文學本體性與英美文學教學和研究反思[J].山東外語教學,2012(02).

[4]Martin,J.R.&D.Rose.Genre Relations:Mapping Culture[M].London:Equinox,2008.